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共12篇)
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篇一
实践教学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时至今日,高等教育的开放式教学开展得越来越深入,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实践式教学对于课堂教学可以说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结合本人工作以来的教学探索与积累的实践经验,从实践教学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思路、提升了师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实践教学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践教学;舞蹈教学;课堂教学;素质培养
在舞蹈教学中,实践式教学是不能或缺的重要的部分。我们通过实践式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让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组织的过程中,能够相对完整地掌握编排、创作及表演的重要知识和技能,从而与教学理论相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实践式教学环节的操作,完善和巩固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能力。
一、实践教学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思路
在舞蹈课教学中,课堂教学和实践式教学这两部分就是其形式的主要体现。重视实践教学是实现舞蹈艺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直以来,舞蹈教学大都重点重视课堂教学部分,对于实践式教学的概念和意义还不够清晰,很多时候也许会认为实践教学也许会影响的课堂教学部分。本人一直以来对教学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后认为:实践式教学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实践教学不但能够强化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又可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好潜在的教学问题,通过强化实践式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提高教学水平。
1.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神形兼备”的动作。强调动作本身与个体表现力的完整统一实际上就是要给只有外壳的动作素材加上血液与灵魂,让舞蹈表现浑然一体、有血有肉、神形兼备。舞蹈训练中有这样的口诀:“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断”,说明神韵是舞蹈表现的情感核心。“神”是舞蹈内在的韵味,是内容;而“形”是舞蹈的动态,是形式;只有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才是完整的舞蹈表现,神韵的融合运用能够大幅度提升个体表现力。神韵的塑造是从心开始的,由内向外的抒发。眼睛是内心情感传达向外界的媒介,在面部表情的运用中,眼睛起着核心的带头作用,其它表情的运用可以违心,所谓“皮笑肉不笑”,而眼睛则很难,这也使得眼神传情达意的功能更具有准确性。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传统经典作品“摘葡萄”,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呈现葡萄园里的丰富画面,眼神的正确表达以及良好的表现力,让观众从无声的肢体语言中读懂了找葡萄、闻葡萄、尝到酸葡萄、尝到甜葡萄等等各种有意思的生活情景。表现力如此丰富精彩、准确到位,这与这位新疆舞蹈演员对摘葡萄这样的生活情景有过深刻的艺术体验自然也是分不开的,艺术体验配合个体优秀、突出的表现力通过综合性舞台表现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生活情趣。从眼神到整个面部的其它表情能力培养,除了学习者要在平时注重观察自已的表情特点之外,也需要刻意的练习,找到适合自已以及自已擅长的表情,提高自身的综合表现力。
2.注重舞蹈表现力的体验。舞蹈表现力的准确把握需要有良好的艺术体验的基础。舞蹈表现包含着对动作二度创作的过程,这需要表演者首先拥有对动作的体验经验,才有可能在表现过程中完成经验与自身表现能力的配合。如果没有艺术体验的经验,表现力的添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了,表现力就显得势单力薄,只做到了动作的外壳而无从体现动作的精神层面,自然也就不能准确表达出动作的内涵与情感。生活中充满了艺术创作的素材,主动地观察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细节,我们会获得许多艺术体验的感受,这些感受会慢慢转化成经验,而这些经验在进行舞蹈表现的同时,会随着人的主观情感在动作中自然坦露。
在本人的教学生涯中,有这样一些学生,她们对于课堂教学知识的把握很准确,但在真正要通过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实际过程中,大都认为找不到“感觉”。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学生只训练到了动作的连贯性和熟练程度,单纯地进行机械的动作重复,而并没有完全透彻地理解舞蹈中的每一舞段甚至每一舞句的真正意义,在完成舞蹈艺术表达层面上,没有做到深刻的诠释。但当其中有一些学生有过演出经历后,她们会慢慢地认识到,什么才是舞蹈,什么才是表达。在演出排练的过程中,编导老师会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要传递给观众的一种责任,那就是要在所规定的场景和情感中舞蹈,学生才能逐渐地学会寻找、感悟到舞蹈动作的内在情感及其联系,并转化为舞蹈呈现给观众。另外,在演出的实践表现中,我们也能及时的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的改善。例如,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动作规范性的讲授相对注重得多一些,而对于动作的相互联系和内在情感表达会忽略过去。在舞台呈现时,这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师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机会,共同探讨并总结出各自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既让课堂知识得以在舞台上呈现,通过总结经验又能扩展了课堂教学的思路,从而能够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课堂到舞台呈现,再从舞台呈现回归到课堂总结,两者相得益彰,良性循环。
在2013年由我院承办的原创舞蹈作品晚会的活动中,我院师生联合承担了整个演出舞蹈节目的创作、排练及演出的任务。由于舞蹈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此次活动中去,把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放在排练的过程中解决。这不仅仅是一次调整,同时也是我院对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提出了“以赛代练,以演代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演出实践,使教师把课堂中的教学问题拿到排练过程中解决,收到了很好的成效。这台原创舞蹈作品晚会在全院领导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且通过这样的演出实践,也扩展了教学的思路。
二、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师生艺术创作的能力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作品的创作是教学科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在实践式教学中,舞蹈作品的创作更是课堂教学走入舞台表演的一条必经之路。舞蹈作品的创作需要有几方面要素:编导、演员、音乐、服装、道具、舞美等等。这些要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所学习到和接触到的机会还是相对有限,而创造这样的机会和条件是对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是最好的方式。第一,为师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创作艺术作品的机会和演出的平台,使教师、学生有条件、有机会进行艺术的创作,通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历练,能够提高教师的编创水平。第二,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机会,作为演员身份的他们,也能与作为舞蹈编导的老师们进行学习与交流,懂得作品的修改,了解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以及作曲、服装道具、舞美等工作部分与舞蹈创作的关系,思考作品的表达,作品的表现,从而极大地拓宽学生们的艺术眼界和创作观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艺术修养。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升华学生的内心情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师生们从创作思路、创作手法到创作水平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使师生的整体创作水平逐渐形成了十分活跃的舞蹈创作力量。
