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2024-08-27

《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精选12篇)

1.《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篇一

信息检索与利用心得体会

姓名:陈桃

学号:1406050540004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班级: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14计科班

在学习了六次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以后,才知道我们在信息网络下,学会和掌握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技能。我们每天生活在信息满天飞的环境下,如果能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源可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否则我们会淹死在这乌云密布的信息世界里的。所以,学习了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以后,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基本学会了检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大大缩小了搜索范围和搜索时间。

从我们接触网络以来,我们就养成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的习惯,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我们最钟爱的搜索引擎。它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每一天我们都会和它接触,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各式各样的资源。在它的内部,包含了百度文库、百度学术、百度预测、百度文档、百度百科等的子引擎,满足了用户各种不同的要求。当然,除了百度,其他的搜索引擎也应运而生,向谷歌、360、IE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浏览器,当然,他们的原理都大同小异但是在细节的设计上还是有区别的。还有就是在考证热的大学时代,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的学习模式已是广大学霸的秘笈,所以,在网上找到一个合适的在线模拟考试的系统是必要的,比如:维普考试服务平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教学素材资源库。在里面可以弥补在书本上的不足与缺漏,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之余呢,听听一些公开课,就像是平时加餐一样,把他们当作吃一样,不能少,比如: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就是一些优秀的公开课网站,里面内容广泛,总有一个你喜欢。在里面有各界成功人士的讲座、有各种生活常识的普及等等我们不知道的世界,所以在休息之余,进到里面学习绝对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么在写论文这块儿呢,那么搜索的范围可就广了,众所周知的是1999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知网(cnki),里面涵盖了我们需要的论文样本,可以模仿着写。但是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比如:万方、维普。这几个收录论文的数据库真的很有用。最后就是网络安全的问题,这也是经久不衰、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不能做到完全避开危险,但是我们可以处处防患于未然,比如在电脑上安装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毒霸,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趋避一些风险的。下载应用软件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无论在那个浏览器下载,点进去都得注意一下细节,比如软件本身的大小、位数等信息,一般都会有几个下载地址,那么我们也不知道哪个正版,所以就得一个个点击去看它的下载信息和之前看到的软件本身的参数是否一致,如果相差甚远就一定不是正版,我觉得这个对我的帮助很大,以前我都是盲目下载,不行就卸载。

对于现在的学习了信息检索的感受,应该是不言而喻了。尽管,我并没有学得很好,有很多的东西我都不懂,但我能从中感觉到许多的东西,那是自己需要长时间学习或是自己长时间都不好学的东西。然而最获益匪浅的应该是关于学校的图书馆的使用,明白了一点,图书馆的文化就是大学里文化的大部分,是最大于有别于高中学习的特点。我明白得更深的便是关于信息检索的那种应有的气氛和氛围、素质。我很喜欢信息检索,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还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素质技能,使自己应该具备的!信息检索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值得去研究、去实践、去摸索、去积累……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摒弃闭门造车的思想,与整个社会去接触,去交流,才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整体能力,可以说信息检索会陪伴我们一生,我们也将受益一生.虽然这门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不会停止对信息检索的探索和研究,在检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检索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检索技巧和方法,做检索的主人。

2.《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篇二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 然而善于学习比起纯粹地学习更为重要, 善于学习不仅是一种能力, 而且是未来时代的必备要求之一。尤其是在信息时代, 善于学习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 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如今,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生活与互联网紧密联系,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大量的信息, 于是“搜商”这一词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并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搜商不仅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还能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 初步了解信息检索与利用

搜商的含义, 即有效率地搜寻资源、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搜商的核心是搜索的意识和能力。在《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第一节课中, 初次接触到搜商, 了解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发现学会了这门课程对我的专业有很大的帮助, 能够解决专业上和学习上的问题。同时我也对搜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一次次课程中, 揭开了搜商的神秘面纱。在课后实践过程中, 学会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尝试搜商的各种功能得到不同的搜索结果, 更深层次地学习搜商, 提高了搜商能力。

2 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学习过程

第二节课中, 学习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 原来图书查询不用到图书馆一本本翻阅才能找到想要的那一本书, 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 登录学院图书馆主页, 在搜索框中输入相关书籍的书名、作者、索取号来获取书籍的相关信息, 记下索书号和馆藏地点, 就能快速到图书馆找到这本书。在图书馆主页中进入数据库导航, 有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 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超星数字图书、书生数字图书、方正Apabi电子图书等。中国知网主要是论文和期刊资源, 其他的可以浏览电子图书, 这样就不需要购买书籍或是到图书馆借阅, 直接在网络上打开相关网址, 下载相关阅读器, 就可以阅读想要看的电子书籍。这样, 阅读就不会受到地点、时间、空间的限制, 打开了人们阅读的另一扇“窗户”。

中文数据库里还有超星名师讲堂、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超星发现等。超星名师讲堂主要是讲师视频, 与浏览电子书相比较, 看视频学习更能让人浅显易懂, 而不显得枯燥无味。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主要是学习英语, 比如英语四级考试, 我就可以到新东方数据库找到学习英语的相关资源, 英语四级的真题及解析答案或是英语高分的攻略技巧。超星发现是检测论文重复率, 有时老师布置论文需要检查论文重复率, 那么就可以到超星发现检测。中文数据库还有其他的功能等待我慢慢挖掘, 除了老师讲解的内容, 还有其他的用途等着我实践与应用, 这也是搜商能快速提高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课中, 老师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简称《中图法》, 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22个基本大类, 所有图书是按《中图法》给出的分类号排列。我学会了如何看图书的索取号和图书馆的排架原则, 这样在知道图书的索取号后, 很快就能到图书馆找到这本书, 而不是毫无方向的四处打转, 浪费了大量时间还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籍。第四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知网的使用方法和搜索技巧, 先学习了如何进入和登陆中国知网, 其次是搜索方法, 快速而有效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比如跟踪名人学者, 找到他们发表的论文以及几种导出论文的方式。最后, 我了解了投搞论文的方法和建设个人数字图书馆, 并尝试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搜商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五节课是关于期刊论文的撰写, 老师讲了论文的基本构成与要求和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以及大雅论文相似度检测。之前我不了解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论文, 学了这门课程后, 我知道了论文的构成要素和搜索相关的论文资源, 参考别人的论文成果, 然后自己就可以写出一篇论文了。老师又介绍了中国期刊网, 主要有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如果想看期刊杂志, 就可以不用到图书馆借阅或将期刊买回来翻阅, 只要自己到这三个数据库, 查询想看的期刊花费少量的资金就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杂志。还可以在数据库上检测论文相似度, 以前只知道在淘宝上检测论文, 现在学会了多种检测论文的方法。

第六节课主要是电子图书的检索与利用, 可以在网络上阅览电子图书, 一种是在图书网站上检索书籍, 另一种是在图书数据库上检索学术方面的书籍。我学习了如何在超星数字图书高级检索电子图书, 从中进入读秀知识库浏览电子图书, 有效率地搜寻和利用电子资源。另一节课学习了其他数字图书馆的高级检索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书检索和公开课, 接下来老师讲了百度高级检索技巧, 每一个技巧对我搜索信息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节省了一定的时间, 让我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 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心得体会

之前我一直认为在学习知识方面需要读很多的书, 大脑要记住很多的知识, 然而互联网发展, 信息在不断地更新, 我发现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 需要了解的范围太广泛。现在, 我学习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 发现自己能够运用一些搜索技巧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课上学到的知识, 运用到生活中,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为《我的搜主意比你多》, 作者黄泰山将他搜索的经验与读者分享, 所以我对搜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发现传统的独立思考效果也会受到限制, 独立思考只有个人的力量,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难道就不能解决了吗?我为什么要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呢?

搜商除了可以帮助我解决问题以外, 还可以提高我的智商、情商和成功的概率。在我的专业领域, 多少接触过一些相关信息, 但我更加需要找到这个领域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而不仅仅是相关信息。在第七节课中, 学会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有效地得到信息资源。而我明白了搜索不仅仅是一件供人利用的工具, 还是检索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的路径。掌握了搜索技巧, 我在完成专业作业时, 设置准确的关键词, 利用相应的搜索引擎, 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快速地完成了作业。不仅在专业领域的学习, 想要提升其他能力, 搜商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搜索资料认识能力, 学习和研究经典案例, 找到提升能力的方法, 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动态发展的了解, 也可以依托搜商获取最新的信息和资源。

4 总结

总的来说, 学习这门课程, 就像拿到一把开启知识库大门的钥匙。无论你欠缺哪方面的知识、技能, 都可以上网寻求帮助, 获得学习资源。在这个有互联网的时代, 每一天都在变化, 信息也在更新换代, 而我们也需要变化, 积累更多的知识, 适应未来的变化发展。搜商的学习不会止步于此, 每天学习一点, 未来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3.《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篇三

[关键词] 文献 信息资源 检索 利用

图书馆是学院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的平台,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担负着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规划和建设任务,在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学生读者来说,掌握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提高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利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1.调查研究目标、对象、方法和内容

本次调查研究的总体目标,一是从学生读者的角度总结分析学院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现状,通过图书馆的渠道让学生读者更加充分、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文献信息资源,加深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提高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信息素质;二是从图书馆员的角度展望学院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服务的改进,履行并拓展信息服务职能,采用现代技术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加快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步伐。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学院在校大学生读者。在2010年春期《信息检索技术》课程的其中10个教学自然班学生名单上,随机抽取70%作为学生读者调查对象,共计302人。被调查的学生读者几乎覆盖了学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各个层次和领域。

