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方面的论文

2024-09-12

造林绿化方面的论文(共10篇)(共10篇)

1.造林绿化方面的论文 篇一

关键词:进步,岗位,人才,实践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空前的进步, 且进入生产领域的势头也异常的迅猛, 从而产生了许多高新技术岗位。这就促使企业大量急需既有宽广的理论知识, 又有实践能力的本科层次的“理论应用型”人才。基于这种形势, 我国大力发展本科教育,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但实际情况依然是企业难以招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经过调查发现, 在新形势下, 我国已有的本科院校, 即使是新建的本科院校, 由于受传统办学理念的影响, 依然偏重于基础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 从而造成所培养出的学生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但缺乏实际能力的局面。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本科院校的定位问题。

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理论应用型”人才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中指出:高等教育包括第5级和第6级, 第5级包括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育, 第6级是博士研究生教育。第5级又分两种类型的教育, 即5A和5B。5A教育学习年限较长, 一般为4年以上, 它进一步分为5A1和5A2两种, 即“理论研究型”教育与“理论应用型”教育。5B教育年限较短, 一般为2-3年, 为“实用技术型”教育[1]。由此可见第5级高等教育分为研究生层次的“理论研究型”教育、本科层次的“理论应用型”教育和大专层次的“实用技术型”教育。“理论研究型”教育就是培养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 属于“理论研究型”人才, 诸如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等等。“理论应用型”教育就是培养从事理论的实际应用的工作者, 属于“理论应用型”人才, 诸如工程师、教师、医生等[2]。

2007年2月17日, 教育部在教高[2007]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 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 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3]。这一文件精神实际上是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本科院校定位为培养“理论应用型”人才。

本科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既然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理论应用型”人才, 那么它就应该强化实践教学, 但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转变观念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院校要实现由“理论研究型”向“理论应用型”教育的转变, 首先在思想上应该转变观念, 其次在行动上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书本上的知识讲授, 轻视实际上的知识应用介绍;在教学方式方面强调全面的理论知识教育, 相对忽视重要的实践能力的传授;在科学研究方面重视理论学术研究, 忽视应用技术研究的传统做法。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深入地思考和系统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院校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 首先应体现在培养方案上, 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考虑, 如在纯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其次, 应体现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的过程中, 如将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 以便进行必要的实训练习;最后, 还应体现在科学设计实践环节上, 一般应包括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 通常由实验、实习、设计三大类所组成和教学计划外的实践环节, 如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等。

2. 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很难想象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能力的教师能够培养出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因此,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理论应用型”教育的高校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方式,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既懂学科, 又懂专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梯队。外部引进就是把具有行业工作背景和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内部培养就是建立有计划地将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教师定期到校外实习基地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制度。专业教师在企业从事实际的技术工作, 一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受到企业的欢迎, 另一方面又能促进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 同时增强他们的科研能力, 进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另外, 还可聘请企业合作单位中的成功人士担任学校的专业课或实践教学工作, 这不仅节约教学成本, 而且还解决了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 大量最新的实际案例定会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3. 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理论应用型”教育应注重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通过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 除了在校内重视试验室、实训室的建设外, 还应在校外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强化实践性教学, 而且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积极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实践开发研究并服务于社会。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合作, 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有条件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 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和我国已有的“理论应用型”教育高等学校发展历程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都证明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不仅是“理论应用型”教育高等学校发挥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而且还是高校进行应用科技研究和实践技术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的直接平台和服务于社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J].教育参考资料, 1998, 18.

[2]陈小虎, 邵波等.以“用”为本以“特”兴校[J].中国大学教学, 2006.12.

2.造林绿化方面的论文 篇二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61-01

随着我市新区的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市的绿化建设也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翻天覆地变化,目前在全国绿化覆盖率的增长率排名首位。但在这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和应避免的问题。

1 缺乏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是指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的立体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在园林建设中进行立体绿化可以丰富园林绿化的空间层次,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减少热岛效应等。

1.1 植物配置方式

1.1.1 道路绿化配置。公路绿化至关重要,主要包括隔离带绿化和人行道绿化。公路隔离绿化要有严格的高度限制,绿篱高度一般不应该超过0.7 m,北方常用的有丁香、珍珠梅、红瑞木、黄刺玫、连翘。各类花有鸡冠花、串红、月季、波斯菊等类。人行道两侧可用乔木树种种类较多,如垂槐、馒头柳、山桃、国槐、北京杨、青杨、新疆杨、金叶榆、小叶女贞等

1.1.2 假山石头绿化配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园林中假山和石文化的应用不断增多,光秃的假山石头,会让观赏者感觉到乏味。园艺工作者可以藤本攀援类植物对其进行立体绿化,常用的藤本攀援类植物主要有爬山虎、五叶地锦、三叶地锦等。

1.1.3 门庭绿化配置。门庭绿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常用的立体绿化主要草本是菊花、彩叶草、等;主要小型乔灌木有女贞、月季、碧桃、海棠等。

1.1.4 墙体绿化配置。墙体绿化是一个新领域,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巨大。一般在墙角设置种植槽,种植攀缘性植物,用木架、金属丝网等辅助植物在墙面攀缘,经人工修剪,将枝条牵引到木架、金属丝网上,使墙面绿化。常用到的攀援植物有牵牛、地锦、野山葡萄等。阳台、屋顶的绿化方式较多,可以设种植槽,也可以用花盆种植。一般以盆栽植物为主,可应用的绿化种类较多,如仙客来、杜鹃、仙人掌、海棠、月季、菊花等。

1.1.5 立体绿化养护较为复杂,如何能提高其稳定性,需要园林设计者和园艺工作者共同努力。园林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进行植物配置,首先应用到的植物要适应环境,其次所配置的结构要有足够的稳定性。园艺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尽心尽力,对植物病虫害及时防治,对生长不良的植株应及时处理,缺株的及时补苗。园林中的立体绿化意义重大。

