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赛课灵巧的画图工具教学反思

2024-08-12

科学赛课灵巧的画图工具教学反思(10篇)

1.科学赛课灵巧的画图工具教学反思 篇一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徐慧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本课学习之前~学生熟悉了windows中的“画图”软件的界面~已学习了设置画纸大小、选择前景色、背景色、选线条宽度~掌握了橡皮铅笔、直线、用颜色填充等一系列工具~他们非常喜欢用画图来画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学习内容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小学第一册第二节“学用基本绘图工具”第二部分:“几何”工具的使用中的曲线工具。将曲线分解为三种模式:弯曲一次的曲线、弯曲两次的曲线、闭合曲线~用简洁、易懂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这三种曲线的画法~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直线、填充等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的深化~在画图这一章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会使学生创作出更加美观、更有特色的个人作品。

由于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将这一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弯曲一次曲线、弯曲两次曲线的画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曲线工具画弯曲两次、弯曲一次曲线的方法。教学难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拖、单击操作要领。课型特征:应用软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弯曲两次、弯曲一次曲线的画法,2、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拖、单击操作要领,3、能运用“曲线”工具进行图画创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机探讨~结合老师的演示、讲解以及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掌握用曲线工具画曲线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画图表达思想~感受线条信息的简洁和美妙。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做中学的思想~以任务驱动范例指引~在教法上采用了“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欣赏范例作品“海上日出”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活动过程从完成“任务”着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用中提高~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取新知、实践掌握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探讨~鼓励小组内同学互帮互学~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教学过程 1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徐慧 教学环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节 , 播放背景音乐~巡视指导。, 鼠标游戏 寓教于乐~ 巩固鼠标操课前 作。, 展示范例作品1~ , 欣赏作品 ~观察画 创设情, 引入:国庆节我带我的小孩去海边玩~面中大海波浪的线景~激发学

她画了一幅画“海上日出”„„ 条有什么特点, 生的学习兴 , 师生交流 趣~引入今 天的学习内 容。引 ,3’, , 设问:如何给大海画上美丽的波浪, , 出示任务一,作业盘中的“海上日, 明确任务一~要求: 出.bmp,:给图中的大海画上高低起伏以小组合作学习形 的波浪。式上机进行探讨。任务一:打开“海上日 出.bmp”,运用曲线工 , 具结合自己的想象给图, 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中的大海画上高低起伏, 收集学生作品~反馈学生在上机过程的波浪。从完成

中出现的问题。, 保存作品 “任务”着,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演示讲解:画弯曲 手~让学生

两次的曲线 , 聆听老师讲解。在“做中学、第一步: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 学中做”~在做中学 并从“样式”中选择合适曲线的粗细, 用中提高~(21’)第二步:把前景色设为适当的颜色, 在完成具体第三步: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一条直线, 的任务中发第四步: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上要弯曲的 现问题、解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当弯曲 决问题。程度满足需要时~松开鼠标左键, 第五步: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上要弯曲的

另一个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 当弯曲程度满足需要时~松开鼠标左键。, 巡视~作个别化指导。, 继续修改完善作 品。2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徐慧 , 播放范例作品2~引出任务二。, 明确任务二~上机

操作

任务二:运用曲线工具 结合自己的想象给图中 的太阳画上眉毛、嘴巴~ 并使画上的眉毛、嘴巴 与要表达的表情相匹 配。, 保存作品 , 聆听老师讲解。, 播放背景音乐~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 况, , 收集学生作品~反馈学生在上机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演示讲解:画弯曲 一次的曲线

第一步: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 继续修改完善作 并从“样式”中选择合适曲线的粗细, 品。第二步:把前景色设为适当的颜色, 第三步: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一条直线, 第四步: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上要弯曲的 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当弯曲 程度满足需要时~松开鼠标左键, 第五步:在当前位置单击鼠标左键。, 巡视~作个别化指导。, 播放范例作品3、4、5~引出任务三 , 明确任务~上机创任务三的设范例: 作。置为学有余

