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精选8篇)
1.文学理论教程 篇一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其基本形式: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3文学活动:是人类一种高级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产生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2马克思文学理论:
从人类学观点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产生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得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
A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B坚持中国特色C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1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的确证;
2文学活动的要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3文学活动的起源:巫术发生说(巫术意义的产生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
宗教发生说(艺术当成一种宗教);
游戏发生说(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
劳动发生说:A劳动提供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B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C劳动构成了文学描述的主要内容D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4文学发展的原因: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上层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也会对文学发展产生影响。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1文学的含义:文学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言语行为和作品,包括文学、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态。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3社会结构: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A政治、法律制度B社会意识形态:哲学、宗教、艺术)
4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其表现:A无功力与功力B形象与理性C情感与认识 6话语蕴藉:
指文学活动的蕴涵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A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B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话语蕴藉的文本修辞形态:含蓄和含混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A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b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c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满足最广泛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人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3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 A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B借鉴与创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C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4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中的雅与俗问题:
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出发,在大力发展高雅的、严肃的艺术的同时,又要重视引导通俗文艺的健康发展,在普及——提高——普及、俗——雅——俗以至于无限循环的发展过程中,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5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
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学史,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还对于发展和繁荣民族的社会主义新文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6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借鉴与创新。由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这是人类文学活动发展的历史趋势。每个民族艺术家创造的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要使民族文学的珍品成为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就必须加强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1精神生产的独立性:
A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B精神生产反作用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A精神生产观念的创造对象世界 B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 C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
A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文学包含科学认识的因素,这种因素在文学创造中被情感化、诗意化、即审美化,这是文学区别于科学的特质。
B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他虽然借助于审美形式去征服人,但实质上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而文学创造作为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则是要导向能充分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
科学言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
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较富于情感色彩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说明的需要。
文学言语则往往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情思。因此,文学作品中言语的指涉往往不能一眼看穿。其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语言中往往包含无限的意蕴。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的特点: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5只有经过作家体验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
当某种生活不与作家发生关系,作家没去体验它,及感受、体味、思索它、与之发生情感交流时,他就不会成为作家描写和表现得对象。由于作家的体验,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被知觉化、情绪化、心灵化,外在的现实生活也就转化为被宰的心
里现实。这是,作为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也就是文学题材,已经成为主客观统一的具体生活材料。6能否说“凡是写作的作家就是文学创造的主体”:
不能。只有当人处于与特定客体的特定关系中并对客体的主动、主导地位具有主体性时,人才是真正的主体。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作家完全是被动的,或成为自然地奴隶,或他的活动完全从属于别人,那就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主体,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的即自由自觉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文学创造者。7如何理解“作家是美的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做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8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的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A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评价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B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9如何理解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A首先是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B其次,创作主体的主导性、能动性、创造性又集中体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的剪裁、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总而言之,文学创造是一种主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客体的“主体化”,一方面是主体的“客体化”。
10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 因为人不是机械的信息接收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存在。人的生活活动有意识、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能用内在的尺度去衡量对象和进行生产,就是人能依照自己的需要、目的和意志去衡量对象和进行生产。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创作动机 2文学材料具有主体特征:
一切社会事件、现象等,在进入作家头脑之前,虽是外在的、客观的东西,但只有当它们被烙印在作家的头脑中,并转化为主体心灵深处的记忆时,才成为具有主体性的东西。也只有这样,它们才对文学创作起作用,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观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3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A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B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 C艺术发现是外在事物与作家内心体验的机缘契合。4直觉和灵感的区别:
A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的突兀的判断 B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C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5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
A无意识在组合材料时所遵循的主导线索是意识提供的 B无意识活动的方向要靠意识指导 C无意识的活动程序来源于意识
D无意识中材料的安排和组合方向也靠意识指导。
所以,意识在艺术构思中虽起主要作用,但无意识在艺术构思中却承担着大量工作。不承认意识的主导作用,将走向艺术构思不可知论,而不承认无意识的深层加工作用,又可能将艺术构思简单化。6即兴不是凭空出现的:
即兴是指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即兴的特点是趁热打铁
A即兴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B即兴创作要有气氛和契机
C即兴的外在表现是突发性和一泻千里的冲动,但实际上却是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是长久酝酿的产物。7艺术构思:回忆和沉思、想象和联想、灵感和直觉、理智和感情、意识和无意识 8构思方法: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和陌生化(扩大和缩小、沾合、漫画、夸张、幻事)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现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型,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体升华。所以,真善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情感评价”主要与善相关,“形式创造”主要与美相关。2艺术真实的特征:
A与生活真实不用,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内涵的认识和领悟。a内涵的真实:文学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b假定的真实:作家会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中,对生活真实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
B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意性。a主观的真实:文学创造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于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b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观世界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使他必然要讲究“诗艺”。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鲁迅语作出评述:
艺术概括: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予以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这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在文学创造中没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接入和把握,作品就不会产生艺术概括性;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中实现的,是在艺术提炼中实现的。
对鲁迅话的评述: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关照和描述的事物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主体把审美价值取向运用到对象上去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的过程。4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他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文学创造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现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诉诸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5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关系:
所谓品格高尚,是指情感的态度方式给社会生活作出的裁判,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实践证明,唯有这样的价值取向的情感,文学作品才能抑恶扬善,给读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
文学作品对表现对象的情感态度高尚与否,归根到底是以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人生幸福为价值标准,这就是说,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带有助益社会人生的功利性。对于尚善的文学作品,它们的功利价值追求是对生活本质规律的深刻揭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求真是尚善的基础,没有真,善就流于无历史内容的爱的呓语。6诠释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
作为实现方式,情感评价在文学作品里是个立体结构:诚挚的内在情态与外在的艺术呈示。所谓真挚的情态,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评价属真情而非假意。关于善的价值取向,在文学作品里不是教义式的赤裸裸的直白,而是艺术方式的呈示,即把情感评价即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与理的诠释相交融。7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人文关怀从来都是也应该是文学创造的永恒话题,是其尚善的终极价值追求。8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
作家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予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
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的联系在一起。
9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当艺术真实的创造及其蕴含的情感评价成为真与善的统一时,这统一便构成文学创造追求的审美价值。然而这个美尚处内容状态,还需要相应的形式创造予以外化和体现。可见,形式创造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10诠释“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内容形式化:作家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话语让艺术构思物化为艺术文本的。文学作品中的形式对于文学来说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它自己所特有的那种内容的发展,因而在文学创造中,当内容显化为形式并为作家组织起来的时候,内容就整个渗透在里面了。
形式内容化:形式创造还具有塑造内容或者帮助其生成的作用。艺术构思及文学创造之初,甚至是体验生活阶段,形式创造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作为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形式创造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花的互动过程。它既体现为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又体现为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11有意味的形式:
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味的,他主宰着作品,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它们内涵这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1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
浪漫主义文学以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幻想精神、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将理想型文学发展到极致。现实型文学不断发展到完善就是现实主义文学。2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理想型则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式。象征型文学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审美意蕴的文学形式。
3现代主义文学的类型特征是:反对模仿、再现现实,反对按客观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社会生活,追求个体主观情感不受限制的充分表现。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现实,而强调非理性的现实、心理化的现实、梦幻的现实、超现实。4从诗歌具体特征看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歌凝练的语言,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及其精炼的文学语词,最集中的表达思想情感;诗歌有节奏的韵律表现出情感的缓急节奏,更促进情感的抒发。
5比较散文与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散文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书写真实感受;散文的写作并非对生活机械的摹写,他也要运用剪裁、取舍、提炼和比喻、拟人、象征等方法,但这都要建立在描写真情实感基础上。
报告文学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特征。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6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其特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其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小说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型态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文学语言的特点:
A文学言语的内指性: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相对于普通语言的外指性。例如:月是故乡明。B文学言语具有心里蕴含性:普通语言侧重语言的指称功能,文学语言侧重于语言的表现功能。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冬天、风
等都已经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心里内涵。
C文学语言具有阻拒性:把普通的语言加工成陌生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样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语言常规,甚至不易被人多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A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B文学形象又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C文学形象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D文学形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体生命的总特征,其次,文学特征必须通过局部的特征。
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化境中形成,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还是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是相互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A情景交融:a景中藏情:虽不言情,描述景物中藏深情:《送孟浩然之人广陵》b情中见景:只抒发感情,不描写景物,但却历历在目《登幽州台歌》c情景并茂:情景浑然一体《念奴娇赤壁怀古》
B虚实相生: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游园不值》 C韵味无穷: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5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般的意象立意明确而简单,而文学所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艺术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基本特征:A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B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C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D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E审美意象的借鉴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1如何理解叙事的特征
A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B叙事是话语的虚构,叙事文学使用话语来虚构艺术世界的。2情节与事件的关系如何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许是单位。事件的作用之一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但并不是任何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事件都会成为叙事作品中的情节。有行动中的人物,因果线索完整的情节,具体明确的场景,由这诸种因素组合成一个个社会生活中的事件。3试分析一篇虚实作品的行动序列
一般的行为逻辑的基本形式是A可能性。一个行动将要发生,或具备了发生的条件:张生见到崔莺莺后找到寺庙要借宿B变为现实。及行动开始进行。或被取消。这是主要部分。C取得结果。或是行动失败。
复合式的行动序列:A首尾接续式。一个行动的结果成为另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B中间包含式。一个行动的展开过程中又包含着行为手段的次一级行动序列C左右并联式。统一事件序列中的行动可能通过变换角度而形成平行对应的两个序列。4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文本时间也可以称为叙事时间,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5叙述角度的变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
第三人称的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特点是无视角限制,使作者充分得到自由。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的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特点是A他双重身份比其它角色更透明、易于理解
B可造成身历其境的逼真感觉。第二人称的叙述中的主人公是以你出现的。叙述的接受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从而使读者与叙述接受者之间距离拉大,形成一种反常的阅读体验。6尝试分析一篇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声音的特点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叙述声音的功能只是传达内容意义,声音的表情特点也只是为了更准确生动的表达内容的情感意蕴。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
抒情性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称,是一种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起来表现作家内心情感活动的文学作品类型,它在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创造审美价值、实现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叙事作品的特征。为表现深广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内心生活,抒情作家必须创造意味深长的话语形式,抒情性话语具有不同与普通话语系统和叙事话语的特殊结构,他突出话语的可感性,使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创造表现性话语的过程中,作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支配与组织抒情话语的抒情行为或动作。形成了一系列抒情方式,使抒情话语成为一种极富创造性和复杂性的话语系统。
抒情偏于表现作者自己的主观世界,叙事偏于再现客观世界,抒情偏于用话语的声音组织和画面组织来象征性的表现感情,叙事偏于用话语的意义来讲故事。
2抒情话语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突出语言的表现功能。举例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的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抒情话语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主要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在抒情话语中,画面不仅再现了事物的外表,而且转化为一种主观的、感受之中的色彩和形状,直接象征性的表现了感受过程。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3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内心活动即千变万化,又细微幽眇,无法用一般的词语直接表现,所以,常常借助具体景物的描写,写出独特又微妙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情与景是不可分离的。情景相生,情景交融就是有意境。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1如何理解“文如其人”和“风格即人”的观点
精神气质和思想感情决定语言的格调,文学的风采才华都是作家情性的表现,作家按自己的情性创作,作品风貌如个人面孔不同一样。把风格看做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这是从主体的角度来观察,从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的,这种风格观从作家的气质禀赋、人格个性和志趣才情等方面来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具有言语分析所不及的一面。
如果只看到内心表现的一面,忽视外在表达,还不能完全理解风格。日常个性不等同于创作个性,也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学风格。文如其人主要不在外在题材,而在言语的格调、行文的笔性。2试述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
创作个性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创作个性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有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个。它一旦付诸实践,并与客观方面相结合,便成为文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试述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方面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4风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风格主要指作家的创造性在文体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5为什么说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体现
风格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体制、样式、类型中,只有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以恰当的文体,才能呈现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独到风格。恰当的体裁是风格得以生成的基础,富有个性的语体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风格是文体的最高范畴和最高体现。6文学风格的特征是什么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现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A创作个性是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
B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C文体和语言组织是风格呈现的外部特征 7如何理解风格的审美价值
A风格美是可以超越时代、地域和阶层的限制的
B风格的审美价值虽然可以超越时代,但是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却往往又受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8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其中自然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域文化除了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外,当然与在此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民且相关。说明地域风格及其成因,必须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文学消费与文学产生有什么关系
在技术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冲击下,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形成了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
A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a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及文学产品b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c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
B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a文学消费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最后完成b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c文学消费体现为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产生与消费有何影响
在历史上,最初的文学传播工作是由作者本身担任的,后来出现职业说书人,开始是数量很少的手抄本,后来是手工作坊印刷和机械印刷。随着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电子媒体等新的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当代文学传播方式呈现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以及电子网络传播等并存的态势。文学传播方式的现代化,使得读者大众迅猛增加,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大幅度的提高,现代文学传播方式成为作家创作与读者消费之间的中介和桥梁。3文化市场对文学产生与消费有何意义
健康的文化市场对于繁荣文艺具有积极地功能,它会大大促进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联系,它意味着艺术生产者要树立市场观念和读者观念,按照文化市场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它将激发艺术家的创造潜能,有助于艺术生产力的大解放,它使艺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使艺术的多元化,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因而得到满足。4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
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记,由于文学产品的创造不仅凝聚了作家的智慧和心血,而且作为物态化生产过程的产品,还凝聚了其他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消耗,因而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或价格。文学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是由于:
A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B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
C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伟大的文学名著甚至具有价值增值性
D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消费更是以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得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消费与接受就是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阅读欣赏,以传播他们所属的那个集团、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在这种文学阅读欣赏中,维系一定社会结构所需要的某种意识形态观念被再生产出来,并被转化为接受者的思想意识。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别:A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B文学消费即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C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D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里这一独特视角。
联系:文学消费是初级状态的或者说低层次的文学接受,而文学接受则是高级状态的或者说高层次的文学消费,两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个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7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
文学作品的这种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吸引读者、感染读者、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就是文学的审美属性。首先是因为文学作品并非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机械临摹,而是深深的渗透作者本人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态度。此外,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本身也是文学审美价值的重要来源。8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文学在一定意义上起源于人类模仿和求知的本能,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提供认识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真相的价值属性,即具有审美特性的审美认识活动。9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诠释活动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蕴涵丰富、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价值产品,对于创作者或读者,文学都关乎他作为生命主体的生存价值和意义,因次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中探索某种文化价值和意义。文学接受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读者进行文化价值阐释、品味或品评兴趣的属性。文学接受因而表现为文化价值的阐释活动。10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交流活动
文学产品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化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的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因此,文学消费和接受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交流活动。文学并不仅仅是供人们娱乐和享受,也负有教化与交流的使命,并且通过交流而产生潜移默化、移风易俗的作用。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1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是怎样形成的
A由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即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政治态度
B一定的文学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学体裁、文学发展史、文学发展现状、文学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
C特定的生理机制,即读者的性别、年龄、气质类型等生理特征。总之,正是由这些源于世界观、人生观、文学艺术素养和特定生理机制的先在欲求、先在经验,逐渐形成了读者阅读活动中的某种心理图式。2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A审美动机,即是读者通过接受文学作品而获得的愉悦阅读期待
B求知动机,读者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规律、社会本质、了解各类知识的动机 C受教动机,读者力图从作品中得到人生启迪、道德教育、精神鼓舞的动机
D批评动机,把握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的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期对文学作品进行科学的评价E借鉴动机,为了借鉴模仿他人的艺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3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
接受心境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明显的。即使面对同一作品,由于情绪状态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阅读境界。读者的接受心境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二者是相互发生作用的。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
是指作家本人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作家的创作动机会决定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会决定隐含的读者的存在。作假的选材及文体特点也会决定隐含的读者的存在。5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
A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读者读到的文学作品只是抽象的文字符号的系列组合,这些文字符号只有经由读者的理解、想象、体验才能还原为可以构成审美的形象
