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共11篇)(共11篇)
1.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一
乌什县国庆中学关于如何创新学校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乌什县国庆中学是1所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其建设规模和师生容量较大,学校为切实增强党员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和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党员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要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水平,努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新思想新知识,不断焕发创新精神和创造激情;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和主观世界改造,不断锤炼道德操守、提升精神境界。现结合实际,就我校如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如下。
一、学校党组织基本情况
乌什县国庆中学位于阿克苏地区西部边缘约95公里处,地处乌什县新城路2号。始建于2008年10月,2009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入资金8383.1万元(其中:国投公司援建资金1000万元),我校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2234.79平方米)。2011年7月浙江省衢州市投入资金741万元,对口援建我校400米标准塑胶体育场1处,篮球场两处,排球场两处,2012年8月建成并交付使用。2013年3月浙江省衢州市计划再投入资金50万元,对口援建乌什县国庆中学篮球排球场两处,沙坑、单双杠体育各场两处和旗台库房及体育场周边硬化等附属工 1
程,预计同4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目前,我校有教职工508名,在校学生5858名,教学班107个。
学校现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党员157人,男性党员87名,女性党员70名,学校在职党员138名,借调党员7名,退休党员12名,目前教师党员占教职工总数的1%;学校现在有团委1个,团支部107个,团员2650名,团员占学生总数的45.3%。
二、学校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心和正确领导下,我校党总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保证,以促进学校发展为宗旨,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2009年建校以来,学校有100多名党员干部受到自治区、地区和乌什县的表彰奖励,学校先后被自治区、地区和乌什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之所以学校工作业绩很好,群众反映好,都是因为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套好的管理体制,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学校取得了许多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党组织建设还要许多与之不相适应而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通过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认为我校主要有这些问题:一是极个别党员不注重学习,不注重自身修养,对自己要求标准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学校3个党支部工作开展还不平衡,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党员结构不合理,我校党员的年龄普遍偏大,退休党员12人,占党员总数的1%,在党员教育的时候存在困难。
三、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先进理念,激励党员自我超越。广大党员要树立学习是一种政治责任的理念,深刻认识学习是我党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执政为民的责任所系、履行职责的本质要求;学习是一种终身财富的理念,深刻认识学习是一种比钱财更珍贵的财富,并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教育关怀,把学习视为一种福利、一种报酬,积极引导党员用学习改变生活,用知识成就人生。
2.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党员应变和创新能力。围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密联系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观念领先、率先垂范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一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决议,学习党章、党的基本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二要学习和掌握本职岗位所需的业务及技能,使党员能成为本学校、本岗位的业务骨干,成为带领师生完成工作任务。
3.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学习连续持久。一是建立“领学”机制。结合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学习、检查制度,使其成为导学的方向,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建立“互学”
机制。以支部为单位,成立党员集中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共读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和学习笔记展示活动,促进信息共享、取长补短,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提高。三是建立“考学”机制。建立活动台帐,详细记录党员学习进度及取得的效果。利用各种形式为党员学习提高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积极推进党员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建设。
4.坚持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学校三个支部要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研讨交流等形式,组织党员教师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新党章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党员队伍实际,抓好政治理论、现代管理、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的学习。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努力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见成效,在提高素质能力、谋划学校发展、创造性做好工作上见成效。强化岗位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层分类,采取结对帮扶、实践培养、专业培训等方式,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经常性的岗位培训工作,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做到提高理论素质与提高专业技能并重,将党员个人职业目标设定与岗位技能要求有机融合,努力增强广大党员的岗位本领,为发挥先进性奠定能力基础。在此基础上,每个党员要制定个人读书学习计划,将读书自学与提高自身素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读书自学内容,在自学中开阔视野、增强素质、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新提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5.与师德师风提升年活动相结合,树立良好工作形象。组织开展好“亮身份、亮形象、亮作用”专题讨论。利用“三会一课”和党员活动日等时间,围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如何展示共产党员新形象、如何发挥好共产党员先进性”层层开展大讨论。每名党员都要积极参加大讨论活动,认真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深化“承诺”活动。围绕学校发展和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选择影响较大而又力所能及的突出事项,公开承诺,办实办好;党员领导干部要围绕提高素质、转变作风、廉洁自律、联系群众和完成任务等进行承诺。要严格执行“提诺、审诺、定诺、履诺、评诺”程序,建立承诺目标责任制,承诺要有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各项承诺要公示于众、接受监督,保证兑现。广大党员要尽岗位责任、解工作难题、帮贫困职工。
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建设学习党型组织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快速发展的乌什县国庆中学的必然选择。只要我们认识到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地推广下去,学校会为每一个职工生涯的发展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教师也会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奉献、活出生命的意义。学校的整体素质就会得以全面提升,生机勃发,活力无限,真正走上一条符合科学规律的人性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2.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二
关键词:学习型党组织,内涵,创新,学习机制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 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 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 势必落后于时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 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 是党领导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
一、突出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 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关键是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一级党组织, 班子领导不重视学习, 党员很重视, 或者有几个党员很重视, 那都是个人学习, 很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所以, 领导要做学习型领导, 领导班子要做学习型领导班子。
(一)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必须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
一是要加强理论修养, 在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上发挥好带头作用。加强理论修养, 起点在于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关键在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目的在于形成改进工作的新认识、谋划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工作的新措施、推动发展的新能力。要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二是要增强党性锻炼, 在工作、生活中处处发挥示范作用。以思想纯洁、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引领群众、带好队伍;以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规范行事、秉公用权;以经得起风浪、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确保领导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必须强化领导班子科学知识的学习。
在领导班子学习中, 要安排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安排反映世界发展趋势的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国际关系、现代社会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内容, 安排与领导班子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内容, 开阔领导干部视野, 扩大领导干部的知识面, 促使广大领导干部既做“杂家”, 又做“专家”。
(三)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必须树立领导班子良好的学风。
要养成良好学风, 就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虚心刻苦, 多思善想, 学在深处, 谋在新处, 干在实处。领导干部要在学习上走在前面, 用当代最前沿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知识理论丰富自己, 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 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成为本领域本行业的行家里手。
二、深刻把握学习型党组织内涵, 建设学习型党员队伍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学习型党组织与过去强调的“重视学习”意义不一样, 其内涵更深了, 要求更高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善于学习, 而是把人人学习、终生学习、超越自我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共同愿景, 要求所有党员时刻做到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 树立“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学习型党组织更加强调一种组织功能;强调整体协调能力;强调内在的生机活力。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最新鲜的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整体性要求, 作为全党的共同责任, 要求全党全员学习;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 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我们平时所讲的学习, 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一是传统的学习主要是侧重于对知识、信息的吸收, 忽略思维方式问题, 而学习型则突出强调努力摆脱思维定势的局限, 走出惯性思维, 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变, 提高创新能力。二是传统的学习突出自上而下的外部单向灌输, 各级组织成员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 上级是怎么布置的, 就把它抄过来, 学习的收效不大。而学习型则强调各级组织成员之间的思想互动, 以激发思想火花, 凝聚团队智慧, 把每个组织成员的内在潜力转化为团队竞争发展的生机活力。三是传统的组织学习, 多是有一定时间限度的活动, 而学习型则是把学习与工作, 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并把学习渗透在生活和工作之中, 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 学习型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简单的理解为又要开展一次学习宣传教育活动, 而是要将其看作是与政党的发展同步, 并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 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基本机制。通过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引导党员把每项工作都视为学习的机会, 从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并促进专业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的不断提高, 让广大党员带头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使党员们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应用和发挥, 党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 从而树立党员队伍新形象。
三、积极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途径, 创新学习型党组织管理机制
学习型党组织是现代管理理论在党建中的运用,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管理, 就是按照现代管理学提倡的管理理论去建设党, 在创新中建设党, 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党。因此,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在勤于学习的同时, 还要勇于探索。要不断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活动载体、实践途径, 不断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管理机制, 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组织, 规范运作。
