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方案(精选13篇)
1.网络舆情方案 篇一
关于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暂行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防止不良信息对政府的侵害,有效防范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政府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对全省的工作动态、干部队伍建设、社情民意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及评论,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我省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程序及工作要求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基本程序为:
收集信息—核实信息—报送信息—处置舆情。
(二)工作要求
1、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在较经常出现涉及我省相关舆情信息的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等对涉及党和政府的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上报并与主管领导沟通,正确处置。
2、监测方法,采用7*24小时分工轮值负责制,利用相关软件与人工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对舆情进行搜索两种方式,对人民网及主要门户网站、政府网站、新闻网站网友留言、网上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等互动性栏目,通过网页逐条浏览或者通过关键字词全网搜索等形式,收集相关舆情信息和留言,并将收集到的网络信息材料及时报送。上报内容包括网络实名、舆情和网友留言大概内容等。政府网站管理人员要加强网站信息监控和管理,特别是做好网贴、留言等内容的过滤工作,杜绝不良信息的出现。同时还可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聘请的专业监测机构以周报的形式,定期向省信息化管理中心报送网络舆情信息;遇突发事件及重大舆情发生,各监测机构应于第一时间报告,省信息化管理中心以特报的形式,在4小时内,向政府信息公开处报送网络舆情信息。
4、网络舆情研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一般舆情,协调涉及单位作出情况说明;重大舆情由办公厅信息公开处责成相关单位作出情况说明和回复意见,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回复中说明情况,对于把握不准的问题,须报主管领导审定。
5、网络舆情协调,得到舆情研判反馈后,网络舆情协调组迅速组织网评员了解真相,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一般舆情和留言的回复内容由主管领导审核后发布,涉及到全省重大事项、主要领导及干部任用的舆情回复文章须经办公厅信息公开处审核后发布。
重大舆情处置后,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防范负面舆情出现反复。
2.网络舆情方案 篇二
一天,某论坛上出现了一个热帖:“××幼儿园让每个孩子带一个香蕉牛奶的纸箱交到老师那儿, 可这牛奶大人孩子都不喜欢喝,为个纸箱子还得去买箱奶回家,不知这事幼儿园是如何考虑的。这种做法让人非常有意见,请有关部门给予合理的解释, 否则,容易让人联想到‘腐败’问题。”此帖一出,正面的、负面的跟帖纷至沓来,有的网民甚至断言“一定是××幼儿园或教师与香蕉牛奶商家有关联,是变相的推销,在谋求好处”。园长了解此网络舆情后, 迅速成立应急小组,在园内展开调查。原来是某班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利用校信通平台给班上的家长发送了一条信息,内容如下:“各位家长您好!为了丰富孩子的游戏活动,游戏材料还需要补充,请家长一定积极配合带以下两样物品:第一,每位孩子至少要带一个硬包装的鞋盒子。第二,每位孩子至少带一个黄色的香蕉牛奶的盒子。此项任务必须在 明早完成 。 感谢您的 配合 ,各位家长 辛苦了。”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幼儿园在第一时间给予网络舆情正面回复——“广大网友您好!××幼儿园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近期开展了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此活动倡导绿色环保、变废为宝的理念,尝试家园合作、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包括各类纸箱)。个别班级为了便于孩子们开展搭建、造型活动,发动家长重点收集统一规格的废旧箱子。 调查中,我们未发现该班级教师行为与香蕉牛奶商家有关联,也未发现存在推销问题。今后, 幼儿园在举行类似的活动时,会充分考虑广大家长的实际情况,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把好事做好。同时,也希望广大家长针对幼儿在园学习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好能与园方领导或老师及时沟通,以避免误解。家园应共同努力,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另外,利用下午家长来园接孩子的时间,幼儿园召开了该班家长专题会议,教师致歉,园长解释,使得此次事件很快得以平息。
反思
1. 要建立组织机制,及时回应网络舆情。面对来势汹汹的网络舆情,园长迅速成立应急小组展开调查,制订解决预案并及时发布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将真相告诉公众,有效遏制了不良信息在网上蔓延, 维护了幼儿园良好的社会形象。
2. 要加强校信通平台使用的监管力度。校信通使得家园联系、家园合作更加快捷、有效,幼儿园在享受校信通优越性的同时,还要加强有效的监管。 比如,对教师发短信的数量、信息发送时间以及短信内容等进行审核、监管,明确具体负责人,并将其纳入幼儿园宣传工作的总体部署,防患于未然。
3. 要加强新教师网络平台使用能力的培训。短信交流方便快捷,但一条不经意的短信也可能会伤害到家长。因此,幼儿园要加强新教师网络平台使用能力的培训,要求新教师发送短信时一定要慎重仔细,短信内容的编辑要认真思考,不能随意、盲目发送。
4. 要鼓励家园良好互动。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帮助家长通过短信、网络和班级教师、幼儿园领导实时互动或者留言,使一些当面不便交流的问题得以处理,避免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将问题抛向媒体网络, 造成负面影响。
评析
3.网络舆情“倒逼”政府提速 篇三
人在做,天在看?
错!
在网上的各种曝光之下,社会变得透明,也让民意的传达空前快速,指向愈加集中。谁在仗势欺人?谁在贪污腐败?谁在位却不作为?谁又是人民的父母官?
人在做,人们都在看。
1998年8月7日,长江九江段决堤,《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突破层层消息封锁,用手机向报社发送现场灾情。根据他的这8条短信,报社编成独家新闻《九江段4号闸附近决堤30米》,这篇后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的消息在当时却被有关部门指责违反了“不准公布灾情”的宣传纪律。
2010年7月18日,南京高旺河河堤发生管涌险情,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在抢险现场通过手机向媒体发布新闻:“该管涌造成河堤内部分积水,无人员伤亡。抢险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封堵成功后,曹劲松在管涌发生地西江村的村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抢险详情。
“长江汛情12年,见证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历史性进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对《计算机世界》记者感慨地说,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及时地把真相告知公众,是制止流言、降低恐慌、减少社会损失的最有效办法。
近日,人民网发布《2010年第二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排行榜》,从2009年7月排行榜问世至今,网络舆情见证了政府执政的变化:2010年第二季度应对各项指标与第一季度相比,信息透明度增长20.2%,政府响应增快14%,政府公信力增加10.6%,与去年相比综合得分增长了近25%。
网络舆情,已经形成了权利时代的“倒逼机制”。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副主任吴兢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公民的权利觉醒和监督,正是“倒逼机制”的两把利剑,“倒逼”服务型政府提速,“倒逼”“权老大”们退出滚滚向前的时代列车。
“黄金4小时”
考问政府响应
此次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是“安徽马鞍山书记现场处置打人事件”。马鞍山花山区旅游局局长汪国庆动手打中学生胡某引起众怒,市委书记郑为文于事件发生当天深夜赶到现场,登上警车对群众喊话,并将汪国庆就地免职。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政府对沸腾民意的敏感程度和认真响应,并为挽回政府形象做了良好的铺垫。
无独有偶,2005年同样发生在安徽的“池州6•26”事件与马鞍山事件有着惊人的相似——肇事者驾车欺凌青年激起群众公愤,从而演变成群体性事件。而事发当日,时任池州市委书记的何闽旭正在九华山逍遥快活,对市里报告置若罔闻,甚至不耐烦关了手机,从而贻误了政府应对的大好时机,引起轩然大波。
传统观点认为,官方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24小时”之说,即在事发2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单学刚认为,在新兴媒体时代,“黄金24小时”法则已渐显无力,4小时内,微博、BBS等新媒体就可能将突发事件传播、发酵为有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黄金4小时”已经成为考验政府响应速度的关键。
此次排行榜中政府响应速度位列第二的,是4月13日发生在辽宁大连庄河的“千人市政府下跪”事件,庄河市龙王庙村1000多名村民在市人民政府大楼门口集体下跪,反映村干部涉嫌腐败问题,遭到拒绝。4月24日,大连市委做出决定,庄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明对该事件处理失当,责令其辞职。
有网友在千人下跪事件中这样评论:“主人给公仆的这一跪,跪出了整个社会大踏步的倒退。”在人人都成为信息发布者的“自媒体”时代,官员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政府公信力。而庄河市的上级大连市委对此事处置中,“责令”2字鲜明地表达了上级政府对民意的尊重和敬畏。
然而,政府响应速度较上一季度虽有14%的提高,但是响应速度远未达到“黄金4小时”:响应速度排名第一的马鞍山事件从事发到有关领导赶赴现场,用了近4个半小时;而为网友所称道的广州法制办“咆哮哥”事件,从网友6月18日留言到21日广州市法制办召开记者通气会,再到23日广州市法制办负责人和“咆哮哥”一起到网友家中道歉,前后也有将近5天的时间。与民意互动,和谣言赛跑,政府的响应速度将是形成良性网络问政的前提。
本地网络
缩短民意路径
