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2024-08-30

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精选10篇)

1.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篇一

城固县朝阳中学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

课题结题报告

为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情感水平,以文载道,自2011年2月,我校积极参与城固县县级教育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开题两年多来,按照课题的实施方案,在县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指导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实验教师认真扎实地进行研究实验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实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时代责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创新写作课题研究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活动。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好形式。

但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即便是教师讲作文,也只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致使学生的创作个性无法张扬,作文效果差,作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低下。而且新教材只关注写作内容的知识而忽略了写作技能和写作策略性的知识,这让一线老师很困惑。作文教学也由于失去了知识这一抓手,陷入了盲目性、随意性和无作为的教学现状,1 无本可依,无章可循,无法可教,老师们能够凭借的只有直觉和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各显其能,当然也就谈不上作文的系统性训练。

我们意识到要突破作文教学现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必须要积极参与实践研究,因此我们把《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作为我校研究的课题,期望通过创新写作教学,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与实验,从中找到一条较为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创新写作实验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个性创造力,这不仅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的需要;同时充分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潜力,培养创造精神。因此,我们研究的重点确定为“鼓励学生自主、创意表达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我们研究的目标是冲破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实验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具体如下:

1、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

2、激励学生充分抒发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真挚感情。

3、激励学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追求“自由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和个性特色。

三、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课题方案确定之后,组织实施是关键。有序的操作可保证课题实施顺利开展;精心的组织,严密的管理可保证课题高质量运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和计划, 要求课题组成员明确各自目标、任务,积极实践,大胆创新。1、2011年4月3日,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何彦老师做了开题报告,张娴老师宣布课题研究方案及本学期课题工作计划,明确了此次课题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确定了课题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教师做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老师们积极建言献策,勇挑重担,由此全面展开了课题研究工作。

2、学习理论,明确研究方向。

利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间,我们围绕课题,首先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广泛进行作文教学的理论学习,统一思想,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确定研究方向,并将课题分解落实,让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都明确各自承担的职责,运用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

3、抓好阅读和写作指导教学,同时组织教师听课,特别是写作教学课,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组织学生广泛阅读,安排学生阅读名著和现代经典著作,并由彭秀萍老师进行了《名著阅读赏析》的专题知识讲座,教会学生欣赏名著,更多地为学生积淀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课题实验要求坚持日记习作训练,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或理性表达。对于中学生,日记对于写作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日记可 3 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其次,日记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素材;再者,多写日记还可以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

5、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作文知识讲座、名著赏析讲座、手抄报比赛、课外名著赏析搜集、整理、书法比赛、“弘扬个性、鼓励自主创意表达”知识讲座、交流读书笔记、考察家乡名胜古迹、搜集家乡名人故事、诗歌朗诵比赛、创新作文竞赛、撰写“关注生活”小论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也激发作文教学者和受教育者的热情,而且留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记忆。特别是坚持课前五分钟口练活动。或朗诵精美散文,或讲述寓言故事,或展示个人优秀习作,或介绍时事要闻,或阐述个人看法„„形式多样的口练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升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语文教学,也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如“全国普法征文大赛”,“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大赛”等,部分学生获得省、市、县级奖项。创办学生写作专刊——《朝花集》。通过我校朝阳文学社,开展校内优秀作文大赛,涌现了一批热爱写作的学生和充满着个性特色和创新精神的美文佳作。

7、养成习惯,内化素质。

课题组会同全校语文老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规定。规定每天做好两件事:看电视新闻和“新闻透视”,读二张报纸;每周必须做好三件小事:读一本课外书(文艺的和科技的读物),写一篇练笔文章,学会唱一首歌;每学期必须做好二件大事: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或有重大意义的活动,编订一本习作手册(个人或团体);通过这些措施,进一 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促使学生有不竭的写作源泉乃至灵感,用良好的习惯内化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通过实验与研究,我校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课题组成员教师在课题研究期间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有十多篇。

(二)构建学生创新写作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质。

1、构建创新素材积累体系: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校教师为促使学生积累材料,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阅读和摘记。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主要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教师鼓励学生购名书或上网查询,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2)看电视与上网。和读书相比,电视与网络能让学生更快、更有选择性地接受到更多的、更新的信息。为避免它们的消极作用,老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较大程度地发挥电视的积极作用,把看电视与看书、参观、游戏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各种积累互相联系,更系统化,更容易记忆积累知识。

(3)写观察日记。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 5 根源是不善于观察。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并随时随地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2、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体系:

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如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课前五分钟口练等活动。特别是开展了多样化的写作方式,给学生以广阔的创作空间,如:(1)进行片断作文训练。《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文章,就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依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扩展充实,把插图还原成富有个性特点的作文来。(2)编写课本剧。给学生讲明剧本的一般写法并提供名家名作,让学生依照编写,可以有自己的内容,语言依据原文适当更改,人物动作也可以适当夸张。(3)仿照文章句式仿写句子。这一方面的内容对仗句居多,主要让学生在工整的句式,限定的字数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力求使学生形成凝练,含蓄而又意味隽永的语言风格。(4)自己编写小品,快板,相声等表现复杂的社会人生,抒发自己的爱憎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等。

3、构建创新作文评价体系: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作文教学,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所以作文评价的标准也应顺应这一时代的洪流,结合学生实际,追求人性化的评价。

(1)随改随批,给学生惊喜。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写作成长的脚印,我们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肯定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一旦发现优秀作文,教师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在朗读作文的 过程中,学生知道老师重视作文训练而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被朗诵作文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更加勤奋,而其他的学生则心向往之。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从小处着笔等有了全面认识。

(2)当面点评,平等对话。每一次作文批改要成为一次与学生的诚恳交流,在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上产生良好的影响。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被别人重视的需要,学生在写作上也是如此。教师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写作过程,势必会有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兴味索然,所以教师把与学生的当面讲评当作是一次与学生平等的对话,和风细雨以润心田,每一次的当面评讲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3)发挥集体优势,自改互改。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窥见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看法。有些学生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对社会的看法非常偏激缺少辨证;有些学生马虎对待小练笔,缺少认真;还有些学生对陈旧老事一写再写,缺少创新„„让学生自改互批,可以让他们从高处来俯视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自改互改前讲清作文评分标准,然后根据标准作评价,再推荐优秀作文。新课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自改互批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修改文章作为提高作文能力的必要环节,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4)让评语精彩起来。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作文不但是作文能力的体现,也是其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所以,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中学生的道德品 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教师站在尊重,理解学生的角度,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自觉性,自信性和积极性,使每名学生都喜欢作文,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完善“社”“刊”,发挥课外兴趣小组的优势。

