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对联(精选14篇)
1.十二生肖的对联 篇一
写十二个月的对联
一月:灯迷元宵路;
雪舞团圆春。
二月:一年春作首;
二月龙抬头。
三月:天鼓惊蛰梦;
春风植树人。
四月:四月芳菲尽;
季春谷雨纷。
五月:端午菖蒲酒;
汨罗屈子心。
六月:镰开金穗喜;
壌沃绿苗娴。
七月:乞巧种生守七夕;
思亲礼佛朝中元。
八月:岚光野色十分月;
荷雨荻风一半秋。
九月:雷催白雁梧桐雨;
手把茱萸菊花天。
十月:疏梅报信千林瘦;
小雨成寒百室盈。
十一月:长松点雪金堤柳;
古木号春素院梅。
十二月:春透屠苏催岁尽;
园垂金柳正元新。
2.对联的起源 篇二
传说在很久以前,茫茫的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株大桃树。这棵桃树,铺天盖地,屈曲盘旋三千里。东北方向桃枝稀疏,形成了一个门,叫做“鬼门”。天下所有的“鬼”都从这里进出,接受检查。
看守“鬼门”的兄弟俩,一个叫荼(shū),一个叫郁垒(lǜ),都有识别“善鬼”和“恶鬼”的本领。只要看到祸害人的“恶鬼”,他们就用芦苇绳捆起来,喂给老虎吃。
因为这兄弟俩能帮人驱鬼避邪,据说从黄帝那时候起,每逢过年,人们就在门上钉上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兄弟俩的像,称为“门神”。
大约到春秋战国时候,有的人不再画门神,只是在桃木板上写上这两位神的名字。可一边是一个字的“荼”,一边是两个字的“郁垒”,不对称,也不美观,就在“荼”前头加个“神”字,成为:神荼;郁垒。这就是“桃符”,它的出现是产生对联至关重要的一步。一直到一千多年前的五代时期,人们才开始在桃木板上写两句祈祷吉祥的句子,到了明代,干脆连桃木板也不要了,直接把对联写在红纸上。
对联起源于桃符,最初用于辟邪驱鬼,后来演化成了春联,并和古典诗词、书法相结合,成了人们寄托一年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渐渐地,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对联,婚丧嫁娶都要用到对联,亭台楼阁处处悬挂对联,对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了一门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
佳联撷英
这组佳联选自上海交通大学子弟小学课堂对句。上句为老师所出,下句为学生所对。
东坡肉
西湖鱼 陆祺昀(五年级)
清明雨
唐宋词 李潇(五年级)
同观日落
共赏月升 方凯成(四年级)
扫千年旧习
读万卷新书 代月(五年级)
几株老梅残雪后
一树香桂明月前李明晔(五年级)
处世何妨真面目
为人不可假斯文李潇(五年级)
为人更要好心肠张文俊(五年级)
临水听涛知浩瀚
倚山观瀑叹磅礴袁留樱(五年级)
登山看云晓苍茫唐逸芸(五年级)
巧解妙对
烟盒背面的启示
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她幼年的时候,聪明好学,特别爱动脑筋。
有一天老师刚给她出了上联:“鸡唱晓。”她就脱口而出:“鸟鸣春。”这可把老师乐坏了,连连称赞说:“对得好!对得好!”
冰心为什么能迅速地对出下联呢?原来好学的小冰心从一个烟盒的背面,看到了“以鸟鸣春”这句话,并且记在心里。所以,她对答如此流利。
可见生活之中处处都能学习语文、学习对联!多读多记多想,你也能成为一个对联高手哦!
晨读对韵
麻(a)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黄莺对翠鸟,甜菜对苦瓜。狗尾草,鸡冠花,白鹭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优对劣,丑对佳,肃静对喧哗。光明对黑暗,谨慎对浮夸。苹果脸,葡萄牙,异卉对奇葩。知音存海内,朋友遍天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对对乐园
1.对对子,我们从一个字开始,没有标准答案。先跟着感觉走,每副对子都争取对出两个,好吗?
松( ) 海( ) 雨( ) 红( )
云( ) 瓜( ) 月( ) 马( )
接着增加点难度,我们对两个字的,要为自己加油哦!
青松( ) 大海( )
春雨( ) 红花( )
白云( ) 木瓜()
冷月( ) 河马()
2.连连看。
圆月春风
赏雨凌云
击水听风
冬雪虹桥
月台斜阳
3.读一读,猜一猜,下面对联中隐藏着一个什么字?
