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2024-07-18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精选10篇)

1.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篇一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骏马的形象出现于汉朝雕塑和工艺作品中,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这件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

这匹正撒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似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燕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飞燕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马踏飞燕”,不论其神采的表现,抑或是铸造工艺之高明均不必说了,更令人折服的还有其创作构思的绝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马形象这并不太难,然而要将一件静物表现出它的动感,特别是要表现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神速,这就不那么容易了。然而我们的无名艺术家们却能独运匠心,大胆夸张地进行巧妙构思,让马的右后蹄踏上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的一只足上。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中国古代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大约公元前4世纪时,希腊著名的雕刻家阿海山纳在神话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创造,用大理石雕成了这一艺术珍品。维纳斯雕像为大理石圆雕,高2.04米,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发现,现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人们凡是去过巴黎的,都会想到去一睹维纳斯的神韵。这座雕像体现了女性的温柔、美丽和青春的魅力,是希腊人体美艺术的杰作。雕像给人的印象是庄重典雅,又体态大方,她名为神却又有人间烟火味。她的模样是典型的希腊妇女形象:鼻如悬胆,椭圆的脸,窄额和丰满的下巴。安祥的眼神和觉察不出肃穆的笑,给人矜持而高雅的感觉。她那微

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人体的结构和动态富于变化却又含蓄微妙,富有音乐的韵律感,充满了巨大的魅力。作品中女神的腿被富有表现力的衣褶所覆盖,仅露出脚趾,显得厚重稳定,更衬托出了上身的秀美。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样的庄严崇高而端庄,象一座纪念碑;她又是那样优美,流露出最抒情的女性柔美和妩媚。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感觉。

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她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那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以浑然完美之感,以至于后世的雕刻家们在竞相制作复原双臂的复制品后,始终没有一个方案能通过,都为有一种画蛇添足感觉而叹息。为了怕落一个狗尾续貂的结局,最后一切复原打算都收了场。她还是断臂的维纳斯,人们不因为她断臂而感到她不完美,恰恰相反,人们感到它完整无瑕,而且似有生命,有体温。正是这残缺的断臂似乎更能诱发出人们的美好想象,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雕像没有追求纤小细腻,而是采用了简洁的艺术处理手法,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

整个雕像的比例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它接近于利西普斯所追求的那种人体美比例,而且,雕像的各部分比例几乎都蕴含着黄金分割的美学秘密。这正是古人对于人体美的赞颂和肯定,为后世的艺术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作为审美观照,当人们站在这个精美的雕像面前的时候,一个裸体的女性,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这就足够人们为之倾倒的了。在这洁白的大理石里面,是少女的青春,是生命的跃动。人们从这里发现了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创造潜能;感受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最深的启示,这也是人体的魅力之所在!人体,它本身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变化,孕含着微妙多姿的美。希腊民族得天独厚,最深刻地理解和最完整地把握了人体这个小宇宙,并发掘出人类纯粹的知性结构,再通过自然的真实外貌,去表现一种更高的境界。他们把情与理、美与真探合在一起,在神的庇护下追求着自由生活的真谛与乐趣,在理性的指导下,赤裸裸地展现人自身。黑格尔就曾经高度赞扬希腊人能够完美地把神的普遍性和理想性与神的个性结合在一起。尤其赞赏阿佛洛耿忒的裸体表现,他说,“她是纯美的女神”,“把她雕成裸体是有正当理由的:因为她所要表现的主要是由精神加以节制和提高的感性美及其胜利,一般是秀雅,温柔和爱的魔力。”对于《米罗的维纳斯》,谁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从她赤裸袒裎的身上去归纳出一个具体的主题。她把自然、生命,她把真、善、美都集中于一身。她不愧为古代希腊雕刻的一个典型代表,不愧为女性美的最高体现。她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直至今日还表现出那种秀雅、温柔和爱的扭力。

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

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形神:把玩品赏画中人物体态消瘦飘逸之美不难领会,洛神含情脉脉描绘的细腻、生动传神。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纸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雾,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岸上的曹子建在侍从的簇拥下举步而行,不仅他那生动的表情跟众人呆滞的面部形成鲜明对照,他那形体也明显较众人高大而引人注目。这种处理手法跟现实生活所谓的比例关系、透视原理无关。他是一种传统思维定势和欣赏习惯下形成的艺术规律。

山水:“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八个字在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完全得到证实:人物与背景之间比例关系失调,近景和远景拉不开距离,高山仿佛土丘,大河如同小溪,至于树木就只能勾画一个扇形轮廓,绘画技巧尤其稚拙,中国绘画史这种状况在顾恺之所处的时代相当普遍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后才真正得到改观。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中勾勒添色的人马画技法意味着人马画已具备了独立成为一种画科的艺术条件。《洛神赋图》构图技巧:画面生动感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顾恺之不愧是第一位留名画史的人,他的禀性中颇有艺术家与生俱来的天真、善良、风趣、大度,人物亦是顾恺之最擅长的。

色彩:从《洛神赋图》对人体云纹和水纹的多姿多彩的勾描中,亦历历可见,作为文人型画家,顾恺之人物画中富于运动感的线条若拿去和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某些相思构图的作品(如西秦炳灵寺石窟中的飞天像)比较,其精致、流利、细美特征尤为彰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洛神赋图》原卷就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可以称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顾恺之艺术的特点,全卷分为三个部分,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简繁得当,空间、疏密都安排的井然有序,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4、作品传达的思想

此卷很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触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画卷中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的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流露出倾慕之情。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艺术并不要求把他当做现实”自古以来,我们民族的绘画就依照这种规律去安排布局,观画者也按此约定来鉴别欣赏,从来不曾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古代画区别宾主、尊卑、贵贱之形的传统处理法,他们从“神贵于形”的逻辑上推导出“以神制形”的观念。顾恺之的“传神论”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他以其对艺术创作中形神关系的深刻领悟和卓绝见识率先在历史上扬起了中国美学形神论的大旗。这是他通过对前人的综述而形成的理论,这在绘画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图卷从构图、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三、作品赏析心得

顾恺之曾说“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通过对顾恺之作品的解读和其画学理论的研究,及图文搭配使我有机会再度通往与古大师的精神对话,在人物、形神、色彩、山水、思想创造等方面有了心得领悟和收获。中国古诗画传达的思想不仅沉淀着传统美学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奋发不息、乐观向上民族精神的体现。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设色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韩熙载面部的胡须、眉毛勾染的非常到位,蓬松的须发好似从肌肤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纹组织的既严整又简练,非常利落洒脱,勾勒的用线犹如曲铁盘丝,柔中有刚。敷色上也独有匠心,在绚丽的色彩中,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人物服装的颜色用的大胆,红绿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用色不多,但却显得丰富而统一。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服装上织绣的花纹细如毫发,极其工细。所有这些都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使这一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各段主人公皆为韩熙载。画家将他的心理活动细致地刻画出来:超然自适、气度轩昂,却郁郁沉闷、寂寞寡欢。表现了主人公作为北人不受李后主信任,不得不借酒宴来摆脱烦恼的尴尬心态。显示了画家惊人的观察力,及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矛盾的深刻理解。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所未有地发展,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古代称肖像画为“写真”,“真”就是指对象内在的精神本质,即“神”,具备了高超的写真技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图》的内涵。

开国大典

1、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1952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