我校的“朝花文学杜”成立已多年,我们以此为基地,不定期地开展作文竞赛、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会、古诗文背诵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兴趣发展搭建平台。文学社定期组织活动,发表学生作品,为学生树起标杆,让学生感到写作文并不难,别人行,我也行,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登台亮相。班级刊物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一篇作文“榜上有名”,成为全体学生展示才情的大舞台,从而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全校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作文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四)促进了作文教学的优化。

在实验中,我校教师吸取了过去单一的只重知识传授,批改包办代替而收效甚微的教训,挖掘学生自己动手的潜能,注意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系统地提出了“重视真实体验和情感的表达”,训练学生“相信自己的作文一定能写好”的心理素质,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体现在七、八、九三个年级各个阶段、各个板块的教学之中,从而确定了“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这一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强调写真情实感,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指导学生学习作文如何表情达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实验教师深切地意识到,写作不只是文字表达的技巧与能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与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没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和道德素养,要把文章写得有价值,有深度是不可能的;没有敏锐的思维能力,也不可能写出有血有肉内容丰富生动的文章。写作能力的提高,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为此,我们必须担负起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任务,指导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去观察感受社会生活,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尽量扩大视野,关心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研究丰富的现实世界,并运用联想,想象去提炼深化这些材料,使他们成为自己可以信手拈来的写作材料。其次,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崇高的理想,鲜明的是非观念,养成诚实谦让的品德,富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培养奋发向上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美好心灵。有了这些基本素质,学生就有了成才的基础和动力,也就奠定了做好人写好文章的坚实基础。

总之,创新作文教学改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将进一步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模式上下苦功夫,更多地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升自己的教艺,也真心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习练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力争自己的习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2013年是我校课题结题阶段,我校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请各位专家老师验收评估。

最后,再次衷心的感谢教研室领导及学校领导对我们课题工作的支持与指导,也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实验教师!

谢谢大家!

执笔人:张 娴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八日

2.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篇二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进行意义的建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图式是建构主义理论的重要概念, 认知发展的过程受同化、顺应、平衡三个基本过程的影响, 平衡是认知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有其独特的结构, 各个阶段的出现, 从低到高有一定次序, 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做准备, 后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有质的差异, 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开的, 而是有一定的交叉。由于受到不同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影响即使整个阶段提前或延后了, 但各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影响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认识来源于动作, 知识来源于活动, 活动是人的本性之需求。

2 建构主义理论对公共英语与商务英语写作衔接教学的启示

2.1 对师生角色的定位

不同阶段的学生, 或者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 尽管他们的认知结构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存在着学习的动力, 决定着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公共英语阶段学习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偏重于单词和语法的记忆, 词汇量有限, 经常出现拼写错误, 错误原因是对词汇积累的片面理解, 侧重于关注单词的中文意思, 没能把握词汇的内涵、外延和搭配, 致使在写作中频频出错。尽管如此, 作为公共英语教师, 我们也不应该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 而要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知识探求者,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造有利于他们积极学习的问题情境;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一旦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自然就会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 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在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对专业的定位及国际商务知识的背景知识的了解, 教师可以利用模拟商务情境来训练语言项目, 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设计、组织商务模拟活动, 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 掌握特定商务情境下文章的书写方法、行文特点和专业术语。活动结束后, 学生还要对活动内容作出反思。

不论是在公共英语还是商务英语写作阶段, 英语教师都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促使他们在英语写作前能做出合理计划、写作中能进行自我监控、写作后能客观自我评价, 从而培养他们跨文化的商务交际能力。英语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传授经验、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自己, 指导他们确定英语学习目标, 协助他们对自己进行监控和调节, 善于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最终改善学习效果。

2.2 对学习准备状态的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关于认知发展的四阶段告诉我们, 每个阶段之间都是相互交叉的, 后续的阶段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学习准备状态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从知识水平的适应性来说, 在公共英语写作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衔接过程中, 对于新知识的传授, 教师应该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把握学生的最佳准备状态期。从心理发展水平的适应性来看, 学生应明确这两阶段写作的特点、目的和对象的异同。公共英语写作以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使他们能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社会交往中较为熟练地运用书面英语有效地交流信息,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文化素养。公共英语写作侧重围绕一般主题的应用文写作技能的训练。主要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书面交际的需求。而商务英语写作是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进行书面商务沟通的主干专业课程, 这门实践性课程综合了外贸知识、商务沟通技巧以及英语基础写作知识。商务英语写作内容的设计依据是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 在各模块教学过程中, 学生应掌握相关商务文书的基本格式及写作技巧;了解他们的文体和社交功能;通过模拟范文, 掌握常用商务专业词汇语块与核心句式;最终能根据实际的商务任务撰写文件, 将写作理论、写作技能与业务实践有机结合。所以说, 公共英语写作是商务英语写作的基础。当教师和学生都对公共英语和商务英语写作的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 做好了公共英语与商务英语写作的衔接工作, 商务英语写作的成功必然是水到渠成的。

2.3 对教学过程的启发

皮亚杰认为图示是认知发展的起点和核心, 认知的发展就是图式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在认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教师可以使用认知冲突法教学, 发展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让学生去发现那些与原来所学知识有所不同的新事物, 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从公共英语写作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 就需要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状态, 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状态。高职学生尽管升入了大学, 但有些学生的写作水平仍然有待加强。在公共英语写作教学阶段教师应重点注重训练学生写出结构完整、无语法错误的简单句。学生要想写好文章首先要掌握好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来练习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教会学生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为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 教师还可以借助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设计翻译句子等练习来训练学生写作的核心部分, 也就是重点学习谓语的时态、语态、语气等。在学生掌握了的五种基本的简单句后, 教师应指导学生比较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的概念, 接着转入主从复合句的学习, 注重归纳和记忆各种固定句型, 接着用复合句造句或汉译英, 然后尝试用复合句写作。由于学生具有了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基本写作图式, 因此在商务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句型图式入手, 提供商务英语的长、难句, 让学生分析句间的相互关系, 促使学生将其同化到原有的句型句式认知图式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复习公共英语中已有的词汇、语法、写作的基本范式, 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外贸知识、工作岗位, 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矛盾的内容。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模拟教学法, 综合训练学生的商务英语书面表达和沟通能力。这就使得原有的图式可利用性提高, 充分发挥它在学习新知识中的作用。从字、词、句、段的纯语言渐进式训练到与职业岗位相关的写作技能的培养, 巩固学生原有的图式, 整合新的信息, 吸收原有图式, 然后建构起新的意义。使学生的思维偏离原有的平衡状态, 产生对知识的兴趣, 他们就会利用已有经验, 加工和吸收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最终达到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状态。

