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2024-08-14

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12篇)

1.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一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

01 张刚耀 加速度 福建师范大学附中

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比较准确,体现了物理课改理念。教师注重教学情景创设,通过播放视频材料和做小实验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感性认识,为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创造了条件。教学过程中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讨论等方式展开研究,并能在探究中渗透控制变量法、比较法、极限法等科学方法。教师对DIS实验系统以及其它现代教育技术的恰当运用,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关键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较为准确,实验操作指导、示范比较熟练和规范,对实验数据处理有特色。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气氛较为沉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互动实效不高,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激活;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不够合理,思维难度不高,缺乏挑战性,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些教学环节还不够流畅,如在得到加速度变化率的数学表达式后,没有及时揭示其物理意义,而是匆忙地就引入加速度,在得出加速度定义式后,漏讲了单位;教学时间安排方面也不够合理,表现为前松后紧,从而也导致了教学目标没有完全完成。

02 耿西宇 加速度 安徽省蒙城第一中学

本节课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比较紧密,较为关注物理情景的创设以及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有比较强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思考和对策。教学时从实例中引入,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到生活中,然后出示预设的课件,展示了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变化快慢。其效果直观,能说明问题,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速度变化的快慢,再对速度、速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等相近的概念作了对比,层次比较清晰。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衔接过渡比较自然,比较注重联系实际和对疑难问题的分析,也比较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例题的选择不错,处理也很细腻。

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较好,语言比较规范,教态大方,思维严谨,板书比较工整。

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引入时层次比较清晰,但稍显平铺直叙,学生探究比较少,加速度概念的引入不够自然。有些知识的发生过程没有充分展示,教师的语速比较快,缺乏抑扬顿挫。

另外,在教学中存在不少与新课标、新理念相悖的地方,如未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未体现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忽略了过程性评价。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强,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演示和分组实验,以至于学生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和积极性。

03 范小虎 加速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二中

整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非常显著,整堂课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停地思考。教师全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重点、难点的把握较准确。在化解教学难点方面,采用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视频和数据,由此说明概念在现实中的意义。整节课的容量和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难易有梯度,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课的亮点在于情景导入采用了刘翔破奥运会记录的视频,激动人心的场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的激情与本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好的适切性;同时在概念教学方面注意了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使用了在学校亲自拍摄的录像,真实性强,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并引导学生应用于本节课,学生既学习了概念也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课也注意了人文与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刘翔的视频的应用,正体现了这一点。

从教师的教学技能方面来说,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组织能力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语言标准而流畅,课堂教学富有激情,能恰到好处地导引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露痕迹,概念和实验的引入自然而贴切。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光电门的介绍略显不足;a、ΔV、V关系的强调不够;语速过快,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

04 贾福东 加速度 山东省东营济军生产基地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教学设计逻辑严谨、层次清楚、衔接过渡自然,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较为适当。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能做到师生平等交流、对话,学生能够主动、充分、全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还能主动提供各自的体验,供其他同学分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实际,创设情景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问符合学生实际,有层次感,如“神六”升空、汽车超车等。让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计算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对加速度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沉稳随和,控制课堂能力强。本节课的亮点是老师能够通过类比引入速度的方法突破引入加速度概念这一难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还没有将课改的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学习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物理学科特点不够突出;教师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发展性评价;板书过于简单且不规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一般,如视频导入不当,主要体现为较粗糙且播出处理不好;有的地方老师不去测量而仅提供数据,缺乏可信度。05 张惠波 加速度 河北省邢台第一中学 本节课教学目标制订全面、具体,基本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努力落实三维目标;能够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性评价。情景创设有新意,影像资料丰富,剪辑得当,并能与要讨论的问题恰当地结合,如用机器小汽车和足球赛视频来创设速度变化大小及变化快慢的情景来引入新课,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有较强的逻辑性,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如用三个表格归纳出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方法,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加速度的定义式。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如比值法、比较的方法等。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较为流畅、准确,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学理念较新,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通过数字化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教师语言略显平淡、缺乏激情、缺少感染力;板书不够规范,内容安排过多,知识点落实略显不足,实验操作不够规范,仅测出斜面倾角一定时的一组数据就得出了加速度的值,给学生一个不好的示范;另外本节课的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处理也有待加强。06 贾 双 自由落体运动 天津市南开中学

本节课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验与概念学习过程中注意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实验探究与过程的评价,整个过程既动手又动脑,师生互动好。本节课知识目标设计合理,有新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实验设计新颖且贴近生活,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通过合作探究排除生活中的假象,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概念的感性认识。教师自拍的不同质量的球从教学楼同时落地的录像非常具有说服力,还有现场拍摄学生手臂下放过程的频闪照片对学生理解起了很好的作用,又富有情趣,由此而非常自然地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使人感到很有新意。作为情景创设的长、短尺相结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很有创意,之后教师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反应尺,做到了首尾呼应。

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板书设计合理工整,思维较严谨,逻辑性强,步步有伏笔,语言高潮迭起、富有激情,实验操作与多媒体的运用娴熟,课堂组织能力强,能及时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学方法恰当,符合学生认知过程。

本课的缺憾之处是没有体现伽利略思想与科学人文教育;板书规范性有待加强;整节课虎头蛇尾,光电门的介绍耗时过多,导致结尾匆忙;牛顿管实验的效果也不明显。但不管怎样,本课仍不失为一堂好课!