创新引导学习机制。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载体规范学习内容和方式, 引导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学习, 使中心组学习成为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保发展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的体制机制, 完善个人自习、集体学习、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立体化学习网络, 使党员干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 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把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创新互助学习机制。把学习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 使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开展学习促进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助学习突出个体学习者与整个集体的互动。在党组织内通过互相学习, 大兴学习之风, 开展创先争优、树立学习典型、比学赶帮超等活动, 激发广大党员学习的兴趣, 形成人人好学上进的良好机制。优化和整合学习资源, 为互助学习构筑开放、多元、互动、共享的学习平台。
创新监督学习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学、述学和评学等制度, 激励约束党员和党组织的学习行为, 科学衡量其学习效果。把学习考核纳入工作考核范围, 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标准, 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时间、读书数量、参加培训、调查研究等学习情况进行专项考察, 考核结果作为评比、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始终紧扣学用结合, 力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效
(一)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同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转变和改善党员干部作风, 保持和发展党员的先进性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是党的世界观、政治理想和人生理念的集中体现。党性的具体内容表现在党的活动及党员行为中, 从世界观到生活作风等许多方面, 大到治国理政, 小至待人接物, 无所不在, 无时不在。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理念即包含在党性观念中。党性是本质, 作风为表象。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就有什么样的作风。“领导干部作风问题, 说到底是党性问题”, 要着重从改善和转变作风入手讲党性。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漂浮, 脱离实际, 搞形式主义, 弄虚作假, 劳民伤财;针对一些干部漠视群众呼声, 搞官僚主义, 虚报浮夸, 瞒上压下;针对一些干部对上级统一部署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 阳奉阴违, 我行我素;针对一些干部骄奢淫逸, 生活堕落, 贪污金额不断攀升等现象, 有目的, 选择性的选定学习题目、学习内容, 开展针对性的学习。要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 组织班子成员、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 总结经验, 广泛交流学习, 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要求党员干部按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宗旨等, 通过学习和锻炼, 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 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道德上的纯洁性、纪律上的严格性和工作上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每个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 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
(二)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同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水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相结合。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 学习党的历史, 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 不断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时,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推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深化学习, 做到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同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行力相结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密切相关, 只有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应该清醒的看到:全党的学习状况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同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因此,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立足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认知能力, 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自觉和勤奋地学习, 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从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执行力入手, 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坚持从结合实际、立足发展、面向未来和把握趋势等方面, 来提高党员干部组织协调能力、发展规划能力、创新管理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行力。
3.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学习 农村基层党组织 教育体系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和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建立学习型农村社会,必须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此来领导农村学习,组织农村学习,推动农村学习。如何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这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一大新课题。
一.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奋斗目标和过程。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奋斗目标要明确:首先,农村基层党员要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勤奋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分子。其次,各级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再次,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带领党员和农民认真学习科学技术,积极参与村队重大问题的决策,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政治核心。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攀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对个体行为的规范,也是对集体行为的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带头学习。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求农村基层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更要求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学习型的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学习的典范。
2.联系实际。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坚持联系实际,抓住全局性大事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讨,形成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3.互动学习。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不仅要求农村基层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注重自学、坚持自学,还要求党员与党员、领导干部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4.反思学习。在农村基层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或一个重大活动结束之后,都要认真地反思一下,对成功的地方可以总结经验,对失误的地方可以吸取教训,并从中发现和确认新问题。
二.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措施: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其关键就是要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并善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农村发展的效益成果。要坚决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牢固树立“我要学习”的新理念;要坚决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新理念;要坚决破除学习没有用的偏见,牢固树立“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的新理念。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决克服基层干部“无空学习”、“无须学习”的思想,“说起来重要,安排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切实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同发展经济、计划生育、维护稳定一样,作为硬任务来完成。
2.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教育体系。这是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内容。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有效途径。终身教育是对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因此,我们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3.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保证。同时,利用各种载体和阵地,营造建立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浓厚学习氛围,使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常盛不衰,取得预期的效果。
广大农村党员要成为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努力掌握科学理论,提高致富技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夯实党在农村的组织基础,就必须从增强学习吸引力人手,增强工作吸引力;从提高学习效果人手,提高领导水平;从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手,建设坚强战斗堡垒。建立农村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必须与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相一致,与完成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相一致,把推动中国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和维护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取向。要解决如何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落实到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全过程。总结一些先进基层组织的经验。
三.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亟待加强的几项工作
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注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乡党委要把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纳入议事日程,列进考核范畴。要加强对建设学习型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定规划、建立制度、安排活动,要选拔一批热爱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党员担任乡村党组织负责人,使之成为农村党员学习的领路人、农村经济建设的带织的思考头人、农村文化发展的倡导人。
2.建立教育阵地。组织农村党员学习,要把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结合起来。集中学习必须坚持以村党支部为主体,以教育阵地为依托。一些经济相对困难的村,可以选择房于比较宽敞的党员衣户作为党员集中学习和开展活动的场所。一些条件较好的村,要积极利用农村党员电化教育设备,大力发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利用党员教育资源。
3.完善工作机制。要完善運行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检查学习、考核学习、评价学习的制度措施,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党员履行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指标;要完善动力机制,积极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在党员中兴起比学习、比致富的热潮;要完善引导机制,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每个党员始终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状态,真正形成一种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风气。
4.改进学习方法。要改变过去那种“拿张报纸念一念,打着瞌睡听一听”的枯燥无味的形式主义做法,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如乡村夜话、种养示范、科技讲座等,使学习具有吸引力。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党员、群众的需求,有目的地学,有针对性地学,着重于解疑释惑,着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把握学习的原则性,又要把握学习的灵活性;既要考虑党员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党员接受能力;既要注重理论层面的学习,又要注重操作层面的学习;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根据中央的部署,结合自身特点,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探索创新。使学习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更加生动活泼,更加易于接受。
4.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四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5日 17:03
来源:《共产党人》作者:许君祖 我要评论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
党员创先争优,争当学习表率