2.4 对学生活动的重视

建构主义提倡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活动。所以即使是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 教师也要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 教师可以采用活动的方法促进信息同化, 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写作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论是公共英语还是商务英语写作, 单凭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参与实践。只有在实际的交流运用中, 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我们所选用的公共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开展听、说、读、写活动。在听和读输入部分提供综合性的语料和活动, 扩充文化信息, 为学生的写作输出活动创设情境, 提供写作范文, 增强学生综合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 选择国际商务一线的真实项目、案例或模拟情景为素材, 让学生收集材料, 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 讨论、辨析、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套语, 习得语言知识和商务写作技能。在这两阶段的写作活动中, 都要求学生利用听、说、读部分的材料完成特定的写作任务, 提高学生参与度, 避免写作类课程常见的枯燥现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法, 词汇、句型等知识同化到写作活动中, 丰富该图式的内容。

2.5 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建构主义强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和谐相处会加速个体认知的发展。为使建构的意义更有效果, 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因此善于倾听、乐于交流的人会进步得更快。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合作学习,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有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3 结语

在公共英语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衔接研究中, 教师应该尝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调动和激发学生进行商务英语写作的积极性, 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 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以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作为最终目的。

摘要:本文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公共英语和商务英语写作衔接中的启示。通过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 重视学生的认知机能,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认知结构紧密结合。加强写作训练, 强化实践, 做好公共英语与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公共英语,商务英语,写作教学,衔接

参考文献

3.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语文;阅读;写作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遇见这样的事情:如果让一些孩子自己做题,他们就经常不会做或者做错。但是如果我们在一旁帮他们来解读一下题目的要求,他们就能够比较顺利地、迅速地做出正确的答案。这种现象虽然不太多见,但是它却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孩子做题的过程中,阅读理解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好,那么他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去把握住题目的本质要求,然后准确的、迅速的提取出相应的信息,然后做出解答;而如果一个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那么当他看到题目的要求时,他就不能比较迅速的把握住问题的实质,不能够真正领悟到出题人的真正意图,那么可想而知,他在提取信息时当然不会提取到正确的信息了。其实,说到底,不只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在学之外的其它事情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就更需要我们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教育应该与社会的现实需要相联系,这句话不仅仅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整个教育历程所提出的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教育历程的各个阶段。这是因为教育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每个阶段的教育虽然表面看起来内容似乎有所不同,但是每个阶段的侧重点还是有想通之处的,就是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以便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基础教育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关系着孩子以后的高度。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让孩子在学习这条路上飞得更高、走的更远,就需要重视基础教育,为以后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字、词以外,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孩子的能力,这里的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能力,还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素养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随着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提出,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就更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能力。而在众多的能力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对孩子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它关系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对孩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我看来,阅读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写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结晶与体现,他们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那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具体如何做到呢?

第一,在课上,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力求做到以读代讲。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让孩子读一遍就说出其中所包含的含义、蕴藏的感情,别说孩子了,就算要我们成人有时候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但是当一遍又一遍的去认真品读,细细品味时,那么句子所蕴藏的含义、包含的感情便会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课上要注意培养孩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自己去体会文章所包含的含义,自己说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代讲,这其实就是对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过程。不仅如此,还能够让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通过一遍遍多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从中体会到朗读的快乐,培养孩子朗读的兴趣,进而让孩子爱上朗读,爱上阅读。孩子阅读的多了,不仅自己的视野变宽了,而且也会使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相应提升。

第二,以阅读促写作。随着孩子阅读量的不断增大,不仅会使孩子的视野不断开阔,孩子的积累也慢慢增加,进而促进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促进孩子写作能力的增长。这是因为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写作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当孩子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孩子的脑中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后,再让他写作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此外,还要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这也是一种积累,一种输入。同时,写作也是一个慢慢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我们也可以通过平时让孩子在预习时试着做批注,在上课时通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来让学生简短的写下自己的感受等各种小练笔的形式来让孩子练习写作。

4.小学生个性写作实验与研究 篇四

惠州市第十五小学课题组 汪琳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发现当前小学生作文的一些现状: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作文教学走的还是“范文示例——教师讲解——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老套路,拘囿了学生的写作空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导致学生丧失写作兴趣,不是机械地仿写范文,就是“填空式作文”——按照教师提供的写作提纲“填写”内容,写作成了“照猫画虎”,呈现出一篇篇“样板”作文,这样的作文毫无个性可言,更说不上有创意。写作没有成为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作文中充斥着假话、套话、空话,惟独没有学生自己的真心话。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的本质是内心的郁积,发乎性情的自然,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呈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该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由此看出,写作应该是写真话、抒真情、表真意,用文字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相较与过去的写作教学强调技术性的要求,《语文标准》凸现了写作要有创意的表达这一根本性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文的关键是写出个性,有创意。秉承这一基本理念,针对当前作文教学弊病,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确定重点对 “个性写作”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课题的界定

个性“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辞海》)前者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和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后者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使个性成为一个整体结构。”

在心理学上,个性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

个性写作就是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写作中凸显个性化和独特性。(《语文课程标准》)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儿童的个性特点鲜明突出,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提倡作文个性化,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作文教学的初衷和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的关键所在是写出个性,有创意。在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感受和想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四、研究设想

当前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急需解决:

1、写作没有自主性。传统的作文教学程式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由

教师设定,学生只需按照定制的模式完成“填空”,完全是用自己的手写别人的思想,而不是“我手写我心”。个性写作把写作的自主权交还个学生,实现内容自主、形式自主的写作理想。

2、写作丧失真实性。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核心要素。所谓的真实就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想法或思想。由于应试作文的影响,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冲击。为了得到高分,学生在作文中编造悲惨的遭遇或体现高尚品格、伟大精神的事例。这是严重误导了学生思想的发展和身心健康,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个性写作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表真意,用文字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

3、写作缺乏创新性。传统作文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写作空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导致学生因循守旧。个性写作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勇于打破常规,敢于推陈出新,善于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五、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推动我校作文教学课程改革,构建小学生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模式,构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取得有推广价值的理论成果。

2、学生身心获得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个性和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开发。

3、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作文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究内容

1、各年级个性写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个性写作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3、个性写作与教师发展的研究。

根据以上内容,各年段拟作以下安排:

低年级:培养学生写作个性,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写作素材,以写话为主,如写生活日记、看图写话等。

中年级:发展学生写作个性,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联想,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写作的形式可向写想象作文、读后感、续写、改写文章结尾等方面拓展。