任务三:发挥自己的想力的同学留 象~任用所学的知识美下更多自由 化画面。发挥的空 间。用(10’), 展示、点评部分学生的作品, , 欣赏作品~并作简学会欣赏和 单点评 评价他人的评 , 对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学习情况,回, 课堂学习情况小结 作品~回顾(5’)应小组学习情况评比,进行小结。整节课的学 3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徐慧习~为下节 课学习作好 铺垫。本课教学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是否能合理使用工具、创作是否合理~进行简单口头评价。本课教学资源、范例作品、学生上机练习、背景音乐 多媒体教学系统、“画图”软件、PPT 板书设计: 曲线工具

一、画两个弯的曲线

二、画一个弯的曲线 4

2.科学赛课灵巧的画图工具教学反思 篇二

课时

3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曲线”工具;; 2.学会使用“多边形”工具; 3.学会使用“刷子”及“铅笔”工具画图。 4.激发绘画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曲线”、“多边形”、“刷子”及“铅笔”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绘图需要正确选择恰当的绘图工具

教材分析:本课在前面两个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绘制较复杂的图画,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同时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画图的综合运用》教学反思 篇三

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我对教材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开发,设计了《我为学校设计明信片》的主题活动,将各种目标融入到具体任务中,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画图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本节课开始,我创设情境:当我们学校的同学知道老师要来,他们特地制作了一份东西,让我带给你们看,想看吗?这是我们学生为学校制作的明信片,如果也让我们设计一张明信片。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那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家设计明信片。

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我们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二、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开始,在教学中我预设了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明信片的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画图工具和命令,原意是梳理学生画图所学的知识,然而学生只回答出部分所需画图工具的作用,这与我预设是有出入的,但是,我顺势告诉学生:明信片怎样在画图中制作,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帮手,他可以帮助你们,接着自然引出导学单并指导学生使用导学单自主学习。

三、以生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本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摈弃了传统讲练结合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大胆设计了导学单,把明信片制作的过程及资源通过导学单和文件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并鼓励学生创新。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

1、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学习。

①教师提出任务,给出明信片范例。

②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

③学生通过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④学生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协作,教师提供支援)

2、第二阶段:电子作品设计创作。

①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

②创作作品。(学案提供相关资源,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③学生完成电子作品,互评电子作品。

④再现修改后的电子作品。

通过教师开发的学案,学生可以可根据自己知识掌握情况,选择相应内容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评价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体现了针对全体同学的开放性和对不同学生的层次性,最终达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同行给予我很多正面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一是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导学单内容安排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选择,在创作作品阶段可以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明信片,拓展学生的思路,以期待学生创作出有更个性的作品。二是要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如在明信片的设置上首先应让学生对画图软件画布进行大小的设置,为下面学习制作明信片做好铺垫。三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虽然小组合作氛围不错,但要在效能上做文章,特别是要采取更好的激励方法。

4.科学赛课灵巧的画图工具教学反思 篇四

说课题目《奇妙的Word画图工具》;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第六课《奇妙的word画图工具》。是在学生已经完成word艺术字、文本框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的word的又一个重要工具:绘图。是从图画组成的基本元素“图形”来揭示图画的构成,这是今后用word制作月历,或制作电子报的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学好word综合应用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word绘图工具,基本掌握绘图工具条的简单使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

自主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交流分享经验,相互帮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电脑创作的兴趣,使学生充分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发展。4.教学重点:

①绘制图形;②图形着色、组合成完整图画;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审美能力。

5.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及调整图形。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练习法、讲述对比法。

四、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引出学习任务

长方形 斜坡上的小车 科技之光  请学生讨论:以上三幅图画是什么图形组成的呢?  引出本节内容:奇妙的word画图工具

【实例解惑】通过实例展示理解小车的组成

浏览教材,了解画图工具 

实例演示,绘画小车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小车绘制

学会绘制与填充颜色、旋转图形、修改图形的方法; 对图形的组合及作品意义的理解.【创意作品】 “科技之光”开展分层教学

【展示评价】通过口才秀的活动,开展自评、互评

1、介绍图画内容和意义

2、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良好习惯。

【总结回顾】由作品制作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5.画图教学反思 篇五

在整堂课上,我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操作,而是设置了一定的要求,通过学生探索获得新知。例如:给第二棵小树填充颜色时,因树叶有一个缺口时,在它上面填充颜色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操作对学生来说更富于挑战性,恰到好处地渗透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问题获得新知,同时也让学生领略了计算机操作的美妙。

