风筝,风筝司空曙,风筝的意思,风筝赏析

2024-07-08

风筝,风筝司空曙,风筝的意思,风筝赏析(共15篇)(共15篇)

1.风筝,风筝司空曙,风筝的意思,风筝赏析 篇一

风筝鲁迅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风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一起来看看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风筝》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旧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注释:

那里:现在写作“哪里”。

他:现在写作“它”。

发见:现在写作“发现”。胡蝶:现在写作“蝴蝶”。

偶而:现在写作“偶尔”。

胡涂:现在写作“糊涂”。

《风筝》阅读习题

16. 请简要概括选文内容。(3分)

17. 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我”为什么感到“惊异和悲哀”?(4分)

18. 根据要求理解下面语句。(3分)

(1)请找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一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并结合文段品味其中的妙处。(3分)

(2)“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请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这个句子进行理解。(3分)

19、对待早年过错,“我”的心情如此沉重。读了选文,你从中学到了“我”什么样的精神品质?(2分)

《风筝》阅读答案

16、(3分)回忆了小兄弟喜爱风筝而“我”毁坏了他的风筝(2分)以及后来“我”无法补过的事情(或“我”的自责和反思)(1分)。

17、(4分)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1分),而北京却在肃杀的严冬放起风筝来了,所以惊异(1分);想起小时候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事情(1分),想到自己对此无法不过,所以悲哀(1分)

18、(3分)

(1)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伸、抓、掷、踏(1分);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愤怒和粗暴(1分);反映了“我”对小兄弟伤害之深,的确是“精神的虐杀”(1分)

(2)从内容上看,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残酷现实的不满,反映了“我”无奈、沉重、悲哀的心情(2分)(任意答对1点得1分,2点得2分)。从结构上看,由回忆转入现实,首尾呼应。(1分)

19、(2分)自省精神(或者自我反思、自我批评、勇于正视自己缺点、知错就改等表意切合的答案均可给满分)(2分)

整体赏析

全文共十二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即景生情,写作者看到北京天空中的风筝,感到“惊异和悲哀”,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包含两层意思,写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和作者压制小兄弟放风筝的往事。第二部分可分两层,第一层(第二段),写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故乡“春二月”,是杨柳发芽,山桃吐蕾、风筝争盛的季候,“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人们仰头便能看见空中荡漾着“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螟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它们样式各别,色彩艳丽,高低不等,点缀着春意盎然的江南风光。这幅画面和开头描写的北京冬日的风筝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这既是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也是现实社会的有力象征。“我现在在那里呢?”一问,强调了“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条”的现实,显示了当时封建思想统治的黑暗与冷酷。在这样的环境中,“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就很值得怀念了。它不但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也没有弄到这般恶劣的地步。这段描写寓含了作者对封建统治的憎恶之感情,而要推翻用来巩固军阀统治阶级地位的封建传统思想,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这与下两个自然段自己摧残小兄弟的描写,在思想上有内在联系。第二层(第三、四段),追忆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那一幕情景。

文章以“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一句为转折点,开始了对儿时有关生活的回忆,当时作者深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以为放风筝“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和小兄弟喜欢风筝正好相反。小兄弟具有一般儿童天真活泼向往自由快乐生活的天性,他虽然“多病’’、“瘦得不堪”,然而对放风筝这种游戏却很热心,常常“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甚至为别人放风筝“惊呼”、“跳跃”。同时,他还具有一般儿童的聪明才智,“自己买不起”,便“苦心孤诣”地亲自动手作。

这些正当的愿望和行动本无可指责。可被作者认为是“笑柄”、“可鄙”的指导思想下遭到了压抑和摧残。在文章当中,小兄弟那般天真地喜爱风筝游戏,而作者因为不喜欢风筝,就以已律人,也不准他爱好。终于寻找到他,“破获”了他的秘密,折断了他已经扎好的蝴蝶风筝一支翅骨,还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对作者的无情的摧残,他“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绝望地站在小屋里”,是一副被压抑者的神情。这些地方,文章刻画细致入微,显示出封建思想对儿童心理的严酷损害。这一部分的两层描写,都是回忆文字,具体写出了作者的“惊异和悲哀”的原由。

第三部分(第五至十一段),包含两层意思,主要写作者的思想认识提高之后,内心所受到的谴责。第一层(第五、六两段),写作者认识到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错误之后的悔恨心情。“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紧承上文,写作者的内心自责。“惩罚”一词颇有韵味。本来,幼年时毁过自己小兄弟的风筝,即便是错了,知错改错就是了;小兄弟不介意,别人不知道,谁也不会再来“惩罚”。然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惩罚。其原因:一是“我已经是中年”,有了相当的社会实践,认识到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的危害;二是“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勾起了“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这一幕”。从作者的叙述中,看出了作者在思想认识提高以后内心的深刻自责,这说明为什么前一段写得具体细致的原因。这一层写得越深刻,越能受教育,也越便于解脱作者的沉重心情。而作者的心“很重很重的堕下去”,却没有“至于断绝”。又说明自我批评的认真、深入。

