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2024-09-12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精选12篇)

1.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一

新课改理念视域下提高当代 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碾子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3年12月

张震

新课改理念视域下提高当代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作为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在高中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以及能力必将奠定高中生一生发展的基础。所以,加强对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必然能够有效的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社会、民族的进步贡献力量。高中生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拓展实践渠道

一、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我国现行的高中教育体制比较落后,这种高考指挥棒指挥下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不能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忽视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在基本适应学生升学要求的基础上,注重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二)转变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学一直被看做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活动,教材就是“圣经”,导致学生只会被动接受,少有主动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应该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我们要加大艺术、体育等人文课程设置,以及生存训练等拓展课程,全面提高高中生的能力。

(三)树立家庭、学校、社会互动的教育观念

学校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基本渠道,但是无论多么好的学校对学生所起的作用都不是全能的。我们必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来培养当代高中生。一个教授曾经这样说:“望子是不能成龙的,父母应该做的是教子成龙”。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关爱。同时家长应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必须加强文化产业的管理和正确的舆论引导,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舆论媒体的监督,创设正确的舆论导向,为高中生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拓展社会实践渠道

“实践育人,知行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社会适应性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增强自觉性,而且我们应该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来加强对高中生的行为能力训练,使他们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活动得以加强。学校应积极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方式

和方法,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走进农村,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调查,使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增进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献身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学生走进工厂或父母所在单位,体验工作在劳动一线的工人的辛苦,体验劳动的光荣、快乐,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学会感恩。开展公益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老年公寓、孤儿院,进行帮扶或献爱心活动,增强他们的奉献意识,让他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自己,激发他们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思考,进行感悟。这些活动会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他们的认识空间。我们还可以开设实事讲座和报告,使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世界,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能够加强学校、家长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把社会适应性教育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高中生综合社会适应性教育

一、培养高中生乐观积极的心理体验

(一)加强心理适应能力的指导

1.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只有对高中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才能使他们对自己的所处的社会环境有正确的认知和心理体验,从而达到心理的健康以及对社会的良好适应,建立、健全乐观积极的自我观念。

2.加大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的投入力度。对高中生的心理疏导,我们要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设立心理咨询室,使心理咨询成为常规性的工作。同时,要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不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同时,教授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提高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受到挫折之后的应对能力。

(二)促使高中生进行自我教育

高中生也要从自我的角度不断优化关于自我的意识,不断地在社会实践以及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1.要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的认识自我首先要求高中生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主要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全面、深入的了解自我。对高中生而言,对自我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很多途径,可以通过自己与别人的比较发现自我,或通过别人对自己态度的不断反思来了解自我,或通过自己的学习、社会活动效应来进一步的了解自我。二是要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当一个人对自我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正确的掌握时,对于自我的评价就会相对比较客观和准确。在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以社会为背景。三是要对自我进行反省。单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自我评价,并非真正的自我,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高中生要学会从主客观相统一角度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2.要积极的接纳自我。接纳自我是个体健全自我意识关键所在,社会的人只有在接纳自我的的时才能够被别人所接纳。所谓接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的进行自我接纳,不管是好还是坏,成功或者是失败,凡是自身所具有的一切都要接纳。只有在自我的接纳的基础上才能够培养起自信以及自立和自强的意识,从而不断地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3.要有效的控制自我。对自我有效的控制是发展自我意识的途径。要使自我控制更加有效,就要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树立自信,培养自己坚定的意志品质。

二、提高高中生自强自立的社会能力

(一)培养高中生独立的生活技能

独立的生活技能是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的生活技能也是每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部分。高中生要逐渐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首先,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例如,准时起床、运动,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自己洗衣服、照顾冷暖等。其次,要多参加学校的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活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二)注重对高中生学习方法的训练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西方教育理论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体的学习成绩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地将知识向能力进行转换,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所以,学校必须将高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之中。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高中生自身也要转变学习观念,从单纯的学习知识转向对知识学习能力的学习,从之前的阶段性学习转变到现在的终身学习。

(三)加强高中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并直接有助于高中生学习能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1.确立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原则主要有平等原则、相容原则、互利原则、诚信原则等。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做人的尊严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原则,之后才能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既能容别人的长处,更能容别人的短处,有困难时才能互相帮助,以诚信待人,彼此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培养人际交往的良好品质。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主要有:真诚、信任、克制等。

只有真诚的人际交往才能使交往者之间产生信任,高中生的交往要凡事以友情为重,即使遭受误会也能善于换位思考、宽容大度、克制忍让,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从而化

解矛盾,最后达成谅解和理解,营造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

3.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无论是和老师、还是同学之间,高中生要尽量消除紧张、羞涩心理,微笑示人,礼貌主动,行为举止得体。

(四)提高高中生抗挫折的能力

当代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巨大压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要经历各种挫折。一个人的抗挫折能力直接决定了他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当代高中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使学生经历挫折,这就是挫折教育法。这种挫折教育法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挫折,体验这种遭受挫折的感受,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树立应对挫折的积极态度,进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当然,我们应该注意这种挫折是有目的设计的,在设计挫折事件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五)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我们就不能把高中生看做是消极的、被管理的对象,我们更不应该把他们看作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我们应该把每个高中生看作具创造潜能的主体。因此,我们要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把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不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调动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三、构建正确的思想意识体系

(一)树立政治意识

当代的高中生正生活在信息时代,他们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随时都在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既关注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体育事件,也关注大陆海峡两岸关系、钓鱼岛等政治事件,但其认识未必全面、客观。学校教育及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增强法律意识

当代的高中生大部分法律意识淡薄,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尤为重要。首先,抓好课堂教学,注重明理导行。课堂是进行法律教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对高中生进行法制教育,同时,其它学科教师也应该把自己所任学科与法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渗透法制教育。其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法律意识,我们可以用班团会、升旗仪式、法制宣传、法律问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提高当代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三)培养道德意识

我们要努力培养高中生科学的道德理性、健康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高尚的道

德行为。引导高中生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道德,汲其精华,弃其糟粕。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出发,帮助高中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树立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道德风尚。例如,规范的网络行为和良好环境伦理的形成。总之,对于高中生的道德教育,既要灌输,又要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四)增强合作意识

