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

2024-10-16

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13篇)

1.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 篇一

午餐

1.午餐餐厅应保持整洁、明净、舒适,开饭前15~30分钟消毒桌面,先用干净的湿抹布擦净餐桌,再用消毒液消毒。保育员接触幼儿食物前必须带好饭兜、口罩,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双手。小儿洗手可分小组进行,最好让体弱的及吃得慢的小儿先洗手先吃。饭菜必须放在专用桌子上,根据不同的季节,准备适宜的饭菜,如吃干点应使用食品夹。

2.保持小儿情绪愉快,专心进餐,严禁在小儿进餐时训斥小儿。每天按时开饭,每餐进餐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掌握少吃多添随分随吃的原则,吃得慢的幼儿应让他们先吃,观察幼儿食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小儿,胃口小的小儿采用少盛再添的办法,鼓励小儿多吃;挑食的小儿开始只要求他尝一口,让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新入园和病后的小儿可相应减少进食量,并给予照顾;拒食的小儿不可强行硬塞,要针对其原因找寻对策。不吃汤泡饭,不挑食。要求小儿眼下最后一口饭菜后离开座位。

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独立进餐的能力。

5.幼儿用餐完毕后,餐具送至营养室,用洗洁精及温水擦净桌面。小儿全部吃完才能打扫卫生,尽量采用湿性打扫,防止尘土飞扬。清扫拖净地面,桌椅整齐地放在规定的地方。

午睡

1.幼儿睡眠前,卧室要开窗通风。寒冷季节应等小儿睡进被窝后打开窗户,拉上窗帘;保育员动作要轻盈,说话轻声,保持环境安静。小床的被褥铺放平整,睡地铺的园所,先扫清地面,再用半湿的拖把拖净。等地面干燥后,先铺上席子,再铺上垫被。垫被的厚薄按季节而论,垫被的四周不能触及地面,最后铺好被子,做到不拥挤,让幼儿头脚交叉睡。幼儿脱衣时要注意关窗保暖,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体弱儿要多加关心,做到先睡后起,多汗的幼儿可在睡前背部垫上干毛巾,汗湿的毛巾要及时拿掉。

2.合理安排小儿午睡的床位。体弱的小儿应安排在背风处,体质较好、怕热的小儿可安排在通风处(但不能吹过堂风)。易尿床和活泼好动爱说话的小儿睡在便于保育员照顾的地方,咳嗽的小儿最好与其他小儿有一定的距离。

3.幼儿睡眠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不要让幼儿吹对流风,保育员加强巡回不离岗,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睡资,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有顺序地组织小儿入睡和起床。按小组分批入睡或起床,年龄小或体质弱的小儿可先入睡,易哭闹的小儿最后入睡。根据室温脱去相应的衣服、裤子,但最起码需脱去外衣和鞋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做到脱一个睡一个,起床一个穿一个。起床后要做到午检,摸小儿额头试温,观察精神状态和检查身体情况,根据当日气温增减衣服。保育员最好在小而全部穿好衣服后再整理被褥。

5.值班的保育员不能擅离班级,要做到巡回检查。巡回的首要任务是检查小儿不能蒙头睡,以免呼吸不畅窒息。对一时不能入睡的小儿可引导入睡。不可随意延长或缩短睡眠时间。

盥洗

1.小儿吃东西前必须洗手,洗手要用流动水和肥皂,饭后必须洗脸,洗脸要用消毒毛巾。

2.幼儿洗手前,保育员准备肥皂和毛巾,调节水温,通过语言启发、动作示范,让幼儿逐步学会自己洗手的方法。

3.保育员准备温度适宜的毛巾,培养幼儿正确洗脸的方法。

4.为小儿穿衣裤鞋袜时要考虑小儿的舒适、保暖和安全,如将衬衣的袖子、衬裤的裤管拉直,将衣领翻至服贴,内衣苏在裤子里,裤子拉到肚脐之上,袜跟拉到脚后跟处。

5.定期为小儿剪指甲,不肯合作的小儿应等其熟睡后再剪,不要强迫进行。

6.洗澡前保育员要采取防滑及保暖措施,准备好毛巾、肥皂,做到先放热水,调节适宜的水温。洗澡时,保育员的手不能离开水源,先将幼儿淋湿,在擦肥皂。擦时要注意顺序,先颈部、胸部、背部、两臂腿,最后擦臀部和脚。按同样的顺序将肥皂沫洗尽,洗澡结束时,先关热水再关冷水,用干毛巾擦干幼儿皮肤,立即穿上衣裤。

7.盥洗中要注意安全,如先放冷水,再放热水,用手试温后才能让小儿清洗。

大小便

1.保育员要照顾幼儿排便,提醒幼儿如厕时间不宜过长,注意观察幼儿的大小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保健员联系。

2.小儿大小便是保育员要在一旁照顾、帮助,观察大小便有无异常,才可离开。

3.每次组织小儿大小便时按小组进行,每次以5~6个小而为宜。小儿坐盆时间一般5~10分钟,小便便盆用完后倒掉、洗净,每天二次浸泡于消毒液中,大便便盆用后倒掉、洗净,立即浸泡于消毒液中。

4.根据小儿的年龄、小便间隔规律、当天小儿的情绪、饮食、气候等因素提醒小儿小便。对易尿裤的小儿要重点照顾提醒,除睡眠前后,嬉水前等安排集体小便外,应培养2岁以上的小儿主动表示小便。

5.培养小儿定时大便的习惯。坐盆时不喂食,不玩玩具,不看图书。

6.当小儿学会用声音、动作或语言表示大小便时,保育员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尿裤、尿床的小儿要及时换干裤子,耐心教导,帮助他树立信心,不可斥责、讽刺、讥笑或长时间让他坐在便盆上。

7.培养小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及生活能力。

[幼儿园保育与一日生活指导]

2.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 篇二

一、幼儿园精细化管理过程全覆盖

制度源于养成, 管理源于细节。2009年, 借迎接天津市一级幼儿园的检查验收为契机, 随着各项工作不断细化, 我们将幼儿园管理深入到全园的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人, 做到管理无盲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细化”:

1. 细化岗位职责, 增强责任意识。

我园不断完善各岗位职责, 编入幼儿园管理手册。全园各岗人员清晰明确地知道本岗工作的具体职责, 各岗位的工作力争做到无缝对接、没有疏漏。

2. 细化岗位分工, 规范质量标准。

园内每个岗位的人员清晰明确自己每一项工作的质量标准, 逐渐形成园所的质量标准 (要求) 体系。让大家的工作有章可寻, 有理可依, 行有示范、动有准则。

3. 细化岗位流程, 形成规定动作。

保教岗位的人员按照“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的具体要求, 清晰明确地知道本岗的每一项工作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操作才能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园内各岗人员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展开, 一切为一线服务的理念根植于每位后勤人员心中, 全园上下形成管理处处见、权力层层赋的运行机制。园内各项工作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呈现“四精”:每个步骤追求精心;每个环节力求精细;每个活动讲求精致;每项工作讲求精品。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抓落实

1. 构建网络平台, 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园长任组长, 组员由教学副园长、后勤副园长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设计专项工作管理网络图, 明确园长主管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副园长主抓负责保教生活环节工作的实施与落实, 后勤园长保障各种设施、设备的添置与维修;大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本组本部门随时督查指导, 保教人员具体执行, 相互配合。

2. 开辟三条途径, 彰显“四细”品质。

为将“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具体细则落实到位, 园内出台三个举措, 开辟通往精细化管理进程的三条途径:培训指导到位;检查抽查跟进;考核评议并举。

彰显“四细”:在抽丝剥茧的细润凝炼之中提升理论;在洞察秋毫的细微用心之处追求创新;借智慧经营的细密筹措之机讲求策略;凭日积月累的细水长流之势养成习惯。

教师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工作实施的主体, 教师理论认识水平的高度决定一日生活各环节培养的力度。为了确保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精细化、明确化、规范化, 我园于2009年制订了《幼儿园教养员、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 放置在班内指定位置方便对照查看。“工作流程”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教职工严格按照“工作流程”中具体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前不久, 《南开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出台后, 我们通过学习将两者有机结合, 借助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实地演练、现场研讨等方式, 更新传统固有模式, 走出各环节衔接误区, 消除环节培养的盲点。我们鼓励教师静下心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此为突破口确立本班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先后汇编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教师指导策略》《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减少幼儿等待现象”经验汇编》, 各班将实践研究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推广、把遇到的困惑提出来进行分析。一次次的经验交流、一次次问题思考的碰撞, 教师们开始习惯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实践、去教学、去交流。通过经验分享、理论考核、教师答辩等形式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的有效对接, 逐渐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标准要求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意识、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标准的规范动作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常态教育下。教师将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幼儿的培养与关注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动型培养教育的共同目标下, 默默诠释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基的不懈追求。