第二层(第七至十一段),写寻求补过的方法。沉重的心情不得解脱,自我批评又那样认真,便要想方设法来弥补前面的过失。文章写了两种补过的方法,一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但天真烂漫的幼年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显然,这种补过的方法行之无效。再一种办法是讨他宽恕。可是当作者与他谈起儿时“糊涂”的时候,“他什么也不记得了”,“无怨的恕”,当然也不会填补过失。在这两种补过方法都失败的情形下,“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一层写作者想到种种补过的方法,正是作者对过去错误的否定与批判,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反映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品质。

第四部分(第十二段),全文总结。“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照应第二段第一层,“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照应第二段第二层和第三段。最后,作者为了摆脱不能卸掉的重负,表示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但“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里与上文一样,同样是以自然气候喻恶劣的社会环境。二十年前,封建传统观念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二十年后,社会现实仍然腐朽不堪,毒害和窒息着中国人民的精神。这“寒威和冷气”使作者为彻底摧毁封建统治而奋勇战斗,表示了作者憎恶黑暗现实和不屈战斗的鲜明态度。

此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幼年时代对小兄弟喜爱风筝的一次精神虐杀,深刻揭露了封建的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对儿童心灵的束缚和摧残,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自我批评精神,和同封建势力战斗到底的决心。

2.风筝,风筝司空曙,风筝的意思,风筝赏析 篇二

一、抓有效切入, 激思维之泉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 从何处入手, 怎样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也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的问题, 因为切入点恰当与否、准确与否, 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一个好的切入点, 就像文章的一扇窗户, 透过这个窗口可窥见到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教学中如果能以此为训练点, 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人物形象, 感悟人物品质, 理解“理想的风筝”真正的内涵。这篇文章有很多“看点”, 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着力点, 如这句“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这个句子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以此为切入点, 但也无妨。但再细细想想, 这句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理解并没有难度, 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句子、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略讲, 甚至不讲。所以李老师选择的是这句:“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 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 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一来这个句子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 二来这一句也最能体现刘老师放飞的不单是自己生命的风筝, 更是一个个学生生命里的风筝, 照应课题, 突出主旨。并将课文的重点, 即“谈残腿”“写板书”“放风筝”三个板块置于这根主线下, 让重点分散于课中, 通过四个环节:一、回顾课文, 激情;二、品味细节, 感受人物;三、品味心声, 升华“风筝”;四、拓展延伸, 放飞“思念”, 环环相扣, 丝丝入扣, 让课趋于散而不乱, 逐层渐进, 走近人物。

二、抓关键词句, 拨情感之弦

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都有咀嚼不尽的精华, 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咬进文字的深层, 嚼出那微妙的滋味, 组织学生品味文字、品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品味作者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但如果每个词语都抓, 一堂课仅40分钟, 势必导致蜻蜓点水, 事倍功半。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重要善于捕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

李老师在“抓住细节, 感悟人物”这一环节中, 抓住“谈残腿”中的“笑”“泛”, “写板书”中的“转”, “放风筝”中的“漾”, 引导学生品词读句, 使刘老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越来越丰满。

如“转“字的引导:

师:为了写刘老师板书, 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

(学生交流圈出动作的词语, “撑地”“离地”“一转”“转向”“写”“转向”等) 。

师:为了写一次板书, 刘老师竟要做上六个艰难的动作,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刘老师太不容易了。

生:刘老师很辛苦。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 一天不知要这样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

师:那一年呢?年复一年呢?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位坚强的老师, 他在他平凡的岗位上, 演绎着别样的精彩。

师:对, 刘老师的坚强都体现在这一次次的旋转中了, 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谁来读一读?

师:我觉得刘老师面前的不是讲台, 而是一个舞台, 在这个生命的舞台上, 在苏叔阳的眼里, 刘老师不是在板书, 是在舞蹈!如果给这样的舞蹈取个名字, 那就是一曲———生命之舞!让我们共同记住这最美的舞蹈。 (齐读第5自然段)

这个片段中, 李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出写刘老师板书的动作, 感悟刘老师写板书的艰难。随后, 重点落实在一个“转”字上, “一天”“一年”“年复一年”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感受, 层层深入, 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从而让学生自然、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抓适度拓展, 升内涵之魂

“拓展”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 它是一种迁移教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拓展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文本教学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训练思维, 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长文短教, 要做减法, 也要做加法, 那就是抓适度的拓展。

课尾声部分, 通过“笑谈残腿”“旋转板书”“放飞风筝”三个细节的学习, 学生已积淀了一定的情感, 此时李老师将苏叔阳的生平资料适时引入课堂, 将他的人生阅历与刘老师的“风筝”紧紧联合, 让学生感受到在作者的生命中, 曾经遭遇的坎坷和心酸, 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地震撼。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呼唤出“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至此, 把学生的情感又推向了一个高潮。

课堂教学是门艺术,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 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情感被激荡, 个性得以张扬。我想, 李老师高超的“课堂放飞”艺术, 源自她对文本的深入到位的解读, 特级教师薛法根曾说过:“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 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假如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喻为我们拽在手中的那根线, 如何松紧有度, 如何收放自如, 只要我们基于儿童本位, 深入解读文本, 那我们的“风筝”也一定能飞得稳、飞得高、飞得远。

摘要:一节好的课, 就如放风筝一般, 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 扶摇直上, 不断领略前行的风景。近日, 聆听了学校李老师执教的这节《理想的风筝》, 我感受到了李老师高超的“放飞”水平。《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它以传情的笔触, 回忆了刘老师“谈腿疾、写板书、放飞筝”的三件往事, 细腻地刻画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他时时兢兢业业、处处自强不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思念之情。

关键词:长文短教,理想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 2010 (10) .

