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2024-09-30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共16篇)

1.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一

一、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及方法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重要理论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息息相关,自主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自主阅读教学具有主体性、建构性、过程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它们的互动存在于学生与学生、教师、文本以及与媒体之间。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文章不同的风格,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设计出不同导语的类型。体现抒情色彩浓厚的教学,拨动学生的心弦,更好地激发渴求新知的热望;哲理启迪,则能把学生带入神思遐想之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的被课堂气氛所感染而集中注意力。

例如,教师说课文中的小朋友,看着弯弯的月儿,为什么觉得像小船,而不像香蕉不像镰刀呢?学生:“我知道了,香蕉好吃不能坐,而小船就可以坐上去了。”教师:“小朋友讲得真好。你们可以闭上眼睛,听着琴声,静静地听着,看哪些小朋友飞向蓝天,坐在月亮上了。”(播放《小小的船》乐曲)乐曲在教室里回荡,小朋友们果真闭上了眼睛,看上去显得十分入神。教师:“哪些小朋友觉得自己已经飞上了月亮?”学生:“我飞上去了。”另一个学生:“我好像身子变轻了。”“好,现在你们已经飞上了夜空,坐在了小船里。你们睁大眼睛看看,在月亮上看到了什么?”教师给学生们创造了环境借助想象填补了诗句间的跳跃,不仅让学生获得意象、拓展了学生形象的思维,还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开放教学过程,强化语言培训

学生学习的天生习性就是自我指导, 学习是一个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其间学习者要持续地诊视学习环境,设定和利用目标。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语言学习的规则都是通用的。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都是很重视国文教学朗读的,它体现出了国文教学的精髓,在强化内容与语言培训理法的讨论和研究方面比以前重视得多了,但是学生在吟诵这方面下的工夫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只是看看而已,把其忽略了。

唯有加强探究,重视吟诵,那才能两全其美。强化语言培训有三:其一,朗读时语音停顿。其二,朗读的重音。其三,朗读速度。只要能达到这些方面的要求,朗读文章的效果才会大大提高。在正确理解所朗读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恰当地处理音色、语气和语调,这样才能达到面部表情和语音表情的完美结合。比如,教师让学生们带着表情朗读课文,看看哪个读得最像“万兽之王”。有的同学朗读声音很洪亮,可是威严不足,声音太柔弱。有的同学威风凛凛地宣布了狮子大王的命令,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另一位同学则是不慌不忙地拿起了书,压低嗓音,有气无力地朗读起了狮子大王宣布的命令。孩子们当中有的小声说:“大声点!”,有的撅撅嘴。老师也有些失望,让他:“读得神气点儿!”可是他似乎只是声音重了点,面部表情没有明显的变化。他读完后,同学们就评论说太不像“万兽之王”了。可这位同学感到自己很委屈,解释自己这样演绎的道理:“我读的是只老狮子王。他上了年纪,体弱多病,所以说话很慢,没有力气。要不然它怎么让别的狮子接替它的位置。”教师适时夸奖了他,说他说得很有道理。

读书就要这样多动脑筋、多思考,老师赞同你提出的老狮子大王的猜想。但朗读不同的文章表现出来的音色也不一样。有的音色苍老、有的音调低沉、有的声音洪亮,但别忘了他可是‘万兽之王’,所以威严还是不能失去的。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想让他们静下心来进行自主阅读活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主阅读意识,配合教师教学,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只有在兴趣、意识以及教师帮助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并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讲解《孔子游春》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文章相关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孔子眼中的春的世界中:“春天,到处都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桃花红了、柳叶绿了、小草发出嫩芽,春风吹过河水荡漾起层层波纹,燕子在水面上掠过,告诉大家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预示着又一年郊外河边游玩的时间到了!两千多年前的一天,教育家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来到泗水河边,畅谈、高歌,享受着自然、人生的美好。孔子在这样美好的春色中,向他的弟子们讲学问、讲自然、讲人生。同学们,我们也凑凑热闹,来听一听孔子所讲的关于学问、自然、人生的道理吧。”

2.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二

阅读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读、理解、表达、总结等环节。要让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形象记忆为主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是一项较为艰苦的任务。但老师不应坐视不理,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来减少小学生们学习阅读的兴趣,也不宜将答案标准化使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受到束缚和限制。这些做法不但会让小学生们缺乏自主学习阅读的兴趣,更会使他们丧失自主学习阅读的动力。

1.目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阅读的状况

1.1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主体被忽略

因为小学生们还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所以他们经常会出现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而且抽象记忆能力差。因此大多数的学校采取老师满堂灌的方式,即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一人进行全部的讲解,小学生们则因此只能被动接受阅读的知识根本得不到思考的机会,更不用提阅读之后的理解和感受了。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小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被剥夺,老师的指导权力被放大。因而会导致虽然语文阅读占据了小学课程的大部分课时,小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的情况。

