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10-18

《与朱元思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0篇)

1.《与朱元思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背景】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学习主体,让同学死记硬背,教师死输硬灌,同学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使教学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发明性。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发挥同学的主动性、能动性。为了改变以往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独裁”地位,我在执教《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把翻译原文的工作交给同学,让他们对照课下注释或利用辅导资料,合作翻译原文,个别疑难词句可留到本节课解决。

【优秀教案】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书信体写景小品,文字清新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便于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兴趣。因此,执教此课时,我做了如下的优秀教案:调动经验,诵读课文——调动情感,进入情境──关注体验,积累感悟,启发引导,还精彩于同学。

【教学片段】

一、导入情境

同学小组交流整合预习疑难,提出疑问:

生:我对这个句子“急湍甚箭”中的“甚”字不太理解。

师:赶快帮帮他。

生:我觉得根据课下注释可理解为“比”的意思。

生:我认为“于”字解释为“比”。

老师适时解答疑难,其实,“甚”在这里可译为“胜过、超越”。

生: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而文中的内容却是写景,这是不是不合理呢?还是另有目的。

生:我觉得作者写景是为抒情。

师:很好,看来情由景生这一点你深有体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探究问题,来诵读这篇美文,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诵读体验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小老师,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

同学纷纷举手,指定一名,同学评价。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会带给人美的享受,何况吴均在这封书信中描绘如此秀丽、壮美的景色,咱们岂能错过,跟老师一起来读吧!

同学跟着我的语气、语调、语速,带着欣赏、陶醉的表情小声诵读,然后自由诵读。

构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同学创设情境的气氛如何,直接影响着同学情绪感染的与否。

师:根据你的学习经验,向大家推荐一下你背诵古文的方法。

生:可以分段背诵,化整为零。

生:我觉得根据译文背诵效果也很好,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记的才牢。

生:既然文中是写景,它是有层次的,比方本文是先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景色,后分写异水和奇山,依照这个思路背就很清楚了。

师:所谓背无定法,但我个人比较喜欢第三种,理解文章的脉络就很好背诵了。现在我们来想象:天空中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颜色,我坐在小船上,随着江流飘荡,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多里水路,全是奇山异水,这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请大家齐背第 1段。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是如何展现在我们眼前呢?

生:这个问题我看出来了,“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出了水的清澈,清的一望到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出了水的急。

生:我也比较喜欢这一句,用比喻、夸张修辞,抓住水急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惊涛骇浪的气势。

师:如此清澈、急湍的异水怎不令人神往,齐背第2段。

生:写山抓住了山的高峻这一特点来写。

师:请举例说明。

生:高山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四句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而险。

师:对语句的品味很到位,诵读原句。

生:我发现作者通过泉水声、鸟鸣声、蝉叫猿啼来写山的美,这组美妙的声音让人留恋忘返。

师:不错,作者正是怀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向往之情来描绘这美景妙音的。到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下面两句,齐读“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现在,我们就可以解答同学开头的疑问,书信中的写景目的是什么了。

生:我知道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身处美景忘却俗世烦忧,放弃名利,表示了作者不追逐名利的思想。

生:劝朱元思到大自然中来,唾弃名和利。

师: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齐背原句。

构思:让同学以自身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同学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

师:谁自告奋勇背诵全文?很好,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花儿不敢开出自身的亮色,怎么能够立身于烂漫的春光中呢?”你们就是美丽的花朵,敢于开放出自身的亮色!下面我们积累古代诗词中描写山水的名句,谁来推荐?

生: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生:山随平野尽,江如大漠流。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构思: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需有足够的语言积累,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同学积累的过程。

三、作业

本文与《三峡》作比较阅读,找出异同和两文相映照的句子。

构思: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联系,前后关联,比较阅读,可以加强同学对课文的感知体验。

2.《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与朱元思书》 文言文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7-02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3.理解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1课《与朱元思书》。

2.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课题?

