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共9篇)
1.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篇一
第七章 创业计划
第一节 创业计划的作用
创业计划是创业者叩响投资者大门的 “敲门砖”,一份优秀的创业计划往往会使创业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创业 计划做得不好,则会使一个可能优秀的企业错失重要的发展机遇或者在创业过程中经历许多不必要的波折。所以创业者必须重视 创业计划的价值和作用。
一、创业计划是创业者把握企业发展的总纲领
创业计划的第一位读者应该是创业者自己。办企业不是“过家家”,创业者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对自己所有 的资源、已知的市场情况和初步的竞争策略做尽可能详 尽的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行动计划,通过创业计划书使 自己心中有数。另外,创业计划还是创业资金准备的依据和风险分析的必要工具。对初创的风险企业来说,创 业计划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个酝酿中的项目,往往很模糊,通过制定创业计划,把正反理由都列出来,然后再逐条推敲,创业者就能对这一项目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这就相当于一部电影的“剧本”,在拍摄电影(开始创业)之前,导演(创业者)必须将电影的内容以自己的拍摄思路(创业内容)写成剧本(创业计划),然后根据剧本(创业计划)开始拍摄(开始创业)。所以说,创业计划是创业的总纲领和总路线。创业计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每个目标都应该基于所能获得的资源和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而制定。★企业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规划。其内容包括:为达到目标,企业会如何去做?这些行动具体怎么实施? 每一步怎样落实?
二、创业计划是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重要参考
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不一定很了解创业者,也不一定很了解创业者的企业,即使了解,投资者也未必清楚创业者的经营之道。而 创业计划可以作为投资者决定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参考。一份好的创业计划包含投资者关心的每个重点,包括:企业的 目标、企业的竞争力、企 业管理层的能力等。归根结底,好的创业 计划可以说服投资者:这是一个优质的潜力股,投资这个企业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企业的创始者有能力让投资人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能说服投资人投资的创业计划才是出色的创业计划。
三、创业计划是创业团队及合作者共同奋斗的动 力和期望
创业计划可以增强创业者的自信,使创业者对经营更有把握。因为创业计划既提供了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效益评价体系和管理监控指标,使创业 者在创业实践中有章可循。创业计划通过描绘新创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成长潜力,使管理层和员工对企业及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明确了要从事的项目和活动,从而使大家了解将要扮演什么角色,完成什么工作,以及自己是否胜任这些工作。因此,创业计划书对于吸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凝聚人心,具有重要作用。
四、创业计划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依据与支撑
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创业计划可以起到指引和规范的作用,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在创业初始甚至在创业之前,创 业者的脑海里就应该有一个 包含企业的总纲领、企 业的性质、企 业的目标、企 业经营的方式四 个方面内容的蓝图,这 是创业企业具体经营实践的指南。只有创 业计划真正形成,创业之路才算真正开始。第二节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
【章节案例】
创业计划书改写之后
张华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经过多年研究,他在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该 技术前景广阔。于是张华决定创业,但一开始就遇到了资金的困难,这个时候张华想到引入风险投资,为此张华联络了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和个人。但是无论张华如何介绍技术,不管怎么向投资 人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的广阔前景,却总是难以让对方相信。因为张华对于投资者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无法给予准确 的回答,比如: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 年销售额预计是多少? 投资回报率有多高?目前有哪些技术骨干?等等,这些问题张华不能准确答复,让投资者望而却步。这个时候,张华的一个做管理咨询的朋友提醒了他:“你 的技术那么专业,那 些投资人怎么看得懂? 你连一份像样的创业计划书都没有,别人怎么相信你?”于是张华静下心来,查阅了大量资料,又咨询了一些专家,从经营宗旨、公司目标出发,对公司的技术、产品、市场销售、资金需求、财务指标、投资收益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在此期间,他还对该行业进行了市场调查。一个月后,张华拿出了一份创业计划书,迅速得到了投资公司的肯定,没过多久,一家风投公司就和张华签订了投资协议。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美国硅谷著名的投资家尤金克莱尔说过:“如果你 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份工作,那么请写一份创业计划。它能迫使你进行系统的思考。有些创意听起来很棒,但当你把所有的细节和数据写下来的时候,自己就崩溃了。” 创业计划的形成是一项艺术性的工作,创 业计划书就是把创 业者的创业计划形成条理性文字后的成果。创业计划书能够帮助 创业者理顺创业思路,分析市场前景,预 测创业风险,帮 助创业者 在创业路上未雨绸缪。一份高质量的创业计划书可以勾画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蓝图,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引导企业更有效地开展经 营活动。在创业计划书中,创 业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 务,了解所处的行业和 市场,分 析企业的竞争对手,制 定更加全面 长远的营销计划,评价 现有的创业团队,预 估企业的发展风险,制 定未来的财务战略,从各个方面评估企业成长,制定行动规划。当创业者有了初步的创业计划和构思之后,就 应该着手将创 业计划形成详细的、有条理的创业计划书。
一、研讨创业构想
撰写创业计划书之前创业者应坚信两点:第一,这是一个好计划(项目);第二,我 能把这个计划(项 目)做 好。当然,在 制定创业计划书之前,必须对创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详细的研讨、论证。(一)研讨产品和服务
1、概念陈述 在此阶段,创业者应考虑下面的问题:企业提供的是一种什么 样的产品或服务?它满足什么人的什么需求?人们通过什么方式 知晓这种产品或服务?这构成了创业早期的核心问题:需求、具体形态和推广。如果所提供的是产品,产品当前处于何种阶段?有无实物?如果所提供的是服务,服务的各项支持业务是否成熟? 研讨的对象可以是行业专家,也可以是潜在客户,在向他们作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描述后,主动征求反馈意见。2.研讨需求 需求的研讨内容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需 求出现的频率等,这是创业计划书中的重要内容。(二)研讨行业或目标市场 1.行业分析对行业的分析 涉及以下问题:产品或服务所处的行业当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本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处在这个行业的什么位置?是普通的一般竞争性产品或服务,还是能够填补行业空白的产品或服务?产品或服务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2.目标市场分析 对目标市场的分析涉及以下问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对象是哪些人?是一般大众消费者群体还是专业用户? 销售的目标是广泛的还是小众的?市场容量有多大?能否满足产品或服务的盈利需求? 3.竞争对手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涉及以下问题:企业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提供的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和服务有哪些?竞争对手的资源配置有哪些优势和劣?(三)研讨创业团队和组织管理 人是企业的核心,人的才能、智慧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状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研讨创业团队和组织管理时,应注意下面的问题:创业团队由哪些人组成? 如何分工?如何协作?出现了问题如何解决?企业的组织结构属于何种类型?(四)研讨创业资源 关于创业资源的探讨,以下问题值得注意:目前企业能获得的创业资源有哪些?比较容易获得创业资源的途径有哪些?目前较难获得的创业资源有哪些?获得的资源如何配置和使用?目前还无法获得的创业资源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五)研讨财务 对财务问题的研讨内容包括:资金来源于哪些渠道? 资金如 第何使用和分配?产品或服务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如果 是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的盈利方式是什么?在创业初期、中期和后期,企业的预计利润是多少?潜在的绩效与同行业相比处于何种水平?利润如何分配?
