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12篇)
1.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一
加强农村社会治安治理 保障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一、我市农村治安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一段时期,我市部分农村治安状况令人担忧,偷盗抢劫等犯罪日益猖獗,农民普遍缺乏安全感,农村社会治安问题隐患颇多,任务繁重。
当前,农村偷盗抢劫多为团伙作案,由于乡镇派出所警力薄弱,不能及时出警制止偷抢行为,因此犯罪分子气焰嚣张。有的家中有人,盗贼照样明目张胆地开着车偷抢粮食、牲畜和其他贵重物品,甚至盗贼打伤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近日,某县十几个村接连发生耕牛、山羊、生猪被盗案件,一时人人自危。少数周围群众为了免受损失,已不再养家畜。由于电力设施屡遭偷盗破坏,农民无法使用电力灌溉,只得使用成本更高的柴油机器。
目前,我市农村犯罪在犯罪类型上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在犯罪对象上分为牛、羊、猪、农用物资、农机具甚至农用水电设施;在作案方式上呈现团伙作案、流动作案;在作案工具上日趋专业化,不但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甚至直接用汽车盗运大宗赃物。
二、产生原因
(一)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与物质需要日益提高之间的矛盾。
我市农村经济当前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大多数农民在摆脱贫困后,已不满足于温饱水平,看到部分致富群众享受高消费,使他们产生了强烈消费欲望,当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满足后,违法犯罪就成为极少数人寻求暴富的“捷径”。
(二)思想意识的转变与教育滞后的矛盾。市场经济在带来农村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部分农民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文化生活相当贫乏,部分困难群众子女辍学,小学毕业就辍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村民大会基本不开,集体教育一片空白。
(三)农村治安机制不健全,刑事案件得不到及时侦破,农民的生命财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导致部分农村治安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农村的社会控制力减弱,社会不稳定,治安案件多发。
三、对策
(一)切实提高农民素质、用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法治理念教育全体农民,使其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不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二)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破除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小农意识和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鼓励村民自我创造、自我发展、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诚实劳动发展家庭经济,增加家庭收入。
(三)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要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保持高压态势,对案件要发现一起破获一起,用高破案率震慑犯罪,弘正气、息民怨、平民心。
(四)建立长久有效的治安防范体系。
1、继续落实好警力下沉工作,充实一线派出所警力;
2、落实民警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分片包干、一村一警、严格奖惩制度;
3、建立村级治安联防队,政府给予一定经济补助;
4、广泛发动群众,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人人喊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2.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二
1 社会主义新农村涵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 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和要求作了科学概括, 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仅此二十个字, 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五个方面相互融通、相辅相成。
新农村必须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千方百计把农业生产搞上去, 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是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二、三产业逐步扩大。生产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正确处理保持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对村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 既保证农业用地和生态平衡, 又要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农业发展要注重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优化, 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基本适应全面小康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
新农村必须生活宽裕。“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把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使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这是生产发展的目的, 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 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 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 生活条件更加富裕。现阶段, 农村已经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 农民已经从自产自销式的生产生活方式中跳出来, 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农村必须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 移风易俗, 新事新办, 使争创文明家庭、建设文明村镇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 使老有所为, 老有所养,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乡风文明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的需求。
新农村必须村容整洁。“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 新农村不再是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 而是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好家园;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社会秩序稳定, 村容村貌整洁。
新农村必须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依法推进村民自治建设, 落实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 逐步健全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 民事民议、民财民理, 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成立新组织、培育新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 国家的发展就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主动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建设的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大多数农村的面貌变化相对较小, 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清洁水、子女上不起学。这些问题不解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 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发展的需要。
扩大国内需求, 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 有着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使农民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此外, 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通信、水利等建设, 可以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等到改善, 还可以消化相关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 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内容丰富、内涵深刻, 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 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 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 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3.1 促进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培育新农民。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发展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 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久之计。从一定意义上讲, 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决定农村经济的兴衰, 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认真组织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 紧密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采取举办培训班、开办农民夜校、送科技下乡、开展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 努力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3.2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营造新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人居环境, 是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一是要制定整体规划。要按照方便生产生活、美化绿化环境、节约保护耕地、尊重文化传统的原则, 制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规划一步到位, 建设分步实施。二是要整治村容村貌。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 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新农村。三是要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3.3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发展新产业。
只有发展富民产业, 使农民增收才有保障, 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要根据实际情况, 推广农业科技,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集约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 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优化。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协会的发展模式。要促进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 产业链向农村延伸, 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鼓励和支持农民建公司、建基地、建协会, 深化农村流通体制发展, 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 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加快发展。
3.4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树立新风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不竭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一是要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二是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通过创建活动, 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新风, 破除陋习, 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增强现代意识, 摒弃宗族观念, 努力形成安居乐业、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文明祥和的氛围。三是要深化改革农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缔邪教组织, 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总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要求, 要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农民的创造热情, 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加以推进, 实现富裕、公平、安康文明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农村, 农民日报, 2006, 2, 7.
[2]温家宝,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说明, 新华网, 2005, 10, 20.
3.浅议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篇三
关键词:农村;水利建设;建议
一、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1.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近几年水利部门加大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力度,但随着对水资源使用总量的日益提高、工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新的饮水安全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任务更重,要求更高。
2.水利建设任务繁重。在一些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地质环境也比较复杂,气候干旱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水资源,既刻不容缓,又任重道远。虽然水利设施建设近年来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问题,仍存在设施不足、配套欠完善、老化待修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持续解决,将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基本生活需要。
3.基层水利站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大部分的基层水利服务站虽然完成了定岗、定编任务的任务,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饮水安全、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得到了加强,但服务能力和覆盖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二、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路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领域,加快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根据县域不同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建成”的总体思路统筹规划,大中小微工程并举,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推动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法规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快管理方式转变,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改革的目标、重点,为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也为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
1.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坚持开发节流并举,开发保护并重的原则,按照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用好水,管好水。由水利部门牵头,统计、发改、城建、国土等相关单位参加,就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掌握各个区域地表水、地下水等地理地质情况,建立水资源综合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不同区域使用不同水源的方式以及水资源利用方式等信息,为水利建设因地制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编制统一的水利建设与利用的近、中、远期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按照规划安排水利项目建设。
2.整合资源,合理开发。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把重点集中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方,适当分散办理个案,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以现有的基层水务站为基础,立足解决以往涉农项目小散乱、标准低、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集团建设,板块开发,充分发挥提高水资源集中使用效率,共同推荐项目区建设,实现提高综合效益的目标。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从实际出发,根据国家的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农村和农民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摆在优先的位置。以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契机,完善农村供水管网建设,用优质的河湖水取代在用的饮用水源。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推进农村水利管网建设,确保供水安全。
4.科学管理,充分利用。进一步规范涉水行政审批,严格执法。稳步推进乡镇水务站改革,充分发挥了解和掌握基层水利情况、贯彻涉水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协助编制农村水利建设规划、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村水利建设、提供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服务以及组织防汛抗旱等方面的职能,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集中使用水利资源,把防渗管道铺到田间地头,使农田达到节水灌溉标准,
5.强质量监督,确保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长期的生产生活用水。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为了保证工程设施的持续有效运用,保障饮用水安全及质量,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应由水政主管部门通过招投标确定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工程,条件不具备时,可由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单位承担施工。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经批准取得施工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实施。 四、结语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要解决农村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离不开各级政府财政的扶持。当前,农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要准确把握农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协调推进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村水利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毛泽秦.对发展农村安全饮水事业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4(7).
