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精选14篇)
1.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2
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1、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 2、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清晰,自然。 3、练习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 4、注重了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5、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能力强。学生能够从教师提供的素材中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6、合作学习交流评价充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营造了探究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但学会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地培养。 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2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对于口诀的编织过程和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运用以前的方法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把学习的难点放在识记口诀上,本节课我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教学时,我从学生猜谜语入手,引出螃蟹,然后让学生观察螃蟹提出问题,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过度自然,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我鼓励学生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根据信息独立填表格,并且思考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让学生初步感悟几个八是多少,为编口诀扫除障碍,分散教学中的识记难点。根据表格中的数写出乘法算式,进而让学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同时,我还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并通过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达到逐步巩固应用乘法口诀的目的。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8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没有让学生发现规律。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没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编的口诀发现口诀存在的规律,以便学生更容易识记,没有引导学生根据前后句的口诀,来推导出自己忘记的口诀。没有让学生说说8的乘法口诀与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规律的相同点。让学生猜猜看9的乘法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呢?并且最好能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口诀的特点去熟记口诀。 2、教学语言缺乏准确、精练。数学科的特点是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要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巩固训练,而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却一直在唠叨,教学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精练,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又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导致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不够,无法进行知识扩展。 3、练习的设计过于普通化,没有层次性,思考性较差,不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在巩固训练中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让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4、关于追问: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会烦锁地进行碎问,而且技巧不高,没能让学生擦出智慧的火花,没能通过追问,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不能有效地促成课堂有效的教学生成资源。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它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就应该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成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 5、不能很好地进用激励性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语言枯燥无味,缺乏激情,不能用多种手段来变化评价,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 这些缺点都有待于自己今后教学中不断去改进和提高,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面和教学能力。 《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由于前一节课学生学会8的乘法口诀,掌握相邻每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在理解口诀的基础上记住了8的乘法口诀,懂得了记住各种口诀的方法,这些给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了基础。学生已经学会用1~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因此今天学习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队学生来说比较容易。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建立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蕴发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氛围,首先,要营造爱的氛围,把教学过程作为能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因此,课堂中教师不以权威者和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爱的。其次,必须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环境,让老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研究。最后,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当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于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之处,这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敢提问题的勇气,然后再给予点拨和启迪。总之,教师只有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心态,又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反思《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苏教版第三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的内容,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已多次经历了编写口诀的过程,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激活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认知起点 学生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那如何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这些经验实行认知的“正迁移”,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过1-8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于9的乘法口诀,虽然是教学的新内容,但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或者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中,或多或少会“知道”“了解”有关9的乘法口诀。根据这一学情,我在引导学生根据星星图填完表格以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九的乘法口诀。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快编出了九的乘法口诀,而且正确率非常高。同样的,在后面让学生说说若突然忘记了其中一句九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如何来回忆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好方法,如利用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相差9这个规律来算得数;利用加法来算得数等等。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这都得益于前面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这里老师并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学生通过平时积累的经验能自主完成学习的任务。 二、提供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探究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化的过程。所以,教学时我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例题时,我动态地演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体会星星地个数与几个9的关系,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我提问3行星星一共有几颗时?学生回答是27颗。此时,我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继续追问:这个27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是用3个9相加得出27;有的是在前一个数18的基础上加上一个9得出27;还有的是根据星星图,和方格去比较用30-3算出27的。总之学生的想法是多样化的,思维是活跃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再比如说在引导学生发现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几个九比几十少几”时,我先带着学生一起完成前面1个9比10少1,是9和2个9比20少2是18这两个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填写表格。填完以后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比较中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9的乘法口诀比较特殊,有着许多规律,所以在记忆口诀时,允许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忆口诀,照顾学生的不同差异。特别是,老师后来介绍的“手指记忆法”,学生很感兴趣。我先请一位同学上台在投影仪上边背9的乘法口诀边演示过程,其他学生仔细观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伸出10个手指头,自己边动边记忆,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效果很好。提供多种巧记口诀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抽象的规律来记忆口诀,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用手指记忆口诀,让不同层次的学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以情促学 对于乘法口诀这种纯数学的内容教学起来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前播放了儿歌《九九歌》,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发现和今天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数字9。课的最后再次回到儿歌,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9 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9的乘法口诀并没有那么枯燥,连有趣的儿歌里都隐含着9 的口诀呢。还有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记忆口诀,以及到“9元超市”买东西等等,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双手可以帮助记忆9 的口诀,原来我们买东西时
2.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二
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由此可见,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必须要设计出具有趣味性、情趣结合,使学生愿做、乐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
笔者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趣味性作业设计,学生们反应良好,效果明显。所谓低年级数学趣味性作业设计,是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吸引性、激励性的数学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能够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掘,使学生成为一个数学探究的参与者和主体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能让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轻松的活动过程。下面,笔者就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作业的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趣 味 性 作 业 设 计 ,作 业 形 式 要多样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形式要多样,要富有创造性,既能够让学生通过趣味性作业,轻轻松松学好数学,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以游戏类、亲子互动类为主的玩味型作业,以画图、实践类为主的操作型作业,以解题闯关为主的竞赛型作业,以概念总结、与家长交流为主的“说”型作业等。这些作业充满趣味,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再学习、再创造、再发展的欢乐园,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觉生动有趣、充满智慧、身心愉悦,愿做、乐做,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形式多样的趣味性作业,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及能力。
