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2024-09-12

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精选14篇)

1.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篇一

中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008.3一、指导思想

我国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纲要》提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在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文、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等。

二、活动目的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唐诗》300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疯狂背古诗》

四、教育的原则

完整性原则:忠实原著全文,不断章摘句。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文化为根本

知行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

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

五、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活动时间及方式:

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周星期

三、星期四第六节课及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诵读

活动。

3、恰当的定位。

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是对新课程的补充和完善。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开展活

动,或个人读,或小组读,或全班读,形式多样;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

乐读,学生自主选择。没有压力,没有负担,抑扬顿挫,生动活泼,轻松愉悦。

4、宽容的评价。

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5.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

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

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

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6、展示方式:

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展示,选举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评选出优秀者。并给

予一定的奖励!

中桥小学学生古诗诵读数量单

1、逢入京使(岑参)

2、碛中作(岑参)

3、山房春事(岑参)

4、别董大(高适)

5、枫桥夜泊(张继)

6、风(李侨)

7、滁洲西涧(韦应物)

8、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9、田上(崔道融)

10、夏日绝句(李清照)

11、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12、登幽州台歌(李子昂)

13、夜宿山寺(李白)

14、静夜思(李白)

15、秋浦歌(李白)

16、早发白帝城(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李白)

18、赠汪伦(李白)

19、望天门山(李白)20、独坐敬亭山(李白)

2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2、山中问答(李白)

23、秋浦歌(李白)

24、越女词(李白)

25、绝句(杜甫)

26、绝句(杜甫)

2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28、八阵图(杜甫)

29、赠花卿(杜甫)30、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31、对酒(秋瑾)

32、出塞(王昌龄)

33、咏柳(贺知章)

34、回乡偶书1(贺知章)

35、回乡偶书2(贺知章)

36、秋词(刘禹锡)

37、乌衣巷(刘禹锡)

38、浪淘沙(刘禹锡)

39、竹枝词(刘禹锡)

40、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41、望洞庭(刘禹锡)

42、石头城(刘禹锡)

43、照镜见白发(张九龄)

44、春怨(金昌绪)

45、春晓(孟浩然)

46、宿建德江(孟浩然)

47、终南望余雪(祖咏)

48、登科后(孟郊)

49、洛桥晚望(孟郊)50、池上絮(韩愈)

51、晚春(韩愈)

52、江雪(柳宗元)

53、题都城南庄(崔护)

54、菊花(元稹)

55、离思(元稹)

56、题金陵渡(张)

57、陇西行(陈陶)

58、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59、台城(韦庄)60、焚书坑(张碣)

61、赤日炎炎似火烧(宋元民歌)62、已亥岁感事(曹松)63、从军行(王昌龄)

64、从军行(王昌龄)65、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66、采莲曲(王昌龄)

67、闺怨(王昌龄)68、梅花(王安石)69、泊船瓜洲(王安石)

70、陶者(梅尧臣)71、画眉鸟(欧阳修)72、观书有感(朱熹)

73、咏石灰(于谦)74、鸡(唐)75、己亥杂诗(龚自珍)

76、凉州词(王翰)77、悯农(李绅)78、悯农(李绅)

79、蚕妇(张俞)80、题西林壁(苏轼)81、渔父(张志和)

82、塞下曲(卢纶)83、桃花溪(张旭)84、山中留客(张旭)

8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86、送灵澈上人(刘长卿)87、归雁(钱起)

88、江村即事(司空曙)8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90、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91、鹿柴(王维)92、杂诗(王维)93、相思(王维)

94、山中送别(王维)95、竹里馆(王维)96、莲花坞(王维)

97、咏鹅(骆宾王)98、易水送别(骆宾王)99、夜雪(白居易)100、问刘十九(白居易)101、暮江吟(白居易)

103、大林寺桃花(白居易)104、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106、凉州词(王之涣)107、山中(王勃)

10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110、小池(杨万里)

112、柳(李商隐)113、梦泽(李商隐)

115、登乐游原(李商隐)116、夜雨寄北(李商隐)

118、嫦娥(李商隐)119、寻隐者不遇(贾岛)

121、提诗后(贾岛)122、清明(杜牧)

124、江南春(杜牧)125、过华清宫(杜牧)

127、泊秦淮(杜牧)128、赠别(杜牧)

130、题乌江亭(杜牧)131、病牛(李纲)

133、写情(李益)134、江南曲(李益)、惜牡丹花(白居易)、登鹳雀楼(王之涣)108、官仓鼠(曹邺)111、渡汉江(宋之问)114、汉官词(李商隐)117、贾生(李商隐)120、剑客(贾岛)123、山行(杜牧)126、赤壁(杜牧)129、秋夕(杜牧)132、秋思(张籍)135、离骚(陆龟蒙)102 105

2.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篇二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 学生对于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区分比较含混

