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2024-08-21

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共8篇)

1.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篇一

党员如何在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王征

一个国家需要一个先进的政党领导,国家才能既快又好地发展。同样,一所学校也需要一个先进的党组织领导,学校才能较快较好的发展,要使每个党员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此,我认党员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严格自律,遵守规定。在党内严格遵守党纪党规、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不做违法违纪的事,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穿着打扮、言谈举止要符合学校的规定,适合教师的身份。普通教师要遵守学校的规定,党员就更应该模范的遵守,要从爱护学校的高度来把这些小事做好。

二、努力学习,提高素质。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其次要加强研究,积极参与到科研和教研活动中,研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科研课题的层次,出论文出成果。第三是勤于实践,要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反过来再从实践检验我们的理论,升华我们的理论.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优异成绩,使自己成为学科的骨干,成为名师。

三、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工作。我们要有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意识,扎扎实实地搞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爱生如子,满腔热情地为学生服务,既要关心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既做学生的良师,也做学生的益友。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的认识老师,正确的认识学校。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和学生一道朝着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要相信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我们为学生服务质量的好坏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没有好的被社会认可的教学质量,我们将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什么发展。所以我们党员同志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带领全体教职工,牢牢抓住教学质量不放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2.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篇二

一、巧用游戏作用, 优化幼儿教育过程

幼儿游戏是进行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 因此,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幼儿教师应该有充分地应用游戏的意识, 想方设法地优化幼儿教育过程。良好的游戏能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当结束游戏之后, 教师应该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譬如, 在进行“蚂蚁搬豆”活动时, 幼儿教师可以和幼儿一道建造“房子”、“蚂蚁窝”等, 并将一些蚂蚁的“粮食” (如饼干、糖果等食品) 让幼儿进行搬运。同时, 还应让幼儿用各种指令将各种“粮食”搬运到指定的蚂蚁窝中。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 能够让幼儿更多地体验到游戏带来的真实感受, 丰富幼儿的经历, 同时, 能够让幼儿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得到有效的培养, 有利于幼儿的多元化、全面发展。

二、结合区域特点, 发挥游戏作用

游戏区域的设置对游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游戏区域设置的时候, 幼儿教师应该首先对幼儿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弄清幼儿的喜好, 结合幼儿的需要与游戏的特点做好游戏区域的设置。我们知道, 当幼儿长时间玩某一种游戏或玩具后, 其兴趣就会慢慢地淡化, 此时, 作为教师, 就应该更新游戏方式, 或是增加或减少某些游戏材料, 或者对游戏区域进行重新布置。譬如, 我们在进行游戏最初阶段, 只是将一些简单的头饰让幼儿玩。当幼儿玩一阵后, 感到兴趣减低时, 就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如色彩鲜艳的布料、鲜花、化妆品逐渐添加进去, 幼儿的游戏兴趣又会被重新激发起来。当幼儿对泥工玩厌倦之后,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泥工玩具材料收藏好, 等他们想玩的时候再拿出来玩。

三、结合实际情况, 做好游戏设计

在进行游戏设计时, 必须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 以确保游戏设计符合幼儿教育的需要, 增强游戏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 注重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将一些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元素加入到游戏中, 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受到一定的教育。2.根据幼儿好奇心、好胜心的特点, 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开展趣味性幼儿运动会, 让幼儿玩夹乒乓球比赛、赶球接力等趣味体育游戏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 幼儿身体、心理得到锻炼, 并且能够初步具有一定的游戏规则意识, 对其今后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合理把握游戏的难易程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通过游戏难度的逐渐提高, 让幼儿逐渐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

四、创设户外游戏环境, 增强游戏的教育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 十分不成熟, 可塑性极强, 辨别力、自我控制力很差, 因此, 构建良好的游戏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由此可见, 游戏环境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为幼儿教师, 必须巧妙创设各种合适的游戏环境,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活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户外自然环境中现有的资源, 如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呢喃的鸟语等。根据幼儿园现有的条件和可以创造的条件, 可以设置玩水区、青草区、沙石区等, 让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成长。根据幼儿都喜欢玩水的特点, 可以设置玩水区, 让幼儿尽情地玩水。通过玩水, 丰富对水的体验经历, 增强其亲水性, 使幼儿的心肺功能得到锻炼, 同时, 能够让幼儿的感官体验得到加强, 让幼儿在玩水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当然, 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游戏的安全因素, 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 确保幼儿的安全。

五、开展各种游戏, 加强幼儿教育

1. 开展积木游戏, 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协调能力

搭积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积木搭建活动中, 幼儿对积木进行积累、摆设、堆砌和排列, 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思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为了确保积木搭建的平衡, 要引导幼儿注意对称问题, 同时, 有利于训练幼儿手眼的协调性。

2. 玩实物与图片相配合的游戏, 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1) 将若干实物与图片放在一起, 让幼儿进行辨认, 提高幼儿认识实物和图片的能力。 (2) 在此基础上, 可以玩语言游戏。如, 指着苹果图片, 说“这是苹果”, 并指出是“红色”, 让幼儿跟着说。在此基础上, 做翻书游戏, 让他按你的要求, 把“藏”起来的皮球找出来, 当他把书翻到有皮球的那页时, 要鼓掌并夸奖, 以此发展幼儿语言的理解能力。

总之,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幼儿教师, 应该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2]根据幼儿普遍喜欢游戏的共性, 幼儿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 优化幼儿教育过程, 结合区域特点, 创设户外游戏环境, 增强游戏的教育性, 开展各种游戏, 加强幼儿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婷.关于学前儿童角色游戏的指导与建议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12 (12) :157.

