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卫工作2009年度计划

2024-07-03

农村创卫工作2009年度计划(精选6篇)

1.农村创卫工作2009年度计划 篇一

洛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2009——2011年度创卫工作汇报

2009——2011年我单位在省联社、市农信办以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爱国卫生工作“二十四字”方针,实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经过全辖员工的不懈努力,我单位整体的卫生面貌和绿化、美化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全民健康教育和除害防病工作不断巩固,卫生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连续7年被省爱卫办评为卫生先进单位。现将我单位2009——2011年度巩固创卫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我单位坚持把巩固创卫成果摆在党委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理事长任组长的爱卫工作领导小组,以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配备有与工作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分析形势、查找不足、修定措施、解决问题,做到了爱卫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同奖惩,确保了爱卫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问,有效地促进了爱卫工作顺利开展。

二、丰富教育形式内容,培养文明卫生习惯

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健康教育和

爱国卫生知识,在机关设立了无烟会议室、无烟办公室,在醒目处张贴有卫生保洁宣传用语和标志,有效地培养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卫生习惯。还通过开展“六讲”(讲科学、讲清洁、讲健康、讲秩序、讲整洁、讲文明)卫生活动,进行“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内容的教育,提高了单位干部职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文明公德意识,培养了文明市民素质。通过问卷调查,我单位干部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为90%。

三、完善卫生制度,严格落实责任

坚持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承包制。我单位自连续7年被市级以上评为卫生先进称号以来,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院内管理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卫生考核通报奖惩制度》,认真履行《门前三包》、《院内四自》责任制。工作中通过定岗、定人、定区域,坚持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除,每月检查评比,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打分并通报,年终纳入目标考核,有效杜绝了乱堆、乱倒、乱丢现象发生,确保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各项责任落实到人。

四、狠抓环境建设,塑造良好形象

三年来,我单位始终把“改善办公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塑造农信社形象”摆在首位,联社党委对营业厅对外环境建设和卫生创建情况高度重视,定期购置厕所清洁剂、除垢王等卫生洁具,备有扫帚、拖帕、毛巾、垃圾娄等环卫设施,新建成水冲式厕所,更换办公桌椅,改善工作环境;添购花木美化花园,购买花坛装饰办公楼;投资十余万元对联社办公大楼进行亮化。做到维护措施落实,管理有专人,新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做到定期消毒,按时清运无积存。我单位环境设施建设达到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总要求,在辖区内保持了我单位良好的窗口形象。

五、狠抓除“四害”工作,预防传染病发生

对除“四害”工作采取“随时发现、随时消灭”的原则,及时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的活动。按照“五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法,在单位办公区内组织了两次灭鼠防病活动,禁止使用各种剧毒药物,防止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春、秋两季度共购买毒饵10kg,做到不漏室,居民不漏户,使鼠密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确保了除“四害”工作落实,有效预防了传染病发生。

二○一二年六月六日

2.农村创卫工作2009年度计划 篇二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根据“建设和谐校园, 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宗旨, 树立科学发展观,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 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 以增强课堂效率和德育工作实效为重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切实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夯实学校基础性工作, 促进内涵发展, 从而全面提升学校发展水平。

二、工作目标

“内涵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所谓内涵发展, 就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行政、后勤等子系统与诸要素之间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规范办学同步深化, 各项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同步加强。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 加强队伍建设, 打造优秀的教师团体

1.加强领导队伍建设。

“团结、高效、务实、创新”是领导班子必须树立起的形象, 要做到“三要三不”:即工作中要统一思想, 顾全大局, 不各行其事;处理问题要讲原则、讲正直, 不徇私情;办事要对学校负责、对师生负责, 不谋私利,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的工作作风, 努力做好分管工作。同时, 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在参与中实现教育思想的引领, 在参与中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 在参与中汲取工作的智慧和力量, 努力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抓好师德教育。以“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为全体教师的座右铭, 树立教师新形象。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 实施教师形象工程, 使每一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现代教育意识, 发扬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爱生如子、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2) 抓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实施“名师工程”, 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一方面拓宽渠道, 为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设广阔空间, 加强与校外名师联系, 拜师学艺;另一方面自加压力, 实行“开放”教学, 争取早日成为名师。

(3) 抓青年教师队伍。要持续抓好“青蓝“工程, 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 开展“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活动, 使青年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等方面不断提升, 创设机会有计划地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增长见识, 使他们更快地取得佳绩。