为了确保收集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研究方法采用实名制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表302份,被调查的学生读者根据所列出的调查内容,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多项选择。最后回收284份,回收率达到94.04%。

本次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目的、类型、年代、获取文献的途径和障碍五个方面,对调查内容进行多项选择结果人次统计并计算其相应比例,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2.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研究

2.1 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目的分析

查找学习所需是学生读者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最主要的目的,达到76.06%的比例。学习是学生读者的当前任务,检索与利用学习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是提高学生读者学习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可以更好的对学习知识点进行理解、掌握、补充和完善。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读者在查找学习所需文献信息资源上人次比较突出,查找的方向是前沿的建筑施工和管理技术。

2.2 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类型分析

学生读者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几乎都是以中文图书为主,中文期刊为辅,所占比例分别为82.75%和67.96%。中文图书以其内容全面系统、基础理论强、论点成熟可靠、易读易懂、由浅至深的特点深受学院学生读者的青睐,是学生读者在学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引导文献信息资源。而中文期刊的检索与利用则主要集中在毕业生上,进行查阅大量的内容新颖、学术性强的期刊论文,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思路以及论点论据的支撑作参考。

2.3 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年代分析

学生读者需要了解某学科、理论、课题、工艺等最新进展和动态,则要利用最近的文献信息资源,强调查新。因此,有90.85%的学生读者检索与利用最多的是90年代及以后的文献信息资源。各年代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随年代的久远而依次降低,这与文献信息资源老化规律相一致。当然,新文献信息资源脱离不开老文献信息资源的支撑,毕竟老文献信息资源是原始知识的发源地所在,学生读者中还有不少人在查阅50、60年代,乃至建国前的信息文献资源。

2.4获取文献信息资源途径分析

学生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方法常用开架书库、阅览自查方式,开架借阅对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来说,是一种最直观、简便的途径。78.87%的学生读者选择在学院图书馆以及系部资料室获取文献信息资源,证明学院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储备方式恰当,且储备量是相当充足的。但是依然不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读者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有18.31%的学生读者还是会选择德阳市图书馆及其他单位获取,有66.19%的学生读者采取在德阳市的书店自购,有69.01%的学生读者采取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优势进行获取。

2.5获取文献信息资源障碍分析

学生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障碍体现了学院图书馆自身的一些问题。有80.63%的学生读者认为文献信息资源采购不全,虽然学院的文献信息资源储备量充足,每年的采购经费不少,但量足而面不足。有46.83%的学生读者认为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不善,借出文献信息资源长期不还,由于资源有限,需要文献信息资源的学生读者无法获得。有36.97%的学生读者认为宣传力度不够,不少学生读者根本不了解学院图书馆的馆藏、检索等基本设施。

3.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改进措施

此次调查得到了学院学生读者的理解与大力配合,学生读者对学院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结合调查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1 开展学生读者咨询服务

在图书馆主页设立网络咨询台和留言薄。学生读者可以通过在线咨询与图书馆员进行实时的对话,对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与图书馆员进行沟通,并可以在历史咨询库中收集和查询以往所提或其他读者所提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当图书馆员不在线时,学生读者可以通过留言薄进行留言咨询。另外,在借阅大厅和各个服务区分设咨询台和借阅咨询服务馆员,为学生读者面对面的解决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3.2 完善学生读者培训讲座

学院图书馆每年都会开展新生读者培训讲座。但是由于新生人数众多,培训教师较少,并受到时间、场地的限制,所以只能让学生读者有一个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方法的轮廓。因此,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面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读者开设不同类型的培训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各学科领域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学院图书馆各种网络数据库的检索技术等,比如“数字化图书馆普及教育”、“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的利用”、“自动化检索手段与使用”、“特色数据库的使用”。

3.3 提高信息检索教学水平

《信息检索技术》课程是学院针对学生读者掌握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并提高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利用水平而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和体会,检索是一种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手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才是检索的最终目的。另外,还有专为毕业生就业开设的《企业情报搜索与利用》课程。但是,目前学院关于信息检索、情报检索类型的课程、课时较少,所以应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数的同时,提高学生读者的检索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信息素质。

3.4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以学院建筑类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为依据,注重各种类型文献和馆藏机构的调整,满足学生读者的需要,重视数量、保证质量、突出特色、丰富文献类型,提高整体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整体互动效益,变收藏观为获取观,加强“图书馆馆藏”范围的扩大和可获取性的研究,充分考虑获取文献信息资源手段的变化,通过网络文献传递服务等形式,提高学院教学、科研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率,构建学院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3.5 改进图书新馆管理模式

以ISO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全面加强和改进学院图书新馆的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保障信息服务质量的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机制,改善办馆条件,加强服务管理,强化服务职能,尤其是图书馆员要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以图书新馆的启用为契机,采取灵活变通的开放式服务模式,提供藏、阅、借、咨、研一体化,书、刊阅读和计算机阅读相融合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布局人性化、服务多元化、管理现代化的图书新馆。

参考文献:

[1] 王雅南.实用网络信息检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周玉芝,卢秀茹,赵雷.关于我校教师文献需求与服务的调查研究.河北科技图苑,1999,4

[3] 赵荣,张丽,郑鑫.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科技导报,2003,8

[4] 杨波,林中.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调查与分析.图书馆学刊,2006,2

[5] 刘宝玲.河南高校图书馆网上咨询服务调查与分析.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12

4.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篇四

姓名:李静

专业: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方向

级别: 成绩: 5、6节

12级

学习《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心得体会

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这门课完全是因为我对这门课有很深的兴趣,因为我觉得学了这门课以后,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会更方便一点。通过学习本次课程,使我学会了怎样去使用图书馆的一些信息检索的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学习了这门课以后,我比较清晰的了解了图书馆书刊借阅的技巧,包括馆际互借,BALIS,CALIS文献传递功能,我切实的感觉到了曾经我不知道的这些可以好好利用的资源,这对我以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第一次检索词和关键词的区别,在上课老师讲的时候我没听清楚,在第一次实验的时候我就犯糊涂了,在百度搜,问同学都试了,也没弄明白,最后还是在第二节课老师评讲的时候明白了。我觉得最有用的是中国知网,因为现在网上大范围使用的是中国知网,当然万方也有它自己的特色,中国知网不仅可以在我在校期间通过学校买的论文查找资料,还可以在毕业以后使用,这就受用终生了,比图书馆检索系统或者文献传递功能更有意义,我自己觉得中国知网是最有用的。

《文献检索与利用》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并且值得学习的课程,学习此门课程要有耐心,需要大量的方法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文件检索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我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如万方、读秀、知网等,只要将相关查询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就能得到我所查找的精确有用的资料。例如,我可以通过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查询我专业的书籍,我要查询我下学期的书籍就可以在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方便了我对书籍的查找,也可以进行电子书节约与传递。有一次,我们专业课老师就要求我们在上课之前先通过中国知网,IEEE资料库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我就利用这门课所学的中国知网的使用方法成功的在那上面找到了我所需要的资料。

通过这学期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献检索虽然是件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所以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文献检索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现在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借助老师教过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点点的进步,直到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它。相信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好,学精,学通!

文献的作用毋庸置疑,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无论是拓宽知识面还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都能找到一定的文献,阅读并参透别人的思想。而且它的作用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可以通过不同时间的文献可以知道计算机或者通信发展的历程。了解最近发表的文献和明白将来的发展趋势。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的定位提供了很好很实用的方向标。让我在以后的学习里,朝着这个方向提供动力,提供一些专业的基础。而且,通过读一些简单的英文文献,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只有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了,我们才能读的懂一些大型甚至是高深的文献.通过文献检索也可以培养信息意识、提高自学的能力,可以说,同学们平时的学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等都与文献检索密切相关, 所以,认真学习文献信息检索是有必要的。

在此次文献检索课程中,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了信息检索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如今知识激增、新知识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学习和研究工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文献资源,如何通过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获取自己所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具备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寻找未知问题的答案,以为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

什么是文献信息检索呢?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献信息检索是指:根据有关课题的特定需要,利用一定的查寻工具或联机网络,从大量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翻检、查找与确认所需信息知识的活动、过程与方法。为什么要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呢?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根本原因在于文献信息的大量积累以及这种积累给人们阅读、查找与利用所需文献信息造成极大困难之间的相互矛盾。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迅速的增加,那么,我们学生就要珍惜这学期的文献信息检索课,认真听课,吸收所需的专门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自学,找到读书治学的门径,确定读书的重点和方向,了解和把握有关学科中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与新知识,不断扩大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同学们都应该将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与培养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结合起来,学会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选取和掌握更多的专门知识,培养接受终身教育的基本功,以便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也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是靠反复实践形成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技能的培养不是读书,而是为了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查找文献去读,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文献具有记录、存储和传递知识的作用,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情报的重要来源,也是交流传播知识、信息和情报的最基本的手段。那么我们就要进行大量阅读文献,反复识别,经常应用,才能熟中生巧,养成习惯,从而增强自己的专门技能。

文献检索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新的领域,让我很容易得到精确有用的材料。比如,在其它课程学习中,要查阅大量专业的相关资料,如今就不需要到处大量的借阅那么多的书籍,只要将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就能得到精确有用的资料,多么快捷方便啊。在学习期间,要有大量时间的投入,经典的文献必需反复看,而有些仅需浏览摘要就足够了,做到全面与重点的辨证统一,这样就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有机合成实验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通过这学期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学习,提示着我,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感谢老师的细心教导,让我了解了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我认为应该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本学校的图书馆有信息提供、信息查询、信息网络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查询的能力,将网络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从图书馆查询图书、网上查询,到实际操作都能与本门课有关。在掌握优质资源的情况下,学生在信息的检索能力、信息的敏感度等方面更有待提高。