[2]許咏梅.从农村用水现状引发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10(05).
[3] 田百民.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02).
4.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四
一、经济转型要求发展农村文化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物质性的发达,而且要求社会文化的进步。这一转型首要的在观念和精神上发轫,然后表现在物质和行为方式上。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不足,特别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需要填补这方面的短缺;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
二、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就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这就从执政党的执政要求上明确了农村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文化。在广大农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思想内容和文化内涵上应该从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灵魂。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干部基础是党在农村广泛设立的基层组织和广大的党员干部,他们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维和行动,群众不仅要按照他们要求的、所说的去做,还要按照他们所做的样子去做。农村一切文化建设都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进行,都要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否则就不能称得上先进文化,这是先进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二是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社会伦理要随着也必然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进步而发生进化,这个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的产生,并在历史的运动中发展、演绎和嬗变。“和”是社会存在的最好境界,人们无不期望“和”。新时代的“和”应当是和谐社会之“和”,这个“和”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追求的“和”更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有人与人之间的“和”,执政党要求的社会稳定之“和”,还有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之“和”,资源配置和社会分配之“和”,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之“和”。“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标准和内涵,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科技日益发达、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对“美”的追求更是丰富多彩、不断变化和进步的。人们既要享受历史文化之“美”,也需要享受外来文化之“美”和新时代创造出来的更多的崭新的“美”。三是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生活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交相发展的新时代的农民,不论有怎样的文化积淀,都应该有具备自身特点的符合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潮流的人文精神追求,都应该表现出人类美好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这种人文精神要含纳人类文化已到达的最好的精神境界,体现在精神风貌上,要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以先进的文化引导农民塑造出健康和优良的品格,从对人的社会化起决定作用的社会文化方面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重建新时期农村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形成了符合当今农村发展要求的社会价值观体系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农村文化建设才算真正起到了引导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达到了促进社会进化和社会教化的目的。由于农村社会化受农村经济、文化环境的决定性影响,建构新时期既能体现农民价值观追求、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体系,则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个价值观体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农民群众共同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着广大农村、农民的文明程度和文明进步。
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篇五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针对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了全面部署,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深化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以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动力,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如果说工业时代的奥秘是分工,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奥秘则是融合,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会合作。这就要求我们确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是实现社会善治的过程,政府和社会要各归其位、各担其责。一是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只有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才能建设好安
— 1 — 全家园。要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导社会成员增强主人翁精神,激发社会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大众的问题由大众来解决。二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法治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最优模式,应该回应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构建社会行为有预期、管理过程公开、责任界定明晰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把社会治理难题转化为执法司法问题加以解决。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我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直觉、感性思维,习惯于对事物进行模糊的归纳,严谨、理性、体系化的实证研究不够。这种思维方式容易导致粗枝大叶、大而化之。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就要培育以尊重事实、推崇理性、强调精确、注重细节为主要特征的“数据文化”,把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
(二)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
目前,社会矛盾大多属于利益诉求。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关键是要坚持维权和维稳相统一,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拥护,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是密切党委和政府同群众联系、舒缓社会紧张关系的重要举措。要完善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利益表达功能。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尽快实现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全面联通,把网上信访打— 2 — 造成群众信访主渠道。积极推进网络参政议政,搭建党委和政府同群众沟通交流新平台。二是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谋发展、搞建设,都要统筹好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好群众的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要围绕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原则,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多同群众商量,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前臵程序,努力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预防和减少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三是健全利益保护机制。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大多是由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引发的。要树立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的理念,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办大事、办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发挥好司法救济功能,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三)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现代社会,善不善于发挥社会主体积极性,推动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是衡量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创新多方参与机制,更好地组织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努力实现社会事务社会治理。一是发挥好企事业单位作用。企事业单位不仅承担着防控安全生产风险的重要责任,而且是维护社会公共
— 3 — 安全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调动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维护公共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二是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要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确保其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有力助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挥好社会组织在引导社会成员参与风险评估、矛盾调解、社区矫正、青少年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发挥好基层自治作用。基层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基层群众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的重要方式。要完善基层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机制,构筑起全社会共同治理公共安全的网络联系和信任关系,做到知风化险、规避风险。
二、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
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制度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只有转化为普遍适用的制度,才能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巨大力量。
(一)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对人的服务管理。目前,我国公民身份号码的准确性、唯一性目标基本实现。要加快国家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居民身份证换发、异地办理和指纹信息登记工作,建立户口和身份证信息联网查询比对制度,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确保基础信息全面、准确。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4 —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推进守法诚信,既要加强教育,更要强化制度约束,形成守法诚信长效机制。要加快建立基于公民身份号码的信任根制度,以保障实名制的落实。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抓紧推行手机号码、银行卡、网络实名制,消除网上网下各领域虚假身份。建立违法犯罪记录与信用、职业准入等挂钩制度,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坚持推行实名制和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并重,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加强对用户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
(三)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
社会心态体现社会文明程度,影响社会和谐程度。现代社会,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一些人的不良情绪潜滋暗长,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要开展社会关爱行动,发展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关心帮助困难家庭和个人。建立健全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调节疏导工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对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的,按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要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援助,引导其依法理性处理问题,防止发生极端事件。
三、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是我国的特色,也是我国的优势。面对社会治安新形势,我们要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
— 5 — 目标,以突出治安问题为导向,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水平。
(一)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
创新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建设平安中国的基础工程。要结合制定“十三五”规划,在更高起点上统筹设计好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不仅更新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也为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提供了新手段。特别是利用物理世界之外的“脑力+信息”发展起来的智能产业,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智力水平,也为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提供了新平台。要坚持信息化牵引,积极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确保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体系、充满活力。围绕整合资源力量,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统一接口和共享模式,推动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各类数据集成应用,发挥最大效益。把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建设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整体效能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如何预防化解易发多发的社会矛盾,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要善于把运用法治的功能与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实效。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依托基层组织,发展信息员,完善社会矛盾滚— 6 — 动排查、及时预警机制,努力做到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臵在小。构建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引导群众更多地选择非诉讼渠道和方式解决纠纷。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专家参与技术性、专业性领域纠纷解决工作,提高纠纷化解权威性、公信力。借鉴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展在线调解、在线仲裁、在线协商谈判等做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纠纷化解水平。