3.如何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作用 篇三

如何提高活动区的质量,对活动区的认识与设计合理的活动区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怎样进行指导和参与,是提高区域活动教育作用的关键。

一、提高教师素质

要正确地提高活动区的教育作用必须正确认识活动区。首先,教师要对活动区有一个深刻的客观的认识,懂得自己在活动区中应处于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与幼儿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发挥教师在和活动区的主导作用?诸如此类都是教师观念的问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活动区的教育作用。在活动区这一活动形式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不同于在班上上课,也不同于幼儿自由活动,而是在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设计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操作,学习,这时,教師由作业课时的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同时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让教师开阔视野,接触和学习一些国内外地的先进经验,教师素质提高后才能在活动区学习中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在活动中发现孩子的潜能更多地了解幼儿,根据不同幼儿进行不同培养,以以其达到目标。

二、掌握区域活动的特点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和延续,自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作用是为幼儿创设一个合理的环境;二是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从而达到发展自身的能力和个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活动,根据这些特点,为幼儿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区环境是尤为重要的。

三、创设合理的活动区环境

1、创设开放式环境,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意识。区域环境的设计要能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在气氛上必须是开放的、非正式的、轻松的,强调活动室不是作业室,而是能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由游戏的场所。以往幼儿虽然可以在相对稳定的区域内自由选择玩具,可是对活动区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现在我们应该打破这一思维定势,允许幼儿不受区域限制,自由取放玩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区域的范围、布局和功用。如玩“小舞台”的孩子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常常根据角色的需要,到“手工坊”自由选取服饰、头饰、配饰等道具;当“陶吧”的孩子用橡皮泥捏出了各种好吃的东西后,他们觉得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不给同伴分享太可惜了,于是“陶吧”又成了“美食店”……开放的区域,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胆、积极主动,更富有创造性。

2、把时间安排为灵活多变的自主安排,强化幼儿自主游戏的时机。以往幼儿一日活动的时间都在老师的安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要让幼儿决定游戏时间的运用。决定游戏时间运用的因素,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而不是科目和时间表。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地选择游戏时间、时间的长短,他们既有了充分和完整的时间建构他们自己的游戏,又有了与别人交谈分享的时间。这种多角度、全方位、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带来的是幼儿快乐地陶醉在自己的游戏中,自由地创造,主动地发展。

3、教师的角色为“协助”角色,强调幼儿自主游戏的自主性。教师提供优良的环境和资源,让幼儿自由、自主、主动地投入游戏,生动而快乐地学习。教师协助幼儿沿着其兴趣的广大路径去发展,而且发展的焦点是整体的;教师应在幼儿兴趣基础上建立游戏活动,捕捉幼儿活动中出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催化剂”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而不是引导学习或塑造幼儿行为,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促进者、支持者、引导者。如幼儿在“科学角”里对新投放的“凸透镜”、“放大镜”、“凹透镜”、“万花筒”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操作这些材料的过程中,他们引发了很多的疑问:“为什么我在镜子里看到了许多个老师?”“为什么镜子里小碎片转动后会变成许多五颜六色的花?”“为什么我的手指在镜子里变得这么大?”……面对孩子一连串的问题,我们没有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镜子还有哪些秘密?”“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镜子有什么用?”……这种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趣”,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对镜子的种类、功能及原理产生了探索的激情,激发了幼儿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

4、要有目的性地提供材料。活动区的材料是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工具,探索的学具,幼儿学习、游戏的物质基础。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就可以引发相应的活动,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的。材料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在区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教师参与活动的指导

教师在参与活动时,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参与者、观察者和指导者的关系。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活动,是指导活动的最好方法,这种方法也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使幼儿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对活动也是一种鼓励。在参与的同时,还要进行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否幼儿还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与自己的活动方式及方法,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即时调整活动的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进行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些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指导过程中面向全体,照顾个别差异,使目标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

五、对活动区活动做出正确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活动区

教师要在活动结束后,对每一次,每一个阶段或每一学年的活动做出评价以利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进活动区的设计和活动,使活动区有效的进行下去,每次活动教师都应做好观察和记录,然后做出评价,一是评价幼儿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通过幼儿的言行评价其是否在各个方面有所发展等等。二是教师要对自身的指导活动也做出评价,即活动后教师的自我评价,这种活动最好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这一评价应包括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是否符合幼儿自身发展,涉及的环境能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活动过程中能不能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我们要不断改进活动区的作用,使活动区更适合幼儿特点,更具特色,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

4.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篇四

“语文”是一种交际能力,它是涉及听、说、读、写的一门应用科学。现代社会要求语文教学培养的人才能说会道,能读会写。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应看作是知识的主人;不是人消弭于知识之中,而是知识内化到人的知识结构中。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使之达到自学、自悟、自得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自动”基础上的“互动”,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小组学习是实现学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信息、经验相互交流的一个好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类,在班级中建立精神放松,形体自由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为学生的学习讨论创设条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优、中、差三个不同等级,分别用字母A、B、C表示,然后按ABAB、CCCC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水平相近的学生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不管优生也好、差生也好,他们知识水平相近,有共同的语言,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能够探讨共同的问题,学生能够轻松自如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教给孩子终身受用的财富?如何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一项教学研究活动中表明: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可见,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落实,为他们未来的继续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学的空间,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

2、沿途看到什么景物?

