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煤矿管理之我见

2024-08-25

国企煤矿管理之我见(共14篇)

1.国企煤矿管理之我见 篇一

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之我见

1努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重视管理 矿井机电管理与领导人员不但要学习设备维修的管理理论,而且还要学习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同时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把工程技术人员、职工组织到管理活动中来。并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矿井机电管理的经验,弥补本单位机电管理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机电管理水平。3完善机电专业管理组织 矿井要按照新的煤矿机电管理质量标准,完善规章制度。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二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做到在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三要全面协调好机电与生产的关系,严格机电管理制度,使全矿机电管理有章可循,要把机电科真正作为一个全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看待,赋予一定权利,让机电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作用,搞好机电管理工作;四要要完善机电管理队伍,合理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减少一人兼数职现象,保持队伍的稳定,以便开展工作,发挥好职能。4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与合理维修 要抓好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首先要发挥机电科生产和管理的双重职能,配合企管,安监部门切实做好检查和考核工作,制定机电经营管理标准化检查评分办法,严格干部跟班上岗制、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设备维修制,使现场管理有章可循。其次,要严格监督检查考核,各生产职能科室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严把检验考核关,使机电设备满负荷、高效益地服务于煤炭生产。同时我们要针对生产实际,生产单位要制定机电设备日常检查、检修管理办法,并确定每日检查、检修时间。

5结束语

机电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消灭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稳定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恩广.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转[J].科技资讯.2006.(15):12.[2]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2006.(2):14.[3]刘志强.矿山企业设备管理百科全书[M].吉林电子出版社.2006.(3):22.

2.国企煤矿管理之我见 篇二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日益提高,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据相关数据统计, 在每年的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 由于机电设备故障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的六成, 一旦机电设备停止运转, 不仅会影响到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和生产, 还会对煤矿工作人员构成人身安全的威胁, 特别是煤矿企业, 一旦井下通风设备停止运转, 那么就会导致井下通风不良, 有害气体大量集聚, 从而严重威胁到矿工的人身安全。因此加强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工作、正确合理的使用机电设备, 对于保证煤矿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

2.1机电设备存在隐患较多

很多煤矿的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 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不全, 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很多煤矿中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未更换的非阻燃胶带、老主扇等数量很多。这些设备中, 主提升机单线制动, 高压开关保护不全, 主扇满足不了矿井风量负压的要求, 存在隐患很多, 加之这些年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 测试手段落后, 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 事故隐患不少。

2.2机电技术力量薄弱

煤矿因自然条件差, 不安全因素较多, 因而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加上大部分煤矿认为机电工属于辅助性职业, 不加重视, 不提待遇, 造成机电人员思想情绪波动较大, 一些技术人才纷纷跳槽, 人才极为缺乏。

2.3管理理念落后

现在很多煤矿领导对机电设备重视不够, 只注重产量, 没有突出机电设备作为现代化煤矿生产的重要性。把机电管理部门看作是一个辅助生产工区, 淡化部门职责, 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时落实不到位;机电管理人员无实际职权, 仅应付当前的生产。

2.4没有充分发挥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

尽管现在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 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着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 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 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同时一些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机构大量压缩机电人员, 造成管理人员不足, 专业组织未能健全, 管理网络经常中断, 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2.5机电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

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 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 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 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 监察的随机性大, 缺乏全面性和主动性。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 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无十分准确而清晰的界限,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三、如何有效的管理矿山机电设备

3.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规范矿山机电设备的管理行为, 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 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贯彻执行。也有矿山企业具有相当的设备管理意识, 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比如《机电设备点检标准书》、《机电设备隐患治理管理办法》、《机电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等, 从各方面建立维护、检修、操作机电设备的相关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执行, 还配套制定了相关的考核细则, 违者重罚。这样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才能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度, 才能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2增加投入, 优化机电设备水平

先进的科技装备是煤矿企业实施可靠性作业条件, 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零缺陷管理水平, 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和支撑。首先要增大装备资金的投入力度, 该提的相关资金足额提取, 保持设备的新度系数持续上升。要改造不合理的机电系统, 打通瓶颈阻滞环节, 提高主系统设备的可靠度, 发挥生产能力。高度重视采区流动设备的升级换代, 淘汰高耗低效、不合理、不安全的工艺装备, 杜绝设备拼装、改装、凑合用现象, 老化该报废停用的坚决不再使用。其次要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要求, 追逐并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改造传统的设备, 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

3.3及时对隐患进行处理

日常工作中对于机电设备的点检一定不能放松, 要认真细致的检查, 以便及时的发现和治理安全隐患, 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在下一次就酿成惨痛的事故, 因此企业的各个阶层、每个员工都要有强烈的安全隐患意识。在企业的各个一线部门都设置专业的点检站, 各组配备点检员, 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机电设备点检工作。

3.4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 强化技术管理。

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 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 是充分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1) 严格技术文件的审批制度, 分级负责, 层层把关。 (2) 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 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 (3) 做好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资料的分析整理, 妥善保管, 存档备查。

3.5加强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矿山的机电设备与其它行业的设备维修不同,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设备工作环境多样复杂, 因此维修作业也就相应的多样复杂;另一方面, 作业条件会限制机电设备的结构设计, 导致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作业的机电设备结构设计并不是很合理, 往往很难保证维修质量, 或者干脆就无法维修。因此对于机电设备我们矿山企业的员工要加强安全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适当的采取设计检修通道、预防零部件变形、脱落、改进设备结构等一系列措施, 提高机电设备维修作业的安全性, 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6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的发展, 使人们的思维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去的干多干少一个产、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观念已经被人们所摒弃, 因此奖励机制、良性的竞争机制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无论管理层还是一线基层, 都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经济的"软约束"。激励机制所涉及到的方面可以包括设备的操作、维修和保养, 也可以包括对新设备性能、质量的掌握等, 让每个员工在激励机制的约束中逐渐形成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

3.7加强人员培训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的一项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而对于矿山企业来说, 员工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企业领导要加强对于一线操作员工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结语

总之, 机电设备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 始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 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 以经济杠杆为手段, 从而努力消灭事故隐患, 保障煤矿机电系统的安全与可靠, 促进企业实现稳步发展。

摘要:机电设备在现代煤矿生产安全中变得愈来愈重要, 不仅涉及范围十分广, 而且技术性很强。不管是人工结合简单的机械化生产, 还是现代化的综合机械化生产, 抓好机电管理工作, 对于保证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围绕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提出一点浅见。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正才.加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这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11) .

