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班级

2024-09-05

我眼中的班级(19篇)

1.我眼中的班级 篇一

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眼中中的班级,我也有。我想:既然是属于我们的班级,应该就要比别班更严格要求。然而,我眼中中的班级就应是一个团结友爱、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班集体。

我眼中中的班级是充满爱心与奉献精神的班级。我们班不管谁有困难、也不管困难有多大,只要一方有难,我们八方支援。然而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会尽力帮助班上的任何一个人,在这个班集里,我们会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兄弟姐妹般的友情。能让我们乐观自信、活泼坚韧。对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都感兴趣。不仅能读唐诗宋词三字经,还能张口闭口说“Hello”。每次考试,我希望我们班都是所有班级中最好的。

在学习方面,希望同学们都能够如饥似渴地渴望着知识的海水,用来浇灌自己那不充实、不肥沃的学识田地。努力读好每一科,不偏科。做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在老师讲话的时候,底下不要有小动作、悄悄话出现。动时生龙活虎,开口则演说辩论,动手则实验探究。还应歌声与书声齐飞扬,笔墨与油彩共飘香。尽力配合好老师的每一堂课。留给每一位老师好的印象,能够让老师们提起好的班级时,第一个就想到我们(九)班。并且上学不迟到,作业按时交,上课自己管好自己的嘴巴,这样班级才能安静。

这就是我眼中的七(九)班,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体。

2.我眼中的班级 篇二

阳光的我长着一对一笑就只能看见眼缝的小眼睛。我的头发更阳光, 它们都穿着金黄色的运动服, 随着我的运动, 在空中进行着太空漫步呢!

我的爱好超多。葫芦丝已经过了六级;毛笔字也是我的强项, 我时常跟着爸爸一起练字;最近, 我又钻习上水墨画, 画的葫芦也有板有眼的。

我最得意的还是今年暑假的“小商人”经历。看着行政广场上漫天飞舞的夜光飞行器, 我突然冒出了在行政广场卖夜光玩具的念头。有了这个想法, 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 我便一人在淘宝网上淘起夜光玩具来。第二天, 货物便到家了。当天晚上, 我用我的A8宝马自行车 (全天窗式) 带着我的货物、夹着小凳子, 拿着矿泉水去练摊了。面对不红火的生意, 我并不气馁 (něi) 。在我的坚持下, 我的生意逐渐有所起色, 最后顺利清仓, 结束商人生涯。这次经历“一人进货, 一人卖货, 一人收钱”的经商趣事, 这次练摊, 不仅增加了我的生活体验, 更加锻炼了我的胆识, 让阳光的我更加自信。

自从我的小文章发表后, 我就“惦记”起记者这个职业。俗话说:有理想就要付诸行动。为了这个理想, 我也付出不少。每月开列书单, 用读书夯实自己, 每周勤练文笔, 用作品提升自己。最近还参加了“江海小记者”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我正努力朝着我的“记者梦”方向快乐前进呢!相信不久的将来, 定会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记者张弦。

点评:

小作者从自己的外貌、兴趣爱好以及独特的实践体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活泼、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形象。精妙的比喻、恰当的议论让人进一步认识了一个有主见、有胆识的女孩。结尾的点题让人为她的乐观前进充满期待。

3.你眼中的奇葩,我眼中的创意 篇三

一说起树屋,我们想到的就是把房子建到树上去。但一位哈萨克斯坦的设计师灵感迸发,他构思的树屋,是要把大树装进房子里,而且,这个房子的四壁是全透明的。这个设计最棒的地方是:当夜幕降临时,周围漆黑一片,树影婆娑、虫儿轻语,然而房间中却是灯火通明,置身于树屋中的人享受着仿佛和森林融为一体的感受。

运河上的猫船

猫船是阿姆斯特丹独特的景点之一。它本质上是一个猫的收容所,但特别的是所有的猫都生活在一艘非常古雅的小船上,并且会沿着绅士运河航行。这里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大多数的游客都是因为在度假的时候想念自己的猫而来参观的。

与鱼共厕

最近,日本有一家餐馆生意特别火爆,因为顾客除了品尝美食外,还能体验一下“与鱼共厕”的奇幻感觉,这家餐馆的卫生间内被打造成水族馆风格,四壁装满了加厚的透明玻璃,碧蓝的水中,养着300条鱼和几只乌龟,顾客如厕时,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鲈鱼银闪闪、鲷鱼红艳艳;浓妆艳彩的蓑鲷在池中轻盈徜徉,老态龙钟的海龟步履蹒跚地爬行……

