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24-11-17

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精选8篇)

1.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一

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按】为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管问效,确保项目资金发挥应有效益,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薛昌斗同志牵头,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项目办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予以印发,供领导参阅。

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改变我县贫困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对改善县乡财政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如何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项目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程序、立项和实施不规范,缺乏透明度,部分项目立项时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出现重复建设

对项目考察论证不够严密,甚至不顾客观实际,争项目、争资金,没有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勉强立项,但缺乏整体效应,投资数额小,又不能与其它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最终导致项目资金使用质量不高,效益差。同一项目有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一些项目和资金分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难以捆绑整合使用,责任不清、效应不高、投资效益不佳。同时,资金使用状况没有真正公示,群众无从监督。

(二)项目建设“四制”落实不到位

1、部分项目责任主体不明确。项目的实施基本上是成立临时指挥部和项目办公室,人员从部门选派,责任人一般由县级政府领导担任,项目完成后就被撤销,其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导致了使用资金的随意性和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2、部分项目业主在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审核单位的选择上重关系、轻实际工

作能力,造成工作被动。主要体现在部分项目设计深度不够,项目建设“三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现象突出;在工程施工上主要存在部分工程监理不具备相应资格,业务素质低,工作不负责任,有的甚至与施工单位串通损害业主利益;部分招标代理制定的招标文件不严谨,给工程合同的签订、工程价款的决算留下隐患,有的招标代理不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甚至出现既为业主编制工程标底又为投标施工单位编制投标预算的“既吃甲方、又拿乙方”现象。

3、工程招投标不规范。部分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操纵工程招投标,通过肢解工程,以人定标,将一个两三百万元的工程分解成四、五个标段招标,让利害关系人人人有份。工程转包、业主指定分包现象也较为突出。有的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由实施单位直接发包,还有的项目从设计、概算、施工到竣工验收均为同一单位自行实施。

4、工程施工合同执行不严格。有的合同违背招标文件和施工单位的投标文件;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多次签订补充协议,使施工单位低价中标,高价决算。部分建设单位将项目工程决算直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审核,逃避国家审计的监督。

(三)项目资金管理有待加强,违纪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1、滞留欠拨、超拨项目资金。部分资金管理部门未能及时足额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影响项目的实施。而有的项目根本未实施,就拨付大量的项目资金;有的超规模、超进度多拨项目资金,造成项目资金流失。

2、置换项目资金。一种情况是项目申报单位领到专项资金后,不按规定组织实施,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以专项资金置换其他已投入的资金。另一种情况是专项资金“戴帽”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中小项目资金审批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

3、挤占挪用,雁过拔毛。少数部门以各种名义扣拨专项资金,层层截留,级级揩油,最后用于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大打折扣。有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将资金下拨后,又想尽千方百计从下面捞回一部分。一是采取有偿服务,以服务费的名义从项目申报单位按一定比例收回部分资金归己所用。二是以提供物资抵项目资金,赚取高于市场价格的差价。三是主管部门以培训、开会、赞助等名义向项目申报单位摊派收费、间接地“掠夺”下拨的国家专项资金。

4、虚假发票报销。从近几年部分资金报帐的情况来看,项目实施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合法性。有的项目资金就是一份油料发票或是在税务部门开据一张总发票,没有真实可信的原始依据。有的虚列工程量、虚列工程项目或以虚构劳务用工名册套取务工费等。

(四)工程验收不严格

项目建设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质量控制的环节很多、要求很高。很多项目的管理,都是“先搭台,后唱戏”,大都是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建“项目指挥部”或者“项目领导小组”进行管理、验收。而临时组建的项目班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班子的负责人多由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担任,在项目决策、概预算审查和施工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专业经验。项目竣工验收时,抽调的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人员均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没有引进具备相应资质的专职机构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也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仅凭验收人员肉眼和感觉是很难把住工程质量关的。

(五)项目资金效益不高

部分项目实施单位以骗取国家项目资金为目的,资金到手后,不按计划实施项目;有的项目建成后,未达到设计能力,有的甚至长期闲置未投入使用。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上的偏差。重争取项目,轻前期准备工作;重上级资金到位,轻配套资金落实;重安排投资,轻监督管理。少数干部认为专项资金是公款,只要公用,不装私囊,就没有问题。