学习型政党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任务之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作为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企业党组织承担着把握发展方向、凝聚发展力量的重要职责,能否将企业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关系着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地位,关系着企业科学发展的进程。
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更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构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整工业体系和主要物质基础,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动脉和支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是党的事业和国家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保证国有企业重要地位的根本保证。截至2011年底,国企中的中央企业拥有中共党员422万人,基层党组织23万个,这是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国企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就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的政治影响。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增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是要保证在国有企业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推动国企提升竞争力,实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管理界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普遍接受、积极实践,人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判断角度逐渐发生变化,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指标。“学习型组织”与“企业再造”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两大主题,成为21世纪全球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国企是一个经济组织,它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商品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支撑国家经济大厦的骨干和栋梁。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不仅表现了国有企业的实力,更决定着这种骨干和支撑作用能否有效发挥。核心竞争力,基础是企业的学习能力。把国有企业建设成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正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我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科学借鉴。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使我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创造、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因素,无论政党还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会落伍。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潮流。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抓机遇,妥善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带领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肩负的使命和现实的环境迫使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新的工作实践中继续学习、加快学习,掌握和运用好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宝贵经验,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促进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三、当前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挑战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正在叠加出现,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考验。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尽管从员工总量到企业数量都大幅减少,经济实力、经济贡献大幅提升,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也在增加,但总体来讲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基本属于速度经济
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作为企业发展的政治核心,国有企业党组织面临着全新挑战,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素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坚定政治信念,学习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路、把握规律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主心骨和排头兵。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学习型企业建设的重要性,一些国企在学习型企业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或正在积极探索,努力实现突破。信息社会的发展也为广大党员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但同时,一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对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缺乏信心,存在应付学习、热衷形式的现象,学习的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指导学习思路单
一、方法简单,在引导党员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一些长期从事具体工作的基层党员认为,理论学习是“空对空”、业务学习才是“实打实”,党组织开展的学习就是“开开会议、念念报纸、读读文件、写写心得”,根本没有用。这些问题说明,国有企业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形成长效机制上认真研究,积极探索。
四、围绕发展中心,紧密结合实际,是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要素
什么样的党组织才可以称得上是学习型党组织?一是更加强调学习作为学习型政党最鲜明的特征,作为党组织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尺;二是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整体性要求,把学习作为全党、作为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共同学习、全面学习;三是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长期化,并且内化为所有党员的内在品质。
国有企业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加强国企党组织自身建设为基础,以加强企业党员干部党性学习和业务培训为重点,不断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党建工作水平共同提高。围绕企业发展中心,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形成人人崇尚学习、人人坚持学习的良好氛围,并建立一整套制度保障学习、激励学习,才是国有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围绕中心,就是要讲政治,始终坚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问题上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要把党风、党性、党纪作为必修课,在学习中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紧密结合实际,一方面是要顺应形势发展,学以致用,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成为增强本领、推动工作的具体实践。要特别注意把加强学习同保持企业安全稳定生产、推动企业发展战略实施,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结合起来,在倾听员工意见建议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真正把学习作为增强本领、推动经营管理各项工作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是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针对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党组织和党员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各个方面探索创新,使学习活动更加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要拓展学习内容,改进组织学习的方法,创新组织学习的渠道,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富有时代特点、企业特色,更加生动活泼。
学习型,并非学习就行;学习型,贵在有“型”。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形成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示范引导,基层党支部党课教育为主要手段,个人自学、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常态化学习机制,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做到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为推
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5.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五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2-000-02
摘 要 本文以国企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建设的薄弱环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创新意识形态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主阵地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浅的探索。
关键词 意识形态建设 根本任务 队伍建设 创新载体 基层党组织主阵地作用
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国有国企作为振兴中华民族的“龙头”,承担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国有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历史重任离不开国有国企基层意识形态的思想支撑。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为此,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方阵,凝聚一支敬业奉献、创新拼搏的党员队伍,就能推动国企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全面建设,就能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一、国企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任务
西方敌对势力的“中国人无信仰论”,乃至中国人自己所称“中国人无信仰”,这种错误的观点,我一直不认同,最起?a,八千多万共产党员绝大都数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以天下大任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但面对西方国家的“围堵”,国有国企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意识形态建设。
(一)坚定一种信念,就是要坚定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总书记强调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建设,就要使每个党员牢固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之中、把振兴中华的“中国梦”落实到行动之中。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也是广大党员精神之“钙”。补足广大党员队伍的精神之“钙”,才会有更强的精神动力、才会有更足的核心动力,国企的中心任务才会无往而不胜。
(二)打造一种思想,就是打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
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意识形态的模糊认识,必须要提升党员队伍对“四个自信”的思想认识,才能解决党员队伍中少数党员的人生价值取向偏失的问题以及党性弱化的问题,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推动国企改革发展的合力,有效地推动国企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引领一个方向,就是引领“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向
总书记强调,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旗帜就是方向,意识形态建设就是要解决党员队伍的政治立场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尤其是在各种利益、诱惑面前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要解决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模糊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践行党的宗旨,做到服从服务于大局,全面推动国企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企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开展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队伍人员少之有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仍旧存在,基层党组织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员不仅少,而且大多数都是兼职工作,都存在一种任务要求高了就抓得紧的现象。基层党组织开展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仅仅依靠党支部书记来抓落实,往往因大量的党务工作所牵,在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精力少之有少;其他支部委员大多数都是从事行政工作,在当前生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无暇顾及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上,还存在满足于学习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缺乏对意识形态理论上的研究和现实问题的分析推进。在宣传党的各种理论以及路线方针政策时,也是仅满足于学习过了,浅偿辄止。至于学习的深度怎么样、是否悟透往往存在一种听之任之的现象,导致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偏低。
(三)开展意识形态建设的平台和载体比较缺乏
当前信息时代的冲击下,各种思潮的侵入,尤其是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下,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全球化思潮、消费主义等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思想,而基层党组织应对手段还比较固化,在引导的力度还不够大,方式方法不比较欠缺。此外,对舆情的监控以及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思潮的主阵地上还缺乏日常的监控管理,对热点问题缺乏思想上的引导、解读和正确的传播,主流思想难以介入,正面的思想舆论主旋律难以得到深入和弘扬。
三、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书记强调,国有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国企要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就离不开基层一线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勇创佳绩的精、气、神。