3. 保教默契配合, 效果事半功倍。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动型培养必须坚持一致性和一贯性的原则, 而园内各班由于班级位置的不同和室内结构的差异对教师的组织和培养富有挑战性, 在教学园长、保健员的指导下需要班内教师在原则不变、标准不改的情况下灵活变换教育策略, 班内三人达成共识, 保证各环节有效衔接, 减少幼儿等待、拥挤现象。

我们根据《南开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制定园本操作流程, 特别针对保育员队伍逐渐萎缩、人员流动性大、外聘人员多的情况, 我们在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制定《幼儿园常规清洁消毒流程》《班级常规清洁消毒流程》, 编写《保育员一日生活各环节工作流程解读》, 指导保育员的具体工作。保教人员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归纳编制《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保教策略分析示意图》, 确保集体有针对性的探讨。

我园利用全体会、班务会统一班内人员服务意识、配合意识、安全意识, 在感情碰撞、理性磨合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蓟县翠屏湖拓展训练和广西南宁、桂林旅游及教师节师徒结对、“唱响红色经典”党日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教职工工作热情、凝聚了团队力量, 使其更好地投身于教育工作中。在环节研究的过程中小到教师每个环节的站位、大到组织活动后各环节衔接过渡都进行反复实践与练习, 最终达到默契。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与环境

1. 班级特色环境, 提示培养细节。

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设计的主题墙饰将养成教育的目标渗透其中, 利用图示提醒引导, 让环境与幼儿“说话”。生活区的图示:根据洗手的方法设计五步洗手图示, 便后洗手图示;便后冲水图示;饮水罐旁提示饮水、漱口、接水量图示;擦嘴步骤示意照片等。

活动区规则图示:幼儿亲手绘制图示, 呈现活动规则, 在图示引导下幼儿感受规则力量。其中, 包括进区游戏规则;物品使用规则;取放玩具材料摆放标志;取放图书、看书规则;游戏规则示意图等。

音乐适时提醒: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利用熟悉的音乐、舒缓的名曲进行有效控制, 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欣赏名曲丰富知识、享受美的熏陶, 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调节音量的大小让幼儿形成条件反射, 以达到预期的环节过渡效果。教师通过让环境说话, 让童谣强化;让标语唤醒, 让音乐提醒;让榜样诱导, 让图片引导等方式为幼儿提供接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 让幼儿的行为自觉规范, 习惯自然形成。

2. 全员统筹管理, 突显“五常”亮点。

常清洁:清洁责任明确, 方法流程清晰;检查标准详实, 抽查赏罚分明。常整理:标志清楚准确, 操作方便快捷, 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确立物品的“名”“家”“量”以及简单明了的使用注释。常规范:以视觉管理促方案的标准化, 创造安全环境, 实施细节管理。重点在于全园统筹安排, 统一规划标签、标记颜色, 营造和谐环境。常组织:抛弃不需要的东西或回收物品, 实施环保措施, 按使用率高低存放物品, 并将物品数量根据需要降至最低程度。常自律:营造环境, 以环境促动型的养成, 自省和监督两种手段并行, 持之以恒, 形成有序的生活习惯, 增强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

四、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出成果

经过多年实践, 特别是《南开区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出台后, 我们结合园所自身情况对照“标准”, 形成了本园特色的规范要求及具体范例图示, 将教师的实践经验、情景抓拍、管理密笈汇编成《教养员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范例对照图册》《保育员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要求参考标准范例对照图册》《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良好习惯墙饰布置集锦》《保育员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工作流程解读》《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动型培养范例对照图册》《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规范提示集锦》《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教师指导用语宜与忌》等。

在不断总结积累的过程中, 教师与幼儿教学相长, 逐渐形成了园本精细化管理的文本资料, 如实记录园所关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管理工作”的研究轨迹, 对今后的保教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问题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问题

幼儿园对于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管理,并不是对学生的所有事情大包大揽,而是在传统教育理念上的创新,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落实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使幼儿园管理变成人人均可管理,且可管理较好。

一、现阶段幼儿园一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环境不丰富

在对孩子一天的学习管理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教育环境不够优良,有很多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方面呈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环节当中,这无疑会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很难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并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放松警惕。

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环节

在幼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无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游戏的各个环节当中,教师对幼儿的教学仍然不能避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这往往会忽视幼儿自主学习的本能,忽视他们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生活能力。

二、不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用行动与爱打动孩子

幼儿极度缺乏安全感,只有老师用真诚的心对待孩子,用真切的关心感动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每天孩子到学校的时候,用微笑面对每一个孩子,用温柔的话语问候每一个孩子,要时刻注意与孩子的聊天与互动,主动温柔地与孩子交谈,使孩子尽快从与父母分离的伤心中解脱出来,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制订适合的教学任务

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存在,老师在设定教学任务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老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成功引导,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孩子,要适时依据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设定适合孩子自身的目标,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感受,这样也能使孩子对于学习的热情达到最大化,提高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3.注重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不同的,他们对于学习的侧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依据每一个孩子的特长进行差异化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满足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另外,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老师应该对孩子的学习内容进行人性化布置,让孩子对所选择知识进行自主选择,由孩子理性对自我水平的提高进行考量,自主布置自己的学习任务,老师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最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我设定的任务。

4.创新教学方式,避免枯燥乏味

即使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长期持续下去,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结合最新科学技术,将讲課与高新科技相结合,用思辨的思维模式,创新讲课方式。

三、创建优质的班级风貌

优质班集体的创建,有利于孩子一日生活、学习的规范化,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于班集体的优质化管理。

1.坚持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不仅是指老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也要求班级中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老师的榜样作用,可以对学生自身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如果老师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端正,而老师讲完课之后在讲台上不注意形象,趴在讲桌上,又如何形成威信,对孩子起到正确的引导。另外,不能忽视同一个班级中同班同学的带头作用,老师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更多是来自于老师的神秘感与自身的威严,而同龄人之间的影响则能够更直接影响周边的同学。例如,当一个同学对于上课所讲的内容不理解,向周边同学询问的时候,会引起周边很多同学的共同学习,这也是一种榜样的带头作用。老师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的心态,使他们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学习。

2.因人而异,培养习惯

对于不同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动手能力都有较大差别,老师不能对每一个年级的孩子同等看待,用同样的教材进行讲授,这样将会使高年级学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而低年级学生不能听懂所讲授的内容。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教授孩子们基本的生活技能,对于平时所用的玩具、餐具,要进行合理放置,引导孩子们在用完自己的物品之后,要进行归位,促使他们从小养成按部就班的良好习惯。

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进行管理,不是单纯站在老师、家长抑或学生的角度,对班集体进行管理,而是要综合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性地对班集体进行管理。无论我们以怎样的形式进行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使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收获最快乐的童年。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不能出现差别对待的现象。

参考文献:

梁文玉.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家教世界,2013(7).

4.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 篇四

7:30~7:50 1.开窗通风,搞好室内外 厕所的清洁卫生。2.将消好毒的杯子 教师用品 幼儿用品摆放整齐。7:50~9:00 1.迎接幼儿入园,协助主班教师晨间接待工作。2.指导并帮助幼儿将自己的物品摆放整齐(如书包)。

3.帮助教师组织幼儿晨间活动,并维持本班纪律和个别幼儿的突发状况。9:00~9:10

协助教师组织幼儿入厕 喝水,并进行相应的教育指导。(如不插队 不拥挤等)9:10~9:40

协助班上老师组织教育活动 9:40~10:10 课间操

(1)协助教师课间操准备,组织幼儿入厕 喝水 增减外套 排队等。(2)带队人员为班主任,按组依次下楼,保育员在队后组织纪律,做好上下楼梯的安全工作。

(3)课间操活动。(主班老师带操,保育老师维持纪律)10:10~10:40 帮助本班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如提醒并指导幼儿入厕 喝水),协助教师组织教育活动。10:40~11:10 帮助本班教师做好活动前准备(如提醒并指导幼儿入厕 喝水),协助教师组织教育活动。11:10~11:30 餐前准备工作