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中,集体主义思想、团队精神等是人们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作能力是现在及未来社会人才应该必须具有的能力。家庭、学校及社会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当代高中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交往,与他人合作,使他们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五)提高竞争意识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创设条件,有意识地培养当代高中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首先,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恰当的竞争目标。恰当的竞争目标会促使他们在竞争中逐渐增强信心,树立起不断进取、积极竞争的意识。其次,帮助当代高中生创设竞争情境。机遇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高中生创设竞争情境,让他们不断参与竞争,这样会不断增强当代高中生的竞争意识。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构筑正确的思想意识体系。

2.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二

一、调查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本课题组于2015年3月到7月使用自制问卷“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问卷”对天津市大学生汉字书写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 该问卷共包含四部分的内容:一是被调查大学生的个人背景信息资料;二是现阶段大学生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知现状;三是现阶段大学生汉字书写行为习惯。四是以常见汉语词汇的掌握情况作参照, 调查大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汉字书写测试题中, 按照常见汉字、中等书写难度、高等书写难度三个梯度设置汉字书写水平能力测试题。共发放780份问卷, 收回735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731份, 有效率为93.7%。调查组对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现阶段大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参差不齐, 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容乐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水平方面差异不显著;男女大学生对出现错别字的原因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二、现阶段大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差异比较分析

(一)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组指定一些汉语词汇请被调查的大学生正确书写出来, 对被调查者的汉字书写成绩与被调查者性别进行T检验, 从输出结果表1可以看出, F统计量为26.452, 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说明拒绝方差相等的零假设, 可以认为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方差方面差异极其显著, T值为-3.467, 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1,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因此应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 可以认为男、女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水平测试中汉字书写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二)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水平方面差异不显著。

研究之初, 提出一种研究假设:“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的汉字书写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 本次调查的结果却推翻了这种理论假设。本次调查发现文理专业的大学生正确规范汉字书写能力的差异不显著。从输出结果表2可以看出, 对文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进行T检验:F统计量为1.370, 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240, 大于显著性水平0.05, 说明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零假设, 可以认为文理专业的大学生的方差差异不显著, T值为0.781, 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435, 大于显著性水平0.05, 因此不能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 可以认为文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汉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 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水平方面差异显著。

本次调查中把大一、大二的同学归为低年级, 大三、大四的同学归为是高年级, 本次调查发现: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大学生在汉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输出结果表3可以看出, 对大三、大四与大一、大二的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进行T检验:F统计量为12.948, 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说明拒绝方差相等的零假设, 可以认为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大学生的方差差异显著, T值为-2.857, 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11,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因此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 可以认为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大学生在汉字正确规范书写汉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低年级书写汉字的平均测试成绩为65.18分, 高年级同学书写汉字的平均测试成绩为60.07分, 从表4输出结果可知大学生所在的年级与大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测试成绩的简单相关系数为-0.105, 且在显著水平为0.01时, 通过统计检验也可以发现大学生书写汉字的平均测试成绩与年级呈现负相关关系。

(四) 男女大学生对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针对男女大学的汉字书写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认知进行T检验, 从输出结果表5可以看出, 归因于经常用手机打字和书写时没耐心、马虎两个选项的F统计量分别为1.355、10.145, 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分别为0.245、0.002, T值分别为-4.572、2.025其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0.043, 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因此应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 可以认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汉字书写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认知差异极其显著。

(五) 不及格组与及格组学生个人书写意识方面的差异比较。

对调查对象的汉字书写意识及汉字书写水平进行交叉分析之后发现, 当问及怎么看待写错别字这一现象, 汉字书写水平测试不及格组有12.3%的同学认为写错别字是“无所谓, 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而及格组的同学只有7.0%的同学选择了此项, 说明不及格组的同学在对待错别字态度方面需要进一步端正;当调查“汉字的作用”, 不及格组有20.3%的同学认为汉字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对照及格组只有11.1%的同学选择了此项, 数据表明不及格组的同学对汉字是传承文化的载体重要性认识不足;当问到“你觉得未来的职业对书写规范的要求如何”, 不及格组有11.1%的同学认为很多职业中用电脑输入资料, 手写已无用武之地, 而及格组只有9.8%的同学选择了此项。不及格组有38.3%同学认为有些职业对汉字书写要求很高, 有些职业对汉字书写不作要求, 而及格组只有33.3%的同学选择了此项;当问及“电脑时代, 你觉得汉字书法还要不要练习, ”不及格组有4.6%同学认为无所谓, 而及格组只有1.1%的同学选择此项。及格组在“汉字书法练习,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这一选项上比不及格组高出4.7个百分点。对及格组与不及格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从表6可以看出, 本次调查中汉字书写水平测试不及格组的同学与及格组的同学在对汉字作用的认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在电子媒介输入时代书法是否有存在必要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 在是不是因为书写汉字时没有耐心、粗心马虎导致写错别字的原因认识存在显著差异, 对是不是因为平时主要用手机电脑打字写字频率少导致写错别字的原因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在看待错别字的态度、未来职场对汉字书写规范的要求、是否因为课外阅读量的减少, 是否因为学外语占用大量时间, 是否是因为学习汉字的时候没有掌握导致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提高大学生正确书写汉字能力的对策

(一) 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面临的危机。

本次调查中, 大多数同学认为日益发展的科技产品使学生渐渐脱离书写是造成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日常中, 现在人们更多地使用电脑打字, 无论是笔画输入还是拼音输入, 都一样丧失了锻炼写字的机会。长期不动笔写字的一个后果便是, 汉字的结构越来越模糊, 知道该选什么样的字或词组, 但离开提示自己就很难正确书写出来, 写出的字体越来越难看, 很多人发现自己不能连贯用手写很通顺的文章。大学生不会写字不是笑话了, 而是普遍现象, 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二) 建议任课教师鼓励学生提交手写版作业。

要提高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教师可以尽量布置手写作业, 增加书写汉字的机会, 可以使大学生书写规范化, 减少错别字出现或者提笔忘字的现象出现, 提高书写的能力。除此之外,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更好地注重汉语的书写, 重拾手写日记的习惯, 对于课上笔记尽量手写, 而不是依赖手机等电子产品, 空闲时间读读书、杂志、或是报刊, 而不是电子书, 在书写遇到困难时, 要尽量查字典。