接下来,让学生自学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画天空,发现其中的技巧。课上自始至终教师都不是直接的“给予”,而是唤醒;与之相应是,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感悟、生成,像流淌在学生体内的血液般自然。我们分明看到了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和观点的共享。最好的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有助于启动和启发思维的酵母”。“教是因为需要教”。我们一直在说,教学设计要“备学生”,但要真正基于学生设计课堂教学,又谈何容易。这需要心里存着“教学要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理念,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对所教内容有深刻的把握,这样才可以将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可能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用“心”去追求。

6.《运用画图工具绘画》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使用画图工具,并运用他们能创作出一幅完

整的作品。

能力目标:在绘画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在创作中,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中,激励学生敢于自评和互评,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电脑绘画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快乐,教学重点:正确操作画图工具,运用画图工具创作一幅完整的画。

教学难点: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技巧。

教学准备:硬件环境: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在展示作品成果时要交互)

软件环境:计算机画图程序(在完成绘画作品的整个过程)

素材准备:教师将动画片段、绘画好的精美图片存放在硬盘上,(导入新课,图片欣赏,激起创作欲望)

知识准备:学生已经掌握画图程序中的各种绘画工具的用法。(在此基础之上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动画导入

播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开头片断

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大头儿子吗?为什么?

是啊!大头儿子不仅聪明,而且还很孝顺呢!这不,围裙妈妈

过生日了我们喜爱的大头儿子都为他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播放动画片)

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师: 大头儿子送给妈妈的礼物就是用电脑中的画图工具绘制了一

精美的图片。(展示图片)

猜猜看,大头儿子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生日 祝福?(1保存长久2展示才能)

看了这么漂亮的图片,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好,今天我们就来

运用画图工具进行绘画。(板书课题)

二.明确绘画工具和绘画步骤

师:说起画图工具有很多,你还记得画图的工具箱里有哪些工具吗?

生答出工具名称

师:1.关于这些画图工具的用法,我们都已经掌握了,那么要想绘制

一幅精美的图片,都需哪些步骤呢?我们先看看大头儿子的创作过程吧!(展示大头儿子的想法)

2.经过他巧妙的构思,很快就将蛋糕的外形勾画好了,你能看出

它的外形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吗?(展示外形)

生观察、回答、补充

3.此时蛋糕的轮廓已画成形了,接下来做什么?

生:选择填充工具进行上色。

4.对,这时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画作好了,认真整理一

下吧,想想:要想使这幅画变得美观、完整,应如何加以修 生观画,思考答出,填充背景,写上题目、落款。

师:说到这,聪明的你会发现电脑绘画与美术课上绘画的步骤是一样 的,谁能简单地概括一下?(板书)

过渡:绘画作品不仅可以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他人,也可以在逢年过节时

作为一种祝福送给你的好朋友,好老师、及思念的亲人。很快就

要到元旦节了,元旦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辞旧迎新的第一天

人们渴望得到美好的祝福。听校红领巾广播站向我们发出了号召:(略)三.完成任务:绘一幅精美的画来参赛

师手指构思说:作画之前,首先在你的头脑中构思一下,你打算送给谁,画什么最肥表现出你的心意,请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一下。(同学间讨论、交流)

让学生汇报创作思路。

欣赏作品:在这里,老师也绘制了几幅画献给我的亲人和朋友

(展示图片)

激励:喜欢吗?那就快握住手中的小鼠标开始操作吧!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作品成果展示

1.完成 作品的同学可去参观你周围同学的作品,彼此之间互相评论一下,切搓切搓构画的技巧。

2.展示作品(教师给以创意星、佳作星、技巧星、智慧星、进步星等星级评价。)

3.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五.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用手中的画图工具制作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发此来表达对亲人、朋友、同学的美好祝福。正是有了美好的祝福,才使快乐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在这里,老师也向你们说一句祝福的话,祝愿你们在期末有一个圆满的收获。板书:

运用画图工具绘画

一.

