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24-09-20

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精选16篇)

1.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一

突出校本教研重点

狠抓教师素质提高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彬 牛店镇矿区小学 突出校本教研重点

狠抓教师素质提高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员”的教研新理念,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深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研气氛的形成,到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师生素质的提高,校本教研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了及时总结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与不足,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丰富教研形式和内容,使校本教研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现将本学期我校在样本教研方面的一些作法和体会总结分析如下,不当之处,敬请各们领导批评指正。

(一)领导重视,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完善制度,建立机制,保证校本教研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1、为了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陈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督导。

2、创新课堂教学:

(1)抓备课,加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每周不少于三次集体备课,备课要求实行“三定五统一”,从而达到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2)努力探索合作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我校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把班级学生分成八个合作学习小组,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暴露思维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在互动、互助、互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教研水平。我校以学科为单位分为3个教研组,每周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有理论学习,听课、评课、说课、教材分析、质量分析等。同时,每个教研组以平日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依据,确定教研课题,以教研课题为中心开展一系列活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4)合理设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到质量高。

(一)质量高。

(二)数量适宜。

(三)每天要进行批阅

(四)批阅批阅后要进行讲评。

3、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校本教研运行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有效推进校本教研。修订了原有的教研制度,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教学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同时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课例研究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等。确立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以教导处为中心,逐级推进,层层落实,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完善校本教研考评细则,加强检查与考评力度,将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师、教研组和备课组期末工作考评。并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备课组的重要条件之一。实行校本教研组长月例会制度。及时总结,共同交流,学科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使教研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不断进步。

4、领导重视,率先垂范,保证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化、经常化。“打铁先要本身硬”,领导带头学习理论,写心得;深入备课组参加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评课;校长的听课一个学期应在40节以上。

(二)实践专业引领,重视学习,加强培训,组织考察,努力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我们认为,专业引领除了有形的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优秀教师外,还有无形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师起的作用也是有效的、长远的。众所周知,我校教师整体的理论素质相对较差,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把重视学习,加强培训,组织考察,抓教师理念转变、素质提高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一个重点工作。

1、专业引领、更新观念。抓了三个引领:(1)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引领。

建立学习制度,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学习内容上,在教育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调节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基础上,重点开展新课程理念、校本教研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先进的教学经验、现代学习和学法理论等的学习。学校每周利用周一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学习和交流。在学习形式分三种学习形式:一是集体学习,利用例会时间学校组织学习;二是小组学习:备课组利用集体教研时间组织学习;三是分散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并撰写教学心得。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完成25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业务理论测试,纳入期末考评。(2)学校领导的引领——组织教师培训

在学期初学校根据上级教研室的安排,组织教师学习了新密市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的精神,对校本教研理念与方法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提高对校本教研的认识和理解,更新教研理念。教导处主任进行了《新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反思和课例研究撰写》、《教育科学研究》等培训。

2、重视校际间学习交流活动。

基于我校教师与外界学校交流少这一现状,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学习外校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除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听课研讨活动外,本学期我们安排了三位教师到外面学习考查的活动,加强横向交流和教学研究。

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了活动总结,人人谈收获、体会。外出听课、学习活动对教师触动较大,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改意识方面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打破了一些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定势,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都开始了行动。外出学习,一石激起千重浪,使我校教研气氛更加活跃。

(三)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阵地,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扎实抓好集体教研,开展专题和课题研究。

1、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扎实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每学科有包组领导带领,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其程序为:理论学习——反思交流——解决问题——教学研究——修订教案。设有中心发言人,事先设计好中心议题,要确定好单元重点、难点、关键、教法、学法等。全员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观点交锋,思维碰撞,最终达成共识。提倡“大教研”和随时随地“小教研”,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集体备课。

为了把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各组做到四个保证和六个统一: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深度保证;统一研究课标、统一研究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关键点),统一研究教法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布置分层作业内容、统一反馈检测。教导处定期组织检查,计入期末备课组和教师工作考评。

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备课组为研究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为主要范例,结合本学校实际和学科教学实际,以教学中的问题研究为切入点,实施行动研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研究,让预设和生成都精彩。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全员参与,在研究内容上突出新课改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开展学习方式的研究和课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专题和课题研究。本学期,全体教师人人定有课题立项。要求每位教师在本学期要写一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为了注重实效性。要求各学科在学期初制订本期研讨活动计划和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语文、数学、英语各备课组每周要开展1次课例研究活动,其他备课组每周1-2次课,做好记录,定期向教导处上交材料。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备课组集体的作用和智慧,逐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汇报课或公开课或课题研究课,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

3、抓好示范课引路作用,深入开展教师互听互评”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学期初学校安排各学科新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典型引路。主要是安排各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示范课,为其他教师引路。全体学科组教师参加听评课,并以此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尝试与探索。

(四)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总结经验,扩大校本教研的有形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共同提高。

1、深入开展自我反思,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自我提升教学水平。

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1)要求教师每节好三个自我反思:即课前反思(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究)、课中反思(课堂教学中的调整与生成)、课后反思(课后的自我评价和重新设计)。自觉地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逐步形成反思习惯,提高专业水平。尤其把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反思工作的重点。对于教后反思,学校统一印制教案后专门有反思与重建一栏,要求节节课有反思与重建内容,教案检查要重点检查这一内容。

(2)开展教师课堂实录的教学自评活动。

为了让教师全面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任课教师认真准备一节课,学校给教师进行课堂实录,在教师、小组相互评课的基础上,开展自评活动。

(五)学习“洋思经验”,开展赛课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我们把学习“洋思经验”,开展赛课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作为校本教研的第三个重点工作。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入学习“洋思”经验,为了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延伸迁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六个基本步骤,实现我校“低起点、小步子、低台阶、分层教、真理解、强训练、勤检测、快矫正”的课堂教学要求。在全校开展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校级”三级层层赛课活动。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赛课,人人参与;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赛课;最后推出优秀者进行校级赛课。

(六)我们的思考与对策

开展校本教研这项工作是一个涉及学校持续性限展的系统工程,只有牢牢把握“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这一基本理念,让“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校本教研才能扎扎实实地得以开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课改工作,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工作的调研让我们看到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认清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我们以后的校本教研的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材料证据,打下了良好地基础。为了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校本教研工作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地开展,在我校遍地开花,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评价机制,通过评先表优,激励教研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二)继续抓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1、重视专业引领。我们邀请教研员和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2、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3、强化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三)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学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工作,抓住校本教研的实质,把校本教研做实做细。

(四)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丰富教研活动形式。

1、要重视在对组长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

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就有一个好教研组和一批好教师。

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层组织,也是校本教研的基石所在。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与活动的扎实开展,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因此,学校要重视在平时对组长的培养、选拔和培训工作。

2、丰富校本教研形式,重视课例研究的目的性、计划性。开展以理论学习、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结对帮扶、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同时加强专业人员指导,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以有形成果为抓手,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具体化、实效化。要加强理论学习与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学叙事、教学课题、教学论文等过程性研究成果的记录和收集。规范校本教研档案资料管理,保存收集有助于各学科研究的各种文字,电子资源库,建立校本教研的资源库。为教师专业成长做好服务工作。