(三) 各高校开展形式各样的汉字书写大赛, 营造浓郁的汉字书写氛围。

学校如果能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汉字书写大赛、书法竞赛,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汉字书写能力比赛中来, 激发学生对书写汉字的兴趣和动机, 激励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更加自觉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通过书法讲座, 书法名家进校园, 营造浓郁的汉字书写氛围, 从而带动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

摘要:大学生写好汉字、热爱汉字, 不仅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也是新形势下提升国家软实力最基本的要求。本文通过自制问卷, 随机调查了天津市731名大学生对汉字书写重要性的认知、书写汉字的的行为习惯, 并测试大学生汉语词汇正确规范书写状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汉字书写测试成绩不及格, 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不容乐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汉字书写水平方面差异不显著;男女大学生对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汉字书写,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郭晓增.论当代大学生汉字书写问题及解决策略[J].青春岁月, 2014, 1:215~216

[2]李豪东.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学术论坛, 2014, 6:44~45

[3]牟玉华, 叶冬连.数字时代大学生汉字书写危机[J].现代大学教育, 2012, 5:88~91

[4]王延洲.提高汉字书写能力的实践做法[J].学法指导课堂, 2013, 19:89

3.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公德 调研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更应争当道德模范。而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大学生们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作调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因而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的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据调查显示,总体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一、大学生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有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会将手机调成振动,其余被调查者均表示忘记或没有人有提醒自己不会这么做。同样有5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如果在公共场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礼貌行为是会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强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说自己会口语提醒。走在校园里,经常可见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有的同学将塑料袋随手扔在楼梯间、操场中,以至校园中总显得不太干净,各个教学楼后也会零星地发现若干垃圾;有的同学满口脏话,开口带脏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有的人在楼道里、宿舍内大呼小叫,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躲在厕所里抽烟、打架,还有男女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过分亲昵,旁若无人,没有丝毫羞耻心。有的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文明礼貌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另一项调查84.54%的大学生表示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大学生助人为乐方面的表现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大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受访大学生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被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从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会去献血。

三、大学生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法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较欠缺,据调查,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还有近25%的人称不了解。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时,能答出6项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学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二是大学生对涉法问题的认知较模糊,比如对“抓住小偷后围打”,仅16%的同学认为打人不对,84%的同学认为“小偷作恶人人可以打之”,而对于个别学生因盗窃同学财物而被处罚,大部分学生又选择了“放过他们”。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往往未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仅仅根据事件的表象情绪化地发表极端评论,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法律认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学生遵纪守法意志较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究其原因,当今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时尽量逃避。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何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是大学生应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调查报告.http://www.51edu.com/lunwen/yyw/diaochabaogao/2559085.html.

[2]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现状和改善——商务礼仪实用知识论文.百度文库 - wenku.baidu.com/view... 2014-07-06.

4.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 篇四

在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迁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经历着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教育市场化、人才市场化的趋势也在日益增强。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呈急剧扩张之势,不断壮大的大学生群体优势不再,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起来的天之骄子,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和就业压力,面对自我角色的迅速转换无所适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现状不容乐观,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学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未雨绸缪,认清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是其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适时地对在校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

一、社会适应性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是指,大学生对社会要求及变化了的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外部环境、情绪、自我及满意度等不断调整其心理与行为反应,以达到与新环境的和谐。

社会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观点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专门人才,作为社会未来的劳动者或管理者,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但处在一个身心、知识各方面承上启下的转折期,也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独立承担社会责任的准备期,先对社会有所适应,才有可能去进一步改造社会、发挥自身的价值。具体而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建立有着如下的重要意义。

1、发挥潜质,体现价值

社会的一般分工与协作决定了,无论何种专门人才,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但是,专门人才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随意而为的事情,并非体现一种必然。这种结合,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客体本身的需要与人才主体的满足能否一致、能否到位,主客体之间能否吻合的问题。如果这种结合出现问题或障碍,则可能导致人才的闲置、耽搁甚至浪费。

2、降低培育人才的成本,增加教育成效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我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时虽已步入成年,但仍未完全摆脱对家长或同伴的依赖,还处于从依赖转向独立的转折期。高适应性的个体能明确控制自己的行为、平衡自身与现实间的关系、不会过分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低适应性的个体则更加情绪化,容易被周围人的反应所驱使,更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较强,则可以使得人才主体和社会客体之间求得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但消除了人才培养中的南辕北辙现象,而且使得培育人才能够根据社会需要的某些变化,去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以求得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并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服务于社会,从而增加教育的成效。

二、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分析

1、家庭环境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父母在孩子未成年时与其沟通时间的长短和态度对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有显著的影响。经过调查,父母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各种话题的沟通,其成长后将能与伙伴形成良好的关系。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越少,越缺少有效沟通,社会适应性越差。经研究发现,学习不良的大学生家庭在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行为控制等方面的表现都要差于一般大学生家庭。

2、不同群体大学生对社会适应存在差异

大学生的总体人际归因趋向于内控,偏重于努力因素,但不同群体大学生存在不同的特点。其中,城镇生源大学生相对于农村生源大学生具有显著的外控倾向;男大学生相对于女大学生、大三年级学生相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显著的内控倾向,尤其是在应对失败情境时;理科大学生相对于文科大学生具有极显著的内控倾向;独生子女大学生相对于非独生子女大

学生、未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相对于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具有非常显著的内控倾向,尤其是在应对成功情境时。研究显示,大学生中曾担任过或正在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与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的社会适应程度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极显著地高于从未有过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

3、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适应性

社会支持来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进入大学前,家庭支持较多,教师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持源,同伴支持相对较少;进入大学初期,各种支持均有所下降,父母支持相对较高;进入大学一个学期时,父母与同伴的支持明显上升,兄弟姐妹提供的支持变化不明显,但教师提供的支持继续下降。个体感受社会支持水平的变化与个体消极情绪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个体一般会感受社会支持水平高,消极情绪减少。对社会适应年级差异的考察发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随年级增高而下降的趋势,表现为在人际关系适应和自我适应上,大三显著高于大四;在学习适应上,大一显著高于大二;在满意度上大一显著高于大三,而大四又显著高于大三。

三、当代大学生增强社会适应性的选择

1、正确认识自身特点

现在在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其中多数为独生子女。特别的社会环境和特别的学校、家庭教育,使得这些学生在表现出自尊意识强、思想活跃、视野广阔、信息丰富等优势的同时,又普遍地表现出某些个性、人格方面的缺陷:例如,对家长或老师的依赖性强,生活磨练少,缺乏独立性,习惯于老师或家长的安排,自理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同学或其他人的协作精神等。