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2.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篇二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 有理想的人格, 有现实的人格。鲁迅属于理想的人格, 他的人格力量是伟大的, 学习鲁迅就要学习他的人格。鲁迅的思想是动态的, 有生命的, 要与现实结合起来, 多加研究。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就是一座富有含量的金矿。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这样伟大的思想家。鲁迅也是一座让后人挖掘不完的金矿, 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至今仍没有人能够逾越。同时, 作为一个无心做书家的大书家、美术理论家、实践家, 鲁迅书法艺术有3个方面值得探讨, 一是独到的功底, 二是独到的眼光, 三是独具的风格。鲁迅书法体现了浓厚的书卷气、金石气, 具有个性化、大众化的特色。鲁迅书法艺术有这么高的成就, 为什么有人就是视而不见, 书法界多次举办“十大家”、“二十大家”、“20世纪书法大展”等活动均没有鲁迅的名字, 是否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操办者眼力不够, 乃至妍媸不分, 好丑莫辨, 把珍珠当作鱼目抛弃了。二是怀有某种偏见。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既有历史的因素, 也有现实的因素。鲁迅一身正气, 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文章, 特别是那些一针见血的杂文, 针砭时弊, 得罪了不少人。有些社会现象, 不但当时存在, 现在也仍然存在。鲁迅的文章使一些人不舒服。还有, 一些人根本不了解鲁迅, 不读鲁迅著作, 人云亦云, 捕风捉影, 对鲁迅产生反感……总之,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不可多得的一位杂文大师、书法大家, 对他的冷落是没有道理的, 也是很不公平的。在宣传鲁迅的时候, 不要忘记鲁迅还是个伟大的书法家。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 用线条表达了龙的传人的情感。从鲁迅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到, 鲁迅热爱祖国, 热爱祖国文化, 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优秀继承者。鲁迅的书法一是充满了生命的张力, 二是体现了矛盾的和谐。他的书法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在严谨中又显示出洒脱。可以说, 鲁迅书法是有血有肉的灵魂的体现。鲁迅先生也曾批评过这种不认真写字的现象。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把字写好, 还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培育了一代新兴美术工作者。

要加强写字教育, 教育学生把字写好, 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 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现代教育手段。鲁迅的书法功力深厚, 纯朴而不失灵动, 沉着而不失痛快, 茂密而不失疏朗;用笔生辣老到, 洗练非常, 笔力沉雄, 宛如钢浇铁铸, 极富钟鼎篆籀之意, 体现了冰冻三尺之功;布局浑然一体, 于萧疏旷远中见出大家气象。鲁迅的书法是宽厚的, 可以说是有佛理性的, 但与他的人格是否一致却难说, 需要深入研究。 鲁迅书法有一种内敛、含蓄而又宽博的气质, 要从思想学术的角度, 更全面地探讨鲁迅书法艺术成就。鲁迅的学术是一个整体。如果把书画艺术作为鲁迅学术的一个方面来研究更好, 作为鲁迅学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更有意义。

鲁迅与沙飞有密切关系。摄影家沙飞在鲁迅先生的直接教诲和引导下, 重视对艺术基本功的磨练和积累, 逐步形成“革命的新闻摄影需要思想性和战斗性”、“革命的新闻摄影家离不开群众性和形象性”、“革命的新闻摄影必须坚持纪实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沙飞的新闻摄影特性和特点的形成, 是鲁迅革命思想影响的结果。鲁迅关于摄影艺术的文字不多, 但观点非常明确。他认为摄影艺术既要直观真实地描写记录现实的本来面貌, 又要有可读性、审美性, 并能很好地体现摄影师和被拍摄对象的意图和构思。鲁迅认为摄影艺术不仅要“求真”, 更要“写意”, 要突出鲜明的个性特点、特征, 是中国孩子就照出“中国孩子相”, 是日本孩子就照出“日本孩子相”。

鲁迅晚年花了大量心血扶持新兴的木刻艺术。从其关于木刻艺术的论述中, 也可以看出其独特的文艺观。一是平民思想, 具有同情弱势的平民观;二是文艺关注现实的战斗性;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 即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艺术富有创见性的开山大师。他倡导木刻艺术发展的过程, 也是他的文艺观不断从“创见”到“创新”的过程, 他关于文艺创作“有地方色彩的, 倒容易成为世界的”的名言, 就是在指导木刻青年时提出来的。

学习鲁迅先生主要是学习他的精神, 学习他的人格, 不能在鲁迅的某一句诗、某一句话、某一个标点上兜圈子。学习或者研究鲁迅先生, 画也好, 书法也好, 摄影也好, 都要体现出一种精神, 像鲁迅先生那样, 不为名, 不为利, 真正为民族、为人类作贡献。

学习鲁迅和研究鲁迅要注重:

1) “五个一”, 即是:有一个热爱鲁迅、支持鲁迅研究事业的领导班子;一个热心鲁迅研究、团结合作的队伍;一个雄厚的社会文化基础;举办一个图文并茂的形式创新的研讨会;进行一个富有成效的鲁研系列活动。

2) “五个难得”, 即是:难得请来专家学者;难得有一个东西南北、老中青相结合的鲁研界的朋友欢聚一起的学习鲁迅、宣传鲁迅、研究鲁迅的人文环境;难得出版关于鲁迅与艺术研究的专著;难得举行一次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宣传鲁迅的书画作品展览;难得有一批热爱鲁迅、学习鲁迅的青年学生踊跃参加研讨会和展览会。

3) “五点体会”, 即是:研究鲁迅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研究鲁迅要坚守学者的个性与品格, 走自己的路;研究鲁迅要面向青年学生, 抓住学生就是抓住明天抓住未来;研究鲁迅既要有学术性, 又要有现实性、可读性;研究鲁迅要有一个活动的平台, 一个耕耘的园地。

参考文献

[1]李石岑.中国现代美学丛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3.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国美术 现代转型 基本路径 变革成果

当前,我国美术界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以欧美标准作为世界美术评估与研究的观点、理论和系统无法深入、全面地解释中国现代美术演变历程的特殊性,比如如何辨析和界定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性?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路径如何?什么是中国美术发展演进的现代形态?中国现代美术在全球化境遇中的未来可能性又将如何?因此,以“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为核心,构建自身的研究课题和理论学说由此成为近年来海内外艺术界和文化界关注的焦点。①笔者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路径变革的角度对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发展历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从而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中国美术现代性”的概念界定

众所周知,中国美术的发展是从传统性进入现代性的。传统性美术是指以文人绘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那么,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究竟为何意呢?目前,对于这一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西方汉学界的主流看法是:既然从传统的“宇宙主义”(天人合一)走向辩证斗争,从“天下”意识形态转向个体性的民族国家是中国现代性的标志,因此,美术界可以将回应西方文学、美学、艺术的挑战视为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开始,由此1916年胡适的“文学改良八事”或者是1918年鲁迅的《狂人日记》便可视为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开端。国内学者河清认为现代性在美术上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人类中心主义;2.文化进步论;3.个人中心主义;4.对“新”的崇拜者;5.非主题化倾向,并且将西方美术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作为对立的存在而加以论述。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是一个“被现代性”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外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文化创新、思想转变以及外来观念的影响而促就的。结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将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界定为美术创作思想逐渐从传统社会精英主义、个人修养转向市场化、平民化以及注重艺术家个人思想表达与情感抒发,既与大众审美、大众需求相吻合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艺术家打破传统规范与政教观念,追求自我思想解放的过程。这与近代以来整个社会追求经济发展、满足消费以及渴望自由、民主的思想相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近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虽然历经坎坷,但现代转型的路径与趋势却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发端

19世纪中期以后,诸多文化形态极大地背离了以传统士大夫为主导的精英文化与艺术审美取向,转向追逐商业利益、追求金钱消费的大众或者是通俗美术审美理念与创作意识。正是在此种环境中孕育出了现代性的美术形态。

