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公开课教学实录(精选11篇)
1.四季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一
关雎 初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分类及表现手法。
2.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此诗直至背诵。
3.了解诗的节奏。
4.将此诗改写成现代诗。
5.品味诗歌,把握诗的情感,体会诗歌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此诗。
2.品味诗的内容,把握诗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评论(0)
新设计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场婚礼,发现对联德文横额是“钟鼓乐之”,你们知道这句话出自何处?明白他的意思么?【学生发言,由此引出《诗经》】
二、走近《诗经》
1.出示《诗经》。【激发学生了解《诗经》热情】
2.学生根据注释、资料简介《诗经》。
3.教师介绍《诗经》类别:风、雅、颂。
【师过渡:现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诗经》第一部分“国风”的第一首《关雎》】
三、板书课题。【关雎】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与“睢”字比较。
2.读注释明白题意。
3.媒体显示,了解雎鸠。
四、聆听录音。
1.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2.把握节奏。【二二分法】
五、媒体显示,强化字词。
荇 窈窕 寤寐 芼
六、学生比读,师生评价。
七、诗歌品读。
1.诗中写了那些物象?
A、浏览全诗,划出物象。
B、观看媒体,熟悉物象。
【板书:雎鸠 淑女 君子
2.他们各有那些表现呢?【学生边读边划,尔后交流】
3.题目是“关雎”,诗中为什么花大量篇幅写淑女和君子呢?【学生找出其相似点,教师点明“起兴”手法
4.淑女、君子各是怎样的人?【由此把握诗的主题】
八、分组分章将此诗改写成现代诗。
1.教师示范。
雎鸠关关真欢畅,双双栖息小洲上。美丽文静好姑娘,她是我的好对象。
2.学生交流。
九、赏析表达。【以“——真美,美在——”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十、诵中感受。【读出“爱慕——追求——不得——友之——乐之”情感变化】
十一、唱中升华。【媒体播放《关雎》歌曲】
兴
板 书
雎鸠———淑女 君子
关关 流之 求之
采之 思服
芼之 友之
乐之
2.四季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二
Colors of the Wind is the theme song of Disney’s cartoon Pocahontas (风中奇缘) .It’s about the love story between the daughter of an Indian tribe (部落) chief (酋长) and an English soldier when English colonists (殖民者) invaded (入侵) 16th century Virginia.Pocahontas, the daughter, shows her braveness and firmness when she tries to protect all the creatures on the land from being hurt by the colonists.这部影片阐述了不同种族, 不同习俗的民族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互相尊重的主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了让学生在欣赏英语歌曲的过程中, 不仅要学习语言, 提高技能, 还要锻炼情感, 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跨文化意识。基于此, 执教者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全新的设计, 令人耳目一新, 其成功之处是:
一、机智导入, 清新自然
当上课铃声一结束, 老师淡定而又自信地走进教室, 面带微笑与学生进行了如下交流:When walking into the bright and elegant classroom and facing so many judges and teachers, I do believe you must feel a little nervous.really, it doesn’t matter.the same to me!Luckily, it is a picture that gives me power and encouragement and it gives me inspiration and wisdom.which one and where?this one.when looking at the picture, what comes to your mind?...学生各抒己见, 老师立马接着说:a song, a classical song, a classical Oscar song immediately jumps into my mind…万万没有想到老师会把黑板左边的这幅画有一颗大树被深深地砍了一刀而且还在掉眼泪的画, 如此机智轻松地引入到了课堂, 真让人眼前一亮, 精神大振。如此好的引入可以说达到的效果就是一种享受。
二、过渡精妙, 美轮美奂
当老师引出了本堂课的讲述对象:a song, a classical song, a classical Oscar song immediately jumps into my mind...便马上向学生发问:would you like to enjoy it?同时又进一步问道:Would you mind me singing it for you?why not give me applause?Thanks!简短的三个问题立即与学生拉近了距离, 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Music…You think you own whatever land you land on, The earth is just a dead thing you can claim….Can you paint with all the colors of the wind, Can you paint with all the colors of the wind.当老师声情并茂的唱完了这首歌, 立即把最后一句话的the colors of the wind重复了两遍, 并过渡到wind has colors??学生自然就会回答:No, No…老师又快速追问:who can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wind?一位学生勇敢的站起来说道:wind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and it only flows in the air, it has no shapes and it also has no colors.老师的回答是:Thanks, but I want to say:after enjoying the song, you will change your mind and believe that wind has colors, has different kind of colors.老师随即又过渡到after learning the song, we will reach three goals:1.are able to master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2.make use of self-discovering, communicating and cooperating 3.have the right attitudes toward equality and discrimination.并非常自然的呈现在大屏幕上。为了引出听力部分, 老师这样说:Just now I sang the first part for you, right now let’s enjoy part 2 sung by Super singer Vanessa Williams.Listen carefully and don’t forget to fill in the blanks.为了引出对最美句子的欣赏, 老师说:We enjoy and learn this song not only its rhyme and rhythm but also its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sentences.Can you remember your favorite sentences and write it down on the blackboard.每一个环节的引入都把准时机并顺理成章, 绝不是生拉硬扯。令人无不叹为观止, 美轮美奂。
三、精心设计, 环环递进
Step I My ears【设计意图】通过将音乐MV分两个部分播放, 老师的演唱直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而原唱者对第二部分的演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并完成听力部分, 也为欣赏阅读做铺垫。
StepⅡMy comprehension【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部分, 学生在了解音乐背景的同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问题部分,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内涵,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理解文章结构和大意是阅读的基本技能, 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这样的训练能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整体信息的能力。这个部分的题目设计是很灵活开放的。
StepⅢMy favorite sentence There are so many beautiful sentences in it, however I like…best, the reason is that…【设计意图】本环节任务是检测学生对音乐歌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答案又不拘一格, 没有标准唯一的答案, 这样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让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学习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StepⅣMy speech【设计意图】本环节任务是分角色扮演, 这样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小组“动物”代表的发言能够升华课堂主题。
StepⅤMy achievement:The song is trying to tell us…and we have learned…【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中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五大任务的设计具有梯度, 即由简到繁, 任务间环环相扣, 前面的任务为后面的任务进行了铺垫和准备。既有浅表层任务也有拓展性任务;既有低级阶段任务也有挑战性任务;既有整体教学, 也有局部分析;既有输入活动, 也有输出展示。各个活动之间, 转换流畅自然, 没有任何的牵强附会之感, 行云流水, 浑然天成。
四、师生演绎, 精彩纷呈
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不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 换句话说也就是师生的共同演绎, 那么如何实现呢?我们可以用几个问句来诠释。
(1) 这节课老师您有观点呈现吗?课堂发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求知欲。然而老师的发言或观点的表达, 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歌曲细节理解中有这样一个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first four lines of this part?
