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15篇)
1.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一
教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01教学方法单一
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依旧存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而小学数学课本中包含的大量抽象的公式、定理、概念等,用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更难以理解和记忆知识。
02教学理念落后
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依旧以自己的教学方式为中心,没有给学生展示自我、表达意见的机会。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真正从学生视角出发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不到保障。
03教学脱离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现象依旧存在,教师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没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组织教学,导致学生课上听懂了,却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决。
04教学技术滞后
先进的教学技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电子交互技术等还没有完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及,没有达到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融合。
二、构建高效课堂,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01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不丰富,专注力不强,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运用情境化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以教学“百分数”为例,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为学生构建一个超市促销的情境:第一个商场折扣方式为满200元减80元;第二个商场在原价打六折的基础上再打九五折,若要买一件价格为290元的外套选择哪个商场买更划算?教师让学生以某一个商场经理的身份制定营销宣传策略,用直观的数据吸引顾客到本商场消费。如此教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02转变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
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学习能力得不到良好培养。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推动下,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意见、自主学习的机会。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开展合作探究,相互交流,通过有效的讨论、研究,找到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表达,让课堂变成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决定权,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教学“质数与合数”为例,教师给学生出示一组数据:1、2、5、7、9、111,让学生写下这几个数的因数,之后组织学生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对因数进行讨论、分类,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再与学生一同总结。继而提出问题:因数只有1个的数除了1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质数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深入体会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数与合数的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03紧密联系生活,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放置在生活大背景下,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数学实践技能。教师还应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联点。一方面,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将具体变为抽象,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另一方面,以应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结合数学公式计算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应用数学模型与数学方法高效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教学“元、角、分”时,教材中有一幅小朋友去商店购买文具的图片,教师可以结合这个图片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问题:一天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什么啊?”此时学生有的回答:“钱”,有的回答:“人民币”。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小明买文具的情景:买一个文具盒、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分别用了8元,5角,5分。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谁能读出这个数?用小数如何表示这个价格呢?在实际的场景中学生对数学有了亲切感,亲自参与,游戏化学习,既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强化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数学应用技能,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得到保障。
04活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即便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但往往浮于表面,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不利于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抽象的数学定理、概念,采用多媒体技术、微课等教学方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突破教学难点的同时,也实现了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以“比多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课上教师播放课件:小明今天过生日,他邀请两位好朋友来到家中做客,小明的爸爸、妈妈帮他准备了好多水果,大家看看都有什么呢?(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思考问题:比一比,现在的人数和各种水果数量之间谁多、谁少呢?让学生拖动图片,把各种水果和人一一对应,马上就会比较出多少来。生动、有趣的操作让学生趣味盎然。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教材的解读,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等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敢于创新,积极进取,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二
一、生本思想与高效课堂
此部分意在论述什么是生本思想, 什么是高效课堂, 以及生本思想与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
(一) 什么是生本思想
生本这一词最早提出是在《吕氏春秋》中, 生本教育由华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提出, 生本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开辟了一个重视学生综合素质, 整体能力的先河。目前生本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重点研究的课题, 在我国正被大力提倡。
生本思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一种以满足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为宗旨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应试教育方法, 不是教师单一地讲解要点, 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 鼓励其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生本教育的另一个可取之处在于要求学生整体素质, 现在很多教学班存在着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 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差的同学, 要求全班共同进步, 提高平均水平。
(二) 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达成教学目标, 完成教学任务, 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教学效率。高效课堂的实现要求两点, 第一是对教师的要求, 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明确知识点和重点, 并使学生充分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教学素质高, 能够使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传授知识。第二是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与教师配合, 最终达到在整个课堂时间内尽自己所能掌握应该掌握知识点的目的。
总之,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效率最大化, 学生学习最优化。
(三) 生本思想与高效课堂之间的关系
上文中已经提到:生本思想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能动性发挥的教育思想, 要求教师通过高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基于上文的论述, 我们不难发现, 生本思想正是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 重视生本思想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生本思想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求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开放教学、合理教学。而高效课堂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效率, 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基于这两点, 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之间有着莫大的联系, 生本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究教学方法, 这就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教学效率, 因此生本思想的提出为高效课堂提供了理论基础, 使高效课堂成为可能。
总之, 生本思想与高效课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重视生本思想才能构建高效课堂。
二、以小学数学教学例谈重视生本思想, 构建高效课堂
此部分笔者意在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 详细论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生本思想, 构建高效课堂。生本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基于生本思想, 教师才能营造高效课堂。这里笔者提供两种重视生本思想的教学方式。
(一) 分组探究型教学方式
分组探究型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创新意识,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讲解知识点后, 要求学生分小组学习, 小组之间经过学习和探讨后进行课堂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结论加以点评和完善, 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在所有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中, 这种教学方式是最凸显生本思想的。
分组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例如,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的前15分钟明确分数的定义和应用, 之后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列举现实生活中分数的应用。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基于分数的意义, 学生会提供自己在生活中关于分数的认识, 并加以利用。但是也不乏有学生难以理解, 例如, 某同学举例说, 一场篮球比赛, 蓝队进了1个球, 一共五个队员, 平均每人进球1/5。针对这一例子有同学提出异议:篮球是一个整体, 1/5个球难道是切割着进么?这时, 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意见, 给与详细解答,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加深记忆与理解的过程。
这就是分组探究式教学方式, 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生本思想。此种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做到了高效教学, 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二) 分层教学方式