构思

二.

构图

三.

涂色

四.

整理

教学反思

7.科学赛课灵巧的画图工具教学反思 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画图中基本图形工具(矩形、圆形、圆角矩形、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前景色、背景色的选择。

2、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画图中基本图形工具(矩形、圆形、圆角矩形、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前景色、背景色的选择。教学难点:

多边形工具的使用和设置方法。

课前需要准备的内容: 1、3节课,一节美术,两节计算机(一节讲铅笔、刷子,直线、颜料桶等工具,一节让孩子自由练习。)

2、训练孩子画错了就马上撤销,画坏了就新建文件不保存,如果画完的早就别关了重新画,快下课的时候得有作品。

3、让学生知道工具选项区域,用刷子和直线工具举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七巧板的游戏,谁有兴趣上来操作一下。

学生操作,1分钟,可以找两个学生上前共同操作 教师总结:展示七巧板可以拼成的图形,我们看,七巧板只有七个图形,就可以拼出这麽多有趣的画,那如果老师给你10巧板、20巧板,甚至100巧板,你能不能画出更漂亮的作品啊?(学生:可以)

其实,在我们的画图软件中,也和七巧板非常相似的功能,这就是画图软件的基本图形。

板书

画图——基本图形

二、新授课:

1、首先我们打开画图软件,可以看到工具栏下方的这几个工具

把鼠标移到上面时,可以显示工具的名称。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矩形工具、圆形工具、圆角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

2、请同学们现在尝试一下矩形、圆形、圆角矩形这三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多边形工具一会再学习,先不要用)。现在开始。

学生尝试使用,教师巡视指导(这里最多两分钟)学生汇报使用方法,教师小结: 用拖动鼠标的方法可以拖动出这几个图形。(拖动过程中教师提示可以拖动时调整位置和大小,)

3、教师继续提问。: 那老师现在有个问题:如果我想把途中的矩形里面填充上红色?利用以前我们学习的知识,应当怎样操作?(学生:颜料桶)

教师:那请你上来操作一下试试好吗? 学生演示,同时给另两个图形也填上颜色。

4、颜色的选择:

教师:其实,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给基本图形填充颜色: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颜料盒

在颜色选择处有两个小方块,上面的叫前景色(我们平时用鼠标点击选择的就是前景色),后面的是背景色,用鼠标右键单击就可以选择了。(教师演示一下)

5、选择好前景色和背景色,我们来看看,在我们选择基本图形工具的时候,在工具选项区域都会出现,这里有三个选项,现在默认是第一个

要求:请你选择不用颜色的前景色和背景色,在矩形工具下尝试一下着三个选项又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使用方法:用圆形为例。最后要说我们常用的是第二种。

6、继续提问:那么矩形和圆角矩形是不是也这样操作呢?(学生:是)

为了验证一下,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操作,(1)画一个外圈是蓝色,里面填充色是黄色的矩形。(2)画一个外圈是红色,里面是绿色的圆角矩形。…

7、学习了这三种工具,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多边形工具,请大家尝试一下应该怎么用。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找出一个会的学生)

学生演示,教师小结:拖动——点击——点击…——双击结束 颜色设置的方法和其他三种图形一样。演示一下

三、课堂练习

1、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基本图形工具,现在我们就来准备创作一副漂亮的作品,那么首先我们先来想一想:

(1)利用圆形为主体,可以创作什么作品?(让学生说,多说)(2)利用矩形为主体,可以创作什么作品?(让学生说,多说)(3)利用多边形工具,我们可以创作神秘作品? 如果综合使用这些工具,你能不能创作出一副漂亮的作品啊? 现在大家开始创作: 注意要求:(板书)(1)布局合理、美观(2)合理搭配颜色

(3)充分利用基本图形工具

2、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先自评,再群评,注意评价依据(1)布局合理、美观(2)合理搭配颜色