3.风筝风筝飞满天 篇三

为什么叫风筝呢?有人说是晚唐时,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做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

说起风筝,不能不提到山东潍坊,那可是风筝之都。在潍坊,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收藏陈列各国的风筝资料和实物近1000件,难怪说起风筝来,潍坊八中的同学们都是一脸的骄傲。他们说:“就数我们潍坊的风筝最漂亮。”“当春风悄悄地吹过美丽的白浪河,潍坊的天空就变得绚丽多姿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翱翔于天空,真的很美。我们也都拿出了自己最心爱的风筝,和爸爸妈妈,和伙伴们,一起去放风筝。”

风筝一样自由飞

曹若愚

潍坊——风筝的故乡。

每到春花烂漫时,天空中总是会飘满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风筝。

我喜欢放风筝,喜欢那自由自在的飞翔的感觉,虽然总会有一根线牵着但那是风筝的港湾,累了,可以回来歇歇。

思念风筝更思念我的伙伴。

小的时候,每到阳春三月,柳絮、杨絮漫天飞的时候,我和伙伴每周都会拿着自己最心爱的风筝像去一比高下。我们争先恐后地让那些小精灵飞上天,在广场上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可欢乐的时光往往是短暂的。

不知不觉已经上初二了,功课紧了、作业多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放风筝了。可到了放风筝的季节,看着窗外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无忧无虑地放风筝,我总是忍不住地想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看风筝飞上天。

我要找回放风筝的感觉。

爱的风筝

王丽萍

那年也是一个风筝节,我和奶奶来到放飞场上,望着那随风飘扬的风筝,我多想也放一放风筝哪。我的手里没有风筝,便缠着奶奶要买。可是当时家里非常穷,根本不可能为我买那几十元一只的风筝。我却不理解奶奶的难处,以为奶奶不疼爱我,所以不给我买风筝。接下来几天我都没跟奶奶说话。

那天晚上,我口渴起床找水喝,发现奶奶的房间里还亮着灯,便好奇地悄悄走到奶奶的房门口。透过门缝,看到奶奶的手里拿着个风筝的支架,旁边还放着几块带有花色的布和线团。只见奶奶一手拿着布和支架,一手拿针在为我做风筝。她带着一副老花镜,颤抖着手一针一线地缝风筝。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傻,多么的不懂事。晶莹的泪珠悄悄地从我的眼睛里流出来。我回到自己的床上,可怎么也睡不着了。在以后的几个夜晚,我注意到奶奶的屋里总亮着灯。可过了几天后,奶奶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她给我留下了唯一的纪念——风筝。这只风筝还没有完全做好,风筝还没有尾巴。

这只风筝我至今仍保存着,虽然它已经发黄了,但我却不舍得扔掉。每当我看到空中飞舞的风筝,就会想起去世已久的奶奶和那只含爱的风筝。

放风筝的心情

曹妍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潍坊人,对于风筝,虽算不上“精通”,但说起来也能头头是道。虽然如此,我对风筝的心思却一点也不懂。

我小的时候,家中有一只老鹰风筝,是我的最爱。每当到了放飞风筝的春天,我总要捧着它,再让爸爸抱起我,一起去田间放风筝。那时我太小了,只能在一旁看爸爸放,而不能亲自试一试,但在记忆中那仍是我度过的最美好的时光。我至今还记得,我曾经很认真地问爸爸:“爸爸,如果风筝线断了,它会伤心吗?”爸爸摸摸我的头:“它为什么会伤心呢?”“因为它会迷路的,迷了路它就回不了家了,回不了家该多可怜呀,就跟我在大街上找不到你和妈妈一样,多伤心呀!”“既然我女儿说会伤心,那它就会伤心的。”那一天,那只纸老鹰风筝真的断了线,飘向远方。我“哇”的一声就哭了:“风筝回不了家了,它要迷路了……”

孩提时的我,认为风筝有一条又细又长的线在爸爸手中,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它不会迷路了。

我慢慢长大,越来越渴望自由,那种真正令人兴奋的自由,我对断了线的风筝那种自由的生活向往极了。

如今我放风筝,是真正的放飞风筝,让它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天南海北地闯荡一番。我不忍心看风筝在空中咀嚼那被紧紧束缚的苦涩,就如同小时不忍心看风筝迷路一般。

我不能也不敢在自己这个变化了的观点后面画上个句号,因为我知道,随着长大,我对断了线的风筝可能会另眼相看,所以只得写个分号。

4.关于风筝的美文:放风筝 篇四

一个春天的中午,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小红和小明一起去放风筝, 说来个放风筝大比赛,说好后就开始比赛了。(准确运用知识点季节,时间,天气,人物,事件概括了图片的主要内容,很棒噢!)

