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

2024-10-20

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精选12篇)

1.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 篇一

摘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问题,历来是关系到高等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系统工程。民办高校要生存,就必须勇于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谋发展,分国忧,努力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困难的新路子。而搭建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就是解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

搭建民办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为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就业的难题提供了力量支撑,也为民办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增加了动力,还给力于社会稳定和创建和谐社会。作为民办高校,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核心的是为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服务,而搭建好就业和创业的平台就是这种服务的具体作为。我们认为这个平台的构造应由三个基本的板块构成。

一、促进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的工作版块

这是平台中能够直接创造效益的版块。也是个复杂而系统的体系,主要内容有:

(一)成立专门机构,统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民办高校通过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等机构,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统筹安排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事项。委员会由董事会、学院领导亲自挂帅,成员有就业指导中心、各系(分院)、教学实践中心和基础部(教研室)的领导构成。可设工作指导组、教育指导组和教学指导组及秘书处等机构。通过建章立制,分工负责,落实具体工作。

(二)做好宣传教育,发挥政策、法规的方向引导作用

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国家的政策、法规本身就是巨大的开辟就业创业途径的宝贵资源。而我们调查的结果反映,40%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国家现行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或只是略知一二,却不会合理运用。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教育、教学和开展各种活动(专场疑难解答、知识竞赛、专家报告、印发手册、媒体、网络、橱窗宣传等)让国家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叫他们能理解、会运用。

(三)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验班

“订单式培养”或叫“人才定做”,其实是为应对“人才流动”的客观现实,而产生的权宜措施。它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一些有眼光的企业先主动运用,我国民办高校采用的也比较多。目前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被选中的大学生,主要是解决了他们就业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节省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最突出的特性是定向培养,它的局限性是最适合一次能录用30人(一个专业方向办一个班)以上同类型人才的较大型用人单位或企业。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打破本科院校传统的研究性质的学科教育模式,加大职业技能的训练的强度;二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确保订单能合格完成;三是坚持“先订单,再办班”,多接学生满意的订单;四是“订单式”与“拉网式”并举培养,不搞一刀切。

(四)盯住人才市场,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精力大都集中在学习上,就业创业信息掌握的并不是很多,民办高校的职能部门,必须提高服务意识,保持高质量的现代工作水准,盯住人才市场,实现民办高校与政府相关部门、社会职能机构、国际信息网络的无缝链接,为大学生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五)把顶岗实习与大学生就业相衔接

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民办高校的顶岗实习走两个极端,一是有的学校认真组织大学生们的顶岗实习,并想方设法把顶岗实习与大学生就业相衔接,鼓励大学生在实习阶段就与实习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经过双向选择后大学生们一毕业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这样做,一方面用人单位节省了不断到人才市场选人的成本,通过实习只要大学生们本人愿意,根据他们的表现就可以合理取舍;另一方面,参加实习的大学生们心里也有底,只要本人表现好、素质高,可以根据本人的意愿,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自己中意的岗位。二是有的学校放任大学生们的实习,对于大学生们,与其说大四是“实习年”,还不如说是“放假年”,好点的学校还向大学生们索要实习鉴定或实习报告之类的,差劲的学校只要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就ok了。我们认为民办高校应该提倡和推行第一种做法,把大学生们的顶岗实习与其就业相衔接。

(六)引导大学生个人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灵活就业

许多民办高校创办的初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靠大学生们的家长和亲友帮助解决的。那时经济上能够读得起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就有条件解决孩子的就业问题。但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和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读民办高校不再是“有钱家庭”孩子的专利,许多低收入家庭为了孩子的前程也咬牙让孩子读高价的民办高校。这部分学生有的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能解决就业问题的,他们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帮助。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民办高校的做法就值得提倡,他们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个人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灵活就业,学校奖励那些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就业创业问题的同学,同时也奖励那些利用家庭和社会人脉关系帮助其他同学就业创业的师生。

(七)学校运用自身影响的效力,调动社会力量提供就业机会

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民办高校大多走特色办学的路子,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名片”,他们本身也是促进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的资源力量。某艺术学院有个女子礼仪方队,专门聘请参加过国庆大阅兵的教官来训练,她们参加“城市大学生军训成果展演”获得第一名,多次出色完成礼仪迎宾任务,方队队员们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也为自己迎来了更多选择的就业机会。许多用人单位提前慕名预约即将毕业的方队队员们。许多民办高校有成就的学生团队、专业社团、工作室成员等因为在校内和社会出了名,也为学校和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赢得了良好的氛围。

(八)为大学生们提供针对性强的咨询服务

在民办高校里大学生们对于就业创业的疑问是比较多的,他们需要多渠道得到解答。

这里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士作为的空间是很大的,各民办高校对大学生们都有咨询服务,但针对性的差异却很大,我们需要做有效地、针对性强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咨询服务。

(九)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有成效的工作

同公办高校一样,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也是大学校园的一个亮点,为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民办高校的的就业创业社团都是很活跃的,我们认为校方的专业人员一定要主动给予正确的指导,让他们在校园中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为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二、为大学生们就业、创业服务的教学实践管理版块

这是大学生们就业、创业“准阶段”的重要版块,它为大学生人生最重要的行为选择在心理上提供出一段缓冲地带。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支持勤工俭学

调查时我们不难发现,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凡是有民办高校存在的地方,当地的饭店、商店、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都会有勤工俭学大学生们的身影,他们会把学到的理论与自己打工的实践相结合,为日后的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学校也都有灵活的保障措施支持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为在校生出具在读证明、及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信息等。

(二)学院成立的公司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促进成长的舞台

民办高校的出资方大多是经济实体,他们的创业经历本身对大学生们就具有示范作用,并且有些专业课程的实践内容就可以在校内公司完成,在校学生也是这些实体不竭的人力资源,校内企业也成为大学生们实践教学内容,展示自我,促进成长的大舞台,许多优秀的学生通过实习中的良好表现获得留校或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与合作单位和团体建立实践训练基地或者是搞校企联合民办高校育人的突出特性大多都定位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与合作单位和团体建立的实训基地为大学生们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将来成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只要你走进任何一所民办高校的办公楼前,都会看到许多实训基地的标牌。许多民办高校结合教学需要,先后在校内建立汽车、电信、老年护理、幼儿教育、机械加工、动漫制作等企业,实行了校企联合,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衔接,真正在高校打造了一个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互对应、互为依托的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素质的教育教学板块