A.The earth is the only planet that we can live on, so we must protect and respect her.B.Everything has a life, even a rock.C.We must learn to respect nature.Because everything on the earth has a life and spirit, just like you and me.对于这道开放性试题, 老师的微笑和点头说明学生的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就在这个时候老师迅速的在键盘上打出并同时呈现在大屏幕上自己的观点, In my opinion, man is not the master of all things, and man should be in harmony with all other things.学生们不由得绽放出会心的笑脸。
(2) 这节课学生提问了吗?做一个课堂真正的主人, 不是一味的吸收知识, 更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 学生可以获得有益的思维意识, 学会了会学, 课堂才真正达到了高效。当师生们一起欣赏了一段人类对各种动物的大肆的, 血腥杀戮的视频, 或许是学生心灵受到了触动, 原本宁静的教室, 马上就变得热闹起来, 踊跃发言, 所陈述的观点真所谓“百花齐放”。学生参与度很高, 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甚至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向另一个小组提问:Suppose you are an endangered animal.Today is the last day for you to live on the earth.Imagine what you would like to say to human beings.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推上了高潮。
(3) 这节课师生合作了吗?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互帮互助的意识, 增强竞争力。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而且为一部分不敢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提供了机会, 使其更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当老师说:We enjoy and learn this song not only its rhyme and rhythm but also its beautiful and meaningful sentences.Can you remember your favorite sentences and write it down on the blackboard.每个小组都派出自己的出场队员, 写出了最美句子, 还主动讲出最爱的理由, 老师也不甘示弱, 与学生一起把自己的最美句也写到黑板上, 也讲出了喜欢的原因。师生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教室里掌声不断。
3.《化石吟》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三
教学目的: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的兴趣;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化石的了解比较少,教学时要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和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实物和化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师:首先我们观看一部影片的片段(播放影片《侏罗纪公园》)。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
生:《侏罗纪公园》。
师:这部影片大家非常熟悉。我们知道恐龙是生活在亿万年以前的动物,现在人们是怎样知道恐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可以通过化石。
师:好,化石。同学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化石没有?请看到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生:暑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我看见了恐龙化石。
师:有些同学看到过,有些同学却没有看到过,不要紧。老师这儿有几块化石,展示给大家看看。(教师出示化石实物:5500万年前湖北江汉鱼化石和4~5亿年前震旦角石。)
师:有同学会说太远,看不清楚。这也不要紧,下面我们再观看几幅化石的图片。(教师展示化石图片课件:树叶化石、龟化石、猛犸化石、鹦鹉嘴龙化石。)
师:有位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看到了化石,他诗兴大发,吟诗一首,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化石吟》。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诵这首诗。读完了诗歌,大家说一下题目中的“吟”字是什么意思?
生:赞颂、赞美、吟咏。
师:化石有哪些地方值得诗人去吟咏、赞美呢?让我们一起朗读,在诗中寻找答案。
生:诗歌第三节“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生:诗歌第四节“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生:我认为诗歌第六节中的“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这几句最能突出诗人对化石的赞美。
师:诗人对化石的赞美之情贯穿着全诗。是的,各种各样的化石是地球地质史和生物史的见证者,它们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
师:诗人不仅对化石洋溢着赞美之情,还充满着好奇之心。从哪些诗句你可以感受出来?
生:在诗歌的第一节,诗人提出了四个问题。
生:诗歌的第二节有“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两句,也是诗人提出的问题。
师:从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二节都能感受出诗人对化石的好奇心。下面我们一起深入地品味一下。
师:请同学们齐读诗歌的第一节,注意读出诗歌的语气来。(教师范读第一句。学生齐声朗读。)
(1)怎么没下巴、怎么嘴长牙、怎么没有腿、怎么不开花──连用四个问号,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情?(学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
(2)你看到化石的实物以及图片的时候,产生过和作者一样的疑问没有?(学生说有。)
(3)你能不能像诗中的语句一样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采用男生女生接龙比赛的形式。)
女生1:最早的大象为什么毛很长?