三、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和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因此,在舞蹈创作中,首先要进行思维创造,以及对观念的改变。这就是一种创新思维。当前,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高等教育下的学生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求新求变,立求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思维、以及拥有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舞蹈专业人才。然而,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技术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对这样的要求,我们要怎样实施计划和寻找平台,让学生在创作、实践的“真枪实弹”的磨练中,亲自体验、操作、完成整个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同时,又潜移默化的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①于平.高教舞蹈总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②徐尔充,隆荫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③张林.舞蹈语言[M].人民出版社,2005
④[美]约翰?马丁.舞蹈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篇二
第一, 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的具体化与延伸。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系统的全面的讲授了理论知识, 同学们会通过想象来延伸抽象的理论, 而理论性的东西, 很多是只靠想象无法实现的, 而且也只有爱动脑筋的同学才喜欢想象, 为此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和演示具体的教学内容, 也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模具, 这样会更形象和生动, 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而这些都仅限于课堂教学, 学生只有进入实习基地去实践, 能更有效的展开所学知识的具体操作度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亲身体验。这样, 才能使教学更具有活力, 更形象生动, 而学生对此学习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第二,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或者是文化等方面。简单的说就是有“做事的套路、观察的套路和思考的套路”。它的特点是有比较深厚的科学基础理论, 对相关领域的生产, 或者实际状况比较了解, 强化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人才。专业技能的强化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 需要学会做账, 仅仅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 既枯燥又难懂, 即使听懂了, 也只有亲手操作才能了解其中的真谛, 凡事只有亲身经历亲手操作才能掌握其中的细枝末节, 所以有应用的过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才能有助于将来在工作中更专业化, 专业技能更全面完善。这样我们现在的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学生来说是百利而为之。
第三, 实践教学能培养出社会最需要的人。我们是为社会输入人才的机构, 就像工厂是为消费者生产商品一样, 我们的培养出来的这种产品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入社会、从事工作, 他们所具有的劳动技能、专业特长, 都将在社会的工作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因此学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 是否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掌握技能专业知识, 就是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前提。纵观国内外的大中小型企业, 能力才是工作中最根本的, 具体的工作能力都是在实践中获取的, 所以学生走入实践中才能掌握更高的技能, 个人的才能被社会和人类认可。
第四, 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增加实习经验和社会经验, 现今, 有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都会考虑应聘者是否有工作经验, 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会优先考虑。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 它不会优先考虑一个没有经验的人,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合情理的。在企业中,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创造未来。与有工作经验的学生相比, 企业不会聘请那些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学生。所以, 在学校, 实践教学可以填补学生简历上工作经验这一栏的空白, 有了工作经验, 就会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 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概率,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五, 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民办本科院校也将此作为培养人才的方向。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在要进行实践教学时, 教师会根据课程的内容来进行相关的教学实验, 在实践教学课堂中, 学生是自由的, 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任意的提问, 可以思考和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这就间接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实践教学可以带给学生很多实践经验, 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所以, 在民办本科院校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 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当今是团队作战的时代, 一个企业只靠个人的能力很难生存, 唯有依靠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才有可能使其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和无限的潜力, 优秀团结的团队才具有战无不胜的竞争力。团队精神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立足当今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在教室里上课, 只有听与说的互动, 没有体现团队合作的机会, 现在基本大部分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 所以在生活中也缺少合作机会, 而在我们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一项作业如果由多人合作来完成, 就可使其充分的来协调与人合作的团队过程, 怎样与别人交流和安排相关事宜, 并且互相学习, 如何操作能完成整个团队的任务, 如何操作能不影响团队的荣誉, 这些都能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以提升其优秀的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而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储备大量的知识, 更加注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自教育部于2007年2月发布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知识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是社会最需要的产品, 根据社会的需要我们去造就这样的人才, 本身民办高校就是生产应用型人才的最适合的基地, 实践教学在民办高校中就更加的重要而不可或缺。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纵观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机制和高等院校的教育体制, 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实践教学,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以便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亲身体验。
关键词:实践教学,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出版社, 2006.
