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024-09-2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12篇)

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一

赤峰市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治理措施

本文分析了赤峰市农村水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作 者:许民 Xu Min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内蒙古,赤峰,024000刊 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年,卷(期):25(11)分类号:X506关键词:赤峰市 农村水环境 存在问题 措施

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二

1.政府缺乏长远的农村环保规划

在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 尽管政府重视编制总体建设规划, 但忽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结合。农村聚居点往往沿公路带状规划发展, 或与工业区混杂。许多新镇、新村没有涉及饮用水源的选址, 没有很好地考虑生活废弃物处理、居住区与养殖区分离等环保问题。

2.生活废弃物的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大部分村落缺乏分类收集生活废弃物的环保基础设施, 更缺乏变废为宝的环保设施, 许多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或丢弃于水塘沟渠中。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受到污染, 使得以井水为饮用水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环境卫生, 并造成传染病的易发性。

3.养殖业废弃物污染缺乏环保处理

由于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 但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 大量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湖, 这在浙西地区较为严重。养殖业的污染, 不仅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 还引发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纷争。

4.平原湖泊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农药、化肥和农膜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 农药、化肥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已使地下水无法达到饮用标准, 靠井水饮用的农村急需开辟自来水水源。

5.城郊接合部乡镇工业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三废”排放直接威胁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这在绍兴和嘉兴的纺织产业区、温州皮革产业区和台州制药产业区特别严重。近郊农村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堆放地, 占用毁损大量农田。多数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 “三废”偷排、漏排现象严重。

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循环模式

1.“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 (以金华市金东区农村为代表)

“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

(1) 畜禽粪便、渔场淤泥变废为宝。畜禽粪便成为沼气的好原料, 既清洁了空气和水源, 还大大缓解了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矛盾;渔场淤泥的发掘, 有利于改善种植园和稻田土壤, 也使渔场的养殖条件大为改善 (如蓄水量增加) ;鱼塘水富含鱼排泄物, 肥分很足, 是用于农田灌溉和果蔬浇水的上佳水源。

(2) 种养业实现生态循环。稻田、果蔬园、经济林园利用沼液、沼渣、淤泥施肥, 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而且肥效很高;用沼液、沼渣、鱼塘淤泥种植水果、蔬菜, 不仅成本减低、产量增加, 而且果蔬品质、外观、味道得到提升。

2.“养殖、种植-工业”循环模式 (以嘉兴南湖区余新镇为代表)

“养殖、种植-工业”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

(1) 对生态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有利于提升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实现生态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2) 有利于实现农村乡镇工业的生态化转型, 使乡镇工业成为农村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3) 生态工业具有变废为宝的自净功能 (如废渣制砖和污水处理) 。

3.“生活-沼气-养殖种植”循环模式 (以桐乡市养殖合作社为代表)

“生活-沼气-养殖种植”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在于:

(1) 沼气使废弃的生物能变成有用的热能, 如使发酵秸秆、畜禽粪便变为沼气池原料, 沼肥残渣又作为稻田和果蔬大棚的肥料。

(2) 沼气的使用, 改变了许多村民以柴火为主的生活习惯, 不仅保护了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没有了柴草, 农民屋前屋后干干净净。

(3) 沼气代替烧柴以及使人粪及时清洁, 改善了农村空气质量。

(4) 环境的改善及生态农产品的消费, 会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生态循环模式的扶持政策建议

1.沼气工程扶持政策

沼气工程技术性很强, 需要政府建立健全沼气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服务相关制度, 并应充分发挥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和大型秸秆工程原料充足、接近农户、易于就近供气的优势, 以集中供气为重点,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大型养殖场及种植业基地, 应以高值利用为目标, 充分利用粪便、秸秆、生物垃圾等多种原料, 围绕沼气提纯罐装、车用燃料、发电上网, 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 建立可持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实现效益拉动。

2.生态农产品加工扶持政策

政府应加大资助生态农产品加工的产学研研究项目, 完善产学研模式。根据杭州、宁波、衢州等地的经验, 条件成熟地区应帮助农民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针对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问题, 应加大对生态农产品加工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这方面浙西 (丽水、衢州等地) 做得比较好, 问题是要加强信贷管理。针对许多地方农产品仍达不到生态标准问题, 应加强生态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指导, 实现农产品加工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扶持政策

逐步推广生活垃圾滚筒筛技术。该技术是生活垃圾转化为沼气原料最先进的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利用率, 减少垃圾运输成本, 政府应在沼气发达地区支持推广该技术。当然, 在条件不成熟时, 还是对生活垃圾按无机物和有机物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 (无机物填埋, 有机物进入堆肥场作为沼气原料) 最为实际, 但需要村民的配合。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应启动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对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每个县应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保洁员实行浮动工资制以调动其积极性;定期给村民上环境卫生课;进行村落、农户环境卫生评比。

4.种植、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扶持政策

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在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选取典型区进行治理示范, 然后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在自然条件良好地区建立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基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进行监测。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建立畜禽养殖环境标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治理。

结论:生态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农村环保效应对比

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三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矿业大国,矿山的数量较多,尤其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为了快速的提高经济水平,我国采取了资源换取经济的发展模式,大力的发展矿业等基础产业,现在我国矿业开发的规模在世界排到第三名。但是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矿山开发中,采用的技术和设备水平较低,对矿山的环境造成了破坏,甚至引发了地质灾害,引发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会影响人身生命安全。

1我国矿山环境保护的现状

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料等,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了酸雨、厄尔尼诺现象,使得人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的技术水平较低,采用传统的开采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更大。进入到21世纪后,矿山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对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对现有矿山环境进行调查,并制定环境保护的方案和计划,对于一些特殊的矿山,可以考虑建设矿山公园。

2矿山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损害地表资源

矿山的开发中,需要在地面修建一些开采设施,对森林等地表资源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如果采用露天开采,那么会加重地表资源的损害,一些矿山经过了多年的开采,有当年的青山绿水,变成了如今的荒山秃岭,位于城市附近的矿山,还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矿山开发损坏的土地资源,已经达到了160多万公顷,除了修建开采配套设施占用的土地外,废料堆放和采矿坍塌占用的土地,占到了很大的一部分,这些土地原本都是森林覆盖,而矿山开采导致的地表资源破坏,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土地无法适合树木的生长。

2.2引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中,引发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如在井下的开采中,由于我国的技术和设备水平较低,经常会出现地面塌陷和沉降等,尤其是煤矿等开采中,如果发生瓦斯等安全事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矿山开采中的每种作业,都会引发一定的地质灾害,如地面和边坡的开挖,容易导致山体开裂,而爆破会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等,废料的随意堆放可能引发地震,如果遇到大雨或地震等自然灾害,矿山的存在很可能扩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2.3废水、废气、废料污染