男生1:最早的鸟儿怎么不会飞?
……
师:有人说“问号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问题,就是拿到了一把把钥匙。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用钥匙打开科学之门,继续研究。
师:不仅诗歌的第一节体现了诗人对化石的好奇心,第二节中也有这样的句子。我们首先看第一句,请同学们齐读,注意读出语气。(学生齐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1)“万载”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很长的时间。
(2)逝去万年、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遥远世界会重现吗?
生:不会。
生:我认为会。人们可以把化石组合起来,再运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复原远古的世界。(很多学生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
(3)诗人站在化石旁,他并没有借助高科技手段,他看到了逝去万载的世界吗?
生:看见了。
(4)从哪些诗句可以表现出来?
生:从诗歌的第三节“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可以看出。
生:还有诗歌第六节中“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5)“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诗人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远古的世界。(教师展示课件中一幅远古丛林的图片。)同学们心目中远古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像诗人一样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下面请四人一个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热烈地讨论。)
4.荒岛余生教学实录公开课教案 篇四
1、培养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和其意义。
3、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有个设想,想搞个有关野外探险的谈话录,今天,你们是我的第一批对象。
我们随同一批动植物学家去神奇的西双版纳原始大森林进行野外考察,突然,你发现远处出现一只漂亮的麋鹿,你被深深的吸引住了,脚步不由得随它而去,走着走着,你发现同伴们不知到哪儿去了?四周是茫无一人,面对这样一片孤寂的原始森林,你的心理会怎么想的呢?
生:害怕,手足无措,恐惧,
师:在这样的处境之下,恐惧害怕能解决问题吗?
据心理学家研究分析,在恐惧的状态下,人的智力将无法开发。我们首先要调整自身的心态。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笛福的《荒岛余生》中看看鲁滨孙是怎样解脱自身的心理恐惧的。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考虑
文中的鲁滨孙的心情前后各是怎样的?
明确:孤立无援(解释)知足安命(解释)
孤立无援这个词语出自哪里(课文第一段)
请一同学读该段,该段哪些词语体现出他的孤立无援的心情?
我为什么能做到知足安命呢?(我的理智控制我失望的心情,并尽量抚慰自身)
5.《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五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是我国杭州西湖的别名,自古以来钱塘湖就为文人墨客所称颂。《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作于长庆三年(823年)春。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西湖充满了向往之情。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的七月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年底抵达杭州上任。第二年(823年)春天刚刚来临,大地稍露些许春的气息,早就仰慕杭州美景的白居易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西湖边游赏,终于实现少年时的心愿。漫步西湖堤上,面对早春的西湖景色,白居易不禁为西湖的美景所感染,兴笔而作《钱塘湖春行》这首传颂千古的西湖名诗。这首诗一方面描绘了西湖美丽春光和勃勃生机,同时还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欣悦之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诵背全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4、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
【教学重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们今天学习一首唐诗,板书《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说说课题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那题目是钱塘湖在春天行走吗?
生:“行”是“游”的意思,题目应该是“春天游钱塘湖”
师:看课本注释“钱塘湖”指的是哪里?学过写西湖的诗吗?
生: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对,苏东坡把西湖比作西施,说明西湖很美,但具体有什么景物你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是啊,苏轼写的是西湖给人的整体感觉,咱们看一下白居易是如何具体描写西湖的? 师:读诗,自由读
师:指明读
生:读
师:(指导“谁家新燕啄春泥。”句末虽然是句号,但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位同学读的很好。
师:再自由读诗,读完后结合注释翻译古诗
生:译诗
师:(5分钟过后)有不理解的字词吗?
学生没有说话
师:问“乱花”什么意思?
生:五颜六色的花
师:也可以理解为“各种各样的野花”“渐欲”呢?
生:渐渐要
师:“迷人眼”呢?
生:使人眼花缭乱
师:谁翻译第一句
生:经过孤山寺的背面,贾亭的西面,看到水面略与堤平,远处天水相接
师:第一句应该是点明旅游出发的地点“我从孤山寺的背面,贾公亭的西面开始游览”,第二句谁翻译一下
生: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生:各种颜色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生: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那里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解诗”(主要看这首诗经过一千多年流传下来的原因。) 若从表达方式来说,看这八句诗,都用到了哪些表达方式?都有哪几种表达方式还记着吗?
生: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师:对,我们看第一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第一句是说明
生:是记叙
师:说明是教给人以知识的
生:是记叙
师:第2——6句呢?