户外两竿竹叶
3.十二月腊月结婚对联 篇三
下联:新春新婚新事新办新风尚新而又新。
上联:逢佳节择佳偶佳期传佳话;
下联:迎新春贺新喜新人树新风。
上联:春临大地迎新岁;
下联:喜到人间贺佳期。
上联:春节喜联姻良日良辰良偶;
下联:刚朝欣合甘佳男佳女佳缘。
上联:爆竹声中辞旧岁;
下联: 华灯影下看新人。
上联:新年新岁新起点;
下联:喜人喜事喜开端。
上联: 春临大地迎新岁;
下联:喜到人间贺佳期。
上联:载歌载舞辞旧岁;
下联:同喜同乐迎新人。
上联:一元复始祯嘉庆;
下联:万象更新迎新人。
上联:杨花扬喜气;
下联:桃蕊兆新春。
上联:新岁新婚新起点;
下联:喜人喜事喜开端。
上联:新婚吉庆日;
下联:大喜艳阳春。
上联:桃符新换迎春帖;
4.十二生肖的对联 篇四
鼠年春节的对联一
1、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春节
2、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3、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
4、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
5、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6、上联:高居宝地财兴旺,下联: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7、上联:岁通盛世家家富,下联:人遇年华个个欢,【横批】:皆大欢喜
8、上联:迎新春江山锦绣,下联: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
9、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10、上联:东风化雨山山翠,下联: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
11、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
12、上联:大地流金万事通,下联: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喜迎新春
13、上联:红梅含苞傲冬雪,下联: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
14、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15、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
16、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横批】:家和万事兴
17、上联:春联对歌民安国泰,下联:喜字成双花好月圆,【横批】:国泰民安
18、上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下联: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欢度春节
鼠年春节的对联二
碧野青蛙叫 丙辉觇瑞应 丙辉腾瑞气
黄山松鼠鸣 子庶庆丰登 子庶乐丰年
苍松随岁古 春潮传喜讯 春风拂绿柳
子鼠与年新 鼠岁报佳音 灵鼠跳松青
春燕鸣暖树 鹊语红梅放 人欢为体健
金鼠跳青松 鼠年喜气浓 鼠硕因年丰
豕去呈丰稔 豕去春无限 鼠来豕去远
鼠来报吉祥 鼠来岁有余 春到景更新
鼠为生肖首 鼠至调新律 欣有鼠须笔
春乃岁时先 鸡鸣早报春 喜题燕尾书
新妆鼠嫁女 子年春到户 子时春意闹
美景艳迎春 鼠岁喜临门 鼠岁笑声甜
子时岁交替 子为地支首 子夜松涛劲
鼠节春更新 鼠乃生肖先 鼠年鹊语香
子夜钟声响 百年推甲子 猪守太平岁
鼠年爆竹喧 福地在春申 鼠牵富裕年
天猪归仙界 天猪驱寒尽 爆竹传吉语
子鼠拱福门 宝鼠带暖春 腊梅报新春
鼠年春节的对联三
01门庭虎踞平安岁 柳浪莺歌锦绣春
02门浴春风梅吐艳 户生虎气鸟争鸣
年逢寅虎群情奋 岁别丑牛大地春
04牛肥马壮丰收岁 虎跃龙腾大有年
05牛肥马壮家家富 虎跃龙腾处处春
06牛奋千程荣盛世 虎驮五福贺新春
07牛奋四蹄开锦绣 虎添双翼会风云
08牛耕绿野千仓满 虎啸青山万木荣
09牛耕沃野扬长去 虎啸群山大步来
10千载难逢新世纪 万民谱写虎春秋
11乾元启运三阳泰 斗丙往返寅万户春
12人逢盛世精神壮 虎跃奇峰气魄雄
13人间喜庆康平世 虎岁承欢幸福春
14人民气魄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15人入鼠年鼓虎劲 门添春色发春辉
16人添志气虎添翼 雪舞丰年燕舞春
17人效黄牛心自贵 岁朝寅虎劲更高
18山明水秀风光丽 虎跃龙腾日月新
19气愤联吟欣虎虎 留春伴读奋年年
20四海龙腾抒壮志 千山虎啸振雄风
21四海三江春气息 千家万户虎精神
22四海笙歌迎虎岁 九州英杰跃鹏程
23唯大英雄能伏虎 是真俊杰敢擒龙
24啸一声惊天动地 睁双眼照耀乾坤
25新年捷报虎添翼 大路朝阳马奋蹄
26兴伟业仍须牛劲 展宏图更壮虎威
27一代英豪生虎气 三春杨柳动莺歌
28英雄气概如龙虎 祖国江山似画图
29英雄时代英雄业 龙虎精神龙鼠年
30莺歌燕舞新春日 虎跃龙腾大治年
31迎春节莺歌遍地 兴中华虎劲冲天
32云喷笔花腾虎豹 雨翻墨浪走蛟龙
33宅后青山金虎踞 门前绿水玉龙盘
34致富脱贫添虎翼 开山治水展鹏程
35丙穴鱼生人间改岁 寅方斗指天下皆春
36春风浩荡花香鸟语 岁月峥嵘虎跃龙腾
37虎跃龙腾九州焕彩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8牛奔福地普天献瑞 虎卧华堂满院生辉
39势如破竹人欢马叫 安若泰山虎踞龙盘
40紫气东来江山如画 红旗招展龙虎扬威
41祖国富强神龙活虎 人民幸福舞燕飞莺
42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43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 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44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 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45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 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46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5.对联的悲哀 篇五
悲哀一,对联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低下,这本不应该是国粹之一的对联所应受到的待遇。翻遍新旧课标,课标对文学四大样式的要求条条分明,但对对联的要求却是空白。仅仅在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的单元外的《梳理探究》中有三页有关对联的内容。正因如此,笔者所在地过年时近70%的春联(对联之一)粘贴时上下联颠倒(大城市恐怕也不在少数),贴春联的人不乏汉语系毕业的本科生,但没有粘贴春联最起码的常识,难道这不是语文的悲哀吗?