(二)制度不完善,缺乏操作性。现有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分类性的管理办法较多,规范性管理办法很少,原则性的条款较多,细则性的规定较少,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管理办法明显滞后,制约了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三)监管职能缺位。各项专项资金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项目主管等部门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多头监管,责权划分不明确,部门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监督难以形成合力;专项资金透明度低,缺乏完善的举报系统,社会公众舆论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事前监管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对项目立项过程监管、工程开工前执行“招投标、监理、合同管理、项目法人制”情况的监管淡化、甚至缺位;监督部门缺乏专业监督人员和手段,对项目的内部监督不到位。“外行监督内行”,不能实行有效监督,监督停留在程序和形式上,在招投标等领域甚至为腐败分子充当了保护伞和挡箭牌。专项资金的监管线长、监管面广,就目前财政、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监督手段而言,已很难满足对专项资金的监督需要。

(四)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难以落实配套资金和项目前期费用,项目前期费用挤占项目资金,使项目难以按进度和设计全面完成。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政府成立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监管小组),由县主管财政的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发展和改革局、建设局、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水利局、畜牧局、扶贫办、民宗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监管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监管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要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立项批复、初步设计批复、招投标管理、合同审核、工程审价审计、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应成立项目资金监督网,由纪委、监察局、审计局、检察院、财政局等单位建立项目资金监督网,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健全联席制度,不定期地开展检查监督。

(二)高度重视项目前期规划工作。项目前期规划工作,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是要按照国家和省对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来安排项目建设内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和评估论证。二是要坚持对涉农项目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避免项目资金分散,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三是要严格执行项目计划。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按照计划施工,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内容确需调整的,要及时履行报批手续。四是实行专项资金项目公示制度。对专项资金立项扶持的项目,县主管部门要利用相关媒体或项目实施区公共场所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拨付严格遵照“按计划、按预算、按基本建设程序、按工程进度”的原则办理。特别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专项资金投入的监管,防止项目资金流失。

(四)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监理委派制度。对项目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从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抽调懂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作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财务监理,并与县政府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由财务监理定期提供财务监理报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须根据工程进度报告、发票和资金使用申报表并经财务监理审核签字,才能作为拨款的依据。对项目建设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财务监理应及时报告财政部门,停止拨付项目资金、限期整改或中止项目执行、收回项目资金。单项工程投资总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竣工决算必须由县审计局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心实施造价审计,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五)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坚持“问责”与“问效”并重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实施及资金落实情况加强监管,实行跟踪问效。充分发挥监督合力,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强化审计监督;联合纪检、监察等部门及公检法等机关严肃法纪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作用,合力打造优质高效的“阳光工程”、优质工程、民心工程和廉洁工程。由于勘察、设计单位工作深度不够或玩忽职守等原因引起的重大设计变更,勘察、设计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经监理、代建、建设等各方共同确认,分清责任后扣减相应勘察、设计费用。

(六)构建项目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推动项目资金管理长期在规范高效的轨道上运行,积极探索并逐步健全一整套切实可行、监管有效的项目资金管理长效机制,即要切实健全项目决策机制,实行政务公开,推行项目公示制;强化约束机制,实行工程项目招标制、物资集中采购制和资金报帐制;完善监管机制,实行管理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监督跟踪制、监督抽查制;强化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激励制度和问责制度,奖优惩劣;加强部门监管自律,各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既监管好具体项目和自己的干部队伍,又要对项目资金对应的乡镇加强监管,逐步健全项目资金安排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管理长效机制。

2.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二

一、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重大意义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财政体制改革有四项内容, 即: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于2006年下发《财政部关于完善和推进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逐步建立起一套框架体系完整、内容有机结合、运转高效有序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机制, 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的部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部门预算透明度不高, 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预算调整过于频繁, 预算管理不到位,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

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推行公共财政和阳光财政, 财政资金的安排越来越透明, 公共大众的知情权也要得到充分落实。经济的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资金量不断增大, 以前编制简单预算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这就要求必须推行部门预算改革, 不断完善和规范部门预算的编制。

二、我市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做法

1、建立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框架

我市从2005年试编2006年部门预算, 全市118个一级和二级预算单位编制了简单的部门预算, 2007年统一使用编报软件, 从市直各部门到各乡镇, 全部编制了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要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 部门预算的编制主体是部门, 部门要对编报的部门预算负责。

(2) 部门所有收支, 包括部门取得的一般预算拨款收入、非税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土地出让收入、墙改基金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 、其他收入等, 从不同来源取得的各类收入以及相应安排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 都要编入部门预算, 体现综合预算的原则。