生:描写
师:最后两句
生:抒情
师:拿出笔,把2——6句所写的景物标出来
生: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
6.四季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六
《物种起源》绪论,是说明性很强的理论性的文字,教的很痛苦,学的不乐意。如何激发兴趣,有效的教学,如何筛选,如何概括。如何细读,在教学中值得注意。
师:这是国外作家米兰•昆德拉名言,每个单词我们都认识,用我们中文的方式来翻译翻译。(学生兴趣很高,争先发言)生:上帝很高兴,当人们思考以后。生:人们思考了,上帝就笑了。
师:说来说去,就是笑和思考,只是对象不同。一般翻译成,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还押韵,中国式的翻译。
师: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赞同而成为名言呢?(学生自由回答)
生:人类只要思考,上帝就认为你有自己的思想,她就很欣慰,很愉快。师:你的理解很乐观,赞一个。
生:意思就是上帝掌握着每个人的命运,人类再怎样去思考也是没用的,倒不如不去思考。师:有些悲观。你的言外之意是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能。虽然在上帝面前,我们的思考是如此的可笑,但正是这令上帝发笑的思考使我们的文明一天天进步与发展,人类并没有因为上帝的发笑而停止思考。(简要的介绍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投影 圣经第1章
1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3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4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5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生:世界的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并且造出后物种不会改变。师:中国的俗话说,龙生龙 生: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师:但事实上,到了19世纪的中期,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实际科学考察探索,挑战了这些论断,这位科学家曾经是剑桥神学院的学生,是上帝的忠实粉丝,却对物种如何起源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观点,这位年轻人就是 生:达尔文。
师:这部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就是 生:物种起源。
师:历史上,任何先进的革命的理论往往是知音稀少,任何的天才和英雄都是寂寞的,都会遭到来自不同方向的明枪暗箭和恶毒攻击,有些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出示漫画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称人类祖先是灵长类动物。这一观点激怒了一部分人,他们将达尔文公然制成讽刺漫画。)而这篇物种起源绪论就是对这些打击的强有力的反击。师:什么是绪论。如果要你写放在著作前面的文字,你会写哪些内容?(学生回答,老师归纳)
师:现在大家要讲真话,你喜欢这样的文字吗? 生:不太喜欢,文字比较枯燥,不够活泼。生:缺少文采,有些句子读起来不舒服。
7.四季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七
(林倩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全文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并通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比较理解神话中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然后让学生品味文中想像语段,从中感悟出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最终体会到神话的能力。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可以让其在课后收集一些人类诞生说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明白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
教学方法: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教学课时:1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课文: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复述事故情节,理解文章中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次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4、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提示]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5、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
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像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像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6、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拓展练习: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六、布置作业:
1、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好有关人类诞生说法的资料;
2、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调动了学生学习神话故事的兴趣。整堂课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同时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产生的背景;体会想象力的重要性;感悟人类诞生的喜悦;激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8.《四季》公开课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地”的字音;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每个季节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认识折文等3个偏旁;会写“
四、是”等字。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新课。
1、教师引言:
2、教师引学:看了画面上的景色,你想说点什么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教师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揭题,板书:四季)
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示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每个季节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自学指导一:(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圈画下来。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1、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字,都会读了吗?(课件展示生字)你会读哪些生字,读给同桌听听,并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5、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引言:同学们对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声音最响亮,字音读得最准确,课文读得最熟练。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边听边画出每幅图
6、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7、学生赛读,师生评价。
(1)每组选一名代表,读后师生评价。(2)组与组齐读,评出优胜组。
三、根据学情,随机学文。
1、春天视觉篇——万紫千红总是春
(1)教师导入:这么多小朋友喜欢春天,谁来说说理由?
(2)引学课文:有一个小朋友也很喜欢春天,他还给春天写了一句话: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草”和“草芽”比较,“草芽”是什么样啊?(除了“尖尖”,还有“绿绿、嫩嫩”等)正因为尖尖的草芽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芽说:“我是春天。”
(4)教师引读:尖尖的草芽在对小鸟说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请你也带着这样的表情来读一读。
(5)多读评价:请同学们也来做小草芽,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读出小草芽的自豪、高兴等语气后进行评价。
(6)教师引导拓展:同学们,春天除了草芽尖尖外,谁能给春天写一句话呢?
(7)出示句式:桃花(),他对()说:“我是春天。”柳树(),他对()说:“我是春天。”(),他对()说:“我是春天。”
(8)总结升华:欣赏了春天,我们觉得春天是()!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
2、夏天听觉篇——大珠小珠落玉盘
(1)激情导入:夏天多热闹啊!这是谁在唱歌?谁在说话?让我们赶快去听一听!(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读文的基础上,说说你知道了夏天的什么,(重点品味“圆圆”)进而美读词句,并想象青蛙跳上荷叶会说些什么。
(3)教师引读,美读升华:读出圆圆的荷叶在听了青蛙的话后的语气,读出夏天荷叶长得好的语气等。
(4)教师引导拓展练句,让学生以课文为例说句子。(),他对知了说:“我是夏天。”(),他对()说:“我是夏天。”
3、秋天触觉篇——绝知此事要躬行
(1)激情导入:小朋友,秋姑娘给我们送来了哪些礼物?(水果、谷穗、树叶)指名说:秋姑娘给我送来了()。
(2)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分小组,看看、摸摸、闻闻秋姑娘带来的礼物,自己练说:秋天到了,()。
(3)教师导学: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果子熟了,庄稼也熟了。出示诗句,读: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4)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了这句诗,你有什么问题?
(5)美读体情:如果你是谷穗,你会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指名读、带动作读、齐读等。)
4、冬天感受篇——熟读深思子自知
(1)读一读雪人的话: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2)读文品味:你觉得雪人怎么样?(顽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肚子一挺)读出雪人的顽皮,比赛读。
(3)表演品读:让学生边读边表演,体会小雪人的顽皮。
(4)练习说话:如果请你对冬天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出示句子: 冬天,()。
8、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引言: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再比谁读得最美。
(1)小组合作、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2)启发、指导把课文读美。(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4)熟读成诵。
(5)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9、欣赏,背诵。
(1)学生离开座位,边欣赏画面,边做动作,边背诵全文。(2)师生合作,共同背诵。
(3)思考:这么美的景物,大家知道是谁送的吗?(大自然)
10、学生质疑,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的好习惯)
2、教师引言:同学们说得可真好,大自然中除了诗中所描写的这些景物,还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景物。谁愿意把课前搜集的描写四季景色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介绍?