分层教学方式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成绩, 将学生分为不同组别进行教育的教学方式。生本思想要求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要求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而分层教学方式正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以分层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分层教学方式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给与不同难易程度的教育手段和任务。例如, 在学习“公因数”这一知识点时, 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教师可以先从寻找公因数的任务布置起, 强化其基础知识;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注意拓展其思维, 要求其全面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公倍数。
这就是分层教学方式, 其强调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重视生本思想, 最终达到学生整体进步、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
3.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三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乐学的欲望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可见,兴趣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持久性,兴趣是学生乐学、愿学的动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因为对语文的兴趣而喜欢语文课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的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情景,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钻研教材,找准课堂提问角度
梁启超说过“敬业不如乐业”,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它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消极的、被动的。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一问题,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如在教《社戏》一文后:豆还是原来的豆,但为什么没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因势利导的提问就会勾起学生直觉经验的通感,启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
选准角度,教师就是要在挖掘教材时,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的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有效训练,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每堂有训练,但是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口技》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虽’、‘名’、‘是’、‘会’这些词语古今意义一样吗?本文中像这种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再找出几例?”提这些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古今异义词,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四、有效利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在教《范进中举》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范进中举前后的家境、丈人胡屠户的态度、众乡邻的态度、张乡绅的态度都发生哪些变化”为题,启发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以填表形式解答,然后与学生一起赏析课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范进中秀才,丈人奚落范进”、“范进借盘缠,丈人大骂范进”、“范进的疯态”、“范进给银两,胡屠户假意退让”等。再让学生思考“范进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范进中举前后会有这么截然不同的变化?”两个问题,最后以“变化之中不变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水平,以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作指导,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安排高效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效率,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 陕西省杨凌区揉谷中学
4.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篇四
摘要: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质量课堂结构 学习空间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上下功夫。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准确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向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那么如何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要吃透编者选文意图。我们知道,被选进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承载着一定的教学任务,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语言范本。即使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年级,其承载的教学任务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前要全面了解本年段语文学习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预设教学方案时,我们应通盘考虑整册教材,发掘同类型课文之间的共性特征与内在联系。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时,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进一步体会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所描绘的深秋枫林美景及枫桥环境的凄寒、幽静,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2、要深刻领悟课文内容。我们知道,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内涵丰富、情理质朴的文章组合而成。这些课文不仅承载着自身“所传播的信息”的显性价值,更隐藏着其“如何传播信息”的隐性价值,教师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文章中“所传播的信息”的感悟学习,只是目标之一,而不是终极目标,其主要目标应直指文章“如何传播信息”的隐性价值,即语文知识的积累内化,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不仅要读出文本的“深度”,也要品出语言的“精度”。譬如《沙漠中的绿洲》的教学,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到阿联酋人民保护绿化,建设美好家园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更要让学生在品读文字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3、要创造运用课后练习。对于教材中编写的练习题目,我们应当能“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比如,课后习题中的“朗读”、“背诵”,我们应当能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思考,理清课文的思路;边读边讨论,交流读书的感悟;边读边欣赏,体味语言的情味;边读边动笔,留下读书的轨迹„„要通过这样的读书实践,激活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比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的课后习题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这道练习题就很好地揭示了全篇课文核心教学目标的指向——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语 1
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清晰的教学思路应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我校把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大致分为四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3、点拨指导、建构生成。
4、强化巩固、反馈评价。
这样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有非常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加之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书育人的活动,优化教学结构就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树立“学教并重、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仅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的尝试是:
1、激发兴趣,使之乐学。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注意新课的导入,采用故事导入、谜语揭题、谈话导入、情绪渲染、直奔主题等形式,为学生主动走入课堂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中,首先组织学生举行“小小赛诗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畅所欲“诵”、诗意盎然的活动中,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学习古诗的兴趣。另外教师在 课堂上应多些风趣的言语,可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不吝啬表扬,要善于鼓励,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感到不是被动的“要我学”,而是主动的“我要学”,真正找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感觉。
2、教给方法,使之会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要达成此目标,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会学呢?我们的做法是⑴、抓住重点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例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紧扣“天各一方”、“一定也”、“思念”等词语,进行边读边想,再想再读。这样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学生通过反复读和悟,终于体会到王维在重阳佳节之际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例如,同样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三自然段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王维的兄弟们在重阳佳节到来之际,他们头插茱萸,登高西望之时,会说些什么?通过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说话,来体会王维和弟兄们之间平素感情愈深而此时思乡之情就愈切!⑶、指导学生圈、画、批、注。圈出重点词语,画出优美的句子,在重要的句段作适当的评点和批注,写上自己的体会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自学能力就会提高。
3、适度拓展,提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就如一道道菜肴,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烧菜用的盐,没了少了,这道菜则给人感觉淡而无味,多了乱了同样让人无法入口。因此,适时、适量、适度的拓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在进行课堂拓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学生的一句普通的言语,经教师智慧的点拨,就能焕发别样的光芒。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文理解诗意时,我故意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现在的山东省吗?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但莫衷一是。在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诱导学生要在课后主动去收集大量的资料,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⑵、注意过程与方法的引领。语文学习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方法指导不是教师的强行灌输,而是善于捕捉学生“典型”,发现学生的“经验”,加以珍视、表扬。教师设法引导学生掌握学法。评价是为了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如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中,我让小组开展讨论兵马俑军阵特点。有一小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四位同学分工合作,发言精彩。我即时作出评价:“秦始皇所率之师横扫六国,这都与军阵中分工明确有关。你们小组分工明确,怪不得研究成果颇丰。”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评价功能。通过课堂即时评价能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⑶、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识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当学生的价值观和文本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我在教学《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蝉》一文时,当课文学习结束进行拓展练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什么话要向狐狸说?一个学生回答:“狐狸,你不该老用这样的方法去骗人!”我没有直接批评他的不是,而是幽默地说:“哦,我知道了,狐狸应该多想出一些办法来骗蝉呀!”在全班学生的一片笑声中,这位学生一下子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狐狸不是该如何去骗,而是不应该去骗人!