3、作者怎样描写外洞、孔隙、内洞的?

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弄清文章脉络。在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拨启发,“授人以渔”。在课堂活动中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学会主动、自主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江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的。如何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富于创造,成为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人才,而创新教育是从培养想象力开始的,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正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对儿童来说,想象力对他们知识的获取和智力发展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学《火烧云》一课,学生在自学了写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课文内容后,教师做简要点拨:你能从中悟出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方法吗?经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悟出了表达方法。此时再辅以奇特的雪景或形态各异的山石的投影,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撷取最基本的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展示创新的才能。再如,教学《诚实的孩子》一课时,课文中说,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他在想什么?教师利用这个“空白点”要求学生想象并把列宁会想些什么,充分发挥大脑联想、想象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它写下来。还可以依据姑妈的回信,想想列宁在信中会说些什么。这样,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更多锻炼,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这就意味着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向学生,从本质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明日再练吧》这篇自读课文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鸭子吗?它们的腿怎样?走起路来有什么让人好笑的地方?”学生们听后马上回答:“鸭子的腿短短的,走起路来慢慢吞吞的,一摇一摆像跳舞一样。”我紧接着又问:“你们知道鸭子走路为什么慢吗?”这一问,可把学生问住了。这时我相机告诉学生:“你们读了《明天再练吧》这篇自读课文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这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就调动起来,由此可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出良好的自学情景,学生就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单元的测试中,教师可以增加这样一道附加题:你最近读了什么书?请写出这本书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通过评价去激励学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语文的基本素养。

5.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篇五

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杨阳戚功文邵鹏飞陆塾霏赵家帅

(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安徽凤阳)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会有其高校独特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是先进青年的代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管理,深入地了解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各种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其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等学校;学生会;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会是校党委领导下和共青团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是党、团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其他专职教工队伍相比,高校学生会因其独特的优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生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团活动、政治学习是高校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载体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学生会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体,能起到极好的双向服务功能。学生会活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观念的渗透教育,使得学生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会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合到学生会活动中去。高校学生会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得力助手,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为学生服务的作用。高校学生会是学生工作的集中代表,他们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深入学生群体中,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会代表着学生的集体利益,充分发挥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新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发挥提出挑战。

当前高校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国家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知识经济是一种全球化经济,国际竞争的焦点是知识活动的过程,突出的表现就是知识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谁就能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高校就是这样一个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知识竞争的前沿阵地。面对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进行新的研究、新的思考。

中央16号文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然而,当前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文化思潮的多样性,大学生群体也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在社会上弥漫开来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在不断侵蚀着校园这块净土,使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都面临新的调整和重组,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思想同样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聚焦大学校园,在校的大学生多为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出生的独身子女,受过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但是他们有着崇尚自我、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心理。他们自律意识薄弱、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而且还深感背负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多重压力,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以至于一小部分意志薄弱的人已经出现了公德意识淡化,道德水准下降的不良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很难奏效,特别是简单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显得无能为力。很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诚信观念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这些都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不能忽视的,也直接反应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就总体而言,他们的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体现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充满信心,同时,作为个人,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学校生活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是一群道德水平普遍较高的大学生群体。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实际,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研究工作新载体,创新工作新方法,使工作有效地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学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高校学生会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其作用表现在:

1、沟通学校与大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学生会要从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出发,倾听同学的呼声,及时向学校反映同学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尽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最大限度的保障同学的合法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学生会要将学校的决策和意见传达给广大同学,并要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学生会要不失时机地将党和政府的要求、学校对有关问题的决定和处理意见等及时传达给学生,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必要时可建议有关领导和学生进行直接协商对话;另外还要随时随地把学生的思想实际、建议要求等向党和政府、学校作汇报,使有关领导能够了解到最真实也最及时的第一手情况,为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同时还可帮助党和政府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促进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的推动作用。代表广大同学通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和评议,是学生会维护同学正当权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向学校递交调研报告,反映意见,建立与学校领导沟通的有效渠道,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同学的正当权益,成为实现校园民主的重要途径。另外,全面推进学生会选举制度民主改革是扩大校园民主的基础。通过改革,学生会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

3、搭建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生力军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会开展的文化活动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文化中一个先进而鲜明的文化建设力量,能对全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诱导,激励和规范的作用。一方面,学生会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又能富教于乐的文化、艺术、体育和活动,调节广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空气,丰富学生单调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采取“我搭台、你唱戏”的办法开展各种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发展同学的身心健康,也为同学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培养技能的平台和机会。这些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同时,因没有或极少的行政手段的介入,也容易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教育的目的。