3.齐读课题。

4.六朝文人喜欢在往来书信中用景物描写做点缀,作用有两种:一是用典型的景物打动对方;二是借景物烘托写信人的心情。吴均为什么写这份信呢?我们来走近吴均,了解一下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家世贫贱,好学而有俊才。吴均的著作,本以史著为多,有《后汉书注》九十卷,《齐春秋》二十卷等,可惜都佚散不传。吴均以文名世,名在山水散文,而多以书札的形式出现。《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等就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三、文体知识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与朱元思书》可以视为初期的骈体文,是骈散结合的形式。

四、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的读音。缥piǎo碧;湍tuān急;夹jiā岸高山;轩xuān邈miǎo;泠líng泠作响;嘤yīng嘤成韵;鸢yuān飞;戾lì天;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有时见jiàn日

2.学习文言文,必须先能够准确朗读课文。古代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代的汉语言学家为我们在文言文中标上了标点,但我们在朗读时还是要注意适当停顿断句。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呈现的方法为课文标出停顿。

展示:朗读文言文应掌握节奏停顿的方法:第一,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第二,文言文中句首语气词和关联词;第三,文言文句中转折词前一般应作停顿;第四、文言文句中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第五、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前后停顿;第六,文言文中省略句中省略成分所在处停顿;第七,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时名词前应作停顿;第八,统领词的停顿要体现统领词所管辖的范围。

五、理解课文,知识梳理

1.这篇课文有两个通假字,是哪两个?分别是什么意思?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面两句话的意思?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2.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词,说说分别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并且解释一下该词所在句子的意思。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大部分的课文我们都已经翻译了,还有哪几个句子我们没有翻译呢?谁来翻译一下?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六、品析课文,探究写作特点

1.齐读课文,思考:整篇文章围绕哪一句话写?关键词是?2.这一段山水,山之奇,水之异,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写水之异?(水色青、水清澈、水流急)这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异水?

3.以上是从哪种感官来写山水?(视觉)下面几句是从哪种感官来写山水?(听觉)你读后的体会是什么呢?综上所述,这用了什么方法?(形声兼备)

4.写了山水,写了鸟禽,接下来该写什么了?(人)。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这是从哪个方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衬托了山水诱人的力量。)(虚实相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文章至此似乎可以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又写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七、小结

学习《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可能是书信中残留的部分,从文字我们无法了解吴均描写这些景物的用意,但我们品味了南北朝时山水小品骈体文的清丽,感受到吴均厌恶追名逐利,忘情山水的雅兴。那么下篇课文,陶渊明会带给我们什么礼物呢?请听下回分解。

作者简介:

3.《与朱元思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师: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到风景秀丽的地方游玩的时候,人往往会产生一种如在图画中的感觉,有一位官员叫吴均,他到富春江上游玩了一次,结果产生辞官归隐的念头,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吴均一同去感受一下富春江的非凡魅力。

师:那么吴均是谁呢?看注释①,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

师:板书题目与朱元思书和作者(吴均)

师:吴均来了吗?

生:(笑)没有

师(笑)为什么没来?(指一名学生读注释,吴均生平)

师:题目是《与朱元思书》谁知道什么意思?

生:给朋友朱元思一封信。

师:好,本文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游记,根据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学习经验,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写成的游记该掌握哪些知识?知道你就站起来说,不用举手。

生1:首先是弄懂它的意思,其次是写作思路

生2: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还要看到景物是什么特征,对吧?

(屏幕:1、学习目标会读写重要的词,并说出在句中的意思2、熟读并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的特点)

师:出声的朗读课文准备提问题(生自读)

生1:互相轩邈什么意思

师:有知道的吗?

生2:互相比高远

师:轩的意思是高,前面有一个互相,不能互相高,应该是互相比高,比高就由形容词变成了一个动词。

生3:作者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师:在写景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句话,从自然风光写到了人,你说目的是干什么?

生4: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后,不想再做官。

生5:自然风景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涤荡人的心灵,忘记人间的纷扰。

师:是什么让人不愿做官,我在说的时候你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话,这里的风景让人不愿走了,就想留下来,说明这里的风光及其

生(齐):优美

师:这种写法是什么?

