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精选10篇)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篇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
作品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2]
简要评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诗的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2.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篇二
1.诵读古诗, 理解古诗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背诵, 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 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对诗, 解诗题
1.师生对诗, 复习引题。
2.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
二、初读, 品诗味
1.了解了作者, 现在来读诗, 会读吗?请用你喜欢的读诗方式读一读? (指名读)
2.读正确、读流利还不算会读, 还应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声地读一读, 用“//”标出停顿来。
3.我们在读诗词的时候, 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 还要有板有眼, 要读出诗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 读出诗的味道。
三、赏读, 悟诗情
1.反复地读了好几遍, 你们读得很美, 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生答略)
2.是啊, 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 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 其中西湖十景尤为壮美。 (课件出示西湖十景) 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此时, 诗人来到西湖, 为何不写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
3.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写景, 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 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怎样特别的荷花? (出示: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4.指导朗读。
5.此时, 作者的心情怎样?
四、想象, 绘诗境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展开想象的翅膀, 能否在眼前绘制出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
2.正是这绿叶红花, 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 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你觉得这句诗中, 哪个词饱含着作者对西湖的赞叹?
3.是啊, 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 西湖只有六月的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 读好它!
五、品读, 明诗意
1.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
2.理解了诗意, 再来读诗句, 老师相信, 你们一定能读出别样的精彩! (齐读)
3.真美!可是, 同学们, 当我们从这一池的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 再读诗题, 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写的全是西湖美景, 谁能大胆地猜测一下,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补充资料)
4.荷, 被国人赋予了多种意义, 你认为诗人写荷相送, 可能还想表达什么?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 让我们把这份淡淡的离愁读到字里行间去。 (师引读, 生接读)
6.指导背诵。
六、表达, 抒诗怀
1.分别就在眼前,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 写一写, 然后全班交流。
2.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凝在这首诗里, 齐读全诗。
3.一池的荷叶红花, 让我们读出了别样的风景。别样的滋味, 如果谱上曲唱出来, 会给我们怎样的美感, 让我们侧耳倾听吧! (播放古诗新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七、总结, 凝诗髓
1.总结:同学们, 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 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3.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篇三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荷花香满湖
读一首诗,犹如赴一场精神的华宴。由于每个人的阅历、学识、爱好、心境,皆不同,面对同一首诗,会产生迥然相异的理解。
有人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纯粹的写景诗。“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诗题的意思是: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好朋友林子方。
六月,正是西湖荷花开得最旺的季节。一片片小雨伞似的荷叶紧密相依,把湖面撑得满满的。层层叠叠的荷叶,一直铺到天边。一朵朵鲜嫩粉红的荷花,点缀在重叠错落的荷叶之间,或举或藏,或开或闭,仿佛一个个倾国倾城的绝色佳人,美得动人心魄。
这六月的西湖胜景,是其他季节所不曾拥有的。在阳光的映照下,整个荷塘光影重叠,交错生辉。你看那青绿的荷叶,愈发葱翠;你看那粉嫩的荷花,愈发娇艳。驻足湖边,荷香袅袅,醉人心扉。
有人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不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他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西湖在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六月的西湖,是最热的时节。林子方当时是直阁秘书,专门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也就是在最炙手可热的岗位上任职。后来,朝廷把林子方调到外地做知府。作为他的上级和好友,杨万里认为留在京城,留在皇帝身边才能有更大发展,这是在其他地方做官所不能相比的。结果林子方愣是没听出好友的弦外之音,喜滋滋地赴任去了。从此,消失在茫茫的历史中,我们再也找不到这个人了。
于有限的几行文字,给予读者无垠的想象空间。这便是诗歌的动人之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印象西湖雨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宋诗“苏黄”;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宋词“苏辛”;他的书法,并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流派之首;他又是个著名的画家,开创了自成一统的湖州画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在杭州为官时所作。原为组诗,共五首,这是其一。诗人抓住夏天天气瞬息万变的特点,浓墨重彩,描绘出这样一幅清新活泼的“西湖骤雨图”。
俗话说: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诗的前两句简直就是一幅云翻雨骤、夏雨初来的泼墨画:像打翻了的墨汁似的黑云还没有把山头遮满,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跳动着纷纷蹦上船头。从“跳”和“入”这两个动词,我们仿佛看到乱雨入船的动态,仿佛听到雨点打在船头木板上那清脆的音响。
此外,诗人把“黑云”比作流动的墨汁;把“白色的雨点”比作跳动的珍珠,这些看似漫不经心、脱口而出的妙喻,一经读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种天才式的用词和比喻,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却又是别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只能感叹一句:“亏苏轼想得出!”