位列此次排行榜最后一名,被列入红色警告的事件是“江苏海滨教育局封杀论坛”。5月,有网友在“滨海网”发布消息,称江苏滨海县教育局在本县教育系统的校园电脑终端上做了手脚,教师们无法登录“滨海论坛”网页。滨海县教育局局长左其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封闭了“滨海论坛”,原因是这些网站和教育教学无关。
对此,单学刚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时说,地方网络论坛是“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地方政府重视本地网络论坛建设和管理,关注“在地议题”,对构建充满良性互动的本地网络环境,意义重大。
更是因其地方性深受网民青睐,从云南“躲猫猫”事件到湖北巴东县的邓玉娇案,2009年因网络爆料而膨胀成社会热点的事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地方网络论坛,并诞生出一批批意见领袖,而且,这些意见领袖绝大部分是“草根”。
面对这样汹涌澎湃的民意,政府应该怎么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是学会“化百练钢为绕指柔”?7月2日上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邀约的9位网民代表座谈,以“我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为主题与大家交换意见,这已经是汪洋第三次与草根意见领袖面对面交流。
这说明,政府官员已经学会利用网络收集民意。信息公开是网络问政的前提,在排行榜上“政府响应”、“信息透明”和“政府公信力”3项指标中,信息透明是增长幅度最快的一项,相较第一季度增长达到了20.2%。在这些公开的信息中,既有像江苏滨海这样“被透明”的,也有江西黎川新任科级干部财产公示这样的“主动透明”的。从恐惧到主动应对,网络舆情也在“倒逼”政府向信息公开提速。
信息争夺变被动为主动
一场抢占信息制高点的争夺战正在打响,拿下了这个制高点,一直被网络民意“倒逼”的政府就完全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
4月,国内媒体报道了云南大理“洱海天域”填湖建别墅的破坏性开发行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6月初,从云南省纪委传出消息,已经查实洱海天域房地产开发项目从一开始就存在官商勾结、行贿受贿等违法问题,相关涉案人员已经受到了处置。
在此次事件中,相比以往的“狂轰滥炸”,大多数网民保持了冷静,他们没有过分苛责政府在事件爆发前的过失,而是对官员的问责形式和力度进行了理性地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从去年的“躲猫猫”事件开始,云南省就逐渐开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更是成为国内首位实名开微博的厅级官员,“把自己放在阳光下”,公私分明,凡是公事,都用“微博云南”的账号发帖;凡是私事,就用“云南伍皓”的账号发帖。
这其实是一次抢占信息制高点的尝试,用伍皓自己的话说,就是善用媒体,把媒体引导社会热点的功能用足。从4月的云南旱情各项具体数据,到5月防汛抗洪工作进展,再到最近对地沟油的检查和再利用,云南各级政府敢于在微博上晒“政事”。正是由于这样的公开,云南才得以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形象不降反升,变被动为主动。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左三)亲自登门向蒙冤入狱11年的赵作海(左一)鞠躬道歉。
2009年11月,“南京网络发言人论坛”悄然出现在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上,继广东、贵阳等地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后,南京市政府也加快了推行“网络问政”的步伐。与广东、贵阳不同的是,南京市政府推出的网络发言人覆盖面更广,42个市政府工作部门、16个市政府直属单位、4个垂直管理部门、13个区县政府、5个特设和派出机构,以及市人大、市台办、市检察院、市法院、市红十字会等9个重要部门都单独设立新闻发言人、联络员各1名。
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认为,网络发言人与目前已普遍建立的新闻发言人机制作用相似,不过在发言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上,网络更胜一筹。
现在,广东公安机关开微博正将这一争夺战演绎得如火如荼。今年2月,广东肇庆市公安局率先在微博上建立了全国首个通过实名认证的公安微博,此后广东省21个地级市及省公安厅的官方微博相继开通,这成为第二季度“网络问政实践”推广事件。
“在新媒体面前,在新的官民互动模式下,一切旧有的宣传模式、落后的执政理念都显得格格不入,依靠政府一点一滴的努力,依靠网民送上的鲜花与砖头,网络问政必将倒逼政府执政能力的提升。” 舆情监测室分析师刘志华这样评价。
对此,祝华新说:“很多地方政府是我们的地方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的老师。”比如临沧市委书记杨洪波的微博客“沧江潮”,曲靖市委宣传部部长何华的微博客“曲靖何华”,西双版纳州委外宣办主任段金华的微博客“国防战士段金华”,在政务公开、听取民声、官民对话方面都做了大量可贵的尝试。
评论
网络问政要打持久战
正在写这篇文章时,7月28日上午10:15,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原南京塑料四厂可燃气体管道被挖断导致气体泄漏引发爆炸,数百人受伤。江苏卫视做现场直播时,一位在场官员堵住记者:“你是哪个单位的?谁让你们做直播的?”随后,媒体证实这名官员是江苏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徐光辉。一时间,“谁让你们做直播的”成为网上热门流行语。
对比7月18日,南京高旺河河堤发生管涌险情,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曹劲松通过手机向媒体发布新闻,并在管涌发生地西江村的村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此次南京市的政府响应速度不得不说有些让人失望。
政府没有公开响应,事件的真相就会沉寂下去吗?再来看看网络上的传播,爆炸发生后一个小时,论坛上就出现了“南京城北某化工厂发生大爆炸,火光冲天!”的帖子,并配发图片,被各网站转帖;12:53,一名网友发出“谁让你们做直播的”的微博,迅速被转发数千次,这位领导的照片也以裂变速度传播;13:24,网友在微博上发出南京血库全面告急,号召南京市市民前去献血,众多人响应,被转发5000多次。
7月29日,南京市各大本地报纸对爆炸一事仍保持缄默,只有现代快报以《突发爆燃考验南京》将此新闻登至头条。然而,在微博上、BBS上,关于此事的讨论已由伤亡转而探讨为什么易燃易爆的化工厂离居民区这么近,爆炸事件应该为城市化进程的过度采掘起到哪些警示作用。
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突发事件不会因为政府没有响应而被“捂”下去,讨论、猜测只会越来越多,如果政府能够遵循“黄金4小时”规则,在有效时间内抢占舆论制高点,就能在突发事件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实,南京市在网络问政方面一向敢为人先,从去年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到今年曹劲松亮相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探讨新闻发言人制度,南京市在信息公开上显示了很大的决心。但是,网络问政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并不只是漂亮地解决一次突发事件,而是要系统地、有规划地遵循一套网络问政体系,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一次做得漂亮,网友会质疑是“做秀”;两次、三次,久而久之就能显示出科学应对网络问政的威力。
4.网络舆情方案 篇四
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提高其正面宣传功能,及时、准确的发布有关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教育形象,制定我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吴玉来
成员:白骏 刘树东 张广艳 陈学华 李振国 宗成杰 宋云江吴忠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振国为主任。
职责:
1、对学校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相关媒体的事宜。
2、根据事情发展,确定学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言人。
3、负责审定舆情处置预案,确定对外新闻发布具体事宜。
4、收集、跟踪、分析、处理学校舆情并及时向校领导小组汇报情况,采取措施,以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正面发展。
5、学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监控管理由李振国 吴忠雨负责。对发现的有关学校的负面舆情(失实报道、不良言论、错误信息、违法图片等),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然后根据领导小组的处理意见对舆情进行举报或者删除处理,重大舆情实行上报上级,坚决防止舆情升级。
6、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与控制
1、快速反应 明确态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对有关本单位的舆情,要及时关注和重视,重大舆情要迅速上报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表明态度,讲清事实,不得回避、敷衍问题。
2、正面回应 提高效率
对于负面舆情,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一般舆情,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组织安排监督员,及时查清掌握舆情出处,通过跟帖回复、网络投诉、书面回复等形式,对于舆情的失实之处进行澄清,及时快速的引导舆情正面发展。
对于重大舆情,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领导小组并提出应对措施,然后及时以“舆情专报”的形式上报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办公室,积极和网络主管单位或者媒体及媒体工作人员联系及时处理涉及人身攻击、捏造事实、歪曲真相、造谣诬陷等有损学校、师生形象、声誉的不良违法信息。
3、把握尺度 妥善处理
对于重大舆情,学校要把握好尺度,及时准确予以回应;如果对于一时不能拿出准确调查结论的舆情,要按照上级安排部署,不断的发布阶段性信息,以便掌握舆论主动权。
四、学校信息安全建设
1、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加强对校园新闻传播和信息内容的安全管理,对上网信息要进行审查,严格把关,落实防范措施,明确责任,凡涉及国家及学校秘密的信息严禁上传。
2、加强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文明上网和文明发帖、跟帖、讨论和评论活动,扩大网上主流声音,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对学校网络舆论进行正面引导。
3、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网络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的影响,自觉抵制有害信息。
4、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网络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检查,随时指导学校网络舆情工作建设。