二 、趣 味 性 作 业 设 计 ,作 业 内 容 重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的内容及形式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激励、主动学习的需要,从而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手段。同时,设计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上,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使内容具备开放性和可选择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使学生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地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趣味性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数学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查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趣味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产生兴趣,其做作业的热情必然会高涨,作业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作业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唤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枯燥乏味,要让作业充满生机,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设计一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选择的作业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缩短了所谓“差生”与“优生”的距离,使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发挥到最佳状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乐趣。
3.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三
轻灵飘洒的春雨,素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春雨之夜,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李清照发出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感慨。而今,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淅淅沥沥地走来了,它在向我们轻声地诉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雨的絮语。
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诗歌拟人的表现手法,理解“雨”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3.感受春雨的美好,领悟诗人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绵绵细雨带来春的洗礼,田野里的泥土润如油膏,禁锢一冬的种子偷偷地从泥土的襁褓里钻出来,露出笑脸。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雨说》中的各种生机。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留滞(zhì)
喑哑(yīn)
丝缕(lǚ)...喧嚷(xuān)帘子(lián)斗笠(lì)...润如油膏(gāo)洗衣谣(yáo)耸立(sǒng)...襁褓(qiǎngbǎo)
..2.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禁锢:束缚,强力限制。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涂了脂肪一样。本诗中特指被春雨滋润的土地很肥沃。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也是对死者表示悼念的用语。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3.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4.背景透视
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的新的历史时期。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这首诗极写雨后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力赞颂“及时雨”(1978年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是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政治“及时雨”)。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诗的音乐美。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①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应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②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③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字词要重读。.....2.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尝试划分诗作的结构层次,并为诗作的每个部分命名。【交流点拨】“雨说”一共出现了五次。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二)深层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1.齐读全诗。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雨让大地生机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描述。
【交流点拨】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3.分析诗中雨的形象。
(1)诗歌中塑造的“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交流点拨】诗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2)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交流点拨】“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雨说》中诗人从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一、(1—3):雨的到来
二、(4—5):雨的邀请雨说错误!
三、(6—8):雨的来意
四、(9):雨的祝福
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交流点拨】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上节课,我们一起倾听了雨的诉说,梳理了诗歌的结构,理解了雨的形象,领悟了作者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理解。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读中再次感悟雨的温柔可爱的形象。
2.结合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同桌间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教导并做适当的点拨。)(1)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交流点拨】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别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而开始新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2)说说雨为什么是爱的使者?
【交流点拨】①雨是温柔亲切的,充满爱心的。(2、3、4节)②雨让每个孩子学会勇敢地笑。(7、8节)③雨祝福孩子们有美好幸福的生活。(9节)
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祖国的祝福,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赏析,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评析诗歌关键语句和优美语句。【交流点拨】生甲:如:“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一节的关键词语“勇敢地笑”与前一节中的“勇敢地笑”形成了反复的关系,这样这个意思就得到了强调;再次强调“雨”的祝福内容,也是诗歌内容上的深化。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勇敢地笑”所带来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生乙:如“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能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看到中国的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而“笑”恰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4)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生动描写的其他事物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5)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什么特色?(学生可继续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之间谈体验。)【交流点拨】①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体现了这种特色,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②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③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雨说
传递自由、幸福信念错误!的使者
4.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学生欣赏。
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说说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要求以“木兰_________”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木兰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女儿性情英雄气概女儿性情 三.赏析人物
1、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板书: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教师小结: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代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2.学生举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3、其实在地方戏曲中也有歌颂巾帼英雄的作品,学生欣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四、拓展延伸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欣赏动画片《花木兰》,比较中西方人物形象异同。
附板书:木兰诗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性情)巾帼英雄爱国、渴望和平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并当堂背诵。
2、进行片断写作训练,提高想象和联想能力,进一步理解木兰形象。
3、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能力。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发现文中的创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上节课木兰形象导入本课内容。
2、学生提出不能翻译的重点词,教师给予解释。
(惟、愿、市、旦、度、策、强、将、著、贴、火、走、安)
二、品味语言
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例举: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互文。)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介绍对偶、夸张、互文)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④.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扩写第四段,并当堂交流。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探究发现
1、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除了老师讲的理解,你在与《木兰诗》进行心灵的碰撞时,你有什么创造性发现吗?(困惑处或者不同见解处)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复唧唧”声与“不闻机杼声”的矛盾。(“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现在在西南地区还有这样称呼父亲的。“爷”也作“耶”)
③木兰去时是应“可汗”之征,而归来却受“天子”之赏,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吗?(“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天子”是封建社会汉族对君主的称呼。可是在这首诗中“可汗”却成了“天子”的同义词,不能再按照《广韵》中所谓“蕃王称”的本义了。这只能看做在《木兰诗》时代汉语里已有了外来语的成分。——是北魏汉化的结果)④木兰不当官是不慕功名富贵吗?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A、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B、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女性的命运!