在实际的矿山开采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料,如果不经过特殊的处理,废气和废水直接排放到大气和河流中,那么就会导致气候变坏,河流的水体污染或富养化,严重时会引发厄尔尼诺现象,而二氧化硫等废气的排放,容易导致酸雨等问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3矿山环保治理的措施

3.1完善矿山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矿山开采导致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近些年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法规,如每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都会对资源的浪费等问题,做出明确的指示,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在矿山环境治理中,对违规破坏环境的矿山企业,无法做到及时的处罚,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关的监督体系。由于我国的地域面积较大,矿山分布的范围很广,仅仅依靠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很难保证所有的矿山按照规定开采,需要矿山周围生活的人们共同监督,一旦发现环境出现问题,就向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反应,对造成污染的矿山企业进行处罚,严重时还要停产整改。

3.2落实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资金

为了提高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效果,降低企业用于环境治理的成本,我国政府部门专门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同时还设立了废弃及老矿山环境治理基金,通过多种筹措方式,解决矿山环境治理的资金问题,但是在资金的申请中,需要复杂的手续,申请后还要很长的等待时间。对于每种资金的使用,虽然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是相关监管机制的缺失,使得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资金的使用,并没有完全用到环境治理中,一些企业在申请到资金后,会用于对外投资和购买生产设备等,因此在落实治理资金的同时,还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保证这些资金全部用于矿山环境的治理。

3.3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机制

对于矿山环境的治理,应该贯穿在整个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在矿山开采之前,都会进行相关的地质勘探,这时可以根据矿山开采的方案,预测实际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部门,应该及时的进行修改,在矿山开挖后,要根据环境破坏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来完成,在加大矿山环境治理投入力度的同时,应该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学习先进的矿山环境治理理念,确保财力和物力的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环境保护问题。

结束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受到我国技术和设备水平的限制,在实际的矿山开采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现在遗留很多废弃的矿山,对这些矿山环境进行治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现在政府和社会已经意识到了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制定了很多政策和项目资金。矿山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来完成,相信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于矿山环境的监督会更加严格,矿山生态环境一定会得到真正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景明,方坤. 浅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J]. 西部探矿工程. 2007(09):134-135

[2] 陈甲斌. 我国矿山环境问题分析及其治理探讨[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4(02):34-36

[3] 李虹,王永生,黄洁. 美国矿山环境治理管理制度的启示[J]. 国土资源导刊. 2008(01):76-78

【作者简介】

4.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四

一、农村基层组织缺人才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近几年来,我乡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有了较大改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村干难以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要求,村干学历低、年龄偏大,后继无人问题较为突出。全乡现有村干部36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仅16人占44.4%,46岁以上的村干21人占58.3%。村干部工作缺少吸引力,学历高的以及发展农村经济有致富门路的不愿到村任干部。部分在职村干部事业心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缺少创新精神,缺少工作动力。究其原因: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工作难做。大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营收入少,甚至无村营收入,村级负债严重,高负债村无钱修桥铺路、无钱扶贫济困、无钱偿还债务,甚至村干工资都难以兑付,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二是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村级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钱,下面一根针,有些村干部认为,自己在基层吃苦几十年,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在政治上没有盼头,至多干到村支部书记,很难再提升;事业上缺成就,有些年青村干部,尤其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村官,怀着一腔抱负,想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成就一番事业,然而收钱、调解纠纷等琐事已经让他们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更谈不上去实现自己干事业的心愿。三是村干待遇低,在经济上没有奔头,村干报酬少的仅有8000多元。上述因素造成一些村干部心理失衡,不愿干、不真干、不实干。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加吸引力。对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工资待遇及养老保险、村干部的培训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打破传统的用人观,大胆提拔使用农村的能人。将一批年富力强、开拓进取、怀为民之心、思富民之策、乐富民之举的私营业主提拔到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岗位上,同时,进一步处理好村干部经济待遇问题。并提高村干部养老统筹标准,使他们老有所养。二是注重教育培训提高村干素质。乡党委负责对其他村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提高村干部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致富、带富的本领。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建设确保后继有人。进一步完善村级后备人才库,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农民党员经纪人、企业职工、各类专业户、个体工商户、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退伍专业军入、入党积极分子等,充实进村级后备人才库,并对他们加强培训,落实专人正常帮带。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资金

一是农村基础建设投入难。由于税改后筹资筹劳数额少,农村基层特别是村级集体进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已经形成的农村道路、桥梁、水渠闸急待修理。

二是乡村两级债务清偿难,占用农业投入资金。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支缺口较大,全乡有1/3的村当年管理资金收不抵支,而且还面临着繁重的债务化解难题。打多数村缺少可以盘活的集体资产,通过发展经济化解债务还需一个过程,不少地方化债无门。乡级财政运转也十分艰难

三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操作难。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与“一事一议”的规范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不少地方由于议事内容、议事条件、农民民主议事素质等方面的制约,无法与规定程序操作,影响议事效果。

为了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阶段性成果,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及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用创新的思维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难题,扎实有效开展工作,确保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1、加大上级财政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在村级经济尚不发达且无新的增长点情况下,村级组织既要确保正常运转,化解各类债务,又要进行农村基础建设,自我调节能力十分脆弱,难度很大。建议上级在政策、资金、项目、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目前,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资金足额到位的同时,各级财政要划出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村内农业基础投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今后应着重向村级组织倾斜,向水利、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倾斜。

2、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已成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议上级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一是筹资筹劳标准不能降低。二是简化筹资筹劳程序,实行标准控制,民主议决,限额使用,规范收取。三是强化征收手段。

3、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制订具体的优惠政策。如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项目增加信贷投入,提供税收优惠,明确具体的扶持措施。

三、农民增收缺门路

从当前情况看,农民增收难,关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农民在生产环节增收空间不大。二是致富信息传递不畅,把握不准。农村现有的为农服务机构、农业信息网络等,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存在明显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信息传递的不畅,影响了市场对农业结构的引导作用。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在其他产业方面的增收渠道不畅。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但绝大多数运行机制不健全,有名无实,致使农民抗御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为此,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针对上述突出问题,采取综合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农民收入普遍增长、持续增长、加速增长。

第一,努力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和水平,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线来抓。

要调整发展目标,使农业发展向“保安全、保稳定、保生态、增加农民收入”的“三保一增”转变。实践证明,只有安全的食品,才有广阔的市场;只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农民的持续增收。为此,在下一步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注重于农产品的优质化、安全化、高效化,以此来促进我县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企业化,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