07 李凌云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贴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注重人文渗透,课堂教学实践紧扣教学目标;实验设计构思巧妙、有效、适切;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表现为语言表达流畅,板书设计合理而清晰。整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教师将激情、智慧和方法融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教学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得到了较好体现。无论是引入新课时的情景创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还是规律的得出、方法的提炼,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均较高。其次,教学中教师注重探究式教学,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实验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现了物理学科特色。再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精练,有启发性,而问题设计又显得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当然教学中也暴露些许遗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中尽管注重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因此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有限,教师在时间把握上火候还不够;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有时还不够到位。

08 许 春 自由落体运动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

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较为贴切的,目标中非常注重对科学方法的渗透,力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目的明确,注重探究式学习。本节课设计严谨,引入开门见山,直接把历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两种观点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两种观点,一正一误,又通过相互矛盾的实验,引导学生思索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是空气阻力,再到学生实验及数据处理、教师演示(频闪照片)现场拍摄照片的数据处理,最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学过程脉络清楚,层次感很强。整个教学过程遵从物理学的发现过程:现象--猜想--实验,使学生自然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态度。

教师的教学技能比较好,特别是熟练地掌握了多媒体技术。语言表达比较准确,逻辑性较强,板书规范,有艺术性。

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精心设计的几个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行。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是设问设计不到位,课题引入较快,缺乏必要的铺垫,所提问题常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语言平淡,不够生动。各知识点连接不够自然,尤其在分析学生实验数据时,用匀变速中间时刻公式来证明匀变速运动,犯了循环论证的毛病。由于缺乏经验,教师未能及时捕捉到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闪光点,较为遗憾。

09 姜 泓 自由落体运动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

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精神,紧扣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目标的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参与,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以生活和实验为素材的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学重点突出,结构完整。

课题导入自然,教学设计合理,层层推进,渗透科学方法教育。本节课精心设计了较多的实验,同时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去设计实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实验中得出三种不同的观点,从三种观点的区别和联系中,学生主动找出产生区别的原因,消除了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得出物理规律。问题设计准确,指向性强。在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来分析高空坠物的危险性,意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逻辑性强,亲切自然。设问有层次,条理清晰,启发性强。思维流畅,不露痕迹。实验操作比较规范。

本节课的亮点是频闪照相的设计有创新之处,用半波氖管作光源,并利用3D模拟,清晰地展现了整个实验系统。频闪照片的拍摄是由学生来完成的,体现了真实、可信性。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花费时间过长,内容太多,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后面的内容仓促讲完,反映了教师临堂处理突发事件缺乏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了一点。大屏幕出现错误的数据后,没有及时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不够严密,以至于未能得出结果。王仕新 自由落体运动 北京市密云第二中学

本节课能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设计上,能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在新课开始时,通过教师与两位学生测反应时间的小游戏,既简捷地引入了课题,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课注重实验设计,自制的牛顿管增大了实验的可见度,现场拍摄的频闪照片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程序,展开师生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师能关注物理文化,恰当地利用物理学史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良好,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能力比较强,多媒体运用得当。教学语言准确,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良好,有逻辑性和系统性,书写美观。

本节课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数据误差较大,实验安排偏多,两个探究自由落体性质的实验功能相同,过多地占用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也挤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造成了整堂课前松后紧的局面。也因为同样理由,后期学生参与度不高,且失去了教学评价的机会,致使教学计划没有全部完成。11 范益民 自由落体运动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

制定的三维目标符合课程标准,教学中能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开始时师生互相致意后一句“同学们辛苦了”出人意料,同学们没有及时反应过来,稍后才回答“为人民服务”,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引出了反应时间的问题;最后又用“吉祥三宝”的曲调演唱了关于重力加速度的顺口溜,使同学们精神一振,一堂课的辛苦也随之化解,体现了教师风趣幽默的一面。通过小纸片等实验,从看似矛盾的结果中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从而体会到是空气阻力影响了物体下落的快慢,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规律的结论,使同学们体会到推理思想方法的威力,同时又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亚里士多德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师语言规范,教态亲切自然。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板书,教学手段比较传统,整个教学中基本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所提问题大多比较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语调过于平缓,缺乏激情,因而也缺乏感染力,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教学设计不够紧凑,教学过程拖沓,导致没能及时完成教学内容而拖堂。铃响后应及时调整,可把分析改为课外学生的思考,但教师仍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反映出应变能力不够强。课堂效率稍低。12 王小锁 自由落体运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兵团二中

本节课设计理念比较先进,教学目标制定全面而合理。在新课引入部分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对学生活动情况有恰当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过程中,能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组织教学,并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师生平等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还能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展现物理过程,处理实验数据。教师语言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板书设计合理,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自由落体性质的猜想环节中有些啰嗦,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课堂应变能力欠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评价不够准确。教师的语言时间控制不当,前松后紧,最后阶段显得匆忙,教学任务没有全部完成。

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专家点评(初中组)■01严小玲光的反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高级中学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教师设计并指导学生经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完整的探究过程。同时教师通过模型演示,向学生展示清晰直观的反射现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上进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语言准确、逻辑性较强,教态自然亲切,语速适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教学中也充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情境,能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使物理知识生活化,又使生活现象物理化。教学过程还有一处亮点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完“光的反射定律”内容后,利用变魔术的方法自然流畅、富有趣味性地引出两种不同的反射,效果好且引人入胜,激发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另外,教师在备课中为学生创造了进行实验探究的可行性,准备了成功性较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备,并且完全是自制的,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减小了难度,实验效果好,可视性高。

教学建议及不足:整个教学过程大多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下完成教学任务,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无生成点,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讨论、交流、评估评价。另外,教师对光污染进行大篇幅侧重介绍,不仅冲淡了本节《光的反射》的主题,也易造成学生对“光”的不好印象。

02吴聪毅光的反射福建省泉州市第十五中学 二号选手所讲授的《光的反射》一课基本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以学生为本,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注重探究式学习过程。教师精心设计了各教学环节,有效创设了物理情境,营造出了学习物理的氛围。4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始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着学生,引领学生在物理世界游戏。1.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步入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在引课时,用简洁但极具说服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源和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两者的区别,充分利用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顺利进入本节内容。教师还通过欣赏图片、参与游戏等方式,运用各种感官刺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索,逐步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方式,对本节课的教学无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体验探究过程,提升科学素养

