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爱心阅读及参考答案

2024-12-15

体会爱心阅读及参考答案(精选8篇)

1.体会爱心阅读及参考答案 篇一

《爱心无价》阅读题及答案

(1)一天,明明回到家,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学校倡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捐了钱。”妈妈随即掏出破旧的钱包,取出两张5元钞票,递给明明。明明没有马上接钱。妈妈似乎看出了什么,轻声地问:“孩子,怎么啦?”明明低着头,喃喃地说:“同学们把捐款交给老师时,很多人捐的是50元、100元。”

(2)明明在一所很有名气的小学读五年级,他们班很多同学的家境都不错。明明一向认真完成老师布(zhigrave;)的功课,这一次,他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况且,他们班的捐款数已经在学校领先了,他可不想拖集体的后腿。

(3)妈妈的眉头好像微微地皱了一下。她望了望墙上明明的奖状,目光又落在重病卧床的明明爸爸身上。她迟疑了一下,但目光马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坚(yigrave;)。“孩子,不要低头,妈妈明白你的心思。10元钱虽少,但也表达了我们的爱心。”妈妈用粗糙的双手轻轻托起明明的头说,“爱心是给予别人的真诚关怀,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只要你好好学习,将来就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会用你的力量,为他人献出更多的爱。”明明忽闪着大眼睛静静地听着,点了点头。

(4)第二天,明明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把10元捐款郑重地交给了老师。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每一位捐款的同学。明明抬着头,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

(5)妈妈的那一番话,从此深深地□在明明的心里。那是明明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次特殊的教育。正是那次难忘的经历,使他正确地领悟了“爱心”的含义。

阅读题: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随即(2)粗糙()

2.根据文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1)布(zhigrave;)(2)坚(yigrave;)

3.文中的“□”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个词应是()。(填序号)(1分)

A.留B.刻C.记

4.对短文第(1)段中“明明没有马上接钱”的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A.明明觉得妈妈给他的钱比其他同学的捐款少,对妈妈很不满。

B.明明在班里是个好学生,他想把捐款这项特殊的“功课”也做好。

C.明明不想因为自己捐款少而拖集体的后腿。

5.从短文的记叙顺序看,第(2)段属于()。(填序号)(1分)

A.顺叙B.倒叙C.插叙

6.短文第(3)段中写道:“她迟疑了一下……”,“迟疑”反映出妈妈当时矛盾的心理。妈妈为什么会“迟疑”?请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

7.对短文结尾处“爱心”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A.爱心是给予别人的真诚关怀,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B.爱心是富有的人对贫困的人的付出,是金钱的给予。

C.爱心是给予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关怀,不包括自己的亲人。

参考答案:

1.(1)jiacute;(2)cāo

2.(1)置(2)毅

3.B

4.A

5.C

6.妈妈知道明明是个好学生、不愿拖集体的后腿,可因爸爸病重,家里又拿不出更多的钱。

7.A

2.《进表》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二

文言文阅读。

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

(选自晋.陈寿《进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到了……的.时候)魏武帝南征

B、躬(亲自)耕于野

C、乃三顾(回头看)亮于草庐之中

D、乃建奇策(计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躬耕于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B、乃建奇策 羽、飞乃止

C、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以光先帝遗德

D、甚敬重之 先主器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选文,写出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4、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3.《太原王传》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郅,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圈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T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闰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骑数干四面集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忧:

(2)备:

(3)遁:

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答:

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技人技艺高超的`。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答:

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参考答案:

1.敌骑数千/四面集

2.(1)以……为忧,感到担忧(2)详细,详尽(3)逃跑

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4.答案: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4.谈美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四

谈美

①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 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②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 ,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③假如你 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www.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 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④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⑤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节选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15.下面不属于“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 从不同的情境看事物,如从正面或侧面看,看法就会不一样。

B. 不同性格的人,如幼年人和中年人,对事物的看法会有差异。

C. 看事物不完全是客观的,每个人看东西都带几分主观的色彩。

D. 事物本身就有多种特性,都具有真善美、假丑恶的多种性质。

16.(1)第②③段以看古松为例,证明的相同观点是什么?此外,第③段还证明了什么观点?(5分)

(2)作者认为怎样看事物才会看到美呢?(2分)

参考答案:

15   D   3分(根据文中观点,事物真善美、假丑恶的性质是由于不同的人看法不同)

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16   (1)第②③段证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3分)。

第③段除说明上面这个观点外,还证明了什么是审美的态度(2分)。 5分。(相同的观点3分,答到“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www.或“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等只围绕古松来归纳的给2分;第③段另外的观点2分)

理解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5.前事不远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五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 ) 2.勇者竭其力( )

