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共15篇)
1.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篇一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师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 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 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
“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
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篇二
一、教育孩子有孝心
孝心,作为传统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孩子真正培养起孝心,对他是一种前进的动力。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听从长辈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 真孝敬长辈,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体谅长辈的艰辛,尽可能少让长辈为自己操心; 真孝敬长辈,就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时,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 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 真孝敬长辈,就应该在离家外出时,自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时间较长,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总之,真正的孝心要体现在言行上。
二、培养孩子节俭的好品质
现在的孩子多数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造一番事业,建设好家庭。新的时代,应该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为了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钱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怎样正确地对待钱财,不义之财绝不可取。第二,教孩子学会花钱。孩子消费行为是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教孩子买东西,如何用钱,如何找钱,如何选择物有所值的物品。教孩子把钱保管好,防止丢失、被窃。随着年级升高,要让孩子学会先认真思考再花钱,而且逐渐养成习惯,避免盲目消费。第三,教孩子学会积累。孩子手里的零用钱、压岁钱应该计划使用,适当积累。必需的东西才买,可买可不买的不买,把剩余的钱存起来。教会孩子在存钱、用钱的过程中,培养节俭的好品质。
三、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
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劳动光荣,劳动神圣,劳动伟大。养成劳动习惯,习惯是一种自主、自动的行为,养成劳动习惯的人,不劳动反而不舒服,他们眼里总有可干的事情。这样的习惯不通过长期训练、培养是形不成的。劳动需要动脑子,干什么活有什么样的干法,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技巧需逐步掌握。任何劳动,由于技能水平不同,会有快慢、质量好坏的差别。因此,掌握劳动技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层面。热爱劳动的教育主要通过劳动实践进行,光说不练是不行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都应安排,不应光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还要强调“家里的事情主动干”。学校安排的集体劳动,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双休日、寒暑假安排的劳动量应该稍多一点,最好干些比较复杂的既费体力又费脑力的劳动。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家长必须注意不应简单地把孩子当劳动力使唤,不应把劳动当做惩罚的手段,不应简单地以金钱和物质对孩子的劳动进行奖惩。如果孩子在劳动中有失误,不能训斥和责备。应该重视劳动过程的具体指导,多给予鼓励,让孩子感受劳动的愉快。
四、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历经磨难、艰苦奋斗,创造了伟大的东方文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祖先历来告诫年轻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使对老年人也倡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自强精神。培养孩子的自强精神需要家长与教师共同努力。第一,帮助孩子树立奋斗目标,没目标就没有奔头。每个孩子情况不同,目标要切合实际,孩子每达到一个小的目标,就及时肯定,孩子就增加一分自信,增加一点自强精神。第二,帮助孩子成功,每个孩子都有成就动机,问题再多的孩子,也渴望有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当帮助孩子订出了具体奋斗目标时,还必须有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追求成功过程中,遇到困难最需要支持、鼓励和具体帮助,这是培养自强精神的关键。第三,变责备为激励。缺乏自强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教育者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
五、培养孩子的爱国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上下五千年,爱国主义是一条粗重的红线贯穿其中,艰苦卓绝奋斗,创造灿烂文化,抵御外来侵略,推动社会进步,爱国主义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爱国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过去、今天和未来。人们都会背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人们都会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多数国民的心里扎了根。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爱国主义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每位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家长认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任务,这种想法是不妥的。学校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家庭不积极配合,效果就不理想。因为家庭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自身的优势。家长与孩子的亲缘关系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家长与孩子的共同生活有利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爱国精神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只要把学习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什么时候进行都可以。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我们不妨想想,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故乡,不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不热爱养育自己的土地,不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的身上是否缺少一种前进的动力? 纵观历史,众多的志士仁人、科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有远大的报国志向,如果不是这样,他们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吗? 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只顾眼皮底下利益的人是达不到那种境地的。
我们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品德,道德行为只有通过反复实践,养成习惯才能成为稳定的道德品德。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知和行的统一,在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中,使学生形成较好的道德品德。目前,对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正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应该充分抓住有利时机,落实教育措施,努力争取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深深地扎在学生心中。
摘要: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多,孩子的德育教育尤其是传统美德的教育逐渐缺失,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许多孩子自私、极端、懒惰、散漫,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对父母不关心,对长辈不尊重,对幼小不爱护,对劳动不积极,正日益成为独生子女的普遍通病。如何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乐观、积极、向上地成长,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3.学生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篇三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就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作用。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通过实践我认为品生(品社)课与少先队活动密切配合是中华传统美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以课导行
品生(品社)课的教学知是基础,行是目的。不但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重要的目的是导之以行。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课标上的相关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课的内容去指导学生的行为,更好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如教学《成长的脚印》一课时:课前,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以及这三个时期的脚印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用课件展示两组照片,并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通过观看照片及一组由小到大的脚印,使原本静止不动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然后,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孩子们兴奋的讲述着自己成长中难忘的故事,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教育很自然的在本课中得到了体现。