三所小学课堂教学的情况表明, 有两所学校在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教学的区分度上不明显。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对于二者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上基本相似, 学生很多时候感觉上国学课与上语文课区别不大, 甚至把国学经典诵读课当成是语文的附属课。同时, 国学经典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古诗文, 背诵古诗文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 这容易让学生对经典诵读形成不正确的认识态度, 从而难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二) 教材缺乏, 学生的经典读物来源比较单一, 数量较少

表1是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经典诵读读物来源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的学生所背诵的经典诗文主要来自课本, 只有24%来源于课外读物和其他渠道。据了解, 三所学校为学生订购的经典诵读教材都只有一本。以上表明学校或者家庭提供的经典读物数量较少, 学生所接触到的国学经典读物有限, 学校在教材采用的多样性和对学生知识领域拓宽等方面做的探讨不够, 对经典诵读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1]。

(三) 经典诵读活动形式较单一, 课堂缺乏活力

结合表2、表3的调查数据来看, 课堂是学生经典诵读开展的最主要平台, 但活动形式以学生朗诵及教师讲解为主, 形式单一, 课堂枯燥, 缺乏活力。学生在课外进行经典诵读的主要场所为家庭, 反映出大部分家长注重家庭的人文熏陶, 支持经典诵读的开展。而学生课后进行经典诵读的时间仅有23.84%, 说明学校极少在课外安排经典诵读活动, 但开展课外活动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可[2]。例如, 课题组通过参与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组织的校园经典诵读活动, 明显感觉到, 活动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通过朗诵、舞蹈、歌唱等方式, 展现出对经典诵读极大的热情。

(四) 学生个人对于国学经典诵读的态度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 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本身是感兴趣、不抗拒的, 学生喜欢国学经典, 而且能正确认识到国学经典将会给他们带来正面的影响。表5中学生认为国学经典教学能提高应试能力的比率并不高 (12.16%) , 可见学校对经典诵读的态度是宽容的, 没有往应试教育方面进行“助推”。但是我们从表6学生对背诵国学经典的态度数据来看, 喜欢背诵的学生只占一半。在排除掉一些可能由于其他科目带来的背诵困扰和负面迁移的影响后[3], 我们认为, 单一的背诵形式, 可能使学生由喜欢国学到谈“背”色变。

二、改进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 既要注重与语文教学的紧密结合又要注意区别对待

国学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 语文教学为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又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国学的知识点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既能加深学生对国学知识的记忆, 又能提高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以及文化修养, 从而保持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与热情[4]。与此同时, 在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的编排与选择上, 还需考虑其与现行语文课本间的相似性与区别性。

基于上文提到的含混的现状, 需要学校和教师在经典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保持一个平衡点, 在有效结合二者的前提下突出国学经典诵读的特色, 避免给学生造成其教学与学习性质相类似的错觉。因此, 需要加强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对经典诵读的正确认识, 最好配备专门的国学教师, 形成一套与语文教学既有交叉又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策略。

(二) 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 是承载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 教材的质量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其内容的选取无疑是一份巨大的工作,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作品中选取出适合中、小学生诵读并与其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材料, 是一项值得探讨的工作[5]。国学经典诵读小组根据几所学校的现状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 认为教材的编排选取应该更突出科学性、定向性与立体性的特点。为此, 本课题组围绕上述特点进行了大胆尝试, 编写了一本《国学经典诵读》试用教材, 目前正在相关学校进行实践试验。

科学性, 是指内容的正确性和正面性、各单元的层次性与衔接上的递进性以及整体的系统性。对于刚接触国学经典作品的学生来说, 其教材的内容应该是极具经典与代表性的, 并且内容朗朗上口, 易于背诵;文章的篇幅不应过长, 以精简凝练为主;教材的版式设计应该活泼, 色彩多以鲜艳为主, 科学的教材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6]。

定向性, 就是要确定所编教材的基本走向, 即针对何种教学类型、规定教材所编的容量、为怎样的教学对象而编写、需要多少学时学完等一系列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立体性, 即要求教材编写向立体化方向发展。教材设计和编写不应仅限于一两本教科书, 而应同时考虑配套的教学用具和用书, 尤其是考虑声像文本的制作与现代教育手段的利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当中, 增设了著名诗词曲目的推荐学习网站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作品, 希望从视、听结合的角度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记忆[7]。

(三) 注重输入形式的多样性与输出的有效性的统一

输入是指将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在经典诵读形式方面, 应该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开展丰富、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来增加他们的兴趣, 加强学生对注意力的保持。

虽然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是以古诗文的形式呈现的, 但是学校和教师在对于如何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形式上应该是要多样性的。例如,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 将古诗文配以古今中外名曲, 以视频、音频、动画的形式呈现;将文章编成各种有趣的节目, 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进行吟诵、接龙、讲故事、游戏, 激发学生的兴趣;早上、中午、放学时分的吟诵, 以及结合室内与室外的场所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玩中学, 寓教于乐。

输出是学生对所习得的经典诵读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是对学生知识的吸收与习得的一个检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对于学习到的新知识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很快就会忘记[8],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一定内容的输入之后, 要求他们进行复习、巩固, 而小学生的自控力往往是不高的, 因此这一环节可以由学校或者课堂教师进行指导, 此阶段多是学生进行各种比赛、讲故事、表演, 并评选出“先进学生”“诵读之星”“最佳进步奖”“故事大王”等来鼓励学生。