二、分析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创业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行业状况、资 源的多少、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阶段等)客观地分析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重点需要从资源获取、市场、团队管理、政策法律等几个方面考虑。创业者可通过拜访行业内成功的创业者、与行业内的专家座谈、查阅创业案例等方式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和预案,方案和预案越多、越 详细,创业者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三、把构想变成文字
前期工作做完之后,创业者应该把前期的思考转变成文字,形成一份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的内容一般包括:总体概述,产 业背 景和公司概述,市场调查和分析,公司战略,总体进度安排,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管理团队,公司资金管理,财务预测,预计公司能够获得的利益等。(一)总体概述 总体概述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本创业计划的创业背景和项目简述。★创业的机会概述。★目标市场的描述和预测。★竞争优势和劣势分析。★经济状况和盈利能力预测。★团队概述。★预计能获得的利益。(二)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 产业背景和公司概述的内容如下: ★详细的市场分析和描述。★竞争对手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公司概述。(三)市场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市场调查和分析的内容: ★目标市场顾客的描述与分析。★市场容量和趋势的分析、预测。★竞争对手分析。★估计的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发展的走势。(四)公司战略 公司战略阐释公司如何进行竞争: ★在发展的各阶段如何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如何通过公司战略来实现预期的计划和目标。★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五)总体进度安排 公司的总体进度安排包括以下领域的重要事件 ★收入来源。★收支平衡点和正现金流。★市场份额。★产品开发介绍。★主要合作伙伴。★融资方案。(六)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 关键的风险、问题和假定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 ★关键的风险分析(财 务、技 术、市 场、管 理、竞 争、资 金撤出、政策等风险)。★说明将如何应付或规避风险和问题(应急计划)。(七)管理团队 介绍公司的管理团队时,要 注意介绍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 作背景(注意管理分工和互补);介绍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以及主 要投资人的情况。(八)公司资金管理 公司资金管理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股本结构与规模。★资金运营计划。★投资收益与风险分析。(九)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的内容有: ★财务假设的立足点。★会计 报 表(包 括 收 入 报 告、平衡 报 表、季 度 报 表 或 年 度 报表)。★财务分析(现金流、本量利、比率分析等)。(十)预计公司能够获得的利益 这是创业计划的“卖点”,包括以下内容: ★总体的资金需求。★资金的使用。★投资人可以获得的回报。
四、创业计划书的格式
创业计划书一般分为封面、目录、摘要、正文、附录几个部分。★封面:封面设计宜简约明确,忌晦涩怪异花哨。在封面上应 简单清晰地标明公司名称、项 目名称、项 目单位、计 划书编号。同 时应留出足够的空间标明公司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公司主 页、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日期等。★目录:标明各部分的页码范围。★摘要:摘要是对整个创业计划书的概括,目的在于用简练的 语言将整个计划书的核心、要点、特色展现出来,吸引阅读者仔细读完文本。要求简练但特色鲜明,应 列举出阅读者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主题。★正文:创业计划书的主体,按照创业计划书的内容要求逐项递进。★附录:附录是对正文有关资料和数据的补充。有的创业计划书还会有保密条款,求投资方(阅 读者)严格遵守保密条约,未经允许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创业计划书的内容。、五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和展示计划
(一)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原则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应遵循以下原则:目标明确,优 势突出;内容真实,体现诚意;要素齐全,内容充实;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结构 严谨,风格统一;有理有据,循序渐进;详略得当,篇幅适当。(二)创业计划书撰写的技巧 创业计划书不可千篇一律,项目不同,用途有异,内容和结构也不同。某一个企业的创业计划书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企业,创业计划书没有通用的模板,可以有个性地体现。但是所有创业计划书都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客观真实。不能有夸大或者低估的成分,也不能有虚构的描述和盲目的乐观。★有效可行。不可夸夸其谈,所有内容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创新性强。要突出产品或服务的优势和创新点,强调与众不同之处,这样更能吸引投资者。★讲求逻辑。整个创业过程是有清晰逻辑的,如果没有逻辑清晰的表述,不但投资者无法看懂,对创业者的指导性也会大大减弱。(三)创业计划书的展示 创业计划书一般采用幻灯片展示,这就对创业者制作创业计划 书的幻灯片提出了要求:要合理制作和使用 PPT;有重点、有层次地 阐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 达到更好的创业项目展示效果;一般采用6-6-6法则,即每行不超过6个词语,每页不超过6行,连续6张 纯文字的 PPT 后插入图片或表格,尽量使 PPT 版式多样化。创业者在展示创业计划的过程中语言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多加练习,以期达到最好的展示效果。
六、创业计划书中应该避免的错误
失败的创业计划书最常出现如下问题: ★语言描述混乱不清,冗长拖沓;★没有明确描述执行团体;★只有创意,没有实际经验,也没有细节;★计划目标界定不明或难以衡量目标执行状况;★对市场和环境的描述过多,而 对公司的业务类型和目标介 绍过少;★过于强调技术的先进性或产品服务的创意,而 忽略执行方 案,未能清楚地解释商业机会与执行能力,以为“功到自然成”;★计划书中有很多口号,而 对为达到目标所制定的策略与战 术的描述却不多;★强调市场容量或生产能力,对销售产品的方式描述过少;只有销售目标,没有实现销售目标的具体计划;★强调过往成就,却不能令人信服地说明保持可持续竞争优 势的策略与方法;所描述的管理团队的实力名不副实;
★对市场导入和团队协助的描述没有说服力;★对生产与营销实施方案的描述过于简单甚至缺少;对经营困难及风险预计不足,过于乐观;★市场容量和市场份额的估算方法不科学;★产品或客户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弱)或太多太杂(专注度、集中度不够);产品、服务卖点、亮点过多,泛而不精;★对公司的发展盲目乐观;★公司名称与项目名称过于夸张,如 一个面向国内市场的初 创公司起名为某某国际集团;★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对应描述项目的内容避而不谈;★对资金预算的描述不清楚或不合理,资金使用方向模糊;★财务数据测算不准确,钩稽关系不合理,数据出入过大。
七、检测创业计划是否合格的标准
创业计划制定出来之后,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创业者来说,并不知道自己的创业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可 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自我检测: ★能否用一两句话来准确地描述企业是如何盈利的? 如果能够用最短的语句概括出来,那么该创业计划是清晰和明确的,否则,创业计划是模糊不清的。★转换角色。把自己放在客户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产品,如果自己是消费者,会不会购买这个产品或服务? 购买或者不购买的理由是什么?购买的热情和积极性高不高?是毫不犹豫地购买还是再三考虑之后才做决定? 如果发现产品或服务对客户并没有吸引力,那就需要适当地修改创业计划了。★差异化。创业者应努力找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这个差异可以是产品或服务的差异,也可以是创业模式的差异,找到差异就能找到目标市场,查看创业计划中有没有突出这个目标市场。★如果创业成本增加(例如各项开支翻番),或者收益不如预期(例如收益只有预期的一半),创业能否继续下去? ★创业的依赖性有多高?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如果高度依赖少 数公司或目标客户,那么风险是非常大的。一般而言,企业单一客 户的销售额不能超过总销售额的 35%。如果高度依赖某个公司,则需要减少这种依赖,降低风险。★在创业的每个环节都思考“最坏的情况”,如 果出现最糟糕的情况,有没有应对的预案?能不能化解这些困难?