二、以行施教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更容易打动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学期我校四年五班新转来一名腿部有残疾的学生,几个调皮的男孩子下课就在她前面模仿她一跛一跛的走路,班主任老师屡次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时,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这一活动的设计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模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例如,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拄上拐杖用一只腿走路: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等等。然后让同学们谈谈模拟了残疾人的生活你有什么感受?这个过程,孩子们在体验、感悟后生成的情感更真实、更有说服力。就这样,在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弱勢群体,教育他们心中有他人,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纵横贯穿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观点、行为准则能及时得到巩固和强化,并运用到言行之中,我将品生(品社)课的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密切配合,与学校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每当上完一课,我就让学生说出这课相应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要求。上了《不做娇娃娃》一课后,我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教育学生如何洗手绢、整理书包;上了《爱护班级物品》一课后,我要求学生摆放桌椅轻拿轻放,爱护班级每一件物品。通过实践不仅检验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形成网络
传统美德教育的养成与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相统一,校内校外两个渠道齐抓共管。首先,我们以校为单位成立了家长学校,与家长共同学习教育教学目标,研究探讨儿童心理和教育方向及规律,统一认识,共同制定出教育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其次,我们还把社会上的一些号召、中心工作、重大节日相关内容引入到学校活动中来,如“3.5学雷锋纪念日”,我校少先队就是结合学经典、传美德活动以及创建省级卫生城活动内容,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精神,感恩父母亲情,回报社会关爱”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号召全校少先队员,立即行动起来,身为丰城的小公民,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向身边先进学生学习,向典型模范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再如每年的清明节,我校少先队都会组织师生到南照山烈士陵园举行庄重的祭奠仪式。在活动不仅弘扬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激励了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先烈遗志,为报效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这样,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相融合,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始终置于健康发展的环境中,从而促进其优良品德的形成。
五、实施效果
经过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使学生逐步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行为,做到了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相对接,提高了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效。同学们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爱学习,团结同学爱护公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出现了“人人讲文明,天天有好事,个个讲上进,班班争上游”的可喜局面。全校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储存起来,用利息资助本校特困学生20人。同学们自发组织敬老助弱互助小组常年坚持照顾孤寡老人,护送残疾学生上下学等。学校一位同学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全校师生主动为其捐款,仅用了一天时间就累计捐款总计人民币30031.3元,向这位同学献出了我们全校师生的爱心。本次活动,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也教育了同学们持之以恒的把这种大爱发扬光大。同时,学生行为美德的养成也促使语数外等其他学科取得良好的成绩,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稳步提高。
总之,弘扬传统美德教育是强国教育、富民教育、育人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责无旁贷,充分利用好学校这一场所,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传统美德教育基础化,真正落实“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指示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珍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道德高尚的接班人。
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篇四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有机会我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个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我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是一种“礼”,胸怀宽广,不计个人恩怨,维护国家利益。廉颇的惭愧是一种“礼”,敢于承认错误,负荆请罪。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5.传统美德故事 篇五
赵轨酬值。驻马待明。父老挥涕。杯水饯行。
隋朝时候。有一个姓赵名轨的人。在齐州的时候。做着刺史下面的佐吏官。东边的邻舍。有株桑树结了子。那桑子熟了。落在他的家里。赵轨就把桑子尽数拾起来。送到邻家去还他。后来在原州地方。做了掌管军队的官。夜里骑了一匹马行走。那匹马走入田里。把田里的稻子踏坏了。赵轨就停着马。等到天亮了。访着那稻子的主人翁。算给他价值才去。后来赵轨被皇帝召了朝廷里去。送他的父老们。一齐流着眼泪说。我公和水一般的清洁。所以我们不敢拿壶酒来相送。请用一杯清水饯别你。可好吗。赵轨笑着把那杯水喝下了。
★ 关于传统美德小故事
★ 关于现代传统美德的故事
★ 传统美德作文
★ 传统美德作文《孝顺父母》精选
★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仁义礼智信》读后感400字
★ 弘扬传统美德
★ 初中满分作文:传统美德
★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年级作文
★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800字
6.关于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六
一个贪心的家伙知道了,他故意把斧头扔进河里。很快,财神拿出一把金斧头来,没等财神问他,他马上说:“这就是我丢失的那一把。”财神厌恶他不诚实,就和金斧头一起消失了。这个人最终连自己的斧头也找不到了。
宋朝丞相张知白向朝廷推荐年轻的晏殊。朝廷召晏殊来到宫殿,正逢真宗皇帝殿试,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后说:“这首赋我在10天前已作过,请皇上另出别的试题。”他的诚实博得了真宗的喜爱。之后,晏殊担任了馆职。
有一天,太子东宫缺官,内廷批示授晏殊担任。主事官不知道是何原因。第二天皇上对他说:“近来听说馆阁里的巨僚,没有一个不宴乐玩赏的,只有晏殊与兄弟埋头读书,如此谨慎持重,正可以担任东宫官。”晏殊接受了任命,皇上又当面向他说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听了后,说:“臣下不是不喜欢宴乐和游玩,只不过是因为贫穷玩不起啊。臣下如有钱,也想去玩的。”皇上对他的诚实备加赞赏。
7.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篇七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是古代启蒙书籍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一部。它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家喻户晓、口口相传、尽人皆知。古人称它是“袖里通鉴纲目”,因为它用最简单的形式,讲述了最丰富的内容,所以古人说:“若能句句知诠释,子史经书一贯通。”意思是说若能将《三字经》的每一句都读懂理解,那么对国学中的经学、史学、子学就能做到融会贯通。基于此,《三字经》是低龄儿童最好的启蒙教材。
一、通过新颖多样的诵读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但低年级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涣散,最后导致思维停滞。因此,在诵读《三字经》时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形式,如:跟随视频朗诵、直接朗诵、配乐朗诵、配乐配景朗诵、多人合作表演朗诵等,使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诵读当中。
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
在现在这个复杂多变、与时俱进的社会环境下,弘扬传统美德与文化也成为现行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把传承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作为新时期德育与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德育”,《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谨信”,可见在传统的教育中,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一个人首先得要有“孝悌”,即德。又如“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是强调一个人只有有了高尚德行,然后才去学习知识。这说明了德育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而在现代教育中虽然也讲德育,但学生的思想品德实在让人有点担心。有人说:“现在的教育是‘缺德’教育”,的确现在的学生面对开放、多变、复杂的社会环境,不讲社会秩序,急功近利,没有感恩之心,做人之道更是无从说起。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讲得很实在,他说“小学生最可爱”,有礼貌,尊敬他人,体贴父母,热爱劳动……能按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等到了初中、高中、大学,就没有社会公德了,不会因为父母辛苦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穿名牌……正如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三字经》这样一部以儒家思想为立足点的教育著作,强调教育以“德行”为先导的国粹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三、关注人类普遍的情感,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在《三字经》中对亲情的诠释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这种情感本是人类应最普遍具有的,却又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甚至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学生在享受父母给他们提供的优越条件的同时,表现出对父母的冷漠无情,导致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由此产生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讲解《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使小学生意识到:“不管是爱谁多一点,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愿意为孩子付出大量的心血,为你们的将来做好长远的打算,父母是在以他们的方式来爱着你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感,是一种不求回报的情感。今天你们的父母如此,两千多年前的父母也是如此。”这样在轻松的气氛中,体验了伟大而神圣的亲情。