我们认为只有将教师对学生所进行的知识输入与学生的自觉输出相结合, 不断地进行交互强化, 才能取得学生对经典诵读知识内化的效果。

(四) 根据内容的有效吸收与否, 分阶段开展国学经典教学

各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主张形成阶段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 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可以主要通过反复背诵国学经典, 只注重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效果[9]。对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来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 在学生的智力水平已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 主张在教学中加入学生的认知意识。例如对高年级阶段的学生, 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细化知识的讲解,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同时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经典作品的阅读能力, 指导他们深入理解与领会国学经典作品的内涵。

(五) 形成校园、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格局

环境对小学生性格的塑造有极大的影响, 尤其是课堂、校园与家庭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品行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与习得在教学中是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中通过教师的指导, 有系统、有组织、有意识地获得知识的一种方式, 目前学生所学的大部分经典诵读的知识都是以这样的形式获得的;而习得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的无意识学习, 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 不仅需要课堂的有序输入, 同样也需要整个大环境下学校和家庭的无意识输入, 让学生“沉浸”在经典诵读的环境中[10]。改善小学生诵读经典的现状, 不能依赖于他们的自觉性, 而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处处见得到、时时摸得着的人文环境, 以此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并理解经典。

此外, 应获得学生家长对经典诵读活动的大力支持, 激发他们本身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 让广大的学生家长也融入到经典诵读的浪潮中来, 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学生经典诵读氛围的熏陶。

三、结语

水滴石穿贵在坚持。全面推进经典诵读、发挥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任重而道远, 这与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通力合作分不开。在进行经典诵读教育教学时, 应该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经典诵读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是经由学生检测的, 应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和谐而充满诗性的经典诵读课堂, 从而为学生创设浓郁的书香氛围, 架设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让中华文明与华夏优良传统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王路江, 马俊杰, 王志诚, 等.测量愿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虎平.大众文化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策略探微[J].语文建设期刊, 2016 (14) :7-8

[3]温小军.对实现经典诵读有效性的必要追问[J].语文建设, 2012 (9) :73-75

[4]程红霞.让经典伴随孩子成长[J].华夏教师期刊, 2015 (s2) :81

[5]刘旭相, 孔涛.传承国学经典助推素质教育[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 2012 (4) :46-49

[6]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7]张晓军.浅谈信息技术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2016 (1) :147

[8]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9]邱美容.浅谈经典诵读语文校本课程的研究[J].新课程 (中学) , 2015 (10) :56-57

3.亲近母语,诵读国学经典 篇三

一、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能做到的我先做到

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母语教育,崇尚汉语语言文化,传承发展中华文明,语文教师学文学,教语文,通中文。熟练语言运用,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学生做到的,我必先做到。所以,我也主动参与到诵读经典文章的活动中来。在每一节国学经典课的授课前,我都要细细品味《论语》里的每一句话,读准每一个音,领悟其中的育人思想,与学生齐读共诵,我要求学生会读的,我跟着学生一起读;我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和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相互比赛,既和谐了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又触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更提升了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二、诵读千古美文,增加学习兴趣

多诵读好听又好说的韵文,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汉语言形式的魅力,还能使他们更喜欢学习语文。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典故,能把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如读《赠汪伦》时插入“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读《塞下曲》插入李广将军射虎中石的故事;背《七步诗》插入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背《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孟母三迁的典故;背“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讲晋人孙敬悬梁苦读、战国苏秦用锥刺腿的勤学故事……这些典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诱导了学生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效应。像这样以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许多。学生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不仅理解了其中的内涵,还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多种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读、诵、演”系列活动。“读”就是在校内课余时间读给老师同学听,回家之后读给父母听;“诵”即在熟练读的基础之上成诵,要求要有一定的韵味,真正体验古文化的意境。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演”即把经典篇目活化成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小学生乐于接受。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把《三字经》编排成拍手歌,跳皮筋时的童谣;还为学生建立了“经典诵读记录卡”,记录了学生在经典诵读过程中的脚印。我们学校还创编了经典操,同学们边做操,边背诵《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的内容。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同时创新了阅读方式。

1.重视领读:因为学生文言语汇很少,语感不强,必要的领读不可少。老师还要在领读时注意把节奏,将内在的意蕴传递给学生,

2.不求甚解:经典诵读要避免古私塾式的死记硬背,但也不求字字明意,句句通晓,只求心领神会,知道大意。我常用的方法是游戏“猜猜猜”,比如:“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 ;倘掩饰,增一辜”。这些内容,我说意思,让学生大胆来猜,并抢答说出相关的句子。我说“如果不是故意的,无心所做的、不对的事情叫‘错误’”,学生举手抢答“有心非,名为错”。“有心故意犯错,就是罪恶”,有更多的学生抢答“有心非,名为恶”。就在这样的抢答游戏中孩子们了解了弟子规的大意。