小红一会就把她的金鱼风筝飞了起来,在清风的吹拂下,风筝摇摇摆摆,把很多很多可爱的小鸟都招了过来,小鸟围着风筝转来转去,好像在说:“可以带我们一起玩儿吗?”(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一(小红)进行具体描写)

小明也慢慢的把他的蜻蜓风筝放上了蓝天,小狗看见了他把风筝放上了蓝天,就跟着跳来跳去,欢快极了。(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二(小明)进行具体描写)

在阳光的照射下,小树站得像一个个笔直的士兵,小花跳起了舞,小草唱起了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树,小花, 小草写得活灵活现的,让人眼前一亮)

小红和小明把风筝放了下来,快快乐乐的回家了!春天真美啊!(发出了自己的赞美)

作者:刘卓鑫

5.关于风筝的儿童故事-风筝找朋友 篇五

有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在天上飞。他绷着脸儿,很不高兴,老想哭。

风儿拍拍他的肩膀,问他:“风筝,你干嘛想哭?你千万不能哭呀!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

风筝说:“本来,我在地上,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可现在,我的线断了,回不去啦。我一个人呆在天上,没人跟我讲话,跟我玩,我还不难受吗?”

风儿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看,你得找些新朋友。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孤独和寂寞了。”

风筝点点头。他听了风儿的话,要找些新朋友。

找些什么样的朋友呢?风筝想:我得找些好朋友!

太阳在很高的天上,笑眯眯的,闪着金光。

风筝就朝太阳飞去。

风筝问太阳:“太阳,太阳,你愿意不愿意做我的好朋友,跟我一起玩?”

太阳很高兴,脸儿红红的,对风筝说:“我愿意跟你做好朋友!我有很多很多的光,很多很多的热,我谁也不给,只给你一个!”

于是,太阳的光不照别的地方,只照在风筝身上;太阳的热不给地上的人们,只给风筝一个人。

这么一来,太阳的亮光太强了,像金针一样刺人,让风筝睁不开眼睛;太阳的热气太足了,像火一样烫人,让风筝受不了。

风筝说:“太阳,太阳,你不能只跟我一个人要好,这样我反而会烧坏。你应该把光和热给大家,给很多很多的朋友。”

太阳听了风筝的话,想了想,说:“你说得对!我不应该只跟一个人好,就不管大家了。”

太阳又把光和热撒到地上来,给了人们;也给了牛啊,羊啊,鹿啊,许许多多的动物;还给了花啊,草啊,树啊,麦子啊,许许多多的植物。

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月亮白白的脸儿多干净!她在天上静静地笑着。

风筝向月亮飞去。

月亮不刺眼,也不烫人。她的身子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她钩住了风筝脚上的线头。

月亮对风筝说:“从现在起,咱俩就是好朋友了。你不要离开我!”

风筝说:“这怎么行呢?我还要找别的朋友玩,怎么能一直呆在这里?

月亮冷冰冰地说:”不行!你只能是我一个人的好朋友,我不让你跟别人玩!你就在这儿陪陪我吧,我会讲好多好多故事给你听。“

”只跟你一个人玩?那多没意思!我要找很多很多的朋友,跟大家一起玩!“风筝摇摇头,用力挣脱了月亮的弯钩,离开了她。

那边,小星星们闪亮着眼睛,嘻嘻嘻笑着,说:”瞧,那个风筝怎么只跟自己玩?“

风筝向小星星们飞去。他问:”小星星,你们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

小星星们眨着眼睛,笑着说:”你真傻,我们当然愿意罗!我们要交很多很多的好朋友!“

风筝和小星星们一起玩。小星星们真调皮!他们故意把星光弄灭。黑暗中,风筝听见小星星们喊:”风筝,我们玩捉藏好吗?你来找我们吧!“

风筝在夜空中飞来飞去找星星,每找到一个小星星,这个小星星就把自己的星光再点亮。

找啊找啊,一个小星星,两个小星星,三个小星星……满天的小星星都亮了!

风筝快乐地喊:”我找到了!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

风筝掉在电线上

春天多美啊 !小兔白白,红狐狸利利,大鼻狗,胖胖猪在山坡上放风筝(zhēnɡ)。白白的老鹰(yīnɡ)风筝,利利的美人鱼风筝,大鼻狗的孙悟空风筝,还有胖胖猪的蝴蝶风筝一起在天空中上下翻飞,好美!忽然,白白的风筝线断了,“老鹰”掉在一根高压电线上。

怎么办?白白急得要哭了。大伙儿收好了自己的风筝,围着白白,商量着怎样才能把风筝取下来。

胖胖猪说:“找跳跳猴吧,他会爬树。”

可跳跳猴说:“对不起,虽然我会爬树,但高压电线很危险,我不能爬。”

利利说:“长颈鹿拉拉脖(bó)子长,他一定有办法。”

拉拉说:“对不起,我不能去碰高压电线,那是很危险的。”

大鼻狗说:“小象壮壮鼻子长,找他帮忙吧!”