5.网络舆情方案 篇五
当前,负面信息、虚假信息、谣言和突发事件在网上传播,引起巨大的网络舆情危机,这不仅给公安局的正常工作造成困扰,而对公安局的公信力和形象都造成极大的损害。在如此背景下,公安局需要在网络舆情监测的前提下,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树立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提升舆情引导专业性
公安局要成立相应的舆情处置部门,并针对应对敏感事情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建立有效的网络言论引导机制。事前要树立实时把握、正面引导网络言论的机制。要以事实危机基础。增强剖析判研,实时把握网络言论开展的趋向,紧紧抓住言论折射的潜在的不稳定要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事中要树立现场应对媒体采访的机制。在处置工作中,要注意新闻发言人的选取,选对好的新闻发言人对于事件处置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事后要树立新闻及时发布机制。当突发事情的发生后,对已发作的敏感案事情,要注意统一口径,借助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阐明事实真相,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2.网络评论员的组建与言论引导
网上但凡触及公安局和人民警察的负面音讯,网民的反响往往是千篇一概的“吐口水”,但很多时分事实真相并非如报道的那样。在种状况下,公安局要组建一支有战役力的网评队伍,曾经成为一种理想需求,公安网评员要运用网络言语,客观的评述和劝慰的手腕,化解网上的极端信息。公安网络评论员要增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特别对网络舆情的发作脉络、演化规律、影响要素等,要增强研讨,总结出引导舆情向良性方向开展的规律性经历。
3.发挥各级公安网站的言论引导作用
公安局互联网不只是公安局展现工作成果的一个信息平台,同时也是引导和控制网络舆情的一块重要阵地。因而,各级公安局都要谋划好公安互联网站的建立和开展,把公安网站的建立作为公安局占领言论阵地、维护信息平安、引导社会言论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特别是公安局的官方微博,是一种很多的实时互动平台加以利用。公安网站要认真组织好正面宣传工作,经过增强严肃主题筹划、网上告发等办法,来努力营造有利公安局的网上言论气氛。
4.树立发言人制度
公安局还要在公安网站上设立“网上新闻发言人”,及时主动向公众传送权威信息、坚持信息的公开通畅,从而最大限度地紧缩小道音讯、政治谣言和攻击性行动在网上的传播空间。突发事情发作后,公安网站应因势利导,主动开通相关主题新闻,提供有关突发事情的新闻背景及危机处置的实时跟踪报道,避免网民客观猜想和谣言产生,引导网民的意见向有利于政府的方向开展。
5.标准执勤执法,不留炒作的素材
公安局是重要的新闻资源地,众多媒体之间存在剧烈竞争,为强化卖点,一些媒体和记者热衷于负面报道,有的媒体和网络抓住民警的不标准执法,以行使舆论监督权为名,把小问题变为大问题,把片面性问题变为普遍性问题,严重的损伤了公安局的形象。公安局各个部门要标准执法,从细节动手,留意执勤执法的一言一行,做到理性、平和、文化、标准执法。
6.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教育培训,进步应对才能和程度
6.网络信息舆情 篇六
长一些的,可参考
近期网民对我区部分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情况较为关注
随着我区重点项目不断推进,有关项目规划、进程以及质量等方面的网上讨论呈上升趋势。近日,有网民在宁波城市建设论坛贴发《高桥将迎来商贸旅游的春天——梁祝文化产业园效果图》、《重大消息!集士港引进宝龙城市广场》等帖子,集中反映我区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规划设计、发展前景等问题。部分网民认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应更契合“质量新鄞州”的相关要求,发展优质型项目,注重城乡统筹,更多服务民生。不少网民对项目规划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包括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取舍、新开发项目商业化氛围相对较重等。网民【chenxxt】反映梁祝文化产业园项目设计风格与原本梁祝建筑有不同,认为“需要更多一些梁祝文化的影子”。网民【风劲松】则指出,“既然是新造的,就不应该再仿旧,应该赋予其时代的气息”,认为建设应该更富于创新,更有利于存在和发展。同时,较多网民反映梁祝文化产业园定位为集餐饮、零售、婚庆礼仪、婚庆企业会馆于一体的特色商旅文综合体,有些过于商业化,体现不出梁祝美好爱情故事的文化本质。网民认为,重点项目建设能给区域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但尚需统筹发展,尤其是鄞南(以中心城区五街道为代表)和鄞西(以高桥等五镇为代表)地区发展不平衡是网民较为关注的话题。而对于“集士港引进宝龙城市广场”一说,多数网民认为这是城西发展的良好契机,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投资力度,尤其在加快建设进度上,“这个项目说了N久了。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开动啊”。网民【wangbinda】则指出,“集士港的目标是卫星城市,城西这边又缺乏大的商业广场,建个宝龙挺不错的,也能够带动鄞西的发展”。网民希望政府在加快加大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出行快”的交通网络、“优质化”的公共服务网络、“便利化”的商贸网络,加快城西发展,为百姓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短一些的,则类似
【网上民声】
网民反映横溪镇洗头房现象
近日,网民【横溪大傻】在东方热线论坛帖发题为《鄞州横溪街的洗头房》的帖子,反映横溪镇横溪街边洗头房外各种景象,认为“看到了某些罪恶的阴暗”,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暗讽,引起网民热议,点击量达4万,回帖70多条。部分网民反映,该地有许多洗头房,对该现象已习以为常,“肖老猫横溪的南大路,从环城东路到西路那里有18家”。网民呼吁有关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网民反映钟公庙街道九曲小区二期施工扰民
7.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 篇七
一、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第一, 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更为自由。简单来讲, 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网吧, 每个人就可以在网站、论坛、贴吧以发帖、博客等方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 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
第二, 网络舆情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由于网民大多匿名, 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反映自己真实的情绪, 客观地反映社会矛盾。
第三, 网络舆情具有广泛的参与性。网民在对某一事件发表意见、评论时, 常常有其他网民参与进来, 形成探讨、争论, 使各种观点和意见集中表达出来。
第四,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某一事件一经发生, 马上就会有网民参与进来, 迅速参与到对事件的讨论和传播, 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声势。
第五, 网络舆情具有无限扩大性。在网民发表意见的过程中, 部分网民缺乏理性, 表现出感性化、情绪化, 甚至具有煽动性, 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情对于促进司法公开, 维护司法公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案件事实不负责任的报道和评论误导舆论。网络舆情具有的自由性、广泛性决定了其对案件的报道和评论是无法有效控制的, 这就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趁之机, 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打击报复办案人员, 有的是为了给自己翻案, 通过网络的不断炒作给司法机关增加压力。
第二, 对案件事实的肆意夸大引发大众消极情绪。最典型的莫过于轰动一时的李启铭交通肇事案, 本来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 一句“我爸是李刚”, 使得父子二人卷入“官二代”的舆论漩涡, 网络上的不断炒作, 使得李启铭成为纨绔子弟的代言人, 李刚更是成为贪官、恶官的同义词, 使得本案在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三, 通过对案件的报道借机攻击我国司法体制。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公检法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司法体制, 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 这种体制也存在着重配合、轻制约的弊端。一些媒体在对一些有影响的案件, 尤其是一些错案进行报道时, 指责公检法三家缺乏监督和制约, 攻击我国司法体制, 并借题发挥, 攻击我们的国家制度, 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制定应对网络舆情的正确措施
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既应该肯定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网络舆情对司法实践的不良影响, 我们应该通过把握其规律和特点, 及时掌握其发展动态, 正确面对, 积极引导,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正确面对网络舆情。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 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 充分认识网络舆情对推动司法公开, 促进公正执法的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司法活动, 自觉接受和积极回应社会群体的监督。
第二, 健全组织领导, 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要在司法实践中设立专人或专门机构, 对各大门户网站、论坛、贴吧、博客等集中反应网民观点、意见的载体, 随时进行监控, 遇到有炒作苗头的事件要及时上报, 为制定应对措施打好提前量。
第三, 作好日常办案工作的风险评估工作。要做到正确应对网络舆情, 首先要确保公正执法。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媒体关注的案件、证据瑕疵案件及有上访隐患的案件, 要作好舆情预判工作, 看是否会引起网络炒作, 把问题解决在源头。