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领导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我校现在处于两个校区,在管理上本身就有困难,与兄弟学校相比,各方面工作都有差距。但我们并不灰心丧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和市教研室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树立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勤于反思,积极探索,不断实践。狠抓校本教研不放松,狠抓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不放松,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2.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二

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教研活动机构, 是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基础。针对乡中心校村完小多, 可由中心校校长亲自挂帅, 教导主任组织落实, 成立中心教研组和课题组, 建立健全“乡———片———校”三级教研网络。

二、制定制度为了保障

农村校本教研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制度保障, 所以要向校本教研要质量, 就必须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例如, 我乡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和《科研活动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规定教研的次数、内容和方式;《科研活动制度》明确教师必须撰写论文, 并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为各级课题研究献计献策。另外, 规定了校本教研的“三个落实”:领导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三个保证”:时间保证、内容保证、收效保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校本教研活动能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地进行。

三、落实“十个一”活动

在开展学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农村集中办学和校本教研的实际需要, 以课改为载体,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核心, 稳步实施校本教研的“十个一”活动。即:

1. 读一本好书。让教师研读各科课程标准、新义务教育法、名家教育著作及相关教学法, 撰写心得感悟, 从中寻求理念指导和理论支撑, 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2. 讲一节优质课。开展“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备课行动, 用汇报课、研究课、观摩课等形式历炼教师, 通过“小学高级教师能上示范课、小学一级教师能上研究课、小学二级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能上汇报课”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强化青年教师、物化中年教师、巩固老年教师”, 探索课堂教学规律,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3. 举办一次课赛。课赛是展示教师风采、研讨教学的平台, 它集观摩学习、听课研讨、评课改进为一体, 既让选手汇报校本教研成果, 又能让与会教师透过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引发理性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

4. 自制一个课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尝试自制课件, 并逐步提高课件质量, 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用其来辅助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 写一篇论文。撰写论文是促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理论的有效渠道, 通过撰写论文, 既让教师享受成功, 又在总结中增加理性实践的思考, 可谓一举多得。

6. 做一次讲座。讲座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分, 听有关教学的讲座是吸取、借鉴间接经验较为直接的途径。尝试做一次讲座更是总结、物化教学成果的渠道。

7. 访一次兄弟学校。通过纵、横向的“对口交流”, 学习先进学校在教学管理特别是教科研方面的先进做法, 在传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 嫁接先进经验, 进而资源共享, 提升办学水平。

8. 开办一次论坛。针对备课、上课、活动、实验、作业批改、学生辅导、测试等“课堂七要素”分别召开专题论坛, 就各自在操作中的得失进行交流, 在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中寻求最佳解决方法, 最终更好地向教学常规要质量。

9. 带一位徒弟或拜一位师父。农村学校的教师参差不齐, 教学能力差异很大, 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只有结合实际, 用“拜师学艺”的方式才能达成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结队教师按照“结队协议”认真开展互帮互学活动, 双方共同发展, 共同提高。

1 0. 出一本教研专集。教研专集是再现校本教研历程、检验活动实效的成果, 既是校本教研的预期目标, 又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回归。学校可不定期整理教师的研究论文, 印发给每位教师, 互相学习。

四、课题研究作为平台

课题研究既是校本教研的较高层次, 又从层面上提升校本教研活动成效。例如, 我乡积极鼓励学校、教师申报课题研究, 目前已完成《贫困山区小学课改中存在的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山区小学课改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贫困山区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接的策略》这3项课题, 省级规划课题《山区学校校点收缩前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对比实验研究》正在稳步进行中, 另外, 让教师亲历《集中办学学校课改中学生所需要的几种能力和习惯培养》、《集中办学学校因地制宜的校园文化建设》、《集中办学学校课改中学生的辅导策略》等校级课题研究, 让教师在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上积极探讨。每年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 让教师在学习中醒悟、在教学中领悟、在反思中感悟、在研究中的神悟。

五、校间互动开展交流

一方面积极争取与“名校”互动, 在学习“洗礼”中用先进的校本教研经验武装学校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特点, 就地取材, 实行乡内互动。如我乡的10所完小就根据其校本教研差距结为五对“对口交流”学校, 每年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校本教研。

六、教学竞赛促进提升

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赛, 乡内通过乡、片、校分别组织“新教师课赛”、“校长/教导主任课赛”、“中年教师课赛”、“老年教师课赛”、“运用现代教育资源课赛”、“新教师综合素质校本研训汇报课赛”等, 多侧面、多方位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七、主题活动为了深化

开展“我最满意的一篇教学设计”、“我的教科研论文”、“我的课改课堂”、“我最拿手的一份课件”、“我会说课”、“我能评课”、“感悟课改”、“课改回眸”、“课题研究论坛”、“集体备课”、“教研组课赛”等系列主题活动, 使“课课写教学后记”、“周周写教学随笔”、“月月写教学论文”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让“绿色课改”成为亮丽的风景线。

八、常规检查作为监控

常规检查是每年的例行检查, 其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结合区教育局和乡自查中的校本教研问题, 在分析原因中有针对性地寻找对策, 以“回头看”的方式重新审视校本教研, 辩证地对其作出评价, 达到“监控反馈”之目的。

九、评价机制发挥作用

学校制定《教研组考试评价办法》, 每学期定期对教研组进行考核, 结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改进, 用评价来促进校本教研更好更快地发展。

十、监测体系衡量成效

通过每学年的教学质量分析, 学校发展年度报告, 学校工作总结, 学生、家长问卷等, 衡量校本教研活动成效、教研活动成绩。

3.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支点 篇三

把准“切入点”,让教师在教中做

校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农村学校由于师资紧缺,教师投入精力最多的是课堂教学,在他们的教学生涯中,课堂教学几乎占据他们的全部精力、时间。农村学校亟需解决的是保证每节课40分钟的教学质量、效率。看来,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切入点,既是教师之需,也是解决农村学校发展之急。农村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定位于常规教学的适度发展,做到夯实基础,给予学生参与权、质疑权、发言权、改正权。

创设“交融点”,让教师在做中研

校本教研的问题来自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敏于事,善于思,捕捉课堂中发现的一些关键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这时教师最容易打退堂鼓,学校要不失时机地引导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座位如何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交流?在讨论中有学生不配合怎么办?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策略解决?我们可能想出许多办法,就这样不断地“追问”,层层深入,步步逼近,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解决“困惑点”,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

农村教师很少能参加较正规的教研活动,他们对有些活动,如说课、评课、命题等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我们可在搞活动前集中培训,用通俗的语言为教师讲解清楚。让他们体验研究的成功,体验问题解决时的兴奋,体验通过研究实践换来的课堂生机,体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欣喜。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教师就会产生从事校本研究的动力,他们会主动站到校本研究的最前沿,会主动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反思和实践,因为校本研究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进取,教师就会步入校本研究的良性循环。从此,课改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将一个一个被清除掉,课改工作也必将是另一番天地。