据说,苏轼一生既爱饮茶,又擅书法。在他看来,茶越白越好,墨越黑越好。所以把“黑云”比作“翻墨”,不仅写出了乌云滚滚的动态之美,还表达出诗人对此景的喜爱之情。
诗的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暴雨骤停,境界大开的景象。“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意思是:忽然而至的大风吹散了乌云,杭州搪门外西湖边的望湖楼下,水映着天,天照着水,碧波如镜。
骤雨来时的惊心动魄,雨过天晴后的恬静淡远,既是诗人对自然景致的客观描摹,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照。
苏东坡一生起起落落,历经坎坷,却豪情不减。
拂袖一笑,云淡风清。
【诗评】
“漫读古诗”栏目中选登的一首首古诗和着长辫子老师充满童趣而又感性的解读,是那样的悠远曼妙,仿佛绵绵春雨,无声地浸润着童心。让作为读者的我,也好像成了长大的儿童,被柔情似水的文字所感染,深深地沉浸在诗韵之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说:“诵读优秀诗文,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郭学萍老师正是用唯美温馨的文字带着同学们去体悟、去想象、去品味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慢慢引领他们步入诗的殿堂。
——周婷,特级教师、南京市汉口路小学校长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理解诗句,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诗人的寄情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表现送别的别样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珍爱美好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送别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对离别之情的表达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课件出示诗句)
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领悟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送林子方?(杨万里)你对诗人有怎样的了解?(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南宋诗人,(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mào)、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 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想一想,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
(离愁别绪、临别嘱托、牵挂不舍„„)
5、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无穷碧
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别样红
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突出映日、红。)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再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5、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我们也来试着赞美一下荷花?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讨论,试着回答)(课件出示——网络评论)
网名叫水月心的作者对这首诗有如下诠释:
净慈寺外,携手同游身影依稀可辨;古道飞扬,并行漫步的足迹悠然未失,林阴丛中,惊起的飞鸟尚在盘旋;相交的知己,此时却在哪里?
湖畔的小路上,故人的车马早已远去。手仍举着招摇,他还能否看见?他乡路远,一别不知又何年。唉!千般万般不如愿,更添离别思念。
独坐湖边,不觉生艳阳。微风拂面,满湖荷叶频频变,远上接天,似思念无垠无边;朝阳撒金,红荷金装别样艳,曼舞翩翩,恰友情花开胜当年。故友已远,新人未来,怎知天不从人愿?振作起身,精神抖擞,青山依旧在,花开花落情不变。
闲吟:千年古刹,小树林阴,盛夏鸣蝉闲,莲叶无穷碧;故人西去,一别千里,凭湖怅离情,荷叶别样红。
如果如水月心所述,那么诗文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诗题的关联也不难理解,看似没有关联,其实关联无处不在!正由于今朝的离别,作者才倍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
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预设:
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
七、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课件出示作业)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
我们哪一个季节的景色都可以写,但注意,一定要选取出具有特色的景物来写,如果能学习诗人的写法就更好了,不能的话也不要紧,但注意要把景色美写出来,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2、扩写:杨万里在描绘西湖美景和荷花的艳丽时,只用了短短两句,好像有点意犹未尽,请同学们查找西湖及荷花的资料,对西湖美景进行扩写练习。
3、读过这首诗后,你一定有很多感想吧,请同学们就此诗写一篇读后感日记。
4、反馈交流。
回家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八、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篇五
清晨时分,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我从净慈寺出来,去给好友林子方送别。
我走着走着,被那美丽的西湖迷住了。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那碧绿的湖水缓缓地流动着,微波粼粼,明艳妩媚,池中那碧绿的水草不停地摆动,随着微风跳起舞来。六月的西湖那独特的风光与其它季节果然不同。你看,那翠绿的荷叶,圆圆的,亭亭玉立在水面上,绿得发光,绿得发亮。在那荷叶上躺着几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多美啊!还有一些荷叶十分害羞,低下头来,宛转靠在水面上,荷叶连成一大片,让我感觉苍翠欲滴,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群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在阳光照耀下,那粉红的荷花开得更灿烂了。你看,那些花瓣全开了的荷花就像一张小脸蛋在对你笑呢!那未开放的花骨朵儿像一颗颗大桃子向你招手呢!晨光普照,荷花是那样娇润,红艳。这时,一只蜻蜓正挥着它那小巧玲珑的翅膀,在那尽象开放的荷花上来回盘旋着,仿佛在观赏这副美丽的画卷。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350字
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篇六
丁家嘴小学 韦纯兵
一、教案背景 ⒈面向学生:小学 ⒉学科:语文
⒊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⒋教学时间:一教时 ⒌课前准备:
⑴诵读全诗,感悟诗人的情感。⑵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
二、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西师版语文课本第十册第29课《古诗两首》之一,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你看——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意境。
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⒈教师上网搜索图片有关文字资料做成PPT课件。⒉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那儿最有名的景点吗?