高年级:放飞学生写作个性,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鼓励和引领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关注国际形式,从中攫取写作素材,找到与众不同的角度做切入点,写出彰现个性的作文。这一阶段的写作形式应呈多元化,如:写想象作文、话题作文、情境作文、诗歌等。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对象:一至六年级各选一个实验班。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拟用两年完成,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09、5—2009、6)课题准备阶段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分析调研、论证,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小组;组织课题组人员讨论,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分解和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2)第二阶段:(2009、7—2010、6)研究探索阶段

(一),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②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③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各年级个性写作训练内容,组织教师撰写个性写作方案、案例。

④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开展个性写作活动,撰写教学案例等。

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

(3)第三阶段:(2010、7—2011、1)研究探索阶段

(二)①各年级在第一轮个性作文实验的基础上,调整修改个性写作训练内容。②针对第一轮开展个性写作实验的反馈,修改和完善个性写作方案,课题组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个性写作活动。

③写好课题研究中期报告,出一辑个性作文集。

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归纳法。

(4)第四阶段:(2011、2—2011、6)总结提高阶段

收集有关资料,特别是研究论文及成果资料,全面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迎接课题鉴定。

主要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法和分析总结法。

七、课题的成果形式

研究论文、总结报告、研究报告、典型课例、教学个案、学生习作(编辑成册)、相应的教学软件。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组长:陈伟忠(校长)

组员:江文英(主任)吴数英(主任)

课题小组(分工):

主持人:汪琳(全面负责课题实施的组织策划、管理。课题论证报告、申报方案、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的拟定以及修改。)

5.初中语文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 篇五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宁县铁王初级中学

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困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两大因素:其一,受语文界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理解、轻阅读感悟这种大气候的影响,多数学生家庭读书环境差,缺少读书必需的物质条件。其二,学生作文水平不高,“老师一命题,学生扯头皮”现在的学生最怕的可能并不是高难度的试题,而是看起来容易,提起笔来却叫苦连天的作文吧!就现状来看学生能够写出一篇字迹工整,语句通顺,基本符合题意的文章,在阅卷场上就已经很能够打动阅卷老师的法眼了。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理念之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作文集《雏鹰》,教师经验总结、论文集能够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

3、全体语文组教师能够得到专业引领、在语文教学上能够得到更快速的成长。

4、我校学生作文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课题领导小组

行政主持:陆鹏程

专家指导:李建荣(陇东学院副教授)组长:周立锋

组员:郭 龙 刘富海 豆海斌 郑会霞 冯永奇 王刚宁

五、具体分工:

陆鹏程:负责课题管理,专业引领及工作协调。

周立锋:负责课题前测、后测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雏鹰》的组织;档案管理。

郭 龙:撰写本小组阶段小结,协助开展全校性作文比赛活动;

刘富海:主持一至三年级各项具体实验工作,撰写本小组阶段小结,协助资料整理;

各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本年级读书活动的策划、组织与资料整理工作。

其它实验教师:负责完成课题组下达的各项任务及所任教班级的实验工作,与组长一起完成结题报告的写作。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

2、独立写用与平台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调查法

通过调查和问卷,对家长、学生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解,摸清现实状况,观察课外阅读的实际动态,做出详细记录,根据这些发展变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指导计划,并加以实施。

2、行动研究法

即在动态的变化中,不断验证指导效果,及时调整指导内容和方法,以求得更好的指导效果。

3、比较法。学生作文水平前后的比较。

4、评比激励法。对积极参与写作,取得良好成效及明显进步的同学、班级,给予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学生多写作。

八、课题研究对象 全校学生、老师

九、课题研究步骤及预期成果 主要计划及预期成果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

1、了解学生课外阅读写作的状况。(前测)

2、学习相关理论,制定实施方案。

3、申报课题,制定符合实际的年级组实施方案。

4、聘请专家李建荣老师专业指导、开题可行性论证。

5、开办我校作文集《雏鹰》。

6、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二)研究阶段(一)(2011年9月——2012年1月)

1、学校建立《我行我秀》校园网上作文展。

2、努力办好作文集《雏鹰》争取上一个档次。

3、组织全校学生假期写成果展评活动。

4、借助网络开展“每周美文”评比活动。

5、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6、班级周记活动检查。

7、向各大杂志推荐学生优秀习作。

8、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研究阶段(二)(2012年1月——2012年7月)

1、表彰读书活动优秀作品、各类积极分子。

2、制定新学期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3、邀请专家指导研究课题工作。

4、争取能够采用这种模式在我校上一节县级公开课。

5、优秀家长经验介绍。

6、撰写本学期研究工作小结。

(三)结题研究阶段(2012年8月——结题)

1、实验后测工作准备;

2、整理课题研究各类材料。

3、撰写经验总结、论文及阶段性总结报告。

4、结集编印学生优秀习作集。

5、进行后测。

6、形成校本教材。

7、申请结题。

6.调查研究与调查报告的写作 篇六

进行调查研究和撰写调查报告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基本功。各行各业要搞好工作都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有效的调查报告。特别在当前,群众文化工作要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查研究,以使主管部门决策计划和工作,制订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所以调查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事。调查是写调查报告的前提,没有调查,就不可能写出调查报告,写调查报告前又需要经过一个研究的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在谈如何写作调查报告之前,先得谈谈调查研究问题。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

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调查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还未开化的人类为了向大自然作斗争,同森林原野动物争生存,就会简单地开始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从西安“半坡遗址”的古人泥洞屋古迹中也可看出这一点表现,一片地下洞屋中,最外面是濠沟,(为了防止野兽袭击和山水淹冲),地下房洞四围中间是一个大房洞,据说这就是当时古人的“家族会议室”,头人要经常在此间大房子内召集会议,根据大家报来的野兽和大自然变幻情况进行研讨,定出对策。很多古装戏中的清官、如包公、七品芝麻官等,断案正确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擅长使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古装戏中两军开战,曾会有探子拿着小旗,大喊一声“报!”将帅听了探子调查来的军情,才决策如何开战。当然,那时候的调查研究是非常简单的,发展到当代,调查研究在搞好工农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它的地位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所以,当代名人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任何人要成为大专家就必然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说:“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列宁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的真髓和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斯大林同志说:“要想预见,先要调查。”一些民间谚语也能充分体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如:“裁衣先量体,修桥先测水。”“问遍万家是行家。”“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才知水深浅。”等等。历史上的兵家名人,也深感调查研究的重要,如孙子兵法,孙武就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曹操说:“欲攻敌,必先谋。”唐代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自古至今,调查研究方法广泛为人们所利用,以求得人类历史的发展,调查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党和一切工作部门一贯坚持的科学的、根本的工作方法之一,也是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就是对变化发展中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从中摸清真实情况,占有事实材料。研究,就是对调查所获取的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出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和综合,从中找出各种情况的相互关系,引出其中固有的规律。