四、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
1、转变教师角色,体现教学民主。
《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师转变角色,呼唤课堂上民主、平等。因为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关系才能空前融洽,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课堂效率才能得以保证。每位语文教师都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氛围,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施教,逐一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民主的春风带进课堂,用民主的思想解放学生的思维,让率真的学生动起来,让自卑的心灵醒过来,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让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个语文课堂都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成为学生释放浑身能量、探索创新的最佳地方。
2、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思维。
明代学者陈敏章说:“学贵有疑”。问题是学习的先导,是引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会学习的人才会有问题,不会学习的人没有问题,或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要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提升教学的效益,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果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他们就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在与学生一起走近贾岛、了解诗意、感情诵读后,启发学生说:“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等太阳出来山中云雾散后,贾岛不是就能找到隐者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刻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的,这样就能很快找到。”有的说:“不行,因为山中草木茂盛,即使浓雾散去也不容易找到隐者。”这时,我及时肯定并鼓励其他学生要向这个同学学习,然后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隐者是不会轻易让别人找到的,他是真隐士!
五、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而语文学科是一门最具开放性和创造活力的基础性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只有开放,才能给学生以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和谐与活力!任何一种教本,都有它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束缚,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语文的能力。拓展学习空间的方法有:
1、课前收集。课前收集就是以“大语文”观为理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实行课内外双轨运行,以此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王维的资料,上课伊始,进行交流,让学生对王维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课文学习作好铺垫。
2、课中渗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不仅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任务,还有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等多重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当渗透相关知识。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可以在课堂上补充阅读王维的另一首思乡诗《杂诗》(君自故乡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王维的思乡之情。
3、课后延伸。课后延伸指的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如在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后,课后搜集王维的其他古诗,为下节课“古诗朗诵大赛”做好准备。此举,拓宽了学生学习领域,使课堂学习有效延伸。
综上所述,要实施有效教学,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向导,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前提,优化的课堂结构是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保证,拓宽的学习空间是延伸。只有把这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主编 刘凤瑞 董成栋 第190页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 李秉德副主编 檀仁梅
5.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五
兴凯湖中学 庞晓春 2013.7 首先从高效课堂的定义来看,它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要想让课堂效益最大化,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
第一、看学生是否愿意学,看学生是否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1、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首先加强情感教育,创造和谐氛围。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哲人曾说:“亲其师则信其道 ”; 还有一个成语叫“爱屋及乌”所以,能否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正在感受着这句话给我带来的效果。同初一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让我体会到师生的那种在课堂上的默契感和思想火花的碰撞。能让我在课堂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无处不以德育为先!
2、在课堂上,组织丰富的活动,体验快乐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竞争也可培养孩子们追求成功的信心。针对这一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课型,可将英语教学游戏化,竞赛化。心里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竞赛和游戏也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有效手段。
第二、学生“会不会学”。学生有没有掌握该学科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又得归结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那智慧的点拨,和课后的耐心细致的学法指导。
1.课堂教学中智慧的点拨也是很见我们老师的备课功底。主要体现在我们老师仔细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老师能否制定出科学的高效的多媒体课件;在于老师能否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出学生能自主高效学习的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既能够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学习活动,又能够又大量的知识的积累。
第三、学生乐不乐学。我把它理解成学生能否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并快乐着”。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要找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所在,并加以巧妙的利用,他们的积极性就来了。不用你跟学生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他会自己主动来找你。现在上英语课,不用发贴纸他们也已经习惯举手发言了。因为这已经成了他们上英语课的一种习惯。既让他们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能让他们体会良性竞争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6.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六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从2012年起,在总结过去三年来构建有效课堂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突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互动,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优化课堂结构和教与学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
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是鸡西市教育局党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我市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三、全面领会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高效课堂追求的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课堂生命的律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高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效益。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实现“三维目标”。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科学。学校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规范,按国家课程计划课程设置,科学制定教学计划,规范教学进度,确保学生体育活动和休息时间。
2.教学设计精当。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3.讲课精炼高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彻底摒弃“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5-10分钟,做到精讲、互动(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验等媒体的作用,力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4.学习主动有效。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教学目标达成充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实现了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的统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两基”落实,课堂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80%以上,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80%以上。6.训练评价及时。完善作业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精选精批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对作业中典型问题进行记载与分析。能科学规范命题,合理安排考试,并重视考后分析。
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在备课中继续采取“五步式”集体备课。“五步式”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是:教师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专业引领——课案生成——个性设计。“五步式”集体备课的方法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独自钻研教材,善于发现、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构建有效课堂的最佳路径。教师不得以现成的教学辅导资料代替个人研究,不得将一成不变的老教案搬进课堂,不得完全依赖他人的研究成果来实施教学。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践行“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其核心要点:
①教学生学会学习,核心和基础是学会阅读(教科书)和学会思考(提问和质疑)。这是教的着力点,是实现“少教多学”和“教是为了不教”的关键和前提。所有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②坚持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课内和课外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要相信并挖掘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不断地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还给学生;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独立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
③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教师要努力做到“该讲的大胆讲,不用讲的坚决不讲”,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把教学用在刀刃上,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上,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中学、讲、练的时间,绝不拖堂。
倡导学案导学: ①学案导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探索、练习、巩固、归纳、提炼、反思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能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自学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②学案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如下栏目:学习要点(目标)、重难点分析、知识构成、学习思路、学法指导、同步练习、自我测评、资源链接(课外拓展)等。
③教师要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精心编写学案,并安排一定时间指导学生用学案“先学”。在借助学案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缩减教师讲授的时间,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和相互质疑,真正体现主体性教学活动。