首先是1840年左右流行于广东地区的外销画。在明朝晚期,广州便成为中外商贾的云集之地,被称为“十三行”的中国商人代表朝廷管理海路邦交和对外贸易事务,因此,被外国人称为“皇商”。这一时期,广州地区的彩绘的瓷器、漆器、家具等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艺术品广受欢迎。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一批中国瓷器画师和画工采用凌娟、纸、画布、玻璃镜、象牙等材料,以及水彩、水粉、油画等中外绘画技法,以中国风物为题材创作出大量的商业画,由此被称为“外销画”或者是“贸易画”。

到了道光年间,一批西方画家来到澳门和香港地区。他们运用西方绘画技法,创作出了不少以南中国风物为题材的与传统中国绘画风格炯然不同的写生作品。在此情况下,注重写实的中国画师、画工在西方画家新的绘画技艺、绘画题材与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西方绘画技艺与审美思想。中国民间画师、画工不仅直接临摹西方画家的作品,甚至还通过直接复制、仿照、改绘知名西方画家的作品,创作出面向市场的、适合描绘的外销画作品。这些外销画作品打破了传统绘画精英化、艺术性的创作意识,反映出了世俗市井平民的艺术追求。因此,19世纪中期的外销画艺术被称为是我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开始。

其次是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月份牌画艺术。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跃成为远东著名的金融贸易中心和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商业大都会。伴随着海外商品的输入,广告宣传画也大都是一些泊来品。然而,随着此种题材与风格的商品画的日渐增多,商家们发现这不符合上海本土民众的审美习惯与文化观念。随后,一些外国商家便尝试采用我国传统绘画的题材、技法与形式印制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商业广告作品。更重要的是,这些商品宣传画还结合中国传统社会所广泛流行的月历形式来设计、印刷画片,并且通过张贴、赠送、搭配销售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商品宣传的作用。此种商品宣传画被称为“月份牌画”。到了20世纪30年代,照相制版印刷、胶版印刷的精美彩色月份牌画开始风靡中国、甚至是伴随着特定商品远销海外,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具代表意义的中国现代美术作品,而且也推动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的快速发展。

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以及思想的解放,我国美术不断地突破和穿越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重围,由此开启了现代转型的快速发展之路。

首先,我国美术在新时期的发展侧重于同西方美学、艺术的横向比较上,并以此来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和观念,逐渐改变中国美术单一与传统创作思想的束缚。“85青年美术潮流”中,西方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反思与痛苦,不仅在中国年轻艺术家群体中迅速得到传播,而且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其核心思想是:一方面针对西方现代美术潮流的猛烈冲击;另一方面为了突破极端的“商业化”、“政治化”美术现代转型导向,中国的美术发展必须检验时代,反思传统,从而大胆地进行新时期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尝试。从85新潮美术到1989年中国现代美术大展,中国美术界用四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以张扬主体创造精神为核心的现代艺术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现代美术大展的推出,中国美术界全面结束了完全模仿西方现代美术思想而形成的中国现代美术思潮,从而进入了多元美术的发展格局,重新回归到中国本土美术的现代性问题上。与新潮美术家的“大观念艺术”以及“完全西化”的思想相比,90年代在中国美术界形成广泛影响力的美术家大都出生于60年代。他们在美术创作与研究过程中试图拉近美术与观念、艺术、生活之间的精神距离,一方面通过创作实践代替规模较大的自我建构与理论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写实的方式表现自己模糊的思想与观点。②

然而,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美学、艺术、文化的全球化现象在中国也广受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再也不能脱离西方美术体系的参照而自行生存和发展,因此,当前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认同并希望快速引进西方美术的“国家民族主义”,由此实现美术在国家进步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二是基于我国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应对西方美术思想的冲击与挑战,由此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民族主义”。当前,大部分学者比较认同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民族主义”。

毫无疑问,构建基于中国社会文化、艺术、思想、经济现代化建设与现代性转型的主流美术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中国美术现代转型的针对性与实际意义,同时也才能构建中国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审美经验与审美判断,从而突破原有的价值观念与文化重围,走一条更深远、更稳健的中国美术现代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于洋.直面百年的现代省思——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J].美术观察,2007,(2):26-27.

[2]顾丞峰.现代性与中国美术的转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4):4-7.

[3]陈瑞林.城市大众美术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3):51-58.

4.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篇四

摘要: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浓彩重抹的一笔,主要以洋务学堂、留学教育和翻译西书三个方面,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新型人才,派遣了国内最早的官费留学生,较为系统地翻译西书、传播西学。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有传统向现代迈出的第一步,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大门。它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对腐朽的封建教育的否定。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给僵化的封建教育打开了缺口,“中国近代化教育正是由此产生,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进程也正是从这里起步”。【1】 关键词:洋务教育 现代化 影响 当代思考

一、洋务教育的概述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轰开了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进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2】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教育再也无法沿着老路走下去了。可以说洋务教育是在外力逼迫下,清朝统治者自强御辱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伴随着近代工业的产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洋务运动的需要而兴起的。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一书中认为洋务教育是指在19世纪60年代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洋务派推行的旨在拯救清朝封建统治的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推行的一些教育措施。洋务教育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并未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戛然而止,其影响依然存在,如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无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校管理上都明显带着洋务教育的特色,可以看成是洋务教育的产物;清末新政中颁布的新式学制、教育方针等,都明显体现了洋务教育的基本精神。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开办到1903年癸卯学制的建立,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萌芽、发展和初步确立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时期。这个时期包括洋务教育、戊戌维新变法中的教育改革和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三个阶段。洋务教育阶段是中国教育迈向现代化的第一步,是清末三个阶段的教育改革中延续时间最长、最艰难、也是有重大意义的改革。洋务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思潮的核心,主要内容体现在三大领域:洋务学堂、留学教育和翻译西书。本论文主要以此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及印发当代思考。

二、洋务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具体影响

(一)洋务学堂的主要办学特征及其影响 洋务教育的开始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成立为标志,它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开始。洋务官僚把兴办洋务教育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从1862年至1898年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为了“欲悉各国情形”在交涉中“不受人蒙骗”【3】而创办的外国语学堂,如同文馆和方言学堂;一种是因为军事工业的发展,设有军事学堂,如武备、水师、陆师学堂;一种是因为引进机器设备,解决所存在“本原无有洞彻,曲折无以自明”【4】的弊端,为“久远计”和“无求于西人”,而设置一批科学技术学堂,如船政、机械、电讯学堂。其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外语类的京师同文馆、军事类的福建船政学堂、科技类的福州电报学堂。“中体西用 ”宗旨下的洋务学堂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课程设置、教师任用、教学管理等多方面都贯彻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中学 ”,即孔孟之道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 是不可变的。“西学 ”,即西方的生产技艺,可以用来作为巩固封建统治的手段和工具。“中体西用 ”论就是以“ 中学”中传统的文化制度为根本,以“西学”中的技术为辅助,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内部的政治伦理和体制的前提下,引用西方科技文明强大自己。

与传统教育培育封建士大夫和进行人文教化不同,洋务学堂主要是根据洋务运动的要求,培养掌握现代技术、工艺知识的技艺性人才。由此形成洋务学堂不同于传统教育的许多特征:

1、“中道西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传统教育以培养儒学知识分子为主。“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是传统教育对人才的基本要求。【5】技艺教育在传统教育中是被鄙视的,没有地位的。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是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有了充分的领教。现实是他们认识到,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已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中”,而传统教育所培养的士大夫又根本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形势。要摆脱西方的威胁,就只有老老实实地学习他们的科学技术。“方今万国盟聘,事变多日,洋务最为当今之急”。【6】由此,洋务学堂确立了迥然不同与传统教育的技艺人才培养目标。如外国语学堂培养的是懂得西语、熟悉国际公法和各国政情的人才;技术学堂则培养工程制造、矿冶、交通、电讯等方面的人才。