调查认识事物的现象,研究认识事物的本质;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深入,两者相辅相成。

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是,它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是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通过对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中涌现的新事物、新经验、新问题有计划的认真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对策,为各级领导者、管理者确定计划、政策、原则、制定规划措

施提供依据,使党和政府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更好地贯彻落实,使群众文化事业随着新的形势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群众文化调查研究工作有它独特的个性

文化部在1985年5月6日的《关于群艺馆当前几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群艺馆的六点主要工作任务中的第5条就是“调查研究群众的需求和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指出:“群艺馆应设立业务辅导、编辑、调查研究、经营管理等部门。”随后,省群艺馆和市(地)群艺馆相继地成立调研室,调配调研工作人员,开展群众文化系列中这一学科的工作。当然,群众文化调研工作在此以前,文化部门也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这一工作,但作为正式学科,指令性任务的提出是在这次文化部的通知后。可是,至今有的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还未将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未设调研室,没有专职的调研工作人员,这可能是由于领导人没有认识到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所引起的。忽视了调查研究工作,其他业务工作均会出现盲目性,也未见能取得好的效果。

群众文化调查研究工作,它具有和工农业、商业、科技、教育、军事等系统调查研究共同的性质。

群众文化属于文化系统范畴,它因为带有群众二字,所以它调查研究的对象就比工农业生产等系统的调查研究更为广泛、更为复杂。它的对象包括工农兵学商,老年、中年、青年、儿童均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凡属群众之列,均为群众文化工作的对象,也就是群众文化调查研究的对象。

现时的群众文化内容较为广泛,说、拉、弹、唱,电视、体育、游艺、科普、园艺、广告、服饰、装璜、摄影、健美表演、业余教育等活动均包括在内。逐步形成了各种名称,如: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街道文化、家庭文化、茶室文化、旅游文化、广告文化、老年文化、园林文化、服饰文化、装璜文化、饮食文化等。这多种多样的文化,寓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在其中,融教育、科普、娱乐为一体,盛名叫“大文化”,又称社会文化,实在的说,它还是群众文化。因为社会还是由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年龄结构,不同经济,政治地位的群众所组成。

群众文化调查研究不同于工农业生产等行业的调查研究,其主要点就在于它调查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于它调查内容不是物质第一性的,不是有形的,而是精神的、心理上的,无形的。现时的群众文化工作和活动,是否适应现时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心理需求,群众文化部门开展的众多的活动,其予精神文明建设给群众潜移默化的精神道德风貌的教育效果究竟如何,我们该如何来改进工作,拓宽改革路子,给精神文明建设作更大贡献等等问题,应该是我们群众文化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调查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调查主要可分为两个相对的五种类型:

(1)宏观调查与微观调查

1、宏观调查。受调查的范围大,单位多,调查的问题关系到事业全局和远景的重大课题。

通过宏观调查,能够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区或系统制定宏观战略规划,做好全局性的部署,为确立长远目标提供决策的依据。

开展宏观调查,投入的力量要多,时间较长,一般应由一个地区或一个系统的首脑机构主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协调进行。

2、微观调查:调查范围比较小,调查对象比较单一,通常都是以一个单位为调查对象。如一个文化站,一个文化馆,一个工厂的企业文化等。微观调查牵涉的面较窄,调查的课题

一般都是局部范围的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并通过综合分析,为解决局部和微观问题,为制定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战略、战术性决策提供依据。

宏观调查和微观调查是相互联系的。有些宏观调查往往要以微观调查作基础,而宏观调查的结果,也反映着微观活动的普遍性,通过宏观调查所作出的决策,对微观活动具有全局性的指导含义。

(2)战略调查与战术调查

1、战略调查:是着眼于长远的调查,对调查单位进行全面的历史的考察,调查其历史发展的沿革过程,分析其现实状况,研究总结其发展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向。战略调查是为制定该调查单位全局性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长远目标提供依据。

2、战术调查:是着眼于眼前的调查。侧重于调查单位当前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个别性、临时性、实发性事件的调查。所调查的问题相对独立,并呈现相对静止的状态,通过调查,迅速弄清情况,拿出能够尽快见效的具体办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3)专题调查与综合调查

1、专题调查是对专门问题进行的调查。它的特点是;以特别是当前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为调查对象,而不是以个人或单位为对象。但人和单位,凡是与所要调查的问题有关的,都要进行系统周密的了解。

2、综合调查是对某个单位、部门、地区或某一系统的多科性的全面调查。目的在于掌握这些单位、部门、地区或系统的全面情况,并通过分析调查对象各方面、各种问题间的相互联系,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全面的有利全局的系统方案。

(4)典型调查与普遍调查

1、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的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由此及彼地认识所要调查事物的总体情况和发展变化规律。

选择典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一般有先进典型,后进典型,一般性典型,特殊性典型和全面性典型五种。典型调查的结果,具有说明一般,指导全局的作用,可以出情况,出经验,出办法,可以为制定政策和策略提供依据,也可以检验政策和策略实践的效果,还可以用来作为推算数字的依据、作为预测未来趋势的依据。

2、普遍调查:又称全体调查。是指在五定的范围内,把所有的单位(个人)都作为对象,全面进行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统计调查法、访问法、问卷法等。

(5)“热”调查与“冷”调查

1、热调查是正面总结经验性的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交流推广,以点带面,指导全局。同时还可以此证明政策、方针、措施、条例的正确与成功。

2、冷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弄清问题的发生原因,发展程度,影响范围及危害情况,经过分析研究,找出症结,提出措施;二是为制定某项目标、方针、政策、规定、条例等预先进行调查,以便为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三是就某项决策的执行情况对执行单位进行调查,以检验决策的正确与否。

四、调查办法

(1)会议调查法

1、开调查会(集体访问法)。调查者依据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项目提出问题向与会者进行调查。

调查会7—8人为宜。调查者应持平易近人的态度,善于启发引导,把握调查中心,不要轻易表态,注意认真记录等。

2、利用各种会议调查。

(2)观察法

观察法是调查者深入到调查区域,与被调查者一起生活,按照调查的主题,对调查对象进行直接观察。

(3)书面调查法

书面调查法分收集法和问卷法两种。

1、收集法:即收集书面资料法。调查者通过收集现成的书面材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此法应该注意收集到第一手材料加以引证。