生6:借景抒情!

师:还不对,是侧面描写。对不对。

生7:这篇文章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师:这个问题呆会儿我们还要一起研究,你记着这个问题,如果下课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你记着问我。

师:下面我们先把词句先解决一下(屏幕: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千转不穷鸢飞戾天窥谷忘反横柯)

(生齐读两遍,并写写记记)

师:我们要掌握下列词语(屏幕:风烟俱净天下独绝()急湍()甚箭互相轩邈()鸢()飞戾()天横柯()上蔽(师生共同解决)

师:字词方面的问题还有吗?没有了,我们来搞一个游戏,搞一个翻译课文接力赛,四人一组,比赛规则是这样的,一个人先起来翻译,其它的同学听,听出错误来了,就给他纠正,谁给他纠正的,谁接着翻译。(学生活动)

师:提出翻译方面的疑问

生1:“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怎么翻译?

师:谁会?

生2:争着往高处长,笔直的指向天空,就形成了千百个峰峦。

师:下面我们带着感情读一遍课文,什么样的感情呢?我们想一想,吴均坐着小船在美丽富春江上漂游,心情如何?

生1:愉悦,心里有无限美感。

生2:还有读要使人身临其境

师:对,要把景呈现出来,带着这种心情读,大声读。(生自读,推荐学生读)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尝试,能不能在读的时候,把景儿呈现出来,把句子用手势表达出来。我举个例子(按课文顺序朗读全文,指导全体学生一同做手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右臂舒展,做徜徉于广阔山水状。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竖起大拇指,做赞叹状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手指指向下方,做细观欣喜状。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手迅速前后划动,示意水流之急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双臂高举,示山势高峻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右手括于耳廓,身体微侧,做洗耳倾听状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伸手做试摸头顶上方的树枝状

师:(屏幕: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加入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例如第一段中“风沙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以这样解释:读到这句话,我仿佛跟作者来到了富春江上,看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蓝蓝,水蓝蓝,远山也在绿中泛着蓝色,和天水溶在一起了,我仿佛走进了画一样的梦中,顺流而下,任凭小船东游西荡)

准备三四分钟,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简单的记一记词语。

(学生准备)

师:谁来说一说你对优美的句子的理解,不用举手,摸起话筒就说,有时侯勇气比能力更重要。

生1:我比较喜欢第二节的第一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一句,水皆缥碧说了它的水是比较清澈的,好象洗去了心中的杂念,而且一览无余的看到水底的景象,直视无碍,可以看到水底的游来游去,不得不羡慕这些鱼是多么的自由自在,也多么希望自己能像这些鱼一样在水底畅游。

师:想象力丰富,也有文采,说的真好。说完了就坐,自由发言。

生2:我比较喜欢“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冲击着石块,发出泠泠的`响声,漂亮的鸟彼相鸣,织成美丽的旋律,蝉儿们这时也来了情趣,在树上无休止的叫个不停。猿猴这时被美丽的景象所陶醉了,千百遍的叫着也丝毫没有累意。

师:蝉和猿在你笔下也带上感情了,说的真好。

生2:谢谢老师

生3:我喜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通过这一句可以想象出湛蓝的水黛绿色的山,它们争着向高处生长,像那些永不言弃的人们。

师:实际上你谈的是你自己的理解,实际上作者的感受,不是豪迈的,是那种望峰息心的,平息了内心的那种往上爬的念头。和作者的不一样,但谈的很好

生4:我喜欢的也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的高山上生长着耐寒的长绿树,茫茫的暮色也给人带来几分寒意,一座座山像一个个不服输的孩子,正着向高处远处伸展,千百个山峰仿佛将要拥抱整个天空渐渐汇成一片。我多么想抛弃生活中的种种琐事成为它们中的一员,隐居在这幽静的山谷中。

师:这个同学翻译的水平够发表的水平了!

师:你看到这富春江的景色,你悟出了它有什么特点了吗?描写了富春江的哪些景色?

生1:写了山、水、树、鸟、蝉、猿。

师:(板书:山、水)写树的目的是为了写山,是山的画屏。

生1:还写了动物时

师:写动物时侧重写了什么呢?

