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2024-08-18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精选15篇)

1.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五、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2.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二

2002年7月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下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施行方案) 》、《学生体育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实施办法》, 定于2003年在各高校实施,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学习体育工作,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于2007年将修改和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施行方案) 》、《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新《标准》) 再次发到各省、市学校, 并要求各省市学校认真执行。

回顾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历程, 从重视“三基”教育到体质教育, 到目前的健康教育, 在教学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和实践生虽然很大进步, 但高校体育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认真学习《标准》, 结合工作实际, 通过对标准的研究,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对正在探索中的高校体育改革有所启示。

二、《标准》的指导意义

《标准》的实施是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侧重于身体形态与机能, 综合素质, 突出了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对教学来说锻炼针对性加强, 学生练习锻炼目的更明确, 同时实现了体育教学“教、测分离”, 克服了考什么练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应试教育弊端;有利于减轻体育教师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向上级部门报成绩的真实性。

《标准》的测试指标一健康为中心, 所选项目于学生体育健康密切相关。《标准》测试指标淡化了应试教育, 轻竞技体育重素质教育;实施过程虽与《标准》存在必然联系, 但却能以量化的形式直接反映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 竞技方面的身体素质, 对所列项目的要求偏高, 在和体质密切相关的内容上有显得不足, 不够完善, 和我国现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不相适应, 已不适应现阶段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方面适当降低对这些竞技方面的测试项目的要求, 一方面又增添了和体质密切相关的内容, 侧重于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方向发展, 这才是较科学、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三、现阶段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据目前全国高职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国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青少年的健康状况继续得到改善, 我国高职学生的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 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呈增长趋势, 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龋齿、贫血等常见疾病有所下降, 学生保健水平有所提高。但是, 调研结果同样显示, 学生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体能素质下降;肺活量下降;肥胖学生增多;近视率居高不降;口腔保健水平低等。

高职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 包括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均不够。其中既有场地不够、时间安排以及体育活动内容安排上的问题, 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既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问题。此外, 学生课业负担过大, 运动时间明显减少。对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随机抽出256名学生调查表明:体质健康严重下降的原因如 (表1)

从表可1以看出, 高职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不强, 缺乏锻炼的积极主动性是导致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体质是学习体育的目标之一, 但是体质和健康是相互关联的, 它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人体, 并且健康的范畴要大于体质的范畴。《标准》选择测试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指标等, 能够清晰地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 客观地反映出身体素质的好坏, 有利于通过测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通过锻炼改进健康状况, 树立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思想。《标准》的实施将使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四、《标准》在高职体育教学的措施

1. 确立高职体育课程目标, 完善体育课程设施、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建设。

高职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按照《标准》来制定。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根据本校学生特点、专业设置的特点, 本地区的体育传统项目以及本校所具有的场馆设施和器材情况来设置体育课程内容, 对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课程内容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全面育人为中心, 身心协调为重点, 终身健身为目的。应把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应提倡开放式教学, 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上课内容、上课时间、扩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 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氛围,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补。应重视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太极拳等能够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 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健身实用性强的体育课程或传统项目。

2. 高职教师要树立新的体育教学观

高职体育教师应按《标准》的要求, 重在用多种方式进行以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教学。不管练什么项目, 只要达到健康标准就可以, 避免应试教育弊端。新的测试指标淡化了竞技体育, 更加重视身体素质何健康水平教育。体育教师应由过去单纯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开拓者, 培养者和评价者。学生也将由被动的学习和模仿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性学习。体育教师要有现代的体育思想与理论意识。善于广泛运用各相关学科、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校体育教学的先进经验, 并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学校的具体情况, 重视“健康体育”课教学模式研究, 在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上有所建树。

3. 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器材设备管理工作

高职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设备是发展高校体育运动, 增强学生体质, 丰富学校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 由于各高校扩招使学校人数迅速扩大, 使得本来就不足的体育设施更加缺乏, 造成现有场馆, 器械的超负荷运转, 因此, 强化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械设备的科学管理, 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就更为急迫。一方面体育教学部与学院领导积极的沟通, 按照新《标准》的的比例要求, 增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 体育设施基本满足高职学生的教学;另一方面体育馆的设施和器材进行有效的管理, 室内的体育器材安排专人看管, 教学之余在收取学生一定的费用提供给学生进行业余的体育锻炼, 同时费用可以用来对设施、器材的维护, 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4. 提高高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意识

《标准》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测试和评价体系, 让学生从真实的、客观的综合数据中看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程度, 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与“健康”的差距, 激发并唤醒学生的健康需要, 使过去被动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学习, 转为一种健身的需要, 由被动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学习, 转为一种健身的需要, 由被动变为主动, 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通过学习和掌握《标准》个性评价体系知识, 大学生应随时了解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 清楚努力的方向和掌握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方法, 自觉锻炼身体。

五、结束

新《标准》的出台, 给高职体育教学肯定了思路, 指明了方向, 在标准的实行过程中将可能遇到很多的新问题, 相信在各级部门对新《标准》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 《标准》在落实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赖炳深.《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内容分析[J].体育与科学, 2004, (2)

[2]童丽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实施现状与对策, 2006, (2)

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三

【摘 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质虽有所改良,但前景不容乐观,分析《标准》实施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体育;改革;学生体质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是一件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素质的大事,关系到国民体质的增强、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健康、科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2002年国家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制定、颁布和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观。有利于“教测分离”,促进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学校体育的全面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的含义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涵盖的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健康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名称的外延涉及到它的激励和教育功能、反馈功能和指导锻炼功能。为了界定它的内涵,又避免与三维的健康概念混淆,故将“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以示其内涵。

二、基于《标准》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较以往的大纲对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更大的开放空间,就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给予了很大的自主性,并鼓励开设与创建特色体育校本课程。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兴趣和生活,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要让学生获得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习惯,明确体育锻炼的原理和方法,真正掌握一两项锻炼的内容,以达到健身的目的”。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课程都是以选项课的形式开设的。一般来说,所有项目的选项课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都有积极作用,但由于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项目选项课的作用实际上一定会有一些差别,不同项目选项课之间在《标准》的各项指标增长幅度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于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应该使每个学生的体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不应该出现偏颇。篮球班学生的握力和立定跳远,乒乓球班学生体前屈均有所提高,但耐力素质普遍较低。如果按常见的“迎合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开设选项课,为了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必须在保持运动项目特点的前提下,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与内容,即要将竞技体育教材化,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三、结合《标准》的实施,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1.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宣传,完善体质评价体系

体质健康理论教育是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和多领域知识的经验总结。体育教学要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知识传播,扩大学习知识面,科学掌握锻炼技巧,形成良好的锻炼行为。《标准》在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测试评价,会让学生从可观的数据上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自身健康,激发其主动锻炼身体的意识,使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去锻炼。成立体质健康测试小组是高校的首要之选,摆脱“大锅饭”的落后局面,完善体质测试工作制度和保障制度,健全学生体质成绩公告平台,积极通过学校的平台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配套的运动处方,从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健身锻炼。

2.大学生体质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构建了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新的标准因其涵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又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更有利于开发体育的显性功能及其育人的隐性功能,符合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以大学生体质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系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有利于促使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运动教育向完美人的身心为目标的健身育人方向转变,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真正促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相接轨。

四、结论

(1)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学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干预策略——学校体育工作的这两个方面均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2)《标准》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在于: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健康,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多元化,施教者的内容更加丰富。

(3)《标准》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案。

(4)加强新生入学时《标准》的宣传与教育工作,根据测试成绩,合理规划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标准》的实施体系,建立及时、准确的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洪,姜建华,方爱莲.浙江省大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和干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642-644.

