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一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名为《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重要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的一部分。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呼格吉勒案等一批冤假错案,这些案件的存在表明目前我国的法治体系仍然存在疏漏和不科学。呼格吉勒案从案发到嫌疑人被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仅61天,本应起到维护司法公正作用的一道道程序防线纷纷“失守”。全面依法治国,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全社会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强烈呼吁。二是建设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不懂法,如何执法?信念不强,如何维护公平正义?黑恶势力屡除不尽,有执法者不担当、不作为的原因,更甚者执法者充当违法者的保护伞,为其保驾护航,黑恶势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全面依法治国,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全面完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为在全社会营造法治氛围打好基础。
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指出了方向和发展道路。“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依法治国关系到社会稳定,在全面依法治国道路上,要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走中国法治道路。
2.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二
一、坚持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1. 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政府的监管职能日益弱化, 而学校自身的法律责任日趋强化。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已不可能, 也不应该再简单机械地接受政府的行政指令进行事务性的管理, 而是要按照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进行管理。在当前, 我们不难发现诸如北京大学的刘燕文、北京科技大学的田永等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日益增多, 这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懂得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权, 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之下, 可以说高校的管理走向法治化是刻不容缓的, 是社会、家长、师生的共同呼声, 同时也是高校实现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必由之路。高校只有通过法治的手段, 处理好诸如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等学校对内对外多方面的关系, 才能尽可能降低相关纠纷的发生率, 才能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平衡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 才能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有依法治校, 才能实现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实现教学科研正常有序地发展, 从而有效地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氛围。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为我们创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2. 构建和谐校园是依法治校的最终目标。
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的阐释, 我们理解和谐校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民主法律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安定有序的、充满活力的”。“所谓和谐校园是指以塑造全面发展的、身心和谐的人为最终目标, 能够发现、培养和实现每个人的天性与人生价值, 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个人与集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融洽、顺畅, 倡导学术自由、张扬个性、健康发展的学校”。[2]在我们党倡导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构建和谐校园是依法治校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建设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应有之义, 要以师生为本, 以民主、法制、公平、公正为准则, 指导和谐校园的构建, 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证。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环境的营造、和谐关系的形成离不开学校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校这个子系统, 在社会大体系下, 具有强烈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任何“风吹草动”都将率先在高校引起反响和互动。而依法治校要求我们的领导者、管理者要以“法律”准则来管理学校, 任何领导、教师、学生个体的行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学校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 只有用法律规范来规范约束学校、领导、师生的行为, 保证其不逾越法律法规和维护自身权益, 我们的校园才能稳定, 才能有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当前高校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存在的问题
1. 高校依法治校的意识亟待加强。
目前, 有些高校的决策者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学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对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 虽说形式上是依法治校, 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依法治校是形式上的虚设而没有落到管理的实处, 没有自觉地依法治校的行为。有的高校管理者继续沿用旧有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学校事务, 甚至是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对事务进行处理, 而不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这与和谐校园“民主法律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安定有序的、充满活力的”特征是大相径庭、背道而驰的。因此,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实行依法治校, 要采取有力措施, 通过多种途径, 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
2. 高校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够健全。
目前随着高校办学规范的不断扩大, 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复杂, 而学校内部的监督机制尚未健全, 没有形成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有效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 相应的监管制度没有建立健全, 这使得各种法律法规在各高校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制约了高校依法治校的水平。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未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对后勤社会化进行规范管理, 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正常的运行机制, 以致于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少数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行为, 这对构建和谐校园造成了影响。在高校扩招以后, 部分高校管理行为透明度不够高, 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 所有这些都是与加强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不相符合的。
3. 高校校务公开不够, 教师和学生维权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3]在现实中, 由于诸多原因, 有的高校在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方面, 还没有真正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校务公开是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 需要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前提下进行公开,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校务公开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内容、程序、审查、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少的漏洞。
三、实现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1. 实现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邓小平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 根本问题是教育人。”[4]通过对高校师生员工进行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 培养其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让每个师生员工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 既要加强立法工作, 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制;又要加强普法工作, 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5]高校领导干部作为学校的决策者, 一定要强化依法治校的理念, 力戒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必须深刻认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这是学校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江泽民同志强调:“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对法律和法学知识的学习, 努力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本领,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群众, 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 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6]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法用法, 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管理, 做遵守党纪国法的表率, 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并完善教职工学法制度和法制教育考核制度。坚持利用政治学习、暑期集中理论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按照准确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 应着力强化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建设和谐校园的本质在于“人”, 这里的人主要指“学生主体”, 只有“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增强, 才能真正做到构建和谐校园。
2. 实现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
学校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校党委、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的章程, 并有效地依法按照学校章程实施管理。同时随着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 为了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学校应依法制定各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都应是严格依法拟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 切实做到制定程序、内容、形式合法、公正;学校应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为依据, 坚持对各级领导和全校教职工实行定岗定责的管理体制,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让各类人员都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 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提高学校工作的整体效能。学校应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 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自觉遵守教育教学制度和教学规程, 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考风、学风。
3. 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与民主化管理的紧密结合。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教代会和工会要以强化教代会和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 努力推进民主管理,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增强自身的凝聚力。
学校应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校务公开的工作制度, 校务公开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教代会、干部大会、师生代表座谈会、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等形式把学院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事、财务等, 以及关系教职工切实利益的事项及时向全院师生员工通报, 接受监督。学校应认真按照《教师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推行教职员工聘任制, 依法保障教职工权益。学校应坚持把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作为办校育人的大事来抓, 坚持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确保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和相关福利待遇均按相关政策得到落实;学校应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 充分尊重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积极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广大教职工也应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使民主权力得到落实。为了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 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仲裁委员会, 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做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处理处分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理处分恰当, 努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管理, 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和学生队伍建设工作的法制化, 保证教师的申诉权利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 只有通过依法治校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只有构建了和谐校园, 才能构建好和谐社会, 做到以发展促和谐, 以公平求和谐, 以法制保和谐, 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 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领域。坚持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又是高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使依法治校得到全面落实, 高校校园就一定会呈现出生动和谐的局面, 进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坚持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高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目前高校在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通过依法治校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 对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校,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9) .