4、弘扬主旋律,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宣传是学生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会利用横幅、标语、橱窗、海报、板报等校内宣传工具做好形势政策、实事新闻、学生活动、典型人物,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生会还利用校园网络广泛征集青年学生的意见、建议、要求等,倾听学生的呼声,帮助学校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牢牢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动权。

(二)学生会干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会的核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会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榜样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会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榜样示范作用。努力塑造更加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既可以激励学生会干部本身的不断进步,更加能激励其他的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能够更加的严格的要求自己,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追赶的良性竞争局面。

2、学生会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会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会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会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

3、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会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自身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在一定意义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加强和改进学生会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会干部具备相当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成才这一根本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目前学生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从教育思想上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尚需深化;从教育的整体性上看,系统性、层次性、连续性不够,缺乏总体、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打算;从教育的层次上看,缺乏分层次教育和连续培养的过程,对教育规律、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缺乏研究,教育缺乏层次性、针对性,“一统化”的现象较明显;从教育内容上看,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存在着与学生成长实际脱节的现象;从教育方法上看,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方法呆板;从队伍的素质上看,辅导员的数量与质量、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从机制确定的有效性上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研究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载体、工作机制创新结合不够,使得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够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从教育环境上看,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分析

1、大学生面对的成长环境压力分析。大学生活的变化,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也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必修课,大学年级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时期。从第一课堂的知识灌输到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的影响,从教学活动到多彩的社会活动,由校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由现实生活到网络虚拟世界,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广阔,接触的人与事更加复杂,面对的诱惑与挑战更加现实,来自个体的成长成才需要与来自社会需求的压力更加强烈。在这些机遇与诱惑面前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很难把握与应对,在大学之“大”面前感到自己之“小”,有冲击更有压力,有空间更难选择,能参与却难把握,有需求却衡量不好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不适应”与“不知如何适应”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据调查:有90.2%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成长环境对个人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素养有明显影响,7.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仅有2.2%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影响。由此可见:了解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动因,全面分析大学生面对的成长环境压力,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2、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分析。大学生这一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自身特殊的成长成才规律,大学生活期间的成长成才过程是一个具有连贯性、持续性、可塑性、发展性等特点的培养教育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大学期间的教育与培养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是事关大学生人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长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又是大学生出现问题、累积问题的主要阶段。根据调查反映,大学生在四~五年的大学生活中,85.7%的大学生认为这一特殊社会地位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形成,8.2%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3.1%的大学生觉得影响很小,认为没有影响的仅为3.0%。由此可见:深刻认识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3、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个体成长需求分析。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既有社会的普通性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不仅具有与其它年龄段人不同的特点,也有着更为现实的成长需求。(1)群体特点:高中生活的惯性还在发生潜在的但却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活的巨大变化却扑面而来,心理准备与变化要求不相适应,环境陌生却要独立面对,使大学生产生较其它阶段学生更大的压力与更多的困惑,不知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是大学生显著的心理特点。这一时期大学生较其它年级的学生面对的变化多、困惑多,要求多,问题也多。(2)个体成长需求:受到教育,得到锻炼,适应环境,受到认可,提高素质,受到重视,完成学业,得到关心,是每一个大学生个体成长的正常需求。每个学生的目标与侧重点或许不一样,但都希望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个体得到尊重,受到保护。每个学生成长的背景不一样,心理意识与行为动机也不一致,带着家庭影响与成长背景的影响,在大学生期间每个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心理需求与渴望。(3)共同需要:个体有个体鲜活的特点,群体有群体的共同特征,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与不同的实际问题与困惑,每个问题的后面也都有着不同表面的内在原因,每个学生都是社会与家庭的缩影,但他们都渴求理解与帮助,引导与教育,他们更希望学校能针对他们个体的成长给予有效而及时的帮助。有需要就希望得到帮助,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因此,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成长,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与个体成长需求,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二)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种不足

1、学生会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协同作用不足。从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际工作来看,辅导员与学生会这两支队伍都在从不同的层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两者之间缺乏紧密的配合与协作,“1+1>2”的协同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尚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与工作实践。另外,从调查数据反映,学生会与辅导员之间发挥互补作用十分必要。调查中2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感到满意,63.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甚至有16.7%的学生认为较差;而学生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6.7%的学生感到满意,63.6%的同学认为需要较大提高。这些数据着实反映了辅导员和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有待大幅度提高。大学辅导员更多从事的是日常管理、批评教育等工作,管理者的角色更多一些,许多学生不敢走近;辅导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服务者,学生会干部既是管理者、服务者又是朋友、同学,都承担着服务者的共同任务。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从课堂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服务,二者对学生实施教育时,有许多方面是交叉的、互补的,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与学生会干部要经常沟通,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学生行为异常的诱因,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共同督促学生,互相补台,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协同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2)学校所处的地域性限制导致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新阶段的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伴随而来的交通、购物、兼职、学习环境、医疗、娱乐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差距很大,大学生的思想等各方面的形成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困难也会随之而来。怎样利用好高校周围的各种条件为学生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学生会进行学生工作思考的重点。