B文学作品主要使用的是描述性语言,有着明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像科学那样准确清晰,因此,文学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随着读者在文字符号上展开的想象才能进行。6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
一部文学作品完成之后,作家的精神创造和情感体验便凝定于某一文本。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本应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的过程,但是由于填空、对话、兴味的介入,阅读过程中的彻底还原是不可能的。经由读者阅读产生的第二文本,充满着读者个人的再创造,因此,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必然会产生异变。7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
在具体的阅读现象中,误解又分为“正误”“反误”。在文学阅读中,正误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于文学作品价值的实现也是有重要意义,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便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误解而实现的。相对于值得肯定的正误,反误显然只能导致文学艺术的损伤乃至粗暴践踏。8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文本之间,会呈现出顺向相应与逆向受挫两种情况。顺向相应:当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意境指向等,与读者期待视野中的预先测定完全一致时。这类作品平庸陈旧,缺乏艺术魅力。
逆向受挫:真正富有创新意义与艺术魅力的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期待指向的遇挫。会使读者在一种遇挫与开释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体验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1怎么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相态性质
当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而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各种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时,其实就已经表明了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那种普遍社会属性。从批评对象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不管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剧本,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文学批评从实质上讲,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与一定意识形态息息相关的意识形态评价方式,他通过批评话语对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影响。2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
因为美学和历史的观点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有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
A一切文学作品都应该是审美的作品,因而应当用美学的观点加以审视和批评。同时,要有历史的观点去衡量作品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价值
B对一切作品的微观解析和具体评价只能在美学的和历史的宏观视野下才能达到应有的标准尺度,发挥批评应有的效能。C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制约着具体批评中的价值取向和方法原则。3选择两种批评模式进行比较,说明传统批评模式与现代批评模式的区别 传统批评模式:伦理道德批评: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为模范评价。
社会历史批评: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与作品联系起来评论
审美批评:注重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
现代批评模式:心理学批评: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对作家的创作心里及作品人物心理分析,探求作品的真实意图,以获得其真实价值的批评
语言学批评:从语言或形式的层面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
文化批评:文化学或文化社会学、文化政治学意义上的批评。4立足中国的社会历史语境,简析文化批评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A市场经济兴起发展的现实,带来了文化与文学的巨大变化,从而使文学批评不再局限于文学正统的狭小圈子,必须重新校正眼光
B西方的文化研究以及后现代文化思想的全球性传播,逐渐形成中国文学文化批评的热潮 C建设具有中华民族自身深广厚重的文化背景的批判性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
2.文学理论教程 篇二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是我国连接中亚,通往欧洲的战略要地,具有重要的资源、地缘优势,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汇聚之地。认识新疆,了解新疆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教程”就是专门针对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开设的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新疆面向本专科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具有鲜明的新疆地方性特色的课程。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新疆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它贴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贴近了新疆的实际,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该课程突出反映了地方性、民族性、思想性、政策性,要求大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教程”课共40学时,其中理论课程28学时,实践课程12学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3章,新疆地方史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了解新疆的历史,牢固树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思想。第二部分:4~8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相关内容,通过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学习,了解民族问题的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和我国的民族政策、方针。第三部分:9~10章,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要求学生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了解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各民族大学生必须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决抵制"三股势力"的渗透,坚定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 针对“新疆地方史”教学改革的思考
“教程”课的前三章,是本书的开篇部分,前三章构成一个体系,即“新疆地方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与新疆地区高中阶段开设的《新疆地方史》的内容重复、重叠,那么如何使本科(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与中学阶段的历史课在内容上有重复的情况下,仍然能讲出新意、讲出高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前三章总共为12课时,其中第一章6课时,第二章3课时,第三章3课时。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做到突出理论性,把握重难点、条理清晰、主次明确,就需要教师绝对地熟悉课本,在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筛选重难点。例如:讲第一章“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的一部分”,可以不面面俱到,而是强调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新疆与内地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强调从西汉开始,新疆已经成为祖国版图的一部分,之后的历朝历代也都在对新疆行使有效的管辖。利用历史事实来说明,新疆自古与祖国母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主要史实的讲述,让学生明确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程”的开篇虽然是历史部分,但毕竟不是一门历史课,学习新疆历史,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正确认识新疆与祖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为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3 针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改革的思考
“教程”的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点,由第四章“民族与民族问题”、第五章“民族平等和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第六章“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七章“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第八章“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组成。这些章节理论性强,相对较枯燥,如何把理论性、学术性比较强的内容讲得通俗易懂、接地气、大众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全球化、网络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趋扩大,在校大学生大都为“90后”“00后”,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触新鲜事物,对待各种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但他们毕竟还没有走向社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所以大学时期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多数大学生把高校的思政课看作是“大神课”,认为思政课所讲授的内容枯燥乏味,都是“大道理”不容易听懂,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应该丰富教学手段,例如:在开学的第一堂课,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以分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实践调研等,让每一个同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以,高校教师也需要不失时机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4 针对“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教学改革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是“教程”课的最后一个篇章,通过对“什么是宗教”“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关系”的学习,让大学生明确宗教的本质、特点、属性,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宗教政策,从而坚持科学无神论,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宗教观。
新疆自古以来是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宗教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非常广泛和深远,宗教的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十分突出,而且宗教问题往往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处理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再加上近年来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支持下,“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日益猖狂,他们打着宗教的旗号,疯狂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企图把新疆问题宗教化、国家化、企图把新疆从祖国的怀抱中分离出去。“三股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散布谣言、编纂篡改历史,扭曲宗教,把目光盯向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与我们争夺接班人。鉴于这种现实,高校教师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讲清楚,如何把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讲透彻,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这一部分是按部就班地讲“宗教的属性”—“宗教的本质”—“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等。这种模式虽然循序渐进,但学生接受效果不强,所以在这一板块,教师可以大胆地采取让“学生讲课”的方式,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例如:让开学初已经分好的小组,进行分工、协作,具体任务由组长分配,责任落实到各小组成员。把这一章节的内容按照小组讨论后的结果,通过制作PPT、写讲稿、写报告的方式演示出来,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然后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展示情况给出小组分数,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把重要的知识点再进一步讲解,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所以,思政课不是教条课,高校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与学生互动力度,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教学模式。
5 结论
“教程”课作为地方性思想理论政治课,带有浓郁的地方性特色,在教学中增强思政课与地方特色相融合,思政课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思政课与大学生思想动向相结合,有益于大学生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益于大学生观察问题不脱离时代、不割裂历史,有益于大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摘要:“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新疆面向本专科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具有鲜明的新疆地方性特色的课程。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新疆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它贴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贴近了新疆的实际,更贴近了学生的实际。“教程”课作为地方性思想理论政治课,带有浓郁的地方性特色,在教学中增强思政课与地方特色相融合,思政课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思政课与大学生思想动向相结合,有益于大学生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益于大学生观察问题不脱离时代、不割裂历史,有益于大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新疆,教程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厚明.《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学相关问题的理论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11(4).
3.《文史工作教程》序 篇三
文史资料工作已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情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40多年来尚无一本较为完整的工作教程,既未对过去经验作系统的归纳和科学总结,也未对目前的问题和困难作必要的梳理和研究,这必然阻碍今后工作的发展,对文史资料工作人才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各级政协文史工作者都迫切需要一本能叙述文史工作历程、任务和工作方法的教材。正是应这种迫切的需要,我们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特意决定举办一期文史资料工作培训班,并编写了这本《文史工作教程》。
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回顾文史资料工作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文史资料工作的内容、方针、政策及经验,针对发展变化着的工作形势,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讲述文史资料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作法和新经验,从而全面提高文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知识业务素质,满足大家工作的需要,使从业人员能够自觉地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推动周恩来总理倡导的文史资料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书坚持以系统、实用为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说,要以简洁生动的笔触回顾文史资料工作的倡导经过、发展历程、基本内容、重要成果和主要做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多数市县区政协文史委都创办有文史期刊和出版有文史图书这一现实,对新时期文史资料工作如何做,提出恰当的要求和新的工作方式,使这本教材既有资料性,又有时代性,既知识丰富,又非常实用,刚刚来到文史工作部门的新同志拿到此书,也能懂得和知道这项工作如何做。
本书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时代特征。各位作者针对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在强调文史资料工作注意存史的同时,要注意它的统战性和可鉴性,积极地为编写国史、党史和行业史、专业史服务,并注意走市场,注意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注意经济效益。为此,它强调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团结海内外爱国人士、为祖国的完全统一服务,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服务,还特别强调了经营管理问题,即强调如何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为文史资料事业的发展增添后劲的问题。
本书以通俗易懂、简洁生动为自己的特色。由于它是为文史工作培训班而编写的,是讲演稿的结集,保留着十分显明的讲演特色,因而它不多讲求太艰深的道理,而是在突出思想性的同时,针对文史工作实际,讲真话,讲实用的话,讲生动的话,让人读起来决不会感到枯燥。
本书是集体劳动的结果。为了使本书的按时出版,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领导和文史委办公室、文史月刊杂志社的多数业有所长的同志,都挤时间,赶进度,积极踊跃地投入到了编写工作之中。实践证明,一些事情,只要有理论,有实践,有经验,有体会,是能赶写出来的,也是能写出动人的东西来的。
为使读者系统学习周恩来总理倡导文史资料工作时的讲话,我们特意将《把知识和经验留给后代》作为经典文献,刊载在书前,提请读者认真学习。
4.军事理论与训练教程 篇四
本资料由10级历史学基地班友情提供,禁作一切商用。
(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和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
(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略
(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略 2.战争方法论:
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指导战争的根本方法。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
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
4.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是人民军队的特殊标志。