[2]赵雪彦.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J].法制与社会, 2009, (7) :264-265.
[3]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4:4, 6.
[4]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63.
3.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法治国的历程,“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四中全会在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这个关系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最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者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用什么样的方式治理好国家,如何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的领导集体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创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事业。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家法制惨遭破坏,新中国的法制事业遭受了挫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对依法治国进行了积极地顶层设计。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写入了政治纲领和党章,把它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新要求,从“全面”到“深入”,只是两字之改,却体现出依法治国的进度。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依法治国进行了顶层设计,制定出路线图、时间表。
(二)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引领者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的法治建设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丰富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内容,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在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人民群众呼声和社会关切。
(三)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实践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党始终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领导作用。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真正代表人民、带领人民、组织人民正确制定和严格实施法律。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进,依法治国就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我们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当前,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法治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末端治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至关重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全过程。
(一)领导立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领导集中代表了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只有依靠共产党这个政治领导核心的权衡和引导,立法机关才能把握立法的方向,才能捕捉立法的时机,才能使法律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客观规律,才能最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保证执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坚持党对法律监督的领导。实践证明,没有执政党领导与参与,这种监督是难以实现的。党的领导作用就在于健全和完善以权力机关监督为核心的,以党的监督为灵魂,以检察监督为主体的,包括社会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在内的法律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之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保障。
(三)支持司法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四中全会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
(四)带头守法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党要加强自身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党的建设的制度体系。只有坚持依据党内法规从严管党治党,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通过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党内法规制度,强化“不敢腐”氛围,逐步实现“不能腐”“不想腐”,确保各级党员干部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参考文献:
4.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四
学法为先,蓄积“法治之能”。学法知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也是为官干事做人的基本要求。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谋划推动工作,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必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党员干部缺乏法律法规有效规范和约束,必然增加触碰红线、踏足雷区的风险。党员干部要着力蓄积“法治之能”,通过“线上学+线下学”“集中学+个人学”“向理论学+向实践学”等方式,全面学习掌握基本的法治知识、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带头坚定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自觉将法治贯穿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各方面。
普法为基,唱响“法治之声”。全民普法是全民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今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是打好“十三五”收官战、赢得“十四五”开门红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积极支持参与“七五”普法、“法律八进”等活动,深入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的重大意义和基本知识,当好普法宣传员,唱响法治最强音。要依托“双报到”、挂包驻帮、调查研究等,下沉基层一线尤其社情民意复杂、法律意识淡薄地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易于接受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让群众感受法治温暖,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用法为本,行稳“法治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党员干部示范带领广大群众增强法治意识、用好法治武器,才能行稳走好致远“法治之路”。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始终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着力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要把依法行政、依法用权视为政治上成熟的重要表现,用法治思维提升执政理念,用法治素养提升执政能力,用法治水平提升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践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5.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五
这个纲领性《决定》,既全面综述了中国共产党五十多年执政的成功经验,又针对新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情况,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使我们更加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灿烂辉煌的未来,也看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使我们每个中国共产党员——执政党员和处于执政岗位的党的干部感到,未来的肩上所赋予的担子更重了。我们不但是面临着未来的任务更远大、更重、更光荣;也更加看清了努力的方向,即做一个合格执政党的一员的努力标准更高。学习这个《决定》,我体会到党在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方面做的事太多了,要适应这个新的任务和要求,坚持依法行政是当前乃至今后在加强和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要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认识。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和加强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务必高度重视。