3.反复吟诵:“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让学生在强烈的节奏感中体味经典的魅力,并内化于心,变为自身的营养。为避免枯燥无味的重复,采取开火车读,轮读,赛读,拍掌读,变着节奏读的形式。

4.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篇四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华夏文明”

——王滨希望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

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

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

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1精神,丰富师生精神文化世界,培育博学、多思的深厚

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 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

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

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

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

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

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的思想精华。为传慧,让学生在诵读化和道德素质,增我校特开展以“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意义:、传承中华文化之校园文化氛围。通修养;在学生心灵慧,让经典诵读为、培养孩子的读书扩大了识字量,在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兴趣,逐步使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精传统文化经典,接、提高孩子的注意 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

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鼓励教师与学生

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弟子规》第一至第二章为必背章节,其他为加分章节。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朗诵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

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时间3-8分钟为宜。

4、比赛时间:2011年12月30日

5、比赛地点:各班教室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参赛班级的诵读形式、表

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不记名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评分,去掉两个最高分,去掉两个最低分,以总分累加排

名。分别设立三个段:

一、二年级组一个段,三、四年级一个段,五六年级一

个段。每个段分别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若干名。

3、如一等奖有并列,取消下一等奖项,并且奖金为一、二等两个奖项平均

数。

4、学校将对获一等、二等、三等奖班级颁发奖状。

五、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词

(二)诵读展示

(三)评奖

(四)领导讲话

(五)颁奖

六、比赛要求及评分标准:

七、加分:

1、按顺序多背一章加2分。

2、教师参与加2分

八、相关事宜

1、各班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所赋分值为参考分,优:10分左右;中:8分左右;差:6分左右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希望各班要明确目标,落实职责,规定时限,高

质量的完成工作。

篇二:2013年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2013年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道德思想,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一些文明礼仪,在实践中慢慢地体味经典的人文营养,在实践中净化自己的道德心灵。我校特举办以 “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二、活动主题:

“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

三、参赛对象:

七、八年级

四、活动流程:

1、领导致辞

2、学生倡议

3、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4、颁奖

五、比赛的办法和形式

1、参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艺术性,突出国学经典教育性、高雅性。

2、参考作品:中华国学经典诵读系列:《论语》、《大学》、《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古代诗词等。

3、全校分七、八两个年级组进行比赛。

六、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班级人数齐全,缺一人扣一分(20%)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40%)

3、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0%)

4、诵读时间:4-6分钟(10%)

七、要求

1.舞台背景、道具以简练、明快为主,不能过于复杂和铺张,如需要配音或配乐的,要自备卡带或cd碟;配乐抽签决定顺序后拷贝在政教处徐主任处。

2.服装、道具要求自备,能够切合国学内容特点;

3.各参赛班级自行安排好上、下场更换布景道具的工作人员;

4.各班级于10月25日前报节目名单到政教处。

七、评委:

魏乃孔

杨文斌 马廷湖 包录明 郁积荣 王妍琼

毛万红

薛玉琴 钱春铧 庄瑞娟 韵菊香 甘培芳

八、奖励方法:

每个年级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组织奖1名。

九、后勤工作安排:

(1)奖状准备、评分表、统计:胡荣红 王连清 王梅

(2)场地秩序维护:王玉宝、值周教师

十、主持:马星琼 范永福 学生二人

十一、场地布置及音响组:团委

十二、放音:马天明

永登七中教导处 政教处

二0一三年十月十六日

篇三: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贾寨柯中学“青春.中国梦”暨慈弘图书诗文朗诵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让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和诵读的兴趣,增强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二、活动主题

青春中国梦

三、参加对象及比赛形式

全年级各班每班选送两名选手或组合(限定4人以内)参赛。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第十三周地点:三楼会议室

四、参赛准备

1、各班选手赛前准备一篇诗文于比赛时进行朗诵,时间不宜超过五分钟。

2、各班于第十二周星期五前将参赛作品及选手名单上报到团委。

3、若有配乐请将其于第十二周星期一前上交到团委种振乾教师处。

4、语文组将提前对各班参赛作品进行验收,时间另行通知。

五、竞赛流程

1、抽签决定次序;

2、自备诗文诵读材料;

3、评委评分并评出名次。

六、奖项设置

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五名。

七、评委

语文组全体教师

八、评分标准及细则

(一)评分标准

评分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原则,本次比赛评分采用10分制,打分时保留两位小数。核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求均值,保留两位小数,即为最终得分。

(二)评分细则

1、内容紧扣诵读与演讲主题。所选作品有意境或感染力,有哲理性或教育意义。(2分)

2、普通话语音标准,声音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熟练运用诵读或演讲

3、着装整洁,与作品内容相符合,仪表大方,举止得体,恰当使用肢体语言表情达意,符合比赛时间和参赛人数规定。(2分)

4、能较好展现当代中学生青春风采。(2分)

贾寨柯中学团委 技巧,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准确传达出作品的韵味或意境。(4分)贾寨柯中学教务处 2014-5-5 篇四: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国学”博大精深,国学所蕴涵的关于人本的关怀、人性的向善,关于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凝聚和责任,关于坚忍、刻苦、拼搏和进取等文化精神实质。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国学教育目标: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