第四, 设立新闻发言人, 直接面对网络媒体。对于网络上的质疑和猜测, 我们要本着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基本原则, 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选择形象好、气质佳、素质高、业务精的同志担当新闻发言人, 展示司法机关良好形象, 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保持发言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正面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第五, 设立门户网站, 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在互联网设立司法机关自己的网站, 公布自身的职能、受案范围、工作规定等相关信息, 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 普及法律知识, 对媒体关注的焦点事件及时公布最新进展, 让执法行为处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下, 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分清善恶是非。
第六, 积极回应, 主动引导网络舆情。在网络舆情形成后, 要及时上报, 并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适时、规范的发布权威信息, 掌握发言的主导权, 争取媒体的认同和支持, 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和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 其发展堪称来势凶猛, 在促进司法公开、维护司法公正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但也在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司法活动, 我们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分析其发展规律, 掌握其发展动态, 建立科学的应对机制, 保证司法活动的顺利进行。
8.国企网络舆情管理策略 篇八
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舆情就是舆论的实际情况,反映公众关于现实社会所表达的意愿和态度,是公众心理、情绪、意见、要求和思想的综合表现。网络舆情是网民以网络为载体,通过以网站、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意见。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网络舆情等同于网络舆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当发言人”的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情感宣泄、思想碰撞、公共维权、社交娱乐的集聚地和发酵桶,成为舆情发展的扩音器和催化剂,是社情民意在网络上的具体体现。
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是民间舆论场的典型代表。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特别是涉及网民自身利益的问题上,网络舆论与以党报、电台、电视台等为代表的官方舆论场传播的主流舆论共识度较低,甚至出现两种舆论对立,社会舆论被严重撕裂,因此网络舆情和其他舆情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
传播的爆炸性。网络舆情传播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舆情传播模式,受众人数呈裂变式几何级数增长,具有爆炸性的特点,完全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模式。“青岛天价虾”事件经微博爆料后,引发各大网络媒体转发,转评量迅速突破5万次,吸引了大量舆论目光。
主体的隐蔽性。在传统媒体舆论场中,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媒体自身手里,是典型的“我说你听”的传播。网络舆论的匿名性解决了网民的后顾之忧,可以随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有些网民还在网上扮演多重角色,成为网络舆论的推手。正如有句网络流行语所言:此刻在网络另一端与你聊天的也许是一条狗。
信源的模糊性。網络舆论的匿名性是信源模糊的主要因素。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传播之前首先要对信息来源渠道和信息可靠性进行审核,而隐去真实身份的自媒体在发布和转发言论时却显得十分随意,无须究其来源,无须对言论的真实性负责。前段时间在本市疯传的一则谣言:供水公司呼吁不要使用蓝色洁厕块,否则会引起包括严重内脏过敏、白血病等在内的几十种疾病。这样的谣言很难追根溯源就在于信源的模糊性。
发酵的快速性。以秒计时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发酵过程大大缩短。网络传播的爆炸性使得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瞬间就会被外界所知,引起网民的围观,网络舆情迅速形成。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在加速舆情发酵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哥”杨达才在各种场合所佩戴的名表能够被迅速“搜索”出来,跟大数据存储的海量信息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内容的丰富性。网络舆情的议题十分广泛,涉及政治、文化、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即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可能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网民涵盖社会各种群体,不分年龄大小、职业类别、文化高低、地域差别,都可以发表言论。网络舆情内容的丰富性正是基于网民结构的丰富性,很多网络舆情事件能够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还原真相,与网民自发提供与事件相关的丰富信息是分不开的。
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
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由于部分网民媒介素养不高或者对舆论事件本身不够了解,缺乏与网络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发布的言论缺乏理性思考或比较片面或不够严谨,往往不考虑言论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以及会对社会、对企业、对他人的影响,就妄下结论,随意转发。加之某些意见领袖、社会公知粉丝数量众多,影响力大,不经核实就转发一些信息,还有一些个人或者群体为了自身利益故意编造虚假信息、传播网络谣言,容易在某些特定利益群体中形成共鸣,引起网络围观,扰乱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致使网络舆论朝着情绪化、娱乐化等方向发展。
网络舆论呈现出严重的“情绪化”。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实生活中大家对负面消息的关注度远大于对正面报道的关注度,在网络舆论场中网民亦是如此,并呈现出严重的“情绪化”倾向。在当前网络舆论环境中,官员、城管、教师、医生、警察被贴上“黑五类”的标签,被严重地妖魔化。只要网络舆情涉及国家公职人员,不论事件起因如何、各方孰是孰非,网络舆论会出现一边倒,他们都会成为网民批评甚至是人身攻击的对象,舆论中充满了戾气、怨气,社会负面情绪朝网络暴力倾向蔓延。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乔木微博实名举报主持人何炅吃空饷的舆情事件中,一些网民不以事实分析为基础,对举报人进行“人肉搜索”、人格辱骂甚至人身威胁,将情绪性谩骂宣泄到网络空间。
网民的“罗宾汉”情结肆意泛滥。“替天行道、扶弱锄强”的罗宾汉情结极易引起网民共鸣,更容易引发网络围观。在网络社会中,罗宾汉情结是网民普遍具有的一种心态,只要涉及官民和贫富之间的冲突,网民不管是非曲直,个别网民甚至突破法律的底线,无条件、无原则地站在弱势群体一方。网民非常热衷并积极主动代表弱势群体进行维权,充当网络社会中的罗宾汉。新闻跟贴、论坛、贴吧,以及微博、微信等,成为网络维权的发声筒、“仇官”“仇富”“仇警”情绪的宣泄口,农民工、小摊贩、医院患者、环卫工等往往得到一边倒的同情。夏俊峰案是网民罗宾汉情结的最好例证,集下岗工人与街边小贩双重标签于一身,理所当然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表,不乏某些网络大V也加入到声援队伍中来,试图用舆论对案件判决施加影响。
网络秩序混乱导致网络乱象多发。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给一些人可乘之机,导致网络乱象层出不穷。网络谣言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络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加之部分网民缺乏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精神,很容易受网络谣言的影响,造成巨大的思想混乱。铁道部天价赔偿外国人、中美护照文字之辩、雷锋生活奢侈等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得到网民的大量转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民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网络舆论的“娱乐化”倾向严重。传统媒体由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严谨、客观、公正,这就难免给读者留下严肃甚至是古板的印象。而网络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根据自身商业利益和传播效果需要,从标题到内容都体现出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同一件事,人民网与凤凰网的报道角度和传递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自媒体时代的调侃恶搞也成为“娱乐化”倾向的助推剂,任志强和潘石屹经常在网上论战,互相嘲讽、互相攻击、互揭老底,成为网络调侃恶搞的“楷模”。在潘石屹50岁生日时,任志强赠送了一个心形大花圈,潘石屹却大方地在“花圈”前留影纪念,并同任志强在微博里互相调侃。
网上围观与线下行动日益结合。围观网络热点问题是网民的嗜好,不管事件是否与自己相关,网民都会积极主动地关注事件的进展,进行跟贴、微博转发、朋友圈分享等。网络热点问题在网民的围观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会引发网络舆论,这种舆论会激发部分网民特别是与事件有利益关联的特定群体开展一系列线下行动,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而线下行动的开展又会引起网络围观的扩大化和深度化,并进一步推动新的线下行动的开展。网上围观与线下行动日益结合,造成更大的舆论压力,给社会稳定和企业发展带来挑战。黑龙江肇东8 000名教师罢工事件不仅是网上围观与线下行动的结合,同时还引发了安徽铜陵、河南罗山等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国有企业面临的舆论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国有企业改革也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导致国有企业在社会舆论面前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这既有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经济的现实问题。经济利益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和舆论传播之争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的舆情事件中十分常见,国有企业面临的舆论环境令人担忧。