生1:侧重写声音。

师:游客算不算景物?我们爬泰山时看有那么多人,说明泰山是人们喜爱的山,人们敬仰的山,游客也是一道风景线。,这么多景物,你看出它各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2:我说水,水清、急、是青绿色的

师:(板书:清)描写水清的句子是(生接背),水急的句子是(生接背),快速记忆,齐背

生3:还能看出了(衬托了)吴均以后的幸福生活。

师:是“预示”了

生3:还能预示吴均以后的幸福生活。因为作者身临其境有美景相伴,又有动物们为伴,这就组成了生活的全部,后半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度过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师:你是吴均的真朋友!

生3:谢谢

生4:景物都很灵动,水很清很急,变换多姿的。平时我们看到的山都是岿然不动的,作者写的山形象有感情,写它们争着向上生长

师:分析的很正确。同学们看这里的山也好水也好,游客山林也好,实际上作者就写八个字就足以表达这个意思了。

(生齐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节课还有一些的景物的特点我们来不及归纳,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放给同学们课下解决。课上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问题只要开了头,就能解决的那一天。

4.《与朱元思书》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与朱元思书

授课者:王添丁

授课时间:-03-04

教学地点:多媒体体教室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 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3. 体会作者由观赏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 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授课时数: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认知生字词,反复诵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

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集体背诵课文;2.抽查重点字词的含义.

二、问题探究:

1.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 本文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3. 文章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明确:

1.本文主要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奇山异水。中心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余里水之清澈和两岸夹山之高.

3.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4.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讲究对仗和声律.

三、探究景物描写的特点: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

(夸张,对偶,拟人,比喻)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5. 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

从听觉来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从视觉来写: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6.本文兼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景

动态:游鱼,泉水,好鸟,蝉,猿。

静态:细石,高山,寒树。

7.本文兼从虚写和实写两方面写景

虚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实写:前面写景部分。

8.本文兼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方面写景

正面描写:水之清,山之高,寒树。

侧面描写:鸟,蝉,猿,鸢飞戾天者,经纶事务者。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与朱元思书》。准备默写。

2.完成课后练习。

5.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五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齐读这些诗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这些诗句赞美的是从桐庐到富阳之间的富春江,是什么样的美景让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推崇备至呢?让我们随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一同去富春江赏景吧!请同学们把书翻到《与朱元思书》。

二、学习目标

关于《与朱元思书》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语文课代表为我们宣读本课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成诵,积累 “缥碧、轩邈、经纶”等文言词汇,读通大意。

过程与方法:品读精美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关键句子,体悟作者爱慕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文言文知识积累、品读精美语言鉴赏美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写景的技巧,体悟作者爱慕大自然、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和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思维导图法

三、以读助学

好文章,三分品七分读,接下来我们就请朗读专家组为同学们进行朗读指导:

PPT展示:朗读专家组将从字音、节奏、重音、语速、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

学生一:读音指导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指导本文中的重难点字词,请大家跟我读。、

jù piǎo bì jiā xuān miǎo líng ling zhuàn yuān

俱 缥碧 夹岸 轩邈 泠泠 转 鸢

lì kuī kē zhòu yóu shū

戾 窥 柯 昼 犹 疏

学生二:节奏、重音、情感、语速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大多数以四字句为主,所以节奏应该是二二拍。

例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请大家齐读)

重音: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在本句中“箭”和“奔”应该读重一些,这样才能体现出水流湍急,请大家齐读。

情感:本课应读出对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语速:舒缓

学生三:示范朗读

学生四:请同学们举手朗读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评价:我对某某同学的朗读做一下简单的评价,他读出了 ,但在 方面还需改进一下,就会更好。

学生五:请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学生五对全班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指导)

四、预习检测

读通大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预习课上大家已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预习,认真梳理了这篇文章的大意和文言现象,接下来我们就以抢答的方式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

1、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

俱:全、都 净:消散 许里:左右 独绝:绝妙 缥碧:青白色 负势竞上:凭借 戾:至,到达 经纶:治理、筹划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鸢飞到天上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息下来;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通假字:千转不穷 同“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 同“返 ” 归、还

3、词类活用: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向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

4、古今异义:一百许里 古义:左右 今义:允许

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

5、一词多义:天下独绝 绝妙 负势竞上 向上

百叫无绝 停止 横柯上蔽 上面

五、整体感知

梳理完文言知识,请同学们再齐声朗读一遍文章,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一)作者运用哪两句话,高度赞美了富春江美景的特点?