(三)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基层基础建设既是根本性任务,也是紧迫性工作。要以基层综治中心为依托,建设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服务管理资源向网格延伸,提高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水平。随着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领导机关拥有的信息资源更加集中,服务基层一线更有优势。领导机关要健全服务基层的情报综合研判和信息推送机制,及时把高质量的预警情报和急需信息实时推送到基层一线。要牢固树立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通过全面、周到的公共服务,有效覆盖专业工作难以触及的领域,有效采集日常管理难以采集的信息,更好地服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能保持社会和谐
— 7 — 稳定大局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国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我国国内风险因素也日益突出。我们要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加快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一)增强风险意识
面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全社会只有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才能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好公共安全风险。一是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全社会成员要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观念,提高共同防控风险的自觉性。要把安全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采取以案说法等方式,让安全文化入脑入心。二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在各类风险高度集聚的今天,预警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首要环节。要根据风险形成规律,建立研判、预警、防范风险苗头、隐患先兆的机制,防止其累积扩散、突破临界状态。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预警模式,提高对风险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及时切断风险链。三是创新协调联动机制。维护公共安全,涉及各方面各环节,只有紧密配合、有效互动,才能形成合力。要在健全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机制的同时,建立与社会力量合作联动机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力量、手段统筹起来,建设好维护公共安全的天罗地网。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
— 8 —
安全生产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紧迫性,全面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防范、监督、检查、奖惩措施的落实。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细化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针对高速铁路、城市轨道、油气管网、城市燃气、高层建筑防火、城中村等重点领域和煤矿、矿山、化工、烟花爆竹等重点企业,在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同时,善于查找前端治理中带有普遍性、趋势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健全法律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坚持以信息流引导技术流、物质流,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构建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等全过程、无缝隙监管体系,把先进的理念、制度转化为程序上的硬约束,实现对各类安全生产风险自动识别、预警,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健全救灾应急社会动员机制,落实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全民减灾防灾宣传,形成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强大合力。
五、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高度重视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一)实施国家安全战略
制定、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方针、中长期目标和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坚持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发挥好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党中央领导下国家安全事务决策、协调“神经中枢”功能,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增强国家安全事务决策和实施主动性、及时性、协调性。
(二)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
《国家安全法》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地位和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确立了维护国家安全各项制度。要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推动出台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将法治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全过程,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 10 —
按照《国家安全法》规定,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要完善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今后,要把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延伸到经济以外其他领域,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内容和程序,明确违反国家安全审查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努力构筑维护国家安全的“防火墙”。
(四)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
6.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六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强化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腐败涉及亡党亡国问题, 不可能表态了事”。这表明了腐败的严重性, 而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防治腐败。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的重要金融机构, 在日常工作中极易出现贪腐问题, 因而对于纪检监察工作人员而言, 可谓任重而道远。基于此,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从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入手, 提出了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的几点对策。
1 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在金融行业中, 加强金融腐败的反腐力度是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中心工作之一。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党中央和国务院极大的提升对金融行业的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视力度, 尤其在新时期和新环境下的金融防腐工作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行业的有生力量之一, 属于基层金融服务行业中佼佼者,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人员, 必须充分意识到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一是纪检监察工作不仅有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 还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更好地引导职工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为广大群众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二是纪检监察不仅有助于腐败现象的惩治, 还能有助于腐败现象的预防, 从而确保监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保证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工作能高效、廉洁的开展;三是纪检监察工作不仅是推进金融业党的建设客观的需要, 还是建立长效防控机制的重要内涵, 进而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整个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中具有保驾护航的作用[1]。
2 关于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 对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狠抓学习, 构筑防线
做好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 首先就必须加强学习, 学习具有的作用不言而喻。通过学习, 能提升专业修养, 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念, 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除了农村信用社的纪检监察干部应加强学习外, 还应引导农村信用社的普通职员积极地参与学习。因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方面, 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领导, 必须狠抓纪检监察干部和普通职员的政治教育与学习, 使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切实加强理论的学习, 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之中, 坚定信念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 应切实加强农村信用社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规章制度、反腐倡廉教育材料以及有关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使其对此更好地认识和理解, 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从而确保其不会逾越腐败的鸿沟。
2.2 健全制度, 规范经营
为了确保农村信用社安全、高效的运营, 就必须严防各类违法违纪经济案件的发生, 要求必须对现有的制度不断的健全、完善, 在确保农村信用社得到规范经营的同时确保各种违法违纪经济案件得到有效的处理。因此, 在完善制度过程中, 应致力于各种问责制度的完善, 农村信用社监控系统的管理以及经济案件防控防治的实施方案等多种制度的完善, 从而确保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工作得到安全、高效的开展。
2.3 加强管理, 防范未然
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效和效益的提升源于科学的管理。作为农村信用社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 必须加强对农村信用社各项事务的管理, 必须做到防范于未然, 严防腐败案件的发生。具体来说, 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农村信用社领导的带领下, 及时与各乡镇和县城农村信用社网点的负责签订有关责任书, 例如《案件防控工作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 以尽可能地确保每项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具体的落到实处, 最大化的强化其责任心。二是确保各项检查工作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展, 对于大额贷款应进行专项检查, 及时的清理和检查账外账, 不良贷款的置换和核销的检查, 此外, 还包括抵押 (质) 贷款、借名假冒名贷款、不良贷款、财务开支、网点库存等方面的检查, 以最大化的确保其正常高效的经营。三是对于县社、基层社负责人的离任, 必须在其离任之前加强对其的审计, 严把离任关。四是及时的处理群众对农村信用社职工工作的举报和投诉, 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 若情况属实, 则应严格按照相关固定加强对其的处理, 确保所有的举报和投诉案件得到及时的回馈, 并尽可能地将纪检监察的作用发挥出来, 加强与多种监督力量的合作, 形成全方位、多视角、全程化的监督防控体系, 切实做好重点人员、部门和环节的督管工作[2]。
2.4 加强建设, 树立形象
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 有助于树立良好纪检监察干部形象, 有助于树立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形象。作为纪检监察干部, 必须在品德、尊严和风格方面树立的形象良好, 做人堂堂正正、办事认认真真、为官清清廉廉, 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严格按照规则和制度处理各项事务, 做到对事不对人, 从而更好地在职工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 在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把用人关。在选拔纪检监察干部时, 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 并确保其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明的纪律、公正、廉洁和精通业务, 从而打造出一支忠诚而又干练、勇于攻坚克难、敢为人先、刚正不阿和勤政为民的纪检监察队伍。
二是狠抓教育和管理工作, 以夯实政治理论水平为基础, 要求纪检监察部分应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 着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 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 熟悉法律法规、金融政策的同时, 切实掌握办公的技巧和方法, 以不断强化自身的办事能力。
三是廉洁自律。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做到警钟长鸣, 做到慎小、慎初、慎欲、慎情、慎畏, 清算经济帐、亲情帐、自由帐、荣辱帐、职业帐。这样, 才能当好纪律监察干部, 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3]。
3 结语
综上所述, 对如何做好农村信用社的纪检监察工作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人员, 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农村信用社的实际, 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充分意识到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必要性、重要性,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学习为动力, 为防腐构筑一道牢固的思想防线, 以制度为保障, 确保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高效的开展, 以管理为手段, 做到防范于未然, 以加强农村信用社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为根本, 牢固树立纪检监察队伍的形象, 从而促进农信社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广.如何加强农信社纪检监察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 2012, 15:105.