1.2 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被扼杀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小学生们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才能驱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来,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然而,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却被怠慢了。老师在教授语文阅读时从来没考虑过怎样才能让这些小学生们的兴趣问题,而是过于注重课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小学生们对于这种毫无乐趣的课堂更加厌烦,严重的还可能是学生们放弃语文阅读,偏废语文阅读的能力。

1.3 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评价被统一

在这个速度领先的时代,社会对创造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突出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要求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小学生的课程设置要渗透创造力的培养内容。然而,这种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压制着小学生们的创造力,小学生的个性根本得不到凸显,每个人都处于统一的标准之下,创造力的积极性被打消,创造力也根本发挥不出来,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可能因此而提高。

2.加强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阅读的策略

2.1 还原主体,加以引导

既然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主体的自主学习的地位。老师要注重小学生们的对于文章的朗读,而学生在朗读文章中的主体性就表现为老师的朗读作为范本,同时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自己想象和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情感,老师只需发挥引导的作用。老师更要关注学生自己对于篇章的理解,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阅读之后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注重于学生的想法,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主体性也显现了出来。由此,学生们在语文阅读课上的主体性就充分展示出来,学生们也会觉得此事关己,会认真地对待,才会自主地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中。

2.2 培养兴趣,主动学习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是很多教育机构忽略的问题,而以母语为基础的阅读课普遍让小学生觉得过于容易,根本提不起学生们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更不会关注老师讲课的内容,对此老师应该采取相应手段,增加课堂的乐趣。例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再加上自己的挑选的内容进行教授,让学生们更加关注教学内容。更好的办法就是情境教学,例如在教授故事性文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表演或者直接让每个同学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总之语文阅读老师应尽力而为,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利用各种现代科技让孩子们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产生自主学习语文阅读的愿望。

2.3 标准多元,发展个性

圆是最完美的图形,然而在当今这个个性突出的时代里,圆形需要被改造成棱角鲜明的形状。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经常会做出明确的教学评价,用“错”和“对”这样的标准,让小学们的思路受到限制,他们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发展,而标准答案的概念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目中。对此,老师们应该意识到要增加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并积极鼓励学生们多角度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们的创造力,小学生才会自主地投入到思考中来。

总结

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初探 篇三

自主阅读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自主阅读不是让学生自由随意地看,而是要突出两个方面,即“自”和“主”,“自”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的学习活动;“主”是指学生在这一学习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感知阅读材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自主阅读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但并不就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的这一灯塔作用越发显得重要。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就必须确定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完成“急切需要”的阅读。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使他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他们的阅读效果才能达到最好的水平。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后,教师又将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鼓励、点拨和释疑,使整堂课能按教师设定的方向和步骤发展下去而不至于偏离教学目的甚至与目的背道而驰。当然,教师也不能太“滥用职权”,越俎代庖,甚至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样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呢?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由于教材的千差万别,加上教师本身各有千秋,因此表现在具体的操作上,就没有现成的方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教师有一千种教法。总的原则是,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教师的优点,使阅读教学的效果最好。

创设情境、激发质疑的具体策略

从整体入手,全面把握 一是概括内容法。主要针对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掌握。如《鲁本的秘密》,12岁的小鲁本在几个月内辛苦地捡麻袋攒钱,为的是买一枚胸针送给他亲爱的妈妈。二是抓住结构法。便于掌握各类不同结构文体的区别。如《飞夺泸定桥》是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爬山虎的脚》按爬山虎的特点来安排材料。三是直觉中心法。教材中有不少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文章,如《白杨》。有的则有很强的象征性,如《彩色的翅膀》,这些文章可让学生直觉其中意味,体会作者目的。四是扩展课题法。文章有许多不同的命题方法,凡是以文章主体内容来命题的课文,都可以在课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其关键词加以扩展,从而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可以就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董存瑞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炸暗堡?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他怎样炸的?炸的结果如何?

从局部下刀,管中窥豹 其一,从文章的中心事件入手,抓住文章的主要线索,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以人们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两旁送总理灵车为线索,分别写了车来之前,车来之时和车来之后三个时段中人们的表情和行动。其二,从关键词句入手,如《登山》,抓住列宁的“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这句话。

故事(谜语)开场法 不管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四五年级的学生,这一种方法是永不过时的,运用好了这一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寓言《寒号鸟》时,有位教师这样导入新课:“这一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民间故事。很久以前,在很远的一座高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如果在冬天的夜晚从山脚下经过,你会听到从石崖的缝隙里传来了小鸟哭叫的声音:‘哆罗罗,哆罗罗’。所以,人们就给这种小鸟取了个名字叫‘寒号鸟’。寒号鸟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号哭呢?我们可以去问问它的邻居喜鹊,喜鹊就住在寒号鸟对面的大杨树上……”这一课的导入,教者以讲故事这一儿童喜爱的形式,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从而激发了无限的阅读欲望。

比较(讨论)学习法 教师把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之处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己去比较,去发现。如四年级有两篇阅读材料都是写自然界的美:《四季之美》和《威尼斯之夜》,前者不是对整个季节进行描绘,而是着眼于黎明、夜晚、黄昏、早晨的特定时间的美,言语如诗;后者则对自然的这种美描写得更为具体可感,就像作者在对你讲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般。通过比较,学生再一次领悟到文学的神奇,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性情得到陶冶。

