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2024-08-24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精选12篇)

1.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篇一

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总结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培训,这次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工作。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使我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

1.社会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对教师角色、学校人际关系、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从而产生压抑、偏激或悲观等不良情绪。

2.人际关系紧张。一些教师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事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抗,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情绪不稳定。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至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状态。

4.心理失衡。许多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甚至形成灰暗情结。如嫉妒、自卑、妄想、愤懑、抑郁等情绪和攻击性行为等。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

教师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以上诸多之类的社会、家长寄予教师过高的期望,赋予教师太多的角色,以至使教师产生角色冲突,从而引起了心理问题。

首先是社会、家长对教师角色互为矛盾的要求造成的冲突。一方面在考试评价制度、课程、中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改革的今天,家长对高分的迫切期望和社会对高升学率、高学历的要求,以及对教育投入和教学资源的不足,迫使教师不敢过多考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以最高效方法,将最标准答案最直接向学生灌输,以提高课堂效率,获取应试高分。另一方面,社会也清楚认识到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主要是靠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动力,他们又抨击应试教育,要求实施以发展创造力和个性的素质教育。因此,中小学教师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腹背受敌,尴尬不堪。

其次,教师自身利益与教师的角色责任造成的冲突。教师是现代社会的一员,他和别人一样,有体验成功和成就的需要。然而,教师角色却要求与特定的学生维持一种持久的关系,这样就必须使教师较持久地投身于一种特定的情景。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总想去找一个工作条件、福利条件更好的学校执教。希望自己经济上丰裕,并且社会名望和自尊得到保障。在这种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选择的冲突中,育人者和个人事业成功者的角色冲突,必然使部分教师惶惶不安,对自身工作不满,直到对教育工作产生厌倦、轻视的心理。

再次,教师偏低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造成的角色冲突。新时代要求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且还是心理

工作者、学者、专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教师这个角色确实是不好当的,尤其社会上还存在对教育事业的不理解和对教师的偏见,教师经济待遇和职业地位偏低,使教师心理感到不平衡,发牢骚,逐渐失去对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还有教师角色定势的冲突,以及教师角色的弥散性造成的冲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知识的权威者和传授者。但事实上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更快、更多。教师有时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教师权威受到挑战,教师心理受到冲击。教师们强调的诚信、真实、宽容和遵纪守法,往往被学生以大量的欺诈性的商业广告和某些靠违法、狡诈而发达的成名商人的事实驳得体无完肤,以至教师对如何扮演社会道德的实践者和人类文明的建设者产生了心理困惑。再有,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广泛的责任里,很难甚至无法证明取得什么成就。许多成果的“无形性”,使教师或多或少模糊感到他们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似乎永远做不完,永远看不到尽头,从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甚至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和信心,精神不振、不求上进。又因为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如此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便会导致教师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严重,嫉妒情绪突出,焦虑水平偏高,神经质、抑郁症和失眠等等时有发生。

三、开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健康水平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增强教师角色转换能力,提高职业心理素质。

引导教师善待自己,正确认识社会消极现象、挫折情境和环境压力,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为取悦他人而过分自责或违心行事。我们可通过继续教育的正规教育方式,促使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心理保健与预防的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情绪的自我调适,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提高自己的角色转换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并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去体验成功。还要帮助教师懂得正视现实和适者生存的含义,学会让自己去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方法和要求,在适应中求发展。建议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外出旅游观光、访问,使教师释放不良情绪,舒缓身心,增强见识,拓宽生活空间和交往范围,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

学校的校园氛围主要受学校的三大核心人际关系——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求学校管理者要改进领导作风,实行科学管理,加强与教师的感情沟通,努力维护和发展教师的根本利益,致力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第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条件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提高了业务能力,不断进取,才会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可通过选送教师去高一级学校进修学习来实现。第三、学校的政治业务学习、科组活动时间,可用来定期请有名的心理学专家、教授来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进行有效的教师心理疏导,帮助教师悦纳自我,陶冶情操,从容对待挫折与失败,深刻领会教师工作的真正价值。再者,学校要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经济待遇,在物质条件上,实实在在地满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净化社会心理环境。

受传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影响,社会往往重视教师教育质量高低,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强调教师的“牺牲”“奉献”精神,而忽视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及身心健康的愿望。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制度存在目的盲目性、标准随意性和方法手段落后性等问题,迫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延长劳动时间去参与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密切相关。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努力构建一个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教师质量评价方案和细则,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把教师从过重的心理压力之中解脱出来。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高自己师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力求做一个工作踏实、知识渊博、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2.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篇二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困境,教师管理,心理建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 家长及社会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日益增加的教学压力, 学校教师们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社会发展的要求, 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教育部虽然规定了每位教师每年继续教育学时必须达到72学时, 但是继续教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老师参加继续教育非常被动, 甚至消极对待。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常陷入形式化, 难管理的境地。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并就如何对继教工作中对教师队伍实行管理进行了心理上的建构做了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填补目前继续教育研究的空白, 促使更多的人来关心继续教育工作。

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困境

1.教师的参训前的心理状态

继续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教师, 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成效。

目前, 受教师社会地位偏低的影响, 很多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 缺少职业自豪感, 甚至根本就看不起教师职业, 缺乏积极体验, 不能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让他们来参加继续教育, 学习的劲头肯定是不足的。

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 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 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方向表现都不同, 加上社会浮躁家庭复杂, 学生思想状况更加复杂, 所以教师工作压力增大, 容易产生焦虑。

另外, 教师工作具有长期性, 很多教师在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里, 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他们缺乏长远打算, 得过且过, 没有方向感。而这个时候他们又不得不服从要求, 调开课或者停下课来参加继续教育工作。这就难怪他们怀有抱怨的消极心态了。

