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心得(共10篇)(共10篇)
1.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心得 篇一
从中国文化到团结精神,北京冬奥会为所有参与和关注冬奥盛会的人们留下美好回忆。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被“冰墩墩”圈粉,特意选了一对带给家里的双胞胎。挪威代表团新闻官被中国文化圈粉,夸赞“参加北京冬奥会是不错的经历”,因为“这里有很多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地方!”巴西运动员就来参加过北京奥运会,今年更是深情表示“一到机场就寻找那些美好的回忆,能回到这里我非常高兴……我很开心能和北京一起圆了‘双奥’梦。”中国文化精彩动人,团结精神深入人心,北京冬奥会是成功的大会,更是团结的盛会,中国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传递出“一起向未来”的积极信号。
2.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 篇二
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2022范文1
我知道的冬奥会,是从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开始的。
那天的活动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冰立方”灯光璀璨,蓝色冰晶状几何图案装饰的舞台与水立方外壳交相辉映,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巨形条幅悬挂空中,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
奥运究竟是什么?我觉得:
首先,它是一种拼搏。在这个舞台,全世界各国人民充分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拼搏着着人类的生理极限,赢得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每一个奖杯,都是一个极限。
其次,它是一场战争。在这个战场,“更高、更快、更强”的大旗迎风招展,体现了每一个运动员勇于向世界强手挑战,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每一个记录,都是人类的一个奇迹。
再次,它是一种人生。在这场生命中,用运动增进人体的健康和乐观的情绪,用坚持表达自己对生命和向往,用汗水和泪水展现生命的价值,每一声呐喊,都是生命的再一次精彩。
最后,它是一场聚会。在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卓有成效,经济发展复苏向好,以具有战略眼光的防疫措施阻断了新冠病毒的大面积传播,中国给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示范,也为世界防疫和传染病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和中国智慧,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在中国举办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魅力”,展示了“中国名片”,更是展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的崭新形象。
2022冬奥会,我为你加油!2022北京,我为你喝彩!
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2022范文2
我因为对篮球运动的痴迷,进而对其他所有的运动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喜欢和了解。当2022年逐步走近,我的心里对明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也满满地期待。
奥运是什么?我觉得那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以及生理上的极限,赢得了数以亿记观众的青睐,人们为胜利所鼓舞,为失误而遗憾,为参与而自豪。
亦如我在篮球场上进攻、防守,为得分欣喜雀跃,为失败懊恼悲伤。挥洒的汗水以及与队友默契的配合,从来都是我快乐的源泉。每一次认真的运球、投篮,每一次在赛场上的来回奔跑,每一次大比分落后时的坚持,队员之间相互的激励,蹙紧的眉头和坚毅的眼神……奥运的赛场上,人人不都是如此吗?
没一个冠军,是在舒适安逸中得到。当人们惊叹于运动员的辉煌时,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日常。残酷的训练,枯燥无味的坚持……然而他们乐在其中,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将泪水洒在了训练场。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项目上废寝忘食不断拼搏,从中得到运动的乐趣。他们怀着为国争光的理想,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当国歌奏响,所有的苦和累,在这一刻,凝结成甜甜的泪。
明年,在鸟巢,在张家口,这些冲破寒风,迎向冰雪,将汗水无数遍挥洒的健儿,将向世人明证:成功源于坚持。
而我,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在遥远的地方向着你们致敬。
即使不在体育赛场上,我也要将奥林匹克精神传扬。我在中考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如同你们在冰天雪地的赛场,满怀激情,满怀对胜利的渴望,不断地挥洒汗水,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每一名冬奥运动健儿,就是一朵在冰雪中绽放的梅花,寒风与冰雪,不过是淬炼其品格罢了。
在寒雪中,我将以“积睦步,行万里”的姿态,好好学习,为自己加油,为你们加油,为中国加油,为2022年冬奥会加油!