壮壮说:“对不起,高压电线很危险,我不能用鼻子去碰。”

大伙都很泄气。这时一只小鸟飞来了,小鸟飞到高压电线上用嘴一啄(zhuó),老鹰风筝掉了下来。

胖胖猪、大鼻狗、利利高兴地说道:“小鸟真好!肯帮助别人,不像跳跳猴、拉拉、壮壮一点儿也不够朋友。”

小鸟说:“你们错了,跳跳猴、拉拉、壮壮做得对,帮助别人也要量力而行,有触电危险的事不能做。”

“可是,你帮我取下风筝了。你不怕触电吗?”白白问。

“我站在高压电线上,是不会触电的。而跳跳猴、拉拉、壮壮会触电。”小鸟认真地说。

“白白!胖胖猪!大鼻狗!利利!”是跳跳猴、壮壮、拉拉他们来了。跳跳猴拿着一只老鹰风筝,他见到白白就说:“送给你白白,这是我和拉拉、壮壮一起给你重新扎的老鹰风筝。”

白白说:“谢谢你们,小鸟已经帮我把老鹰风筝取下来了。”

我们的风筝

小兔子糊了一只漂亮的蝴蝶风筝。

他来到草地上,准备把风筝放上天。

一只小胖刺猬看见了,他说:“小兔子让我放放风筝好不好,我从来也没有放过风筝。”

小兔子说:“好啊。”他把风筝交给了小胖剌猬。

小胖剌猬牵着风筝的线,使劲地跑了起来。

可是小胖刺猬太胖了,腿也短,跑不快。一不小心,小胖刺猬摔倒了,他很伤心地说:“我跑不快,没法放风筝……”

小兔子说:“你行的,我可以帮助你。”

小兔子牵着风筝跑啊跑啊,风筝很快上升了。

小兔子把牵着风筝的线交给小胖刺猬说:“小胖刺猬,你快放啊,快放啊!”

6.做风筝放风筝的作文800字 篇六

小时候,很想拥有一只风筝,哪怕只是一只最简单的。于是,我就缠着父亲去买一个。然而父亲当时那微薄的收入是不可能满足我这个要求的。我很失望,却全然没发觉父亲眼中的那份无奈。

不久,父亲不知从哪儿找来了竹子、线和牛皮纸,说要给我糊一个风筝。我一听,欣喜得跳了起来。于是,我在一旁又是拿刀子,又是递浆糊。看着竹子变成竹条,又被屈成骨架,我真高兴。在我迫切的期望中,那堵‘废品’渐渐地变成了一只风筝,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突然,我发现父亲的手在流血――不知道何时被划破的。我要去拿纱布给父亲包扎一下,他摇摇头说:“没事,没事。”我的鼻子酸了。父亲常常如此,为了不让女儿失望,他从来都是默默地承受着。

风筝终于扎好了,虽然简陋了些,也没什么别致的样式,但我却激动得热泪盈眶。遗憾的是风太小了,无法放。我暗自咒骂这不通情理的风。

在我热切的企盼中,终于起风了。我跟在父亲的身后,托着风筝,找到了一片空地。我轻轻地一松手,风筝迎风飞了起来。我大声喊叫着,蹦跳着。可是,不久它就一头栽了下来,再放再栽,再栽再放。我很失望,急得想哭。经过屡次试验,我们不得不承认,风筝做得不合理,保持不了平衡。

当父亲把风筝捡起来交给我时,我看出他的眼中明显地带着几分歉意。父亲沉默了片刻,说:“回去,我再扎一个,一定能飞起来的。”望着父亲那坚毅的目光,我点了点头。

我相信父亲的话,他决不是为了安慰我才这么说的。

又一个风筝终于扎好了。为了保持平衡,这次父亲给风筝画了两条长尾巴。我又欢呼雀跃地去放风筝。飞起来了,风筝真的飞起来了。虽然刚飞起的`时候它忽左忽右不太稳,没过多久,它就稳稳地飞起来了。我们奔跑着,欢笑着,呼喊着,旁边的路人诧异地望着我们父女俩。看着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飞,我高兴极了。

开始收线了。风太大,不太好把握。突然,我的手下意识地松了一下,糟了,风筝竟带着线盘飞走了。我们追呀,追呀,终于发现线盘被挂在了一棵桐树梢上。那是一枝细细的枝丫,我们相信它支撑不了多久,于是,就在一旁等候。

果然,风筝挣断了枝丫,又向前飞。我们仍旧追着,父亲比我跑得还要快。“滢,快过来。”我一看,太好了,线盘挂在了一株桃树上,父亲正在取呢。我连忙奔过去。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缠在枝上的线盘取下来,却又发现风筝在电线的那边。它挂着电线了。后来,风筝还是飞走了。我忍不住哭出了声,父亲的眼中也有一丝说不出的遗,憾。

于是,父亲决定再做一个。我懂事地说:“爸,我不要风筝了。”父亲没有说话,只是用手爱怜地抚摩着我的头。

7.一个风筝引起的…… 篇七

向左转是他害我挨批了

下课了,小慧又去找凯凯:“你把风筝都弄脏了,我不要,你还我钱!”凯凯可怜兮兮地说:“我没钱,真的没钱。”“我不管!反正你得还我8块钱,我不要这个风筝!”小慧生气地大声说。凯凯见小慧凶巴巴地对他说话,也生气了:“你凶什么啊?不就8块钱嘛。嘁!有什么了不起的!”说完他就不理小慧找别的同学玩去了。小慧看着凯凯的背影,再看看手里的风筝,是越想越生气。哼!我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于是小慧气呼呼地走到凯凯的座位前,拿起他桌子上的笔就在凯凯的书上乱画一通,正好被一个同学看见,那个同学大声说:“小慧,你干什么呀?你怎么能随便在人家的书上乱画呢?”教室里的同学都看着小慧,说:“你怎么这样呢?”大家都批评小慧,还有的说要告诉老师去。此时的小慧真是有口难辩,“我,我,我……”小慧心里委屈极了。下午,老师真的知道了这件事,把小慧和凯凯都叫到办公室去了,最后每人都被扣了二分。这时的小慧心里很不是滋味……