3.炀帝恃其俊才( ) 4.骄矜自用( )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6.女匪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六

女匪

孙方友

⑴民国十几年的时候,豫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女匪。队伍里多是穷苦出身的姑娘,而匪首却是位大家闺秀。至于这位小姐是如何沦入匪道的,已无从考究。她们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打舍绑票,也多是有钱人家。

⑵女匪绑票不同男匪,她们大多是“文绑”,极少动枪动刀。先派一位精明伶俐的女匪徒,化装一番,潜入富豪之家当女仆,混上半年仨月,看熟了道儿,定下日期,等外围接应一到,便轻而易举地抱走了人家的孩子。然后托中人送书一封,好让主家准备钱财。

⑶这一年秋天,她们又抱了陈州一富商之家的独生子。那富商是城里的首富,已娶了七房姨太太,方生下这一后嗣。七夫人很有学识,见娇儿被绑,悲痛欲绝,几经思索,便给女匪首写了一封信:

⑷我愿意长跪在您面前哀求,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把孩子安全地还给我,免除我的痛苦。我以一个母亲和你同属女性的身份,请你三思你所做的事对我全家造成的伤害。我要回孩子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来换回我的儿子,请你告诉我你的条件。

⑸女匪首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很是欣赏,一时来了兴致,便回信一封:

⑹我不愿跪在任何人的面前,我也不愿别人跪在我的面前。我只请求你看在上帝的面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安全地送给我,免除我的人生之苦。我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请你理解你我命运的不同!一哲人说:谁都希望不跟着命运走,到头来,命运却又主宰着那么多人!由于命运之神把我推上了匪道,因而我需要生存和向一切富人报复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保全你的儿子,请你拿出三千大洋来,于本月×日在我随时通知你的地点换回你的儿子!为保险起见,请不要告诉任何人!

⑺那夫人接到女匪首的信,颇为惊讶!她万没想到女匪首竟也如此知书识礼,文采照人!她产生了见见那才女的心情,当下准备三千大洋,等到匪首的通知,亲自坐船去了城东的芦苇荡里。

⑻女匪首并不失约,等观察四下无动静后,便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一只小船上。大红斗篷,迎风招展,于碧绿的青纱帐中,犹如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映衬出眉目的秀丽和端庄。七夫人惊愕片刻,才发现那个曾在她府上当过丫环的女匪正逗着她的孩子玩儿,她那颗悬挂的心才落了下来,忙让人亮出大洋,让女匪首过钱。女匪首笑笑,打出一声呼哨,芦苇荡里旋即荡出一叶小舟,上面有女匪二,各佩枪刀,接过大洋过了数,又箭般地驰进芦苇荡的深处,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这时候,只见女匪打了一下手势,两船靠拢。那女匪递过孩子,交给夫人。可万没想到,孩子竟不愿找他的生身母亲,又哭又号,紧紧地搂抱住了女匪的肩头。

⑼夫人惊诧万分,痛心地流下了泪水,对女匪说:“万没想到,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令我战栗!”

⑽女匪首大笑,说:“孩子毕竟是孩子,每一个女人向他施舍母爱,他都将会得到温暖!尊敬的夫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你想过没有,当你抱走你儿子的时候,我的这位妹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⑾夫人抬起头,那女匪正在伤心地抹眼泪,好似有着和她同样的悲哀!

⑿夫人感动了,对女匪首央求:“让这位妹子还回我府当丫环吧?”

⒀女匪首望了夫人一眼,说:“由于她已暴露了身份,我认为不太合适!你若想让你的儿子乐乐地回去,夺回那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几日!”

⒁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

12.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1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

(2)生身没有养身重!

14.结合文本,简析女匪首这一形象。(6分)

15.小说结尾写“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探究这一情节设计的合理性。(6分)

参考答案:

12.(1)从内容上来说:①交代了女匪的成分(队伍多由穷苦出身的姑娘组成)、特点(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②交代了女匪首的身份,引起阅读兴趣。(2分)

(2)从结构上来说,①开门见山,点题,②为下文写女匪们对陈州首富七夫人之子实施“绑票”这一情节做铺垫。(2分)

13.(1)女匪悉心照顾关爱七夫人的孩子,孩子对女匪的依恋胜似母子之情。(2分)(2)生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养母多,孩子自然对生母没有对养母亲。(2分)

14.(1)大家闺秀:秀丽、端庄,知书识礼,文采照人。(2分)

(2)爱憎分明: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虽是绑匪,却对孩子充满了慈爱。(2分)

(3)精明干练:分工协作,指挥若定。在女匪中颇有威信,俨然有大将风度。(2分)