(二)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增强德育实效性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 提高德育实效。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处着力抓好常规教育。各个年级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 从学生行为习惯的细微处入手, 坚持从小事抓起, 加强观察监督引导,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评选文明班级、十佳少年、优秀学生干部等“星级”少年, 通过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争做文明少年。

2.以德育活动为契机, 进行思想教育。

(1)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活动中, 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系统化。

(2) 开展读书会、报告会、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

(3)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 探讨教育的实效。

(4) 做好心理健康专题辅导。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建立心理咨询室, 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宣传功能, 大力宣传健康、活泼向上的学生典型。

3.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

(1) 坚持全方位育人, 通过少先队建设及学校系列讲座,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办好家长学校热线、家长学校网页, 使其了解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形成合力, 共同育人。

(2) 与社会各部门形成教育合力。与政法部门联合, 实施法制与治安教育系列活动;与光荣院联合, 举办报告会、联谊会, 参观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区交警队联合, 举办交通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为学生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网络。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构建校内外德育网络。

首先, 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健全班主任每月例会制度, 加强班级工作研究, 强化班级管理, 形成良好班风;其次, 通过德育课题研究和工作研讨,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充分发挥德育处的指导作用、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 做到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5.重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全面加强学科德育渗透作用, 以品德课为重点, 以语文、心理课为辅助, 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前途理想教育, 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 深化教科研活动,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校本培训。

一是加强集体培训, 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新课程标准, 并利用周四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收看“空中课堂”节目, 推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二是关注个体, 强化自主学习, 要求教师每人至少订阅一份教育刊物, 每年至少写一篇教学论文, 每月至少写一篇心得, 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 以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开展“听评课”校本教研。

“专业引领,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是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素。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做好理论培训:由教研处领导做听、评课的专题辅导, 指导教师如何听评课, 同时邀请专家、教研员进行理论讲座, 通过“自学”与“培训”两条线对教师的理论与业务进行专业引领。二是在小组内开展同伴互助, 结合新课程理论进行评价, 形成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三是教师针对自己设计的每堂课, 进行“教材分析—教学媒体选择的说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系列教学活动, 走“边教边研”之路, 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3.抓好科研工作, 促进观念更新。

(1)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将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方面教导处要对每一个课题平时的研究进程作进一步指导和监控, 另一方面要详细安排各个课题的开题评估工作, 特别做好各个课题的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 撰写好课题的开题报告。

(2) 加强教科研的日常管理。教导处将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理论, 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 并完成科研成果汇编工作。建立好教科研档案, 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保证教学工作稳定发展。

(1)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认真上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 杜绝挤占、挪用课程现象,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保证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教导处每天安排专人检查。

(2) 加强备课质量。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现象, 各教研组强化备课, 提高备课质量, 使每一位教师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 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除个人备课之外, 网上备课落实到人, 集体备课定时间、定人员, 提前准备发言内容, 做到省时高效。备课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并在教案上标记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

(3) 上课注重实效。本着向“35分钟要质量”的原则, 要求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学习的新路子, 注重因材施教, 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为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提高效率的前提———明确教学目标, 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 (2) 提高效率的基础———吃透教材内容, 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钻研教材; (3) 提高效率的条件———了解学生状况, 客观认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了解学生生活经验,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4) 提高效率的关键———优化教学结构, 使“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各部分合理分配,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5) 提高效率的因素———营造教学气氛, 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6) 提高效率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精心选择作业。

作业量要适中, 及时批改、认真规范;作业的数量与难度应体现和对应学生的差异性, 着眼能力的提高, 防止机械重复, 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6.凸显学校特色。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校本学期教学研究重点,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 建设教学资源库, 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2) 打造英语教学品牌。利用英语教师的资源优势, 不断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把英语放在与语文、数学并重的位置。课堂上构建以训练为主、活动为主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推动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四) 狠抓重点, 促体卫艺工作再上新高

1.积极开展体育工作。

(1) 继续强化对“两课”“两操”的管理。进一步改进体育课教学, 抓好活动课, 完善大课间, 加强田径、排球、乒乓球等业余校队的科学训练。实施“阳光体育工程”, 加强体育工作。

(2)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确保体育合格率达98%, 积极参加各级体育赛事并争取优异成绩。