实践练习
实践练习1-撰写优秀的概要
优秀的概要在任何好的商业计划中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流的概述能抓住那些通常依据概要做决策的潜在投资者的注意和兴趣,而他们也决定是继续将商业计划阅读下去,还是接着看下一份。因此,学会如何写优秀的概要对创业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下述措施将提高你对于这项重要任务的技能。
(1)撰写创业企业概要。确保它的长度只有2~3页。
(2)然后,邀请一些你认识的人读这份概要,并对它进行评论。尤其是,要请他们就下述方面对概要评分。(评级应采用5分制:1=很差;2=差;3=中等;4=好;5=很好。)
a.概要提供了新产品或服务的清晰描述。
b.概要解释了新产品或服务为什么在特定市场是有吸引力的。c.概要辨明了市场并解释了产品如何在这些市场中促销。d.概要解释了产品处于生产的什么阶段。
e.概要解释了创业者是谁并描述了他们的背景和经验。f.概要解释了创业者要寻求多少资金以及资金的使用目的。
(3)得出每个方面的平均分。那些得分低(3分或更低)的部分,就是你应该致力引进的环节。准备一份改进后的概要,并让不同的一群人给它评分。
(4)持续进行这个过程,直到所有方面的评分都达到4分或5分。答案:略
2.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篇二
1 微课、微课教学、微课资源建设的概念界定
近几年来, 教育界和学术界对于微课、微课教学的概念多有探讨, 虽然不尽一致, 但基本含义大同小异。所谓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 根据教学实践要求, 借助教学视频, 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针对某个知识点, 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 教师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 微课一方面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 另一方面也可以包含教学视频在内的一个教学资源整体, 并且该教学资源整体主要包括课堂设计、微课件、微测试、微点评、微反馈等。简而言之, 微课教学就是借助微课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在高校微课教学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借助微课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微课和微课教学的概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信息化手段, 同时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高校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时, 教学是目的, 微课是载体, 所以微课是为教学服务的。微课和微课教学都是微时代的产物, 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我们常常把微课误认为微课教学, 从实际情况来看, 微课与微课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为, 微课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部分和环节而存在, 微课就是一个短小精湛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而且是“可移动”数字化资源包。微课教学则是以微课为主要教学方式而进行的教学过程。
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出现及应用顺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那么, 如何保证微课制作和微课教学的质量, 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这就涉及到微课资源建设问题。这一问题在以往的探讨中较少涉及, 更没有人对微课资源建设下过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微课和微课资源的概念界定中推导出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含义。笔者认为相比较于微课和微课教学, 微课资源建设是更为基础性的概念。微课资源建设是为提供高质量的微课和微课教学而进行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在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的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 需要对核心知识、典型事例、前沿专题等教学内容进行全覆盖, 资源类型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应用平台建设、微课制作、微课教学教师团队建设、微课建设保障条件建设等。显然, 没有高质量的微课资源建设, 微课和微课教学质量就不会高。建设微课资源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的价值,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微课资源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例如, 湖南省教育厅下发了湘教通[2016]149号文件, 专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工作进行指导, 同时组织立项了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项目。
2“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上, 如此大的改革开放从未有过,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 激发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 同时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今天, 中国作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根据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的内容设置, 第七章主要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共分为三小节: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2015年版“概论”课教材将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进来, 成为最有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较多的一章。通过内容的整合和融入, 逻辑结构更加合理, 更加符合教材的体例, 如果能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 这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但必须指出的是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往往是表面化的, 基于其成长经历和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容易对改革开放做出非黑即白的感性判断。因此第七章的内容讲授, 特别是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其实第七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都非常适合进行微课资源建设。通过微课资源建设, 运用微课和微课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深刻懂得为什么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扩大开放、如何扩大开放等。同时要通过微课资源建设、微课教学澄清一些理论误区并掌握改革开放中的前沿问题。例如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方向、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等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要设立亚投行等问题。
3“概论”课第七章进行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笔者所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今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微课资源建设项目, 在申报和建设项目的过程中, 梳理概论课第七章微课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
从建设目标的角度来讲, 打算用1年时间整合微课资源 (微课视频、课件、教学素材、教辅资料、训练作业、测试试题等) , 其内容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依据新课标整合微课资源, 同时重点突出核心知识, 并且紧扣前言,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一方面适用于课堂教学, 另一方面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共享优质资源。从建设任务的角度来讲, 第一, 借助网络平台, 共享网络资源, 同时上传教师授课内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学生可以借助Web方式, 对各种资源进行浏览、查询和使用, 并且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第二, 依据新课标, 组建开发队伍建立微课资源库, 共同设计和研发数字化教育资源。第三, 基于微课资源的空间, 组织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 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借助平台通过线上方式为学习者提供辅导答疑服务。
3.2 完善资源主题体系
在新时代条件下, 改革开放作为党领导下的伟大革命, 可以进一步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 进而正确认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需要我们以教材为纲,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知识进行解构,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 以改革开放的性质、目标、方向、评判标准为重点, 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为难点, 以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热点, 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重构。
3.3 贯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成立项目建设小组, 确定项目组长和具体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分工合作, 各司其职。
3.3.1 建设技术方案
成立以唐召云为负责人的项目团队, 借助我校信息化建设基础, 选择“湖南微课网”为载体, 对微课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 按照教育教学需求, 结合微课建设标准, 解构第七章改革开放理论体系, 梳理知识点;借助FLV、Flash等技术搭建核心资源库, 不断丰富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拓宽推广范围。
3.3.2 难点及解决办法
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 要转变理念, 组织团队成员加强学习, 全面认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 结合课程内容, 以及解构重构图等对微课进行重新设计, 最大限度确保微课时间的合理性、内容的充实性, 同时要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通过对微课录制、剪辑中面临的技术难题, 需要对团队成员进行技术培训, 同时, 组织信息技术专家, 指导微课录制、剪辑等;在微课应用中, 针对持续发展问题, 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3.3.3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首先政策方面, 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其次经费方面, 学校层面要设置专项资金, 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 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条件保障方面要具备基本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例如, 我校的微课资源建设基础设施较好, 我校拥有第二代最新数字校园网 (独享1000M出口) , 以及1000M的校园主干网, 有线网络信息接入点超过6000个, 无线接入点超过1000个, 在教学区, 建有65间无线覆盖教室, 每间教室可以同时满足50个学生在线学习的需要, 同时我校还建有256间现代化交互式多媒体教室, 在图书馆二楼设有全天开放的机房, 机位1800余个, 为学生上网、上机提供了便利, 我校还拥有先进的专业微课资源建设录播室。
3.3.4 建设成果应用
微课资源建设的服务对象及服务范围是立足本校, 面向湖南, 辐射全国;微课资源共享与交换模式: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 按照建设标准, 由高校建设优质微课资源, 并上传到网络平台, 为高校师生免费使用提供便利。对于高校师生来说, 通过实名注册的方式, 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辅导等。
建成微课资源后, 可以向所有高校在校生可全天候开放, 不仅扩大了受众面, 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修。对于学生来说,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式学习,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可以对相关章节进行个性化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微课作为可再浏览资源, 课程结束后, 学生可以进行二次学习。在设计思政微课视频的过程中, 通过视频、音频 (图片、动画等) 等方式呈现, 进一步增强了吸引力, 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时, 可以考虑社会热点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更具吸引力,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关系到微课和微课教学的应用效果, 能够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对微课、微课教学和微课资源建设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以概论课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为例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资源建设的可行性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微课资源建设,概论课,应用,探析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N].中国教育报, 2010-07-30.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1-65.
3.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篇三
【关键词】高效节水技术;应用;发展
Seventh Division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regiment one hundred twenty-nine efficient water-sav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Zhang Ya-ling
(Seventh Division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regiment one hundred twenty-nine Karamay City 834032)
【Abstract】Xinjiang Corps elaborated seventh division one two nine regiment efficient water-saving measures and the efficient use of water and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noting that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 new irrigation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precision irrigation combination will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water-saving.