课堂思辨法 这不是要做出非此即彼的是非选择,而是在对立统一中寻找确切、新颖且有价值的解答。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联想,灵活性强,但往往容易走向片面化、绝对化,容易为现成的结论所迷惑和制约。因此,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除在课堂中进行具体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外,教师还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提高学习品质。

4.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四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特点在于阅读识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课堂,通过阅读与记忆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极为重要。相信在培养了小学生对母语的兴趣后,小学语文将不再成为一门困扰他们的课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识字 自主学习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上,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阅读识字的自主学习,是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以下观点。

首先,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正规的教学,对于学习能力的承受有限,因此,创建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吸引学生阅读识字的首要因素。一个轻松氛围的创建有多种形式,教材的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魅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情绪上的控制,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认识文字的乐趣,从而使他们能够自主进行学习。

巧妙的运用教材对阅读识字教学同样极为重要。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的一章课文为:识字七。教材中运用了一篇富有童趣的儿歌对学生进行文字教育,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这篇教材,通过对儿歌中很多新学习的文字进行改编,将文字用卡片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在黑板上将整首儿歌板书,挖掉新学习的文字,让学生进行“帮文字找家”的游戏。如此一来,学生对新学习的文字印象将更深,对于儿歌等短片的阅读也不会感到厌倦。

当然,在教课程时,要注意阅读识字拓展性的问题,在文字上注意难易程度的递进,按学生学习的进度,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文字的教学,使得学生在接触文字时,不会产生畏惧之情。在学生掌握了文字的基本功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当然,在拓展时,教师的奖励机制极为重要,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性来进行精神上的奖励,从而在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自觉性。

最后还要提到一点就是让学生们多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接触新课文时,先学会自读,发现问题,并在小组之中交流疑惑,最后再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式的学习就是学生交流、自习能力的一个最好锻炼形式,长此以往,学生将养成对阅读文字先自习后提问的良好习惯。

先创造一个活跃的氛围,再把握教材,创造新颖乐趣的学习方式,在拓展上做到因学生而异,最后鼓励合作学习,相信小学生对于母语的感情将会在此过程中慢慢培养,为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双.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2] 郭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5.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五

《劝学》自主阅读笔记示范样式

完成文言文笔记对大家来说有一定困难,故拟定一个样式供大家学习借鉴。

实词归纳

劝学木直中绳 ..

学不可以已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上述“绝”“备”初中应该接触的较多,可以进行一词多义的归纳。如果回忆不起来,可以通过查字典获得。你可以试试。“致”和“至”意义相近,又稍有区别,故放到一起归纳)

通假字归纳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虚词归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一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一也.

翻译训练。

下列句子具有较高的翻译“价值”。

亿库教育网http://

亿库教育网http://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6.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六

井大附中 吴智昌

【摘要】

新课标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本论文在国内外自主学习的理论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为实践平台,试图探索总结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来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关键词】新课标 自主学习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设计规划、自我调节,以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对话,去领会文本意义,探究文本多重含义,并且能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主动建构过程。在阅读教学之初,学生有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主提问、质疑乃至进行观察和调查;在阅读教学之后,学生能自我评价总结。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已的教学案例,给大家试图探索总结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来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性、创新性,促进学生。

一、阅读教学中自主性学习实施策略。

(一)创建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阅读作为一种对话过程,它需要和谐的课堂阅读环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有利于减轻学生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进行主动阅读,主动探索。

(二)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一切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具体、适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省时高效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揭示目标,以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求知方向。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从理性上对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进行明确,否则,自主学习是盲目的,难以持久。中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体系编排的,每单元由同体裁优秀作品篇目组成。每一单元按单元提示说明都有其训练的目的、重点。自主学习必须先要把握这些单元训练的目的、重点,对该单元文章有明确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向。

(三)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激发,需要阅读愉快体验的积累。如何使学生有阅读愉快体验呢?我抓住语文学科本身绚丽多彩、包罗万象的特点,课前坚持3分钟美文品读或文化名人名句介绍,接下来新课导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抒情,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用图片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或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等。在具体鉴赏文本中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阅读与鉴赏情景,把活动引进阅读课堂,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 问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行为前移

“行为前移”就是让学生的学习行为走在教师教之前。即教师新授课文之前,学生先预习;教师提问之前,学生先质疑;教师讲析文本中,学生先学,教师后讲。“行为前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给学生的感知、存疑、尝试、顿悟以充分的时空,给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有准备的状态,容易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1、预习。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预习文本呢?首先初读课文,按“导读”提示、注释自学,接着深入理解课文,围绕课后思考练习进行。