(一)打造一支高素质宣传思想文化队伍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要占领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必须要有一支思想过硬、政治敏锐性强、业务素质精湛、理论水准高的宣传员队伍。一是要强化意识。加强宣传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课题研讨等方式,提高宣传员队伍的党性意识。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组织思想队伍成员研究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尤其是研究意识形态领域新问题新特点,不断地强化宣传员队伍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二是要强化素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的方式方法,把宣传员队伍放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英模示范人物、先进典型培育等具体工作之中,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推进党员队伍、职工群众的思想领域的引导工作之中,切实提升宣传员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能力。此外,还要通过合理配备人才梯队结构,搭建宣传员队伍成长平台和空间,充分调动宣传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善于运用正确的舆论、先进的思想开展思想领域的引导工作,使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成为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思想主流。三是要强化作风。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定期开展自查自评活动,不断地查找自身不足,努力提升务实的工作作风。严格落实宣传思想部门的具体职责,进一步抓好责任落实,切实做到责任到领导、任务到部门、量化到岗位、考核到个人。加大宣传员队伍的责任落实的监督力度,通过以会代训、听取汇报、座谈调研等方式方法强化责任落实。增强教育管理的力度,提高宣传员队伍的内在涵养,提高宣传员队伍在党员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切实增强理论宣传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创新意识形态的方法、手段和载体
当前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意识形态全面建设应随着时代发展趋势,要不断推陈出新,全面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一是要打造“互联网+”模式的意识形态建设。信息时代,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信息纷繁复杂,各种言论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虚无的……,面对这种形势,意识形态的建设就要主动占领“线上线下”思想阵地,不断创新支部建设、“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建设网络化,创新党建工作APP,开发“掌上服务功能”,强化党建信息推送、先进人物事迹宣传等功能,不断拓展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二是要拓展意识形态建设项目化。研究制定基层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责任清单,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建设形势,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细化成项目,采取“定责任、定措施、定管理”的“三定”模式推进意识形态全面建设,使意识形态建设成为项目化、可视化、具体化,努力实现意识形态建设的可操作性。三是要注重与国企文化建设的结合。坚持把意识形态全面建设与国企文化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分析、同落实、同总结,积极融入国企文化建设的“文化修身”活动之中,大力选树和总结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广泛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用榜样的力量熏陶人、感染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樽跃跣卸?,努力实现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引领人、塑造人,全面推进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意识形态建设。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主阵地作用
党支部是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党性锻炼的“熔炉”,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2]基层党组织要有阵地意识,要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意识,要创新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员队伍、职工群众的思想教育上作文章、下功夫。一是要打造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的引导者,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国企基层党组织都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在任务保障面前,要确保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思想过硬,唯有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功能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采取“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法”,不断破解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思想包袱,坚定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国企生产和任务保障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打造团队建设的核心者,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团结、提高凝聚力、建设和谐国企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而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团队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抓住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这一根本,就是要健全完善基层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对党支部书记准入应持证上岗或设立准入机制,坚持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原则,择优遴选思想过硬、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团结的优秀党务工作者充实党支部书记队伍当中。要强化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理论修养和能力培养,使基层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团队建设的领路人、引导人。三是要打造意识形态领域的践行者,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基层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意识形态的全面建设,党支部书记的一言一行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思想,对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调动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要灵活运用“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切实掌握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把准脉向、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润物无声,以灵敏的嗅觉、精准的解读、高效的干预,打好党员队伍和职工群众意识形态“决胜战”。
参考文献:
6.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六
摘要: 高校在凝聚人才、引领青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
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关乎着党和
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基层党建工作必
须要创新思路和模式。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工程的基石,是提升高
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党的基层组织是保证党先进性的重要关
口。高校基层党支部在这方面更是任重道远,要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培
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共产主义者。本文从新形势下就如何推进高校基层党
组织建设科学化发展进行了几点思考。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
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旗帜,扎实稳定推
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高校;科学化
高校在凝聚人才、引领青年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关乎着党和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在当前尤其重要,为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当按照中央的要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从而进一步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首先,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来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定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问题。同时,党委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辅导员管理机构,有针对性地设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高校党建工作者加强思想教育,就要
对学生首先强调入党动机的纯洁性。辅导员应该与学生多多沟通交流,要了解到学生的思想以及其入党的动机,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同学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迈进党组织的大门。
其次,辅导员们要定期召开思想政治会议,总结和交流近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同时,要针对发现的新问题讨论出新的方案来解决。对于发现的有不纯洁的入党动机的学生的情况进行探讨,争取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最后,高校党建工作者要针对学生各自的特点来对其进行分层次的教育,把政治上积极向上的同学要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作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而对于其他的同学就应该要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能够找出自身的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者争取能够通过平时的沟通交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期间,让学生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学习, 培养学生用革命的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提高辩证能力,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而作为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要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党的各种文件,对其进行解读分析,了解到其中的意义。要能够和其他党员多进行交流沟通,多参加各种讨论会、报告会,争取能够在思想上得到进一步地统一。要在平时多学习党的文章,将其中的内容活学活用,要能够做到为共产主义事业做贡献,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各项工作、各种活动中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
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有机整体的细胞,是工人阶级组织和其他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的基本观点。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领导体系的基础环节。我们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对高校的领导,主要是路线方针的领导,是思想政治领导,而这一领导的实现,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唯一的载体。
然而,高校基层支部党建工作在组织建设上却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基层组织建设中结构比较薄弱,学生的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态势,很多学生成绩优秀,表现良好,但在政治上的信仰与追求并不清晰,这部分学生一旦入党后往往由于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而放松党性学习,不能很好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不完善,党员的发展、考核过程还存在一些步骤不明确、标准不够细化、考核缺乏长效性等问题,由于发展人数众多,部分学生党员一旦入党转正后,就会在思想和行动上放松自己,甚至对党的基本知识都没能掌握,生活自由散漫,组织观念淡薄,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也存在着方法不新、形式过场多、实效性不强等遗憾。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缺乏连续性,各个党支部民主生活会、集中学习培训等活动往往没有固定时间段,且学生党支部多以年级为载体,一旦面临毕业,年级党支部就面临解散的境地。
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管理日渐规范化,对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更讲究科学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在党支部的设置上,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要更贴进学生群体实际学习和生活,坚持把支部建在各个学科,同时向班级、学生组织、社团、网络、实习实践团队等多维度延伸,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影响力和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组织建设上,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建设、宣传、教育,如通过开辟党建网站、举办党员微博互动、建立党史学习网站、开展网络党员论坛等,提高党员组织建设的实用性与高效性。这同时也能使广大学生十分信任党的基层组织和身边的共产党员,对党的要求和意见也敢于向他们反映,保证了党与高校学生的密切联系。同时,要充分运用好党务管理系统,定期做好发展计划,更新管理系统,对各项数据做好归档存储工作,保证党员组织建设的规范性。
另外,健全和完善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保证党员按时按要求参加党内生活和党的活动也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的完善,也关系到党员是否能正确履行义务、落实权利。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把党员凝聚到各个组织中来,并使之在其中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最基本单位;又是落实党的执政方略、实现党的执政目标的一线组织者、实施者;同时肩负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责任。加强和改进党的队伍建设,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我校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加强党的队伍建设,保证了我校党支部战斗力的不断增强。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了师生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也有力推动了党的队伍建设。以经济管理学院为例: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有党支部6个,党员30位,近几年在党组织的不断努力下,入党积极分子达到91位。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十七大提出的“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我们明确指出,党的队伍建设应深入基层群体,落实到每位党员的身上。为了响应十七大“创先争优”这一号召,我校党委也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为保证把党员工作做好做细,各党支部认真挑选了一批品学兼优,有思想觉悟的学生参加学校党的培训课,学习党史党章,并定期考试选拔人员。并定期推选优秀学生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带来了新鲜血液,也为日后培养党支部骨干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方面,除了各党员每季的思想汇报外,党支部还定期积极召开入党积极分子大会,支部领导号召各级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开展学习党中央召开会议的内容及下达文件的重要精神,对于文件的中心内容,大家还时常展开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并把所获成果写入自己的会后心得感想中,一次次的会议讨论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着党内成员之间的联系,提升着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