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2022范文3
看着那数字一天一天减少的倒计时牌,我知道我即将在家门口迎接一项体育盛事,即将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奥运的风采!兴奋之余,又慌张。我在想:“我该为奥运做些什么?又能为奥运做些什么?我报名参加奥运志愿者,可并非所有填报的人都能被选上;我愿意为奥运设计些什么,可自己却不具备那样的专业素养;我梦想能够成为一名火炬手,却没有任何突出的事迹与才能。难道,我们非要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体现我们是奥运的东道主?我想不是的,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奥运在我们身边,难道不是么?还记得几年前公交车站的乘客们上车下车杂乱无章,自从北京开始迎接奥运,就有一些人站出来,主动维护秩序,从那时,人们才真正的做到“前门上,后
门下”“先下后上”这些基本的规范。当你做到这些时,你无形当中就为奥运做出了贡献,因为你向别人展示的是一个懂得秩序的民族。
我是一名高中生,而且还是一名住宿生。我们学校以前是不要求高中的住宿生进行早锻炼的,因为学校考虑到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张,就没有要求我们。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学校为了响应“阳光活动”锻炼我们的体质,强大我们民族的体魄,所以决定让高中的住宿生进行早(锻炼和晚锻炼,我们起初不适应,但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而且早上跑跑步,一天真的很精神,反而学习效率提高了,生活不觉得那么单调了,其实,锻炼的好处还不止这些。你看,学校这么做也是在体现奥运东道主的精神啊!所以,奥运就在我们身边。
奥运精神,不只是在运动会场上有所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体现。毕竟,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参加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接20__年的北京奥运会而作的准备。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展示的是北京的风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青少年的风貌。
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2022范文4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一直受人瞩目。奥运健儿在运动场上矫健无比的身姿以及激昂洒脱的面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比赛中发扬的奥运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团结竞争,让奥运精神永远传播!
奥运精神体现了人类的精神文明,我们要让它一代代地传播。人类的精神文明是在探索与进步中发展的,它能够让人们形成一种具有特别坚强毅力的精神去面对社会上的一切。例如,两弹精神,抗非典精神,抗洪救灾精神……它们都曾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支撑着人们的信念,让人们笑对人生,走向成功。奥运精神也是这一系列精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也会激励我们迎着困难前进,在经受考验后获得成功。奥运精神就意味着拼搏,意味着不畏艰难,意味着勇往直前,只有将自己的实力与魅力尽情地释放,才能获得别
人的喝彩。2008年奥运会即将拉开帷幕,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人民更应该发扬奥运精神,用实力和拼搏精神展示自己具有光彩的一面!
奥运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而人类就是在这种进取精神中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的。你看,奥运会上你打破了世界记录,赢得了荣誉,其他运动员在向你真诚祝贺的同时,则悄悄地开始了新的努力,他们要为打破你今天的记录而不懈地奋斗。终于,又一个新的世界记录诞生了。于是又有一批人又在默默地努力了,他们为有朝一日创造新的世界记录在顽强地拼搏,刻苦地努力。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进取精神。奥运会之所以如此举世瞩目,是因为这里凝聚着进取精神,它带领着人们创造一个个辉煌奇迹!一直以来,田径场上的奥运记录都由白皮肤或黑皮肤的人保持着,但是刘翔作为一个黄种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也要进取――于是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创造了新的属于黄种人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奥运记录!王义夫、许海峰、张怡宁、邓亚萍、郭晶晶、李宁……他们都在进取中获得了成功,为奥运大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2022范文5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是中国在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向全世界人民证明自己实力的一年;更是中国稳固在世界民族之林地位的一年。因为2008年第29届奥运将在中国举行
。而我们作为中国的公民一定要学习中国奥运的精神。
中国奥运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支撑更快、更高、更强的是“自信、自强、自尊”。而中国的奥运旅程就是这种精神最生动、最形象的诠释。
1932年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资助下,刘长春只身漂泊海上21尺,到达洛杉矶。在男子一百米预赛中,一路,然而疲惫不堪的刘长春还是被淘汰。1936年柏林奥运会,进入撑杆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竟买不起比赛用杆。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参赛团中住不起宾馆的。这是不堪回首的一页,已被我们翻过。过了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的一声枪响实现了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强国之梦与体育密不分。爱国铸就伟大成果。终于在2008年奥林匹克盛会选择了中国北京。这也是对深爱着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奖赏。