3、介绍搜集的图片,练习说话。
4、分组活动,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赞颂四季。(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可以采用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尽情发挥。)
五、认识笔画,指导书写。
教师引言: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背得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动笔写一写。
⑴ 出示“天、四、是”三个字,学生认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问: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3)练写。(老师示范)根据观察所得先描红,再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互评。
六、拓展延伸,绘画创作。
教师引导:大自然妈妈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出更美的画。下课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季节,明天带过来比一比,好吗?
七、作业设计:画一画你喜欢的季节。
八、板书设计:
四季
9.纸船和风筝公开课课堂实录 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复习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换位体验,补白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延伸到学生的自身情感,引导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内在人文因素的把握,即: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幸福、失落、痛苦、喜悦,从而体会友情的珍贵。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谁?(小熊和松鼠)对啦!小粉笔,跟老师一起写(跟老师写小熊 松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它们之间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纸船和风筝》。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许多的生词宝宝,今天,这些调皮的生词宝宝,准备了风筝和小船,想要送给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点名读、齐读。(出示课件2)
师:小朋友们的生字学得真棒!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2.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故事就藏在第92页。
让我们一起齐读阅读要求:(出示课件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齐读阅读提示)好,现在开始读吧!
师:听到同学们悦耳的读书声,夏老师都陶醉了。聪明的你们一定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指小熊与松鼠的简笔画)。那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请一个同学上来贴一贴。你为什么这样贴?能从课文中找一找吗?(课件出示5,该学生读)是什么帮助他们两个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呀?(风筝和纸船)(再请这位同学贴一贴风筝和纸船)
师:那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想请同学把屏幕上的空补充完整(出示课件6点名填后齐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小熊和松鼠收到对方的礼物时,他们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品读友谊之乐吧!(板书:友谊之乐)
3.品味朗读
友谊之乐(出示课件6:背景图与“友谊之乐”)
师:请同学们快乐地读一读第2到6自然段,找一找小熊和松鼠乐坏了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谁找到了小熊乐坏了的句子?(点名读后出示课件6:第三自然段)你知道小熊为什么乐坏了吗?(纸船、松果、真诚的祝福)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的快乐吧。(齐读)
师:小熊收到礼物之后了乐坏了,那松鼠也乐坏了的语句谁找到了?(出示课件7:“也乐坏了”)(点名读)(出示课件7:第五自然段)你知道松鼠为什么乐坏了吗?(风筝、草莓、真诚的祝福)男生女生分别读,看谁能读出松鼠的那份快乐,那份幸福。
师:小熊和松鼠都收到了礼物和祝福,他们开不开心呀?(出示课件8)现在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收到礼物的快乐。看看哪两个大组最懂小熊和松鼠的心(12与34大组赛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感觉到了松鼠和小熊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呀。(展示课件9)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因为有了友情,生活变得更加(请生答:快乐、幸福、美好)(语气转低沉)但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友谊并不是牢不可破的,有时也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破裂!让我们一起去品味友谊不和,看看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吧!(板书:友谊不和)
友谊不和(出示课件10)
师 :(悲伤音乐)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之中的时候,却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摘下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下纸船)吵架后的小熊和松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默读8到9自然段。嘴巴不出声,在心里读一读,你们一定能够体会到松鼠和小熊内心的感受,开始吧!(生默读)
师:同学们,现在小熊和松鼠因为吵架,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了。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难过)那小熊和小松鼠呢?(也很难过)你们从哪儿知道小熊很难受?(请生答并读)(出示课件11:第八自然段)你们又是从哪儿知道松鼠很难过的?(请生答并读)(出示课件11:第九自然段)
师:和最好的朋友吵架了,再也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小熊和松鼠都很难过,想和好,却又不好意思,真是太矛盾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段话,感受一下小熊和松鼠难过和矛盾的心情。老师读绿色的部分,你们读后面的内容。(师生接读:师读每段第一句)
师:大家读得真好,老师都能感受到你们的难过了。曾经,友谊让生活更加快乐、幸福和美好。可现在,友谊破裂了,生活中只剩下了孤单、难过和悲伤。没有朋友的日子好难过、好寂寞呀!可是,你们知道吗?破裂的友谊还可以修好,失去的友谊还能回归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证小熊和松鼠友谊的回归吧!