2、先学后讲。过去,课堂教学更多采用“先讲后学”。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先学后讲”。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要还原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突出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先学后讲”就是让学生按学习目标、自己的阅读思路,先自主阅读,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并提出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讲解要重视学生的问题,要善于把自己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合二为一,去完善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古诗词教学,学生先自己颂读感悟,借助诗歌的题目、作者、体裁特征、注释、意象、直抒胸臆的句子等,定基调,明确方向,推测写了什么内容,可能表达什么思想情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问题,解析应证。

(五)示范引路

盲目的自主学习是没有方向的。明确学习目标后,没有具体思维步骤的自主学习是低效的。中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体系编排的,每单元由同体裁优秀作品篇目组成。诸如散文单元、小说单元、诗歌单元等。每一单元按单元提示说明都有其训练的目的、重点。每一单元的文本编排为精读篇目和自读篇目。教师可以将精读课文作为鉴赏重点,作为自主学习的示范引路。将精读课文按相应单元的鉴赏要求、步骤展开鉴赏,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在鉴赏中找到阅读某类体裁文章的精髓,形成自主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小说时,学生都知道要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知道刻画人物是小说的中心环节,但人物和情节、环境有怎样的关系?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主题把握需要依赖那些因素?这都要引导。明确了该怎样自主探究学习某类文章后,就可以利用自读课文让学生实践了。不过自主实践时,时常还是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

(六)课外延续

课外延续、课外拓展已成为一种共识,这是大语文的要求。学习的目的最终是为了灵活运用。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课堂阅读教学说到底是“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进行大量的阅读,还是要在课外完成。

1、文本本身的课外拓展。教师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以期增加学生不够丰富的阅历,唤醒沉睡的体验,更新旧有的知识。

2、鉴赏方法的课外拓展。随着对某类文章鉴赏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提高,我们可 以由课内逐步向课外延续。进一步提高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巩固前面的成果。比如学习了小说单元后,我开展了“阅读小小说写点个性解读”的活动。让学生自由个性阅读喜欢的小小说,从鉴赏小说的“立意”、“人物”“情节”“细节”等自主探究方向去收集材料、分析归纳,然后写出自己的解读。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就逐步悟出小说赏析的规律与方法。

(七)方法指导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展开,教师要将一些必要的自主阅读方法介绍给学生,使他们有法可循,提高阅读效果。阅读课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五法:看(导语、注释和练习)、读(课文)、查(工具书)、想(问题)、作(笔记),阅读课进行中,可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选择浏览、略读、精读、品读、朗读、默读的阅读方式。如:可以先总体泛读,然后择其重点段精读、品词,领悟审美。在读的过程中,同时注意勾画,批注,将可感可疑处标示出来。特别指出品读、美读中注意抓重点句,借助想象进入文本意境。

(八)问题质疑,启疑引思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生疑、质疑、解疑”是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无疑则无学的愿望,无惑则无学的动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疑引思:启发学生生疑(无疑处教师生疑)———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自主解 惑,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训练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阅读中学生自可生疑,疑之出则为不通处。然有疑却可能不会、不敢质疑,教师则要积极引导、启发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随着质疑的展开,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疑解惑。以学生“解疑解惑”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其间,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落实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的教学要求,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由他们提出,也由他们解决。在学生解疑解惑中,教师要根据问题难易,请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文本中的共性问题,由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文本中的个性问题,引导尖子生进行探讨。对学生最终解决不了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路,以学路带教路,于关键处随机点拨指导,合作讨论解决。当然学生也有可能无疑,这种无疑,是由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不够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教师要于无疑处生疑,要巧妙设置问题的情境,激发矛盾,挑起“是非”,生疑,引导学生质疑答疑、讨论辩论。

(九)人际互动,合作交流

新课标关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明确提出,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人际互动,合作交流(其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讨论交流,既可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可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建立课堂上积极的合作讨论交流,必须考虑将单一的“全班教学”形式转为“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形式的组合。课堂上可采用“改变座位编排形式”、“小组讨论”、“辩论”、“自由组织学习互助组”等方法,加 大课堂的交际面,由师生(几个好生)之间的交流,拓展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组合。其具体步骤可为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第一步是自学后的小范围讨论,可以是同桌或前后桌,主要讨论文章的粗读感受,重点、难点等;第二步是充分自主阅读后的集体交流,讨论问题可以是多方面和深层次的,如对文章中心的发散性解读和文章结构篇章布局的合理安排等。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

(十)积极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给学生以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积极评价策略以肯定、鼓励为主,同时注意评、导结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守学习的自信心。

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一切教育艺术之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探索,应该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开发学生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自主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当然阅读教学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我们永远探究的目标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方式最有效,这条路还很长,我们需要一步步走下去。参考文献:

7.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七

一、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该从哪里入手,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哪些内容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问题,并且要在思考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要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句、段,从而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读一读、圈一圈以及说一说,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相关的教学步骤来进行课堂训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总结教与学的规律。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选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材。巧妙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参与阅读训练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二、保证阅读时间,引导通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不断思考。在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去点拨学生,并且要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多的鼓励,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于学生水平是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可以多利用时间辅导他们。