在古代语文教学(特别是明清)(八股文也需要有对联知识)中,对联应该是儿童入学后的启蒙学科,教材有《幼学琼林》《声律启蒙》,再大些还有《笠翁对韵》,即使是识字课本,也几乎都是韵文,如《千字文》《百家姓》。然而现在语文课标从幼儿园到高中没有对对联作任何要求。虽然吉林省的中考语文试题中虽然有一道对联题,但究其要求,仅仅是造一个严整一些的对偶句而已。因为在韵律上不作任何要求。所以,学生学习律诗时,很多时候缺乏语感,更不用说写律诗了。
悲哀二,对联是国粹,本该传承,但语文教学没能承担起对对联传承的任务(这不是任课教师的过错)。对联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学遗产,是一种浓缩的艺术。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宗教、数学等等,无所不包,几乎就是浓缩的百科全书。它虽然小巧玲珑,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年元宵节上获得一等奖的对联之一:三春两岸共,一梦九州同。仅仅十个字,却包含了多少内容!对联具有外形整齐,节奏和谐,具有绘画美、节奏美、建筑美等特点。对联既可明心言志,又可咏物抒怀,雅俗共赏,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众所周知,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对联的趣事,如纪晓岚与和珅关于“御史”和“侍郎”的对联典故,唐伯虎与祝枝山对联的传说,苏小妹用对联三难新郎秦观的故事。对联是古代学生的“必修”课,但是清末之后的课堂,特别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却几乎没有它的席位。近年来,对联频频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今年马年百联大征集,在元宵联欢晚会上公布获奖名单)、元宵联欢晚会上,它在“舞台”(节目之一)上(非语文课堂,不也是悲哀么)显示着独特的魅力。由此可见,这种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应该传承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对联还只是一种由老师自己决定取舍的“教学资源”而已。正因为如此,贴春联时就出现了上下联不分(大部分贴春联的人认为读春联要从左向右读)的错误。什么时候对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什么时候在高考的试卷中有它的身影,那时,对联也许会被粘贴正确。
悲哀三,对联可以说是一种炼字炼句工具,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没有体现对联应起到的作用。对联要求在一定的限制中求得表达规定内容的语言的表现形式,要想表达得贴切、深入、有感染力,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怎样才能从成千上万个词语中选择出最恰当的词,还要把它们迅速(有时有时间限制)有机的串联起来,成为一句或是一段有意义、有感情、有顺序、有趣味的话,这是一个精心写作的过程。所以对联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绝好方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对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联构思精巧,意境深远,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审美能力。虽然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的《梳理探究》版块中有《奇妙的对联》一课,但由于课标中没有要求,教师往往会忽视对联的教学,更忽视了这种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文化底蕴的薄弱是当今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借助对联提高文学水平。通过对联训练,学生可以从语言最细微的基础开始起步,学会炼字和筛选词语,写出优美的句子,再到篇章。由此可见,对联是学生写作训练的利器。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却没有注意到并利用对联的这一工具作用,这也是令人悲哀的。
综上所述,语文这个大舞台,本该是对联与其他四种文学样式共同展示风姿的平台,但,对联现在被排列到文学样式的之外,笔者认为,这绝对不应该是对联受到的礼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对联能在锣鼓声中穿戴齐整地在语文这个舞台上尽显风采,改变它悲哀的现状。
6.十二生肖的对联 篇六
春夏秋冬,辛劳采得山中药; 东南西北,勤恳为医世上人。
天上有财难买命; 世上无药可医贫
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
百病百方,焉敢以牛做羊除三亲四友病痛 收四海五岳精华药有人参酒 人勤历业举
店售和血丹 和睦万事兴。
湘子吹箫,齐歌四化;
天女散花,同贺三春。栀子牵牛犁熟地;
灵芝背母入常山。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白头翁牵牛耕生熟地,车前胡犁夏枯草
红娘子佛手摘金银花,木香附沾凤凰衣中药对联集锦
一匹天青缎
六味地黄丸。一阵乳香知母至 半窗故纸防风来。人参在世为官桂 厚朴传家要细辛。国老牵牛耕熟地 将军打马过常山。一身蝉衣怎进将军府 半支木笔敢书国老家。破故纸糊窗,防风不住 黑牵牛过岭,滑石难行。遇木贼,入生地,安能独活 待半夏,进天门,定摘玉柱。听徐长卿奏黄芩,沉香阁内曲曲惊云母;