1.2 要注重苗木的成活率

1.2.1 种植密度。在道路两旁或在公路的隔离带绿化中要注意苗木的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太大苗木的养分竞争力大、透气性差,导致苗木的大量死亡,反之苗木的密度小会影响美观。

1.2.2 要设专人进行管护,防止人畜危栽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并及时浇水保墒,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新植苗木及未成林,要及时做好补栽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促进苗木的正常生长。

2 保护乡土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乡土树种是构成地方性自然景观的主角,也是反映地区性自然生态特征的基调树种。在自然条件下,很多的乡土植物都能自行繁衍生长,即使采用人工繁殖,由于乡土植物对环境极强的适应性,对土壤、水分、管理要求不高,它的育苗成本较低,能极大地降低城市绿化的成本。要保护乡土树种及区域性稳定植物群落的组成,有节制地引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从而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3 城市绿化实用性不高

隔离带一律用多种灌木花草做成多姿多彩的造型,不能遮阴、挡光。

4 因地制宜,构建地方特色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没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绿化是缺乏个性的,而缺乏个性的城市绿化就必然缺少影响力、感召力和独特的魅力。绿化强调城市绿地系统的连续性、整体性,城乡一体发展的大绿化。绿地在城市。

5 发展节约型城市绿化

由于我市资源十分有限,水源也很有限,应当坚持“以树为主、花木相随、优化品种、植物多样、和谐搭配”的原则,努力做到点线面、高中低、多品种的科学有机结合,使我们的城市真正成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花木繁茂、四季常青”的大花园。高质量、高水平的植物配置方能称为现代城市景观主流,植物配置时应恪守以人为本的城市绿化营造宗旨,审形度势,千方百计地把自然引入城市,充分展示生物多样化,生态景观多元化,创造深受群众喜爱的绿色景观。

6 加快苗圃建设,培育城市绿化大苗

3.水泥装车机电气方面的改造 篇三

1) 接触器触点因为进灰而接触不良会发热甚至烧坏。我们以前对现场控制盘进行过密封, 但是效果不是太好。查阅到三相固态接触器不错, 申请采购进行了试验, 结果效果相当好, 接触器很少再坏了, 也不用担心电动机缺相运行了。

2) 装车计数器计数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袋装水泥总是撞歪计数器。原来计数器前边焊了两个挡铁来作保护, 为了不阻挡红外线, 它是在斜前方, 不能绝对保护到计数器, 于是就在计数器的正前方又焊了一个笼型挡铁, 这样既有效防撞又不会阻挡计数器工作。

4.应当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四

最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我们中国人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从“五四”算起,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是把这种学习深入到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形成中去,真正说来到现在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人们已经感觉到它对我们求得思想上进一步解放所具有的巨大意义。青年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那种深邃的思想探索,深深触动和启发着我们,我们熟知的真理仿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现成的结论生动活跃起来了,随着认识的深入,眼界大为开阔了。我们早就学过马克思主义,但是它所包含的内容实质,生气勃勃的内在创造力量,博大精深的科学价值,许多东西却好象只是第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样。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们好象重新发现和认识了马克思,就象以前还没有好好认识他似的。这种情况一方面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并没有过时,相反,从根本上说,它所包含的真理性和价值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出现证明了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已经大大前进了,人民大为成熟了。因为只有中国和世界的新的时代的需要,才是我们进一步发掘和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财富的现实基础和真正动力。而这在以前是不具备或不充分具备的,所以那时我们往往只以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方面(尽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满足。

在这种研究方面,我们同西方人和苏联人比起来显然晚了一大步。这当然是一个弱点和缺点,因此我们需要很好地学习和借鉴。但是这也毋宁说是我们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因为我们中国人在现在开始进行这种研究的时候,无论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有了一个新起点。这个新起点里包含着许多东西,有些是西方人和苏联人迄今还没有能够得到的。因此,我们的研究虽然晚了一些,却能够从一开始就表现出相当深入的思考力、不受他们的束缚而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这种研究的能力。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中已经显示过自己的这种创造性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事业中,我们既能努力吸取外国人的长处,又能迅速赶上和超过他们。

在研究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形成的问题上,苏联人的成果和经验是我们应当注意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苏联人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方面,历史上曾长时间对我们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因而了解他们的发展对我们有着更切近的意义。两年来,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接连出版了苏联学者尼·伊·拉宾的两本有关青年马克思的著作译本,出的正是时候,选出这两本来出版也是有眼力的,因为它相当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苏联学者这方面的多年研究成果,又比较新,从它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现在所已达到的水平。

《论西方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Борьбa вокруг идейного на-следия молодого Mаркса,直译为《围绕青年马克思的思想遗产的斗争》),是一九六二年在苏联出版的。它是苏联学术界转入大力研究《经济学—哲学手稿》,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后的一个总结性的评述。作者给自己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要阐明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和围绕这些著作而进行的思想斗争的基本规律性。”(该书第4页)为此作者总结评述了苏联和国际共运中有关青年马克思的研究史,从梅林、普列汉诺夫起直至五六十年代之际止,这对于我们颇有参考价值。在这里拉宾特别强调了他所说的“列宁的研究原则”的意义,从他对“列宁原则”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知道苏联许多学者在研究中的思想水平。此外,全书约用了四分之一篇幅专门批判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马克思学”。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Mолодой Mаркс,直译为《青年马克思》),是,拉宾在前书的思想基础上又经过几年研究写出来的,此书一九六八年在苏联出版,一九七六年又出了第二版,在苏联东欧理论界受到高度重视。如果说拉宾的前一本书是通过评述以往的研究史而提出某些研究原则的话,那么后一著作则是力图把这些原则加以具体的体现,从观点和材料上都标志着苏联人的最新水平。