国有企业的自身问题不容忽视。国有企业关系着国家安全与经济命脉,其业务范围涵盖了支撑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少数国有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存在安全環保、转型发展等短期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饱受社会舆论的批评、质疑。个别企业受个别领导人员违纪违法、收入分配不均、企地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影响,一些负面标签随之而来,企业社会形象严重受损。有些突出的矛盾由于没有及时解决或进行有效疏导,导致网民在网上进行各种评论,甚至散布谣言、蛊惑人心、恶意攻击、大肆诽谤,形成网络舆论危机,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近年来PX项目、核电项目、LNG项目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历历在目,甚至连通信基站的辐射也成为网络舆论事件的导火索。
全球经济的外界干扰值得警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民族工业的崛起,国有企业综合实力有了显著增强,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一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也更加稳健,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成为海外许多老牌跨国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触及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些老牌跨国公司伙同国际传媒巨头利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各种负面事件进行大肆渲染,上纲上线,上升到对外经济扩张乃至中国威胁论的层面,使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严重受损。除此之外,他们还加强意识形态的输入,投入巨资在国内扶持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或雇佣“网络水军”,不断在国内各大论坛发布和张贴攻击信息、造谣言论,进行不可告人的网络文化渗透和国际舆论围攻。连民营企业租用澳大利亚港口如此普通的商业行为都引发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各方持续聚焦,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山大。
国有企业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分析
观念决定措施,理念决定行动。面对网络舆情,思想的轻视,理念的落后,措施的不力,行动的迟缓,是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知、不会、不屑是舆情管理的常见态度,往往导致舆论失控。
舆情意识淡薄。一些国有企业缺乏舆情意识和大局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不能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有效识别企业自身的舆情风险,进行舆情预警;一些国有企业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以鸵鸟心态应对舆论质疑,面对多发、突发的舆情不知所措,既不报告也不处置,错过最佳时机,酿成重大舆情危机。就国有企业整体而言,防控意识与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发展趋势极不适应,这类问题在某些央企的地区公司及地区公司所属的二级单位表现得十分突出,而下属单位的网络舆情往往会产生逆向和横向传染,引起连锁反应,最后波及整个企业。
防控体系薄弱。目前国有企业的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相对滞后,只有央企总部和部分规模较大的地方国有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但是大部分央企的地区公司以及省属、市属等地方国有企业尚未建立舆情防控体系,舆情管理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在一些舆情易发的基层单位,舆情管理更是呈真空状态。加之某些企业领导对舆情管理的不重视,导致舆情管理队伍建设及相关办公设备配置所需的经费难以得到落实,防患于未然的防控工作体系和自上而下的管理工作制度难以有效建立,危机处置的有效措施和应急力量尚待全面加强。
引导能力欠缺。目前国有企业舆论引导能力还停留在纸媒体时代,与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格格不入。保持沉默成为网络舆情处置的首选,习惯封、堵、删、瞒,结果事与愿违。有些网络舆情事件,国有企业应该主动发声,因为不表达,就会被表达;不发声,就是放弃话语权。外界就会议论纷纷,甚至无端猜测,容易造成误解甚至对立,使企业的公信力下降。另一方面,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在处置舆情事件时的知识储备不足、准备工作不够、引导策略欠缺,导致舆论引导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因处置不当引发二次舆情。
国有企业网络舆情应对措施
积极应对网络舆情,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既棘手又紧迫的难题。面对网络舆情,国有企业应不恐慌、不畏惧,只要把握好原则、掌握好步骤、采取好措施,绝大部分网络舆情事件是可控可导的,能够将舆情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围绕大局,把握基本原则。国有企业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要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时刻铭记企业发展宗旨,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服从大局,准确把握处置原则,妥善处置舆情事件。一是“第一时间”原则,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遵循“黄金一小时”准则,抢占有利时机,把握舆论制高点,让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让谣言没有生存的空间,避免外界的恐慌。二是“态度诚恳”原则,态度比黄金重要,态度作为网络舆情应对的“第一印象”极为重要,放低姿态、坦诚相待、勇于承担才是明智之举,这直接关系到未来舆情走向。三是“速报事实”原则,要保障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知情权,要迅速向外界发布事态现状,滚动发布事態进展,及时让外界了解情况,最大限度获得公众的支持与谅解。四是“口径一致”原则,相关信息的发布一定要权威、全面、客观,指定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进行发布,避免出现多点发声造成信息相互矛盾而引发舆论次生灾害。五是“多讲措施”原则,突发事件中企业采取的措施也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十分关心和迫切期望了解的,在信息发布中一定要杜绝“重务虚轻务实”,多讲措施,否则容易引发二次舆情。六是“慎讲结论”原则,这与“态度诚恳”原则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因为突发事件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调查清楚的,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客观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环环相扣,采取有效步骤。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网络舆情管控体系,采取循序渐进的管控步骤,对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降低企业遭遇舆情的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第一时间获知舆情,提前预警研判。要配备专人加强日常的网络舆情管理,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负面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测舆情趋势,将一些舆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舆情扩散。二是科学分析舆情重点,提出应对策略。对网络舆情的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筛选、分类统计和分析研判,找准决定舆情走向的核心关键节点,弄清舆情事件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或个人,为后期舆情处置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三是注重做好善后处置,修复企业形象。网络舆情处置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全盘考虑,做好善后工作,完善企业形象。特别是对于生产服务型企业,除了做好舆情本身的处置外,还要以舆情事件为契机,通过对数据汇总分析实时掌握企业产品服务动态、客户需求,为企业优化产品服务以及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对症下药,施以个性措施。网络舆情处置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舆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措施,到底说不说、何时说、说什么、说多少、怎么说、哪里说、谁来说、对谁说等关键问题都要把握有度,要对舆情事件进行分类管理,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一是沉默应对。对于规模和影响范围较小,传播力不强,不涉及企业核心利益或者属于全国性、行业性、社会性、长期性存在的非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舆情事件,企业应该静观其变,因为此类舆情大多只是部分网民一时情绪的宣泄,如果贸然回应,很容易刺激网民的神经,让企业陷入更大的舆情漩涡之中。二是积极回应。面对影响面大、触及企业核心利益或者涉及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舆情事件,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回应。企业主要领导人应该积极主动与外界沟通,敢说话、会说话,及时有序、有度发布相关信息,消除公众质疑,显示企业诚意。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与网民互动,拉近与公众的距离。除此之外,企业在日常的网络宣传中,应当注重发展和培养一批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在关键时刻通过他们发表积极、客观、全面的言论,更容易让网民信服,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三是司法处置。这类舆情是指违背事实、影响企业核心利益的谣言或者影响社会稳定、损害企业和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信息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恶意制造的损害企业利益的网络舆情事件,此时企业应该果断拿起法律武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司法途径,理直气壮地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9.网络舆情的特点 篇九