落实高校课堂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四、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面扎实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稳步开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在领会高效课堂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和行动,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通过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全力推进。为加强领导,保证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成立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另行通知),在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市教育局负责组织领导,市教育学院负责业务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级教研部门和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全面实施。
2、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中小学要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听课、问卷调查、与师生座谈、查看教案和作业等,全面了解和掌握教学现状和教师现状,形成资料翔实、数据准确、事例充分、说服力强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报送市教育局中教科、初教科。
3、各县(市、区)和直属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针对性强、符合实际的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于2012年3月31日前报市教育局中教科、初教科。
4、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直属中小学组织教师全员培训,学习教学理论,提高对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意义的认识,树立开展好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和讨论,理解和掌握高效教学的理论和实施策略,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5、各中小学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本学科常态课的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确立各学科高效课堂课题研究的方向、目标、方法和预期成果。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反思能力。
6、各学校要分学段开展副校长、教导主任说课、讲课、听课、评课培训和比赛,提高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的教学指导能力。
7、各县(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要通过连片教研、城乡交流等活动,组织教研人员、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等活动,组织各层级的同课异构、达标课、示范课、优质课等形式的课堂教学观摩会或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和推广阶段性高效课堂教学经验。
8、各县(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分阶段及时总结高效课堂阶段性成果和经验,根据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提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层次,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凡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已经形成一定教学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单位,要结合2012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对构建高效课堂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本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改进、完善和提升本单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更有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更有推广价值。
9、各县(市、区)教育局和中小学及时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研究成果,编辑《资料汇编》;加强高效课堂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形成富有地域或学校特色的常态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0、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名校、名师进行表彰、奖励。
六、举办系列活动,确保构建高效课堂活动顺利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周密部署,严密组织,抓紧抓实,力求实效,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聪明才智,逐步把活动引向深入。
1.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认真执行《鸡西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从制度上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实施高效课堂达标活动,开展达标活动,各级各类中小学,要有计划地组织好校内达标活动,市教育局要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2.启动“构建高效课堂行动”。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构建高效课堂行动”。三年内,学校的教学研究、质量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均围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益构建有效课堂这个重心进行。各中小学要组织全体教师通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形式进行有效课堂培训,主要进行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基本标准、实施策略和典型案例的培训。县市区教育局和各中小学要扎实推进“构建高效课堂行动”,做到计划周密、人人参与、重点突出、效果显著。各中小学每学期组织一次“构建高效课堂成果展示”活动。3.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市教育学院、三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应把“构建高效课堂”做为今后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培训、教研活动。通过校本研修、网络教研、联片教研、跟进教研等方式,采取建模打样、典型推动等手段全方位推进“构建高效课堂行动”的实施。
4.各级示范性学校要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定期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和教学质量提高情况纳入示范校回督范围进行督察。各类教学名师、教学岗位标兵在构建高效课堂中,要起到带头作用,凡是起不到带头作用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取消相关称号。
5.各县(市、区)教体局和直属中小学要把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纳入绩效工资考核范畴。
7.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七
一、通过情感教育,创设良好氛围
小学生缺乏理性判断,易受别人的情绪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舞台。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热爱数学学习的榜样, 以严谨的教学态度、风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和自主引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 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与自己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关心。此外,通过对小学生思维形式的研究可以发现,如果题目比较接近生活或者和生活事物比较接近,或者题目在小学生的识字范围内包含一些文学性因素都会增加小学生解题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夸奖学生, 不要吝啬于言语上的肯定,教师要实现 “爱的教育”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可以说,数学情感教育是“生活”和“人文”的结合,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实现情感教育。
二、改变课堂形式,实行趣味教学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适当改变课堂形式,让数学学习充满趣味。具体来说,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1.采用游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法是调动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式。可以说,游戏法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把握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每个学生都“玩中有学,学中有玩”,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例如在学习 “乘法口诀”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找十位学生分别扮演数字“0~9”并且将相对应的数字贴在胸前,下面的学生随意说出数字“20”时,两位胸前贴着“4” 和“5”的学生就抱在一起;如果在说出数字“12”时,“3”和“4”可以抱在一起,抱错的学生则被淘汰。通过游戏的方式改变了“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2.开展“数学知识小竞赛”
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表现欲, 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置 “数学知识小竞赛”环节。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通过小竞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可以在小结学习结束的时候举行竞赛,帮助学生回顾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设置竞赛时要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小学生更加乐于听讲。
三、巧设课外作业,促进科学学习
在“减轻作业负担,提升作业质量” 的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有趣”“有效”的科学原则,我们必须做到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求知欲为出发点来进行课外作业的合理布置,设计要精简提炼。教师需要提升课外作业的质量,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的作业量。作业要达到承接课程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只是简单提供一个题目“我家的厨房”,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资料,通过小组组合的方式一起设计属于自己的厨房。教师的要求可以是:使用合理的比例尺画在设计纸上; 要求整理设计数据和演算过程。此外, 作业设计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方面,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形式要多样化,要让学生喜欢上多样化的数学作业。传统的书面作业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消极思想,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减少此类作业,增加动手动脑型的作业。
8.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八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革新,对当前职校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纵观传统语文教学课堂,存在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大大阻碍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职校语文有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价值发挥出来,教师要重视高效课堂构建,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出发进行相应教学改革与创新。职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学场所,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催化剂,为了迎合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职校教学必须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 职校语文 高效课堂 有效策略
职校语文教学是学生更深入了解语文的重要途径。在职校语文教学阶段,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教师与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过于悬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处于被动地位,而且面临学习科目众多的学习压力,学生对语文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这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职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保证。但是,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职校语文教学价值,院校就要和教师共同努力,结合教学现状及教学意义,积极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以期为职校语文高效教学课堂构建寻找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激趣导入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课堂导入是奠定教学基调的基础,是职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将兴趣与导入有机结合,可以有效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抓住职校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引爆点,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首先,联系实际导入。写作素材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阅读文章,可以将实际生活引入课堂。如学习《背影》这一课时,教师要先清楚、明确文章表达的具体内容,即父亲送孩子去车站,在父亲买橘子的时候,孩子从对父亲背影的观察,深深感受到父爱的故事。关于父爱的体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有所体验,所以,教学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与父亲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再加上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其次,课件导入。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教师进行课堂导入的方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个性化的语言导入、适时引入课件等是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课件的运用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导入方式。最后,比较分析导入。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体系。