我在这里不打算详细分析这两本书的各部分具体内容,只想就其中几个重点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中,拉宾说,“本书特别重视具有版本学性质的细节,广泛参阅了保存在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党中央档案馆中的手稿影印件。不参阅这些手稿影印件,在许多情况下就不可能深入到马克思思想创造的内在活动中去。”(第19页)这是拉宾这本书的特色,也是苏联学者研究的一种特殊优点和长处,值得我们注意。

苏联人在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特别是早期著作方面,一直比较重视原始资料的考证,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大量遗稿落到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领袖伯恩施坦这些人的手中,长期不能发表。列宁一直非常关注这件事。为了使这些宝贵的财富得到保存和发表,十月革命后,列宁和当时的苏联党和国家付出了巨大努力,才得以接触这些文献档案,这样,象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八四四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经济学手稿》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等珍贵文献,才得以在苏联陆续出版,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首次问世。在列宁和党的关怀指导下,当时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组织了众多学者,认真收集、影印、鉴别、整理,编辑出版了这些著作,做了大量的科学工作。这是苏联学者们的一大历史功绩,值得人们尊敬。由于他们掌握了一大批珍贵的原始资料,有直接从事辨认字迹、查证细节的条件,又进行了翻译、注释和出版的工作,所以他们在这些方面无疑具有某种特别的优越地位(当然他们掌握的原始资料也决不是无遗漏的,就人们现在所知,目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还收藏有很大一批马克思恩格斯的未发表的手稿和读书笔记材料)。尼·拉宾在自己的著作中有意识地发挥了这种长处。

我们看到,拉宾在评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该书称之为《1843年手稿》)时,就考证了该作品的中断及其原因,从而把考察马克思在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后半部分思想的发展,同他在《克罗茨纳赫笔记》中对各国历史所作的新研究的成果紧密结合起来。在评述《经济学—哲学手稿》时,他也考证了它同马克思当时所写的五本经济学摘要札记的关系,认为《手稿》中第一手稿同后两个手稿并不是一直写下来的,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这样一种比较细致的研究,对于人们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具体进程有相当大的益处。同过去这类著作相比,这是本书的一个突出的引人注目之处。我们中国人在研究中目前还不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就更要注意和吸取他们的这种长处。拉宾说,不注意这一方面,在许多情况下就无法深入到马克思思想创造的内在活动中去,这话确有一部分的真理性。不过,要真正深入到“思想创造的内在活动中去”,主要还靠我们的思考力,而资料和考证只是必备的条件,而在这种真正关系到研究命脉的思考力方面,我们对于拉宾是不能满意的。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时常在有意炫耀他的那些版本学知识,甚至达到无谓地卖弄的程度。例如他在谈到《手稿》中第一手稿前半部关于三个收入来源的时候,他大谈从影印件所发现的原稿中三个正文并行排列的特点,提出所谓马克思的“并行分析的方法”,认为是“一种启发的方法”,“并行分析具有深刻的意义”(第238、239、241页)。人们自然期待作者能说出一番深刻的思想和道理来,可是却不免失望。

总的说来,拉宾的《马克思的青年时代》还是增添了不少材料,某些方面对科尔纽的《马克思恩格斯传》是一种补充,对《手稿》之前的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叙述,吸取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有些地方写得还不错,因此它还是一本有参考价值的著作。他在《手稿》的评述上,虽然写得很多,却因为受奥依则尔曼对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所持的否定态度所束缚,所以讲不清楚。从全书线索安排看,拉宾虽然力图找出某种方法论的原则和分期原因,但却是不成功的。他在书中提出,“按照列宁的分期原则,本书把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对世界概念的最初探索(一八三七——一八四一年);二、在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观点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一八四二——一八四三年);三、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开始形成(一八四三年底——一八四四年八月)。”(第18页)我们看到的只是空洞词句,并没有深刻的概念和逻辑上的关联。究竟什么叫“世界概念”?马,克思一开始是从探索所谓“世界”这个概念出发的吗?“马克思观点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影响”只是他在一八四二——一八四三年思想发展的特征吗?这些拉宾并没有想到过要作一点说明,他只是把这些词扔给读者。据他说,他这种分期方法是“按照列宁的分期原则”得出来的,可是也同样没有说明。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茫然。用空洞的词句代替真正深入的思索和研讨,是断然不能弄清楚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的。遗憾的是,象这些缺乏思想性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的苏联学者著作中常常如此,决非只是拉宾一人。

苏联人民当然是伟大的,它过去产生过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现在和将来还会这样。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创造发展上,列宁是我们永垂不朽的导师,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也曾作出巨大的贡献,此外还出现过不少优秀的科学家。我们读过的象卢森贝(经济学和经济学说史家)和巴日特诺夫(哲学和美学家)的一些有关著作,都有相当的价值。这些方面拉宾也是引以为荣的,在《论西方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中,他对此作了评述。在苏联的这些成就中有一点我觉得似乎对我们颇有参考价值,这就是苏联三十年代研究中的一番争论。当时出现过一种“三阶段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最初是彻底的黑格尔主义者,后来变成彻底的费尔巴哈主义者,最后把二者综合,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一开始就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因而否认了马克思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分阶段的发展。这两种观点都受到了批评和反驳,从而发展了研究的科学态度(见该书第56-63页)。这一成果在拉宾的《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中有清晰的表现(见该书第135一148页,特别是145-148页)。拉宾认为,马克思不同于大多数青年黑格尔派,他在一八四二年就已了解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本质,同时在某些重要方面已经超过费尔巴哈。这种情况在马克思一八四二年三月“同费尔巴哈有些争论”中就已经表现出来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不满,不只在于他指出了费尔巴哈不重视研究政治社会问题,也不在于填补这种不足,“而是对他的整个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改造”(第148页),从而超越了它的范围,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关于马克思受费尔巴哈的影响究竟如何估计的问题,我在《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和《关于评价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六期)中,谈到过自己的一些意见。东德学者W·毕雅拉斯有一篇论文《论马克思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关系》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意见。现在,我们从拉宾的两本书中又得到了苏联人的研究考证性的看法。我想对我们当前的某些争论是有参考作用的。