5.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6.人民军队自觉的革命纪律:略
(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从性质上说,它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
1.兵民是胜利之本: 毛泽东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2.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略
3.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它斗争形式相结合:坚持以军事斗争为中心,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斗争有机结合起来。
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略
5.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六)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2.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积极防御是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战胜进犯之敌的防御,消极防御是单纯为了挡住敌人进攻的防御.3.力求实现歼灭战
4.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本资料由10级历史学基地班友情提供,禁作一切商用。.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适时转换: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6.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
初战是指战争或战役的第一战。
初战三原则:一是必须打胜;二是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三是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
7.不打无准备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战争准备包括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略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提出现代战争的发生机制已不能仅仅从社会制度或阶级属性中去寻找,更多的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策源地。
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
(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新思路: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经济合作,和平对话。
2.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
(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即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
(2)正确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
第一,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第二,国防建设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实质是国家安全问题,经济建设实质是国家发展问题。
第三,国防建设作为国家整体利益的一个内在需要,必须同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起来。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
第一,提出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第二,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第三,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
第四,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
3.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第四节
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军队建设上要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战略目标为: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
第五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
(一)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六个统筹: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
(
二)军队“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本 资料由10级历史学基地班友情提供,禁作一切商用。
第二章:战略环境
(一)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
(二)我国的地缘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①我国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
②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
③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④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三)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①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
海洋国土,包括一国的内海和领海,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EEZ)和大陆架,是一国内海、领海(不得超过12海里)、毗连区(不得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不得超过200海里)、大陆架(不得超过350海里)和历史性的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我国除拥有12海里的领海外,还有应归我国管理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350海里的大陆架,总面积约300多万平方公里。
②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
③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
④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
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既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上安全利益,海洋科学利益。
⑤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
(四)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①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②祖国统一面临现实而严峻的挑战:
胡锦涛指出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③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南海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不仅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水产资源。
目前南沙形势特点:国际化、长期化、合法化、联合化。
⑤ 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放。
⑤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第三章
中国国防 第一节 国防概述
(一)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三)国防的目的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四)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奇偶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
(五)国防的手段,是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我国国防的手段和范围界定为:
本资料由10级历史学基地班友情提供,禁作一切商用。
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六)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和抵御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七)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也是一种国际行为;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总的来说,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在于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八)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国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国防是国家独立的前提;
国防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二节 我国国防历史回顾 国防的历史启示: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科技的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国防体制
(一)国防体制是国家为进行国防建设和斗争而确定的组织体系及相应制度的总称。
(二)国防领导体制是国家(或政党)领导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的组织体系,是对国防建设和斗争全局性、宏观性问题进行谋划、决策、指挥、协调的领导体系。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略)(四)国家主席在国防方面的职权主要有: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略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中央军委主席世纪即为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中央军委之下设有解放军总部机关。
(六)中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构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人民解放军有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
(七)武装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
(八)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它是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国防交通动员;政治动员;
我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主要包括:(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
(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
(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
本资料由10级历史学基地班友情提供,禁作一切商用。
第四节
中国国防法规
(一)我国的国防法规4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二)公民的国防义务:兵役义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支持国防建设。
《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2001年8月30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第一节 略
第二节 精确制导技术
(一)精确制导技术概述
1.精确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
制导:即自动控制和导引飞行器,按照预先确定的飞行路线(或弹道)准确到达目标的过程。
精确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共计目标的军用技术。
2.制导方式:寻的制导,自主式制导,遥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
(二)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的概念及其特点:概念——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三)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增强打击效果,扩大打击范围,提高突防能力,改善通用程度。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第一节 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含义:
1.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因素.2.信息化是信息化战争的根本标志.3.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主体类型: 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技术支配整个高技术武器装备体系,以信息攻防为主要作战方式,在核威慑条件下,全方位进行的立体战争。第二节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作战空间多维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环节精确化(精确打击,精确侦查.定位与控制,精确保障),战场机动快速化,作战方式非接触(远距离攻击,隐身攻击,无人攻击,信息攻击)。
5.军事理论教程练习题all 篇五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战争的根本属性是战争的暴力性。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冷兵器时代野外作战的基本方法是: A.散兵线 B.方阵 C.车阵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要塞防御的基本依托是: A.炮台 B.城墙 C.堑壕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比利时列日要塞防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兵力不足 B.火炮数量少
C.大口径火炮的攻击 正确答案是:C 6 【单选题】(3分)我国2015年“9.3胜利日”大阅兵,参阅装备中新型武器装备占___,向世界展现了我国军事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先进水平。
A.55% B.63% C.84% D.91%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空军装备的米格-29飞机,与美军F-16战机属同一代战斗机,性能相当。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兵者,国之大事”的“兵者”指的是 A.兵卒 B.兵器 C.战争
正确答案是:C 9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共()篇。A.8 B.13 C.16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灭日伪军合计约()万人。A.120 B.150 C.170 正确答案是:C 11 【单选题】(3分)“九三大阅兵”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中国国防的主体是()。A.国家,包括全体国民 B.武装力量 C.军队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意大利不敢侵略瑞士,主要原因是()。
A.瑞士是世界金融中心
B.瑞士全民皆兵,武装中立,常备不懈,奉行“刺猬”战略 C.瑞士是中立国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是()。
A.驱逐舰 B.巡洋舰 C.战列舰 D.航空母舰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宙斯盾”作战系统分系统的是()A.指挥和决策分系统 B.武器控制分系统 C.电子对抗分系统
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分系统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空海一体战”是美国为确保亚太霸权地位,着眼应对未来()年的“挑战与威胁”。
A.5~8 B.5~10 C.10~20 D.8~15 正确答案是:C 17 【单选题】(3分)防区外攻击主要是使用空军空射巡航导弹、海军“战斧”式巡航导弹等兵器()打击我防空系统。
A.中距离 B.近距离 C.中远距离 D.远距离
正确答案是:D
18【单选题】(3分)美国武装力量总实力()万人。A.287.8 B.278.3 C.283.7 D.287.3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美国海军能够控制全球最重要的()个海峡水道,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被其视为美国的“内湖”。
A.12 B.14 C.15 D.16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公元13世纪上半叶征服基辅罗斯的游牧帝国是。A.突厥帝国 B.蒙古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俄罗斯主导的地区军事安全组织是。A.中亚联盟 B.欧亚经济联盟 C.上海合作组织
D.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创立海权论并成为世界最著名海军战略理论家的是()海军上校马汉。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荷兰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马汉认为海军战略运用要贯彻()。A.集中原则
B.连续原则 C.分散原则 D.联合原则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远洋小岛最大可拥有的领海面积可达()多平方公里。
A.1500 B.2500 C.3500 D.4500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我国于()成立三沙市,以加强对我南海岛礁的主权管控。
A.2010年7月 B.2011年7月 C.2012年7月
D.2013年7月 正确答案是:C 【多选题】(5分)冷兵器时代便于以少胜多的战斗是: A.攻城作战 B.守城作战 C.野外方阵作战 正确答案是:B,C 【多选题】(5分)与要塞防御体系相比,筑垒地域防御有以下优势: A.充分发挥炮台的作用
B.减少对方各种火炮的杀伤力
C.充分发挥机枪、步枪、手榴弹、障碍物的杀伤力 正确答案是:B,C 【多选题】(5分)与一般科技相比,军事高科技六大特点分别是:高智力、_____、____、____、高保密、高速度。
A.高投入 B.高效益 C.高风险 D.高对抗
正确答案是:A,B,C 【多选题】(5分)1986年1月28日和2003年2月1日,美国先后发生两次航天飞机空中解体飞行事故,分别是____和____航天飞机。
A.挑战者号 B.哥伦比亚号 C.暴风雪号 D.发现号
正确答案是:A,B 【多选题】(5分)美国武装力量由()三大部分组成。A.后备队 B.现役部队 C.文职人员 D.后备役部队
正确答案是:B,C,D
军事理论教程考试B 1 【单选题】(3分)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主张应该拥有的管辖海洋面积约()万平方公里,我们称作海洋国土。
A.100 B.300 C.600 D.800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A.海洋大国 B.海洋中国 C.海洋国家 D.海洋强国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国民警卫队战备程度相当高,平时担负一定的战备任务,战时可()参战。A.动员 B.立即 C.稍后 D.全部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美军海外部署的重点在()地区。A.西亚 B.西太 C.中东 D.西欧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十三世纪上半叶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支率军征服基辅罗斯后建立的汗国是()。
A.伊尔汗国 B.察合台汗国 C.钦察汗国 D.窝阔台汗国 正确答案是:C 6 【单选题】(3分)俄罗斯在南部战略方向面临的现实威胁因素是()
A.三股势力 B.毒品贩运 C.武器走私 D.外部势力渗透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国防的功能是和平时期威慑敌人,战争爆发后通过实战战胜敌人,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已经过时了,应该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这个说法对不对?
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2014年乌克兰危机发生后,美国和欧盟只制裁俄罗斯而不敢与俄罗斯在军事上硬碰,主要原因是()。
A.俄罗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B.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C.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核武器可以毁灭美国若干次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冷兵器时代“铁浮屠”是指()A.一种骑兵 B.一种铁质兵器 C.一种建筑物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攻城作战的优势是()A.握有主动权