1、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许多规定主要是通过行政机关来执行的,担负着依法治国和确保长治久安的重大责任。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我们党领导人民掌握政权,通过立法把党的正确主将和人民的共同意愿结合起来,变为国家的法律,我们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必须做到“有法必依”。
2、坚持依法行政,是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根本要求。“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八个字,廉洁是第一位的,所有公务人员都必须廉洁自律;勤政,就是尽职尽责,勤勤恳恳不能失职;务实,就是要讲实话、办实事,使下情能够通畅上达,中央的政令能畅通,不异虚作假;高效,就是办事讲求质量和效率,不能互相推诿,拖拖拉拉.做到这“八个字”,归要到底就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从严治政。坚持依法行政,落实这“八个字”,是从根本上履行政府职能,服务于人民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比如,经济成份和经济主体越来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调整促使利益格局也在发生发展变化,等等,这些都比以往更加需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调整。要靠政府机关正确运用法律杠杆发挥职能作用,以使我们的行为,更加符合社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更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二、要切实加强科学化、**化决策.《决定》要求各级坚持“集体领导、**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策”的党内议事和决策制度,这不仅是充分调动全党的积极性,推进人民**发展的要求,也是保障重大决策不至失误的有效制度。过去乃至现阶段,我们的一些党委政府机关,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和政绩、不顾全局和长远利益,不顾社会方面的协调发展,不讲决策方式,不经过决策程序,仅凭少数个别领导的意识决策事项.所作出的决策事项,即使是经不起科学的认证和检验,也被堂而皇之地贯彻执行,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老百姓称这是“瞎指挥,瞎折腾”.时间长了,这样的事多了,群众对此要么不关心,因为没有考虑他们的利益或者没有倾听他们的意见;要么意见很大,因为有的直接触及或者侵犯他们的利益。如何确保我们的决策,更加**,更加科学,更加贴近实际,以致不被形成“烂尾工程”和“空中琼楼”。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这一方面文明进步程度,更直观体现了我们的执政能力。因此,要使决策的科学化和**化,须从四个方面认识和把握。一是要遵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要从预测性前瞻性和引导性等方面全面调研,衡量决策的可行性。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根据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能力进行决策。三是要发扬**和听取群众的呼声,尊重专家的意见。切切实实实行**集中制。四是要讲求决策程序,不搞少数个人说了算。要通过公开和切合实际的决策程序,坚持**监督,将应当决策的事项置于制度化、程序化决策之中。
三、要提高运用法律法规解决行政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人民群众在改革和发展中,要求我们各个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依法办事能力以及标准方面要求更高更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律触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有法可依的局面得到很大改观。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和途径,将管理社会事务方方面面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从理论概念上说,法律是体现国家统治阶级意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同时,也是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综合社会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规律的体现,尊重这些规律和要求去管理社会各项事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际工作中不可以违背这些规律和要求办事。另一方面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急待提高。重要的是能够运用不断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提高我们行政工作中办事的能力。这不是停止在口号上,而在于贯彻和实施。第一,要坚持学习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丰富法律知识,特别是要掌握职能工作和生活需要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第三,要懂得运用程序和途径解决相关问题的方式。“徒法不能自行”。法律法规出台以后,不可以歧望所有的人都会遵从,所有的事都会依此办理。需要我们相关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涉及这些领域事务的人,运用法定的程序和途径,遵从相关的规定予以解决。重调查,重研究,疏通渠道,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第三,要重视协调。世上任何事务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任何矛盾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要在找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前提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协调解决问题。
6.第七课《坚持依法治国》教学案 篇六
第二站加强道德修养
教师寄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明确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2、提高依法规范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能力。
3、自觉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守法、护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点、难点: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材料分析、归类整理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很棒的)
、()与()并重,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和发展,也是我们参与()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的。
3、以德治国属于()范畴,属于()文明;依法治国属于()范畴,属于()文明。()往往是道德的底线。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是外在的规范,是(),道德是内在的约束力,是()。对于抑制犯罪来说,法律治(),道德治()。
4、以德治国,建立和完善()。
5、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是()()()()()。
6、公民()的壮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2.法治和道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3.什么是以德治国?
4.评选道德模范属于属于()治国方略、文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意义?
5.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6.你打算怎样向全国道德模范学习?
7、公民为什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8、国家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9、作为未成年人该怎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四、课堂小结
五、知识网络:
巩固提升
基础篇
我能行
单选、XX年2月10日,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长江大学“结梯救人”大学生群体获得特别奖。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①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③是推动以德治国的重要举措④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①②③④
ABcD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宪法规定:“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表明()
A我国法律保障社会主义道德的顺利实现
B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
c社会主义道德促进法律的实施
D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区别的
3、近几年各地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夫妻同台、祖孙同乐,太极拳、木兰扇、健身球、秧歌队,家庭强身健体活动,家庭参与演出的积极性非常高。这些活动()