(1)组织幼儿餐前洗手 喝水 保持地面 桌面清洁。(2)各班保育员到厨房拿饭菜并摆好碗筷。11:30~12:20 午餐活动

(1)按组分发已分好的饭菜,幼儿食量较多的,应及时帮助添加饭菜。

(2)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和收拾碗筷,养成饭后漱口 擦嘴的习惯。

(3)照顾好体弱儿和进食慢的幼儿,不催食,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12:20~12:30 午睡前准备(1)午睡前喂药。

(2)协助教师组织幼儿入厕 洗手 喝水。12:30~1:00(1)搞好餐具的整理工作。(2)

教室内外 厕所 桌椅 地面的清洁及整理工作。1:00~2:30 照看未入睡幼儿 2:30~3:00 幼儿起床

(1)提醒并帮助幼儿穿衣服。

(2)摸幼儿的头,检查幼儿衣服 袜子 及有无尿裤子现象。(3)整理床铺,打扫寝室卫生。

(4)保证幼儿服装整齐,头发整齐(帮助幼儿梳头)。并根据幼儿身体状况和天气变化,为幼儿增减衣物。3:00~3:20 帮助本班教师做好活动前准备(提醒并指导幼儿入厕 喝水),协助教师组织自主游戏活动 3:20~3:50(1)帮助本班教师做好活动前准备(如提醒并指导幼儿入厕 喝水),协助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2)进行室内外 厕所清洁工作,消毒幼儿水杯和毛巾。3:50~4:00 离园准备

(1)协助教师分发书包,整理幼儿物品及教师用品。

(2)检查幼儿头发 衣物是否整洁(鞋子 衣裤是否穿反)、手脸是否干净以及幼儿精神面貌。4:00~5:00 幼儿离园

(1)协助本班教师组织离园工作。

(2)清倒垃圾,保持班级整洁,管好门窗水电等。注:

1.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时,教师和保育员应时常观注的幼儿一举一动,孩子不能离开两位教师的视线,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2.每周五中午大扫。(包括教室 桌子 墙壁 地面 走廊 厕所 电视机 门窗 饮水机 寝室 天花板 电子琴 黑板等),园长并进行检查登记,月底进行总结评比。

3.每月月底进行保育员卫生工作评比并颁发相关奖励,具体包括:(1)是否做到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的具体要求以及保育员的工作态度。

5.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大全] 篇五

一、保育员老师晨间的卫生保育工作(8:00准时到岗,在此前吃好早餐)1、8:00到岗后到厨房领取幼儿早点,并领取消毒好的茶杯、毛巾。(领取完后将茶杯、毛巾分别放在茶杯柜内和毛巾架上)。

2、准备好幼儿当日的饮用水(夏季可以在前一天的下午下班前烧好开水,以备幼儿次日饮用)。

3、按前一天的幼儿人数领取水果并清洗,食用带皮水果必须削皮,切块后用餐盘分发给幼儿食用。

二、早餐(8:00一一8:30 或8:10——8:40)

1、组织幼儿进餐,分发菜饭,有汤的菜饭一律由三位老师端给孩子,端汤时不能从孩子的头顶过,要从孩子身侧边端过。对体弱、生病的幼儿可喂食。

2、找班主任老师确认当天会晚来的幼儿,帮幼儿留餐,留餐内容为:奶、蛋、包子类,粥、粉面类不留。

三、8:30一一9:00 班级卫生打扫

1、帮幼儿洗脸、洗餐具(班级餐盘、勺子)、毛巾,烧开水、打扫班级内、走廊卫生。

四、打扫包干区卫生(9:00一一11:00)

五、午餐(11:00一一12:00)

1、两位老师负责组织幼儿餐前准备工作,组织幼儿入厕,幼儿餐前洗手必须使用香皂。

2、饭菜进班后由班上老师统一进行分配,不得由幼儿进行分餐。

3、生活老师给幼儿盛饭时要佩戴口罩,注意分发均匀,小班和中班的幼儿不能让其自己端饭菜,一律由老师负责端给幼儿,大班的孩子可以自己端饭菜,但要注意安全,要有秩序。大、中、小幼儿一律不准自己端汤,汤必须由老师端给幼儿,老师端汤时不能从孩子的头顶过,要从孩子的身侧边端过。

4、老师在孩子用餐时(早餐、水果、午餐、点心)严禁品尝孩子的饭菜,在充足的用餐时间内孩子吃完饭菜,保证每个孩子吃饱(班级的三位老师在岗的情况下,都要熟知班级每位幼儿的用餐情况)。

5、用餐完毕后,老师应引导孩子将碗筷放至指定的地点,然后用毛巾擦嘴。

6、等大多数孩子用餐完毕后,两位老师有序的组织孩子到户外散步(要求整队缓慢行走,不能分散玩耍),两位老师在孩子散步期间不能聚众聊天、玩手机,要确保每位孩子的安全。

7、保育员在孩子散步期间,负责收拾碗筷、将碗筷送至厨房清洗,并将教室打扫干净。

①.收拾餐具,用抹布擦去桌上残留饭菜,倒入剩菜盆中。②.用“84”消毒配比液擦拭桌子,用清水擦干净,不能留油污,不粘手,边缝不残留。)

③.打扫教室卫生,用扫帚按顺序扫净每个角落。用拧干的拖把拖地,注意不能滴水。

④.摆床,与老师做好交接工作。

六、幼儿午睡(12:00一一14:00或12:00——14:30)

1.幼儿午睡前老师必须组织幼儿入厕。

2.三位老师一起帮幼儿脱衣裤,冬天要脱剩至一件毛衣和棉衣裤,要求摆放整齐。

3.生活老师负责照顾幼儿午睡,要时刻巡视,收缴幼儿带到床上的杂物、小异物,帮助幼儿盖好被子,留意体弱儿和面色有异常的幼儿,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汇报园长。

4.上班不能干私活,不能随意窜岗,不能大声喧哗,不能躺在幼儿床上休息、睡觉(双脚离地即算睡觉)。

5.及时提醒中途常会大、小便的幼儿入厕,冬天一定要给幼儿披外套。一旦有尿湿要及时更换衣物,洗晒换下的衣物。

七、起床(14:00一一15:00)

1.三位老师一起帮助幼儿有次序的起床,为幼儿穿好衣裤。

2.等幼儿全部起床后,打开窗户通风,将被褥反放在床上透气半小时。

3.等幼儿全部上完厕所后,用洁厕精、专用扫帚、刷子刷洗便槽及周围,最后拖干地面、保持地面干燥。

4.等寝室通风后进行打扫,先叠被子,将被子折平整,朝统一方向摆放整齐,枕头放在被子上,铺平床单,把床摆回原位。

八、午点及清洁工作(15:00一一15:30)

1.带领幼儿上厕所,然后要求洗手,帮幼儿卷起衣袖,洗完后帮幼儿放下衣袖。

2.午点要用餐盘,每人一份。

3.用餐完毕后,清洗餐盘、勺子。

九、15:30一一16:15包干区卫生

十、16:30一一17:00幼儿离园前后工作

离园前,三位老师必须共同为幼儿离园做好准备。帮助孩子整理衣裤,检查幼儿鞋子、衣服等是否穿反,如幼儿出汗及时给幼儿垫好吸汗巾,用温水给幼儿洗脸,将孩子要带回家的物品准备好。开园门时,三位老师必须都站在教室里外,保证每位幼儿家长都刷卡接人。

大多数幼儿接走后,保育员负责将教室卫生打扫干净,厕所冲洗干净,做到厕所干燥、无异味,清理当天的垃圾,将教室桌椅板凳摆放整齐,另外两位老师将班级班务整理好。

最后下班的老师要将教室门窗关好,锁好门窗,检查所有开关是否关闭后方可下班。

十一、每日消毒工作

保育员每日务必做到对教室、寝室消毒工作,确保每天教室及寝室均用紫外线灯管消毒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对幼儿所有接触到的物品都要进行定时消毒。

班务工作检查要求

负责人:班主任老师(如不在岗则为配班老师)

1、老师私人物品仅限1-2双鞋(不准穿拖鞋)、工作衣、包、伞、雨衣(挂在成人卫生间),并按规定放在物品柜里,此外私人物品一律不允许留在班上。

2、钢琴、窗户、空调上任何时候无物品。

3、所有的衣服(大人、小孩的)一律放到书包柜里。

4、洗洁精、洁厕灵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5、教学物品、书本、玩具、书包分类统一摆在壁橱、玩具柜上。