(3)充分利用基本图形工具 培养学生先说优点,再说建议。

2、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多观察生活,画出更多漂亮的作品。

板书:

画图——基本图形

矩形

(1)布局合理、美观 圆形

(2)合理搭配颜色

圆角矩形

(3)充分利用基本图形工具

多边形

(四个工具的板书随着介绍就把板书写上)

1,撤销的使用

2,直线和颜料桶工具 3,画画要坚持到底

8.科学赛课灵巧的画图工具教学反思 篇八

【教材分析】

本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一首“文包诗”,文辞优美,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然而在教学时并不能如一般的阅读教学,停留在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上。在小学阶段,让学生背诵古诗也许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理解古诗字里行间的意思,以及写作背景就比较困难。“文包诗”中的“文”就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而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后就几乎不在出现“文包诗”这样的题材。那么在教学时要明确一点:“文”是为“诗”服务的,对“文”的所有理解最后都要回到“诗”中。【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诵读古诗,三(2)年级学生没上这课前基本已经会背这首诗了,但是仅仅停留在背诵和明白这是一首思乡诗的层次上,并不能感受到诗中字里行间融入的思乡思亲之情。三年级孩子在初读“文”时能大致感受到“文”和“诗”之间的联系,但是这种感受只是浮在表面的初步感知,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由文及诗,由诗入文感悟文中的思乡思亲之情。根据三(2)班学生学习水平较为整齐但上课发言、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弱于同年级其他班级的特点,本节课设计的内容紧扣“思亲”二字,抓牢教学目标、教参要求的内容,指导学生会造句,会背诵,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思乡思亲之情即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可而止地进行拓展或不拓展。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2)班学情,本节课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远方亲人照片。【设计思想】

一、立足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希望自己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过程中重点突出语文实践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读、说、写、演等多种有效的训练形式,进行语文实践,在实践中训练,在训练中理解、感悟文本。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以生为本,读中感悟。

中年级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因此,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要充分重视学生读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

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在整节课中,我设计了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引读、轻声读、边读边想等多种方式,指导全班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最后达到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而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转换,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假如你就是王维的兄弟,此时想对王维说什么呢?”“你想对你思念的远方亲人说些什么?”等开放性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进行角色体验,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为此,我在本节课中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以读代讲法。

3、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有关节日的知识竞赛。(课件出示)

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指导写“逢、佳”,生书空,师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师画问号,板书王维、重阳节

2、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3、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思亲)板书:思念亲人

4、师过渡:为什么王维此时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思念的是谁呢?)

三、诗文对照,读中解疑。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读后讨论。(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第一段。你觉得离开家乡两年的王维心情怎样?你离开过你的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吗?你的心情如何呢?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齐读。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0分)

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重阳节是个怎样的景象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重阳节景象的句子。指名读。边出示句子。

2、大家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样一个节日吗?生说(师适当补充:人们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吃团圆饭、插茱萸等)课件演示。其间配上欢快热烈的中华民族音乐。

3、师:我们可以感觉到重阳节是一个欢乐、美好、团圆的节日,难怪大家要称重阳节这样的节日为“佳节”了。

4、你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情景吗?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通过你们的朗读,让大家都仿佛沉浸在这热闹的“佳节”气氛中了。

5、是啊!到了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兴高采烈的,非常高兴。出示“兴高采烈” 指名解释“兴高采烈”的意思。读文中例句

出示例句:重阳节到了,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划船(做游戏)。根据提示造句:

(谁)兴高采烈地(做什么)。(谁)玩(什么)玩得兴高采烈。指名造句。

6、但就在大家在大街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的同时,一位少年,孤独一个人,站在这热闹的街市中,他便是15岁就离开家乡和父母的王维。

课件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自由读,体会王维此刻的心情

7、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进行说话

出示:在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王维却孤身一人,所以他——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王维却孤立街头,所以他—— 在家家户户合家团聚之时,王维却形单影只,所以他—— 这正是,师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8、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9、预设(根据时间安排):

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用上这些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比一比谁用的好词多。

10、指导感情朗读。齐读段二(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过渡:人们欢度佳节,多么热闹、多么高兴,可是王维此时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会想起谁?想起哪些事呢?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出示。

2、自由读,同桌讨论问题:王维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指名说。教师讲述(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预设(根据时间):假如此时你就是王维的兄弟,想对远方求学的王维说什么呢?