明确“热点”,让教师明确方向

当今教育界谈得最多的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课堂观上提出研究性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面对这些热点,农村教师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挂羊头卖狗肉。”因此,作为教研工作者,有责任为教师树立标杆,引导教师冷静地看待“热点”。

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论,目前,农村学校没有到位措施,考虑教学的发展,考虑学校的实际,教研工作者可以通过讲课、评课、讲座等形式,渗透新课标的理念,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谈及理念,从而达到良好的教研效果。

寻找“闪光点”,满足教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觉到自我的价值,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如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给他们权力,给他们经费,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扬长避短,实现自身价值。

通过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学校经常组织各类竞赛和活动,作为发现教师,同时为教师创造感受成功,追求成功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过后有总结,把总结过程转化为激发教师热情,提高教师成就欲的过程。同时,对教师的评价不求全责备,多信任和宽容,少指责和埋怨。对那些不墨守成规,敢于探索的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4.中心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四

一年来,我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凸现出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势头,促使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下面就我镇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

一、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成功的前提

在开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书记为副组长、教研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力的督促和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工作进程。在开展工作中,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工作当中,全力促进素质教育,围绕科研氛围的营造、教育理论的宣传、常规教研的落实、考试改革的研究等重点工作,开拓创新,真正突出以校为本的教研。

二、健全制度,保障到位

校本研修,难在落实,贵在坚持。中心学校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长期工作目标和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形成了校本培训工作专题研究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深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行动策略。进一步完善《双沟镇校本研修工作中长期规划》,每年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双沟镇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全年校本培训工作。各校制定完善《双沟镇校本培训制度》、《双沟镇教师外出研训制度》、《双沟镇校本培训考核制度》,规范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各学校还组建了由处室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化校本培训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各级教育法规文件,不断增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让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统领头脑,让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自主发展提高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意识。在年初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师外出研修和外聘专家的经费足额到位。

中心学校坚持每月对各校的校本培训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学校月工作考核中,每月检查中要求各校做到五有:学校有培训安排内容、有培训记载、有培训资料、教师有培训笔记、有培训体会,使我镇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三、以研代训,注重实效

1.扎实开展优课校本培训为了提高各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使全镇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升教学效益,我们对全镇教师进行信息化校本培训。培训活动以中心学校学校信息主任为主、各中小学熟悉电脑技能的年轻教师为辅建立培训小组,保障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讲座中所咨询问题的及时解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讲人边讲边指导操作;重视培训交流研讨。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在培训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

2.指导新进教师课堂教学

为全面了解新教师的工作状况,切实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深入到各中小学,深入课堂后指导新进教师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和教学研讨的角度给予了新进教师课堂教学中肯的评价和细致的指导,提高新进教师素质。

3.集体备课和教研组磨课:

4.校际交流活动

(1)结对帮扶常态化。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镇小到肖坡小学、镇二小到佘营小学,双南小学到

陈湾小学、回民小学到八里岔小学,佘营小学到郝营、陈湾小学到陶王岗小学.)、各校选派2名骨干教师到帮扶学校上一节示范课,指导教师如何上课,说课,评课和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交流互动,促进了两校交流往来,给各学校的老师带来了身边的优质示范课,对照查找自己的差距,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教研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认真组织“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加强城乡教育教学交流和城乡教师互助,促进襄州区课改的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一年来,我镇邀请城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5次,还组织我镇骨干教师、名师“送教下乡”近12次。

四、提高认识,丰富校本教研含义

学校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进行分析,最终解决。正基于这点,我们组织教师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研究潜能和意识,不断提高研究的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五、多渠道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校内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

。此外我们还实施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研等,开发全、新、精、活的教学思想,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案,为教师发展导航、鼓劲、解惑、铺轨。

2、自主研修与骨干点拨相结合。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培训学习制度》。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课改材料,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认真学习骨干教师教学思想,并在骨干教师的点拨下矫正自己的教学思路。校规定不足三年工作经历的均视为新教师,新教师必须虚心接受骨干教师的课后点评,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等方面都要进行悉心指导和耐心帮助,以达到一年适应,三年成熟,六年成为骨干培养目标。

3、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年来,各校累计参加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达150余人次,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与此同时,各校每年都聘请区教研室的各科教研员来学校指导业务,聘请县内名教师以及送教下乡讲师团成员到校现场做课、指导课,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领。

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使我镇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造就了多名市、区优秀课教师,学校的上级满意度、社会知名度、家长可信度和学生认可度得到明显提升。

双沟镇中心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师德师风先进单位、校本培训先进单位。

5.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报告 篇五

在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总结回顾如下。

一、成立了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组长:袁应华

副组长:李清锋汪再富杜

宏波王祖芬(负责教研工作的督导)

执行组长:胡泉(负责教研工作的筹划、落实)

成员:刘光智汪再富余勇杨宗奇_杨

李胜任侣民张华(各教研组活动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各学科教研的组织、实施)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1、严格执行了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坚定不移地贯彻上级教育教研精神,以新课标为指针,发挥教研在教学中的先导作用,积极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步进言献策。初步确立了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思想,教研格局因而也初步形成。

2、领导并指导各教研组开展工作,加大了对教研组长的管理、培训工作,落实了组长工作例会的具体内容并全程跟踪督促实施,切实保证了会议精神的严格执行。

3、深入推进了教研活动,注重了教研形式和质量,注重了实效,做到了活动事先有筹划,有准备,有书面安排表;活动中有考勤记录,有活动过程记载,有活动结果反馈等,每位教师原先的被动变为了主动收集材料在会上交流,并各抒己见,真正开成了具有学习研讨性价值的会议,坚决杜绝了不开临时性的会,不开无计划无准备的会,不开无针对性不能解决问题的会,不开搞形式走过场邀功请赏的会。

4、以新课程大练兵活动为切入口,开展“三课”活动。认真贯彻石教办[20__]58号文件精神,加快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学校领导的指示下,有计划有组织地切实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一篇优秀教案、一堂优质课、一件优秀课件、一篇优秀论文、一则高质量教学反思)。

同时以教研组为单元开展了“示范课、汇报课、公开课”,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教研工作来抓。各教研组将每次组上活动作好登记并交学校教导处备案。

5、加强了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每位教师要做到: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写好每堂课教后反思,积极撰写学科教学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论文评比;积极鼓励教师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听课至少15节。

6、加强教研课题研究。

①不断深化了原有课题的研究实验,巩固提高语文《教学案导读导写自主合作探究》、思品《和谐德育实验与研究》实验成果。

②做好《城乡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③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加强了信息技术课、综合课的研究。

7、不搞封闭性的教学研究,密切注意全国各地的教研教改信息,周密安排我校教师外出参加上级教研活动,从而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脉搏;在教师外出教研乘车方面,坚持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从老师们期末交来的培训汇报材料来看,普遍反映有一定收获,能提高自身课堂授课能力和教学效益。

8、落实了有效的奖励机制

①.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一学期对发表的或是获奖的教师论文实行分等级奖励制度(具体奖励办法见细则);

②.为激励教师加强自学和自修,促进教师的整体成长,对积极参加组上和学校教研活动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自学的教师,根据读书随笔和教研记录等情况,一年度评选学校教研先进个人;