与报纸、无线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进入门槛低、信息超大规模、信息发布与传播迅速、参与群体庞大、实时交互性强等综合性特点。由 于网络信息的发布成本极低,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和阅读者之间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信息网络已成为一个“虚拟社会”,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群体特征。与此同 时,“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之间的互动日益显著。
在网络环境下,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等,那么网络舆情具有哪些特点呢?根据乐思高级舆情监测分析师雷先生的论文介绍,将其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舆情的自由性。
互联网是完全开放的,它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 由,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由于互联网的匿名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 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
二、网络舆情的交互性。
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 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 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网络舆情能够得到更加集中的反映。观念和情绪心态。
三、网络舆情的多元性。
网上舆情的主题极为宽泛,话题的确定往往是自发、随意的。从舆情主体的范围来看,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从舆情的话题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舆情来源上看,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 载。
四、网络舆情的偏差性。
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网络言论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通过相互感染,这些情绪化言论很可能在众人的响应下,发展成为有害的舆论。
五、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 意见,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同时,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网络舆论的自由化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比如一些网民通过网络散布谣言、披露隐私、进行偏激和非 理性的谩骂与人身攻击;而且,西方敌对势力也借助网络对我国日益发起“和平演变”攻势。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已然成为影响社会持续有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与 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因势利导,提高新形势下舆情信息的分析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网络这一新兴媒体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与 严峻挑战。
舆情监测厂商介绍
红麦软件依托互联网信息智能抓取技术和搜索引擎相关技术,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产品是国内权威的舆论情报信息监控平台。其为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舆情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及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准确掌握产品和市场情况,监控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了解网民口碑,为企业市场、行销决策提供支持支撑服务,帮助政府部门快速发现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快速应对,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形象。
军犬舆情监测系统技术完善,为中科院下属公司开发研制,主要使用客户为政府机关,舆情采集范围全面,监测范围广泛,在此项上得分较高,信息语义分析技术为自身首创,中文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分析技术可以识别少数民族语言,但对于外文就略显不足了,危机预警方式全面,建立了第一个舆情数据中心,是自身的一个创新,后续服务舆情简报,较为单一。
PALAS舆情监测系统信息采集范围广泛,但具体检测内容监测方向较少,信息语义分析全面,对信息的筛查会比较准确,危机预警提供邮件和短信通知,预警较为及时,系统无自身创新,后续服务为客户提供各种信息的报告。
麦知讯舆情监测系统采集范围较广,舆情监测范围也比较全面,但关于信息的分析能力较差,危机预警方式单一也不太及时,没有自身的新锐创意,功能局限于以往的网络信息和口碑的监测,唯一有些新意的是对于品牌荣誉度有进行深度挖掘,后续服务提供给客户所有服务的报告。
鹰隼舆情监测系统覆盖了主流站点,对信息传播进行检测,因此会对从小型媒体上爆发的舆情不能及时获取,对部分信息会产生遗漏,监测信息范围不太明确,获取的信息量较少,但对信息的处理较为完善,在语义分析一项上得分较高,危机预警方式单一,且不太及时,系统整体没有自身创新,基本仿照传统舆情监测系统的模式,后续服务较为简单只有简单的报告提交给客户。
10.网络舆情实施办法 篇十
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监督、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引导和危机化解工作机制,提升政府形象,根据当前网络舆情发展特点,结合市政府办公室实际情况,现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工作目标
及时掌握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对全市的工作动态、信访事件、民生民情等方面信息的报道及评论,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树立梅河口市良好的对外形象。
二、组织领导及工作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组:
组长:汪瀚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副组长:孙涛 市政府办政务信息化办公室(网站)主任刘力军市政府办公室市长公开电话副主任 成 员:张敬伟市政府办政务信息化办公室(网站)科员于大鹏市政府办政务信息化办公室(网站)科员张楠市政府办政务信息化办公室(网站)科员
三、工作方法
(一)网络舆情信息的搜集
由市政府办公室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对网络舆情的搜索、搜集,每天由网络监控员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对梅河口市网络舆情进行全面搜索、搜集,重点对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论坛、天涯论坛吉林版、新浪论坛吉林版、搜狐
论坛、百度梅河口贴吧等影响力大的网站及论坛进行搜索、搜集。特别对网友留言、网上论坛、博客、即时通讯等互动性栏目,通过网页逐条浏览或者通过关键字词全网搜索等形式,收集相关舆情信息和留言,并由专人做好汇总记录。
市政府办公室网络管理中心实时与公安局、信访局、市长公开电话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加强联系、做好联动,全面掌握全市群众所关心的影响政府形象的焦点、热点问题以及近期的重大信访事件,并制定出相关的关键字在网络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搜索、搜集。
市政府办公室网络管理中心加强对市政府门户网站以及相关各部门网站的管理工作,各部门网站的信息联络员要加强对网站信息的监控和管理,特别是做好网贴、留言等内容的过滤工作,杜绝不良信息的出现。
(二)网络舆情信息的处理
在搜集到网络舆情后,及时以简报形式呈市政府领导审阅并抄报相关部门,便于领导和相关部门及时掌握网络舆情。
对所发现的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做好记录并迅速组织网评员了解真相,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
发现负面影响较大的网络舆情时,及时通知宣传部、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妥善处置。
一般舆情和留言的回复内容由工作组副组长审核后发
布,涉及到全市重大事项、主要领导及干部任用的舆情回复文章须经工作组组长审核后发布。
重大舆情处置后,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防范负面舆情出现反复。
根据搜集到的舆情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程度组织分析研判。一般舆情,由工作组协调涉及单位作出情况说明;重大舆情由市委办、市政府办责成相关单位作出情况说明和回复意见,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在回复中说明情况,对于把握不准的问题,须报市级主管领导审定。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对网络舆情进行跟踪了解、分析汇总、回复反馈,有助于及时了解舆情动态,有助于接受社会监督,有助于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坚持原则。实施网络舆情监控坚持实事求是、正面回应、激浊扬清、群众满意的原则。
11.网络舆情管控工作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管控 舆情困境 传统舆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庞大的公共信息集散地和民众参政议政最常用的平台,社会民众通过网络所表达的群体性情绪、意见与要求等形成的互联网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最尖锐的一部分,最直接、快速地反映了社会各个层面的舆情状况与发展态势,并且随着网民数量持续增长,互联网舆情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互联网舆情较其他舆情形态更为复杂,为管控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1网络舆情的概念与特点