在制度化建设日益加快、社会监督日益加强的当代中国社会,人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人自身的综合素质,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人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注意到,无论哪一级哪个学校,出类拔萃的学生总是受社会欢迎。我们同样注意到,在不同单位,在社会担当重要角色的人,大多数都是综合素质高的人。因此,大学生要增强社会适应性,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走上社会之后,依然要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沟通能力

大学生本身的心理发展阶段对于自我的认识影响着他们的个人修养状况的发展。从人的心理发展来看,十八九岁的年龄,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失误,青年大学生往往从实用、实惠的角度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的所取,从而导致道德行为的偏差。学校及个人应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设定目标,努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3、增强受挫能力

孟子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但是,现代大学生在面对“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的挫折环境下的反应不容乐观。2006年5月,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展开了一项针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1/4的受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23%,增长到90年代的25%,近来已上升到30%以上。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要对孩子说“不”。学校也应该多组织集体活动,倡导公平的游戏规则和团队精神,加强拓展训练,同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鼓励大学生适当的自我表露。社会则应该给大学生更多的支持和关心,提供给他们健康发展的平台。

5.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篇五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我的入党申请书,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愿意加入党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我将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永不叛党。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直的梦想,在小时候,课本上革命先烈的英勇行为,便使我感受到了党的神圣和伟大。我常常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站在党旗下,向党宣誓,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本人加入党的愿望由来已久。这种愿望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执着与崇高的信念,这种信念给了我克服一切障碍、追随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少年时代,在父母的言行和老师的指导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敬仰和向往;中学时代,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的许多党员,他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勤恳恳工作,不叫苦,不叫累。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党的优秀传统和作用,进一步激发我加入党组织的决心和信心。

于是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我一定要加入到共产党这个优秀的队伍中,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深刻而正确的理解了党的纲领。在思想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坚持“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以党员的标准时时刻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团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行为水品。

对于大学里工作这一方面,我一直也是尽心尽力。大一刚进学校时我就加入了学生会的素质拓展部,并在部长的带领下积极为系里面举行的各项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其他部门提供了不少的便利。然后由于工作勤恳努力,态度认真负责,工作成效显著而竞选成为文艺部副部长,在多次活动中积极组织干事做好各项活动事宜。在学生会的工作中,我亦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本着为同学们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力求做好每一件事,办好每一项活动,为同学们的利益尽心尽力,先奉献,后享乐,体现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每次看到同学脸上漾起开心的微笑,得到同学们真心的认可与赞扬,这些都是我追求的人生价值。看着这些一点一滴,我虽然身上略有疲惫,却是满心欢喜。

在生活上,我主动认识更多别的专业的同学,与各种不同的人去打交道可以让自己在看待问题的视野方面有着大的提高,因为每一个不同的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多听取一些不同的想法,自己自然慢慢地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也会有着比较大的长进。而且多跟他人交流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的航标,人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更不会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要成为21世纪的优秀年轻人,便要向中国共产党——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组织去靠拢。我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党组织的激励和指导下,我才会有新的进步,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能充分的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后,非常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人公说过: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更好的实现了人生价值,到晚年回首时,才不会感到自己的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之所以提交入党申请书,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在校大学生和共青团员,我明白只有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作行动,将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地贡献给祖国,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紧跟共产党并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坚决贯彻执行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基本路线,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才能真正富国强兵,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谈得上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从今开始,我会以党员的标准,从思想和行动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断的提高自己,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并且分清是非,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不断完善自我。向身边优秀的同志、优秀的党员看齐,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中努力。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为他人服务以外,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带动大家来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同时,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先从思想上入党,进而从组织上入党。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申请人:朱佳敏

6.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六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要求,并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三个倡导”、12个词、24个字,清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探索新成果,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价值自信与价值自觉,同时也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在新的起点上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课题。

一、调查与统计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法宝。

1.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认同度较高,大部分学生肯定马克思学说的社会影响力,否定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调查结果显示,对“英国BBC 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网上评选千年最伟大思想家活动,马克思得票高居榜首”的看法,86.4%的学生认为“说明马克思学说的社会影响力”。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看法,30.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同意”,52.6%的学生选择了“基本同意”。对“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前已经过时”的看法,39.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不同意”,35.9%的学生选择了“很不同意”。

2.相当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作用,并不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生活学习工作有密切联系。调查结果显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工作有密切的联系” 的看法时,认为 “一般”和“没有”的学生合计为52.2%。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

1.相当部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容”这一问题中,仅有39.8%的学生表示“很清楚”,而49%的学生表示 “有些知道”。

2.大多数学生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表示认同。在“您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否认同”这一问题中,表示“非常认同”和“认同”的学生共占79%。在 “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地位的看法”这一问题中,表示“非常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学生合计94.5%。这说明了大学生对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高度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高度信心。

3.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识存在一定的模糊,在“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看法如何”这一问题中,只有26.3%的学生选择了 “有信心,终究会占主导”。这说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有弱化的趋向,对社会主义信念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嬗变性。4.相当部分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单薄,在“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看法”这一问题中,47.9的学生表示“是一种政治信仰”,而 36.2%和 16%的学生分别表示“为了个人利益”和“盲从”。这说明相当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冷漠的倾向,入党政治功利色彩重,入党更多是考虑个人发展。

(三)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认同

1.绝大多数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度较高。在回答“如果 0 代表完全不爱国,10 代表极其爱国,您觉得自己在 0 至 10 之间的哪个位置上”这一问题时,选择6~10的学生分别为:7.3%,18.4%,30.7%,17.8%和 20.2%,合为 94.4%。在回答“您是否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时,选择“经常”的学生占50.3%,有45.5%的学生选择“偶尔”。

2.相当部分大学生有理智爱国的意识,认为大学生爱国热情存在盲目的现象。在回答 “对大学生爱国热情的看法”时,92.6%的学生表示“在大力弘扬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和保护”。这说明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趋向理性,更能适当的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

3.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对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的看法,表示“非常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大学生分别占67.1%和31.6%。这说明大学生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中国社会的发展,意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4.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回答“您认为自己是否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时,49.6%的大学生表示“有创新意识,无创新能力”。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要创新最缺乏的是什么”时,选择“奖励”,“榜样的鼓励”,“引导”,“途径” 的学生分别占10.5%,12.6%,45.3%,27.6%。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表示高度的认同,61.3%的学生认为 “提得非常精彩,具有时代意义。”