进入教学核心的内容,学生们提出诸多问题与猜想后,教师因势利导,适时合作,捕捉时机,引导思维,点拨方法,让学生们尝试合作,感受科学,体验分享。3.关爱学生,体现人文关怀

本节课的实验教学中用到了激光手电这一工具,教师在实验前,特意强调不要用激光手电照射眼睛,以免造成伤害等注意事项,于细微之处,显现出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教学建议:

1.教师在动手探究方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但在交流、展示、分析、评价等方面包办过多,如果能让学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不同做法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主提出意见,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置疑、交流碰撞,让学生自主得出探究结论,效果会更好。

2.合理安排探究,全面掌控教学节奏。在探究过程中,由于求全求大而导致时间过长、教学超时是本节课一大遗憾。若能将探究主题加以梳理,分明主次,将重点内容做精,简单内容淡化,将会节省一部分时间,使得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得以全面落实。

2.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二

笔者全程观摩了在第二会场的16节课, 梳理了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注了语用, 冷落了情感

16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都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着力点, 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环节设计、策略实施乃至整个课堂结构, 都紧紧围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展开, 在课堂实施层面诠释了2011年版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如, 宁夏李春梅老师执教的《我的舞台》, 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中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与反问、比喻的写作方法;北京贾宁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 指导学生体会文本中对比的表现手法, 等等。这样的教学内容以学习语用为目标, 不仅是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是写作方法的学习, 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双重关照。这就避免了陷入以往以“弘扬人文”的名义、以让学生感动为最终目标的阅读教学误区。但同时我们也遗憾地发现, 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着力关注语用的同时, 似乎冷落了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忽略了文本的人文价值, 弃学生的阅读感受、精神成长、思维规律于不顾, 直接过渡到语用的学习, 而忘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此生拉硬扯般地一心向着“语用”, 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这是值得警惕的。

展现了完美, 放弃了变化

毋庸置疑, 观摩会上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融合了集体的智慧, 能够在这次盛会上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也都是各省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 这就注定了这些课堂趋于完美的特性: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堪与播音员媲美的范读, 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看似不经意其实别具匠心的教学细节……但是, 这些看似完美的课堂, 其实隐藏了很大的问题:课堂中发生的一切皆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即使在某一瞬间有所偏离也会很快被教师拉回到既定的“安全”轨道。也就是说, 没有变化成为这些课堂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恰恰是因为缺少了变化, 课堂就缺少了只有真正的挑战才能带来的真正的精彩。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在课堂上, 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应该考虑到不同班级的知识背景与学生个体的复杂性, 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施, 都要充分关注学情, 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次观摩会上, 执教教师在完成了预设、展现了完美的同时, 在应对教学现场的变化上还表现得不够有底气。因此, 有些课堂虽然精致, 却缺少了一些活力, 缺少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讲究了技术, 忽视了思想

毫无疑问, 在这次观摩会上, 我们看到了不少值得回味的好课, 也看到了不少值得回味的细节, 这些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并带来很大的启发。如山东张臻老师执教的《会走路的树》, 厦门林佩菱老师执教的《“红领巾”真好》, 两位教师凭借着良好的个人素质、亲切自然的教学仪态, 展现了低段语文教学应有的面貌。细究这两节课,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独具匠心的环节设计, 还可以看到灵动、智慧的教学演绎, 而良好的教学实效也令人叹服。如果说两位教师在教学演绎上体现的是她们作为优秀教师的技术, 那么在环节设计方面则体现了作为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 因为环节设计的背后承载的是思想, 是理念。因此, 她们的技术是“有思想的技术”, 她们的思想是“有技术的思想”。事实上,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技术, 也应该有思想, 技术与思想不是互相割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这次观摩会上也有一些教师过分地讲究了技术, 不论是课件的制作, 还是指导朗读, 处理教学重、难点的方式, 在技术层面上都无可挑剔, 但却经不起深究, 看不到这些技术后面深层次的、属于教师本人的思想和理念。比如,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使用, 应在何种时机、以何种方式出示比较好, 是否能达到较好的教学实效?某一个环节的设计, 某一种教学策略的采用, 是基于怎样的思想和理念?它们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发展与思维规律吗?对某一篇文本的解读, 除了关注语言表现形式, 让学生学习语用, 其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意义?这些意义又该以何种形式和方法传达给小学阶段的孩子呢?遗憾的是, 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 我们只看到了“技术”, 却觅不到“思想”。

强调了效率, 失控了节奏

单从教学有效性来看, 观摩会上的每一节课均属可圈可点。如黑龙江赵昭老师执教的《匆匆》, 展现了比较完整的经典散文的教学过程;海南黄婷婷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 探讨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两位教师的教学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实效。但我们也发现, 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显得局促, 不够大气和从容。究其原因, 除了与赛课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情绪紧张有关外, 可能还与这些课堂在设计上过于严密、课堂节奏过快、教学不得不争分夺秒有很大关系。我们不由得产生怀疑:这样快节奏、大容量、精确到分秒的课堂, 真的反映了课堂的有效吗?学生在每一个节点的学习时间, 真的就恰如教师事先预设的那么合适、准确吗?课堂40分钟真的一定要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充分利用吗?课堂节奏如此之快, 学生在课上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 如此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符合这个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刹那, 一直要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的工作中, 还有什么能比这么干更为愚蠢的呢?教师对工作抱着这样的目的, 简直就是要榨干儿童全部的精力。”因此, 在课堂的40分钟内, 人的智力活动要有张有弛, 而非一直要将神经紧绷。教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要有一定的弹性, 有时要放慢速度等一等, 有时甚至要停一停, 有时则要适当加快节奏。