6.教师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六

教师成为引领者之后,我们的方法就要改变。过去学生可以怕我们而服从,从而达到逼迫学的过程。而现在,学生信服,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效,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维护学生尊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在章老师的讲座中,我对照出自己几点不足,其中,有两点记忆犹新:

一、不轻易在班级内表扬某一个孩子

过去,我很注重,不在班级内批评孩子,对表扬却不在意,认为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其实不然,有时没有选择好表扬的对象,反而会让被表扬的学生不好意思,甚至于被孤立。

二、不拿两个孩子作比较

我曾有过失败的案例:这两年教学下来,经常会碰到教了姐姐,又接上了弟弟的现象,当弟弟成绩不是很好,学习习惯较差时,我会不自觉的就提起了他优秀的姐姐,让他多学习。一下子让学生有了逆反的心理,也有了压力,开始躲避我,成绩也是起起伏伏。

7.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七

一、以蹲点教研活动为载体,打造一批学科骨干教师队伍

为了促进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2005年开始,我们制订了全市初中《“一带一蹲点式”教研实施方案》,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实施方案确定以5年为一个周期,教研人员深入全市初级中学,每所学校蹲点教研时间不少于一个半月。开展以学校为教研活动中心,采取教研员深入教研组,与教师结成“一带一蹲点”帮扶对子活动。教研员首先要做好结伴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工作,改变课改后仍然存在的“穿新鞋,走老路”“满堂灌”的倾向,经过几年的努力,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二是开始关注学习“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三是有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四是能正确把握所教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其次,教研员与结对教师一起备课、研课,观课后要与教师一起议课,面对面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指导教师及时总结经验,做好教后反思,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通过教师的课程理论学习,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并发挥其在学科教研中的带头和辐射引领作用。桃山林业局中学的蒋守玲老师,经过多年的努力,从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成长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翠峦区三中的历史教师张桂霞,教学成绩突出,辐射作用明显,被区教研室聘为兼职教研员;教英语学科的陈昭、王凤刚、郝立新老师现已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伊春区第五中学的于为老师、上甘岭区中学的王艳双老师、铁力市第五中学的魏宝玲老师、友好区第一中学的张宏峰老师、带岭区第一中学的陈桂华老师等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市级名师,引领各校学科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历史学科多名骨干教师在教研员带领下,研究编制学科测试方案、2010年伊春市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及试题样卷,成为龙东地区中考历史学科的考试版本,编写的《资源与评价》成为龙东地区中考分析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

二、以联片教研活动为平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延伸

联片教研是基于伊春市34所初中分布于22个办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的教研活动。全市每年都要联片组织中考复习策略研讨活动和初中教育质量分析,这是每年教研工作的规定动作。每次活动明确研讨主题,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炼,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改进措施,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法。从教学角度以分学科开展观摩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教学设计,结合课程标准研讨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研讨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关注学生情况(参与教学活动,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及沟通合作能力);关注教师发展(教师学科素质及教学方法有效性)。从教学效果的角度集中研讨教学方法,几年来先后组织研讨了朗乡林业局中学的“ACDU”(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运用提升)教学法、乌伊岭区中学的“分科分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法、西林区第一中学的四步三查教学法(学案自学、对学群学、成果展示、回归目标及课堂上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嘉荫县的五步十环节(温故知新、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相提高、总结归纳)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各校在不断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打造出来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近三年共开展联片教研18次,有5 625人参与了联片教研活动。联片教研活动是教研员、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大校本教研,并已成为各校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大平台。

三、以市级学科名师为引领,推动校本教研活动短时高效

为了实现“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研服务方式,提高教研工作服务基层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组织了教研员、名师下乡活动。从2010年起,市教育局与市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下发文件,组织“名师送教、互帮互学、提高质量”送教进班活动。下乡送教到校进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基层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为主,将教学实际与校本教研融为一体,采用教研员讲座、名师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等形式。送教活动深入全市21个县(市)区(局),使基层教师都经历从理论到实践、从观摩课堂教学到深度研讨交流的全过程。比如思想品德学科,在西林区域的活动中先观摩西林区第一中学教师栾泽与辛启明分别展示的《唱响自信之歌》(初一)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三)两节公开课,然后由作课教师自评,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业务副校长、外校业务副校长、市级名师评课,市级教研员总评。针对这两节课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名师伊春区第五中学教师于为作了《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初三)一课的示范教学。送教进班活动一方面通过当地教师的观摩课教学与反思交流,使教师们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及问题所在,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市级名师的示范课教学,让教师进一步看到自己与名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有力地调动起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的反思热情,有利于带动全市教学质量的提升。送教活动打破了“教研员”和“教师”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再是被动的听讲者,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者。这种教研模式为教研员、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实践证明,送教下乡、专业引领、名师引路是促进薄弱学校教师快速成长有效途径。

四、以教育教学疑难问题为突破口,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究

8.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之我见 篇八

校本教研制度化

首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可以建立起“自评一交流一反思”的新的教研常规管理模式。学校要确立每一周的某一天为校本教研日,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制订整改方案,使教学与反思相结合,使教师逐步走向用脑反思,用心教学。其次,建立起集体备课制度,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组织实行以年级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增进平时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最后,要不定期地开展各年级的教研沙龙活动,组织各组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并注意推广学习。

校本教研人本化

1以人为本,关注教师,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兴趣。首先要引导教师充分认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展开,教师必须要由原来的教书匠转变成教育者、科研者。而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是广大农村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低投入、高效率的途径。面对教师聘任、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人事改革,我们必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切实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立足自己业已熟悉的岗位,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其次,随着现代教育内容的日新月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积累自己的知识。因此,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是帮助农村教师更新知识,获取信息,适应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重要途径。

2建立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激励评价机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校本教研还需用活激励机制,充分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当前我们正处于学习型社会,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是教师培育高师德,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另外,要保证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还需制订各种激励约束制度,所以学校要将校本教研活动的成效作为教师评先表模、竞争上岗、末位淘汰、晋升职称等的一项重要内容。

校本教研多样化

有了制度保障,学校的教研方式还力求多样化。一是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让教师去锻炼和提升自己。二是专门成立教师教育理论、教育丛书读书沙龙,定期开展活动,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三是教师们在平时的探讨中,坚持以问题研究为中心。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农村学校要侧重围绕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好综合实践课等内容的校本教研。还可以通过联片教研以及建立教学资源库等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每年派出部分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活动,每年邀请县级以上教研人员、优秀教师来校辅导、讲示范课以及同其他学校结成联片教研组,开展教研交流活动。

校本教研经常化

首先要树立教学即教研的理念,使教研在课堂和课后都能进行,打破那种“教研是在课堂教学过后专门安排时间才能进行的一种研究活动”的认识。课堂教学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这种艺术和智慧靠临时的观察、分析、思考得来,就是靠教研获得。因此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研过程。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边教边研,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教研更具实效。这种教学即教研的认识,能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教研的机会和时间。

9.2018年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九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范文一