15.(1)符合人物性格。①母爱深沉,她情愿做任何事来换回儿子;②七夫人有超出一般女性的学识和见解。(2分)

(2)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①看到孩子与女匪有情感依赖之后,七夫人想学习亲子之道,真正夺回儿子;②她与女匪之间建立了基于母爱的信任。(2分)

7.体会爱心阅读及参考答案 篇七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得预坐 预:预先,提前

B.愿得校其优劣 校:较量、比较

C.澹以所对不应问 应:回应,回答

D.以是不登显用 显用:重用

5.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张去华“敏于属辞”“尚气节”的一项是: ( )(3分)

①上章自诉愿得校其优劣 ②有死而不免者,去华建议请除之

③在洛葺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 ④簿领之职,非壮夫所为

⑤以趣番禺,如践无人之境 ⑥着《大政要录》三十篇以献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张去华从小就努力学习,在文章言辞上有一定的长处。后来被授予御史台主簿,但他觉得大丈夫不应久居人下,于是弃官回家乡,三载杜门不出。B.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张去华中了进士并被授予官职。任职满一年没被提拔,他就上奏章指张澹、史师颂等文学肤浅,愿意与他们一较高低。

C.雍熙三年,张去华知陕州,未出发时,写下三十篇《大政要录》献给皇上,皇上因此留下了他。后任开封府判官被尼姑控告而削官,贬为安州司马。D.宋真宗时,张去华任杭州知府。建议免除已死去那些人的人丁赋税,有关部门借口经费所仰,固执不许。后来在洛修建园庐,作“中隐亭”以表现心志。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文。(10分)

(1)朝议薄其躁进,以是不迁秩者十六年。

(2)道安伐登闻鼓,言铉以尺牍求请,去华故不为治。

参考答案:

4. A.(预:参与、参加)

5. C.(②表明张去华体恤民情,关爱百姓。⑤表明他有见识,有战略眼光。可能稍有争议的是:③张去华的主张没有被采纳,愤而在洛阳建园居住以“见志”,应该也是“尚气节”的体现;⑥写下洋洋洒洒的三十篇《大政要录》,应该是属文缀辞的表现,但内容却是施政方略,有点与题若即若离,所以正确选项里没选它)

6. A.(“大丈夫不应久居人下”错,壮夫,意思是大丈夫,但“久”字没有依据,应是他认为这职位没有决定权,“不得预坐”,就无法尽展其才,所以才说:“簿领①之职,非壮夫所为。”)

8.《枯叶蝴蝶》阅读及答案参考 篇八

(作者对枯叶蝴蝶的装假作伪表示痛恨,对它被人们捕捉而濒于灭绝的命运表示忧虑与同情)

2、枯叶蝴蝶的特征是什么?

(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张干枯了的.树叶)

3、文章第二段突出枯叶蝴蝶的丑陋有什么作用?

(既突出了它善于伪装的特性,又为下文写它的灭绝蓄势)

4、文章第三段运用什么写法?作用是什么?

(对比。将枯叶蝴蝶飞翔时的粉墨、彩色与它隐藏后的枯槁、憔悴、死灰作对比,突出它伪装得彻底。)

5、试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A、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装假作伪,因此装假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它种生物人的。

(前一个装假作伪是指人,后一个装假作伪是指蝴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装假作伪的憎恶,对真善美的渴望。)

B、国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价。枯叶蝴蝶真是因此而要绝对地绝灭了。

(国家的禁止使枯叶蝴蝶更加稀缺,更加珍贵。一些不法分子不顾法律,为金钱铤而走险,所以说枯叶蝴蝶因而要绝对灭绝了。此句表达作者对枯叶蝴蝶命运的忧虑,对利欲熏心的愤恨。)

C、它还是逃不脱被捕捉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

(美丽的蝴蝶不难发现,但会隐藏自身美丽的蝴蝶却是罕见的,因而它身价不菲。枯叶蝴蝶的被捕就是因为它善于伪装。)

D、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翅膀的两面指人的内心和外在行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要表里如一,不但要有外在美,还要有内存美。这一句议论句,总结了全文,形象点明了文章主旨。

6、第2自然段中说:谁也不去瞧它一眼其原因是(像一片干枯的树叶);第7自然段中说国家的身价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逆反心理等)第5自然段中它这样做具体指(变成憔悴与枯槁的树叶与众不同),更教人去捕捉它的原因是(更具收藏价值)

7、枯叶蝴蝶的悲剧原因是(一方面因为它的枯槁与憔悴更吸引人;另一方面因为装伪作假的行径瞒不过人。)

上一篇:不屈不挠名言警句下一篇:仇桥一季度分析报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