[2]张彦辉.浅议农村合作银行如何搞好纪检监察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0, 09:202.
7.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七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总结;思考
收稿日期:2009-1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遵义医学院硕士启动基金项目“遵义医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探析”(项目编号:F-36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兵(1979-),男,湖南汨罗人,现在遵义医学院研究生学院办公室工作,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指高校研究生在校期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向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等一系列物质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和,可以分为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中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生个体自主性的实践活动两种类型。[1]研究生社会实践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课程实施中引发的社会实践、研究生挂职锻炼、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导师的课题和项目引发的社会实践、研究生为做研究而自己组织的社会实践等。[2]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要强化研究生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
研究生作为知识结构处于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认知理性的培养和强化,在实践而不在课堂。研究生社会实践是把象牙塔中的研究生跟外界社会相联系的桥梁,社会实践不仅可以让研究生了解国情、民情和生产实践,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研究生亲身受到的来自多方面的启迪和震撼,由此产生的内心感受更真切、更实在,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更长久、更关键,是校内教育或宣传媒体影响难以替代的。[3]社会实践不仅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增强责任意识的最好课堂,而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生教育如何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文革后,遵义医学院独立开展研究生教育已有30余年历史。进入21世纪,遵义医学院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2009年招生人数达419,在校全日制硕士生人数突破1000。伴隨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规模化条件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此,相关部门展开了深入思考。研究生部党总支作为我校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管理机构,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近年来突出强调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并进行了系列新尝试。为体现我校办学宗旨,结合开展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引导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2009年7月13日-15日,研究生部党总支发起进行学校首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研究生的专业特色,深入农村,“送文化、送知识、送科技、送爱心”下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研究生部多方联系后,将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地确定在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镇,采取“早上出发开展活动、晚上回校休整总结”的形式,连续进行三天。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员包括研究生部全体职工和在校研究生代表,共计38人。现就活动开展情况作一小结,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此类活动予以思考。
一、活动回顾
为开展好首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部提前安排人员负责活动方案的策划。为加强工作力度,研究生部党总支还专门成立了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主管校领导亲任组长,研究生部负责人任副组长,下设宣传联络组、活动安全保障组等。
(一)出征。7月13日上午9:00,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学校行政大楼前举行。领导讲话强调了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希望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突出“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这个主题,真正为农村和农民朋友做实事,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然后举行社会实践团授旗仪式。
(二)座谈。7月13日上午10点,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抵达金鼎镇,金鼎镇党委书记、镇长等接待了实践团全体成员,并在镇政府办公楼会议室与大家座谈。座谈会上,镇长向社会实践团介绍了金鼎镇的基本情况,金鼎镇党委书记在发言中表示镇党委和政府会全力支持配合实践团的工作。自由提问环节,社会实践团师生就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医疗卫生问题、金鼎镇少数民族状况、民俗风情、金融危机下返乡农民工安置、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有无定点报销医院及转上级医院时如何报销、该镇有无大学生村官,是否考虑引进村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与镇干部进行交流、探讨。
(三)讲座。7月13日下午2:30,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金鼎镇中心小学会议室举行医疗卫生知识讲座,讲座题目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防与救治”。当地政府及辖区卫生医护人员和农民朋友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很早就来到镇中心小学会议室,讲座主要介绍了有机磷农药种类、理化性质及其毒理作用等,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讲解有关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救治方法与注意事项。
(四)参观。7月13日下午1点,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一、二小组成员及部分教职工在金鼎镇党委书记等陪同下,参观了金鼎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银江村。该村有5千多人口,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已建设了葡萄种植基地,优质米基地,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随后到银江村村委会和村卫生所,参观了“万村书屋工程”阅览室和村卫生室。最后考察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这是该镇旅游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
(五)义诊。7月14日上午10点至下午2点,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在金鼎镇政府前主街道开展义诊服务和赠送药品与公共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义诊”中,研究生社会实践团共设外科、内科、儿科、口腔、妇科等8个诊位,参加义诊都是各对口专业有较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健康知识宣传工作队则分成几个小组向街道两侧的过往人员分发有关艾滋病、儿童常见口腔疾病及手足口病等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单。“无偿送药”工作组在药品发放处为参加义诊的朋友发放免费药品。社会实践服务团共接诊当地居民逾800人次,无偿送药9箱,发放各类疾病预防与卫生宣传资料三千余份。
(六)走访。7月14日,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采取走访农户“送爱心”的方式,表达对金鼎镇人民的一片真情。在村干部带领下,同学们来到需要帮助的农家,进屋向老乡问好,询问家中情况,听农民朋友说心里话,给他们送去医学院师生的爱心,一共走访了四十多户农村贫困家庭,送去他们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与药品,活动持续近5小时。
(七)联欢。7月15日下午4时40分,为丰富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金鼎镇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慰问演出,以此形式与当地干部群众联欢。研究生向当地村民奉献了自编自演的话剧《医学生暑假回村》、相声《黑诊所》等精彩节目,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为活跃气氛,同学们还准备了“击鼓传花”、“竹竿舞”、“交谊舞”等形式的互动节目。当地干部群众对我们精心准备的文化大餐很满意,认为这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发意义。
二、活动的意义
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吸引研究生积极参与,以此为载体锻炼研究生的意志,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充分贯彻落实学校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实现了让参与学生满意、让当地政府和群众满意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具体归纳如下:
第一,活动展现了遵医研究生的精神风貌。社会实践活动尽管面对高温酷暑、山路崎岖、生活条件简陋等诸多困难,但所有参与人员均表现出勇敢面对、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强大的凝聚力,这是活动给予所有参与人员的重要收获。在活动中展现了不少让人感动的场面,如有的学生不顾晕车等身体不适带来的痛苦,坚持每天参加活动;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有同学不小心摔倒了,又立马站起来,有同学鞋走坏了,临时凑合一下,继续前进或干脆拎着走,有同学被山里的刺弄伤了,大家七手八脚地帮着涂药、包扎;同学们为准备好文艺演出节目,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背台词和排练,甚至在来去的车上也如此;在集中时,没有人抱怨累和苦,只有欢声笑语,表现出空前的乐观,在来去的车上甚至搞起了唱歌比赛。
第二,活动达到了使研究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所有参与人员对西部农村与劳动人民的认识、情感,提升了专业技能与社会活动能力,增进了人文素养,达到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三天活动时间不算长,但它给社会实践团的每位成员都带来了快乐与收获,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并将进一步做好后续总结工作,让实践活动之花结出反思总结之果。在活动中,所有参与人员包括研究生部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友谊,为进一步开展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前提条件。
第三,活动体现了学校宣传实践科学发展观、宏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要求。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活动的提出、策划、准备到开展,各环节充分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相信和依靠学生力量,体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等要求,使各项活动得以成功进行。在活动过程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主题,让研究生在实践中接受国情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实施路径缺乏足够认识。与本科生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在内容上缺乏充分创新,没有开展旨在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竞争意识以及与研究生就业相接轨的社会实践,未能让研究生从中充分体会到社会的竞争氛围。尤其是忽视了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把社会实践仅仅停留在参观访问等形式上,实践活动缺乏深度,这与事前调查不够、经验不足有关。
第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有欠缺。主要表现在:准备过程中,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宣传不够,研究生参与面不广;活动进行中,对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缺乏有效指导、管理和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一些活动事前没有充分调研和进行预演,事后也没有收集反馈意见,效果不太好。此外,参观活动中部分人员没有问题意识;座谈会中没有互动,会场只有乡干部,没有一般群众;文艺节目没有很好结合农村语言与生活习惯等。
第三、一部分研究生在活动中表现不佳。比如,有的研究生功利思想较严重,在活动中“三心二意”;有的研究生认为开展这种活动意义不大,不如在家搞“课题研究”;有的研究生因对农村环境陌生,在活动中满足于看“热闹”或“好玩”;还有的研究生责任意识、动手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差。而对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如何记录、反映及评价,如何奖罚,目前也没有明确措施。
四、改进对策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益,使之逐步走向精品化,在活动中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今后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予以改进:
第一,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在充分考虑如何处理研究生课程压力、实习和科研任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把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正常环节,将社会实践纳入培养计划,以学分制的形式出现。[4]除了将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与奖学金及评优、推优挂钩以外,也可将指导教师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充分调动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更加有力开展。[4]会实践活动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以及人、财、物的保障,除学校要投入经费以外,还要争取社会各界的协助。
第二,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要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系统研究,制定《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等系列文件,通过文件对参加社会实践的研究生范围、时间、课题征集、经费、考核办法、运行程序、实践期间研究生的纪律和生活待遇、表彰先进条件等要作出全面规定,使实践活动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5]立“以自愿报名为主、以项目招募和活动招募为主”的人员征集制度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专业技能培训制度。社会实践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真正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反复实践、体验,体现持续性、惯常性特征。[4]后要打破固定时间限制,做到平时与假期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安排持续有序的实践内容,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等即时沟通平台,以保证项目的连续性和时效性。[4]逐步建立社会实践评估体系,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估机制对社会实践过程、效果、参与人的现实表现、取得的成绩进行科学的量化评定,认真做好总结消化工作,深化和扩大社会实践的成果,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和成果展览等活动,将单个的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研究生共同的精神财富。[6]
第三,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必须对实践目标的设定、方案和考评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4]每一项实践活动都要进行科学论证、高效组织、有效评估与及时反馈。可召集一些教师组成“技术支援团”或“智囊团”,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提供技术帮助和理论指导,以便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先,建议在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模式上进行创新,按照“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设立服务项目,实现按需设项、据项组队,集中优势资源,创建服务品牌,建立项目化服务体系。其次,建议以科技服务作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切入点,引导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能力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尤其应发挥其科研专长,对研究生社会实践要提出比较明确的科研要求,促使研究生为发挥自己的才干而进行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获得成果。[2]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对实践单位、学校以及研究生自身都有益处。再次,建议研究生社会实践要做到形式多样,突出专业特色,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不同形式的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研究生开展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实践活动。[4] 综上,在建国60周年之际,遵义医学院研究生志愿者走进乡村,调研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将自己的医学专业特色作为服务广大农民朋友的实践手段,吸引了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研究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良好精神状态深深感染了当地政府和人民。活动的开展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功能,宣传了遵义医学院这个“品牌”,增进了学校与地方、师生与农民朋友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和谐新农村建设,达到了“在学生志愿活动中服务农村,在农村服务中提升学生品德教育”的双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珂,黄维柳.做好农林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提高农科研究生综合素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陈闻,杨丽媛.论研究生社会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3]趙伟、吴剑平.关于研究生社会实践问题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4]林祖梅.对新时期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考[J].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03(2).
[5]向荣,杨亚俊等.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系统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 (9).
[6]登伟,汤富荣,殷冲,郭了萍.做好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J].石油教育,2005(6).