[2]文小燕, 曹沛.加强高校实践基地建设, 培养高素质人才[J].商品与质量, 2010 (S6) :131.
3.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83-01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很多小学语文课的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和趣味性,教学显得枯燥和单调,教学的效果也不好。教师面对一些学困生或者厌学的学生束手无策。而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比如,在讲到关于一个东西、一个地方、一种植物等等的时候,教师往往通过详细的描述,让学生想象其描述的画面,而非让学生课后去实地观察、自己去感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缺少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第一,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和教育目标陈旧。这是小学语文进行实践的主要阻力,尽管新课改对小学语文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工作中仍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方法的陈旧观念,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停留在应试和升学率的道路上,不仅给小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还没有从根本上让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二,教学的方式呆板枯燥。小学语文的课堂仍然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是忠实的听众的层面上,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意识,完全颠倒了教学的主客体位置,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几乎没有为学生创设实践互动的平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没有足够的研究和了解,实际上,教师有必要大胆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学生共同来完成课题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的使用不当也会给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实施产生影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生手段,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实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尤其要严格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运用能力。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它充当了人们的交际工具,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全面的发展。小学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语文学习的想象力的培养以及创造力的提升,可以将语文学习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去。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的目的,但很多小学生就非常困惑,既然要学以致用,那么数学学好了可以进行简单了买卖和计算,与生活的关系好像更近,但是语文出了语言的学习有用之外,比如,学习古代的诗词意义何在呢?其实学习古代的诗词歌赋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人在语文上的发展程度的主要手段,也可以通过它了解古人的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我国固有的诗词的写作格调,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和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随时运用在实际中去,利用语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想,就像古人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一样,通过与实践的结合,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
最后,通过实践让小学生来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实践可以让小学生与生活更加接近,他们可以了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小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明确讲述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让他们时刻提醒自己,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教师只对语文知识进行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传统的小学语文存在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轻实践的现象,小学生更是无法将现有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运用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但是小语文教学中对实践的重视和运用,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与探究学习,不仅实现了新课改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直接接触和运用语言的机会,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只用运用实践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
第一,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系统,并安排好相关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目前很多小学在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上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很多学校根据本校的校情、教师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认识以及教学方式来确定实践教学的方式,基本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加上语文一直作为一门基础课,在所有的科目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学校对语文课程的管理较为严谨,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二,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实现有一定的条件。小学语文开展实践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各方面的配合,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经费,虽然很多学习成立了自己的实践基地而且有独立的实践经费,在实践的规划和安排上都做好了全面的部署,但是大多数小学,尤其是小地方的小学,不仅需要实践经费的支持,更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小学语文的实践做出详尽的规划。
第三,合理安排小学语文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环节。目前已经进行的实践环节有创设的多媒体教学情境、课外活动的安排、通过摄影图片以及手工等形式再现教学内容等形式,这种方式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实践,小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静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主动发展[J].中国农村教育.2006(03)
[2] 冯静亚.凭借教材 搭建语文实践平台[J].作文教学研究.2005(11)
[3] 杨 丽.学与用的结合点——语文实践[J].四川教育.2008(01)
4.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篇四
1、 不进深山,挖不到珍宝;不下苦功,找不到真理。
2、 眼大不一定看得清。名人名言
3、 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达·芬奇
4、 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离开理论的实际是瞎实际。——刘伯承
5、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6、 不见棺材不落泪。
7、 巧干来自熟练,熟练来自实践。
8、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9、 内行不上当,上当不内行。
10、 事不经不懂,路不走不平。
11、 不喝几口海水,练不成好水手。
12、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13、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14、 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
15、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毛泽东
16、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
实践才能出真知的格言
17、 口说千遍,不如登山指点。yulu.jb51.net
18、 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
19、 十个空谈家,抵不上一个实干家。