三、经典诵读内容

诵读《三字经》及《小学生必背古诗》前20首

四、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为了使活动能更好的展开,提出如下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阅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

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2.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3.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4.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五、活动流程 1.班主任致辞 2.诵读展示 3.投票评奖

4.班主任对本次活动做总结

5、宽容的评价,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篇五: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 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二、活动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特举办此项比赛;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通过举办“诵读中华经典美文 传承华夏文明古风”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以诵读文化经典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永安学校的学生从小开始,在他们心灵最纯净的时期,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与现代文明、现代科学、现代民主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化,为培养具有“刚毅之气 厚实之学 强健之体”的现代合格公民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在籍学生。

2、大赛分组:村小以校为单位每校出一组,每组三人;中心校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出一组,每组三人。

3、比赛内容:主要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中选取(具体内容见附件)。其它国学经典诗文为补充内容(学过的唐诗宋词的内容)。

4、比赛形式:赛前以抽签的形式确定小组顺序,(小组成员的顺序自己确定)每组每人都有一道必答题;必答题后进行的是抢答题。

5、比赛时间:2010年5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一、二、三等奖的小组若总分在60分以下者一律不录)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村小以校为单位,中心校以班为单位),对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及奖品,对获优秀奖的学生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

1、各校(班)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拔工作。

2、各校(班)在初赛选拔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

3、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5.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五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丰富“重德崇智、和谐发展、体验成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波

副组长:刘家钰 张岚 张国云

成员:学校中层干部、各班班主任和全体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教师。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

三、活动时间:

1、活动筹划:2月

2、活动实施:203月——7月

四、活动内容:

1、诵读的名篇:《劝学》、《论语》、《大学》、《孝经》、《正气歌》、《赤兔之死》《少年中国说》、《尊师》、《三字经》……

2、诵读时间:每周班会课——班级诵读,每周升旗仪式——全校集体诵读,假期独立自读。

3、领诵人:班会课——班主任或指定同学

升旗仪式——语文组选送

4、实施快乐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5、营造氛围,走进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班级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媒介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6、集体诵读安排:

时间 地点 诵读文篇 领诵人 备注
第五周 学校操场      
第六周 学校操场      
第七周 学校操场      
第八周 学校操场      
第九周 学校操场      
第十周 学校操场      
第十一周 学校操场      
第十二周 学校操场      
第十三周 学校操场      
第十四周 学校操场      
第十五周 学校操场      
第十六周 学校操场      
第十七周 学校操场      
第十八周 学校操场      

7、成果展示:

(1)、《诵读国学经典资料汇编》

(2)、办一期有关的板报

(3)、学生撰写学习心得

6.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篇六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新教育实验。

二、活动主题:

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

三、活动流程:

(一)时间:4月23日

(二)地点:学校操场

(三)流程:

1、领导致辞(曹校长)

2、学生倡议(吴怡)

3、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形式:

1、个人组

2、集体组(20—30人)

参赛要求:、参赛作品:中华国学经典网诵读系列。

2、参赛形式:形式丰富,具有艺术性。

3、每个班都要推出一名个人、一个集体。

4、全校分低、中、高三个年级组进行比赛。

评委:曹正轩李国瑞徐建峰刘丽丽李新建石新梅孙海玲冒国平

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20%)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40%)

3、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0%)

4、诵读时间:1-2分钟(10%)

奖励方法:

每个年级大组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来源:好范文 http:///)比赛顺序:一到六先集体后个人

后勤工作安排:

(1)奖状准备、统计:卞正国陈广才

(2)报导:朱琳琳

(3)音响、拍摄:朱中华焦红亮

(4)集队:朱中华、朱志勇

(5)评分表、横幅、审稿、后台总监:朱志勇

(6)颁奖程序:先颁个人,再颁集体。

7.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思考 篇七

学生对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最感兴趣, 给故乡制作一个影集, 把故乡装订成册, 对故乡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历史渊源来一次整合, 告诉更多的后来人, 告诉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 让学生及时了解故乡的历史变迁、地理风貌、历史名人。这样一本地方教材, 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一、背景

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 需要很好地学习。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这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 “国学经典诵读”就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帮助。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诗文诵读”的评估报告说, 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 对学生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据介绍, 组织少年儿童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3~13岁) 熟背经典诗文, 平均每天20分钟, 坚持3年, 将终身受益。这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 是激活传统, 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历数近现代文学巨匠、名人, 从小就有扎实的背功, 深厚的古诗文底子。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等, 从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许多经典古诗文。苏步青读小学时, 《左传》《唐诗三百首》能背诵如流。冰心四岁时就能熟背随园全部女弟子诗。现在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 在讲话中能引经据典, 博古通今, 他在青少年时期肯定有扎实的古诗文背功。

二、主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始终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路径。最终收效最好的是教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 都是很好的文本。

三、过程与结果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探索出经典诵读的多种途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诵读。