【Key words】Efficient water-saving technology;Application;Development
资料表明,世界上粮食增产中25%归功于扩大耕地面积,75%归功于提高单产。虽然单产的提高是综合措施的结果,但灌溉却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随着世界性水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发展灌溉面积就必须节约灌溉用水,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
1. 农业节水的主要措施
1.1 发展渠道衬砌与管道输水技术。输水配水渠道的渗漏损失是农田灌溉水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未衬砌的渠道输水损失达40%~50%,开展渠道防渗是农田灌溉节水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灌溉输水的利用率,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渠系衬砌、管道化工程。
1.2 改进传统地面灌溉技术。传统灌溉方式由于灌水历时长、用水量大、灌水不均匀等影响作物产量。所以,长期以来各国都在积极致力于对传统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并创造了许多全新的方法。其中波涌灌(间歇灌)和激光控制平地畦田灌就是两种影响较大、效果较好的方法。
1.3 推广喷灌、微灌技术。喷灌、微灌技术可在传统的沟、畦灌等地面灌溉基础上节水30%~50%,节省劳力20%~90%。在节约用水量的同时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概念,能够把含有肥料的水一滴滴地输入作物根层的土壤中,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保持协调关系,达到作物高产目的。
1.4 充分利用咸水、废水灌溉农田。目前采用的方法能够在空间和时间上预报出灌溉后的土壤溶液成分和土壤基质,据此判定土壤状态,并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参照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种植的作物。耕作方式通常采用轮作制,即耐盐和不耐盐作物轮作,咸水、废水与淡水轮灌,以避免土壤过度积盐。
2. 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新技术
2.1 选育耐旱作物和节水品种。选育耐旱作物品种,是充分利用生物适应环境,以生物机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耐旱作物一般在生长关键期能避开干旱季节,抗逆性强,生长期能和当地的雨季相吻合,在雨季快速生长,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
2.2 改进耕作方法与栽培技术。因地制宜,由多耕趋向于少耕、免耕;由浅耕趋向于深耕;由耕翻趋向于深松;由单一作物连作趋向于粮草轮作或适度休闲;重视水土保持,纳雨蓄墒,合理施肥,以肥调水。
2.3 推广地面覆盖技术。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蒸发、蓄存降水、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温的优点,分为有机物覆盖、地膜覆盖和化学覆盖。有机物覆盖就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糠皮等材料进行地面覆盖,有明显的保墒节水效能;地膜覆盖是一种用薄膜覆盖的农田技术,能够提高地温,抑制蒸发;此外,保水剂、抗蒸腾剂等化学覆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节水灌溉技术在129团的应用
3.1 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两者互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通过生产实践,膜下滴灌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3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高5%~7%,单产提高20%左右,大幅度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这种先进生产方式的实施,带来了农业体制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出现了一大批家庭农场,不仅有效节约了农业用水,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还为低成本高产出的农牧产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在129团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是近些年来推广应用节水灌溉项目中经济效益最高、生态效应最好的灌溉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2 滴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滴灌自动化技术把新疆节水灌溉推上了一个省水、省工、增产、增效的新局面,实现了高层次决策控制,是膜下滴灌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通过田间土壤温度传感器、风向、风速、光照、降雨量和蒸腾传感器进行自动化灌溉。随后,各地也建立了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示范区,自动监测预报农田各项技术参数,进行科学节水灌溉,“自动化滴灌技术”推广试验成功,达到了作物长势室内可视化,土壤墒情自动监测化,灌溉自动化。
4. 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
4.1 灌溉工程节水技术发展方向。
(1)输水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为解决混凝土衬砌延伸性差、易开裂等缺点,试验用钢丝网等加筋混凝土替代常规混凝土衬砌。另外,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机械化施工技术的日益进步,膜料衬砌在渠系衬砌中的比重逐年增大,将有可能成为未来渠系衬砌材料发展的主方向。
(2)喷、微灌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喷、微灌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发扬喷灌射程远、效率高等优点,克服喷灌能耗大、喷头易堵塞等缺点;开发和研制新型灌溉设备,提高灌溉均匀度,克服滴灌系统易堵塞的缺点,并向低压、节能型方向发展,减少传动装置能耗;灌溉设备标准化、系列化。
4.2 科学管理与精准灌溉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实行灌溉管理自动化,成为农业节水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地理信息技术可实现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植保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能够对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改善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通过系统的诊断和决策,制定实施计划,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数字化建设和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并逐渐成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 钱蕴壁. 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2] 俞双恩,朱兆通,戴振伟. 我国节水型灌溉农业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7(1):27~30,68.
[3] 洪启华. 兵团棉花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J].新疆农垦科技,2000(2):3~5.
[4] 康绍忠.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21世纪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11~17.
[5] 王京华,孙孝贵,杨建文.自动化控制滴灌系统在大田棉花方面的应用[J].节水灌溉,2007(6):61~64.
4.《计算机基础》第七章练习题 篇四
习题一.选择题
1.Windows98操作系统是 B 。
A.单用户单任务系统 B.单用户多任务系统
C.多用户多任务系统 D.多用户单任务系统
2.在Windows98桌面上,不能打开“我的电脑”的操作是 D 。
A.在“资源管理器”中选取
B.用鼠标左键双击“我的电脑”图标
C.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
D.用鼠标左键单击“开始”,然后在系统菜单中选取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Windows98中打开的多个窗口,既可平铺也可层叠
B.Windows98可以利用剪贴板实现多个文件之间的复制
C.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用鼠标左键双击应用程序名,即可运行该程序
D.在Windows98中不能对文件夹进行更名操作
4.当一个应用程序窗口被最小化后,该应用程序将 D 。
A.被终止执行B.继续执行
C.被暂停执行D.被转入后台执行
5.在输入中文时,下列的 D 操作不能进行中英文切换。
A.用鼠标左键单击中英文切换按钮 B.用Ctrl+空格键
C.用语言指示器菜单 D.用Shift+空格键
6.下列操作中,能在各种中文输入法切换的是 A 。
A.用Ctrl+Shift键 B.用鼠标左键单击输入方式切换按钮
C.用Shift+空格键 D.用Alt+Shift键
7.下列创建新文件夹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B 。
A.在MS-DOS方式下用MD命令
B.在“开始”菜单中,用“运行”命令执行MD
C.在“资源管理器”的“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D.用“我的电脑”确定磁盘或上级文件夹,然后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8.下列操作中, D 不能查找文件或文件夹。
A.用“开始”菜单中的“查找”命令
B.用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图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查找”命令
C.用鼠标右键单击“开始”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查找”命令
5.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篇五
第七章 证券中介机构
第四节 证券服务机构
一、证券服务机构的类别
证券服务机构包括: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机构。
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人员必须具备证券专业知识与从事证券业务或者证券服务业务两年以上的经验。
二、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管理
《办法》的调整范围是律师事务所及其指派的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证券法律业务是指律师事务所接受当事人委托,为其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提供的制作、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法律服务。
《办法》规定,鼓励具备下列条件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
内部管理规范,风险控制制度健全,执业水准高,社会信誉良好;有20名以上执业律师,其中5名以上曾从事过证券法律业务;已经办理有效的执业责任保险;最近两年未因违法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办法》规定,鼓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且最近两年未因违法执业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
最近3年从事过证券法律业务;最近3年连续执业,且拟与其共同承办业务的律师最近3年从事过证券法律业务;最近3年连续从事证券法律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或者接受过证券法律业务的行业培训。
《办法》规定,同一律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证券发行的发行人和保机构、承销的证券公司出具法律意见,不得同时为同一收购行为的收购人和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出具法律意见,不得在其他同一证券业务活动中为具有利害关系的不同当事人出具法律意见。律师担任公司及其关联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存在其他影响律师独立性的情形的,该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不得接受所任职公司的委托,为该公司提供证券法律服务。
2010年12月中国证券会根据办法制定并发布了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行规则和律师事务所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业务执行细则。2011年1月1日起试行。确立了基本的执业制度,明确了基本的执行方式和程序。
三、注册会计师执业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管理
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实行许可证管理。
(一)会计师事务所申请证券资格的条件。
4、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净资产不少于500万元,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净资产不少于300万元;
6、上一审计业务收入不少于1600万元。
8,、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在执业活动中受到行政处罚、刑事处罚,自处罚决定生效之日起至提出申请之日止未满3年;因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证券资格而被撤销该资格,自撤销之日起提出申请之日止未满3年;申请证券资格过程中,因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被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的,自被出具不予受理凭证或者不予批准决定之日起至提出申请之日止未满3年。
(二)注册会计师申请证券许可证的条件
注册会计师申请证券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已取得证券许可证,或者符合《规定》第六条所规定的条件并已提出申请;(2)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考试合格证书;(3)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1年以上;(4)不超过60周岁;(5)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良好,在以往3年执业活动中没有违法违规行为。
四、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管理
我国《证券法》规定,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1)代理委托人从事证券投资;(2)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3)买卖本咨询机构提供服务的上市公司股票;(4)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5)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五、资信评级机构从事证券业务的管理
证券评级机构从事证券评级业务应当遵循一致性原则。
六、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管理
(一)资产评估机构申请
1.资产评估机构依法设立并取得资产评估资格3年以上,发生过吸收合并的,还应当自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之日起满l年。
2.质量控制制度和其他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良好。
3.具有不少于30名注册资产评估师,其中最近3年持有注册资产评估师证书且连续执业的不少于20人。
4.净资产不少于200万元。
5.按规定购买职业责任保险或者提取职业风险基金。
6.半数以上合伙人或者持有不少于50%股权的股东最近在本机构连续执业3年以上。
7.最近3年评估业务收入合计不少于2 000万元,且每年不少于500万元。
七、证券金融公司从事转融通业务的管理
(一)证券金融公司
1.公司设立。证券金融公司的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60亿元。
2.职责。证券金融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