20、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21、 才智是实践的女儿。——达·芬奇
22、 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康德
23、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24、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
25、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26、 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萧伯纳
27、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
28、 广游者,见识多。
29、 没吃过葡萄,先不要说葡萄是酸的。
30、 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布拉德利
31、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
32、 打鱼的不离水边,打柴的不离山边。
33、 手脚越用越灵活。
34、 钢不炼不硬,兵不练不精。
35、 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小塞涅卡
36、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37、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
实践出真知的名人名言
38、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宋)
39、 实践是智慧的源泉。
40、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1、 上山方知山高低,下水方知水深浅。语录大全网
42、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43、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
44、 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
45、 既不要自吹自擂,也不要自我贬低,自己的行动最有说服力。
46、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47、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48、 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培根
49、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刘向
50、 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入深谷,不知地厚。
51、 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歌德
52、 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费希特
53、 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5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宋)
55、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况(战国)
56、 乱麻必有头,事出必有因。
57、 眼见方为实,传言未必真。
58、 宝石即使混在垃圾里时,仍然晶莹夺目。
59、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
60、 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沃韦纳戈(法)
61、 人老见识多。
62、 没有不透风的墙。
63、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苏)
64、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陶铸
65、 伟大出于平凡,理论来自实践。
66、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费尔巴哈
6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出真知的格言句句经典
68、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69、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70、 力行而后知之真。——王夫之
71、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
72、 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沈从文
73、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
74、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苏)
75、 煤块用水冲洗,不会变成白玉;黄金涂上污泥,不会改变本色。
76、 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
77、 幸福从劳动中来,真理从实践中来。
78、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79、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毛泽东
80、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自吃一吃。——毛泽东
81、 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
82、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
83、 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
84、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85、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
5.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篇五
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双语教学对学校,师资,课程,教材和学生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英语语言环境的国情下更是如此。尽管“双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但从国内目前中小学师资的情况来看,真正能使用双语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就目前来看面临的问题有:
1、教师的素质有待于提高。中国目前培养的教师因为知识单一,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且不说其它学科的教师,仅就中小学的英语教师而言,真正能在课堂上流利自如地使用英语教学的并不多,更何况其它学科的教师。英语教师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而学科教师常因英语功底不深,造成师生交流上的困难。针对这种师资状态,我们必须依托高校,聘请高校教师和外籍教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校际流动,盘活教师资源。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倒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
2、教材的选择与应用: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学生水准,选择什么样的原版教材,这里面就大有讲究,而引进原版教材又涉及到版权的问题,其版权费之高绝不是一般中小学所能承担的。而现在国内来没有与之相应的教材。青岛实施双语教学的教材是从新加坡定的,目前它们正在加拿大组织编写新的教材。上海外国语大学仅从香港引进英文原版教材就毫资40多万元。英语课上,学生有限的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双语教学,容易形成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其它学科英语教材匮乏,各校自编自选教材容易造成学科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学校除执行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选用合适的教材就成了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随便找一本市面上的英语书做教材,多加几节外语课,就称之为“双语教学”,显然是不科学的3、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措施。
教学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但是双语教学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不能用一般的教学的评价机制来衡量双语教学。需要建立客观、公正、合理符合双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
双语学校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双语学校如何管理和发展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不少双语学校虽然已经建立,但是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大量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只有通过深入地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统一认识,理清思路,确定目标,才能将双语教学的探索顺利成功地进行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因为秋天的景色是五彩缤纷的,是绚丽多彩的,是美丽而迷人的。我爱秋天的天空,它高高的,蓝蓝的。它像一块块晶莹的蓝宝石,被秋风擦拭得洁净而美丽。
我爱秋天的果园,爱它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像一张张害羞的脸颊。橙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押弯了枝头,一闪一闪的。金黄的离子像一个个顽皮的胖娃娃挂满枝头,正等着我们这群孩子去摘呢!