决定任何事物成败的都摆脱不了外环境和内驱力两个因素,民办高校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问题光靠社会和学校营造的外环境还不够,还要为大学生们的就业、创业提供内在的驱动力,首先要端正他们的就业创业观念,其次是传授基本的就业创业技巧,实现的途径就是教育和教学。我们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结合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进行入学教育是所有高校对大学生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它为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借此我们强调民办高校的入学教育要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内容,为大学生们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在大学生们学习的后期,还应进一步深入和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在思想上能有正确的认识,行动上不会偏离正确方向。

(二)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

现在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的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但有的学校还不够系统。我们认为有实效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大学生们的不同成长阶段来安排,采取主体参与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采取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在大一学年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通过教学帮助他们认清自我、了解社会需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大

三、大四学年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会大学生们认清就业形势、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心理、信息和技能准备。让大学生们毕业前清楚自己选择就业地区的就业形势,能从容面对遇到的突发情况,能够独立制作有自己特色的求职简历(或求职信),有一定的面试技巧,最终能比较顺利的找到自己心怡的工作岗位或者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三)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调整就业、创业的不良心态,教会他们客观清醒的认识自我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们在就业创业方面遇到最多的还是心态问题,我们要教育和引导毕业学生们求职心态应更加积极、灵活,不能一味地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竞争。更不能用“非得进大企业工作”的心态对待自己的职业规划,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合理调整求职意向。着重关注自己的发展空间而非企业的知名度或工作性质。教会大学生们客观清醒的认识自我,不盲目跟风,在追求具有较高iq(智商)、eq(情商)的同时,还要有较高的aq(逆商),不断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民办高校为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创业搭好了平台,单靠哪方面单一的力量也不能演绎出精彩的“节目”,这还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协调,综合的发挥作用才行。首先要主动服务。对大学生们进行宣传教育,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课堂上教师们言传身教;职能部门恪尽职守,对即将就业和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咨询;学校通过租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场地和资金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给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的资助等。其次要有效指导。通过学校的职能部门为遇到难处的学生在政策、法规、手续办理等方面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难和有针对性的指导咨询。途径可以是给学生们上过课的老师们,也可是职能部门常设的服务台,还可以是校园的网络。再次要机制引领。一方面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机制,引领师生主动在就业创业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做出避免大学生们有错误行为的约束规定,提醒大学生们在享有党和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权利的同时,还要自觉履行自身应尽的义务。

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是关系着国计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相信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的高校都会有所作为,并能克服困难取得较大的成效。

2.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 篇二

一、服务地方新环境, 锻炼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软实力

盐城市沿海发展主要以港口建设为龙头, 形成“一港四区”的港口群, 同时港口、港城、临港工业区联动, 这就迫切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投资创业的环境, 除了软环境外, 小区服务功能、物流运输功能、科技研发功能、旅游文化功能、环保生态功能等硬环境的建设, 也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带来大显身手的机遇。动员鼓励更多的青年在沿海开发中创业, 就能起到为己立业、为民解难、为国分忧、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 拥有全省56%的海岸线和60%的滩涂湿地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滩涂湿地旅游资源, 打造太平洋西岸知名的生态湿地旅游胜地, 已成为盐城沿海旅游发展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校人文学院围绕“盐城市沿海湿地旅游资源调查”主题组织大学生实践团, 赴射阳丹顶鹤旅游经济区、射阳息心寺、射阳林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深入了解盐城沿海湿地旅游资源并分析研究其开发价值, 帮助盐城市旅游部门制定了盐城沿海湿地生态旅游方案。盐城作为革命老区、海盐主产区入长期形成“红色文化”、“白色文化”, 如何与盐城作为“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叠加地带的特殊区位发展优势相结合, 打造出“盐城”独特的沿海现代城市“名片”, 也成为盐城整合城市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命题。设计与艺术学院集中了平面、景观、环艺设计等专业的学生, 组建了“沿海开发背景下盐城地区城市形象设计的文化整合调研团”赴东台、大丰和连云港、徐州、苏州、南通等地进行实地调研, 形成“沿海开发背景下盐城地区城市形象设计文化整合”调研报告, 并召开了两场专家论证会。信息工程学院“江苏森创软件项目开发服务团”带领学生到企业一线, 了解服务外包企业工作流程、开发工具、开发环境, 分成物联网研究小组、分销系统软件开发小组、盐城通网站建设三个小组参加企业国家级和省级课题的研发。

在服务新环境建设的社会实践中, 青年大学生通过走向社会、实际参与, 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了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就业创业的软实力。

二、服务地方新产业, 锻炼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硬功夫

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信息产业等兴起, 有力地助推江苏经济的转型升级。作为江苏沿海开发中心城市之一的盐城市, 也形成了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逐步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拉长延伸的新的产业链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的链节机遇。

电气工程学院组建的“江苏沿海风力发电场建设情况调查”大学生实践团, 实地走访了中电大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和金丰科技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与有关负责人就风电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问答和讨论, 使学生们加深了对新能源产业的了解。优集学院组织的“赴森威集团汽车锻件建模及仿真技术学生实践服务团”, 在企业进行为期3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企业产品研发, 并为企业提供最新CAD、CAE应用技术服务, 增强了学生们将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材料工程学院依托为盐城市编制“盐城市新材料发展规划”课题, 组建的“盐城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团”分三个小组赴射阳县发改委、江苏神泰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金火炬金属纤维有限公司开展深入调研。通过调研, 材料工程学院师生形成了“盐城市新材料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的调研报告。土木工程学院组建的“陈家港国华发电建设工程实践服务团”赴陈家港国华发电建设工程工地进行为期15天的测量技术服务。汽车工程学院组织学生深入江苏森风汽车集团、江苏步高汽配有限公司的产品研发、售后服务、保养维修、市场营销等岗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班实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们为企业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到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调研、参与研发和服务, 学生们加深了对新产业的认识和了解, 激发了创业的兴趣和热情, 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 磨炼了就业创业的硬功夫。

三、服务地方新农村, 锻炼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好身手

江苏沿海开发提出了合理布局农村居住空间, 保障生态空间, 实现国土空间的集约化和有效保护的目标;提出了大力发展海洋渔业, 实施水产良种工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提出了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举措。组织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 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信心和能力, 激发青年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热情。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依托省级项目《双齿围沙蚕的养殖以及性成熟推迟研究》, 组建海洋技术实践师生服务团深入东台滩涂海水养殖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 收集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 分析研究沙蚕高产稳产生态养殖技术, 参与对沙蚕养殖的咨询指导, 并逐步将沙蚕立体育苗技术和高产稳产生态养殖技术在当地进行推广应用, 为企业带来200多万元的效益。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赴东台沿海经济区服务团”赴东台沿海经济开发区进行社会实践。师生们对弶港镇部分企业的企业项目管理计划、会计制度设计、财务运行状况分析、产品营销策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绩效考核和薪酬方案设计、企业人员培训计划、企业文化建设策划等展开调查研究, 提供咨询服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的“盐城沿海乡镇生态镇 (村) 建设调研团”赴射阳县海河镇开展实地考察调研, 帮助当地形成环境规划文本和规划图集, 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纺织服装学院组建的“与大学生村官共建新农村服务团”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座谈的方式, 对盐城周边农村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创业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展开调研。博雅学院组织的“沿海大开发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创业人才大学生调研团”赴盐城大冈、射阳等开展广泛调研, 通过走访乡镇主要负责人、乡镇企业主、大学生村官、村支书代表、农民代表等, 了解盐城新农村建设中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状况, 了解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能力要求, 探索新农村建设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3.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 篇三