(可以与“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法国的女英雄贞德的故事等进行比较)(无论是花木兰、梁红玉、穆桂英,还是“奥尔良姑娘”贞德,她们“幸运”地跃出历史地平线的机遇,无论是在历史的记录里,还是在传奇的虚构中,其背景都是烽烟四起、强敌犯境的父权衰微之秋。换言之,除却作为妲己一类的亡国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历史的唯一可能,仍是是父权、男权衰亡、崩塌之即。)⑤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打扮。(“帖花黄”是北魏妇女的面饰。有两说:一说“元魏时禁民间妇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宫人,皆黄眉黑妆。故《木兰诗》中有‘对镜帖花黄’之句。”(《谷山笔尘》)另一说,将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
五、布置作业
描写家人团聚场面,字数300字。
板书设计:
5.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五
6.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六
一、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
小学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阶段, 对于塑造学生的性格, 学习方法有着巨大意义, 不仅是作为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 同时也决定了未来教育的基础.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情况而言, 低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和行动力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这也就要求作为教师在教授低年级数学课程时,通常要构建出方便低年级学生理解数学的趣味环境,也即通过细致并步步深入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比方说,在计算面积的课程中,不光要教授学生公式以及计算方法,也要引导他们在具体情形中加以应用,比如说计算桌面,教室的面积. 让学生广泛的应用所学知识,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
也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和疑问,使学生不断对内容进行思考,进而在课堂上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成果.
二、建立温和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欲望, 多半是由教师影响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行为容易受到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教学热情高涨,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也会高涨,进而取得优秀的学习成果. 另一方面,倘若教师工作热情低下,授课方式照本宣科,无精打采,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也会下降. 学习氛围对教学成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在授课中对课本内容讲解明了清晰, 同时也要富有热情以及感染力. 另一方面也要用实际行动对学生加以鼓舞. 教师营造出成功的授课氛围,能够使学生精神焕发,方能有效的进行学习.
在实际情况中,一方面要求教师在适当情况下使用情景教学法, 使学生更清楚的感受到数学和授课内容的作用所在,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另一方面在实际课堂中情况多半不遂人愿,教师授课不顺利甚至受到学生抵制,这时要求教师不可急躁发火,而是要冷静反思,并吸取教训,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重新得到学生们的喜爱.
三、进行课上讨论与课后学习
仅仅进行讲授是不足以学好数学的,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与此同时也要使用课后学习的方式加深学生印象. 一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问题或提出一些思考, 而后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学习,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获得比简单叙述更优秀的效果,这种讨论也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和观察,通过对讨论的观察,可以正确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这样便于因材施教.
课后的学习也是重要的环节, 课堂上的思考时间较短, 不足以让大部分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因此适当的课后学习显得极为必要,首先,作为教师要恰当的布置较为轻松又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印象的课后作业,而不是用雷同的题目反复轰炸. 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用广阔的思路以及便捷的方式完成作业. 其次,教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温习与练习,深化对课堂内容的认识,进而完全的掌握课堂所需知识.
四、正确的安排教学内容的次序和教学速度
学生各有各的才能与情况,学习速度也不可能完全如教材一般标准. 一些问题可能相比起来更加难以理解与解决, 对于教师所面临的不同情况而言,要注意根据课程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课程安排与教学方法选择, 不可操之过急,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 同时也要注意在处理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时, 教师和学生都要保持耐心与热情, 而作为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则更为重大.
五、对于授课方式中注意趣味性的原则
数学颇为枯燥,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显得较为难以接受和理解. 作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爱好与要求, 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做出更改题目背景,提出趣题等方式,保持学生的热情. 以学习各类单位为例, 教师不光要用量具标尺告诉学生长度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同时也可以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或是物品的尺寸形象化, 让学生产生代入感和学习乐趣,进而加深教学效果.
六、组织各类教学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就算采取各类方法,游戏依然远比学习有吸引力. 在适当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在情况允许时组织适当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灵活的对教学内容予以穿插,能收到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效果.
结语
7.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七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
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三、教学过程
1.认识晶体
学生对将固体区别为晶体和非晶体认识不足,教师应着力调动学生的观察积累,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图片,酌情展示一些常见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模型、图片资源,首先让学生建立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形状规则与否的概念,初步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不宜将本板块变为演示,要舍得投入时间,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也是课时安排建议本节2课时的主要原因。
(1)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
(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各组首先应选取一种晶体、一种非晶体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各组所选研究对象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同。其次,要探究熔化规律,自然需要将研究对象熔化,怎样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观测记录哪些数据和现象?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或仪器?要否自己寻找或自制?这些都不要教师给定。这些问题需要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并要有所约定。例如,各组达成借助酒精灯加热晶体和非晶体使之熔化的基本思路,约定定时(例如每隔30s)记录加热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温度,并确认当时研究对象的状态,直到熔化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至于各组探讨的具体问题,例如,停止加热后,熔化情况怎样?是选取冰和蜡,还是选取海波和松香或者别的作为研究对象?是用水浴法加热,还是直接加热?都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对待。需知:规范完美的科学探究纯属理想模型,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以此模式组织探究只能是“假探究”;各组探究过程的差异应视为宝贵的课程和教学资源,使得合作交流、讨论评估更具实际价值。
(3)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①进一步巩固使用酒精灯或无烟腊加热物体的规范要求。
②了解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温度范围及分度值。③学会测量温度,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需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④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知道它们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如何使待熔化物体均匀受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熔化固体充分接触呢?怎样使待熔化固体缓慢熔化,以便观察和测量呢?