学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二)这篇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学生:总分,先写异水,再写奇山。

六、鉴赏感悟

接下来请同学们担当小小欣赏家和小小评论家,来鉴赏这奇山异水。

PPT呈现:用“山(水)之美,美在 ”的句式,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提示:(一)展现文字所表现的美妙画面;

(二)从山水的特点、用字、修辞、写作方法、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点。

任务分配:1、2、3组寻找“山之美”;4组点评。

5、6、7组寻找“水之美”;8组点评。

(点评小组可从书写、展示内容、表达能力、互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点评。)

时间:六分钟

展示方式:大卡

鉴赏示例:

山水之美,美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表达效果:江面上风平浪静,风尘烟雾全都散尽,两岸山色无限,似与天接。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心情是何等的舒畅。这两句是作者登州纵目的总体感受,宏观勾勒,异常大气。

用字:“净”字在这里形容词做动词,是消散之意,写出了江面的风平浪静。

七、本课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从朗读课文、学习文言知识、分析文章结构、鉴赏文章美点等方面着手领略了富春江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热爱自然、厌弃尘俗、寄情山水的情感。 接下来请大家拿出小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本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哪位同学愿意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总结:拿出小卡,绘制思维导图。

教师示例: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西安高级中学郑若冰)

七、本课作业

6.语文教案-《与朱元思书》 篇六

《与朱元思书》教学案例

___茅坪场中学朱善耕

教学目的

1、1、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祖国 文字的感情,培健康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特别地培养对语文文字的感悟能力掌握一些初步的学习方法

3、            侧重在朗读中感悟,读出情感,还要求表现出作品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     强调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深入体悟词语的表现力6为重点

2、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 来感受语文的 力,能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骨所收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设计

1、     导入

我国有优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壮丽山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DD吴均的《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读

1、     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注音

2、     生自读,点人读,齐读。

3、     四人一组,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4、     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解决

三、析

1、     指名一学生朗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文 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7.教案:八年级语文与朱元思书 篇七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熟练地背诵课文。

4、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 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

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通过教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兴趣,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预习导航:

A: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吴均(469---520),南朝作家,字叔痒。曾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B: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 缥碧: (2)奔: (3) 负势竞上:

(4) 互相轩邈: (5) 息心: (6) 柯:

C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C2:最后四句形容夹岸林木遮天蔽日,哪一句是关键句?

尚待解决的问题:

新发现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定目标:教师介绍背景,创设情境。生读目标,认定。

我国辽阔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娇,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之倾倒,为之描绘。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怀才不遇之士,为了躲避 世俗社会,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板题)这篇虽是书信,却是一篇出色的写 景小品文。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赏作者吴均笔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异水。

预习检查,感知文本:组内交流,订正预习导航中出现的错误。找学生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三、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语 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或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在自学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5、课堂交流,翻译全文。

6、继续朗读课文,以至成诵。

四、探讨

读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势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属于什么文体?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山川景色,古来共谈。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达标测试:学生独立完成,小组 代表公布答案,老师订正。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 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2、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一、回顾旧知,集体背诵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疏通了文意,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若要对课文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还应怎样做呢?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4、文中描绘了哪些 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探究主旨,共谈感悟。

1、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返”的感慨呢?

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思想感情和人生观?