我觉得此门课程还应该加大上机前的知道,通过上机操作可以对不同数据库有更深的认识,但也要进行上机前的指导,不能放任学生随便上机。如果我来上这门课,我会在现有的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的着重讲一下外国文献检索的内容,因为毕竟外国文献的质量普遍比国内的高,对于以后要深造的同学他们查阅外国资料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5.第六章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篇五

第一节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及生活的方式已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时刻感受着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及信息的多样化服务。如今,文献信息资源已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并列成为现代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文献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有效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方面成为了一项必备的基本素养。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从小学起就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提高利用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技能,掌握文献信息的相关知识是很必要的。

一、文献信息检索概述

1.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

文献信息检索是从文献信息资源集合中找出所需文献信息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文献信息检索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文献信息的存储过程。存储是选择文献信息、按规范化语言文本揭示与描述文献信息内、外特征并使其有序化。即对大量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并对信息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著录、标引和组织,经过整理、分类、归纳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工具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二是文献信息检索过程。检索是系统根用户提问按规范化语言进行概念转换,经逻辑匹配输出与提问相关的文献信息。即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读者要求的特定信息。狭义的检索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综上所述,文献信息检索就是将文献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其相关文献信息的过程。

2.文献信息检索类型

文献信息检索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两种目前比较普遍的划分方法。

(1)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

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可分为文献型检索、事实型检索和数据型检索。①文献型检索:是指利用文摘、题录、索引、目录等二次文献信息,查找文献线索和根据文献线索查找原始文献。如查找某一课题、某一著者、某一地域、某一机构、某一事物的有关信息,都属于文献型检索范围。如检索“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论文”。

②事实型检索:是指对特定的事件或事实的检索,包括事物的性质、定义、原理及发生的地点、时间、前因后果等。凡是利用百科全书、辞典、年鉴等检索工具从存储事实的信息系统中查找特定的事实过程称为事实型检索。如检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成果”。③数据型检索:是指从检索工具(系统)存储的数据中检索用户所需数据的检索。凡是利用参考工具书、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检索包涵文献中某一数据、参数、公式或化学分子式等,统称为数据型检索。如上海杨浦大桥的高度与跨度,2008年我国人均GDP指数。(2)按文献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

按文献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可分为全文检索、超文本检索、多媒体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①全文检索也称全文数据库检索:是指检索系统中存储的是整篇文章乃至整本书。它通过计算机将文件的全貌,包括文字、图形和图像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读形式,直接采用自然语言来设置检索入口,检索时以文中任意信息单元作为检索点,计算机自动进行高速比照,完成检索过程。

②超文本检索:是指超文本的内容排列是非线性的,它按知识(信息)单元及其关系建立起知识结构网络,如具有图形的信息又称超媒体。超文本(媒体)检索是通过超文本(媒体)链接来实现的。其形式有的在网页的文字处有下画线或以图标方式标志,用户点击这些标志便能进入与此信息相关的下一页,在该页面上通过超文本链接进入下一个页面,超文本起信息导向作用。这样,用户在从一个页面转向另一个页面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了。

③多媒体检索:是指能够支持两种以上媒体的数据库检索。多媒体数据库存储以及数据库检索技术对同时存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取与管理,检索时不仅能够浏览对象的文字描述,而且能够做到听其声、观其形。

④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是一种集合各种新型检索技术于一体,能够对各种类型、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跨时间、跨空间检索的大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需要诸多的信息技术支持,其中以/wikipedia/zh/wiki 相关链接: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其第一版从1978年开始编撰,历时15年,包含66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于1993年全部出齐。其第二版于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是我国“九五”、“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历经14年,集全国各行业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于2009年4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全书总卷数为32卷,其中正文30卷,索引、附录2卷,共选收条目约6万条,插图3万幅,地图约1000幅,总篇幅约6000万字,采用文图混排,全彩精装印制,是面向21世纪反映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该书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使读者更加便于寻检查阅,是中国第一部按国际惯例编写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全人类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的、全面的总汇。二是以中国人的视野来编写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三是由中国最著名、最有学术水平、最合适的专家编写而成。四是尽力做到了通俗实用,由第一版的1.3亿字压缩到第二版的6000万字,条目仍然是6万条,解释更加通俗易懂。

3.年鉴

年鉴是汇集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并按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才有年鉴。年鉴资料一般取材于政府公报,文件和重要报刊,比较可靠,内容包罗万象,实质上是一的百科全书,供了解国内外大事、各国概况。由于年鉴是按汇辑资料。其特点是资料新颖、权威性强、具有实用性和指示性。年鉴为一、二、三次文献的集合体,既可供阅读,又可供查询原始文献。年鉴一般按分类编排,由概况、文选和文献、统计资料、大事记和附录等构成。它具有时限性、资料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等特点。人们通过年鉴可以获得比较系统、可靠的资料和统计数字。为我们掌握某学科领域一年内的发展趋势和一年中的新成果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年鉴分为综合型、专门型和统计型3类。常用的综合型年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国年鉴》、《中国百科年鉴》、《世界年鉴》、《世界大事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等;常用的专门型年鉴有《中国教育年鉴》、《世界经济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等;常用的统计型年鉴有《中国统计年鉴》、《联合国统计年鉴》等。相关链接:

《中国教育年鉴》 《中国教育年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纂的逐年反映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做好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编纂本书是为教育管理决策、教育科研提供参考;为教育战线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辟园地;为宣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设立窗口;并为热心关注和研究中国教育的读者提供信息资料。

年鉴的基本栏目有: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讲话或专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工作要点,教育发展统计,教育综合管理,重要教育活动,基础教育等等。

4.手册

手册的名称来源于英文“Hand Book”,有手头常用书的含义,便于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参考的工具书。手册是以简明的方法介绍一定范围和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参考资料的工具书。手册类工具书还包括指南、必备、大全、便览、总览、要览、一览等。其特点是小型、专题明确具体、取材新颖、论述简要、实用性强,易于随手翻检。手册又称指南、要览、全书等。手册就其内容来分有综合性手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手册》(1949-1985);专科性手册,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中小学教师手册》、《经济法手册》、《物理化学手册》等。相关链接: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由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办公室编,人民教育出版于2005年出版。它是一本由教育部领导亲自策划、在教育部基础司的指导下,由一批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人员写成的、面向应用的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得整个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包括师资队伍的质量,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产生一次飞跃。只有确实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才算达到了目的。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又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转变职能和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此书是依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特定的需要,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提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这一专门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实用资料,以叙述、列表或图解方式来表述内容,针对实施工程的项目学校,收集了相关的事实、数据、案例、术语以及操作规程等专门化的具体资料。由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人员编写的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工具书。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言;光盘播放点的教学应用;卫星教学收视点的教学应用;在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应用。

5.名录

名录是提供人名、地名、机构名等简要资料的工具书。它以简洁和格式化的文字表达如下内容:某方面人物的生卒年、学历、经历和著作等个人履历资料;某一行政地区的地名及其沿革和相关地理资料;某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学校等的地址、负责人员、主要活动等基本材料。在信息社会中,名录是社会生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参考性工具书。名录按收录内容可分为人名录、地名录和机构名录。

常用的名录有《中国近现代名人大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人名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中国地名词典》、《韦氏地名词典》、《世界地名录》、《中国政府机构名录》、《中国科研单位名录》、《世界各国高校名录》、《2009年中国中学名录》、《全国高中(高级中学)名录》等。相关链接:

1.《中国人名大词典》

《中国人名大词典》1921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曾重印。该书共收人名四万多个。起自太古,止于清末。每个人名下面注明朝代、籍贯、生平事迹。书后附有补遗、姓氏考略、异名表、四角号码人名索引, 是我国有史以来内容最丰富的人名词典。

2.《中国人名大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

《中国人名大词典》编辑部编,廖盖隆主编 1989年出第一版,外文出版社。1994年修订版 外文出版社。

3.《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 廖盖隆等主编,上海辞书年出版1990年出版,选收古至1949年10月1日以前去世的人物,共约14000人。

4.《中国人名大词典》 当代人物卷

廖盖隆等主编,1989年外文出版社出版。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去世的和在任的中央和地方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以及各领域、各部门的著名人物1797 0余人。每人都有 较为详尽的介绍。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出版。6.目录、索引、文摘

目录、索引、文摘是人们查检书籍文章等文献情报的重要检索工具,三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揭示文献的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为读者提供多种查检文献情报的途径。

(1)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的工具。

目录从编制目的、收书的内容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国家书目: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出版的全部书籍的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民国时期总书目》等。

专题书目:围绕某一项问题编制的图书目录。

推荐书目:是向读者推荐学习研究某一方面问题的书籍的集合。如《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联合目录:是反映书刊在全国或某地区若干图书馆收藏情况的目录。

馆藏目录:是反映某一图书馆内藏书的目录。

目录可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概况,利于人们了解各类知识的分布,可能指导引导人们学习,书目是进行图书宣传的有力工具。

(2)索引是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如书名、篇名、主题、人名、地名、字、词、句等摘录下来,按一定顺序编排组织,注明出处,以供查检的工具书。索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学术新资料和充分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内含信息。

索引的类别主要有:

①词语索引:即将文献中的词语、句子摘出,按一定方式排列组织而成的索引。②篇目索引:即将书刊中论文篇目名称以一定方式排列组织而成的索引.如中小学图书馆编制的期刊题录索引等。