6、幼儿吃水果时,凡是苹果、梨子必须刨皮,切丁(包括西瓜、梨瓜)装餐盘内。

班主任淘汰机制、豁免规定

连续2个学期跨学期生源保有率全园最后3名者,班主任降为配班。上一学年评为先进的班主任可豁免一次一学期后3名的排名。

会议记录本及传阅要求

1、每班设有专门的会议记录本,谁来开会谁记录。

2、开会者认真听清会议内容,认真做好记录,不能有遗漏。

6.幼儿园保育老师一日流程 篇六

一、早 间 接 待

1、开窗透气,准备好儿童饮水。

2、做好室内卫生

3、调节室温及采光

4、准备好擦拭幼儿用桌的消毒水,抹布

5、了解观察幼儿的情绪

6、填写服药记录

7、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8、主动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

二、进 餐 活 动

1、做好开饭的准备工作和饭后的结束工作。

2、照顾幼儿进餐,根据幼儿的食量及时为幼儿添加饭菜

3、掌握好身体不适幼儿及病愈后幼儿的食量

4、关照吃饭慢的幼儿

5、半小时后为服药的幼儿服药

6、教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和进餐时的正确姿势

三、坐 圈 活 动

1、做卫生

2、为幼儿服药

3、为老师准备分组教学材料

四、教学活 动

1、协助老师

五、活动过渡

1、提醒组织幼儿排队(分:组织幼儿排队。)

2、实施微型课程(分:协助班长实施微型课程。)

3、监督幼儿

六、点心时间

1、分餐具并写上点心名称及幼儿拿取份量

2、教育幼儿爱护环境卫生。

3、协助值日生打扫

七、入厕洗手及饮水

1、允许幼儿随机入厕,并监督。

2、协助老师帮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及培养幼儿大小便好习惯。

3、对遗尿/屎幼儿,耐心为他们更换,清洗衣物。

4、观察大小便情况,和老师家长沟通。

5、协助老师检查幼儿正确洗手。

6、做好幼儿口杯及毛巾的洗净并消毒

7、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八、午睡时间

1、为幼儿准备好午睡所需要的用品。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温度。掌握好开关窗的时间。

3、值班时需保持清醒。

4、培养幼儿午睡习惯

5、监督幼儿把衣物整齐放好。

九、户外活动、协助老师准备好场地,运动器具等准备工作 2、协助老师做好户外前准备(入厕,增减衣物)3、照顾好不参加活动的幼儿 4、协助老师组织活动参与其中 5、监督幼儿,防意外事故发生

7.高瞻课程中的一日生活安排 篇七

高瞻课程 (High/Scope) 认为课程应该要协助幼儿成为有自信的问题解决者, 使他们能自己设立目标并能独立完成。高瞻课程非常重视幼儿的自主性, 许多事情都是由幼儿自己来选择和决定。所以高瞻课程的一日生活安排最重要就是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让幼儿参与到一日生活的安排中来, 让幼儿来计划、实施自己的一日活动。虽然高瞻课程重视幼儿的主体性, 但是它还是有一套井然有序的幼儿活动架构,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操作。

二、一日生活安排的环节

高瞻课程中, 幼儿一日生活安排 (Daily Routine) 有半日和整日之分。一般包括以下环节:问候时间 (Greeting Time) 、计划时间 (Planning Time) 、工作时间 (Work Time) 、收拾、整理时间 (Clean-up Time) 、回顾时间 (Recall Time) 、茶点时间 (Snack Time) 、小组活动时间 (Small-Group Time) 、大组活动时间 (Large-Group Time) 和户外活动时间 (Outside Time) 。

(一) 问候时间

在问候时间, 幼儿可以相互之间, 与父母或与教师一起看看图书。一般15分钟左右。

(二) 计划时间

教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地上或围坐在小桌旁, 教师轮流与每个幼儿交谈, 了解幼儿的愿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去做什么, 怎么做。幼儿可以用语言、动作、手势、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当幼儿有想法后, 教师要给予鼓励、支持及回馈 (将计划精细化, 使目标具体化) 。学习之初, 幼儿的计划一般比较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 幼儿的计划会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详细。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 帮助幼儿表达意愿、确立目标。幼儿的计划记录保留在留言板上。这样可以使幼儿有意识地围绕计划去做事, 可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运用绘画、符号与文字, 同时也可以为后面的回顾交流提供依据。一般15分钟左右。

(三) 工作时间

幼儿订好计划后, 就进入实施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幼儿可以改变计划, 而且不需要到留言板去修改自己的原计划。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各区域的各种材料, 可以自由地把材料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他们自由地作用于材料, 利用材料验证自己的想法, 利用材料解决问题。总之, 幼儿可以自己决定在哪玩、玩什么、跟谁玩等。操作过程中, 幼儿可以偶尔和教师或同伴说一说自己在做什么。遇到问题时, 他们努力自己解决或寻求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幼儿操作过程中, 教师尽量不去打扰, 要观察幼儿有什么兴趣, 如何解决问题, 对幼儿的想法及时给予支持。每位教师都随身带着小便签和笔, 对幼儿的表现, 随时记录下来。这为教师进行材料的投放、计划的设置、对幼儿进行评估, 提供重要依据。一般持续45分钟~60分钟。

(四) 收拾、整理时间

幼儿游戏后, 要对材料进行收拾和整理。要求幼儿把材料放回原处。在这一过程中, 活动室不仅变得干净、整洁;幼儿也会积累一些经验, 比如:什么东西应该放在哪, 为什么这些东西可以放在一起, 为什么那些东西可以放在一起。收拾、整理过程中, 幼儿可以独自进行, 也可以和同伴一起收拾。在整理过程中, 教师可以适时给幼儿提供帮助, 跟幼儿一起谈论这些材料。一般10分钟左右。

(五) 回顾时间

在回顾活动中, 幼儿对他们在计划时间、工作时间及回顾时间内的活动有选择地进行回顾, 他们可以用语言表述自己在哪个区域, 做了什么, 跟谁一起, 怎么做的;可以用手势、动作表达自己在工作时间的活动;可以通过唱歌来表示;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 (图画、制作的东西等) 。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兼顾每个幼儿, 帮助他们思考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鼓励他们重整活动经验。幼儿通过相互交流, 可以发展其回忆过去的能力, 这对其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扩展是很有利的。通过回顾, 他们学会把计划、行动与结果联系在一起, 同时加深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理解。一般15分钟左右。

(六) 小组活动时间

小组活动由教师引发, 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或幼儿的主要发展指标、未开发的材料、当地传统等设计活动。一般一位教师和6个~10个幼儿一组。小组活动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好机会。小组活动虽然由教师选择材料, 但教师鼓励幼儿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材料, 尽力引发幼儿的构想。小组活动一般以教师简要地介绍活动开始, 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任务是做好巡视、指导工作, 认真观察每个幼儿, 观察幼儿是怎样使用材料的, 帮助他们扩展思路, 鼓励他们自己完成要做的事情。教师走近幼儿时一定要蹲下来, 和幼儿的视线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可以以模仿幼儿行为的方式介入, 与幼儿进行交谈, 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继续活动,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活动结束时, 教师鼓励幼儿帮助教师收拾材料。提醒幼儿注意那些明天要继续使用的材料放在什么地方, 并做好向下一个日常环节的过渡。如果幼儿想继续做这项工作, 教师可以给幼儿找一个安全的空间存放材料, 以便继续活动。同时做一个标志“活动在进行”, 那样其他幼儿就知道不去动那些材料了。一般15分钟左右。

(七) 大组 (团体) 活动时间

团体活动是指所有成人和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大组活动成功的秘诀在于教师和幼儿轮流担任活动的控制者。教师和幼儿可以相互给予与获取。教师提出倡议, 允许幼儿加入、做出选择, 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也可以作为活动的领导者, 教师作为跟随者。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 由产生疑问, 到提出建议, 最后获得解决方案。大组活动中幼儿可以分享各自的想法, 相互学习。一般15分钟左右。

(八) 户外活动时间

在户外, 幼儿可以散步、奔跑、攀爬、游泳、踢球、捉迷藏等。户外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发展身体、音乐的需要、一些需要合作的项目以及社会文化中流行的对幼儿有意的活动。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 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帮助, 可以和幼儿一起玩, 也可以和幼儿交谈, 谈论幼儿玩的是什么。如果户外活动是一日安排的最后一个环节, 赶上家长来接幼儿, 幼儿也可以和家长交谈他们玩耍的内容、感受。30分钟左右。

一般情况下, 幼儿一日安排作息表都贴在活动室一进门比较醒目的地方。表格的大小代表活动时间的长短。表格能帮助幼儿清楚了解环节之间的顺序和每个环节时间的长短。一般用文字和图画表示。如:

三、对我们的启示

8.减少消极等待 优化一日生活 篇八

【关键词】消极等待 浪费时间 过渡环节

由于各种原因,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经常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这种现象不仅仅浪费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年时光,更减少了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活动的兴趣,压抑个性的发展。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消极等待现象,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对策。幼儿教师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幼儿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探讨和调整。

一、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现象

(一)相对稳定的安排时间

对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为了让幼儿形成秩序,对于时间的安排要具有稳定性。幼儿对时间的概念往往是通过自己进行的活动来理解的,所以,如果时间的安排具有稳定性,幼儿就很容易形成一种习惯,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消极等待的时间。下面就提出几点建议:根据班级的特色以及幼儿的具体情况,可以把一天的活动内容设计如下:在孩子入园后首先就是选择区域卡进行选区;然后在每天的上课前开展“小小故事会”环节,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在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以及从漫画故事书中看到的有趣的故事讲出来和其他孩子们一起分享,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是固定的上课时间,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幼儿看书、识字、算数、美术、音乐等课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安排适量的猜谜语、折纸、做趣味游戏等环节;最后,在每天的放学前进行评选小红花活动,并对一天活动情况作总结性谈话。这种稳定的时间安排,长期以来就可以使幼儿形成一种习惯。很多幼儿都会根据老师这种固定的时间安排,积极主动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从而就避免了老师还要再去讲解和组织等环节,有效减少了消极等待的时间。

(二)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尊重幼儿的意愿,老师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巩固,并且持之以恒,时间长了,慢慢的老师会发现,幼儿们已经不再需要老师再去提醒和关照了,他们自己会很自然地过渡到每个环节,这样使得每项活动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在制定常规的时候,老师要注意的是制定常规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尊重幼儿的意愿,和幼儿一起通过协商、理解、沟通之后来制定完成,并不是命令或者代表一种权威,而是老师和幼儿之间的一种约定,因为是和幼儿们一起制定的常规,幼儿们一般都会很自觉的去遵守,时间久了就不再需要老师的遵嘱了。和幼儿们一起以协商沟通的态度来制定常规的过程本身的意义及对幼儿的影响,可以说已经远远的超越了规则本身的范围,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可以培养幼儿民主、合作、倾听、理解、接纳、负责、守信的良好品德。

另外,老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时候,尽量不要对幼儿采取统一的安排,要把孩子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并积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发挥老师的智慧,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现象

在幼儿一日的活动过程中,老师之间的工作上的相互配合也是特别重要的,安排好幼儿的各项活动,这样就可以使幼儿们在进行活动的时候能够井然有序。比如在排队上厕所、排队洗手这些环节,可以有一位老师组织幼儿上厕所和洗手,另一位老师则组织剩下来的幼儿,来进行猜谜语、背儿歌等,这样,孩子们在老师之间的配合下显得井然有序,并且也不会让后面排队的幼儿觉得没事做。

再比如,在美术课堂上,由于幼儿画画的速度不同,为了避免那些提前画完的幼儿进行消极的等待,可以让那些幼儿,自由发挥,把自己想画的东西画出来,既可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继续作画,又不会去打扰其他幼儿。

在上美术课之前,老师会让幼儿把上课要用到的蜡笔和剪刀之类的东西放在自己的位子上。在上课的时候让幼儿们分组去拿,这样就避免了一起去拿而造成的拥挤和踩踏等现象的发生。可以两组一起去拿,分批去拿,其他那些没有去拿的幼儿可以安排他们做猜手指和猜谜语的游戏,这样轮流进行。这样幼儿在每次拿东西的时候都会又快有又次序,大大地减少了幼儿们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现象

(一)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游戏因为其自身的特殊功能备受幼儿的喜爱,老师们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幼儿具体的特点以及喜好,在教室内增设手工区和阅读区,这样就为幼儿增添了不少乐趣。比如在午餐这段时间,先吃好的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很自觉地去阅读区域挑选自己喜爱的书阅读,还可以去做手工、去玩折纸游戏,这样的话既不会让先吃完的幼儿觉得无聊也不会去打扰其他吃得慢的幼儿,另外还减少了幼儿之间乱跑、嬉闹的现象,并且有效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二)晨间接待活动和自主游戏结合

晨间活动是孩子们来园之后的第一个环节,如果活动进行得不愉快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一整天的情绪起伏,因为幼儿到园的时间很难统一,所以晨间活动可以采取自主活动的形式进行。每天幼儿在进园和老师打完招呼后就在相应老师的看护下自主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活动。可以去玩各种积木、捏橡皮泥、画画,还可以去自然角区域观看动物和植物,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让幼儿们忙得不亦乐乎,从而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老师们不能强硬的要求孩子们干什么,孩子们有活动的自由,晨间活动就变得非常温馨和精彩了。

结语

9.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 篇九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危机是指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涉及生活和

教育诸多方面,包括来园、晨检、早操、教育活动、分区活动、餐点、盥洗、午睡、游戏、户外活动、离园等环节,因内部因素长期积累到一定程度所面临着突然出现的变化或突然爆发而形成的危

机或突发事件。它具有普遍性、隐藏性、不可测性、潜伏性、紧急性的特点。因此,幼儿园危机管理已成为现代幼儿园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危机管理包括危机预防、危机应对与危机恢复三个阶段,而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最重要阶段,它已在极大程度上化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危机和存在的隐患,是幼儿园通向平安、和谐的一道强有力的保护屏障。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常见的危机类型

(1晨检制度流于形式,造成传染性疾病或大面积地暴发传染病危机。由于幼儿人数多,保健人员更多的只是检查幼儿手、脸和分发晨检牌,而完全淡忘了该履行的工作职责,使晨检流于形式。(2食品卫生监管不力,造成食物中毒危机。由于幼儿园没有严格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人员、采购员、炊事员因责任心不强或工作疏忽易造成危害,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3门卫制度不严,造成幼儿走失危机。保安、门卫没有坚守岗位,没有随手关锁铁门,以致幼儿从大门走失,门卫制度形同虚设。

(4幼儿园设施不良、设备年久失修、没有及时保养或者存在细

节隐患没有及时发现造成意外伤害危机。

(5幼儿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相互伤害危机。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缺乏一定的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活动中经常表现为推、挤、碰、撞造成的相互伤害。

(6活动区材料卫生问题发生污染,引发交叉感染危机。班级的幼儿活动材料丰富多样,有购买的教学玩具,还有很多老师自制的利废利旧的材料,日积月累,给保育员的清洁消毒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自制的材料因季节、气候发生变化产生霉变,让幼儿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这些细菌,大大增加幼儿感染各种疾病的机会。

(7离园接送时,人多混杂引发接送危机。离园时,老师要面对很多家长,特别是老师需要与个别家长交流孩子情况时,有的家长直接接走孩子,没有告知老师,甚至有的请人代接也未告知老师,造成危机。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危机预防策略(一强化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危机预防的重要性

(1增强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常念“危机管理经”。管理者是幼儿园危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范胜于抢险”的思想,坚持以“忧患意识”来思考和构筑幼儿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把危机管理摆上幼儿园一日工作议事日程,时刻绷紧“危机”这根弦。管理者只有时刻保持对危机的高度警惕,才能把危机管理扎扎实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及时

排查和发现可能发生的危机和隐患,包括对危机管理的计划、布置、检查、监督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把可能发生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2培养教职工的危机意识,常讲常敲。危机的管理和预防,仅仅凭管理者本人是难以有保障的。调查发现,一线教师常常因为大量的教学任务而冲淡了危机的意识,而后勤人员因为工作性质缺少对危机判断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培养教职工的危机意识,首先必须让每个教职员工意识到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保障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安全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其次,组织教职工深刻领会各级各类有关安全文件精神及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提高他们更强的责任心和危机感;再者,以全国各类典型安全事故为警示,共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在消除和避免危机中的巨大责任,从而提升对各种事故后果的预见性,做到警钟长鸣。

(二建立危机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增强防范能力 1.成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1制定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危机管理计划,包括园内大型活动、户外活动、突发传染病、突发疾病、火灾、地震、食物中毒、触电、撞伤摔伤、烫伤、骨折、走失、幼儿接送等。计划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基本职责、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排除不安全因素的具体措施以及危机发生时的应对策略等。