二、问答探究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
学生提问与回答问题的频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善于观察、记忆力越敏锐、思维能力强。为此,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效职校语文课堂,就要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思维与提问过程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如教学《捕蛇者说》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进行教学提问,以此发展学生质疑、探究、解答的能力。第一:“文中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那么到底‘异在哪里?”第二:“我们找到的‘异中,哪一点是作者想要突出和表达的?为什么?”第三:“捕蛇者为什么不愿意更役复赋?”问题的提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交流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顺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揭露封建社会中的横征暴敛罪恶现象,对这些现象给予批判,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给予同情。像这样,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理清文章中心思想及内容,不仅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还能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带着问题找答案,从而掌握化解问题的方法。
三、思维培养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保障
思维培养是职校语文教学的实质,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核心,因为课堂能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进展速度加快。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励、呼唤。”对职校学生来说,普遍具有好奇心强、凡事都要问出个究竟的特点,对于这一特点,教师不应打压或忽视,而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好奇心是人永恒不可变的特性。职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就必须明白思维、习惯对人的命运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明白思维会影响国家发展、科学进步、民族强盛。古往今来,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哥白尼的思维,日心说不知会持续多久;如果没有牛顿,三大定律不知要推迟多久才会被发现与证明。由此可见,思维培养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教师要积极利用思维,以其为引,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如学到《背影》中月台送行的“泪水很快流下来了”的时候,教师可以问道:“是什么使作者看到父亲背影时落泪的?”有的学生说:“父亲行动不便,却为了‘自己,爬上爬下地买橘子。”还有的学生说:“作者可能想到了父亲失业,而后自己又不在父亲身边,于是便为父亲今后的生活问题担忧落泪。”学生的思维被发散开来的同时,文章中心思想被挖掘了出来,课程进度有了大幅度提升。
总而言之,努力构建高效职校语文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学快速发展。职校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教学,教师要深层次探索职校语文教学,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教学依据,以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为出发点,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高效语文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邱艳.构建职校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4.
9.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九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已经逐渐地进入了小学语文课堂,这极大地提高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这一新理念的建立和传播,给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通过学习关心凤老师关于的专题讲座,我懂得了什么叫“高效课堂”。用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关心凤的话来说是“高效阅读课堂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是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健康人格得到最有效涵养的阅读课堂。”那么高效阅读课堂如何构建呢?
专家从五个方面去论述:一是设计主问题;二是抓实两条线;三是瞄准三个点;四是把握四个度;五是追求五融合。
设计主问题,应从11个方面去设计:1.从题目中提炼主问题。
2.从文眼、关键句提炼主问题。3.从过渡处提炼主问题4.从情节提炼主问题5.从课后习题提炼主问题6.从提纲提炼主问题7.从主旨提炼主问题8.从“比较”中提炼主问题9.从“反复”提炼主问题10.从课文的情节发展线索提炼主问题11.从言语表达提炼主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就要抓实两条线,一条是言语实践线,主要提升学生言语智慧,另一条是人文熏陶线,主要涵养学生健康人格。那么,切入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瞄准三个点。1.瞄准第一个关键点——精选切入点。2.聚焦着力点。3.巧设拓展点。切入点用得好,就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教师要把握好阅读教学的着力点,“读、悟、品、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流程。任何形式的读,都要体现出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把握四个度。“阅读理解的度”、“语言实践的度”、“人文熏陶的度”、“拓展延伸的度”。
追求五个融合,即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同一主题文章的融合、与课外阅读的融合、与学生亲身体验的融合、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就像专家说的阅读教学它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触摸语言文字心跳,品悟语言文字味道,挖掘语言文字内涵,规范学生语言表达、浸润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阅读素养得到丰润,想象力、观察力、思考力、感染力等一系列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与文本的一次次对话中,还获得诸多生命体验,精神历练,情感熏染„„学生的言语智慧和精神人格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完整。
10.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十
1.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
1.1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常情况下,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合作性不能充分得到发展,只是拘泥于学习的形式。某些老师不能够真正的理解互动交流的精髓,只是单纯的找一些和课程相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而这些问题往往使同学无话可说,进而导致冷场的场面;(2)多媒体的使用不恰当。很多的小学语文老师喜欢展现自己的才能,经常用电脑代替人脑,用多媒体完全取代了粉饰课堂,使整个课堂变成了走过场;(3)人文性和工具性两者平衡性的缺失。不能够把语文作为一种人文思想承载的特性和一种语言工具的特性处理好。
1.2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够精确
语文课本质上是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师和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的体现。这些都需要教师及其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去深刻的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受,能够从心灵上与作者达到共鸣,而不是单纯的去草草的读一遍,而不去深刻的对文章进行剖析和反思。这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缺乏耐心的阅读心灵,只是单纯的死背教材,没一点自己的实际观点;()(2)缺乏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讨,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中心含义;(3)缺乏对文章整体的概述,只是片面的分段进行理解。
1.3教师对学情不够了解
(1)没有认真的关注所有的学生。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切实的提高是小学课堂教育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师会不自觉的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身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2)对学生在每个阶段的特点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性,拥有自身的个性与共性,把握其发展的特性对于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生作为人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其是为以后奠定基础的,不需要对于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
1.4教师课堂评价不合理
(1)教师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鼓励作用。有些教师对于学生评价过于单一,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言过其实,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缺少相应的根据等等情况,都不能够提起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严重的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些都是错误的课堂评价;(2)教师评语不能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教师评语应该主要以鼓励为主,但是也应该贴切实际,不应该盲目地一味的迎合学生,这样不能够使学生进行反思,起不到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
2.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策略
2.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要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打破常规的师生关系,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以教师为提供服务的平台,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新型模式。使学生可以走到讲台的前面,而教师走到幕后,形成良好的自我学习环境,并且还要尽量的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
2.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通过现代的媒体技术配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创造出声形并茂、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兴趣,还能够使其对于课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再现情景的过程,还能够开发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向更深的地方发展,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项链》一课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自由发挥的形式,对女主人工从借钱买项链到挣钱还项链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们合适的工具(多媒体、服装等),这样不仅摆脱了单调乏味的口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
如何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的时间40分钟,然而一个正常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通常只有20分钟左右,对于小学生甚至会更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个问题,将重点的内容放在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的那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味地满堂灌,或者一味的自主研究、探讨,这些做法都是对于课堂时间的浪费。
2.4组织讨论,注重互动
课程改革中明确的规定,要进行新形式的课堂师生互动,既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为其提供服务的平台,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存在。由于受到时间以及学生水平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不愿意开展课堂互动,这就是互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然而,只要教师精心布置,大胆实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以及高效。
11.构建高中日语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 高中 日语 高效课堂
就目前的高中日语高效课堂构建看,很多教师并不能完成任务,因此,高效课堂成为众多教师的追求目标。构建高效日语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深化学生素质的需要。很多教师希望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一来,就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课堂是教学和学习的第一场所,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日语教师应当怎样给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创造出高效的日语课堂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师资力量,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完善师资力量的构建,教师也要在课前做好准备,拥有较敏感的课程教学意识。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构建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和发展。教师应当提高自身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又该怎么提升呢?