我爱秋天的田野,在广阔的池塘边,茂密的芦苇丛中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一阵秋风吹过,芦苇丛中的芦苇摇摇摆摆,好像在那里尽情地跳舞,欢畅。
我爱秋天金黄的落叶,它从树妈妈的怀抱中飘落下来,飘啊!飘啊!它飘到了小河边,飘到了田野里,飘到了果园里,飘到了校园里,飘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告诉大家,“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6.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篇六
2011《英语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更加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得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学好音标能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英语单词的发音,为口语学习打好基础。如果学生只会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单纯的去猜读,不会根据单词本身的拼读规律即从音到形去去读,就会读错;如果学生掌握不了发音规则,记忆单词就靠死记硬背,费时又费力,还容易遗忘。单词稍长学生就记不住,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下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上课就不会认真,成绩下降,进一步打击到学生的的自信心,从而是学生放弃了英语这门学科。
而如果学生能学好音标,掌握单词的的拼读规律,见词能读,听词能写,可以说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寻到了一条捷径,对词汇的背诵相对更轻松更容易培养,还能形成语感,培养了兴趣的同时,还掌握了终生的自学能力,对将来的英语学习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虽然初中教师一般在初一阶段刚开始时会对音标进行教学,但基本经过几个课时的教读之后,就不会再重视它,教授新单词的时候,基本靠的是教师的口头教读或录音机的跟读,学生只是根据自己的听到的声音来模仿单词的读音。再者,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更不把学习音标放在心上,就等着教师来教读单词或听录音来模仿跟读。另外,教师教授音标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方式,除了告诉学生音标的发音规则,也只是要求学生来模仿跟读。
在我自己最初的音标教学中,我也只是告诉学生发音规则,然后让学生反复的模仿跟读。但是,在一次音标教学中,我做了一个尝试,在A班级还用老办法,基本的教读,而B班级我选用一个让学生自己教读音标合作拼读单词的方法,最后,B班级的教学效果A班级要好一些。在这次教学中,我先在网上找了一些,学习音标的小动画,学生对此回事很感兴趣的。然后,我买了一盒音标卡,给学生每人发一张音标卡,基础稍好的发两张,使48张音标卡都在学生的手里。最初教读音标要求学生首先掌握自己手上的音标卡的音标,这对学生来说很容易做到。然后在以后的课堂上,每天让那个几位同学教读自己的音标,学生当上小老师,教读的也很起劲。一轮音标教读完后,学生已经掌握大部分的音标的读音。在之后的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去学习,看一个单词分别有那几个音标构成,再由手上有这几个音标的同学一起来尝试读出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学生的兴趣基本还是比较浓厚的。这样下来,学生对音标的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对单词的识记也不靠死记硬背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都保持的很好。
7.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七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初中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结合实验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逐渐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要标志。
1.学校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人教版初中化学大纲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摒弃过去单一的教育体制,将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化为新型的素质教育。通过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使用实验仪器的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应把化学知识理论和实验教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书本上的课后操作实验,自己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2.目前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具体方法
2.1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法
根据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化学课本中有31项演示实验, 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包括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例如:Na2CO3和盐酸的反应实验。老师将少量的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是不会看到气泡出现,如果继续滴加盐酸才会看到气泡,这是因为发生了如下反应:Na2CO3+HCl=Na HCO3+Na Cl。只有在化学教学课程中直接运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实验现象, 把原先只能通过想象的实验结论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法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不但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而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认识其原理,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讨论思考得出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认识整个物质世界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化学教材布置课后实验作业,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书写实验报告,使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化学原理。例如:水加热沸腾实验。实验材料可以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实验操作过程也简单易懂。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首先,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2其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3然后,观察实验现象水在沸腾的时候,有大量气泡迅速产生,温度在98℃保持不变。4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学生做好实验后,要把器材整理好。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组合作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分析、探究、总结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发挥的积极作用
3.1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把复杂抽象的化学现象直观具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被变化万千的化学实验现象所吸引,从而热爱化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神奇”的化学现象,将传统的实验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 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3.2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潜能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利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只有让学生亲自进行化学实验, 动手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作业,及时观察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激发学习潜能。例如:观察对比锌与稀硫酸、镁与稀硫酸不同的反应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这就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实验从而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同时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化学中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
结束语
8.化学教学中思路教学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路教学;教学质量
参加工作几年来,也接触到不少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看,差别比较大,使我感触很深的,作为老师教授学生知识是一方面,我觉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也说明运用思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
一、听课时,教师用明确的讲授思路引领学生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把自己的思路教给学生,变成学生自己的思路。
首要教师要细心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内容编排,在深刻理解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在课上转化成教师的讲课思路,同时在此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每节课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引出课堂主线,引导学生的思路能按照提前设计的思路进行。例如,在讲授《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分析学生熟悉的钠和氯气的反应,通过实验演示锌和硫酸铜的反应,通过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氧化还原的特点和思考反应的实质。”根据氧化还原的实质这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由浅入深地去思索,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二、解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答的思路
化学习题有很多,但是多而杂,所以教师在平时指导学生做题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利用好题目中的条件分析题目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学会应用题目中的信息条件,领会出题意图,从而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从而给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指导正确思路。
分解题目的问题,设置问题台阶,循序渐进打开学生的思路。
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题,通过一题多变来拓展学生的思路。
注意题目的变式、拓展、迁移应用,激活学生的解题思路。