第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小城镇转移,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当前要立足我乡实际,制定富余劳动力转移规划,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企业相对集中,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逐步减少农业人口。同时要狠抓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不断强化服务,努力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搞好技术培训、信息服务、跟踪服务、后勤服务等,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宽松的环境。

第四,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把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来抓。

5.农村水污染治理问题法律对策 篇五

题目:我国农村区域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指导老师:

2017年11月9日

我国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从我国农村区域的水污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农村水污染的成因、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我国现有的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规范体系,尝试探究我国农村水污染法律层面的现状和不足,提出针对我国农村区域水污染问题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农村区域;水污染;法律对策

近年来,我国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政府各级部门对环境保护的加大重视,不断增加环境治理的投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环保的重点在各大中小城市及与城市环境联系最紧密的周围郊区,而广大农村区域的环境问题却仍未受到够的重视,而农村区域的水污染问题更是重中之重。近几年,随着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也日趋凸显,并越来越严重地限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何遏制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1.我国农村区域水污染现状 1.1 污染现状

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排放废物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造成了农村区域水环境的严重污染。随着虽然环境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政府开始加大治理各大城市的治污力度,及加强环境管理,但是占全国面积90%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村区域的环境问题却长期被忽视,绝大部分农村区域的污水得不到有效治理。有研究表明:量大而面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是加速太湖富营养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农业区排水和农田径流水是滇池氮磷污染的重要来源,化工厂废水是导致2014年靖江饮用水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方面,化肥有50%—70%随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农药的流失率则达到80%—90%。据统计,中国化肥总用量至2012年增至5636万吨,单位面积化肥用量达 279 kg/hm²,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2012年,全国农药用量高达138.6万吨,其中高毒农药占 70%。农业源氨氮排放总量为83 万吨,约占全国氨氮总排放量的31%。

在生产生活方面,根据建设部 2005年10月《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9省43县74个村庄的入村入户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80%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路边甚至水源地、泄洪道以及水塘边。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约为 80-90亿吨,污水量还在不断增加。

在乡镇企业工厂工业生产方面,据1996年调查显示,全国乡镇企业的废水排放量达59.1亿t/a,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1.8%,鉴于乡镇企业在持续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在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上所表现出的巨大潜力,在今后的数年或数十年内乡镇企业将会迎来飞速发展时期。众多实例表明,我国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损失等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说明了环境管理的紧迫性和复杂性。1.2 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水污染防治的立法体系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法》和 2008 年《水污染防治法》,其中《水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至五十一条,对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进行了概括性规定。《农业法》第 57 ~ 59 条,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产品等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范围过于宽泛,例如“合理”的标准如何界定,违反该条款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均需要进一步探讨。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等十个方面部

署了水污染防治行动,共制定了10条35款76项238个具体措施。可以说,《水十条》的颁布,是我国水污染处理问题的一大进步。但是,《水十条》却是更多的针对城市水污染问题中的黑臭水体,它的范围更多地限于地级市以上城市。因而,《水十条》的颁布实际上对农村区域的水污染并未有太多帮助。

2002年颁布实施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有效促进了中国污水处理厂的有序建设和发展,对水环境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该标准已有十多年未修订。为了顺应更高的水环境保护需求,2015年11月,环保部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外界广泛征询意见。

中国目前对于农村区域水污染的防治仍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和经济层面上,还没有转移到法律政策的层面上。与城市污染防治立法体系相比,我国农村区域水污染防治立法还比较滞后,针对我国农村区域的水污染防治立法之路任重而道远。2.我国农村区域水污染特点分析 2.1 监测难

相比较与城市而言,我国农村地区聚居分散,环境也更为复杂,这使得农村地区的水资源环境状况不能及时被有关部门注意,再加上居民的环境意识薄弱,往往在水资源环境恶化到一定地步时才向有关部门反映,然而往往此时已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是身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城市水污染是显性的,城市里有设备、人员、检测技术,这使得城市水污染能较为及时的进行防治,农村地区的水污染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与隐性,其危害不能被立即发现,这给农村地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2 区域的差异性

区域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的污水成分的差异上,在东部较发达的城市附近的农村地区,村镇企业工厂分布较为密集,而这里也是从城市被迫搬迁的污染较高且不达标的企业工厂的首选建厂地址,比如服装厂、印刷厂等等;在中部以及东北部广大平原的农村地区,这里是种植业的聚集区,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为了高产而使用过量的化肥农药屡见不鲜,致使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在西部山区,村镇企业发展缓慢,农业发展多仅限于自给自足,但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分散的居住环境,使得居民的生活污水无法统一处理,更多的是不经处理 的流入地下水和河流中。2.3 污水成分单一

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不像是城市水污染那么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正如在前文所说,农村地区的水污染的污染源是较为单一的,要么主要是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要么主要是农业面源水污染问题,要么主要是村镇企业工厂的点源污染问题,这一特点也是农村地区水污染的比较积极的可利用的因素,这将使得在处理水污染问题时更便于找到针对性的对策。2.4 管理难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水污染处理主要靠镇级基层部门和村民管理,他们对污水处理或多或少地缺乏管理经验、专业知识和技术。此外,由于农村地区水污染范围广、投入大、难见成效等因素,导致政府缺乏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诸多原因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始终停留在不出大问题不治理的层面上。

3.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的缺失

首先,我国目前的立法原则不能与时俱进,我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保护原则是在工业和城市污染严重的前提下提出的,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缺乏管理和技术、投入大等实情,使得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处于预防难、治理难的尴尬局面,原有的只会使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逐渐加重,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难治理。

其次,我国目前的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并不完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水污染防治法》是本着“为城市立法、为工业立法”的法律宗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我们必须要把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重视起来,针对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完善立法,考虑到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对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等不同污染源为调整对象进行专项立法。

最后,相关法律法规过于空泛。再谈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虽然它首次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纳入防治范围,然而大部分规定均是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对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法律规定太过笼统和空泛,缺乏有效的农村水污染监督管理机制,公众参与制度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再对比

《水十条》,它里面有10条35款76项238个具体措施,它的的每条、每款、每项都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部门或者参与部门,也正是如此,自从它的颁布实施以来,城市黑臭水体等情况大有改观,如果也有针对农村地区水污染的类似的“水十条”,那么现在将会又是一种局面。4.农村区域水污染的法律对策 4.1 改变立法观念,确立立法宗旨

首先,针对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我们要将“为城市立法、为工业立法”的立法观念转换为“为农村地区水污染专项立法”的立法观念。我们应加大现行立法对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的关注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水污染防治法律机制。