四、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
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我通过晨读形式使学生理解《三字经》是文化内涵,再结合《三字经》选取适合班级实情的句子变为“班训”“班级座右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融、学会关爱,懂得谦让,以实际行动积极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有效地维护良好的校园文明,营造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学生能修身冶情。
五、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多种评价方式中
对学生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是由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完成的。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学生自我评价袋》的相关要求,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参与,注重过程,由“师要求”变为“我需求”,实现传统美德与文化教育的内化。
8.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篇八
[关键词] 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传统美德的作用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 周年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1] 可见,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对培养大学生传统美德的作用。
1.提升大学生的聪明睿智
中国传统文化中周易八卦、五行学说的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阴阳相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及和谐理念,关于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1] 以及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诸子百家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等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理念等,都为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智慧提供了非常宝贵有效的内容和素材,为提升大学生的聪明睿智提供了智慧源泉。正因为有这么多传统文化智慧,才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民族中最为聪明睿智的民族之一。
2.陶冶大学生的人文情操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诸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的核心价值观,这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神理念,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前进和发展的动力。这些精神理念,有助于转变当前许多大学生追求利己主义,而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漠等思想,使大学生树立起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蕴育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宝贵精神品质和崇高价值追求。
3.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品德
中国是一个以礼仪之邦著称的文明古国,对道德约束非常重视,形成了一整套道德规范,概括起来可以理解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恕勇等。仁是仁者爱人、与人为善,义是舍生取义、重义轻利,礼是遵守礼仪、交际文明,智是聪明智慧、勤奋好学,信是诚实守信、诚信立人,忠是忠心忠诚、尽己报国,孝是孝顺父母、知恩图报,悌是兄弟悌敬、团结友爱,恕是推己及人、宽恕待人,勇是英勇顽强、自强不息。这些道德规范在当代大学生急功近利、忽视个人道德修养的形势下,对大学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仍将起到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这些传统美德对加强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熏陶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仍将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
二、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传统美德的思考
1.多方营造大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环境
首先要营造一个全社会尊重、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环境。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尊重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思想意识领域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动摇,文化建设也必须以此为指导思想,但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必须注重文化的传承性,尊重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同时,各级政府都要真正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常抓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同时,也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和道德建设,两手都要硬,促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建成和谐社会。通过党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带领,各类媒体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兴起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的热潮。
其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特别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人本关怀、道德教化、和谐思想等,对今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在帮助大学生丰富课外生活、培养健康积极心态、陶冶高尚情操、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在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建设和增加物质文化设施等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再次要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家庭结构以及相应的家庭文化诸如伦理关系、道德言行规范等,对家庭成员的成长、发展以及思想状况都有极大影响,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注重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注重对下一代传承传统美德、人情风俗,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安详的家庭环境,使大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2.加强高校秉承传统文化和美德的教育
一是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统一认识,正确认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培养出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
二是要落实制度保障。要保证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顺利、健康、有序地开展,首先要有制度保障。建议教育部将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列入大学教学大纲,具体操作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传统文化教育课,政府组织专家编撰相关课本。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其次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传统文化教师队伍。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修学习,以提高掌握、传授传统文化的能力。最后是经费投入的保障。传统文化本身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仅仅靠课堂教育远远不够,需要把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实践教育和网络教育等教育方法手段和途径相结合。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要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传统文化教育的各项硬件和软件条件,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落实。
三是要充分运用高校各种教育渠道。首先要抓好课堂传统文化教育。尽快把大学生传统文化课纳入大学教学计划,加快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组织高校探索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尽快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其次要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要积极探索引导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方法和途径。如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中华经典阅读、美文古诗诵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比赛、传统文化技艺比赛、网络博文比赛、文艺活动、历史博物馆和文化古迹考察及因地制宜采取学生社团理论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和引导大学生投身于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主体性,使之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和宣传者,最终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与传统美德。再次,要充分拓展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传统文化精品网站”。通过网站丰富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信息,使大学生如身临其境,提升其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2]苏寄宛,王红.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6)69-70.