2.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继续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短期性、变换性等特点, 造成管理难。

由于继续教育是一种短期的非脱产培训, 教师要继续工作或者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参加培训,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现有的工作生活规律。培训期间教师往往要工作学习两兼顾, 有时候短时间内学员的心刚刚定下来, 学习就结束了;而有些学校课时紧, 教师难以放下心进行学习, 所以管理未免流于形式化。

(2) 教学不能切合教师工作实际, 理论多于实践。

目前, 继续教育内容设置上渐渐已能考虑培训对象的需要, 但是在教学上缺乏创新, 缺乏有效的形式把理论和教师的实际很好的相结合。很多培训课堂仍然是概念的讲授, 理论的分析, 操作性的课堂少见。培训课堂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 学员在下面瞌睡。远程视频学习的, 常常是视频在放, 自己在干其他。教学成为空泛, 学员过后就忘, 培训未能真正为教师所用。

(3) 管人不管心, 管理不能人性化。

由于继续教育是短期培训, 人员流动大, 管理者往往着意于出勤, 不着意于学习。教师对点名制度心存反感, 又迫于压力不得不面对。这就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非常被动, 大家心知肚明, 来上课是为混学时。人在课堂心不在, 或者干脆干其他的现象常见。

综上所述, 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可以说是陷入两头难的困境。学校难管理学员, 学员难安心学习。针对以上问题, 下面就解决的办法进行论述。

三、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心理建构

1.让教师安心——从教师实际出发, 进行管理

管理者, 应该正视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出发进行管理。教师是人, 带有情绪走进课堂, 在明确纪律的同时, 要以一种轻快活泼的气氛感染他们。对他们参加培训存在的困难要重视, 针对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三边忙的现实, 提醒他们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的关系。生活上的关心, 给教师心理上带来安定感, 使他们可以真正安下心来参与培训。

2.与老师知心——准确定位, 激扬理想, 构建职业价值观

每一期培训, 都有自己的培训目标。管理者应该对班级进行准确的定位。比如在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班的管理上, 我把他们定位为未来的骨干, 未来的校长, 鼓励他们要好好利用培训, 为将来自己的教师生涯打下基础。在新任校长岗前培训班中, 我把校长们比喻为地方的大树, 为地方遮荫避雨, 撑起一片天地, 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适当的张扬理想可以满足培训对象尊重的需要, 提升他们的职业价值感, 把培训和自己的职业需求生活需要挂起钩来。准确的目标定位, 使管理得到顺利实施, 起到真正的实效。

2.让老师上心——提出要求, 严格管理, 养成习惯

虽然教师来参加培训多少带着些困难, 但是这不能作为放松自己的借口, 管理者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要有期望有要求, 并在开始之初就严格要求, 形成习惯。

今年1月份, 我带了一期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班, 出勤表现特别好。除了第一天有人请假有人迟到外, 此外的时间没有人请假和迟到。我们班的学员每天都是早早来到教室等待老师上课, 这和以前的培训班真的不一样。可以说他们真的是来认真培训的, 不是来混培训证或者学时的。而我是通过粗放细抓, 严堵细导做到这一点的。

一开始我就把管理制度详细的讲给大家知道, 并把具体的措施告诉大家。第一天上午刚好有两位学员没有按通知按时到班, 我就告诉大家, 按制度这已经算是迟到了。下午又有一位老师迟到, 我笑着在班上表扬了大家, 说大家有进步, 上午两位迟到下午一位迟到明天肯定没有。结果从那以后真的没有迟到的学员了。我把考勤的任务交给了班长, 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班长每天都会把考勤表看着大家填好然后交给我。

有一天, 班长告诉我说在他上厕所的时间里, 有老师替其他老师签名了。虽然大家都真的没迟到, 但我还是在班上强调不要出现这种情况。我细细的跟大家说, 虽然大家都没迟到, 但是也不能代签, 因为签名代表着承担责任。同时我也告诉班长一定要看着他们签好。

就这样这一期培训班, 我们没出现乱迟到乱早退或者乱请假的现象。这完全靠管理者和教师们的耐心沟通和严格要求。

3.让老师倾心——构建活泼课堂, 提升培训质量

课堂教学应该改变讲师讲, 教师听的模式。例如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模式, 即学员既听又问, 老师既讲又答, 充分调动老师“教”的积极性和学员“学”的兴趣。

有一次在上《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课》的时候, 我针对一个典型的自卑案例, 让学员先进行私下交流, 然后让多个学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边讨论边分析, 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样一问一答, 学员感受深刻, 学以致用。

另外讲师应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 让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张张恰当的图表、一段段简练的文字展现在学员面前,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构建生动活泼的继续教育培训课堂, 有助于将教师的心留在课堂上, 将教师的情留在课堂上, 将教师的神留在课堂上。这是继续教育的灵魂所在, 每一位讲师都应该努力追求。

参考文献

[1]叶长宾.继续教育教师的“苦”与“乐”[J].师道, 2011, (Z1) .

[2]丁桂凤.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心理保健[J].中小学管理.1996, (03) .

[3]陈佩.怎样对待教师的挫折心理[J].中小学管理, 1999, (02) .

[4]母松灵.浅议教师的学习情绪调控[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4) .