1.培养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具备独创性和自主性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敢于求同存异。在构建高效课堂的时候,敢于对日语教学进行创新,构建富有特色的日语课堂。教师的创新包括与学生的“双向”教学,也就是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当堂达标,将自主表达权和表演权给学生,使得课堂教学井然有序。
2.终身学习意识。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身为教师,最应当有这种终身学习的意识,这是高中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艺术,具有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知道怎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构建高效日语课堂十分重要。教师应当多多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经常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当地的文化背景,平时的学习注重知识的更新,通过进修专业日语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覆盖率,具有一定的边缘学科知识。
3.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在教师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日语刚刚推广不久的今天,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教教材,更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优化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日语学习中,优化课堂设计,导入课程教学十分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日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日语教学应当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通过不同的方式接触日语并学习日语。高中日语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涉及平时的普通问候语言,还有很多语法,题材十分新颖。所以,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日语教材,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直观的视频或者图片进行问题导入,放上一段日语歌也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讲台这个大舞台,让学生展示与日语有关的内容,可以唱一首日语歌或者日本动漫中的对话情境再现等。教师为了让课堂设计得更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利用各大人物、情节和习俗等对日本进行介绍,选取能够吸引学生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言。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进一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日语。
三、活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多媒体的使用逐渐普及于各大高中学校,对于日语这种语言性的学科来讲,其在教学方面相比其他科目更灵活。多媒体教学法替代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了传统死板的教学,使得教学形式更加直观,就像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样。动画播放和音像剪辑等多媒体技术的组合,让课堂教学效果更突出,学生在课上犹如身临其境。日语教师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他们并不能说出最标准的日语,所以教师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音频,向学生展示最正宗的日式发音和说话中的神态动作。多媒体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根据认知特点和需求,选取重点内容进行程序编制,将教师难以完成的信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日语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情绪有积极的影响,有良好师生关系的学生不会因此而厌恶学习,这样才能够积极地跟老师进行学习,才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日语学习需要专注与认真,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组织各种日语方面的竞赛,比如日语朗诵比赛等,通过比赛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课堂的教学节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语
打造高效的日语课堂,教师的眼光不能局限于课堂这个小范围,还应当将工夫用在课外,“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教师上心,高效课堂的建设不成问题。虽然高中日语高效课堂的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日语教学一定能够高效,必定可以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邵婧.浅谈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41.
[2]王延芳.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17-120.
[3]杜祥伟.新课程理念下构建高中计算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3.A2:121.
12.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篇十二
一、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心声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自我思考的时间, 保证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拥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虽然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的引导,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即是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自我学习的时间。
比如在教学一些新单词, 如computer, picture, apple, banana等, 单词是构建英语的基础, 教师应当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领悟单词的学习能力, 因为单词的记忆有其特殊性, 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单词记忆方法, 而不是去强制要求学生应该这样记或者那样记。
教师喋喋不休地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观点和学习方法, 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他们在课下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没有线的指引就不知道该去怎么做, 最后渐渐地失去方向, 这不利于其未来的学习。
二、满怀激情教学, 使学生爱上课堂
英语的知识涵盖范围十分广泛, 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但是如果教师不采取正确的方法, 不通过合理的方式使学生喜欢上英语, 也一样没有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通过自身经历可以知道, 如果英语教师本身富有幽默感, 善于调动课堂的整体气氛, 学生也会很轻松的接受这位老师, 并对英语产生兴趣。
例如, 在每堂英语课上课之前, 教师都可以先和学生进行“热身运动”, 可以课前先通过一首英语歌曲或者一小段英文视频的引入, 比如Unit 4 We love animals的内容涉及到了很多的动物英语单词, 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寻找动物世界的相关视频或有关动物的英文电影, 如《忠犬八公》等, 也许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 但是在不断地熏陶下以及动态的视频下, cat, dog, monkey, panda, rabbit, duck, pig等课文中最基本的动物单词也能在视频的带动下更容易记住。英语课堂的构建, 要使整个课堂充满和谐, 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还应善于调动英语课堂的气氛。
三、设计多元化游戏课堂, 在快乐中体验英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孔子如是说, 由此可见, 快乐的学习方式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然而兴趣又是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新课程下的小学英语指出, 多元化的英语游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讲充满着极强的诱惑力, 在游戏中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掌握知识, 还能够在游戏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自制能力以及学习的灵活性。
比如, 在教学“Where is my ruler”时, 教师就可以选几组同学, 让一个学生将“ruler”藏在教室的某一个地方, 然后让另一个学生去寻找,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带上英文的对话内容, 不断地重复说“Where is my ruler”。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营造学习情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兴的教育技术也在对英语教学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多媒体等教育设施的运用, 能够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强度, 充分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 增强其多种感官的运用力。现代教育技术丰富了英语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学的需要, 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提高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 在学习in, on, under, behind等一些方位名词时, 教师只用口头表达是很难表述清楚的, 但若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展示, 就会变得形象很多。此外, 前面已经提到课前活跃气氛所采用的一些音频也都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现出来, 在背景音乐中引入相关内容的学习、在英文视频中感悟西方的文化, 这能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些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材料会将学生带入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去。
五、结语
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 才能构建出高效的英语课堂。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 应当不断优化教学方式, 以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J].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1 (02) .