最后,我想着重谈一谈拉宾所理解的“列宁的研究原则”这个问题。他在《论西方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中曾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但是,什么是他所理解的“列宁的研究原则”呢?“首先必须强调指出列宁研究这个问题的特点:利用一切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资料。”(第37页)这么说来,利用一切有关资料这种科学上的一般原则,就提升为“列宁原则”了!接着,拉宾又来了一个“首先”:“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所作的伟大贡献,首先就在于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的深刻的、概括性的思想”(第38页),终于进入了正题。那么,这些“一系列”的、“深刻的”、“概括性的思想”是什么呢?人们有理由希望拉宾告诉我们。可是除了在短短几页中我们读到拉宾写下来的有七八个之多的“追根溯源的原则”这个词而外,竟找不到任何有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伟大列宁在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真正是一系列的深刻的概括的论述,全被淹没在一大片的“追根溯源”这个词的海洋里去了。

如果说拉宾所说的列宁的“追根溯源的原则”,还有一些能为人们所理解的意思的话,那就是他认为,列宁是从“现代”的“迫切需要”“出发”来研究马克思的(见第38页,41页)。具体来说,如:“列宁在研究布尔什维克党的某个历史阶段上被客观地提到首要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个方面的同时,也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方面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历史。”(第38页)又如:“列宁把(莱茵报时期的——引者注)马克思称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列宁作出这种完全正确的评价,首先是因为他和其他一切马克思主义者不同,他深刻理解革命民主主义这种特殊的历史现象的本质。”(第43页)按照拉宾的说法,马克思之所以曾经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列宁作出这种判断,“首先是”因为俄国有过这种性质的革命。

从当前的需要(如果理解得正确的话)和实践任务(如果规定得正确的话)出发,来追溯马克思的思想,在为当前斗争服务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这当然是一种研究方法,不可否认这种方法的意义。理论本是实践的总结和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指南。但是这决不是说,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极其狭隘地理解为理论只为当前的某一实践服务,即使这一实践规定得正确也是如此,更不用说规定得不正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情形了。事实上,列宁从来不是这种狭隘实践的理论家,他一再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全面、深刻、丰富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全部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总结性成果。既然如此,马克思的理论虽然对各种实践都有指导意义,却不能认为我们只要通过某一实践或某些实践(即使是正确规定了的),就可以理解全部的马克思主义和它的形成。只有全面的、深刻的、丰富的实践及其总和,只有对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实践的历史有一种贯穿的系统理解,只有对理论本身作出严肃认真的探讨,才能为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提供真正的基础。拉宾把列宁的思想作了这样一种曲解,是使人非常遗憾的。而这种曲解的原因,当然主要并不在于他个人。

在该书结语中,拉宾总结了研究的“规律性”。他强调说,“对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态度,是对已经形成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的表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感到兴趣,首先是对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感到兴趣的表现。”研究者的立场,“都决定于他同时代的某一哲学的立场。”(第136页)毋庸多言,拉宾所谓的“已经形成了的马克思主义”、“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的就是现今苏共所规定的理论和哲学。总之,研究马克思只能从这样一种需要和立场出发,这就是拉宾书中所主张的唯一正确的原则。既然如此,我们也就无法期待他给我们更多的东西了。这里谈一个小插曲也是颇有意思的:拉宾在该书中说到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党人不能理解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把它只理解为一种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这大体说来是对的。奇怪的是他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归于当时“最重要的资料几乎完全没有发表”,所以他认为,“与其说”这是他们的“过错,不如说是他们的不幸”(第10页)。其实,拉宾完全清楚,当时这些“最重要的资料”正在伯恩施坦的手里,他自己在书里就谈到这一点。拉宾回避了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曲解的真正原因,正在于他们的机会主义的实践需要,和他们一直不注意马克思理论的深刻性。看来拉宾这种评论是不妥的。

在读拉宾的这两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想起去年六月间王浩先生来北京大学络哲学系师生作讲演的时候所说的一些话。这位西南联大的老学长,到美国从事哲学研究已经三十多年了,成了一位著名的教授和学者,但是他并不满意,他深深感到西方社会和哲学的没落,认为只有祖国才是希望的所在。他说,二十世纪的中国,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来,在六十多年中经历了同时期的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有的如此剧烈深刻的革命和变动、前进和曲折,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就是当今世界极有希望产生伟大思想和哲学的地方。他还认为,新的哲学可以以马克思的《手稿》为基架加以充实来形成。王浩教授的某些具体论断自然是可以商榷的,但是我觉得他的话具有一种比较深刻的历史眼光,有对祖国的无限信赖和理解,对马克思也有一定的认识。他这一番话常常引起我的沉思和共鸣。我想我们中国人是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在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事业上,我们是会得到成功的。

一九八三年一月

5.班主任工作的两个方面 篇五

关键词:师生关系 情感

一、师生距离的保持,不同时期要把握不同的“度”

每当新一届学生来到,他们对新环境、新教师、新同学,一切无不从“新”字开始,同时也是新的风气、新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班级工作抓得好,极有利于养成良好班风,因此,在和学生的交往上,要做到“离多接少”。此时的学生,大都愿意把自己的长处、优点展示给教师,而不良习惯在新环境中处于自我抑制的隐蔽状态,不敢冒头。学生也愿意在师生共同制定的班纪班规中约束自己,展露才华。这段时期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学生也在了解班主任,他们通过班主任处理每一件事的方法来摸清班主任的脾气。此时对学生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严。这一时期中,班主任认真带领学生做好班级的每个第一次,形成良好的开端,对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开学一两个月以后,随着学生对环境的熟悉,自身的缺点、毛病也开始暴露,松懈情绪出现。此期的班主任和学生间的距离,已不再是初始那样“离多接少”,而已在相互了解中逐渐缩短,形成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对学生的教育本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让学生觉得老师虽严,但严而有据、严而有爱,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