【关键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159-02

近年来,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日益凸现的背景下,学生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问题摆在了全社会面前。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需要从多角度思考、多元主体共同解决的问题。就业创业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参与构建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平台,是目前解决职业教育中就业创业平台问题的较好选择。

一、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

(一)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或受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的团体或个人都是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政府、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直接利益相关者,还包括由学生家庭、中介机构、同类院校和行业组织组成的间接利益相关者以及部分准利益相关者。各利益相关者在利益需求和期望方面并不相同。

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理论揭示了职业教育不能也无法单纯依靠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均需通过各自的能力优势共同介入职业教育,共同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通过各自的付出,获取相应对价的收益。

(二)现实基础:学校无法单独完成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职业院校在众多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中是最容易被误解和加诸压力的主体。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责是教学和科研两大板块,学生的就业问题当然也是其工作的应有内容之一,但职业院校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任务界定或配置,那么将既要忙于教学和科研,又要疲于解决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因此,发挥职业院校的本质功能,就要真实合理地还原其地位,合理地界定其任务界域。

职业院校的本原角色就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单位,其任务也大致应限定在这两个领域。在职业教育吸引力越来越被引导到以学生就业创业为评价主要因素的今天,职业院校的确应该比往更关注就业创业问题。但是,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最大的努力。这种有限不仅体现在资金问题上,也体现在教职员工的精力和能力上,还表现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对于绝大多数职业院校而言,办学资金本就不充裕,现阶段教职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也并非完全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政策制度层面也正处于深度调整和改革阶段,在这样的三重背景之下,仅凭学校之力构建就业创业平台是不太现实的。

二、政府、社会、家庭参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一)政府参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政府作为一种法律主体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是必要的,这种必要程度高于其他任何主体。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引导、适当的资金或类资金支持主导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就业创业平台如果没有一个运行的规程或范围,势必随意发展,甚至与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和制度的要求背道而驰。要保证就业创业平台在合乎规范、体现国家意志的轨道上运行,政府就必须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政府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是可行的。因为政府具有其他任何主体所不具有的行政权力,政府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就可以将就业创业平台的建设纳入国家行政管理或关注的范围,并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权力去引导就业创业平台的运行。

(二)社会各界参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社会各界有更细的界分,大体可以分为几类:一是直接主动参加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用人单位或合作育人单位;二是准用人单位,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三是与合作办学无关联的主体,例如中介、媒体等单位。这些单位的各种不同的目的和需求,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职业教育是有利的,所以,有必要让这些主体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以合作办学与合作育人主体为例,这些主体之所以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为自己服务。他们通过就业创业平台的运行,引导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己方的用人意图和用人标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希望通过合作,将所需的人才在学校期间就一次或大致塑造成型,通过岗位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适应岗位需求,避免或减少其他非合作单位在接收毕业生后的再培训过程。因此,这类主体参与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就具有的明显的动力,即源于利益需求,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其他类别的主体也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例如中介结构可能会基于职业技能标准或技能考证等方面的利益需求,媒体主体基于扩大宣传影响的利益需求,都可能主动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三)家庭参与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在就业创业平台构建过程中,家庭利益主体的加入能在很大程度上综合衡平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所有的主体中对就业创业平台构建在某特定时间段内最为关注的也许是家庭。在中国,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的出路就是家庭的出路,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家庭就开始持续关心学生的学习,忧虑其就业创业。不可否认,这种关注是功利目的的表现,但也是爱心的体现。家庭参与到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中,可以消弭很多家长对孩子就业创业的担忧。

三、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一)政府主导。政府在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源于高等教育这种特殊公共产品的属性。因为高等教育同时还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私人产品的产销以及配置一般可以由市场自行调节,但公共产品产销以及配置则主要依赖政府的努力甚至需要依赖政府的行政权力介入。职业教育的产品就是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具有私人属性的公共产品的销售问题,这个问题单靠学生本人、家庭以及用人单位的努力是远远难以解决的,必须经由政府积极、主动地介入,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在结合其他主体力量的基础上,解决好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在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构建中,只有坚持政府的这种主导,发挥其核心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资助两个方面。

(二)社会联动。社会各界在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中地位较为特别,具有多重身份的可能。在与政府合作办学的情形下,可能与政府一起成为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力量;在与学校合作办学的情形下,与学校一起扮演着媒介的角色,更多的是将自己的用人需求或办学意图加诸学校身上;在作为准用人单位的情形下,会通过透露或主动沟通介绍自己的人才标准观,此时他们只是普通的主体,但这类主体还能间接地发挥作用,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社会各界的联动能发挥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作用。社会各界对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除去他们直接参加平台构建的情形外,基本都是通过舆论或需求发挥引导作用。直接参加平台构建的社会主体,多数都是希望通过直接的参与,更加短平快地实现或彰显其意志和目的,都无一例外地要设法体现其利益需求。营利性需求决定了多数的社会主体无法真正主导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因为这类主体无法真正做到保证和促进公平地就业创业。

(三)学校媒介。在就业创业平台构建的主体中,学校只是一个媒介,这种媒介作用主要体现在贯彻执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和政策,实施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协助而非主导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就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而言,各职业院校均按照国家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这种服务虽然不属于平常语义中的营利性的服务,但也是一种服务。从服务就业创业的角度看,职业院校在四大主体中,最为合适的身份应界定为媒介主体,只是这个媒介主体也实际介入了平台的构建过程。学校基于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基于与用人单位,市场、其他社会主体以及政府的联系的需要,介入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在平台构建过程中乃至平台构建成功后的运行过程中,学校始终都是一种媒介身份:将学生引入平台,将通过平台反馈的市场信息和用人单位的新的需求予以分析分解,据此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再将新的教学和专业建设成果应用于学生;及时分析和了解家庭和学生的需求,融汇执行国家的政策等都表现出在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中,学校是一个媒介主体,学校的频繁“出场”和表面上无时无处不受关注的表象,并不能改变学校的这种身份。在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中,居主导的地位的是政府,而非学校。