[2]邵洪范,夏蒂,李国泰等.2002年重庆市大学生体质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3,(4):62-66.

4.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四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5.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小编推荐) 篇五

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地自我评价,既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和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犯道德行为和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御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以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7、让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敢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能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能够根据客观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在暂时无法改变的客观环境的情况下,能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并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6.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六

通过继续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的学习,我认识到心理辅导就是采用一些相对便捷、专业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让学生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这一时空中,你可以逐层褪下繁重的装束,可以放心地没有干扰地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可以全神贯注直抵心灵深处!

通过学习我初步掌握了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能够初步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和一般成长性问题的不同,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于学校心理辅导的六个原则:保密原则、自愿主动原则、辅导中立原则、限制原则、面向全体原则和发展原则感触颇深,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要把心理教育当做教学任务,对学生适时、适机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的核心是个人成长,是发展问题而不是健康问题。对于来访的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心理辅导教师要把它看成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障碍。因为学生是不成熟的人,生理和心理正处于成长阶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来访学生的问题,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问题;不要一碗水看到底,也不要以偏概全,要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记得我班有个学生林某某,学习成绩很好,而且开朗,帅气,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他盛气凌人,自以为是,桀骜不驯,嫉妒心强,对他人

缺乏真诚。虽然他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他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他想交知心朋友,但周围同学都敬而远之,他所担任的班干工作也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他不能如愿,因而他情绪极受影响,辞职几次,甚至想换班,换校。我看在眼里,决心帮助他改变这些问题。

首先我联系家长,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他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他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我又要求班里同学与其交谈时也如此。为其创设一种成长的氛围。

其次我又单独和其谈心,并提醒他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使其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第三我又在平时给与其一些助力:为他调整了班干部工作,避开了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他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林某与另2名同学,让他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他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因为他本来学习成绩较好,我给他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林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

入他们的圈内,这样林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而他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也使同学们慢慢接受了他。渐渐他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他了。现在林某已经毕业,也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每谈及那段经历,他对我都感激不尽,说是我改变了他的一生„„

7.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七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过程中, 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有针对的进行身体锻炼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 标准也需要不断发展完善。2012 年之前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是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000 米等项目的测试, 每年的申报不能很全面的反应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性, 譬如有耐力跑和短跑二选一等等, 2013 年新增项目短跑以及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项目弥补了原来项目的不足。

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 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时代呼唤大学生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更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才教育观、健康观,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协同作战, 群策群力,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改变现状, 不断把青少年和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水平提升到新的水平。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的原则, 不断提高和促进青少年身体的身体素质, 以及身体各机能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体育各项技能的掌握, 从而激发激励学生的主动、自觉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 逐渐淡化成绩区别和体育尖子生选拔功能。从2007 年设置的测试项目到2013 年的测试项目, 增加了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作为必测项目, 反映了国家能从实际出发, 看到了青少年学生上肢力量的薄弱, 测试选择项目的选择也更为合理。测试项目的安排更能够体现学生全面锻炼身体的过程, 体现出“教测分开”, 避免测什么教什么, 考什么练什么的教育弊端。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更有利于统一学校、教师和学生测试工作, 避免测试人员不必要的重复测试;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保证体育课教学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有利于全面实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 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统一和规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 指导各地各校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避免测试中的有关误差, 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逐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制度, 使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真正成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 可以使青少年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 能够帮助学生监测到自己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的一些变化程度。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新的一年里有的放矢地设定自己的锻炼目标和方向, 有针对性的选择锻炼策略, 制定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从2007 年至2013 年连续采用了7年, 从原来的测试项目到2013 年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了很大的区别。与旧版相比, 新版《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 所有的选测项目都将被取消, 统一为唯一的必测项目。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在2013 年5 月在全国大专学校进行了新的9 个项目的测试, 新的评分标准呼之欲出, 参照原来的标准, 结合学生实际, 将是新标准制定的最有力的依据。

新版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取消了可以用跳台阶替代女生800 米、男生1000 米测试的规定, 今年起大学生和中学生每人每年至少要测一次长跑。同时, “新国标”还增加了测试项目, 小学不同年级测试项目增加2 至3 个, 初、高中和大学各年级新增了3个测试项目。

长跑缘何成为“必测”项目?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沈建华教授认为, 这是因为近年来, 青少年耐力不佳已成为造成广泛影响的社会问题。 全国城市肥胖率居高不下, 耐力指标普遍水平较低, 上海小囡近视率过半……青少年健康不达标, 征兵、招收飞行员等合格者寥寥, 已经影响到综合国力;长期重智育、轻体育, 造成目前社会上一些高级人才体质状况不佳, 过劳死频发。

“新国标”明确规定, 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对学生和学校的考评体系, 引发各方猜测———这是否在释放信号:体育地位不断提高, 今后甚至有望纳入高考?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 体现在此次“新国标”明确将体质状况纳入学生升学和学校考评体系中。

2、适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分标准, 制定发展和提高大学生体能的对策

2.1、增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要求学生正确对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纠正一些思想意识上的误区。譬如我的身体感觉很好, 没有必要进行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体质测试太可怕了, 耐力测试既痛苦又非常危险。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得高分, 与其他同学比个高低。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仅仅是个人的事, 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错误认识。体内脂肪含量超标、心血管系统机能下降等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只有通过测试才能够暴露出来。虽然没有理由对你的感觉表示怀疑, 但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可以对你的健康状况进行早期预告, 你可根据预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促进健康。此外, 你在锻炼身体之前进行过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吗?盲目的锻炼不仅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甚至还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安全性原则是测试工作的首要原则。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及方法的选择, 在安全因素方面都经过了反复的论证。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学生来说, 进行耐力跑等测试是有安全保证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你轻松地完成这项测试。