校本教研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立足本校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这种情况,我校特制定如下:

集体备课是一项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一种极好的研修形式,就我校教师构成成分而言,青年教师占据多数,他们尽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教学经验、备课方法、授课形式上,还有许多欠缺和不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集体备课这种形式,让青年教师在老教师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得到培训,达到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之目的。

备课是基础,上课是关键,评课是提高的前提。不管你的教案写得再好,还必须通过上课这种形式来把你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体现出来。而上每一节课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怎么改动这些缺陷,正像我们看病就医一样,只有通过医生的诊断才能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而我们的教育教学上的“医生”就是其他听课的教师。所以,我们不但组织好听课活动,更要及时组织教师进行评课活动,在评课活动当中相互切磋,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

集体教研也是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对集体教研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规定的集体教研安排时间内,无重大事故或原因,不得请假,更不得缺席。不管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必须按时参加,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落实。

业务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经验的一项重要形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到更好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式。为此,我们学校要加强对教师业务学习理论的领导,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内,向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有关业务理论资料,通过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全员提高。全体教师还必须写出必要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近两年来,我校接受了许多青年教师,他们刚刚走上讲台,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授课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欠缺,为了帮助这些青年教师尽快地适应教学工作,我们要搞好教师之间传帮带活动,就是说让这些青年教师向身边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骨干教师拜师,让这些老教师、骨干教师等带徒,相互听评课,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已达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和提高的目的。

近几年来,新课改工作在全国各地、城乡之间先后全面开展,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我们学校较之城镇晚走一步。因此,他们这些开展新课改的学校都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有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等可供我们学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有利条件,通过不同的渠道,借助不同的机会,尽可能多的派教师出外考察学习,同时,也可以请进名师名家到学校传授经验,以提高我校全体教师教学水平。

前几年以来,我们学校进来了许多青年教师,尽管他们热情高、干劲大、事业心强,但有许多教师所教学科与他们的所学学科不一致,因此,对这些教师很有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提高,以帮助他们尽管的提高他们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范文二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教本教研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教育理论为指南,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动力,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此,马场垣金星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以本校校情为基本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促师资、促质量、促校风、促声誉为根本点,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因此我校特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注重对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科综合的校本教研作用。

(2)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

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矗

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力争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2、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实践,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学校校本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交流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展现我校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成果。

(2)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参与学校的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3)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教育叙事研究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及时上交教导处,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4)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教学论文等)都应该以备课组为组织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本备课组的成员都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的效果。

(5)重视听课调研,进行阶段小结与反馈,促进校本教学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听课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校本教学过程中,对校本教学理念的领会贯彻情况,教学行为的转变情况以及师生角色的定位等情况。对好的、富有特色的课堂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的课堂及时指出,及时改进。

(6)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教校本教研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依靠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整体水平。

1)真正发挥我校名师、新秀、骨干等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2)发挥教研组的优势,经常性的进行教研组的交流,互通有无,通过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博采众长。

3)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取经,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请一些专家来讲座,来引领。

周次 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

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业务学习第一次课题组研讨

集体备课、公开课 优秀公开课听课、评课、议课

集体备课 新课程展示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评析、研讨

第二次课题组研讨 听课调研总体反馈,理论学习

业务学习备课组活动(集体备课)新课程专题讲座

第三次课题组研讨 教学论坛活动

集体备课 收集整理各项材料

评选优秀公开课

期末复习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范文三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本教研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教育理论为指南,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动力,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此,马场垣金星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以本校校情为基本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促师资、促质量、促校风、促声誉为根本点,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因此我校特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注重对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科综合的校本教研作用。

(2)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

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矗

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力争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2、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实践,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学校校本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交流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展现我校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成果。

(2)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参与学校的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3)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教育叙事研究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及时上交教导处,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4)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教学论文等)都应该以备课组为组织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本备课组的成员都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的效果。

(5)重视听课调研,进行阶段小结与反馈,促进校本教学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听课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校本教学过程中,对校本教学理念的领会贯彻情况,教学行为的转变情况以及师生角色的定位等情况。对好的、富有特色的课堂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的课堂及时指出,及时改进。

(6)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教校本教研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依靠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整体水平。

1)真正发挥我校名师、新秀、骨干等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2)发挥教研组的优势,经常性的进行教研组的交流,互通有无,通过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博采众长。

3)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取经,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请一些专家来讲座,来引领。

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范文四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学校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研能力,依靠教研解决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教科研活动与实际教学活动密切结合,强化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学初,系统地进行教材研究,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备课组一学期进行四次以上有效率的集体备课。认真完成备课组内的备课任务,认真准备并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积极发言;认真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构建“合作备课+相互观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议课+领导评课”的教研模式。从而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和水平。

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切实落实好常规教学,认真做好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继续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制定一个教学研究主题;围绕教学主题每学期至少要组织好一次以上有质量、有效率的公开课。公开课,课前要集体备课,课后要认真评议、总结、反思,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推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使公开课真正起到教学研究的作用。

(二)通过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改善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加强教师个人校本教研工作能力。

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将先进的经验引入自己的教学之中。每学期教研组内组织两次专题学习讨论,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思、控制和调节。

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经历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总结和反思……按照“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模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把它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设计操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实施操作。同时加强教学中的反思,要更加清醒的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当与不当,进一步清理自身教学行为变革的方向。以此构成了我校校本教学研究相对完整的一个体系,形成特色。

(一)强化组织和管理,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是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骨干教师为教研龙头力求做到融教研、科研、调研为一体。逐步成为校本教研的主力军。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素质。

1、继续挖掘自身资源。

10.教师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

按照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施方案和学科组教研专题,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工作重点

1、制度校本教研计划,做好校本专题研究的研究工作。

2.积极开展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3.积极关注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中的新问题,提高校本教研中问题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4.进行专题实验教学,尝试运用校本教研的经验,备好课,上好课,加强教学反思,写好案例分析,及时总结经验。

5、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公开教学。

三、具体工作要点

1、学习理论知识(课程标准,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个性化备课经验)等教育教学刊物,努力提高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

2、结合校本教研专题,关注课堂教学,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3、边学习、边讨论,边研究,边运用,积极参与各学科的教学公开及评课工作,汲取经验,并运用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来指导自已的教学。

4、积极参与qq群的讨论工作。

5、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6、指导新教师的公开教学,与新教师一起成长

11.关于学校校本教研的思考与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校本教研;思考;探索

转眼从事教育工作已快30年,先后参与过“注题实验”“目标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新教育”等诸多教研活动。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反思,总体感觉现在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的问题,现以论文形式提出,以期得到广大教育同仁商榷斧正,使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实效。