其次我们要确立“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的立法宗旨。水安全“是指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人人都有获得安全用水的设施和经济条件 ,所获得的水满足清洁和健康的要求, 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同时可使自然环境得到妥善保护。”这个宗旨的确立,既可以体现国家的水战略,也可以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需求, 还可以实现各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4.2 完善法律体系,健全防治制度

鉴于我国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在农村地区水污染方面存在大量的立法空白的现状,应当从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主体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方面针对不同污染源分别对现有法律进行完善或补充。

在农业面源水污染方面,应将现行有关肥料和农药管理的法规、规章上升到法律层面, 同时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 构建地方政府联动治理农村水污染等机制。第一,制定专门针对肥料、农药管理的法律。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取代《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对肥料的生产厂家、成分含量、使用方法等进行强制性规范标注 , 鼓励、支持推广应用有机肥 ,从源头上促进农产品安全、清洁生产。同时,效仿美日制定《农药管理法》,强化农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鼓励发展和应用生物农药, 加大对农药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建立健全专门的农村环境的法律法规建立例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等专门的系统法规,对各种农村环境污染都要做出具体的规定,对于违反者严厉处罚。建设和发展基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动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使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做到有法可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设施维护能够遵循相应的制度和标准。

在村镇企业的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建议专门对乡镇企业污染防治法律规范进行改革,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颁布例如《乡镇企业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规范》。在法律中明确乡镇企业的环境法律义务的规定,严格规范标准及环保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例如规定排污标准、环保机构设置、环保机构管理权限及程序、生产机构的环保责任等相关法律制度标准。

总之,农村发展问题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必须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的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问题也不能再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子,现在我们更应该针对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将专项立法和补充完善现有法律起头推上日程,在法律层面做到有法可依,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水污染治理行业2015年发展综述[ J ].《中国环保产业》 , 2016(9):11-21 [2]王世健.农村地区水污染现状与对策[ J ].佛山陶瓷 , 2015:38-44 [3]黄锡生.张显云.我国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 J ].水利经济 , 2008:61-64 [4]陈利顶,马岩.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生态环境学报 , 2007.16(2):691-697 [5]张欣,王绪龙,张巨勇.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生态的负面影响与优化对策[ J ].农村经济 , 2005(11):95-98

[6] 蔡鲁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 ,2015:55-56 [7] 金书秦.农村环境污染溯源、应对和建议———从湖南省农村水污染调查窥探[J].经济研究参考 ,2013:30-34 [8] 李义松,陈昱晗.转型背景下我国农业面源水污染防治立法实施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3):441 -443.

6.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六

禄劝县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保护对策探讨

禄劝县农村水污染是由于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乡镇企业环保措施不足,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多种因素造成.针对这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应从禄劝县农村自身特点入手,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规划乡镇企业布局和城镇建设布局,进行必要的`环保普及教育等方式,把禄劝县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防治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来突破环保事业中存在的这一薄弱环节,以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作 者:王旭凤 WANG Xu-feng 作者单位: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环境监测站,云南,禄劝,651500刊 名:环境科学导刊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SURVEY年,卷(期):27(z1)分类号:X52关键词:农村水污染 成因 对策 禄劝

7.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七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新型城市化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城镇化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重视环境保护的模式, 清醒认识到城镇化在让农村的经济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巨大改善的同时, 其带来的生态环保问题正阻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影响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从而在根本上影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要重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环境保护问题, 在借鉴国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城镇化发展出现的具体问题, 从实际出发, 提出解决城镇化产生的环保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 探究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更新更有效的途径, 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路。

一、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概述

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空气资源的污染两大类问题。

(一) 土地资源的浪费问题

土地资源的利用问题一直是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许多地区对城镇化发展的实质与内涵的理解存在着误解和偏差。单纯的以建筑设施的数量作为衡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志, 大肆的进行土地开采和建筑建设, 没有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规划, 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同时一些地区当局没有制定提出切实可行的城镇化建设方案, 使得土地建设的布局, 土地的利用结构相当的不合理, 大量土地的利用率低下。

(二) 水资源、空气资源的污染问题

城镇化发展使得大量的人口集聚。过度集中的人口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要求巨大, 大量人口的生产生活垃圾远超过了自然对其的消耗分解能力, 而无法得到正常的分解。无法分解的垃圾对生态系统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而如今排污系统和排污技术的落后使得工业生产的废水废气、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废水, 大量交通工具产生的废气等问题使得水资源、空气资源的污染进一步加剧。

二、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 法律法规不健全, 欠缺执法力度

目前, 我国还需在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方面加强法律建设的力度。只有健全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 才能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引导, 否则环境法律的漏洞就会给破坏生态的任何行为以可乘之机, 必须健全环境的法律、法规。在此前提下, 才能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国家在对环保问题时, 不仅要针对重点的环保区域, 还考虑到一些相对较小的、现在还没有引起人们太多注意的区域, 要避免立法界限不明确的问题。

(二) 环境管理的力度不足, 环境保护体系不完善

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明确的关于城镇化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体系, 避免以往一个环境问题牵扯多个部门, 各个部门要么互相推诿, 要么互相掣肘, 以致于管理效率低下, 政府要加大环境管理的投入力度,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不能再单纯的以GDP来衡量本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程度, 而不加大在环境治理的投入。依法加强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和部门的处罚力度。

(三) 政府及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

与西方的国家相比, 无论我们的国家还是我国的公民, 都欠缺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因为西方的发达国家经历了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的传统模式, 亲身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我国公民目前对生态环境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 所导致其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政府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则表现在对于城镇化的生态环境管理时, 一般还偏重于经济的发展, 对于破坏生态, 污染环境的企业都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纵容, 这就在整体上加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

三、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对策

(一) 充分发挥政府在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中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治理城镇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时, 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普及, 加大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城镇化发展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以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如果公民的环保意识普遍较高, 则对于城镇化的整体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有较低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公民占据社会主流, 则会直接制约城镇化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强环境的法律法规立法工作, 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以法律为根据, 引导有关部门和企业治理生态环境问题。此外, 政府还要树立正确的城镇化评价体系, 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起来作为城镇化的评价措施。

(二) 加强生态环保治理的执行能力, 提高生态环保的管理水平

要贯彻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执行能力, 1) 要保证环保资金的投入, 为环境保护设备的购进, 环保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2) 要设立专门的城镇化发展的环境监管机构, 能在解决城镇化环保问题中起到引导, 保障, 监督的作用, 要制定关于环境保护的措施, 引导企业和个人在城镇化发展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保护程度, 保障城镇化发展中的环境治理工作正常进行, 解决环境治理中出现的问题, 对城镇化发展的各环节进行监督, 对生态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 环境监管机构要通过学习以提高其在城镇化中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管理水平。

(三) 走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在对待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上, 我们要创新思想, 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 决不能再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转变观念, 事先采取措施避免或尽量减少城镇化对生态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所谓新型城镇化道路, 就奔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为城镇化发展服务, 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 减少环境的污染;同时城镇化发展要以科学为依托, 提高科技水平, 大力创造和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四、结语

在处理城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时, 要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保护, 转变城镇化的发展方式, 确立环境优先保护的方针, 打造生态型新型城镇。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执法和监管力度, 完善管理体系, 提高公民意识等措施来减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总之, 我国必须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 即使不能做到零污染、零浪费、零破坏, 也要把环境的污染, 生态的破坏, 资源的浪费尽量降到最低, 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铁翔.农村城镇化与政府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分析[J].城镇化研究, 2012.