B.里应外合,内外夹击 C.有充足的补给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施蒂芬计划”的主要着眼点是()A.同时打败法国和俄国 B.打败比利时,再打败法国
C.首先集中力量打败法国,再转移兵力打败俄国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作者是()A.孙武 B.孙膑 C.孙权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问世于春秋战国时期。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克劳塞维茨亲身经历了哪场伟大战争?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民族尚武精神是军队武德形成的重要基础。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马汉最初是在对()研究的基础上萌发了海权论思想。A.布匿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中世纪战争 D.英荷战争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海洋的作用在于交通,马汉总结出的一个著名结论是()。A.交通影响战争 B.交通决定战争 C.交通引导战争 D.交通阻滞战争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空海一体战”以()为主要作战对手。A.俄罗斯 B.中国 C.朝鲜 D.伊拉克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九三大阅兵”是在世界上最大的阅兵广场举行的第()次大阅兵。A.13 B.14 C.15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共伤亡()万人。
A.2500 B.3500 C.3000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舰载防空导弹系统的是()A.“标准II”型
B.“白蛉” C.“海响尾蛇” D.“施基利”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美国在()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计算弹道导弹参数。
A.1946 B.1947 C.1948 D.1965 正确答案是:A 23 【单选题】(3分)2011年1月11日,我国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歼-20在()实现首飞。
A.重庆 B.成都 C.西安 D.兰州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美军“空海一体战”的太空反制主要是压制或摧毁我军()作战,以及侦察、监视、传输能力。
A.空中 B.航天 C.太空 D.宇宙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我国第一艘航母名字为(),是从乌克兰购得“瓦良格”号全面改装的,属于中型航母,作为试验和训练舰。
A.南昌号 B.微山湖号 C.基辅号 D.辽宁号
正确答案是:D 【多选题】(5分)反介入/区域拒止即()美军进入特定作战区域。A.防御 B.阻止 C.渗入 D.迟滞
正确答案是:B,D 【多选题】(5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成了阵地战,是因为()A.进攻一方增强进攻的速度小于防御一方增强防御的速度 B.没有先进的作战理论指导
C.没有有效手段克服筑垒地域防御 正确答案是:A,C 【多选题】(5分)冷兵器时代运动战创造战机的方法有()A.诱敌出城 B.逼敌出城 C.合围敌人城堡 正确答案是:A,B 【多选题】(5分)我国大力发展海军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我国海洋权益,防备敌人从海上侵略我国 B.维护我国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 C.扩大我国的领海 正确答案是:A,B
30【多选题】(5分)美军的文职人员制度是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A.兵役 B.现役 C.民事管理 D.人事管理
正确答案是:B,D
军事理论教程考试C 1 【单选题】(3分)中日在东海方向形成地缘战略对峙关系,特点是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对中国大陆构成链状封锁,这就是所说的()。
A.西太平洋第一岛链
B.西太平洋第二岛链 C.西太平洋第三岛链 D.西太平洋第四岛链 正确答案是:A 2 【单选题】(3分)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远洋小岛最大可拥有的专属经济区领海面积可达43万多平方公里。
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美军后备役部队的战备程度和武器装备,()许多国家的现役部队。
A.低于 B.等于 C.高于 D.次于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美拥有覆盖全球的作战司令部,作战指挥层级少,信息传输快,有完善的()机关。
A.联合参谋 B.司令部 C.作战指挥 D.业务指导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古代罗斯人的民族发祥地是()流域。A.维斯瓦河 B.顿河 C.叶尼塞河 D.第聂伯河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对俄罗斯威胁最大的战略方向是()。A.东部方向 B.西部方向 C.南部方向 D.北部方向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瑞士1815年宣布中立以来,已经200多年没有战争,但现在每年仍投入国防费54亿美元(人均655.7美元,中国人均105美元)。从国防角度讲,这个做法有必要吗? A.不必要 B.必要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我国在南海填海造岛、修建机场,主要目的是()。A.发展南海旅游事业
B.维护我国南海主权,保障我国海上贸易通道安全 C.给民航飞机中转提供方便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孙膑的“必攻不守”是指 A.一定要攻城,不要守城 B.一定要攻击敌人于野战状态 C.一定要进攻,不要防守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最反对是()A.攻城作战 B.方阵作战 C.守城作战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施蒂芬计划”中,对法国作战的主要作战方向在()A.由巴黎以西向东攻击,合围法国军队 B.由中部的梅斯向南攻击,割裂法国 C.由法德边境向西攻击,合围法国军队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齐魏马陵之战是典型的诡道制胜。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大约()字。A.6千 B.8千 C.2万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在哪场战争之后,美国军事教育界开始重视学习《战争论》?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海湾战争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战争论》全书共有几篇?()A.8 B.9 C.10 正确答案是:A
16【单选题】(3分)马汉提出了影响国家发展海权的()个因素。A.4 B.5 C.6 D.8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马汉认为海军是(),重要的使命是支持和推动国家的对外政策。
A.突击性军种 B.革命性军种 C.国际性军种 D.防御性军种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空海一体战”主要适用范围在()地区。A.东太平洋 B.中太平洋 C.西太平洋 D.南太平洋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外围边缘战役是指美国及盟国,在南海及其以远包括东印度洋、大洋洲等地区对我进行()或封锁行动。
A.空中遮断 B.海上控制 C.水下拦截 D.联合堵截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参战打了()A.4年零2个月 B.5年零2个月 C.6年零2个月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约()万人。A.43 B.48 C.53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速度最快的舰舰导弹是()A.“花岗岩”(SS-N-19)B.“飞鱼”mm-38 C."战斧BGM-109 D.90式(SSM-1B)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现代航空母舰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按排水量分,6万吨以上的为大型航空母舰,3至6万吨的为中型航空母舰,3万吨以下的为小型航空母舰。
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1999年3月27日,F-117型隐身战机在()战争中首次被击落。
A.海湾 B.科索沃 C.阿富汗 D.空袭利比亚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美国采购的20架B-2A,加上研制费用,1架B-2A总体费用超过22亿美元。A.对 B.错
正确答案是:A 【多选题】(5分)我国由北到南濒临哪些边缘海()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正确答案是:A,B,C,D 27 【多选题】(5分)文职人员既是联邦政府雇员,又是军队重要成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A.行政官员 B.文职官员 C.一般文职人员 D.雇佣人员
正确答案是:B,C 【多选题】(5分)冷兵器时代运动战的优势有()A.野外便于排列方阵 B.便于选择有利战场 C.便于达成突然性 正确答案是:B,C 【多选题】(5分)筑垒地域与要塞主要的不同点有()A.以小型、分散、地下的隐蔽部为主,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B.以机动炮兵部署替代重炮的固定部署 C.依托堑壕、交通壕、障碍体系作战 正确答案是:A,B,C 【多选题】(5分)“空海一体战”致力于阻止我海军()的行动自由。A.水面舰艇 B.潜艇 C.驱逐舰 D.核潜艇
正确答案是:A,B
军事理论教程考试D 1 【单选题】(3分)我国关于南海争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主权属我,搁置争议,()”。A.共同管理
B.共同开发 C.共同建设
D.共同拥有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南沙群岛面积最大的自然岛屿是(),1946年底起即为当时的中华民国所控制。
A.中业岛
B.中健岛 C.景宏岛
D.太平岛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重要的文职官员任职需政府任命并经国会批准,随政府更迭变化,员额有限,主要负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在()发挥重要作用。
A.决策层 B.中高层 C.领导层 D.管理层
正确答案是:A 4 【单选题】(3分)作战指挥官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接受国家指挥当局的战略指令,并就赋予的任务向()负责。
A.国防部长 B.议会议长 C.参联会主席 D.国安会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的对象是()侵略军?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瑞典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俄罗斯三位一体核力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A.潜基核力量 B.陆基核力量 C.远程航空兵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国家的国防实力等于()。A.综合国力+民族精神 B.综合国力×民族精神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国富兵(武装力量)必强”这个说法对不对? A.对 B.不对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中的“虚实”概念是指()A.假的兵力部署和真的兵力部署 B.情报的假与真 C.战斗的强弱对比 正确答案是:C 10 【单选题】(3分)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孙子兵法》中最重要的思想是()A.慎战思想 B.奇正用兵思想 C.“虚实”思想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德军在马恩河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主要指挥员之间产生了矛盾 B.军队力量不足 C.西线地形条件不利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共()篇。A.8 B.13 C.16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提出的战争指导规律是()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B.运筹帷幄,庙算制胜 C.奇变虚实,诡道制胜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哪位无产阶级导师认真研究了《战争论》并做了一万多字的摘要和眉批?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战争中的政治目的决定着军事目标和力量使用的大小。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16 【单选题】(3分)马汉出于改善美国地理位置沟通两洋交通考虑,建议美国政府开挖()运河并控制运河区。
A.苏伊士
B.基尔 C.巴拿马
D.克拉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依据马汉海权论思想,一个国家的领土面积不会对国家发展海权构成影响。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B
18【单选题】(3分)“空海一体战”必须有助于美国维持西太地区()的总体战略。A.进攻 B.防御 C.平衡 D.稳定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致盲”作战是通过破坏对手的指挥、控制和()网络使其无法获得关键的情报、监视和侦察信息。
A.传感器 B.通信 C.信息 D.传输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打了()。A.3年零9个月 B.4年零9个月 C.5年零9个月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1942.1.4“ 皖南事变”是日军挑起的?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中国第一艘“辽宁号”航空母舰进主要是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23 【单选题】(3分)()年7月16日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当时威力相当于1500到2000吨TNT,人类进入核时代。
A.1943 B.1944 C.1945 D.1946 正确答案是:C 24 【单选题】(3分)F-117A隐身战斗机,1989年12月20日首次用于海湾战争中,2008年美军将55架F-117A飞机全部退役。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世界主要国家海军1个航母打击群,通常由()各类舰艇编成 A.3~4艘 B.5~6艘 C.8~12艘
正确答案是:C 【多选题】(5分)20世纪30年代,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原因是()。A.中国在打内战
B.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C.中国的经济技术落后 正确答案是:B,C 【多选题】(5分)攻击对方方阵的基本要求是()A.以长击短 B.正面突击 C.多面攻击
正确答案是:A,C 【多选题】(5分)小毛奇对施蒂芬计划的修正主要体现在()A.削弱了德军右翼的进攻力量 B.加强了德法边境的防御力量 C.加强了东线对俄作战力量 正确答案是:A,B,C 【多选题】(5分)世界主要大国从地理上可区分为哪几类()A.大陆型国家 B.海洋型国家 C.陆海兼备型国家
正确答案是:A,B,C 【多选题】(5分)我国由北到南濒临哪些边缘海()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正确答案是:A,B,C,D
军事理论教程考试E 1 【单选题】(3分)()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宣布获得了激光,到1960年7月7日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诞生,用了1年。A.1945 B.1952 C.1958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共打了()年。A.8 B.12 C.14 D.16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挽联悼念的是国民党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空海一体战”构想必须解决为实现()而重获行动自由的问题。A.海上运输 B.快速空运 C.力量投送 D.地面机动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马汉海权论认为有利于国家发展海权的民族特性是()、冒险的精神和开放的海洋意识。
A.学习的动力 B.精神的陶冶 C.尚武的性格
D.贸易的愿望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马汉认为海权的历史意义在于“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世界”。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毛泽东在哪里组织了“《战争论》研究会”? A.延安 B.瑞金 C.井冈山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军事家应自觉服从政治家的领导。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孙子兵法》是享誉世界的东方()A.盛典 B.胜典 C.圣典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中国、古希腊、古罗马并称为三大兵法王国。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冷兵器时代攻城作战的谋略运用不包含以下()A.奇袭 B.水淹 C.“距堙”
正确答案是:C 【单选题】(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原因是()A.综合国力不能继续支持战争
B.德军防线挡不住英法联军的坦克、毒气等的攻击 C.对俄作战的失败导致了整个战争的失败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是农耕民族
B.中国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场战役是苏联红军进行的()。A.白俄罗斯战役 B.柏林战役
C.诺曼底登陆战役 D.马恩河战役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对于俄罗斯来说,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车臣战争属于。A.反分裂战争 B.宗教战争 C.反侵略战争 D.信息化战争 正确答案是:A 【单选题】(3分)2008年8月发生的俄格五日战争是对()的反应。A.欧盟东扩 B.北约东扩 C.地区恐怖主义 D.核武器扩散 正确答案是:B
17【单选题】(3分)军政指的是行政与后勤指挥系统;军令指的是作战指挥系统。这是两个()的指挥系统。
A.统一 B.平行 C.联系 D.对立
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3分)国防部是美国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是总统领导与指挥美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机关。A.最高级 B.大区级 C.正部级 D.内阁级
正确答案是:D 【单选题】(3分)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总统和国防部长最高()机构,参联会下设办事机构联合参谋部。
A.指挥 B.咨询 C.管理 D.决策
正确答案是:B
20【单选题】(3分)我国于()7月成立三沙市,以加强对我南海岛礁的主权管控。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
正确答案是:C
21【单选题】(3分)中日东海争端涉及钓鱼岛主权、东海油气田和东海海域划分,争议海域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22【单选题】(3分)“九三大阅兵”是在世界上最大的阅兵广场举行的第()次大阅兵。A.13 B.14 C.15 正确答案是:C
23【单选题】(3分)民族尚武精神是军队武德形成的重要基础。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是:A
24【单选题】(3分)克劳塞维茨亲身经历了哪场伟大战争?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普法战争 C.拿破仑战争 正确答案是:C
25【单选题】(3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A.海洋大国 B.海洋中国 C.海洋国家 D.海洋强国
正确答案是:D 【多选题】(5分)导弹压制行动旨在压制或阻止中国的导弹轰炸,消耗其()导弹发射架,并最大限度地阻止其恢复能力。
A.井下 B.固定 C.移动 D.车载
正确答案是:B,C 【多选题】(5分)孙武的慎战原则包括以下()A.非利不动 B.非得不用 C.非危不战
正确答案是:A,B,C 【多选题】(5分)冷兵器时代 “阵法”的内涵是()A.将不同方阵配合使用
B.将方阵与地形条件配合使用 C.排阵的法规
正确答案是:A,B
29【多选题】(5分)守城作战的优势包含()A.以逸待劳 B.居高临下 C.有外援
6.文学理论教程 篇六
第一讲:新疆基本概况
周次:第1周 时间:90分钟 节次: 2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师生互动 教学地点: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新疆基本概况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战略地位,《教程》课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和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新疆基本概况
<二>《教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三>《教程》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由《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提出问题:“你了解新疆吗?”