友谊回归(板书:友谊回归)
师:请男同学齐读第10自然段(出示课件12)是谁最先受不了,主动提出了和好呀?(松鼠)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生答)师:是啊,带着松鼠的谅解,带着松鼠的真情,纸船漂下山去,漂向了难过的小熊……面对松鼠提出的和好,小熊又是怎样做的呢?请看(课件13:放风筝)(它把风筝放得高高的)小松鼠看到这一幕又会怎么做呢?请女生齐读第11自然段(出示课件14)
4、拓展
师:读得真棒,特别是“松鼠高兴地哭了”把小松鼠激动的心情都读出来了。友谊回归真是件激动人心的事,如果你是小熊,看到那么多的纸船向你漂来,会怎样想呢?(课件15)(请2到3名生答)
师:说得实在是太好了,简直帮小熊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友谊失而复得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此时此刻,你还有什么话想对课文中的小熊或松鼠说呢?(课件16)(请生答)
师:通过了解小熊和松鼠之间的故事,我们都明白了友谊的珍贵,也懂得了一些维护友谊的方法,请大家试着将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出示课件17)(请四名同学答)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保护好自己的友谊,夏老师也想了一些办法,请大家齐读(出示老师的回答,请生齐读)
5.总结语
10.四季公开课教学实录 篇十
教学目标:
1、把握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2、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判断。重
点:
1、借助相关的语句概括要点。
2、体味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及作者认为胡同文化走向没落的必然性。课堂思路:引导为主,师生互动,构建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授课班级:高一(9)班
授课时间:2005年10月25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1、把握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2、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判断。重
点:
1、借助相关的语句概括要点。
2、体味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及作者认为胡同文化走向没落的必然性。课堂思路:引导为主,师生互动,构建活泼开放的课堂氛围。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大家都熟悉胡同,但是我们不一定会想到胡同里还会有精深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板书课题)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得意门生,江苏高邮人,但他长期生活在北京,他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所以他的小品文特别有京味儿,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胡同,感受胡同文化。
首先,大家看词典上是怎样给“文化”定义的?(1427)
(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事实上,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肯定会有很多收获,比方说(吃文化、酒文化黄酒、茶文化、服饰文化)
一、我们来看课文第5段,请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回答,什么是“胡同文化”?(我们通常所说的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二、对,倒过来说,胡同文化,就是北京的市民文化。那作者为什么用“胡同”而不用像“草原”文化、“水乡”文化之类的呢,第5段里怎么说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
2、胡同
三、作者在第1——4段向我们介绍了北京胡同的哪些内容?请引用段中的关键句回答。(1)第1段?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1.所以北京人的什么意识很强?(方位意识很强)
2.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他了,是怎么说的?(“你往南边去一点)
要是我们睡觉遇上这样的事,我们会怎么说?(往里面靠一点;移过去一点)
说明我们的语言模糊多了。方位意识差多了。(2)第2段呢?
(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3)第3段?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到底是哪一句?
都是,又都不是,现成的两句话都不全面,必须用自己的话将两个意思同时归纳进去,想想该怎么说?
(胡同的大小和数量)
对,所以在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凭借文中的有关语句,另一种则是自行组织语言。(4)第4段呢?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这段很明显,不会有异议。
3.胡同文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京胡同造就了特有的胡同文化,让我们看看北京人的胡同文化是什么样的?
分小组朗读,1大组读第6段,2大组读第7段,3大组读第8段,4大组读第9、10自然段,然后大家一起读12段。(学生朗读)
四、作者以他深邃的洞察力,全面概括了胡同的内涵,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大家说说胡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
(6段,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7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 8段,北京人易于满足;
9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10段,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五、这么多内涵,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下面大家自由发言,谈谈你的感受,你的理解?(„„„„„„)
六、在第8段,北京人有一个极大的优点,你们发现了吗?(北京人易于满足)对,作者有几句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请学生读读,注意要读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来。(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要读出韵味,读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来,特别是每句最后一个字,不能按常规读法去读,应该把这个音拉长,并且把音调往上提,请一位同学来试试。(指定一名学生)好,接下来让我们齐声朗读一遍,读出韵味,好好品味京味儿语言的魅力。好,让我们再听听另外一个版本:
(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是它好还是课文好?
(它呆板、单调,不活泼,没有生活气息)
这样一改,京味儿的味道就体现出来了。说明汪曾祺这位老人对传统文化怀着很深的感情。
第11段是作者小说里的一段人物对话,我们能不能将他表演出来。同桌先分角色朗读,然后我们再请人来表演。——学生表演
七、这些话表现了北京人什么样的性格?(安分守纪,逆来顺受)
八、课文12段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怎么说的?(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九、“睡不着眯着”这 实在太精彩了,精彩在哪里?在我们小时候的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小时候睡午觉,贪玩,睡不着,大人会硬逼着你睡,怎么办?强迫自己眯上眼睛。大人问:睡着了吗?你回答:睡着了。是吧)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13段,朗读时要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读出韵味来。
基本上读出了作者的感情,请把最后四个短语再齐读一遍,细细品味其中的感情。
十、这次读的更到位些,这几句短语和前面第8段的语言风格相同吗?(口头语、典雅的书面语)
十一、这是很舒卷气的语言,如果将它们换成与第8段一样的口语,怎么换,看看效果若何,试试看?
(大家讨论一下)
(没有意蕴,没有回味)
这说明:什么地方用什么语言,要根据语言环境来定;我们写出好问站个,要掌握多样化的语言。
十二、再往下,14段里,面对如此衰败没落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他的心情?请从这段里找出3个词语(怀旧、伤感、无可奈何)
十三、这3个词语加在一起,是不是说明汪曾祺老先生是个跟不上时代的保守派呢?(不是)
让我们来看看本段的下一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再听听汪曾祺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日子就这么过来了》中的话; “过去的终归要过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无可奈何中,更有新的希望在生长。我们看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的一则资料: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也将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过,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著名的胡同,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我们新兴的首都保存了一丝古老的色彩。北京的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将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反映了作者面对现实,有他理智的一面超脱的一面)
对,一旦准确把握了汪老先生的心情,就容易领会他在结尾句中流露出的感情基调,请大家用快、中、慢三种语速齐声朗读15段这句话,体会一下,三种语速表现出的三中不同感情,可以读的夸张一点,快速的更快,慢速的更慢,这样容易体会比较。再见吧,胡同。
再—见—吧,胡—同。
再——见——吧,胡——同。
(1)快速表示什么感情?(欢快,轻松)
(2)中速呢?(认真,郑重其事,有喜有悲,复杂多样)(3)慢速呢?(沉痛,悲凉)
十四、那么本文该用什么语速朗读才得体呢?