3、齐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怀。

四、课堂小结:

1、优美的散文,写景必然要抒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希望同学 们能从中得到一点心得,以便在将来的写作中运用。

2、整理笔记(重点字词的解释、文章主旨)。

五、巩固提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窥谷忘反

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

皆生寒树 有时见日

3.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_______。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 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8.初中八年级学生的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八

能力目标: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比较阅读,培养品味写景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一)、导入:

第一节课我们基本领略了富春江的美。今天老师当次导游带领大家去看看。请欣赏富春江的美图,(图片反映了课文每句话的内容,多媒体按顺序展示相应图片)大家一起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

(二)、复习掌握重点文言词、句。

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由1组-4组完成,重点文言词语必答,一组一类,翻译是抢答。总分十分,错一处扣一分。(投影展示竞赛题)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千转不穷“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通“返”

(2)、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向远处伸展

2、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3)、一词多义

1、天下独绝(绝妙)

百叫无绝(停止)

2、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4)、重点实词

1、猛浪若奔(飞奔的马)2、从流飘荡(顺、随)

3、经纶世务者(筹划)4、负势竞上(凭借)

二:翻译,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美美的赏

《与朱元思书》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三峡》,都是写山、范水的名篇,两篇文章在内容、写法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结合《三峡》,赏析本文。

要求:

1、重点关注两文的共同点,列如:抓住山水的特点多角度描写,修辞方法或其它写作手法。

2、边读边悟,先自我体会,后小组交流。

落实一下几方面:

1、都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抓住山水的特点多角度进行描写。

2、写水都写到水大浪急,运用修辞的异同;水的清澈所用手法动静结合等

3、山,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都写到密林、泉水、猿啼……

4、写景的手法上,运用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比喻、夸张等手法。

(四)、美美的背

如此美文,定要背下来才痛快。配乐背诵。

1、背诵接龙。(一个同学一句)

2、美美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

3、第五、第六小组PK背诵接龙。看看哪一组更准确、流畅。

(五)、富春江奇山异水。不仅陶醉了吴均,也引无数古代文人雅士留下过许多吟咏的佳句。展示:

1、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2、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3、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4、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六)、美美的读

面对如此美景,古人诗兴大发。而我们现代的人对此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欣赏《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大屏幕展示(资料附后)。

(七)、美美的写

是啊!面对这样的灵山异水,欣赏着古今文人的绝妙美文。谁能不兴致大发呢?同学们也一定跃跃欲试。那现在就用我们生花的妙笔,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写写富春江或者自己家乡的山水。

要求:1、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

2、运用修辞。

3、可以用一用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等方法。

附:

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

叶文玲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wō)回的七里泷(lóng),富春江裙裾(jū)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zhào),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9.《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篇九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和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折射出教师新型的角色定位,在教法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我计算了一下,教师讲话和活动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所以说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始终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民主、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等地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二、以读为本 ,体现散文教学特点。

这篇散文语句优美 ,适于朗读,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郑教师,因此注重朗读的指导,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灵活的运用录音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快速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答疑。并且每次朗读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例如第一次听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把握语调感情,解决难字词;第二次指名读,要求同学进行朗读方面的点评;第三次自由朗读,要求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同时齐读这些优美句子;第四次默读,要求同学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读让学生从中自我感悟,自我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纠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欣赏能力。

10.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十

本单元为古诗文单元。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相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诵背全文,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实虚词。通译全文,把握主旨,领会文中表现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品析文章语言美,领会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美文美读,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深刻

领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释全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

2、反复诵读,背默全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字词,疏通全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好多同学都写过信,或给亲朋好友或给同学,我想同学们写信的内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叙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他写给友人的这封书信与一般书信不同,他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的叙述,而是一篇由倩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

二、研读课文

1、诵读课文,订正字音。(教师黑板板书生字词)

(1)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标注解决。

重点生字词:

猛浪若奔(bēn)干转(zhuàn)不穷轩邈(xuān)(mio)

泠泠(líng)(líng)缥(pio)碧鸢(yuān)飞戾(lì)天

横柯(kē)上蔽有时见(xiàn)目窥(kuī)谷忘反

(2)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语调。(反复读课文,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便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

(3)学生竞读,教师点拨。

朗读注意:第一,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第二,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上一篇: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下一篇:先进材料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