[3]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5.
9.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 篇九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0.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感 篇十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是一本记载着古代的一些美德事迹的一本好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并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就像《曾子杀猪》一文中,可以懂得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
而我最喜欢的也是《曾子杀猪》这一文,文中讲述的是曾子的妻子出去买布,为了不让儿子捣乱,她就说回来给儿子杀猪吃。但是,妻子回来后反悔了,曾子动手杀猪,并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曾子的话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日记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11.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篇十一
关键词 北京精神 传承 传统美德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孕育了今天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它是中国历史沉淀和现实风貌的深情结合,是文化素养和道德理念的综合反映,是文化传承和自然特色的精准提炼,是首都人民在发展中理论结合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因此,作為首都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当以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为有力抓手,积极倡导当代大学生投入到践行“北京精神”的队伍中来,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政治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大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要性
2012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中国青年提出的5点希望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总书记的希望是对青年的殷切鼓励,更是一种指导和鞭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不在一朝一夕,也不只是简单的接受和继承,更重要的是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知行结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美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美德中的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并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再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在北京求学的青年学生,在作为祖国政治经济中心和社会文化中心的首都生活、学习,接受着最先锋的思想和科学技术,理应与这座城市一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新时代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物——北京精神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北京精神表述语由四个词组成: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它展示了城市形象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丰富了文化内核,充分体现了北京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协调,引领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弘扬北京精神,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要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兴旺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创新,因为源源不绝的创造力,是促进祖国和发展前进的动力;包容,因为我们有着宽广的胸怀,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厚德,因为北京有着灿烂悠远的历史文化,有着忧国爱民、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胸怀,也有着自觉的日常道德素质和修养。
3 当代大学生如何在践行北京精神中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
“北京精神”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提出,其最自然的意义毋庸置疑体现于它在“十二五”期间对于首都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等方面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北京在新世纪实现文化创新从而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要素。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在践行北京精神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3.1 以北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传统美德的渗透
校园是学生的载体,是承载着莘莘学子的远大抱负和高远理想的地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学术氛围和行为意识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践行北京精神的需要,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要营造一种学习传统美德的氛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使得北京精神深入人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北京精神,学校不仅要在理论上给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教材,开放学校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构建以学习北京精神为主题的网络学习和讨论平台。同时也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节日庆祝活动,在愉悦大家身心的同时对老师和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北京精神的真谛和传统美德的崇高,并在不断地实践和践行中感染更多的人,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3.2 以高校附近社区为重要阵地,推动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传统美德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代最有活力和感染力大学生,应该把北京精神传播到每个北京人的思想之中,让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这种精神,使得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学校要认清社区在学生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构建与社区共建教育的模式,通过学校与社区合力,提高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道德修养,让学生在社会中感悟和践行北京精神,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首都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振奋精神的同时应清楚地认识到北京精神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它,要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地转化之,要通过分析、鉴别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发扬它。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全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北京精神不仅仅是北京这座城市所拥有的良好精神品质,更是每一个大学生所具有的灵魂核心。新时代的大学生,当胸怀远大理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立足自身的优势领域、发扬大学生本身的精神,成为北京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北京精神的社会温情融合自觉的实践者,北京精神道德风尚的积极促进者,从而做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者。
参考文献
[1] 闫学坤.赵留山.张维.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定义的几点思考[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
[2] 胡锦涛.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2.