(四)家庭参与。在学生就读期间,对就业创业平台构建最为关注的可能是学生的家庭。家庭关注学生技能习得的情况和就业创业的出路问题,满足学生获取谋生技能的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就是满足了家庭利益主体的诉求。基于这种需求满足的不确定性,家庭会通过各种途径介入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家庭主体可以通过对整个行业的就业形势的关注,及时向其他主体反馈相关信息,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进而正面影响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家庭还可以通过参股、投资等方式直接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将家庭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和对就业创业平台的利益需求直接融入平台的构建。家庭甚至还可以通过就业创业平台的媒介作用,让学生通过平台的锻造,最后直接进入家庭创业阶段。凡此种种都表明,家庭虽然在平台构建过程中作为的力度和范围最小,但却是最灵活的,所以,应大力鼓励家庭参加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

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四位一体就业创业平台的构建是一种新的强化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举措,但这种举措目前还只能说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付诸实践尚待时日。各主体是否真正能够投入平台的构建,政府是否真的愿意承担主导责任,社会各界是否真的会在利益期望范围内倾力参加平台的构建,这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檀钊.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研究与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林旺兴.论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第一责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论坛,201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2013C221)

4.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篇四

就业还是创业?相信很多大学生都为此苦恼,这也是个很引人争议的话题。有的人应该创业,就像开网店之类,不需要太大投资,也没有多大风险;有的人认为应该先就业,原因是就业可以增长经验,而且工作比较稳定,收入也没有很大浮动。不过在我看来,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再创业,在就业时积累经验,加强人际关系网络,为以后创业选择项目。关于就业的问题,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

一。与此相应,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首先,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处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人,择业时对自身就业意向的恰当定位和及时调整,将会有助于促进其就业难度的减小。具体而言,在择业的同一个时间段上,如果人们在择业标准中对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的选择都过于集中化,那么,势必导致在这些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上的集中竞争,形成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并加大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相反,如果面对这种情势而及时进行调整,选择目前被暂时忽视或“冷落”的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实际上等于主动选择了一种就业相对困难、甚至减小了就业相对困难系数,换言之,这种调整便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形成。

其次,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很多人把大学生的学业与创业看成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矛盾,而现实中一些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事实,却佐证了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休利特当年在斯坦福大学与帕卡德合作成立了硅谷第一家高科技公司——惠普公司,康盛创想CEO戴志康上大学时挣到了自己第一个50万„„他们都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范,他们成功创业的感人事迹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虽然他们创业成功了,但相信他们也是在经历了无数挫折后才成功的,自主创业还是需要足够的社会经验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有营销手段、企业管理,所以先就业再创业就相对保险, 还是实际一些,在就业单位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有针对性的就业,积攒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鼓励先择业,然后就业,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资金的累积后根据合适的机会创业。

5.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 篇五

一、学业

学业是学生在校期间作为学生的任务,也是学生学期结束时学校对学生评价和承认的依据,更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基础。从社会的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培养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人才的方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的完成学校和社会叫给的学业。完整的学业应该包含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处理人际交往事务,培养健全的人格。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大学的课程相对的单一,都是某一类的专业知识,社会的发展需求要求学校培养出知识全面的人才,除了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学科知识外,还应利用大学充足的自由时间和丰富的图书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提高自身的知识认真质量和数量。美好的大学生活,拥有充足的自由和知识资源,最重要的是我们在无形之中培养出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方式。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很多的时间都是要自己去自学,超前的学习和掌握,是大学生的高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2.处理人际交往事务的能力

人只有在群体当中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要和不同知识层面的人交往,获得发展和经验,有效的交往方式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事务的顺利进展,这就要求真诚,公正公平,和谐相处,友善相待,共同追求和发展。培养团体意识,把自己放到集体当中去成长和发展。每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和别人的交往,而交往的有效是有方法的,在大学期间正是培养的时候。

3.健全人格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前沿军,是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人的一生是做人的过程,人的成功就是做人的成功。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大学期间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了进入社会的心态和行为。大学是神圣的知识的海洋,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的地方,那么在次期间的大学生就应该看到人民的,祖国的期望。应该树立为人民为祖国服务,为共产主义奉献青春的准备,并以次为骄傲,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对自己严格要求。身负强国富国的使命,用激情点燃青春的火炬!

二、就业

社会是大学生进入的实践的大学,是利用知识创造新事物的大学,也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实际行动。那么离开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就业,每一样职业都它的价值。一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第一、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第二、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第三、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第四、毕业生缺乏创业观。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缺陷的问题。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大五人格),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还要注重建立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看,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

题:(1)外倾性不够,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2)责任感严重缺乏,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3)宜人性不够,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4)情绪控制不良,爱发低级牢骚;(5)开放性不够,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问题,除了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角度加以探讨以外,还要从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方面找原因。首先,缺乏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目标,长期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很少受到人们关注。其次,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方面存在着偏差,亟待做出相应调整,包括父母的偏差、学校的偏差和大众媒体的偏差。

每个人都自己的理想,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那么就要主动出击,主动选择。

三、择业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致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悄然来临,随着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据了解,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

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4.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大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就要认识事物,并用它去实现理想,去创造新的事物。突破传统的思想,超越自己的思想,大胆的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四、创业

创业素质的特征

创业的两个最初的基本要素是人和想法,创业素质的形成依赖于创业文化。所谓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之和。创业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且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在美国硅谷经济高速发展中起了重要促进作用的创业文化,是颇值得借鉴的,硅谷的创业文化所表现出的最直接的魅力是:任何人只要有能力、有抱负,都可以在硅谷施展才华,白手起家,创业发展;任何有前途的发明、专利和技术项目,都可以在硅谷尽快投产并产业化。从中可以看出,硅谷的奇迹与这种举世无比的创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我国企业对许多大学生的评价,却使“天之骄子”降低了几分自信,缺乏创新能力、责任心、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承受能力,而这些素质恰恰是创业者所必需的。

世界经合组织把创业能力看成是未来社会的第三护照,早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教育》中就确定了创业教育的使命,曼谷会议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要求。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从素质能力看,应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献身精神等。

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创造力是指独立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体现着能力的综合性,创造力是智力、技能等智力因素和动机、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综合,这两方面因素相辅相成,对形成和提高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被列为21世纪人才的首要能力,是创业型人才的特点之一。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是三个不同的质量层次。大学四年接受到的知识,有很大比例在大学毕业时已陈旧、过时,因此学习的本质是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未来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创业型人才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三是综合各门学科知识的能力。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对大学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条就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高级阶段,获得学习能力,将终身受益。洞察力是指能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设想,能预测何种技术会发展,何种商品或样式能流行,何种举措能抵抗风险、赢得利润,具备常人不具有的先见之明。团队合作精神是创业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求创业人才要懂得管理,学会领导与合作,发挥群体优势。