2.大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助人意识强烈。在回答“您是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56.7%的学生表示“以前参加过,以后还要参加”,36.5%的学生表示“以前没参加过,以后会参加”。

3.部分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同方面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在回答“您对诚信使为人处事中的一种重要品质的态度” 时,高达84.6%的学生表示 “非常赞成”,15.2%的学生是“比较赞成”。但是在回答“如果您取款时,取款机出差错双倍吐钱,您是否会归还多余的钱”时,39.8%的大学生表示“不一定”,13.1%的学生表示“不会”。

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几点建议

1.增强大学生对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践行,应充分考虑大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等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教育。如,以诚信教育为例,一年级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阶段,也是形成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要重点做好学习诚信教育和生活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以抄袭他人作业、逃课等为耻,以学习诚信为荣,在考试前开展诚信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考试作弊危害性的认识。而到大

三、大四应开展以诚实择业、守信从业为主题的教育,教育学生在求职环节中提供真实的信息,不伪造获奖及等级证书,不杜撰、夸大实习经历,不恶意违约、毁约等等;同时可以在诚信教育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2.首先,增强大学生对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践行,必须明确价值体系的内涵及意义的把握,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其次,要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将价值体系融入大学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再次,要深入挖掘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应发挥大众传媒和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利用大众传媒的现代手段把价值体系渗透到新闻与文艺活动中去。同时应该加强网络媒体宣传与引导。如利用BBS、QQ、博客、创建网站等等。

3.增强大学生对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践行,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化的时代,也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

期,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这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出现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及价值目标短期化等微妙的变化;一些是非标准、善恶观念、美丑界限被混淆、扭曲。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调控,让科学的、健康的价值观居于主导地位,逐步建立一套价值冲突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进行调控,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健康有序。

4.深化对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深化理论研究,还要致力于凝练形成更加完备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系列重要价值理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留下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基于“三个倡导”的实践推进、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发展、基于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建设规律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洞察与把握,凝练出更加完备成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理论探索。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样本

1、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E研究生

2、您经常通过各种渠道(新闻联播,报纸,网络等)了解或关注国家大事吗?()

A很少B经常C偶尔

3、您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吗?()

A 非常懂B模糊C知道D不知道

4、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途径都有哪些?()

A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B书本C网络D听报告E交谈

5、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包括()

A、民主、自由、平等、人权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C、中国改革开放的改革创新精神

D、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艰苦奋斗精神 F、社会主义荣辱观

E、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6、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7、A、民主、自由、平等、人权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C、中国改革开放的改革创新精神

D、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艰苦奋斗精神 F、社会主义荣辱观

E、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您认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最缺失最薄弱的是什么()

A、民主、自由、平等、人权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C、中国改革开放的改革创新精神

D、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艰苦奋斗精神 F、社会主义荣辱观

E、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7、您认为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是()

8、A 坚持民族精神B 坚持时代精神

C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D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8、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吗?()

A不完善B完善

C比较完善D说不清

9、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直接受益者是谁?()

A.一部分人B.大部分人C.全国人民

10、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果的预测是怎么样的?()

A.消极B.积极C.不关心

11、您认为走中国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存在诸多问题,无法通过改革解决 B存在诸多问题 但是能通过改革解决C政治问题太遥远与我关系不大D很好,无需再改革

12、您认为中国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大力发展军事实力、增强国防实力保卫领土与主权完整 D、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你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是什么?()

A 虽然不太了解它,但相信它可以使中国繁荣富强

B非常遥远的的东西,完全不知为何物,对于它持怀疑态度C对它有初步了解,但依然持怀疑态度

D 对它有初步了解,认为它很有道理E 它的观点是什么和我没有关系

14、您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A一般B 有C没有、太虚幻

15、您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是目前我们该坚持与追求的?

()A说不清B大部分是C不是

D全部都是E 小部分是你认为你的个人奋斗将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影响?()

7.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七

一、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观念淡薄, 心理素质差

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脱离了家庭教育, 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 从小在父母身边娇生惯养,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害怕艰苦, 自身心理素质差, 又缺乏自律能力, 因此, 养成了懒散放纵不良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我行我素, 缺乏组织观念, 不遵守组织纪律。这类学生初期进入社会之后, 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环境, 就业初期讲究待遇, 挑三练四, 害怕艰苦, 不愿到生产、服务第一线, , 追求享受, 眼高手低, 小事不愿做, 大事不会做;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在企业中不遵守劳动纪律, 不能够认真积极的工作, 上班自由散漫, 缺乏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遇到挫折时, 怨天怨地, 毫无主见, 精神颓废, 长此以往, 不但自身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影响, 生存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狭窄。

2、好高骛远, 自恃清高

高职教育职业性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上岗既能顶岗, 第一岗位任职能力较强, 但是, 由于学生介于中专和本科之间, 既没有本科生的学历以及专业知识水准, 又没有中专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因此, 在就业思想上很容易“高不成, 低不就”。一些学生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 羡慕别人的选择, 心老是静不下来, 今天想干这个, 明天想做那个, 这山望着那山高。长此以往, 由于不能够专心的从事一项工作, 不虚心学习本职技能, 职场实践少, 造成在工作中, 图纸看不懂, 动手能力差, 设备不会用, 影响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另外,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 进入社会与企业以后就容易自命不凡, 以自我为中心, 目中无人, 说话粗鲁, 看不起他人, 不会宽容忍让, 更不善于帮助和尊重他人, 没有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不热爱集体。长此以往, 这种孤僻自傲、孤芳自赏的性格, 就会越来越远离这个群体, 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 更难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帮助, 路就越走越窄。

3、不善于交往, 缺乏进取心

由于许多大学生都是在溺爱下成长的, 生活顺风顺水, 不懂得与人交往, 缺乏社会意识。初期进入社会以后, 对社会、对单位、对周边的工作生活环境要求过高, 作风疲沓, 不安心工作, 抱怨和牢骚太多, 工作处于低标准状态, 跳槽频繁, 又缺乏进取心, 没有毅力去努力学习, 同时, 又不善于与人交往, 不注意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差, 、与他人格格不入, 更不懂得与周围环境合拍, 长此以往, 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不适应社会环境, 很快会被社会淘汰。