现下的学校都在做校本教研,但教研层次普遍较低,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是教学研究顶层设计目标不明确。有的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自身建设,对校本教研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目标,顶层设计不到位,缺乏鲜明的研究主题,缺少具体的研究课题,缺少系统的计划和安排,导致校本教研活动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和力度不够。有些学校管理层人员只重视工作安排,不能亲自参与学习和研究,做一个业务型的管理者,引领大家一同参与。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生吞活剥,不能很好地和教学实际相结合。教师参与学科交流、课题研究的热情没有有效调动,导致教研层次、教研水平整体不高。三是听课评教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多数学校教研活动层次低,缺少研究主题。示范课、公开课、同课异构等赛课活动只是为了开展活动而进行,没有下狠心研究、解决问题的意志和魄力。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教师敬业精神不强,对学校安排的教研任务表面应付,思想上没有真正引起重视,没有认真思考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参与教研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导致教研教改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四是校本培训抓得不实。有些学校没有具体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教师培训思路不清,方法单一,措施不力,抓得不实。即使开展了,也没有认真去总结,导致多数教师搞业务单打独斗、闭门造车,教师的培养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影响了青年骨干教师群体的形成。

对此,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感受,我认为应在今后校本教研活动中从经以下方面做出整改和努力,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方向正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第一,课堂教学要提质增效。一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转变观念和行为,实现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教学过程,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动力,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二要科学合理整合教材,做到简单教、扎实学、认真查,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智慧。如语文一课一得,注重积累;数、理、化从难点入手,关注实验论证及逻辑性。各学科都要把教材、课后题、练习册做好整合。功在课前,效在课堂。三要研究小组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学习达到减轻师生负担的目的。小组学习要注意必要性、实效性、互助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变费时低效为省时高效。增强课堂学习的幸福感。在小组学习中特别要发挥教师的首席作用,把评价激励语言作为促进学习的催化剂。四要注意思想、方法、经验的总结提炼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实现课程的终极目的,应对新课改以来的试题变化。五要建立符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正确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既要入格又要适格更要出格,形成自己的风格。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需要精耕细作,更需田间管理。各地农时、土壤不同,耕作和管理方式不同,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课堂教学模式适合本校学生、教师才是最佳选择。

第二,教学研究要解决实际问题。一是教研教改要加强学校顶层设计以及理论阐释,给教师教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增强教研的针对性。教研工作每次要有主题,一次解决一个现实问题,如,合作学习问题、精讲问题、训练问题等等,只有主题明确,才能以点带面,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带动了课堂其他操作层面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三是增强教学研究的实效性。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怎样能做到“教得充实,学得愉快”;如何转变以教代学、以讲代练问题;如何科学处理教材,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训练、当堂掌握等问题。四是各校要积极研究改进评价方式,特别是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评价,以激励全体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五是学校层面要研究改进教学手段,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真正实施有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六是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人性化教研。必须从学生生活、学习习惯、法治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等方面入手,联系学生实际,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多给学生讲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让家长、工人、农民、创业者说说自己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勤奋上进,传递精神正能量。注意关注留守儿童,多了解他们的生活问题,多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充分挖掘师生的潜力,给师生以快乐,还学生以童年。

作者简介:王红霞,女,甘肃省宁县人,宁县城关小学教师,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

12.校本教研与学校文化建设初探 篇十二

学校文化从广义上应该隶属上述含义的第一种类型, 是师生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联系, 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一个学校文化好的校园让你一进入就被它折服, 你会体味到一种高尚的人际交往方式, 一种追求科学与学术的强烈氛围, 让人感受到一种潜在而强烈的有别于现代科技的人文底蕴, 这些都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分不开。

“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 学校、教师遇到了许多依靠过去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对的问题, 这些问题随时产生, 因地因人而异, 纷繁复杂。解决这些问题, 依靠专家和教研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只有充分发挥当事学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实行校本教研, 才能及时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其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 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校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 是教师在研究状态中, 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 体会出“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作为管理者如何探寻二者的契合点, 让校本教研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得以创新, 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校本教研应该以学校制度文化为保证

学校制度文化相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是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 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度。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诚信等价值观的确立、服务、激励、保障等学校制度文化的构建。

校本教研在一个学校形成风气或者规模, 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靠学校制度文化的约束, 比如说刚进校的年轻教师, 对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就是通过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逐步了解熟悉起来的。小到教研室的考勤、学生作业格式, 大到上课常规、教研程序、教研如何记录等等;第二个阶段就是校本教研使教师成为学校制度的自觉实践者, 并成为学校制度文化的缔造者。我们从教师对待制度的方式和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 就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内心是否真正树立了规则意识。

1.改教师例会制为教师论坛制

一些学校建立了教学研究制度, 但通常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和外聘的专家充当主讲角色, 教师则处于听众和观众的地位。学校可以利用例会时间让教师走上讲坛陈述自己的做法, 可以有专题, 也可以自由选题, 可以是个人教学得失或经验, 可以是教学方法的研讨, 也可以就某个研究课题作研讨。

2.改听课评课为看课说课

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前提和基础, 是教师个体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听课后可让教师按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 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前反思, 这种反思往往是一种预设的反思, 具有前瞻性, 通过预测和分析,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研究性实践活动。第二阶段:教学中反思, 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 处理和思考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能使教学活动得以高质高效地顺利进行, 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第三阶段:教学后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 及时有效地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 批评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这有助于教学经验理论化, 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提高反思水平, 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听课者在课堂上还要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

由此可见, “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一种方法, 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和精神交流, 每一次对话, 彼此的思想都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生发出新的教育机智与灵感, 渐渐地, 这样的对话可能在校园里随时随地发生。通过“对话”获得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校成员普遍和深入的参与来建立制度, 又通过学校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的行动来遵守、实践和体现制度, 这才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二、校本教研应该以学校物质文化为依托

1.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尝试微格教研, 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高效教学团体

1959年美国开始课程改革的同时, 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博士提出“微格教学”这一概念, 即由教师自己选择教学内容, 缩短教学时间, 并用摄像机记录教学过程, 以便课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并由此产生了微格教研。微格教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研组成员通过分析、综合、比较, 结合理论学习, 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的整理、整合。年轻教师初登讲台,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 对其教学语言、教态、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是否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等问题进行反复观摩;对于成熟定型的教师,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 对教学过程中某一环节的教学技能进行精雕细刻。

理想的教学质量监控应该是学校的管理思路被广大师生所自觉接受, 教师自觉监控教学行为的意识被激发, 使教师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 培养他们自觉监控教学行为的“四自”习惯:

(1) 通过观看课堂教学录像纪实自我欣赏;

(2) 通过写课后教改体会和感悟自我反思;

(3) 通过学生学习能力的测查自我评价;

(4) 通过教师之间教改经验的交流强化自我监控。

教学监控不是“限制”和“控制”, 而是调动教师参与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微格教研集中研究某个特定的教学行为, 为使学习者知其所以然, 在学习中要结合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提高理性知识, 有利于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有组织的群体交流、授受、互启、互学来提高知识学业水平, 以促进人的素质、能力的提高和多样化的发展, 就必须在赋予每个求学者自主学习之权利和条件的基础上, 使学习型组织成为一个能产生相互激励和促进作用的有效教学团体。