四、如何发挥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加强学生会自身队伍的完善建设

1、理顺关系,提供帮助。为促进学生会组织健康发展,高校党团组织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团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中,要正确处理“放得开”和“管理紧”的关系,把握分寸,做到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放开,调动学生会干部的积极性,完善各项奖惩制度,使学生会各部门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配合默契 , 工作协调、使学生会干部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会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再者,党团组织应积极为学生会创造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有关部门交流合作、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同时不断改善学生会工作条件,优化学生会组织的外部环境,并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2.明确目的,搞好维权。学生会是全校学生代表选举产生的,她的存在决定了学生会必须代表最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同学的成长成才服务。这是学生会的根本目的,是学生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学生会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学生会存在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所在。目前,整个社会处在深刻的变革中,包括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等内容在内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在变革中高校学生的权益容易被忽视,甚至受到严重的侵害。同学们虽然有强烈的维权愿望,却一直处于自发维权状态,缺乏有效的指导,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学校唯一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全体学生的学生组织,学生会必须在维权方面有所作为。只有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为同学多办事,办实事,学生会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会的价值,赢得广大同学的热情支持与衷心拥护。

3.充实工作,拓展服务。学生会工作的内容丰富与否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接受性和认可度,影响到学生会的凝聚力。新形势下学生会工作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各种需要开展工作。学生会要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以开发人力资源为着力点,积极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培训工作,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择业就业、文体艺术与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完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自我设计、健全人格、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咨询培训以及其他各种基本需要也必须成为学生会工作关注的经常性内容。只有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会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合理选用,优化配置。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上来,因此必须合理选拔与任用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公开竞聘、各方推荐、多方考察、择优任用的途径进行。做到自荐与推荐相结合,考核与试用相结合。组成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学生会干部队伍,使学生会干部的选任工作渠道畅通,选配合理。在选用干部时,要把人才放到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最佳位置上,要允许缺点的存在,扬长避短,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热情和才干。

(二)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1.以分层次实施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我校学生会要制定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规划,如果其能够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规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那么就必然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为广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所配合,就必然会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注重把握年级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差异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别确立了不同年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其相应的工作内容。如,针对一年级是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并逐步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的特点,开展“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日常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引导学生完成“适应大学环境、做好大学生活规划、了解校规校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懂得知校爱校”等教育内容;针对二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巩固基础、拓展能力素质的关键阶段的特点,开展了主题为“深化理论学习,增强自律意识,拓展能力素质”的日常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引导学生完成“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加强能力素质拓展”等教育内容,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加明显的实际效果。同时,各年级的教育内容既分层次,又有联系、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要求,在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教育实效性得到增强。

2.重视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营造政策环境,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组织保证

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由他们所组成的队伍其个体和整体素质高,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否则讲增强教育实效性就失去了组织保证。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要广泛采用考核机制、选聘机制、日常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和有效运转,使学生会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有效地调动学生会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动性。

3.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有效激发广大学生会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工作、自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实施,精心运作学生活动评估,往往能收到激励学生上进心、能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效果。特别是在开展集体性思想政治创建活动中,让参与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活动与自身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以及自身与集体的思想政治水准的高低密切相关,对于活动的教育实效性十分重要,这也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比如开展“星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建立了学生宿舍日常卫生、纪律、宿舍文化等综合成绩的量化管理与学生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挂钩的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自觉性,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和主动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中受到教育、感化和激励

(1)立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做好排忧解难及励志成才工作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能得以逐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蕴含亲情,滋生感化,孕育教育,产生激励,只有能做好这一点,相信这种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是极强的。

(2)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辅导与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网络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思想政治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抵触心理得以解除,受到教育。

(3)针对全校“思想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帮学活动。

(4)加强对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和管理,专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设立谈话制度,确定奖励办法,为这部分学生创造继续成长的机会,搭建起继续发展的平台。违纪受处分学生不受歧视是起码的人文关怀,如果能够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确立自信心,迎头赶上前进队伍,这才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四)让“红色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引导和影响广大学生自觉学习思想政治文化知识

在校园文化这个无形的战场上,各种阵地、载体我们如果不能主动去占领,就有失去的可能,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大权旁落,就可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效应。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开展让“红色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让高品位的文化,滋润大学生成长成才。

(1)加强典型示范教育,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榜样的力量示范、带动广大同学。

(2)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思想道德教育,在主旋律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加强宣传和建设工作,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旋律文化,有效地占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类宣传渠道等主阵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走入学生的各类文化生活。多年来,我校开展的“唱红歌比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三月行青年志愿者月”等文化活动,在广大学生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红色文化。相信在这种红色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会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党中央、国务院2006年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黄圣炯 论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2] 刘仁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M].长春: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张祖斌 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4]高军 试论“三个代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查颖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6]陈勇,徐敏,杨庆舟。积极探索,扎实操作——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6.如何发挥社区党员作用 篇六

一是要坚持党员教育的基本制度。要坚持“三会一课”,把“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要对社区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宗旨意识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从形式、内容和时间上保证教育活动的落实。其次要拓展教育内容。要注意区别不同的教育对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离退休党员,要开展“退岗不褪色”教育;对下岗失业党员,要开展“下岗不矢志”教育;对社区党员中一些思想问题较多、情绪易激动的重点教育对象,要进行政策宣传、法律灌输和心理疏导。