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措施

1、树立良好的品德, 培养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首先,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从思想和行为上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不怕吃苦, 不惧困难, 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干一行, 爱一行,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 勇于奉献。永远保持者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 专一行、精一行, 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努力工作使其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诚实守信, 树立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诚实守信是儒家传统的思想品德, 也是中华文明古国的伦理道德规范。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可见诚信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分量。做到诚实守信, 就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为人处世言行一致, 遵守诺言。在新的时期里, 人们对于诚信又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 诚信是人生中一张无形的通行证, 信誉是一个人的口碑, 不讲信用、不讲诚信之人, 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调整人际关系、为人处世不可缺少的重要准则。诚实守信也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道德观念、适应社会能力的具体表现。另外, 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 树立“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的思想, 培养学生要懂得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从大局出发, 关心社会, 关心他人, 关心集体, 学会与人沟通, , 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意识, 真心帮助他人和同事, 使自己在和谐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3、不断学习, 锻炼实践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知识老化周期大大缩短, 人类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与获取能力不断提升, 信息社会需要我们对于知识不断地更新, 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理念, 以增强社会竞争能力, 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 我们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思想, 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提高自律能力,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 还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大力提倡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专业实验等实践活动, 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去感知、去把握, 到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的第一线去, 向社会学习, 通过社会实践, 多方面了解社会, 锻炼实践能力, 完善自我。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符合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多方面、多渠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竞争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从容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宠辱不惊, 游刃有余, 胸怀坦荡, 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服务社会, 适应时代, 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北京, 2006.

[2]马树超, 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张尧学, 等.职场必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任一波.高职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

[5]李建刚.转型期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着眼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1) .

8.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八

系部名称:会计系 专业: 会计

11级会计一班姓名:刘亚菲学号:113140169

实践单位:石嘴山银行

实践时间:2012年9月1日 至 2012年9月14日 共 14天

实践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贷款业务。

实践目的:通过对工作岗位的体验,熟悉金融单位的工作气氛,转换作风,调整自我角色,以银行的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杜绝浮躁,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体验银行工作人员严谨,高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增强自己的责任心,对岗位负责,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习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锻炼自己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避免纸上谈兵;增强学习意识,转变学习方式,学习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自主学习,为日后的大学学习,工作上或创造财富。

实践意义:参加社会实践的初衷,使我们学生了解国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接触人民群众,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民群众的了解,同人民群众建立感情,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通过了解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增强勤奋学习、奋发成才的责任感;通过了解改革和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克服偏激急躁情绪,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通过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不长,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帐时间的问题。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本行的转帐支票(如与储蓄所的内部往来,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帐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帐,由于县级支行未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在会计账上就反映在“存放系统内款项”科目,而与央行直接接触的省级分行才使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而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中比较了解的是后者。还有一些科目如“内部往来”,指会计部与储蓄部的资金划拨,如代企业发工资;“存放系统内款项”,指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存放于上级行的清算备付金、调拨资金、存款准备金等。而我们熟知的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则是与中央银行直接往来的省级分行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一些数额比较大的款项的支取(一般是大于或等于5万元)要登记大额款项登记表,并且该笔款项的支票也要由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支取。

“一天之际在于晨”,会计部门也是如此。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日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方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加盖“收妥抵用”章,交予复核员录入计算机交换系统。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日终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打印“流水轧差”,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方是否平衡。最后,轧帐。这些打印的凭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看科目章是否盖反、有无漏盖经办人员名章等,然后装订凭证交予上级行进行稽核。这样一天的会计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二、储蓄业务

储蓄部门目前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办理储蓄卡等,凭证不在想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三、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信贷(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计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计卡与准贷计卡。贷计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贷款以复利计。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如建行的储蓄龙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

四、信贷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总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也是对未来求职的试炼。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

要比本科生强。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我们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道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来说,建立自身的十年发展计划已迫在眉睫。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9.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九

如皋特殊教育学校 俞爱福 朱爱萍

[内容摘要]听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实质是一个复杂的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经过体验,并且是反复的实践和多次的体验来完成。因此,体验是培养听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听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特殊儿童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唤醒体验,激发情感;2.角色体验,提高认识;3.情境体验,培养能力。

[关 键 词] 体验教育 适应能力 听障学生

心理学认为,体验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它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心智活动,总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因此,只有以体验为前提,才能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只有经过体验,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听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实质是个内化的过程,这个内化的过程必须经过体验,并且是反复的实践和多次的体验来完成,在完成体验的过程中,听障学生社会适应的情感、意识得到滋养,社会适应素养、能力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

一、唤醒体验,激发情感

唤醒体验就是使学生的被动体验转化为积极的主动体验,这种唤醒犹如顺藤摸瓜、披沙拣金,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点击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完成。

对听障学生而言,要激发他们的社会适应情感,必须从听障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整合课程资源,创设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呼唤他们自主意识的觉醒。通过引导听障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唤醒自己曾经拥有的感受,体验“自我”,使听障学生的社会适应需要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促使听障学生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以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我爱我家》时,我先让听障学生分组交流,说说自己爱家的故事。我发现学生交流时,大多数同学都是介绍爷爷奶奶如何疼爱自己:为“我”买新 1 衣服,给“我”买玩具,送“我”上学,自己放学回家后也能帮助妈妈做家务:扫地、收拾房间等等。可是,也有同学说爸爸妈妈不关心自己,只关心弟弟妹妹。这时,我并没有急于作出评价,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不是鼓励他们停留在这种体验中,而是要进一步唤醒他们尚处于朦胧状态的更深层次的体验。因此,我把课堂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要求学生大休回家后采访自己的父母;播放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来校资助残疾儿童的图片视频,了解并唤醒自我感觉,从深层面懂得这些事件对家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从而更爱自己的父母,更爱自己的家庭,也懂得爱社会。

有一位同学说:“通过采访爸爸妈妈,我知道了我很小的时候,当爸爸妈妈发现我耳聋时万分焦急,为了给我治疗耳病,他们带我东奔西走,跑遍北京、上海的许多大医院,求医问药,花了许多的钱,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欠了几万元的债。我心里很难过,爸爸妈妈为我吃尽了苦,他们很爱我,我更爱我的爸爸妈妈了。”他表示要体谅父母的艰辛,不吃零食,不乱花钱,更加努力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自食其力,报答父母,报答社会。