从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能力来看,创业素质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强烈持久、主动地追求新异和卓越,乐于异想天开,具有鲜明的个性;积极寻找信息、机会与资源,善于规划和利用时间、精力及外部资源;敢于冒险,善于规划未来,对于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应付自如,不满足于现状;执着地追求,以过人的毅力来坚持,持有必胜的信念;理智对待压力、挫折和困难,力求从中

6.高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探讨 篇六

1.1 高校教育方面

部分大学在培养学生时仍以应试教育教学为主, 多以四六级证书或各种资格证书作为毕业条件, 使专业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导致培养出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另外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比较相近或划分过细, 难以适应不断调整的社会需求, 加上部分课程设置缺乏认真论证, 学校师资力量跟不上, 使得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 动手实践能力也跟不上, 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能力较差。

1.2 社会整体方面

(1) 目前, 大学生在就业信息获取方面还比较闭塞。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信息多限于朋友、亲戚的介绍, 参加学校、当地政府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以及网站提供的信息。仅凭家人介绍和参加相关招聘会毕竟接触的信息较少, 而网站尽管作为信息量大, 更新较快的载体, 但由于这些信息良莠不齐, 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

(2) 部分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 为应届大学生提供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标准定位较低,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另外, 一些企业急功近利, 希望学生工作后能够立刻为企业创造效益, 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对学生的培训和再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缺乏为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资金投入, 使得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3)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随着大学近几年的持续扩招,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多, 而企业提供的中、高层岗位有限, 且大多要求有工作经验, 所以部分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容易引起心理落差, 对就业前景估计不足, 致使大学生就业积极性不高。

1.3 学生个人方面

(1) 较以前学生相比, 现在大学生的自立能力较差, 对家长和学校的依赖性比较强, 与社会接触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能力欠缺, 并且缺乏敢于吃苦的精神。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往往学生本人不急于就业, 而是家长和学校却对此煞费苦心。

(2) 由于部分大学生对就业环境分析不足, 对就业形势把握不准, 因此对工作岗位的期望较高, 而社会很多岗位需要大学生从基层做起, 能够吃苦耐劳, 踏踏实实把基础工作做好。对于经过四年奋斗的大学毕业生, 不愿接受和普通工人一起从基层干起的事实, 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3) 在大学校园中也存在一部分品行较差的学生, 他们为了获得更好地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 往往通过篡改成绩和夸大个人能力的手段来欺骗用人单位, 频繁跳槽和工作不认真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 对其他大学生正常就业造成了极不利的影响。

2 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

(1) 建立和完善高校就业信息网络。由于网络的方便迅捷, 很多学生都习惯于从网上获取所需信息。高校要做好创业就业工作, 首先需要让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渠道畅通。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 将当地各企事业单位的用人信息通过官方网站进行及时准确的集中更新和公布, 同时与国内几大专业招聘网站达成信息共享, 以达到用人信息的量多和量广为主要目标, 切实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2) 成立就业指导专家团。目前, 各个城市基本都有多个高校, 部分城市还设立大学城, 这十分有利于各高校间的信息和师资共享。几所高校可以联合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宣讲团, 由各高校就业方面资深专家组成, 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容给予学生及时的培训和指导。

(3) 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很多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往往都是盲目的、随大流的。在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更谈不上有计划性。作为高校可以在大一时设立综合素质课程, 通过此类课程让学生明白应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应为四年后的就业做哪些准备工作, 应为自己所感兴趣的工作培养哪些能力和具备何种素质。

(4) 政府应鼓励企业对应届大学生进行培训和约束企业制订不合理制度、要求, 从能力培养、工资条件、福利待遇等各方面尽量为合格大学生就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对企业的高学历用人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跟踪调查, 避免企业设立门槛造成的人才浪费现象发生。同时, 政府应积极与各企业、高校联手使各类具有成效的创业就业文件和方案得到及时的落实和推广, 让应届毕业生切实感受到政府推行的各种政策所带来的益处。

总之, 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是目前各高校教育所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 要得到彻底的改善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 包括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这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变、适应过程, 但只要大的政策方向没有改变, 大学生就业相互问题迟早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摘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全民素质水平, 但各高校连续几年的不断扩招, 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学生的教育质量, 造成就业难的问题。从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入手, 有针对性地对如何加强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做出分析探讨。

7.新制度助大学生创业就业 篇七

据悉,“青年之声·刮目相看”全国大学生校园成长计划是一项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成长成才的公益计划,旨在通过公益巡回演讲、“校园合伙人”计划、兼职实习岗位提供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大学生。预计至 2016年底,这项计划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十座大城市100所高校完全落地,上千万大学生将因此直接受益。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十城百校星火燎原,这场让人“刮目相看”的公益之旅,将会辐射到全国,实现对四千万在校大学生的全覆盖。

此外,该活动计划与全国百所高校展开战略合作,通过“青年之声”就业服务联盟,引进“校园合伙人”制度,“校园合伙人”将成为大学生兼职、实习、就业和创业的长期代理人,并能够有机会获得知名创业导师的亲自指导,优先获得VC或天使投资人的青睐。

“青年之声·刮目相看”全国大学生校园成长计划是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素质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和兼职实习岗位的综合服务体系,并纳入“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是共青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由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亲自倡导创办的共青团联系青年的大型社交互动平台,它涵盖成长、就业、创业、志愿、维权、国学、心理、健康八大服务联盟。“青年之声”服务平台以反映青年呼声、回应青年关切、维护青年权益、解决青年问题、服务青年成长为宗旨,发挥共青团运用互联网思维服务青年的资源优势,形成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探索和尝试,完善共青团实现“互联网+”的历史性选择。截至2015年10月15日,“青年之声”平台累计阅读量6.28亿人次,回答网友提问10024条。

8.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篇八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摘要:现今社会的大学生就业依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作为专科即将毕业面临工作的我们来说更是艰巨。面对毕业后的出路问题我们不禁想到了两种出路——就业与创业,这两种抉择对于一个刚刚要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是困难的。我的观点倾向于自主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早已平常的事,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方面:部分大学在培养学生时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多以四六级证书或各种资格证书作为毕业条件,使专业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的导致培养出部分高分低能的学生。另外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比较相近划分过细,难以适应不断调整的社会需求,学校师资力量跟不上,似的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实践能力也跟不上,直接导致学生就业能力较差。