学校各基层党组织还鼓励党的成员开展一系列敬党爱党好人好事活动。如:“3.5”学雷锋活动,“3.12”植树活动,青年志愿者进社区服务等。这其中闪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好人好事,如“党员同学帮助身残志坚的许磊的故事”,“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青春暖夕阳”学雷锋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以其独有的感染力,加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也促进了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提高。
此外,党组织还专门为广大党的成员开设了网站,如:浙江农林大学创先争优专题网。为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介绍校内外的党员先锋与优秀楷模,用与时俱进的方式传达中央文件精神,报道先进典型,为成员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使党的成员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校党委的关怀与培养,从而促进了党员思想认识的提高,进一步落实了党员队伍的建设。
7.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开展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开展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贯要求。
国际共运一百多年的历史都反复证明了一个真理———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团结是胜利的保障, 团结是发展的前提。马克思早就指出:“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有生气的原则, 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想往的伟大目标。”[1]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 曾强调指出:“无论为了尽快地实现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 还是为了在现存的社会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 战斗的无产阶级最亲密无间的团结都是绝对必要的。”[2]毛泽东在1943年5月26日出席中央书记处召集的延安干部大会上指出:“有两种团结是绝对必要的, 一种是党内的团结, 一种是党和人民的团结, 这些就是战胜艰难环境的无价之宝, 全党同志必须珍爱这两个无价之宝。全党同志必须团结在中央的周围, 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 同心同德, 任何强大的敌人, 任何困难的环境, 都会向我们投降的。”[3]可见, 组织凝聚力建设早就被共产党人所重视,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一大法宝,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研究, 对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开展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的需要。
当前,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校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 高校大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大学生党组织自身建设难以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在党员发展、党员的教育培养方式、组织功能、组织活动效果、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新时期, 社会的丰富性、多样性带来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使得一些学生的入党动机具有多重性、功利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工作不实, 突击考察、突击发展时有发生, 党员教育管理比较乏力。面对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 加强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 不断提高高校党的执政能力。
3. 开展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是现代管理学科发展理论在党建工作中的运用。
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今天, 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大学生党组织是特定人群组成的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 仅靠传统工作经验来工作, 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代之以科学化、研究型、学术式的工作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借鉴现代管理学科理论, 建构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研究的理论框架, 通过个体、过程、组织和环境的有机结合, 把大学生、党组织和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势糅合成一个有机体。切实从大学生党员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角度出发, 重视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发展规律, 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各种层次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参与感、荣辱感和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向心力, 不断提高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促进大学生党组织的科学持续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形态
由于影响党组织凝聚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因而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就大学生党组织而言, 有三种形态, 层层递升:一是利益凝聚, 即把他们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才能赢得大学生的拥护与支持, 才能成为团结的战斗堡垒。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 大学生也是人, 也有对利益追求的欲望。而且在当今社会转型、高校与社会发展越来越密不可分的情况之下, 大学生追求利益的欲望既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 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诉求反映在对党组织的凝聚力上, 一般表现为, 利益越大凝聚力就会越强, 利益缩小凝聚力就会降低。二是机制凝聚, 建立学生党员动力启动机制, 构建先进性教育压力督促机制和先进性教育耐力“恒温”机制, 从机制上创新大学生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 严格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教育管理的质量, 增强大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三是信念凝聚, 把个人、集体、学校的奋斗目标与党、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和共产主义信念统一起来, 培养优秀的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利益凝聚属于最低层次, 信念凝聚是最高状态, 机制凝聚介于二者之间。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三种路径的有效互动和相互转化, 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形成个人利益和党组织利益的有机统一。即如何有机统一个人利益和党组织利益, 如何它们之间的临界点和契合点, 如何把握好“度”, 实现他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
三、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途径
1.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强化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认知基础。
我们在大学生的爱国爱党教育中一直强调我党的纲领和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这些都成为学生党员一直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而对待这种理想目标的态度, 即信念, 坚强的信念是强大凝聚力的基础和源泉, 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一切。”[4]“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5]就大学生党员来说,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过程, 既满足了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又实现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统一。如果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 那么个体就会被群体所吸引。同时, 群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群体成员产生成就感。而群体目标的实现, 往往需要每个群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它不仅要求群体成员为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行为、情绪和心理上与其他成员融为一体。所以, 群体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夯实党组织凝聚力的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就是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心和决心;就是要引导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要引导其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把个人、集体、单位的奋斗目标与党、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做好本职工作, 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满足大学生利益的需求, 增强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现实基础。
根据马洛斯的基本需要理论, 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6]群体能否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其所期望的激励, 满足其需要, 会对群体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说, 组织凝聚力的大小与组织成员的五层需要均有关联, 而满足这些需要, 就必须充分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 实现资源的共享, 从而提供有效利益激励。
大学生党组织能够提供给其成员共享的资源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党员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2) 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 如果群体一贯有成功的表现, 它就容易建立起群体合作精神来吸引和团结群体成员;[7] (3) 党组织能够提供的发展机会; (4) 党组织所拥有的信息资源, 这一点在信息时代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 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 从关心党员切身利益入手, 为党员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 创造必要的条件, 真正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和发展权。既要在现实基础上继续关心学生党员,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为他们排忧解难, 更要积极创造条件, 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方面的资源, 大力营造有利于其学业、事业成长的环境与氛围, 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提供可靠有力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制度保证和智力支持, 用事业凝聚人, 用发展凝聚人。
3. 完善大学生党支部管理机制, 坚实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组织基础。
在组织中, 规范和机制是一体的, 规范是机制的运行准则, 机制是规范的运行体现。组织规范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一系列的统一成员行为观念的标准体系, 是维系组织行为的无形力量。因此, 组织规范与机制是形成组织凝聚力的动力, 科学的规范, 有效的机制, 才能产生强大的组织凝聚力。大学生党组织凝聚力的建设, 需要健全的管理机制、先进的运行机制。
在规模和质量上, 要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 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 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困难, 保持共同目标的能力也相应减弱, 会降低整体凝聚力。[8]而且, 规模的扩大、成员的增加, 也意味着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党员都已经进入了党组织这个群体, 良莠不齐的个体情况会影响组织凝聚力。大学生党组织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入党, 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的需要。在规模扩大的同时, 应该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保证“量增质升”, 如建立学生党员“述责答辩”机制、毕业班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等等。丰富党员活动, 增强教育和管理的实效性, 在积极教育引导的同时还要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在。在决策上, 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务公开, 切实保障党员平等、有效地参与组织决策, 使决策更加契合大多数的党员的人心所向;在管理上, 要适应时代趋势, 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集中指导向分类指导、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从单一向多层次多维度的转变;在考核上,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落实对上级党组织及党员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实现党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在监督上, 完善上级组织监督、班子内部相互监督、群众监督和师生参与监督等程序, 保证党员行使权利;在交流上, 要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在群众或组织中, 沟通有四种主要功能:控制、激励、情绪表达和信息。要使群体运转良好, 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员工, 激励员工, 提供情绪表达的手段, 并作出决策。[9]一个凝聚力高的党组织, 同级之间特别是上下级之间自然存在有效的立体的沟通渠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VOL18:180.