③主题索引即按文献中涉及的主题编排组织而成的索引。

常见的索引有《全国报刊索引》、《报刊资料索引》、《内部资料索引》、《人民日报索引》、《中小学教育论文索引》(1949-1982)、《中学数学专题研究索引》等。相关链接:

《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全国报刊索引》由上海图书馆编辑,1976年起国内发行。本刊由《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哲学、社会科学部分》与《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自然、技术科学部分》合并而成;1980年起又分成《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与《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收录了国内出版的主要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信息。采用分类编排,先后采用过《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和自编的《报刊资料分类表》,1992年起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进行分类。在著录上,《全国报刊索引》从1991年起采用国家标准--《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包括题名、著译者姓名、报刊名、版本、卷期标识、起止页码、附注等项。同时,“哲社版”采用电脑编排,增加了“著者索引”和“题中人名分析索引”,方便了读者的使用。但由于中国作者的同名现象比较严重,使用“著者索引”时要注意区分同姓名现象。每年的1月号和7月号后还附有“引用报刊一览表”。

1993年起,上海图书馆在《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的基础上开发了“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供检索1993年以后的报刊资料出处。该数据库具有关键词、分类号、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出处、卷期标识、题中人名等多种检索途径,具有检索速度快、检索点多的优势。

(3)文摘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对文献原文的摘述。按一定方式组织编排成为报道和揭示文献的检索工具。它用少量的文字将文献浓缩加工,以揭示文献的主要观点、论据、数据等,是当代报导学术动态的简捷明快的方法。

文摘分指示性文摘:是根据文献编写的带有评价性的摘要,主要介绍所讨论问题的范围,主要结论等,概括性较强;报导性文摘:对原文浓缩,客观摘录原文的基本山容,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了解原文的主要精华所在。文摘可以帮助读者尽快了解科学情报和学术动态。是人们广泛了解社会,进行学习的有力工具,并具有索引的功能。

常见的文摘有《新华文摘》、《中学数学文摘(A)》、《世界教育文摘》,《教育心理学文摘》等。相关链接:

《新华文摘》(半月刊)

《新华文摘》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前身是1979年1月创办《新华月报〃文摘版》,1981年正式启用《新华文摘》做刊名。《新华文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为广大读者展示了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科技、读书与出版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资料、新信息,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检索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新华文摘》在 1997年、1999年两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1999年、2001年连续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6.《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篇六

化学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实习报告

检索课题: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吴宗年)

一、课题分析

我选择这个课题主要是我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老师,首先就

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这门课,我们才能进行最有效的教学。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化学的兴趣,我想我会通过这个课题找到方法。

二、选择检索工具

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

三、确定检索方法和途径

确定检索词使用数据库进行检索查找所需信息

四、检索结果

(一)全文数据库检索

1.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万方数据资源的中文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期刊数据库中进行全文检索

数据库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CJFD)

检索策略:精确匹配

检索字段:学习化学兴趣

主题、检索式: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跨库检索

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无时间限制,检索到10条记录

结果:有十条符合要求的文档

①题名:浅谈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

作者:王茹

单位:河南省沧县风化店乡中学

刊名: 期刊(教育教学论坛)

②题名:浅谈激发与培养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作者:敖登格日乐

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刊名: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③题名:培养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作者:李荷芬

单位: 象山中学

刊名:期刊(宁波大学学报)

数据库2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检索策略:万方数据库,高级检索

检索字段: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主题、检索式: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直接检索

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2000年-2003年

结果:共二十三条符合要求的文档

①题名:培养化学学习的策略

作者:利鑫勇

单位:江西省全南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姓名:孙璇璇学号:1009410013成 绩:院(系):化学化工系专业:10化学(师范)

刊名: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②题名:培养化学学习兴趣例说

作者:王桂华

单位:吉林长岭县八十八中学,131503

刊名:中学教学参考

③题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作者:郑伟丽

单位:河南省尉氏三中

刊名: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数据库3 :Springer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策略: Springer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advanced search

检索字段:chemistryinterest

主题、检索式: To cultiv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chemistryadvanced search 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2005—20131743条

结果:有1734条符合要求的文档

①题名: Using Hypermedia for Learning Complex Concepts in Chemistry: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or Knowledge, Beliefs, and Motivation 作者:Puyna MishraAman Yaday

刊名: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②题名:Cultivating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 Through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Science Learning Environment

作者:Rebekah K.Nix

刊名:Secon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Education Volume 24, 2012, pp 1291-1303 数据库4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期刊数据库

检索策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期刊数据库

检索字段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主题、检索式: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检索时间限制、检中条数: 2000——201325条

结果:共有25条符合要求的文档

①题名: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in chemistry

作者: Colin Wood

刊名: Hide Affiliations

②题名:The Eighteenth Century: Chemistry Allied to Anatomy1

作者: Peter J.T.Morris

刊名: Chemistry at Oxford

二)特种文献检索

1.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WF-CDDBF),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中国优秀博硕士

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学位论文检索

数据库1: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WF-CDDBF)

检索策略: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字段: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主题、检索式:博士学位论文、跨库检索

检索时间限制:2000——201

3检中条数:100

结果:有100条符合要求的文档

题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初探

作者: 郭传恩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导师:刁兆玉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

学位: 2006

②题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顿莉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导师:张钟宪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教学

学位:2008

③题名: 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者: 郭盛敏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导师: 王伟群

学科专业名称:教育

学位:2011

数据库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策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字段:化学学习兴趣

主题、检索式:化学学习兴趣

检中条数: 23

结果:共有23条符合要求论文

①题名: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 李鹏

学位授予单位: 河南大学,导师:杨大纲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

学位: 2012

②题名: 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

作者:黄英

学位授予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导师: 邱道骥

学科专业名称: 学科教学

学位:2008

③题名: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的研究

作者:宋卫卫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导师:张克宏;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教学

学位:2009

2.任选一个中国专利数据库,选择下列主题中的一个,检索出它的相关专利,摘录其专利

名称、专利号、发明人、专利权人、申请日期和公告号。

主题: 化学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

检索字段:化学

主题: 实用新型专利

结果:实用新型专利(2749)条

①专利名称可利用化学能的电暖器

专利号02273401.5

发明人王永章

专利权人 王永章

申请日期2002.05.27

公告号CN2557846

②专利名称恒温沸腾炉化学反应装置

专利号02217814.7

发明人刘春 顾旗旗

专利权人刘春 顾旗旗

申请日期2002.05.30

公告号CN2556585

③专利名称化学实验废液净化设备

专利号02211281.2

发明人张今心

专利权人张今心

申请日期2002.04.15

公告号CN2538784

五、检索结果的分析与综合。

(根据获得的文献,经分析整理,写一篇该领域的综述。简述:该课题的概况;国内外已有

哪些相关研究以及研究水平;目前的研究中尚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及研究动向)。

1、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研究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对此国内外都有极为丰富的研

究成果和资料。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对此就明确阐述过他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我们国内的教育心理研究也对此进行过不懈的探索。当然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素质和思想行为习惯各有不同因而研究的水平和发展趋势也各有千秋。

2、目前的研究中待解决问题有及研究动向:由于受城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学生家庭

从事经贸服务的人员较多学生家庭教育管理不得力。学生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兴趣不浓再加上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大部分学生不会学习更谈不上兴趣这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改变势必造成学生素质下降影响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党的教育方针就不能得到很好落实.同时兴趣是学习的起点站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造就“四有”新人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话实施科教兴国处处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鉴于此我认为通过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树立学习强国意识形成以一定的的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当代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具有不断持续学习提高自身创造能力的新人奠定基础。教育心理学表

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地动机以需要为基础并与兴趣密切相关。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需要才会对事物发生兴趣因此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在青少年学习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青少年只有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需要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自觉地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兴趣才会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建设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明确学习动机加强学习责任感才会自觉地有意识的支配自己的兴趣把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社会生活、自己的未来前途联系起来才会长时间的积极学习打好将来为社会做贡献的基础。

六、简要谈谈你本次文献检索后的收获(包括检索策略的拟定修正调整过程,检索的经过,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收获等)和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1、收获:通过所学习的数据库我学会了如何能准确而快速地找到我们想要查找的信息数据,虽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想要熟练地使用它还是要进行认真学习的,因为我们在查找有用信息的同时还要摒弃那些无用的信息,学习了检索之后我可以学会检索一些我想要的资料了我觉得文献检索对我收益很大,对以后写毕业论文查找资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7.《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篇七