2.提高卫生意识, 开展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班会、文体活动、板报、广播等形式, 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开展各种疾病的防疫宣传工作, 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3.积极开展各项艺术活动。

加强对音、体、美课堂教学的管理, 抽查课堂教学情况, 检测教学效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园艺术月活动, 每学期举办多项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竞赛。

(五) 加强后勤服务, 建设和谐校园

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 加强对学校固定资产投入、奖金发放的预算管理;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 实行收费公示制, 创建“财务管理规范学校”。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严格防火、防电、防盗, 做到常宣传、常教育、常检查、常汇报, 坚决消除安全隐患。

3.农村创卫工作2009年度计划 篇三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启动推进村1149个,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累计达到3331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8%。新确定整体推进县(市、区)试点4个,整体推进县(市、区)达到10个。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1.农村主导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多业发展的新格局 各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农业项目2099个,工业项目621个,商贸项目913个,休闲旅游项目165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2441个,专业屯6438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53个,实现产业立村1542个,市场活村91个,人才强村20个,旅游兴村104个,城镇带村198个。多数村已由偏重粮食向粮、牧、特均衡发展转变,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的新局面。

2.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村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2967公里,实现屯屯通的屯达到21358个;完成饮水工程打井9655眼,修管道8195公里,建泵房2553个,覆盖村2082个;新建秸秆气化站27个,修沼气池60729个,覆盖村1544个;新建砖瓦房87411户,粉刷和维修旧砖瓦房66795户,总面积达到1201万平方米;新建围墙976万延长米,修铁大门11.7万个,改厨房83524户,修地炕70646户,建公厕6485个,新修户外卫生厕所13万户,室内水冲厕所1.8万户;新建垃圾站点19327个,修排水沟1590万延长米,村屯和道路绿化植树9689万棵,安装路灯21324盏;农村电网改造覆盖1720个村,有线电视入村1917个,信息网络入户2394个村;修建村部2240个,卫生室2342个,文化活动室599个,农民夜校1213个,中小学719个;建文化站599个,图书室2150个,健身广场1093个,配套健身器材4600件;在村屯建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同时,全面推进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村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观。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新风正气正在形成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树立典型、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家庭等活动,农民知识层次、道德修养得到了明显提高。2009年,省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班七期,培训村干部2000名,全省累计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1138期,培训人数达到41.7万人次。省里还编发新农村建设简报45期,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60万多份。在各级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累计报道3675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创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人才服务新农村项目深入实施,屯务理事会制度这种自治形式在很多推进村加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

4.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构建起多方面投入的格局我省在2006年形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2008年下发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大规模建设的需要,2010年制定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从总体思路和要求、主要目标、建立完善要素聚集促进机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条块结合的帮扶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强化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制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24条。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从建设规划、村庄布局、用水用电用地政策和减免税费、简化手续等操作层面,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乡财政、各级各部门、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项目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15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5.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多种建设模式得到展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2010年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會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普查数据结果基础上,完成了102个省级推进村建设规划、14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到2009年末,全省有80%的建制镇(不含城关镇)、45%的集镇和30%的行政村完成了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和村屯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完成28个,占全省县(市)的67%,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的建设模式,重点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好、旧村改造力度大、异地新建速度快、城镇辐射能力强的典型,实施旧村改造的村1974个,生态移民村83个,新建民族村63个,集中建村205个,其他模式建村243个。

6.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省、市、县三级领导及其部门负责同志到点调研和现场办公累计达到4873人次,其中省级领导达到771人次,市级领导达到1162人次,县级领导达到2873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1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会议、部门单位帮扶工作会议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现场会议,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年内新农村建设,组织省外考察1324人次,组织省内考察3267人次。全省各地都充实一定的力量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设立常设机构的达到33个,配备人员531人,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监督检查的作用。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建立帮扶责任、大专院校支持农村、民兵预备役积极参与等形式,形成有效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强化新农村建设合力。2009年有53名省级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6所大专院校、215名指导员和督查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州)和县(市、区)所有的领导和部门也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参加帮扶的部门达到3670个,指导员和督查员6260名,累计帮扶的资金和物资达到5亿元,其中投入帮扶资金省级达到5607万元,占11%;市级达到8282万元,占17%;县级达到3.6亿元,占72%。同时,还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促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援建、干部回乡帮扶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工作方法,合力共建氛围越来越浓郁。