2.社会方面: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闭塞,接触的信息少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部分企业制度不规范为大学生提供的待遇和工资标准较低,而一些企业则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使得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3.大学生个人方面:当代大学生对于父母的依赖较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自身出发就已经面临巨大难题

如果能够顺利就业当然是件非常可观的事情,但是从长远来看就业的发展潜力有限。活在当下的大学生更多的是选择自主创业。选择任何一种工作方式都有它的两面性最初都是艰难的,因为不是做任何事情都会一帆风顺,过程都是艰难地结果却会有着很大的差别。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思路决定出路

要选择创业心里会产生很多矛盾,既有创业单干的激情,同时又有担心失败后悲惨的命运。所以很多人都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决定等等再看,时间过了很久,岁月流逝,光阴不在,沉浸在打工的生涯中难以自拔,结婚供房,身上的经济枷锁日益沉重,无力再搏,最后只好认命,打工一辈子。

中国温州人号称中国最富有的人群,对于工作他们的理念与别人不同最喜欢的话是“宁愿睡地板,也要做老板”或者“宁愿做生意一个月只赚1000元,不愿打工一月赚3000元”这些理念相信是他们的长辈在生活中告诫他们的,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心目中做事情的原则。

“思路决定出路”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但是转眼即忘,但是以下的例子却验证了这个道理。

一位女大学生,是班里唯一的温州人长得比较丑,学习也不用心,在班上每次考试都处于中下等,家里父母是开皮鞋厂的,所以经济宽裕,有点钱喜欢炫耀,所以男生不追她,女生瞧不起她。可是女孩最喜欢吹嘘自己毕业后5年内要买辆宝马车送给未来老公做结婚礼物,别人都觉得她异想天开,更加讨厌她。但是这个女孩的行为方式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忙着考证过级,学习考研,提高知识储备为将来好找工作,而她最不喜欢学习,最喜欢的是晚上在学院门口摆地摊,从周围小商品市场进来一些劣质小玩意,高声叫卖,不怎么赚钱,后来自己又卖糖葫芦,不赚钱后又自己买个高压锅晚上崩爆米花两块钱一锅,这样混到毕业,竟然在大学毕业四年共赚了2万元。毕业后,她没有找工作直接去杭州丝绸一条街,在亲戚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小门面,三年后据说就发财了,同学聚会时竟然开辆本田来参加,5年还没有到,但是她原来说的宋宝马车给老公的诺言,很多同学开始相信了。

这个现实的例子正是说明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命运,不同的思路决定不同的出路。

(二)大学生如何实现自主创业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其肩上背负着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是充满朝气与活力,思维敏捷,自主创新意识强的群体。市场需要注入这些新鲜的力量,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大学生凭借自身的特性开展自我创业是另外一条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敏锐洞察商机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许多商机,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效洞察到的。拥有高学历的大学生想要白手起家,更要注重对敏锐洞察商机能力的培养。留心观察市场的动态,留心观察身边的社会现象,寻找创业灵感。以马云为例,他在自己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选择了自主创业,正是因为它有着敏锐洞察商机的能力才创立了阿里巴巴。但如何培养敏锐的洞察商机的 能力呢?就要靠大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市场、社会现象。另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自身所长来开展自我创业。事实证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实现成功自我创业的例 子也是很多的。

2.不断强化创业的技术基础

与社会上其他自主创业群体相比,大学生的优势在于,他们是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高智商份子。在国家提倡自我创业的社会前提下,拥有创业技术基础的支持才能在开展 创业的过程中稳操胜券,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创业并不是口若悬河的发表空想,而是需要我们付诸行动,需要技术基础的支持。

3.组建高水平的创业团队

大学生因为社会经验少,人生阅历浅薄,所以想要单独在复杂的社会里面实现自我创业并且取得成功,是一件 非常难的事情。在创业的初期,大学生可以组建一个高水平的创业团队,齐心协力取得成功创业的果实。这样的一个团队需要有技术人才,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人才,有良好组织能力的人才,以及沟通能力强的人才。这样的组合才能让我们在创业的过程 当中推陈出新,并且稳步前进。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组织能 力才能让整个团队的运作得以顺利运行,而敏锐的洞察力 可以快速地帮我们进行市场定位,技术人才可以帮助我们 利用高效率的信息化水平快速地解决所面临的专业性问题,最后沟通能力强的人才可以让整个团队处于和谐的发展状 态中,解决由于意见分歧带来的矛盾,沟通客户。

(三)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具备的条件

1.成功创业者应具备激情与平常心:

对成功有强烈的欲望,或为名或为利,或为了亲情,或为了爱好,有渴望成功的激情。但是创业都会遇到危机当危机出现时,应该以平常心对待,能够清晰地看时局,审时度势,避免因为阵脚大乱而忙中出错。在商业竞争中,因为没有平常心而惨败的例子比比皆是。

2.成功创业者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无论是对产品的选择,市场的需求,都需要有超强的观察力,对未来的把握是基于现实的真实。常用的有效方法是分析现状,然后制定目标,再看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研究如何做来减少差距,最终实现目标。这些都是在对现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3.成功创业者应具备清晰的判断力

观察得来的信息被清晰地判断,判断力需要大量的社会阅历来支撑,对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了解,这种了解要根据需要决定深入或者简单了解,这些积累是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的,非到用时才凸显的,因为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很多商机你是看不出来的,积累的途径有很多,看书,上网,新闻,电视节目,朋友聊天,工作经验,广告,每时每刻都在积累经验为你的判断做支持,所以创业者通常是个有心人。

4.成功创业者应具备高效的行动力:

想到就去做,做了再总结,总结后再改进,认准目标后要实干,勤奋,尤其是创业初期,为了节省成本,应该少聘人,尤其是比较关键核心的部分,最好自己实践,如果关键核心部分是别人做的,你早晚会有被踢出局的危险。勤奋,是几乎所有人都公认的创业必备素质。但勤奋并不代表辛苦,如果做的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或者结果是自己希望的,再辛苦都会被当做幸福吧。看看沉于游戏里的人,连续多少个小时也不觉得难受,这就是兴趣带来愉悦而坚持的明证。

5.成功创业者应具备诚信的品质:

在创业时候,人脉是重要的资源,无论是新朋还是旧友,无论是进货商还是客户,合作伙伴,种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法则是诚信,并赢得良好的信誉,对于商家来说,信誉是命,信誉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客户,不重视信誉的商家几乎没有,因为现在这个世界,你想做个独一无二的产品还是比较难的,真的出来,销的好的话,复制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良好的人缘常常可以让你和各种关系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从而生存下去。

6.成功创业者应培养自己的情商:

除了诚信,情商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合作伙伴交流,营销策略和技巧上,情商都会让你获得别人的愉悦感,从而获得合作伙伴或者顾客对你的依赖和习惯。任何人都是趋乐避苦的,让别人快乐的本事是作为创业者需要练习的,它在与各种商业关系的交流,员工管理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我激励上也非常重要,如果你自己觉得情商不够,那还是要认真专研一下再开动吧。

一个成功创业者还必须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并具有熟悉本行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宽厚胸怀和坦荡的人格,才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同心协力完成既定的目标。

三、小结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浪潮中,大学生想要立于不败之 地,通过自我创业的形式取得成功,需要付出许多汗水与 努力。创业是一条充满阳光又布满荆棘的寻觅过程。前进 的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这个时候需要大学生们用坚定的 毅力以及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困难。为了看到胜利的曙光,我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拥有科学的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我们就能将梦想变 成现实。

【参考文献】

9.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报告 篇九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就业一直是社会热点之一,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就是以大学生创业就业为服务平台,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机遇。

多数大学生依然希望选择体制内就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垄断行业。因为总体而言,这些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相对较高,收入相对稳定,也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所以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就业首选。当前我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特别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大学生大多依然趋向于选择发达地区的城市作为就业选择地,而这些地区的人才相对饱和,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同时,当前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企业总体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要求不高,普通劳动力就能应对,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外在因素也有着不小影响。一边是更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另一边是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的现状。目前,也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到了工作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上,对此国家政策也作出了积极地调整,公务员和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人数也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但仍不能够满足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有许多大学生放下身段、转变就业观念,视线从“白领”转移到“蓝领”,重新回到校园,参加技校学习提高技能以谋出路,作出了符合实际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观念正日趋理性成熟。并且金融危机是危机的同时,也是机遇的暗示。但仅有创业打算不等于能实现创业,只有为创业的毕业生营造好的创业培训和创业环境、才能使他们真正实现创业。当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也是没有错,无论学的是什么专业,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只要充分的发挥出聪明才智,就更接近成功。

但创业就业的前提是你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此凸显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在其中你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惰性。心理学家声称:人都有惰性,希望舒适的生活,希望得到的更多而忽略付出。在社会实践中不同于在大学生活中的放松,更多的有纪律、原则、职业道德、生活习惯等等的体现。在社会实践中,会接触到很多你以往嫌少接触的,甚至会让你认识到你人格中黑暗面。当然,这黑暗面不是指暴力等等,而是你的耐心挑战,品格挑战等等,你在大学生活中没有被发现的。在大学生活中,你多数是被发现,而人的眼光总是带有主观色彩,不易让你发现真正的自己。

在社会实践中,你的搭档也许是你陌生的,甚至只有你一个人,你有足够的时间和度够的空间来思考和发现真实的自己,考虑未来的路,知道怎样改善自己。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大学生普遍存在问题之一,心不够静。实践可以磨练人,让人浮躁的心平静,得到安宁,提高自己的素养。现代的我们,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则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

在实践期间,我看了不少报刊杂志,了解当前局势;接触了不少大学生,一起讨论大家的问题,互相交流,体会不同的生活;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梦想。

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许多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知识是难以解决的,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的技能才能解决得了。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海尔洗衣升级大学生创业平台 篇十

互联网时代,生态圈的最大价值就是在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达成多方共创共赢。12月15日,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举行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海尔集团正式发布海尔·海狸大学生创业平台。作为海尔创客加速平台在校园渠道的最新成果,海尔·海狸大学生创业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海尔的“产学研”链条,实现了大学生、学校、行业及教育部等多方共创共赢。

据悉,此次大会由国家教育部牵头、海尔集团协办,旨在深化“校企联合”模式,通过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所高校和中国中铁、航空航天多家知名企业参加会议。

洗衣O2O转型大学生创业平台

海尔·海狸大学生创业平台,是基于海尔互联网洗衣APP衍变而来的创业平台,标志着海尔洗衣由单纯的服务体验向实时为大学生提供全产业链创业众包服务平台的转型。通过颠覆目前投币、刷卡的洗衣模式,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在线预约免排队、在线支付免投币、在线提醒免等待的互联网洗衣体验的同时,通过为学生提供O2O模式下的校园社交、学生生活、投资机构和商家对接等CBC与B2C众包服务,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机会与完善的生活服务体系。

作为海尔创客加速平台在校园渠道的典型成果,海尔·海狸大学生创业平台会将多年品牌资源积累全面向大学生开放,为大学生创客创新铺路,打造大学生、校园和平台多方共赢的创新空间。

具体来看,借助海尔·海狸大学生创业平台,在校大学生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从单纯为洗衣买单的消费者,升级为参与发布校园任务、活动抢单等多项服务的大学生创业者。在体验上,大学生的使用体验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由之前的单纯智能洗衣服务体验升级到完善的社交、创业、众包的全方位生活服务体验。举例来说,如果是学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那么他就可以通过在平台所发布任务中获得汉英互译的任务机会;如果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那么就可以通过平台去提供电脑维修、系统重装等服务,使校园兼职不出校门就可以实现,在实现大学生兼职、创业利益的同时,充分保证大学生的人生安全。

对学校而言,海尔·海狸大学生创业平台为高校搭建了一个更稳健、创业风险较低的社会实践渠道平台。借助此平台,使大学生群体在实现知行合一的同时,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薪酬汇报,踏上经济独立第一步,为日后踏入社会打下稳固基础。

“我在海尔·海狸平台上创业,月入过万”

来自北京经济工程学院经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杨帅,是海尔·海狸平台上的一名创业者。

当其他同学到处找兼职做家教的时候,他选择加盟一个校园互联网洗衣项目,不必离开校园就能参与创业;当其他同学在为毕业后的工作而发愁的时候,他已经是首师大两个校区70多台互联网洗衣机的校园运营负责人,月收入过万,几乎是北京市应届大学生月均工资的3倍。

今年11月,海尔洗衣机通过“海尔洗衣”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一则校园创客征集令,公开招募校园洗衣项目负责人、衣物送洗员和洗衣机巡视员,而杨帅从报名的120多名在校大学生中脱颖而出。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校园洗衣合伙人这个称呼,但只这一次,我知道肯定能行。”学经济贸易的杨帅认为,自己就是学生,最清楚我们需要什么,能做什么。目前,他负责首师大两个校区的70多台校园互联网洗衣机,工作范围大到如何合理配置和运营这些能联网的洗衣机资源,小到处理大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甚至要当客服员、巡检员。

截至目前,海尔洗衣APP已经入驻全国44所高校,覆盖13万学生消费者,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变化,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像杨帅这样拥有专业知识的学生加入到这个团队,推广到更多的学校中去。