[2]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第2版, VOL7:227.
[3]毛泽东年谱 (中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498.
[4][5]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VOL3:190, 110.
[6]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39-45.
8.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八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建资源;互帮互助机制;教育管理机制
我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期,基层党建工作条块分割和资源配置失衡现象,其中农村和非公党建资源相对匮乏,党建资源还没实现充分互补。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一、探索基层党组织建立的新模式,夯实党建基础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立模式,冲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局限和行政壁垒。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创新探索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新模式,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建立“联合型”党组织,整合配置党建资源。按照地域相连、行业相近的原则,整合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治安维稳、医疗卫生等资源,建立“村村联合”、“村企联合”、“部门村庄联合”或“村、企、部门多方联合”等形式的联合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以强带弱,使先进党组织找到发挥更大作用的平台,帮助经济相对薄弱、管理相对落后的党组织实现较快发展,也促使自身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二是建立“社区型”党组织,适应城镇化进程需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城中村。城中村具有传统农村和现代城市的叠加特点,不管是村民的生活方式,还是村庄的人居环境,都处于乡村与都市之间的一种边缘化形态。只有顺应城中村的改造步伐和产业发展现状,着力推进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适时将城中村党组织调整升格为村组型社区党总支(党委)。在此基础上,围绕产业、市场、综合服务、流动党员等方面特点,分别设置工业、服务业、村落社区、流动党员等若干专业支部,实现党组织的有效管理。
三是建立“产业型”党组织,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打响特色品牌,打造优势产业,推动强村富民,是村集体的发展之道。要依托一些经济效益好、致富快、有潜力的产业,选准敢于创新、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双带”致富能人,突破地域限制,在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优势产业项目设立产业型党组织,把从事同一产业的党员编为一个党支部,把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延伸到经济产业链中,使产业党组织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坚强堡垒。
二、建立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现党建资源共享
我国基层党建工作发展不均衡,要合理配置党建资源,可以从城中村与远郊村、社区与农村、机关与农村等三个领域,积极探索实践。
一是建立城中村与远郊村党组织互帮互助制度。城中村依托区位优势,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擁有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但又面临着如何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问题;远郊村的经济相对薄弱,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做大经济总量的任务相对艰巨,其优势在于有比较丰富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它们之间建立互帮互助关系,在村级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发展,使结对共建村在发展思路、工作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是建立社区与农村党组织互帮互助制度。随着城市形态对农村影响的深入,社区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互补性也逐步凸显。建立互助关系,农村党组织就可以学习社区党组织在共驻共建、便民服务、文化资源、规范化建设和志愿者队伍等方面的经验,树立“农村社区化管理”理念,使社区成为农村伸向城市的“触角”。社区党组织可以学习农村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经验,树立“经营社区”的理念,从而形成城市和农村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建立机关与农村党组织互帮互助制度。建立长效的互助关系,就是要在巩固成果、完善制度上下功夫。机关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经营理念、规范管理、资金支持、市场信息、生产技术、物资扶持等方面对农村进行帮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建立机关和农村定期联谊制度,促使机关党员干部学习农村党员艰苦创业、勤劳朴实的优秀品质,农村党员学习机关党员干部顾全大局、争先创优的优秀品质,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当前,关键是要从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入手,总结经验,创新载体,切实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深化完善党员规范制度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为重点,加强党员日常管理,增强党员党性观念、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增强党员自我约束、接受管理的自觉性。在制度落实上,组织部门应不定期到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坚持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大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为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提供制度保证;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通过细化党员教育管理各项任务,明确措施责任,试试定期检查考核、通报表彰。
二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提高凝聚力。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条主线,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温暖指数与关爱范围、“输血式”帮扶与“造血式”帮扶“三个协调统一”的基本原则,从激励、关怀、帮扶三个方面着力,对先进典型、模范标兵实行激励,对创业党员、老党员实行关怀,对困难党员实行帮扶,激发党员的创造性和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亲和力。
三是探索建立有序开放的党员发展与退出机制。建立开放的党员发展与退出机制,确保“进口”严格、“出口”畅通,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增强,在部分村、社区已很难找到青年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因此,不能完全以地域、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户籍、供给关系为发展党员的单位,要本着“哪里有合适对象就在哪里发展”的原则,将辖区、单位中有知识、有能力、有影响的人员均纳入党员发展对象,注重在进城务工人员、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等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
9.关于对新社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九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出现了新社会组织。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社会团体,指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等。民办非企业单位,指按《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社会更加和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臵”。此后,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多次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基本理论和纲领问题上的核心理念。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但也出现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复杂局面。全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在新时期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仅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政府部门和企业通力合作,而且需要新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新社会组织发挥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新社会组织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加强对内对外的交流中也能发挥作用。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发展新社会组织,推进社会和谐。
一、新社会组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有22.97万,民办非企业单位有18.24万,基金会有1597个。另外,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4万多个,城市社区新社会组织有20多万。目前,新社会组织仍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发展。我国新社会组织遍布全国城乡,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特色明显的组织体系,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积极推动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在新的历史阶段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按照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1、新社会组织对实现社会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新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承担一定公共职能,活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最接近社会底层,最了解人们的社会需求,对协调社会利益、推进社会公正具有政府与市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势。新社会组织往往代表一定的利益群体或集团,通过其影响力表达它们所代表的利益群体的政策诉求,努力在立法和公共政策过程中谋求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正。一些社会组织还以公众参与的形式直接介入政策实施过程,成为政策的监督者甚至执行者,积极影响公共政策的公正效果。新社会组织还通过动员和提倡志愿者服务,创造新的、更多的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体系。
2、新社会组织能够培育公民的民主观念。
其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通过新社会组织可以对人们进行民主的培育和训练,发展民主。由于新社会组织具有自愿、自治的特征,其内部管理和活动更加民主。在新社会组织的活动中,人们为组织的事务服务的过程中也就培育和训练了民主管理的观念和能力,加强了民主的政治文化。其二,通过新社会组织,人们进行着范围和程度不同的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新社会组织能够畅通各方利益诉求的渠道,代表所属群体的利益下情上达,也能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上情下达,还能进行横向的不同群体的对话协商,有序地进行利益表达,使各种利益要求有条不紊地进入社会系统,满足各种社会利益群体进行广泛政治参与的要求。