三、自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学过程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在学生自习自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需要记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编写,从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和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氧化剂、还原剂》第一课时,我首先用大屏幕展示了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应掌握的知识,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通过这一节课学会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在了解了学习目标后,学生的阅读就很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从而使化学知识得到深化,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四、实验教学时,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思路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生自主完成的小的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例如,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是有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需要提前告知学生,如,钠的取用方法、钠的用量、剩余钠的处理,要放回原瓶不能到处乱扔,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通过实验课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结束后小组间可进行讨论与小结,分享实验中的不同现象,讨论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形式的讨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缜密、更条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妥善处理教学细节
在教学过程中有好的教法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降低课堂效率,影响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应考虑到教学的每一细节。例如,在处理内容细节时要注意,像《物质的量》这样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要尽可能地转化成具体的事例,能将抽象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细节,合理使用肢体语言。板书时注意书写规范科学,简洁工整,给学生做好的榜样。
六、正确对待个别差异
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学习习惯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老师需要做很多的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特别是个别特殊学生的情况,然后通过平时的教学活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有效而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及策略,分类整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最后权衡是需要统一处理还是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更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处理好这几个问题的话,课堂会是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也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杨会勤,周青.化学探究性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29).
[2]薛红梅.将生活寓于化学教学中[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03).
9.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篇九
2014.9.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一、有效性的界说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1.就其内涵而,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提供优质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过程与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总之,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而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学科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就其层次而言,发展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关于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的原理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在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尚处于形成状态,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3.就其形式而言,发展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基本任务和目标方面,应该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使他们从小懂得没有哪一种知识是不需要质疑和发展的,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永远值得关注和学习。就其机制而言,发展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是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新课程在注重预设性发展的同时,强调生成性发展。
二、有效性的现实挑战
三维目标的割裂。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种目标)。它意味着这三维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并实现的,这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而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内在机制。但是,在课程实施中却出现了三维目标的割裂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之外的过程、方法,为活动而活动。这种活动既不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又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因而是低效、无效的。“贴标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脱离教学内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机械生硬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种教育是空洞的、无力的,因而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只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冷落、忽视了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1.教学内容的泛化。课程资源开发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课程意识的确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从内涵到外延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再也不以“本”(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注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这是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极其普遍的现象。但是,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其突出表现就是学科味不浓,教材受到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充分被挖掘出来。如语文课,或者丧失自我,异化为生物课、历史课、物理课、文化课、思维课、班会课等;或者忽视语言文字,重在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技巧的分析,高唱人文主义,教学内容虚泛、空洞;或者教师急于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课文的时间得不到基本的保证。①又如数学课,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教学活动的外化。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导向下,教学中十分注意和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是,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只赋权却不增能,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有人批评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温度”无“深度”,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3.预设生成的冲突。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表现为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上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此外,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生成过多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三、有效教学的实践追求
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由于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10.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篇十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的、重点与难点,课堂练习、教学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针对这些思考和预设进行“再思考”,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教学中反思:也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双基、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3、教学后反思:教学后反思也就是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的双基的掌握,能力发展,学习方法的掌握,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通过教学后反思,教师不仅能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而且能将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2、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3、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教学。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2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大部分教师都追求在课前进行尽量完满的教学设计以便顺利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但是也难免会有部分的教师通常在课程结束后忽略了对本堂课进行应有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甚至认为教学反思是一本无用功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教学后的反思对教师的业务成长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它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年轻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可以使年轻教师对学科教学的认识逐渐上升到更高更新的理论层面上。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或许工作20年,如果没有反思,也只是一年经验的20次重复。而对于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如何落实发挥其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一、总结优秀之处
一堂课下来,总会感觉有些地方在设计上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尤其作为新教师更应该及时详细得当地把这些优秀之处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作参考。具体的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的(2)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内容的?