现在,海尔洗衣App变身大学生创业平台,让像杨帅这样的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创业机会。

据了解,海尔创客加速平台针对高校渠道的创客创新,设立了海尔创客实验室,作为海尔与高校对接的平台体系。海尔创客实验室以汇聚创意、服务大学生为宗旨,与教育部校企合作委员会有着更广泛、更持续的合作,例如2015年双方合力打造的包含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等活动的“青年创客计划”,旨在搭建一个青年创客的专属展示舞台,目前该计划已覆盖全国150多所高校。

海尔创客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海尔·海狸大学生创业平台只是海尔在校园渠道的一个成果缩影,今后,在校企合作委员会的组织下,还会诞生更多的“产学研”紧密联系的孵化平台。

11.广西:出台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政 篇十一

《通知》要求, 广西各地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现有资源, 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将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和创业指导相结合, 创新孵化方式, 完善孵化功能, 提高创业孵化成功率。

《通知》指出, 各级人社部门要向社会公布适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的职业培训项目, 组织技工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 对有培训愿望的未就业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和创业培训。各地要为高校毕业生参加实习、见习、志愿服务等活动创造条件, 进一步扩大就业见习规模, 提升见习质量, 引导暂时无法实现就业的毕业生进入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12.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篇十二

1.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合理。从就业地区来看,高校毕业生大多数选择去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就业,这些地区相对来讲待遇较高,工作环境较好,成了大学毕业生工作的首选之地。向小城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就业的比较少,就造成地区就业结构严重失调。从就业专业来看,经济类、应用理工类就业较好,文科就业较困难。

2.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看,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人中之龙,毕业一定要到非常好的地区或单位,方能彰显自身的价值。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早已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精英教育,大学生比比皆是,早已失去了象牙塔中佼佼者的光环。因此,观念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还停留在过去思想中的人们和时代的发展形成鲜明的落差。

3.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仍很高,总是不愿到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工资待遇不是很高的地方就业。没有理想的工作岗位就放弃,工资低的也不就业,仍愿待业。据调查显示,有78%的学生期望月薪3000元以上、不愿意参加低层次的工作。择业与期望值要求过高造成很多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

4.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很多普通高校存在着重视专业教学,而对实践教学并未引起重视,或者实践教学只是走过场、形式主义,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或者实践活动和所学专业关联不大,无法得到实际锻炼。另外,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不健全,学校提供实习实践场所有限,学生实践困难、造成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动手能力差,操作水平低,岗位适应性不强。

二、就业困难背景下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1.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针对社会对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需求,高校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观念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摆在中心位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定期邀请社会上的创业者为学生作讲座,传授创业经验与技能,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还可以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现在很多高校都启动了校长基金,鼓励学生们参加创业大赛,学生们几个人自行组织团队,申请校长基金项目,经过学校组织的专家审核,通过者就可以用校长基金创业,这个活动有效促进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将来毕业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现代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上科学思维方式、注重创新和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突出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要想将这些科学技术变成财富,必须要经过科技创新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过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成了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创业和动手实践的催化剂。

3.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科研竞争力。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以科技为核心的激烈竞争的时代,知识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这种背景下,为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纷纷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创业鼓励以科技创新为主。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主要发达国家竞相以创新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其竞争优势。以美国为例,1980年通过的《贝赫—多尔法案》允许大学拥有自己通过政府资助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大学可向商业公司颁发专利许可证而获得经济回报。我国在这方面比较落后,但是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大学的改革也会朝着这方面发展。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直接影响到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水平。

4.提高社会生存和应变能力。面对大学毕业就业困难的大环境,谈到如何解决自身就业困难,“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成为大多数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首选。大学期间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业设计和实践不仅能锻炼大学生的能力,而且也让他们抛弃大学就是象牙塔,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的观念。毕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实力最能说明一切。也有的学生把“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作为优选之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然多一种选择,就多一分希望。“调整就业期望值”可以使“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更加广阔。可见,大学生调整居高不下的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能变得很大。

三、加大力度拓宽大学生创业的渠道

1.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比较薄弱,不仅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还体现在其创业意识不足,对创业的目的和预期不明确上。根据一份调查报告,在所有的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明确说明自己有创业想法和行为的学生都有大学期间从事家教等其他的兼职经历,如发广告传单、产品推销与发放调研问卷等,这在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强,对物质生活具有一定的要求。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定期提供的生活费用,为了满足自己消费欲望和购买力,增加自我经济收入成为首要目标,而创业行为作为学生群体认可的收益最大化的方式,是学生的主要选择,同样也说明,最大的创业动机是基于对物质生活的相往,而且创业成功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同样也能增加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沟通能力,给学生带来学生身份附加的光环,这种创业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也是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可谓是实现自我增值,尤其是在校期间有创业经历者,在毕业后寻求工作时,创业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和我国的教育传统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传统的思想观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西方国家的大学生主要培养独立创新的意识,并且学校所学知识和市场需求直接挂钩,这样学生主动创业的意识较强。前面提到,我国大学生大学期间主要从事家教等兼职工作,这从根本上来讲算不上创业。只有让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才能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潮流形成。

2.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是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检验,尤其是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创业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好各方面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以下几条过硬的心理素质:

(1)独立性与合作性。独立性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中国大学生普遍比较缺乏独立性,这里指的是各方面的独立,不仅仅是思想的独立。作为大学教师,经常看到的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在父母亲戚的左右拥护下而来,父母为其办好一切入学事宜,然后父母一百个不放心地离开。这些学生虽然年龄上已经成年,但是在我国的环境下没有让他们长大的机会。大学是他们离开家庭的第一步,是培养独立性的最好的场所。合作性是创业者必须具有的品质。出色的创业者不仅要拥有独立的人格,还要乐于合作、善于交往,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德国的大学教育就是几个学生组织团队,共同提出研究的课题,共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合作精神是将来走上社会的很重要的一点。

(2)敢为性与克制性。创业必须要具有勇气,因为前途是不为人知的。没有勇气是无法走上创业道路的。克制性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心理品质,是成熟的标志。它可以使人善于排除各种干扰,高度克制盲目冲动,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消极负面情绪,坚决采取理智行动。

(3)坚韧性与适应性。坚韧性是一种对困难和挫折的巨大心理承受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极为可贵的心理品质。创业要经历在不断地犯错误和失败中跌打滚爬的过程。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迅速适应环境变化、主动把握商机的素质。它不仅表现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而且表现为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创造机会的能动性。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锻炼。创业实践既能进一步增长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也能得到全方位锻炼,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

上一篇:民事诉讼管辖权的规定下一篇:调换宿舍申请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