8.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八

策的调查报告

当前,我县农村社会治安大局基本平稳,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了持续稳步增长的势头。但是农村普遍的盗窃案件上升、矛盾纠纷难以调处,群体事件日益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稳定,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安机关的密切关注。

一、农村治安问题的表现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利益关系的调整中,我县农村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给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事案件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入室盗窃案、特别是盗窃生猪、家禽案件一直在高位运行,“两抢”案件时有发生,村民之间往往因一时一事的口舌之争或某些利益冲突而互不相让,情绪失控、丧失理智,在激情驱使下一时性起,不计后果,导致伤害案件经常发生,受害案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一是双方因纠纷心存芥蒂,为泄愤而行凶伤人,这在每个派出所都不鲜见。二是邻里之间斤斤计较,一时言语不合而引起口角,恶语伤人,为占上风,大打出手,有些甚至为了敬酒不喝,而大动干戈。三是家庭成员之间因财产纠葛或赡养老人臵家庭和道德伦理而不顾,反目成仇。四是在土地、宅基地和农田水利纠纷中,因对方持强侵占行为不满而伤人。五是为债务纠纷、赖账、追账而伤人。六是因恋爱纠纷、婚外情引发家庭矛盾。从而激化各种矛盾酿成后果。

(二)宗族势力时有反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农村基层组织都是由村民“海选”出来的,一些宗族势力大的家族往往能够左右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一些胆大妄为、藐视国家法纪的违法犯罪分子,他们凭借宗族上的“优势”,经常在特定区域、垄断某一行业、强买强卖、妨碍公务,特别是在土地开发、土地流转、山林水面承包等方面,常常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由,占地为王,邀集乡众向政府或者业主施压,逼迫将工程或者工程的一部分让他们做。

(三)群体性事件及苗头明显增多。一是因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不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影响干群关系,由此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及苗头增多。二是农村新农村建设、土地征用补偿等不到位,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及苗头增多。三是涉法涉诉访案件及苗头增多。四是农民工欠薪讨薪手段过激。

(四)非法组织活动仍然存在。一是“被帝王”、“全能神”等非法组织活动不断。一些信徒走乡串巷,散布邪说,发展会员。二是地下宗教活动频繁,封建迷信抬头。一些人借助信奉佛教活动频繁,基督教大有扩张之势。

(五)侵财犯罪所占比重较大。盗窃、诈骗等侵财犯罪在农村占居刑事案件的首位,且危害大、影响大,已成为左右整个农村刑事案件的主要因素。

(六)消防、交通存在安全隐患。从农村消防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火灾隐患:一是农民办企业根本上没有经过消防验收。二是农村电线路超负荷,老化严重,线路设臵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随意私拉乱接。三是农村村庄道路狭窄,交通不便,甚至有的村根本不通公路,消防车难以或无法靠近,往往贻误战机。四是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差。五是农村由于防范意识差,易发火灾。从交通安全来看,无牌无证车辆农村较多,加之村级公路基础设施、道路等级差,通行能力、又无人维护,导致大量的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七)赌博等丑恶现象仍然存在。当前,赌博、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正在由城市向集镇、农村蔓延开来。在农村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集镇、乡村,时不分日夜,都能看到赌博现象。

二、治安问题的形成原因

农村存在的社会治安问题同其他区域存在的社会治安问题一样,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集中反映,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薄弱。在当前农村体制变革过程中,法制宣传教育在一些乡镇、村庄仅仅是应景的形式,加之宣传舆论导向又有失误,比如宣传“高消费”,“大发财”等等,忽视宣传勤劳致富、遵纪守法。广大农村虽然开展了多次普法教育,但只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广大农民没有真正受到教育。同时,一些不健康的精神垃圾在网上流行。部分农民思想落后,缺乏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好逸恶劳,为所欲为。

(二)农村经济文化仍然落后。受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影响,农村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一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农民为文盲、半文盲,强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虽然有了法律制约,但是现在政府抓得不紧,产生了新的半文盲,农民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当自己的合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要么屈于恶势力的淫威,要么铤而走险。一些宗族势力大的家族利用基层组织工作上的漏洞和不主动,积极插手社会事务,一些农民有了矛盾纠纷不找村委会、政府机关解决,而借助于恶势力暴力胁迫“了难”。

(三)农村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一是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力量严重不足,一个农村乡镇公安派出所辖区方圆几

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人口几万之众,而民警力量仅几名,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乡、镇等基层组织,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扎扎实实去做教育挽救工作,有的单位对违法人员也熟视无睹,放任自流,这样在客观上无法有效地使这些人转化,也无法防止他们再次违法犯罪。

(四)对违法犯罪的查处打击不力,一是少数地方职能部门对打击农村违法犯罪认识重视不够,把农村违法犯罪简单地看成纠纷矛盾,基层领导抱着“保稳定”、“少麻烦”、“不出大事就不管”的心态,放纵了违法犯罪。二是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致使一些违法犯罪不能得到应有的打击。三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致使一些行政违法案件得不到及时处理。

三、解决对策

(一)坚持“严打”,坚决打击各类刑事犯罪。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要从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认识打击农村违法犯罪的迫切性、必要性,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斗争,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该批捕的批捕,该起诉的起诉,该重判的决不轻判,做到快捕、快诉、严判,对农村小痞子、恶势力坚持露头就打,不给其喘息的机会,达到震慑一方的目的。其次,对于农村群众集体闹事,要高举法律的旗臶,敢抓敢管,抓住时机,严惩组织为首人员,决不姑息迁就,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同时,适当适时地公布案情教育广大群众,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第三,要建立有效、长效的破案追逃机制。对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要一查到底,充分利用各种侦查手段查清每一案,做到不漏一案,不掉一罪。对在逃人员要有专门的责任人和专项追逃资金,做到一追到底,除恶务尽。