(3)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
(4)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靠的是良好的员工队伍,一个良好的员工队伍,来源于员工过硬的自身素质,而素质的提高就需要员工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和过硬的技能。我们公司发展到今天,就说明我们的员工队伍是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是一支有良好素质的队伍,是一支能够撑起中国矿业明天的队伍。
(5)课堂当中采取了什么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6)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反思不足之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都知道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导致心理思维和认知方式的不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不可预知性和复杂性,加之我们新师资因为教学经验缺失导致对教学实践估计不足,一堂课下来是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的。面对这些不足之处,我们不应该只让它变成懊恼与遗憾,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成长的催化剂,看作是使我们逐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阶梯。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失误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与剖析探究,这样可以为今后的教学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具体的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反思:
学校、教师从传统“重备课、讲课,轻写教学反思”这个极端走向了如今“轻备课、讲课,重写教学反思”另一个极端,这样反思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找不到反思点或者反思太浮浅、没厚度”便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写作方式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课堂上仍然是“涛声已旧”,“走老路”,反思中教师将无话可说。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说”将成为困难。不少教师之所以不会写文章,原因在于写作前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能够叙说的与值得叙说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有些教师有反思的经验,却没有让教育经验增容、更新,更没有把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智慧。
(1)教学设计是否妥当?
(2)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
(3)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4)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
一)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教师的培养角度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育最优化。
(5)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6)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三、反思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与情感的不断碰撞,年轻的新师 资思维的活跃性往往会因此得到激发,就会产生一些瞬间的灵感,而有时这种无意间的巧合就会很好地解决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由于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作为年轻老师应该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与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同样,一个班级里几十个不同的学生,就会有几十个不同的疑问,几十个不同的创意,原先预设的教学框架随时都可能因此打破,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后年轻教师应进行深刻反思,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中的有意义成分,寻找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加以推敲总结,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获得规律性认识。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地有效地教学反思,年轻教师可以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优秀完满之处得以升华,在不断积累沉淀的过程里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为我们年轻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相关文章:
1.《谈读书》教学反思
2.《谈生命》教学反思
3.谈生命教学反思
4.教学反思浅谈
5.谈音乐教学的反思
6.《古人谈读书》教学反思
7.教学反思对教师的重要性
8.《谈礼貌》的教学反思
11.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重要性 教学策略
前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对学生影响非常大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实验,才能全面的了解化学现象的产生过程,也才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能力,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的实验能力,采取现代化教学方法高质量的开展实验教学,进而将实验教学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化学实验是对化学理论知识验证的过程,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化学实验,才能够了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也才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确保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现象,而不同的化学现象所呈现的特点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只有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够对化学现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并且对不同的化学现象进行有效的区分,从而提高化学学习的质量[1]。③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化,降低初中化学教学的难度,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以实现最佳的化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的重视实验教学,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采取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长远学习及长远发展。
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2.1 对实验进行统一演示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对实验进行统一演示。由于学生化学基础不同、化学学习能力不同,如果教师不进行实验演示,将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顺利的开展实验,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是非常重要的[2]。教师应边操作边对学生进行解释,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操作过程。此外,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还应该全面的告知学生具体的注意事项,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实验操作,以独立完成实验,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质量。
2.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教师在演示完实验之后,应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的帮助学生,以便于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学生能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能够提高实验的质量,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3]。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探究实验等等,通过科学的开展实验,使学生快速的投入到实验中,能够实现良好的实验效果,确保学生实验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2.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科学、高效的开展讨论,以便于学生能将问题及时的解决掉,确保化学实验顺利完成。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集思广益,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而学生讨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获得的学习效果更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此外,教师应积极的融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不应以旁观者的身份存在,通过与学生有效的交流和讨论,能够确保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4]。
2.4 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
在化学实验教学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应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应对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使学生了解到本堂课具体学习了哪些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应再次强调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具体的注意事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评价方面,主要是应对学生的实验状态、实验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进行化学实验过程中具体存在着的问题,并积极的分析原因,以便于针对性的解决,在下次实验过程中就能够有效的规避存在着的问题,能提高化学实验的质量[5]。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在化学实验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不断的进步,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为更高阶段的化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论:
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的化学知识需要通过化学实验进行验证,而学生只有亲手进行化学实验才能够了解相应化学现象的产生过程,也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确保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充分的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水平,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添辉.初中化学教材中两个实验的创新型改进[J].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5(10).
[2]季文博.延庆县举办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及实验室管理能力培训班[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5(11) .
[3]夏春艳.初中化学教材实验改进案例[J].考试周刊. 2015(81).
[4]苏飞.例谈初中化学用语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5(Z4).