13.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十三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孟令平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方式的转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就是要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本文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重视课堂情感交流、发挥教学机智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而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知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从教学过程的定义可以看出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转变观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实现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那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保障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还必须为学生创设师生互动的最佳氛围,通过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陶冶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经历和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1
为此,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下足功夫备好课,不但要备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备学生”,要“深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前沿阵地,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米诺骨牌”的例子来讲解。“多米诺骨牌”的事例当然很典型,但是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若采用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学校停车处整齐摆放的一排自行车”,效果也一样好。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并拿来讨论,哪些符合数学归纳法的条件。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二、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乐于与教师的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地加以引导。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要尊重、爱护、体贴学生,富有激情,这样,学生对于所传授的知识就认真领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课堂上鼓励的眼神、赞扬的话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学生的思维一旦和教师协调,乐于与教师互动,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这便是师生互动的很高的境界了。
再次,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波利亚指出:当你讲授一个很熟悉的证明时,你要摆出一副兴奋的样子,要装出有很多点子,当你证明完时,你还要表示惊奇和得意。数学课堂上难免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传递信息外,还必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会乐意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给师生互动提供发挥的空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尴尬:本来准备好好的一节课,却突然被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或突如其来的问题而打乱。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不予理睬,继续按计划进行,还是停下来,与学生们一块探讨呢?
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经验上肯定超过学生,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验导致了思维定势,但学生的思路却不受任何限制,很多奇思妙想往往会给我们以震撼!要想捕捉这绚丽多彩的思想火花,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也是师生互动的绝妙时机。可能因为这些“插曲”,准备好的内容没能按计划完成,但由于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效果肯定比原计划的要好。
比如,在一次评讲课中,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插曲”,由此展开的讨论,又一次把课堂的互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题目是这样的:
已知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1,0)作抛物线不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K点坐标为(-1,0),求证:∠AKB是锐角。
在备课时,我准备的方法是设出A、B两点的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及KA,KB的坐标,证明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大于0,从而证明∠AKB的余弦值为正,从而证明∠AKB是锐角。刚讲解完毕,就有同学表示有不同意见。
学生1:因为K点坐标已知,设出A、B两点坐标后,直线KA、KB的斜率就知道了,这样可以利用到角公式,计算出∠AKB的正切值,利用这角的正切值为正,就可证明。
这种方法突破常规,与直线的到角公式巧妙联系,我马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时,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2,好像也有话要说,果然,他的解法引来一阵赞叹和进一步的讨论。
学生2:我用的是几何法,不知是否适用于解析几何?(我示意他讲下去,并根据他的说法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形)因为K点坐标为(-1,0),这让我想到了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作出抛物线的准线,K点恰在线上,设线段AB的中点为M,以M为圆心,AB长为直径作圆M,则可以证明这个圆与准线相切,由于AB不垂直于对称轴,所以切点一定不是K,也就是说,K点一定在圆外,所以这个角小于圆周角90度,所以,就可以证明。
我马上把这种方法复述一遍后,反问学生:“你们认为学生2的解法有没有道理?”于是,课堂的讨论气氛马上热烈起来,简短的讨论后,纷纷表示这个解法是
对的。
说实话,我也被这种无懈可击、简洁流畅的方法所折服。马上对这位同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宣布“此种解法属于学生2!”同学们立刻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不过,有的学生又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以AB为直径作圆M,这个圆就与准线相切?我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个与学生讨论的好题材。接着,和学生们一道在黑板上完成了证明。证明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抛物线,而是椭圆或双曲线,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对应准线相切吗?如果不是,位置关系有如何?
学生们马上动起手来,讨论更加热烈,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若是椭圆,相交;若是双曲线,相离。
其实,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升华,理应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机智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成为真正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全员有效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尤其是成绩优异、发言积极的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追求,不管他在学业是先进还是落后。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要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较差的同学,更要多一份关爱。可能,教师的一句鼓励的和赞赏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努力改善课堂交往的形式,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实施全员、积极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平台。我们也应该在师生互动的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新跃
2.顾泠沅
14.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十四
在2013年9月份,我们数学组申请了宝鸡市《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它特有的优势。现总结如下: 一、保证预习的效率,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预习的效果好不好,一是规范要求做得够不够,学生觉得预习与不预习一个样,就不预习了。在导学案一体化设计中,教师重点研究了学生需要什么,喜爱什么,应学会什么,以学定教,将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编制在导学案中。这样,学生参照导学案就能明确预习的要点及任务,实现了先学后讲,将预习落到实处。学生在预习时经过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对于哪些知识能够理解,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清楚明了,学习更具针对性。在具体授课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也不讲,大大压缩了课堂讲解的时间,扩充了课堂容量,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二、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大量的时间用来做笔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消化与思考。而老师惟恐遗漏知识点,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笔记的整理。老师讲得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落实。而使用教学案后,教学案就是学生的笔记本,课堂上有需要补充记录的内容就记录在学案的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而老师也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拓展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一份教学案在手,教师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丢开课本,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教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就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三、解决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问题把学生纳入搭好的教学框架,而且限于课堂时间,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要么非常简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要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仓促做答,说不到点子上,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长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使用教学案,就可以事先将课堂预设的问题交给学生在预习时进行合作讨论探究,这样,在具体授课环节,因为学生事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在答案的生成上往往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四、注重了学习结果的反馈与反思。