三、加强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要快速阅读,对文章的大意进行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要求学生要仔细阅读文章中的每一字每一句,并且要求学生对一些不认识的字进行查字典,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反复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紧密联系生活,加深文本知识理解

由于阅读教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语文的素材主要源于现实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脱离了现实生活,这就会使得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从而不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进现实生活,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当老师要讲《秋天的雨》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生记忆中的下雨的景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认识。

五、鼓励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动力

在自主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体验成功,并且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学习阅读,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智慧以及能力,并且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要体验阅读的兴趣。学生通过体验成功,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家长以及老师的赞扬,并且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动力。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以及赞赏,使得学生的主动学习性以及积极性得到提高,最终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例如,当老师要讲解《蘑菇应该奖给谁》这一课的时候,要鼓励学生阅读课文,并且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文章的最后是小白兔得到了蘑菇,此时老师应该问学生:“这场比赛最后的赢家是小黑兔,为什么将蘑菇奖励给小白兔呢?”老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将学生的想法总结并告诉学生。文章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敢于挑战自己。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努力去克服。

8.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八

小学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核心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从短期来看,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快速地提高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但是却抑制了学生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能力,削弱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而单一的教学形式,枯燥课堂气氛,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激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对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不但能够改善现有的教学状况,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发挥培养人才的作用,而且教学策略的研究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改善,有利于发挥学生想象和思考方面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方案

1.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想要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的能力,小学教师首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将其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打破,突出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为学生提高学习上的所有指导,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抑制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首先就要改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转而教学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需要做出略微的引导,以增加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能够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解决,进而形成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需要注重学生在自主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2.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大的关系,因此,在自主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学习的整个过程。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多学生不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教学策略的改变,应当对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各具不同的文章特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语文教师可以采用适合学生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到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当中,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又能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和爱好,缓解甚至消除学生对阅读的厌烦情緒,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并且在课堂中能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点,增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底蕴。

3.创设平台,提升小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的良好进行,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培养,更多地应该将阅读的范围延伸到课堂以外,要想真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的读物,让学生们能够投身到广阔的阅读中去,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想象的能力,全方位地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开展一些课本剧表演、故事会以及作文竞赛等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所能够带来的快乐,而且适当的竞争合作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在文章阅读方面的能力和天赋,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9.小学语文生本自主阅读方法心得 篇九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致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提前预习,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探索,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能够依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倾听,在预习时遇到问题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实现使学生事先有准备的教育,即生本教育。

比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时,我就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找出课文中三四十年过去后作者感悟的句子;(3)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4)找出文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严格道德教育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5)概括“我”心情的变化,谈谈自己的体会;(6)作者从《钓鱼的启示》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学习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我布置的预习任务,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分析和研究,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并对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共同探究,进而将问题弄明白。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到了先学后教,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良好贯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二、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能够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实现生本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改变以往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思维充分展示给大家,并和组员进行相互交流,实现不同学习思路的整合,如此,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做到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在讲解第四自然段时(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跟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1)仔细读这段话,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2)请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并把它圈出来,反复读一读这几个动词,试着用换词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如将“触”换成“贴”是否合适?(3)小组成员合作,一人读这句话,其他人表演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这样,我通过实施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了爬山虎的特点,而且做到了使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一种良好的贯彻和实施,对于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设计展示评价环节,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舞台

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善于表现的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给学生布置了合作探究任务之后,设计展示评价的环节,即让各个小组对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由同学和教师作出评价,如此,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舞台,学生也会通过小组的展示,迅速成长,这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对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比如,在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分组准备介绍自己喜欢的桂林山水,介绍之前我对学生的介绍提出要求: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要介绍得清楚明白,如果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会加分。

10.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十

【摘 要】在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课文之间的对话过程,通过对话可以增加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本文针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改变传授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提高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探析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并灵活运用语文并非易事。语文教学一直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一些语文的新理念、新模式被不断地提出,用于对语文教学的提升并创新。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提出,指出了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得到提高。

一、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过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保证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可以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语文的知识,掌握语言学习的能力,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和发挥。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而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交流、探讨的机会,相互沟通和表达,相互学习,不仅提高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共同提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综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长远的进步和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是什么学科,还是学生处于哪个学习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越生动、越直观,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有可能被激发出来。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

(二)分组式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性格等为学生分组,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内可以更好地沟通交流,而且由于组员之间学习能力相近,兴趣爱好相似,大家在一起交流起来,氛围也更加和谐。组内成员应在四至六人为宜。同时,分组时也应注重让各组之间的整体水平尽量均衡,这样,各组之间相处起来也会比较和谐。学习时,组内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教师也可以让组内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组长,负责组内的分工、组织、督促等工作,以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当学生较好地完成组长任务之后,其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也会提高。因此,通过分组式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提高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三、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实践

(一)营造适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设置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合作教学就是满足学生个体内部需要,老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话的实用能力,为语文教学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二)增加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机会,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既希望得到知识,又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在课外延伸阅读中,虽然阅读是个体行为,但共同的目标就是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很有必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结合思想教育、时事教学、班集体建设等环节,让学生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连平,陈俊香.还学生广阔舞台,显课堂精彩魅力——谈自主、合作、探究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德州学院学报,2011,S1.[2]虞学化.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2.[3]叶爱梳.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8)