中国奥运精神也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忘记,上个世纪80年代女排精神带给人们的巨大鼓舞,怎能忘记2004年奥运金牌榜上,中国代表团挤身前三甲。五星红旗一次有一次升起,国歌一遍有一遍响。我们的奥运健儿为了这一可刻不知流了多少汗。而他们的背后有多少人在支撑着。奖牌和鲜花,属于为国争光的体坛强者,更属于更
3.观看大国盛会纪录片心得体会 篇三
中国以先进科技助力冬奥会,为世界呈现一场精彩盛宴。2月5日晚,在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项目中,中国代表团以2分37秒348的成绩夺得首枚金牌。场馆内各个位置的摄像头实时记录了整场比赛,将其传回至主媒体中心进而方便各国媒体进行转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不对外向观众出售门票,然而在高科技的支持下,观众可以在场外360度欣赏到各项目比赛。此次冬奥会比赛转播采用“5G+云转播”技术,5G确保了高清的比赛画面通过互联网迅速传递到媒体手中,而云转播则节约了人力和物力,仅通过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节目制作,快速传递到终端。与此同时,场地内大量的摄像头也为观众的沉浸式观赛提供了便利,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观赛的视角;赛场裁判也能及时通过赛事回放发现比赛过程中部分运动员的违规行为,保证比赛结果的公平公正,让赛场上所有运动员的付出不被辜负。
4.冬奥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 篇四
大家想必都知道亚洲飞人苏炳添吧!他今年已经32岁了。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这个年纪在短跑运动上是不占任何优势的,也早已过了短跑的黄金时机。但他仍继续坚持不断地练习,甚至不放过休息时间,就为了向世界证明了黄种人也可以站在世界总决赛上。不仅如此,他还打破9秒90的大关,超越自己,超越过去,不放过任何一个0.01秒,跑出9秒83的佳绩,成为了首位站在世界决赛上的亚洲人。他曾经为了突破10秒大关,还选择换脚起跑,练习自己的短板,终于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他成功了,成为了亚洲100米跑破10秒第一人。
同样的还有中国女排,她们是中国的体育之魂,先后为中国夺得3枚奥运金牌,还为中国在世界联赛上取得“五连冠”。他们曾经一次次地陷入了低谷,可她们并没有放弃,又重新一次次地战胜了对手。在的里约奥运会,她们遇到了劲敌——巴西队。她们的开局十分糟糕,输了两局,就在这时她们展现了越处逆境,越不放弃的女排精神,她们团结一心,不惧强敌,迅速调整好了状态,在拼满五局后,以3比2的战绩击败了她们8年里只赢过一次的对手——巴西队,逆风翻盘,锁定四强席位。
同样的人还有很多,如:刘国梁、林丹、吕小军等人,他们带领中国走向世界的领奖台。
5.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心得 篇五
北京冬奥会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展现了大国风采,无论是从舞台灯光效果还是设计元素都延续北京奥运会特点,从整体上看,北京奥运会给人最大的体会是震撼,大气,比较用力,硬要营造一种我们是大国是强国的的氛围。
而此次冬奥会用力适当,延续了喜气洋洋欢天喜地办奥运的风格,但细微之处给人一种温暖柔和舒适感,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份浮气。欢迎各国使团来华参加的高山滑雪项目,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强项,我们不在执着于对金牌数量的追求,第二名第三名一样是好样的,只要在赛场上奋力拼搏,追求跟高跟快跟好,体现出奥林匹克精神,都是我们的奥运好健儿。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姚明站在球场上无需证明自己在篮球领域的造诣,大象立于丛林中就已证明自己是森林的王者。我们是大国,也是体育强国,奥运健儿矫健的身姿,全民运动的热烈氛围,国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我们有这份自信向世界宣扬我们是个体育强体。
6.大国盛会节目观后感 篇六
北京时间2月4日晚,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如期在北京鸟巢举行。今天的开幕式惊艳四座,绚灿的焰火在鸟巢升空,将北京的夜点亮。
从二十四节气组成的倒计时,到冰立方雕刻出奥运五环,再到孩子们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满满的中国传统蕴意,更加增添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时隔,奥运再来,北京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惊艳依旧。
冬奥会开幕式,一“鸽”都不能少,最让人心生感动。660个小朋友载歌载舞,最后汇聚成一个心形。有一个掉队的“小鸽子”没有回到心形里,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便去拉着他的手,带他回到队伍中。然而,这个“掉队的小鸽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评论,有的说:“迷路的孩子,一定会回来的。”还有的网友说:“所有的鸽子都看向东南方,等着掉队的鸽子回来。”
这次的冬奥会有91个国家1个地区参加,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和109个小项。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这简单的五个字,力量无穷。这种力量号召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在奥林匹克旗帜的引领下,同筑梦冰雪,一起向未来。
7.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七
看了十二集纪录片《大国崛起》,很多人都在思考那些大国为什么会成为大国?中国算不算大国?中国怎样才能成为大国?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讲一讲,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大国为什么崛起?