[2]李振泽, 王瑞清浅谈矿山企业机电管理[J].矿山机械, 2005 (3)

3.国企党风建设之我见 篇三

廉政教育:内化于“心”

廉政教育就是要“以言诲人,以德薰人”,用具体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触动人、改变人,达到“教人、养人”的目的。廉政教育应更多地注重内化于“心”,努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教育的内容上,既要注重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又要注重新时期党风建设新内涵的教育。同时,应把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近年来,我们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在坚持以灌输、引导为主的正面教育的同时,立足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拓展了警示教育的内容,如集中收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录像,组织参观监狱、旁听法院庭审,邀请检察机关的领导和专家上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课等。这些形象直观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增强了他们廉洁自律的意识,使之努力做到常思贪欲之害,不为世俗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逐渐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御腐败的防线。

要使廉政教育发挥长效作用,还应注重把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政文化。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大力倡导国网公司提出的以“干事、干净”为核心的廉政理念的基础上,提炼出本单位的廉政文化“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所伤害)、“三靠一规范”(靠技术、靠服务、靠质量和规范运作),并长期在广大职工中进行宣传贯彻,使廉政文化具有浓浓的亲和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廉洁清明的土壤之中。企业形成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行之有效的廉政教育,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抽象教育”方式,采用“引导启发式感性教育”方法,如组织参观展览、举办反腐倡廉报告会、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演唱会等,用生动、形象、直观,为干部职工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入耳、入脑、人心的宣传教育,收到寓教于事、寓教于形、寓教于乐之效。同时,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党风廉政建设领域,借用网络、滚动屏、触摸屏等现代教育手段,发挥其传播快捷、形式多样、受众广泛、渗透力强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廉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制度建设:重在“管用”

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是依法治企的重要保证。国企党风建设必须从制度建设人手,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性机制。

制度建设首先应当致力于健全制度。对于国企来说,就要根据企业实际,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因企制宜制定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建立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三项谈话和述廉等制度。在决策方面,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作出重大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具体规定,健全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在企业内控制度方面。加强财务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规范资金管理,明确审批流程和报销标准等;建立健全重组整合、投资担保、产权转让、重大资产处置的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技术服务费和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制度。增强项目资金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建立工程项目和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的招投标制度;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制度、监督工作制度,等等。还应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大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原有制度加以修订和完善,并增订新的制度。

制度建设更应致力于制度“管用”。有了制度,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还在于执行,不能把制度当成摆设。要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让制度真正“管用”。为此,要切实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科学界定,职责清晰。在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的基础上,依职能理事项,依事项理流程,依流程定岗位职责。二是程序规范、制度控权。遵循“按岗分权、程序明权、制度控权”的思路,严格划分不同层级对不同权力的使用边界,尤其是对人、财、物权和内部管理关键环节在制度和程序上进行明确规定,层层授予批准权限,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制度体系。三是切实加强风险防范。对权力、管理和人员等风险点,采取预控措施,完善内控配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问责等制度,形成健全的权力内控制度体系。以确保制度“管用”。

权力监督:形成“合力”

监督是防止权力滥用、遏制腐败的关键环节。在国有企业,加强监督必须紧紧抓住易于腐败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职能监督和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强化监督的有效性,在切实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按照《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要求,对企业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落实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对照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着重监督涉及企业生产经营中重大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是否实行集体决策,避免因个人说了算而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加强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监督,严厉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坚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和三项谈话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执行“七项要求”等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

二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加大对企业的资金运作、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重要业务办理等重点领域权力行使的监督力度,强化对权力配置的内部监管;加强招投标监督,推进小型基建、业务外包、对外采购等工作的集中招标,对评标、定标全过程跟踪,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开展效能监察和效能评估,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由纠偏纠错向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转变;着力推进企业各项内控制度和廉洁自律规定的落实。

4.煤矿企业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 篇四

近年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为淮南矿业集团输送培养了一大批所需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煤矿企业的先行专业,就必须依据煤矿企业的实际需要,除了让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要适应煤矿企业生产的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充实、完善教学内容。下面就本人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从煤矿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设置专业。

目前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适用型、全面型人才方面,设置了煤矿企业服务的所需专业课程,如《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地质》、《矿山测量》和《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等专业,以及《煤矿企业供电技术》、《救援技术》、《瓦斯综合利用技术与监察》等专业课程。使专业主体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满足煤矿企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的这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得到了煤矿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实验、实训场地的优势。

煤矿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具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是学院专业课,实践性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的人才优势。邀请有关技术人员来校作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将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去,即使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矿山知识和技术。另外整个煤矿企业的现场也是学生实习、实训的最好的场所。各种实验、实训设备特别是不断更新的现代化设备,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越条件。

三、立足企业,优化专业,办出特色。

依托行业,立足企业,为煤矿企业培养所需专业技术人才,办出具有企业特色的教学路子。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相间借鉴学习,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为煤矿企业的职工队伍岗位培训更高、更好的技术人才。依据专业优化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本专业知识贯穿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去,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紧密地和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结合起来,实现“产、学”融为一体的办学特点,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与实训课相结合。按照培养目标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科、专业课和实用技术课,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以应用知识为主,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技术。通过学生到煤矿生产一线的参观学习及煤矿企业技术人员的现场讲解,使学生很快了解所学专业和将来从事的矿山职业,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四、树立服务与煤炭行业,热爱煤矿企业,扎根矿山的思想。

建立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煤矿企业结合起来,从而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到煤矿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经常组织教师和学生到煤矿生产一线观摩实习,使他们认识到煤矿企业环境、工作条件和生产情况。根据煤矿生产一线的各种用人标准和要求,采用一体化教学与模块式教学相结合,营造职业氛围。干啥,学啥,边干边学,突出技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定位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取得“双证”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到煤矿企业工作打下基础,要更好地服务与矿山。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发挥高职培养人才的特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保教学的特色,切实培养学生上岗就能用,上岗就会干,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受到煤矿企业欢迎的技术应用型合格人才。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5.管理之我见 篇五

目前,不利的外部环境使公司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加强自身管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是我们从这场困局中走出去的唯一出路。笔者结合基层工作的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关于内部管理的认识。

一、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降低管理队伍的素质成本,包括政治素质、领导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避免由于项目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索赔不力、效率低下,给公司和项目带来的增量成本或产生的很大的机会成本。项目是公司的“窗口”,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者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要正确认识项目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为企业奉献还是为个人?其次,加强对管理队伍技术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管理储备人才的培养,使其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合理组织,管理有方;此外,应当以管理队伍的素质培养为起点,以点带面,加强员工素质的建设,建立通过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合法合理地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应得的利益的正确工作观念。因此,应当将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作为工作的“龙头”来抓。

二、促进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为什么要将执行放在第二位来讲?我们工作中存在两个很突出的问题: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二是规章制度无人执行、落实不力。而机制不健全首先是由于执行不力,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从而难以在机制上推出有效的新举措,难以适应管理的需要。由此,执行在管理中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执行不力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一是管理层的管理态度,二是劳务用工过分照顾关系,导致了大量的人浮于事,工作需靠领导安排才能得以继续,不仅加重了管理者的负担,造就了闲散懒惰的不良工作氛围,同时管理者凌驾于制度之上,隐形地增加了项目风险。有的项目,公司机关去的人也不少,只能是看现场、听汇报、要材料,表面看来很美好,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去摆平处理,如此等等。我们每天都在付出沉重的隐形成本。