(二)积极预防,减少农村治安乱源。要在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基础上,加强农村的监外执行罪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管、帮教等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监管机构,在乡、镇成立以分管政法工作领导为组长的监外执行罪犯管理领导小组和以派出所、司法所等为主力量的监改小组,落实对被监改人员包管教、包转变、包巩固等责任制。对两劳回归人员的管理,由县司法部门成立了管理站,进行帮教管理。二是刑释解教人员依法逐人建立档案,由派出所列为重点人口,司法所建立台账,联合村委会、家庭、流动党支部进行管理,从而杜绝脱管、漏管现象。

(三)强化责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一是通过组织整顿,调整充实基层组织,尽快解决一些农村治保组织软弱涣散,名存实亡的问题,把那些政策法律水平较高、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较强的人选拔到治保会岗位上来,使基层组织社会管理、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作用能得以正常发挥。二是对基层干部队伍要注重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使之关心群众,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同时对调解员、治保组织成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素质。

(四)加强教育,弘扬人间正气。要结合普法工作和当前“农村社会秩序整治”斗争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倡导弘扬社会公德,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把严厉打击和以人为本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针对农村及农村集镇的不同特点,研究摸索出新型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方式,激励社会正气、树立先进典型,在提高人民群众自身素质的同进,提高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自觉性,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受害者勇于揭发、敢于斗争,不让违法犯罪行为有存在的市场。

9.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九

题目: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姓名: 李博斐 学号: 学院: 专业:

2011年2月15日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不能只是担忧与抱怨,而是要有行动,要有绿色行动。垃圾并非一无是处,废品也不是废不可用。垃圾资源化和再循环在技术上并不难,困难在于废物随手抛弃、混合堆积就成为垃圾;因此作为有教养的新世纪的文明人,我们应该参与“举手之劳”的垃圾源头分类活动,为净化我们的生存空间做一点奉献,献一片爱心。

生活垃圾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相当于两个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为此,我们既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饭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复使用的制品,减少宝贵的森林资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购物布袋,减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购买无氟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保护大气臭氧层;少用高浓度洗涤剂,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您看:颐和园、北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香山、八大处林间山路上散落着和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一些游客只图自己方便,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别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农田内,庄稼的根就不能生长,农田就会减产,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就会减少。

第五、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而在长期堆存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第六、有害生物的巢穴。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显而易见。要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就要做好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您知道吗?回收1吨废纸可生产好纸800公斤,可以少砍17棵大树,可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减少35%的水污染;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汽油和柴油;用废玻璃再造玻璃,不仅可以节约石英砂、纯碱等原料,还可节电;用废金属冶炼金属可节约大量的能源消耗,还可减少空气污染;而一些果皮、蛋壳、菜叶、剩饭等厨房垃圾,可用堆肥发酵的方法处理,变成绿色肥料等。

因此,我们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信息网络等多种大众媒体,大力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抓紧制定适合国情有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可考虑在一些单位深入细致地进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并与大家进一步讨论完善管理办法,使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尽快普遍开展。让我们共同努力,用举手之劳,推动垃圾分类回收,清除垃圾污染,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使上海能以崭新的面貌举办2010年世博会,同时也给我们自己提供一个优美的健康的生存空间。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前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精心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其言论无论多么精妙都只是高阁之谈,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本文以山西省原平市班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笔者认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

一、山西省原平市班村简介

原平市班村是一个名不虚传的城中村,地处原平市边陲,与通道县县溪镇接壤。全村2000多名村民。班村是典型的小康村,交通极为方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通往镇政府驻地的公路正在铺筑当中,工程竣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多年以来当地村民都是经过泥泞的盘山公路去往通道县县溪镇,而很少再到新厂镇赶集。

该村的落后与闭塞全县闻名,虽然如此,由于当地村民勤劳能干,坐山吃山也是温饱有余,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当地的香菌种植产业。该村相当一部分的村民都从事香菌种植,尤其是上营寨和下营寨更胜一筹。香菌种植给该村带来的财富一时间还难以统计到具体的数字,但是,自从种植香菌以来村内面貌的改变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时显著的。

与此同时,香菌种植业给该村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极不符合“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针的“村容整洁”一条。

二、营寨村环境恶化的现象、特征及危害

(一)营寨村环境污染现象简述

营寨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为突出。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山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该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营寨村各个自然团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团寨而过,或绕团外而流,这些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营寨虽处于闭塞之地,但山水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菌包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营寨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污染来源单一。污染源主要是当地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烂菌包。烂塑料袋、如烂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里,远远超过了溪水的自净能力。

3、污染区域集中于居民区及河湾处。很多居民为图方便就近倾倒垃圾,所以很多门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积了很多垃圾废物。溪水拐弯处则沉积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时间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涨水的时候,由于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会把沉积下来的垃圾冲走,但是最近这些年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垃圾数量剧增等原因溪水已经无力带走沉积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时间由原来的季节性污染转变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艰难性。环境破坏了需要治理,但是农村环境的治理起码受到一下两个因素的制约:(1)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维护还缺乏认识。

(2)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奇缺。污染起来是举手之劳,而要治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规模的治理、清除和保护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这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被污染的小溪内鱼虾几乎灭绝。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和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环境下成长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涤后的蔬菜;人们所呼吸的是恶臭难闻的被污染后的空气。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当地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间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环境换取的繁荣一定是不持久的。总有一天人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它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

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时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抓紧治理。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纵然是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权衡利弊,人们还是支付不起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它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影响一个人,而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今后的子子孙孙„„

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是要治理那么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笔者认为还需要花一些篇幅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制行动方案时有宗法可循。

笔者认为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营寨村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

(二)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是空谈,毫无价值。

(三)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这个根本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河山的精神,杜绝不良卫生习惯,积极爱护公共环境。人的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再做有害生态环境的事,环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护好。

(四)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几点原则方针,结合营寨村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从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由村委会安排人员专人专办,这项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不容放松。

(二)制定本村的环境保护日程表,具体规划每一个时段季节的环保目标。第一步是在汛期来临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应该在汛期来领之时借助水力将河道清理干净,将沉积多年的垃圾冲走;第三步应该巩固成果,积极防范,杜绝再次污染。

(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全体村名共同协商制定后严格执行。

(四)责任到户,责任到人。每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路段流域的环境卫生。

(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设卫生监督员巡视本村卫生。污染公共环境者应给予一定的罚款。

(六)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一个村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合作组织,每个组设分理处。每个自然团应该选择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场应远离居民区。实行“户、团、村”模式,户分类,组回收、村收购。也就是说每户居民事先将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适当价格卖给环保合作组织,然后每个组派专人定期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储存,最后由村统一再能行二次回收并转运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本村环境保护的日常开支。