2.2、加快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 提高体育教师师资队伍

体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在于, 高校体育教师的根本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尽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有兴趣的运动项目,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优良品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生体能总体有下降的趋势,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以控制。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反映来看, 学生缺少适当的锻炼, 导致其体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反映青少年学生生理机能发育水平的肺活量看, 学生这两项指标平均增长值波动不大。从速度、耐力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显示, 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令人担忧。 引体向上测试成绩同原来的标准差别太大, 12 个的及格标准只有5%的学生能够做到, 大部分学生只能完成2-3 个, 还有部分学生一个都很难完成, 上肢力量令人堪忧, 在学校组织学生加强上肢锻炼的同时, 测试标准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引体向上5-6 个及格比较符合大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柔韧素质整体有所提高, 应该继续保持。

3.2、建议

加大资金的投入, 根据学生需要, 建造新的体育场馆设施, 购置学生锻炼器材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器械, 通过各单项协会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和体育氛围。

摘要:国家教育部在2013年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测试项目进行了统一安排, 测试标准呼之欲出, 通过《大学生体质健康新标准》的测试, 能够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订更为合理的测试计划, 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体质与健康的状况。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新标准,高职高专,实施,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8.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顶岗实习 具体措施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3-01

顶岗实习是所有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安排学生在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再加上顶岗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周期长等各种原因,我专业研究了顶岗实习的具体措施,使得顶岗实习工作能按计划有序进行,确保顶岗实习的训练效果以及学生安全。具体如下:

一、加强顶岗实习前的准备、训练和安全教育

1.岗位技能训练

岗位技能训练是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集中训练,是在全部专业课结束后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在顶岗实习开始之前,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的检验和专项技能的强化,为学生顶岗实习乃至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岗位技能训练是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

2.进行岗前准备

要使得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并达到相应的效果,岗前准备必不可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准备:①分配指导教师;②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落实好顶岗实习单位;③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阐明时间安排和步骤,提出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要求,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和实习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习纪律等。

3.安全教育

建筑行业属于危险性行业,因而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根据国家有关新工人安全教育的要求,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制定学生实习安全生产须知,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必须进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考试,成绩80分以上者方能进行顶岗实习。

二、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尤其重要。

1.指导教师

①会同企业师傅共同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对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能力、专业素质等进行具体指导,可采取定时、定点到企业现场指导与电话指导、在线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②指导学生填写实习周记和撰写实习报告;③指导学生合理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以及论文;④下达毕业顶岗实习任务书;⑤指导学生实习;⑥指导学生整理、装订毕业顶岗实习材料并组织参加答辩;⑦负责学生实习考核和评定实习成绩;⑧负责写好学生实习总结;⑨掌握所有被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并做好与学生联系指导的记录;⑩负责收集和装订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关的各种材料。

2.班主任

①安全教育管理;②政治思想教育;③职业道德素质教育;④实习前动员,讲明实习目的、实习纪律;⑤对分散的学生,除现场指导外,至少每周通过电话、网络在线与学生和企业各联系一次,掌握所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⑥负责向学生传达与班级有关的学院及分院的各种信息;⑦班主任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后期的签约。

3.实习学生

实习的学生,应全面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①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尊重和服从师傅,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遵守实习基地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

②认真做好实习纪录,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周记。

③毕业实习结束前,要写好毕业实习总结报告,必要的图纸、附件,报告要求语言简练,内容真实,书写工整,图文并茂,字数满足要求。

④完成顶岗实习考核表。

4.企业师傅

①对学生实习出勤情况进行考勤;②确定学生实习岗位;③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和传授;④要求学生进行安全活动交底;⑤把自己的工程经验传授给学生;⑥参与学生毕业答辩;⑦对学生最终顶岗实习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考核和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顶岗实习考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⑴实习周记内容评分标准(25%),评分项目主要有:周记次数、周记内容中含有专业知识情况、周记内容重复情况和周记内容是否从实际工作和实际角度出发。

⑵实习报告评分标准(25%),评分项目主要有:实习单位介绍、实习岗位、实习主要过程、实习主要内容和实习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⑶企业鉴定评分标准(20%),评分项目主要有: 实习过程中企业平时考核成绩和实习结束企业综合考核成绩。

⑷实习答辩评分标准(30%),评分项目主要有:答辩自述情况和问题回答情况。

四、毕业顶岗实习审查

根据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所有同学必须通过以下条件审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考核资格:

(1)顶岗实习单位或实习岗位未获指导教师认可的;

(2)顶岗实习期间发生重大错误,被企业劝退的;

(3)顶岗实习周记少于25次的或者顶岗实习报告未写的;

(4)实际实习天数不足规定天数的70%的。

通过上述条件审查后,实习的同学才能有资格参加顶岗实习答辩。

五、毕业顶岗实习评价标准

如果学生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说明顶岗实习是成功的、有成效的。对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成效如何是由有资格参加考核顶岗实习学生和学生考核的综合成绩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学生所占的比例来评价,即所谓的顶岗实习成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赵红,黄伟朵,李茶青.测量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报,2010.6:103-106.

[2]高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科教导刊,2011.7:56.

9.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九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一、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

什么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更新了“四肢健全,无病、不虚弱”的健康理念。1978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明确地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1989 年,世卫组织对健康又做出了最新补充:“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这种健康的定义,标志着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社会-心理-生物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不再仅仅限于生物学领域,而是与社会、心理、精神、环境等诸多因素联系在一起。在这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心理健康的描述则是:心理健康包括一切旨在维持和改进心理卫生的种种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及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在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适应,精力的旺盛和情绪的愉快,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心理健康的基础层次是没有心理疾病,高级层次指向高于常态的健康人格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对于人们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并对发现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状态,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拟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四个主要方面来描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自我认识方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人能否认识自我,是否有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自我认识有两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即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情绪的特点,1 有优势也有不足,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由于了解自我,他所制定的生活目标和自我期待也是切合实际的。

2.悦纳自我人们通常会希望自己能干、漂亮、成功,受他人肯定和喜爱,希望达到更完美的境界。然而,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先天或后天的缺陷,有些改善余地有限,有些无法补救。心理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肯定自己,并且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能坦然接受,安然处之,不怨天尤人。

(二)人际关系方面-理解他人,善与人处

人是社会性动物的特性决定了人倾向于和他人交往,而不能离群索居。人际关系的好坏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方面。衡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往往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人际交往的认知,对他人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二是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行动,与他人实际融洽的程度。

1.理解他人

正确看待别人是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正确看待自己,也能客观地了解他人的认识和情感的需要,包括他人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品质,能看到并学习他人的优点。

2.善与人处

心理健康的人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乐于与人交往,关心他人的需要,诚心地赞美,并善意地看待他人的缺点,善意地批评。心理健康的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也不一味只求获取别人的认可与赞许,而是有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自主能力。由于喜欢别人和接受别人,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在别人中间也总是受到欢迎,有稳定的朋友关系。