3.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三

3月23-26日,全省初中物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在武汉市第一初中慧泉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和四川绵阳)的几百名初中物理教师观摩了33位各地教师主讲的优质课。我也有幸聆听了十六节课。(竞赛分两个小组同时进行,每个教师只能观摩其中的一半。)

这次学习,让我见识了物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和教学艺术的精彩纷呈,也使我再一次反省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有“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的感觉。上得最好的课,整体上都能持续地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深刻领悟教育教学艺术在课堂上的奇妙作用。如像沙洋实验学校刘海芳老师执教的《串联与并联》、襄樊三十九中李锐老师执教的《串联与并联》、随州市外国语学校朱文老师执教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武汉钢城六中吴志老师执教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黄州中学王菊梅老师执教的《浮力》、仙桃五中郭艳军老师执教的《浮力》等等,都给我非常深刻的映象。还有很多老师的课,有的引入设计新颖,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有的实验设计别出心裁,引人入胜;有的教具制作精良,令人耳目一新;有的素材采集和选择做得很好,让人叹服;有的在克服学生思维障碍上的引导水到渠成,无可挑剔……从教师上课的激情、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题的引入、情境的创设、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的精细化设计、多媒体的使用、板书的设计、细节的引导、教学的“过渡”、对教材的处理、教师的教学机智等无数个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都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改进、改进、再改进。

撇开具体的课堂,从执教老师个人的专业技能来说,无论从这些课中的哪一节,都可以看见以下东西:

1、教师个人所具有的扎实的基本功(如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粉笔字、熟练的多媒体操作等);

2、教师对教材熟练驾驭和准确把握能力(从每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和重难点突破上可以看出执教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使用,是下了多么深的功夫);

3、优秀的教学设计(虽说这是“优质课”,应该有教学设计上的亮点,但是能设计成这样,本身就是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体现);

4、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极具亲和力的教态、课堂上的民主气氛、灵活的教育机智等)。

我想,就算这些课有表演的成分,但也绝对是一个教师良好个人素质的展现。

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让自己在所有这些方面全都有提升的。近段时间我我打算这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1、进一步加强教材研究,更好地备课。说来可笑,通常我都认为“教材已经很熟了,上课不拿书都可以了”,听课学习这两天,相反的看法萌生了:无论教材多么熟悉,都不足以作为不认真备课的理由。教学艺术是无止境的,一节内容该怎么教学,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所以,我首先该做的,就是通过备课认真挖掘、加工、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行的物理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分散,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如何从分散的知识点中汲取我们想要的东西是一门学问,而我需要把这门“学问”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当然,准备一节课,不仅仅是钻研教材,还包括了解学生、准备教具、实验器材、预设教学过程等等很多方面,我该尽力去做好。

2、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也是高效课堂所必须的。判定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教学,应该看参与的主动性,看参与的深广度,看学生的思维是否真正参与。(比如学生发言,这仅是一种行为的参与。)教师满堂灌不好,满堂问也不好,完全撒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更不行。不管教学过程该怎么实施,一堂课开始了,我首先要做的是: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尽量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只有这样,高效课堂才有保证。

3、改进自己的教态。包括上课时语言要有亲和力,眼神要激励每一个学生等等。有时候我自己都感觉到上课语气生硬、语调没有抑扬顿挫,语言也很单调。眼神总是很少与整个课堂所有的学生进行“眼神的碰撞”,当然也就很难达成“思维的碰撞”,部分同学甚至感到了冷落和轻视,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折扣。我该要利用语言、眼神、体态等来构建一个和谐愉悦的交流环境。

4、改进自己的板书。从这些老师的优质课可以看出好的板书设计带来的良好效应。板书的内容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也可以展示知识之间的逻辑顺序和关系,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教师所展示出的规范的书写过程,认真地书写态度,本身也能使学生受到陶冶,对学生所起的良好教育和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我,恰恰在板书方面很潦草,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修炼。

还有很多很多方面……

听课学习结束一个星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

4.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四

——观摩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

丁瑶

三月的南京,春意盎然,人潮涌动。南京林业大学体育馆里云集了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小语同仁近万人。在方校长的带领下,我和钱文霞两名语文教师荣幸地在现场观摩了这场盛会。两天半的竞赛,看着十五位选手的精彩表现,听着教育专家睿智而恰切的点评,我感同身受。

语文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了。我们的教学不是技术,而是艺术。在场的每位选手又岂止是老师?他们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十八般武艺更是样样精通。唱歌、跳舞,吹长笛、弹吉他,书法,绘画,变脸,配音等等,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饕餮盛宴。看着他们,再看看自己,我惭愧又热血沸腾,惭愧自己一无所长,沸腾可学之处太多。

我深深地感到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多方面的,期中善读、能说、会写,应该是语文老师专业素养中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一个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靠的不是简单的行为纠正,而是靠认知上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教师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自己领悟到语言的规律和要求,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言行为调控能力。因此想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我以为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丰富的文化积淀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的积淀彰显个人的魅力,进而才能感染和熏陶学生。本次大赛的第五个现场知识问答环节,每位选手要现场回答客观题四道和一道主观题。题目内容包括了古今中外、政史地生、新闻、音乐、文学、电影、动画、教学策略、理论知识评析等多个方面。“北京的天坛始建于明代,其功用是什么?”“谈谈你对非遗进校园的看法。”“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意,并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它对你的启示”。这些五花八门的题目要求教师不但要有知识储备的能力和习惯,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接受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是靠学生自己感悟的,有的是靠教师讲解的,所以教师没有知识是不能胜任的。一个教师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补充鲜活的血液,连自己也会变得陈旧。教师始终要有知识的紧迫感,无论教材怎么编,无论课程怎么变,都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学生。“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扎实的基本功