(一)学生讲述新疆情况,教师总结补充。分四个方面: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战略地位。(对照中国地图进行)
(二)从新疆民族、宗教基本情况及战略地位及,指出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四、学习思考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新疆当前的区情,谈谈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时代意义?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二 了解新疆历史 增强国家认同
第一讲: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周次: 第2周 时间:90分钟 节次: 2节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式、师生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地点: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国家与国家主权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以及构成现代国家的要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史。
2、能力目标:能够从现代国家构成要素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国家主权
<二>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的不同 <三>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从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和中菲黄岩岛事件看国家主权问题
(一)国家与国家主权
1、国家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2、国家的构成要素。
3、国家主权(案例)
(二)多民族国家是当代世界民族国家的常态
1、国家与民族的区别和联系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的不同
(三)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简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史(学生讲,教师总结)
2、中国是各民族的中国。(案例)
四、学习思考题:
<一> 国家主权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的不同是什么?
<三> 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一 了解新疆历史 增强国家认同
第三讲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式、师生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2、清末至民国新疆的政局
3、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情况,2、能力目标:能够从国家主权四个方面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二> 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三> 西域和新疆的涵义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悬泉汉简的发现证实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一)、西域
(二)、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三)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四、学习思考题
为什么说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一 了解新疆历史 增强国家认同
第四讲 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式、师生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
2、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3、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4、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行使司法和赋税权的情况,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史实,了解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认同的史实。
2、能力目标:能够从国家主权四个方面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二> 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三> 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
(二)从张骞出使西域导入: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三)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四)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四、学习思考题:
简述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及历史意义。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一 了解新疆历史 增强国家认同
第五讲 昌吉历史沿革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式、师生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
2、昌吉历史沿革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史实,了解昌吉的历史变迁。
2、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到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是新疆归属中国的物质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是新疆归属中国的物质基础 <二> 昌吉历史沿革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
1、讨论:从一系列的事例看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交流的意义
2、教师总结:新疆归属中国最坚实的物质基础---两地经济文化联系(二)昌吉历史沿革
1、历史上的昌吉
2、北庭都护府
四、学习思考题:
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对新疆归属中国有什么重要作用?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第六讲:民族分裂主义与当前的国际局势
第七讲:三股势力的由来及反动本质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民族分裂主义与当前的国际局势
2、三股势力的由来及反动本质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民族分裂主义,掌握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性,懂得坚决反对“三股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三个势力”的本质,并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形势宣传。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民族分裂主义的实质 <二> 维护中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从911.事件说起
导入 2 恐怖主义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案例 3 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引起的矛盾
(略讲)
(2)国际形势的影响 图片演示 5 民族分裂主义 理论讲述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主要观点 7 三股势力的影响 8 双泛思想的由来及其本质 论从史出 9 伊扎布特组织介绍 案例陈述 10 新疆的周边环境 事实陈述 11 西方干预
案例讲解 12 反华、分化、西化等反动势力的实质 总结归纳 13 我与祖国的关系 结束语 14 对下节课学习的要求
布臵思考题
四、思考题
<一> 为什么说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祖国统一与安全的主要危险? <二> 面对地图,你知道在国家安全方面祖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第七讲:
1、三股势力的由来及反动本质
第八讲:
2、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讨论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民族分裂主义与当前的国际局势
2、三股势力的由来及反动本质
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4、讨论的主题:面对地图,根据新疆形势,你知道在国家安全方面祖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 我们该如何办?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民族分裂主义,掌握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性,懂得坚决反对“三股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三个势力”的本质,并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形势宣传。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民族分裂主义的实质 <一> 维护中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讨论的主题:面对地图,你知道在国家安全方面祖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
2、教师对该主题讨论的意义进行阐述。中国周边已经围绕着俄罗斯、朝鲜、印度、巴基斯坦四个有核国家,再加上日本,此种潜在威胁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面对的;东海与日本有钓鱼岛及海上油气之争,南中国海有南沙各岛屿被越南、菲律宾、印尼侵占,西南有印巴、阿富汗等国局势紧张; 国内以台独、藏独、疆独为代表的分裂主义,活动猖獗。
3、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人负责,小组讨论有记录。
4、小组代表作主要发言,发言要有提纲
5、学生根据发言人的内容谈想法、提问题
6、教师的引导
7、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8、通过本专题学习,我们该如何做?
四、思考题
<一> 为什么说反对“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和复杂的?
探究式学习归纳学习
布臵思考题
<二> 通过本专题学习,我们该如何做?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第九讲:中国的民族概况
共建美好家园10
第十讲:新疆民族发展史概述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中国的民族概况
2、先秦至明时期新疆民族发展演变的情况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56个民族的概况和民族分布特点;新疆自先秦至明的主要民族及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教学重点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
2、先秦至明时期新疆民族发展演变的情况 <二> 教学难点:游牧民族的迁徙与定居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中国的民族概况
1、导入新课: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少的民族分布是哪两个?
2、中国的56个民族中上百万的少数民族介绍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
(二)、新疆自先秦至明主要民族的发展演变
导入:同学们知道新疆昌吉呼图壁的康家石门子岩画是古代的什么民族留下的吗?(塞人)(提问)
1、新疆古代居民的种属和族属(课件展示)
2、先秦至秦汉时期的西域民族
3、魏晋至明时期的西域民族(重点讲回鹘及西迁)
4、游牧民族的迁徙与定居
四、思考题
<一> 简述先秦至明新疆主要民族的概况
<二> 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状况如何?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共建美好家园
第十讲: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的主要民族
第十一讲: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的主要民族
2、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的主要民族,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教学重点:
1、清朝至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的状况
2、当代新疆民族分布的特点
<二> 教学难点:
1、新疆近代以来民族格局的形成(清代新疆汉族的主要来源)
2、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清至民国时期的新疆民族格局(图片演示)
2、当代新疆各民族概况
3、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
4、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启示
5、正确认识新疆民族历史的发展,戳穿民族分裂分子的谎言(总结归纳)
6、学生提前准备下节课内容(学生查阅资料、准备下节课的民族文化交流)
四、思考题
<一> 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的主要民族及分布状况 <二> 怎样正确认识新疆民族发展的历史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共建美好家园
第十二讲:新疆13个世居民族文化交流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讨论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民族的风俗、礼仪、宗教、节日等
2、民族的婚礼葬俗
3、民族的科学文化成就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13个世居民族的历史演变,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
2、能力目标:懂得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分析提炼出民族风俗礼仪之中的优秀部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各民族的风俗礼仪
教学难点:认识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讨论的主题:新疆13个民族文化交流
2、教师对该主题讨论的意义进行阐述
3、学生分成13个小组讨论,每组查阅一个民族四方面的内容,选出组长发言
根据所讲内容当堂打分,每组讲完后,学生补充没讲到的内容,正确的给加分(探究式学习)
4、小组代表作主要发言,交流有发言稿
5、按一下顺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
6、学生根据每组的情况打分,教师打分,综合二者,得出最后成绩,组长比组员多5分
7、教师的总结
四、思考题
通过本次讨论学习,结合实际,说说我们该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做民族团结的典范?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共建美好家园
第十二讲: 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先秦时期至清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帮助学生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开发的地区,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共同开发和保卫了这片领土,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建设家美好家园”的情感。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清代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教学难点:各民族在经济开发中的交流、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历史上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1、先秦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2、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3、唐宋元明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4、清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四、思考题
<一> 举例说明清代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二> 清代昌吉地区的农业开发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四:掌握民族理论、解析现实问题
第十三讲:民族问题的实质及特点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民族问题的实质及特点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规律,只要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原则。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3、素质目标:正确区分民族问题,认清民族问题的实质
二、教学重点 <一> 民族的概念;民族问题的涵义。<二>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教学难点:<一> 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
<二> 民族问题的特点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由苏联的解体和巴以争端导入 <一>、民族的形成
1、民族的概念
2、民族形成的途径、规律、条件 <二>、民族的发展
1、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
2、民族同化及特点
3、民族融合及特点
<三>、民族的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1、民族消亡的时间
2、民族消亡的条件
3、民族消亡的途径与一般规律 <四>、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 <五>、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表现
1、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2、民族问题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概括为6个特点:即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普遍性、敏感性、国际性特点。
四、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四:掌握民族理论,解析现实问题
第十四讲: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原则。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一>、民族问题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二>、解决民族问题与发展社会经济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一>、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二>、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民族问题的六大特点
<一>、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1、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与民族问题的主从关系
2、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辩证关系。<三>、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
四、思考题
<一>、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二>、民族问题的解决为什么只有在解决整个社会总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四:掌握民族理论、解析现实问题
第十五讲: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第十五讲:“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 第十六讲“两个共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3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
3、“两个共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深入理解“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民族工作主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对民族平等和团结基本理论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2、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自觉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为维护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维护,发展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二、教学重点: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 <三>、“两个共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一>、如何准确全面地理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论 <二>、如何深入阐述“两个共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三>、从国家、青少年两个角度掌握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以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 <一>、共创历史、缔造祖国
我国的民族分布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 <二>、民族平等、和睦共处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基本观点
1、民族平等的概念:
2、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
3、我国的民族平等的主要特点 <三>、风雨同舟 团结共进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
1、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
2、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3、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实践
4、坚持民族平等,维护和增强各民族大团结
5、影响民族团结的四个主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国外因素
6、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及其由来
(2)“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3)“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民族平等、团结理论的新发展(4)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坚持“两个共同”,构建和谐社会(1)、“两个共同” 新论断的科学内涵(2)、必须牢牢把握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主题(3)坚持“两个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走进西部 喜看发展
国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以新疆为例)学生讨论 <五>、从我做起 共创辉煌
学生讨论: 做为一个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怎样才能为本地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呢?