2、问卷法:即用书面文字、表格的形式(如调查表)进行调查。此法优点是可使调查标准化,易于进行定量分析,所需人才、物力和时间较少。

(4)个别访问法

个别访问法是调查者直接向被调查者单独询问需要调查的有关情况。

(5)通讯调查法

通讯调查是调查者在离调查地点较远、时间较紧的情况下,利用邮寄、电话等通讯手段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

(6)统计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统一的报告制度,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搜集,并对所获得的资料(主要是数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研究的调查方法。

(7)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就是从所要调查的对象总体中,选择抽取一定数量的部分单位(样本)作为总体代表进行调查,并以其结果推断出调查对象总体一般情况的调查方法。

该法分随机抽样调查和非随机抽样调查。

随机抽样调查即每个调查单位(本)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

非随机抽样调查即是调查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或对偶然遇到的调查对象进行抽样,然后对样本进行调查。

(8)民意测验法

民意测验法是目前全世界通行的一种社会调查方法。

民意测验法的最大优点是不受任何压力和干扰,民众可以充分自由地反映自己真实的意见。

(9)追踪调查法

追踪调查法也称反复调查法,是指对同一调查对象或同一专题,围绕同一内容或同一样本,在不同时点连续多次地展开调查。

此法可以找出调查事物的发展变化轨迹,发现因果联系和某些规律性的问题。

五、研究方法

(1)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认识的辩证思维方法。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和“重点论”的观点。还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结合”的观点。

(2)系统分析法:就是对调研的整体进行系统分解,找出它的结构、层次及其要素。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每个过程、要素和细节。并要把它放在整体的背景中去,从它和其它问题及其各个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去认识它的性质、地位、作用,以便找出症结,提出措施办法。

(3)因果分析法:就是分析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结果的辩证思维方法。

(4)比较分析法:就是对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区分,以认识其差别、特点和本质的一种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5)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确定事物的质的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方法。任何事物或者说任何问题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表现为一定的量,事物的量表现一定的质,弄清其两方面,才能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六、调研工作

(1)调查前的准备:

1、确定调研题目。

调查题目必须有针对性、开创性和可行性。

选题应注意几点:

①服从党和政府的总目标任务,围绕当前各项工作的重点和要求,选择那些具有普遍意义能指导、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性课题。

②要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③不同单位不同特点,掌握不同的选题角度。

④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捕捉新事物。

⑤还要注意题目的大和小的问题,题大问题重要,题小但问题不一定小。

2、选择调研对象。即调查地点、单位、范围、被调查人员等。

3、选配调研人员。

4、学习相关知识。

5、搜集和研究相关材料。

6、编写调研大纲。包括目的要求、对象、项目、方法、人员组织分工、实施步骤。

7、设计调查表格。

8、向调查对象联系,事先有准备,以便顺利调查。

(2)调研工作应注意的几点要领:

1、要有端正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为解决实际问题,为探索规律而进行调查研究的思想。要记住“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它的先头”。

2、要注意如实反映情况,坚持讲真话。

3、要注意选择有效的方法,以取得最佳的调查效果。

4、要找适当场合,掌握谈话技巧,注意控制误差。

5、要遵守调查纪律,尊重当地领导意见,注意保守秘密。

(3)资料整理:

1、数字资料的整理:对调查来的数字如实记录,不作加工。

2、文字资料的整理:对调查来的资料要加以描述整理,要注意审查和补充。归纳分类,摘要、编整加注等。

六、关于调查报告的写作

(1)什么是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就是针对当前工作中发展变化的情况、问题、倾向、趋势、通过调查研究,以总结经验,揭露矛盾,树立典型,掌握规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原则、方法、措施的书面报告。

(2)调查报告的总类:

按性质可分政策性、学术性、事务性三种。

按内容可分综合性、专题性、典型性三种。

按体例可分独立式、组合式、系列式三种。

(3)调查报告的结构:可分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四个部分。

标题可只有一个标题或附加副标题。

开头是调查情况的简要介绍。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干,这一部分有成绩、有分析、有问题、有议论、有观点,也可包括一些调查表格或问卷。要注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结尾一般是结论或建议,是调查报告的总结。

(4)写作过程:确立主题,确定标题,取舍材料,拟订提纲,写作报告,修改报告。

七、调研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2)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

(3)要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较全面的群文专业知识。

(4)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

(5)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

(6)要有唯实求实的品格。

(7)要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的实际生活经验。

(8)要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较好的文字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9)要有谦逊和蔼的态度和诚实质朴的品德。

7.英语写作课程与翻译课程结合研究 篇七

1 改革后写作部分的变化和要求

写作变化比较大,尽管在测试目的上的表达仍然为“测试学生的基本书面表达能力”,但是内容和测试形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取消了原来的“便条(Note-writing)”,增加了材料作文形式,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的阅读材料等写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作文,写作的比重由原来的两个题型25%调整为一个题型20%。改革之后的作文仍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升,试题提供素材,然后要求学生就该素材进行一个简短的summary并进行comment,summary部分不可以超过文章总篇幅的1/3,以改革后的样题为例:“Read carefully the opinions from both two sides and write your response in about 200 words,in which you should first summarize briefly the opinions from both sides and give your view on the issue”.从中可以看出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首先要简要概括双方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的要求有很大的提升。

2 英语写作现状

师生比例失调。当前的写作课程基本上是一位写作教师承担多个班级的写作课授课任务,这样批改作业就成为一大难题,尽管有了批改网等相关的批改软件,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众所周知,好的文章是经过不断修改才可以形成的,但是由于大量的备课、教学课堂设计及授课任务的限制,能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一篇文章真是很难。

应试教育的束缚。目前,高校的英语写作教学,大多数都是依据教学大纲,讲解遣词、造句、知识讲解十分详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事实上写作水平并未真正提高。除此之外,为了能够顺利通过TEM-4和TEM-8,授课教师还要结合考试要求布置作文,要求课外完成后并上交,教师批改后返还给学生、点评。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应付教师而完成的作业和不认真对待教师批改意见的学生。这样一来,教师工作疲惫,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真正提高。同时,很多学生为了可以顺利通过各种考试,过分崇拜各种“黄金模版”,只是生搬硬套,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大量的语法、拼写的错误。

目前的教学法主要就是成果法,体裁写作法和过程写作法,都对英语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每种方法都没有提出用翻译方法进行指导英语写作。曾经有学者对比了翻译写作法的作文成绩显著高于直接写作法的作文,表明翻译对写作有促进作用。笔者本学期同时承担英语写作和商务英语翻译两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在两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发现翻译和写作绝对不是互相独立的两门课程,充分意识到翻译在英语写作中的价值。