听障学生这种自身经历的体验一旦唤醒,就会产生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及自己与环境的关系的意识,有了这样的自我意识,才会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思想、愿望、能力、情感是什么,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培养学生一定的归属感和改善环境的主体意识,从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随着记忆越来越清晰,体会越来越深刻,情感也越来越丰富,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得到巩固,从而逐渐形成自我教育的信念。这是培养听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特殊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角色体验,提高认识

角色体验就是让听障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直接感受情境的冲击力,诱发其社会适应的体验。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辐射开去,主动接纳,主动想象,自觉地通过“内省”的道德修养方式,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批评,激发起自我教育的内在因素。

在教学中,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上学期开始,学校在各班开设了校本课程《文明交通》。在教学《认识交通标志》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进入角色,唤起他们的情感 2 体验,课堂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图片,通过图像将人们因为无视那些交通标志而丧身的场面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由此产生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些符号有了新的认识。课外活动时,我带同学们到学校的交通安全教育模拟基地演练。开展“我是小交警”主题活动,请来交警叔叔为同学们上课,让听障学生学做小交警,学做文明行路人等等。由于有了课上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角色扮演时,可以看出标志在他们心中是“活”的,这种领悟是情景体验带来的,它让听障学生在模拟的“实践”中记住了,也理解了。听障学生通过角色体验和换位思考,回归生活。使教学活动过程由静态的分析别人转变为动态的亲身体验。这种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情景体验,让听障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提升认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情感并内化,构建了听障学生良好的行为与习惯,从而使听障学生轻松形成社会适应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每个听障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大的自我教育的潜力,只要我们掌握和运用符合听障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就能够培养激发和增强听障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让听障学生从小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三、情境体验,培养能力

情境体验就是让听障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从内心深处参与体验,用心去感知,去积累,去体会,去领悟。

培养听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首当其冲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应通过黑板报、墙报、手抄报、读书角、宣传栏、社会实践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身处美的环境之中,让规范深入人心,使听障学生学规范,懂规范,用规范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室一角放一个垃圾桶,自己带头将垃圾放进桶内,听障学生自然会将垃圾放到垃圾桶内。在这样的环境中听障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春风化雨般地教育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可仿效的榜样。

为了让听障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我校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活动,促进听障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能力的发展。学校图书室开辟的“第二课堂”就是活动内容之一,同学们的热情很高,3 读书的兴趣非常浓厚。我们因势利导,给他们推荐名人书籍,讲名人故事,进行读书交流,指导他们写心得体会。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教师一个简单的要求会帮助促进听障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一次征文活动中,七年级的郭敏同学这样写道:

在学校图书室开辟的“第二课堂”读书活动中,我读了不少课外书,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特别喜欢意大利诗人但丁说的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我想,“良好的道德”对我们聋哑人来说,就好像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一样。它能够令我们的思想向崇高靠拢,进而完美我们的人生。可是,有些同学觉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很难,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其实这很简单——在爸爸妈妈劳动归来时,递上一杯温馨的茶水;在大街上弯下腰,拾起一张纸屑;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其实道德离我们很近很近。

张小羽同学也在日记中说:记得,上次大休放假回家,我凭“残疾人乘车优惠卡”上了公交车,刚找到一个位子坐下,就看见一个老爷爷艰难地走上车来。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位了,老爷爷的脸上露出无奈的神色。我心想:我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呢?如果让了,我自己就要站一个多小时,那多累呀!如果不让座,老大爷在颠簸不定的车厢里摔伤了怎么办?我心理很矛盾,不由自主地低下头。突然,我看到了挂在胸前的残疾人乘车卡,想起了社会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我的脸一阵阵发烫。我赶紧站起来对老爷爷打手势,让老爷爷坐我的位置。老爷爷明白了我的意思,脸上露出激动的表情,一手抚摸着我的头,一手向我竖起大拇指。我想,这是在夸奖我是一个有道德的好孩子吧!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10.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十

一、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提升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舞蹈是一项充满审美体验的综合运动, 舞蹈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 在运动中获得美的体验, 从观赏练习实践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健康能力, 在运动中不断强化对美的感悟, 逐渐塑造优美的形体, 不断培养他们高雅的品位, 增强他们的艺术修养, 培养气质。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既注重外形, 又注重内修, 既强调技能, 又考虑品位修养, 只有那些形体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舞蹈教室都有大镜子和音响设备, 高职学生能够通过镜子纠正自己的动作, 矫正自己的形体姿势, 不断发现并努力塑造自己的形体美, 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 强化他们的审美体验。在舞蹈训练中, 为了达到一定的动作标准和形体效果, 每个学生都要反复训练, 克服自身的不足, 历经多次失败, 不断增强他们的意志和毅力, 树立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勇气, 塑造形体美的同时也在塑造他们的心灵美。

二、树立学生自信, 增强气质与风度

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强大的自信, 社会是充满竞争的, 人生也是有许多不可预知的, 生活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 职场上也不尽是顺风顺水, 在创业的道路上更是充满荆棘, 每一个学生要在社会的大海大浪中激流杨帆, 必须充满自信。舞蹈训练能够让学生塑造健康的体质、优美的形体, 长期的舞蹈训练能够让学生具备外在美与内在美, 不断增强他们工作和生活的自信。

高职学生要在以后的职场上争取更多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还应具备一定的气质和风度, 气质与风度是一个人的个性, 也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气质不会与生俱来, 风度也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 都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 才能具备优雅的举止, 良好的言语谈吐, 才会给人以和蔼友善, 亲和融洽, 温文尔雅, 如沐春风的感觉, 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人相处, 工作中受人尊重, 交际中受人欢迎, 更好地适应社会, 发展事业, 享受人生。舞蹈教学是培养学生风度与气质的最好途径, 舞蹈隐含着一种气度、精神和风度, 在舞蹈训练中, 要全神贯注, 每一个动作和技巧都严格要求, 审美追求和艺术品位不断提升, 逐渐培养一种高雅的气度。