12.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
我们必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小学时期是培养良好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文系统学习的肇始阶段,我们应该抓住契机以恰当的方式来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渗透并不是学几首故事和寓言,我们要注意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让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鉴于此,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以儒家五常美德为例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仁
孔子曰“上下相亲谓之仁”,孟子曰“仁者爱人”,作为五常之首,仁也是儒家传统道德理念的核心,它指的是以忠孝悌等理念为基础的人与人相互亲善,这对当前社会有指导意义。现在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滋润生活,没学会谦让礼爱,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他们性格往往孤僻,不愿意与人分享。如果我们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仁的思想,肯定会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性起到启发和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选用的很多优秀文章都彰显“仁”的精神,这就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和弘扬仁的精神奠定了物质基础。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和《陈毅探母》就是启发学生体会长辈为后代的成长付出许多艰辛和劳累,让我们从小懂得要孝敬长辈的道理。这时一家人的相爱是孩子们实际生活中容易体会到的“仁”。三年级下册的《菩萨兵》通过红军在长征的艰苦行程中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和爱护,体现了超越血缘的家国情深,这是孩子们不容易体会到的仁,需要我们加以深化启发和引导。
二、义
孟子曰“舍生取义”。义,本意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对公正和合理行为的概括,同时它也是捍卫“仁”的基本准则。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逐渐倾向于利益,这就导致义的缺失。
义是利群济困。学了人教版小学语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们就要给孩子们渗透乐于助人的美德,让孩子们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在哪里”,不但歌颂了雷锋的美好品质,还产生了积极的德育效果。
义是奉公爱国。人教版选用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狼牙山五壮士》等就是通过为人和英雄的故事来让孩子们形象感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在内心建立和完善责任感,规范自己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礼
礼是古代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但是礼在现代指的是礼貌。小学生正是学习礼节的好时期,我们要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礼貌规范,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遵纪守法,学礼、知礼。
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我们在渗透礼的时候不能是耳提面命的说教,要结合具体事件进行形象引导。比如,学习《草原》一文,我们就可以结合视频资料让孩子们了解蒙古同胞的特殊礼仪;学习《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就要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要礼貌待人;学习《将相和》就不能以貌取人……其实很多文本都会涉及礼貌、礼仪的内容细节,我们可以不显山不露水地给孩子们渗透到思想认知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孩子。
四、智
智就是聪明智慧,子曰“智者不惑”。大家都想变得聪明,但有的学生相信聪明是天生的,为自己学习不好找借口,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要渗透对智的新理念。
学习《晏子使楚》时,我们可以通过动画让孩子们观看晏子机智应对楚王的故事,通过故事启发孩子们智就是要拓展思路,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学习《詹天佑》后我们就要启发学生向詹天佑学习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智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积累和训练的结果,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孩子们摆正态度更加努力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
五、信
人言为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的实例在我们生活中也处处可见,小学教材中也有不少渗透信的章节,我们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
相信大家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里面的小男孩最终尝到骗人骗己的后果。而人教版《我不能失信》讲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中获得启示。
本文是我联系课堂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几点尝试心得。总之,小学时期是渗透和传递传统文化的起点,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让传统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3.中华传统美德――舜的故事 篇十三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 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兜(音huāudō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 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有人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头儿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您呀!” 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让”(禅音shàn)。
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等到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14.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篇十四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勤劳实干里的《从刷马桶做起》,讲的是一个女大学生趁假期到东京的帝国饭店打工,她被安排到了厕所。他第一天刷马桶的时候差点当场呕吐。她勉强地撑过了几天,实在干不下去了,于是打算辞职。就在这关键时刻,这个女大学生发现,和她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洁工,居然在清理完毕后在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这个女大学生目瞪口呆,但老清洁工却自豪地表示经她洗过的马桶里的水都可以喝下去,这个老清洁工给女大学生很大的启发,让他了解到了所谓敬业实干的精神;任何工作不论性质如何,都有理想、境界与更高的质量可以追随;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其高低贵贱如何,而在于从事工作的人,能否把重点放在工作本身,去挖掘或创造其中的乐趣。此后,再进入厕所时,女大学生不再觉得苦或累,而是其为自我磨练与提升的道场,每次清洗完马桶,也总扪心自问:“我可以从这里面舀一杯水喝下去吗?”假期结束,当经理验收考核成果时,女大学生在所有人面前,从他去那个清洗过的马桶里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这个举动同样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经理认为这名大学生是绝对必须延揽的人才。
从这个故事里我体会到了只要实实在在地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的很精彩,而这些不愿意这么做的人,到头来就什么也得不到,只要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2我们学校一个月发一本书,我读到了《美德故事》这本书。
我本书里有《诚实守信》,《善良仁爱》;《勤俭节约》;《坚韧勇敢》;《勤劳实干》;《谦虚好学》;《正直真诚》;《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里有好多故事那!