(2成立以园长为组长,行政后勤副园长、综治副园长为副组长,教学副园长、保卫科长、安全员、保安、食堂管理员、保健人员、班主任为组员的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园长负责全园危机管理的总体决策、部署、人事调配;综治副园长、安全员配合后勤副园长负责在日常管理中对各类危机进行评估、检查、监督,排除事故隐患;保卫科长负责协助保安做好园内治安危机的巡视、排查,对所有进出幼儿园的外来人员进行审核、把关、登记;食堂管理人员负责对食堂食品卫生和饮食卫生进行检查、监督;保健人员则负责发现、排查、控制疫情的发生,保持与所属卫生医疗机构的信息畅通,对受伤幼儿进行检查、诊断,作出相应的处理;班主任则配合教学副园长

负责对全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计划的拟定,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安全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小组做到责任分工明确,落实到人。

2.健全各类危机管理制度,确保危机管理有效运行

制度是危机管理的强有力的保障,面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机和伤害,制定切实可行、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各种制度,涵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有的安全方面内容,包括食品留样制度、索票索证制度,等等,让全体教职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严格制度的履行,奖惩分明,共同担负起对幼儿安全管理的义务,确保幼儿的安全,把危机隐患降到最低点。

3.加强危机防范措施,构建幼儿园安全管理平台

(1加强各类隐患排查:定时或不定时对全园设施建设、户外场地、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日常管理、保卫力量、治安环境等进行全面的排查,坚持每天小检查,每月大检查,各类隐患排查定人、定点、包干,做到及时记录,及时反馈上报,及时落实整改。

(2建立各类隐患台账:在每月深入排查隐患的基础上,将各类隐患分门别类进行登记、统计、造册、汇总,明确哪些已整改,哪些暂时还无法进行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台账的建立能够使管理者对安全隐患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更会有一种压力,时刻牢记,防范意识和执行力会更强。

(3制定各类危机应急预案: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它有很强的突发性,令人措手不及。在危机未来临之前,应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在危机来临时,才能从容应对,尽量减轻危害程度。幼儿园一日生活应急预案包括: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台风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地震应

急预案、户外大型活动应急预案、触电应急预案等。每个预案领导成员必须熟悉自己的职责,加强演练,做到处事不惊。

(4加大硬件投入,完善防范设施:在幼儿园有限的经费上,要先确保安全经费的落实和投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的建设,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设施,配置完善的安保设备,包括:警棍、钢叉、强光手电筒、辣椒水;每个重点方位安装探头;每个科室配

置消防灭火器材和应急照明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标志醒目; 使用安全智能刷卡系统接送幼儿;预防措施得力到位,不断提高幼 儿园危机管理水平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师幼防范意识和避险 能力 1.创设浓厚的安全宣传氛围 学习宣传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园管理办法》 《中小学公共安全 教育指导纲要》和福建省《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安全宣传栏、安全宣传图片、安全宣传标语、安全宣传墙饰、安 全知识讲座为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富有成效的校园安全文 化建设活动,普及安全常识,切实增强师幼的安防意识和避险能力,真正形成“以人为本、防范为先”的幼儿园安全文化氛围。2.寓安全教育于幼儿一日生活中 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良好 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坚持每天 5 分钟的安全教育话题,让幼儿 懂得如何安全使用活动材料、如何进餐、如何在活动中避免碰撞、如何有序上下楼梯、学会安全防护技能和提高避险意识。3.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活动(1)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角色游戏《我是安全 小卫士》等;开展表演游戏《着火了怎么办》等,让孩子们在角色 扮演和真实的情景表演中掌握安全知识。

(2)认识安全标志和特殊号码:通过“你认识吗?”让幼儿认识 各种安全警示和危险警示标志;请交警来园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 学会辨别红绿灯和斑马线,教会孩子如何过马路;通过游戏,让孩 子们记住 119、110、120、114 等特殊电话号码,让他们有初步的 自救意识。(3)开展应急演练:每学期通过全国安全宣传月、宣传日活动,邀请交警、消防官兵来园指导全园幼儿进行消防、地震等实战演练 活动,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演练中学会逃生,提高其自救自护技能,增强其应

急反应能力。(4)加强家园安全信息互动和交流:积极引导家长和社会共同关 注,关心幼儿的安全,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家长的安全危机意识,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通短信平台、致家长一封信、家园联系栏等 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制度,明确家长在孩子们安全 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家长自身监护职责,促使家长配合幼儿园 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四)建立危机预防信息库(1)建立幼儿园信息资源库:保持信息渠道畅通,能够及时、准 确、快速地获取信息,密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是幼儿园危机预防 和应对的必要基础。幼儿园信息资源库应包括教育主管局、未保办、卫生防疫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医院、公安、派出所、消防、电

10.妙用儿歌,优化小班一日生活常规 篇十

一、儿歌,引导幼儿遵守集体活动常规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就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如:排队时要一个接一个,不能拥挤;集体教学时不能随意走动,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话,听同伴回答问题;玩玩具时不能争抢,玩完之后要把玩具摆放整齐……但有的幼儿不能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逐步培养。

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排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他们不会自然、有序地一个接着一个走,有的孩子走着走着离开了队伍,有的孩子走走停停、东张西望,有的孩子甚至拒绝排队……如果机械地反复练习和用枯燥的语言引导,会让他们疲劳、厌倦。我们以游戏的方式一边走一边念儿歌,能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如排队做操时,老师说:“小朋友,快快来,坐上我的小火车,呜——火车出发啦!”孩子们会愉快地“上火车”,跟着队伍出发。走的过程中也会用儿歌提醒幼儿:“走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跟着朋友走,不回头不掉队,一个跟着一个走。”走圆圈时,边念儿歌内容边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一个跟着一个走),泡泡飞高啦(踮起脚尖),泡泡飞低啦(蹲下),泡泡破了——嘭、啪。”(“嘭”双手胸前击掌并半蹲,“啪”双手上举同时跳起)儿歌简短的语言提示,游戏带来的乐趣,使幼儿乐此不疲,很快就学会一个跟着一个走了。早操踏步时,教师也会念着儿歌精神抖擞地示范:小手摆动,小腿抬高,抬头挺胸,踏步向前,一、二、一;一、二、一……小朋友每当听到这样的口令,就会有力地摆动手臂,很精神地走起来。儿歌大大鼓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表现欲,更起到了规范幼儿走路和踏步姿势的作用。

幼儿园不像小学那样,上课有统一的铃声,在组织集体教学前,为了让所有的幼儿集中注意力,我们又会和孩子一起朗诵:“小小手,放腿上;小小腿,放放平;小眼睛,看老师;小身体,坐坐直;小朋友,上课啦!”在引导幼儿坐姿上,要求幼儿将两条腿并拢,小手放在腿上坐好,就这样说:“小朋友,上课啦,小脚关门了,小手粘上胶水了。”形象贴切的比喻、简洁易懂的语言,幼儿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做到。

在美术活动中,常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拿放笔盒的常规习惯。我们把水彩笔比喻成笔娃娃,笔套比喻成娃娃的帽子,当用到水彩笔时,就说:“小口袋,先打开;笔娃娃,请出来;小帽子,脱下来;小小笔,画起来。”需要换一支笔了,又这样说:“小帽子,戴起来;笔娃娃,躺下来;换个娃娃再出来。”在老师的不断提示下,小朋友们既懂得了美术活动的常规,又学会了使用和整理彩笔的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二、儿歌,培养幼儿生活活动常规

良好生活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很难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但我们不能就此放松这方面的教育,利用儿歌在游戏中练习,能轻松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

洗手的时候,教师和孩子一起在水池旁边做边说:“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吃饭前,利用餐前的时间,给他们念儿歌:“小宝宝,开饭了,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大口大口吃饭饭,吃青菜,吃……(鱼虾、馒头、米饭、鸡蛋等等)吃得香,吃得饱,看谁吃得好?”这样不仅让孩子们知道每天的菜谱,也大大引发了他们的食欲。进餐完毕,要擦嘴和漱口,教师拿起一块毛巾边做边说:“小毛巾,对着拉,扯平放在手里头,对准嘴巴轻轻合,擦擦——折,擦擦——折,照照镜子看一看,擦净嘴巴笑呵呵。”孩子们观察着、模仿着,在不知不觉之中就会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擦嘴的任务。