2.有效利用网络开展校本教研, 提高教研效率

从教育文化学角度看, 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首先, 它顺应了现代学校发展的民主性、人文性、开放化、信息化走向和学生发展的主体化、个性化、社会化的趋势。其次, 以人为本突出了师生在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因此,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网上搜寻备课资料、师生在网上交流互动、家长与教师在网上沟通各种信息;各个学科在网上教研、课件的上传下载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网上评课、网上作文与编辑;教师网上布置作业、学生网上完成和提交作业。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手段, 通过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研究可能会发现不同的但又是绝对正确的解决方法。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 吸取精华, 将其内化为特定的学校文化内容, 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 并且不断调整、充实和发展, 以适应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和现代学校文化主体的内在要求。

三、校本教研应该凸现人文精神, 培养群体精神

1.建立学习共同体, 使人与情境完美契合

人与情境契合的重点分两个层次, 第一是“个人与工作的契合”。即个人的特征与工作属性契合的程度越高时, 个人的工作表现就越出色。人与情境契合的第二个层次是“个人与组织的契合”。即个人与组织在价值观上的契合程度越高时, 个人在工作上的表现和工作上的满足会越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要努力为教师创造这样一种契合的情境, 使主体的人在灵魂震颤的瞬间感受到从未体味过的内在敞亮, 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 从而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

新的教师素质观认为教师应当具有交流的管理素质, 能够倾听、理解他人, 与他人谈话机智, 宽容他人的失误, 给予感谢和鼓励, 激发树立他人的志向, 帮助他人建构学习目标, 帮助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评估。

学习共同体是校本研究的基本形式, 是校本教研的灵魂和标志, 通过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合作, 从而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 共同成长。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交谈、协作、帮助等。 (1) 交谈:浅层次交谈主要是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 信息和经验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被激活;深层次交谈主要是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 在不同层次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2) 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 完成某项任务 (比如共同完成某一课题) , 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3) 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 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要指导青年教师, 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

2.全员参与课题研究, 体验自主发展乐趣

校本教研从根本上讲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 是教师生命的展开过程。教师不是站在对象 (学生、教材、课程、环境等) 的旁边作为一名旁观者作外部的观察和描述, 而是进入对象, 与对象融为一体, 在互动中, 在不断地反馈、调节、体验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领悟到教学的技艺, 体味到教学的乐趣和自己生命的意义。作为学校, 教师的发展总是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师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这是一种非线性的研究, 是对自己教学和生命过程的体验, 是对自己工作和生命价值的批评性反思。

3.内联外合专业引领, 把握教研方向, 提升教研水平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 但是绝对不是局限在本校, 参加的人员不会完全是本校的人员。专业人员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专业人员包括各级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 他们相对于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而言, 长期专攻于教育理论, 专门研究课程与教学, 在学术方面“术业有专攻”, 并且在资源与信息方面占有优势, 熟悉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前沿和国内发展趋势。他们介入校本教研可以为校本教研带来新的信息和新的理论支持。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 没有理论的实践往往只能徘徊在低层次上, 低水平重复。离开专业人员的引领, 校本教研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重复, 迈不开实质性步伐, 甚至会停滞不前, 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专业引领就实质而言, 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 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引领的主要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指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和专业教学咨询等, 其中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 (设计) 、听课 (观察) 、评课 (总结) 等, 对教师帮助最大。

在学校中, 教师文化总是代表着学校文化, 总是规定着学校的价值系统, 常与一定的社会阶层相联系, 体现着某一特定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规范。美国学者多尔认为:“教师不仅仅是国家职员, 他还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自主性, 并且这种自主性将不一定用来强化国家机构中以申明了的目的。与此同时, 学校教育系统具有稳定不变的惰性, 教师会因某些更为即时的利益, 结成不同的团体, 而不是去追求学校组织的目的。”人文精神是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 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等多个方面, 具有非功利性和超功利性。学校管理者应努力遵循学校文化具有的整合性特点, 以学校内部形成的内化了的观念为核心, 以预定目标为动力,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形成多层面、多类型、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摘要:学校文化是师生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联系, 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校本教研应该以学校制度文化为保证, 以学校物质文化为依托, 凸现人文精神, 培养群体精神。

关键词:校本教研,学校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物质文化,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刘道玉.校园文化与创造力的培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2]叶澜, 郑金州, 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张崇琛.古代文化探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13.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三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教体局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针对我校班额大、教研工作起步低的校情为出发点,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线,坚持“课题回归校本、科研走进课堂”的方向,让课题研究服务教学,通过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策略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好课、上好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充分发挥学科学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校本培训学习内容进行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2)语文、数学教研组根据自身教学面临的实际困难各确定一个校级教研课题,以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实施课题研究,坚持“课题回归校本、科研走进课堂”的方向,让课题研究服务教学,通过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3)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三、具体措施

1、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础。

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各教研组在要根据教导处的统一安排,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

2性“问题”,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导处存档。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力争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2、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实践,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1)积极组织校本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交流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以展现我校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成果。

(2)组织观看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实录,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进行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3)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4)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教学论文等)都应该以教研组组为组织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和效果。

(5)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教校本教研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依靠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整体水平。

(1)真正发挥我校骨干、新秀等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2)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取经,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交流活动;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请一些专家来校讲座、引领。

附表:堰口镇中心学校校本教研主要活动安排

堰口镇中心学校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14.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四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县教体局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针对我校班额大、教研工作起步低的校情为出发点,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坚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线,坚持“课题回归校本、科研走进课堂”的方向,让课题研究服务教学,通过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策略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好课、上好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充分发挥学科学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作用,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本学科特点对校本培训学习内容进行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2)语文、数学教研组根据自身教学面临的实际困难各确定一个校级教研课题,以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实施课题研究,坚持“课题回归校本、科研走进课堂”的方向,让课题研究服务教学,通过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我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3)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三、具体措施

1、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础。

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各教研组在要根据教导处的统一安排,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

2性“问题”,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导处存档。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力争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2、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实践,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1)积极组织校本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交流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以展现我校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成果。

(2)组织观看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实录,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进行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3)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4)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教学论文等)都应该以教研组组为组织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和效果。

(5)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教校本教研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依靠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整体水平。

(1)真正发挥我校骨干、新秀等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2)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取经,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交流活动;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请一些专家来校讲座、引领。

附表:堰口镇中心学校校本教研主要活动安排

堰口镇中心学校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15.抓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篇十五

一、建立健全制度, 规范校本教研

1.建立“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网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分管校长为副组长, 由教导处、教科室为分管部门, 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学校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负责培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德育处负责培训年级组长和班主任, 教科室统抓课题研究, 教研组长负责各学科校本教研的工作落实, 全体教师人人参与, 形成了一个层层落实、上下互动的校本教研网络, 保证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2.校本教研活动做到制度化。制订《常州花园中学校本教研实施细则》, 在学期工作计划中体现和安排落实。认真抓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学科校本教研做到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 每次教研活动有规定的时间、地点、主讲人, 有记录、有讨论、有分析和总结, 各教研组或备课组每周规定至少活动一次, 学期结束教导处统一进行考核并予以书面表扬或批评。

3.校本教研形式做到多样化。校本教研形式有讲座、互动式讨论、专题讨论、专家引领、教研组校本教研观摩、微格课教学研究等, 学校倡导全员参与, 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实际教学工作能力。