尽管在西方强大的压力下洋务派的人才观有所改变,但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短期应急的教育价值追求

洋务学堂是以巩固传统为办学的基本出发点,以求强御侮为现实价值目标的。因此,它在办学的具体举措上是短期应急的。

其一,学堂种类主要集中在解决紧迫问题的语言学堂和军事学堂。洋务学堂就仅被当做一种临时性的举措,对外交往的急迫需要,催生了一批语言学堂;保卫国防的需要,促成了福建船政学堂和一批水师学堂。学堂的开办全依据各地洋务运动的需求和办学者的主观意志,缺乏全局的安排和长远的计划。

其二,从学堂的管理看,在洋务学堂办学的30多年间,清政府始终没有设置全国性的教育管理机构。学堂实际上总理衙门等新设的洋务机构或举办洋务的地方督抚管辖。

其三,从学习内容看,对西学的学习仅限于器物的表层。由于强调短期效应,强调实用,重视操作,所以洋务学堂不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办学的基本要素向现代教育转换

布新不除旧,新旧并存是洋务学堂的又一办学特点。正是这种新旧并存使洋务学堂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如德行与技艺的双重培养目标;儒学士大夫与洋教习并存;传统的官学管理与西方现代学校管理方法同时实行等。正是这种新旧并存使洋务学堂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同时又具有了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随着西学引进的深入,洋务学堂办学的基本要素逐步由传统的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转换。

洋务学堂无疑应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位。正是洋务学堂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最初的领地,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逐步解体创造了条件,从而也为中国教育正式启动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和中国近代首次教育价值与道路选择,洋务学堂以缩影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国人在中西文化冲突的初级阶段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它的办学得失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道路的选择,乃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来说,洋务学堂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并冲击了陈腐的科举制度,促进传统书院进行改造;洋务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避免了殖民化的前途,代表着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方向等。洋务学堂尽管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但是,在“变器不变道”办学思想的支配下,洋务学堂仅仅是引进了西方的工艺技术,却失掉了作为技术根本的科学精神;试图保持传统的人文教育,但事实上却僵化和削弱了人文教育,这些都引导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走进了狭窄之路。

(二)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向美、英、法、德等国派出了留学生,开近代中国留学生派遣制度之先河。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形成了一些比较粗糙的有关留学生的选拔制度、学生流向、管理制度、经费制度、录用和奖励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虽然此制度的封建属性不可避免,但它在客观上冲击了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和腐朽落后的顽固守旧势力,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生派遣教育之先河,沟通了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培养了中国近代工业大批实业和海军人才,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李鸿章在1872年一份关于《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折》中认为,设立学校和派出留学生两项措施可以收“远大之效也”,同时,李鸿章还认为:“此率为造就人才,渡图自强之至计,关系甚大。”所以,他建议选派幼童出国之留学。实践证明,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一批海军人才和一批文教人才和外交大臣。

(三)翻译西书及其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洋务企业的兴办和外交活动的展开,迫切需要西方的科学技术资料和国际法律知识。洋务派从1862年起开办的三十多所新式学堂,又急切需要从国外引进教科书。于是,翻译西书便成了洋务运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少洋务企业、新式学堂都设置了翻译机构,像北京同文馆、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学堂、开平矿务局、金陵机器局、北京海关税务司等都集中人力,设法译书。但成效最大的是北京同文馆和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时期究竟翻译了多少种图书,现已无法精确统计。但从有关资料分析,不会超过一千种,数量虽然不多,但引进了不少新型学科,尤其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开拓作用。【7】

三、洋务教育“中体西用”的当代思考

从洋务派“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确立及其指导下的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中,可以引发我们对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一些深入的思考:

(1)新时期如何更加卓有成效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留学教育发展留学教育既可以 利用外国教育资源,真正体验并领悟外国先进的教育念,又可以在输出与输入的过程中,加 深中外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中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有助于我们从世界教育的大潮中看到差距、明确定位,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8】

现在有一种现象值得大家深思:留学早期化浪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家对国内教育现状和教育质量不满,宁愿花高昂的学费送孩子出国学习。如果说能学有所成,这钱花得值问题是到了国外以后,真的就学到了“ 真经 ”?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出国学习实 在是为时过早。它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语言障碍、民族心理弱化、亲情淡漠、管理失等。而且,就去美国而言,多数中国孩子就读的为公立学校,这样的学校教育质量差,校园暴力、酗酒、吸毒事件时有发生。所以,还是大学毕业至少是高中毕业后出国较好.(2)如何继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留学教育体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才外流,并使留学归国人员归国后能够真正有其“英雄用武”之地? 还有,如何建立起一种能够吸引外国优秀人才的开放的教育机制,使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在晚清,由于中国缺乏自己独立的教育体系,教育非常落后,派出去的学生学成归来却在 国内派不上用场或不能得到重用,有很多人只能到外国在中国的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直接为 外国人服务,浪费了国家的人力物力。现阶段,我国人才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这是一个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处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人才的国际流动已是大势所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今天,我们的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人才。(3)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本土化与国际化、传统与现代、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关系? 对此,我们再也不能犯简单化的错误。历经15年的艰难历程,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我们要树立持恒的民族自信心和耐心,勇敢地迎接这一深 层次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痛苦与震荡。我们既不能把优良的传统抛弃,走“ 全盘 西化 ” 之路,也不能把国外的东西拿来加以装饰,走“中体西用”之路,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以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形式,把文化教育真正引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正确发展道路。注释

【1】金林祥.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p108 【2】高时良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3】同上p37 【4】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

(二)【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p154 【5】同上p291 【6】同上p3241 【7】李喜所.《洋务运动时期的翻译》.《史学月刊》1987年03期

5.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 篇五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项目“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本书的出版是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经验及其发展规律提供原始资料,可供普通学校和各级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和科学研究参考。

一、本书选编的资料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主要是废科举、兴学堂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止,编录各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重要音乐教育理论文章及有关史料。既注重文献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又注重其为当前学校音乐教育提供参考借鉴的实用价值。

二、所编资料选自公开出版的书籍和报刊,篇末均已注明。为了便于读者使用,全书按专题分为“音乐教育概论”、“音乐教育评论”、“音乐教育目的与教材”、“教学法研究”、“教学实践、课外活动与师资”、“外国音乐教育”等六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按出版年代编排。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目录