(中速)再读一遍。
总结:这节课我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北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京味语言的醇厚魅力。也体验到了北京市民的散谈平和以及作者的感伤和超脱理智。
刚才我们学习的胡同文化是哪里的?(北京)
对,北京对我们来说,很亲切但也很遥远,下面我们由远及近,联系一下我们家乡的地域文化,先听一段资料:《今日新昌》10月19日版: “让名茶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新昌”,茶文化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新昌产茶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同学们生活在茶乡,可以试着去了解家乡关于大拂龙井的相关文化知识,同学们可以对新昌的茶文化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和探索。
备用资料: 老舍茶馆披露大佛龙井与茶馆故事 “振兴茶文化,祥和两岸情。”这是今年4月28日时任中国gmd主席的lz先生在老舍茶馆喝茶听戏后的题词。当时,老舍茶馆为lz夫妇准备的第一道茶就是浙江新昌的大佛龙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接待政要,服务员总是待沏好茶后再端上去的,但这次是现冲现泡,而且服务员还特地表演了整个大佛龙井茶的冲泡过程,这让非常懂茶的lz夫妇赞不绝口。龙井茶香飘天下。老舍茶馆需要好茶,自然少不了龙井。2002年的一次偶然机会,老舍茶馆得知新昌的大佛龙井也是茶中珍品,于是专程来新考察。2004年,老舍茶馆举办了为期三天的“老舍茶馆、大佛龙井文化节”活动。为让更多的北京人了解大佛龙井,茶馆还特意把连续两年荣获大佛龙井茶王炒制大赛的“状元”请到北京,进行现场炒茶,免费让市民品尝。“大佛龙井”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顾客的欢迎,而且成为馈赠外宾、传播文化的使者。由此一杯绿意盎然、甘甜清冽的大佛龙井,让在传承中创新的老舍茶馆和禅茶一味的中国文化播洒向世界。目前,老舍茶馆还在新昌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基地,做到精心栽培,精心炒制,使每一位到老舍茶馆喝茶的人都能品尝到“大佛龙井”非凡的品质韵味。
作 业
学了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我们能不能像汪老一样真实地考察以下我们的新昌中学,写一写“新中文化”,大家来校学习时间也不短了,并且亲身参与了新中80周年校庆的盛况,对于新中的老师、新中的学习生活、新中的风格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大家在这个基础上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一周以后我们集体交流,有没有信心完成?(有)
11.送元二使安西教学实录(公开课) 篇十一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请同学们自由读标题。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预设)生:我读懂了这是一首送别诗。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有个送字。师:送的是谁? „
师:哪个字是出使的意思? 生:“使”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注释知道的。
师:同学们,学习古代诗文,看注释、借助工具书是最实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大家可要向他学习呀!师:元二要出使安西,谁派他去的? 生:皇帝。
师:对,那个时候,唐王朝出现了**,皇帝派了很多大臣前往各地调兵镇压叛乱。元二奉命出使的地方就是安西。(出示地图)安西在新疆库车附近,那是中国最西边的一个遥远的地方,从渭城到安西,途经三千多公里,跨越大半个中国。用当时最快的交通工具,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所以,元二这一去,不知多久才能再回来,不知还能不能回来。
二、读诗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送别诗。请打开课本XX页,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师:好了,谁来读读看?(生读)
(预设,生读错)师:你读得不错,你们有话想对他说吗? 生:他XXX处读错了,应该是xxx。
(预设,生读对)师:你读得很好,正确而流利。谁再来读一读?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好。而且都是火眼金睛,把容易读错的字都读对了。
师:这首诗里有两个字容易读错,一个是“朝”。在这里是早晨的意思,应该读——zhao1。
另一个是舍,它可以读she3,舍弃的意思,也可以读she4,房屋的意思,在这里应该读——she4,客舍就是——客人住的屋子。师:让我们再读一次这首诗。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看。(师读)师:你们觉得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节奏、有停顿、有的字读得长,有的字读得短。
师:很好,你说到了关键点。在古代,许许多多的诗人,他们写诗也好,读诗也罢,都习惯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叫——(师板书:平仄)平仄,读。它能让我们把诗读得更有韵味。师:平其实是一种声调,叫平声,仄也是一种声调,叫—— 生(齐):仄声
师:现在拼音里的一声、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
师:为了好记一点,平声就用一条横线表示,仄声就用一条竖线表示。读古诗时,遇到平声字,咱们要把字读得长一点,遇到仄声呢,要读短一点。这个规律又叫做平长仄短的规律。一起读。生(齐):平长仄短。师:我们现在就用这个规律来读读这首诗。先看“渭城”二字。渭是第几声?所以它是平声还是仄声?(仄声)城呢?(平声)所以这两个字要读“渭城——”(师带读,做手势)师:连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谁自告奋勇来读一读?