本文将网络舆情定义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舆情和舆论存在一定区别。国内普遍认为舆论是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即需要持有某种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人数达到一定的量。而舆情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初表露,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当舆情产生聚集时就可以向舆论转化,因而舆情是一个比舆论包含内容更为宽泛的概念,对舆情的管控就是要使舆情不转化为舆论或转化为良性舆论。
与其他舆情形态相比,网络舆情具有许多自身特点:(1)内容庞杂性:一是话题多元化。网络舆情话题涉及到境内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有些还是上述方面的综合反映;二是内容载体丰富。新闻跟帖、论坛帖子、即时通讯、微博、博客、微信等都是网络舆情信息的载体;三是表现形式多样。网络舆情不仅表现为图文信息,还可以是影像视听资料或其他网络传播方式。(2)现实互动性:一是舆情反映现实,网络舆情所表达的观点和立场倾向,其根源和指向仍然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二是舆情反作用于现实,网络舆情可以加速现实事件的爆发或恶化,也可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有效预防和治理现实事件;三是与现实同步互动,一方面网民可以随时将现实事件上传到网络,成为网络舆情,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也在进行互动。(3)情绪感染性:一是主观性较强,出现诱发事件时,网民的第一言论反应首先是出于直觉的言论,即不深入思考事件的原因,只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表达观点;二是容易引起从众心理,网络共同体的存在以及网络传播的迅捷性,使得某种情绪极易得到快速传染。(4)总体可控性:一是网络具有内在稳定机制,网络中的“意见领袖”、“网络共同体”、以及潜伏着的“网络评论员”等都具有对网络舆情起到控制和引导的可能;二是技术可控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分析提供了可能,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不良网络舆情,达到管控目的。
2互联网舆情现状困境
网络出现之前,传统主流媒体营造的舆论基本上都是官方舆论,由于是由行政命令加以引导,再加上单向传播的技术手段,使其缺乏民间自发舆论的功能。现在舆论依托了网络媒体,各种网站都提供有发表意见的园地,网络的隐匿性使网民可以在上面公开表达自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情绪、态度和意见,并且不用使用真实姓名,由此充分保证了发表意见者的個人权利和隐私安全。但因此使互联网舆情的出现异化、各种困境:
(1)互联网舆情的异化
现实生活中,民意反映的集约性、普遍性、可视性日益在互联网舆情中得到了最为明显的反应。由于网络技术的“两面性”、公共事务的复杂性和公众心理的偏差性,又使互联网舆情出现一定的价值偏离与变异。
(2)互联网舆情与信息源的困境
在互联网舆情的形成过程中,互联网舆情与信息源之间存在着距离,有的新闻或者是信息源受角度及空间所致,报道并传播的事件本身并不确切,有些甚至是谣言。网络写作和发言没有传统媒体的监督审查监管体系,而所属网站在现有条件下又很难扮演传统媒体的审查职能,所以很容易出现隐私披露,黄色非法色情集散地,谩骂与虚假信息发布等问题。
(3)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困境
网络的匿名性及隐藏性,使网民对他人、单位、社会等的攻击和谩骂成为一种可能。在一些访问量很大的商业网站新闻后面的留言或论坛里,都能见到有各种各样的有辱人格的小道消息发布,或是更赤裸的人身攻击。
(4)信息安全及情绪性的困境
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伴随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一是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西方敌对势力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渠道,国内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又遥相呼应,借助论坛、聊天室等多种方式兜售错误思想观点,传播腐朽落后文化。二是情绪型舆论在网络中大量传播。这种情绪化意见的表达影响范围大、传播迅速,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威胁。
(5)社会秩序权威失信的困境
互联网舆情的兴盛和强势,实际上对现有社会秩序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人们将生活中经历的,或仅是听说不良现象与网络传播的、各种未经证实的信息相联系,并用网络作为宣泄不满和失望情绪的平台,一旦出现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这些情绪、态度和意见就会通过互联网舆情迅速相互传染、放大,使公众丧失对社会秩序公正的信心。
3建立网络舆情管控工作对策
3.1提高对网络舆情重要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网络舆情是管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正确把握网络舆情的价值和影响:(1)网络舆情是“民意库”,是民情、民声、民意的重要来源;(2)正确认识网络舆情是“晴雨表”,是现实问题在网络上的集中反映;(3)正确认识网络舆情是“减压阀”,民众需要有表达和发泄的形式;(4)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也可能是“导火索”,如果管控不得当,网络舆情可能会朝着不良舆论的趋势发展。
nlc202309032141
我国古代即重视舆情,创造了“采诗观风”、“吏民上书”、“朝议”、“官员巡察”等收集舆情的手段。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管控也成为收集舆情的手段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为广大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各级领导干部也应当重视网络舆情,成为懂网和用网的带头人。
3.2完善互联网舆情的法制管理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鲜见针对网络舆情立法的条款,已有的主要是针对网络载体本身予以立法。由于法律不健全,既难以从法律层面对人们的网络行为加以引导,也给实践操作带来缺乏法律依据的不便。建议出台网络舆情安全保护法,以减少负面舆情,净化网络空间。
3.3关注网络共同体的影响
网络共同体是网民在网络上基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所结成的一种“团体”或“组织”。这种网络共同体也有“实体化”的趋势,由网络空间走向现实社会,其作用不可低估。因此,一方面要密切关注网络共同体的动向,防止其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实体化”趋势,防止其在现实中串联,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
3.4发挥网络评论员的引导作用
网络评论可以划分为显性评论和隐性评论。显性评论是指具有官方背景的署名文章,而隐性评论则是指混夹在舆情之中的具有官方背景但未公开署名或署名不具官方背景的评论。隐性评论既可消除公众的抵抗心理,又能较好地引导舆情,是一种有效的管控方法。隐性评论应尽量淡化官方色彩,语言要尽量接近网民风格等。
3.5改善现实中的国家社会关系
在某些国家社会关系中,强烈的不满可以被化解,反体制性的意识形态也能够被边缘化;而在另一些国家社会关系下,有时即使是微小的不满也会被强化,起初是改良性的东西也会被推向极端。网络中的不良舆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社会关系,研究表明,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80%以上来自基层,80%以上是应该能够在基层解决的,改善國家社会关系有助于矛盾在基层得到解决,从而减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3.6建立公众回应机制,进一步促进信息公开透明化
网络舆情的快速形成并扩散,很大程度上与网民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有关。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并不断更新信息,让网民及时了解事情真相和有关部门的态度和措施,将起到防止舆情向舆论的转化或防止流言、谣言及妄言等形成舆论。
3.7注重对传统媒体的管控
网络舆情的话语权成为冲击传统话语媒介造就的“中心-边缘”二元对立结构的先锋,使这种结构造就的话语垄断与独裁被彻底打破。传统媒体与网络载体两种媒介形式将引发越来越紧密的合作,将事件置入舆论中心位置。
3.8实施严密的网络舆情技术监控措施
网络舆情信息量巨大,对网络舆情监控分析依靠人工方法已难以应对。为此,很有必要依靠信息通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要构建包括舆情计划、采集、加工、发布等主要模块的互联网舆情研判平台。
4结论
网络和传统舆论的结合,使互联网舆情传播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互联网舆情正以它特有方式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互联网舆情的复杂性,互联网舆情同传统舆论一样也具有两极性影响。本文针对互联网舆情的特点,通过舆情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互联网舆情引导和管理方法。互联网舆情的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值得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期待互联网舆情研究理论和实践都能有更进一步的突破,以提高互联网舆情传播和引导能力,努力营造基调积极、平稳有序的国内舆情环境和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国际舆情环境,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毅.互联网舆情研究概论.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3.
[2] 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0.
[3] 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9,274-275.
[4] 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互联网舆情.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46-49.
[5] 陈永刚.互联网舆情研究.情报杂志,2011.6:86-87.
[6] 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9:79-81.
[7] 李志雄.论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及方式.南宁: 广西大学,2005:42.
[8] 许鑫,章成志.互联网舆情分析及应用研究.情报科学,2008 (8) 1194-1200.