四、思考题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二> 如何维护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
<三> 当前在我国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的重要性何在?
五、课后分析和小结
专题五 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基本制度
第十七讲: 民族区域自治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 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懂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从而更好地宣传和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原则 <三>、自治权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是由2000族组成的,能否处理好民族问题成为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俄罗斯、印度都深受民族问题的空扰,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这得益于我们独具特色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涵义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新疆、昌吉)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则和类型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行政级别、自治机关、自治权。(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查寻自治权的体现,课堂讲述)
四、学习思考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五 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基本制度
第十八讲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1 教学方式: 讲授 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制度的措施,从而更好地宣传和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3、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四、学习思考题:
<一> 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 为什么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六:追忆宗教演变 树立科学信仰
第十九讲:新疆宗教演变史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外来宗教传入前的新疆原始宗教
2、外来宗教传入新疆
3、新疆多种宗教并处格局的演变
4、当代新疆宗教的概述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疆的原始宗教,以及新疆历史上所流行的各种外来宗教;祆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新疆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以及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变。
2、能力目标: 掌握新疆多种宗教发展演变的历史,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历史上曾有多种宗教在这里传播和发展,从而能正确认识新疆的宗教演变史,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的谎言。
3、素质目标:了解新疆宗教的演变史,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二、教学重点:伊斯兰教与佛教在新疆的角逐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佛教在新疆的角逐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图片展示,问:以上是与宗教相关几种图片,你能说出是那几种宗教吗? <一>、外来宗教传入前的新疆原始宗教(教授)原始宗教后期的宗教—萨满教
<二>、外来宗教传入新疆(教授、视频播放)重点:佛教传入新疆,多种宗教并处格局的形成 <三>:新疆多种宗教并处格局的演变(重点 讲授)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
伊斯兰教与佛教的角逐
<四>、当代新疆宗教的概述(学生教授)
四、思考题:
新疆多种宗教演变大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六:追忆宗教演变 树立科学信仰
第二十讲: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宗教的本质
2、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关系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揭示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正确理解宗教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用;正确理解宗教与民族是相互区别的社会范畴
3、素质目标: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所学的宗教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思想,去分析和认识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
二、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许多国家和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保“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在这样的社会当中,宗教信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见,宗教和民族的联系非常密切,那么什么是宗教?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宗教有哪些社会作用?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
(一)宗教的本质
1、宗教的起源(讨论)
最初的宗教是怎样出现的?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学生阅读、讨论)
2、宗教的本质
教师:所有的宗教都盲目地信仰和崇拜鬼神。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鬼神,宗教的神鬼观念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想象出来的东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 宗 教的神鬼观念是无中生有呢?(媒体显示)议一议:
如果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有羽毛的--恩格斯(学生议论)
3、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是一种神化的社会意识,它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它同其他的 社会意识一样,从它产生起,就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和复杂的影响。只要宗教存在,它的社会作用就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社会的作用程度不同。那么它有哪些消极作用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学生议论后
(媒体显示)伊朗宗教与国家权力的冲突 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进一步分析:
(二)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关系
(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讲授宗教与民族、宗教与风俗习惯、宗教与迷信的关系)
四、思考题: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六:追忆宗教演变第二十一讲: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信仰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能力目标: 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作为一名高职生应时刻要求自己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拥护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使学生懂得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一致的。
3、素质目标:学习该部分知识,学生应该明确宗教无小事,正确理解和执行宗教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在阿富汗关塔那摩美军监狱,为了“惩治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囚徒”,美军把《古兰经》放进厕所,甚至将《古兰经》冲入便池事件。你如何看待此事件?
(一)、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思 考:你认为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
2、结合材料发表自己对宗教的看法
3、宗教将长期存在的原因分析(教师讲授)
4、注意划清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 的界限。(老师讲清楚)讨论:为什么要禁止在校学生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呢?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1、国家保护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但是也打击非法宗教活动。那么请你举例:哪些活动是国家保护的宗教活动,哪些是国家打击的宗教活动?
2、材料分析:引出管理宗教的方法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材料---那么请思考,能不能做到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呢?
四、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六:追忆宗教演变 树立科学信仰
第二十一讲:崇尚科学精神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科学认识世界、自然、生命和社会现象
2、坚持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坚持科学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
2、能力目标: 认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让学生学会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让学生区分封建迷信活动和群众中一般迷信思想和迷信行为的区别。
3、素质目标:可着重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能做到不仅自己不迷信,而且还要宣传科学理论知识。
二、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学生举例:现如今哪些现象科学无法解释?
讨论: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那就是意味着世界是存在神灵的? <一>、科学认识世界、自然、生命和社会现象(教师讲授)
1、科学认识世界——世界是物质的
2、科学认识自然现象——自然界是有规律的
3、科学认识生命现象——生物是进化的
4、科学认识社会现象——社会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二>、坚持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讨论)
四、思考题
如何理解先进科学技术是抵制宗教渗透的有利武器?
五、课后分析及小节
专题七 民族文化多元 兼容并蓄发展
第二十二讲: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第二十三讲: 新疆精神
第二十四讲: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新疆精神
3、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性,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观点;了解新疆精神的内涵和其重大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学生对新疆精神的认同感。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基本观点 <二>、新疆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三>、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导入:从西夏的消亡,看文化的重要性为引言
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1)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讲授(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观点 讲授
从诸子百家和文艺复兴看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 案例讲解
(提问)
3、新疆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讲授
4、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
(1)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讲授(2)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农业文化、牧业文化、渔业文化 图片演示
多种语言、多种文字、多种宗教 图片演示(3)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文化认同——犹太人是个好老师 案例陈述
5、中华民族文化的实质 总结归纳
6、对下节课学习的要求 布臵思考题
四、思考题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哪些基本观点? <
二、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一体?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七 民族文化多元 兼容并蓄发展
第二十五讲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基本概况;掌握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自觉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基本概况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和风俗习惯政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导入:从西夏的消亡,看文化的重要性为引言 提问
2、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1)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讲授、学生发言
(2)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讲授
(3)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讲授(4)双语教学之利弊 学生讨论
3、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十二木卡姆》与《玛纳斯》 视频
(2)国家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主要工作 讲授
4、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1)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 讲授
(2)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讲授(3)你、我、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5、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教卫生事业 讲授
6、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总结归纳
7、对下节课学习的要求
布臵思考题
四、思考题
<一>、如何看待学习通用语言与适用本民族语言的关系? <二>、党和国家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八:实现跨越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