(三)情绪情感方面-情绪稳定,积极乐观

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受其认知的支配,更受其情绪的直接影响,积极情绪能提高活动水平,有利于身心健康;消极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水平,有害于身心健康。衡量情绪情感的指标有二。

1.情绪稳定、反应适度

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表示出一个人神经中枢系统兴奋与抑止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不至于乐极生悲。一个人情绪上的反应适度,则反映了一个人情绪的反应强度能与客观情境相一致,“当喜则喜,当忧则忧”,不无缘无故地高兴和悲哀,也不会为一点小事而激动,一遇到问题就紧张。

2.心境良好,积极乐观

心理健康的人总能在一般情况下,保持一种持续的良好心境,或称称持续一种乐观心态。2 并不是说,心理健康的人不产生消极情绪。而是说,首先,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发现消极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其次,心理健康的人面对失败、疾病和亲友死亡等等也会产生焦虑、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长久。他们能控制、调节、转移消极情绪,以免除消极情绪对自身的伤害。心理健康更注重消极情绪在一个人身上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它在整个情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四)社会适应方面-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人的社会环境像自然环境一样,总在不断变化之中。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良好主要表现在他能正视现实,积极工作生活以及主动改造环境上。

1.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 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他们能够多方面寻求信息,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观察和分析环境中哪些需要改变和可能改变,哪些不可能或暂时不能改变,正确把握事实的真相,作出客观的评价。

2.热爱工作,有责任心

工作、劳动、学习对于心理健康之重要,犹如身体之必需维生素。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即使体格再健壮,其精神也是空虚的。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人积极融入现实,认真劳作,努力实现一定的社会所认可的行为,对社会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同时,他们喜欢和享受劳作,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智慧和才能,由此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

3.有挫折耐受能力和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他们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不退缩、不逃避、不幻想,能正确面对挫折情境,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也能在失败时适时地改变或放弃原先的决定,重新作出调整。所以他们具有较好的挫折耐受能力和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4.有限条件下积极改造环境和自身

心理健康的人会主动积极地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他们往往会对周围提建设性的意见和可操作的改变方法,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个性影响。

三、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一般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也确定为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一)能充分地了解自己 , 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二)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三)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情绪基本稳定。

(四)珍惜学习,热爱集体,能与学校、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如果说中学生和小学生侧重点有些不同的话,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更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

四、心理异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还有一种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从医学角度进行的,即没有心理异常症状者被看作心理健康的人。下面所描述的现象就是偏离了心理健康状态的心理异常状态,只有将心理健康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判断,才会对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入的把握。

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与现实环境不能保持一致,心理反应失去了合理性,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性,个性特征失去了稳定性,社会功能受损,以至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都不适应。心理异常有轻重程度,它们依次排列为一般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以及心理疾病。在这里我们介绍这三个概念的同时,重点介绍与心理问题、与中小学生有关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图 2 异常心理状态

(一)一般心理问题

什么是一般心理问题?它是非病理性的心理异常,通常被称为心理困扰、心理失调或心理失衡。一般而言,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 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 , 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如果自己能够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 可以很快恢复到常态。

经常被描述的一般心理问题有:不容易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不太好,耐挫力比较差,不太合群,比较自我中心,无端烦恼,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疲劳,自我怨恨,焦虑,抑郁,多疑,偏执,消沉,狂热,怯懦等等。

一般心理问题有哪些特征? 一般心理问题是轻度的心理异常,与其他心理异常相比较,它的特征是: 首先,情景性和暂时性。心理问题与特定情景紧密相关,通常由特定的情景诱发,诸如学习压力大、被老师批评、工作晋升失败、婚恋挫折,或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身体不良状况。这种反应离开了特定的刺激情景,就会消失。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不会经常出现,更不会持续出现,而是偶发暂时的,持续时间较短。其次,功能损害轻微。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但是其 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其社会功能属于些轻微的损害。再者,能调节。一般心理问题常常会自行缓解,或者减少次数和减弱强度,也会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使 4 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对于自己不能改善较重的心理问题,借助心理咨询会有很好的效果。

那么中小学生一般容易出现什么心理问题呢?

1.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

学习上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有学习困难、学习懈怠、考试焦虑、恐学症等,在学业不良和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让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考试焦虑。

初三学生小小原本学习成绩还不错,在一次月考中,数学却考了个从来没有的低分,气得她把心爱的发卡都撅折了,随后还病了一场。究其原因,她认为是邻桌同学在考试时不时翻试卷,总发出哗哗声响影响到她的结果。小小说:“我一听到别人翻卷子的声音,心里就十分紧张,认为人家已经答完了,再看看自己,太慢了。顿时,我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连握笔的手都哆嗦了。”以后的几次考试,小小的不良感受越来越多。考前睡不好觉,满脑子都是公式、定理;考试中,她不断在告诫自己:一定要考好!但一看到不熟悉的题目,心就抽紧了,如果几分钟之内找不到思路,小小顿时就手心冒汗、脸色苍白,连呼吸也急促起来。反反复复总是这样,小小沮丧极了,觉得对不起老师、父母,也对不起自己。

如果考生认为自己在将要进行的考试中可能失败,并认为这一失败将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考生就有可能因此产生紧张、焦虑、担忧、害怕等情绪感受,这就是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不仅以忧虑情绪为显要特征,在认知、生理和行为反应也与正常学生不同。考试焦虑的学生总认为别人都在关注自己,非常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卑感较重,对考试取胜缺乏信心;由于焦虑,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增强,产生呼吸加剧,多汗、头痛,肌肉紧张,而且好发脾气、发呆、心神不定、思维停滞、多余动作增加等。

2.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

学生时期是人的身体、行为、性格和智力都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小学末或初中开始的青春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荷尔蒙激发,身心变化快,加之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适应性的心理问题,如性心理问题。

性心理问题是伴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性心理的发展、性意识的觉醒成为到了青少年期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由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性禁锢、性放纵的直接影响,也由于自身人格不成熟、自控力差等原因,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性生理、性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偏差,因而体验到种种困惑、恐慌、焦虑和不安,比如性别角色混乱、自慰行为等问题。

青春期是男女性别角色分化的关键时期,是男女两性认同其身份角色、悦纳自己的性别角色的关键时期,如处理不慎,将造成学生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不认同乃至角色混乱。有性别角色混乱 倾向的一些行为经常出现在青少年学生中。如:有的女生把自己打扮成男生的样子,走路、做事也大大咧咧,以豪爽为美,在女生群体中充当保护者角色;反感来月经等生理现象。男生却把自己打扮成女性,说话“娘娘腔”、常有“兰花指”、“吐舌”、“捂脸”等动作。性别角色混乱是指两性在社会文化规定的各自相应的社会位置和行为规范、模式上的混乱。如今,从全社会来看,性别角色模式虽在某种程度上已淡化,但是它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