三、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劳务队伍素质的高低,工程成本取决于对分包队伍管理的松紧程度。选择素质高、信誉好的包工队,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1 公司对劳务队伍的招选机制不健全,致使项目管理很难摆脱来自各方面关系的压力,违心使用并不满意的队伍,当分包队出了安全质量问题,又难以处罚或清退出场,在分包队伍提出调价索赔时难以拒绝或反索赔,使项目经营管理陷入两难境地。因此,健全完善分包商管理制度,使其在分包商的招用和管理过程中得以有效执行是当前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必须充分体现合理的竞争机制,从源头控制工程成本,从而提高项目管理效益。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增强用人制度的弹性。公司目前面临的情况是:老一代专业技术人员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调走、离岗或退休的较多,青年人才经验不足;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公司内部 “裙带”现象严重,部分人力资源配置是用亲人和“关系人”,而不是用强人,因人设岗,而不是因事设岗,削弱了公司内部凝聚力,导致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内部出现个人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相关制度不完善,缺乏高效的制度平台和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薪酬体系虽然较为完善,但在项目的执行情况不佳,没有岗位测评体系、工作绩效测评体系,使得工作职责、任务及岗位对人员的要求不清楚,又对其实行静态管理,忽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开发,导致公司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内耗严重。此外,人员考评欠科学,实际考评难操作,客观上流于形式,忽视了贡献与能力的考评,导致吃“大锅饭”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决。

公司应当树立人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提倡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创新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立足于未来,在人才开发上进行适宜的时间和金钱投资,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努力使员工的职业成长与公司的发展及目标的实现协调一致,融为一体,减少人才的流失。

6.班组管理之我见 篇六

-----------安全工作是主旋律

来到青岛动车所不知不觉也一年了,在这一年中,班组教会了我很多知识,让我能够亲身参加到实践工作中,,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可以独立作业。班组管理是铁路管理的基础性工程,班组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职工是否能积极的工作,尤其在动车相关的车间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这就要求动车所的班组管理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对于班组的管理我谨代表自己说一点拙见。

班组管理的要害在于班组长。班组长要做到:

一、办事要公道。办事要公道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非常难。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受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平常常被错当成平均主义,所以需要基层管理者在分配工作中做到办事公道,奖罚分明,该考核的考核,该奖励的奖励,只有这样才能够服众。

二、关心班组成员的生活。缺乏对班组成员在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和了解,和班组成员做不到交心。

三、目标明确。目标明确是做班组长的一个最重要和最起码的前提。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对每天的计划和任务清楚明确,才能更好的分配工作和作业时间。

四、及时指导。工作中,班组成员可能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尽善尽美所以班组长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班组人员的作业过程进行指导。

六、需要荣誉。作为一个班组还应做到有集体荣誉感,可以适当的提高优秀班组的奖励力度。

为了更好地激发班组长在班组管理中的生产指挥作用和管理主观能动性,当好班组的带头人,可以积极开展“优秀工班长”评选活动,对优秀班组长给予足够的奖励,调动班组长的积极性,并做好经验交流工作,使各个班组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当然,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做到常抓不懈。坚持开展作业标准的检查和安全互查,对规范班组里职工作业行为、提升职工安全技能、夯实车间安全管理工作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作业标准是作业质量和安全的准绳,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统一了思想,使之变为自觉地行动,使班里职工熟悉了从严管理是维持正常工作持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是对他们高度负责的体现。

2、安全互查,即由不同的作业人员或岗位间相互开展安全检查活动,指出该职工的不足和不对,这种活动形式,有利于职工发现一些熟视无睹的安全隐患。

最近青岛所每晚抽捡两辆车,对抽查到的当晚作业车辆进行全面重点的检查,对发现的故障,进行集中处理,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考核相关人员,很见成效。

7.提高煤矿供电安全之我见 篇七

电力是煤矿生产的动力, 而供电安全则是煤矿生产的安全保证。作为煤矿生产的主要能源, 其可靠性、安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经营。纵观近年来的煤矿安全事故, 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供电的不安全因素所引发的, 因此, 每一位煤矿供电相关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煤矿供电安全环境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隐患, 需要我们下大力将煤矿供电安全抓紧抓好, 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1 煤矿供电安全的重要意义与要求

供电安全就是指供电的连续性、不间断性和电气事故的低发生生率率。。尤尤其其是是随随着着我我国国经经济济的的迅迅猛猛发发展展, , 对对能能源源的的需需求求进进一一步步加加大, 煤矿开始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随之而来的就是井下供电线路的迅速延伸, 供电设备的快速增多, 一旦在电力供应上出现问题, 那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煤炭的生产, 进而引起蝴蝶效应。同时, 众所周知, 瓦斯事故是煤矿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煤矿引起瓦斯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 只要能控制住其中之一的影响因素, 就能有效防止瓦斯爆炸, 而从防止电气失爆和因电力故障导致通风设备出现问题两个方面则会直接影响瓦斯的浓度和爆炸的可能性。

1) 煤矿供电系统要求简单可靠, 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简单可靠, 就是要求供电系统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减少中间环节, 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资, 同时要具备足够的可靠性, 确保供电安全。因此, 在供电电网的规划设计时, 应积极推进双电源、双回回路路供供电电的的设设计计。。按按照照《《煤煤矿矿安安全全规规程程》》中中““每每一一矿矿井井应应有有两两回回路路电源线路”的要求, 双回路采取分列运行的模式, 确保一条线路出现故障, 另一条能够及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对通风机、提人绞车、瓦斯抽放泵等一类负荷, 必须要有双回路独立电源供电。同时要根据采矿的作业进度, 及时调整采区供电网路, 对相关系统进行优化组合, 确保电网稳定。

2) 煤矿供电系统要求运行灵活, 确保供电的经济性。

a.要求供电系统在部分电路发生故障、设备运转异常、电器出现问题时, 能够在不影响正常作业的情况下, 供电系统能够运行, 使用电户不受或少受影响。b.在确保安全供电的基础上, 尽可能的降低用电经费, 尽量降低变电设备、电网的基本建设经费, 降低供电系统的电能消耗和维护费用。同时, 能够保证向用电户提供电压、频率相对稳定的电源。

3) 煤矿供电系统要求维护方便, 确保供电的操作性。

就是要求便于工作人员对供电系统进行检查、维护、维修, 在操作上突出简便性、在维修上突出安全性。a.要建立全网路、全系统的供电监测系统, 能够及时发现供电网路中存在的问题, 便于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b.要便于维修和保养, 一旦发生供电故障, 要便于维护人员迅速发现故障点、迅速确定故障原因、迅速解决故障, 同时要确保维修人员自身的安全。