第一部分 音乐教育概论

中国音乐改良说 匪石

饮冰室诗话(节录)梁启超

音乐教育论 志忞

《乐理大意》前言 曾志忞

乐歌一斑 保三

论音乐之关系 竹庄

昨非录 息霜

音乐于教育界之功用 剑虹

乐歌之价值 我生

在北大音乐研究会演说词 蔡元培

儿童与音乐 周淑安

从小学音乐说到音乐教科书 朱稣典

律动儿童游戏 任雁风

从乐歌科说到音乐科(节录)盛朗西

音乐科在小学教育上的重要点 李世骏

为什么音乐在中国不为一般人所重视? 萧友梅

音乐教育通论(节录)贾新风

音乐教育心理学 邹敏、铁明

音乐与音乐教育 雪霞

建国的乐教 李抱忱

谈学校音乐教育的建设 汪培元

我国最早的音乐教材 冬宇

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 陈鹤琴

第二部分 音乐教育评论

对我国现有歌曲的改造观 唐学咏

我对于我国学校乐歌当改良的刍议 李荣寿

关于唱歌教材上的缺点 刘质平

我国学校乐歌的误谬 李荣寿

我们音乐界应该怎样来努力 仲子通

谈儿童音乐 石真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 储敬六

民国以来国内音乐发展的情况 汾生

简谱述评 尚朋

音乐教育的浪费与吝啬 高志云

漫谈学校里的音乐课 黎民

第三部分 音乐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材

《学校唱歌二集》序 陈懋治

《乐典教科书》自序 曾志忞

《教育唱歌》序 李宝巽

《教育唱歌》叙言 黄子绳、权国垣等

《唱歌游戏》绪言 王季粱、胡君复

《唱歌教科书》序 [日]铃木米次郎

《中学唱歌集》叙 [日]铃木米次郎

《新编唱歌集》叙言 李宝巽

《学校唱歌集》编著大意 编者

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 王国维

《修身唱歌书》序 俞复

《共和国民唱歌集》编辑缘起 华航琛

《重编学校唱歌集》编辑大意 沈心工

《和声学》编辑大意 高寿田

《中小学唱歌教科书》序 钟卓荣

《中小学唱歌教科书》序 黄炳照

《重编学校唱歌集》序 黄炎培

《雅乐新编初集》绪言 郑觐文

《乐歌基本练习》绪言 索树白

音乐教材之选择(节录)陈仲子

《今乐初集》编辑大意 萧友梅

致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讨论中小学音乐科课程纲要的意见书 刘质平

小学音乐教材研究 陈超琼

音乐教育的意义 柯政和

选择小学唱歌教材的标准 李垂铭

小学模范音乐教科书的编辑经过 柯政和

部颁小学课程标准内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钱光毅

怎样实行部定的音乐课程标准 柯政和

《心工唱歌集》自序 沈心工

《心工唱歌集》序 吴稚晖

《心工唱歌集》序 黄今吾

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 毛泽东、周恩来等

鲁艺的教育方针与赞扬实施教育方针(节录)李维汉

谈小学音乐教育 粱持宇

抗战期间的乐器问题 李抱忱

改进师范学校音乐课程之我见 王宗虞

幼稚园的音乐课 吴增芥

《中学音乐教材》编辑例言 编者

小学音乐课程研究 费竭胤

音乐教材的今昔 乐如

小学唱游课程目标与教学法 潘伯英

小学音乐教学概论(节录)朱稣典

第四部分 教学法研究

教授音乐之初步(节录)志忞

《小学唱歌教授法》序 陈懋治

唱歌教授革新之研究 又玄

小学校唱歌教授应注重音阶之练音 傅彦长

教授音乐应该怎样? 周玲荪

《麻雀与小孩》卷头语 黎锦晖

艺术科学习法 丰子恺

民歌之教育的价值 柯政和

低年级的音乐教育 易之

怎样发达儿童听音的官能 光毅

小学校的音乐欣赏 胡敬熙

《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音乐》编辑大意 编者

音乐欣赏 黄自

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问题 萧友梅

怎样教小学生唱歌 王明午

儿童唱歌法 张洪岛

音乐的欣赏教育 蔡继琨

唱名法检讨 李抱忱

音乐教育方法简论 夏白

儿童与唱歌 缪天瑞

固定唱名法之我见 赵梅伯

唱名法的检讨 应尚能

《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自序 缪天瑞

首调音唱法为什么被废弃,而换上一个固定唱名法呢? 唐学咏

小学音乐教学上几个实际问题 屠南先

珍惜着孩子的喉咙 何绍甲

儿童唱歌一般教学法 缪天瑞

学校音乐教育的两大问题 仲初

第五部分 教学实践、课外活动与师资

小学唱歌之实验 吴福临

向本社执行委员会提出举办夏令音乐学校的意见 刘天华

中小学校唱歌教员之责任 周淑安

师范学校音乐科教学问题 顾西林

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及方法 刘忠谋

一年来教学之回忆 满谦子

怎样做一个音乐教师 陈素莲

北平市的合唱团 李抱忱

小学生的演奏(节录)胡敬熙

六年来教学的印象 王抒情

中学音乐教学经验谈 刘已明

一个乡村师范的音乐教学 俞绂棠

我们的歌咏团 刘锡=

战时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情形调查 李抱忱

如何解决中小学音乐师资问题 熊乐忱

如何预备做一个小学音乐教师 王宗虞

小学音乐教师应具的几个条件 陈景伦

湖南中等学校音乐教育一般情况 已明

台湾音乐教育动态 俞仁溥

音乐教育与教育音乐 余一庵

小学音乐教学经验谈 陈乔德

第六部分 外国音乐教育

小学唱歌教授法(节录)[日]石原重雄著 沈心工译辑

《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序言 王光祈

德国国民学校唱歌教育概论(节录)王光祈

苏联的小学音乐教育 [日]黑田辰男著 吴承均译

音乐教育论(节录)[日]青柳善吾著 易之译

美国音乐教育家费仕女士讲演记 寇锐使

关于儿童学习钢琴问题 [日]弘田龙太郎著 陈超琼译

儿童音乐生活的内容及其指导 [日]北村久雄著 曾葆译

苏联的音乐教育 [苏]N.布卢索华著 曾葆译

音乐教师之资格 William Lovelock著 赋基译

6.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重点及名词 篇六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其实,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虽有人任过小官,但最终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决澜社

决澜社”画会组织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共举办四次“决澜社”画展,其基本成员十名,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决澜社”的基本成员为: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其中王济远于第二回展后退出,丘堤却于1933年日本回国后加入)。“决澜社”第一回展时,发表了由倪贻德撰写,经庞薰琹、王济远同意的“决澜社”宣言,表明了他们对当下的艺坛状况的看法及自己的使命的确认。

决澜社“在当时吸引着一批不甘于被时风所困而随波逐流的新进的画家,他们虽然艺术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却以狂飙运动来冲破庸俗陈腐的画坛沉寂的局面,掀起一个新兴艺术运动的愿望,把他们连续在一起了。”决澜社“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西画家去作多方面的探索,创造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气,并且也促进了对西方近现代绘画诸流派的研究和借鉴,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了一片疆士。

3、新木刻运动

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代表了“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潮。这个“左联”领导的美术活动在思想上广泛吸收了欧洲版画特别是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和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鉴了外来版画。因此,强烈的思想性和明显的欧式技法是30年代“左翼”木刻的特征。它发挥了美术作为革命斗争武器的功能,在民众中起到了宣传革命真理、鼓舞革命斗志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木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投入抗敌救亡宣传。原先分散的木刻社团在武汉共同成立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简称“全木协”),领导和推动全国木刻界的抗敌宣传活动。各抗日根据地,由于广大青年美术家的到来,美术力量加强,木刻创作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艺术样式。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木刻工作者们纷纷奔赴农村、工厂及抗日前线,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木刻作品,涌现出许多木刻家,如古元、彦涵、李桦、力群、朱宣咸、王式廓、夏风、郭钧、石鲁、罗工柳等。

4、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代表作品《奔马图》、《群马》、《珍妮小姐画像》、《九方皋》、《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

5、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其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代表画家有创始者“二居”——居巢、居廉,以及岭南画派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

广州画院副院长黄志坚更明确地把岭南派的特征归结为四点:

(一)、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

(二)、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道路

(三)、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理想

(四)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特色

6、八五新潮

八五新潮是由当时美研所的一些批评家命名的,这些批评家以美研所主办的《中国美术报》为阵地,在1985年到1989年的四年间,不断介绍欧美现代艺术,并在头版头条上介绍年轻一代的前卫艺术。现在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像罗中立、王广义等都是在这几年间脱颖而出的。严格地说,85新潮并非一个艺术流派,主要是一场艺术运动。这个运动实际上也是1980年代精英文化运动的社会大潮的一个支流。