(七)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各个小组或自然团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工作,定期评比一次,评比的内容主要是看该团(组)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洁,评比出最佳卫生团寨和最差卫生团寨通报全村,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八)严禁在上游河段饲养或放养家禽家畜,以免动物粪便造成水质污染。以上八点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补充或修改。

四、结语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并不希望生活早污浊不堪的环境当中,我们呼唤青山绿水,那就要从我们每一个做起,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有时候文明只是举手之劳,营寨村相较于其他村而言经济较落后,但我们必须让环保先行,保护好这原本美好的青山绿水,这或许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谓“留的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只有这样才能为我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恒久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别人先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内 容 提 要

xx,坐落于xx区西北部,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潜力。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xx镇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xx地区的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外来人口的盲目涌入,加之管理相对滞后,也给地区就业、交通、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字:人口管理

提 纲

一、xx地区外来人口现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刑事犯罪日益突出。

(二)违反<<治安管理处理条例>)居高不下。

(三)非法加工、销售伪劣产品猖獗。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发育不全。

(二)法制观念淡薄,人口素质低下。

(三)行政管理相对滞后,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

四、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xx区xx地区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

xx,坐落于xx区西北部,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潜力。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xx镇外来人口急剧增多。应该说,大批劳务人员输入,对缓解xx地区的劳力需求矛盾,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外来人口的盲目涌入,加之管理相对滞后,也给地区就业、交通、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带来了一些消极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治安问题,尤其是外来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直接困扰和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xx地区外来人口现状

人口大流动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出现的新事物,是一股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外来人口住某些特定的场合曾被冠以“流动人口”、“盲流”、“民工潮”等称号,这之间显然是有区别的。外来人口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主体除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还包括了相当一部分专业人才和承建制单位的职工以及境外在沪人员。本文的外来人口重点指的是从行政管理角度而言,那些不具有本市常住户口,长期滞留本市,以各种合法、非法手段谋生的社会群体。

经调查,至2005年9月底,xx地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有314xxxx(男218xxxx,女96xxxx)。其中务工者243xxxx(男146xxxx,女97xxxx),务农者24xxxx(男16xxxx,女7xxxx),从事服务业的10xxxx(男6xxxx,女3xxxx),经商者30xxxx(男19xxxx,女11xxxx),其他6xxxx(男4xxxx,女2xxxx)。

从地区治安现状来看,作案对象中外来人口所占比例大。去年1—9月份,xx派出所共刑事拘留1xxxx,其中外来人口1xxxx,占总数的83.3xxxx;治安拘留xxxx,其中外来人口 xxxx,占总数的71.4xxxx。处警告、罚款的外来人口1xxxx,遣送三无盲流人员4xxxx,其中包括送“四边”场所的有轻微违法犯罪人员1xxxx。因此,全镇在去年1—9月份共打击处理外来违法犯罪人员7xxxx,占全镇外来人口总数的2.2xxxx,而同一时期xx地区常住人口违法犯罪率仅为0.0xxxx。由此可见,外来人口的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左右xx地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刑事犯罪日益突出。

去年l一9月,xx派出所破获抢劫、盗窃、诈骗等刑事案件2xxxx,其中外来人口作案达2xxxx,占91.3xxxx,其中大案占2/3以上。突出表现为:1.抢劫案件。去年l一9月,xx派出所破获的抢劫案件共xxxx,其中作案者和被害者均为外来人口的xxxx,占总数的7xxxx。2.盗窃机动车案件。去年1~9月受理的全部刑事案中有1/3以上是盗窃机动车案件,其中大部分系外来人口所为;3·街头诈骗案件仍屡见不鲜。有些外来人口看准上海中老年人贪小的心理,用“金元宝”、“秘鲁币”、“劳力士表’’等各种手段骗取钱财,而当受害者发现上当受骗时,作案人早已逃之天天,所以给案件侦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违反<<治安管理处理条例>)居高不下。

在查获的聚众赌博、结伙斗殴、卖淫嫖娼等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对象中,外来人口占了相当比例。2003年,xx派出所共查处违反治安管理对象10xxxx,其中外来人口6xxxx,占63.5xxxx;2003年有处16xxxx,其中外来人口12xxxx,占73.6xxxx,增加了10.0xxxx百分点。而去年1—9月份,共查处8xxxx,其中外来人口7xxxx,占85.3xxxx。此外,由外来人口经营的发廊、小饭店等有8xxxx家,并有增长的趋势,而这类场所正是卖淫嫖娼、聚众赌博、吸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孳生地。‘

(三)非法加工、销售伪劣产品猖獗。

部分外来人员为争取暴利,置国家法律、法规、人民的生活安全于不顾,在租赁的房屋中,加工劣质豆制品、制造假酒、假味精、假证件等,严重危害了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管理秩序。有关部门虽然进行了查处,但查处的力度不够,未能形成威慑力。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发育不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只有人口的自由和合理流动才能给市场带来活力,这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必要条件和操作运行的必然结果,义是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二大支柱之一劳

动力市场建立的前提条件。然而xx地区乃至×××和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作为市场首要资源的大量流动劳动力由于地区分割或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或放任不管,导致宏观控制乏力和微观配置失调,出现了一定范围的“真空地带”和某种程度的无序状态。况且,即使xx地区建立了自身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如此区域性劳动力市场也终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xx地区外来人口盲目无序地涌入和难以消化成为必然。难以消化的部分一旦滞留xx,成为无固定职业和无正常收入的盲流,又极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

(二)法制观念淡薄,人口素质低下。

就城市文明的历史和现状来说,低下的素质往往是导致犯罪的内在因素。外来人口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经调查,xx地区的外来人口中,农民占92.5xxxx,城镇无业人员占 3·7xxxx。这些人文化素质很低,小学文化者占57.1xxxx,文盲占10.3xxxx。这些人为“淘金“而来,抗争意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和时有表露,起居言行与大城市文明不相合拍。加之由于自身素质低下,缺乏专业技术,大部分只能从事劳力密集型的重体力工作。这些岗位劳动强度大、工时长、待遇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牟利求富欲望膨胀,在其他消极和不良因素综合作用下,犯罪意念充斥概率加大,尤其易在相互影响中纠合抱团,犯科作乱甚至走上职业化犯罪道路。

(三)行政管理相对滞后,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

旧的管理体制被打破,新的管理体制未完善,所以外来人口方面出现管理相对滞后或未能达到应有力度的情况。相对突出的是易于引起和加重治安问题的诸如外来人口文明程度不高与有关方面宣传教育不够;外来人口问题多样性与行政管理手段单一性等矛盾问题。另外,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外来人口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的事情,与本单位、本系统、本部门无关或关系不火;有的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对外来人口无序流入造成的后果、危害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外来人口增多是一种趋势,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从而影响了抓好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心。而且有关职能部门沟通不够,有的出现空挡,缺乏有力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措施。按有关规定,外来务工、经商等人员均需办理暂住证、务工证、健康证,但公安、劳动、工商、卫生等部门在具体执行上缺乏环环衔接和相互制约的办法和措施。