12.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篇十二
关键词:文化失语,母语文化,外语教学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研究不断深入,外语作为连接各国文化交流之间的纽带,其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渗透各国文化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从当前的外语教学中可以发现,由于受传播外国文化这一目的的指导,大多数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大肆培养学生的外语文化意识,对于加强学生对外语文化的理解与交际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是也造成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表达能力下降。母语文化教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文化建设的主体,如果其母语文化水平较低,我国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将大大降低。如何在外语文化教学中加强母语文化教学是当前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当探讨的问题,避免外语教学与母语文化教学失衡现象是接下来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向。
一、外语教学与母语文化教学失衡的现象及原因
1.“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通常,外语教师在实施外语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外语教学非常重视,忽视了将母语文化渗透在外语教学当中,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的活动无法用外语表达本国的文化,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将这一现象称为“中国文化失语”,在提出后得到了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当前,在外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以目标语教学为主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目标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文化更好地与他国之间进行交流,几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外语有关的,与母语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这致使学生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当提及本国文化时无法用外语表述出来,而对他国的文化了解较多。外语教学中以目标语为主的教学活动同时为目标语教学与母语文化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实际上是我国在外语教学上的失败,从中反映出我国外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使教学工作者正视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思想基础,是实现我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2.原因。外语教学与母语文化教学失衡的原因不仅受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影响,也与学生个人与学校有关。如果教师对西方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内容没有恰当掌握,在课堂上就会大肆介绍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大多数跟西方文化有关,对母语文化如何表达知之甚少。一些外语教师显然对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片面地认为外语教学就是对西方文化进行传播,没有考虑到母语文化教学的长远意义。学生对于母语文化也不够重视,一方面,学生缺乏母语文化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无法发现教师知识传授过程中的缺陷,另一方面,学生对外语教学的目的与内容出现误区,普遍地认为外语教学就是传播其他国家的文化,课堂上不需要母语文化,并出于考学或出国的目的来进行外语学习活动,使外语学习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学校忽视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导致外语教学缺乏高素质的教师,无法达到外语教学与母语文化教学相结合的理想目标。当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学校无法提供相关的资料,或者学校提供的跟母语文化有关的资料太少,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1.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根据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最大程度地开发个人潜能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活动成为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在不同层次的外语教学中教学目标有着不同的体现。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高的学生以适应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其中,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即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能力包括对单词、词汇、语法等知识的掌握。目前,语言能力并没有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纳入其中,随着语言能力内涵的不断丰富,语言能力也应当包括学生对语言的组织能力与运用能力。交际能力是对语言能力的补充与完善,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学生应当达到的外语能力的基本水准。有学者指出,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语言的可能性、可行性适应性和实施状况,可能性与语言能力联系最为紧密,可行性、适应性和实施状况主要是说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使外语教学的这一层次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一般在实施外语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结合目标语的文化环境来对语言进行分析。社会文化能力是外语教学目标在宏观上的一种体现,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长期性、隐藏性、全面性的特点。社会文化能力将学生潜在能力纳入其中实施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和使人格更加完整。从社会文化的内容上看,社会文化能力还包括学生的理解、评价、整合与沉淀三项主观能力,充分展现了外语学习人文性的特点。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之一。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对于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与生产性性格的形成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在参与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加以分析、理解和整合完成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对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使自己的学习重心倾向于外语文化或母语文化,影响到自己的外语学习效果与个性。根据学生的态度,可以将外语学习分为消减性学习、附加性学习和生产性学习三种学习态度。消减性学习是指学生倾向于外语文化而对母语文化产生不良的情绪,最终会放弃对母语文化的主体地位。附加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对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重视程度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却放弃了自己在学习上的进一步提升。生产性学习区别于消减性学习和附加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外语文化学习与母语文化学习的能力同时得到提升,并对两种文化有了自己的见解与融合能力。另一方面,生产性性格在实现学生的潜在能力方面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这种性格是学生在长期平等地对待外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文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得以继承和延续,其中,与他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文化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文化全球化现象的发生。母语文化在外语文化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实现外语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交流的途径,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下,外语文化中母语文化的引入是我国应对这种变化的必然选择。文化全球化体现了各国文化之间的并存、借鉴、渗透、发展,实现了多元文化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竞争中始终保持自己的优势,凸显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只有在外语教学中渗透母语文化教学,才能为我国文化的交流奠定基础,才能使外语教学为促进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个人反思、个人学习与教学实践-教师实践智慧提升的重要途径11-23
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06-20
构建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论文09-09
实践科学发展观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性11-22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12-05
乐理教学的重要性07-25
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09-26
充分认识科学教学反思的重要性06-11
美术课堂中有效示范教学的重要性08-04
古诗教学的重要作用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