面对着新潮艺术的洗礼,艺术家作为艺术活动的主体,在新潮美术运动中进行着失落与重构两方面的变革。

1.重新感受世界和生命。在“文革”结束后,艺术家们重新将人本主义和人性作为艺术追求的核心内容,把视觉美感需求作为艺术形式的指南。

2.对传统艺术的反思。他们一方面向极“似”的方向发展,借鉴超写实主义的手法,将中国工笔画的细密和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向“极不似”的方向发展。

对于艺术家来说,主体的重构,主要是艺术理论的重构。具体来说,即是:面对新与旧、中国与西方艺术观念冲突的局面。既要解放思想,又要明辨是非。即要在关于艺术作品的价值构成、创作规则、文化策略等方面,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独立的判断与选择,而不是盲目效仿,随波逐流。

7、南黄北齐

在中国现代美术界有”北齐南黄“的说法。北齐指的就是以画虾闻名世界的一代大师齐白石,南黄指的就是著名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黄宾虹。

黄宾虹早年看过许多中国画史,学习前人各家绘画技法,山水画风格受李流芳、程正揆和髡残影响很大。中年以后,艺术追求从学习古人转向自我创作,从50岁到70岁,他游遍名山胜境,留下了许多的写生图稿。70岁以后,他的画风大变,作品风格独特。他喜欢用焦墨和浓墨,根据多年的实践,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用笔方法和”浓、淡、破、泼、焦、积、宿"七字用墨方法,具有很高的美术理论价值。他精通诗词、篆刻、书法、文物鉴定、美术史等。他的画从表现内容看,全凭笔墨功夫,使人百看不厌,越看越有内涵。黄宾虹一生著述和绘画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画家通论》、《虹庐画谈》、《宾虹草堂藏印》、《宾虹画语录》、《中国画史纲》、《宾虹画集》等,他还对新安画派作了系统地研究和介绍,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史料。

齐白石是各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的绘画、诗句、书法、篆刻,没有不精通的门类。他的艺术创作极其丰富,创作风格对现代乃至当代中国画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齐白石原名纯芝,字谓清,小时候叫阿芝,字萍生,年岁大时号白石,白石翁,又号寄萍、老萍、三百石印富翁等。他是湖南湘潭人,小时家境贫困,父母当农民,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书。13岁起学木匠,他的木雕突破陈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齐白石27岁开始学习绘画,作诗、刻图章。60岁后定居北京,以篆刻卖画为生。这时期他与戏曲大师梅兰芳相识,第一次会面时,齐白石为梅兰芳画草虫,梅兰芳为齐白石唱贵妃醉酒。他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5年,民主德国授予他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称号。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和平奖。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很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的艺术风格。专长画花鸟,用笔有力,画虫极为精细。他特别擅长画虾蟹、蝉、蝶、鱼、鸟一类的题材,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齐白石的画,反对闭门画室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以上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借古开今,起到了继承传统,开拓未来,对后世有承前继后的作用。

8、上海美专

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她培养出的艺术名家遍及海内外,在当时就是一所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类名校。著名艺术家刘海粟长期任该校校长。1912年11月由乌始光、张聿光、刘海粟等创办,名为上海美术学院。1915年改名上海图画美术院。1916年称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17年组织校董会,聘请蔡元培、梁启超、王震、沈恩孚、黄炎培等为校董。1920年更名上海美术学校。

其办学宗旨:1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含2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担负宣传艺术的责任,推动中华艺术的复兴3我们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有自信研究和宣传的诚心

教学方法;早期在摸索中,仍偏重实技,对学理并无讲述。沿袭临摹范画入手和画布景,但不久开始采用石膏模型,注重静物写生和户外写生。“写生“逐渐成为实施正规的西洋画教学的新概念。除了聘请名师之外还请著名学者演讲提高办学的人文性。

设中国画科、西洋画科、工艺图案科、雕塑科、高级师范科、初级师范科。1921年改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修改体制,分设造型美术院(下分中国画系、西洋画系)、师范院(下分图画音乐系、图画手工系),学制 3年;附设图音和图工专修科,学制2年。1930年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2年增设绘画研究所。其后学制多变,曾一度分设3年制、5年制专科(下分中国画、西洋画、图案、音乐4组),又设3年制艺术教育科(分绘画、音乐、劳作3组)及研究班。全国艺术院校院系调整后,上海美专与苏州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和音乐两科合并成立了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址在无锡社桥。1958年迁入南京丁家桥,不久后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她培养出的艺术名家遍及海内外,在当时就是一所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类名校。该校深受蔡元培关于美育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张的影响,而活跃于现代艺坛。其办学宗旨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我们要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并谋中华艺术的复兴;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研究和宣传的诚心。”该校尤在引鉴西方教育方式、教授西画方面成绩显著,且注重师法自然,尊重学生艺术个性,提倡艺术风格之多样化。1914年始用人体模特儿作写生练习,1917年在该校成绩展览会上第1次公开陈列人体写生素描,即遭攻击,校长刘海粟同时被骂作“艺术叛徒”。1926年,上海知县危道丰及军阀孙传芳再度出面干预使用人体模特儿,并下令通缉刘海粟。刘海粟据理力争,终致获胜,人体模特儿并在其他艺术院校得以推广使用。几十年来,该校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材和艺术师资,曾多次举办学生成绩展览会及教师作品展览,并举办多项学术活动,出版有《美术》刊物等,为开拓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9.潘天寿

潘天寿:(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人。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勾石方长起菱角;墨韵浓、重、焦、淡相渗叠,线条中显出用笔凝炼和沉健。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如他的《小龙湫一角》特别是把画面主体小龙湫压到边角的构图,含蓄地让观者先看灵岩的磅礴山势,烂漫的山花然后再去欣赏那支龙湫水,这种方法,正与那些使画面“一览无余”形成对照,不仅显示了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也表述了画家对平凡事物的内在感情。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谈艺录

艺术的民族性

一民族有一民族之文艺,有一民族之特点,因文艺是由各民族之性情智慧,结合时地之生活而创成者,非来自偶然也。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将自己的民族文化看成是莫大的骄傲,以此来证明本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聪明才智。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传统遗产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深,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作为中国人,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整理、宣扬我们的民族遗产,并从中推出民族风格的新成就,否则真要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了。

艺术这个东西是要有不同的,不要去强求相同。各民族、各地区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风格、形式、气魄,这是好的。如果都相同起来,那不是艺术而像机器生产。当然,艺术大的原则还是同的,但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表现有所不同。不同就是他的成就。油画在中国还较年轻,要解决民族化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求之过急。我们不能简单化地要求学油画的搞点中国白描作为油画基础来解决民族化问题。中国画的基础和油画的基础,各有特点和长处。现在没画还是可以按照西洋的一套基础来训练。只能从中摸索,逐步创造新的中国没画的基础。

西画,还是应在西画基础上搞,不必插入其他东西。

7.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篇七

为f更大范陳茜足广大职教n作#展尔研究和教学成米的愿堪, 鼓励全闹的职教丁_作者一N加入到探索中岡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的活动屮来, 从2 0 1 6年一j j」卩始,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将与丹//少年 (北京) 文I t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中国职教•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如下:

一、征镐对象:全网所冇职业院校 (卨职、高^、中职、中G) 教职员I:以及在校学生, 包括职业高师生撰写的文G

二、怔稿内容:职业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多7lj化的课堂教学与校企合作探讨;新吋朗职教校学生技能培养的多种选择;各学科勺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职教学生品徳培养新思芍等等

三、征稿要求: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须具有新颖的学术观点, 通过自d提出的观点, 用研究成果或者实加以仏:ill:, 做到条理清晰, 汧苫流畅《观代职业教育》只刊发首发作品, W此, 作#必须保丨止为原创作品, K未他报W杂忐发表过, 否则, 不予发衣

四、征稿格式: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 如果是纯文字内容, 以3200卞为宜, 通过wcut丨文档的方式发品。如果有图片、图表、公式的文章, 可参考字数统计酌减文字内容

五、征稿时间:从2016年ljj 1口至2016年6月30日在此期间, 作者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作品传组委会N时, 请作者在论文标题后而注叫“侖芡征文”字样, 以方便统汁

六、征稿评熒:征文活动结束后, 组委会将组织知名教育争家和文化学者担当评审, 选择出一等焚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6篇;5等奖论文10篇, 分別给予1000元, 500元和200元焚金并颁发证书, 同时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奖并颁发丨|丨:丨•;) }外, 纽灸会还将适吋安排获焚荇进M参加学水交流活动

“中同职教•中网梦”主题征文顺应中同职业教育发展所需, 旨在职业教育领域营造更好的学承氛围, U:全闽的职教丁作者认识到, 家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重大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职业教育丨:作者责X旁贷, 丨丨:我们携T•把“中同职教•中丨司梦”主题征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投稿信箱:电子邮箱:Hanqiiigsliaonian@..ip.sini U. (, in<八>|、丨:丨'}:303902W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地址:太原市许州北路3丨4^U i Jll L i, 1;':0351—4061852 I37I6 8 9 8 8 99

8.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中国教育 篇八

90年前,刚刚留学回国的闻一多在一首诗里呼告,“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表达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在西方文明冲击面前失去文化自信的痛苦和迷惘。今天,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复古主义之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需要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建构,找回中国人的文化之“根”。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台湾地区和作为中国近邻的韩国、日本,都比中国大陆保留了更多的儒家文化,他们都实现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良好结合,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道德水准。台湾地区在《语文课程纲要》里明确地将“体认中华文化的精髓”作为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中国古代文化在语文高考中的比重占一半以上,且内容深刻,远超大陆。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关注和重视起来。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的重视和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在未来的中国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将是一股重要的智慧之泉和力量之源,它将让“失魂落魄”的国人重新找回自信和根基,成为兼具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现代中国人。

9.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篇九

征稿活动策划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以服务全国医药卫生及相关行业的管理科技人员,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医药学的科学发展,开展学术争鸣,提高全国健康水平为宗旨。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的科研前沿,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先进医疗技术及药物研发,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经验,大力普及中医药教育为己任。为更好服务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集中体现2009年度中医药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我单位策划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合作编辑2009中医药新技术成果特刊,望能得到贵单位的支持。

1、征稿活动的运做

由杂志社审发书面征稿文件,我单位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征集论文稿件。所有稿件交由杂志社编辑人员审阅,有杂志社决定是否录用。

2、论文撰写要求

1.稿件要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立题新颖,资料真实,方法科学,统计合理,结论推导合乎逻辑。数据应准确,有可重复性,应做统计学处理;诊断和疗效标准应注明出处,使之具有权威性。

2.文题及证明:文题应做到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避免使

用简称、缩写、化学结构式、药品商品名等不规范名词。尽量不设副标题。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或相关项目,应予说明,如“本课题受XX基金资助(编号XXXX)”,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本刊可优先录用)。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本刊,并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来。

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如需改动,应由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作者单位,应注明单位名称、科室、地址(XX市或县XX路XX号)、邮编。

4.摘要及关键词:文章必须有中文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4部分内容,要求以第3人称撰写,200~300字为宜。关键词3~8个。

5.有条件者,请将标题、作者、单位及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

6.文章内容层次:一般按3级,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左顶格书写,不同层次序号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1、1.1、1.1.1,夹在段落内的序号用①②……书写。

7.文中图、表要用中文清晰明了表示。图稿请用白纸或硫酸纸单面墨绘,照片请用光面相纸印出,图中文字、数字应贴字或打印。表格内容不与文字、插图重复,均采用三线表。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需注释处,用*、▲、#等表示。

8.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1。

9.数字用法: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物理量量值,非物理量的量词(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计数的数字,文后参考文献(古籍除外)著录中的数字。应使用汉字数字的场合:固定词语中作语素的数字,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

10.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内部资料、转载、保密资料、文摘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中出现的次序号,在引文末右上角方括号内注明,参考文献目录著录书写格式、间隔符号必须按照本刊规定:

期刊:[序号]作者(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列出前3名后加“等”,作者之间加“,”).文题[J].刊名,年,卷(期):页

书籍:[序号]作者(作者数同期刊要求).书名[M].版次(如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要写全称),年:页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原文献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11.文稿采用word格式格式,在电子邮件中须用附件形式发送,打印稿用A4纸打印,并随信附寄软盘,最好用电子信箱投稿,并请注明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同时提供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10.中国现代美术教育 篇十

(2014年春季新生入学教育版)

一、学习方式与缴费注册

1.网上学习采取什么方式?

答:采用“自主学习为主、协作学习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光盘等方式学习,同时通过教材和辅导资料,以及实时和非实时的讨论、答疑、作业等远程互动教学环节进行课程学习。

2.如何了解学习过程?

答:为学生提供了“新生指南/学习指南”栏目,包括了学习流程、学习方法、上网操作、课件学习、课程考试、免修免考、学籍变更、统考及学位英语考试等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是每个学生必须要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每个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最先要查询的栏目。

3.新生如何缴费?

答:新生入学后需预付不少于40学分的学费,其余学费按学年缴纳。学费由所在的校外学习中心统一代收。具体学费标准可咨询所在地的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新生注册时需缴纳一定的教材费。

二、选课和教材

1.如何划分学期?

答:学院学期分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秋季学期为每年7月至11月,春季学期为每年12月至次年6月。

2.如何选课?

答:选课采取校外学习中心集体选课与学生自主选课相结合的方法,时间约在每学期开课前1.5个月(注意:选课前必须要缴纳足够的学费),具体时间和要求请关注网上农大当期发布的通知。

3.学生重选课的学费标准?

答:学生如果重选通识课、专业教育课、任选课,须缴纳1学分费用;若重选综合实践类课程,则按照3个学分的费用标准收取。4.如何订购和领取教材?

答:学生一般可在选课的同时预订课程教材及教学资料,具体可与校外学习中心联系;可根据相关通知到校外学习中心领取教材。

三、课程学习

1.学院提供了哪些学习资源?

答:学院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程、光盘课件、教材和一些辅助学习资料,除网络课程在网上学习外,后三种资源需要学生到校外学习中心订购。

2.网络课件运行环境是什么?

答:对学生软硬件基本要求如下:硬件——任何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软件——Windows 98/NT/2000/XP,IE8.0以上,Windows Media Player9.0以上,Flash播放插件(自适应),acelpacm.exe(插件)。网上课件以音频形式播放。详细操作可到“新生通道/学习指南”下载“网络课件播放使用指南及问题处理”。

3.如何听课?

答:学生凭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录,进入“我的课堂”,点击“学习/我要学习/在修课程”,选择相应的课程,点击“开始学习”进入网络课程,点击“课程学习”进入课程讲解页面。选择需要学习的章节,并点击“收听音频”的图表,之后点击“播放”即可听课。

4.打不开课件(一片空白)如何处理?