三、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集体与责任意识

人是社会中的人, 需要与人交往, 需要与人合作, 需要把个人与社会融为一体, 不断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学会与人合作, 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也应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成就自我, 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高职舞蹈教学一般采取集体教学的形式, 学生集体练习, 不同个性不同性别的学生参与舞蹈训练, 一方面能够让他们有更多的交际和交流机会, 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另一方面, 一个集体需要相互配合, 相互帮助, 也要集体荣誉感, 也要一定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在舞蹈训练中, 需要与舞伴密切配合, 在动作节奏上保持一致, 和他人一起把舞蹈的美展现出来, 增强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在与舞伴协调配合过程中, 既锻炼身体, 提升了舞蹈技能, 又能让那些性格内向胆小腼腆的高职学生逐步消除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 努力塑造健康的心灵。同时, 舞蹈需要更好地协调配合, 需要表达交流, 让他们学会表达与倾听, 学会理解与宽容, 学会体谅与包容, 逐步掌握交际的礼仪与为人处事的技巧, 为走向社会更好地与人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 他们在舞蹈训练中学会忍让与体贴、互助与谦逊, 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基本素养与能力。

四、培养团队精神, 增强合作能力

现在的高职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 每一个人不能仅靠个人的力量获得更大的成就。只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才能在现代职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价竞争中形成更为强大的竞争力。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更好地发展, 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 必须具有团队精神, 才能胜任各种工作, 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 因此, 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

总之, 舞蹈室高职学生较为喜欢的综合艺术活动项目, 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中, 针对学生的基础、兴趣和未来发展, 不断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 促进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有用人才。教师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发挥舞蹈教学的功效。

摘要:高职舞蹈教学更注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发挥舞蹈教学的功效, 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 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 培养学生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社会适应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冉.舞蹈教学的基本思路[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1) .

11.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十一

领导:你们好!

本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响应国家推进自主创新号召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实际进程,以及所遇到的具体困难,以便为国家与有关地方政府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也可为企业做创新诊断提供自我检测依据。本次调研所采集到的所有信息将仅用于统计分析,我们将采取尽可能的措施对所有来自贵公司的信息严格保密,绝不会将贵公司的个体样本数据对外公布。

上海理工大学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中心2011-6-

21一、企业基本情况(除注明外,均填写2010年数据,下同)

1.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于:__________年

2.企业登记注册类型(请选择合适代号填在后面的括号内,下同):

(1)A、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其它()

(2)A、国有企业B、民营企业C、混合所有制企业()

(3)A、中资企业B、外资企业C、中外合资企业()

(4)A、上市公司B、非上市公司()

3.企业年销售收入为: ___________万元,其中新产品销售额为:____________。

4.企业资产总额为: __________万元,其中科研设备资产额为:____________。

5.企业职工人数为: __________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数为:____________人。

6.企业拥有专业研发人员数:_________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数:_______人。

7.企业是否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A 是().B 否().8.企业拥有的自主商标数量为:();其中驰名商标数量为()、著名商标数量为()、知名商标数量为()。

二、企业研究与开发概况

1.企业有创新发展战略或规划: 是()、否()

如有:执行情况:()(除注明外,均为单选)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

2.企业采取的技术创新模式为()

A.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B.集成创新C.原始创新

3.企业是否设立专门的创新研究机构(如技术开发中心等):有()、否()

如有,该机构的被认定级别为:()

A.国家级 B.省部级 C.市级 D.县(地级市、区)级 E.企业级

4.企业开展的创新活动主要是()()()()()(可多选)

A.产品创新B.工艺创新C.市场创新D.组织创新 E.管理创新

5.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____%。

6.企业迄今为止拥有自创的专利_______项,其中发明专利_______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________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________项。

7.企业有参与标准制订:是()、否()

如有参与,参与制订的标准级别为:()(可多选)

A.国家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区标准,E.企业标准.。

8.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主要来源为()()()(可多选)

A.企业内部科技机构B.企业内部但非科技机构C.与其他企业合作

D.与科研院所或高校合作E.其它。

三、企业创新活动成果概况

1.2010年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项数为(),其中发明专利为()项。

2.2010年人均工业增加值为:()万元/人,处于本行业的水平()

A.最高B.上游C.中游D.下游E.最低

3.2010年企业制订(或参与制订)的标准数量:(括号中填写制订的数量)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企业标准()

四、企业创新环境

1.企业家对创新的支持程度:()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2.企业获取外部(技术/市场等)信息能力:()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3.企业内部支持创新活动的激励政策力度:()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4.企业创新活动受政府支持的力度:()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5.企业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6.企业部门间的创新协调能力:()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7.企业研发团队的稳定性:()

A.很高B.较高C.一般D.较低E.很低

8.企业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9.企业核心技术的易模仿度:()

A.很高B.较高C.一般D.较低E.很低

10.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挖掘能力:()

A.很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很弱

感谢贵公司的合作!

请留下贵公司联系人的姓名、电子邮件与电话,以便今后进一步联系与送我们的分析报告:

12.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问卷 篇十二

当代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社会,无论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都要与他人构建起相应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带给人力量,并且满足人的安全感和自尊等多种的心理需要。体操教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保护与帮助,大多数高难、危险动作都是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下完成的,所以学生学习体操后,头脑中形成保护帮助意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当他人遇到困难和需要帮助时,他们就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保护帮助别人,人与人之关的交流也就多了起来,体操教学在培养学生交流、交际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建立社会角色场景

高校体操教学改革后,动作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其难度还是存在的。因此,体操教学中常采用保护与帮助这种必要的安全措施和特有的教学手段,在保护与帮助中保护者常常有主次之分,并相互交换角色,他们各尽其职共同完成任务,为学生提供换位思考的重要场景。体操教学中对难度动作常采用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游戏进行辅助练习,学生要以在不同的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对不同角色进行体验,掌握角色的心理,同时加快学生社会化过程。游戏规则也规约着学生的任性,使他学会与他人配合,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认识去适应游戏规则,适应游戏环境。

2.3培养抗挫折能力

心理学家把需要不能实现时的心理冲突称为挫折。抗挫折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体操训练时伤痛与泪水、欣喜与恼怒并存;体操竞赛中成功与失败、赞扬与批评共生。体育以成败论英雄,没有谁会是常胜冠军,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在比赛中一定会受到失败的打击,那么,怎样才能将失败转变成成功就要经历挫折的体验,而这一种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心理的.调节过程,更是提升社会适应力的过程。

2.4培养服从心理

上一篇:感恩夜联欢活动总结下一篇:中考动员家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