二是要着眼无职党员的认知实际,拓展教育途径。

要组织党员广泛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纪念馆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举办“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社区党组织要将党员教育寓于具备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的有益活动中。对离退休党员,可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开展下棋、打球等活动。对下岗失业党员,可将教育渗透到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中。

三是要着眼社区党员的工作生活实际,拓展教育方式。

对新转入的党员,社区党组织要及时派人上门。对曾担任过领导的党员,党组织书记要亲自登门拜访。对年老多病的老党员,要派专人上门联系。要利用社区党校、市民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集中培训。对流动党员和行动不便的党员,要采取“寄学式督学”和“送学式帮学”等方式,增强其党员意识。

(2)开展以“四长、八员、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设岗定责活动,让无职党员“有职、有责、有为”。

一是设岗定责,让党员“无岗”变“有岗”。

要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原则,设置“四长”、“八员”岗位。“四长”即社区党小组长、楼栋长、治安巡逻队长和文体活动队长,“八员”即时事政策宣传员、社会治安联防员、环境卫生监管员、计划生育协管员、党风廉政监督员、校外教育辅导员、社情民意联络员、邻里纠纷调解员。按照一员一岗、有岗有责的要求,对“四长”、“八员”制定明确具体、便于考核的岗位职责。各社区还可以结合实际自设其他岗位。设岗前,要对党员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既全面掌握党员的基本情况,又要梳理出各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合理设岗奠定基础。

二是要严格程序,规范动作。要按照“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引导履岗、考核评岗”等环节精心组织党员上岗。第一,自我认岗。由社区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通报“四长”“八员”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由无职党员结合自身的年龄、文化、体能、资历、特长、居住地等实际状况,自我选择岗位,并向支部申报,解决党员“愿不愿干”的问题。第二,组织定岗。社区党组织本着尊重个人 意见和因人制宜、就近便利的原则,对每名党员的岗位进行讨论审定,解决党员“能干不能干”的问题。第三,公示明岗。通过党员活动室、居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党员和全体居民公布无职党员认岗定岗情况和岗位职责要求,接受群众监督,解决党员“真不真干”的问题。第四,引导履岗。在方法上进行指导,开展定期督导,解决党员“会不会干”的问题。第五,考核评岗。以岗位职责任务为主要考核内容,采取个人述岗自评、群众民意测评、支部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评定等次,作出鉴定,解决居民“认不认可”的问题

社区是城市社会最基础的层面,是各种社会存在相互融合,各种社会观念相互交错,各种利益主体相互渗透,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的结合点。在当今各种不同利益、文化和价值观念频繁发生碰撞的社会大环境下,居民群众对社区党员模范作用的要求已逐渐从工作理念转为工作、生活、学习全方位理念,从八小时工作的范围转为“全天候”的范围。如何在社区党建实践中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随着全市社区建设的日益深入,阿荣旗的社区建设也蓬勃兴起,为加强对社区建设的引导和领导,阿荣旗从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入手,求得了社区党组织整体先进性的发挥,促进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适应新的形势,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组织社区党员学习,凝聚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在职党员和流动党员的力量,强化他们的社区意识,引导他们在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青少年教育、邻里互助及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老党员的需要充实组织生活内容,使他们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认真抓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和管理,对于转出临时组织关系和外出6个月以上,因流动地未建党组织而无法转组织关系的党员,要求他们定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汇报思想,按时交纳党费。

(二)积极宣传发动,营造社区党员率先垂范的氛围。针对社区各类党员的不同情况,社区党组织组成若干小组深入楼栋、里巷,一边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一边进行宣传发动。利用“七一”表彰、年终总结等各种形式,宣传在社区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的先进事迹。

(三)突出活动效果,切实发挥社区党员的作用。在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对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载体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全区各社区党组织中普遍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的基础上,先后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无私奉献在社区”活动;在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开展了“同享一片蓝天,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在离退休和下岗职工党员中开展了“让党徽在社区闪光”活动。截至目前,全旗13个社区中共有195名党员与老、弱、孤、病、残和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结成帮困对子,有党员义务治安巡逻员、卫生监督员65名。

(四)强化规范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了规范社区党建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阿荣旗委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分别对社区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开展活动方式方法等提出了要求,增强了可操作性;强化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校和党员电教点三个阵地建设;健全完善了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对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及时表彰,并加大宣传力度。

二、制约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多元化格局的逐步形成,社区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员作用的发挥。一是社区党员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企业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一部分下岗、离岗、内退的职工党员组织关系转到了社区,并且人数逐年增加,现已约占社区党员总数的30%左右。二是社区党员思想状况更加复杂。下岗职工党员失去稳定工作后,家庭生活遇到了一些困难,由于不能得到党组织的及时教育和帮助,部分党员出现党性观念淡薄,纪律松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意识下降的情况。一些外出的退休“补差”老党员长期不能参加政治学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封建迷信思想的侵蚀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思想滑坡,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产生动摇。三是社区党员职业、工作时间多样化。多数下岗职工党员为了维持生计,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工作时间和地点都不固定。从事个体经营和退休“补差”的党员白天外出工作,都不能正常参加党内学习,形成了党员教育上的“空白点”。