闻女贞子弹枇杷,防风屏前声声动天仙。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樱,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桃仁杏仁柏子仁,仁心济世; 天仙凤仙威灵仙,仙方救人。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海龙海马通四海; 红花红藤映山红。琥珀青黛将军府 玉竹重楼国老家。金钗布裙过半夏 栀子轻粉迎天冬。红娘合欢一见喜 紫苑迎春广木香。刘寄奴含羞望春花; 徐长卿砒霜采腊梅。霞天采云千里光; 仙鹤太子万年青。使君子走边疆三七当归;
折头翁准备关门半夏附子。四君子讲八法降乌贼不用大戟; 两仙膏话四珍优海龙专使虎杖。红娘子,插金簪,将军一见喜; 白头翁,服丹砂,常山万年青。想当年,矢知母,别莲子,走了几个月季,过了多少生地,到了沙苑,一路上斩荆芥,披蒺藜,满道桔梗;
到如今,心甘遂,酬远志,经历千离百合,赢来万家合欢,又茴香里,半途中赏红花,走熟地,路路皆通张仲景著伤寒承先启后;
叶天士论温热发古绳今。一方当中寓多方成方妙用; 八法之外演百法活法园机。天王怀至宝存三仁会四君得八仙长寿;
将军持大戟捉草蔻摛木贱建十大功劳。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小红娘坐车前头戴金银花。红芽大戟将军府; 金线重楼国老家。一阵乳香知母到; 半窗故纸防风来。红娘头上插金钗; 云母足下踩雪莲。山慈菇徐长卿一见喜; 白花蛇威灵仙结香缘。白头翁独活千年健; 刘寄奴常山炼铅丹。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小红娘坐河东头戴金银花。红花红豆红孩子; 白梅白果白头翁。
降香木香香附满店
黄药白药山药齐全烦暑最宜淡竹叶 伤寒尤妙小柴胡玉叶金花一条根 冬虫夏草九重皮 中医诊所对联 辨证施治胸中随出妙法;
7.对联-谐音对联 篇七
黄耉无疆;白圭有瑕。
明代白、黄二都指挥集《诗经》戏对。“耉”谐“狗”,“圭”谐“龟”
七菱八落;十榛九空。
上联谐“七零八落”,下联谐“十镇九空”
入门兵部体;出户翰林身。
澡堂联。“兵部”谐“冰布”,布即置意;“翰林”谐“汗淋”
君子多乎哉;小人樊须也。
秦观对苏轼,集四书句。“多乎”谐“多胡”,“樊须”谐“繁须”
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
苏轼对佛印。“河上”谐“和尚”;“诗”谐“尸”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刑前自叹。“莲”谐“怜”;“梨”谐“离”
雨打阶前滑利;雷鸣天下同知。
徐阶戏对某知府。“滑利”谐“猾吏”
若非乾上龙尾;定当坎下驴头。
谐风水先生善于奉承。“坎”谐“砍”
孔子生于舟未;光舞起自汉中。
林大钦对渔翁。“舟末”谐“周末”;“光舞”谐“光武”,刘秀年号
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刘师亮。“税”谐“岁”,“贫”谐“平”
居室同三苟;为人合四诸。
黄雅南题带三狗四猪迁居者。“苟”谐“狗”,“诸”谐“猪”,语出《论语》、《礼记》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东床对泰山。“荷、藕、杏、梅”分别谐“何、偶、幸、媒”
栗绽缝黄见;藕断露丝飞。
苏小妹难苏东坡,佛印对。“缝黄见”谐“凤凰现”;“露丝飞”谐“鹭鸶飞”。
真亏边继祖;裹住褚廷璋。
嘲征魁、边继祖典试某省,褚廷璋、国柱典试浙江。“真亏”谐“征魁”,“裹住”谐“国柱”
泥肥禾尚肥;晷短夜差长。
8.沿着对联文化的长河 篇八
《走向世界》:您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对联的?
徐超:始于刚记事的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春联。对联按用途分,有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按使用处所分,有门联、楹联、堂联等。它由对仗修辞格演变而成,赖于春联的流行而流行。贴对联的习俗始于唐五代,宋代日渐流行。明代以后,写对联、贴对联成了每年春节最有意义的文化大餐。所以我和千千万万中国孩子一样,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对联。
《走向世界》:您认为对联文化的精髓在哪儿?
徐超:从内容上说,对联往往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信念、情趣,包含着“浓缩”了的民族精神。从形式上说,它音律和谐,有音乐美;辞藻考究,有绘画美;整齐对仗,有建筑美。同时,它又和汉字书写、书法相结合,体现了独特的汉语文化、汉字文化和书法文化。它是极品的诗,又是极品的文;是精致的袖珍品,却浓缩了博大的精神。对联文化的精髓,在于它是用上述特殊形式包装了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智慧和语言之美,从而使它成为中华文化中堪称极品的特色文化。凭着这些,使它足有资格以特殊的身份代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吸引世界。
对联同书法的联姻,更使它独领风骚:自用可以明志,酬赠可以联谊,吟咏可以抒怀,观赏可以广闻;可以美化庙堂大宇、庭院楼阁、山水园林,可以用于婚丧嫁娶、迁居贺寿、开张结业,庆功祝捷、欢度佳节;它能屈能伸,能雅能俗,文人墨客醉心,平民百姓喜欢;它是家家户户的艺术,各行各业的艺术。这种艺术外国有吗?没有。它的“专利”属于中国,因为它是独具特质的汉语言文字的产物,是睿智文化的产物。
《走向世界》:您平时创作了很多对联,请问您创作对联作品,是想对社会起到一种什么样的作用?