向右转他主动向我道歉了

小慧拿着这个风筝越看越生气,这个讨厌的凯凯,难道我就这么便宜他?这时,她想到老师曾说过的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遇到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对,我不能因为他犯错误,我生气!我把这件事写到“合作日记”里,(他们班每组有一本日记本,每周每人在上面写一篇,轮流写,其他同学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我们组的同学代我批评他,于是,小慧在她们组的合作日记里写了一篇题为“我生气了……”的短文,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写得很清楚。最后写道:同学们,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同学们在“七嘴八舌”里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一个风筝,就当你送给他算了,别生气了。”有的说:“凯凯不守信用,当然是他的错,去告诉老师!”还有的说:“你以后帮人买东西小心一点,别再碰到像凯凯这样的人了。”日记交给老师了。第二天,日记本发下来了,没想到老师也在“七嘴八舌”里发表看法了:“凯凯不对,他应该向你道歉!”果然,下午凯凯拿着8元钱向小慧道歉了:“小慧,对不起,我铬了,8块钱还给你。”小慧的气全消了,忙说:“没关系,没关系。”

老师的话:

同学之间常会发生一些小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事,也是小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课程。那么遇到不愉快的事,我们该怎么办呢?小慧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处理方式,产生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种处理方法是“有理变成没理”,挨了同学、老师的批评;而另一种处理方法则是凯凯主动道歉,并还了他8元钱《其实是老师在背后做了工作)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冷静加智慧,这样问题才能圆满解决。

凯凯今后和同学交往也要守信用哦。小慧在你没给她钱的情况下就帮你买风筝,这是她对你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很珍贵的,你要珍惜同学间的这种信任。

妙招出手:

处理同学间矛盾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冷静,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后再采取行动;

2、想想在这件事中自己有没有错,错在哪儿;

3、本着宽容待人的原则去处理同学间的关系;

4、自己想不出好办法时,去找好同学或老师帮你;

8.跟放风筝有关的小学作文:放风筝 篇八

我从家里找到风筝,兴致勃勃坐着车去桃花涧。看远处有一座大山,这座山非常高大,原来这就是桃花涧啊。桃花涧上面漫山遍野都是桃花,这些桃花粉红粉红的,像是夕阳西下时天边的云霞。在这些桃树中也有许多的梨树,梨花雪白雪白的,像天空中飘荡的云朵。桃花涧上还有一片竹林,这里长的竹子都非常挺拔,每一棵竹子都很高,叶子还非常小,都是嫩绿嫩绿的。竹笋一个个都从地里钻出来,像冲破地面的绿色小钻头。

我们终于到了桃花涧的大门口,一进来我就看到天上有很多的风筝。有老鹰风筝,有蝴蝶风筝,有小鸟风筝……有的风筝做得非常搞笑,有一些风筝是我没有见过的。看完了这些风筝,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了我的风筝,我的是飞机风筝!

我拿起我的风筝和线轴,等一会,风大了,我马上把我的飞机往上扔,我的飞机就飞上了天。这时我放线,想让人们看到我的风筝飞得更高。看啊,我的风筝被风儿高高托起,它线轴已经是一架真正的飞机了。过了一会,风儿好像开始调皮了,渐渐变小了,线已经松了,我的风筝慢慢地向下落。不好!我马上收线开始跑起来。还好,风儿又刮起来了,而我的风筝又向上飞了。我再次开始放线。正当我放风筝时,旁边有个风筝向我的风筝飞来,两个风筝缠在了一起,好像要开始打起来了,最后两个风筝一起落了下来。我飞快的跑过去,把那两个风筝解开。一会儿,我的飞机又开始飞起来。

这次去桃花涧放风筝真好玩啊!下次我还要去那里放风筝。

9.放飞理想的风筝 篇九

一、张弛有度撑好线

语文课上教师讲到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我认为创新教学也有相同之处。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设置问题的情境,营造一种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由此,有的教师就错误的认为,创新就是学生踊跃回答,思维任意拓展,只要学生的想法多就是好的。其实不然,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科学的、缜密的思维基础之上的成果,而不是漫无边际、毫不相干的东拉西扯。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创新。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有限,在实际操作中会得出一些令我们啼笑皆非的答案,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偏离教学目标。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类似情况时,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回来,抻紧手中的线,以免偏离方向。

我在教学探究电磁感应实验时,引导学生探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在此环节的物理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向学生演示电磁感应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刚开始有的学生就提出了很多不着边际的猜想,有的学生就回答“与电源电压有关”、“与导线有关”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激情。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要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我们就要追根溯源,联想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大家看一下,老师是用手中这些器材产生的感应电流,这些实验器材才是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根源所在,然后再次演示电磁感应实验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想到这里,有的学生就开始思索:感应电流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由此就开始想到“磁场”和“导线运动的方向”有可能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于是就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当学生的思维走向出现偏差时,教师要适时地“拉紧”手中的线,掌握好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创新,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但是,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出手中的线,放开手脚,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天地。我在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实验要求将玻璃板垂直桌面放置,但学校实验室没有固定玻璃用的支架,而这个实验我准备做分组实验。本来,我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器材,这时,正好一名学生过来请教问题,顺便对我说了句:“老师,这个我也会做。”这句话提醒了我,怎么不让学生自己制作呢?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于是我就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小组作业:自制桌面上垂直固定玻璃板的器材。我给学生讲解清楚了实验的要求,使学生对器材的要求有了基本的掌握。几天后,各小组都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学生制作的教具有的使用起来效果不是太好,而有的制作得相当好。于是,我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出谋划策,将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学生在互相评比、讨论、改进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果,分组实验时使用效果相当好,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教具进行实验,兴趣也特别的高涨,整个实验进行得十分顺利。这样,通过课前“自制教具”这一环节的设置,各小组同学在思考、设计过程中,运用自身积累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由此可见,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创设广阔的平台,让学生的创造才华得以展示。