它有一篇故事我记得最清楚又很感动,写的是一个小提琴手他很贫穷。他像往常一样站在地铁口,专心致志地拉着他的小提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一天他在地上铺了一张大纸,上面写着:“昨天傍晚,有一位叫迈克桑的先生错将一份很重要的东西放在我的礼帽里,请你速来认领”。之后迈克桑先生来了,小提琴手怕不是他的,就问了一句“你遗失了什么东西呢”?那个先生马上说“奖票,奖票!”小提琴手举着彩票问:“是这张吗?”迈克桑赶紧点点头,抢过彩票吻了一下,然后抱着小提琴手兴奋的转了两圈。事情是这样的:迈克桑是一家小公司的一位职员,他买了一张彩票,开奖后,他知道自己的彩票中了大奖。下班后,他的心情特好,路过地铁站口听到小提琴美妙的音乐声,于是就从钱包里掏出50美元扔到礼帽里,可是奖票也被带就去了。小提琴手收工的时候发现了彩票,他想失主一定会来找他,原本他要坐飞机回家,于是他改签了机票。有人问小提琴手说:“你需要一笔学费,为什么不把那50万美元的奖票留下来呢?”小提琴手说:“虽然我没有钱,但我活得很快乐;假如我因为那50万美元失去了诚信,那我一天也不会开心的。”
我读了这篇故事,觉得小提琴手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我要向他学习。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3道德高尚的人,可以用自身的行为举止给别人好的印象,因而使他人受到影响。暑假我看了一本能让我们迈进智慧、举止的大门,进而使我受益匪浅的书——《美德故事》。
一个成功并非常有才华的人需要美好的品德作为支撑,就像一个民族需要优良传统一样,一个国家之所以有高贵的精神,是因为他们的美好的品德,才使他们受益终生的财富。里面有着一篇篇动人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真正的点金术》,主要内容是:古时候有个人叫张三,好吃懒做,什么事也不去做,整天想着他的发财梦,他听说有一个道士会点金术,于是他经历了九十九座山,九十九条河找到了那个道士,道士先让张三清理土坡度并种上白菜,张三觉得浇水太困难了,于是他开出了一条水渠以便浇水,种出了又大又新鲜的白菜。张三带到集市去卖,别人看他的菜好,不一会儿就卖光了,拿到了许多银子,这时他真正懂得了一个道理。我认为道理是:世上没有点金术,天上也是不可能掉馅饼的,只要你会勤勤恳恳的做事才会有收获,这是你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成果,这是自己应得的,这就是一种美德,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古代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他们也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的大门,进入知识的殿堂。
一本好书如同一杯清茶,沁人心脾,留香永久。看了这本书我畅游其间,我真正体会到看书的好处,我有很大的感悟,看书——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并让我们共同进步。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4我读过很多故事书,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美德故事》。
这本书里告诉了我们很多美德,而这些都是我身上没有的,所以,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比如:孝敬父母,其中有一篇《母亲的脚》让我最感动。
故事里讲的是一个毕业生去一家公司应聘,经理让他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第二天再去应聘,该青年的母亲辛辛苦苦一个人把他从小拉扯到大、拼命赚钱供他上学,而他却从未给母亲洗过一次脚。晚上回到家他坚持要给母亲洗脚,当他握住母亲那双像木棒一样僵硬的脚时,不由的泪如雨下。第二天他又去那家公司应聘,他对经理说:“我要照顾好我的母亲,不能再让他受苦了”,经理满意的点点头,让他成为了公司的一名员工。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非常惭愧,认为父母为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忽视了父母对我们付出的辛劳。每天早上在妈妈的催促下起床,吃过妈妈准备的热乎乎的早餐,让爸爸送我上学,衣服脏了扔在地上,犯了错还要在爸妈面前使性子等等,这些让我看来是心安理得享受的生活,却不知爸妈背后已经付出了很多。
从那以后,我开始懂得孝敬父母,即使爸妈一再强调:努力学习,不惹大人生气就是孝敬,可我还是在学习之余做些利索能及的事,比如:自己洗澡、洗袜子,吃饭时先给爸妈盛饭,每天将我的学习桌整理的干净整齐,不乱扔东西等。我想,这些事虽小,但是只要不给爸妈添麻烦,不就是为他们省下不少力气了吗?
这些就是我读过美德故事后的感想及感受,其实,美德故事还有许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在学中长大,将这些美德在自己身上发扬。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5读我们班漂流书的时候,我遇到了一本我最喜欢的书就是《美德故事》,我读完以后心情很好这本书如同一杯清茶沁人心脾,留香久远。
这本书的里包含了很多内容:有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孝敬父母、还有善良仁爱等等。但是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了向我们传达一些人类共同的情感,那些人性美好之处:善良、谦虚、勇敢、坚韧、爱和真诚等等。这本书以简单朴素的语言讲述着睿智深刻的道理,这本书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着无限的风景它让我流泪,它让我欢笑,它让我胸襟开阔,灵魂温暖。
其中有一篇让我懂得了尊重老师,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它主要讲的是:宋代学者杨时游酢向理学家、教育家程颐求教的事。在颍昌,杨时与程颢一起切磋学问,非常投机。杨时天资好,加上他学习用功刻苦,所以进步很快。在他学成南归时杨颢望着杨时的背影,曾感叹的说:“我的学说、思想将传布到南方去了。”四年后,程颢病逝。到了四十岁,杨时感觉自己学业不精,很想进一步深造。于是,他又到了洛阳,拜程颐为师。有一天,他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便和同学游酢一起去请教老师,程颐在家休息。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没有去叫醒老师,而是静静的站在大门外等候。恰巧那天下着鹅毛大雪,雪花纷纷的落到杨时他们身上过了许久,程颐一觉醒来,出门看雪,看见杨时和游酢不声不响、毕恭毕敬的站着他深受感动。此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来深了。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希望大家也可以看一看这本书,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其中的每个故事,都很生动感人,在读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品味美德,就可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6前段时间我得到了一本书名子叫《美德故事》,拿到这本书后我如获至宝,天天没事就看看,在这本书里我懂得了许多美德道理。
这本书里搜集了古今中外诸多人物的美德故事,有的故事教会了我诚实守信,有的故事教会了我善良仁爱,有的故事教会了我勤俭节约、坚韧勇敢……但在众多的故事中最使我难忘的就是《曾子杀猪》了,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很久以前,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可是孩子哭着要和妈妈一起去。他的妻子为了让孩子乖乖的在家里,就对孩子说如果乖乖的听话在家的话就给他肉吃,于是孩子很听话的留在家里了,等曾子的妻子赶集回来后却后悔了,因为一头猪能让她们吃上好长时间呢,但是曾子不顾妻子的阻拦,毅然的走到猪圈把猪给杀了,并且给妻子说:“既然答应了孩子就是一定要做到,否则孩子长大后也会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妻子听了曾子的话惭愧的低下里头。
通过这个故事,我体会到做人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想想自己以前也做了很多说了不算的事,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好吃的点心,因为已经是晚上了,所以妈妈不让我多吃,我虽然答应了妈妈不吃了,但当妈妈走后我却又偷偷的去拿着吃了,现在我知道了其实这也是不守信的表现。我以后一定要像曾子一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这里还有许多好的故事,每个都很生动感人,它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温暖着我们的心房。一个人必须有美好的品德,因为它会让你受益终生,因此请大家都记得这本书,多去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就叫《美德故事》。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7暑假中的一天,我从邻居家的姐姐那里借来了一本书《美德故事》。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转眼间,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绚丽多彩、奇妙无比的美德故事王国。在这个故事王国里,每一个故事如繁星点点,呈现了一个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这些故事将指导我们的生活,成为陪伴我们一生的财富。大量的阅读也是我们的优质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悄悄萌芽、茁壮成长……其中《想飞的乌龟》这一章,我反复读了好几遍,让我回味无穷。