3.开展业务的资金和证券来源。证券金融公司开展转融通业务,可以使用自由资金和证券。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业务平台融入的资金和证券,通过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平台融入的资金或者依法筹集的其他资金和证券。
(二)业务规则
证券金融公司向证券公司转融通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
保证金规定。证券金融公司开展转融通业务,应当向证券公司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确定并公布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种类和折算率。保证金可以证券充抵,但货币资金占应收取保证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5%。
(三)权益处理
(四)监督管理
证券金融公司应当建立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机制,保障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妥善保存履行本办法规定职责所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20年。
2.风险控制指标。证券金融公司应当遵守以下风险控制指标规定:(1)净资产与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2)对单一证券公司转通融的余额,不得超过证券金融公司净资本的50%;(3)融出的每种证券余额不得超过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10%;(4)充抵保证金的每种证券余额不得超过该证券总市值的15%。
证券金融公司应当每年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风险准备金。证监会可以根据防范证券金融公司风险的需要调整提取比例。
3.证券金融公司的资金用途。除用于履行法定职责和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外,证券金融公司的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经证监会认可的高流动性金融产品,购置自用不动产以及证监会认可的其他用途。
八、证券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和市场准入
(一)证券服务机构的法律责任
其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与发行人、上市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是,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6.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篇六
[基本要求](一)掌握税务登记管理(二)掌握税款征收
三)掌握税务行政复议范围和管辖
(四)掌握征纳双方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五)熟悉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六)熟悉账簿、凭证管理和发票管理(七)了解纳税申报和税务检查
(八)了解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和税收法律关系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种的征收管理适用征管法。
二、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
1.税收法律关系主体。(1)征税主体。(2)纳税主体。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二)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1)税务机关的权利。
①法规起草拟订权;②税务管理权;③税款征收权;④税务检查权;⑤行政处
罚权;⑥其他权力及权利。(2)税务机关的义务。①宣传税法,辅导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②保密义务;③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
记、开具完税凭证的义务;④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的义务;⑤进行回避的义务;⑥其他义务。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包括:①知情权;②要求保密权;③享受税法规定的减税、免税和出口退税优待;④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⑤陈述权、申辩权;⑥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权;⑦其他权利。(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义务包括:
①按期办理税务登记,并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的义务;②按规定设置账簿,并正确使用、保管有关凭证的义务;③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义务;④按期缴纳或解缴税款的义务;⑤接受税务检查的义务;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履行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的义务,然后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和起诉;⑦其他义务。
第二节 税务管理
一、税务登记管理(一)税务登记范围 1.税务登记。
2.税务登记范围、税务登记证件及使用。
(1)税务登记范围。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
(2)税务登记证件及使用。3.税务登记主管机关。(二)税务登记的内容
税务登记制度包括设立(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以及停业、复业登记等。
(三)税务登记的管理 1.证照管理。2.非正常户处理。
二、账簿和凭证管理(一)账簿的设置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
(二)对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及其处理办法的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三)账簿、凭证等涉税资料的保存和管理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发票管理(一)发票的式样
(二)发票的种类、联次和内容(三)发票的印制(四)发票的领购
(五)发票的开具和保管(六)发票的检查
四、纳税申报(一)纳税申报
(二)纳税申报的内容(三)纳税申报的方式 1.自行申报; 2.邮寄申报; 3.数据电文方式; 4.其他方式。
(四)纳税申报的其他要求
1.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2.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
第三节 税款征收与税务检查
一、税款征收(一)税款征收
(二)税款征收的方式
1.查账征收。2.查定征收。3.查验征收。4.定期定额征收。(三)税款征收措施
1.由税务机关核定、调整应纳税额。(1)核定应纳税额的情形。(2)核定应纳税额的方法。(3)关联企业纳税调整。
2.责令缴纳,加收滞纳金。加收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 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届满次日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止。
3.责令提供纳税担保。(1)适用纳税担保的情形。(2)纳税担保的范围。4.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1)适用税收保全的情形及措施。(2)不适用税收保全的财产。
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包括机动车辆、金银饰品、古玩字画、豪华住宅或者一处以外的住房。税务机关对单价5 000元以下的其他生活用品,不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5.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1)适用强制执行的情形及措施;(2)抵税财物的拍卖与变卖。6.阻止出境。
(四)税款征收的其他法律规定 1.税收优先权。
2.税收代位权与撤销权。
3.纳税人涉税事项的公告与报告。4.税款的追缴与退还。
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二、税务检查(一)税务检查
(二)税务检查的职责 1.查账权;2.场地检查权;3.责成提供资料权;4.询问权;5.交通邮政检查权;6.存款账户检查权。
(三)被检查人的义务
第四节 税务行政复议
一、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1.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退税、抵扣税款、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代征行为等。2.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
3.发票管理行为,包括发售、收缴、代开发票等。4.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
5.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1)罚款;(2)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3)停止出口退税权。
6.税务机不依法履行下列职责的行为:(1)颁发税务登记证;(2)开具、出具完税凭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3)行政赔偿;(4)行政奖励;(5)其他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7.资格认定行为。
8.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行为。
9.政府公开信息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10.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行为。
11.税务机关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12.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二、税务行政复议管辖(一)复议管辖的一般规定(二)复议管辖的特殊规定、三、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与受理(一)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人对复议范围中第1项规定的行为不服的,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申请人对复议范围中第1项规定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二)税务行政复议受理
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四、税务行政复议审查和决定(一)税务行政复议审查
行政复议机构应当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二)税务行政复议决定
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第五节 税收法律责任
税收法律责任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按责任种类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按责任主体分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行政相对人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和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7.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篇七
[关键词] 物流基础设施 物流园区 货运通道 配送道路体系
一、物流基础设施概述
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物流基础设施的概念,但是,从其对相关名词的归类中可以看出,物流设施至少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各类仓库(库房)、货场料棚、铁路集装箱场公路集装箱中转站、集装箱货运站、集装箱码头等。这种归类思路和结构分析方法表明,物流基础设施应当是包括上述所列设施的集合体。而非仅仅指物流园区(术语中并未提出该概念,该概念近几年才提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从上述思路出发,物流基础设施的内涵应当是:物流基础设施是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上和供应链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
按照企业基于供应链管理所产生的物流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或分散组织的特征,从满足这种物流组织需求的角度,物流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两类:
1.为一定区域货流较为集中的节点地区提供满足集中物流组织管理要求的专业化设施。该类设施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便在特定区域实现供应链集中管理的功能。
2.以单个功能为主兼具其他辅助功能的专业化设施。该类设施具有按照自身服务对象需要进行布局和功能设置的特点,这些设施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枢纽、场站、仓储设施等。
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基本构成要素
1.物流园区:特征指标包括位置、规模、功能。
2.货运通道:连接主要节点的货运干线。特征指标包括连接端点、道路等级、可利用时段、饱和情况、通行能力瓶颈位置。
3.配送道路体系:特征指标包括分时段允许配送车辆通行区域、允许配送车辆停靠区域。
4.外部交通设施(含港口、机场、铁路):特征指标包括容量、航线航班等。
各要素关系示意图如下: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基本构成要素示意图
三、物流园区建设问题研究
物流园区应同时满足货物的实体供给与实体配送要求。实体供给大多数都是大宗货物的运送,以传统的直接供应为主。而实体配送则是为了满足用户“少量、多样、高频率”货物需求所提出的服务。
1.物流园区功能类型
物流园区按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定向型、产业集聚型、交通枢纽型、综合服务型等四种类型。
(1)定向型物流园区。定向型物流园区一般是指为其所在区域范围内的工业园、产业园、企业相对聚集区或机场、海港等提供定向物流服务的物流园区。
(2)产业集聚型物流园区。产业集聚型物流园区一般是指行业聚集物流园区,并为所锁定的行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如汽车物流园区、钢材物流园区等。
(3)陆路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陆路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是指处于陆路交通枢纽位置,以提供货物转运业务为主,具备货物的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功能。
(4)综合服务物流园区。综合服务物流园区是指以综合提供基本的物流服务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交通条件、周边企业、生活群落的不同而相应地提供不同的服务定位。
2.物流园区功能定位
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通常要根据不同的城市类型定位和其物流流量的大小来选择。
各类资源型城市应当选择定位定向型物流园区;交通枢纽型城市应当选择定位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各类加工型城市应当选择定位产业集聚型物流园区;各类政治综合型城市应当选择定位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当然每个城市的物流园区功能还可以再细分,即在一个城市宏观物流园区规划里也应该有若干个不同功能的物流园。因为一个城市对外交流货运总量类型从全国来看属于某种大类型,而在一个城市内部也会存在交通枢纽区、资源区、加工区、商业区、政治区、生活区等等。因此,在一个城市内部可以建设若干个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园小区。
3.物流园区规模建设的重要依据
根据物流流量原理,物流园区建设规模主要是依据所在城市的物质流量。城市对外物质交流总量是通过两个指标反映的:一个是货运总量,另一个是货物周转量。这是一个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必须依据所在城市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