翻转城市咖啡桌

塞浦路斯设计师斯特利尔斯·穆萨瑞斯受电影《盗梦空间》失重场景的启发,设计了一款名为“翻转城市”的咖啡桌,将精心雕刻的“城市”完全翻转到了桌面以下,充满了浓浓的未来科技感。这款咖啡桌采用木材、钢铁材料,结合3D打印技术精心制作,将一块布满摩天大楼的城市地皮向上翻折至上下相对。

“垃圾咖啡馆”反浪费

曾是一名厨师的亚当·史密斯在英国利兹市开办首家“垃圾咖啡馆”时,一定想不到,仅两年后,这种咖啡馆已经遍布全球,在澳大利亚、韩国、法国、美国、尼日利亚等地有120家合作店铺。所谓“垃圾咖啡馆”,是指店内食材大多来自超市货柜或餐馆里超过保质期但仍可食用的食品。史密斯开设这种咖啡馆是为唤起公众对食品浪费问题的重视。

4.我眼中的班级 篇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静下心来打量每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爱的。

一曲音乐,一张便条,一份赞美……在这个安静的教室,大家都在用心认真书写自己对其他同学的赞美,坐在温馨的教室里,思维在流淌,文字在跳跃。

一开始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好友高钰雯。她善良、活泼、学习认真……在我伤心时,有她安慰;在我受伤时,有她呵护;在我孤独时,有她陪伴……我们时不时会吵架,但先道歉的总是她。我们四年级成为好友,那时,我刚结束一段失败的友谊,那个同学认为我是“两面派”,我好伤心。这时,是高钰雯一直陪着我,陪我欢笑,陪我伤心,陪我发泄……想到这儿,我马上拿出一张同学送我的信封便条,真诚地写下:善良、可爱、学习认真……

写完好友,我的目光在同学们之间搜索,最后锁定了我的同桌——蒋东宸。谈起他,我会很自信地说:“他是我见过最好的同桌!”他的大方、宽容……是我缺少并要学习的优点。记得当我失败时,他会安慰我;记得当我成功时,他会鼓励我继续加油;记得当我……蒋东宸的`成绩并不是特别好,但自从与他做同桌,我的脾气也在他的感染下越来越好了,我盯了他一会儿,马上写下:宽容、大方、温和……

接着,我就像写作文词穷了一样,托着脑袋不停地想着:写谁呢?这时一个名字跳入我的脑海:陈仲轩。这个想法把我也吓了一跳,但仔细一想,对呀,表面上总比别人慢半拍的他,其实也藏着许多优点,有人欺负、看不起他时,会一笑而过;有人需要帮助时,他会挺身而出;有人想打扰他时,他会不顾不理,专心做事……只要认真想想,就能发现。我边想边在纸上写下:乐于助人、老实……

窗外,凉爽的秋风拂过大地,留下一片清凉。室内,色彩缤纷的赞美卡惹花了眼睛,忍不住,我慢慢地翻阅……

首先,一张两只萤光色蝴蝶最先映入了我的眼帘,清秀的字体小巧可爱,上面写满了一句句赞美的话语,一排排美丽的字,让我的眼睛不愿转移:“你的成绩很好,也是班里……”哇噻!好长啊!到底是谁认为我这么优秀呢?我的目光在班里上下左右地搜索着,这时,同桌告诉我这份最长的是姚魏紫写给我的!哦?真的吗?从没想到把我说得这么好的人竟然是那个可爱、温柔、活泼、呆萌而且数学很棒的姚魏紫同学呀!她的数学可棒了,还去上学校要选拔才能上的奥数班呢!不过她平时呆萌可爱,可有趣了!我转望窗外,冬青树生机勃勃,一阵秋风吹过来,带着果香和菊花香,吮吸一口,再呼出来,便将这份香甜尽收心底。想着想着,我对姚魏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在一叠叠色彩缤纷的赞美卡中上下看着,这时,一件衣服状的便签出现在我眼前,呵!这张可真奇特,看看谁写的。我翻开一看,上面写了两个大大的“友情”,这个……我一下子愣住了,忽然,我一个激灵,哦,一定是高钰雯了吧,高钰雯和我是最好的朋友,她的创意让我那份被感动的心添上了几分温暖,像草拥有了阳光的那种幸福。字的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小巧玲珑的字:上课认真,成绩优异。我一看,立刻满脸通红,上课认真还行,可成绩优异,我可不敢当。我决定把这张代表友谊的便签贴在书桌上,让我份友谊永远在我心中留下足迹。