(3) 部门本级及其所有下属单位, 包括各个级次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都要编入部门预算, 单独反映。

(4) 部门本级及其下属单位所有收支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2、确立部门综合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市编制部门综合预算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政府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这条主线,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快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农”等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重点支出。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增收节支, 从严从紧编制预算, 推进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升预算管理绩效, 努力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我市在对部门综合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 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依法理财的原则

部门预算编制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采用零基预算、标准定额预算、项目预算等先进方法, 做到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财政局预算科根据全市可用财力情况修订汇总部门预算建议计划, 形成政府预算草案, 经局务会研究后, 报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批准, 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以财政局文件形式, 及时批复到各部门执行。这样就保证了预算编制的法律可靠性, 有利于预算的编制和实施。

(2) “全口径”编制收支计划原则

统筹考虑预算内外、基金等各类资金, “全口径”编制部门收支计划, 部门各项收入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盘子, 统筹安排各项支出, 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部门收入预算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指标, 结合部门发展计划和履行职能需要, 参考历年收入情况 (三年平均数) 和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 按照不同的收入来源, 分别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

部门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部门支出预算编制要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 统筹各类资金, 兼顾单位支出需求和财力可能, 量力而行, 量入为出, 要优先确保基本支出, 合理安排项目支出, 切实保障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可以保证编制的预算既能够满足增长的基本需求, 还可以在适当增长的基础上保证各个部门的预算需求的增长得到基本的满足。

(3) 公共财政原则

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优先保证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 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 突出对“三农”的支持和倾斜。要压缩一般性支出, 降低行政成本。从严控制会议、招待、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各部门、各单位出国 (境) 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要保持零增长。

(4) 勤俭办事原则

认真贯彻节俭理财的思想, 按照“两个务必”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精打细算, 厉行节约, 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支出。

(5) 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

支出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 加大相关资金的整合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更好地落实“三个保障, 一个支撑”的理财要求, 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突出的“瓶颈”问题, 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

(6) 注重绩效原则

财政资金安排与使用要树立绩效的观念, 各项重点支出要制定明确绩效目标, 科学引导财政资源的流向;积极探索资源的共享、共建和整合, 使有限的财政投入产生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各部门编制的项目支出预算, 首先要经过市投资评审中心预算评审, 再纳入财政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排序, 根据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对当年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支出项目, 列入项目备选库, 实行滚动管理。各部门要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及跟踪调查。凡绩效考评结果较差的, 要削减乃至取消预算。

(7) 实行刚性预算管理的原则

部门预算经法定程序批准下达后, 必须严格执行, 各部门不能随意调整预算科目和项目投资使用方向,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 除了不可预见的事项引起的新增支出之外, 其他需要在当年增加支出的预算, 应通过预算单位对内部支出结构的调整自行消化, 确有困难不能解决调剂的, 纳入下一年度的预算作统筹考虑, 原则上不能再追加预算。对于符合规定的预算调整及追加项目, 应由部门提供有关依据和测算资料, 报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 再按规定程序报政府、人大审定, 财政部门根据政府、人大审批意见, 办理有关调整及追加事项。

(8) 增强透明度的原则

第一, 对于单位的经常性支出, 通过对科学规范的定员定额体系的建立, 实现标准化的预算分配。第二, 自觉接受审计、纪检部门、人大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第三, 逐步完善和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格式, 让社会公众及人大代表都能看到、看懂预算内容。

三、结束语

部门预算的编制是一项具体细致、任务繁重的工作。几年来, 通过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统筹安排, 不断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 大大提高了政府、财政和各部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政府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可用财力, 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佳.对完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2]顾群.我国中央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5

3.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三

【关键词】 水利资金 监督管理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为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加快水利发展改革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了落实好一号文件精神,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加强水利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 充分认识加强水利资金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是保障中央一号文件一系列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基本要求。

2008至2010年,全区水利投入63.8亿元(其中:2008年12.7亿元,2009年20.4亿元,2010年30.7亿元),集中建设了黄河标准化堤防、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项目。为保证水利投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资金使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从水利资金检查结果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发现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水利资金监管,就是要严格按照一号文件的部署要求和政策规定,针对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和关键点,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严格资金控制管理,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1.2加强水利资金监管是新形势下水利财务工作的现实需要。

财务管理的重点与财政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当前我国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向纵深发展,水利建设资金管理的重点必须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适时进行相应调整。在注重资金筹集的同时,更加突出资金的安全管理;在注重资金拨付环节的监管的同时,更加突出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管;在财政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更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的财务管理职能。从当前财务管理的现状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项目法人单位滞留、挪用建设资金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而在概算执行、资金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水利资金安全运行,是今后水利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和首要任务。