四、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以上粗略剖析了xx地区外来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等,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外来人口的管理,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以辩证的态度正确对待人口正常流动,既不能将之看成是洪水猛兽,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坚持“只疏不堵”、“放而不乱、管而不死,的方针,引导外来人口科学有序地流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服务。

(一)保证宏观协调控制,从机制上强化管理。

从宏观上建立起对外来人口的调节控制机制,将外来人口的流动控制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对象之中,是加强和改善外来人口管理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1.应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调控和管理,提高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组织化、有序化程度。加快乡镇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抓紧建立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强省(市)际间劳务协作;实行按就业需求信息发放证卡的办法,开展有序有效的管理服务,以逐渐形成“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宏观调控机制。

2.应把外来人口的管理与城镇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起来,加强宏观规划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和预测分析,根据工业和城建发展的需要规划可容纳的外来人口的数量,根据这个数量扩建外来人口的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的负荷能力。这样,既可以防止城镇基础设施“超载”,义可以为外来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也便于加强对他们的管理,达到全面开放、计划管理、管而不抑的局面。

3.对房屋租赁,按照“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个体旅馆式管理办法,建立房东自管队伍,实行派出所(警署)与房东,房东与承租人两级签约,落实外来人口来报去销的申报制度、有验制度、联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将房东的责任、权利、义务统一起来。

(二)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文明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外来人口自我制约、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意识并为之努力,消除和抑制违法犯罪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经济建设。因此,首先要抓好宣传,充分运用广播、画栏、板报、会议、检查、整治、暂住登记、用工管理等多种手段和渠道,对外来人口进行形势、政策、时事、治安等各方面的宣传灌输,以调动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和经济建设的兴趣,提高观察视野和分析能力,增强法制观念:其次,要抓好教育,包括语言、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常识等,可以通过开办民办学校等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使外来人口的文化素质适应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和节拍。

(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有序管理。

1.组合各个方面落实责任。外来人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在政府领导卜,建立以公安为主体,其他部门参加的管理机制,以登记办证为龙头,计划生育、劳动、工商、城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合作,摒弃以往“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和做法,形成严密的管理网络和立体管理格局。这样,外来人口的管理才能真正得到改善和加强。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管理外来人口,实现群防群治、综合治理,以推动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化进程。

2.实行连带责任制。通过行政管理、法制制约、经济处罚等手段,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管理措施。在公安机关指导协调下,充分调动企业法人代表――房屋租赁户房东――工地工头,“三管齐下”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履行管理职责。今后凡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雇工或房客违法犯罪的,用工或留宿单位的治安责任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另外,要提倡建立“外口集居点”,逐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真正把外来人口管住管好。

3.进一步发挥公安机关在外来人口管理一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公安机关的公安派出所是管理外米人口的“先锋”,应走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路子。实行社区民警主管、专管员专管、治保主任和用工单位及房东协管的“三级”管理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外来人口的摸底、登记、发放、验证、查防、函调、建档、统计等日常工作作,熟悉外来人口的劳动管理与就业服务,包括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动保险等服务。

10.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十

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们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大,政策的透明度也大,加之执法手段软,制约措施不配套,一部分人生育观念落后,钻政策的空子,规避现行生育政策,达到多生育之目的,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给当前的计生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和问题:

一、是“假迁户”、“假结婚”、“假离婚”等现象严重。现在部分人对计划生育政策摸得比我们还透,他们通过利用结婚、离婚、迁户等手段,规避现行生育政策,达到多生育的目的。找到他们一个个振振有词,理直气壮,我们已经接受处罚了,你们无权再处罚了。根本无法处理,弄得我们很被动,还不如不去戳弄。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二、是违法生育案件调查处理难。近几年,有个别违法生育对象无法进入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越来越成为我们执法的一大难题。违法生育当事人不配合调查,耍无赖,做笔录难,拒绝在笔录上签字;没有人愿意做证人,找证据难,且调查取证方式单一;有的违法生育对象根本见不到人,也没人愿意给我们提供其去向,进入法律程序难。对于一些个体暴发户、私企老板违法生育,我们想高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又苦于没有可依据的法律程序。违法生育对象处理不了或处理过轻,群众产生误解和不满,我们执法人员很无奈,也很尴尬。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到位。由于我们现在倡导依法治国,提倡执法手段人性化,部分群众依法交纳社会抚养费的法律意识淡薄,想尽办法逃避法律制裁。有的是有能力交纳社会抚养费而拒交,或者生育前将财产转移走,甚至威胁恐吓执法人员;有的则是家境贫困,确实无能力交纳社会抚养费,即使法院执行,也只能行政拘留15天,家中又无财产可执行,对这部分人我们真是束手无策,走进了社会抚养费征收的“死胡同”。我们只能经常去“骚扰”一下,在社会上造造声势。

四、是现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收养子女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不符合收养条件而违法收养子女的当事人应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但现在的问题是违法收养当事人缴纳了社会抚养费后,其所收养的子女办不了收养证,落不了户。

五、现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企业职工退休时一次性30%养老补助对于有单位的应由所在单位负责兑现,但现在有些企业视《条例》当儿戏,不给企业职工兑现其应受待遇,态度蛮横,做为我们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

有制约职能,难以协调企业予以兑现。

六、由于受现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婚外情、包二奶、未婚生育现象不断发生。对于这部分违法生育群体存在有取证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问题,部分违法生育当事人只能单方统计上报、单方处罚,另一方则逍遥法外。

2011

1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十一

北京市风沙治理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北方城市经常受到扬沙扬尘天气的影响,不仅扰乱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也不利于良好城市形象的`树立.北京市为了削弱沙尘侵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组织实施了“播草盖沙”风沙治理生态工程,对北京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以该工程作为典型进行剖析,根据实地考察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实施生态工程产业化的解决措施,同时也给有类似问题的其他北方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作 者:罗添元 龙少波 任认 何政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期 刊:中国水土保持 PKU Journal: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年,卷(期):,“”(7)分类号:X45关键词:播草盖沙 风沙治理 生态工程 产业化 北京

12.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篇十二

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内部控制规范适用范围虽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内,但主要在企业单位实行,却没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度详细解释,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控制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少。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不足,内控制度弱化,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2、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

3、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

4、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重考核,轻内部会计控制的现象;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作文550字:我要学会坚强下一篇:药物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