·待熔固体应为细粒或粉末状。·盛装待熔固体的试管应较细,以增大受热面积。装入试管中的待熔固体应适量(过少,则熔化过程太短,不利观测;过多,则受热不均匀)。
·优选间接加热(例如水浴)法,并用两枚温度计同监测试管内外的温度,调整控制热源加热力度,使内外温差保持在2~3℃左右。
·建议学生先做非晶体熔化实验,再做晶体熔化实验。用意有二:前者较易成功且易理解;能够对后者产生更强列的印象和反差。
⑤指导学生分工合作,高效安全地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4)在数据处理、讨论交流和评估环节,教师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 ①激活学生寻找和比较数据规律的需要。
②帮助学生回顾数学上描点作图的一般方法及其优点,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画物质熔化曲线。
③热情支持学生的附加探究实验,允许学生重做或部分重做实验,以便扩大交流和评估成果。
④为学生提供讨论和评估的必要物质条件,例如,提供视频展台或实物投影仪,用以展示各组所得熔化曲线和数据记录表格。
⑤实验结论不宜绝对化。为了达成共识,应组织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归纳出二者的同异点,总结出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加热(吸收热量)。
(5)得出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后,教师可予以扩展。
①给出熔点概念。指出熔点是晶体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生活和自然界中,生产和技术上,许多现象和应用都与熔点有关。
②引导学生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的吸热过程。
③介绍常见物质的熔点,使学生对之有定性的了解。要求记住冰的熔点。3.液体的凝固
(1)列举生活、生产、技术上的液体凝固实例。例如,水结成冰,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冷却凝固成塑料盒,熔融状态下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
(2)凝固过程和凝固曲线。引导学生对比冰(晶体)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采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水(液体)凝固过程的三个阶段的吸放热特点和温度变化特点。要明确:虽然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但两种曲线却具有不同的物理含义。同时总结归纳出熔融状态下的晶体凝固的两个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放出热量。还应对比分析熔融状态下的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过程的异同点。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固液变化的认识。
为了同一目的,建议布置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利用冰箱设计实验,研究水的凝固过程并画出水的凝固图像。
(3)组织学生综合运用熔化和凝固规律,特别是联系§5.1自我评价中的屋檐上冰锥的形成过程,交流讨论教科书有关“火山爆发后”内容,要求学生做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推理分析。
熔岩在流淌过程中,将因向周围放热而导致温度不断降低。虽然刚从火山口喷出时岩浆温度相同,但凝固点(熔点)高的矿物岩浆将首先凝固,这些凝固的矿物要么沉积下来,要么随未凝固的岩浆向前推移,直到所有岩浆均在火山口周围依山傍势凝固。基本上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排列。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发展空间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0℃,BC段 2.非晶体
(二)“家庭实验室”指导
吊冰游戏:盐的熔点高于冰的熔点。冰上撒些盐,因盐的温度高于0℃,致使局部冰面熔化,盐溶化在水中吸热,使绳子周围冰面上熔化的冰重新凝固,故而几秒钟后就能用绳子把冰吊起来。
类似的,可做“复凝”游戏:将一块冰置于桌面上,把两端悬挂重锤的细线横置于冰块上表面,则可见细线缓慢切过冰块落至桌面,而冰块仍是“坚冰”一块,依稀还可找到细线“切豆腐”的痕迹,但“豆腐”重新又连成一片。这是利用冰在压力下熔点提高的特性实现的。晶体花园:水在蒸发过程中吸热,将加速食盐水的凝固,由于瓦片放置和色素沉着,碗中各处食盐结晶析出的形状殊异,因而生成漂亮的“晶体花园”。
(三)“物理在线”和“走向社会”指导
太空材料:组织学生下载网上信息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走访专家学者,集中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太空材料?(2)太空材料成本昂贵,为什么要制选太空材料?(3)你希望太空实验工厂制造什么新的材料?说说你的设想。
用心
爱心
8.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八
课题 操场上(2)
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4个汉字,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设想 通过课后拓展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丰富学生知识。
教学程序与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出的反义词”、“九减一”、“天”、“大”
2、检查、反馈。
3、出示生字部分,请学生拼字。
(二)联系说话,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图画,他们都在干什么?
2、这些都是什么?(体育活动)
3、你还知道哪些体育活动?(跳绳、捉迷藏……)
4、完成课后第二题。自由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师:读好后请把你喜欢的活动涂上颜色。并说说理由
5、反馈,你能说说为什么你喜欢吗?