[4]李位.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2)

[5]何淑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自主阅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1.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教学研究 篇十一

一、自主阅读内涵和理论依据

1、自主阅读的内涵。

自主阅读指学生以自主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特征而进行的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行为层面和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的自主强调学生对阅读过程和环节的充分占有;认知层面的自主又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在阅读时支持和调控行为自主的认知背景(包括阅读思维、方法、策略等),二是指向文本内容的认知自主,即学生对文本的自主解读(包括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在将自主阅读的涵义界定于两个层面的同时,我们更为关注认知层面的自主,因为只有认知层面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行为的自主;否则,行为上的自主将由自觉退化为低层次的自由。

2、自主阅读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小学语文自主式阅读有效性保证策略

自主式阅读以学生自读为主,遵循“读中悟、疑后想、探后练、练中创”的教学原则,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那么,如何有效保证阅读过程不出现偏差及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投入阅读及问题探讨之中呢?我们认为至少必须采取四项措施:

1、任务驱动。自主式阅读不是漫无目的地翻书,更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不是小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忙忙碌碌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无事可干作旁观者。教师要确保全班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阅读、质疑、探讨活动之中,要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阅读及探究任务,利用任务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分层次的,包括预先设计的和课堂生成的;任务必须能满足不同个体阅读需求的多样性,能切合不同个体阅读心理的独特性。任务驱动是实施自主式阅读有效性的基本保证。

2、小组讨论。新课程标准下,小组讨论是课堂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小组讨论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思维及不同见解。讨论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思辩的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思维清晰化、条理化,也可以使思维深化。但是,小组讨论也不可滥用,使用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必须具体、有可讨论性,其结果应该是多向性的,能充分引发学生个体思维的独特性,展示不同的思维结果。

3、有效调控。有效调控课堂活动走向也是教师主导地位的表现之一。课堂活动中,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时刻关注班级的整体情况。尤其是学生自主式阅读课堂,老师要注意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后半部的“死角”,发现有学生没有进入状态,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集中精力,进入阅读和思考状态。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性格内向、羞于主动发言的学生,要利用调控手段鼓励引导这些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终身受益。而好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了乐于阅读、勤于思考和勇于质疑的习惯,那么组织自主式阅读教学就轻而易举了。魏书生老师成名后,经常到全国各地讲学作报告,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学生完全靠自学而语文 考试 成绩在当地始终名列前茅。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式阅读教学要确保有效,任务驱动是基础,小组讨论是手段,老师对全班的调控是保障,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则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因为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面对全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换课堂主体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阅读和讨论作为组织课堂活动的主线,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式阅读教学课堂。

12.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一、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 丰富小学生的文化视野

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 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还能领略到中外文人优秀的思想理念和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让他们了解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体会到更多的思想情感。比如, 阅读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槐乡的孩子》, 让学生知道在中国有一个地方是槐乡, 那里生活着一群质朴、勤劳的孩子, 通过阅读感受孩子们摘槐花的欢乐心情, 体会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情感。

2.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来说, 到了小学三年级就要开始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自主性阅读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因为小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有意义的文章来积累经典的字词句, 这些字词句就是以后写作用的素材, 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学习到其中写作的奥妙。

二、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1. 激发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 喜欢靠着兴趣去做事情, 阅读也是如此。要想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 就必须从“兴趣”这两个字入手, 只有学生对自主性阅读有了兴趣, 便会积极主动地开展这项活动。在课堂上, 教师在给学生示范性阅读的时候, 可以用抑扬顿挫的普通话来进行, 声情并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就会产生模仿的兴趣, 逐渐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 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打个比方, 语文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组织办理的学生针对某一个阅读片段进行情景再现或者角色模拟。以《西游记》为例, 教师把某一个片段的阅读安排给学生, 告诉学生在几周之后利用这个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游戏, 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在自主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片段投入更多的精力。

2. 教授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方法

众所周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与其面面俱到地告诉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不如教授给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方法。像质疑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质疑阅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某个文章, 教师甚至可以先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 让学生举一反三多提出疑问, 让学生渴望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比如, 在阅读《小摄影师》这篇文章的时候, 可以向学生列出几个疑问: 你了解高尔基吗? 小男孩为什么来?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 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 你觉得小男孩还会回来吗? 等等, 这样一来, 学生的阅读过程带着很多问题, 这样就能让他们更清楚、透彻的理解文章,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培养了小学生的文章表达能力。

3. 培养小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习贯穿人的一生, 古语“活到老, 学到老”就是表达的这个含义。小学生的学习虽然跟教师与家长的监督指导密不可分, 但是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自己的自学能力。小学生要进行自主性阅读, 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帮手。在小学生进行课外文章阅读的时候, 特别是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 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和词语, 遇到生字就会影响阅读效果, 甚至不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 这是对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挑战。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智慧,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生字的读音和意思, 或者直接给学生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 那么小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感。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和鼓励, 告诉他们自己查找到生字词才能记得牢固, 要学会把这些生字词记在笔记本上, 养成查找工具书的好习惯, 再进行自主性阅读的效果便事半功倍。