由于物流流量与所在城市国内生产总值成正相关关系,所以货运量和其货物周转量是可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通过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的,这是一个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
城市物流园区建设与其他经济建设一样,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城市的特点,建设具有各自城市特色的物流园区,切勿相互攀比,盲目发展,否则必然造成极大的浪费。
4.物流园区选址原则
物流园区所在位置不仅关系到厂商的物流成本和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物流园区已成为衔接全球市场的门户。通过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企业可以更容易拓展国际市场,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
(1)靠近货物转运枢纽。紧临港口、机场、铁路编组站,周围有高速公路网,中心内最好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连。建立快速有效的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解决好在这些枢纽内的货物转运问题。
(2)紧临大型工业、商业企业。工、商企业是物流中心生存的基础。靠近市场、缩短运距、降低运费、迅速供货是物流园区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3)考虑物流通道网络的影响因素。道路网的通达性直接影响到运输的效率,能否实现准时运送是物流系统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在选址过程中应综合考虑道路网分布、通行能力和交通管制情况。
(4)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对外交通便捷。公路是配送中心供、配货的主要货运方式,靠近交通便捷的干道进出口便成为配送中心布局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5)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为了减少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应优先考虑将现有仓储区、货场改建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流园区。
(6)考虑地价因素。物流企业以效益为宗旨,一船占地面积较大,地价的高低对其区位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7)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劳动力条件。过去这个因素不太重要,因为仓储业的就业密度和技能要求较低,但随着物流园区的建设,许多大规模的配送中心聚集在一起,现代化的运作需要机械化处理设备,拥有一定数量和素质的劳动力也就成为影响配送中心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8)考虑绿化、生态环境等因素,尽可能降低对城市生活的干扰。对于大型物流中转枢纽,应适应设置在远离市中心区的地方,使得大城市的流通机能、道路交通状况能够得到改善,城市机能得以维持和增进。
(9)周固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物流业的发展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密切相关,物流园区的选址要为相关的工业企业发展留有余地。
四、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建设
货运通道是指连接主要货运节点的货运干线,配送道路体系是指连接货运节点和用户的货运线路。在确定物流园区的定位、功能及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货运通道和配送道路体系,其根本目的是改善物流园区的区位条件,保证物流园区的各项功能,对整个物流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价和优化。
1.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
在城市范围内,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以公路为主,并且与生活型道路是部分重合的。
一般从总体上讲,按照公路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交通性质、交通速度及交通流量等指标,可以分为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4类。快速干道与主干道属交通型道路,在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内起着广泛联系的作用,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主要包括快速干道、主干道和交通型次干道。
2.道路网络布局以及需考虑的因素
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是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网络布局应当满足城市道路总体布局,只是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
(1)网络布局类型。从总体角度而言,目前常用的道路网络体系可归纳为四种类型:①放射环形式:即从(中心)城区向外辐射的道路。②方格式道路:在城区或郊区由纵横的路段组成的道路。③环形道路:以城市中心为核心,呈环形绕城的道路。④自由式及混合式:以上两种或以上方式混合形成。
(2)网络布局的影响因素。网络布局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①基本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强度及桥涵承载力对货车载重的限制、隧道和立交的净空限制等。②交通管制情况:是否允许货运车辆通行,对不同种类的货车在通行时间和道路上有何限制。③通行能力:对货运的实效性有重要影响。④货运通道网络的连通程度及覆盖范围情况。
3.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的评价指标
(1)道路等级划分。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内的道路主要包括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4类,合理的城市道路比例应趋于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1:2:3:6。
(2)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网密度。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所拥有的货运通道和配送道路长度。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网密度应小于城市干道网密度。
(3)需要货运干道及配送道路的长度与车道数。以货运为主的交通干道所要求的长度和车道数,可以用车行道上车辆的饱和度来估算。车行道车辆饱和度表示行驶在交通干道上的货运汽车,按行驶时的车头间隔一辆接一辆排列所需占用的长度与干道为这一系列车辆所能提供的长度之比。
(4)连接度。连接度反应了节点间的连接密度和形态。由于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主要以对外货运交通、区域内物流园区之间的货运交通、物流园区和用户间的货运交通为服务对象,因此节点仅包括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物流园区、用户。
(5)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的可达性。可达性是指从任何一节点出发,通过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到达另一节点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平均出行时间或平均出行距离来表示。
五、结束语
论文阐述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基本理论概念,分析了物流基础设施的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园区、货运通道及配送道路体系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天亮:运输与配送[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叶怀珍:现代物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许扬帆:城市物流基地规划与设计[M].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1(3)
[4]范德成王庭建: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物流科技,2005(2)
8.会计基础第五章 第七节 篇八
一、会计账簿的更换
会计账簿的更换通常在新会计年度建账时进行。
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部分明细账,如固定资产明细账等,因年度内变动不多,新年度可不必更换账簿。但“摘要”栏内,要加盖“结转下年”戳记,以划分新旧年度之间的金额。备查账簿可以连续使用。
二、会计账簿的保管
9.第七章 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篇九
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第一节
公地的悲剧
Eg:
一块草地为一个村社所共有,村社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在上面自由地放牧。这时,每个人都看到,尽量多地放牧对自己是有利的——如果别人不这样做,自己就占了便宜;如果别人也这样做,自己也不会吃亏。结果不难想像,过度放牧会毁掉这块草地,甚至使之变成不毛之地。
悲剧性在于:
每个理性牧民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不断地在公共草场上增加放牧,每增加一个放牧单位,牧者就会获得由此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当草场的畜群承载能力达到极限时,再增加牲畜就会给草场带来某种损害。但是这种损害是由全体牧民承担的(或者是政府和国家)。于是,作为理性动物的人类在眼前利益的驱动下,每个人都努力增加自己的牲畜,最终导致牧场的退化直至毁灭,在公共草场的舞台上不断上演着“草场荒漠化的悲剧”
公地的悲剧表明:
单个人的经济动机和公共利益之间冲突的严重存在,是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也是自由注意经济思想所产生的消极后果。
第二节
环境法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
(一)基本定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个定义包含以下三点含义: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保证人类按照自然客观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产生的根源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调整对象是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关系。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是建立和维护环境法律秩序的主要依据。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任务与特征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与任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条中对其目的有明确的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由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任务为:
(1)合理地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目的);
(2)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根本任务);
(3)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相互制约与依存的关系)。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1)综合性
(2)技术性
(3)社会性
(4)共同性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主体之间,在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资源的活动中形成的,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范所确认和高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
是指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称“权义主体”或“权利主体”。在我国,包括国家、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
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依照环境法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以及在不履行其法律义务时所应承担的强制性的环境法律责任。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环境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一般而言,空气、水体、土壤、矿产、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环境要素,工程设施、机械设备等污染源,各种污染物质,各种环境保护装置、设施等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的“物质”客体,而与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改善有关的行为等则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中的“行为”客体。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与实施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互相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
按国别分,包括中国环境法和外国环境法;
按法律规范的主要功能分,包括环境预防祛、环境行政管制法和环境纠纷处理法;
按传统法律部门来分,主要包括环境行政法、环境刑法(或称公害罪法)、环境民法(主要是环境侵权法和环境相邻关系法)等;
按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分,包括国家级环境法和地方性环境法等。
2、我国国家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国家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组成部分:宪法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资源单行法;环境标准;其他部门法中关于保护环境资源的法律规范。此外,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也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使其主体之间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具体化的过程。通过该法的实施,使义务人自觉地或者被迫地履行其法律义务,将人们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资源的活动调整、限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其目的和任务。
1、公力实施(也称国家实施)
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环境法的实施活动。包括行政机关通过依法行使行政权对环境资源进行的监督管理;司法机关通过行使司法权进行的实施活动;检察机关通过行使检察权进行的实施活动以及立法机关通过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等遵守环境法情况的监督所进行的实施活动。其中行政机关对环境法的实施活动发挥着最为重要、最为基础的作用。
2、私力实施(也称公民实施)
是指公民个人或公民组织依据法律规定所进行的环境法的实施活动。其主要形式包括依法参与环境行政决策;依法对违反环境法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公民个人提起环境诉讼或进行检举、控告;与排污者签订污染防治协议;通过立法机关的民意代表对行政机关等遵守和实施环境法的活动进行监督以及针对环境犯罪、环境侵害行为实施正当防卫和其他自力救济等。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