地方文献是不同于其他文献的一种特色文献,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有关一个地区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各种资料,即“内容上带有地方性,同时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1]。它与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地方文献横陈百业、纵贯古今,它不仅包含了大量的社会科学信息,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科学信息,是综合性的地方文化资源。由于地方文献最集中、最完美、最系统的记录了陇南地域内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信息资源,能帮助我们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记录、储存、传递前辈们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从而助推和提升陇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1.1 地方文献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是情报价值。地方文献是一种典型的动态情报,其内容主要体现在社会科学领域,以及和社会科学研究有关的一些自然科学范畴。如天文、水文、地质和矿产资源等,这种情报能及时向各类地方事业提供有关信息,帮助用户通览全局,少走弯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无论是对于陇南的地方经济建设、文化事业,还是对于陇南社会的管理和保障,都具有很高的情报价值。二是史料价值。陇南地方文献通过对全市区域各方面的信息所进行的记录,不间断的传递给后人,由于其内容完整,详细而又相对客观,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地方文献的史料价值会逐步提高,文献的价值与时间成正比,而且是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三是文化价值。陇南修志历史悠久,远在东汉郭仲辛修《仇池记》一书,这是陇南最早的地方志,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从明、清、民国、新中国建立,陇南修志走过了从发展、兴盛到高峰的时期,这些地方文献资源是了解和研究陇南经济、文化、乡土风情的珍贵史料,是具有陇南特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1.2 地方文献对陇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陇南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以及遭受百年不遇的“5·12”大地震及其灾后重建过程中,利用地方文献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服务。3年来,国家投资和深圳市、省内对口单位的援建,让陇南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特色农业、工业经济、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1年2月20日,全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开工3786项(不含城乡住房),累计完成投资309亿元,兰渝铁路、武罐高速公路、兰成铁路、成武高速公路等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实施,从满目疮痍到满目生机,陇南大地已经浴火重生。通过灾后恢复重建陇南的经济发展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农业特色产业和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3]。发展文化旅游,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陇南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剖析这种现象发现,地方文献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其着力点为三个方面:一是史料支持。地方文献其内容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因而被称为地方性百科全书和“一方文化之全史”,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和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考证依据。二是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项目的支持。地方文献涵盖了地方名人传说、饮食习惯、遗风习俗甚至于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品、艺术藏品、民间仪式等诸多文化。不同地域,文化名称虽然相同,但内涵都相异。正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美才蕴含其中,价值才得以体现,也才最有吸引人的魅力。三是文化内涵支持。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环境的千差万别,孕育了肤色体格、气质性格各异的人类族群和千姿百态的生活习俗,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自然也打上一方水土的印记,染上一方地域的色彩[4]。这些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被记录和保留下来,成为多文化、多形式的地方文献,从而构成了一个区域丰富而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

2 陇南地方文献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毗邻川、陕两省,辖成县、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康县、文县、宕昌、武都八县一区,是甘肃省唯 一的长江流域地区。陇南历史悠久,沉淀着很深的文化遗存,《路史》记载:“伏羲生于仇池(今西和),长于成纪(今天水市)”。这一文献证明了西和是人文始祖的诞生地。《史记.秦本记》记载: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庄公居其西犬丘,”“秦仲、庄公、襄公葬西垂,”西垂即西犬丘(今礼县),秦人先祖在此发祥并奠定了入关东进而统一全国的基础。2009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甘肃——秦始皇第一祖陵认定》:“礼县为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考古学和先秦历史学上的两大千古迷团终于大白于世。在成县,东汉建宁年间陇南人仇靖撰写丹书的摩崖石刻《西狭颂》真实记载了两千年前陇南先民改造自然征服险山恶水的历史事实,就其书法艺术而言,被称为我国汉隶艺术瑰宝。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即取道于陇南,安史之乱后,诗圣杜甫流寓于陇南,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产生过赵壹、仇靖、王仁裕、刑澍、张绶、何宗韩、吴鹏翱等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金石家和史学家,名篇佳作,千秋流传[5],这些具有深厚底蕴的区域文化,打造了陇南淳朴的民风和古韵的犹存,使华夏传统文化无不渗透在陇南民间的信仰风俗、生活风俗、民情风俗等各个领域,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如《宋史》记载:宋朝章颖修《文州古今记》、杜孝严修《文州续记》、张士佺修《西和州志》、李修《同谷志》、李琦修《同谷续志》。明朝:郭从道修《徽郡志》8卷、阙名修《西和县志》、孟鹏年修《徽州志》、刘译元修《礼县志》、余新民修《阶州志》、蹇逢泰修《阶州志》、谢铨修《成县志》。清朝:董兴国修《礼县志》、林忠修《阶州志》、李祖恒《仇池国考》、毛应麟修《阶州志》、王喻善修《礼县志》、韩瑞麟修《阴平国考》、祖肇庆修《阶州志》、武国栋修《两当县志》、陈勋修《阶州志》、王殿元修《西和县志》、邓天栋修《徽州志》、江景瑞修《文县志》、杨注修《成县志》、葛时政修《阶州直隶州志》、孙岩修《文县志》、秦武城修《两当县志》、方嘉发修《礼县志》、邱大荣修《西和县志》、赵同石修《徽县志》、黄泳修《成县新志》、张伯魁修《徽县志》、张俊修《两当新志》、阀风楼修《徽县略志》、叶恩沛修《阶州直隶州续志》、长赟修《文县志》、雷文涉修《礼县新志》、吴鹏翱修《武阶备志》二十二卷。民国时期:张浑修《礼县新志》、王访卿修《西和县志》、王士敏修《康县志》、朱锈梓修《西和县志》、董兴林修,《徽县新志》[2]。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陇南的交通史、农业志、国土资源、戏曲志、军事志、邮电志等近百种史志书先后出版。这些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记载了陇南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山川河流、民风民俗、物产资源、传记史料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参考利用价值。在已出版的文献中,有的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的为今日陇南市发展提供了史鉴。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许多地方都在尝试。从陇南把地方文献提升为文化,再把文化转为经济的实践道路结果来看,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在将地方文献提升为陇南的地域文化,并将文化转化为产业方面,最突出最典型的就是陇南的文化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如“红色文化旅游”:宕昌哈达铺长征旧址及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历史人文旅游”:成县西狭颂文化旅游节、杜公祠;礼县秦皇故里、祁山武侯祠、两当县张国老登真洞;以独特地域文化为主的地方艺术特色文化旅游:西和县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文县白马藏族民俗“池哥昼”(面具舞);武都高山戏和宕昌氐羌文化艺术节以及武都万象洞、文县洋汤天池、宕昌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康县梅园风景区等生态旅游。在农业特色产业方面:以蔬菜、中药材、茶叶、油橄榄、花椒、核桃等为主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这么说,陇南的传统产业以及现阶段发展起来的旅游开发、特色农业产业与陇南地方文献和陇南的历史传承密切相关。

3 利用地方文献,助推和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藏以致用”是现代图书馆与旧的藏书楼的主要区别。文献的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任务,是我们极力追求的目标。地方文献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大有作为。利用地方文献服务陇南区域经济,既有成功经验还需探索创新。重点要在下面三方面努力。

3.1 为地方特色经济建立特色化数据库

作为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核心,数据库建设能提高资源利用的层次,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图书馆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陇南独特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特色馆藏和从各种渠道搜集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化,这样可以使用户方便快捷地了解当地特色产业的现状及其历史,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当地具有特色的资源及其利用情况。这对于扩大特色产品的销路、吸引投资、开发利用特色资源,促进陇南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都会起到一种积极作用。如农业特色产业是陇南一大经济支柱,图书馆应紧紧抓住这一特色,全面而系统地收集蔬菜种植、中药材、茶叶、油橄榄、花椒、核桃等方面的图书和资料,建立起以此为中心的特色馆藏,为陇南经济发展服务。

3.2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特色服务

立足馆藏地方文献特色信息资源优势,满足区域内用户的特色需求,深入开展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特色服务。通过对地方经济领域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特点和用户信息库的分析和研究,根据馆里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方便用户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使自己的特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服务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服务的角度和内容,应将注意力和重点放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资源组织和提供高质量的主动服务上。

3.3 加强对地方文献自身建设

地方文献要为陇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重要前提是要加强对地方文献的自身建设。一是广泛收集陇南地方文献,确定收藏重点,体现地方特色。馆藏建设越有特色,其利用价值就越大,发挥的作用就愈大。地方文献中的经济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应全面收藏,除此之外,还应深入民间进行社会调查,拓宽收集渠道,不但对具有收藏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献加以收集,还要对散落在民间濒临失传的口碑、实物文献等进行挽救性收集,同时要突出重点,并建立完整且具有特色的收藏体系,如此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特色的地方经济。二是加强对文献的保护、整理和挖掘,为开发地方经济提供信息服务。要设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对文献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保护,特别要对反映地方经济的文献进行重点保护、整理和挖掘。三是要加强研究,做好二次文献服务。对分散在单篇文献中的经济资料、各地方经济专志等,以目录、索引、题录等二、三次文献的形式加以汇编,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并且馆藏有一定优势的地方文献进行专题汇编。

4 结语

地方文献工作是地方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地方文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进行的地方文献开发整理及其收藏意义在于让人们更充分地认识和利用这种信息资源,实现文献对人们的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启迪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地方文献又是推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文献的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应该围绕国家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发展目标,多视角、多渠道收集、开发整理地方文献,积极开展陇南市地方文献的利用工作,发挥地方文献的整体效应,以科学的态度开拓创新,促进地方文献的增值转换,使之成为政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参考文献

[1]杨卫东.集群视野下的市域地方文献共建共享实施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0(8):94-96.

[2]董生贵.故园轶事—陇南方志寻踪[M].陇南邮政局发行,2003.

[3]杨丽君.陇南:灾后重建凝结不屈精神[N].陇南日报,2011-02-28.

[4]吴力武.地域文化,环境与地方文献资源库建设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6(7):40-43.