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议 篇八
和平村社区隶属于东林街道,位于南桐矿业公司腹地,地处城乡与矿地结合部,经由2002年1月实施家改居后合并组建而成。辖区面积0.48平方公里,有居民住户2310户,各类居民住宅80余栋,常住人口6406人,户籍人口6816人,其中低保享受人员125户,174人;吸毒人员111人,劳释人员46人。辖区有粮食公司、东林医院、万盛经开区博爱医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进盛中学、双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社会单位。受地理环境、人员流动量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刑事案件发案率偏高,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推进社会协同,号召公众参与,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 和平村社区目前以单体楼为主,每个网格员管理服务的区域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难免和居民的迁入迁出、紧急情况的发生和邻里纠纷的发生形成时间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以社区居委会为统筹,形成“三长一组一格”的“3+2”社会治理新模式:即以楼栋单元为基础设立单元长,单元长对本单元的居民进行管理;以联排的几个单元形成的楼栋设立楼栋长,楼栋长对本楼栋的居民结合单元长进行管理;以多个楼栋为基础设立居民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对楼栋长和单元长负责;以党员为基础成立的党小组,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以多个居民小组形成网格,由社区网格员进行管理服务。
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单元长、楼栋长和党小组,这样对每个网格的管理进行了延伸和细化,形成从单元长→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党小组→网格员问题逐级解决和信息末端收集的“3+2”社会治理新模式,可以有效增强了社区社会治理和信息报送的及时性,以期达到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社区;辖区发生的任何信息也能通过信息末端单元长、网格长和居民小组长及时获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加快党群融合,树立居民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获得感 为展示党员的先进性,让党员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将党支部建在院坝上,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
通过党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单元长、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和居民共同参与,一方面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促进领里和谐,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套有效的政策宣传和矛盾排解机制体制,通过不断为居民成功解决问题,让单元长、楼栋长和居民小组长在居民中获得信任感,引导辖区居民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居民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居民的问题由居民来解决。
三、转变活动形式,营造和谐氛围,增强主人翁意识 在组织活动方面,以居民为中心,打破传统的号召式参与的形式,采用问访式的形式,即社区在每年年初罗列开展活动的项目形成“活动心愿清单”,如小品、相声、快板、歌曲、舞蹈等向辖区居民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或者通过单元长、楼栋长和居民小组长收集意见,通过分类比较,找出居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并组织开展。通过这种方式让居民的呼声可以得到有效回应,也增加了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意见收集后的各种活动形式,必须精心编排,邀请专业人士审核,把政策法规、福利政策和安全警示等内容编排进入小品、相声和快板等节目,形成印象深刻的回忆片段和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或者通过有奖问答的方式,使居民主动了解相关政策发挥、福利政策和安全警示。让居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的同时,自身思想素质和安全意识也不断得到提升,为营造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治理 对社区网格员、禁毒协管、协勤、公益性岗位、单元长、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等社区辅助力量,结合“周一说讲会”通过政策宣讲、文件精神传达等方式,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以“3+2”社会治理新模式为主体框架,组建一支由10人组成“影子卫士”治安巡逻队伍,分4组,两组轮班晚上11点至凌晨4点强化巡逻力度;一组以社区岗亭为原点辐射周边区域,24小时不间断值守巡逻;一组白天上午上午9:30-11:30、下午2:30-5:30以巡逻车为载体在社区机动巡逻,巡逻过程中加强喊话宣传,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组建一支由7人组成的“巾帼天网”信息报送队伍。以网格为单位,联动单元长、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和党小组,在进行流动人口登记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辖区居民自我防范宣传,引导辖区居民共驻共建,发现问题及时向社区报告,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发现矛盾解释排解,促进邻里和谐,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主人翁意识;组建一支由4人组成的“知心家园”帮扶队伍,做好社区内刑释解教人员、涉毒人员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教与安置工作,消除违法犯罪发生诱因,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同时做好重点人员的清理登记和管理,严防违法犯罪发生。
9.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九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发展重要目标。湖田镇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田镇地处张店区东郊,辖区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其中村居人口1.7万人,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中存在的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突出。因此,镇党委决定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全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现就湖田镇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搞好三个结合,把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培养具有自立意识、有合作精神、有法制观念、有创业本领的“四有”新型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湖田镇着重抓了“三个结合”。一是结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为重点,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党的基本政策、路线、方针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号召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努力降低村民因不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而导致的上访事件的发生。真正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先进性教育推动新农村建设,用新农村建设检验先进性教育成效。二是结合“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对广大农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意识,逐步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邻里间矛盾少了,大家才会和谐相处,全村人心思上,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村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三是结合实践“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湖田精神,对广大农民进行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努力总结、宣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自强不息、艰苦(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奋斗的先进典型、模范户,引导农民树立大局意识、进取意识和信用意识,走正道、办实业,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大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逐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开展三项活动,把普及科学、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农村中封建迷信活动、陈规陋习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仍时有发生,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绊脚石”。因此,遏止封建迷信蔓延,破除陈习旧俗,转变农村社会风气,营造崇尚科学、文明的社会环境,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的工作任务。针对上述现象,湖田镇党委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了“五提倡、五反对”活动,即提倡婚事新办,反对奢侈浪费;提倡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挥霍;提倡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健康娱乐,反对聚众赌博;提倡晚婚晚育,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反对超生、抢生。二是大力开展了“勤劳致富带头行”活动。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及其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知识、方法,抓好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先进经验的推广,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和致富本领,引导农民争当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三是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普”活动和“科
技下乡”活动。利用农村夜校和农民阳光培训工程以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难题。
三、明确五个重点,把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科学、教育、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依托,也是衡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各村(居)切实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镇党委的统一指导下,结合农村“三个一”建设的要求,高标准,高投入,建设了一批小康书屋、文明街道、健身游园广场,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广泛开展内容健康、方式文明、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用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去占领农民思想阵地。一是抓好宣传舆论阵地,积极引导农民订阅党报党刊,利用标语、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栏等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完善小康书屋、党员活动室、健身广场,建设好文化一条街、篮球场、敬老院等文体设施,使之成为农村多功能的培训基地。三是充分发挥村镇党组织、团、妇、民兵等群众团体作用,发挥党团员、老干部、复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骨干作用,弘扬社会新风尚。四是结合春节、儿童节、重阳节等重大民俗节日,经常性地开展文艺汇演,发展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组织送戏、送电影、送书、书画展、体育比赛、花会、灯会等活动,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五是繁荣地方文化,号召各村(居)建立合唱队、秧歌队、锣鼓队等农村民间文艺团体,培育艺术精品,提高艺术品位。同时,决不放松对文化市场和出版物的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文化氛围浓烈、生机勃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落实“两大工程”,把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10.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十
一、农村文化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强调文化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双为”方针。当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此方针的指引下,农村文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农村文化机构从无到有,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由少到多,活动日益丰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电影放映活动,戏剧演出活动,曲艺说唱活动,田间地头展开的劳动比赛,科技咨询、示范活动,节日文化活动等。这些文化形式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也促进了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团结,使整个农村体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文革”开始后,党和国家的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农村文化也未能辛免于难,机构被砸烂,队伍被解散,整个农村文化活动被引入歧途。“文革”结束后,随着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农村文化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198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将文化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农村文化也由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广大农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农村文化打破了官办的传统体制束缚,农民成为文化创作的主体,农村文化设施与场所也得到了发展,乡镇基本上设立了电影院,文化室,体育场所等。电视、音响、图书、报纸等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农民了解外界的渠道不断扩大。这个时期的农村文化处于繁荣时期。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加快,城市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融入城市,农村开始出现衰败的景象,农村文化建设由于缺乏人才和资金投入等原因而陷入困境。现在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由于没有资金的注入逐渐消失,农民的文化活动更多表现为看电视,上网,赌博、宗教等形式。农村文化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先后出台、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推动、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2005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7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主要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7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各方面的文化建设。