所谓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是指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一)环境行政责任 所谓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和国家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承担责任者既可能是企事业单位及其领导人员、直接责任人员,也可能是其他公民个人;既可能是中国的自然人、法人,也可能是外国的自然人、法人。
(二)环境民事责任
所谓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在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因破坏环境资源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过失责任原则。行为人没有过错的,即使造成了损害后果,也不构成侵权行为、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三)环境刑事责任
所谓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构成犯罪时,应当依法承担的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后果。
五、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概要
(一)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1、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2、水污染防治立法
3、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5、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控制立法、6、海洋污染防治立法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1、土地资源保护立法
2、矿产资源保护立法
3、水资源保护立法
4、森林资源保护立法
5、草原资源保护立法
6、渔业资源保护立法
(三)自然保护法律制度
1、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
2、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立法
3、自然保护区立法
4、风景名胜区和文化遗迹地保护立法
第三节
环境管理与环境教育
一、环境管理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对环境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环境管理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体系,即环境管理学。因此,环境管理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门学科来看,它是研究环境问题,预防环境污染,解决环境危害,协调人类与环境冲突的学问;二是把环境管理当成一个工作领域看,它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最重要的职能。
(一)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控制污染的行为,例如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所谓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1、按环境管理的性质分
(1)环境计划管理
(2)污染源管理
(3)环境质量管理
(4)环境技术管理
2、按环境管理的范围分
(1)资源(生态)管理
(2)区域环境管理
(3)部门环境管理
(三)环境管理的特点
1、综合性
2、区域性
3、公众性
(四)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
1、宏观指导
2、统筹规划
3、组织协调
4、监督检查
5、提供服务
(五)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1、法律手段
2、经济手段
3、技术手段
4、行政手段
5、教育手段
(六)中国的环境管理
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1)环境保护的“三十二字”方针
(2)“三同时、三统一”的方针
(3)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
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
(2)谁污染谁治理
(3)强化环境管理
三十二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1973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首次正式提出: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1976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报告》中重申了这项制度;1979年的“环保法(试行)”、1989年的“环保法”、各时期单项环保法律及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均规定了建设项目必须执行“三同时”制度
十大对策
1.实现持续发展战略。
2.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
3.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
4.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
5.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6.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环发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计划。
4、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
(3)排污收费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6)排污许可证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二、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贯彻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中国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教育既不同于部门教育,又不同于行业教育,而是对人的一种素质教育。因此,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环境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理解这一星球上的生命是相互依赖的,并反映到他们在目前及未来对整个环境,全球及地方资源所做的决策和行动上;提高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技术的认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培养人们的意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念,使他们走向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二)环境教育的思想
1、素质教育思想
2、终身教育思想
3、专业教育思想
(三)环境教育的原则
环境教育的原则是指在环境教育活动中遵循的最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是根据人与环境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环境科学的本质特征,以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环境教育的特殊性质而定出来的准则。目的是使环境教育过程更为有效,更适合实际情况。具体包括:
1、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
2、公共性和持续性特点;
3、专业性与区域性特点
4、超前性与实施性特点
(四)我国环境教育现状
1、环境保护事业人才的培养
2、全民环境意识教育
五)我国环境教育要做的工作
1、环境专业教育
2、在职环境人员的专业培训
3、全民环境意识教育
第四节
ISO14000和环境管理体系
一、ISO14000
(一)ISO简介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由100多个国家的标准化组织构成,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之一。它成立于1947年2月,该国际组织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制定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工作。使标准化成为促进国际贸易的一种手段。
(二)ISO14000的框架结构
1992年秋ISO/TC207开始起草IS014000系列标准。TC207下设6个分委员会SCl-SC6,每个分委员会下又设立若干工作组,具体起草一个标准。ISO秘书处为TC207安排了100个标准代号,即IS014001-IS014100。
(三)IS014000的基本特点
1、权威性
IS0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国际通用标准,其权威性来自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还体现在对其内容不能随意增减,也不能作任意的解释。
2、普适性
该国际标准规定了各国通用的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适用于各种性质、类型和规模的组织,也适用于不同的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还适用于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服务。
3、自愿性
IS014000是非政府国际组织推行的,并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只是一种非官方的规范。采用该国际标准是组织自愿的选择,而不是被强制的行动。
4、操作性
ISO14000提供的不是抽象、笼统或松散的原则,而是规范了为建立一个结构化、程序化和文件化的环境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各项制度、程序、体系的运行和评审方法。这些具体、实在、相互关联的一系列要求是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也是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的审核标准。
5、持续性
该国际标准规范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是“挂在嘴上,写在本上,贴在墙上”的一具摆设品和宣传品,而是一架充满活力、时刻不断运行的机器,它会根据形势的发展,本身积累的经验,经常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充实和完善。
二、环境管理体系
按照IS014001的定义,环境管理体系(EMS)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和评审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和管理过程”。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在环境形势恶化之前制订有效的对策,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所谋求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具体的目的可归纳为:
1、识别有关的环境法规的要求;
2、识别企业活动所涉及的环境因素;
3、为环境管理制定一个适宜的环境方针;
4、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优先措施;
5、经常性地监测企业的环境行为;
6、评价该体系的运作效率,促进体系的改进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
况和新的要求。
三、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IS014001规定,环境管理体系应定期进行审核,以确定体系是否符合计划安排和标准的要求,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审核结果应报送管理者。审核可分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类,按IS014011规定的程序进行。
审核是认证机构根据委托方的委托、派出审核员组成审核组,对受审核方按审核程序开展的活动。委托方可以是受审核方,也可以是根据法规或合同有权提出审核委托的其他组织。
审核过程紧紧围绕着下列基本问题展开:
1、环境管理体系是否完善;
2、环境管理体系的活动是否正确;
3、实施情况是否良好;
4、体系是否充分适合于组织的环境方针和目标。
审核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审核的准备、审核的实施和提交审核报告。
四、中国推行ISO14000的情况
(一)概况
自1996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首批ISO14000 系列标准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就十分重视ISO14000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实施。为在我国有效地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积极探索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方法、认证程序及技术规范,从1996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试点企业涉及机械、轻工、石化、冶金、建材、煤炭、电子等多种行业及各种经济类型。
到1998年下半年试点工作结束的时候,有近70家企业获得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同时,国家环保总局还在全国13个试点城市开展了ISO14000标准的试点工作,探索了在城市和区域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及推进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的政策和管理制度。
(二)我国ISO14000认证国家认可制度的原则
1、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
2、遵循与国际规则一致的原则
3、坚持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紧密结合的原则
4、坚持权威性和公正性的原则
(三)我国ISO14000认可制度的基本内容
1、认证机构必须经过国家认可
2、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必须具有国家注册资格
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培训机构、教材必须经环注委认可批准
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机构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评审备案
环境伦理概论
基本概念
什么是环境伦理学
倫
字形上,左侧为立人,右侧为屋子下有秩序的排列,在《逸周书》中有“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说明伦有次序秩序的意思。
理
《说文解字》中意思是“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有纹理的意思,也可引申为秩序。
伦理的意思可理解为秩序,人类生活所需要遵循的秩序
Ethic,自希腊词ethos,意思是“惯例”(custom)
在这个意义上,伦理是指一般的信念、态度或指导惯例行为的标准。
道德
从词义上说,可分为两个方面:
道,即途径、方法、手段
德,即目标、目的,一般而言应当是大众的目标、大众的目的。
道与德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用符合大众的方法达到符合大众的目标。所谓道德一定是与他人他物相关的行为规则。
人类行为总是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行为也是如此,也存在一定的道德规范
伦理学就是研究道德现象的学问,其侧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环境伦理学则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它是系统地阐释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的学问
时间上:不同时代内容不同
空间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不同,不同地区伦理不同
复杂性: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导致环境伦理的复杂多样
为什么要提倡环境伦理
环境问题成为问题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
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限
工业革命使人类文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欲望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为自己着想,也为子孙后代着想
人们拼命地挣钱,拼命地花钱,拼命地制造污染同时承受污染,也强迫着自然环境同样承受!