8.《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篇八

摘 要:文章探讨了“信息检索与利用学习平台”建立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介绍了学习平台的内容和功能,对改进和提高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信息检索 医学 教学 在线学习平台

基金项目:本文系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科研课题“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学习平台开发”的研究成果

1 问题的提出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这是高等学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和掌握信息检索与利用的知识和技能,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然而,目前各高校对本门课程学时的安排都极为有限。有限的学时,与需要学生掌握的较多检索知识,特别是与学生足够的实际操作练习,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教学中的瓶颈,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不可回避,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基于ASP、NET平台、PHP、PS技术、中外文主要医学数据库、网络医学搜索引擎等工具,开发了“信息检索与利用学习平台”系统(见图1),并在校园网上进行发布,供广大学生使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学习平台”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学习平台”系统由八个模块构成。

2.1 教研室简介

通过介绍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研室建设的概况,师资队伍的建设,增进学生对本教研室和任课教师的了解,更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2 课程简介

通过介绍《信息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目的,学习课程的重大意义,国内、外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最新动态,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主动掌握本门课程的概况和要求,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2.3 知识梳理

把整门课程各章节的知识整理出来,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在学习平台上提供给学生,并指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相当于把教学大纲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每个章节的学习目的做到心知肚明,学得更主动、更自觉。

2.4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问答

在这一模块中,把本门课程各章节及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中常遇见的问题精选出来,编为约200个问题,并进行解答。这些问题既包括了课堂上讲授章节要求学生掌握的问题,也包括了受学时限制,在课堂上不能讲授章节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在检索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这些内容既方便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对课堂讲授内容中尚未完全弄懂的问题迅速找到答案,而且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具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更多的课堂上未涉及,但在检索实践中又很有用的其他检索知识。

2.5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实践

为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检索实践操作练习的不足,在这一模块中,设计了各种类型检索工具的检索实习题150多道。内容涵盖了《全国报刊索引》《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PubMed、Google、HON等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和网上搜索引擎。并对这些实习题进行了解答,编写出了检索提问表达式,给出了检索步骤。指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就能方便地使用各种检索工具,按照检索实习题进行检索实践的练习,解决检索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掌握检索的方法和技能。

2.6 精品课程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重点章节内容的掌握,特邀教研室两位老教师,将“情报检索语言”“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系统”“网上医学信息获取”“循证医学证据检索”“医学信息调查研究”“医学论文撰写”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课堂教学录像,放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在线学习,帮助他们复习、巩固课堂所学重点知识。

2.7 学生检索技巧交流

当代大学生接触网络较多,对网络很熟悉。有的学生在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时,能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检索思路和方法。在上课过程中,我们注意发现这样的典型,录制成视频,放在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这既有利于教学相长,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8 疑难问题讨论

在学习平台上,开辟了一个“在线提问”专栏。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的新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学术气氛,也让学生提出的一些新问题得到了及时而深入的解答。

通过实践,“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学习平台”的建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献检索课需要学生掌握内容多而学时有限、实践性强而实习机会少的矛盾,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扩大知识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提高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李冰,乌仁古德,亢琦.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教研室为例[J].前沿,2013(11): 127-129.

[2]赵莉.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0(1): 42-45.

[3]李宏宇.利用文献检索课平台 指导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J].兰台世界, 2010(4):571-573.

[4]李慧,唐永琳.基于网络的文献检索案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J].情报探索,2009(9):66-68.

[5]黄琛.文献检索与利用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10):137-140.

9.浅谈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 篇九

经常到政府机构如新闻出版局、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物管理等部门、出版社、报社、期刊杂志社等单位走访,了解文献出版信息,同时,摸清馆藏地方文献情况,编制地方文献缺藏目录,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②预订与征集相结合。

一是在各种公开出版和发行图书目录中,订购地方文献:二是走访大专院校和科协、作协、文联、社科联、方志办、文史馆、档案馆等群众团体,向会员和社会公众散发地方文献征集启示,争取社会各届人士和团体捐献地方文献。

③依靠上级领导,多方联系有关部门,加强和健全地方出版物呈缴本制度,用法律形式和行政手段保证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使此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是保证馆藏地方文献门类齐全的重要措施。

④健全机构,指定专人,开列专款。

地方文献的搜集应列入年度采购计划,并有专项经费。有条件的图书馆应设立地方文献部或地方文献组,没有条件的也应指定专人负责。

3 地方文献的加工与整理

搜集了大批地方文献,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加工整理工作大有关系。许多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只有通过多途径的整理,这些有价值的地方文献才能充分地被读者利用。因此,加工整理工作是地方文献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许多公共图书馆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方面做出了成绩,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原因在于这些图书馆不仅做好了登记、分类、著录、目录组织等基础工作,而且进一步对地方文献进行了深加工整理。

3.1编制书目

不仅要编制馆藏地方文献书目(可以是书本式的,也可是卡片式的),还要编制专题书目,如湖南省湘潭市图书馆于1982年编制的《唐至清末湘潭地方人士著述目录》就揭示了湘潭自唐置县至清末湘潭人士的著述情况。

还有一种反映本地某名人的本人著述及其研究此人资料的目录,如湘潭市图书馆1994年编的《齐白石研究资料书目索引》揭示了1933年至1993年六十年间齐白石本人著述和研究他的资料587条。

另外,还可编制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因为搜集工作起步的早晚,经费的多寡,侧重点的不同,一个图书馆不可能收齐所有的地方文献,这就需要联合其它图书馆、方志办、档案馆、文史馆等单位合编,走馆际协作的道路。

3.2索引

对于特定的某类地方文献,将有关款目摘录出来,注明出处,按一定的排检方法编排以供参考。如吉林省图书馆曾编制印行的《东北地方文献索引》,是编史修志,研究东北历史不可多得的史料。

3.3专题资料汇编

10.重视和加强民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篇十

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聚居在西南边陲,单只是云南省就分布有24个少数民族,占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40%。由于西南地区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历史不同,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文献资料,发掘整理这些民族文献是我们西南地区民族院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民族院校是高校体系中的一个分枝,这就意味着它要担负起双重的职责:一般高校的教育树人的教育职责和为民族地区培养所需人才,开发民族宝藏,为民族地区服务,加强民族建设的职责。而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和科研的后盾,应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即在藏书体系中突出民族特色,对民族文献进行广泛的收集,在加工整理后提供给读者使用。如果没有民族文献,那民族院校的民族教育、民族研究工作从何谈起?为此,我们的图书馆都应该成为一座座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料资源宝库,并要重视加强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把这一工作作为我们各馆的首要任务。

现代图书馆学给文献下的定义是“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载体。”可以这样认为,凡是反映和描述某一民族或众多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民俗、哲学、宗教、法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天文等诸多内容)和自然生态的文献(包括书面文献和口碑文献),都可称之为民族文献。民族文献自身的特殊性使我们不能用理解汉文献的方式来理解,把文献看作都是用文字记载,以纸张为载体而存放。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只有21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其它34个民族则只有语言。由此,民族文献的表现形式较多,大体上可列为五种,下面对这五种形式分别加以说明并对它们的收集及价值作一点论述。

1、用汉文记录的直接或间接涉及民族问题的文献。这种文献在整个民族文献中所占比例最大,而且从古到今都有。在二十四史中或多或少都记叙有古代少数民族情况的资料。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就有介绍西南少数民族的《西南夷列传》专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志、史志等,其中内容多有当地民族情况的记录。如现代学者对嘉靖《普安州志》进行考证研究,得知它大量保存了明代中叶关于贵州西部(彝族聚居地)开发史的原始资料。这对于现代考察明代的军屯问题、贵州民族关系史(如所谓的“米鲁之乱”问题)、明初的贵州文学(如杨彝的诗歌)以及贵州的地方志学史等等,都有巨大的史料价值。而今,对这些史料中关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广泛展开,它将给民族院校图书馆开展民族文献工作提供一块新天地。对于现代用汉文书写成的民族学文献(现代人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使用汉语文字),我们可以进行二、三次文献的深加工工作,给当代民族学研究,民族地区的现代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建设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2、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这部分文献是民族文献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任何一个民族对于自己民族的历史都比外民族更为了解,所以民族文字记录的资料对于现今民族史的探讨和研究就更显出其特有的价值。21个民族文字书写的文献中,按时间可以分为古籍和新书两部分。前者主要是迄至清代为止的各历史时期用民族文字书写或刻印的典籍,如现存的东巴文(纳西族象形文字)、彝文、傣文等书写成的原始宗教和佛教经卷、唱本及神话史诗。这些是我由古代少数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和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如彝族的“哎哺啥额”或“恩布散额”(即《西南彝志》)就是一部全面记载彝族历史的古彝文书,傣族的贝叶经等。这部分文献虽有一些文化馆、图书馆及民族研究所己开始搜集(如云南民族学院图书馆对以上四种民族古文字书籍的搜集整理工作己初具规模),但大部分仍散藏在民族地区。而且由于范围广,种类多(如彝族散居在滇、黔、川、桂等省,由此而产生了六个不相同的语系分支。),通晓该文字者已多不在世,不易挖掘,加工整理工作更是困难重重,所以它们可以说是一批急待抢救的文化遗产。新书是指辛亥革命至今各民族学者研究者用自己本民族文字写成的有关民族学方面的文献资料。这类文献较多的可算是藏族。它们阐述本民族在新时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对未来的遐想,除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记载本民族,也有用本民族文字记载反映他民族的文献,如藏族作者吉格美・那木卡的藏文著作《蒙古喇嘛教史》。喇嘛教的中心在西藏,但从此书中可得知这一宗教的发展影响。这些文献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民族院校图书馆的藏书,经图书馆的深加工,将造福于读者和各族人民。

3、少数民族用汉文写成的文献。较为突出的是白族、满族、回族。这三个民族都用汉字来记叙自己本民族发展情况,而满、回则语言都己全部通用汉语了。白族,其语言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但由于历史上与汉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因而多数人通用汉语言文字。他们曾用汉字来标记白语,称为“汉字白读”,也就是“(棘 入上下结构)文”(白文)。用白文书写的古文献散见于民间,现已不再使用这种文字而通用汉文,没有多少人识读白文了。我们若能将这些古文献搜集整理出来,那么对于白族辉煌的历史,悠久的文化的研究将有重大的史料价值。还有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学者、作家,大都借用汉文来描述和反映自己的民族,如近年来涌现出的大批民族作家,都用汉文来描绘自己民族,反映生活。这部分文献收集困难较少,那么就应做得更好更全面,为建设民族地区尽点力。