2 目前煤矿供电安全中存在的隐患

2.1 供电设备等故障率高

1) 供电线路、设备等因设计不合理、设备老化、维护不经常、更新不及时以及安装等原因造成事故频发。特别是一些中小煤矿, 由于受到资金、管理等因素的制约, 在供电系统的建设上、设备的采购上更多的是以便宜为最高准则, 不能很好的兼顾到科学性;2) 因线路、设备负荷过大、断线、电压不稳定等不正常工作状态极易造成重大事故;3) 因工具、仪表、装置等设备使用不正确, 操作不合理, 以及在使用中功能、标准、配置不符合要求, 造成事故多发, 这多表现在大型煤矿中, 这些单位虽然在装备的采购上能使用更多的财力, 但由于其他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使得采购的设备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小煤矿除了一路10 k V电源外, 还采用一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在电网设计中采取环网供电模式, 虽然节约了一部分成本, 但10 k V系统操作复杂, 一旦出现事故, 会导致长时间无法工作。

2.2 外部环境相对恶劣

从煤矿自身所处的环境看, 由于其作业环境的特殊性, 潮湿、水害、冒顶、空间狭小等方面的影响, 造成设备故障, 特别是在一些小煤矿, 井下巷道截面不规则, 滴水、通风不畅, 设备使用不合理、人员维护不及时, 导致防爆设备锈蚀严重, 易引发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从外部情况看, 煤矿企业多在乡村, 其供电系统与农村用电一直相互交织, 矛盾突出, 管理难度大, 对供电安全有着一定的影响。

2.3 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1) 相关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责任感不强, 规章执行力度不大, 制度落实不到位。比如2007年9月, 中煤大屯公司在进行巷道施工时, 现场管理人员不执行矿上电缆保护措施, 导致高压电缆被崩坏, 高压系统停电2个。2) 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技术不熟练、操作规程不规范, 如有的机电人员普遍在井下随意根据自己的想法乱接地线, 不按规定设置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 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3) 个别单位的领导只讲人情, 不讲技术, 常常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职工安排去培训、取证, 或是频繁更换重要岗位人员, 造成管理人员对所管辖范围的基本情况不熟悉, 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往往造成极大的被动局面。

3 提高煤矿供电安全的几点做法

3.1 设备安全到位

在矿井的恶劣环境下, 各种供电设备的老化是十分严重的,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 矿井采掘、通风、运输、排水等设备不断向高电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这样一方面使得矿井作业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同时一旦这些设备发生问题, 将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对于新建或扩建的煤矿必须要采用结构简单、操作性强、维护方便、可靠性强的原则, 慎重选择电气设备。对于老矿井或中小矿井则要及时进行设备更新换代, 对高压电气设备的保护装备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 严格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而据调查, 有的煤矿不论是模式的情况如何都采用单母线结构的变电所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投资少, 但可靠性不高, 而实际上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小型煤矿。

3.2 技术安全到位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井下主排水泵房等必须采用双电源供电, 高瓦斯矿井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应严格执行“三专两闭锁”的供电方式。可以将线路进行合理分段, 在主线路上设置2个~3个断路器, 并在支线首端安装线路断流器, 一旦发生线路短路等情况或进行设备检修时, 可缩短停电范围。同时在网路设计时要严格按照《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继电保护允许规程》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做到技术上可靠安全。以山西的一大型煤矿为例, 在选择变电所技术时, 可以采用单断路器双母线结线方式。这种设计每条进出线, 通过隔离开关分别接到两条母线上, 母线之间用开关连接, 这样做会使得两个母线互为备用, 可靠性也就会有很大提高。

3.3 人员操作到位

1) 要加强人员的责任意识, 强调“安全无小事”的观念, 切实使相关人员在思想上认识到位;2) 要严格要求进行人员培训, 要本着对人负责的态度, 针对工作实际情况, 采取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方式, 加强相关岗位人员的学习, 杜绝培训走过场的现象出现;3) 严格落实人员在岗制度, 确保安全技术人员的相对稳定, 实现人员与工作的密不可分;4) 切实抓好“手指口述”的培训, 从源头上抓好安全操作。

3.4 安全监管到位

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 将制度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环节;要制订相关预案, 确保一有情况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要落实责任制, 签订责任书, 做到权责明确;要适时开展自查自纠, 定期对供电系统进行检验, 对检验不合格的系统, 立即整改;要落实领导负责制, 建立从上至下对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2007年山西临汾洪洞县一在建煤矿在事故发生前两个星期, 刚进行过安全检查, 在检查中没有发现问题, 这就暴露出我们的安全监察单位监察工作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山西煤矿数量多, 种类杂, 对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监管人员必须提高责任心。

4 结语

提高煤矿供电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 同时又是一项巨大的、复杂的工程。供电的安全影响煤矿经济效益, 更影响职工的生命安全, 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虽然近期因供电引发的事故有所降低, 但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从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出发, 建立有效的机制, 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摘要:从分析煤矿供电安全的要求入手, 进而阐述了煤矿供电存在的安全隐患, 并在分析目前地方煤矿供电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供电安全性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煤矿,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

[2]王占洲.乡镇煤矿安全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4.

[3]仇士弼, 许博.煤矿井下供电的探讨[J].煤矿设计, 1997 (4) :7.

[4]白继儒.煤矿井下供电可靠性探讨[J].中州煤炭, 2005 (26) :3.

8.国企煤矿管理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加强和改进煤矿基层支部支部建设

[JP+1]党支部是党建工作的基础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企业党委战略部署、工作任务的具体落实者。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矿井安全生产攻坚克难保驾护航。结合本人从事多年的支部建设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煤矿基层党支部工作存在的问题

1党支部凝聚力、号召力不强

个别党支部不能适应企业的新形势,工作上没有作为,有的党支部对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思想教育缺乏说服力,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漠不关心、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2党支部活动内容、载体单一,缺乏吸引力

有的党支部视野不宽,创新不够,只满足于发展党员、收缴党费、办办黑板报,对党员群众难以形成吸引力。

3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有的党支部学习活动流于形式,造成党员思想素质不够高,学习意识不强;有的党支部在引导党员上教条化,造成部分党员对共产党员到底应该是“多干活,多拿钱”,还是应该讲奉献产生了“质疑”,工作不积极。

4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就党员干部来讲,与群众的要求相比,作风、形象还需再转变;在矿井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责任心和执行力还不够。

5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奖罚力度不大

在激励机制方面,激励手段和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多干不多得、少干不少得的平均主义现象还大量存在,导致有些支部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工作只重形式、不重实效。

二、分析党支部建设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党支部书记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自身素质的提升,既要会做思想工作,还要懂生产、会经营,以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基层党建受制于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这是影响党支部作用发挥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对支部建设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的激励环节不到位。