这公平吗?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能单纯依靠某领域的专家吗?
面对众多专家的相互之间存有对立立场的现状,如何决策?! 在环境问题面前,科学的中立性受到质疑
科学解决环境问题的局限性
“假设”问题:如何保证正确的结果
简约主义:分、析的方法,确定的结果 答案取决于问题
几个例子
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要不要考虑对现在还不存在的未来人类的利益 动物有没有道德身份 植物有没有道德身份 生态系统有没有道德身份
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是否比不发达国家应负更大的责任?
环境伦理之动物权利
LD50
给实验动物服用被检验物质,逐渐加大剂量,观察在多少剂量水平时半数的动物死亡
食物添加剂和化装品上市前的试用
杀虫剂的药效 医药的毒副作用
食物添加剂为了什么?化妆品的使用为了什么?
兔眼刺激试验
把药物放进受拘禁的兔子眼睛内,以观察药物引起的反应
兔子被强制不能自由活动,它无法产生足够多的眼泪冲走这些药物
因此,溃疡与糜烂是必然的结果。
嫩牛肉生产(Veal Production)-----嫩牛肉即小牛犊的肉 生产过程的特点:
1、禁止运动
2、配方饮食
3、控制时间
为了什么?用小牛犊的痛苦换来人的口感的良好?
德国联邦议会(众议院)于2002年5月17日,以543票赞成(19票反对、15票弃权)通过了对《德国宪法》(又称为《德国基本法》,1949年5月23日通过)的修订
修订后的《德国宪法》第20a条规定:“为了后代的利益,国家负有保护生命和动物的自然基础的责任。”
德国国内法学界和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该宪法条款确认了动物的宪法权利,使德国成为承认动物的宪法权利的第一个欧盟国家。彼得·辛格(Peter Singer)和动物解放运动
什么特征是某个生物拥有道德身份的判据呢?
Singer采用了Bentham的观点:考虑的不应是它们的推理能力,也不应是它们的交流能力,应考虑的是它们会不会忍受痛苦
o 忍受和享乐的能力是有没有利益的先决条件,是在我们有意义地谈论利益之前必须满足的条件
------Animal Liberation, Peter Singer
Singer认为,忍受(及享受)能力一个生物拥有利益全部的必要条件。他用“知觉”(sentience)来表达忍受或/及体验快乐的能力。知觉是拥有利益的必要条件。一个无知觉的物体无所谓利益
有知觉的生物有利益有道德身份
不同的生物利益有别,即使同样是人,忍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比较痛苦程度很困难 但这种考虑可以有效地限制为了追求某种舒适而给其它生物造成痛苦
我们得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包括饮食结构、农业生产方式、科学实验方案,还有对荒野、狩猎、陷阱,对穿戴动物皮毛,对马戏、围猎及动物园等的反思。总之,大量的痛苦本是可以避免的
辛格(Singer)的理论更强调最小痛苦,它在本质上仍是功利主义的 汤姆·里根(Tom Regan)和动物权利
嫩牛肉牛犊的不幸是令人叹惜的——让人产生心灵上的剧痛...。但是根本的错误不在痛苦,不在苦难,不在剥夺。这些只是构成错误的内容。更糟糕的是,它们并非根本错误,根本之错在于允许我们视动物为资源用来吃、或来驱使、或做运动、或当成钱的这个体制。——Tom Regan, 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
假定那木栏中是你的孩子,或者设想你自己一生下来就受到那样的待遇,你怎样看这件事呢?人与动物到底什么地方不同呢?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它们呢?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一个小小的建议”(Modest Proposal)
Regan认为,人类拥有某具体形式的价值,可称为固有价值。它是独立于利益、需要或对他人的用处的价值,即其自身的价值
正常的成年人拥有道德身份,而幼儿、精神不正常者或昏迷状态的人缺乏理解和选择的能力,因此他们不能被称为道德主体,他们没有义务也不能对做或未做某事而负责任,事实上他们是道德承受者。但我们不能因此抛弃他们,尽管他们不能做完全的道德主体,但他们依然有道德身份。
为什么从理论上将道德主体或承受者当作食物、靶子、娱乐工具或奴隶是错误的呢? 作为生命的主体,不仅仅意味着活着,也不仅仅是有知觉。生命的主体….有信仰和愿望,有知觉、记忆、及对未来的感觉,包括他们自己的未来;有感觉幸福和痛苦等情绪的生活;有偏好和福利利益;在追求其愿望和目标时有行为能力;有对时间的心身确定能力;在其实际生活中独立于他们相对别人的工具性之外的生活体验上的好坏。
------Tom Regan
Regan的 “尊敬原则”认为,公平性要求尊敬地对待所有具有固有价值的个体。 动物可以是生活的主体,至少某些哺乳动物有“要求拥有生活的”特点。这些动物因而便有固有价值,而公平性要求我们尊重它们
物权利的伦理学意义
辛格和里根的一些观点:
1.我们作为一个群体有责任取消商业性的动物农业(commercial animal farming)。
2.体育性质的狩猎与捕捉不公平。3.有关在科研上使用动物。
4.不支持动物物种的道德身份。
5.假设可成功地推广到无生命的自然物体(他认为最好不这样),我们的对荒野的一般政策会如保护主义者所想的那样——任其自然!...若我们对组成生物群落的个体表现出应有的敬畏,群落不就被保护了吗?
Regan, 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s
动物的道德身份如何维持人本主义色彩呢? “为什么给人类以道德身份呢?”
Feinberg答“拥有权利” Singer说“忍受苦难的能力” Regan说:“作为生命的主体”
这些论据都是人类的特征
越象人则越先得到道德身份(一种赠予?)
考虑棕熊和澳大利亚红蟹,你觉着哪个应首先考虑 哲学家肯尼斯·古德佩斯特(Kenneth Goodpaster)认为,体验喜悦和痛苦的理由(ratinoality)和能力在我看来都不是道德考虑的必要条件(即使它们可能是充分条件)。只是享乐主义的和集中形式的伦理反映让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生命更能作为合理的判据条件。
道德身份只限制于有感情或知觉的生物时,在事实上尽管不是逻辑上就是把道德身份只限制于给那些最象我们的生物
不管辛格(Singer)或里根(Regan)是否成为这些争论的牺牲品,重要的是,环境伦理不仅仅要求关注动物。至少,我们得考虑生态群落的道德身份及我们在其中的角色。转向整体的和真正的非人本主义的伦理需要相当彻底地与传统决裂。
哲学应当对它那个年代的基本假定提出质疑。严肃而仔细地想一想,我相信我们现在哲学的主要任务大多是自以为是的,那是让哲学有意义的工作。很遗憾,哲学并不总是以其历史角色出现。
【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推荐阅读:
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七章第一节)09-24
上海2014年会计从业《会计基础》讲义(第六章第七节)07-11
第七章精神分析疗法06-15
第七章可能性教案06-17
第七章复习课教案示例07-06
职业道德修养第七章07-13
第七章个人所得税法07-15
第七章网络广告发布08-11
CAD考试总结第七章09-07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试题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