4.加强校本教研的过程管理。强化校本教研的过程管理, 校本教研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认真抓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严”“细”“实”“恒”的精细管理, 不定期地抽查校本教研记录、备课笔记、听课笔记, 或举办专题座谈会, 并进行随堂听课, 保证管理上的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制度化。

二、加强教育科研, 促进校本教研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精神, 更新教育观念;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听课、培训, 邀请专家到校做教科研专题讲座, 并做好学习资料的汇编, 向教师推荐学习内容, 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业务水平。

2.实施课题带动。围绕“问题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这两个学校中心课题, 在各学科展开课题研究, 认真组织上好研究课;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各教研组都有自己的重点研究专题。学校教学工作能以课题为载体, 将研究落到实处, 教师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实践,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结合问题开展研究。进一步强化学术氛围, 要求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 充分挖掘和提炼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进行深入思考, 找准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 认真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 带着研究问题, 进行教学实践。各教研组围绕问题展开活动, 设计本组学科发展规划, 力求研究工作有持续性和后期效应。

4.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省级课题为载体, 做好学校中餐、西餐、龙文化研究、围棋、象棋、艺术体操、公民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培训了教师开发课程能力, 促进和优化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做到了一专多能, 同时也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实施“青蓝工程”, 落实校本教研

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2/3以上的实际情况, 学校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队伍建设之首。通过积极实施“青蓝工程”, 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专业素养, 切实将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1.做好师徒结对工作。重视教师间差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把新老教师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利用, 开展好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方面师徒结对活动, 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 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2.开展岗位练兵。组织青年教师岗位“六个一”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成立“花中书社”, 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读书活动, 撰写读书心得。结合“六个一”竞赛, 评选校级“学科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育能手”和“教坛新秀”, 同时, 选拔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全市相关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 给每位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促使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提供成长平台。大胆使用青年教师, 实施教学过程大循环。让青年教师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研能力,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荐优秀青年教师积极报考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 进一步开阔知识面和教学视野。定期聘请校外教育专家来校开设专题讲座, 组织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沙龙, 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创设条件, 提供成长平台。

4.科学客观评价。客观公正看待青年教师的成长, 不用一种或几种固定模式去评价所有教师。启用“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 完善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评价, 进一步形成激励机制, 让所有教师都有用武之地, 促进教师更好地发展。

四、总结反思提高, 强化校本教研

1.认真总结交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工作汇报会, 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 重视科研成果的学习、研讨、交流和推广。召开青年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座谈会, 通过谈体会, 进行回顾反思, 肯定成绩, 弥补不足, 互相促进提高。

2.树立榜样典型。教师通过校本教研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提升了自身整体素质, 一批“科研型”“课改型”优秀教师纷纷涌现出来。对此, 学校及时评选出校本教研活动先进教研组和个人, 在不同场合请他们现身说法, 同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树立榜样典型, 进一步推动了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3.做好考核激励。学校每学期对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情况考核一次, 并将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工作档案, 作为学期年度评价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对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并取得突出工作实绩的教师, 学校在评先、奖励、职称评定和后备干部推荐等方面都予以优先考虑。

16.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篇十六

一、确定一个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在制订教改实施方案、教改实验工作计划、教师培训计划时,非常明确地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是我校教改的宗旨。

二、抓实两条主线

教改工作要深入,就要抓实教师平常的教研教改活动。而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是通过备课组研讨活动和教研组评议活动两条主线来落实的。

备课组研讨活动每年级每月一次,是平行年级的教师分科或综合研讨,针对本册教材进行专题研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共探教学困惑等,通过教师的横向互动达到教研的目的。

教研组评议活动隔周一次,全员教师分科目进行。主要有专题讲座、远程教育、课堂教学观摩课评议等活动形式,通过教师的纵向互动,把所任科目教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知识衔接、能力发展、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作宏观的了解。

这两条主线相辅相成,纵横深入,点线面结合,让教师对课改的理论、实践有全方位的理解和体验。

三、坚持三条原则

教师的教研教改活动始终坚持三条原则:灵活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即活动形式的多样。如听讲座、看远程课题、听观摩课进行评议、专题性研究等丰富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使教师观念转变,理念融入课堂实际。

自主性原则即活动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可以是探讨教学中的困惑,也可以是有共同探讨价值的问题,还可以是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自主选择内容的活动中让教师愿研乐研,真正做到“教——研——改”相长。

互动性原则即在各种活动中动员教师全员活动,师师参与,个个有获。教师在活动中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根据教学实际,资源共享、纳百家之长的过程。在互动中,教学的理念、实践互相渗透、融通,切实解决问题。

四、实施四个阶段

在整个教改中,学校是分四个阶段完成的:

(一)组建课改机构

学校校长亲自担任课改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和年级备课组长为成员,构成了课改领导小组。他们在教研组活动和年级备课组长活动中分工带组,督导活动顺利进行,确保活动质量。

(二)专业引领

学校在课改工作启动时,首先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通过学理念、看课例、听经验介绍和建议等形式把实施新教材的“源头活水”融入自己头脑,为课改教研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同伴互助

通过理念学习,把所学、所思融于日常教学,通过备课、研课、共同评议,互相促进,优化教育资源,解决课改中实际困惑。

(四)总结评议

每学期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对教研教改活动进行回顾总结。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写出有力度的教改论文或案例设计。期末总结时,教师们通过自评、互评等形式,确定优秀教改教师名单报送学校。最后,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进行“四优”(即优秀教改员、优秀论文、优秀案例、优质课评选活动)。

通过总结、评议活动,进—步加深了我校教师的反思交流,加深了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及时地推广教改成果,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平台。

五、落实“五”字流程模式

五字流程模式即在教研教改各项活动中“听、看、作、评、思”流程的模式。

听——听教改讲座、听经验介绍、听教改建议和意见等。在专业引领下,教师们掌握教改理念,新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的选择、结构调整、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管理政策等方面了然于胸。

看——看课例。教改主阵地在课堂,主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观摩课的形式把问题展示出来,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即教师上课。在更新观念后,把新的理念新的教学策略融合进自己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

评——即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过程的再现,是执教者与看课者就观摩课进行互动探讨的过程。内容包括:1.执教者自评设计理念、方法、技能,思路、预期结果,以及对本堂课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2.观摩者进行评议,这是执教者与看课者的双向交流互相探讨的过程,在共同质疑、释疑和相互鼓励中达到资源共享;3.专业人员的评议,相关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侧重于理论与实践评价,结合学校条件及学生水平加以评点和提出新的建议。

思——即反思教学行为。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所听、所感、所悟加以梳理;根据教研互动的信息反馈,进行思考;根据教学所得形成经验文字,指导今后的教学。

六、加强“十个一”教师专业成果评价

“十个一”的内容包括:每周向学科备课(教研)组提出一个探讨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探究性的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篇评碟报告;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学年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年转化一个后进生;每学年命一份高质量的试题;并写出一份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报告。◆(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文田中心小学)

【萝北县教师进修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浦北县六硍中学感恩教育实施方案09-12

上一篇:幼教专项检查材料清单下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工作的通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