大赛的朗读和书写环节都是基本功的展示。尤其是粉笔字书写环节,三分钟的时间写四个成语。当时我就想,自己平时上公开课时在黑板上写字手都有些不听使唤。如此大赛,还没有进行修改的时间,选手有没有过硬的书法功底一瞅便知。另外,在才艺展示环节,几位老师的毛笔字展示,也是让我心驰神往。在电脑盛行的今天,和前辈们相比,我们这辈年轻人说起毛笔字来真是难以启齿。知识问答里就有一题简答是根据篆书、隶书的运笔特点编个故事。当时我就想,要是我在台上肯定得傻眼。所以传统的书法文化不能丢,只有提高自己书法技巧才能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我正在教一年级,正是汉字书写的起步时期。新修订的课标指出,语文课上每天要有10分钟的书写练习的要求。这也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力求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书写指导过程,实现书写规范和美观的效果。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华中师大教授雷实老师在参赛教师粉笔字展示点评中也提到了,在《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中提出:今后所有的语文老师要了解书法并兼任书法课。明确的告诉我们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写字,而且要重视教师书写基本功的加强,最终做到师生的书写都达到正确,流利,美观的目标。另外,南京的小学生们也非常的优秀,在书写习惯、书写水平方面都可圈可点。看到他们再想想我们的孩子,虽然生源的质量不同,但我也希望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三、燃烧的激情

近期一直在研读特级教师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他指出:“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语文不仅学习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的重任。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这些文化都是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正如大赛最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南江老师所说:一节课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甚至穿着打扮都在传情达意。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始终会想孩子所想,他的肢体语言始终透着激情,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这样孩子才会受到感染。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教出激情的语文。

5.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五

一、活动目的为了活跃学校教学氛围,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基本技能的锻炼,促进青年教师磨练教学内功,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我校举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

展技能、亮风采、强内功、促发展

三、比赛时间:4月中下旬

四、比赛项目: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说课、课件制作

五、比赛程序

每位参赛教师根据四月下旬各科教学进度,用钢笔或中性笔写一篇说课稿(学校统一发放书写纸)。教师在说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并且必须用粉笔展示主要内容。

六、比赛要求

1、当场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2、着装朴素、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

3、参赛选手准时到场,超时未到者视为弃权

4、说课是要求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七、评分办法

1、计算选手得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总分

2、说课分70分,粉笔字10分,钢笔字10分,普通话10分

八、奖励办法

1、各奖项根据参赛教师人数而定

2、获奖教师所得证书在评优、晋级时按校级奖励加分

6.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六

这是一次探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科研活动, 参赛老师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语文学科进行整合, 呈现了在课程整合理念下语文课新的教学模式。

虽然受条件的限制, 这次比赛把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并没有得到实现, 但从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和整个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来看, 较之以前有很大进步, 这也是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

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流畅。虽然, 不同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方式不可能完全一样, 但是一些共性的原则是存在的。在这次比赛活动中, 不少参赛老师都以先进的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为指导,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的设计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创建, 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 据此, 想谈点粗浅观感。

本次比赛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是参赛教师对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很多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教学情境,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 声像同步, 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 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 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

例如在《幽径悲剧》上课之前, 教师用视频播放了一段“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关于季羡林老人的介绍, 画面上老人清癯、慈祥的面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这位大学者的心灵距离, 燕园幽雅宁静的环境, 让学生获得了对“幽径”的直观感受。主持人对于老人生平和学术成就的介绍让学生对作者, 特别是作者的为人和思想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了这样的知识“补给”, 再次走进“幽径”, 就能较好地感知作者的喜怒, 把握文章的主旨。

《都市精灵》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更是通过课前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为学生搜集, 挑选, 整理了可以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大量图片, 音像资料, 化静为动, 学生在课堂上, 欣赏到从西伯利亚飞到昆明的红嘴鸥的独特魅力, 观看到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民广场上白白胖胖的鸽子与游人相嬉戏的温馨场面, 更可以领略到美国旧金山渔人码头旁若无人地打斗、游戏、争抢地盘的海狮的有趣景象。脑海中抽象概念被具体化, 形象化。课堂的气氛因此而轻松, 活跃, 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这些课上, 我们都看到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环境进行设计, 即提供了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

如果说, 教学设计仅仅停留在对学习环境设计的话, 显然是对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片面理解, 因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是:对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在这点上, 《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有很好的体现。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考虑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也利用图片和视频, 创设了一个“烟雨楼台皆入画”的优美情境, 让学生在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中亲近文本, 走入文本。

而本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指导学生研读文本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 教师采取“先扶后放”的方式。在简单地回顾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后, 教师示范讲解了文章的第三小节, 即抓住“亭台轩榭的布局”体现苏州园林的特征这一小节, 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

(1) 朗读语段。

(2) 试用一句话概括亭台轩榭的特征。

(3) 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凸显这一特征?

学生在回答问题 (3) 时, 需要运用说明方法的有关知识, 课前设计时, 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预先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资源 (如说明方法及作用, 表达方式, 字词赏析方法等) 。这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点击超链接, 说明方法的相关知识就显示出来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资料有选择地进行利用, 很顺利地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教师引导讲解一段后, 再放手由学生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自主探究, 也就是体会苏州园林的局部和细部如何体现苏州园林的特征。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 任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完成教学任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 对信息技术合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了较大的体现, 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很好地实现了由简单的学习环境设计到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也就是说, 抓住了内因和外因两大块, 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理念。