三是党员干部以及广大职工主体意识普遍增强,对工作的责任意识淡薄,集体意识差。

三、加强和改进煤矿基层支部建设的对策

1落实机制,提高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

一是要完善机制,强化考核。将企业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员工队伍建设,生产经营业绩和员工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党支部书记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构建一个“有上有下有进有出”的考核管理机制。二是要定期培训,提高素质。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定期培训,切实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培训考核结果的运用,确保培训效果。三是要一岗双责,保证待遇。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从制度上保证党支部书记享有与行政领导同等的级别和待遇。四是要从严把好“入口关”。切实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基层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推定交叉任职,保证有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2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载体

要紧紧围绕“给权利、给任务、给舞台、给客观评价”,培养造就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给权利”就是党员应该享受的讨论、学习、活动等权利,要充分享受,使党员意识到自己不同于普通的老百姓。“给任务”就是帮助党员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责任。“给舞台”就是构筑各种活动载体,搭建党员作用发挥的平台。如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际,以提高“提高党支部战斗力、提升党员素质”为目的,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间开展“一创双争”党建主线活动,搭建起党员争先的舞台,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客观评价”就是要建立完善党员考核制度,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发挥。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支部始终坚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党员不是业务骨干的,我们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其成为业务骨干,通过党组织的关心,让其担任一定的职务。是生产骨干不是党员的,把他们吸收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在生产条件不正常、过地质构造带等困难条件下,党员冲锋在前,加班加点,起到示范作用。针对党员分布在各个生產班队的实际情况,加大“党员示范岗”建设力度,设立管理牌板,制定考核细则,把每个党员的工作业绩与其所在班组、岗位的安全、质量、成本、工作量紧密联挂,进行考核,激励每个党员带头站安全岗、站标准岗、站优质岗、站降耗岗、站创效岗,在团结带领职工攻坚克难、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有力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4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服务安全生产

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党支部的建设。标志型安全帽是企业赋予员工的一种荣誉,每种颜色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价值的体现,一种个人成就和荣誉的展示,通过给党员干部佩戴不同颜色的安全帽,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职工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佩戴上标志型安全帽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一种责任的监督和约束。帽子的标识时刻提示每一位佩戴者,不仅有岗,更要有为。使每位党员干部一进入工作现场,就必须在岗守职、恪尽职守,就必须规范自己行为举止,不但要自觉接受身边工友的监督,而且更要影响和带动他们认真做好矿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标志型安全帽的佩戴无形中形成一种党员干部管理由“他律”向“自律”的根本转换,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从而提升党支部的整体形象。

5健立建全激励机制,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

为全面强化煤矿基层支部的拼争意识,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在基层党支部中开展“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流动红旗竞赛采取“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评比”的季度流动方式。在“抓班子、带队伍、创环境、促发展”四方面的工作表现和月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考评,按照当季得分进行排名,排名第一者获得流动红旗和相应的奖金。另一方面将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安全生产好的“六好”党支部推选为模范党支部、先进党支部,并在每年的“七一”进行隆重表彰,凡有安全事故、重大治安事件、违法违纪现象等情况的一票否决制。同时获得荣誉的党支部要召开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或座谈会,交流创建经验,还要对其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和报道。这是对党支部最大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有效激发了基层党支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充分发挥了先进典型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工作绩效管理——山西潞安集团的实践与探索

[2]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6963国内统一刊号CN12-1211/D《党课》2013年2月上半月

[3]ISSN 1673-2561《党支部书记》2012年第11期

[4]ISSN 1673-2561《党支部书记》2013年第3期

9.标杆管理之我见 篇九

[摘要]: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标杆并不是盲目的树立的。本文探讨了标杆管理的不足及其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标杆管理,企业战略,标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它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且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呢?

一、标杆管理概念之我见

目前理论界关于标杆管理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标杆管理。

(一)实行标杆管理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企业要实行有效的标杆管理,就必须要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的先进企业进行系统地、持续的比较和衡

对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臵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了本企业的优缺点,才能界定标杆学习的明确主题,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在实行标杆管理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简单模仿,而应该在保持本企业的长处之上,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不断吸收标杆企业的优点,使之与本企业的文化相融合成为一个学习与创新并举的循环往复过程。

(二)标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标杆管理就是持续的将本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不断学习、赶超的过程。标杆确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标杆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每一轮学习完成时,都需要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研究的假设和标杆管理的目标,根据自身发展完善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标杆,来谋取自身的更大的发展。

(三)标杆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标杆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并且开展标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会涉及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这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标杆管理工作机构,由企业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另一方面由于标杆管理往往涉及到业务流程的重组,要求改变一些人的行为方式,甚至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因此也必须要求员工的积极配合参与。

标杆管理是企业在为自己正确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业一流企业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全员参与的良性动态循环过程。

二、企业实施标杆管理的步骤

企业实施标杆管理一般都会有一套逻辑严密的实施步骤。

(一)知己知彼,选择适当的标杆

企业要实施标杆管理,首先要清楚自己在同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知道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明确自己的真正竞争对手以及他们所采用的基本竞争战略。标杆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战略不同的企业,选用的标杆也不同,因此标杆管理计划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按照系统化的思想确立标杆管理的目标,来达到总体最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避免盲目性。

(二)组成团队进行系统学习并采取改革行动

企业一旦确定了学习对象,就要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并对企业原有的不足进行改革。但是在此过程中应该知道将标杆法应用于竞争对手分析,目的不是为了复制对手某些管理和操作程序,而是在保持自己的优势的前提下,将别人好地解决方案和经验借鉴到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环节中来并加以改善,其最终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评价与提高

因此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每一轮学习完成时,都要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管理的目标,以不断提升实施效果。

(四)重新确立标杆

企业的标杆管理的各个步骤是相互贯通的,并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每一个循环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每个循环结束时,企业都要重新分析形势,确定新的标杆,进入下一个循环。

三、标杆管理的弊端

标杆法是国际管理咨询公司改善企业运营效益的核心工具,也因此被中国企业视为核心“战略方法”。标杆法对中国企业有巨大吸引力:一来中国企业在运营上确实落后颇多,引入行业最佳实践容易出现短期内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来将国际领先企业视为标杆,比照做出“中国的某某”战略规划,也被认为是一种“速成”之道。然而,随着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标杆管理的一些缺陷就暴露出来。

(一)缺乏市场预测能力

标杆管理是基于现在的市场形势,对目前已经存在的企业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学习,以求得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标杆管理却对消费者未来需求的发展趋势缺乏预测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将标杆管理方法同过去顾客和市场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不断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目的。一些公司,如佳能、摩托罗拉、施乐等就是通过这种结合将标杆管理转变为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并且把其建立在每一个新产品的开发项目中,从而弥补了标杆管理原有的缺陷。