3.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篇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1-01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深刻变革,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了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社会、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在组织中小学教师培训时,我们常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却面临许多困惑与难点,致使培训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一、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存在的问题

1、层次不齐的教育现状影响了教师培训的积极性。虽然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目前各地的实施情况却不一样,尤其贫困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有的工作还处在起始阶段。大多数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正常开展,有的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学过程中容易以学科教学的方式来对待;有的受教师素质的影响,以德育课代替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的学校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但活动却不能经常化;有的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淡化心理健康教育。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2、专业师资缺乏影响了培训效果。据笔者统计,甘肃一贫困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只有2人,通过其他形式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专、本科学历教师只有11人,平均16所中小学配备1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

3、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存在差距。实际培训过程中,大多培训者多以讲授理论为主,而大多参训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在能力提高需求方面,参训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4、培训形式单一影响了培训质量。近几年组织的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心理健康教师集中培训,大多以专家讲座和报告的形式进行。通过征求参训教师的意见,他们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讲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5、培训时间错位造成工学矛盾。为了便于管理,同时不影响学校工作,大多集中培训,都安排在假期中进行。据调查,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培训在工作时间进行。

二、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的策略

1、领导层面上要提高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本人。针对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势在必行,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要科学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不应是一种短期行为,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短期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他培训的附加课程的作法,要制定长期合理规划,确保培训正常有序进行。

2、培训对象上要注重培训者的培养。培训教师的水平对促进学员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借助近几年的国培项目,外派教师参加专门培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取得相应资质;还可以从高等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来本地协同参与培训活动,吸收他们的理论基础、培训手段、实践经验,缩小认识差距,培养本地的土专家。

3、培训内容方面要及时跟进教师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有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等。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培训需要。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内容要让教师系统学习,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

4、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内容来安排,如基础知识可以采用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办法;辅导策略与技巧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与现场模拟结合的形式;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细节问题可以采用专题讨论会等形式。可以根据学员的工作性质将学员分为班主任小组、校长小组、任课教师小组及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小组,组织学员分别结合工作实践和性质进行讨论。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借助教学实景、网络资料协助教学,开辟教师在线交流平台,增加教师获取信息和帮助的渠道。

5、培训时间上要避免工学矛盾。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导致身心疲惫,因而教师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各类培训,最好安排在正常上班时间,避免加剧工学矛盾。

参考文献:

[1] 高飞.叶少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2] 张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11.

[3]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辅导.小学生心理辅导.团结出版社.

4.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篇四

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5.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总结 篇五

一、形式多样

本次培训打破了以往的面授,函授的培训模式。通过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参加培训,并且形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有教授、专家的课堂教学视频,有论坛让我们畅所欲言,每一板块学习完之后,还有相对应的作业和检测题,有效的提高了培训的效率,也让我们学习的其乐融融。

二、内容丰富

从专家讲座中的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的阐述,到实务技术与操作,再到教师个人成长模块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培训中心的良苦用心。论坛里大家围绕某一个讨论题进行倾诉的时候,又让我感受到本次培训的时效性。特别是针对老师的发言管理员能给予适当评价,让老师与管理员,老师之间都互动起来。一个“精华”帖,不仅是对老师鼓励,更是对老师的肯定,激发了老师们学习的兴趣。一个“抄袭”给那些偷懒的老师敲了个警钟,是一个鞭策。当然在论坛里,老师们可以说说自己的收获,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困惑。可以谈谈自己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学学别人好的做法。

三、能力提升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从无到有,由浅入深,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我们小学阶段开展实施起来是多么的重要。专家们能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有效的指导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正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帮助我们找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

6.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 篇六

计划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推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和学校实际,拟定南江乡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促进我校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能力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二、培训内容

常见心身反应及其应对、常见心理障碍识别与应对、负面情绪的调整及管理、心理挫折表现与应对措施、沟通与助人的技巧、教师心理保健的常识;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个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三、培训方式

1、外出培训:结合各级领导或主管部门的安排,选派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经验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

2、校本培训:参训教师培训结束返回学校后,结合实际地对全校教师开展培训。

3、自训:依托我校网络设施远程教育资源,教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教育需要,自己参加远程网络培训。

四、培训要求

1、参训教师在培训工程中,必须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努力完成每次的参训要求。

2、外出培训教师培训完毕后,对学习笔记进行整理,结合学校实际对本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南江乡中心小学

7.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篇七

2012年4月份笔者参加了贵阳市小河区二小教师培训课堂教学公平工作, 对课堂教学公平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本文将培训全过程一一展现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本课题。当天教学活动首先是分组式教学 (5个小组分别在教室各个方位, 留出空间任课老师可以任意走动, 随时可以与任何一个学生交流沟通) , 30位老师参加了培训。

一、问题导入

各位老师你们有孩子吗?您希望您的孩子或将来您的孩子能够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要求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共有11位老师回答了这一问题:1、有爱心;2、有责任心;3、尊重孩子;4、公平对待孩子;5、向妈妈一样;6、有耐性;7、喜欢孩子;8、知识渊博;9、不惩罚孩子;10、细心的老师;11、带给孩子快乐的老师。

您会发现, 作为父母的我们, 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的老师: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没有一位家长要求老师要把孩子分数整得老高老高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而相反今天作为老师的我们, 当别人的孩子到了我们的手上, 我们对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唯一的也是最强烈的要求是孩子必须考出一个好的分数。我们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考出一个好分数而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哪怕是生病也不缺课, 一直奋斗到今天!为什么我们总会用“分数”作为来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而不把健康快乐作为衡量自己孩子的标准呢?为什么我们会对自己的孩子和对别人的孩子要求和期待不一样呢?作为老师的我们只希望孩子考高分, 为我们带来金钱、荣誉和升职, 而不是要孩子幸福快乐, 全面平衡的发展。

二、分组讨论

1、各位老师, 您怎么理解课堂教学公平 (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表达, 不要求语言的精确和学术化) ?