徐超:一是想写出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各种心得,并希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弘扬传统文化;二是想表现汉语的独特之美。如1994年我为佛教文化书画大展创作的对联是:“佛祖拈花,迦叶会意;达摩面壁,神光传经。”佛祖释迦牟尼和他的大弟子迦叶,以及达摩、慧可(又名神光),是佛教文化中四位重要传人。我创作此联,是想阐述禅宗中诚心传学的方式和精神。2008年我为汶川抗震救灾英雄题联:“九悬生死山河恸,百入火汤日月知。”是赞扬救灾英雄置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的精神。2008年我应邀为布置北京奥运场馆提供书法作品,写的自撰联是:“饮河逐日,御气行天。”上联借用《山海经》夸父逐日的故事,赞美竞技精神;下联用《庄子·逍遥游》列子乘风飞行达到妙境的典故,赞美竞技水平和境界。此外我还应时写了一些挽联,如2006年启功先生去世,我写挽联以寄哀悼。其一:“哲星遽落,老师已去矣,耳提難忘胡人语;薪火犹传,小子其勉之,手教永存坚净居。”启先生为人谦虚幽默,常说:我是胡人,说话当然也就是“胡说”。“坚净居”是先生斋号。其二:“主业典型,副业典型,须知主业昭副业;先生师范,后生师范,幸有先生导后生。先生说他“主业是教师”,故有上联;下联因先生为师大题写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而发:“先生师范”是说先生的学和行都堪称“师”称“范”。“学生师范”,一是说我其时在北京师大上学,二是说要“师”先生之“范”。此外,我写文章也常常用对联做题目,如我写蒋维崧教授的三篇文章《学垂典范,艺壮国光》、《人琴已渺,风范长存》、《挥毫留大雅,论艺有真经》,题目都是对联。我的目的是想提醒读者:看,汉语多美!
《走向世界》: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能不能谈谈对联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联系?
徐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最为恒远的一部分,在对联文化中也是这样。一方面,张贴对联就有礼教的意义,而对联的内容中,儒家文化更是最为普遍。典型的,要数集儒家经典的对联,如集《论语》句“言必信,行必果;视思明,听思聪”对联,四句都是孔子的话,说一个人说话要实在,行动要坚决;看什么都要看明白,听什么都要听清楚。又如“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也都是孔子的话,是说礼教的作用,贵在协和;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总有人团结在他身边。还有如“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如执玉,种德胜遗金”等等。其他如对景抒怀、咏史凭吊等对联中,也有许多内容与儒家文化息息相关。当然,对联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等都有。
《走向世界》:对联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无疑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请问中国对联文化将以什么方式生存与发展?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这一文化?
徐超:我觉得,我们的对联文化资源还远远没有挖掘和利用,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各地固然有像泰山这样包括对联文化在内的文化积淀极其厚重的名胜古迹,但许多地方仍是在用浅薄的文化做支撑。要知道,浅薄文化和厚重文化,两者有天壤之别。浅薄,故乏味、单调和不耐咀嚼;而厚重,则会给人以高雅文化的熏陶,博大精神的享受。对外的文化传播,更应当展示厚重。现在需要做的,一方面,是要为新景点设计高质量的对联,创造全新的对联文化环境——这里我特别想建议,新联创作要注意克服典故过多、艰涩难懂的倾向,使之更容易为一般人喜闻乐见;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浅显、科学的方式传播高深文化。所以我建议要尽快把各地名联加以解释、赏析,揭示其中的内涵、知识和艺术技巧,借以唤起受众的观赏和学习积极性。还有,应该把这件事当成当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做,要同旅游业结合起来做。另外,因为对联涉及许多不易掌握的知识,所以建议要有相关知识修养的专家参与指导。
《走向世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整个山东的对联文化和对联队伍将如何发展?
徐超:对山东的建议与前面大致相同。这里特别想说的是:虽然对联随处可见,但目前民间实用对联有两大突出问题:一是自作联多数不成联,二是张贴位置大多上下联颠倒。所以说,即使在中国,还有些对联知识的普及工作要做。我们希望要“建设文化强省”的山东,能进一步重视本土珍稀文化在传承中的保护,向世界传播一个原汁原味的国粹文化。可喜的是,近二三十年来,民间的对联创作可以说达到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对联知识书籍大量出版,对联的创作和书写更堪称史无前例,对联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和提高。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在宣传传统文化、锻炼队伍方面,理应走在全国前面。我期盼着这方面的更大进步。
(本文图片由徐超提供)
Enable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of the Chinese Culture
Duilian, which literally refers to the Chinese couplets, is one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s with a time-honored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purpose, Dulian can be divided into such categories as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wedding couplets, birthday couplets and funeral couplets. According the places where couplets are pasted, Duilian can be classified as door couplets, pillar couplets and hall couplets. The custom of Duilian was originated in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Duilian gradually became popular. After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writing and pasting Duilia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ime became a very significant cultural event.