3 翻译课程与写作课程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切斯特曼(Chesterman)在他的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一书中提出所有的写作即是翻译(All writing is translating)。作为一线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首先是用汉语思维构思英语作文,然后再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将其转换成英语。思果认为“翻译为重写”,不会写作的人一定做不好翻译;李长栓也更为直接指出“写作是翻译的基础”,并宣称“翻译就是写作,只是参照物不同而已”;杨士焯也曾经论述过翻译和写作的关系,并提出了翻译写作学。可见,翻译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已经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英语专业八级翻译和写作的测试要求均要求“语言通顺、流畅”,两者有着共同的指导原则。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要求译者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翻译的过程中离不开“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写作也是一种语言输出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表达”,从两者的含义来看,两者存在巨大的相同之处:译者和作者都会经历大量的思考工作;无论是译者还是二语写作的作者都需要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与此同时,翻译课程和英语写作课程在授课内容方面以及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层面都存在很多重合之处,如两种语言的规则特点、遣词造句等等。

4 翻译课程与英语写作课程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将写作课程与翻译课程学时合并教学或者是合作教学,整合两门课程的共性知识在编写写作教材时可以将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特点和语句特征。以英语句子成分为起点,详尽讲解英语的词、短语及相关句式,并且与中文中的语句进行对比分析;注重遣词造句的写作训练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通过翻译练习让学生熟悉英语写作课程中所讲授的修辞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英语中的修辞手法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母语思维组织语篇,然后再讲解词、句、段落撰写的章节中创新的融入汉译英的翻译技巧;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中、英文在篇章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实施对比翻译,通过不同语言的差异了解写作规律,借助翻译训练,把两种不同思维模式传递给学生,可以指导在写作过程中遵循每种语言谋篇布局的基本规律。同时,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不同引入写作课程中,学生可以有意识的注意这种思维差异的不同,从而指导自己的英文写作,更加注意英语写作的连贯性,这样将逐步提高其写作水平。翻译和写作绝对不可以割裂开来,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翻译能力才可以真正得到提升。

5 结语

在教学中将翻译课和英语写作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翻译与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并且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不可否认的是翻译和写作有很多共性之处,如两者都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阅读可以为读者开阔思路,积累素材。翻译也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才可以对文章进行正确的表达。两者都属于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无论是谴词、造句还是组段、谋篇这些过程都极为相似。如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两者结合,教师必将研究如何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改革的背景下,以及对写作部分的具体调整和测试要求下,结合目前英语写作教学现状,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了英语写作和翻译两门课程的共性及其相互结合的可行性,建议教师将翻译课程教学与英语写作教学结合,希望能够在新的形势下更有效的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与翻译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专业四级改革,优化

参考文献

[1]陈逍畅.利用英语翻译促进英语写作教学初探[J].外语研究,2011,(6):183.

[2]陆烨.另类英语写作教学:写作即翻译[J].宜宾学院学报,2012,(7):44-46.

[3]王晓燕.英语翻译驱动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8-102.

[4]杨士焯.论英汉翻译写作学的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8.初三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与研究 篇八

1.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中,写作最能反映学生基本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运用英语的水平。

2.新课标对英语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中考对英语写作的要求。中考作文20分,占总分的六分之一。

二、写作教学策略

1.强化基础:英语写作教学也要设计适当的的教学活动,激发其兴趣,提高其水平。

2.专项突破:我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词汇简单化、句式多样化、表达地道化、衔接自然化、卷面整洁化”的“五化”方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写作教学实践

(一)强化基础:让英语写作教学“有法可依”

1.总结分类:本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帮助或引导学生整理、归类,以词汇和句子为主。

2.灵活表达: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是让许多学生头疼的事情。用英汉对比法可以让学生避免类似于“I very like English和There is a people is in the room.”的错误。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可展示出来让学生改错,避免中式英语的反复出现。

(1)曲折表达法。英语写作时有时候不能顺利地表达意思,这个时候可以用迂回表达法,如换用同义词、反义词:

I can’t follow you.=I don’t understand.

(2) 句式多样化。句式多样化的作文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英语写作训练中也要教给学生句式变换的方法。

Although he is poor, he is honest.= He is poor, but he is honest.

(3)一句多译法:

这本书花了我300元。

I spent 300 yuan on the book.

I paid 300 yuan for the book.

The price of the book is 300 yuan.

It cost me 300 yuan to buy the book.

3、加强指导:

(1)建立英語写作互助小组。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2)开放式作文训练。例如环境保护,家人喜好,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3)限时写作,及时讨论、批改,再加上紧跟后面的讨论批改,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4)案例分析。每次作文挑出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好的借鉴,错误之处指点学生进行修改。在对比中,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成效明显。

(二)专项突破:让英语写作教学“有法必依”

1.词汇简单化;2.句式多样化;3.表达地道化;4.衔接自然化;5.卷面整洁化。

四、实效与反思

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的“强化基础,专项突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能力。能用三段法(开头、主体、结尾)理清文章结构,写出条理清晰的英语作文。

9.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心得体会 篇九

论文写作是一个不断摸索和不断思考的过程,自己去摸索还比较艰辛,但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会变得豁然开朗。本学期在郭老师的教导下,我对于论文写作有了自己的认识,对于选题、研究方法、文献选择也有一定的技巧。总的来说,可能原来我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在听了这个课程之后,我对于论文写作有了整体框架,有了具体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我一步步了解了论文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选题,如何确定题目,论文的框架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个课程,我从对于硕士论文的未知状态逐渐变得心中有数。老师在几次课上反复提到了论文的主题这一方面,可想而知,这是论文的第一要旨,极其重要。首先,是否有能力写,要根据主客观条件判断,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可能导致虎头蛇尾,草草收摊;其次,论文要有价值,也就是需要有创新性、前沿性、理论性、趣味性等等;再次,所选的主题要有东西可写,方便展开,内容可充实;另外,是否可按期完成,送审是否顺利,是否有利于答辩,这些都是要综合考虑与权衡的。通过这些学习,对于我的开题报告有很大的帮助。

都说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选择课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

10.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 篇十

课题结题报告

七级联校:冯晓宁 2014.5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写作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而眼下一部分学生作文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乏真实感,在语文教育讨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社会议论的焦点。心理学研究指出,需要通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多种形态表现出来。涉及到作文心理发展问题上,起动力作用的需要形态主要是动机。可以说,实际上作文动机是儿童作文活动的直接推动者,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儿童作文的成败。因此,本教研组提出:创设情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和随感。为了提高小学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心作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想写,有内容写,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做到写得生动、具体、感人。而现实中,小学生的感情是最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感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精心选择或创设能突出作文主题的情景,对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有裨益。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当前,作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教师厌教,学生怕学,作文教学整体效益不高的弊端依然存在。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进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小组成员均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人员与实验班级