对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言,是人生道路的转折期。他们在面对毕业巨大压力的时候,更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信任,尤其是教师的支持与鼓励,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有一种紧迫感。此时班主任应和学生多接触、多谈心、多理解,保持“离少接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打成一片,建立亦师亦友的亲密、和谐、平等的关系。

二、注意运用一对一“情感交流”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柔性管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同时,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必要时刻要对学生做一对一“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大部分学生都能受到班规的约束,但总有几个人我行我素,各行其事。遇到这样几个非主流,班主任如能一对一真诚的“情感交流”,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放大优点,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那就能使他们走上正轨,使整个班级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依赖的人。

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只晓理,不动情,干巴巴地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毫无兴趣,甚至反感。这样的教育方法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抓住典型,有效实施一对一“情感交流”,避免在集体面前没有针对性,或太动情了,以后回忆起来不好意思。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不稳定的,这时班主任表现出冷静沉着、坚定自信,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有的学生耐力不够,课堂上会有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老师可以走过去悄悄提醒他,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也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就会及时改正不良行为。

6.有关城市规划方面的分析 篇六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 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城市建设加速, 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 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

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

1.1 控制性详细规划做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

划之间的环节, 既深化、细化了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又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起控制指导作用, 确保了规划体系的完善和连续。

1.2 控制性详细规划填补了形体示意规划的缺陷。

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抽象的规划原理和复杂的规划要素进行简化和图解化, 最大程度实现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1.3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与管理, 规划与实施衔接的重要环节, 更是规划管理的必要手段和主要依据。

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控制方式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内容是在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指导下, 主要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 市政公共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 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 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 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的控制。规划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 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化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及其他配置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 建筑形体、体量、风格、色彩要求及其他环境要求。

3 规划研究思路、技术路径, 保证规划全面性、系统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经过较为深入调查了解, 对编制区内的区位条件、用地现状、建筑物状况、道路及各种市政公共设施、环境状况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并分析和研究了城市总体规划对该编制区的规划要求。在城市总体的整体把握基础上, 对编制区的建设在发展时序上、空间布局上、道路系统、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安排上进行上、下层面规划的有效衔接, 确定编制区内的规划原则, 用地布局,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本编制区内的规划原则、用地布局,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对本编制区的各项要求, 以近期建设引导远期目标的实现。规划思路“自上而下、有效衔接”, 体现了规划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同时, 规划以“片区、地块、细分地块”的研究思路, 对用地、设施进行“从大到小、层层落实和控制”, 建立科学的规划控制体系, 确定合理的用地功能、公共设施配置, 塑造优美的绿地景观和综合环境, 并以地块为单位作出相应的定性、定量控制指标和引导要求, 同时又结合实际, 兼顾当前和未来, 使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操作性。为最终将该编制区建成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综合功能区提供建设管理依据, 体现了规划在整体上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对每个地块做了法定和管理图则, 为加强开发、建设方对用地选择的可靠性和目的性, 增加了透明度, 分图则图文并茂, 其中既有地块的位置图, 又有地块控制图则, 同时对地块的综合控制指标和控制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减少了控制的难度和随意性。

规划注重城市设计引导。规划从建筑群体环境层面上对各主要功能片区空间进行空间景观分析, 特别对区内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中布局区、主要景观节点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和引导, 这些深化和引导是传统控规成果的延续和扩展, 是为充分反映规划意图的补充和具体化。虽然这些空间景观规划是控制编制区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不是强制性要求, 但对下一层次的规划不失为一种建设性的引导。

规划强调关系公众利益的公共设置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同时对规划区内各级公共服务设施, 特别是突出满足城市发展的非盈利性项目 (如社区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社区医疗卫生、小学、幼儿园等) 和各级市政公用设施 (停车场、供水、供电、电信、环卫) 的用地控制要求做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并将这些需要配套项目的种类、数量、分布和规模落实到用地上, 加强了对城市建设的具体调控和引导, 保证基础性、公益性用地不被侵占, 切实保证公共利益。

4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几点建议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 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 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 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4.1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技术成果, 它在总体规划下一层次。

它必须经过审批程序变成工作图则, 不是法律, 供内部掌握, 作为既具有刚性又具有灵活性的指导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具体依据。

4.2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遵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和不同

管理要求制定不同规划深度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并根据开发期远近以及城市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规划控制的内容和深度, 使规划始终保持一种灵活和现实的调控作用。

4.3 进一步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问题。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公共利益不受分割, 保持公共环境、政府的土地收益等, 研究市场经济中什么情况下严格控制什么内容, 哪些内容可以由市场主体自由发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并非越庞大越好, 内容越多越好, 内容深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4.4 应加强对土地经济、土地开发和政策的研究, 根据经济规律和环境容量而非规划师的主观来确定指标, 避免指标的随意性。

4.5 控制指标的确定可以通过形体布局模拟推算法、经验归纳

统计法和调查对比分析法等方式确定, 一般采取多种方法的综合确定指标。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地区控制原则、地区规划发展目标、现状及规划基础设施水平和地价因素等确定。

4.6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技术成果, 编制主体可以是规划设计单位。

但作为规划、管理、法律三者交汇点的法定成果、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法定图则等应有政府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