9.马年春节对联、新春对联 篇九
爆竹声声迎新年
鸿运岁岁福禄照
一帆风顺步步高
财运广进年年好
骏马欢腾四海春
吉祥安康幸福家
马年喜悦春光美
勤劳家风溢满园
春风得意迎来甲午马年
党风廉洁惠及万民同心
举国上下中华儿女兴安邦
与时俱进千家万户颂党恩
青蛇辞旧浊水去
红马迎春清风来
蛟龙探海深深情神州感动
玉兔巡月遥遥意中华振兴
千山飞雪松翠梅红景色秀
万马踏春天蓝草绿气象新
改革春风劲
开放道路冲
上下左右同圆华夏复兴梦
南北西东共绣民族团结花
春雷阵阵和改革曲
布谷声声鸣开放歌
马年来临云呈祥,红梅绽放雪含香
禅茶一味能入妙境皆高士,穷达无异可悟此理无俗人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银蛇狂舞瑞雪飘飘辞旧岁,骏马踏春鼓点声声迎新年。
流水潺潺看时光飞逝,风铃声声话百年沧桑。
池中锦鲤跃,草丛野鸭飞。
铁脚踏荒原仔细勘测青山隐隐百里长渠民心乐,巧手绘蓝图精心施工渠水悠悠千顷良田稻花香。
马来神州添绣色,民享盛世幸福春.窗前竹影生翠色,苑后丹桂留馀香.甲午风云起东海,神骏嘶鸣祈和平.一堂清风开淑景,万马奔腾会新春.新禧月增辉,首尾阴阳联佳节。(上联)
情人天作合,古今中外聚良宵。(下联)
10.校园通用对联校园对联 篇十
下联:秣马厉兵八百学子整装待发且看我辈今朝问鼎中原。
上联:蕴日月精华乾坤正好闻鸡起舞惜光阴怀壮志,
下联:抒英雄气概风月无边天道酬勤开笑颜展宏图。
上联:含辛茹苦十二年众心成城斗志昂扬铸就浦中剑,
下联:焚膏继晷百余日天道酬勤意气风发看遍长安花。
上联:春雨润物杨柳轻飏万博园中万木苏且看谁持彩练当空舞,
下联:东风送暖桃李微绽百炼桥上百日搏但瞧我执长鞭策马奔。
上联:莘莘学子挥斥方遒十二年寒窗潜水真龙冲云月,
下联:拳拳少年风华正茂六十日苦战浴火凤凰入九天。
上联:黄沙百战金甲于身看我浦中学子卧薪尝胆誓破楼兰凯歌还,
下联:雄关千越长缨在手待吾江南才俊秣马厉兵必缚苍龙载誉归。-
上联:莫骄傲青葱校内初扬名潜心钻研再创辉煌方显英雄本色,
下联:何惧怕黄金榜上暂遗贤定神反思重整旗鼓待展我辈风流。
上联:寒来暑往悠悠十二载云中熊虎将今朝乘风破浪去,
下联:朝去暮归铮铮三两天天上凤凰儿明日骑马踏花归。
上联:承灵溪厚泽极目骋怀欲究天人际理成就拼搏王者师,
下联:蒙丰安惠赐精思放胆以展卷帙才华不忘点滴桃李恩。
上联:望冬去春来屏气凝神百折不挠汇小流而成江海,
下联:看寒来暑往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积跬步以致千里。
上联:立品如岩上松必历千百载风霜方可柱明堂而成大厦,
下联:检身若璞中玉须磨数十番沙石乃堪琢圭璋而宝庙廊。
上联:寒冬腊月傲骨白梅裁冰剪雪织锦绣前程,
11.浅谈对联试题的解答 篇十一
一、要具备必要的对联知识
对联,俗称对子,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是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额组成。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合璧之妙。从内容和应用场合来看,对联可分为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寿联、行业联、宅第联、治学联、处世联等。
对联,顾名思义,形式相“对”,内容相“联”。具体说来,对联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韵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就是下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性相对。 一般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此联词性相对较严。
四要词组结构相同,句法一致。并列对并列,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主谓对主谓,上下联词组依次为:主谓、偏正、动宾结构。句法一致,即指上下联停顿一样,又指所用修辞手法相同。
五是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依据内容,对联又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类。正对(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各说一方面,互为关联补充。反对,是上下文内容对立,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内容形成对比。串对,也叫流水对、走马对,上下联意思相承,紧密衔接,联贯而下,有一气呵成之感。
对联又分为“宽对”和“工对”。符合上述要求的基本属于“工对”,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的,都称为“宽对”。现在有些对联不拘平仄,不强求对仗(部分对仗即可),写法灵活自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强大生命力。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做法是竖写竖贴,自右而左,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晴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要储备一些优秀的对联
要想答好对联试题,必须储备一些对联,这样既能开阔思路、增进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提高思想认识。
三、要懂得拟写对联的一些方法
(一)联想法
联想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最重要的能力。因为对联就是由两组互为关联的内容组合而成的,因此可以说“联想法”是拟写对联最重要的方法。联想一般有三种类型:
相似联想:指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相对联想:指性质或特点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相关联想:指性质或特点具有相关性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采用何种联想方法,应根据情况而定。
(二)化用法
化用法是指灵活运用前人名句或成语典故来创作对联的方法。
如学生教室中常见“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仭志可攀”,它是宽对,意在突出“勤”和“志”,此就是化用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薄松龄联巧妙化用了“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等俗语典故,铸成千古名联。
如要给“激扬文字妙笔著华章”拟上联,“激扬文字”会想到上句“指点江山”,“华章”又会想到“蓝图”,由此上联可为“指点江山巧手绘蓝图”。
12.对联的起源 篇十二
备课人:朱国朝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了解对联的特点;掌握对联的格律要求及写作。【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起源、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对联含义及特点,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双边互动式创造课教学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熟知。值此新春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鉴赏,实在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二、激趣:对联故事
(1)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 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秀才想了想,脱口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2)五十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湖南视察工作时即兴吟诵对联,是一段颇具情趣的佳话。据说,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车游览长沙市容,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毛泽东诗兴勃发,提出要与周恩来作对联,并随即吟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小车离开橘子洲,直驶市区各处名胜古迹,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子从阁中飞出,周恩来见景立即悟出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副对联作得如此工整对仗,又珠联璧合,足见两位伟人文学艺术功底之深厚。
(3)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4)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 谢地谢君王。”