7.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七

深圳市沙头角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英语组教案

为坚持“以人为本,激励成功”的办学理念,以“铸师魂、练师能、强师研”为主题,按照“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圳市沙头角中学于3月23-25日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此次比赛分两个阶段: 一、初赛: 1.上一节竞赛课,占总分的70%。课的内容自定,可以事先在组内试教。 2.上交这一节课的教案和课件,占总分的`10%。(电子稿) 3.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感悟(1000字左右)占总分的20%。(电子稿) 三项总分为100分,其中竞赛课占70分,教案和课件占10分,教学反思或教学感悟占20分。 二、复赛: 进行不超过5分钟的演讲,演讲内容围绕教育教学的主题,具体题目,在比赛赛前一个小时通知本人。 大赛总成绩由初赛成绩(占75%)和演讲成绩(占25%)组成,共计100分。   以下为英语组参赛老师的教案 高一组 Teaching Plan Hong Zhenmei洪振美 Module 5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 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3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 2.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etting and dealing with information in reading. 3. To master some reading skills and methods an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age.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text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To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al approach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photo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Leading-in 1.Show some photos about great people 2.Show some sayings,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o said them.   Step2:Words revision equal  order principle   importance position  philosopher stress  philosophy resign  teaching adviser thinker influential  kindness love   step3:Skimming 1.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_. A. teachings of ancient Chinese thinkers B. three great 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 C.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the three philosophers D.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2.Which ancient (古代的) philosophers we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3.General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graph 1: Paragraph 2: Paragraph 3:   Step 4:Scanning 1.The Chinese people_________for over years. (a) Followed Con fucius’s teachings (b) influenced Confucius. 2. Mencius believeed that people are ______ important than rulers. (a) less  (b) more 3. Mohisum began __________. (a) in 476 BC  (b) by Mozi. 4. Mozi didn’t agree with ___________. (a) Kindness (b) war 5. Mencius had important government Positions, _________ (a)But mozi didn’t (b)  And so did Mozi   2.True or false questions (  ) 1. States were often at peace with each other in ancient China. (  ) 2. Confucius’ ideas have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China. (  ) 3. Mencius resigned from the government, because the first ruler didn’t pay him. (  ) 4. Mencius spent all his life preparing a book of his teachings called The Book of Mencius. (  ) 5. Mozi was known for his unusual clothes and behavior. (  ) 6. Mencius is the oldest among the three   Step 5:Careful reading Listen to the tape while reading 1.Fill in the blanks   Para. 1  Introduction about ________.   ________  ---  479BC greatest influence (more than ____ year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________, ________ and _____ in society       Para2 Introduction about _______ born in ___ BC and brought up by ___  ______ at an important _______ in the __________ first and later _______ The Book of _______ Man was ____. ______ were more important than _____.       Para. 3 Introduction about  _____   ______ --- 390 BC ___________ was most important. All men are _____. Love all ______ _____ and look after the weak. hate the idea of ____   2.Answer the questions: 1)Whose influence has been the greatest?   2)What’s the name of Mencious’s book?   3)What was Mozi famous for?   Step6: Role-play Situation:3 philosophers will come to your class to be your classmates. Task:  3 philosophers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Role:  student A: monitor student B: Confucious  student C: Mencious student D: Mozi Step7: Homework Go through the text again and underline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the special sentence patterns.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Teaching  plan(白瑞琳)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  Date: March 23rd, 2.  Students: Class 5 &Class 6 3. Contents: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listening and speaking) Learning objectives 1.  Language objective: learn some necessary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 2.  Ability objective: be able to use the task-based learning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nd be able to talk about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 3.  Moral objectiv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4.  Strategy objective: develop a habit of listening for a purpose.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mportant point: listen for a purpose Difficult point: use what is learned to complete the speaking task Teaching aids Computer, projector and blackboard   Stages and procedures Lead-in (play the video clip “”) (discuss 3 questions)   Step1 Vocabulary building ① show the new words(E-C  C-E) ②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ir English definitions   Step 2 Listening Topic:  environmental problem (climate) Character A: interviewer  B: David ① First-listening (Listen for main idea and organization, put the topics in order) ② Second-listening  (ask 3 questions and answer 6 ones) ③. Third-listening (Listen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Step 3 Everyday English (five expressions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   Step 4 Speaking (task: report)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possible speaking orders and useful sentence patterns)   Step 5 Homework and assignment 1.维克多课时专练3 2. Task (designing a poster ) P40   Step 6 The end (song appreciation: Heal the world)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Listening & Speaking 授课教师  高一年级  孙艳梅 Teaching objectives: 1.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topic abou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2.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topic vocabulary and try to use them in speaking. 3.  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to get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topic vocabulary 2.  to train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eaching methods: Group work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Leading-in: Use some pictures to have a free talk abou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world .  Question : What are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world?   Step 2 Pre-listening :Vocabulary & Prediction Vocabulary :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definitions atmosphere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damage melt   environment  garbage pollution  recycle  the Poles 1. the air around the earth  ________ 2. to have a bad effect on someone or something  ________ 3. a substance used in chemistry ________ 4. the natural world ----the land, air, water, plants and animals ________ 5. to change from solid to liquid ________  6. to treat something so that we can use again.  ________ 7. one of the gases in the air  ________ 8. the most northern and southern points on earth ________ 9. rubbish ________ 10.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because of chemicals  ________ Prediction: Based on these words, can you predict the main idea? atmosphere  大气层  carbon 碳   dioxide  二氧化物 garbage 垃圾  melt  融化  the Poles  南北极 chemical  damage  oxygen  氧气 environment   pollution rec

 

8.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八

遂宁市教育局

关于举行遂宁市中学物理青年教师优质

课教学展评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社事)局、市直学校:

根据川教所[2009]18号“关于举行四川省第九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展评活动的通知”要求,深化我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总结、交流和推广物理教学经验,选拔推荐四川省第九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大赛人选,经研究决定开展全市中学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和评选办法:

1.由遂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此项活动,并聘请学科专家组成评选小组开展评选工作。

2.市评选小组将通过参评教师的教学设计及现场课堂教学效果评定获奖等级;评奖等级分设为一、二、三等奖,由市教育局颁发证书,指导教师也将获得相应等级的指导教师奖。

3.各县区负责本地的评选和推荐工作。在组织现场听课评议后,推荐出参加全市展评活动的教师。射洪县可推荐高、初中教师各2名,船山、蓬溪、大英、安居及市直各校可推荐高、初中教师各1名,三园区共可推荐高中教师1名、初中教师2名。