故事是这样讲述的:从前,有一只乌龟它想飞起来,它高兴的仰起头来对大雁说:“我家那边有许多泥鳅,是你们最爱吃的,只要你们把我带上天飞起来就能吃到泥鳅了。”大雁们商量好了,说:“当然可以。”大雁们齐心协力地叼着一根木棒,乌龟在中间不停地飞呀飞呀,过了一片树林一座大山,大雁们累极了慢吞吞地说:“怎么还没有到啊!”乌龟心里默默地想:“你们太愚蠢了,我告诉你们吧!”一阵风吹来,大雁们喘了一口气,松了一下口,乌龟扑通一声快速掉了下来。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教育我们,欺骗别人,结果受苦的是自己。
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做不诚实的小孩。我呼唤千千万万的同学们,上课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把每一个知识点牢牢地掌握住,日积月累,等待闯关的日子顺利地闯关,也就是考试的日子,永远不拉队。回到家里,不欺骗父母,不会的认真找原因,预习一定到位,把知识巩固扎实,做到不遗漏问题,别让《想飞的乌龟》在上演那样的悲剧。如果有这方面的特长,趁现在时机早,把他抛到九霄云外去吧。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8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他分梨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孔融聪明好学,大家都夸他是奇童,他四岁时,已经能背很多诗句了,而且懂得礼节。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子给大家。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剩下的按年龄大小的顺序分给兄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应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高兴,又问:“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回答:“因为比我小,所以我要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国,我读完这个故事后在想:“我有没有谦让兄弟呢?”希望大家向孔融学习,尊重长辈,谦让兄弟。孔融是我们的榜样,我更加希望我们身边有更多的孔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吧!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9这个月,我读了《美德故事》,收获很大,我被书里很多故事深深感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悬梁苦读的孙敬。孙敬小时候非常好学,经常一个人关起门来读书,难得出去,时间长了就容易发困,他就将头发系在悬梁上继续学习,最后终于成了大学问家。
读完以后,我真是惭愧!因为我和他相比,学习条件优越,在校有老师教,在家有妈妈辅导;我和他比学习态度,他是那么刻苦,而我却马马虎虎,没有耐心。我以后一定要向孙敬一样刻苦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美德故事学生读后感10我读过很多书,对我印象最的一本书是《美德故事》里面有几十个故事,讲完故事后给你讲一个点滴感悟。
这里面有一篇小故事很感人诚实节的由来,这是一个有悲惨有真实的故事,故事是这样得。
有一个名叫丹楠的孩子,父母先后去世了。有一个酒店老板收留了他,一家三口过得还算安稳,可一眼三年过去了,丹楠就长到8岁了。有一次他的养父和养母杀了人,让他说谎,他却不说,养父和养母将他活活打死了。
这个孩子宁肯死也不说谎,我们要好好想着一位少年学习他的美好品质。有一次我把妈妈最喜爱的花瓶打碎了。我想说谎吧又一想到城市节的由来。我向妈妈坦白了一切,妈妈开心的看着我,我心里美滋滋得。
15.医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探析 篇十五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 并为实践证明了的优良道德传统,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内在灵魂, 也是中华民族在其成员身上留下的“胎记”,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未来从事“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神圣职业的准医生而言, 当代医学生的医德素质在其总体素质构成中亦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额”, 是其成为合格医生的决定性前提。因此, 重视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既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又有助于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中华传统美德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广博精深, 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灿如星海, 具有多方面的表现。
作为思想理论或观点学说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思想理论或观点学说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传统美德包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胸襟态度;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操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等等。所有这些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历久弥新的美德, 激励着一代代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 内而修养储能、砥砺道德, 外而平治天下、建功立业;同时也内化为坚忍不拔、刻苦耐劳、乐观进取、善良敦厚的民族性格。这些美德在今天理所当然是教育医学生献身医学、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重要精神食粮。
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而从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广大劳动人民则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生产实践中, 广大劳动人民形成了一系列优秀传统道德:仇视并勇于反抗剥削压迫的道德情感和革命精神;反对等级特权、主张“等贵贱, 均贫富”的平等观念;要求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尊严、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形成的热爱劳动、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憎恶不劳而获和骄奢淫逸的优良品质等。教育医学生继承和发扬历代劳动人民的这些传统美德, 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有重大意义。
历代思想家提倡的格言警句。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 历代思想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经历所悟出的一系列的格言警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其中蕴涵的合理内核也为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精神素材。例如, 在待人接物方面, 孔子提倡的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孟子的“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等, 都是人们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在对待事业的态度方面, 孔子说的“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张载追求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品格, 顾宪成坚持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等, 长期被人们视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个人修养方面, 孔子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子的“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准则, 《礼记》中的“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的修养方法等, 人们常常用这些格言警句来加强自身修养和互相勉励。