A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实施依法治国
B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实施人才强国
c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
D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实施科教兴国
4、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在上面种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最好的办法是用美德占领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以德治国,建设和完善社会的思想道德体系
③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④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5、为推进全区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以良好的社会环境迎接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和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的召开,海区文明办于3月2日安排部署了XX年以“弘扬社会公德,倡导为农民新风”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宣传月”活动。下列行为体现其主题的是()
①小超踢球时,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他主动去赔礼道歉并照价赔偿
②小新答应小婷去她家补习功课,无论刮风下雨,她都准时前往
③考试前,小冯让小光给他“传纸条”,小光答应了。考试时,小光果然告诉小冯两道题的答案④李阿姨体检时被查出患了癌症,家人为减轻她的心理压力,没有告诉她的实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能力篇我真行
一、辨析题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一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二、材料:XX年9月20日是第八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九周年纪念日。在此期间,某校团委在全校开展了“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评选和向“校园不文明行为”宣战的倡议活动。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参与平台:如何你正接受“校园不文明行为”存在的问卷调查,请你列举出你所在的校园里存在的不文明行为。(至少两种)
(2)
7.汽车营销企业必须坚持依法治企 篇七
一、不良经销商行为分析
1、经销商缺乏合作诚意, 挖空心思做圈套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 这句古话非常适用于现在的经销商, “非利不图”是这些经销商经商本质的真实写照。经销商加盟销售网络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 这无可厚非, 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 期间必然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发展好了, 有了可观的收益,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的则因营销等问题造成了一些亏损, 如何弥补这些损失, 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样由厂家承担这些损失, 自己能够避免受损甚至还要赢利。有的经销商会处心积虑很长时间, 来积累与厂家最终谈判的筹码。例如:年初以大批订单为诱饵, 给汽车营销企业造成一种今年形势大好的假象, 骗取企业业务人员的信任, 促成车辆订单合同。车辆到达当地后, 因其有服务站并具备接车条件, 就以便于销售为由将车辆控制在其掌握中。期间并不积极销售, 人为造成超期库存, 再与分公司谈大幅降价处理库存车的不合理要求。如同意, 企业就会产生损失, 如不同意, 经销商就以扣押车辆、不允许转移为手段, 提出许多无理要求, 逼迫企业就范。一般这种情况下, 他们为自己也会留有退路, 期间不断与其他经销单位联系, 即刻转型从事其他品牌的销售, 策划下一步的发展。因其多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处理此类问题牵扯企业很大精力。
2、经销商投资转移资金, 汽车营销企业形成大额应收账款
经销商有一定积累后, 因受周边经济环境影响, 会或多或少的欲投资其他行业, 争取做大做强。有部分是实现了发展, 不断地扩展新的市场领域;有部分则是因自身实力不够, 盲目投资, 造成了资金周转困难。这种情况下, 就打起车辆销售款的主意, 利用保兑仓或其他金融支持政策, 形成违规放车, 拖欠需备付车款。在投资土地或房产时, 经销商也有意识地将资产所有落在其亲属朋友名下, 并将原来资产持有人也进行了变更。汽车营销企业考虑销售任务的需要, 一再让步, 寄希望于一个又一个的下月解决, 致使窟窿越来越大。汽车营销企业在不断协商还款的同时, 也给了经销商进行财产转移的时间。虽然欠款单位出具了还款承诺, 但在后期起诉时已无名下资产, 最终导致企业损失无法追究。
3、经销商利用汽车营销企业人员调整时机违规放车, 给企业形成遗留问题
很多经销商利用汽车营销企业驻外分公司经理人员调整这个机会拖欠车款, 此时, 原任经理已调离或不再负责当地销售业务, 新任经理来到新的工作环境后为增加销量早出成绩, 急于了解市场, 工作重点落在走访经销单位上, 没有精力或不愿意插手前期形成的欠款问题。一些道德品质有问题的经销商就会利用这个时机, 找出种种理由当成不还款的原因。久而久之, 经销商从思想上逐渐形成一种恶意欠款的想法。当分公司人员上门催款时, 经销商声称“原来的问题你们不清楚, 我也不与你们谈了, 把某人叫来我与他谈才行”, 将清欠人员拒之门外, 真实目的就是将欠款能拖就拖, 能少还就少还, 总之是不会轻易还款了。后期在分公司与之发生新的销售业务后, 新任经理要求把回款按到新售车辆上, 算当期开票回款。逐渐造成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形成应收账款。
二、汽车营销企业的管理对策
针对经销商的种种不良行为, 汽车营销企业与经销商合作中的风险管理应重在事前预警和预防, 而不是事后的控制。
1、对经销商的签约要多种渠道, 严密考察
在对经销商签约考察中, 要做好资信调查, 首选声誉好、注重契约文化、守法经营讲诚信的经销单位。要通过各种方法了解经销商的资信情况。首先, 可以通过工商税务等机构进行调查。二是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调查, 很多律师事务所都有这项服务内容, 律师事务所依据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强烈的风险意识以及丰富的经验, 可以对调查对象的资产状况、履约能力、信誉水平等做出全面的评价, 供企业参考。三是行业内的评价,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任何一个经销单位在其经营过程当中, 与其有过业务往来的企业都会对其做出评价,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业内评价, 而这个评价往往是对该经销商的商业信誉的最好见证。所以, 行业内的评价也是我们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四是实地考察了解, 实地考察是对合作方进行资信能力、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综合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地考察, 可以形成一个直观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时候是难以准确的表达出来, 但对于防范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五是拆除包装看本质, 经销商在经销过程中是经过一些包装的, 恶意的包装常常会迷惑住考察人员, 让考察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在实地考察时, 务必要注意考察的突然性, 避免给对方留下过多的准备时间来制造假象。
2、对大批量订单要做到头脑清晰, 理性分析
对于经销商大的批量订单要进行严格评审。一时拿不准, 不要急于下定单, 先找下线客户摸一下底, 亲自到市场上走一走, 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 再做决定, 一定不能被一时的小利诱惑而失大局。再就是要识别经销商积压库存的图谋, 一旦产生库存必须着手解决, 不能有“坐、等、靠”的思想, 要充分利用库存车共享平台, 积极走出去, 主动联系兄弟单位、二级经销单位和终端用户, 解决库存。同时做好沟通汇报工作, 得到领导及其他分公司的支持与重视, 把库存压力转为销售动力, 做好指导, 利用渠道的推力, 尽快完成资金回笼, 面对不合理库存, 提高警惕, 合理规避库存风险。汽车营销企业业务人员在库存管理中, 一定要保证车辆在企业的控制之下, 随时可以转移调拨, 防范因车辆扣押给企业带来的无谓损失。
3、加强与经销商的沟通, 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多与经销商交流, 密切掌握他们的各类信息, 对投资其他行业的要了解他的投资情况及业务进行情况, 在此期间严格按公司要求开展销售业务, 坚决杜绝违规放车;要保持和经销商良好的沟通, 全面了解经销商在其他行业的投资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对经销商的政策。经常性地对经销商市场运行动态进行评估和考核, 并建立评估标准, 有利于及时发现经销商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以便及时沟通和纠正, 有效的防范风险。对经销商市场运营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以便及时发现经销商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促使厂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实现市场的“双赢”。同时要对那些不良经销商逐步清理, 积极开发能取代之的经销单位。在工作中, 严格按规程操作是规避风险的最好方法, 只有保证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才能不给这些不良经销商以可乘之机, 才能有效规避此类销售风险。
4、防范调整节点风险, 完善制度建设