三、对策与思考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必须从不断变化的社区实际出发,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切实发挥社区党员作用。

(一)创新领导方式,是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关键

社区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单位,在社区中切实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需要社区党组织进行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社区党组织是否能起到政治核心作用,是否能调动广大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关键是要不断创新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创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保持政治导向的正确性。在社区党建工作中,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在政治上保证居民委员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参与对社区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信息传输功能,要注意把一些重大的倾向性问题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二是注重分类指导的科学性。社区党员中有离退休党员、下岗党员、流动党员和在职党员,要加强对党员的科学管理,使社区党建工作抓出实效,就必须实行分类指导,让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同一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党员人数急剧增多且类型多样,给社区党建带来新的问题。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既继承党在基层党建方面的优良传统,又要根据新的情况,有所创新,使社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充满活力。

(二)创新观念意识,是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前提

党员能否永葆先进性,时刻发挥模范作用,需要从观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进程中,要通过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引导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终身学习作为居民生存的方式,从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其过上幸福生活。

一方面,社区党员要带头在学习型家庭建设中发挥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公民意识,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精神,达到通过家庭建设来促进社区建设的目的。

另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要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充分发挥我们党所具有的政治优势和群众优势,以人为本,以社区教育为手段,以学习为动力,以学习型家庭建设为重点,以社区居民需求满足和不断提高居民素质为目的,把学习引进党组织的活动中,以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社区工作能力,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培育学习型社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基层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使社区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城镇改革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创新活动载体,是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根本

创新活动载体,是发挥社区党员作用的活力所在。在新的形势下,要针对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通过多种途经和方式,分类指导,加强教育管理。

一是在社区离退休党员中,要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围绕富民强旗的总目标,在继续抓好党员形象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四比四看”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党员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我区的发展建设情况,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用自身的行动来教育、带动身边的群众,让党旗在每个社区、每个楼栋飘扬。

二是在社区下岗、待业和流动党员中,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直管、代管、协管等方法,把这些党员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保持党员教育管理的连续性,使党员与党组织“不断线”,党员教育管理“不脱节”。对下岗后重新就业的党员,要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对待业的党员要教育他们转变择业观念,组织再就业取得成就的下岗职工党员利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与下岗职工谈心,树立就业找市场、上岗靠竞争、挫折不落志、自强再就业的观念。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再就业。在社区流动党 3 员中,要在落实制度、强化约束机制的基础上,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工作等实际困难,增强流动党员的在职归属感。在流动党员较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员支部或流动党员管理中心,选好、配强支部班子,切实管理好流动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使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指引;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成为榜样和骨干。

三是在社区在职党员中,要进一步注重抓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建设,建立在职党员登记和评议制度,通过《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双向联系册》的落实,使党员在社区亮明身份,使社区成为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发挥光和热的地方。此外,要努力提高在职党员在社区中参政议政的主人翁意识,使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进而形成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在社区规范建设中党员要发挥以下作用:

1.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员能否永葆先进性,时刻发挥模范作用,需要从观念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才能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上来,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自内心地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才能增强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的紧迫感,在社区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社区党员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组织群众完成党和政府在社区的各项工作任务。

2.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员。社区党员要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示范表率作用,积极协助社区党组织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社区党员要积极参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文明家庭”、“文明楼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做先进文化的传播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进程中,要通过社区党员作用的发挥,引导居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终身学习作为生活追求,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因此,社区党员要带头在学习型家庭建设中发挥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要带动更多的居民努力学习文化,培养公民意识,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精神,达到通过家庭建设来促进社区建设的目的。社区党员还要带头参加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7.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篇七

一、拓宽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 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直观指导

教育心理学是在教学与和心理学结合并逐渐走向独立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来源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发现与经验积累, 而形成其对教育教学有巨大实际指导作用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为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受教和施教双方的心理现象等, 每一个研究对象都会对教育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 教育特色即为教育的专业性和方向性较为明显, 如何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性教育中作用最大化, 这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 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不仅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更要有针对性的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其问题和教学特点结合起来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因此, 拓宽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体系, 让教育心理学成果在不同院校中发挥其特色的引领作用, 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理论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努力构建起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

二、以理论指导实践, 深化教育的改革和完善

(一) 以理论指导实践, 着眼于高职教育实训课程

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学校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专业性突出的社会成员和用人单位的合格员工, 因此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管理等都需要应用教育心理学对认知、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来使其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最终使教育实践取得如下成效。

众所周知,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专业性和方向性, 实训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占有巨大的比例, 根绝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 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训课程占到总的教学任务的30%-50%。试训教学既是专业性教育的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实施部分。由此可见, 实训课称的开展和质量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合格的专业型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