二、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落后。虽然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来改善基层文化设施,也曾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如文化站、电影院、图书馆等,但是仍然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山区文化设施极为简陋,甚至是空白。目前大多数农村缺乏足够的场所和设施来开展文化活动,很多地方的文化活动场所被占用,农民不能经常开展文化活动。财政部教科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在《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中指出,农民期待政府能够提供一些文化活动站或服务中心、图书馆(室)、农民技术学校或培训班、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青少年活动中心(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落后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文化活动网络的形成。
(二)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投入不足。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明显不足,2001年至2005年,全国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基本上在全国财政总支出的0.40/0左右徘徊,而国家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仅占其中的20%到25%之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文化馆、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
(三)农村文化人才匮乏。由于农业机械化的逐渐普及,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可能,农民特别是有知识有才能的青年农民纷纷涌人城市并期望扎根城市,这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迟缓,也同时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主体的缺失,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很多乡镇缺乏专职的文化工作人员,尤其缺乏专业科班出身的文化工作人员。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队伍,农村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缺乏创新,不仅不能开创新的文化形式,而且导致传统文化后继无人。
(四)现行农村文化形式单调。由于农村文化缺乏创新和发展,农民可供选择的文化休闲方式非常单一,大多数农民在进行文化消费时首先选择是看电视,其次是进行一些打麻将、玩扑克等赌博活动,农村的妇女和老年人则是更多的从事一些宗教活动。还有就是一些婚丧文化,尤其在丧葬文化,大有攀比之风,偏离了原来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意,越来越具有低俗之嫌。而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次数较少,难以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传统的露天电影、马戏团表演、说书唱书等形式则难觅踪影,即使偶尔有这些演出,也因为观众太少而不了了之,这些文化形式已经不像原先那样受欢迎,相比于室外,农民更愿意呆在家里看看电视。
(五)传统农村文化不断流失。随着农村人才的不断流失,很多传统文化无法开展,面临失传的境地。如以前颇受欢迎的说书唱书,现在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年纪轻的农民可能都没有见过。还有一些传统的地方戏曲和手艺,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农村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很多已经销蚀殆尽,也使得农民无从选择,最终转向了赌博、低俗、封建迷信活动。endprint
三、重建农村文化构建和谐新农村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政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农村文化的支持。作为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文化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之走出目前的困境。
(一)增加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乡镇、村、农户的积极性,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着力建设乡镇的文化站、村的文化活动室,使之具有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综合性功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议事日程,并且把农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注重建设一些老人、妇女、儿童需要的文化活动设施。加强乡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农业信息。
(二)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创造各种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吸引青年农民回归农村,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班,繁荣包括农村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在打造农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同时可以通过在农村制定一系列政策,吸引城市人才投身农村文化建设。在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创造出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作品,使农村文化能够真正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三)丰富农村文化形式。要改变农村文化形式比较单调的问题,将农民从“黄、赌、毒”中解放出来,必须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可以组织农民定期进行读书阅报活动,农村图书室要多选择一些符合农民需求的书籍,如有关动植物的养殖、防治、增产等方面的书籍。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推广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利用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多宣传党关于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在农村要推广信息化建设,教农民学会通过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加强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要防止农村传统文化过度流失,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时机在农村大力开展文化活动,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来表现农村生活的新面貌。政府要加强引导,通过制定财政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民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保护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善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另外,还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物质文明进步了,才能有更多精力进行文化继承与创作活动,才能产生符合社会进步需求的新文化。
总之,通过政府、社会、农民的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改变目前农村文化逐渐衰落的现状,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11.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十一
1 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的是公司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义务分布,以及在决策公司事务时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而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环境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企业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投资者与管理层在某些利益上的不同,往往会导致二者直接的激烈矛盾。一个有效且有序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依赖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可以说,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各部门职责明确,管理明确和有效,可以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运行的“基石”。
1.2 内部控制的深化将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要在坚持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形成以共同治理为特征、制衡与效率相协调的治理模式。内部控制需要不断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它在企业的作用过程中会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这样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企业治理环境的支持,同时也可以促使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2 目前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股东大会职责履行不到位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行使出资人权力的合法机构。公司章程的制定、议程的变更、董事的任免、公司的解散与合并等,都必须经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公司重大投资计划、年度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等,也必须由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但目前的情况是,大股东通过操作股东大会的方式决定诸多事项在形式上似乎通过了股东大会的决议和审议,极少一部分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中只能用很微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导致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发挥功能,股东大会很难代表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往往形成股东大会成为少数大股东谋求私利的机会。
2.2 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职责不清、权力不明、缺乏制衡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要形成决策、监督与执行之间相互制衡关系,保证治理公司的权力不被滥用。因此,各权力机构的人员一般不能交叉重叠。目前比较普遍的情况,董事长、总经理形式分离,似乎好于早期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当的情况。但是,总体来看,董事长多数喜欢抓财务、人力、重大投资等,并直接参与公司日常所有经营活动,甚至事必躬亲,跑市场、跑客户、跑政府关系,认为这样效率很高,还可以很好地管控企业。总经理多数沦为配角,或主管生产、或主管市场,不知道自身的角色定位。更有甚者,公司大小事务,有时候似乎谁都不能决定,都要等董事长拍板。
2.3 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形同虚设
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是大多数企业喜欢设置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但是,仔细分析不同企业所设置的这些委员会章程,发行几乎各家企业是大同小异,难道说每家企业在这些重大事项上的决策模式都是一样?如果是的话,各家企业联合起来设置一个集中形式的专门委员会,岂不节省成本?同时,在各专门委员会行使职责方面,更是五花八门:草草开会讨论讨论、所有大事均看看董事长脸色、甚至没有明白重大议题的实质,就形成决议签字生效。究其原因,各委员们缺乏职业精神、各专业委员会缺乏业绩衡量标准、以及缺乏对委员不履职的责任追究机制,是各专门委员会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
2.4 经理层“喜欢”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股东大会职责履行不到位、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职责不清、权力不明、缺乏制衡,直接导致经理层“喜欢”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大股东代表与授权者之间往往缺乏刚性的约束,小股东以“逐利”为目标,大股东代表或经理层侵犯中小股东权益时,散户股东往往选择“用脚投票”。在这种缺乏有效监督的氛围下,内部控制更多地维系在经理层的觉悟上,人治大于法治,董事长说了算的情形较为普遍,内部控制就变成了“控”下属的手段。更何况经理层往往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惜损害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加之经理层的考核和评价不够科学,经理层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严重的问题时,也缺少相应的惩罚手段。
3 加强公司治理控制的几项措施建议
3.1 把董事长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重新“上岗”