在汽车营销企业分公司人员调整前, 应先进行资产清查, 一旦发现有违规放车现象, 应立即停止销售业务, 限期还款, 落实责任人, 建立责任人诫勉谈话制度, 让当事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分公司经理调整后, 对新任经理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加强责任心教育, 要有“新官也要理旧账”的政绩观, 主动梳理遗留问题, 加大对违规放车的处理及应收账款的清收。公司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制度, 严格规定经销商的回款按欠款的形成时间, 先还旧账, 再追新账。从制度上进行规范, 不给这种图谋不轨经销商有恶意欠款的机会。
俗话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完善产品结构, 加强售后服务, 才能使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形成优势, 获得认可, 保证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汽车营销企业必须坚持依法治企, 统筹谋划, 只有给经销商带来收益了, 才能提高经销商加盟的门槛, 增加对经销商筛选的余地, 如此他们才会倍加珍惜, 不会轻易失去经销资格, 才能更加便于管理,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汽车营销企业对经销商的依赖越来越强, 如何坚持依法治企, 管理好经销商, 避免自身可能的损失, 对汽车营销企业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
8.坚持依法治校 倾注人文关怀 篇八
【关键词】依法治校 校园管理 和谐 制度
一、健全制度,力争人和制度的和谐,体现依法治校的理念
1、成立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担任组长,主要成员有副校长、工会主席、教代会成员代表、妇委成员代表和教师代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活动方案,引领并实施开展依法治校工作。
2、完善相关制度。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兼顾个性;既要维护统一意志,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因此,学校每学年都召开教代会,依章依规制定并完善了《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管理章程》内容涉及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使学校所有工作的开展都有相关的章程去严格遵照。除此之外,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倾注了人文关怀。
二、发扬民主,力求人与人的和谐,真正做到管理的创新
1、严格制度管理。在制度管理中努力做到“五有”:凡事有章——学校常规性的工作都有规章制度,要求师生按章办事;每周有会——每周坚持召开一次学校行政会议和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大会,确保所有工作开展的透明性和阳光性。大事有商——学校重大事宜、重大决策都通过教代会严格按照程序来决定;如学校的后勤服务社会化,由党支部、行政会议和教代会作决策,为我区的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因此,学校充分发扬民主,从选举教代会代表到预备会议到正式会议到最终做出决定,过程的一切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从而依法保障全体师生的合法权益。做事有议——分工以后有职有权有责但碰到困难和矛盾,通过沟通合作商议解决,做到分工不分家;行事有果——所做工作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都应该是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结果。
2、诚邀家长管理。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定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并定时召开会议,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完善学校的管理,从而促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3、创新管理过程。为实现教育局提出的“管理创新年”的目标,我校努力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努力创新管理过程——在管理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工作中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力争创造一个平台,让教师尽显才华;搭建一个阶梯,让教师登高望远;激活一个机制,让教师自我完善。使学校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
4、公开校务管理。学校设立了内部、外部校务公开专栏,认真做到对教师、对家长、对社会的公开,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并过设立校长信箱、设领导接待日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倾听教师和家长的意见。例如我校的政府采购招标、依法纳税等后勤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声誉。
三、以人为本,力创人与环境的和谐,打造安全文明校园
1、校园环境的和谐。开展和谐校园的“热爱学生”教育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爱生格言(学校已装订成册),像关爱亲生子女一样爱护着每一位学生,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例如我校精心打造的A级饭堂以及后勤服务社会化,为全体师生的后勤服务提高了更专业的管理、更安全的保障和更贴心的服务。近年来,学校更新了校园中一些显性的文化标识,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学校注重对师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彰显“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特色。同时,我校还是蓬江区应急管理工作示范点。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和责任落实,制定突发地震、火灾及下雨天放学等内容的应急预案,多次组织演练,真正呵护师生宝贵的生命。
2、周边环境的和谐。针对我校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特殊情况,学校主动联系派出所、交警、城管队和居委会,共同排查学校周边的安全隐患,召开相关会议,查找存在问题,寻求多方力量支助,确保周边环境的和谐。
3、社会环境的和谐。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家长、学生评教师”活动,从课堂教学、批改作业等教学常规到仪表举止、廉政守法等多角度接受家长、学生的公开监督,从而对老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能力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等方面内容做出评价,让教师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规范教师依法治教行为。例如,上学期末,我校将蓬江区开展的“十大最受欢迎教师”的评选活动深入实施,评选出了“江门市实验小学十大最受欢迎教师”并进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正是因为我校将每一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因此几年来,学校没有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在有关部门组织的行风评议中有较高满意度。
四、学习教育,力葆心灵和谐,享受工作、学习的快乐
1、学习法律知识。学校十分重视对领导班子和教师的法制教育工作,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及有关廉洁自律、依法治教等文件,组织党员、教师参加每年的普法学习考试,使全体教师严于律己,依法治教,树立自身良好的师德风范。几年来,全体教师知法、懂法和守法,无违法犯罪行为,无体罚学生或没收学生物品现象。
2、开展法制教育。学生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学校有制度、有计划聘请法制副校长、交通安全辅导员及心理医生到校开展法治、安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辅导讲座、观看图片展览,组织知识竞赛和参加社区实践活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多年来,我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3、加强师德建设。以“零失误,零投诉,零上访”为师德目标,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主要抓好“一、二、三、四、五”工程。
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二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四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维稳;五个加强:加强管理、加强培训、加强宣传、加强沟通、加强反思。
9.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九
四、在依法行政中坚持党的领导,重在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我国当前政治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多集中在党对干部任命权与重大事务决策权的垄断,以及党对权力监督不力所带来的权力~和党对用人、决策中失误问题的处理不力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现行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合理性,也是关系到“以党统政”与“依法治国”的政治秩序与治国方略的实际绩效与历史命运。笔者以为,加强权力制约监督,防止~的滋生,改变高度集权的现状,要注意如下事项:
(一)正确对待党政关系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我国,党政关系体现在两部分:一是党与政府的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前者从政治层面上讲,指的是与政协中的各个政党各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代表或组织的关系;后者从国家组织层面上讲指的是党与政权中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按照我国权力结构模式,政府是从人大产生并向人大负责,向人大汇报工作,接受人大的监督。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才是权力机关与执政机关的关系。因此,党如何正确处理同人大的关系才是中国党政关系首要问题。党与人大的位置摆正了,党同政府的关系就自然易于处理了。显然,近年来,来自中央到地方的实践都有迹象表明人大的地位已下降到了党委及政府之下,进人大工作被认为是领导干部的退居二线。人大更是被中外学者形象地称之为“橡皮图章”,这就是党委和政府权力不断扩张,人大权力逐渐缩小的必然结果。
(二)制约权力滥用理清了党政关系,我们就要采取具体措施来制约权力滥用。制约权力滥用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全方位多层次构建,既要立足于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又要致力于党员干部队伍的培养与教育为一体的建设,这样方能取得成效。一要改革当前人大制度,提高办事效率,使各级人大真正成为人民参政议政的活动场所。科学合理严格规范民主程序,扩大民主范围,提高公众集体议事决策度,以集体权力来制约个~力,为扩张人大权力,限制党委越权办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着力调整权力配置,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合理分解,明确界定。具体包括:明确权力内容,明确权力运作规则,明确用权规则。真正实现权力运行法规化、程序化与权责一体化,保证权力行为的严肃性,减少随意性。另外,按照政府体制改革步骤与方式推行政府权力下放,精简机构,严格限制领导干部权力,防止权力“越位”等,要在全党范围内,要求各级党委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杜绝以党代政,以党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的出现。三要努力培养,精心选拔,创造出适应并能够促进法治化进程的政治领导层。同时,对在职的党员干部还要大力加强其权力观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特别是宪法观教育,通过提高行政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形成作为一个具体行政活动执行者的从政道德观念来抵制私欲的膨胀,阻断公权与私利的结合,杜绝权力异化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权力监督监督权力的实施是另一个至观重要的问题,针对当前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问题,努力加强权力机关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的法律制度建设,是当前促进我国法制监督体制构成的主要目标。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公示制,听证制,承诺制,质询制,问责制,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权力运作全过程,疏通人民群众向权力机关提出意见的渠道,维护公共权力,从外部有效抑制滥用权力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增强党内监督实效。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核心问题是保证领导干部行使和运用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党内监督,形成一种良好监督氛围。党内各项事业都应在党内公开,都要经过党内讨论,民主评议。对党员中权力的持有者,执行者,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廉多层次多角度评议,确立其升、降、惩、罚.奖等。通过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形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行相互监督。机制上,要强化纪检机关监督职能,扩大纪检权限,减少纪检过程中其他人为因素的干扰等。充分发挥党内纪检监督谨戒性作用。对严重违纪的国家工作人员,严肃处理,以铁的纪纪律和法律告诫当权者依法行使职责。
10.坚持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篇十
坚持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恩平市恩城第一小学 陈作仕
摘 要:近年来,我校在保持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法制文化进学校”的工作目标,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为重点,立足学校实际,严格按照“五五”普法的各项要求,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使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以及依法办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格局。
关键词:依法治校 法制文化 和谐校园
我校是一所有着60年办学历史的市重点小学、省一级学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校风。特别是在近十多年,学校坚持不懈抓好法制教育,进行法制宣传,并在实践中学法用法,依法治校。十多年来违法犯罪率为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及教师、学生屡获殊荣。近几年,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示范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省安全文明示范单位、省少先队红旗大队、江门市未成年人工作先进集体、江门市红领巾示范校、江门市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禁毒示范学校等。抓德育的领导刘兆意、陈小琼等同志多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其中岑运洪校长被评为恩平市“师德建设十大楷模”,总辅导员聂健洪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辅导员,我校聘请的法制副校长孙佳华同志被评为江门市普法先进个人。现
在,我校以教风正、学风浓、校风优成了广大家长和学生向往的名校。
回顾我校多年来法制教育、学法用法、依法治校所走过的道路,我们认识到,学法用法,依法治校是办好学校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使普法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切切实实地抓了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工作
加强法制教育,学法用法,依法治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我校的领导班子对普法工作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为此,我校一直坚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由正校长,政教副校长、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所长、政教主任、总辅导员、各级级长组成的普法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普法工作。每学期领导小组都召开会议,研究法制教育的内容、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制订措施,做到有计划、有督促、有检查、有总结。实行每日一检查,期中一小结,期末一总结,每学期评选法制教育的先进班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法制副校长的指导下,我校制定了《依法治校管理制度》,在法制教育上提出具体的要求,另外,普法领导小组还有计划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法制,并要求教师们做到有学习计划、有学习笔记、有学习总结、有心得体会,并定期组织法制知识测试,将测试成绩与教师岗位责任制相挂钩,保证学法制度的落实。
为了把普法工作引向深入,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注意模范地执行制度。如在制订有关制度时专门学习有关法律和政策,使之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我校还充分发挥党、团、工、教的作用,每次制度在公布之前,在党支部会上提出征求意见,再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
以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同。
二、落实普法内容,加强法制观念
为了使普法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个教师、学生身上,我校结合时代要求和本地实际,认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普法计划,普法内容突出了“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每学期均定出每月的教育主题。每周的学习内容,分阶段地定期开展各类法制知识学习活动。实现了普法内容系列化。如上学期九月份开展的“尊师守纪月”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教师法》,教育学生尊敬师长,遵纪守法,做尊师守纪的好孩子;十月份开展“爱国爱乡爱校月”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十一月份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游泳安全、活动安全、防盗安全、食物安全、交友安全、上学、放学安全等,本学期三月份开展了拒进“两吧四室”的大队主题教育,目的旨在通过活动,使队员认识到进“两吧四室”的危害,从而自觉远离“两吧四室”,同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刻苦学习,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进行以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学习一次,学习与教育工作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并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当前的社会形势结合起来,引导教师学法用法。如上学年在邻校发生教师处罚学生不当的现象后,我校马上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让教师清醒认识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法律责任;在去年底,某中学发生初中学生打群架的事件后,我校迅速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时地在师生当中开展法制 3