4、有些无文字民族用简易图符记录和用语言世代相袭的有史料价值的口碑文献。这类文献有神话、传说、寓言、诗歌、歌谣、舞蹈等。对这些进行挖掘整理,对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用简易图符记录的文献,现存的有独龙族的刻木结绳记事,景颇族的树叶信等。我国古代曾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而上述民族保留下来的原始表意形式和符号,可以认为是人类开创文字历史的先河。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生产水平和生活状况。口碑文献中流传最广的是民歌民谣。它们尽管质朴之极,却闪耀着智慧之光,艺术之星。今天各式各样绚丽多彩的`文艺形式,可以说大部分是从纯朴浑厚的口头文学中孕育出来的。有些民歌诉诸于文字,但更多的是流传在民族地区人民中间。这些口碑文献,内容都是人民最熟知,最关切的事物。反映的是人民的思想、道德、习俗、宗教、哲学、情感和心理,是人民生活忠实的记录,也是人民生活的教科书。到民族地区作田野调查,作采风录,把这些口碑文献整理出来,也是我们各馆的一项任务。最近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古代民谣注析》,人的思想感情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古代民谣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社会的民情风俗。

5、用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但其内容是汉文化的文献。这部分文献是否仍属于民族文献现有争议,在此不多谈。

从以上所举的五种民族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它们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但在其内容实质上都是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地理沿革、历史演变、政治军事、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生产技术等方面。它们陈述着一个个民族的起源、发展、衍变过程。展示了一幅幅动人的社会风情和自然风情画卷。其史料具有历史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人类文化学价值,美学价值,语言学价值,借鉴扬弃的价值等。然而由于民族问题事实上的不平等,特别是解放前对民族文化的轻视,中国文化实质是汉文化。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典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及时的整理。大量散藏于民间的民族典籍随着大批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逝世而消失。因而,抢救、整理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典籍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个任务的大部分工作应由我们民族院校图书馆来完成。这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当然,开发民族文献的方法和途径各馆可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联合开发,各自分工,注重于本地区民族文献。然后各馆间相互利用其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便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融合,互取精华,共同缔造中华民族更加光辉灿烂的文化,以适合推动整个民族改革的步伐,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达到我们开发和利用民族文献的目的。

11.《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 数字环境 历史学 文献资源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 G250;G255

Construction and Usage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Based on Digital Environment:Taking the NENU Library as the Example

Chang Beibei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history for the point of penetration, and ba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al requirements, it chooses the Library of NENU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of history dominated by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bject librarians and subject services integrate deepl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ary resources.

Keywords Digital environment. History.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NENU Library.

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主要工作已然得到了学界多年的研究与探讨,但依据具体学科背景和专业文献资源特点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中,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不再是盲目的扩充资源数量或规模,而是与学校的学科建设相依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使图书馆能够更有效地助力学校的教、学、研。作为一种资源建设的新模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已在多个学科上开始了尝试,其中历史学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试点学科,本文以此为契点进行深入探讨。

1 历史学文献资源的特点分析

1.1 包容性

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代表性学科,历史学同大多数文科专业一样,一切的研究都建立在充分挖掘文献资源的基础之上,与自然科学依赖大量的实验完全不同。可以说,史料是历史学的生命,是史学研究的立足之本,没有史料将寸步难行。

然而,历史是一门包容性的学科,它横向覆盖全世界各个地区和人们社会生活与精神状态的方方面面,纵向则囊括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与发展历程。它还可以与所有的学科产生融合与交叉。就此而言,历史学的文献可谓包括万象,无所不容。

关于史料的分类,已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史料的广泛性与包容性。例如,荣孟源在《史料和历史科学》一书中将史料大致分为四类:书报类——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和史部以外的群籍;文件类——政府文件(档案)、团体文件和私人文件;实物类——生产工具、生活资料、武器和刑具、货币、度量衡器、印信、遗迹、模型和雕塑、照相和绘画、语言和文字、碑刻和砖瓦、纪念物;口碑类——回忆录、调查记、群众传说和文艺作品。由此,我们不由叹服历史文献的博与大。

1.2 多维性

历史研究的广博性决定了文献资源多维需求的特点。每个学科内部都有更细致的划分,历史学也不例外。然而,如果说其他学科的细分不太影响整个学科资源建设或利用,那么历史学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一级学科层面上,历史粗略分为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大类,这三类文献资源的交集率或重合率非常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互不相干,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中很少见。若进一步区分,古代史、近现代史、专门史、世界史领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文献需求也是天壤之别。有些学科仅需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检索平台或几个数据库就能基本满足整个学科的需求,而历史学没有这种统一性,也不可能实现这种统一性。

2 图书馆在历史学资源建设上的悖论

2.1 学科建设的需求与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之间的差距

学科建设的成就是衡量一所现代化大学的重要指标,而学科建设的进展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这一点对于历史学而言是致命性的因素。在所有的学科中,历史学的文献需求最为复杂和多样,信息量也最为庞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主题都会导致资源需求的完全不同。这也对图书馆的历史学文献资源建设提出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历史学科馆员对本校历史学学科建设的文献需求调查,几乎所有的二级学科或者具体的研究方向都存在严重的资源匮乏情况。在与多名教师的访谈中,他们对图书馆提出了购买多种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建议。如中国古典文献数据库(尤其是中国基本古籍库)、港台文献数据库、希腊文献数据库(Thesaurus Linguae Graecae,TLG)、拉丁文献数据库(Thesaurus Linguae Latinae,TLL)、Brill Online在线数据库平台、《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0)》《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申报》全文检索数据库、世界各个国家目前已经数字化的政府档案数据库等都是教师提出的迫切需求。毋庸置疑,这些需求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学科馆员并没有采访所有的教师,只是选取部分教师作为代表进行调查。

nlc202309041516

面对学科建设和学院教师需求甚殷,图书馆经常处于有心无力的困境。由于经费的限制,图书馆根本无法满足学院师生的所有需求。其实,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能够完全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馆似乎还不存在。

2.2 热门研究与小众研究资源建设的不平衡

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几乎都存在一种共识:既然无法为学科建设提供零担忧和零缺陷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那么高校图书馆有限的文献购买经费则大部分投到国家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上,或者是热门研究领域和研究团队庞大的领域。这样虽然可以保障文献的使用率和经费的优化配置,但会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畸形发展趋势。

2.3 地方特色文献与普适性文献建设的矛盾

作为某一特定地理方位的名片,区域文化的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对各自特色文化及价值的研究与日俱增,从而需要大量的地方文献作为支持。与此同时,意识到地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巨大价值,地方特色文献的建设一时间成为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无疑问,地方特色文献的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对于保存多样化的中华文明意义深远。但是,大部分地方性特色文献都与历史息息相关,如果权衡不好地方文献与普适文献建设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出现区域性历史研究突出,而其他更广泛的历史研究无形被削弱的情况。在经费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也是图书馆以“服务学科”为宗旨的文献资源建设之重中之重。

3 历史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新尝试

史料的各种特性影响着历史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也为历史学文献资源建设增添了诸多困难与障碍。上述的历史学资源建设悖论不是个别高校的问题,而是在所有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同时,这些悖论不仅仅出现在历史学科领域,在其他学科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唯一的区别在于,历史学是问题最为显著的一个学科。那么,如何突破这些障碍,更有成效地建设历史学科资源保障体系,是摆在所有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已经从多个角度和渠道开始了构建资源建设和利用新模式的尝试性努力,或许可以为其他学科或高校提供一些借鉴。

3.1 资源的取舍——倾听+评估

在浩瀚如海的历史文献面前,没有谁能够将无穷的资源整合到一起,遑论检索与获取。然而,信息化时代发展到今天,数字资源已经大批量出现或正在大批量的生产,即使这些数字化资源在庞大的历史文献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是对于一个图书馆而言,也是非常庞大的。图书馆有限的经费在选取文献资源时如何取舍,购买最合适、最有用、最切合本校历史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命题。

首先,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结合本校历史学科发展的具体情况。历史学研究的分支领域和方向过于庞杂,每个学校都不可能涉猎全部的研究主题。因此,在学科资源建设上,必须摸清本校历史学科研究的范围,优先选择学科研究最急需的资源。那些没有涉猎的领域,相关的文献资源暂可不予考虑。此外,在已有的研究领域中,师资力量也不尽相同。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研究团队庞大的领域,从而保障有限的资源服务最多的群体,提升资源使用率。

其次,具有历史学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要深入院系和师生中,进行反复的采访、沟通和调查,用心倾听他们的声音,获取最真实的信息反馈;学科馆员再根据具体的反馈,对师生提出的资源进行大量的调查和评估。评判一个数据库的价值,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就是调研国际和国内专业排名处于第一阶梯(前10名或前20名或其他)的大学是否拥有该资源。一般情况下,主要对国内985或211高校,以及部属师范院校进行调研。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在调查中国基本古籍库的时候,发现中国高校(仅限大陆)已有70多家拥有该数据库,国内的主要大学中几乎就东北师范大学未曾收藏;而中国基本古籍库的覆盖范围很广,拥有从先秦到民国的历代典籍及基本文献,可以支持整个中国古代史和部分近代史的研究。根据这些信息,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可以考虑在未来的文献资源建设中购买该数据库。

但是,对于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领域,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源对比就必须置于更为宽广的国际视野中。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世界古典文明研究在国内首屈一指,国内很多高校都没有涉猎该领域的研究,因此在国内进行资源调研对比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又如,希腊文献数据库国内仅有南开大学开通,而拉丁文献数据库国内尚未有大学使用,这就需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调研。以拉丁文献数据库为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塔夫斯大学等著名学府都在使用。