通过标杆法改善运营效益会导致战略趋同,破坏企业既有定位建设。

有些貌似不佳的运营,恰恰蕴含了某样可行的定位,或者是既有定位下不可缺少甚至是关键性的战略配称环节,企业不仅不能施以“改善”,还要细心识别出来并加以保护和利用。盲目采用标杆法模仿领先企业的最佳实践,就很可能破坏这些支撑战略定位的关键活动,进而破坏既有定位建设。事实上,对中国许多缺乏战略定位观念而又成长得不错的企业来说,它们并非没有定位。很可能正是企业实际活动中蕴含的某个战略定位,使它们赢得了竞争优势并获得了好的发展,只不过它们没有清晰地意识到和界定出这个定位并善以运用罢了。

(三)由于标杆企业的战略定位不能被复制,盲目仿效将耗散企业资源和错失既有机会。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是联想。2000年,成为中国PC领导品牌的联想聘请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做了三年战略规划。2001年4月,联想正式对外提出向IT服务转型,希望像IBM那样,从一家单一产品性的公司蜕变为以服务带动多产品销售的公司,达成“中国IBM”的愿景。联想为此开始了多元化出击,在咨询、软件方面实施了多起大规模的并购,并且把手机纳为至关重要的“IT终端产品”,作为面向未来转型的重要“棋子”。然而无论联想多么努力,它在IT服务领域却历经挫折,不断地报出巨额亏损,最终在2004年7月将IT服务作价3亿元转让给亚信科技,换取亚信科技15%的股权,自此实质上退出IT服

告诉我们:战略的本质是创造差异性,而非追求共同的“理想定位”。以领先企业为标杆,追求同样的定位是行不通的,寻找与众不同,甚至相对立的定位,才是出路。

四、企业在实施标杆管理是应当注意的问题

虽然标杆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其在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学习西方应用标杆管理的成功经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资讯管理在标杆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企业资讯的科学管理与系统管理有助于及时而准确地获得内部的各种财务资料以及运作过程中反映绩效的资料。

2.标杆企业的选择需要依据所收集来的优秀企业的详细业绩资料和产生业绩的过程资讯,这样才能找准标杆并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找到本质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3.科学的资讯管理有助于企业将标杆管理与市场分析相结合使用。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标杆成本法的一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市场预测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必须把握各种全面的市场讯息和客户的未来需求。

(二)比较目标的选择要恰当

许多企业最初都会在本产业内寻找比较目标,这一做法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效。然而,在多数情况下,理想的比较目标应是完全不同产业的公司,因为同一产业的公司会倾向于以同样的方式来做同样的——产业内的“近亲繁殖”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寻找产业外的公司来做比较对象,通常可以得到更新、更实用的信息。

(三)模仿与创新并举。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实施标杆管理法的企业日趋增多,但同时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有些企业没有分析清楚企业或者系统需要优化的关键点,有的企业提出的方案不具有可操作性,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等等。这些企业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忘记了标杆管理方法的根本点,那就是模仿与创新并举的循环往复过程。松下幸之助说:“只有努力创新的商店或制造公司,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失败。”片面理解标杆管理法而远离创新,不但与标杆管理法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不会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仿是企业获得短期生存条件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创新才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最根本的途径。

(四)员工是最终实践者。

标杆管理法的最终实践者是一线员工,因此企业必须要让一线员工认识到实施标杆管理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应当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目前所处的状况,认识到外界竞争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认识到持续学习最佳实践的重要性,认识到不实施标杆管理未来将会发生什麽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让员工理解并认同了企业管理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标杆管理法在实施过程中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要与比较目标建立起互利互动的伙伴关系

互助互利。互助互利的一层含义就是确保每一方都感到虽然他们向其它企业提供了信息,但自己同时也得到了信息,另一层含义就是要求双方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保密并只限于标杆比较范围内使用,而不能用于营销、广告、销售产品或服务。

五、结语

标杆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摆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方法的有效工具。企业要生存,要获得竞争能力,就要善于学习,效仿榜样,取长补短,实施标杆管理。在实施标杆管理过程中,选择何种标杆管理方式、如何实施标杆管理的步骤、怎样避免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至关重要。只有科学地实施标杆管理,方能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0.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十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作,千头万绪。通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摸索,收获颇多,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要善于做累活、精活、细活

班主任工作是一份十分辛苦的工作,但同时也是其乐无穷的。这源于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对班级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自己良心负责,每一个学生在班级里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但是对每一个家庭来说,这个孩子就是家庭的全部,就是父母头上的一片天。累活不偷懒,精活要质量,细活看成效。所谓的累活也就是班主任要不厌其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走廊里、教室里、操场上都可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阵地。而不局限在课堂上或者周会课上。基于此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力争对每位学生予以关注,家庭作业本上“你最近课堂上专注的听课表情令老师欣慰”之类的话语,基础训练薄上再接再厉等鼓励的话语时常见到。以这样的方式关注学生是我做班主任以来一直在用的方法。我们在期末下评语时说的有根有据,有感召力,还记得2010年8月29日,这是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我们班的张琪,郑曼玉同学不幸溺水身亡。事情发生后我非常的难过,他俩可以说是我管理班级的左膀右臂,一??班长,一个团支部书记。两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远离了我们大家,随后发生的一系列问题让我意识到了班主任的工作不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生活,珍爱生命。痛失爱女的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交代,找来各路媒体,试图将学生事故的原因归为学校安全教育问题,继而得到赔偿。关键时刻是学期结束时发给学生成绩报告单让我及学校摆脱了被动局面。因为上面有我对两位学生的中肯评价,还有家长亲笔签名的回执。

二、注重自身形象,梳理终身学习观念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不间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应对各项工作,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只是用教室高高在上的权利来压制学生,用简单的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账的,或是表面上接受而心里不服气,所以更需要老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好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独到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成为教育战线上的魅力形象大使。班主任无论在学识方面还是在平时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无条件做到。比如我要求我的学生不要迟到,我就首先做到不论是早晚自习还是平常上课,我都是提前站到讲台上,进行课前准备,我要求值日生要保持教室地面干净,每位学生都要有迎上去问声好,弯下腰捡纸片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好学生成长的见证人

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此我在开学之初就指导学生为自己建立起一份成长档案,每份成长档案袋根据学生生活阅历的不同,其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学生基本信息情况;②学生成果展示;③家长及各学科老师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评估。基于以上,我现在所带的七(4)班全体同学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随着时间的推移,里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将成长档案袋让学生带回家。一方面让他们将近期学习的生活情况补充进去,另一方面也让家长在看完后能及时与教师沟通,与孩子沟通。比如我们班的展佳慧同学一直一来成绩都是名列全茅,但有一个星期这个孩子就有十分明显的做事松散拖拉的毛病,科任老师跟我反映过此问题后,我也有意观察一段时间确实如此。于是我及时将这一情况用便条写好后放在档案袋里让该生带回家给家长看,等我再收上来看到了家长给出的中肯意见。那就是给她明确任务,限定时间。