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王维还会想些什么?指名说说看。师扮演王维引导学生说:

我不由得想起了每逢重阳节——母亲要给我们做香甜可口的桂花糕 每逢重阳节——兄弟们要给爷爷奶奶送寿桃 每逢重阳节——小伙伴们要结伴出去赏菊、游玩

王维还想到,师引读: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就是:师引读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齐读第三段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

1、此时王维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用书上的哪个词表达?(板书:思绪万千)他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文诗对照,引导后或小组讨论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

师小结:以后,人们离开家乡,漂流在外地,每逢节日总会特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便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绝唱,而这句话便成为万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绝句。

4、其实,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的亲人都不在自己身边,你想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以课前采访的三(2)班王政莛、常文星小朋友为例(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拿出带来的远方亲人照片练习说话。指名说。

5、你们愿意把这首诗送给远方的亲人,古筝音乐起,课件出示古诗,全班齐读。

四、拓展诗句,感情升华。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课件出示:

看,思念,在李白笔下,就是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念,在张籍的眼中,又是那: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思念,在王安石的笔下,又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念,在苏轼的笔下,又是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齐读诗句。

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那么,它在我们同学的眼中又是什么呢?好好酝酿酝酿,给你最想念的亲人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吧!

五、解疑质疑。

本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师擦去黑板上问号。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

六、布置作业。

1、用“兴高采烈”书面造句,写到本子上。

2、结合课文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选做题:给你最想念的远方亲人写下你最想说的话。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重阳节 思念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异客 思绪万千

课后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它采用 “文包诗”的形式,以叙述故事来再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千古名诗的创作情景。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明白如话的语句,贴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为学生理解诗句、感悟情境、体验情感,作好了铺垫。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表。“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创举,诗中有文,文中藏诗,诗文浑然一体,别具一格,是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质疑、解疑的学习活动,我努力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通过读题质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写诗前发生的故事。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使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这样由老师的思路转化成学生的学路,做到顺学而导。在引导学生用“兴高采烈”造句时,考虑到三(2)班学生平时课堂上遇到稍有点难度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就不太积极的特点,我采取了由扶到放的方法,先让学生读读例句:重阳节到了,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划船(做游戏)。等学生找到句子的感觉之后再出示填空句((谁)兴高采烈地(做什么)。(谁)玩(什么)玩得兴高采烈。)来让学生练习口头造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而且指名起来造句的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来正确使用“兴高采烈”进行口头造句。

二、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重在抒情,所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和诗人的情感息息相通,是学生能动情诵读诗文,理解诗句含义的前提。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联系生活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入境地体会王维孤独在外的寂寞,我就问学生:“你离开过父母一段时间吗?谈一谈你的感受。”“有很多同学的亲人都不在自己身边,你想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移情入境,读出了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帮助学生体验诗情、走入诗人内心的另一个好方法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让学生想得更远,悟得更深。为了使学生体会王维的“思亲”之情,我还创设了几种特定的情境:如“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晃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大街上……”让学生想象大街上热闹的情景,而王维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对王维的思亲之情便

有了更鲜活形象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动情诵诗,品味诗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语文教学就应激发学生对中华古文化的兴趣,通过诵读和积累,让精美的语言和古人质朴的情怀在孩子们的心中积淀起来,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文化素养。中国的文化是非常丰厚的,要让我们的孩子觉得语文有吸引力的,那老师首先应该设计好教学语言。整堂课,我的语言也尽可能体现语文味,以此来吸引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字、词、句梯次推进,诗文结合,并充分、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平台,引领学生自由出入于古诗词与现代文两个不同的文化殿堂。同时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诵读,如:“假如此时你就是王维的兄弟,想对远方求学的王维说什么呢。”学生总喜欢把自己假想成某一兴趣的角色,他们有着很强的角色表演热情,加上有学文时丰富的情感积淀,学生的动情诵读水到渠成,朗读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从而一步步品出了诗韵。