2、课堂教学中有哪些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只说现象, 只说事实, 不说理由。

小组选举一位组长, 一位书记员、一位发言人, 组长保证每一位成员都发言并控制爱说话的成员, 小组讨论10分钟, 讨论时不记录, 然后用5分钟的时间书记员将小组智慧成果呈现在大白纸上。这个成果必须是每一位组员都认同才可以写噢。

小组发言人分享成果:

上述老师们给的答案, 我们再看看学术上的定义:

课堂教学公平:课堂教学公平就是尊重无歧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并在此基础之上施之以差异性的教学, 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教师对学生实行选择性交往, 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机会失衡。虽然老师们没能用学术话语表达出定义, 但可以看出每一位老师内心对什么是课堂教学公平是很清楚的, 但课堂教学中又存在多少不公平现象啊!看看我们罗列的不公平现象真是触目惊心啊, 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课堂教学公平, 可我们就敢干一系列不公平的事。为什么没有让大家说理由?因为大家会为自己的不公平找千万个理由。

课堂不公平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呢?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 对孩子能力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获得的机会多, 成绩越来越好, 差学生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第二, 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伤害自尊。孩子的自尊来源于成人的爱以及适当的赞许和鼓励。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低自尊的孩子往往不自信、自卑。自尊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核心, 维持人格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三, 对社会的影响:孩子长大后再次复制不公平。当孩子长大后, 有的孩子可能会成为社会规则的制定者, 他们制定的规则会让社会更加不公平。因为孩子从踏进校园开始, 我们手把手身体力行的灌输给他的思想, 交给他的行为。要想让社会公平, 一定要从课堂开始!

三、小结

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时, 老师给予理解, 鼓励, 支持和帮助, 学生会感到安全、信任和温暖, 这样下次他还敢起来回答问题, 起到一个正强化的作用。同时, 我的行为会影响到前后两排成绩好的学生, 因为他就是我的榜样, 起到一个替代强化的作用。什么叫替代强化呢?就是其他成绩好的同学看到这个同学没有回答上来老师的问题, 没有被老师批评, 反而得到鼓励, 以后他们会敢于起来回答问题。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反之, 差生不会时会被批评。从今以后, 他可能再也不喜欢上课了, 不敢或不愿意起来回答问题了。因为我没有给他安全的温暖的环境。同时, 其他跟他成绩差不多的孩子看到自己人被批评, 也不敢起来回答问题了。

1、思考发言:为什么我们要让大家分小组做, 老师能自由穿梭其中, 不停转换方位

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把物理学中“场”的观点引入了心理学。它认为心理现象不是个别元素的简单集合, 而是作为整体组成一个场, 其内部相互间具有动力的关系。如我们这个教室, 我是上课教师, 以我为中心就会形成一个场, 即认知场、知觉场。学生的位置离教师越近, 教师就越能关注到他, 跟他的交流也更多, 越能知觉到学生的一举一动, 所以, 前排的学生易受到老师的吸引和关注。而后排的学生容易被人遗忘。一项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然而我们现在的班级人数一般都在40-50人左右甚至更多, 加上秧田式的座位摆放, 这必然使教师只能关注到离讲台近的学生, 给予他们更多发言的机会, 他们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因而忽略大部分学生。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实现参与式教学, 每一组发言位置不一样, 就迫使大家随时调整这个场的中心, 同时教师不停地在各组走动, 使每一组都能得到同样的影响和关注。

2、为什么说参与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公平,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1)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小组讨论。在教学中让所有学生都回答问题是不可能的, 但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和被老师和同学关注的欲望, 同时, 作为人, 都有自我实现、表达、交流的欲望, 而小组讨论就可以既节约教学时间, 又满足孩子需求。

(2) 座位摆放模式有利于教师关注到每一个孩子。首先, 我们上课时教师会不停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不断调整大家的焦点, 使以上课教师为中心产生的场能尽量公平地影响到每一组的学生。同时, 不停移动位置, 老师可以监控到每一个学生,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能够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 哪怕是眼神或表情交流。眼神或表情交流就弥补了不能提问每一个学生的缺陷。另外, 教师的走到还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移动的东西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思考:小孩子的注意力能持续多长时间?)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5—6岁时, 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时, 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10—12岁时,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才能超过30分钟。

既然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只能持续20分钟左右, 持续时间过长, 孩子就会疲倦, 这是他的内在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 我们为什么要强制他坐在位置上集中精力45分钟呢?教师的强制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那么我们要怎么让孩子轻轻松松集中45分钟呢?首先要把握小孩子注意力的规律, 如移动的事物最能够引起小孩子的注意。所以, 教师需要在教室走来走去。 (其实成人也一样) 。这个时候你还会发现, 为什么大家的位置要安排成这个样子?除了方便你们小组讨论, 也方便我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关注到每一个成员。

(3) 关注不等于一定让每个学生都起来回答问题。关注包括倾听、眼神交流、一个点头、一个肯定、一句赞美等等。所以, 请学会:倾听:弯下腰来听听孩子的心声。眼神:当孩子表现时, 多给与鼓励的眼神。眼神是弥补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最佳方式。肯定与赞美:当孩子作文写得不好但画画很棒时, 请允许他用图画来表达他自己, 充分发挥他的优势智能, 同时利用优势智能来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

(4) 承认差异。首先, 承认差异之前, 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正态分布, 大部分学生的智商都正常, 同时不管怎样分班, 班上都会有成绩好中差的分布, 这是正常状态, 不要祈求全班都变成尖子生;其次, 学生读的是同样的教材, 考的是同样的试卷, 教师用同样的教育方法, 同样的难易程度对待学生, 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同一“规格”的, 这样看似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 “享受的待遇”是一样的, 但是这就是我们要的课堂教学质量公平吗?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培训, 我们知道我们个体是有差异的, 每个人至少拥有八种不同的智能, 每个人的这些智能的排列组合、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 其优势智能不一样, 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很强, 喜欢数学, 有的人内省能力很强, 其内心世界非常丰富, 擅长写作。尊重差异, 理解差异, 将差异不是看作包袱, 而是当作资源, 并在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沟通与合作, 最终实现开发每个学生潜能, 扬长补短,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对于一个空间智能非常好的学生, 其美术很棒, 在语文的写作课上, 老师是否可以让他把所写的美丽风景画出来呢?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表达, 让他的优势智能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同时, 课也会因此而变得生动有趣, 即使语文不好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 因为这个课给他带来自信。