实训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探究学习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摆到突出位置, 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体现学习和实践能力。实训课程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从课堂中通过自我体验发现问题,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前, 在实训课程中已经将教育心理学中很多理论, 例如:自我体验、以学习者为中心等应用其中,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融入大高职的实训教育教学中, 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专业型人才。教育心理学理论中的全面发展心理研究为多元课程设置提供了心理科学依据, 多元化和应用型是当今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 因此在实训课程中更多的引入教育心理学理论对于培养多元化、专业型、应用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二) 以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实训课程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课堂教学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因为无论是提高教学质量, 还是创办国家示范性院校特色院校, 都要求深入地进行课堂教学心理规律的研究。教育心理学认为, 有效教学主要取决于课程施教内容在多大程度上对学生有意义。当代教育心理学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结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积极认知活动, 教师则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有效的认知活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一个显著特点是课堂组织的灵活性和专业性相结合, 因此需要将教育心理学理论引入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三) 将理论融入高职德育教育, 促进德育发展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院校中也不例外。德育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培育和社会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引入德育教学, 提高德育效果对于学校、学校和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德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激发学习主体的潜能, 改革德育教学内容, 为迁移而学, 遵循动机与学习的辨证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教师素质, 丰富德育教师教学技巧, 重视隐性课程作用, 塑造教师健全人格, 结合德育内容改革, 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结合大学生认知特点, 丰富教师教学技巧。高职院校德育教学过程是德育教师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学生, 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并转化为个人品德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双方的努力程度为条件, 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完成教与学两方面任务。

(四) 将教育心理学引入教师管理, 从施教主体实践素质教育的理念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重要实施者, 因此将教育心理学引入教师的教学水平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践行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心理准备阶段, 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的德育教师更要充分意识到自身修养和价值取向中的德育意蕴, 既要以学识教人, 更要以人格育人。

三、加强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各层次的应用

加强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各层次的应用和指导, 主要体现在对公司员工的职业培训、英语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

职业培训是高职院校教学部分的延伸, 职业培训对于职业技能更新、职业动向指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担负着为祖国的四化建设,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型人才的职业培训对于职工的技能更新、技能考核及学历晋升都有着重要作用, 也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

一直以来, 高职院校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加有效的组织英语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课程的受教效果, 施教者认识到课程内容的有序组织和精彩进展离不开学生心理的把握和揣摩, 将教育心理学知识切合实际的应用到英语教学中, 对于英语教学效果的如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 教育心理学密切结合英语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为了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需求, 跟上时代步伐, 了解教育心理学, 大力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英语教育中, 教师不仅要传输知识, 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这样, 英语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 科学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 将课堂内容与教育心理学结合起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把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科学教学过程中去。目前, 教学现代化多媒体的应用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行性, 有了这些条件的支持, 我们就能够设计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 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刺激, 并得到知识的强化, 科学课程的教学也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我们在重新设计课堂结构时一定要符合这些学习理论。

总之,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培养着社会专业型应用人才, 因此如何提高其教育教学的成果是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体现, 同时, 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教学事例又对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力求使高职教育赶上时代的潮流, 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 而做为研究教育领域心理现象和规律的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学发展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将教育心理学中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充分应用到各项教学中, 使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摘要:随着国内高职院校的示范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推进, 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结合与延伸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如何发挥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的完善,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以及教育心理学与具体学科的结合来阐述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教育心理学如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理论,高职教育,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黄晶.浅析教育心理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06

[2]南金光.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8.如何发挥远程教育作用 篇八

摘 要: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真正用于课改后的教学课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远程教育的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技能与方法,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其融合、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校必须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其次,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079-01

2006年8月份,全县农村中小学都实行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如何充分发挥它在学校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呢?这就是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整合问题。所谓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整合,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真正用于课改后的教学课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远程教育的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的技能与方法,并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其融合、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各校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课程密切地结合时,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构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通过视频、图片、游戏等的直观演示,以及丰富多采的视听觉的艺术感受,充分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内涵,使学生真正放松身心又有吸引力在知识的学习上。而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我们不仅能下载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和互联网的资源,并能结合教学实际的要求,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上课或收看《空中课堂》;从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最新教育信息,接受专家理论培训,查找优质教案、论文、课件资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而且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人们进行教育教学信息交流的模式,为传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我们学校为此组织全体教师每期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培训,在教师的“应用”和“实用”上狠下功夫,让教师带着新课程理念走进远程教育之中,用真实任务引领教师们学习,在远程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恰当运用合作学习,探讨、交流、实践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促进全体教师积极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要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走进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诸多高新要求,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如何具体实施新课程理念中要求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成为新时期校本教研的热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将现代远程教育与新课程课堂教学整合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要求学习者具备充足的学习动力,成为主动的、自主的学习者。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环境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如:我们利用远程教育让学生收看《空中课堂》名优教师上《燕子》一课,通过这课的学习,学生们从中学到了不少新课程理念,知道了语文课的学习再也不能象以往那样老师包讲,学生包听,围绕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被动地学习,而现在要通过学生自己发问,自我解答,自我批注,重点句段要自读自悟,学生自愿分小组讨论等多种学习形式来理解。通过名师的点拨,学生懂得了语文课应该怎样学习,教师在组织学生收看的同时,自身也受到启迪,语文课应该如何教,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在自身的教育教学中,也慢慢尝试远程教育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学校组织机构设置下一篇:优秀小学班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