但这一课之所以失败也存在着很多不太好的环节,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没有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1、课前学生经典诵读时虽然已经会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所以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没有把“背诵课文”的要求落到实处,使一些听课教师可能会认为本节课背诵古诗的要求没有被落实,课后想一想背诵这个环节是不能省略的,即使学生课前已经会背了,但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后再背一背,或者边表演动作边背,学生对诗人王维写这首诗时的情感领悟的会更深,课堂教学就更加有效果。

2、整节课我想尽可能多的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突出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的特点,忽视了语文课应该体现出常态课的特点,导致课堂安排的内容太多,训练太细,反而使整节课不够连贯,整节课因为密度大,加上多媒体课件内容设计较多,没有恰当的有效的使用多媒体,所以这节课中我无法很好地驾御课堂,引领学生,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但这节课中我受到很深的启发:小学语文姓“语”,更姓“小”,要想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3、在整节课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方面指导不够到位,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没有有效地展开,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环节,即让学生把自己最想念的亲人照片带来,在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最想对亲人说的话,但三(2)班学生好象过于腼腆,也有可能

是此设计不够科学,加上课堂教学密度大,我和学生匆匆走过这个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没有很好的训练、发展。

其实,这节课之所以失败,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备课不充分,也不是备学生不充分,而是在上课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备课,结果把一大段宝贵的时间用在浏览与此课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做课件上。另外,我也感觉到自己课堂教学水平浮躁、不扎实,尽管一再提醒自己要上出扎实、平实的语文课来,但还因为自己的教学水平不高而导致自己又走过去的老路,课虽然预设的还好,但真正上起来这节课给人的感觉又是浮起来的。备这节课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没有备出高效的、实用的、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教学设计,这是一种时间的浪费,更是一种遗憾。反思这节课,如果想上好,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进行有效备课:即、一、有效备课的目标要简单明了,要重实效。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二、有效备课的形式要合实际。课前我把上课的每个过程,每句话都写出来,这样的“备课”实际上成了“背课”,有点“演戏”的性质。这样的备课形式与“课改”促进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之宗旨是相悖的,只能使我们教师吃力不讨好。

三、有效备课的研究要花气力。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专业学习方面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

9.九月导学案赛课心得反思 篇九

开学初我校举办了导学案赛课,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尽量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依照学生扥的年龄特色,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所学知识。教师上课精神饱满,仪表端庄大方,充满自信,有活力,语言清楚流畅,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在此方面不断努力的。

一、学校在九月初举行了导学案赛课。

教师讲课风格各异,每节课都能使我受益匪浅。教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幻灯片使用合理,时间安排紧凑,讲练结合,重难点突出,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旧知识过度自然。教师入的自然,教师.注重基础,适当拓展延伸教师在精讲精练课文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将基础知识都夯实了,后面的拓展学生进行起来也就得心应手。通过本次学习,我会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

二、学校在开学初举办了“导学案”赛课。

赛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新课导入特别新颖突出,特备是杨雪老师的单词引入为故事性引入,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把所学的单词很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重、难点把握得好,并且以问题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所有老师都使用多媒体教学,导学作业布置合理。特别是善于抓住细节。

10.画图教学反思 篇十

计算机绘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简易的操作性,使学生情有独钟,并成为儿童学电脑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附带的“画图”以其简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师生的青睐,然而教师也往往对“画图”感到头痛,因为它对于不规则曲线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它的表现力实在是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作为教师却恰恰可以利用这一点,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典型,让学生用有限的功能来创造出奇趣的大自然。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当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应该培养其综合运用的能力了。对学生这种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教师工作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这样一幅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成了。这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我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叉,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真正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画好它的。接下来我出示了一个古式的花瓶和一个碗,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创造性的方法,画好了花瓶和碗,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户、地毯等各种家具,俨然成了一幅“我爱我家”的命题创作画。当学生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拔和保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与快乐吧!

上一篇:这位老师真好作文下一篇:雪人的童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