四、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彰显教育艺术之精妙

俗话说的好: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只有“沉着”才能“应战”才有可能将被动局面扭转,记得那是在一次语文课堂上,我正在向学生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当我说完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和江西南昌市滕王阁正在板书之际,坐在后排的一位男同学脱口而出第三大名楼是芦岭矿中学的教学楼,并且声音很洪亮。这一来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然后所有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到我这了,之前那个答错问题的学生也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此时全班同学一定都在想我会怎样处理此事。说实话当时我也被这位同学的无理取闹气的不得了,但是转念一想事已至此,严厉的批评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还影响到了同学和老师的情绪,于是我稳定了一下情绪,等大家全都安静下来之后,我不紧不慢的说道:“虽然你刚才答得题不是我所要的答案,我真诚希望你能够投入一定的精力在学习上,我也愿意给你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请坐下,认真听课吧”,然后我又继续讲我的课,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我欣喜地看到刚才那位捣乱课堂秩序的同学格外认真的听课。从这件事上,我得到一个结论,其实,很多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并不需要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肯定,那么教学效果会更明显,师生关系也会更和谐。

获得的成绩:

[1]2014年11月,宿州市首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中被评为信息技术应用名师。

[2]2015年11月,安徽省首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中获得“省级优课”荣誉。

[3]2017年4月,宿州市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4]2017年5月,??桥区第三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竞赛二等奖并被授予??桥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11.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十一

编者按:班级是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生活单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良好的班级管理是维护学校整体稳定、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基本保障。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规划者和实施指导者,可以说辅导员的工作直接关乎班级建设的进程和效果。班级建设搞好了,辅导员工作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班级建设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也是大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加强班级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加强他们群策群力、自主管理的群体意识。此外,还应制定切合班级实际的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公物保管制度等。班级制度要由辅导员协同班干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然后由全班学生讨论、修改、补充。班级制度建立之后,关键在执行,因此应要求班干部率先垂范,起模范带头作用。

2.通过组织活动开展班风学风建设,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班风是班级成员的道德面貌、纪律执行情况的集中表现;学风是班级成员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精神的综合反映;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长期积累所拥有的信仰、态度和行为准则,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及物质文化,对每个班级成员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风、学风、班级文化三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3.党团建设要以全体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发展党员为核心

班级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基层单位。在党员发展方面,要将考察项目逐步明细化,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纪律遵守情况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对考察对象进行跟踪调查和评价。发展党员要严格实行公示制,按照要求的公示期限对发展对象进行评议,并正确、妥善处理好反映意见。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实行例会制),研究党建工作和有关事宜;两周开展一次全班学生参与的团日活动,丰富业余生活,由支部委员轮流主持。

4.实行以班干部和党员为中心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

为了有利于班级管理,笔者对住有班干部和党员的宿舍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然后实行班干部和党员分散住宿制度,实施了“学生以班干部和党员为中心组合为小集体,班级以班干部和党员为分子组合为大集体”的管理策略。这样有利于班干部和党员及早发现同学们的思想异动,还可以带动同学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和班级凝聚力。同时,笔者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并对此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宿舍卫生的检查力度,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创办宿舍文化角,着力营造安全稳定、健康有序、文明向上的宿舍育人环境。

5.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是搞好班级管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辅导员应通过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灵抚慰,同时做好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将其安排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以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笔者以为,只要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热心去面对班级管理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时刻变化着,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确保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保障。

12.煤矿提升机电控系统改造之我见 篇十二

1 提升机电控系统发展的新趋势

电力电子技术较早就用于矿井提升机的传动, 并且发展迅速, 从20世纪60年代的模拟控制SCR-D直流提升机发展到目前最先进的同步机内装式交-交变频提升机。后者主回路和磁场回路均采用电力电子器件, 实现变频和整流。由于采用交流电机, 没有电刷问题, 提升机容量可以大幅度增加, 例如南非矿井内装式提升机电机功率达6300k W。

2 提升机电控系统的现状

一直以来, 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都是使用晶闸管整流供电技术所制造的提升机, 该设备在各个煤矿开采区域都有使用, 但是这类设备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的20世纪80-90年代所生产的SCR-D电控系统对其提升机进行控制。这类提升机的调节系统通常都是利用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控制。这类设备的由于技术已经较为陈旧, 并且设备自身还存在着制造水平较低的特性, 从而导致其升降设备自身有着一定的缺陷, 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结构复杂:

矿井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所使用的调节部分都是由极为陈旧的直流可控调速系统的控制方案经过一定的调整之后所转变而来, 而利用这一调节系统所制造而成的插件有80余块, 这促使整个电路控制系统自身的结构较为复杂、庞大。

2.2 精确度低:

由于模拟器件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提升系统的精确度低, 有时出现由于速度控制精度不高而产生的超速现象。

2.3 调试复杂:

模拟系统的各个插件必须单独调整, 然后总体联调。上述情况, 需要多次反复进行, 才能使系统较理想的状态。调试周期长, 工作量大。

2.4 维护困难:

由于前述各点, 当出现故障时, 需要有较高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才能找出问题所在, 因而系统维护困难、维修时间长。

3 对提升机电控系统的改造

由于传统模拟调节系统自身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控制问题, 对于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来说, 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 为了确保提升机在长久使用的过程中, 不出现任何事故, 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提升机电控系统的调节部分进行数字化的改造, 使得控制方式更加的稳定、可靠。

我国目前的数字调节系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现, 主要有三种模式:整体引进、局部引进、自主开发。如果采用整体引进的控制系统, 那么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进行采购, 这对于普通的用户来说, 其高昂的价格几乎无法承受。而使用局部关键设备进口的做构成的系统, 并且在进口核心电路的引导下, 周边电路采取自主制造的方式, 不但能够降低资金的投入, 还能够极为有效的提升数字调节系统所具有的性能。而自行开发系统则主要是我国国内厂家所制造的单片机数字系统, 由于国内厂家自身的资金并不雄厚, 所以没有太多的资金来投入研发中, 这就导致完全自主系统无法和国外的控制系统相比较, 这类系统也无法充分的适应各种不同的生产环境。

根据实际调查情况来看, 我国与国外所生产的电控系统差距, 主要就体现在制造技术之上。所以, 在进行系统调节以及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 采取局部关键设备引进的方式, 能够有效的弥补我国电控系统制造技术上巨大的差距, 降低系统制造成本, 极大的提升电控系统所具有的安全性、可靠性。对于调节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可采用如下的技术改造方案:

3.1 为了不影响矿井的正常提升生产, 调节部分的改造, 应在原有模拟调节系统的基础上, 再增加一套数字调节系统, 两者互为备用。

3.2 由于电动机励磁功率较小, 因此, 励磁调节部分的核心部件选用具有功率单元的全数字直流调节装置, 进行转速调节和磁场电流调节, 直接给电动机励磁绕组供电, 并为电枢调节部分提供转速调节输出信号。