自慰行为 是指刺激性器官而引起快感的行为。无论男生、女生均可能出现这种行为,比如手淫行为,小学生中,挾腿摩擦症更为多见。手淫发作时,多用手来摆弄生殖器,也有用被子、枕头、桌角、玩具等进行摩擦的。由于手淫产生兴奋,会表现出面部潮红、双眼凝视一处、周身肌肉紧张等行为特征,持续几分钟后,出现乏力、出汗、思睡等现象,只要不是过度的手淫行为,可视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过度手淫则是非正常状况,它常常是由不良的环境、情绪矛盾所致。由于受观念影响,有些学生虽自慰行为发生频率较低,但还是易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情绪低落、精神紧张、感觉羞耻,也为自己缺乏控制意志而自卑,所以手淫成为他们消除自己焦虑情绪的一种手段。

3.不良性格倾向

学生在性格倾向和情绪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抑郁、焦虑倾向等。

自卑 就是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或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感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出现,在中小学生中更为常见,通常表现在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甚至生理反应上。自卑感强的人对自我的评价不符合客观实际,对自己提出批评过多,评价过低,甚至没有一处优点;缺少自己的见解,有些可能好与他人比较,有些可能惯于自我比较,常为对自己无能为力而焦虑。

常用消极思维,总是想到坏的方面;常用过度概括的思想方式,将一次的失败概括为“我不行”;自卑感强的学生人际关系敏感,过度重视他人的评价,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望:认为这些是可耻的,说出来会被别人笑话,严重的自卑会逃避一切集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在诸多竞争活动中明明能成功也放弃机会。由于害怕失败和胆怯,有自卑感的学生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生理反应,如:失眠、盗汗、心悸。如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就会蔓延到其它方面,以至发展到人格被这种无能感侵蚀。

抑郁的学生则看上去疲乏倦怠、表情冷漠,整个生活弥漫着灰暗的气氛。有的人还自暴自弃、愤愤不平,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迫害,想独自离家,甚至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很多抑郁的学生并不主动诉说情感体验,但当深入询问时,常常能清楚描述其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对一些原来喜爱的事情也没了兴趣,退缩、抑制、没有愉快感;不愿意与人交往,故意回避熟人,干什么都高兴不起来,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笨拙、愚蠢、丑陋、没有价值;对未来缺乏信心,一点细小的过失或缺点也会带来无尽的后悔,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抑郁的学生还会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疲劳、头痛等生理反应。

焦虑也分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分离性焦虑,多见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表现为与亲人、家庭分离时非常不安,害怕亲人出意外,担心与亲人失散,害怕独自留在家中。第二种是处境性焦虑:它是由亲人亡故、父母不和、自己因病住院、意外事故,家庭、学校教育不当等所导致,可发生于平时情绪较稳定学生身上。第三种为过度焦虑反应,女生更为普遍。有这种情绪问题的学生大多性格温顺、胆小、多虑、敏感、缺乏自信、智力水平良好,对未来的情况总是有许多过分的、不切实际的烦恼,总担心自己诸如没有能力完成学业、考试成绩不好被嘲笑、与同学相处不好而遇到困难,对日常一些小事也过分焦虑,并因此出现紧张、窘迫感,并伴随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心动过速等。

以上诸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还不属于心理障碍的范畴,而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属于一般的心理问题。但发展起来,少数人会变成心理障碍,例如异性社交障碍、学校恐惧症等。学校中只可能有极个别的学生患有重度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和重度心理疾病不属于心理教师辅导的范畴,需要及时识别和转诊。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个体与他人、环境互动的不协调、扭曲的一种状态,是心理状态的某些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通常是一般心理问题的累积、迁延、演变的结果。从临床的观点看,心理障碍属于病理性的心理异常,但不是“精神病性”的。

心理障碍的表现虽然各异,但是也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们表现在:

第一,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第二,针对性和持久性。它通常与特定情景无必然联系,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特异反应(包括思维、情感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且其状态的时间已经在 持续半年以上。

第三,功能损害性较大。可能使一个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恐惧者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性交往。

第四,不能自行调节。不能通过自我调整而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有专业心理人员的帮助。

下面向大家介绍神经症及癔症、人格障碍以及性心理障碍等几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神经症以及癔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非精神病性的障碍,大脑和神经没有器质性损害,而高级神经系统活动表现失调,是一种机能性障碍。症状 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 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 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仍能保持一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和清醒的自知力。

神经症有不同的形式。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癔症。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也称 人格异常或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个人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在模式。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为,从小时开始持续到成年或终身,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智力正常,但情感与行为偏离较为明显;本人并不能意识 7 到这种人格偏离;一般能正常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形成人格障碍的人一般已年过 18 岁,病程至少 2 年以上。

人格障碍的主要 类型有偏执性人格,强迫性人格,表演性人格,分裂性人格,冲动性人格,依赖性人格,反社会性人格等。

性心理障碍:

性心理障碍又称作性变态,是性对象或性欲满足方式的异常。性变态者对正常的性生活没有要求,甚至心怀恐惧。性变态包括恋物癖、窥阴癖、露阳癖、异妆癖等等,其行为常带有强迫症性质。

(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也称作精神病性的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是严重的心理异常。主要类型有精神分裂、偏执性障碍、心境障碍和一些儿童的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及其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是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情感、意志相互“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听幻觉、紧张综合征的精神病。这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在大、中学生中间的发病率高达千分之六,也是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多发生在青年期,起病缓慢,大致在半年左右成病。

妄想性(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妄想为突出表现的精神病。患者妄想的内容多为迫害、嫉妒和伟大。病前人格多具有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征。妄想内容有一定现实性。病程演进缓慢,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多不为周围人所察觉。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心境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这两种状态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循环交替出现。

躁狂发作的特点是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其发作形式有: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抑郁发作的特点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其发作形式有: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抑郁、有精神病症状抑郁和复发性抑郁症。

儿童多动症

教师在中小学工作,还有必要认识一些特殊的心理疾病,这里介绍经常被提及的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全名称“注意缺失与多动障碍”,简称 ADHD(attention -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具有明显的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此症出现在 7 岁前,常在三岁出现,9 岁时症状最突出。男童多于女童。

多动症的 症状特征是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活动过度,学习困难,性格或行为障碍。

在注意力方面的表现:注意力涣散、短暂,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经常容易因无关的细微刺激而分心;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马虎潦草;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并且有始无终;粗心大意,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经常忘事;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

在多动方面的表现:不论任何场合,处在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在课堂上,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不断,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经常离开座位;平日里,忙忙碌碌,话多,走路急促;轮流活动时很难按顺序等;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无目的乱跑乱爬;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