第二十六讲: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城乡、区域、民族之间协调发展,领会新疆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2、能力目标:能自觉坚持并宣传科学发展观,为将来建设新疆学好本领,为建设和谐新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导入:以科学发展观为引言导入。(提问)2.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问)3.坚持全面发展。(联系实际)4.坚持协调发展。(联系实际)
5.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地区差距。(联系实际)6.新疆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7.西北民族地区及新疆生态环境及资源的重要性。(讨论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如何走出特色来)8.人口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9.新疆发展中的国家扶持、兄弟省市支持。结束语:自力更生,才有后劲。10.布臵思考题。
四、思考题
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八:实现跨越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
第二十七讲:两个共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十八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实现跨越发展,建立和谐民族关系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存在的差距、民族问题的表现,深刻理解发展是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使学生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稳定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了解乌昌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2、能力目标:懂得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维护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建设全面小康、和谐中国的重要方面。能分析新形势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准备为新疆、乌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辩论:新疆科学发展:引进知识重要还是引进资金更重要? 正方:新疆科学发展引进知识更重要 反方:新疆科学发展引进资金更重要
赛事规则及流程
一、主席致辞
二、比赛阶段
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
三、观众提问
四、评判团评议裁决
五、评委分析、点评赛况。
六、主席宣布比赛结果。
七、教师点评。
<二>.1、导入:以历史上的屯垦戍边导入。(提问)
2、介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稳定中的作用。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思考题
根据新疆现状谈谈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任务?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八:实现跨越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第二
十九、乌昌的经济发展和展望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乌昌的经济发展和展望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乌昌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2、能力目标:积极准备为新疆、乌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解读昌吉十二五规划。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乌昌经济发展现状。(联系实际)
2、乌昌经济发展展望。
7.文学理论教程 篇七
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特点
从课程设置说,《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一般会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形势政策》等课程一起形成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性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必须根据课程提供的理论依据和教师教授的课堂知识准确把握课程体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教材和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些理论、政策法规的学习开展的, 因此《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熟记相关知识点并准确地加以实际运用。
(二)实践性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一直到最终的期末考核,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和学习环节, 都需要经过大量知识灌输和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和熟悉, 因此对于课堂教学获得的相关知识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堂实践教学才能得到巩固。
(三)综合应用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目前在校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有时一项教学过程或是活动可能涉及多个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同时具备多门知识,并且综合应用。
二、《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 )考 核 目的导向存在 误区
尽管目前国内高校强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但就考核方案的设计而言,大多只是对书本、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简单测评, 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 并延伸到评优、奖学金、就业推荐等。这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目的导向为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模拟学习, 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评价 方式 单 一
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体系期末考核设置中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项分数合计的方式。平时成绩多以作业、考勤、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为准,占总评成绩的30%左右。期末考试则以笔试为主 ,按照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内容出题组织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左右。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抱着考前突击的心理,不重视平时学习。
(三 )考 核 内容 过 于 片面
目前,《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考试的题型一般是单选、多选、判断、综合问答等,而且都是标准答案。对学生的考核侧重记忆和简单的理解能力,无法评价学生的沟通表达、资料的收集甄选、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等能力,而且对于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没有产生影响和发挥作用。
(四 )我区 高 校 缺乏 过 程 性考 核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较理想的国内高校可以发现其教学方法较灵活,内容较接近现实,这些教学活动不仅是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是一种有效的课程时段考核方法。
三、对改革现有考核体系的探讨
(一 )重 视 专 业课 程 的考 核 方 案 设 计 ,体 现 素质 教 育 目的
因为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同,所以不能采用同样的方式考核。在设计《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考核方案时,应以具体授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主要线索。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授课班级分为几个授课单元,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 中心 ,根据学识 情况将考 核方式、考 核内容、分 数评定、实施效果评价等渗透要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 )考 核 内容 和 题型 的 灵 活 性
目前,很多高校课程考试已经建立试题库或试卷库。这种考核内容不应流于形式,而应鼓励有关教师及时编写更具实用性的题型,定期更新有关试题数据库。另外,考核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 可以结合现今时事政治等有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程知识要点为核心。
(三 )考 核 方式的 过 程 化和 多元 化
目前《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还应该注重增加时政分析、阅读拓展、社会调查等多项教学环节, 将课程考核从期末考试考核延伸到整个学习过程,强化课堂教学考核,逐步提高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知识收集、分组单元的相互协调、获取知识的实践表达等能力,比如《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
8.奶瓶喂养傻瓜教程 篇八
现如今,婴幼儿乳制品经常被曝光的质量问题,让配方奶粉的选择成了困扰许多家庭的大事。其实,伴随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和品牌之间愈发激烈的竞争,各品牌奶粉的营养配比大同小异,况且所有的配方奶都是以母乳为标准来进行调整改良,并依据国家对婴幼儿乳制品的质量要求标准来配比生产的;就算是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品牌,也会根据中国质检部门对产品成分的要求调整各营养素的配比,以顺应我国政府的标准。因此,选择哪个品牌的奶粉还是要依据宝宝的体质来决定,而不是盲目追随别人的选择。在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关注奶粉外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比较每100克奶粉中各营养素的含量,以帮助判断该奶粉的品质。另外,可以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情况来选择,例如体重偏重的宝宝可以选择热量相对较低的,较轻的宝宝可以用热量相对稍高的奶粉;平时大便易干燥的宝宝可以选择添加了益生元或益生菌等成分的奶粉等等。
特殊体质的宝宝,在选择时要更加注意对于过敏体质(比如湿疹较重)或者有明确过敏家族史的宝宝,可以选择适度水解蛋白奶粉以避免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而被医生高度怀疑存在严重的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则要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游离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存在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可以短期内选择无乳糖配方的奶粉,以后再慢慢过渡至含乳糖奶粉。这些选择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温馨提示
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妈妈切不可在宝宝出生前就准备若干品牌的奶粉给宝宝试吃,就算是准备了一两个品牌,也只能给宝宝试几毫升,以判断是否能接受口味。品牌过于繁杂时,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或消化不良。
不要经常更换配方奶粉的品牌。只要宝宝爱吃、食后大便正常、精神反应好、睡眠正常、身高体重的增长按月达标,就足以说明这种奶粉是适合宝宝的。
喂奶姿势是怎样的?
使用奶瓶喝奶时,喂奶的姿势,对于宝宝能否舒服自然地适应奶瓶很重要:
妈妈坐稳后,一只手把宝宝自然地斜抱在怀里,让宝宝上身靠在自己的肘弯中、手臂托住小屁股,使宝宝身体约呈45°倾斜。另一只手拿奶瓶,用奶嘴先轻触宝宝嘴唇,吸引宝宝张嘴含住奶嘴,宝宝至少应含住奶嘴的2/3,并需确定奶嘴放在了舌头上,否则奶水容易溢出,并让宝宝吸入更多的空气,造成腹胀和漾奶。
喂多少?喂几次?
因为每个宝宝生理上的个体差异、胃容量和消化能力的不同,喂养的频次和每次的奶量会有较大不同,妈妈们不能一味地以其他宝宝的奶量来衡量自己宝宝的需求量,否则容易造成喂养不足或喂养过量。
新生儿的胃容量、每次能够吸吮的奶量、消化液的分泌量都有限,通常2个小时左右就会有饥饿的表现。但是,随着年龄、胃容量、吸吮能力、消化能力的增加,两次吃奶的间隔会逐渐拉长,出了新生儿期,就要开始培养宝宝定时定量吃奶的习惯了(最迟不要超过2月龄)。对于混合喂养的2个月以上的宝宝而言,在采用代授法喂养时,喂纯母乳的一顿间隔2.5~3小时,喂配方奶的一顿则间隔3~4小时;而采用补授法混合喂养宝宝时,平均间隔最好保持在
3~4小时左右。对于完全吃配方奶的宝宝,到了满3个月时,平均间隔4个小时较为理想。
为了规律掌握喂奶间隔,有的家庭给宝宝制订了喂奶时间表,时间表只是参考和提醒,不必刻板地按照时间表准时准点执行计划,毕竟宝宝不是机器,每次睡眠、吃奶、玩耍的时间和程度都会有差异,只要喂养间隔与平时的规律基本一致就可以了。
月龄 参考胃容量(毫升)
出生~2周60~80
2周龄~80~140
2月龄~120~150
3月龄~130~160
4月龄~140~170
5月龄~150~180
6月龄~160~200
怎么知道奶量是否合适?
宝宝吃饱后会传达一些信号,比如:表现出满足、愉悦、快乐的表情;开始对吃奶漫不经心、吸吮减慢、很容易被身边的其他动静吸引;将嘴从乳头上移开、睡着、嘴唇紧闭,以及将头扭开等;大一点儿的宝宝还会摇头表示“不要”、玩耍或丢掉奶瓶,以及将奶瓶还给爸爸妈妈等。
睡眠、活动、大小便次数及性状、身高体重的增加情况等都是宝宝奶量是否充足的表现。医院的保健医生处有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指标及曲线图,家长应对照这些指标判断宝宝的奶量是过多还是不足。
每次喂完奶都要拍嗝吗?
喂完奶以后,不要立刻把宝宝放在床上或者横抱在怀里睡觉。宝宝在吃奶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咽下一些空气,如果不让这些空气从宝宝的胃里“浮出来”,容易出现漾奶、呛奶、吐奶等情况,如果因呛奶而致使奶液吸入肺内,还容易引发肺炎。拍嗝的目的就是借助震动来帮助宝宝将胃里的空气排出。方法一般为以下两种:
放在肩头拍嗝 将宝宝竖直抱起,让他的小脸靠在自己一侧的肩膀上、小肚子贴在自己的胸部,用同一侧的胳膊托住宝宝的小屁股,轻轻拍打或抚摸宝宝的后背,直到听见宝宝打嗝。
坐直拍嗝 让宝宝坐在自己的大腿上,身体一侧略微靠在自己的胸口处,身体略前倾,用一只手的虎口托住宝宝的下巴和小脖子,另一只手在宝宝的后背轻抚几圈后拍嗝。
空掌心拍嗝的效果比实掌心好,具体方法是:将手掌略拱起,使手心呈半圆弧、汤勺状,从脊背或腰部开始,自下往上拍。拍嗝的力度不要太重,且拍打位置要正确,以免误伤宝宝娇嫩的内脏器官。
Tip
拍嗝时有可能出现的小状况
在吞咽空气较少的情况下有可能拍不出来,如果长时间拍嗝都没能让宝宝打嗝,不必勉强,只要保持直立抱姿二三十分钟,让气体自然上升排出即可。
有时候宝宝会在拍嗝过程结束后一段时间才自己打嗝,属于正常现象。
新生儿期的宝宝常常喝着奶就睡着了,这种情况下,同样需要拍嗝,且一定要抱起来拍,只不过动作和幅度要轻柔,避免力度过大过重,以免吵醒宝宝。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对奶粉过敏?
如果宝宝在进食配方奶后的几分钟到数小时内(有时会超过24小时),出现下列异常表现,要警惕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
皮肤:湿疹(俗称奶癣)、风疹、荨麻疹、唇周或眼睑水肿等。
消化道: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血便、持续便秘等。
呼吸道:鼻痒流涕、频繁打喷嚏、频繁咳嗽、哮喘等。
此时,应立刻停止给宝宝喂这种奶粉,并带宝宝咨询专业医师。如果明确了是牛奶蛋白过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症状轻重,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100%游离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
温馨提示
【文学理论教程】推荐阅读:
民间文学教程考试题目11-24
军事理论教程期末复习09-05
室内设计师理论教程09-25
新闻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10-30
文学理论学习报告01-18
最全文学理论复习资料12-16
文学理论教案第三、四、五章12-0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理论与评论写作2008年考研试题07-19
现当代文学文学常识11-24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简介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