1.3加强水利资金安全管理是保证干部安全的有效措施。

当前我区水利建设处于投资高峰期,水利投资渠道和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水利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尚未真正建立起全面系统、严密规范的制度体系,水利建设管理能力和干部队伍廉政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跟踪建设资金各流转环节的监督管理,推行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管理等四项制度,对保证干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近几年我区重点水利工程资安全管理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促进了水利建设的规范有序推进,有效维护了水利行业的良好形象。

2. 以制度建设和落实为抓手,切实加强水利资金监管

水利资金是水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管好用好水利资金是水利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干部安全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针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薄弱环节,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1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是水利部门的基本职责,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各级水利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把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分析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制订改进措施,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要把资金安全管理情况纳入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单位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抓紧抓实。要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各方面力量,把资金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2.2进一步加强项目法人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要求,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以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和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内控体系建设,构筑水利建设资金安全管理防线,努力实现资金零距离、无缝隙监督管理。严格按内部牵制原则设置会计岗位,明确会计、出纳的职责权限,坚持会计出纳分设、票据印鉴分管制度,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加强对货币资金的安全管理。以项目法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

2.3突出合同管理环节,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合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领域,是体现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面,是水利项目实行“四制”管理的核心,也是制约财务管理工作的短板,其执行落实情况对水利项目建设影响重大。因此,必须把加强合同管理作为资金安全管理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招投标阶段,注重招标文件的审查工作,把投标保证金、履约担保、预付款、计量支付、价款结算、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督检查等涉及资金安全的具体要求,在专用条款中加以约定,从源头上为开展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条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严把工程价款结算关口,认真履行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审核、项目法人批准的必要程序;在项目法人内部,严格执行经办人审查、有关业务部门审核、单位领导核准签字的支付程序;工程竣工后,严格竣工决算审查审计制度,并预留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待工程通过审计,满足运行管理条件后支付。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环节的管控,坚决杜绝合同签订和管理上存在的纰漏。确保水利建设资金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2.4进一步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管理的督查检查。

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资金的监督检查,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财务检查,了解掌握资金使用管理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与改进水利建设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督促项目法人及时落实整改,要严格责任追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处理。

2.5进一步加强水利财会队伍建设。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仅要培训财务专业技能,也要培训工程实务知识,还要把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培育高层次的水利财务会计领军人才梯队,营造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引领水利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

4.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四

用效益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把加快支出进度作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着力抓好支出进度,不断提高资金拨付速度。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人大《监督法》,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依法理财、民主理财。

二是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提高资金拨付速度。

三是定期通报进度,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督导。每月对部门预算实际支出进度进行通报,督促部门加快预算执行。

四是建立健全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实行民生工程资金5日报告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下达落实的适时监控,确保及时拨付。

五是进一步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按月、按季度及时拨付,对部门预算项目按进度拨付。

5.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五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的控制和调节,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医院事业的重要保证。加强和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保证医疗、科研、预防等各项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实行全面预算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实现收支平衡并协调医院各科室的工作。因此在编制预算时,要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首先,编制收入预算时要参考以前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论文格式应特别注意的是,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其次,编制支出预算时要周全,重点保证三类支出,即人员费用、基本公用费用如水、电、燃料、药品、材料等的费用、医院发展费用如设备购置费用、修缮费用等,这是医院支出的重点。在编制预算时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合理安排。再次,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在费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医院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同时,将预算检查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强化资金收入、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以财务科为资金管理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1)积极合理组织收入,统筹安排资金,为有效投放、合理消耗打下基础。医院的收入包括医疗业务收入、防治防疫收入、药品检验收入等。医院要严格按规定的标准收取各项医疗服务费用,用以补偿医疗服务消耗。(2)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所规定的用途,建立健全必要的支出管理制度和措施,讲求资金使用效果。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各项资金的使用要划清资金渠道,分别列支。购置大型、贵重医疗仪器设备和大型修缮,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议,避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设备购置和医院修缮时,由总务科和设备科按进度提出用款计划,财务科审核其是否纳入年初预算计划,未列入预算计划的开支必须经医院领导研究,在财务允许的情况下,重新追加预算支出指标,才能办理支出。加强财产物资管理