6、是呀,体育活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振奋我们的精神。
7、学习儿歌,课文中就有一首有趣的儿歌。
(三)学习儿歌,朗读课文
1、同学自己试读儿歌。
2、教师指名读,点拨:注意词语连读。
3、小组读,齐读
4、连起来读课文。
(四)分层教学,体现差异
1、你除了昨天学的字你还想学哪些字?(皮好真)
2、教师讲解“好”的结构
3、范写
4、学生写字。
教后反思录
9.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九
一、创设趣味性教学环境
小学低年级教学, 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 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因此, 数学教师能够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要促进师生关系融洽, 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有激情的语言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 为了构建趣味性数学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语言自然亲切, 充满情感, 兴趣盎然, 且应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启发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开导, 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三、培养学生动手习惯
对低年级学生动手习惯的培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是构建低年级趣味性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数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 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往往无法只通过教师简单的语言讲解就能够理解数学知识, 因此,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条件, 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掌握学习内容, 既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也能够将数学知识具体化,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顺应新课程理念,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立足于学生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应细心观察, 及时将对学生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数学教学内容,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
总的来说, 对于低年级学生, 教师要多利用趣味性数学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童兆康.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1) :110.
10.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十
1.初步了解弓弦乐器小提琴的结构、演奏姿势、音色,并说说独奏这种演奏方式。2.通过赏析《思乡曲》,能随乐哼唱曲中音乐主题,对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有情感反应,如思念,欢欣,悲伤等情绪。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音乐带来的愉悦。教学重点
学习《思乡曲》的曲式结构、主题音乐,感受小提琴的音色 教学难点
《思乡曲》的主题音乐学唱,分段欣赏《思乡曲》 教学用具
《思乡曲》多媒体课件、钢琴、小提琴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㈠导入课题
⒈听一听,想一想:从《天路》这首乐曲中你听到什么乐器的声音呢?
学生:小提琴
老师:对,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小提琴独奏,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小提琴这种乐器。㈡新课教学 1认识小提琴: ①小提琴简介
小提琴(violin)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②小提琴的构造及琴弓图片简单讲解
③超级模仿秀:比一比,看谁的姿势更象小提琴演奏家?
教师出示实物小提琴,并演奏一段旋律(演奏《思乡曲》的主题,让学生初步聆听),然后请四个同学上台,每人试拉一下,其他同学在座位上模仿,教师点评加分(同学们表现不错,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提琴,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独奏)2 什么叫独奏
①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叫独奏呢?(学生先回答,教师展示图片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独奏是器乐演奏形式之一。
一人演奏一件乐器,称“独奏”。可以一人独奏,钢琴伴奏,也可以一人独奏,乐队伴奏等。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小提琴独奏。3赏析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① 初听《思乡曲》
提问:谈一谈你的初听感受。
(这个环节先不出现曲名,请四个同学回答完后老师再介绍)
教师:同学们刚刚说的都很好,大家知道这首曲子是什么名字吗?这首曲子叫《思乡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创作背景。②《思乡曲》的创作背景
1937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滿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回广州后,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许多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思乡曲》的创作背景,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马思聪。
② 介绍马思聪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包罗交响乐、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等、他的代表作有《思乡曲》、《摇蓝曲》、《西藏音诗》、《塞外舞曲》。③学唱《思乡曲》的主题
教师:一首曲子都有一个主题音乐,作品就是围绕这个主题音乐进行不断变化进行的,所以我们欣赏乐曲首先要了解曲子的主题,熟悉后再去完整地听全曲,你就会对曲子有个全面的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来唱唱《思乡曲》的主题音乐,是由内蒙民歌《墙头上跑马》改编的。a.教师用钢琴分句带唱曲谱
b.教师用钢琴唱一句谱,学生唱一句词。(要求学生声音稍小,注意嘴型,声音出来不扁)难点
1、墙头上跑马这句的上字唱不好。原因:两拍时值唱不足
解决办法:唱成 墙头上ang 跑马 难点2.想起了我的家乡这句我的家乡唱不好 原因: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结合歌词节奏把握不好 解决办法:强调附点节奏的特点,并带唱两遍
c师生一起和音乐主题唱词两遍,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背歌词 d学生和音乐主题唱词两遍,鼓励背词的同学。③ 再听全曲,分段欣赏
老师:刚刚我们熟悉了曲子的主题,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注意听到主题音乐请大家和音乐哼哼唱唱,然后想想曲中主题再现了几次? a聆听第一段
提问:从速度,力度,情绪,色彩,音色上思考第一段乐曲给你带来的感受,并想好自己的答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呈示部:如歌的行板,旋律基本与原民歌相同,如诉如泣,音色凄凉,思乡之情非常浓烈,接着为第一个变奏并展开,旋律缠绵,幽爱如歌,表达思乡人的迷茫心情,紧接着又再次变奏,此时的音调高昂,旋律激荡奔放,富于跳跃性,表达了悲壮的情绪。
b聆听第二段