教育,增强了师生的法律观念,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三、开展教育活动 法制文化进校
学法用法,法制教育,实质是让师生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使他们旗帜鲜明地维护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是合法,什么是不合法,为此,学校把法制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中。采取了正课灌输、学科渗透、环境熏陶、榜样引路、自我教育、竞赛提高等形式,形成了“处处受感染、处处受教育、人人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普法教育新格局。
在专题法制教育的形式上,我校更是多想办法,力图通过生动形象的活动吸引学生学法、用法。如在法制副校长的牵头下,我校请来了交警大队的指导员,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小交警”管理队,通过实地训练、协助交警大队上路现场指挥执勤、示范表演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抓好了学生安全自护教育。由于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为此在我校召开了两次交通安全教育现场会,在全市推广我校安全教育的做法和经验。
为抓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我校开展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全国禁毒》录像和挂图,还观看了《中国禁毒法规宣传片》、《新型毒品——世纪之患》、《警惕!冰毒就在你身边》等有关禁毒宣传片,邀请我校外聘的法制副校长孙佳华同志到学校进行了“为了明天,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宣誓大会和签名仪式。学校出版了预防吸毒宣传专栏,利用红领巾广播开辟了“拒绝毒品”的专栏节目,举办禁毒漫画创作比赛。各中队还举办了“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中队主题会,最后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禁毒知识征文大赛”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禁毒教 4
育真正地深入到每个学生当中,效果非常显著。多年来,我校未发现过一宗学生吸毒事件。
此外,我校还抓好“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的教育,订阅了《法制画报》,出法制专栏,开展过“雏鹰争章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万人禁毒誓师大会”及拒进“两吧四室”的大队主题会及签名仪式,组织师生参加宣判大会等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并把班会、主题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文艺汇演等形式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增强了学生参与学法、用法的兴趣,使法制教育不再枯燥单调,变得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形象、直观地使学生提高了法律意识。
四、拓宽普法渠道 面向师生家长
学校作为普法的主要阵地,但如果不重视与社会、家庭的联系与沟通,则普法工作就难以进一步开展,甚至会事倍功半。为此,我校在管理上形成了“校长——政教处——级科组”的普法网络,教育上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建好德育阵地,办好家长学校,要求教师做好家访工作,每学期普访一次以上,后进生多访,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家长学校每学期上课两次,由学校印发家长学校教科书,组织上好教育课,重点突出法制教育。我校每学期定期邀请政治机关同志来校上法纪教育课,介绍当前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让学生对学法、用法有深层的认识。为了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落实后进生帮教制度,我校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转化活动,其中,利用法制副校长的社会效应,利用体验教育的新模式也是转化差生的经验之一。如我校原有一名学生小冯,他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一个人过活,由于忙于生活和打麻将。因此对小冯 5
疏于管教,小冯常是吃了这一顿不知下一顿该到哪里吃,许多时候放了学回家都吃“闭门羹”,甚于等至深夜也不见母亲回来,只能空着肚子倚在门边睡着。也正是因为如此,渐渐地,小冯放了学就到电子游戏机室打电子游戏机,或者四处游荡,从而结交了一帮社会不良分子,染上吸烟、偷窃等恶习。至此,他已无心向学,常缺课逃学,与他的“哥儿们”一起去闹事、夜晚也不归家,有时在公园长椅时睡一晚,有时在天桥底也能过一夜,当学校了解这情况后,学校领导、政教主任协同法制副校长一起对他进行了教育,伍主任还亲自找小冯谈话。带他到市看守所去了解犯人在监狱的生活情况,对他进行体验教育,使他知道违法犯罪是要受到应有的惩罚的,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再辅以教育,对他加以关心,又协同学校领导一起,对小冯的母亲进行了教育,向她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内容,使她反省自己的行为,渐渐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小冯同学加倍关心,真正地尽到做母亲的责任,使到小冯同学重新感受到了母爱温暖。后来,小冯同学找回了学习的信心,痛改前非,努力学习,决心好好做人,在去年,他参加学校的电脑兴趣小组,积极学习电脑技术,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市的计算机操作大赛获得了二等奖。此外我们还建立和健全了后进生转化档案,要求班主任与家长一起,做好跟踪教育,要求后进生转化率达到90%以上,还定期召开转化教育经验交流会、总结会,使转化工作做到完全、彻底。
由于我校在普法工作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学法用法、依法治校工作取得了成效,教师、学生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五年级学生梁伟军在上学路上见到一歹徒企图勒索同学的财物,机智地打“110”报警电话,将歹徒绳之以法;六年级学生黄杰龙同学在校门口见到几个中学生围攻我校的学生,挺身而出,宣传法
律,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四年级学生小吴利用学到的法律知识成功地劝告父亲戒了赌;我校校警基叔见到一歹徒在校门口抢家长的财物,奋不顾身地上前追赶,奋力从歹徒手中夺回了钱包,我校青年教师发现一骗子乘管理人员外出之机,偷走了理光一体印刷机热敏头(价值5000多元)并窜到汽车站准备外逃,他机智地与罪犯周旋,协同学校领导、派出所干警一起将罪犯抓获......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我校普法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师生的素质逐渐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构建和谐校园,实施名校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坚持依法治校助力学校和谐发展 篇十一
一、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树立依法治校理念
多年来,不少学校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虽有制度、有规定,但没有核心的治校理念,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柔性有余,刚性不足。由于没有完整的体系或制度建设不够严谨,遇到突发事件、棘手问题,往往难以妥善解决。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已成为学校管理的新理念、新方式。学校管理者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治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为使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我校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国家颁布的一切与教育有关的法律及一些地方性教育法规,收集装订成册,作为治校治教的根本和依据,要求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不断加强学习并努力践行,使教育法规深入人心。此举有效改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教职工中牢固树立了依法治校的理念。
二、加快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完善学校章程