以上所举只是中华传统美德构成的极少部分, 但也体现了中华美德的鲜明特点:重视人伦关系和人的价值;重视整体观念和民族大义;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重视人生理想和人格、情操等。千百年来,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相得益彰, 至今继续显扬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极具价值的重要精神资源。
3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时代价值
美德出于有知, 败德出于无知, 只有对人类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人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德性素养。无疑,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3.1 弘扬中华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 加强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已为各国重视。日本把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看作是培养“大和精神”的基础。日本教育界认为, “理解日本的文化和传统以及对此持有正确的态度, 作为养成下一代日本人的基础极为重要”, “由于尊重本国的文化传统, 就能产生作为国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就能产生爱国的和为祖国发展献身的自觉性”。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70%以上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新加坡的经济开始高速腾飞, 但道德状况却迅速下降, 西方的腐朽观念和生活方式搞得世风日下。有鉴于此, 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及时提出了一项基本国策:用西方的科技发展经济, 用中国的儒家道德治理国家。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 新加坡十分重视对学生加强继承和发扬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 特别是儒家的道德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新加坡从上到下非常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国的儒家道德, 所以新加坡在经济上获得“亚洲四小龙”美誉的同时, 新加坡的道德水准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千百年来,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融汇于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二者形脉相随, 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深厚凝聚力。因此,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关系到增强民族自信心, 关系到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关系到医学生能否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我国早日以雄伟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2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 但市场经济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竞争观念, 促进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 它的负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思想, 对人们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当前一些“免疫力”低的医务人员出现的是非不分、美丑混淆、荣辱颠倒的“症状”就是具体明证。因此,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是当务之急。义利观就是道德与利益关系的理论, 其实质是如何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中国古代儒家明辨义利, 核心就是明辨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对此, 孔子主张“君子义以为上”, 因为“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但孔子并未完全否定利的价值, 他强调的是“以义制利”、“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以义制利、义然后取, 指用代表社会公利的道德原则对个人私利进行制约, 也就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儒家提倡的这种思想至今不减其积极意义。所以,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 是防止他们沦为“金钱拜物教”奴隶的迫切需要, 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3.3 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
“有德无才是庸人, 有才无德是废人”, 医学生在学好医学知识的同时, 必须重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举凡皆知, 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一方面要通过社会的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在我国古代, 从老子、孔子开始, 就非常重视道德修养, 并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主张。《老子》中说:“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修之于家, 其德乃余;修之于乡, 其德乃长;修之于国, 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 其德乃普。”孔子则进一步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之说, 孟子也强调“反省内求”以达到“浩然之气”境界的修养理论。被人们称为“孔氏之遗书, 而初学入德之门”的儒家经典《大学》, 更把“诚意”、“正心”、“修身”提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 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宋明理学代表程颐和朱熹又提出“主敬”的修养功夫, 认为“敬则天理常明, 自然人欲惩窒消治”。古代中国不同学派所主张的道德修养方法虽然不尽相同, 但却一致认为, 提高人自身思想觉悟、达臻人格完善, 必须有赖于个体的自觉修养。而修养则是道德主体提高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坚定道德意志、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举措, 更是道德主体实现自身价值、保持“天覆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的一种理性自觉。因而, 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医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代思想家关于道德修养的嘉言懿行, 从中汲取营养,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实现身心、德才的和谐发展。
世界著名学者李政道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今天, 我们培养的医学生能否在当今愈演愈烈的时代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 取决于他们能否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批判继承、锐意创新的优良品格;面对人们的物质欲望愈益强烈、价值取向愈益多元的当今时代, 弘扬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为鲜明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德更是迫在眉睫。因此,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是一件关乎长远的大事, 应引起各方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小学生传统美德故事】推荐阅读:
传承美德小学生讲故事06-25
小学生中华传统故事演讲稿12-09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美德故事_人生的抉择11-01
中学德育论文 中学生道德教育应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重点06-08
小学学生“争做美德好少年”08-06
读《小学生心灵鸡汤——美德》有感12-13
小学生宽容是一种美德作文09-19
学雷锋做美德少年小学生寄语12-08
小学美德教育工作总结12-19
人生的美德小学作文400字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