3.2 图书馆与院系共建——世界古典文明文献数据库

在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几千年间流传下来的文献很多都没有数字化,造成文献传播范围狭小和利用率低的弊端。很多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被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从文献保护的角度看,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是却限制了文献价值的发挥。在既保护文献又增强文献使用率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即图书馆与院系合作,将珍贵文献数字化,建设成为专业性文献数据库。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是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开拓者,文献的收藏在国内赫赫有名。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有涵盖英、德、法、意、俄等多种语言的1.7万余册古典文献,成为世界古典文明研究领域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文献中心。其中,很多文献都是国内孤本,非常珍贵。

为了方便学术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与图书馆就这些文献展开合作共建,通过数字化、编目、建库和检索平台的搭建等一系列工作,最终形成了“世界古典文明文献数据库”,包括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古典学、拜占庭学等学科的原始文献、相关著述以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nlc202309041516

可以说,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与院系共建学术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创举非常成功,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自建与推广利用的经验,不仅为未来此类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3.3 资源建设与利用共享理念的践行

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利用方面,共享理念的提出已经有很多年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图书馆依然固守着“各自为政”的传统和资源的地方性保护措施。事实上,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难理解。很多文献资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都是图书馆购买而来,没有合作基础的共享实现起来必然不能一帆风顺。然而,数字化时代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趋势一定会走向共享。在条件不太成熟的环境中,如何为本校的学科资源建设和师生的文献需求寻找共享的机会,是高校图书馆努力尝试的方向。

对历史学科而言,资源的共享迫在眉睫,更是大势所趋。以世界史为例,尤其是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关系与各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构成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从何入手?各个国家的政府档案和文件奠定了研究的基础。然而,世界上有数百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堆积如山的政府档案。即使将世界近现代史研究集中于世界主要大国或强国,相关的文献资源也不容易获取。一是由于政府档案太庞大,数以万计,数字化程度不高;二是因为世界史的研究波及的地域范围太广,单个学校没有财力将国外已经数字化的原始档案购买齐全。虽然全球的学术期刊数据库不断朝着全面和综合性的目标发展,甚至出现多个数据库共存的大型检索平台,也只能说明学术论文的获取非常方便与快捷。原始档案的重要性在于它拥有最权威的话语权,因此,原始文献的获取与利用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经费使用的局限之下,要做好学科资源建设工作,需要图书馆不断地开拓与创新。日前,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积极合作,通过集中为教师办理国家图书馆的读者卡,为学校教师提供了一条可以远程免费获取更多电子资源的途径。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调查发现,在历史学文献资源方面,国家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中不仅包含了中国古典文献的一些数据库,而且还囊括了外国政府的原始档案,如英国海外政策文件、美国国会文献集、美国国家安全档案等。这种远程合作,对于学者而言是一种福音,尝到了资源共享的甜美果实;对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而言,节省经费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学科资源建设,在助力学校科研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4 结语

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文献资源的需求也大相径庭。因而,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历史学的专业特点和史料的特性造就了其成为文献资源建设中最复杂的一个学科。尽管如此,图书馆依然需要孜孜不倦地寻求历史学文献资源建设的新突破。其中的一些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供其他学科借鉴。未来,更为细化和专业的分学科模式将是资源建设的发展之道,以提升文献资源与学术研究的贴合率,更加有效地促进学校学科建设。

12.《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心得 篇十二

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获取信息资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1]。根据学校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 为进一步推动我系课程考试考核改革, 科学合理测评学生学习效果, 全面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着重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积极推动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将原来的开卷笔试考试的考核方式, 改为上机考试。通过此次期末考试, 可以发现, 此种考试形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 仔细分析原有考试形式的利弊

在申请这门课程为考试改革课程之前, 就以前这门课程的开卷形式进行的考试形式进行了仔细的分析:这门课程一直以来都采用的是开卷考试, 题型严格按照学院要求, 六大题型:填空、选择、简答、判断题和问答题。题目偏理论, 基本上所有的题目都能从书本中找到相关答案, 从卷面成绩而言, 学生的分数总体而言很高, 没有区分度。同时, 这样的考试形式也必然致使学生对这门课没兴趣, 产生厌学心理, 更何谈教学效果。

3 精心组织、认真准备

现有的考试形式有很多, 比方说: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上机考试、论文答辩等。在申请之前, 教研室专门就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做了进一步的强调:在21世纪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 经济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 其优势就在于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之上[2]。如何体现学生对信息的强大的搜集能力?仅仅通过书上现有的内容已经相当滞后, 结合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 通过上机实践考试的形式, 更能体现学生消化检索原理之后, 对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更能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故, 我们选择了本门课程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来完成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在提出考试模式改革的申请后, 很快得到院系领导和教务处的审查批准, 并将其作为学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项尝试加以支持和重视。院长和分管副院长也多次表示关心并亲自予以指导。在此鼓励下, 我就本门课程的特点与教研室主任商讨, 对试卷内容、题型、题量、难易程度、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四套试卷。命题基本上做到了从严掌握, 内容着眼于着重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力求准确测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尽量避免对知识的生搬硬套, 或课堂笔记中能找到现成的、完整的答案。试卷报经系领导、教务处和分管院长审查, 得以批准实施。

4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信息检索的上机考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较好的网速, 所以, 对本门课程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研室也前前后后进行了几次讨论, 并一一进行了替补方案的思考。

4.1 电脑不能连外网

考试过程中, 如果电脑不能连接外网, 那考试就形同虚设。故, 在确定考试时间之前, 跟网络管理中心多次确认考试机房的网络畅通性, 确保考试的正常进行。

4.2 网速很慢

学生可能会因为网速过慢, 而对检索的题目失去检索的耐心。故, 在上课的过程之中, 对每种专业文献的检索策略的讲解的时候, 都介绍至少3种检索方案, 确保不会因为一种检索速度慢而不能顺利完成检索过程。并于考试前, 与网络管理中心确定网速较好的实验室供考试所用。

4.3 学生答题跑偏

对同一个检索题目, 可能学生的检索结果是五花八门的。针对这种情况, 首先要在上课的过程之中, 多次强调检索的核心内容:检索策略的组织。只要检索策略得当, 检索结果的组织不同也是因人而异的, 不能拘泥于标准答案。

5 正确引导, 成效显著

考试模式改革的申请批准实施后, 很快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多学生包括已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前几届学生都表示了对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考试考核模式的困惑和不满。但也有部分学生产生了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认为可以轻松通过, 不用看书复习了。由于这次改革尝试的实施效果可能直接影响到以后考试模式改革的深入和深化,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宣传引导。教育大家正确对待, 告知学生上机考试试题比一般形式的开卷考试难度更大, 更注重对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和熟练运用, 答案是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现成的, 绝非简单地抄书了事。要求同学们一定要重视, 要认真复习, 理解、吃透课本内容, 否则更难通过。经过引导教育, 同学们端正了认识, 大部分同学都能以积极的心态, 认真复习迎考, 学习态度空前高涨。辛苦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在此次考试中, 12级经管1、2班, 电商1、2班, 总共四个班, 及格率达到96%, 每个班只有个别同学不及格。有效消除了过去部分学生因担心该课程考试难以通过而企图作弊的局面, 使考场纪律大为改观。出勤率, 及格率见下表1, 表2。

对比于原有考试模式:开卷考试, 学生的成绩更符合正态分布, 有一定的区分度, 体现了高分、中等成绩、低分等三个等级, 改变了学生以往仅仅靠抄书就对这门课程完成学习而毫无收获的现状。成绩分布见表3。

6 存在问题和几点建议

这次尝试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此也一并提出, 并提出一些建议:

6.1 考试形式应更灵活

由于是第一次组织上机考试, 用笔答题的考试形式, 学生缺乏经验, 时间又较紧, 在答题的时间把握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试卷内容总体上偏综合, 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的具体, 评分标准较模糊不易把握、改卷尺度把握较松。对此, 我认为, 针对本门课程的特点, 以后的考试方式探索更应该灵活, 多变, 密切与专业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此, 也建议某些比较适宜采取开卷或其它非闭卷考试方式的课程, 应积极探索采用创新的考试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 形成成熟细化的制度, 以做到统一、规范的管理, 从而更好地组织实施, 避免偶然性和随意性。

6.2 学习态度的把握

上机考试方式有其优点, 也有其不足。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理解、运用, 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却考虑的比较少, 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认为学习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不用用功也可以很轻松就通过。针对这个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 积极组织互动教学, 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 总结

考试模式的改革是学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我们的尝试还存在一些不足, 与当初设想还存在一定差距, 但我们认为这应是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希望能将这一改革继续下去, 也希望能继续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 并希望在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 得到来自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摘要:本篇文章以《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的考试模式改革为契机, 阐述了以往考试形式所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考试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并对比了所有可能的考试形式, 分析了为什么采用上机考试为我们的改革方向, 并一一列举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在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完成之后, 通过学生的平时成绩, 来印证本门课程采用上机考试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平时作业提交量达到95%, 学生考勤率基本上达到了99%以上;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 来印证了采用上机考试的可行性:学生期末总成绩的通过率达到96%以上, 每个班只有极个别平时不按时交作业, 考试不按要求答题的学生没有及格。

关键词:信息资源检索,考试改革,上机考试

参考文献

[1]廖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探索[J].贺州学院学报, 2010 (3) .

[2]周秀会.从信息素质教育看文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8 (2) .

上一篇:许昌市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工程 实施办法(暂行)下一篇:工程项目经理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