师:读得很好,告诉你一个窍门,读的时候摇头晃脑,韵味自然出来了。来,再试试 预设:生摇得太快,师:摇得太快,就没味了。慢一点。师:大家一起来摇头晃脑读一遍。
师:你们都是小诗人,现在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注出后两句的平仄。提示一下,在这首诗里面有一个字是不一样的,看,最后一行的一个“出”字。这个“出”现在读音是“出——”,而在古时候,这个字读仄声,所以在这里面这个“出”也要读短。像这样:“西—出”。
师:标完了?来看看你们标注的平仄是不是和老师的一样。(出示后两句平仄)
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读一下这首诗。(播放《阳关三叠》)
三、解诗。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相信,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们会读得更有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渭城的美景,说说你在图里看到了诗句中的哪些景物。
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什么画面。预设1:生:朝雨。
师:你觉得这雨大不大? 生:不大。
师:你怎么知道? 生:从浥字看出来的。师:浥是什么意思? 生:湿润。
师:是呀,如烟如雾的雨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在这样的细雨中,渭城的柳色,显得更加———青翠欲滴。诗里说:客舍———— 生:青青柳色新。
师:你喜不喜欢这样的景色?好,那请你读一读。(生读)师:你能超过他吗?来试试。预设2: 生:柳树
师:渭城只有柳树吗? 生:不是。
师:那为什么王维偏偏要写柳树呢?
师:柳,在古代柳象征离别。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柳”和“留”谐音,折柳就是希望要走的人留下。有句诗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师:还有一种景物,图片里看不出来,但诗句里有,那是——? 生:尘。
师:渭城在黄土高原上,风大,沙尘多。远行的人往往还没出城,就已满身尘埃。所以很多送别的诗里往往会提到路上的尘土,比如杜甫“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但王维与元二离别的这天有点不同。不同在哪?对了,有一场小雨,把尘埃都湿润了。也正因此,原本总是蒙着尘埃,暗淡的柳色,也涣然一——新。所以诗里说,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所以,这诗里头两句,一句藏着别尘,一句藏着折柳。所渲染的,就是离别的氛围。让我们带着离别之意,再将这两句诗读一读。(生读)
师:渭城很美,可是元二就要离开了(出示图片)
师:踏上阳关古道,元二走啊,走啊。一路上走过云山浩渺,大漠茫茫,走过荒芜的群山,苍凉的戈壁,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自己读。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师:谁能说说,你从这几句诗中看出阳关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都是沙子、碎石、风很大。
师:是啊,哪怕是马走在这条路上,马蹄也会被碎石——割伤。
师:而正是这条崎岖的、布满沙石的、难走的路,元二从渭城到安西整整要走上一百八十多天啊!苦不苦?苦啊!那旅途的终点,安西,是不是个好地方?不是,那个地方的环境也同样恶劣。师:渭城春雨绵绵,安西—— 生:黄沙满天!
师:渭城生机勃勃,安西却—— 生:满目荒凉!
师:渭城附近有家人朋友,安西却—— 生:举目无亲,孤苦伶仃。师:元二能不去吗?
生:不能。这是皇帝的命令。
师:是啊,不仅如此,元二作为大臣,也同样有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作为他的好朋友,王维虽然不舍送他离去,此时也只能——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只喝一杯够吗? 生:不够。师:那怎么办? 生:再喝一杯。
师:诗里哪个字表达了再喝一杯的意思? 生:更字。
师:是啊,让我们劝君——
师:假如你是王维,离别在即,你有什么话想对元二说?
生:„„(述说)我真舍不得你/注意安全/早点回来/一路平安 师:是的,难舍难分/好朋友,关心得无微不至啊/嗯,带着祝福
师:是啊,王维也把这些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来吧,小王维们,让我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从这一杯杯酒里,你们品味出了王维和元二之间的——感情。师:你从中品味到了什么感情? 生:(祝福、不舍、伤心、担忧)
师:请你带着(祝福/不舍/伤心/担忧)读出这句诗。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边读边敬元二一杯。再来。
生:(敬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还有谁说说你品味出的感情。„„
师:是啊,这杯酒中,有着祝福,有着不舍,有着伤心,有着担忧,而这些祝福、不舍、伤心、担忧又最终都化作了这一句话———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同学们,王维在元二离开5年后就去世了,这次告别竟真的成了永别。让我们再一次吟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阳关三叠》音乐起)(生诵)
四、小结、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送别诗。让我们来归纳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请读。出示:
(知诗人—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
师: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理解诗意,理解诗意之后读出感情。这样才算是掌握了一首古诗。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运用以上学习方法,通过诵读,自学这一首古诗,开始。(出示:《山中送别》)
师:好的,时间到。谁来读读看。(请生读)
师:都得真好。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这首诗里藏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不舍、期盼。
师:很好,看来呀,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如果把文学比作皇冠,那诗歌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多阅读、多积累古诗,领略诗歌的美妙。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20送元二使安西
平— 长 依
景 依 情
【四季公开课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公开课 - 开课通知12-25
4四季教学反思07-12
四季 教案教学设计08-31
四季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2-30
一年级语文四季教学随笔07-23
雨的四季教师教学反思08-03
说四季景色教学设计12-21
人教版一上《四季》教学设计09-2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四季》教学设计10-19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四季服装》及教学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