(5)一书生门对富人家的竹园,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此人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三、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宋史蜀世家》均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 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第二课时
一、关于对联起源的各种说法
对于对联的起源,楹界对此有多种说法,一般都认为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蜀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还有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梼杌》一书中说,“蜀未归宋之前,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个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据《宋代楹联辑要》所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谭,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对联了。
但近年有人提出,五代时期除夕题联已成习俗。最早的对联当属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他妹妹刘令娴所作。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记》有这段记载,说的是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从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丽,又题于门上,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最早载于史书中的对联了。这要比孟昶的那副对联要早四五百年。
不少学者认为,对联的成熟年代应为隋唐。这也是多数人予以认可的说法。梁朝初年,永明体产生以后,只是为对联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而做为一种文学品类,并未形成体系。南朝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它的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中虽对“声律”、“丽辞”做过精辟的见解,对诗、骚、赋、乐府、颂赞、祝盟、铭、碑、哀吊、杂文、谐隐、史传、诸子、诸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效十种文体作了详尽的阐述,却未提到对联,这说明对联虽有早于刘孝绰者,但当时并未形成文体,或者并未引起文学家们的关注。但是有不少学者认为,对联产生律诗(五代、唐代)以后,这种说法争议较大,反对者认为,关于对句之间的平仄问题,在唐朝之前已经得以解决,律诗中的句数,用韵相粘的问题和对联并不相干。
二、名联传世
到了隋唐时期,永明体日渐兴盛。一些文人墨客喜欢将一些精彩之笔凝注于对句上,一时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除白居易外,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如李白的题湖南岳阳楼联:
天水一色
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诸葛亮故居联:
三顾频烦天下事
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杭州观潮亭联: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唐太宗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到了宋代,在门上粘贴对联已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它的《元日》一诗中这样写到:“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赵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诗中这样写道:“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这说明,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像寺僧契盈陪吴越忠懿王钱倜游黄浦江时,为碧波亭题联: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著名文学家苏轼也为广州真武庙题联: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等人的少数作品,如杨瑞的自题寓所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赵孟�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元代的对联形式,微妙地在元杂剧中得以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到: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对联的一种新的形式吧。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
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传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除夕夜,并亲自微服出巡,以体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楹联事业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到了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卖弄风雅的风流天子。他每逢出游总是到处题诗撰联,只是被称道的作品不多,只有题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的联写得还算不错,联曰:
燕贺莺迁,乐意相关禽对语;
兰草桂蕊,生香不断树交花。
在清代300年间,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都有杰作传世。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晚清时期,对联的写作手法有了很大的创新,不过随着语言的变化和白话文、新体诗的出现,长联的平仄要求不像过去那么严格了。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的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时期,出现了谭嗣同、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杨度、严复、王闿运、林则徐、张之洞、钟云舫等楹坛高手。随着对联的兴盛和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汇集、记叙对联的专家学者,梁章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楹联丛话》等几本专著,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资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渔洋、谭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专著传世。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和外寇的入侵,中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之作。这之中尤以四川刘师亮为驰名。他于1929年创办《师亮随刊》,颇有影响。他气质洒脱,语言幽默、诙谐,作品讽刺性强,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其他还有冯玉祥、孙中山、柳亚子、郁达夫、郭沫若等,都写过较有影响的名联佳作。
解放以后,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对联这一古老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全国各地楹联学会如雨后春笋,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各地楹联大赛和征联活动纷纷举办。我们高兴地看到,对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联这一古老的长青之树,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展示诱人的姿容。
第三课时
一、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三、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 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王安石与对联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第四课时
对联欣赏:
1、名联欣赏(ppt课件展示)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②时御天风跨鸾凤,或入碧海掣鲸鱼。——康有为
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④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李苦禅(ppt课件展示)
⑤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⑥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明)胡居仁
⑦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刘海粟
2、(ppt课件展示)2005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对联(选录)横批一:盛景争春
(1)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上海)(2)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
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吉林)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4)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西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ppt课件展示)横批二:世间同春(5)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6)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
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西)(7)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
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8)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河南)
第五课时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1.请同学们谈谈对对联知识的理解。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对联知识的理解,有关对联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能说多少说多少,一条也行。
2.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3.(ppt课件展示)对联的基本知识
①字数相等。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②词类相当。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③结构相应。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④平仄相对。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平”,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仄”。现代对联的平仄要求已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还须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是欣赏、拟写和做好任何一种对联题的先决条件。(还有不理解之处请学生提出)
生活中常见的对联——春联
春联是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它的内容须体现春节喜庆色彩。除上下联外,还多了个横批,它对上下联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横批贴在门楣正中,面对大门,上联贴在大门右侧,下联贴在大门左侧。春联示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知识应用
下面可以入联的语句打“√”,不能入联的打“〤”。(必答题,每题10分,每个小组任一人进行判断,并加以修改)
13.十二生肖的对联 篇十三
下联:今朝圣杰皆我辈,一朝笑傲方为人上人。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博学强识愿作狭路英雄。
上联:勇登书山,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下联:我本英雄,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高原。
上联:信心、恒心、专心,用心备考;
下联:定力、毅力、精力,全力而为!
上联:夏去秋来望日出之时习文;
下联:寒窗苦读待高考之日争辉。
上联:舞风翔鸾旌歌闹处处迎新;
下联:披星戴月紫竹宁岁岁登高。
上联: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
下联: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上联:唯有努力,向名校进军百炼成钢唱出青春无悔;
下联:一马当先,圆人生梦想半载奋斗笑吟三年等待。
上联:泰山虽高,犹有攀到顶上之日;
下联:高考虽艰,必有凯歌胜利一天。
上联:水滴石穿修学业,不枉十载寒窗苦;
下联:锲而不舍战高考,奋战一年跃龙门!
上联:水滴石穿,十年寒窗终有报;
下联:学海泛舟,长风破浪会有时。
上联:书读十载,明朝一鼓作气;
下联:剑指六月,今生青春无悔。
上联: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下联: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上联: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下联: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上联:十二年出工不出力,怎换来成功二字?
下联:三百日立志难立行,岂能有进士一人!
上联:舍我其谁,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下联:天南海北,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上联: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14.诗词对联中的数学之美 篇十四
一、 精妙的数字诗
1. 邵雍《山村咏怀》
宋代的邵雍是数理大家,写过一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山村咏怀》,描写一路所见的景色.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林和靖 《咏雪》
明代的林和靖写了一首咏雪诗,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3.卓文君《怨郎诗》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很重要的一位文学家,据说他在长安被封为中郎将的时候,曾经起了休妻的念头.一天,他派人送给妻子卓文君一封信,信中写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聪明的卓文君瞧见在“万”字之后,少了一个“亿”字,即“无意”也.她强忍悲痛,回了一封“倒顺书”给司马相如,打消了司马相如休妻的念头.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4.朱淑真《断肠词》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丈夫变心之后,毅然写下的《断肠词》.全词共十句话,句句悲切与愤懑交织,既抒发了自己的怨恨决绝之情,又对薄情寡义的丈夫进行了谴责.
将词中的每句话作为“拆字格”修辞谜面,谜底依次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怨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却无下交;皂白何须有;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言相思一撇消.
二、奇妙的数谜诗
1.壶内原有多少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拿着本来还有酒的酒壶去买酒,每次遇到小店就使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每次看到花,他就饮酒作诗,喝去一斗酒(斗:我国古代的一种酒器).这样遇到三次小店和花,最后就把壶中的酒全部喝光了,试问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 (默认李白遇到店和花的顺序为: 店、花、店、花、店、花)
【十二生肖的对联】推荐阅读:
十二岁生日贺词及对联08-13
实用的春节对联带横批牛年经典对联11-29
洞房的对联01-09
赞颂老师的对联06-19
关于阅读的对联07-04
女孩的满月对联07-07
对联的基本要求07-16
描写月亮的对联08-23
关于春节的对联08-24
带有数字的对联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