每天早晨课前20分钟让学生自由诵读国学经典。每周的校本地方课程, 拿出1节课进行国学经典诵读辅导。老师专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

(2) 摘抄。

从二年级开始, 就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摘抄积累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 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 无论是家庭生活中、还是社会生活中, 凡是遇到名句、名篇、美文段落, 就要记录下来, 并且多诵读几遍。在课堂上要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如学习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名联”方面, 就要求他们从社会生活中积累20副对联;学习描述春天的古诗, 就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3~5首描述春天的古诗;学习名人名言, 就要求他们从校园内、家庭中积累10句名人名言。

(3) 讲谈。

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 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 讲谈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说诗文的意境、情感和韵律。

(4) 比赛。

在班级进行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比赛分抢答、必答、口答、笔答、表演等多种形式, 并有接龙赛、抽卡赛等种类。

通过几年的诵读活动, 有部分学生能够熟背, 大部分学生能够熟读, 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不但没有影响教学成绩, 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这样, 学生的人格发育、语文素养均得到了提高,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评析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 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其间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 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她是民族的教科书,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

古典诗文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 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 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的滋养剂。国学经典诵读能够让人感受宇宙奥妙、顿悟人生真谛, 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 点燃创造之火, 启迪灵感, 增强其原创力。

知识就是力量。可是, 人文精神比知识更为重要。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无、走向异化。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资源, 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就是为了补人文教育这一课, 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 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8.国学经典诵读的教育意义 篇八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可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犯难的是信息时代不良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苦恼的是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的缺失。现在的孩子被不良信息包围着,他们的人生观与道德观在悄然改变。“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困惑。传统道德品质的缺失应该如何弥补成了许多小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校、老师、家长都应该为孩子提供这一类的教育环境及其资料。而最好的资料我认为是我们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顾炎武说;“六经之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提到: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可见,国学经典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国学智慧,世界瞩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道德文明的底线。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以形成,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目前,旨在宏扬中华国学文化的“孔子学院”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广受欢迎。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儿童也都是从背诵文化经典开始启蒙教育的。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古代名人,无一不是由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毛泽东、胡适之、陈寅恪等近现代名人也都是因童年诵读经典奠定了文化的根基。许多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其儿时启蒙同样是由背诵经典开始。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具备雄厚的国学底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从小背诵《孟子》全书,日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自小跟随通汉学的父亲背诵中国文化经典,尤其钟情于《老子》和《庄子》。

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读书没有难的概念,背书没有难的概念,记忆没有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遍数多,就自然记得住,只要记得住也就难得忘;甚至读得遍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也越发展得好。特别是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

事实证明,儿童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近年来,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成千上万的儿童积极响应,成效卓著,令世人大为震惊!

诵读国学经典,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从小就获得经典国学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国学经典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学长补短,怡养美德,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国学经典的诵读将会加深孩子们对传统美德的认识,会将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会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由此可见,重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国学经典的诵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

第一、开发文化资源,吸收先民智慧。继往才能开来,学习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吸收古老先民的智慧和经验,转化利用,更好的服务新时期建设。

第二、促进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以德治国,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弘扬社会正义,增强道德自觉,移风易俗、敦亲睦邻,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气象。

第三、增强民族自豪,树立文化自尊。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文明对话,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四、丰富人民生活,培养博雅之士。讲习传统文化,发展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视、旅游建设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培养谦谦君子和博雅之士。

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通过经典的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2)国学经典诵读发展了学生记忆力。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的很好的开发和锻炼。

(3)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读《幼学琼林》就是在读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4)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学生性格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变其多动的性格。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9.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篇九

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

5、比赛地点:(待定)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

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10.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篇十

遂川阳光希望小学

2017年上半年 遂川阳光希望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通过诵读,学习古代优秀诗文,在全校掀起诵读经典的热潮,让学生们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丰富我校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营造书香校园

三、组织机构

1、比赛评委 组长:薛文明

组员:曾玉华

肖冬荣

王新华

黄小明

吴庆茂

王春林

朱光生

骆东华

主要职责:负责各项目的评分工作

(评分要求:采取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其他七位评委的平均分的方法计算总分。)

2、场地准备组 组长:熊冬华 组员:古吉业

涂肇军

罗春兰

主要职责:负责场地、灯光、音响等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舞台设计布置;评委桌台准备等现场条件保证工作。

3、文秘工作组 组长:肖金群

组员:郭雅萍

陈金兰

张春燕

吴玲

主要职责:负责班级所报题目、议程安排、评分表、统计表制作准备及统分统计、奖证奖品制作准备、节目单制作分发、座位安排、后期资料整理归档等文秘类工作。

4、主持工作组 组长:刘荷峰

组员:钟玲

廖莉

袁美华

主要职责:节目的主持及串词整理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 组长:叶瑞云

组员:朱娟

周志珍

江作良

主要职责:负责后勤保障类及音乐播放工作

6、宣传报道组工作 组长:刘晓琴

组员:彭萍

邓裕玲

陆云

王雪娟

主要职责:负责现场摄影摄像;后期展板的制作和新闻报道等工作。

7、各班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负责维持本班秩序。

四、比赛内容及要求

1、内容:由各班自行从《国学经典读本》、《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书中去挑选。附:现代文、现代诗歌不参与。