在冲动方面的表现:情绪不易控制,胆大不计后果,冲动任性,喜怒无常。由于患儿的冲动特性,导致其不易合群,引起别人的反感。别人的反感造成患儿的反抗心理,引起不良行为,如打架、顶嘴、伤人毁物,最后可能导致形成性格不良。

在学习困难上的表现:通常智力无问题,但学业成绩差。这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导致的学习困难。克服注意力障碍,及时补课,可赶上来。

在学校中,多动症的儿童与活泼多动的儿童容易混淆。教师做区分时,除了注意活动量程度,更要注意考察两者的注意力状况。多动症儿童在看他喜欢的卡通时也坐不住,而正常的多动的儿童,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注意集中,全神贯注。此外,还要考察其年龄发生期,以及该生在安静环境中的表现。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心理问题的特征,对于增强与维护教师自己以及自己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心理健康的诊断。发现心理状况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调节,如果发现严重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及时地寻求社会支持系统,主动寻找心理咨询的专业指导。

四、心理异常: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

还有一种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从医学角度进行的,即没有心理异常症状者被看作心理健康的人。下面所描述的现象就是偏离了心理健康状态的心理异常状态,只有将心理健康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判断,才会对心理健康状态有一个全面、准确、深入的把握。

1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篇十

为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制定我校《标准》的实施方案:

一、认真学习《标准》,提高认识水平

实施《标准》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将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组织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习了解《标准》,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国家对初中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全面到位,确保《标准》实施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加强管理和指导的力度,制订工作计划,细化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全面展开讲《标准》,教《标准》,准备测试《标准》。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在《标准》的实施上予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加强实施《标准》的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班级“达标争优”活动普遍开展。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薄弱环节,如耐力、柔韧和男生上肢力量等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三、认真组织测试,注重锻炼成效果

新《标准》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新《标准》的评分标准较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要在发动学生经常锻炼的基础上组织测试,根据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设置,有计划地安排好测试的项目及时间,以检查、巩固和提高学生锻炼的成果。

四、严格规范培训,健全工作制度

新《标准》项目多,要求高,我校将按照实施工作和数据上报的要求抓好培训工作,督促学校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要健全测试制度、质量把关制度、数据汇总统计上报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及工作总结制度,促使《标准》实施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的实施工作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五、加强安全措施,严格审核检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标准》时,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测试前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在耐力项目测试前,医务部门必须对学生进行体检,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测验时搞突击的现象,谨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六、明确实施时间,落实目标要求

严格执行《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使90%以上的身体正常学生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相当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等级,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显著提高。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8年3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为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经研究决定,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提高认识,广泛发动,掀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热潮。

要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要深刻认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战略意义,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这个高度,把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组织、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切实推动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广泛开展,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极参加体育锻炼。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为保证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领导小组。

组 长:杨百权 副组长:韩继昌

成 员:李俊文 季林 吴长青 翁宏伟 杨旭

三、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l—2年级每周为4课时,3—6年级每周为3课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五、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

大力倡导和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在大课间操中进行小学生系列广播操和眼保健操。课外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形成制度,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课外活动时间。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辅导的体育教师要承认其劳动付出,合理计算工作量,确保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

六、贯彻《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与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结合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以集体性体育项目以及跳绳、踢毽、投沙包等为主要载体,每年集中开展大型健身的体育活动。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使学生在系统地锻炼中增强体质,通过不间断地锻炼使学生至少学会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以利于他们走出校门后能继续保持良好地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体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八、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完善制度、保证安全。要建立和完善严密的制度,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其健康有序地进行。对体育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并制订出切实有效的安全预案。要高度重视并防止体育锻炼中的意外伤害事故,积极提倡和推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力争用3年时间,使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达到85%。学校定期对各班的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开展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班级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将活动开展的效果作为评选先进班集体及先进个人的依据之一。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9年3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案的实施,促进学生积极锻炼,不断纠正和改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端庄秀美的体魄姿态和健全的人格。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育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二、组织机构: 组

长:杨百权 副组长:韩继昌

成员:李俊文、季林、吴长青、翁宏伟、杨旭、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安排:

1、学校政教处相关人员组成宣传小组,通过学习宣传全校师生要达成共识,认识到这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学校体育走上规范化管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养成经常性锻炼的良好素质。

2、体育教研组负责以班为单位,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与数据分析处理系统,为学生体质教学提供决策依据。3、9月初在全校职工例会上由郭校长传达学习文件精神,进行会议动员。

4、体育组及相关人员学习解读手册,转变思想,调整工作思路。

5、利用校园广播进行红领巾广播全面宣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6、举办富有教育意义的体育节

四、锻炼时间:

充分利用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安排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每星期二、四、五由班主任组织学生用体育课进行锻炼,体育老师负责指导。

每学期由体育组主持举行一次相关项目的测试指导。

五、测试安排:

1、凡是和现行教材一致的项目,在两个学内分学期结合体育课考核进行预测,成绩合格者,在集中测试是不再重测。(50m立定跳远、仰卧起坐、50m×8往返跑)

2、非教材项目在运动会集中测试。(坐位体前屈)

3、非运动项目由体育教师、校医务室及相关科任教师在学生体检时测试。

4、未达到标准的学生,在两个学中进行一次补测。

六、测试方案及要求

1、试前准备时间:2010年9月

2、测试过程中的组织及时间: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

3、测试结果的电脑输入与评分及分析。

七、数据资料处理: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一年级起以班为单位建立起学生档案。

2、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保存。为及时掌握各阶段教学环节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不断纠正和改变学生体质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八、安全措施的落实:

1、对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提出安全要求,防止伤病事故发生。2、2010年8月至2010年11月为第一轮测试期间,有病或身体状况不好的学生事先摸底,不参加测试。

3、测试前检查场地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过硬过滑。

4、给学生讲清测试细则与安全要求以引起重视自我保护意识。

九、奖惩措施:

1、为向每一位学生负责,实施《标准》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并与量化挂钩。

2、学生达到《标准》良好等级以上者,方可评为三好学生。

3、未达到《标准》者,在两学年以内准予补测一次,补考仍不及格者,最终成绩不合格。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0年4月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

为促进和激励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制定我校《标准》的实施方案:

一、认真学习《标准》,提高认识水平

实施《标准》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将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组织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老师学习了解《标准》,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国家对初中阶段学生个体在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把《标准》的实施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全面到位,确保《标准》实施

在《标准》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要加强管理和指导的力度,制订工作计划,细化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要积极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全面展开讲《标准》,教《标准》,准备测试《标准》。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在《标准》的实施上予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加强实施《标准》的宣传,调动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班级“达标争优”活动普遍开展。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薄弱环节,如耐力、柔韧和男生上肢力量等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三、认真组织测试,注重锻炼成效果