董事长职责不清楚是公司治理中的硬伤,何况董事长还担心自己被束之高阁、权力架空。因此,如何把董事长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理清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两个关键角色的职责,就显得非常重要。从相关法规要求来看,似乎很简单:召集和主持董事会议、检查董事会议决议、提议公司总经理和其它高层人员等。实务中某企业的做法似乎更为有效:第一,确定董事会的定位:公司利益作为股东的根本利益,不能谋求公司以外的利益;董事会主要以战略和监督为主,对总经理及其班子要有深刻的了解和信任。第二,基于董事会职责的董事长定位:决定公司年度预算和经营者业绩目标以及考核标准;网络、选拨和建立企业的优秀人才库;制订战略方向,但不参与战略步骤及执行;对总经理和重大人事任命和考核;涉及股权的有关问题及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
3.2 监督经理层的内部控制执行
一方面,经理层的行为和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必须从董事会层面进行监督。公司董事会既然是所有者权益的捍卫者,就应该很好地履行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实行监督的职能: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并且,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另一方面,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汇报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及对其定位上,应坚持两条原则:其一,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其二,权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为了加强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工作应做到规范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必须提高。内部审计控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和内审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3.3 建立公司的治理文化
企业文化的作用有目共睹: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努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它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阻止企业的衰败,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然而,来自于董事会、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经理层等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赞同,甚至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共同的价值取向,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作用不可估量。这种公司治理层面的文化,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去唤醒高级管理层的主体意识、主人翁精神,真正让高级管理层、尤其是独立董事们成为企业的主人,激发其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企业文化层面的控制和约束,也是对那些期望凌驾于内控控制之上的高管层,加上文化的防护剂。一旦自身行为与治理文化冲突,将损失其信用与声誉。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层面的内部控制问题, 目前已经发展到阻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地步。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治理结构的“形似而神不是”, 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和执行等方面的困难。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内控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环境, 内控建设的深入可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
12.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 篇十二
女山湖地处江淮之间,位于明光市东北部,面积278.7平方公里,辖24个村,人口42517人,东临淮河、南托七里湖、北依女山湖,水上航线三面环绕。盛产鱼、虾、蟹、芡实、菱角等60多种名特优水产品,水产品产量达4万吨,所产的“女山湖牌”大闸蟹获国优农产品称号,是国家重要商品鱼生产基地,被誉为“皖东水上明珠”和中国螃蟹之乡“。
一、关于我镇党风廉政的工作情况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强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成果,筑牢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塑造其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要充分利用先进性教育成果,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充分利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二要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增强教育说服力。目前,在我镇仍有少数干部宗族观念严重,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出现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等行为。针对这些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使基层干部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三要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通过廉政文化“五进”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实施纲要》和《党章》,利用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全镇范围内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围绕构建农村基层反腐败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为了使新农村建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公开管理制度。其次,要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规范村干部用钱行为。再次,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利用责任制和工作机制,掌握有利时机,集中力量突出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坚决刹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得到落实,抓出明显的成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发挥反腐败的惩处威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突出重点部位,坚决制止各种涉农违规行为。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二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一是定期召开执纪执法机关和组织部门的联席会议。二是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于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较薄弱,对于复杂或疑难案件难以独立完成。因此,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上级纪委直接指派专人下乡指导,协助调查或是组织邻边乡镇纪检干部到案发单位帮助调查。三是全面建立警示训诫防线,明确党政领导实施警示训诫的职责任务,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规范各环节工作任务。把构建警示训诫自觉融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贯穿到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执法监察、源头治理、纠分及廉洁自律、述职述廉等各项工作之中。通过警示训诫防线教育挽救一些有轻微违纪的干部,更大的激发基层农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精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要加强农村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可试行在行政村设立纪检小组,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解决矛盾,并及时向乡镇一级反馈党风廉政的信息。
二、关于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女山湖镇是省和滁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年来,我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总体要求,抓关键,突重点,努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种高效田、做文明人”的阶段性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坚持规划先行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我们按照“结合实际、尊重民意、突出特色、注重配套、严格执行”的要求,科学规划、分布实施。邀请省建工学院高起点为我镇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同时又邀请上海、滁州等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对商业步行街和农民文化广场进行详规,做到无规划不审批、无详规不建设。
(二)建设移民新村
结合潘村洼移民工程,加快建设移民新村,使之成为女山湖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共移民建房3310户,其中已建成3100户,已搬迁2230户,拆除老房2000户。建设主次干道25公里,其中水泥路5公里,通户水泥路179条、24226米、60738平方米,通户下水道28076米。自来水、电信线路和有线电视工程通到户。架设8台变压器,改造变压所1个。树立标杆电力线路20公里。建设公共厕所22个。架设路灯2公里60盏。拟建农民文化广场19000平方米,商业步行街19500平方米。安淮等四个村级组织活动室三层综合楼1080平方米,绿化道路20公里。
(三)以“村村通”工程为切入点,努力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种高效田、做文明人”目标
一是以村村通工程为契机,全面实施队队户户通工程,使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平坦路。截止5月底,全镇共投入477.0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02.1万元,修建村队水泥路17.5公里,户通水泥路24公里,1758户走上平坦路。
二是实施老村庄整治。大力开展农村“五清五改”活动,农村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全镇已建沼气池30座。投入10.5万元迁移草堆150个,清除杂草5000平方米,清除空草房16户、52间,整理空闲地40亩,清理猪圈50个,投入50多万元新建厕所26个,改厕28个,老街和移民新区80%的户有洗手间,彻底改变“咳嗽”厕所现象,条冲段花园路绿化7000米。
三是建设新集镇。投入500多万元整治大闸路,硬化下水道3600米,整修街道800平方米,硬化、美化工程2000平方米,对原自来水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建,新铺自来水各类型管道21810米,使集镇1.5万人喝上干净水。铺设彩板1800平方米,建设“水上明珠雕塑”,使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大力推广新技术,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使渔(农)民种上高效田。渔业上,无公害认证面积1万亩;生态示范养殖区面积6万亩,蟹、鱼、鱖混养面积6万亩、网箱养鳝50箱。农业上,建好五个基地和一个示范区:1万亩种子繁育基地、3000亩紫罗兰山芋生产基地、500亩甜叶菊生产基地、5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獭兔养殖基地、3000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
五是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结合我镇实际开展“树文明新风、促镇容整洁”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全镇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政务公开和民主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构建和谐女山湖、干群争做文明人的氛围更浓。
六是再建工程。投资8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1080平方米的安淮等4村党员活动室四层综合楼工程,投资7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新建的女山湖卫生院三层门诊楼工程,确保年底完成150条、1500户户户通水泥路和下水道工程,已建成100条;完成百帆路、步行街40盏路灯安装工程,完成安淮村2500米主下水道工程和中、小学250米下水道工程;确保完成第三批200户移民工程。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寄宿制学校问题,女山湖是渔业重镇,6472名渔民常年生活在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26万亩的水面上,渔民子女上学,一部分寄宿在附近亲友家,一部分由老年人带孩子住破船上,生活环境差,安全系数小,造成渔民子女上学难、难上学。
二是渔港问题。渔民老人带小孩念书住在船上,南来北往的船只停靠无码头,每逢突发恶劣天气,渔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渔民和小孩溺水身亡年年有发生。
三是邵岗吃水难问题。邵岗集镇人口4000多人长期存在吃水难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整治邵岗街道脏、乱、差,硬化街道路面力争实施邵岗街道水泥路硬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17000平方米农民文化广场,力争年底初见雏形;拟引资1500万元建设20000平方米的商业步行街,力争9月份开发启动;目前项目合同已经签订。
二是创造条件力争完成移民区路肩硬化工程;
三是申报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游泳池项目和女山湖镇申报旅游乡镇项目。
【浅议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06-13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提案08-21
对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工作体会06-17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07-12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1-04
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8-29
加强农村财政财务管理07-05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自查报告10-15
中国农村标语大全2003加强版06-13
为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