出示“西湖”图片: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说成美人,无论是久居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都为它的美丽所倾倒。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用妙词佳句来赞美它。
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课题。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杨万里,你了解他吗?
(生答,师补充:杨万里是南宋四大家之一。南宋四大家有“尤袤、陆游、范成大和杨万里”。他的文章清新自然、生动逼真,被称为“诚斋体”。他自己被称之为“诚斋先生”。他一生写过二万多首诗,有一个集子,称为《诚斋集》。)⒊理解诗题。
(二)学习新课
⒈出示要求,自读古诗。⑴读通诗句;
⑵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⒉初读课文
⑴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⑵出示古诗,自由练读,读好停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指名读,读出韵味。齐读。
⑶师:同学们,这首诗诗句简洁,意境深远。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写的景色。⑷诗句中还有不懂的字词吗?
交流词语意思:晓出 毕竟 四时 接天 映日 ⒊精读课文
⑴师:诗人杨万里所写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这时的景色有什么特别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再回到几百年前的那个夏日,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
⑵你看清那美丽的六月荷塘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①无穷碧: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出示图片感受)
师讲解: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
②别样红: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教师小结:这 “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结: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把这美好的景色留在心中。⑶生齐读古诗。
(三)拓展延伸
⒈师:其实这首诗所赞美的只是西湖十景之一。你知道西湖有哪十大景观吗?
教师简介:它们分别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猜猜这首诗写是哪一景呢?
出示“曲苑风荷”图片,师描述:这时西湖十景之二——曲苑风荷,湖面生长着成片的莲荷,初夏时节,清爽的湖风袭来,荷香伴着酒香,令人不饮亦醉。花开时节,清香四溢,景色更是令人陶醉。
⒉关于西湖还有很多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从很多文人雅士的诗句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
出示描写西湖的诗句,自由读一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
五、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六月
西湖
荷叶
碧绿
荷花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在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西湖美景录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的荷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 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一种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3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8.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篇八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hēi yún fān mò wèi zhē shān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
bái yǔ tiào zhū luàn rù chuán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
juǎn dì fēng lái hū chuī sàn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
nwàg hú lóu xià shuǐ rú tiān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 自由阅读,注词释义,理解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4) 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2,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 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构思的巧妙.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 试试吧!
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 (课件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9.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 篇九
浓妆淡抹总相宜——《钱塘湖春行》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比较赏读
杭州的西湖很美,古代不少文人墨客更是用蘸满诗情的笔墨为美丽的西湖添上一笔,或淡妆,或重彩,使西湖更具诗情画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的是不同季节下的西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风情各异的西湖形象。两位诗人是如何用如诗的笔墨描绘出动人的西湖形象的呢?