3、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其他方式

(1) 多元评价和鼓励学生。“多元”除了指教师应多方面评价和鼓励学生以为, 最重要的是按需评价和鼓励。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通过填写一些资料来了解学生的需求, 如问学生的愿望是什么?最喜欢做什么?最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然后在评价和奖励学生时, 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 按需鼓励能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2) 分层布置作业。为避免布置不同的作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被另类或歧视心理:教师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置上也要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 如设置必做题、选做题、拔高题等等, 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个人的能力以及本人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适当选择。或者不同难度的题目, 规定必须做几道题以上, 多做的实行适当的奖励制度。或者, 布置作业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3) 关注特殊儿童。包括家庭困难、残疾、成绩差等儿童。他们迫切希望能享受到与其他学生同等的教育, 因而对教学公平的认识尤为深刻。在课堂上应给与更多的关注。如对于羞涩、怯场、基础差的学生, 多等等, 多引导, 不要怕浪费教学时间, 因为教学时间本来就是孩子的。我在资料上看到一个老师这样鼓励和引导他的学生:一个农民工的学习困难生, 老师让他回答问题, 他声音很小, 语言充满了农村的气息, 在他勉强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后, 老师对他说“我喜欢你淳朴的性格, 平凡却不普通, 就像茅盾陛下的白杨树”;对一个腼腆的学生说:“我发现你日记里对田园风光的描写特别细腻, 你能大声地朗读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成功吗?”我们发现, 这位老师对特殊孩子的引导和鼓励的很棒。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 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其解决对策有:学生多元评价体系, 施行差异性教学;参与式教学, 促进班级规模小型化;建立科学的课堂评价体系。

关键词:心理学角度,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公平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姚本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篇八

[关键词]培训模式  高校教师  双师型

技术应用型高校教育随着我国基础经济的腾飞,最近十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但一些实际问题也急需解决,如技术应用型学生供需衔接严重不畅,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6月召开会议,强调了转型期技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工作,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决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问题,因为以需为本,以人为本的创新性培训模式才能保障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时俱进,跟上一个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且“双师型”教师优良培训效果的前提是高校教师的培训模式。因此,本文分析了美、德、英发达工业国家教师培训的模式,为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提供参考。

国外教师培训的模式

1.美国校本教师培训的模式

美国是非常重视教师培训的发达国家之一,如其著名学者格林(Gray)提出,高校教师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教学工作的变革,就必须不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认知心理等的相关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导师制,即年轻教师或者没有相关教学经历的教师必须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培训,在美国这种方法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是取得教师培训成功的主要方式之一,即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是以高校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的场地,由相应的教师培训机构和自己所在大学共同提供必要的培训内容,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在美国,很多大学都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如他们的州立大学,一般都在本校建立校本培训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最新的培训,跟上本国经济建设的需求;在哈佛大学,实行了由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包括没有相关技能的老教师)的导师培训法,学校不定期设置短期的校本培训项目,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再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在本校设置了网络培训教师的模式,根据某一段时间教学需求开展网络电子信息培训班,这种培训模式自由、灵活、方便,被培训老师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即可,当然他们会针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没有达到培训要求要进行处罚。

2.德国双元制教师培训的模式

德国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就实现了由大学或者综合性学院进行,她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教师在职前、职中培训的国家之一,也是德国工业作为后起之秀,能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教师培训的模式,德国的法律规定,技术应用型教育不仅仅依靠各高校和职业院校,而更重要的是依靠相关的行业企业来完成,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称为“双元制”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两者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协商、相互支持,因此德国高校教师在职前、职中必须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地观摩、考察、学习与实践,以适应德国技术应用型教育的需求。其学者针对双元制学徒培训过程企业所得收益与成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提出企业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尽管投入了相应的成本,但同时,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成本却降低了,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正好是企业所需求的,也节省了企业培训新员工的费用,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利益,是企业和高校的 “双赢”。因此“双元制”教师培训模式是德国高校主要采用的培训模式,即“校企结合”的模式。再者,德国的技术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培训体系的完善得益于德国法律以及管理机构的完善,他们不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教师的培训,而且政府为了保证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专门制定了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教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满足不断变化的国家政治与经济需求。

3.英国多元化教师培训的模式

英国教师的培训已经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因此英国的高校教师的培训已经非常的成熟,并且也是吸取百家教师培训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英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之路,并呈现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如英国的双元制培训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校本培训模式、校校合作模式等)。英国涉及教育的各方面相互合作,如国家与地方的政府相关人员之间、学校之间、企业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教师之间互相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为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保障,也为高校教师的培训模式搭建了更加宽广的渠道。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言,这正是让英国教育体制高速运转的前提,是英国学术界和英国政府所提倡的教师培训模式,也是英国高校教师培训的特色之处。

国外教师培训模式对我国“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启示

1.以人为本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理念

“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教学理念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界所提倡,因此我国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模式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各级主管部门都应学习美国、德国、英国等的以人为本的教师培训的模式,把教师自身需求和国家需求、学校需求、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整体考虑,在满足国家兴办教育本身需求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教师身心的需求,将教师培训作为终身工作,并且充分考虑“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心理需求,即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如在“双师型”教师培训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性以及实际需求,鼓励教师学、教、研、用结合起来,积极导入以人为本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理念,从而保障高校教师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与时俱进,适应技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需求。