新《标准》增加了锻炼效果好、实效性强的锻炼项目和运动技能项目,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形态、机能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新《标准》的评分标准较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要在发动学生经常锻炼的基础上组织测试,根据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设置,有计划地安排好测试的项目及时间,以检查、巩固和提高学生锻炼的成果。

四、严格规范培训,健全工作制度

新《标准》项目多,要求高,我校将按照实施工作和数据上报的要求抓好培训工作,督促学校测试人员和数据管理人员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要健全测试制度、质量把关制度、数据汇总统计上报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及工作总结制度,促使《标准》实施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标准》的实施工作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五、加强安全措施,严格审核检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在实施《标准》时,健全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场地、器材、设备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提出安全要求;测试前检查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因病或残疾学生,可向学校提交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后,可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在耐力项目测试前,医务部门必须对学生进行体检,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平时不锻炼,测验时搞突击的现象,谨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六、明确实施时间,落实目标要求

严格执行《标准》,力争用3年时间使90%以上的身体正常学生达到《标准》及格等级以上,相当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等级,掌握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显著提高。

新立九年一贯制学校

11.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十一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10.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11.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12.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二、单项指标与权重

12.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十二

关键词:中国,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 前言

在新世纪下,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是在每一个个体原有的人格特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对每个人的人格特性修正、补充、提炼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尊重个性的教育,最终目的就是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而好的教育离不开好的评价,通过评价指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彻底转换筛选式、等级化的传统评价方式是“个性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所在。但实现这种转换应满足以下的条件:

(1)确立新的体育评价观。如评价结果应注重形成性评价,而看淡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应采用多元评价,注重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而不应该以自上而下的评价为主。

(2)注意多元评价观。如加德纳、斯腾伯格的“多元智力说”所表明的,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只从一个角度进行测评难免会失之偏颇,因此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应当多元化。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本题有关的著作和文献资料,了解国外学校体育评价标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研究我国学校体育的评价标准。

2.2 访谈法

通过与数位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交谈,了解《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学校实际教学中的实行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我国在学校体育改革工作中取得的成就之一。但由于执行时间短,理论还不成熟,因此在实践执行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步走向成熟。

3.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内容的对比分析

注:包含多个项目的为任选其一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相比《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增加了诸如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健康指标,从这一点来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加了对学生身体形态的评价,这体现了我国学校体育贯彻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相对于国外学校体育的评价内容而言,我们对身体素质的测试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将力量和柔韧等不同素质作为选测项目,并且缺少对学生灵敏素质的测试,这样的考试内容必然是不全面的,安排也是不科学的。

3.2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绩评定标准的对比分析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而言,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过低,像大学男生1000M的最高成绩比原标准下降了24秒,大学女生800M的最高成绩比原标准下降了27秒,而及格成绩分别下降了39秒和43秒,虽然表面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有利于快乐体育的开展,但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学习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这一标准也不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表2)。

据郑州市某一中学的体育教师介绍,他们学校有一先天心脏病患者,不能进行体育锻炼,但他也竟然轻松的按标准完成了台阶实验。这听起来就像个笑话,可这确实就存在于我们的体育测试中,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的运动达标成绩是否能够真正起到促使学生进行锻炼的作用,还是值得研究的。

3.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价方式的对比分析

在《新标准实施办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之后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实行的是教师的终结性评价相比《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而言,在真正执行过程中,仍未摆脱传统的观念,对学生的自评和形成性评价仍有欠缺。

新的评价观念要求我们:评价内容上多元化;评价主体互动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所以我们不能将改革的目光仅仅停留在评价的内容上,还应该注重评价方式、方法,逐步形成并完善我国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三类。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终身体育的意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因此笔者认为,在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时,不能简单地使用一种评价方法,如能将几种评价方法组合使用,则更能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1)采用形成性评价辅以终结性评价,即用定性评价来整合定量评价。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我们还是应该把终结性评价作为主要根据,即学生最后的成绩为主结合教师对其做出的形成性评价计算学生的最后成绩。

(2)采取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校中我们没有给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机会,教师为他们做了一切,应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否则会使他们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应该让他们用自己认为合理的办法完成任务,教师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取消百分制,采用等第制。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过:“数字本身根本说明不了学生具体的学业成绩,学生不需要分数,因为分数会阻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阻碍他们在学校快乐地生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等第制替代百分制。将成绩分为A、B、C、D、F,其中F为不及格。这样可以淡化学生对分数的印象,利于将学生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去。

(4)采用常模参照评价取代决定性评价。将学生的最后成绩用一定公式换算成标准分,不以及格不及格来判定学生的成绩,而是利用个体在所有学生的排名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价组织与管理的对比分析

依据新标准对学生需要进行六项指标的测试,这比以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五项测试增加了一项。由于新的标准还不完善,今后可能还会增加测试项目,而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召,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外加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各地学校都为减少学生负担在压缩课程,降低考试频率。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取消现在的每学年甚至每学期进行一次体育测验的规定,采用多年一考,如在大学两年的体育学习中只进行一次测验,即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可以给学生相对长的准备时间。素质教育要求评价内容要全面但不能够加重学生的负担,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只需要进行三项测验即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测验,而这些可在规定的几天内全校分批同时进行,这样不仅为学生减负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还规范了体育测验。课堂学习表现在教师平时的考勤和观察中给学生真实的分数,而形态机能指标的测量数据完全可以参考每年的学生体检的数据,没有必要再进行重复测量。

4 结论

1.《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校体育中学生体育水平的评价内容、等级划分、组织管理等。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改革成果,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国外学校体育评价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两条:从评价的价值标准看,改变了单一的相对评价;从评价的功能看,改变了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

2.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对比分析,表明: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进学生健康和体质水平,比《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目标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更注重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增加了诸如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等健康指标,由以往的五项增加至六项,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加了对学生身体形态的评价,这体现了我国学校体育贯彻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标准要求相对过低,虽然表面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有利于快乐体育的开展,但这一标准也不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

6.在《新标准实施办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之后对学生成绩的评价实行的是教师的终结性评价,在真正执行过程中,仍未摆脱传统的观念,对学生的自评和形成性评价仍有欠缺。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等.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篇十三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思政厅[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现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本标准自印发之日起试行,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其他类型高校可参照执行。各地各校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请及时报送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附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附件: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

(试行)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1.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应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主管校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教务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服务部门、校医院以及各院(系)、研究生院和相关学科教学研究单位等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统筹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应定期听取专门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工作任务,解决存在的问题。

2.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学校应有机构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具体组织协调开展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院(系)应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学生班委会、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积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导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或实施办法。应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订工作计划。

4.高校应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规范管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咨询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业者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5.高校应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高校应按学生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同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配备兼职教师。