从速度,力度,情绪,色彩,音色上思考第二段乐曲给你带来的感受,并想好自己的答案。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一段音乐旋律变得轻快起来,这是第三个变奏了,此时乐曲使人感到豁然开朗起来,象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c聆听第三段
从速度,力度,情绪,色彩,音色上思考第二段乐曲给你带来的感受,并想好自己的答案。学生回答:。。。。
呈示部的主题再现,优美并带悲伤,苦闷,惆怅和向往的心情,乐曲结束音很不和协,但给人回味无穷,思乡之情长绕不去。d.提问:全曲中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 学生:两次
教师:对,这是一首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第一段和第三段音乐类似但还是有不同,曲式结构我们常习惯地写成A+B+A’。4知识拓展
配《思乡曲》朗诵诗歌《乡愁》
教师:同学们,下面老师介绍一首思乡情怀的诗,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家和着《思乡曲》的音乐来朗诵一下,感受一下。a教师示范朗诵 b请同学朗诵 c全班一起朗诵 ㈢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它的美妙音色是不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我们来看看这节课最动脑筋的是哪个大组啊?(归纳总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大家课后有兴趣可以去听听歌曲《思乡曲》,看看和乐曲《思乡曲》有何异曲同工之处,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吧!谢谢大家。教学反思
11.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十一
1.正确认读复韵母ɑo、ou、iu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2.正确拼读声母和ɑo、ou、iu组成的音节。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xiǎo niú”。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小桥、流水、垂柳、桃花”4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
4.认识“小、桥、台”3个生字。
教学重点:复韵母ɑo、ou、iu的正确认读;声母和ɑo、ou、iu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复韵母“ɑo-ou”和“iu-ui”的发音辨析。教学建议
一、复韵母教学
1.读准音。
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说天空中、海面上、海里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结合学生说出的“奥、鸥、游、豹”等读音,相机呈现ɑo、ou、iu。除了借助情境图引出ɑo、ou、iu的读音,还可以联系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掌握复韵母的发音,如“棉袄、藕、汽油”。
教学ɑo,教师可示范读音,让学生观察教师口形,从而发现:口形由半开变合,嘴唇逐渐拢圆。口形iu的教学要注意与ui进行比较,提醒学生读之前先观察前边的字母,iu的发音从i开始,最后撮起嘴;ui的发音从u开始,最后嘴变扁。教师可以借助手势来示意口形,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2.识记形。
可以通过ɑ、o、i、u的组合游戏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借助复韵母的读音来记忆复韵母的字母组成,特别要注意利用每个复韵母开头字母的不同读音,用以区分形近的复韵母ɑo和ou、iu和ui。
3.四声练习。
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编一些儿歌或者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韵母的四声。提醒学生注意标调方法,强调i、u并列标在后的标调规则。
【部编版】2018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精品教案
教学时要注意巩固,可以让学生打乱次序认读带调的ɑo、ou、iu,采用“比耳朵”游戏练习四声。
二、拼读教学
教学声母与带调的ɑo、ou、iu拼读,要充分利用识字单元中学会的“口、手、鸟、六、九”等熟字帮助学生练习拼读。可以通过“出示生字-注上拼音-尝试拼读”这几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体会音节拼读的过程。例如,九-九-jiǔ jiǔ。教材里的其他音节,也可以让学生先圈画复韵母,然后再把声母和复韵母放在一起拼读。tiào和niǎo等三拼音节的拼读,可以借助动作或图片降低拼读难度,在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之后,请学生示范拼读,其他学生跟读、自读,直至掌握。学生拼读音节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巩固旧知,如,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声母,读准平翘舌音。学生每拼出一个音节,都可以让学生接着说一说、用一用,如:lóu lóu,高楼的楼;diū diū,丢手绢的丢。
三、词语和儿歌教学
1.词语。
教学时可以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美景图,将感受到的春天的美丽表达出来。结合学生说话的内容,相机呈现相应的词语,让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词语。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词语,然后在情境图中找出相应的事物,再用自己的话描绘春天的美景。还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用这几个词语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或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2.儿歌。
儿歌的教学,以准确拼读音节、正确朗读儿歌为主要任务。可以先问问学生知不知道台湾,对台湾有什么了解,然后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学时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用自圈自读、小老师带读、齐读等方式复习之前学过的音节和本课新学的音节。儿歌中“漂啊漂啊”中的“啊”音变为“哇”的音,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正确。
在学生自行认读学过的音节之后,教师应多次示范领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在朗读指导时,提示学生词语要连读,读句子做到不拖音。熟读儿歌后,可以让学生加上动作,边演边读。
四、识字教学
【部编版】2018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精品教案
小 鼓励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小”的事物,如“小孩、小树、小路、小书包、幼儿园小班”。还可以将学过的字组成词语让学生认读,如“小鸟、小虫、小马、小鸡、小山、小雨、小手、小妹妹”,通过在不同词语中复现,巩固记忆字形。
桥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桥,并在图片下方配上相应的名字,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如“天桥、木桥、石桥、吊桥、立交桥、高架桥”。学生在了解各种各样“桥”的同时实现对生字字形的识记。
台 在朗读儿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台”,如“讲台、窗台”,还可以出示“舞台、平台、阳台、写字台、台风”等图片和词语,让学生在不同的词语中体会用法,巩固生字。
五、书写教学
这是第二次书写带有复韵母的音节,教师仍然要做好示范。可以展示评价第一次书写音节时写得好的作业,在评价中提醒学生音节中的几个字母要靠近,大小要均匀。教师要进行板书示范,让学生观察范写,体会到认真书写是一个好习惯。学生在动笔抄写音节之前,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以及调号的位置。提醒学生,写完音节再标调号;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六、问题提示
★为什么“话儿”中的“儿”单独注音,不读儿化音呢?