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我校作为章程建设试点学校,积极参与“一校一章程”建设,依据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开封市第十三中学章程》,并把章程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依据。同时,加快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结合新形势对原有的管理制度和要求重新进行审查和修订,使之适应新形势下依法治校的要求,逐步形成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自2015年以来,我校本着以人为本、规范合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教师办公制度》《教师考勤制度》《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量化考核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评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制度更趋于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人文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我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民主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定期召开教代会倾听群众心声,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坚持“三公开”,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做到公平、公正。
四、与时俱进创新载体,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学校利用团队活动、班会活动、升旗仪式、法治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校园广播、手抄报、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和途径,广泛进行法治宣传,为依法治教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聘请校外法治副校长定期举办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型法治教育宣传活动,认真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全面启动“七五”普法教育工作,联合市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部门持续开展“法律进校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巡展”活动,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将法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出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树立理念、完善章程、建立机制、创新载体是依法治校的四个着力点,理念是先导,章程是保障,机制是动力,载体是抓手,只有这四个方面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学校管理才能逐渐步入法治轨道,真正做到依法办学、依规管理,为建设现代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2.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十二
我想结合翼城县农机化发展的实际, 说3点体会。
一是农机投入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从翼城县看,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年, 翼城县农民用于购买农机的投入超过了4亿元, 农机总动力从12.1万k W增长到34.6万k W, 无论是资金投入, 还是总动力增长, 均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至《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前50多年的总和。近3年, 翼城县新增玉米收获机196台, 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加等主要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可以说, 一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一项农机补贴惠民政策, 改变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耕作模式。它在中国发展史上, 也是影响深远的。二是带来了农机服务组织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后, 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 山西省制定了《山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意见》, 山西省农机局提出了农机合作发展的管理要求, 组织了劳动竞赛, 开展了农机社场户活动, 正是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制度, 给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从翼城县看, 已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57家, 农机大户290多个, 并已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绝对主力军,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农机质量监督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随着农机数量的增加, 农机质量纠纷也不断增多, 质量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催生下, 山西省先后出台了《农业机械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农业机械产品质量投诉管理办法》。翼城县认真落实这些地方性法规、制度, 成立了质量投诉站, 完善了投诉渠道流程, 开展了维权宣传, 组织了农机打假, 近3年处理投诉16起, 2013年又妥善处理了一起19个农机户集体投诉某品牌玉米收获机质量问题的案件, 既维护了农机户的权益, 也维护了社会稳定。这项工作从无到有, 再到发挥重要作用, 是《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给了农机人尚方宝剑。
不仅如此, 在农机监理、推广、培训等方面, 《农机化促进法》实施10年, 带来的变化都是空前的。作为一个基层农机工作者, 作为一名成天与农机户直接打交道的农机管理人员, 能有机会同这么多高层领导、专家学者直面交流, 我感到十分荣幸, 也非常激动。我想畅开心扉, 直言无忌, 就今后农机化工作提4点建议, 不妥之处, 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1. 全社会对农机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亟待提高
农机化的作用不仅是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劳动强度, 它对社会的变革还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四化”, 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农业机械化。实现不了农业机械化, 就没有粮食安全, 就没有现代农业, 就没有城镇化, “四化同步”就成了一句空话。农业机械化是根本, 根深才能叶茂, 根深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目前,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差距还非常明显。希望在今后立法时, 对农机化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再巩固一点, 对农机化工作的优惠政策能再多一点。
2. 要对农机基层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要加大扶持力度
乡镇农机站是农机工作延伸到农村的触角, 承担着大量具体而繁重的工作, 现在乡镇农机站基本上是有名无实, 形同虚设。从翼城县看, 乡镇农机站与农业技术站合二为一, 两个乡镇设一个中心站, 没有经费, 没有办公地点, 管理上体制不顺, 工作上难以开展。应理顺体制, 省里每年每县要扶持一两个乡镇农机站的基础建设, 使之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我国农业将步入规模化生产的时代, 农机专业合作社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 农机专业合作社要规范化发展, 离不开政府扶持,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农民不会拿出钱来建车棚、车库、车坪。政府要真金白银投入, 在扶持方式上, 不要遮遮掩掩搞作业补贴, 要理直气壮给钱给物。
3. 对农机补贴政策应作适度调整
从翼城县看, 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通用类的拖拉机、收获机及相关配套机具基本饱和。近年来, 翼城县搞了“农机进山、农机进园、农机进场”主题活动, 就是要解决山区机械化生产落后, 果园、养殖场机械化生产落后问题。希望在今后农机补贴中, 降低通用类机械补贴比例, 对非通用类的果园生产机械、养殖机械、加工机械、设施农业机械以及其他经济作物使用机械的补贴比例加大, 通过机补的杠杆作用, 引导农机装备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4. 日常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坚持依法治国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坚持依法行政财务06-22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06-29
磨头镇坚持依法行政打造阳光计生09-08
关于大学生依法治国心得感悟06-16
公安民警学习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10-06
教师依法治校学习心得10-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依法治国学习心得09-25
《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07-24
公务员依法行政心得11-06
拓展心得坚持到底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