首先,药品材料是进行医疗业务工作必要的物质条件,药品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和经济效益。各医院都应建立药事管理组织,确保用药安全有效。采购、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计算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特别注意解决药品紧缺与积压两方面矛盾,在保证业务活动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库存占用,节约消耗,加速药品资金的周转。其次,固定资产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应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做好固定资产的维修工作,使固定资产经常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最后,要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

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账实相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医院经营活动合理合法

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经营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医院普遍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视不够,对防范财务风险预警监控机制的认识不足,使一些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医院应从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医院各部门、各岗位相互监督、制约和联系。加强监督及内部审计制度,健全各项经费开支制度,加大约束力,强化资金管理,使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医院的发展生存,为医院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医院财务管理网络系统一般由药品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后勤供应及计划财务管理系统等组成。各系统既独立完成各自的工作,又互相监督牵制,构成医院完整的财务管理网络化体系。通过医院财务管理网络化建设,加强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使信息资源共享,为医院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财务指标,真正实现医院经济核算的现代化管理。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将财务管理工作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财务人员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促使其掌握并灵活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的方法。论文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做到廉洁奉公、依法办事、敢于同一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医疗单位的在职财务人员应自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6.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六

济南市平阴县编办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编制使用管理的意见》,积极探索提高编制使用效益的途径,取得较好效果。

一是动态调整编制。按照“控制总量、动态调整”的原则,把职能相对弱化单位的编制,适度向职能强化的单位调整,用好用活编制,满足了事业发展需要。

二是合理制定招考计划。根据单位需求、空编和人员结构情况,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制定公务员、事业人员招考计划,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实现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连续五年负增长。

三是加强中层干部岗位管理。与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配备中层干部要严格执行“三定”规定核定的机构和职数,有效破解了单位擅设机构和超职数配备中层干部的难题。四是开展专项检查。与县纪委、县财政局联合开展“吃空饷”人员清理工作,对清理出的人员进行分类处理,严肃了机构编制纪律。联合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特岗津贴补贴清理规范工作,对发放特岗津贴补贴单位的编制、岗位及人员进行核查,规范了收入分配秩序。

7.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七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来源很多,

有来自国家部委的、有省级和市级科技主管部门的,还有国债项目等。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给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各项目资金来源单位对项目经费使用和核算方式要求不一,给管理管理和财务核算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够严格。

虽然近年来项目在申报立项时多采用财务、专业和相关部门的专家共同评审,甚至还引入评估机制,沈阳市在科技立项上甚至采取了更加完善的考核机制。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际问题也不少。大多数项目单位是由课题组在申报项目时直接编制预算,对于没有财务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其编制的预算很难合乎财务管理的要求。财务人员往往是在项目立项,资金已经到位才参与项目核算。使预算和实际支出脱节,给项目的财务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三)科研经费日常核算存在违规现象。

有些项目支出没有严格按计划、按预算执行;有的项目经费支出没有严格执行标准和审批程序,随意增加或扩大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有的单位直接从课题经费中提取管理费计入课题成本;有的单位从课题经费中提成用于科研人员的奖励支出。

(四)科研项目结题后对剩余经费管理不规范。

按照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课题的结余经费,经归口部门批准后,可留给依托单位,用于补助其他科研项目。目前很多单位的做法是,结余经费分配完后,一部分作为课题组的奖励,其余转入发展基金,仍由课题负责人支配。这些经费转为发展基金后,由于不再属于在研项目的经费,管理较松,大部分为餐费、电话费和劳务费等与科研无关的支出。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科研经费项目管理,实施项目全程监控。

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和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预算的严肃性,增加了可操作性。资金下拨前,用款单位要及时向院计财处上报项目用款计划;下拨后,用款单位要及时安排项目实施,不得延误或擅自改变用途。严格按用款计划开支,实行专账核算,保证专款专用。

(二)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完善核算制度。

1、统一科研经费会计核算科目。针对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各所核算口径不统一的问题,应统一规范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内容,指定了不同渠道经费收入及支出的核算科目。如科技厅“科技三项费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63”项目、“星火”计划项目等合作性项目,收到经费记入“合同预收款”贷方,合同预收款按不同项目来源设置二级账,按课题项目的编号、名称设三级账。横向科研经费来源也通过“合同预收款”核算。以上科研项目支出都通过“科研成本”核算,按项目名称设二级账,按三项费用核算科目设三级账。2、加强科研经费的日常报销核算。 (1) 建立课题经费卡片管理。课题经费到账后,由课题组向财务申报用款计划,财务发给课题组经费使用卡,实行卡片管理。平时每笔报销费用由财务计入卡片,年终时课题组拿卡片与财务对账,保证课题经费卡片与财务支出一致。 (2) 实行签字制。原始凭证必须由经办人、证明人、审核人和课题负责人共同签字后才能报销。 (3) 加强票据审查。科研经费支出必须符合预算和经费管理规定。要严格审查票据,严禁从科研经费中提成科研人员奖金。对实验设备的购买要进行监督,凡符合规定标准的要纳入政府采购,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三)完善科研财务管理办法。