2、要求:

(1)以班为单位参赛,每班选取6人以上学生参加,由语文老师负责,其他感兴趣的老师亦可对班级进行指导。(2)参赛时间每个节目控制在6分钟以内。(3)以年级为单位抽签决定比赛顺序。(4)鼓励学生统一服装及配乐朗诵

五、活动日程安排 1、3月20日

召开筹备会议 2、3月28日

各班报送节目单 3、4月5日

节目串词及伴奏 3、4月10日

组委会对节目进行整合及微调

4、第九周 正式比赛(具体时间根据天气情况确定)

六、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词

(二)诵读展示

(三)现场评奖

(四)领导讲话

(五)现场颁奖

七、比赛时间及地点:2017年上半年 遂川阳光希望小学校园内

八、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班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按年级分组设奖

一至二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至四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五至六年级:一等奖2名

二等奖2名 指导奖:各获奖班级的指导教师

附: 不管任何情况,保持获奖总班额不变。如出现二等奖分数相同的情况,则由评委二次投票表决选出二等奖。

附录:评分标准

1、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1分)

2、遵守纪律,上下场迅速、有序。(1分)

3、节目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读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2分)

4、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诵读时脱稿,朗读熟练,声音洪亮,语速得当。(3分)

11.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篇十一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50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国学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学习、读书、做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有着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这种教育是和学校、教师的说教有着很大差异的,它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因此,诵读国学经典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一、确定初步的理想信念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内容丰富多彩。在这浩瀚的古典文学宝库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诵读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古典文化的精髓外,还能够感受作品的特色以及作者的人格魅力,这也会给学生以极大的影响和启迪。

事实上,当学生在诵读这些经典名句时,往往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和激励着他们,使他们在诵读文章感受文章词句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收获词句之外的知识,特别是对于个人思想认知的教育和引导。例如,在诵读孔子《论语》这部著作时,在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要向周边的每一个人学习其长处;在读到“温故而知新”时,又会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在收获这些知识的同时,学生也能够认识到伟大教育家孔子的人格魅力,感受到孔子身上所体现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而且,在诵读我国古代文化经典时,学生可以在这些名篇名句中很好地培养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如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我们可以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在内心深处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可以知晓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个人理想和信念;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可以明白应该怎样合理地与人交往……

因此,通过学生的诵读,不仅能够很好地锤炼学生的品质,塑造学生的性格,还能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这样,学生才能够有理想、有信念,能够不断学习和努力完善自己,来完成为祖国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样就使得现在的学生往往受到家长的过分关心和爱护,甚至是溺爱。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自我意识太强,而抗挫折能力较差,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应该针对学生的这种问题进行调整和引导,而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能够很好地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性格品质,进而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学生在诵读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文章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几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得都会有艰苦的付出,都要经历一定的艰难困苦,所以大家要敢于迎面困难与挑战,不要轻言放弃,而是要勇于担当,坚信经历风雨才能够看到彩虹。又如,在学生读《孟母三迁》的文章时,教师要结合孟母三迁的例子,给学生谈父母的关爱,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进而珍惜生活,而不是放纵任性。

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调查反馈,家长普遍认为国学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能使我们以健康的心态适应社会变迁的纷繁复杂。更重要的是,国学能够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家长相信,“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可以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们认为,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高尚境界的表现。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会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学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可喜的变化。“出必告,返必面”,这是《弟子规》孝篇中的一句,说的是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牵挂。如五(2)班一位家长有一次很高兴地给班主任教师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以前每次用车送孩子上学时,打开车门的一刹那,孩子便迫不及待地冲向校门,从不和父母说声‘再见’,有时候连说句话他也等不及听。但有一天,孩子突然很慎重地说学了‘出必告,返必面’,知道以前自己都没有做到,很不对。现在,每次下车后,他都会回头说‘再见’。”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诵读学习后纷纷从家长处得到了反馈。有的家长说孩子变得懂事起来,不回嘴了;有的家长说很少听孩子骂脏话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懂得有好东西要分给大人了……对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家长认为诵读《弟子规》的好处有三:一是促进了孩子的记忆力;二是帮助孩子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三是家长认为教育有了依据,原来解释不清楚的道理现在书中三个字就表达出了。

让学生在接受国学经典的文学滋养和文化熏陶的同时,从中汲取德育养分,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远大的理念和人生追求,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而且,诵读经典最重要的是寻根,寻找民族精神之根,寻找现代文明之根,从而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因此,我们应努力使学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从而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丁洁.以国学诵读促进小学低段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新课程:小学,2012(9).