二、拓展延伸放长线

探究无止境。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我在讲授“热机”这节课时,在引导学生探究完“四冲程热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后,向学生提出如下探究课题:热机还能开多久?如何让热机开得更久?请你设计出未来世界的热机。这一探究问题的设置,主要是延伸到下一章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由于地球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短缺,热机的大规模广泛应用,使得人类不得不开始考虑热机的使用年限问题。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我们已离不开热机,那么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人类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开发新能源,随之而来的任务就是改善热机内部构造,使其能适应新能源的需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章知识较易理解,所以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这一问题的挑战性,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同时让学生产生利用现有科学技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使命感,深刻体会创新的重要意义。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自学下一章知识的基础之上,利用前后章节知识的融会贯通,畅想未来世界的理想能源和热机的新型结构,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了广阔的天地。这种课外实验既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拓展了知识面,让学生在课外探索的过程中思维走向深入。由此可见,在广泛开展新课改的今天,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放长线,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飞跃到新的高度。

10.放风筝_放风筝作文 篇十

看!公园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瞧!公园上空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笑容满面的大蝴蝶,有怒目圆睁的老鹰,还有可爱无比的小熊猫……五颜六色,姿态万千。

“喔”!我大声嚷嚷着,“爷爷要放风筝咯!”爷爷右手拽着风筝线,左手拿着线轴,我托举着风筝高过头顶,“好啦!好啦!”爷爷一声令下,我用力一跳,把“小鱼”风筝向上抛去。爷爷跑了起来,边跑边放线,爷爷跑得时快时慢,小鱼飞得时高时低。

“你看,小鱼游到天上去咯”我迫不及待地跑到爷爷跟前,“孩子你来试试吧。”我从爷爷手上接过风筝线,撒腿往回跑,越跑越快,风筝却越飞越低,“小鱼”摇摇摆摆,眼看就要落下来了。我着急地快哭出来了,“爷爷,爷爷……”爷爷招了招手冲我喊着:“你拉着风筝往南边跑!”于是,我奋力往南边跑去,一阵春风迎面飘来,回头侧身一看,“小鱼”就像回到了水中一样,快活极了。借着风力,小鱼越飞越高,都快飞到云层里了,白云朵朵,把“小鱼”映衬更好看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1.风筝,风筝司空曙,风筝的意思,风筝赏析 篇十一

我到达的时候,活动已经开始。我急急忙忙地拿了风筝跑进了活动现场。

首先,主持人大方地与主办人薛校长握手,我们的组长讲解了小会儿活动规则,我们就开始画风筝了。

画风筝是用水粉上色。我们把画具拿出来,就开始画了。我画的是鱼,先用橙色画鱼头,注意涂匀称。再用金黄色涂鱼身,记得不要把黄色涂到橙色里面去了,最后用黑色勾鱼鳞和鱼眼。一条鱼画好了,真是鲜艳夺目,栩栩如生啊!

然后按同样的步骤,再把第二条鱼涂好,接着涂小鱼。就这样,一条条小鱼就全涂好了。接着,开始涂大海,用蓝色把空白处涂完,就像鱼儿在蔚蓝的大海里游泳。一幅风筝画,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自己一点一点涂好的杰作,我可开心了。同学们也都涂好了,按照活动要求:自己涂好的风筝可以售卖,所得款项全部捐出去。千人风筝节不仅让我体会到了涂色的乐趣,也让我明白了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锻炼能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作者:三三学校四年级 王一涵

12.风筝的起源 篇十二

斗笠、树叶说

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和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个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恰巧这系绳很长,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农夫觉得非常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于中国南方一带。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放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早些时候就是用面包树的叶子做风筝。

帆船、帐篷说

人类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已使用木舟了。后来又有了帆船。传说在大禹治水的时代,船上已有了风帆。帆是借助风力的机械,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还有人说,风筝起源于北方的帐篷,最早的风筝是人们模仿大风刮起帐篷在空中飘扬的现象制造出来的,之后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游乐活动。

飞鸟说

从目前的历史记载和发现的古代风筝看,其结构、形状、扎绘技术等,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以鸟的形状为多。因而得出结论:最初的风筝问世是受飞鸟的启发,模仿飞鸟而制造并以飞鸟命名的。人们崇尚飞鸟、热爱飞鸟、模拟飞鸟而制作风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风筝因此而生,是天经地义的道理。

13.放风筝作文300字 放风筝 篇十三

春游有两个集体活动:“烹饪比赛”和“放风筝”。

在放风筝比赛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错过风筝了,需要适应它,所以我问了“老手”张学志。