4. 把自主性阅读与练习结合在一起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最终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 如果只有自主阅读但是不能在生活中运用, 这样的自主阅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要把自主阅读的成效转化到生活中去, 把自主阅读跟练习结合在一起, 让小学生懂得去运用。比如, 可以让学生练习写读后感,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主阅读知识的累积, 进而更好的去运用语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 还不能够很好地筛选适合自己的读物, 这就需要老师帮忙选择出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 可以每周推荐一本读物让小学生写简单的读后感, 并跟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希望家长对学生的课下阅读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 教师要对他们的读后感进行认真地批改, 选出优秀的文章给大家展示。

三、结论

综上所述, 自主性阅读能力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 在提高小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及写作水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找出合适的方式来提高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积极性, 为学生传授一些自主阅读的方法, 从而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自主性阅读教学, 尤其是在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方面, 也是下足了功夫。在分析了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从激发小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兴趣等四个方面, 提出了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庞晓兰.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 产生阅读兴趣[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9) .

[2]方幼红.加强课外阅读, 丰厚语言积累[J].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2013, (02) .

1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十三

1课题名称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负责人

赵亚荣

所在单位

未央区感业寺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助攻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关系到学生语文多种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

2.学生的阅读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阅读习惯欠佳能力弱,缺乏读书的兴趣,过多沉迷于游戏看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课外书籍几乎无涉及。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缺失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颇为担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懒于动脑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云亦云,以他人的认识代替自己的见解。教师的付出多,过于亲力亲为,费时费力却效果不佳。

3.学生和教师成长的共同需要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会有个性化的体验,才会在语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形成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意识和能力,学会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践行有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4.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关键词

“阅读”是搜集处理n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自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书目。自主阅读能力,它是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贵在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受、认识。

二、课题名称解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旨在立足语文课堂,结合课内课外阅读,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问题、自主阅读的意识能力,寻求解决之道。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了解本班学生阅读的现状,阅读兴趣缺乏的原因,寻找探索一定的方法,对学生有一定的引导。

2、对于阅读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予以纠正,加以正确引导,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方法。

3、立足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的自主意识、思考习惯、提取信息的能力予以培养提高。

4、提高学生主动学、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5、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践行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研究步骤

㈠准备阶段(XX.5-XX.6)

1、确立研究课题

2、进行理论准备,制定研究计划

㈡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确立研究对象,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确立研究方向。

⑴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有多少人对阅读感兴趣,有多少人对阅读缺乏兴趣。

⑵影响学生阅读兴趣的因素有哪些?

⑶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方法,有自己的认识。

⑷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措施。

2、第二阶段:通过调查谈话了解学生阅读现状,缺乏阅读兴趣的原因。立足课堂对自己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结合理论支持,探索解决之道。

3、第三阶段:在课堂上实践,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步骤方法,改进阅读教学的无趣苍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

㈢总结阶段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心得体会、随笔、教学设计、论文,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总结可操作的经验方法。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结合本课题撰写有关的随笔、教学设计、论文等。

2、对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所改善,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有提高。

14.小学语文自主研修总结 篇十四

1、坚持每天至少有1-2小时上网学习时间;

2、认真选定学习项目;

3、认真观看专家的视频录象,学习各位老师授课的风采和教法。

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学习我有以下的收获和体会:

1、通过这次专题的学习,我认真观看视频。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不断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这次研修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的许多困惑。提升了我的教学水平。以前,在教学中,我对课堂中的细点问题总是采用“大概式”的处理方式,通过这次研修,看到名师的经典课例使我认识到处理课堂中的细点问题的重要性。使自己在教育理念、师德修养、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2、通过这次专题的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提高,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下载或查阅我想要的图片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今后我将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15.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十五

一、自主合作学习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 合作学习在许多教师的眼中就是以小组形式学习, 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进行合作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 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 通常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 然后学生再非常活跃地投入讨论大军中去, 而老师则像一个巡检员一样, 背着手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这个小组里看看, 那个小组里问问, 等到老师给定的时间一到, 教师立即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就表面来看, 让讨论来充实课堂这看起来是非常热闹的, 然而这样的做法其实根本没有多大的作用, 小组活动只是流于形式, 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个开小差、说空话的好时机, 学习效率低。

(二) 自主合作学习有效性缺失

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对合作学习的认可度与参与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是自主合作学习缺失有效性的重要原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一般都是以学习优秀生占主体地位, 承担主要的学习责任, 通常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讲, 而学习困难者听。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小组交流讨论中的积极活跃分子, 而有的学习困难生则因为自身基础不扎实, 参与积极性、思维活跃性、才思敏捷性都落后于优秀生, 这就使他们在无形中剥夺了其学习的权利, 丧失了独立思考、积极发言表现的机会, 在这样的小组学习活动中, 学生之间压根无法做到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主张学生个性解放, 自主学习