综合片中众学者的观点,大国的崛起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国家的形成国家政权可以集中比个人和其他组织更大的力量从而为大国的崛起助一臂之力,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的新航路的开辟都是在两国政府(国王)的支持下进行的。这使得这两国国家在西欧诸国中首先富裕起来。在美国,十三块英国殖民地的人民也是先团结起来发表了《立宣言》然后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二、思想文化的力量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精神和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不否认他们其中有些是侵略者)冒着生命的危险扬帆出海时,心中一定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美好希望和战胜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心。当彼得一世装扮成学徒、工匠在西欧各国工作学习的时候,他对先进文化和先进制度的敬仰是多么的强烈。由此可见,探险的精神、求知的精神、敢于否定自我不耻上问的精神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
思想需要发展,发展需要自由的空间,德国洪堡大学的创办者给普鲁士国王提出两项要求:国家要资助大学、国家不许干涉大学的学术自由!奇怪吧?更令中国人想不通的是国王居然答应了!洪堡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之所以吸引和造就了如星汉灿烂般的人才(注释1)
思想家需要被尊敬,这并不是他们本人的要求,而是尊敬思想家的人们看到了思想如同熊熊火焰照亮黑暗的力量。法国的先贤祠里埋葬着72个人,大部分都是思想家。英国的丘吉尔说:“我宁可舍弃印度,也不舍弃莎士比亚”其对思想的重视和尊敬可见一斑。
思想的力量的确是巨大的,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思想启蒙了法国大革命,启蒙了对欧洲影响深远的《拿破仑法典》,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思想的力量较之权力和武力是深刻和深远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欧洲近代科学的建立也是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才得以诞生的,如果没有宗教改革,没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就不会有日心说、不会有牛顿、不会有达尔文的进化论。
三、体制的创新
所谓体制,实际上是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组织的结构方式。好的体制能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落后和反动的体制则阻碍生产的发展,扼杀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制实际上是在某种思想的指导下加以创造和实践的产物。
中国是不是大国?
要回答中国是不是大国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大国的标准。
什么样的国家算是大国呢?
我认为“大国”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大国大概能分为“力量型”大国和“思想力量综合型”大国。
所谓力量型大国,指的是单纯的经济富足和武力强盛,例如新航路开辟后赚的盆满钵满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又比如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元帝国,他们都是凭着经济的富足和武力的强盛而名震一时,可称大国。但众所周知的是,他们很快就衰落了,因为没有先进思想和先进思想指导下的体制的支撑,这种富足和强大终究是暂时的,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是会被更加先进的思想和体制所替代。
所谓思想力量综合型大国,指的是既有先进的思想和体制支撑,本身又有一定国力基础的国家。这种国家对内表现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对外表现为能够对其他国家和民族产生巨大影响。比如十八世纪、十九世纪的英国,凭着国内的经济和政治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众多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改变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时至今日英语世界通行,影响不可谓不大。但英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很快就被美国代替了,为什么呢?首先是思想上的落后,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处理殖民地问题,如果他们能够把殖民地当做本土一样治理、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当做本国人一样对待,则其国力会有多大的提升?(应该承认,这个问题即使在今天也不容易解决)反观美国,虽然在思想上没有什么能大大超越英法诸国,但是由于美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使得他的经济力量超越了英法德等欧洲国家、吸引了更多的杰出人才和先进思想。因此美国世界领先地位的取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中国算是大国吗?是哪种类型的大国呢?