一开始我是在帮队友拉风筝。一个队友手里拿着风筝线。我拉着风筝,一边跑一边和队友一起跑。我一放它们自由,它们就稳稳地飞向天空。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尝试放风筝了。我拉着风筝线跑得很快,解下了线。突然,张学志喊道:“哇,姜如阳,你的风筝飞得真高。”

这一刻,发生了一件谁都想不到也不想看到的事情。我们的风筝线断了!这是怎么做到的?我没想到张学志会平静地说:“没什么,打个结就行了。”我们重新获得了信心。最后我们派了张嘉科参加比赛。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齐声喊道:“加油,加油!"比赛结果出来了。虽然没赢,但是已经很满足了。

14.风筝,风筝司空曙,风筝的意思,风筝赏析 篇十四

今天,我们作文班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DIY风筝。我怀揣着期待的心情提前半小明来到了作文班。看见上一个班的同学正在放风筝,我不禁心痒难耐。这半小时过得比半年还要漫长,盼啊!昐啊!我们终于上课了。

老师却又开启了“卖关子”模式,让我们足足在教室里坐了半个小时,老师在讲台上激昂地讲着风筝的来源和发展史,可老师没曾想到,我们的心情早已和风筝一起飞了出去,这半个小时我连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心里只有风筝。终于,老师领着我们开始制作风筝了。首先是画底稿,我画了一条三角形的鱼,分别是橙色、黄色、红色组成的,这条五彩缤纷的鱼花费了我许多精力,这可是我之前想了两个日夜的结晶啊。第二道工序是下楼给风筝涂色。我在心里沾沾自喜,这个活动不就是为我而 量身定做的吗!我终于能大显身手了,画画可是我的强项啊

校长发给我们每人一个洁白如雪的风筝,两支粗细不一的笔,还有五颜六色的丙烯颜料,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有的人画得速度可快了,只见他左一笔,右一笔,一只胖嘟嘟的哆啦A梦就出炉了;也有的抓耳挠腮,速度极慢,半天也没画出个样子来。虽然同学们心情不同,但都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喜悦中。

风筝画好后,同学们一起来到外面放飞,此时此刻,学校门前充满着欢声笑语,天空中也充满了五彩缤纷的风筝。

作者|五年级 迟冬雷

15.也谈《风筝》的主旨 篇十五

我们可以从文章和作者两个角度结合起来思考本文的主旨。

一.前后关联,整体把握

我们先看文章本身。

文章结尾往往是我们把握文章主旨的一把金钥匙:卒章显志。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这样的结尾很含蓄,似乎在暗示我们:作者写作本文是有深意的。

作者为什么“悲哀”?这“悲哀”在全文出现两次,一次开头,一次结尾,首尾呼应,所指应该一致。悲哀的内容应该就在文章的主体部分。

追溯到倒数第二段:“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完整看完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们会总结得出作者心情“沉重”的具体原因:自己曾经蛮横地对待了小兄弟,后来认识到错误,所以心情“沉重”;想要补过,小兄弟却忘了,自己无法补过,“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所以,作者的心只得“沉重”着。

事过境迁,按常理,这件小事应该被渐渐淡忘才对。即便不忘,也不该如此沉重,竟还达到了“悲哀”的程度。

作者到底为什么“悲哀”?作者写作本文,难道只是表达自己因为小兄弟忘了这件事,自己无法补过,依然自责追悔的心情或者说表现兄弟情深?

二.知人论世,探求初衷

在鲁迅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民众还处于蒙昧状态,就绝无振兴的可能。因此,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鲁迅的作品大多是基于改变当时人民愚昧麻木的精神面貌这一崇高的宗旨而创作的,启蒙主义的特点十分突出。

这也是本文创作的初衷!

作为旁证,鲁迅在1919年9月发表过一篇《我的兄弟》。

原文如下:

我的兄弟

鲁 迅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支竹丝,是自己削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地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好的叫“哥哥”。

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

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

《我的兄弟》只有三百余字,写的完全是《风筝》里的故事。两相比较:《我的兄弟》的主旨明了,显然表达了一种愧疚之情,也可看出兄弟情深;《风筝》写于1925年1月,也写了这些,但表达得具体、深沉,显然作者“别有用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者的“悲哀”也是更深层次的:

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认识到当时人们思想的落后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而更令人悲哀的是辛亥革命过去10多年了,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封建势力仍然如此强大,被虐杀者仍然愚昧无知。

虽然,文章并没有正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但作者含蓄地说:“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暗示读者:封建黑暗势力的强大和顽固让作者“不寒而栗”!

而“悲哀”之所以“无可把握”,根本原因是作者自己有感于封建黑暗势力的强大,孤身作战,自觉难以改变现状。“无可把握的悲哀”是一种有意的含蓄的说法,不是说不清楚,而是想促成读者去思考作者的“悲哀”是什么?为什么“无可把握”?从而发人深省!

众所周知,作者对于当时愚昧麻木国民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也可以作为本文“悲哀”的旁注,帮助我们去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深刻用意。

综上,本文依然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的反省与批判,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沉隐忧——这应该就是作者创作的初衷即本文的主旨。

刘洋,教师,现居安徽肥东。

上一篇:给足球队助威的口号下一篇:关于岳池县农村税费改革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