12.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十二
一、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所谓趣味性教学方法是指用新的充满趣味的教学观点、手段、技术营造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氛围,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乐趣,产生兴趣,从而自主、积极学习的一种教育学新理念。可见趣味性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有很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尤其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教学创新方面有突出的作用。
1.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比较强 ,因此传统数学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数学思维是比较抽象的思维方式,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层次来看, 在抽象思维方面是非常薄弱的。受其影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趣味性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使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乐趣横生。 因此,趣味性教学理念与数学知识教学创新目标不谋而合。
2.活跃课堂 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同时也是开展高效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活跃的课堂氛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愿、自发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参与性要求比较高, 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科学规划。趣味性教学方法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较多的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
3.促进教学创新。 趣味性教学方法是一种教育新理念。该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创新。 在现代小学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都是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学、分组教学、讨论教学等教学方法都是应用比较多的教学 创新。趣味性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融合探究、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实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二、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趣味性教学方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教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创新。因此,重视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重视手脑 并用在趣味 性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更差。好动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天性。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表现得非常茫然,教师也常常无计可施。在趣味教学方法应用实践中就需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学生的特性,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这个阶段的学生爱玩耍,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手脑并用,例如: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等趣味性强的动手动脑环节,就可以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动手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
2.重视正向 肯定的应用 ,激发学习热 情。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单纯的,对教师评价反馈非常积极。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评价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在教学中多使用正向肯定的评价方式,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过度表扬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会根据学生个体采取不同的肯定方式。 例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好,因此只有在这些学生认真自己努力后才会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 当他们在学习中有主动交流或主动发言的行为时我都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有时候肯定和表扬仅仅是一个眼神。 通过把握好表扬的“度”,用心关注和观察每个学生学习中的表现, 通过及时肯定和表扬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
3.重视学生 数学思维 方法的培养和教学。数学思维方法 的获得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小学低年级,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获得基本的思维能力。在趣味性教学过程中切忌一味追求教学的趣味性而忽略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趣味性教学不能忽略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敏感性为教学目标。因此,在趣味性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要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为中心点开展 教学实践创新。例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图形、玩具等转化成低龄儿童能够接受的形象。立足教学目标开展的趣味性教学创新才是有价值和有效的教学创新。
三、结语
13.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教学重难点: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
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花之国水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14.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 篇十四
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
本课共八行,六句话,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诗。以小彩笔这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伙伴为儿歌材料,本身具有亲和性、趣味性和潜在的视觉效果。以“用各种颜色的彩笔描绘美丽祖国”为主线贯穿课文,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感情基调是高兴喜悦的,诵读时要重视语感训练。
二、预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课文语境中及脱离课文语境时识别“小彩笔、五颜六色、鲜艳、蓝色、金鸡、祖国、江山”7个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笔、画”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喜爱小彩笔,体会祖国的美丽。能模仿课文句型拓展想象。3.情感与态度: 体会色彩的美丽和神奇,对身边的事物表象(色彩)有更高的关注欲望,更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教学时间:一课时
支持环境:一年级小班(33人,7个小组);多媒体设备;彩笔;画纸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基于此认识,我力图让孩子真正有所得,就要“回归儿童”生活经验的起点。字词上,对已学过的要进行复习认读;对新出现的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让孩子真正体会到文本自身的乐趣,争取当堂巩固。课件的使用力争是真正有效的,对语言无法表述的“祖国江山”,直观的视觉感悟。更能把握、突破难点。(2)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本课便是一篇与美术学科以及自然地理联系密切的课文。基于此认识,我努力拓宽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尝试用画画的方法来帮助对文本的理解和拓展。但又不脱离文本,甚至利用文本来作画。(3)创设课堂合作交流,愉快学习的氛围:
课文描绘的景色是美丽的,感情基调是高兴,充满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在和小伙伴的合作过程中,互帮互学,小组讨论交流,在一起读画儿歌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被调动。利用各种形式的读,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愉快的感觉。预设教学过程: 教学材料与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设计意图
(一)导入:
问话举例:上课前,蒋老师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好不好?是什么?(出示实物)你看见有多少种颜色呀?这是什么颜色?这个呢?这一支呢?还有? 这么多的颜色真可以说是——五颜六色
(好!)