总之,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民合作医疗等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全省农村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发展能力还不强,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应有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项目较少,辐射作用较弱;村级还存在规划不够合理、功能不够完善、环境不够整洁、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4.农村创卫工作2009年度计划 篇四

(2009年12月28日)

河阴中心学校自开展创卫工作来,在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该项工作在我校开展得既深入又扎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2009年“创卫”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

为了加强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任组长,两处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创卫工作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卫生城市创建的日常工作。学校的创建工作由校长亲自抓,各处、室积极配合,做到了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卫生健康环境。

二、规章制度健全,保障体系完善

为了使学校的创建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学校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的卫生和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努力构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的政策保障体系。①合理安排课表。学校从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②切实制订制度。包括文明处室评比制度、学生行为规范评比制度、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治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等。

三、优化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

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拥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开通了校园城域网。教室室内环境整洁,做到了门窗壁地整洁,无蛛网、无尘迹、无痰迹、无烟头、纸屑,物品整洁,通风、采光、隔音情况良好,通风课桌椅按照国家标准定做,黑板无反光,教室照明符合卫生标准,无裂缝、无眩光。学校道路平整、硬化,校园绿化率40%以上,校园内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学校还将校园绿化带分到各个班,设立班级认养园,由各班负责对本班的园地进行绿化维护和保洁。校园环境划分成公共卫生区域到各个班,每天四次大扫除。校园内无废水、废气、废渣、黑煤烟,无噪声污染。

四、抓好疾病防治,倡导健康生活

学校积极协助配合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为疾控中心提供场所进行学生流感等疫苗注射。二是针对周边地区出现的一些疫情,加强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三是及时关注媒体公布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流感等,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学校严禁在教学及公共场所吸烟,并制定了禁止吸烟制度,逐步实现禁烟,最终使学校成为无烟学校。

五、狠抓食品卫生管理,提高师生生活质量

加强卫生监督,学校对食品卫生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学校食堂环境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具有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有健康证,校内没有发生过食物中毒现象。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5.农村创卫工作2009年度计划 篇五

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破解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市水利局党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为勤政为民、躬亲为民的一件大实事来抓。局党组通过对水利系统帮建村逐一调查研究,确定了“依靠群众、示范带动、梯度推进”的工作思路,力争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进,始终注意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以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以“治穷、治滩、治乱”为重点,以“促进帮建村发展和农民纯收入明显提高”为目的的驻村帮建工作中。一年来,经过多方面努力,各项帮建资金基本到位,帮建项目逐步落实,群众得到了实惠,新农村工作成效明显,现汇报如下:

一、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好帮建工作计划

按照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市水利局党组先后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专题会议3次,召集包村负责人安排包村帮建工作5次,认真研究安排我局新农村建设驻村帮建工作,成立了局长****为组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部分科室和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驻村帮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驻村帮建规章制度和驻村帮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责任,形成帮建单位和受帮建村双向互动的结对共创机制。为开展好驻村帮建工作,市水利局一是抽调3名业务骨干成立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全市水利系统包村帮建工作,同时各县区局都按要求成立了相应的领

导机构,配置专职人员,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二是深入35个帮建村专项调查研究,逐个帮建村负责人就该村基本情况的介绍,实地查看了帮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掌握村民的所需所盼,准确掌握了35个帮建村的现状、发展潜力和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为开展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切实加强帮建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社会风尚

为抓好新农村建设包村帮建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市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局领导多次到村深入农户,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如今35个帮建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逐步实现“河边树绿、林中鸟鸣、水中鱼欢、村中歌飘”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景观。

(一)宣传先行,层层发动。由于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之中,帮建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小农意识比较严重,对新生事物往往心存顾虑,多持等待观望态度。水利局党组充分认识到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帮建活动伊始,在派出驻村工作队的基础上,由驻村工作队干部组成的宣教工作组,采取印发宣传资料、编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农村进行巡回宣传,将帮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传达到家家户户。

(二)、加强文明建设,倡导农村新风尚。一是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村风得以改善。在村民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开展“五好家庭”、“和谐家庭”的评比活动,引导村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文明

向上的社会风貌,消除封建迷信,赌博等丑恶现象。二是组织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对农民进行各种教育,形成了团结互助、融合和谐的良好风气。三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在全体村民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村支部为载体建立村民文化、娱乐中心,购置图书,建村民阅览室,使村民农闲时活动有去处。先后建成了村图书室、娱乐室、敬老院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和文教卫生事业设施,真正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三、开展帮建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创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年来,我们帮助35个帮建村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农村的前列。