2.以需为本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理念

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社会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小的方面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会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如美、德、英等国家一样。这也就要求我国高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必须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的需求而创新,也是我们国家主席习近平从今年六月份提出技术应用型高校转型迫切期望的初衷。因此,政府各层机构,各个高校、各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教师都应该总结以往培训经验,分析各个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需求,从社会、学校、企业以及教师的本身需求出发,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以及培训内容,满足国家整体发展的需求。

3.积极倡导多元化“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

美国高校实行的以校本为主的教师培训模式,德国高校实行的以双元制为主的教师培训模式,而英国高校教师的培训吸取百家之长,实行了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取得了万世瞩目的成效。因此我国技术应用型高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吸取各家之长,依据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学校与学校联合、学校与企业联合、国内与国外联合、学校与政府联合的多样化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模式,满足我国目前转型期“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需求。

4.完善立法与教育制度,保障“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实施

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能在教师培训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政府立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法律和制度不仅确保了他们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有序开展,也为教师的培训设置了前提条件,所以,其高校教师培训的独特内涵由国家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如2005年,学者托马斯.桑德曼等都在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法律保障,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与培训方法进行了规定。并且德国的全国工商协会(IHK)负责具体的教师在企业中的实际培训工作,对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培训资格认定并进行全面监督。因此,我国政府必须效仿发达国家教师培训的做法,完善立法与教育制度,为我国“双师型”教师培训保驾护航。

总结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政治与经济建设的立国之本,承担着教育兴国与人才培养的大任。因此,通过分析国际先进的教师培训理念与培训模式,并选择性的借鉴其经验,为我国技术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

[2]冯增俊.教师的成长与培训初探[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

[3]青木.德国怎样培养教师[J].教师博览,2005,(8).

9.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一、对师生心理健康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本人还是在师范专业的时候学了一些心理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大部分遗忘了,有些已经不适合现在孩子教育的需要。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让我重温并增进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过去我们知道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特别是老师。如果一个老师没有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现在我还知道了心理健康需要进行维护,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防微杜渐,进行心理维护,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同时也培养和维护好学生的健康心理。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在日常教学中,多渠道、全方位渗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我们应尽量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无痕状态下进行。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我们既要善于承受压力也要善于减轻压力。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10.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李永庆 篇十

高新二小 王旭娟

10月28日我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培训,本次培训是由王宝安教授主讲的,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

本此学习虽然有点辛苦,但我是快乐的,我的收获是丰盈的。感觉自己又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坐在下面听专家讲一些新的心理学知识,让我平时工作中的疑团得到了解决。

整个培训学习都让我大开眼界。从高深专业的理论到精典个案的解析,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是那么认真,那么细心。我收获着、感动着、反思着……这次培训让我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洗刷掉我们心灵深处的点点尘埃,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下面我从理念上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说实话,教师这职业有太多矛盾的地方,社会责任大,待遇一直不高,看起来有很多假期,可实际上没有白天黑夜,作为班主任经常是琐事缠身。说起来崇高伟大,可是人格尊严常常受到挑衅,奉献多回报少。这些都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学习了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我知道原来心情也是可以自我调适,可以选择的。

王老师说,事件不控制我们的情绪,是我们对事件的不同认识才导致了我们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面对生活中的事件,有些人在失意时悲观、懊悔,而有些人却能够泰然处之。关键是一个人在主观上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假如我们能够一心献身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做到遇困难时坚忍不拔、对待他人宽厚仁慈、对待名利不琐屑较量、对待挫折不悲观丧气,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能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当然,要做到性格开朗,泰然处事,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平时留意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凡事都能想开一点,我们就一定可以做到乐观向上,泰然处事。

有一颗感恩的心,告别昨天不一样的我,就像昨天的不愉快过去了,今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心想开心是一天,苦闷也是一天,我为什么不选择开心呢?

让快乐永驻课堂。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享的舞台,教师要学会营造一种安全、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积极、坚定地为学生营造自我发展的空间,喜爱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均得到鼓励。善于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化解课堂的矛盾。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多加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看到自己的收获,那他们可就以愉快学习,教师也乐于教学。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体现,成绩得到了提升,老师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就会有成绩感,职业倦怠不攻自退。

反思我们教师的现状,很多人都存在教学教研意识淡薄,甘当知识的二传手,职业倦怠日益严重。这些现象阻碍了我们教师的能力提升,使我们无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从而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迷茫。

怎么办?学习。唯有学习才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捷径。诚然,我们也面对很多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学习的时间很有限。但我认为,压力之所以成为压力,是因为我们不能高效的解决它。只有不断的学习,向书籍学习,向同伴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才能不断的得以“充电”,不断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压力不再是压力。工作渐渐充满乐趣,职业倦怠也会日益减少消退。

11.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篇十一

【关键词】教师培训 方式反思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05-0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师资培训已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校的发展,也才有学生的成长。面对新课程在培育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以及近年来教师培训层次的提高、培训机会的增多,如何提高广大教师的培训质量,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注重拓宽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学习是每个教师的终身工程”。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

校,必须把教师的培训学习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机会,积极创设一个人人能学,人人爱学的环境,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关门学,自我学习提素质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除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必须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新课改已经实施多年,许多理论成果都已成形,学校要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选购一些国内外理论书籍、媒体资料,制订切实的学习计划,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理论自学,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素养。

(二)出去学,开阔眼界长见识

学校要注重不同层次教师的业务进修,积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加强外地先进教育信息的捕捉,并与之加强交流和协作,避免教师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通过出外听课、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请来学,传经送宝长经验

教育主管部门、有条件的学校或者多校可以联合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释疑解惑;邀请学者、教研员来校深入课堂指导、听课、诊断教学教研问题,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聘请专家学者担任教育教学顾问,确保培训工作高起点、高质量。