午睡前后的穿、脱衣服,会让小班的孩子感觉力不从心,在这一环节中,儿歌同样发挥着特殊的价值。解扣子:“小鸟小鸟要睡觉,一只小鸟闭眼了(解开一粒扣子),两只小鸟闭眼了(再解开一粒扣子),三只小鸟闭眼了……”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就这样说:“小鸟小鸟睡醒了,伸伸翅膀飞到小树上(穿上衣服),睁开一只眼睛(扣上一粒扣子),又睁开一只眼睛……”穿裤子:“小火车钻山洞,钻进大洞进小洞……”幼儿在形象、有趣的儿歌提示下逐渐掌握了穿脱衣服的技能、良好的生活常规。孩子们都躺在床上开始睡觉时,我们会轻声说:“风不吹,浪不高,小小船儿轻轻摇,小宝宝啊要睡觉。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啊快睡觉。风不吹,云不飘,蓝色的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在教师轻柔的哼唱中幼儿会安然入睡。

三、儿歌,完善一日常规细节

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一日生活中,我们也巧妙地运用儿歌,随机教育,及时渗透。

小班孩子刚入园,一到放学就往门口冲,往家长怀里扑,以致放学环节很混乱。为了培养幼儿安静地、有序地离园,我首先带他们做一些律动和手指游戏,减少等待时间,再运用儿歌《离园》:“离园时,请安静,听名字,道再见,先老师,后同伴,见爸妈要问好。”帮助孩子理解离园的步骤。一周后孩子们能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等待老师喊名字后再离开。

很多孩子在吃饭前洗干净小手后,喜欢这里摸摸,那里碰碰,一会儿小手又会脏了,如果要求他们一动不动地在那儿等待开饭,很难做到。我们边说儿歌边和他们游戏:“小手小手握握紧,小虫小虫钻不进”。然后伸出食指做小虫状,去碰他们握紧的手时,他们都努力地把小手握得紧紧的。

在午睡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有的孩子时常会忘记小便,我们就编了一首《睡前要小便》的儿歌,每天饭后散步回教室后,就轻轻念道:“幼儿园,静悄悄。乖宝宝,要睡觉,上床之前要尿尿,这样才能睡得好。”孩子们会在儿歌的提示下主动地入厕,静悄悄地走进寝室。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形成使其终生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根据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情况,搜集合适的儿歌或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盥洗、进餐、午睡等常规要求,为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打好基础,比起一味地说教,儿歌在幼儿的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一日常规教育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1.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 篇十一

首先, 教会幼儿学习倾听生活中的节奏,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有专家认为, 节奏感越强, 对音乐越爱好。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自然环境中一切可用因素, 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自然界中, 有风声的呼―――︱呼―――︱, 雷声的轰隆隆-︱轰隆隆-︱, 雨声的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在生活劳动中, 有扫地的沙-︱沙-︱沙-︱沙-︱, 从节奏入手, 能更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增强表现音乐的能力。下雨的哗-哗-︱哗-哗-︱, 擦玻璃的叽咕叽咕︱叽咕叽咕︱;在生活中, 有石英钟走动的嗒嗒嗒嗒︱, 小闹钟走动的嘀嗒嘀嗒︱, 母鸡下蛋后的咯咯嗒︱, 汽车喇叭的的嘀嘀——︱……类似这样的生活节奏都存在于我们身边, 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去关注、去体验,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让孩子逐渐发现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生活节奏, 找到并聆听它们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其次, 让幼儿学会分辨声音的大小, 也就是逐渐懂得节奏强弱的区分。

在和孩子们的交往中, 逐渐让他们自己发现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 靠得近听, 会觉得声音好大, 离得远听, 声音会比较小;下雨时雨声会有大有小;穿着拖鞋走路会踢踏踢踏的响, 赤着脚走路如小猫行走无声无息……通过这些, 孩子们自己都可以总结出声音大的就叫“强”, 声音小的叫“弱”, 直到后来都可以引申出说出慢慢走进收音机听到的声音、火车鸣叫着进站时听到的声音是“渐强”, 慢慢离开收音机听到的声音、火车离站鸣叫的声音是“渐弱”。因此可见, 贴近孩子喜欢的生活, 会使孩子萌发强烈的音乐触觉。

再次, 让幼儿学习了解声音的长短, 也是体会节奏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应带领孩子模仿动物走路的姿态, 观察走路时的快慢, 让孩子发现不同的节奏型。如大象甩着鼻子, 是缓慢的×—|×—|, 企鹅左右摇摆, 是紧凑的××︱××︱, 小兔子快速向前, 是蹦跳着的××××︱××××︱……通过这些形象的肢体语言的描述, 让孩子们在领悟的基础上感受音乐的描述力。

及时让幼儿认识二拍、三拍、四拍, 也是加深掌握节奏的一个方面。

教师应经常带着孩子做些身体律动, 如拍手、跺脚和身体晃动, 让幼儿一边听一边拍, 或者一边唱一边拍, 在这过程中及时、肯定地告诉幼儿这是几拍子的音乐。孩子做动作时可以有音乐伴奏, 也可以无伴奏, 只需要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就可以。教师稍作引导, 孩子们完全会自主灵活地发挥想象力, 表现出节拍的形态, 小鸭走、小鸟飞、小鸡叫、火车开等这些都是孩子最容易表现的形象动作。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跟着节拍踏出步点, 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拍子, 让孩子感受这样的拍子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感觉, 同时在律动过程中强调节拍中的重音拍, 帮助孩子加强记忆。音乐欣赏时, 也可以着重认识乐曲节拍不同带来的不同曲风, 如认识二拍, 就听威武雄壮、整齐有力的《进行曲》;认识三拍, 就听圆润荡漾、悠扬抒情的《小白船》;认识四拍, 就听欢快明亮、跳跃活泼的《生产队里的小鸭子》……在孩子充分明白节拍的特点后, 还可以跟着教师一起用手徒手画出打节拍的方法, 然后一边画着节拍, 一边欣赏音乐, 自己去寻找符合二拍、三拍、四拍的歌曲, 锻炼对音乐的感悟力。

学习过程中, 适当穿插打击乐器的练习, 能提高孩子对节奏的理解。运用打击乐器, 孩子们一方面可以感受音质的不同, 另一方面可以感受音符长短以及强弱的表现方式。

用生活材料来替代打击乐器, 例如使用常见的锅碗瓢盆, 或者是装着不同深浅的水的玻璃杯等敲击, 那样的演绎效果能让孩子们更欣喜和容易接受, 如孩子们会说积木敲击发出的声音时传出××××︱××××︱, 声音短促厚实, 这时就可以及时灌输给孩子四分音符的名称, 叫“短音”, 孩子们敲击玻璃杯时传出×―――︱×―――︱, 声音清脆久长, 这时就可以及时灌输给孩子全音符, 叫“长音”。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此的兴趣绝不亚于现成的打击乐器, 而且参与活动的热情更高, 对于教学形态来说, 也是将游戏、音乐、科学都结合在了一起, 令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用这种倾听——分辨——体会——描述——操作的方式感受节奏, 让枯燥的节奏教学活动回归到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中, 久而久之, 幼儿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 或者是感受力上, 还是在节奏上都会有很大提高。

12.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 篇十二

一、细致观察活动, 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指向一定目标的活动, 对话教育的目的之一, 就是促进幼儿的自我生长。对于孩子来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由个人生活经验中组织、积累、培养成的特殊气质, 会促使个人寻找自己喜欢做的活动, 寻求特别的技能、知识与目标, 以获得注意和学习。在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中, 能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方案中有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 并抛还给孩子。这就是说, 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的活动和在活动之中的言行, 正确了解幼儿行为和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 从而准确及时地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把握契机积极引导, 建立对话教育的基础, 生成教育的主题, 使自己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引导者。

如一次外出散步时, 几个孩子对被风吹起的红色塑料袋产生了兴趣, 追逐时的喊声笑声又吸引了十多个孩子。教师问他们:为什么塑料袋会离开地面飞起来?为什么会像蝴蝶一样, 有时飞得高, 有时飞得低?它会不会飞得很快, 我们抓不到呢?风从哪里来的呢?孩子们边玩边七嘴八舌地回答:塑料袋是被风吹起来的, 风大飞得高, 风小飞得低;风从天上来的等。显然, 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风的存在, 这只是直觉体验, 而没有明白真正的原因。

带着问题, 孩子们走进了科学发现室, 开始了“风从哪里来的”科学探索活动。通过探索和实验, 明白了“空气流动产生风”的道理。之后, 进行了科学小制作——风筝、风铃、转动的小花等, 游戏时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

活动中可以看到, 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地投入活动, 将自己生活经验中的点点滴滴重新建构在他们的活动中, 兴致盎然。专注地投入给他们提供了深度的满足感而更加兴奋。教师要从捕捉到的短暂兴趣, 引发他们持续的兴趣。