4.按照全省教学大赛规定,参赛教师应为1975年7月以后出生的在职物理教师,上课一律使用普通话。

5.参加展评的课题(每节课40分钟)为:

初中组:(1)物态变化;(2)力与机械;(3)电阻的串联与并联;(4)电功率。

高中组:(1)力的合成;(2)动量守恒定律;(3)电阻定律 电阻率;(4)电磁感应现象。

注:每位参赛教师自定上述课题中的某一课题。各课题的具体内容:初中以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沪科版教材为依据;高中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人教版教材为依据。

二、活动安排

1.推荐参加全市展评活动的教师须填写《遂宁市中学物理优质课展评参赛教师推荐表》(见附件)一式2份,用A4纸打印教案一式8份,于2009年5月25日前交市教科所。同时将“推荐表”以Email发送到:luosonglin@126.com。逾期未按要求送达以上资料的将被视为自动放弃此次评选。

2.教学展评活动定于2009年5月25-27日在遂宁城区举行,具体地点请待第二次通知。

3.推荐送省参赛的教师,由评委在一等奖获得者中择优推荐确定。

4.每位参评教师交参评费200元,评委、参评教师的旅差费回原单位报销。

附件:遂宁市中学物理优质课展评参赛教师推荐表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四日

主题词:中学物理

优质课

展评

通知

遂宁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9年4月15日印发

9.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九

一、古文句读、翻译。60分(断句错一处扣一分,翻译错一处扣2分,扣完为止。)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字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史记·列传·儒林列传》

二、古诗鉴赏。40分(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古诗、古文合卷共100分,占总分40%,时间2个小时)

三、粉笔字。(100分,占总分5%,时间10分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四、演讲。(100分,占总分15%)3分钟准备,3分钟演讲。

一共5个题目,我抽到的是“青春是一本打开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一条踏上就回不了头的路” 还有一个听说是“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什么关系”,其它就不知道了。

五、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写说课稿。(100分,占总分20%)教学设计39人共分成3组,时间3个半小时: 第一组文章:美.狄斯尼《勇气》 第二组文章: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第三组文章:老舍《大明湖的春天》

六、说课。(100分,占总分25%)15分钟准备,15分钟说课

考试时间、流程:

1.11月28日下午3点选手集中开会,晚18:30——20:30古诗文笔试。(抽签号9)2.11月29日上午参加开幕式,9:45——11:30粉笔字比赛(抽签号31)3.11月29日下午14:00——16:30参加即兴演讲比赛(抽签号38)

4.11月29日晚上18:30——22:00第一组选手参加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抽签第一组8号)

5.11月30上午8:00——11:00第一组选手说课。(抽签号3)第二组选手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比赛。

10.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十

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汇报材料

各位老师:

下午好!

初冬时节,室外寒意颇深,而我们的心却倍感温暖,因为我们聚在一起,共同分享2014年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精髓。

十月底,我有幸观摩了2014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在广西桂林举行,共设两个会场,一个是市体育馆,一个是靖江王府的国学堂(桂林有名景点独秀峰的所在地),我们湖北参会的老师安排在国学堂听课。两个会堂分别提供16节课供与会者学习研究。两个系列三个板块:阅读系列、习作和口语表达系列。8节阅读课,习作4节,口语表达4节。活动盛况空前,来自全国的36名小学语文教学精英纷纷献课,他们有的是教学新秀,有的是学校教学校长,也有的是某地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我被他们身后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技能及对事业的近乎苛刻的严谨的态度所折服。课上,他们或大气幽默,或循循善诱,或简约温婉……他们的课有型(教学设计既有新意,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有情(体现浓浓的人文关怀)有韵(节奏鲜明,耐人寻味)有味(有着浓浓的语文味,或书声琅琅,或奋笔疾书,或低头沉思)。

课堂教学观摩后,吴忠豪教授和李明新校长对16节课进行了点评,指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及存在的问题。今天,我就当一次知识贩子,把其中的一些精华转给大家,水平有限,多多见谅!

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的性质是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标。语文改革的两个转型:一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转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对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回归。二是从教师讲读课文为主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语文课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这里我们要明白语文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语文知识、方法、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多元文化,不能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以免造成本体性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错位,语文课的语文味浓不浓,就是要看添加的语文元素浓不浓。

语文课的目标应该以本体教学内容为主,围绕这样的一个内容让学生去认知,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去迁移。在8节阅读课中,吉林钟鹤童老师执教的《与众不同的麻雀》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一板块的第二篇课文,作为低段的一节阅读课,抓住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识字,教写字,教朗读,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没有对课文进行非常深的挖掘。天津的闫君燕教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这节课老师教的是句子怎么表达,人物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怎么和联想结合,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联想可以让人物的动作、神态表达得更为具体,然后再让学生写一段话,人物的动作描写怎么加上联想。通过这堂课,学生的收获就是明白怎么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更具体。

思想认识的提高,情感的体验深刻不能代替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一项语文的`本质。非本体性的教学内容是渗透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而不是把它当成主要目标。阅读教学当前要重视的是语言材料的积累,课文的教学价值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多元文化,如《月光曲》要认识贝多芬,要认识月光曲这首曲子,像认识辛弃疾,诗、词,二是学习语文知识方法,三是学习语言材料。语言材料包括生字、词语、词语的解读和句子的解读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处在第一位的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因为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大量的积累可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我国语文教学的重心一直朝向文本内容理解,忽视文本语言的积累。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战略性失误,直接导致中国国民主文水准下降。我们的语文课堂除了识字、词语教学,句子的教学,句型的积累要重视。要把朗读背诵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阅读课的主要问题是本体和非本体哪个为主,习作和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就是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什么方法符合学生实际,方法到底怎么教,占什么位置,比如浙江藏学华老师执教的写导游词,就是教了写生写导游词的方法,通过《赵州桥》克文和赵州桥导游词比较,学生认识到了导游词怎么写,重点抓得很准。