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 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 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 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本文系统论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方式和作用。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7.数学在经济方面的应用研究 篇七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来袭, 各个国家都未能幸免, 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每个国家的资源利用问题, 对该国家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人们的疯狂掠夺, 导致地球上好多资源匮乏。这时,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被提了出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便离不开数学的参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 有许多资源却被大量的浪费, 人们将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之前犯下的“滔天大祸”。如果, 数学在人们资源浪费之前参与其中, 那么悲剧发生的机率则会大大减少。所以, 数学在经济方面的应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1,2,3,4,5]。

1. 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在经济分析中, 数学的参与必不可少。在数学中, 我们经常遇到求最值的问题, 这时, 我们会想到用导数来求解。例如, 我们需要把我们的产品价格定义为多少, 才能保证我们的销量尽可能地多, 而利润又可以达到最大[6]。这时, 运用数学中的导数, 将会告诉我们, 商品的价格, 成本, 利润, 销量之间存在的一连串关系。从而, 分析出, 作为商家究竟应把价格定为哪个值较为合适。从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是, 牺牲利润, 来达到销量, 从而实现双赢。

在工业生产中, 同样如此。诸如, 作为一家企业, 要雇用一定的工人来进行产品的加工处理。而购买机器同样也可以达到此目的。所以, 这就要求我们会运用数学分析, 来求出, 究竟应该雇用多少工人, 配上多少机器才能使人才即不被浪费, 又能达到人力物力利用价值的最大化[7,8,9,10,11,12]。这样, 同样也是数学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数学的应用如此强大, 强大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 政府对于数据的统计, 以及新的战略的实施, 都与数学相关。政府根据所得数据, 然后进行相应的数学分析, 进而制定相关的有利于国民收入的一系列政策。以达到国民经济相对稳定的增长, 人民百姓生活的富足。

2. 数学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知道数学求解的重要工具为线性代数, 这个强大的工具可以解决许多多元的复杂的数学方程。当然, 作为方程组, 必定要涉及许多个变量, 许多个未知参数的范围等问题。各个变量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联系[13]。这些关系的解答, 都要拿出线性代数来解决。在经济学中, 假如, 人们想要预测该地区20年或者是50年后该城市的房价问题的话, 那么在数学研究中, 人们可以进行对百姓收入、该城市的建筑工人的收入、该城市原材料的价格以及该城市的土地价格等问题进行相关的数据计算。并利用数学中统计分析的相关理论, 来进行计算。当然, 还要把各个因素的相关度进行一下数学建模分析。从而得到我们前面多提出的多元多次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然后利用数学的MATLAB等工具, 进行相应的求解。从而得出相关的解答。并根据结果来推测该城市20年或者50年后的房价究竟为多少[14]。

数学在线性回归中也有相当大的用途, 在人们一已知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相关关系的数量时, 这时, 需要确定一个固定的数学式子, 来根据已知数的数值大小, 从而确定未知数的数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归问题。这对于人们对于未知数量的预测来讲, 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对于一定的计算, 从而可以掌握未来市场的一些行情问题。以达到数学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3. 数学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在数学中, 有一重要理论叫做博弈论。该理论不仅涉及数学微观领域, 还跨越数学宏观领域。从微观领域来看, 数学中的一些保险行业、委托代理关系、商品的质量、产品的保质期、人的身体状况、两人谈判、隐形竞争等问题都与之相关。从宏观来讲, 一些企业的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学进展等问题都包含其中[15,16]。相关的经济学家, 有用博弈论进行社会上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数学的角度给予解答。诸如, 有几个店铺, 都在进行同一种产品的一些利润竞争, 那么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值话的条件下, 我们需要把各个店铺的生产产量进行一下计算, 算出, 怎样的计划才能达到两者的和谐统一。那么, 这个问题就要归于我们前面提到的博弈论的相关问题上。对于这个问题的结果, 我们要进行一定的计算, 然后使两家店铺, 掌握未来市场的一些产量问题。以达到数学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总结

经济的发展迅速的让人们不敢想象, 数学所参与的经济问题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广泛。运用数学理论对我们现实生活进行一些相应问题的解答变得越来越普遍。各种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运用数学工具对我们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建模, 然后对模型进行解答, 以达到经济的最大化, 从而实现人们各种利益的长期化。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口号的打响, 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同时也是经济化时代。时代在前进, 前进的过程中, 当然, 少不了数学这个重要角色。试想, 如果我们的世界离开了数学, 那么这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势必会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对于, 中国的经济来讲, 各种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本文, 对此问题展开的详细的讨论, 并以此来研究, 对未来进行展望, 怎样将数学的作用发挥极致, 才能使经济价值最大化。

8.建筑节能发展方面问题的分析 篇八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对策

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1.1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

我国建筑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 直接经济损失达 70亿元。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处在关键时机。以占我国城市建筑总面积约60%的住宅建筑为例,采暖地区城镇住宅面积约有40亿平方米,2000年的采暖季平均能耗约为25公斤标煤/平方米,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0.5亿吨标煤。空调是住宅能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住宅空调总量年增加约1100万台,空调电耗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如果我国大部分新建建筑按节能标准建造并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则可使空调负荷降低40%-70%,有些地区甚至不装空调也可保证夏季基本处于舒适范围。

公共建筑节能潜力也很大。目前全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左右,其中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为5亿到6亿平方米。如果按节能50%的标准进行改造, 总的节能潜力约为1.35亿吨标准煤。如果国家从现在起就下决心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对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对既有建筑有步骤地推行节能改造, 则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5亿吨标准煤, 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约8000万千瓦 (约相当于4.5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出力, 减少电力投资6000亿元)。如果要求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则节能效果将更为巨大。

1.2 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 100元);②开发商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空间利益;③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

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④政府考虑的是 GDP 在全国所占的位置,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⑤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没有形成体系;⑥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⑦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

2.1 提高认识,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国家决策层的重要议程

①各级政府要把建筑节能提高到实施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③由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小区,通过示范工程以点带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2.2 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