我看当今中国,也许算一个力量型大国,这是由中国的经济总量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决定的。和当年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同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财富是掠夺来的,中国的财富是靠广大中国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是用中国的资源和环境换来的。和蒙元帝国不同的是,中国不是靠武力的强盛成为大国的。
中国是一个力量型大国,也不是很确定的事情,因为中国人口多,经济总量按人口平均来说在世界上就排不到前面了。
为什么说中国在思想方面算不上一个大国呢?
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缺乏进取性和冒险性,典型的就是儒家学说,总是追求在一个小圈子里的和谐与中庸。儒家文化又被历代帝王不怀好意的改造,终于成了束缚中国人思想的枷锁。在这种文化浸润中的中国由于青藏高原和太平洋天然的保护,尚能自得其乐,然而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渐成一个整体,这种文化相对于欧洲近代文化的落后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欧洲的二流国家也敢对这个自命天朝大国的国家打上两拳、踢上两脚。甚至连欧洲的小学生日本也能与他较量较量,弄几亿两银子花花。至迟从汉武帝开始,中国就被这种文化浸润着,经历了两千余年,落后性不是一年两年能剔除干净的。
在学习西方思想方面也不是很彻底,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全盘西化”成为一个贬义词,中国人对于西方先进思想的学习总是扭扭捏捏、行动迟缓,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对侵略者的厌恶,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可怜的虚荣心,还有一方面拿不上台面:在西化的过程中,最早的得利者害怕失去利益而反对进一步的改革,于是于是乎祭起民粹主义的大旗。于是谷歌搜索的正常使用成了一个问题。
当然西化的过于猛烈是有难度的,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女皇深深的体会过这种难度。在这个问题上套用一句老话“不怕慢,就怕站”不怕有难度,就怕被私利缠住双腿。裹足不前甚至倒退。
历史的进化是残酷的,看看美洲印地安人的命运就知道了。(他们对于先进思想的接受程度还不如中国人,也许历史并没有给他们接受的时间和机会)
对于先进思想的学习不彻底,造成了体制机制的落后,阻碍着经济的发展,扼杀着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毒害了人们的思想、把个国家弄得乌烟瘴气。以至于《宫心计》大行其道。以至于各色人等挖空心思出国改籍、演绎在国内为鬼、想在国外做人的历史剧。
由此可断定,这种力量型大国的局面如果不痛加改革是不可能持续的。
中国怎样成为大国
综上所述,若想成为一个思想力量综合型的大国首先应从思想文化着手。因为思想意识决定了体制机制,而体制机制又会影响方方面面事业的发展。
怎让着手呢,本人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请大家参考。
一、改革思想文化教育
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思想意识,让他们接受普世价值教育(某些人是不承认有什么普世价值的,就如20年前,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什么是人权)。要给小学生讲华盛顿不当皇帝的故事,讲邓小平取消领导人终身制的故事。把《权利法案》《人权宣言》《不自由毋宁死》和《与妻书》等催人奋进的文件请进中学教科书,重点章节要背诵。
还大学学术自由,改变大学行政化的局面和趋势。钱学森问总理:“我们的学校怎么培养不出尖端人才?”曾就读于加州理工学院的钱学森并不是不知道,知道为什么还问?这不是疑问、而是责问!
二、学习蒋经国。具体内容就不说了。
有些人总是说西方的选举啊什么的都是假的,台湾就是西方的学生,那么你去问问台湾岛上的人:“你们这个搞假民8主的地方愿意和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陆统一吗?”估计十个人有八个人会用白眼看你。
三、提高国民素质
身体素质、文化道德素质、进去的精神。
我们不否认中国人的素质(主要是思想文化道德方面),但这都是由恶劣的环境造成的。没有那个中国人一出生就注定是个道德素质低下者。提高国民素质和改善社会环境是互相促进的。
四、政治保证
好在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否则我们可能会沦为印第安人。
国家的作用上面已经说过了,能够集中更大的力量。
还有一点要补充,集中力量要做顺应时代潮流的事情!