6.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加强选拔、配备、培养和管理。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特别是直接从事心理咨询服务的教师,应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应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应计算相应工作量。

7.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

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适时安排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应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8.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应为他们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应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常识培训。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9.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10.高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科学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应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贴近学生。应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研究和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

11.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2.高校应通过广播、电视、校刊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开办专题网站(网页),充分开发利用网上教育资源。

13.高校应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心理需要。应重视发挥班集体建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14.高校应根据行业要求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条件的高校可在院(系)及学生宿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开放的时间应能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

15.高校应加强心理咨询制度建设,遵循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按规定有效运行。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的值班、预约、重点反馈等制度。应加强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坚持保密原则,按规定严格管理心理咨询记录和有关档案材料。应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的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

16.高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应经常开展团体辅导活动,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研究制订相应的团体辅导计划和实施方案,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发展。应向全校学生公布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咨询信箱、咨询电话和网址。有条件的学校可提供网上咨询预约和网络咨询服务。

六、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17.高校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通过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学校要对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应加强对患精神疾病学生康复及康复后的关注跟踪。

18.高校应制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明确工作流程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应积极在院(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校医院、精神疾病医疗机构等部门之间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校医院设立精神科门诊,或聘请精神专科职业医师到校医院坐诊。对有较严重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指导学生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就诊;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应及时通知其法定监护人,协助监护人做好监控工作,并及时将学生按有关规定转介给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处理。转介过程应详细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19.高校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心理危机事件善后工作,应重视对危机事件当事人及其相关人员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师生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认识以及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条件建设

20.高校应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入学校预算,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工作需要。

21.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场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场地的建设应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能够满足学生接受教育和咨询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场地包括预约等候室、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等。

22.高校应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机构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常用心理测量工具、统计分析

14.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工作总结 篇十四

工作总结

当车中学

2011.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总结

根据文件要求,我校开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实施《标准》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组织和管理网络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是做好这项工作的组织保证。本学期初,我校就根据实际情况,召集体育教师和各年级班主任召开会议,会上大家明确任务,畅谈对计对策,估足困难,会上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体育老师为副组长,各年级班主任为组员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领导工作小组。明确体育老师、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

二、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利用学校的国旗下讲话、晨会、家长会、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和阵地,以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实施《标准》的宣传发动工作,既要大力宣传实施《标准》的意义,又要使学生对测试内容、方法、测试标准有更多的了解,更要通过我们的宣传鼓动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干部队伍和师资的培训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和师资的培训工作 是提高实施《标准》工作质量的关键。根据县教育局先培训后上岗的基本要求,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做好测试人员地培训工作。学校还派有关人员认真参加县教育局的专业培训,回校后马上进行相关人员的二级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确保操作程序规范,测试方法科学,测试数据准确。

四、规范测试、补测和上报工作

五、注意加强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

安全是健康的基础,在测试工作中我们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每次测试前,总是先仔细检查测试仪器设备,确保消除因场地器材设备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每次体能项目测试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在测试工作过程中教师和各班班主任、小组长加强监督,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加大管理检查力度,健全奖惩制度

在测试工作中,还加强管理和检查,从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我校把测试工作与有关人员的工作考核结合起来,与评选文明班级结合起来。对实施《标准》工作做得好的班级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

四、点面结合,全面提高

我们在抓学生《达标》成绩全面提高的同时,还注重体育后进生和体育尖子的辅导,对于体育后进生的辅导,倾注了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很多的精力,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其害怕心理,树立“我能行”的思想。其次,教师给这些学生多些关爱、指导、鼓励、信心,从而使之建立信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在体育尖子的培养上,我们采取重视个性发展、提高要求的方法,并与田径队训练、校运会相结合。由此,我校在《达标》工作中总体成绩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及格率达98%,优秀率也有所提高。

15.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 篇十五

一、目前在高职学院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多数院校所重视, 并进入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 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高职学生仍然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 其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到能不能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没有足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已经在广泛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但个别学院对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认识仍然不够, 导致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 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有的认为偏颇的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起技能知识传授来, 没有必要认真, 还有的学校认为只要成立学生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就万事大吉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落实程度和实效性。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理论与实际脱离。目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学校教材上也缺少了教育特点, 开展的课程也较为单一, 涉及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开设的教学课程也相对较少, 教育普及范围小, 仅仅针对刚入学新生展开教育, 内容上也没有重视客观实际, 仅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论述, 实效性差, 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定设想程度。实践和理论没有做到有效统一。

3.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 师资力量达不到标准。尽管有很多高职院校也配备了心理教育专业人员来进行辅导, 但是多为心理教育专业的教师, 师资力量明显不够。从事心理教育的全职和专职人员较少, 多数为兼任或兼职。学校方面对于兼职人员也缺乏进修教育的力度, 造成兼职者本身具备的能力就不够强, 在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时, 不能做到有效解答和正确辅导, 专业水平低下, 造成辅导效果也较差。

4.教育教学方式目前还相对落后。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步伐, 教师在教学中照猫画虎, 形式单一, 没有从实践出发, 造成教学质量无法真正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发展需求。课堂上多在灌输心理学理论知识, 而没有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和现实存在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未起到真正的调动作用, 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问题没有达到较好的一定效果。

二、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效改革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对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 要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逐步提上工作日程和圆桌会议, 充分转变意识, 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认真指导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是学生成才教育的根本保证, 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责任。

2.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据调查了解, 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度很高。课程教学是我们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高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可以充分纳入必修课程内, 在学校教学大纲和学校教学计划中充分体现。还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尝试设置多元化教学教育模型, 重点抓住心理教育实际,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熟练掌握心理教育的培养技巧, 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3.师资队伍建设要跟上教育的步伐, 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目前成立一支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高、专职专业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应该加强对全职和兼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组织教师和辅导员积极学习, 取得全国心理咨询专业的资格证书, 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为教师的培训学习创造条件。让教师与学生在实践互动的情形下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动态, 鼓励教师学习最新的学术文献, 通过不断创新和思维转变,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4.运用灵活教学模式, 逐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适应度。通过对采用各种教学形式, 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或者网络视频, 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实现和谐趣味性教学模式, 营造和谐的教学分为。以学生为主体对象, 通过课堂分析, 情境互动, 案例描述和角色转换来达到教学效果。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 充分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活学活用到实践中, 把握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5.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学校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开展班会专题、电影赏析、拓展训练、情景剧表演和讲座等形式,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整体素质水平。学校还可以经常组织先进人物巡演讲座和社团活动,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学校内德智双修, 形成独立自强的良好人格。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体系。需要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模式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 离不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进行, 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雪蕾.略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2015.

上一篇:2023年迎新春文艺汇演节目评比须知下一篇:四讲四有大讨论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