形式上的讨论往往是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热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小组交流讨论出现频繁, 看似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 可以自我表达, 然而在无形中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却在减少, 而且通过教师对小组组织者的具体化指导点拨, 学生个体自由思考, 自主探究的情景, 也在所谓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丧失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优等生来说或许是好的, 但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却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这样的教学就相当于少数优等生的舞台, 唱着自己的独角戏, 而大多数的学生却基本上是陪衬, 思路趋向于小组组织者的指向, 人云亦云。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压根得不到认同, 极富个性的求异思维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埋没, 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肯定。全班学习像小组合作学习的过渡只不过是个表面变化, 其实质压根就没有改变, 只不过是将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转换到小组组织者、小组同伴的身上了而已。

三、有效提高小组自主学习

(一) 教师要掌握教学精髓,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对其有相关的了解与学习, 从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基础进行优势互补的分组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在自愿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积极地投入小组学习活动中去,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同时,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有什么效果, 它又该如何开展, 教师对他们有什么期望等等, 并适当的传授学习技能与合作技能给学生, 使其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 每一个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 条理清晰、恰当的讲解

明确的任务这些条件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知道的, 从而让学生能明白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自身学到了什么知识, 明白了什么道理, 掌握了什么技能。学会如何快速地将自身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解决问题。

(三)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能够明白: 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学生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进行交流探究, 必须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与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此为基础投入讨论中去, 毕竟自身的思维是独立的, 是别人与小组所无法替代的。因此, 在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让他们完成之前, 应该先给予学生适当鼓励、独立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适时的指导, 以便让学生能够放大自身思维, 挖掘出自身学习潜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 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等角色, 学生则是学习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观察学生学习需要, 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去, 用心去进行教学, 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互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而且对于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自主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内容, 教学的现有条件, 并且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出最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模式, 以便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法。

16.小学语文自主阅读 篇十六

关键词:小学中段;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2-02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谈及的阅读虽然具有一般阅读特征,但也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即阅读主体的特殊性,他们是成长中的少年,人生经验浅,知识积累不足,能力结构还未得到充分的形成。他们进行阅读的任务主要是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几千年的经验,发展自我身心,学会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能力和智慧。然而,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源于现实中不断发生的问题,所以只有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潜在意义的目标情境,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方式,就是在小学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出一种近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目标、搜索调查、处理信息、交流表达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得到发展的阅读活动,也就是将教学的过程变成“自主—探究—发现—解决”的过程,让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不断生成、张扬、提升的过程。

一、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方式的意义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去发现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通过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合作,从而解决问题,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思想内涵,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和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主动意识。在中段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质疑和释疑,促使学生养成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3、完善中段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传统中段阅读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重讲、学生重记,教师讲得声情并茂,学生听得无动于衷。教师把本身对文本的感悟、体验硬塞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在中段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并且能有效地完善中段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促进中段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方式探索策略

1、明确目标,引导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在制定中段阅读教学目标时,应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阅读教学提出的目标,在课标的指导下,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三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认知规律以及知识经验等,抓住他们思维活动的焦点和热点,创设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联系的且使他们感到有趣、新奇和真实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中,教师说:“昨天大家预习了《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听说大家都有许多感受,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说给大家听?”学生争着举手。在提到本课的学习目标:“体会出作者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问题时,教师立即相机指点:“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针对这篇课文,你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学习······”于是学生立即联系自己的感受确定自学目标与方法。老师即兴让学生按照自定的学习目标与方法开始进行自学。显然,在新课一开始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2、激发想象,培养自主延伸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促进其智力发展。在小学阅读文本中,有些课文的作者并不把思想内容说透,而是有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反复揣摩。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好这些“空白”,激发学生去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智慧来填补这些“空白”,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自由思考来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三年级教材《但愿人长久》课文中,在苏轼埋怨月亮的情节处作者省略了许多内容,实际上大量丰富的内容就蕴含在这省略号中,它传达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开展合理想象,并且去挖掘这些“空白”的蕴含,体会苏轼内心的复杂变化。

3、自读感悟,在探究中合作

引导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学生在自读之后,发现并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疑。同时,教师参与各组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在读中解决难点。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触摸春天》时,教师提出:“一瞬间,为什么作者深深感动了?”在小组进行讨论时,先让每一位成员发表各自的见解,再经过小组探讨,最终达成共识。如果意见有所分歧,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由小组的成员来进行评

判或者保留各自的意见,再听听其余组同学和老师的见解。在这种合作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又学会了如何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生就是在独立体会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激励评价,树立学习自信心

成功的需要和欲望是每个学生都有的,这是一种令人愉快而又强大的情绪体验,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去推动学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赞赏和激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树立学习自信心。如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要进行引导、激励并适当点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言,如此评价才会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态度诚恳,评价的中肯。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与公安局签订协议范本下一篇:湖南农村信用合作社2018年准考证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