二、耐心倾听心声, 引导幼儿自主对话

幼儿园里常常有这样的情景, 孩子们之间会兴高采烈地讨论交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的事情, 孩子们的话题那么多, 说的津津有味。作为教师, 要真正地去关注孩子的声音。有时, 孩子们在一定的场景中提出不适宜的话题时, 我们要真正探究他们在想什么, 要表达什么。所以, 教师在一日生活中, 要做一个总是细心的倾听者, 去关注幼儿的自身经验, 感受幼儿的内心世界、情感和孩子独特解决问题的方式, 等等。

如自由活动时, 几个孩子开心的笑声, 吸引了教师的目光, 原来他们正在模仿电视节目, 夸张的动作, 幽默的语言, 真是惟妙惟肖。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欲望, 如果能把这种潜在的表演欲望引发出来, 既学习了语言, 熏陶了情感, 又可以促进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发展。于是, 在一日活动的环节转换的时间里, 我们有了“快乐时刻”的自主表演, 表演的内容从简单的模仿, 到有目的的创编, 孩子们的兴趣有增无减。因此, 游戏活动时, “想象舞台”便产生了。孩子们根据提供的材料道具等, 自选角色, 自由表演, 情趣盎然。

适时介入, 引导幼儿自主对话的同时, 激活他们的潜在经验, 为其营造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的潜能, 帮助深化话题, 从而实现对话教育。

三、适时创设情景, 拓展孩子对话空间

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宽松的对话情景, 引发孩子们产生积极的思维和生活经验的联想。在这样的情景中, 孩子们流露的是真情, 表现的是自我。他们会把收拾玩具的撞击声、碗勺碰出的叮当声、走路的踏踏声看作是动听的节奏乐, 会把成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 如痴如醉地去探究、体验、交流、或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或同伴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此时, 师幼之间、同伴之间最容易进入深层次的沟通。

如游戏时, 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来到“超市”买蔬菜, 准备迎接客人。而营业员说没有。另一位营业员说, 你们先回去, 我去进货, 待会给你们送回家。几个孩子商量后, 有两个孩子来到了美工区。不一会, 篮子里有了鱼虾, 各种各样的蔬菜, 给娃娃家送完后, 把多余的放到了超市里, 使超市有了蔬菜区。在小朋友的经验里, 超市就是卖水果糕点的。在今天有了蔬菜区以后, 我们有了“家乐福里有什么”“我家快乐购物”“美味自助餐”“明明牛奶屋”等主题活动。超市游戏的种类和规模也发生了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 对话情景中的影响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因素。因此, 教师要耐心倾听、积极参与, 把握积极的因素去引导、拓展对话的空间, 促进幼儿知识经验的更新、完善和转化, 使其幸福快乐地成长。

四、注重教育艺术, 把握对话教育策略

经常听到年轻的教师们说:真没想到, 这孩子的奇思妙想, 打乱了我的教学顺序。问题很明确, 教师希望得到答案, 被孩子之间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联想而无情的否定了。虽然形式上使用对话教学, 但其实质仍然忽略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体。随着孩子的发展, 多少对事物有了一些了解和经历。他们所建构的看法或了解的事物可能是对的, 更有可能是片面和不正确的, 但却是正常的, 需要教师协助改进、延伸、修正、开展及加深他对周围世界的了解与建构。所以, 教师要注意教育的艺术, 把握对话教育的策略, 建立师幼之间的平等关系, 用真情实感生成对话教育的主题。

如随父母从宁波来到幼儿园的小悦悦, 不会说普通话, 也听不懂教师和小朋友在说什么, 陌生感使他哭闹不停, 尤其没有午睡习惯。若急于要求他按照常规要求做, 会适得其反, 也可能影响他的身心健康。所以, 教师在满足他的需求的同时, 鼓励小朋友同他一起玩, 耐心听他讲话, 用普通话与小悦悦对话等。随后, 组织了“关心同伴”“共同玩耍”“我到你家去做客”“学说普通话的秘密”“你我是一家”等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主动交流, 分享快乐, 小悦悦一天一天有了变化。可以看到在满足他内在需求的同时, 帮助其树立安全感, 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逐渐培养规则意识, 在较短的时间里, 让其融入到欢乐的班集体中。

在幼儿需要帮助时, 伸出援助之手, 会获得真诚。师幼之间平等的朋友关系会带来许多变化, 有了教师的真诚引导和鼓励, 主题对话不仅深入而且拓展。

对话教育理念必须经过教育实践内化为教师自己的教育观念, 才能在教育行动中真正实现。对话教育是一种真实的教育, 是师幼之间发自内心的一种沟通。如果幼儿园教师真正把对话教育的理念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把幼儿当作对话与合作的伙伴, 给予孩子极大的关注, 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和思维特点, 一方面, 向孩子学习;另一方面, 是发现其闪光点, 引发孩子与事物、同伴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会更有生命力。

摘要:所谓对话教育, 是在反思传统的灌输教育及现代园丁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把“对话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使其活动中各种各样无目的的生活交谈式对话, 通过教师的引导, 生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主题, 把知识和技能变成生动有趣的“话题”, 变成发展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手段,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对话,对话教育,幼儿,一日生活

参考文献

[1]胡东方.什么是教育对话—东西方教育杂谈.

[2]丽莲.凯兹著.廖凤瑞译.与幼儿教师对话.

13.保育员一日生活管理 篇十三

1.细化一日生活环节目标

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需要及能力。《指南》健康领域中“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三个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观察研究孩子的具体表现,细化一日生活的具体要求,从整体的“年龄段生活环节教育目标”到班级的“每月生活教育目标”,再具体落实到“每一周的生活教育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点。如小班幼儿生活环节的教育目标:

细化一日生活环节的目标后,跟进落实是核心环节。《指南》建议“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因此,观察与评价孩子生活能力及习惯是教师落实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处理好整体与个别的关系。

①整体观察。观察班级中大部分的孩子已经具备哪些生活能力及习惯,在孩子的能力发展范围,可以做些什么?分析孩子的特点,制定科学、适切的计划,了解孩子“生活能力及习惯”的最近发展区。使一日生活教育目标的达成成为可能。

②前一天的观察。教师基于前一天生活环节落实中的观察及落实后的分析与反思,使每日生活环节目标更具有“指向性与针对性”,

2.环境与材料的准备

从心理和物质两个维度为孩子创设“健康、愉快、文明、自主”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合孩子独立生活的材料,包括整体环境的预设及观察后的环境跟进。如小班“喝水与喝奶”的自主区域创设:适合孩子独立倒水的茶壶两三个,分别放于托盘,方便孩子水洒落后的整理:擦桌子的小毛巾、喝水的椅子;铺上典雅的桌布等。孩子在精心准备的环境中。爱上喝水。同时。教师根据幼儿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环境的调整与跟进。

附:生活环节洗手案例(小班)

前一天,教师在孩子们洗手的环节观察到两个现象:1.孩子们在开水龙头的时候,往往一下将龙头拉到底,水流很大。台面溅落的水滴很多。后来的孩子往往会将衣服弄湿。2.孩子在洗手过程中,有的忘了搓洗手背、有的忘了搓洗指缝,有的冲洗不充分就擦干。

教师分析与策略跟进:1.洗手对于孩子来说,每一个细节的充分到位是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的。而且孩子在洗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某一部分,需要长时间的指导。为此,教师拍摄了一组“幼儿洗手方法的展示图”,贴在洗手台前,让孩子在洗手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起到长期的隐性指导作用。2.水流控制对于手部动作的控制与协调要求较高,需要孩子在不断练习中逐步发展。为避免孩子着凉,用浴巾改造成“水台布”,使溅落的水滴能被吸收,避免打湿孩子的衣服。

3.观察先行,适时互动

教师有效观察,适时互动,一般有三种互动方式。

①示范指导:当孩子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教师直接针对个别幼儿进行示范与指导。

②适时帮助:当孩子遇到不会的“生活技能”时,教师及时给予帮助。

③等待中的观察与暗示:有时候孩子会出现“一时间的不顺利”,老师等待孩子,给孩子自我调整和尝试的时间,用目光关注孩子,给予孩子一个鼓励的微笑或者动作的暗示,让孩子有信心继续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察分析,评价幼儿整体的发展,以进一步制定细化生活目标,不:断提高孩子的能力。

4.过渡无痕,自主生活

教师将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与过渡环节融合,适当延长孩子的“生活线”,使每一个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速度、节奏”活动,避免“整齐、划一和长时间的等待和轮流”。同时坚持“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的原则,生活能力及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成果。

上一篇:设计分院院长竞聘书下一篇:设计标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