(一)、村容村貌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各帮建村居住区和耕作区分开,土地资源得以整合,保留了完好的自然村生态环境和传统风貌;二是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对私搭乱建的柴房及猪舍、旱厕,实现了清洁改造,改造了村内道路,实现了“五清五改”。三是对农民居住房屋的外墙统一进行粉刷,对入户道路进行整修,并在村内所有空地上栽植树木,村庄得了到靓化、美化。

(二)、村域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一是建立完善了“岗位+协会”的运行方式,增强村“两委”班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蔬菜协会、用水户协会等协会,形成了统一健全的协会网络,各项农业科技、市场信息得到了快捷广泛的传播和应用。二是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各村平均每年每户新增收入3000元。

(三)、政策支持,干部帮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水利局主动念好“服务经”。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技术指导,采用“工作队常驻、专家组流动指导、专业技师辅导班培训”等形式,先后派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水利工程等方面水利专业技术人员140余人次,对各帮建村在农田基础设施改造、水利工程建设、小型淤地坝等工程建设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市水资源勘察设计院驻村工作队无偿为新安县城关镇安乐村设计小淤地坝一座,免收设计费10万余元。今年上半年,我市遭遇特大旱情,驻村工作队克服困难,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村民抗旱浇麦保丰收累计500余人次;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各村的实际困难,2009年市水利系统累计安排新农村驻村帮建项目资金521.9万元,其中饮水安全项目资金248.7万元,解决6个村4974人饮水安全问题;饮水安全项目补助资金22万元,补助11个村用于改善群众吃水问题;村村通自来水项目资金162.2万元,使3个村4055群众吃上了方便洁净的自来水;中央、省、市2009年抗旱经费以及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经费资金80万元,涉及35个村,用于改造当地农田灌溉设施及改善群众吃水条件;移民扶持项目资金9万元,用于解决当地移民群众村组道路硬化问题。市水利局驻村工作队急群众所急,多方协调、沟通,以上项目资金均已到位,工程建设任务已完成,使帮建村群众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

在市委市政府及水利局党组的领导下,我局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驻村帮建工作,积极为农民想办法、出主意、办实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与欢迎。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好市委市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指示精神,为保持农村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市水利局

6.农村创卫工作2009年度计划 篇六

中共西充县槐树镇委员会 西充县槐树镇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2009年度农村经济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

决 定

各村(社区)党支部、村(居)委会、镇属各单位:

2009年,槐树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高度评价。为进一步推进我镇2010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鼓励各级干部群众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镇党委、政府决定,对2009年度农村经济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一、先进集体

(一)农村经济工作: 窦禅寺村、狮子湾村、青龙观村各奖现金300元,奖牌一个。

(二)产业发展:

窦禅寺村、狮子湾村各奖现金100元,奖牌一个。

(三)信访、维稳、安全工作:

乱石垭村、云山院村、马氏祠村各奖现金100元,奖牌一个。

(四)两粮征收和新农合工作:

谢家店村、合成寺村、狮子湾村、观音坝村、黎家寺村各奖现金100元,奖牌一个。

(五)农村公路建设:

窦禅寺村、狮子湾村、西禅寺村、青龙观村各奖现金300元,奖牌一个,村三职干部各奖现金100元。

(六)宣传文化工作:

谢家店村、狮子湾村、双柏树村各奖现金100元,奖牌一个。

(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村建中心、凤凰街居委会、柳溪街居委会各奖现金100元,奖牌一个。

(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凤凰村、乱石垭村、双柏树村、观音坝村、浅垭子村、马氏祠村各奖现金100元,奖牌一个。

(九)支农工作:

信用社、派出所、兽防站、丰源公司各奖现金200元,奖牌一个。

二、先进个人

(一)产业发展大户:

何小林、杜龙甫、何志、蒲猛各奖现金300元,荣誉证书一本。

(二)农村经济工作:

蒲兰芳、马中龙、谢传宇、文丕正、何光胜、何子杰、李长德、赵宗君、蒲若太、文维勇、文德林、何光凯、王洪、杨成、陈雷、樊均华各奖现金100元,荣誉证书一本。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全镇上下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超长付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要为打造“一区三地”,推进“四个跨越”,建设川东北有机禽蛋之乡作出更大的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我的语文老师55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期末给学生写评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