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讲解几乎占满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在教学案中设计了符合本节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完成合作探究学习后,可以立即进行学习效果的拓展训练。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堂就可以进行检测。而教师也可以马上根据学生对于预设问题的回答及随堂练习的效果,对知识点及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导学案上及时修正,以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复习要求。虽然导学案一体化在有效教学上对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能进行有效的监控,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个课堂授课环节被固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完全了解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对于预习时已将知识完全掌握的学生来说,整个课堂过程缺乏新鲜感。另一方面,随堂自测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十分了解才能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整齐划一的作业与巩固练习,难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因材施教上略有不足。
总之,在教学案一体化设计上,需要老师既重视教的过程,又要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能力上。如何达到二者的平衡,还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继续努力。我们全体数学组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及时研究及时反思。
15.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篇十五
那么, 怎样的交流才是有价值、有实效的课堂交流呢?小学第一学段的课堂组织如何开展有效交流呢?就本人多年从事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来看, 要使课堂上的交流有效, 就必须形成有效交流的共识, 共享有效交流的方法, 营造交流共进的氛围。
一、形成有效交流的共识
根据我的研究,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有许多学生似听非听, 没有自己的思考, 别人讲什么, 就说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 也就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倾听。我曾经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有意识地提问学生:“刚才某某讲了什么?”结果十之八九的学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我进一步研究发现, 学生对教师的话一般是注意听的, 而对学生的回答则听得不怎么认真, 他所关心的是快举手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出现的正、误则不怎么关心。
针对这些现状, 我努力让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做“三到”:一是要听别人好的地方, 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二是要听需要改正的地方, 做出正确的修改;三是重复别人的发言, 问问自己会说吗。
为了有效落实“三到”的要求, 我还通过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 当一名学生对另外一名学生的回答作出正确的评判时, 教师及时评价:“你看他真会听别人的回答!别人回答完后, 他能准确说出别人的回答哪儿正确, 哪儿应该改进。”
经过了较长时间这样的训练, 我所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想法, 分析其中的对错, 发表自己的见解, 作出适当的判断。
二、共享有效交流的方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表明, 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 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
仔细观察, 学会表达。例如, 教材呈现的情景图, 我首先要求学生从情景图中找到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找信息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要教学生学会找主要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找问题, 搞清楚“问什么”;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描述情景中的条件和问题。通过这样反复训练, 学生逐步学会从图中找信息, 知道告诉我们什么, 要“求什么”,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 在交流中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分析方法, 交流过程。这样能进一步对所学知识深化理解, 使学生“说理清楚, 语言规范”, 促进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 教学“小强有46张画片, 送给小红4张, 还有多少张?”我就训练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说出分析推理过程: (1) 先说题意:“已知小强有46张画片, 送给小红4张”, 问题是“还有多少张”? (2) 分析题意:要求还有多少张, 就是从46里去掉4, 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46-4= () 。通过口述解题思路, 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的程度, 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教学, 从而有的放矢地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规范语言, 完整交流。一年级的孩子说话爱说半截话, 我鼓励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把话说完整,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注重细节, 加以引导:“你的回答如果能把话说完整就更好了!”或者说:“请你完整地把问题回答一遍。”比如, 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教材安排的是“数一数”这一内容, 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 从1到10这些数不仅会数还会写了, 有些孩子还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但是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怎样正确说出教材中的数量, 对于数量词大部分孩子不会用:一匹马、一架飞机、一个滑梯……于是, 在第一节课上, 我就规范孩子的语言, 让孩子学会完整、正确地表达, 促进课堂中有效交流。
三、营造交流共进的氛围
教育呼唤老师为学生创设深入思考的情境, 提供互相交流的舞台。课堂上听到学生不同的声音, 时常使老师更为兴奋, 因为一个学生一种方法, 两个学生就可以得到两种方法;一人一种思想, 两个学生就可以得到两种思想。如果学生能在讨论和交流中, 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数学思维更深刻更全面, 那不就是充满智慧的数学学习吗?
多引导。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见解奇特时, 我就及时引导:“你的方法真奇特, 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好吗?”通过回答感染其他学生, 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 学会思考, 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表达出来, 这样为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也就有话可说。
多鼓励。开放式课堂交流的根本是让学生已克服传统提问应答时被动接受的心态, 冲破思想的束缚, 自主意识充分展露, 又具有展示自我的信心和愉悦, 这时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表达的需要, 时时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 宽容学生的不同意见, 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 多提几个“还有新的想法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充分挖掘学生不同的见解。
多讨论。教学《24时记时法》一课片段: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记时法?
(喜欢普通记时法的学生与喜欢24时记时法的差不多)
师:看来, 同学们的想法有点不一样, 那我们就来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种记时法, 争取说服不喜欢的同学。行吗?生 (齐) :行。
生1:我喜欢普通记时法, 因为说起来比较顺。
师:怎么顺?
生1:因为是从1、2、3挨着往下数的。数到12点以后再从1点往下数, 我觉得顺。
生2:我喜欢24时记时法, 因为不用去想上午和下午, 这样不容易漏说。
师:你的意思是只要直接说几点就行了?生2点头。
生3:我喜欢普通记时法, 因为不用去转化, 只要看钟面就行了。
生4:我还是喜欢24时记时法, 因为电视上、商场门口都写着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我觉得比写上午几点、下午几点要简单一些。
生5:一天时针正好在钟面上转两圈, 就是24小时, 所以我觉得24时记时法比较好。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比较喜欢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确实广泛, 而且表示起来比较简单。那么普通记时法真的用处不大吗?生相视而笑。
师:其实它在我们平时的口语交流中用得很多。比如我们和同学约定星期天去公园玩。那我们一般会这样说:星期天下午2:00公园门口见, 或者我们常说:早晨8:00开始上课, 中午11:00午餐, 下午4:00放学等。
生边听边点头。
【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聚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构建智慧高效课堂07-02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论文08-25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08-28
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07-30
优化分层教学,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09-19
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07-01
高效课堂下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计划08-14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7-08
初中数学教学研讨会交流材料: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和谐发展08-21
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研修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