3、新社会组织对于释放社会压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新社会组织为各种社会成员提供了较宽松的活动空间,社会成员可以通过新社会组织满足其多样性和多层次的愿望以及实现其利益,排解怨气、释放压力,有助于社会的政治团结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其二,新社会组织内部生活的非政治化能使大量的社会事务转化为私人的事务、大量的社会矛盾转化为私人矛盾,提高抵御社会动荡的能力。其三,新社会组织以志愿参与、利他互助、慈善公益等理念实现人际沟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搭建理解、对话、互动的桥梁,有助于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及利益集团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依法共存相容,增进社会容忍度,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其四,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新社会组织有助于公民通过集体行动的方式与代表普遍利益的政府建立联系,进行合作,进而使个人特殊利益和国家普遍利益之间达成相互宽容、让步和妥协,一定程度上减少或消除政府和民间的矛盾,使社会安定有序。
4、新社会组织有利于整个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道德风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公民共同合力的结果。每个公民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发展的合力发生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公民彼此之间应该多一些相互理解、尊重和关爱,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协调的良好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要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际环境。新社会组织是人们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追求公民的自我治理和自我价值。在新社会组织中,人们相互之间愿意围绕着“大家”的事建立起各种联系和彼此充分地沟通。通过相互沟通达到彼此充分理解,形成互信、互助、互爱的人际关系,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诚信友爱的道德风尚。尤其是一些学术、艺术、福利、慈善等性质的社会组织,具有对社会风尚的养成和教化功能,即发展教育、传承文明、以文化弘扬美德和传播爱心,形成健康、向上、友爱的和谐社会氛围,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许多社会组织本身就以尊老爱幼、扶贫济困为宗旨。
5、新社会组织对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而且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使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新社会组织,尤其是环保型的民间组织,从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往往更加关注在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实质性问题,可以帮助政府逐步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帮助政府制订和实施环境政策、方案和行动计划。事实上,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方面,我国环保型民间组织通过组织各种志愿的环境保护活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倡导作用,其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新社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新社会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新社会组织种类繁多、规模不
一、层级不同、人员松散、隶属关系复杂,加上受组织覆盖、工作基础的影响,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不足,自身建设亟需加强,政策环境需要优化,其数量、质量、功能、作用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
1、有的干部对新社会组织的认识还不到位,把其当成可有可无的事物,不加以重视和扶持。
如:相关部门认识不足,政府业务部门拨款来源不稳,导致新经济组织工作经费捉襟见肘。
2、有关新社会组织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新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需要改善;新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不确定。
如:对新社会组织登记注册限制过多,政府仍然垄断着新社会组织成立的决定权。由于种种限制,许多真正从民间自发形成的新社会组织无法找到主管单位,无法在民政部门登记获得合法的身份,它们面临着法律和政策上的不确定因素。而与对新社会组织的严格控制相对应,政府在针对新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措施的立法上远远滞后于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新社会组织的运作与活动缺乏规范性。这既不利于政府对新社会组织的统一管理,也不利于社会建立对新社会组织的信任支持以及监督机制,也使新社会组织难于从整体上得到社会普遍的合法性认同,难于动员大量的社会资源,难于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新社会组织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我国的福利资金不足,很难再分给还没有真正纳入政府福利体系之内的新社会组织。因此,体制外新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少量的社会捐助和一定的服务收费。由于缺乏公益传统以及政府对鼓励个人和企业捐赠的措施有限,新社会捐赠的数量很少;同时,政府限制新社会组织从事经营活动,使其经济力量更加薄弱,再加上现行制度对人们就业观念和职业选择上的影响等原因,许多人不愿意到新社会组织工作,这使得新社会组织人力资源普遍缺乏。
所以,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思路、更加宽容的态度和更加规范的运作来支持和发展新社会组织。
三、大力发展新社会组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新社会组织的会员和服务对象遍及城乡,涉及各行各业,活动范围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使得它能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不同方面、不同利益的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党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各方面积极力量,增强自身活力,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所以,要正确对待新社会组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要正确对待新社会组织。
要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新社会组织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瓶颈问题,优化新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新社会组织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以服务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己任,充分发挥新社会组织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使其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要加快政府改革进程,发展政府与新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对话机制。
一方面,新社会组织的发展要求政府的工作能够整合不同利益;另一方面,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又为整合不同群体利益提供了组织化的渠道。政府要主动地顺应这种潮流,扶持新社会组织发展;政府应在购买服务、项目扶持等方面对新社组织进行支持,同时支持新社会组织获得合法的服务性收入,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制定一套系统、可行的新社会组织税收激励机制,落实个人和企业捐赠社会公益事业免税政策,通过减免税政策对新社会组织进行扶持,从根本上解决新社会组织资金不足问题;要放手向新社会组织让渡权力,将那些市场不愿管、政府无力管的社会职能尽快让渡给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社会组织,并给予充分的信任,达成良好的沟通,形成合理而有效的社会管理架构;要主动与各种合法的、健康的新社会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管理、公民参与中的作用;在改革过程中,在公共政策制订过程中,多引人新社会组织参与。比如,可以使一些新社会组织的代表参与人大,政协的活动,从正式的政治渠道纳入新社会组织参加政策互动,引导新社会组织与政府加强合作,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要加强新社会组织自身的建设。
即新社会组织要结合实际需求,加强自身建设。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议事、选举、财务、人事等内部制度,提高社会动员、社会服务、财务管理和依照法律、章程开展活动的能力,提高自律和诚信度,推行管理层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过硬的职工队伍。
内容提要:
10.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十
马家河乡党委副书记杨建民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乡镇工作的实践,谈几点对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看法:
一、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村两委会班子不健全。一是职数设置不合理,影响工作正常开展。二是搭配不合理,尤其是主要干部年龄老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体合力的发挥。三是对因换届、辞职等原因造成的干部缺职不能及时调整充实。四是职责不明,导致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村两委会关系不协调。一是权力独揽,相互争政。二是各自为政,互相拆台。两委会随意划分权力范围,各行其事;主要干部貌合神离,明争暗斗。三是班子瘫痪,贻误工作,“只搭台子不唱戏”。
〈三〉工作不规范。一是心中无谱,遇事靠“拍脑子,定点子”,随意性大。二是村务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造成“干部不清白,群众不明白”。三是不按法律和制度办事,用“土办法”、“地方特色”歪曲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
〈四〉干部素质不高。两委会干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领导能力等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有的满足于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将发展农村经济置于脑后,不思一计、不设一谋;有的政策水平不高,“老办法不适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作风不民主,搞“家长制”、“一言堂”、“截留上级政策”和“暗箱操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的拉帮结派,假公济私,以权谋私,损害党的形象。
〈五〉组织发展工作滞后。有的村多年未发展党员,党员结构得不到改善,后继乏人,个别村甚至形成了支部书记“轮着当”的怪现象。有的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甚至自身还为维持温饱而挣扎。有的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认为:“党员不党员,只差几毛钱”,丧失了党员的先进性。
〈六〉发展经济不力。一是经济发展思路不清、带领群众致富的办法不多;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缺乏必要和有力的物质保障。三是村级干部待遇偏低,尤其是退职后无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在长安东部塬区,许多村
主要干部年平均工资不足1000元,其他干部在500元左右,还不能保证及时兑现;干部退职后没有任何待遇。