12.校园网络舆情研究 篇十二
一、舆情传播的新样式
如今,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促进计算机和互联网广泛的普及, 使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 信息的传播更加通畅, 渠道和手段更加多样化。新闻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平台, 相比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 其受众人群更广、时效性更强。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从点对面单方传播演进成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信息具有了双向的互动性。新闻等信息的发布不再局限于专业新闻机构, 这些新兴的信息平台使每个人有了发声的渠道, 如某个人的路上见闻, 拍了照片、辅以文字、上传到网络就很可能成为举国新闻关注的新闻热点, 民众更可以围绕这样的新闻热点迅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应运而生的大批网络自媒体、时事评论员等群体, 让舆论的传播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速度, 舆论传播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 舆论观点的地域差别、时效差异、趋同程度等特点表现的更加明显直观。这样成规模且易于分类的舆论情况就像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温度计和社会阴晴表, 对于国计民生重大政策的把握和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相关管理机构越来越重视网络舆情。
二、管理机构应对网络舆情的举措
我国已经迈进网络舆情繁荣期, 由此引发的社会敏感事件也愈发凸显。每一次突发的重大社会事件都会掀起一轮激烈的网络大讨论, 民众的思想在微信、微博这样快速传播的平台轰轰烈烈的碰撞。在这当中, 许多虚假的和负面的信息充斥网络, 给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造成损害。同时, 舆论的关注点也不再是对于问题的探究和反思, 民众更寄希望于通过这样的渠道呼喊出最基层的声音, 使其传递到执法者和立法机构耳中, 对于国家管理的参与感有所增加, 问政于官的热情愈加高涨。带动了政府机构与百姓的互动增多, 各类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参与其中, 推行政务上网透明公开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 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 广泛集中民智, 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能力。要求政府建立与民众之间的良好交流与互动关系, 协调政府与民众之间、民众内部的矛盾,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了挥舞好舆情这把“双刃剑”, 国家设立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各级政府部门也积极开展社会舆情管控的普及。
三、校园网络舆情的特点和管控意义
据统计2014年我国互联网络发展迅猛, 网民人数达到6.32亿人, 其中20岁至2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达到30.7%, 青年人一直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 这些青年网民也多是在校的学生, 接触网络更多的高校学生也就成为这其中的主体。高校在校生这一群体通常对社会时事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并对新奇热点事件保持高度的关注度, 易于形成群体共识, 小团体间舆论传播速度快。但是由于缺少社会实践, 社会经验缺乏, 政治思想不成熟, 也容易对事物理解差生偏差, 比较容易被外界思想感染, 因此校园网络舆情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
高校的普遍具备良好的网络硬件基础, 上网便捷且渠道多样, 例如, 校园网的贴吧论坛、师生博客、即时通讯系统、电子邮箱、校园主页新闻、教务互动交流系统等。其中, 最灵活自由的平台当属校园论坛贴吧, 也称为“BBS”, 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 即电子公告栏。通常BBS都是各大高校的网络热点地区, 优秀的BBS不但是学生心灵交流的殿堂, 而且功能强大, 内容包罗万象。含盖了例如校园内日常生活信息的吃住行, 到教室安排、老师的印象、课程的难易, 甚至是就业考研、社会政治、国际局势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国内各大高校都很重视学生思想的管理, 心理辅导员的管理就是一种主动的干预和引导。可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不易实现对心理养成的教导,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可靠地校园网舆情管控系统, 不但便于自动化全方面的管控, 而且也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数据。
而这其中对于校园网中的舆情管控研究还处于探索时期, 缺少管理经验和相关法规, 正是源于校园网络特殊的网络架构及其不同于社会网的信息内容。校园网的用户主体是在校学生, 学生不但是用户还常常是网络的管理者和社群的组织者, 他们是对新思想、新技术高度关注的群体, 有着极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会对网络热点形成快速并且激烈的反应, 但也是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健全的群体, 网络上的舆论导向和事态发展趋向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而这种引导又需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管的紧了束缚多了会限制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是任其发展会在错误的舆论焦点上形成群体性感染, 从而发生学生群体性事件。在国内各大院校快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校园的环境下, 补齐校园网络舆情管控方面的短板尤其重要。
摘要:互联网发展日益成熟, 网络舆论作为社会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舆论情况最直接快速的反应, 受到我国政府机构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活跃, 对社会事件的敏感, 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自由表达个人观点, 但也混杂非理性成分。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发展, 必须对网络舆情做好监控和疏导工作。
关键词:舆情,校园网,思想
参考文献
[1]董德海.自媒体环境下基层舆情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3, 1-6.
[2]郭玙.试论民意对刑事司法之影响[D].南京:南京大学, 2011, 1-6
13.网络舆情报告 篇十三
一、调查核实情况
经过与县森林公安局、镇深入林区开展的排查摸底,镇村确实存在盗伐集体商品林、滥伐个人所有的自留山、责任山林的现象确实存在。至今镇、镇共受理并办结林业行政案件90件、罚款8.23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04万元、没收木材60立方米,办理刑事案件2件、治安案件1件。其中20截止目前已查处镇村林业行政案件5件、刑事案件1件、口头警告1人。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由乡镇村组负责管理的集体林,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人员形同虚设且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得罪人的思想,导致集体林、自留山、责任山管理失控。
二是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已分山到户,原八十年代栽植的商品林已到轮伐期,加之我对木材采伐利用控制较严,但受经济利益驱使,部分村民变相出售或滥伐自家自留山上的林木现象十分严重。
三是市场对木材的需求量增大,成都地区木材可以自由买卖,木材价格高加之漩映地区临界都江堰市,交通便利,特别是地震后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林区也修通了水泥路,这在给农户带来快捷交通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偷运木材提供了便利。
四是在该地区,一些微型面包车主受利益驱使,偷拉盗运十分猖獗,部分面包车主甚至结成团伙作案,采取盯梢、跟踪等方式掌握森林公安、巡山护林人员行踪,逃避打击,藐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蓄意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打击力度不够。近年来,县环林局与县森林公安局对该地区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活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问题依然突出。一是通讯手段现代化,违法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强,有效打击难度大。二是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林业行政执法处罚力度小导致违法犯罪成本低,林业行政执法的威慑作用不强。
三、目前采取的措施
一是开展全面的清理工作。通过到重点林区现场查验登记造册,落实权属所有人;通过走访群众,了解盗伐滥伐情况。
二是县环林局、森林公安局行政执法队伍加强路巡路检工作,从运输环节堵截非法运输。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森林管护和宣传引导工作。一是国有林森林管护人员,在对国有林进行管理的同时,协助镇、村两级做好集体林地的管理工作。二是村集体管护人员应充分掌握其管护环境,做好管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各乡镇人民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听取护林员汇报巡山管护情况,发动群众积极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切实加强源头管理。同时,将护林员工资与监管工作挂勾,纳入考核后依据工作开展情况发放工资。三是各乡镇和村组要在村民大会(或户主大会)上宣传《森林法》、《省集体林地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做到家喻户晓。
(二)整合力量集中整治。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协调安排,落实部门责任,加强部门协作,多措并举,形成合力,集中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或政策,着重对林区的乱砍滥伐、偷拉盗运、乱垦、乱占林地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三)严格村民自用材指标控制。严管村民自用材指标,对存在偷拉盗运的村组整改到位后,才进行审批;加强采伐监督检查,严格按采前设计定点定株、采中随时检查、采后现场检尺的原则,进行全程监督检查,乡镇人民政府、县环林局、县森林公安局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打击力度。
【网络舆情方案】推荐阅读:
五中网络舆情方案10-25
街道网络舆情工作方案07-09
网络舆情处置应对方案09-17
公司网络舆情监控实施方案06-16
网络舆情报告07-08
网络舆情资料07-09
网络舆情半年总结06-28
网络舆情传播特点06-28
微信网络舆情07-14
政府网络舆情问卷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