由于自己的能力尚需提高,且研究时间较短,因此考虑由本人独自承担课题研究,实验班级为我所任教的四(2)班。这样不但有利于开展研究工作,而且便于搜集资料与及时改进教学设计,保证课题研究的高效性。

(二)、制定课题研究相关措施。

1、扎实的管理策略:实实在在地指导,实实在在地研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寻找习作的源头活水,灵活地选择作文的训练方式;关注习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的环节,细心地总结。

2、循序渐进的运作机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

3、科学的研究流程:了解现状→研究对策→实践检验→总结反思

(三)、明确研究内容与策略

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教材及学校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指导学生观察与实践

研究采取“一个目标,双线同行”的策略,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以“教材内容”及“校园生活”为主线积累写作素材,两条线同时行进,通过交叉、融合、叠加的形式实现写作材料的多元化。

(1)以班级为原点,向校园四周拓展(一人、一景、一事……);向各学科拓展(观察、实践……)。

(2)以教材为根基,有目的设计写作练笔(仿写、续写、改写……)

在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开发、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2、采取一定激励与评价手段,探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丰富材料来源”是习作教学的基础,而激发表达欲望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手段,通过怎样的途径,可以抓住习作教学的关键点也是本次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

三、研究成效

(一)“多元开发资源”的设想初步实现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意识与能力。对生活中蕴含着的鲜活的习作资源不加留意,平时缺乏素材的利用和积累意识。因此需要我们教师以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从这些生成性资源中,引导学生开发习作资源。本次课题研究关注了以下两方面的资源开发:

关注来源于生活的写作资源

校园生活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成为一个人一生快乐回忆的源泉。美丽的校园、多彩的活动,这一切都可以驻留于孩子的笔下。观察班级植物一角,写出生动的状物文章;布置教室也可以写下感受;跟同学相处、跟老师相处的趣事,一学期该有多少可写的内容啊……

课余、双休日,跟父母结伴出游、购物、扫墓、踏青……丰富的生活加上独特的体验,这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多途径打开有效习作之路,真正做到“立足教学、挖掘素材”,就能让学生进行及时地有效地调动生活积累、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生活场景”和“生成情感”等多方面的提取与建构,投入有效地、甚至是创造性的“说话”和“习作”。

(二)语文学习的外延得到拓展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本是抓手、是平台。语文教学应该是近触文本,远延知识的方方面面的学习过程。

在挖掘写作素材的同时,我将语文学习的范围不断拓展。

“阅读”系列活动——推荐一本好书、摘抄一篇好文章、写读书笔记等;

“观察”系列活动——观察植物生长情况、观察水源水质、观察身边的同学等; “实践”系列活动——制作手抄报、制作调查报告、“啄木鸟”行动(找错别字)、“护蛋”行动等。

“评比”系列活动——写字比赛、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

所有的活动极大程度地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领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促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使学生产生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精神。”

(三)写作方法巧妙渗透

写好文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文章充满生命的灵性。本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渗透的主要手法有细节描写法、环境烘托法、对比衬托手法、倒叙、前后照应写法等。

所有的写作手法均以课文为载体,采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的妙处,为搭建文章的基本框架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提高写作能力策略的有效探索

短时间内,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件易事,2011年9月我接任的四(2)班学生的现状为:本班学生53人,普遍存在写作畏难心理,写作能力较强的约15人(文从字顺,结构清晰,具备一定的遣词造句能力。);写作能力一般的约23人(句子比较通顺,基本上表达清楚。);写作能力较弱的约15人(表述不清,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200字左右的文章尚有难度。)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通过研读写作教学理论书籍,我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策略:

1、丰富写作素材

研究采取“一个目标,双线同行”的策略,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以“教材内容”及“校园生活”为主线积累写作素材,两条线同时行进,通过交叉、融合、叠加的形式实现写作材料的多元化。

【关于“丰富写作素材”一点,之前有较多叙述,在此不再赘述。仅针对2、3点进行详细阐述。】

2、降低写作难度

我班学生原有写作水平呈阶梯状排列,好、较好、差的学生各占三分之一,而“好”与“差”的差距又极大。由于接受能力的悬殊及书写速度的差距,实施习作教学难题重重。因此,我在接班一个月后决定采取“降低写作难度培养写作兴趣”的措施。具体做法是:①不规定写作的字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②每一次练笔均事先指导,鼓励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以仿写为主;③放宽评分的尺度,对进步者大力表扬。

这样的做法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差的学生也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因为得到大家的赞许而增添了信心。整个班上涌现了写作的热潮。

3、评价手段多样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我在习作评价时做了小小的尝试,激励的效果颇为显著。评价的形式如下:

①在习作中留下激励性评语;

②在班上范读优秀习作,并由学生、老师进行口头评价;

③摘录文章中的好句子;

④采用百分制打分法评比;

⑤习作突出或进步较大的学生可获得加★的奖励

诸多的评价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它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习作状态、进步程度,持久地为学生注入写作的动力。通过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不仅让听者能体会文章的妙处,对于写作者来说,也是一次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四、研究创新之处

(一)以表格形式呈现习作教学过程

课题研究实施以来,以大作文、小作文、日记为主要形式的习作训练30次以上。本人择其感触最深的20次(包括3次检测)做好记录,表格中设置了“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反思与改进”等主要栏目,记录清晰,且一目了然,便于阅读。

此外,本人将实践记录的照片、学生作品范例等多方面资料整合为一体,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研究的全过程。

(二)多种手段检验习作教学效果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本人设计、统计、分析的调查问卷共计3份;习作检测内容、作品、评析共计3份;每次习作教学后,学生习作效果记录(包含于习作教学记录表中)共计17份;个人设计习作成绩登记表、习作各项内容记录表……采用多种手段,以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并及时检验习作教学的研究成效。

五、体会与思考

课题研究已到了尾声,不断搜集与整理的工作,让我深感课题研究的不易,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要让课题研究真正具有实效,能够推行,必须要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收获的同时,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如今仍感到困惑的是:

1、如何开发,才能使资源发挥更大效应?

2、指导写作的同时,会不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

尊重儿童文化,遵循儿童各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和心理特点开发习作资源是改变儿童习作之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它没有终点,没有固定的模式。倘若将研究继续进行下去,我们可以更科学、更全面地开发习作系列资源。如:与主题活动相关的写作指导、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写作指导……在本次课题研究中,主持者考虑到资源的多元开发,但如何使它趋于完善,容量更大,设计更为科学,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上一篇:8年级物理上教学反思下一篇:申论提高分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