(四)互助学,共同学习促提高

学校要通过系列讲座、组织研讨、集体办公积极为教师搭建名师成长平台。比如利用教法创新讲座、优秀教师讲座、班级管理讲座等,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及时改变观念;组织有针对性的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促进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使之互动互补,进而达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五)用媒体,丰富载体学经典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 “云教育”理念的提出,“云教育”平台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兴起,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热炒,使教师培训的方式、载体更加丰富,学校要有计划的引导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大师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录课教室,充分利用微课原理,观摩已有的微课案例或录制自己的微课教学案例,从中学习细节、学习经典,以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重培训经验总结,促进教师反思,内化专业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提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近年来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备受关注的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教师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和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从经验型和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教师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培训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要针对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做法,总结培训体会,反思培训学习的得失。特别是外出培训学习的教师,回校后“仿课”和反思总结,把学到的精品课和经验“搬回家”,让全体教师共同分享、提高。

三、注重培训考核评价,突现培训实效

学校要建立教师培训成长档案,将教师的学习计划、培训学习反思总结、培训成果等资料及时存档,采取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校导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除此外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考核评价。

(一)注重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结合考核

教师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树立“教科研促训”“教科研促教”的意识,将课题研究作为检验教师培训实效的突破口,让培训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使之习惯于带着研究的目光来发现和思考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二)注重培训与教师传班带相结合考核

12.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篇十二

一、“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情况及趋势

“研训一体”教师培训模式的产生, 应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在美英等国, 就已经感受到教师培训存在较大问题, 他们认为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大学和教师教育机构进行培训, 由此带来的主要问题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于是美英等国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

1986年, 在霍姆斯小组 (HolmesGroup) 的积极倡导下, 美国成立了一种新型的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机构——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发展学校强调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强调将理论研究引入教学实践, 教师的教学实践渗透研究, 形成一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学术导向。之后, “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研训一体培训的理论得以确立, 教师研训一体形式得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理念, 很快推广到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

在我国,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提高教师素质,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条, 一是加强对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的研究;二是对教师的系统或专题培训。由此, 从上到下建立了教研机构、教师进修培训机构、教科所机构和电教机构, 建立了相应的中小学教科研制度、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和中小学电化教育制度, 并形成了相应的专业队伍。上述这些机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分开设置或合一的情形, 但在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 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 转入面向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阶段, 在培训工程的实施中, 人们意识到改革教师培训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师培训模式的进程中, 有志者开始关注引进国外的教师培训理论与经验, 并结合“本土化”的培训条件与研究成果, 在实践尝试、思考探索中, 如何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和进修整合起来, 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研究命题”。于是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研训活动 (研是教学研究, 训是专业进修) 成为教师发展的主要渠道, 孕育着“研训一体化”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形成。

二、研训一体培训模式运作方式及特点

现阶段, 在我国县域教师教育层面的研训一体运作方式比较复杂, 至少存在四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统整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 即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以及电教、仪器等机构实质性的合并在一起, 发挥优势互补作用, 形成了研训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第二种是协调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 即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等机构独立存在, 但由一名教育局长主管, 成立教师研训一体化培训领导小组, 按照各自分工, 强化进修与教研的紧密集合。

第三种是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过渡性运作机制。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 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教师进修提高的具体管理职能, 他们将推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师进修提高的重要任务, 把教师的培训、教研和教学统筹规划、统一部署, 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四种是以教研室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管理机制。一些地方形成了以教研室为主体的研训一体化管理体制, 教研室在教师培训提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教师进修学校却被排斥在外。

在湖南省安化县, 研训一体化属于第一种即统整式的研训一体化运作方式。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成立于2006年2月, 由原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研室以及电大站等机构整合而成。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成立将安化县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融为一体, 为统整式“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创建及其工作开展提供了机构保障。2008年底, 我们申报并承担了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专项课题。在课题研究中, 我们根据县情和县域教师继续教育现状以及机构自身特点, 提出了“构建研训一体培训模式, 切实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整体思路。

我们认为“研训一体化”, 是一个融“管理模式”和“行为方式”于一体的概念。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研训一体化”的内涵:一是研训机构要充分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方面的资源, 承担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任务, 有效推进本地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二是研训管理者要承担研和训双重任务, 并确保二者有机融合;三是研训学员要在“研”中“训”, “训”中“研”, 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高。基于此, 安化县研训一体化运作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⑴从“研训分离”走向“研训合一”:长久以来, 安化县教师教育的培训机构和教育教学研究机构是分开的。培训部门和研究部门整合后, 原“教研员”的名称已不复存在, 改名为“研训员”, 承担新时期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任务。

⑵从“承上思维”转向“顺下思维”:资源中心作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教育方针政策与措施行为的“中介”, 必然也是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之间的“中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更应关注教师的利益, 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正如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把重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 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样, 资源中心及研训员更多应关心的是教师的“教”, 关注的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由传达者、执法者变为协作者, 参与者。

⑶从“单一型教师”转向“多能型专家”:新的课改以及由此而进行的培训部门的机构改革给研训员带来了“专业化发展”的取向问题, 研训员要树立“集研究、培训、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发展目标。

三、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工作策略

⒈调查现状和需求, 寻找方向

新课程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从心理到理念以至于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上是否有了充分的准备, 如何寻找一条切实有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对于资源中心的专门从事教师发展的职能部门和研训员来说首先要心中有数。要十分熟悉和掌握教师的动态和了解教师迫切的需要, 以此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和打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计划。

⒉建立基地实验校, 摸索规律

由于安化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课程资源的配置与分布也很不平衡, 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硬件配置还很不完善, 教师资源也很薄弱。因此, 建立基地实验学校, 在本地区内部加强交流与合作, 以强带弱, 以点带面, 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指导和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⒊加强示范与交流, 树立榜样