政府应将节能工作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把推动建筑节能的运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各地应以建设局、房管局为主组建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规划制订实施推广建筑节能的目标措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当地建筑节能的办事机构—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2.3 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和加强监督管理

为了加快节能建设和使建筑节能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在新建住宅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使建筑能耗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性行为转变为一种强制性行为,以全面启动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并加强落实和监督管理。对老的住宅可调整、完善和改造的,也应采取相应措施逐步进行改造。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政策,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城市建设更长远的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2.4 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

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建材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单位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①开展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②在建筑体系上,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③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包括外围护、内围护、厨卫、设备、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要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污、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④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 U型管,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⑤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要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2.5 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

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要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 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的办法,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2.6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积极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这种玻璃既可以达到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并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室外泄漏的保温效果;在夏季又可以达到阻挡室外的红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的隔热效果,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節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大赛,重奖建筑节能设计人才。

2.7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国家两部两委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发文实施,对建筑节能的外墙保温及外门窗保温等已提出要求,要广泛宣传“设计标准”,落实监督实施“设计标准”,把建筑节能当作一项战略决策的大事来抓。

3 结束语

9.安装工程预算方面的研究 篇九

1. 工程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数字上的错误

在编制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时,首先应该熟悉安装工程图纸,再计算安装工程量。工程量计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一项关键工作,施工图纸表达是否正确、全面、清晰明了是准确计算工程量的前提。在阅读施工图纸时,要注意图纸标注的比例,仔细核对,以图纸实际尺寸为准,避免因比例错误引起的工程量算错。

在计算管道或配线工程量时,通常区分垂直和水平部分,分开计算。垂直段的工程量通常根据层高和标高计算,水平段的工程量可以用手工比例尺来量取管线长度。用比例尺直接量取长度的方法,在土建计量一般是不允许使用的,但对安装工程计量来说,施工图上量与实际上相差不大,而且定额基价不包含主材的价格以及电线的价格不高,这对总体的造价影响不大。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为了使计算出来的工程量更为合理,通常需要对量取的工程量进行调整。例如:对于一些给排水、电气安装比较简单的小型工程,采用到现场直接量,量出直线的距离,100m以上的必须要加5%的余量,100m以下的加2~5m的余量,如果再少的话,施工方会有损失[1]。为了避免在计算工程量时,发生重算、漏算情况,导致工程量算错。在计算工程量时要把计算式写清楚,每一项工程量计算来自哪张图纸、什么图集,应更详细一些,以便以后查找[2]。

(2)计算单位错误

工程量计算除了要注意数字上的错误外,还要注意工程量计算单位与定额或清单上的计量单位不相符。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中的计量单位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标准计量单位是有区别的,有时候定额单位是标准计量单位的十倍或百倍。以电气安装工程定额中接线盒安装为例,定额的计量单位是“1 0个”,而我们在根据施工图纸计算接线盒的工程量时,是直接数接线盒的数量,采用的是自然计量单位“个”,如果数出来有256个接线盒,在工程量计算表工程数量项中应该填2 5.6,假如在工程数量表中填256,那么工程量就被扩大了10倍,这样就由于计量单位错误导致了工程量计算错误。这一类型的错误有可能是工程量计算过程中填表输入错误,也有可能是由于预算编制人员没有注意到定额表的左上方的计量单位发生的错误。无论是属于哪一种错误,均是由于预算编制人员粗心大意造成的。因此,在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认真仔细、小心谨慎,防止犯这一类型的错误。

2. 套定额时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量计算完成之后,下一步就是套定额,这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重要环节,也是编制准确预算的关键。在套定额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定额的换算

在套用定额过程中,不但要查看定额表或是采用软件时不仅仅是输入定额子目编号,还要认真查看定额或清单规范章节的说明,查清所套用的定额子目项目是否需要换算。如电气安装工程定额中,母线安装的内容,一般可以直接套用定额子目,但在章节说明中明确说明:“三、组合软母线安装定额不包括两端铁构件制作、安装和支持瓷瓶、带形母线的安装,发生时应执行本册相应定额。其跨距是按标准跨距综合考虑的,如实际跨距与定额不符时不作换算。四、软母线安装定额是按单串绝缘子考虑的,如设计为双串绝缘子,其定额人工乘以系数1.08。”[3]由此可见实际与定额不符时,有可能需要换算,也有可能不需要换算,如果预算编制人员忽视定额说明,忽略了定额的换算,直接套用定额,就会引起预算的不准确。

(2)定额册套用及增加费计算

由于安装工程涉及的专业多,知识面广,而全国统一安装工程定额又有十二册,因此在计算某一专业单位工程预算时,往往要套用几个分册的定额,这时就需要区分专业定额册与其他有关定额册的关系。如在计算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时,各种电梯电气设备安装,即线槽、配管配线、电缆敷设、电机检查接线、照明装置、风扇和控制信号装置等的安装与调试均执行第二册电气设备安装定额,而各种电梯的机械部分执行第一册定额的有关项目。此外,由于在编制单位安装工程预算时,往往同时执行安装定额中几个分册的有关子目,而各分册中按系数计取的费用规定大都各异,且这些系数又分子目系数和综合系数,子目系数又有换算系数和子目系数之别[4]。这些问题,在套用定额的时候都应注意,否则会发生定额套用错误及增加费偏高或偏低等情况,从而导致编制的预算不准确。

3. 取费时应注意的问题

安装工程预算的其他费用是以直接费中的人工费为计费基础,乘以相应的费率计算,而费率的取用是依据工程的规模和类别以及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预算编制人员在计算间接费、利润及税金等费用时,应注意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应的标准,合理的确定工程规模和类别,所取的各种费率是否符合有关部门颁发的文件规定,计算出正确、合理的其他费用,进一步确定合理的安装工程造价。