最后我想说,一波又一波不停地教改浪潮后浪推前浪。埋首课堂无暇抬头的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也无所遁逃,泼溅的一身狼狈,困惑越多。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年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的精神,但愿对大家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11.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十一

太保庄小学 孟庆波 2013年5月29日上午,我有幸来到峡山双语学校参加峡山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因为我所教的是小学数学,所以我第1节听了5年级3班李建老师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数学课,第2节听了1年级2班朱晓琼老师关于认识人民币的数学课。然后观摩了峡山双语学校的课间操,再之后是听了峡山双语学校石玉刚老师关于自己教师成长经历的报告,紧接着就是峡山双语学校张东亚主任关于峡山双语学校学校情况、办学理念等情况的介绍,以及教管中心张少军主任送给青年教师的四句话,对我的震撼和影响很大。

李建老师的数学课激情四射,结合生活实例传授数学知识,学生激情投入,积极参与,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晓琼老师的数学课是与人民币有关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此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也让我印象深刻。上午一开始的天气不太好下着小雨,本来因为课间操的观摩可能没法进行,没想到峡山双语学校克服困难,照常进行课间操,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看到了峡山双语学校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石玉刚老师的报告对我们青年教师很有借鉴意义,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张东亚主任的报告更是让人难以忘怀,介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因,措施等情况,让人受益匪浅。张少军主任的四句话更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平时的一些想法和表现,很是汗颜,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一名合格乃至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不少想法与言行还是和要求有一定的偏差。我在以后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定注意让自己的想法和行为符合规范,这个规范不仅是指上面的规定,还包括自己内心的道德律令,我在以后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不让自己受一时情绪的影响,做出与规范相违背的事情来。

12.观摩中学物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有感 篇十二

丰惠镇中学

李银红 2013年3月28日至30日,“卡西欧杯”第八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选活动在杭州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录像课展示与参赛者自述。参评老师把一节完整的录像课做适当的剪辑,教师边自述边放视频,用自述阐明视频中设计的构想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虽然这种形式让观摩者不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课堂氛围也看不清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个别例题,但是能更明白设计者的思路与想法,也能听到专家独具慧眼的点评以及课后参会老师与参评老师、专家精彩的交流对话。这种别具一格的观摩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以下几点感受颇深。

1、重视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为了引出特定的数学对象,我们常常选取某种生活现象所呈现的问题(情境问题)作为培植数学概念的论域;为了将情境问题引向数学内部,就需要在生活现象与数学领域之间建立一座桥或一条河,找准生活与数学的联结点,从而把情境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所有参赛选手都非常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把许多数学问题分解为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创设数学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上升到数学问题,再以数学方法加以探究,找出规律。这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非常亲切、非常熟悉,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如青海省参赛选手李生生通过通过欣赏图片,提出问题两个情境问题:

1、想知道一锅汤的味道怎么办?

2、考察某批炮弹的杀伤半径,我们应该一个一个试吗?来引出新课题《抽样调查》。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与全面调查的不同,为下一环节归纳新知作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比较与表达能力。如河北省承德市民族中学王志宇老师在执教冀教版《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借助手中的汽车模具进行运动过程模拟,体会两车的运动情况,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吻合,有利于探索活动的展开并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动手操作验证,感受这个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创设了良好情境。

2、重视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而数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货的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过程。

这次观摩活动中,我发现所有参赛选手的教学过程中都通过一系列经过精心安排的“数学实验”来完成。几何课,普遍采用“操作感知——观察认知——归纳、猜想——实验验证——推理论证”的教学。如重庆外国语学校的汪蓉老师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形纸片拼图,并充分展示。通过拼图和展示,首先总结出能够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两类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拼图中多出的线与原三角形的边特殊的位置关系,顺利的从拼图中得出辅助线的作法并加以证明,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证明中,将三角形内角和问题转化为平角或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问题来解决,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拼图、观察、思考、验证等活动,真正地能够在“做”

中学数学,在“做”中享受数学的乐趣,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为后面独立完成另外两种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哈尔滨第49中学的寇维冬老师的《三角形的边》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能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学具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在完善归纳定义时,学生通过尝试拼接三角形,列举了各种反例,有三条线段连接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情况,有三条线段首尾相接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还有其它各种情况,从而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凝练总结归纳出三角形的准确定义,在探究三条线段构成三角形条件的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种不同长度的彩条,学生动手操作拼接三角形,不仅找出了判断的方法,同时更加惊奇的发现,有一些特殊的三角形,此时适时的引导学生,不仅寻求了分类标准,而且在每一个标准下能够有效的分类,适时的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3、重视数学思想,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知道思想和基本策略,使数学的灵魂。因此引导学生学生领悟和掌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由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的桥梁,是使学生提高思维水平,真正懂得数学的价值,建立科学的数学观念,从而发展数学、运用数学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思想与传统教学思想的根本区别之一。

在本次观摩活动中我发现参赛选手在设计过程中都很重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如大连34中学的张杰老师在执教《菱形》一课时,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类比研究三角形、特殊三角形的基本思路,知道研究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思路;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方法,探索菱形的性质;既为矩形、正方形、梯形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又为学生的学习积累了经验.在对菱形的概念、性质及研究策略、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总结过程中,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在这次观摩活动后,我感觉自身有太多的不足,平时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虽然我能认识到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组织者,但认识并不深刻,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往往为了赶进程、提高分数而导致理念都流于形式。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能以开放式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把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调动、启发、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主动的去观察、比较、分类、归纳,在学生积极思考和教师的精心设计下,相信学生会学得轻松、学出信心、学有所成。

上一篇:动物故事作文带评语下一篇:播音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