(小彩笔、水彩笔、„„)(十二种)
(红色、绿色、蓝色、黄色)(五颜六色)教师引导 实物提醒 导向课题 联系生活实际
(二)展开: 师生互动历程: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写小彩笔的儿歌,题目你会读吗?(出示)2.学写“笔”字。(笔的实物)3.你还知道哪些笔?
(小彩笔)
自学
(铅笔、„„)
正音:cǎi 打开书,赶紧自学一下,谁愿意来做小老师,教大家这个字?
读题正音
学习生字“笔”
(三)发展: 学习指导说明: 1.学习第一、二行: 2.听老师夸小彩笔
3.指名学生来夸一夸,比比谁夸得最好
“鲜艳”就是颜色很多,很亮,很好看(谁的什么很鲜艳?)
范读第一、二行,学生模仿读,理解“”鲜艳” 4.学习第三到六行: 5.看老师画了什么? 6.认读四句话(文本出示)7.六行连读 8.学习第七、八行: 10.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11.你知道哪些江山? 12.再读读这两行 13.读全文: 14.认词:
15.写字:学写“画”,反馈
(国旗、草地、海洋、金鸡)小老师带读
(长江、黄山„„„)各种形式的读
读词、画词、开小火车再读
你记住了哪一句?(图画帮助)正音
较夸张地范读 配乐讲解
试背
语言提示帮助
强调第7笔
忆读课文
课件的使用,帮助理解、读好难点句
利用各种形式增强低段学习的趣味性,体现文本本身的乐趣。
(四)拓展:开放性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纸
用四色彩笔画其他事物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通过画画来拓展文本
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基本定义与运算定律
(一)数与数字的区别:数字(也就是数码),是用来记数的符号,通常用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0~9这十个数字。其他还有中国小写数字,大写数字,罗马数字等等。数是由数字和数位组成。
(1).0的意义:0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作为某些数量的界限。如温度等。0是一个完全有确定意义的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00是最小的自然数,是一个偶数。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倍数。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叫做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3).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不都是自然数。
(4).小数:小数是特殊形式的分数,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5).混小数(带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不为零的小数叫混小数,也叫带小数。(6).纯小数:小数的整数部分为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
(7).有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只有有限个数字的小数(不全为零)叫做有限小数。
(8).无限小数:小数的小数部分有无数个数字(不包含全为零)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都是循环小数。例如,圆周率π也是无限小数。
(9).循环小数:小数部分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0.333……,1.2470470470……都是循环小数。
(10).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十分位就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纯循环小数。
(11).混循环小数:与纯循环小数有唯一的区别,不是从十分位开始循环的循环小数,叫混循环小数。(12).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起到无限位数,没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二)分数:表示把 “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3).带分数:一个整数(零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也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相互之间可以互化。
(三)十进制:十进制计数法是世界各国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较低的单位等于1个相邻的较高单位。常说“满十进一”,这种以“十”为基数的进位制,叫做十进制。(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其中两个数都叫“加数”,结果叫“和”。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其中“和”叫“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减数”,求出的另一个加数叫“差”。
(3).乘法:求n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其中相同的这个数及n个这样的数都叫“因数”,结果叫“积”。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其中“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出来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5).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6).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二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二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其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a+(b+c)(7).减法性质:在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数,差不变。a-b=(a+c)-(b+c)ab=(a-c)-(b-c)在减法中,被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减数不变,差随着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反之,减数增加多少或者减少多少,被减数不变,差随着减少或者增加多少。
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若干个减数,可以把这些减数先加,差不变。a –b(b + c)(8).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的交换律。a×b = b×a(9).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 = a×(b×c)(10).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 + b)×c= a×c + b×c(ab×c(11).乘法的其他运算性质: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必须把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其积不变。a×b =(a×c)×(b÷c)除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性质,两个数相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a÷b=(a×c)÷(b×c)a÷b=(a÷c)÷(b÷c)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a÷b÷c = a÷(b×c)(12).乘法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例如:27×13,表示求13个27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27的13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若干倍是多少?例如:27×0.3或者的意义:求27的十分之三是多少?(13).除法的意义:
一个数里有几个除数。简称“包含除法”。例如,24÷3表示24里面包含有几个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例如:24÷3,表示24是3的多少倍?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简称“等分除法”。例如:24÷3,表示把2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如:表示:已知一个数的三分之一是24,求这个数。
(四)整除与除尽
(1).整除:甲数除以乙数(甲、乙为自然数),商是整数,余数为零。就说甲数能被乙数整除。(2).除尽:甲数除以乙数(乙数不为零),商是有限数。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
整除可以说是除尽,但除尽就不能说一定叫整除。例如:1÷5=0.2,叫除尽,但不叫整除。因为商是小数。又如:10÷3=3……1,既不叫整除,(因为余数不为零)也不叫除尽。
【2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推荐阅读:
六年级趣味数学竞赛10-10
三年级小学趣味数学11-03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分解06-27
二年级趣味数学试题07-20
八年级数学趣味知识竞赛10-08
八年级趣味数学竞赛试题06-20
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07-11
《策划六年级趣味运动会》10-09
趣味运动会-三年级作文10-11
三年级趣味运动会名单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