4. 结束语

编制一份好的安装工程预算,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济效益,而要编制一份准确的,能够反映工程造价的预算,在编制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时,则应注意上述问题,做好预防措施,即对其进行审核。在工程量计算阶段,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与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单位与套用定额单位,是否保持一致;在套用定额阶段,认真查看定额或清单规范章节的说明,审核是否需要换算定额;在计算其他费用阶段,对取费标准进行审核,审核各种费率是否符合有关部门颁发的文件规定。

最为一名安装工程预算编制人员,要注意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好审核复查工作,就可以完全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编织出一份准确的,能够合理反映工程造价的经济文件。

摘要:工程预算既是招投标的基础,也是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安装工程预算的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以及其他费用计算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安装工程预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对防止在此类问题上出现错误,为编制出准确、合理的安装工程预算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关键词: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定额

参考文献

[1]苗曙光,王斌.安装工程造价答疑解惑与经验技巧[Z].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4

[2]张景涛,杨彩梅.建筑安装工程土建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46

[3]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GYD-202-2000[Z].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47

10.浅析余华小说主题的三个方面 篇十

关键词:余华 小说 生死 存在 善恶

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之一,余华的小说受到文学爱好者的热烈推崇,其代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十八岁出门远行》、《献血梅花》、《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一九八六年》等,以不同的理由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余华小说中描绘主人公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和现实世界的残酷,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且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一、余华小说作品中的生死主题

1.1血腥与暴力

余华作品中描绘的残酷世界以及小说人物波折起伏的命运,是其小说受当代人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小说所描绘的残酷世界里,余华重点刻画生存的血腥与暴力,其所有的小说作品都含有血腥与暴力的成分,即使是在90年代后期转型的小说作品中,依然离不开对血腥与暴力的描述。比如,在其作品《死亡叙述》中,主人公被人用刀子割开肚子,拉出肠子并且切断肠子,甚至刺穿胸部,终致死亡。而其他作品如《难逃劫数》、《现实一种》、《一九八六》等之中,余华毫无保留地采用血腥与暴力的描写方式,来表现世界的残酷和冷漠,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余华本人曾说过,他的小说作品中所描绘的世界是接近现实世界,却又不完全按照现实世界,在其作品中,主人公往往是其自身的代表,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观点和看法。

1.2死亡

生老病死是人类必经之路,余华的每一部小说中几乎都会出现死亡。在《往事与刑罚》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关于死亡这一事件。小说主人公用整年的时间,策划一场自杀事件,而这场自杀却经历了十几个小时,对余华来说,小说中虚构的自杀事件其实是象征现实世界的死亡事件,他认为,这种怪异的现象,不是幻想而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的。另外,《祖先》中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杀害、《命中注定》中讲述一场必定的死亡事件、《一个地主的死》中对“死”的讽刺和批判,都是余华死亡主题的体现。余华小说中的死亡主题,使读者认识到其对生命流逝的冷漠和麻木,余华自己曾说过“对死比较麻木”,而依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余华这种冷漠、麻木的死亡心理,其实是其极度热爱生命、恐惧死亡的逆向心理,通过虚构的小说作品,表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恐惧,达到心底的平衡,是余华死亡主题的深刻内涵,反映了其对死亡的观点和看法。

二、余华小说作品中的存在主题

在余华的小说作品中,存在是荒诞的、是虚无的、是苦难和折磨的。例如其早期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描述了十八岁的主人公,离家出走或者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主人公竟然会因为帮人守护被抢的苹果,而被残暴对待,并且遭遇到许多荒诞的事情。通过展示主人公眼中荒诞的世界,说明自己的内心想法。《难逃劫数》中的人,不论年龄和性别,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惜伤害甚至杀害他人;《一九八六》中的主人公因遭受到种种不堪忍受的酷刑而疯,当“文革”结束,“春天到了”之时,却被众人漠视、躲避,从而揭示了人世的痛苦与折磨;《现实一种》则讲述了骨肉相残的现实事件,从而体现人生的苦难。后期作品《活着》更是作者对存在这一概念的最好诠释。在《活着》中,小说主人公富贵,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虽然因土改而家族没落,但是依然自强不息。后来娶妻成家,育有一子一女之后,又拥有了一个小外孙,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突然打击,致使所有的亲人都离富贵而去,故事的最后,只剩下富贵与小外孙苦根相依为命。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残酷打击之后,富贵似乎早已失去了活着的意义,然而,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虚无的、毫无意义的活着。由此可以看出,余华认为活着就是单纯的活着,不会因为苦难、折磨、虚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放弃珍贵的生命,毕竟这些不利因素也是人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该一视同仁,不可轻易退缩、轻言放弃。

三、余华小说作品中的善恶主题

在善恶主题中,余华小说中倾向于表现恶,在《十八岁出门远行》中,主人公遭受来自荒诞世界的恶意、《现实一种》中,关于人们喜爱暴力的行为,也表达了世界的恶意。余华的小说作品尽量接近现实世界,再现生活场景,以表现其对世界的看法。然而,实际上,在余华早期的作品一直倾向于描写“善”,例如《老师》、《男儿有泪不轻弹》、《行走》等之中,作者以冷漠的手法,指出世界中的点点温情。后期作品《活着》中,富贵虽然几乎失去了所有亲人,但是他与亲人之间的感情,却反映出人性的光辉。余华小说中的“善恶”主题,是人性的代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余华小说的主题主要从生死、存在、善恶三个方面表现出来,通过描绘现实的残酷和血腥的场景,表达出其厌恶和恐惧残暴世界的心理。在创作作品中,余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小说中的人性和血腥,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残酷、不平的客观世界,以引导读者正确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上一篇:初中学子心怀感恩演讲稿下一篇:悬挑工字钢拆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