顾怜沅先生在关于教师培训模式的改进研究中指出: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教师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在经验筛选过程中, 注入理论思考的活力, 经过经验与理论的两个回路改造现状。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更需要成功教学案例的积累。把成功的经验推广, 特别是向农村薄弱学校传递和示范。因此在培训方法创新的同时, 要注意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具有先进理念和能够真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师个人和基层教研组集体。评选出首席教师、县级学科名师、学科带头人等, 在全县范围内引领和示范。通过面与面的交流或网络、录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辐射, 建立县级层面的学科中心组, 形成团队, 实现资源共享。

四、研训一体化的实施模式

在开展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针对教育的问题与障碍, 积极为教师创设活动情境, 让教师以平等的、合作参与的互动方式来解决教育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加强了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的探索, 初步构建了“融国家、省市、县、乡、校多级互动于一体、集天网、地网、人网各种资源于一身”的“三四五六”等四种研训一体化操作模式。

⒈“训—研—训”三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国家及省远程培训资源, 将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 让远程培训的理念落到实处, 让校本研修有理论支撑和专家引领, 使二者珠联璧合。力求使各校各教师在享受上优质资源、接受专家培训的同时, 将培训理念与本校本人实际相结合, 形成地方特点和个人特色, 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本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训:是指组织教师参加和接受国家或省级远程培训, 一方面接受优质资源和优秀专家的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结合本地及自身实际进行教育实践和自我反思, 找准方向, 寻求发展。

研:指县级研训员 (远程培训辅导教师或班主任) 在指导教师远程培训的同时, 搜集和整理学员们反馈和反思, 组织本班学员或网上研讨或集中研修。

训:主要是指在县级培训机构和研训员的指导下, 以学校为单位, 就远程培训与学校实际相结合, 进行校本研修。或进行成果展示, 或进行经验交流, 或进行困惑探索, 或进行拓展延伸。力求使参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形成地方特点和个人特色, 发展自身, 引领同伴, 促进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质量的共同提高。

⒉“研—训—研—升”四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一般用于县级培训, 主要采取专题互动的形式, 将传统的集中培训与个案研修有机结合, 旨在给教师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我们充分发挥了县研训学科核心组和专家的力量, 构建了“研—训—研—升”四步式研训一体化模式。

研:研训员 (专家、教研员或县研训组成员) 在年初进行专题调研, 了解和发现教师培训进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要问题。

训:研训员在调研的基础上, 进行集中培训, 或专题理论讲座或展示精彩课例展示, 参训教师现场反思。

研:研训员组织参训教师现场反思, 针对研训员所讲内容提出问题或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疑虑现场探究、讨论, 进行现场诊断。

升:研训员进行陈述总结, 使研究问题进一步升华, 形成可推广、借鉴的理论经验。

⒊“备—授—研—训—行”五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将传统的区域研修与个案培训等模式紧密结合, 主要用于乡镇及区域性联片面研训。主要依托并发挥乡中心校在校本培训中的中心作用, 灵活采取校校联动、分片组合、中心小学带动校本培训运行模式, 将本乡镇内相邻较近的几处小学划为一个集体研训片, 成立跨校际的各年级学科备课组, 立足于教学实践进行以“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 理论学习, 课例评析, 先周集体备课”为重点的分科研训活动。

备:挑选主讲教师进行认真备课, 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授:组织主讲教师授课, 进行说课或讲课。参训教师共同听课观课, 关注记录教师的教学设计。

研:进行评课议课等研讨活动, 研究讨论该课在设计中的优点以及不足,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训: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总结经验, 形成并推广研究成果。

行:把“思”转为“行”, 运用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⒋“观—议—改—研—训—叙”六步式研训一体模式

本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 以观课议课为主要手段, 立足校本研训, 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复诊断式研究, 以此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观: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议:让参与教师掀起“头脑风暴”, 进行互动评课, 每位参与观课的教师以研讨课为例, 交流讨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 人人谈看法, 讲修改意见, 让老师们参与到研讨交流中来。

改:根据议课建议, 由校研训组成员与执教者共同修改完善, 手把手地进行二次备课, 按照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 从总体结构, 到每一个环节, 甚至到每一个问题的设计, 进行精心研究, 然后由执教者再完善备课, 准备二次上课。

研:将二次修改完善的课, 进行二次上课展示, 供全校教师学习、借鉴。

训:二次上课展示结束后, 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模式、教法、学法等进行评议, 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掌握, 并把好课推荐到县乡活动中展示、观摩。

叙:最后由参与者把每个人的“叙说”聚焦到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上, 以“文字”的形式整理成一份相对完整的“教学叙事”, 并发布到网上的网络日志中, 供全县老师交流。

“融国家、省市、县、乡、校多级互动于一体、集天网、地网、人网各种资源于一身”的“三四五六”等四种研训一体化操作模式是集培训、科研、课改、教育教学为一体的培训模式的多途径探索。这样的研训模式充分发展了课改理念, 打破了培训与教研“两张皮”的传统, 让研训员及教师成为互动参与者, 更符合、更贴近教学实际, 更有利于解决教学中最实际的问题, 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当然在实际研训活动中, 针对内容不同, 对象不同还有很多变式, 我们将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探索。

五、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工作的收获与思考

通过几年来的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克服了农村小学教研活动内容单调, 形式单一, 不便组织等弊端, 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可能与方便, 也为农村小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二是有利于先进教学思想和经验的学习和推广, 对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提高教师整体业务素质,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三是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三年来, 安化县在省市教学比武活动中佳绩频传、凯歌高奏, 共取得省级一等奖十多人次, 市级一等奖近二十人次。四是保障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上一篇:员工入离职管理细则下一篇:打造生涯规划的5大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