[2] 徐国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质[J].学园,2013(15).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s contains excellent poetries handed down from thousands of years, enriched the Chinese prosody, beauty of diction, symbolizing the pursui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 and the ideal of aestheticism, glistering the glory of patriotism, demonstrating the noble sentiments of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and the unity ahead. Sinology reading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and revitalization the humanistic spirit, but also improves th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s; reading; Chinese accomplishment

12.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篇十二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 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 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 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 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的前几分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几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故事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育良好, 教师要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强的国学小故事,描述各种国学经典,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消除因为反复诵读而出现的无聊情绪。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生动的国学典故,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2.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

2.1范读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融合,范读引领是一种方式。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不能用诵读现代文的方式诵读,如果缺乏正确的范读引领,学生就无法准确地掌握诵读节奏,更别说语感的积累沉淀了。例如在诵读《老子时,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已经有标点断句,但是小学生诵读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像读三字经一样三字三字一读。但是这句话中的“非常”和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不一样,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示的声音延长,“·”表示的是前一个字加重语气,每个分句都是采取的先抑后扬,是一种假设性的预期。范读之后,文言文的内在精髓就出来了,句子大概的意思也更容易明白。

2.2诵 读积累

国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方式便是诵读,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式,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尤其是文言经典,当中包含的韵味都是靠“读”出来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了正确的范读后, 可以组织学生对诵读段落所表达的大致意思进行谈论,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诵读。学校每周专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天早晨空出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专门进行经典诵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诵读时间。诵读活动中可以由教师领读,也可以挑选几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者专门放名家诵读音频。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诵读的作品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

2.3运 用摘录

正所谓“不动笔墨非读书”,国学经典中存在大量传颂千古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春秋》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这样的句子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名句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不但作为诵读材料积累,这些句子彰显的道理也能在平常写作和与人交际中使用, 帮助学生把一些典籍中学习到的名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3.结语

13.班级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篇十三

“诵读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实施方案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我们提出“诵读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目的在于大力倡导读书风气,打造读书品牌,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希望借此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让我们的每位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让我们的每位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与书本为友,享受文化的财富;让我们的校园健康向上,富有生命活力。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阅读为辅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二、活动目的

1.新课程改革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拓宽教师的文化素养,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让教师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2.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读写能力,充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帮助学生领略读书的价值与意义,拓展知识,感悟人生,把读书的外显行为转化为内在心理需求。

3.促进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

三、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造美好人生!

四、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

长: 成员:

五、活动要求及措施

(一)教师读书系列

1.学校每学期根据教体局的推荐,确定必读书1—2本。每学期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会1—2次。

2.加强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开放的读书港湾。

3.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期,静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诵经典,品名著,充实自我。

4.在读书的基础上,要求养成写随笔习惯,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教育随笔。

5.积极开展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如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 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典型事迹宣讲等活动。

6.建立“师生读书日”制度,一学期集中半天时间,开展“师生读书日”活动,全校师生静静地读书,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奏出校园最美的乐章。

(二)学生读书系列

1.继续完善班图书角、校图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要求班级的图书角天天开放、学校的图书库每周开放,并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等服务工作。提倡同学间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2.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

每生每学年熟读背诵经典诗词10首;中华古诗文诵读的数量要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以上数量为最低限。

3.根据新教育文库的推荐书目,开展“大阅读”活动。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本;

4.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课时从地方课时或语文课中调剂,在课程表中予以明确,或连排或分排。阅读课要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形式有集体阅读、阅读指导、阅读交流等。

5.建立学生“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及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读书成长册”展示评比活动。

6.积极开展关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各类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诵读比赛、读书笔记评比、读书小报评比等系列活动),以增强学生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7.学校定期举办读书节活动。

(三)建立检查考评和表彰奖励制度,促进活动的正常开展。

学校成立“诵读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活动组织领导小组,督促该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活动期间,学校将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评比活动。

七、保障措施

1、加强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充实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教师开放的读书港湾。

2、开设“大阅读课”,保障读书时间。每周固定一节课进行阅读,可师生静心读书,也可进行读法指导或开展与读书相关的活动。师生在每周固定时间静校读书,大力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奏出校园最美的乐章。

3、学校进行全方位文化建设,做好办公室、教室、走廊、绿地等校园文化建设,从文字到装饰,突出“书香”味。

14.文学院品味国学诵读经典活动方案 篇十四

活 动 方 案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二〇一五年七月

品味国学 诵读经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使命。为了更好的帮助文学院师生了解国学文化,丰富充实暑假学习生活,特举办“品味国学 诵读经典”活动。现将读书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品味国学 诵读经典

二、举办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三、领导小组

组长:孙冬青

成员:张

坤、何云龙、黄宇

一、赵亚平

四、活动时间

2015年7月—2015年9月

五、活动对象

文学院2013级、2014级全体学生

六、活动内容

1、必读书目为《论语》或《红楼梦》,其他经典书目可自行阅读。

2、阅读后将读书心得形成文字材料,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2000字左右。心得体会必须为本人原创,严禁抄袭。

3、选取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并颁发证书。

4、新浪官微@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在假期发起话题同步互动,参与话题讨论将有机会获得精美奖品。

5、开学后,邀请相关专家与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八、本方案最终解释权归文学院所有。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我发现了生蛋与熟鸡蛋的秘密作文下一篇:学校出纳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