五、展望
8.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八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镜子,是共产党人必须对照的镜子。看《杨善洲》,在被他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大爱无声感动时,更是迎来了一次党性的洗礼和心灵的涤荡。电影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杨善洲的人生观、权力观、事业观,道出一个共产党员用生命写成的箴言:“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杨善洲书记朴实的话语。杨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担责任,决策果断,并且带头站在抗旱的第一线;注重科研,推广农技,造就了一个“滇西粮仓”;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百姓书记”。作为乡镇领导干部,要学习杨善洲“到人民群众中当雪松”的作风,带头“身”入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在“访.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活动中联系群众,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中深化党群干群鱼水情。
“青箬笠、绿蓑衣”,电影中在滂沱大雨里走在乡间小道里的杨善洲,让人看到的仿佛不是一个手握权力的地委书记,而是一个从容悠然的农家渔父,在氤氲烟雨中,留下一道恍若“采菊东篱下”的淡泊背景。杨善洲在位期间,回家看望父母不坐专车,自己买长途客车票,出差和下乡,也从不允许家里人搭乘顺风车。他坚持原则,一心为公,一辈子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一点私利,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共产等人要像杨善洲一样,坚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线,不越公道正派的从政红线,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自觉锤炼党性作风,砥砺品质意志,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们的生命平凡而短暂!当登高俯瞰,看芸芸众生熙熙而来,攘攘而去,常常会感叹生命的渺小脆弱、感叹生活的琐碎平庸。而人生最难的是选择,选择后最难的是坚持。杨善洲选择了大亮山,就是选择了一条崎岖而充满艰险的开拓之路,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这位现代“愚公”的豪言壮语。在他同时平凡而又壮丽的一生中,他坚守着人民公仆的本色,化为一位绿色的精灵,植根厚土,不惧霜打,满含深情,风尘不染,激情燃烧,染绿山林。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价值。
9.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九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和经济是当今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重工制造业科技含量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重工制造业研发生产的,就是重器,是决定国家综合国力,保证国家战略安全的一把利剑。紧紧地抓住这把利剑,我们就能在国际上占据主动权,就能挺起腰板,底气十足地同国际友人交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
这是一个国家的梦想,同时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梦想。他们有的像山推集团董事长一样,一心管理团队,研发出“开天神推”,打破外国在推土机行业的垄断,成功地让中国推土机占据国际市场;他们有的像湖南机电集团的技术组长一样,将头扎进专业书中,三年呕心沥血,将中国的电机做成了世界上最好的电机;他们有的像沈鼓集团的一位老焊工一样,几十年苦练焊接技术,培养了十余位徒弟,甘做中国鼓风机事业的一枚螺丝钉。就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受得了委屈,奈得住寂寞,甘于平凡,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国家的梦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每一台大国重器,都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造出来的,谁又知道,那机器轰鸣的车间中,挥洒了多少工人的汗水;那暗淡台灯下的图纸上,又有多少道修改的.痕迹;那宽大的谈判桌前,落下了多少屈辱的泪水。每一台大国重器的生产和营销,可能会消耗一个团队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光阴。
10.2022大国盛会纪录片观后感 篇十
但如今,中国已然践诺。截至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
国际奥委会主席表示,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这样一个愿景,“可以说是打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中国实现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将大大改变世界冬季运动版图,带动全球冬季体育产业发展。
是的,新的版图、新的纪元!这是北京冬奥会留给中国、留给奥林匹克、留给全球冰雪运动的巨大财富。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带动“冷冰雪”成为“热时尚”。这届冰雪盛会恰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中国红”和“冰雪白”成为这个传统佳节欢迎的颜色。可以预料的是,在未来,中国冬奥成绩必将取得更大突破,中国冰雪运动也将形成更加蓬勃的发展之势。
如果说年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是在中国播下了一粒“冰雪”种子,7年的筹备则让它生根发芽。如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则是一场为“冰雪”而落的春雨,滋润其成为“燕山雪花大如席”。
【纪录片大国盛会观后感心得】推荐阅读:
纪录片赏析——大国崛起07-01
观看《76天》纪录片个人心得观后感07-15
抗疫纪录片《武汉日夜》观后感心得07-20
最新《本色》张富清观后感心得_《本色》纪录片观后感心得08-10
战疫一线党旗红纪录片观后心得感悟10-21
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观后感心得体会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