1、按照既要方便科研工作,又要严肃财经纪律的原则,同时兼顾农业科研的特殊性交叉审批制度。对课题组常雇佣临时工的情况,考虑农村雇工的特殊性,允许用“白条”,但必须用院内统一印制的“领款收据”,同时附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和劳动量计算清单。2、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和财务监督,根据《省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科技三项费用管理办法》。此办法的出台,解决了长期困扰财务人员的问题,如外协费的拨付,管理办法明确指出科研项目合同中必须写明试验外协事项,开支的外协费应附有协作合同和具体事项,并监督协作费开支情况,严防“以拨代支”。

(四)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课题完成应及时办理结题手续,做好课题决算工作。结余经费分配时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合理确定上缴事业发展基金的比例和奖励课题组的分配比例。为此单位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或鉴定的项目,对专项经费5%以内且总额不超过5万元的课题结余经费,年终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经主管部门批准后,50%用于该项目负责人申请新项目的开支,50%用于补助项目完成单位的研究发展。对结余经费超过5%或结余在5万元以上的课题,必须将全部结余资金按原渠道上缴。财务部门要统筹管理好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使之继续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服务。

摘要:科研经费是科研单位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管理好科研经费, 对于保证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及科研单位的良心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出发, 指出问题所在,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

参考文献

[1]、韩海斌.谈科学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完善[J].会计之友, 2005 (6) .

8.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八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本刊讯  9月11日,农业部召开全国农业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部署开展全国农业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以贯彻《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在农业科研领域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改进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张桃林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各层级农业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主体的职责、特别是项目单位的责任,扎实修订完善农业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

农业部部署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

本刊讯  9月10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秋防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针对当前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于康震强调,各地近期要着力推进几项重点工作。切实抓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抓紧制定实施消灭计划。强化H7N9流感防控,加快实施H7N9流感剔除计划,统筹做好H5、H7、H9等亚型禽流感防控工作。加快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推动建立长效机制。抓好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加快推进职责调整,切实做好屠宰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投资总额达530亿元

本刊讯  9月6~8日,由农业部支持,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行。

本届农洽会以“开放合作、绿色科技、共赢发展”为主题,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参会,参会企业5000多家,参会客商近2万人,其中境外企业150多家,境外客商近300人,总展出面积近3万平方米。美国、俄罗斯、法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展。会议期间举行了农业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布洽谈和签约、农产品展示和贸易、农产品加工业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发布洽谈签约、农产品产销对接及采购项目洽谈签约、农产品加工业投融资暨银企洽谈对接、东盟农产品加工项目推介、休闲农业美丽田园展示及秋季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参展产品评奖等活动。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60多所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国开行、中信银行、民生证券等20多家金融机构参会洽谈对接。签约重点投资项目187个,投资总额53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农产品采购和贸易成交额48.47亿元,发布最新科研成果472项,签约科研成果转化项目110个。

银监会农业部联合发文

加大对农业金融支持

本刊讯  日前,银监会、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全机制,完善功能,持续加大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金融支持将产生积极作用。

《意见》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功能互补、分工协作的支持合力,通过批零结合、银保、银担、银租合作、投贷联动等形式,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中央财政153亿元支持农村扶贫开发

本刊讯  近日,中央财政下拨专项扶贫资金153.07亿元,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扶贫开发。2014年,中央财政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有关精神,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地方专款426.55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0%,主要包括:发展资金338.34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8.21亿元,以工代赈资金41亿元,“三西”资金3亿元,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3.6亿元,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2.4亿元。截至目前,所有资金已拨付完毕。

2014年,中央财政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精神,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

央行下调农民工取款手续费

异地跨行最高20元

本刊讯  日前,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方便农民工跨省跨行取款业务,《意见》下调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收费标准,由0.8%降至0.5%,最高20元。

上一篇:初二语文爱莲说教案下一篇:国际市场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