答:可以在单击“课程学习”的同时,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最好取消百度、雅虎、谷歌等系统中的广告拦截`功能,具体操作详见“新生通道/学习指南/网络课件播放使用指南及问题处理”。

5.如何完成在线作业?

答:进入“课程讲解/在线作业”,进入OTS在线考试系统,然后点击“在线作业”,即可以在“进行中的”模块中查看作业列表;选择某套作业,点击“开始考试”进入作业页面;答题完成后点击“全部提交”完成作业。如中途有事需要退出作业系统,可以点击“暂时保存”以便于下次再做(每次最高答题时长为3小时)。

6.作业成绩如何记载?

答:作业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及格);按照一定比例计入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具体比例以当期发布的作业通知执行。

目前,每套在线作业最高答题次数为15次,系统记录已完成的次数,记录每次成绩,取最高成绩作为该套作业的最终成绩。每套作业成绩在补考或重选时都予以保留。学生可以登录“我的课堂”查询。

7.是否安排考前辅导?

答:学院一般在考试月的上中旬安排考前辅导,主要有语音辅导和文字辅导两种形式;语音辅导需要使用E知通系统才能参与和收听,文字辅导资料等都存放在相应课程的“辅导资料”栏目中,可以自行下载。具体课程辅导详见当期发布的通知。

8.与辅导老师交流、沟通的方式?

答: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辅导老师联系:

①登录“在线问答”栏目,可以就教学教务问题和老师进行交流。

②登录网络课程,点击“课程论坛”或是“课程问题库/提出问题”与课程辅导老师进行沟通。

③学习帮助邮箱:study@cau-edu.net.cn,可以就课程专业问题向老师咨询。

四、课程考试

1.如何查询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及考试形式等?

答:可以到“网上农大/学院公告”查看本学期发布的开课计划、考试计划及教学资料信息;也可以到“我的课堂/教务/课程选修/开课考试计划”栏目中查看。

2.课程考核形式包括哪些?

答:课程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包括上网学习、在线作业、线下作业、在线讨论、实验操作等,终结性考核形式包括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调研报告、实验实习报告等,根据考核要求不同,课程考核采取不同的形式,课程最终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各项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各课程具体的考核形式参见当期发布的开课考试计划。

3.课程考试需要预约吗?

答:本学期选课后系统即默认了该课程的考试预约,如果不能参加当期的课程考试,需要在考试预约规定的时间内取消预约。对于考试未通过需要补考的学生,必须在学院规定的

时间内进行考试预约。

4.课程考试每年安排几次?在哪里进行?

答:学院每年组织两次正考和一次补考。正考时间为:每年6月和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补考时间为:每年3月中旬。具体的考试时间和安排以网上当期发布的通知为准。考试地点在各校外学习中心或指定的考场进行。

5.课程考试成绩何时公布?

答:课程考试成绩一般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左右公布。6.课程成绩不及格怎么办?

答:需要参加补考或重新撰写课程论文。除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当期考试预约参加考试或提交论文外,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当期的作业。每门课程学院为学生提供4次考试机会,如果4次考试还未通过(包括不及格和缺考)需要重选课程或选修其它课程。具体事宜请与所在的校外学习中心联系。

7.课程论文的题目和要求在哪里查看?

答:进入“我的课堂/学习/做论文”模块可以查看当期需撰写课程论文的课程名称、论文题目、考核要求及提交时间等;或查看学院当期发布的学院公告查看所有课程论文题目及要求。

8.课程论文的提交有何规定?

答:课程论文采取线上提交的形式,必须在当期学院规定的时间内进入“我的课堂/课程论文/做论文”栏目,查看当期课程论文撰写提交要求和论文题目,完成论文后依照提示填写相应论文信息后完成提交上传,逾期课程论文管理系统将关闭;在提交期限内,同一课程学生可以多次提交,系统将以最后上传的文件自动覆盖之前上传的文件;跨撰写课程论文必须使用新一年的课程论文题目。

9.如何写课程论文?

答:进入具体课程的“课程学习”页面(该课程必须为课程论文考核形式),在“辅导资料”栏目点击“课程论文指导资料”,即可收听课程论文写作指导的全部内容(需安装E知通才能正常播放);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讲解和要求进行写作;撰写课程论文时一定要注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论述,切忌抄袭他人论文;如参考了别人的文献,一定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出处。

五、毕业综合实践

1.学院每年组织几次毕业综合实践?

答:毕业综合实践每年进行两期,每期历时6~7个月。具体要求请关注网上当期发布的通知。

2.本、专科毕业综合实践提交方式有何不同?

答:专科综合实践采用纸质报告的方式提交到校外学习中心,由校外学习中心负责评阅并统一提交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则是由学生本人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系统提交。详见当期毕业论文工作通知。

3.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否可以自拟? 答:可以,但是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4.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系统操作环节有哪些?

答: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系统操作包括毕业论文的申请,选题,提交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初稿、二稿、终稿提交,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交流,实践活动记录提交等环节。

5.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构成比例?

答:不参加答辩的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开题报告成绩,论文终稿成绩,实践活动记录成绩,各占毕业论文(设计)总成绩的10%,80%,10%。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学生成绩,答辩成绩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最终成绩。

6.参加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条件?

答:首先须在学院规定时间内在毕业论文设计系统进行答辩申请;其次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从081批次开始,申请学士学位的本科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7.毕业综合实践不及格可申请补做吗?

答: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考核不及格,可以申请补做1次,如果补做1次后仍不及格,须重新选课;本科层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在及格(含及格)以上的,如果对已获成绩不满意,也可以重新选课。

六、毕业与学位

1.毕业的条件有哪些?

答:毕业的条件:①在籍学生达到最低修学年限;②按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③本科学生通过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

2.满足什么条件可以提交毕业申请?

答:具有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籍;已选课程学分不低于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选修学分要求;正在学习和未通过的课程学分低于30学分;本科层次学生已选统考课程;没有欠费。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我的课堂”提交毕业申请,具体时间详见“学院公告”当期发布的通知

3.申请学位需要哪些条件?

答:要获得学位,首先要达到毕业的要求;第二是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以上;第三是毕业论文成绩良好及以上(从081批次开始,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第四是必须通过北京市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第五是无作弊行为或记过处分。外语未达到学位要求者,在毕业后一年内取得学位英语考试合格证书者,可申请补授学士学位。逾期未申请者,学校不再受理。

4.如何申请学位?

答:学生毕业后,满足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学院平台提交学位申请,并将学位申请表及相关材料提交至校外学习中心,由校外学习中心汇总后将申请表及有关材料报学院审核。

5.北京市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考试的时间?在哪里参加考试?

答:每年有2次考试,一般在5月和11月进行。学生可以到校外学习中心提出申请,选择就近的考点报名参加考试。①北京生源的学生由北京教育考试院批准的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北京考区考点具体组织与实施。②非北京生源的学生由北京教育考试院批准的外埠考区考点统一组织和实施。详情请见“网上农大”有关通知。

6、课程进修生可以报考北京市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吗? 答:课程进修生不能报考。7.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如何发放?

答: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均邮寄到各校外学习中心,学生需到所在的校外学习中心领取。8.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遗失了是否可以补办?

答:不可以,毕业证书遗失后可补办“毕业证明书”或是到所在地的学历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学位证书遗失可补办“学位证明书”。

9.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吗?如何在网上查询、认证?

答:中国农业大学颁发的网络教育毕业证书是经教育部电子注册的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可以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学生服务邮箱:service@cau-edu.net.cn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上一篇:现代银行的发展趋势下一篇: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