二、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基层,根源也多种多样,但究其根本,主要是六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是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将其摆在应有位置,投入足够的精力;二是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抓得不紧,措施不力;三是对布置多、检查少,要求多、落实少,目标多、办法少,工作质量不高。
第二,没有很好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一是宣传得不够,“选举时念一念,选举完了扔一边”,甚至怕党员群众知道,不方便“操作”,故意不宣传。二是学习不够。基层干部对《条例》和《组织法》一知半解,工作中“临时抱佛脚”,更谈不上宣传群众、依法办事了。三是贯彻不够。工作中落实得不扎实、不全面、不彻底,断章取义,取我所需,为我所用。第三,管理粗放。一是忽视村级干部日常管理,平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用时搞突击,搞应付。二是廉政建设睁只眼、闭只眼,滋长了一些干部的腐败行为。三是制度不健全,无章可依;有制度但不执行,形同虚设;违反制度不纠正,制度缺乏严肃性。第四,“入口关”把得不严。一方面,对换届选举组织不严密,认为“都村民自治了,选上谁是谁”,导致一部分动机不纯、素质不高的人通过贿选等非正常手段进入了村两委会班子。另一方面,用人思想不端正。任人唯亲,近亲繁殖;怕乱求稳,用老实人、软弱人,甚至用宗族势力大、带黑社会性质的“硬手人””。
第五,对村干部教育培训不够。一是教育培训没有针对性不强,多以空泛的宣教为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效果较差。二是教育培训的渠道较少,区、乡党校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对村级干部教育培训投入不足,缺少必要的教育培训的场所、器材、资料等。
第六,发展经济意识不强,办法不多。一是上级党委教育引导不够,导致村干部市场经济知识贫乏,经济发展意识不强,办法不多。二是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短期行为严重。三是没有为村级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尤其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视、支持不够。
三、解决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好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责任,主动抓、自觉抓,下大力气,长抓不懈,抓紧抓好。近年来推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例会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都很好地落实了工作责任,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二是要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坚持“一把手”抓党建。三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是近年来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
〈二〉把贯彻《条例》和《组织法》作为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是要宣传和学习好《条例》和《组织法》。要通过专题讲座、专家讲解、实例解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广大党员、群众和基层干部理解和掌握《条例》与《组织法》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二是用《条例》和《组织法》来规范工作,调动村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三是要把贯彻《条例》和《组织法》作为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性文件,使两委会明白:村委会必须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党支部有义务支持村民依法自治。〈三〉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是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大把经常性学习活动与有计划地集中培训结合起来,针对农村干部和党员的特点,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因人施教。二是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发展的本领。三是在村级干部选拔上,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群众推荐、自我推荐、组织推荐和统一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把年公道能干、群众拥护的人选进村级班子。同时,要做好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重点解决农村年轻党员、妇女党员偏少的问题,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活力。
〈四〉解决好“有人管事”的问题
一是要坚持分类指导,建好村党支部。对工作打不开局面、群众反映强烈的后进村,发现一个整顿一个。对中间状态的村,找准问题症结,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对先进村,要防骄破满,充分它们的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要全面推行“两推一选”的办法,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形成统一领导、相互协调、职能健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村级组织格局。
〈五〉解决好“有钱办事”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如何,最终要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效来检验。一是要带领群众发展好农村经济,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效服务,帮助群众发展致富。二是要采取合作制、股份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是要管好钱,用好钱。兴办公益事业要量力而出,不盲目“铺摊子”,“搞建设”。要适当提高干部工资待遇,通过养老保险等多种形式解除退职干部的后顾之忧。
〈六〉解决好“有章理事”问题
11.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一、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基层的生产组织形式、经营形式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社会科学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层党建工作要与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要与进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要适时调整党的机构设置,对党员实行有效管理。要创新支部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开展科技讲座、典型宣传活动,努力丰富支部活动。
二、强化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
一要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营造充分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氛围,形成大事面前讲原则、小事面前讲风格的良好局面。二要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中层干部和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制度,端正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学习作风、思想作风。三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与整体功能。各抒己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决议后,就坚决落实,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处理一切事情。四是要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进程,改善党员结构,必须重视在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中发展党员,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基层的领导核心与战斗堡垒。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和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机制和体制的变化使得各种矛盾较为突出,利益矛盾增多,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去疏通引导,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因此,基层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把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来抓。
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各种主题活动,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积极做事前和事中的思想工作,尽力减少形成矛盾后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讲求思想工作的方法、质量和最终效果,努力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面向基层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利用党员之家、宣传等形式加强教育,积极向广大职工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动职工为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四、完善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机制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往往出现负面效应,而且,这些负面效应,往往在少数共产党员的政治生活中有所体现。针对基层党组织本身的特点,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并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政廉洁,自觉地同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斗争。二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在改革中坚决落实上级政策,纠正某些行业的不正之风。三是要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党内监督机制,使监督触角融进党委活动的每个环节;坚持走群众路线,对于群众的反映党组织要认真对待。
五、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是基层党组织的最高目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如果不处理好广大职工的利益问题,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丧失凝聚力。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党的宗旨,努力把实现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和归宿,把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树立职工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关心关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党员干部要以深厚的感情对待职工,把为职工谋福利的事情办得更好。
【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08-05
关于人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10-29
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8-07
关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08-01
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07-23
关于基层政权的几点思考07-12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10-12
关于矿井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08-16
对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07-18
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