一、切合季节选景
白居易有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燕”是春天常见的飞禽,一“,早”、一“新”则写出早春特征。莺是歌手,它歌唱江南的旖旎风光;燕是候鸟,春天从北国—飞来。大自然刚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但对季节敏感的鸟儿们则忙碌起来。
“早莺争暖树”,在天气乍暖还寒之时试它清亮的歌喉,向人们喜报春天的初临;久违一冬的燕子给人们带来了新春的气息,忙碌着啄泥衔草,营造新巢。且“几处”不是“处处”,“谁家”并非“家家”,莺燕不多,犹谓早春时分。诗人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初春的清新、活力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与此意境相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乱”,指各种野花在早春寒意中悄然开放,而“渐”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此时还未姹紫嫣红;“草”“浅”而非“深”,“才能没马蹄”,使人想起早春小草初生不久,新鲜嫩’绿,唐人骑马踏青的喜悦。在诗人的笔下,春意盎然的西湖似一位纯情烂漫的少女向我们款款走来。
而杨万里写的是西湖的六月。六月之时,正是荷花盛开之际。诗人便选择莲叫‘、荷花来描写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接天”,诗人用夸张手法,视线由近及远,描绘满湖绿莲的勃勃生机;荷花“映日”,荷花盛开,本已露出粉红笑颜,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更显得“别样红”。町见诗人所’;之荷花并非早春之时刚露新绿,亦非初夏之际含苞待放,而是盛夏之时热情绽放。在诗人的笔下,夏意浓浓的西湖像一位热情的姑娘对我们俏笑嫣然。
二、巧用色彩搭配
《钱塘湖春行》给景物着色偏重于多种色彩的巧妙搭配。“树”之淡淡新绿,“草”之浓浓碧翠,“花”之色彩缤纷;“莺”毛色之淡黄,“燕”毛色之漆黑。多种颜色很协调地装饰早春西湖,颜色繁多而不杂乱,色彩鲜亮而不刺眼,与早春季节的特征相吻合,令人赏心悦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给两湖抹上一笔浓彩。“莲n十无穷碧”,“荷花别样红”,“碧”到尤穷,“红”到极致,万绿丛中一片红,“红”与“绿”相衬,搭配自然和谐。色彩虽然浓艳,跳眼,但西湖这大红大绿的装束并不使人觉得妖艳、俗气,反使人觉得她朴素、大方、热情。西湖在不同的季节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情态,正如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所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在杨万里的笔下,西湖是一位热情奔放的姑娘;在白居易的笔下,西湖是一个自然纯情的少女。这正如宋人苏东坡《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所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
★ 方成语
★ 学习方永刚精神体会
★ 方庆云个人资料
★ 方老师作文
★ 生物技术方面的个人简历
★ 工程造价方面的论文
★ 财务管理方面的调查报告
★ 财务方面的工作总结
★ 方俊明颁奖词
1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语文教案 篇十
1、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为这人间天堂的美景所倾倒。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谁能来背一背?
2、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二、悟诗情。
1、这首诗里没有一个生字,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2、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诗,能不能说一说你的预习所得?先在小组里议一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作者、写作背景、词语、诗句意思)
3、播放视频,谈感受。(美、壮观)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情景吗?
出示词语积累: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碧盘滚珠
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嫩蕊凝珠轻摇曼舞
5、试试看,怎样能读出这种美呢?读出你不同的感受来。自由读、指名读(配乐)
6、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从寺中走出时,一副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沁人心脾,你会不由自主地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7、一池的绿叶红花,让我们大家读出了别样的风情、别样的滋味。播放歌曲。谁也想来高歌一曲?
8、播放课件――西湖六月一望无垠的荷花盛开景色。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如此壮观的景象是否给予了你心灵的震撼。面对此情此景,杨万里写下了千古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的你又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每人写两句诗,写出你此时的所见及所想。(指名上黑板板书。)
三、拓展
1、孩子们,同样是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出示表格。
2、小组讨论,汇报。
3、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成了写荷花的千古绝唱,其实他还有一首写荷花的诗也是脍炙人口。知道是哪一首吗?出示《小池》。大家比较一下,这两首同样写荷花,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送荷花诗。
4、诗题中一个“送”字,不由让我们想到了不少学过的送别诗,谁能背诵几句?
5、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你怎样理解?
6、总结: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四、作业:
1、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继续收集关于描写西湖的诗,描写荷花的诗,送别诗,比较异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推荐阅读:
晓出净慈寺,晓出净慈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的意思,晓出净慈寺赏析10-17
生命的林子教案08-14
《生命的林子》教学反思10-02
大林子镇小学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09-12
杨万里《新柳》诗意赏析10-13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阅读答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