3.3 大力推广使用国外的微处理器全数字直流调节装置采用的模块化硬件结构, 其具有硬件结构单一、参数稳定且调整方便、调速精度高、可靠性好、便于维护、可方便地与上位机联网等特点。新增数字调节系统选用全数字直流调速板为核心, 通过合适的外围电路设计, 可以形成高性能的数字调节系统。

3.4 考虑到矿井提升机SCR-D电控系统电动机电枢回路, 采用两个6脉动变流器顺序串联12脉动供电的特点, 同时, 从简化外围电路考虑, 利用两组由不带功率单元的调节板为核心组成的电枢调节系统, 分别对原有两个6脉动变流器 (整流柜) 进行调节控制, 保证在一组电枢调节系统故障时, 提升机仍然可以满载半速运行。

3.5 安装接线时, 要重视抗干扰措施, 对外部模拟量信号的输入接线采用屏蔽电缆, 对输出的脉冲信号采用双绞线, 尽量加大与平行的电力电缆的间距。

3.6 为提高调节系统性能, 同时, 根据提升机后备保护的要求, 在提升机上设置轴编码器进行速度检测, 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位置控制和行程保护, 为数字调节电路提供转速给定信号和位置控制信号等。程控转速给定和模拟系统的给定积分器转速给定, 两者互为闭锁。

4 结论

总而言之, 通过文中的方案对电控系统进行改造之后, 能够极大的加强提升机自身的可靠性、稳定性, 使其适用性能够得到极大的增强, 其自身的故障率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的降低, 在一定情况下, 甚至能够完全规避故障的出现, 但还需要日常良好的维护工作。总之, 该煤矿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改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极为明显, 同时还极大的加强了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安全性, 这为我国的煤矿提升机电控系统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城市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 对于电能等方面的能源需求也逐渐增大, 而电能的生产主要是依靠煤炭的方式来进行发电, 这促使我国的煤炭行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也使得我国煤炭工业已经使用更为尖端的改造技术来对产煤技术进行改造。本篇文章主要针对煤矿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改造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以期为其煤炭生产行业的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提升机,电控,改造

参考文献

[1]胡省三, 谭得健, 丁恩杰, 张申.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煤炭工业.

[2]夏荣海.矿井提升机械设备[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2.

13.6S管理之我见 篇十三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各种管理思潮风起云涌,可为什么很多企业学起来经常形似神非。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日常工作的小差异会造成整体效果的大差异。好的战略,好的目标的实现需要肥沃的土壤,需要精益求精的执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欲求稳健发展,形成比较大的竞争优势,精益化是必由之路,而推行6S是第一步。6S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而是一切改善实施的基础。高品质的产品源于高标准的工作环境,6S倡导从小事做起,建立标准化,长期不懈地坚持,不断改善、不断革新。

现代管理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我认为,6S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目前我厂6S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坚持整理整顿天天做,清扫清洁时时行,安全永远牢记在心中。记得最初进行6S现场管理时,大家有一种不太愿意配合的想法。当时车间管理人员让职工将工作台上的物品按规定摆放,他们认为这样做似乎太夸张了,我们这里又不是展览馆。但随着6S活动的不断深入,大家渐渐认识到合理摆放,既能防止产品误用、误送,还能缩短寻找物品的时间,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清爽的工作环境,还能使职工工作时保持舒畅的心情。看来6S管理的确是有百益而无一害,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我们厂像以往那样的抵制情绪早就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全体职工积极开展6S活动的景象:比如一表一图一名牌制度,还有众多的合理化建议,如清扫责任表及工作任务书、拖把的统一摆放、水杯的摆放、个人物品柜的集中管理等等。

海尔有个6S大脚印,我厂有6S曝光台。我厂6S现场管理实施前后图片曝光展览值得一提,曝光台做的是有声有色,让我们对6S管理成果一目了然。从一组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杂乱无章的操作台变得干净整齐,油污的设备露出本来面目,模糊的玻璃变得洁净明亮。各个车间的死角被曝光,先进的事迹鞭策落后的迎头赶上,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当优秀的良好竞争氛围。

事实胜于雄辩,6S是品质零缺陷的护航者,是节约能手,是标准化的推动者,是提升各项工作的助推器。现在当我们走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生产现场,有序的工作环境一展眼前:员工的精神面貌蓬勃向上;醒目的安全区域标识;正确的点检、操作记录;现场使用文件清洁、规范、有效;橱窗上图文并貌的统计报表、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结果,使我们感到6S管理不仅是身心、效益、素养、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时时起到警示、约束我们按照6S管理要求去做好每件事情。

14.学校管理之我见 篇十四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学校管理者必须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本,要一切着眼于师生员工,一切依靠师生员工,创设和谐的学校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从而获得学校工作整体创新发展的合力。

一、校园管理“人文化”

学校管理应该提供促进教师和管理者自身发展所需的环境和条件。一要努力培植团结协作、关系和谐的学校精神文化,为全体教师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并鼓励全校教师“协同合作”,从而形成凝聚力推动学校的发展。二要创设教师不断学习与反思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促进自我反思,形成双赢的教学与研究共同体。

二、学校管理制度“人文化”

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体现教师的工作特点,促进学校管理机制的良性循环。为此学校应形成并完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结构工资制等各项制度。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刚性的制度管理就是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教师们做到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

三、教学常规管理“人文化”

教学常规工作质量的高低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学校要坚持高标准严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及管理,从严、从细、从高要求,抓出实效。强调符合新课程精神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促使广大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的养成。加大督导力度,实施行政蹲班制、推门听课制以及命题把关制,建立新型教师评价机制,初步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学校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优化集体备课,确保集体备课实行“三个三”策略。一是“三有”:即参加活动的教师有困惑、疑难(带着问题来,不当旁观者)、有具体内容或研究专题、有中心发言人;二是“三保证”: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效果保证;三是“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营造全员教研氛围,很好地形成教研的向心力。

四、育人管理“人文化”

新时期,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为严峻的挑战。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学生身心发展现状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德育工作内容、阵地、形式、方法早已显示出过多的不适应。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要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积极整合德育资源,着力创新德育工作途径,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最大限度地发展学校的教育空间,构建“三全”工作体系,务实、科学、创新地开展德育工作,凸现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特色,打造出一流的校风和学风。首先,应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严格管理,培养文明习惯,确保良好校风。其二,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尝试“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认真设计和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将学校德育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将家庭、社会资源引进课堂,充实学校德育力量,形成学校的德育校本课程,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关爱自然、融入生活,了解自我,服务他人。其三,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力求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邀请心理学专家做报告以及心理教育进课堂等措施,有效地排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困惑,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总之,“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核心便是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即学校管理者要在建立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人际交往的基础上,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关注教职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少走弯路,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乡中心小学

编辑

上一篇:课文《拉萨古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一粒种子的旅行》读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