我把友谊的赞美卡收了起来,一个“绿色草莓”没有了上一张的遮挡,完全露出来了。绿色草莓?里面会写什么呢?我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你歌声优美,你上课认真,你发言积极。我看完,不禁一笑,还是道“三名诗”哩!谁这么可爱?还把赞美写成了“三名诗”?这时我又看见了底下一个“飞”字,飞?哦!全班只有汤凌飞的名字里有“飞”字,就是他!搞什么?真是顽皮!想着,我还是不禁“咯咯”笑起来。笑声覆盖了秋风的喊声,在那暖阳的映衬下,如银铃般清脆……

秋风吹拂着发丝,在那火红鸡爪槭叶映衬下,轻柔地在风中飞舞。无论我走到何处,他们的赞美永远给我力量,让我时刻激励自己,就像那秋风永远伴着缤纷的秋天……

5.我眼中的我作文600字 篇五

从小学一年级起,老师便在她的耳边谆谆教诲:学习要认真,态度要端正,作业一定要完成,并且要体现出自己的水平,这是一个学生最起码要做到的事。这也无疑成了她的行为准则。

她有很多爱好,如唱歌,朗诵……

她酷爱漫画,是一个十足的漫画迷。可不,说不定你在图书馆中能发现正端坐在椅子上看书的她呢!漫画对她来说可能就是生活的调味品,驱除枯燥乏味,带来舒畅、愉快的心情。

不知什么时候起,她养成了睡前躺在床上要看一会儿书的习惯。她的父母当然不同意,认为这样会损害眼睛,所以每晚差不多都要来“视察”。她虽知道这样对眼睛不好,但她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只能与父母打起了“游击战”,“窃读”也成了她每天晚上的必修课。正因如此,她对《窃读记》中的作者也有了惺惺相惜之感,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真是“相见恨晚”,“感触良多”呀!但好景不长,六年级下学期时,她也加入了班中的“眼镜家族”,尽管如此,可旧习依然难改。

她是一个开朗的女生,她爱笑,没事总爱回味喜剧相声里那些搞笑的细节,然后自己也跟着傻笑。笑是她的`秘密武器之一:与朋友打招呼,她会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增进彼此间的友谊;说错了话或犯了错,她会用抱歉又尴尬的笑容向对方表示歉意,向对方请求原谅。郭沫若曾说过:“笑有益身心,能治病。”所以,就让笑容之花处处开遍吧!

6.我眼中的我作文400字 篇六

在学校里,同学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女生说我有“公主病”——特别爱干净有洁癖。有时,一些同学把我接他的橡皮用好了还给我后,他看到我还在用手把他擦过的地方给搓干净,几乎不留一点儿橡皮屑了,才肯放进铅笔盒里。或者,有些同学给我有撕过或吃过的痕迹的面包蛋糕,我都一律拒绝,即使对方说是撕过的,没咬过,我还是觉得就算是撕过的,手上也有细菌。不论其他人背后怎么议论我,我都按我给自己的原则办事儿。

如今,我还是喜欢把自己的功劳夸大,把别人的功劳缩小——一次,妈妈问我:“今天学校里大扫除,你干的多不多呀?”“当然多!”我毫不犹豫地说:“我积极的把教室两边的窗户都擦了,还把地给拖得一干二净!同学们啊!可都不积极了,能不做的尽量不做……”我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功劳夸大,把别人的功劳说小,直到妈妈表扬了我才肯罢休。其实我也就是个比较懒惰的女孩,也当然是为了家长的表扬才这么说的!

7.我眼中的“和美”语文 篇七

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 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 “和美”语文应运而生, 绝非偶然。浙江湖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湖光山色给这原本秀丽的江南城市平添了恬静、闲适、淡定的雅趣。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中的盛新凤, 铸就了她温婉而又执着的性格。在近二十年的教学、教研实践中, 盛新凤老师细心揣摩, 反复琢磨, 博采众长, 厚积薄发。“和美”语文终于破茧而出, 并以其清新、恬淡、优雅的教学风格, 获得了小语界的认同和肯定。

如前所述, 一种教学风格的出现, 绝不是偶然的现象。风格既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也是教师心灵的映照, 是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人格素养、专业素养、心理素养、审美素养的综合体现。风格即人, 文如其人, 课亦如人。

作为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见证人之一, 我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接触中、小学语文教学。大学毕业后到中、小学教过语文, 参与过多种教改试验, 也参与过多次“教学大纲”的审查修订, 包括参加对“课程标准”的审议, 参与过十多年全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审查, 也主编过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语文教材, 目睹了我国语文教学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多少年来, 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 语文教学争议最多, 非议也最多, 加之我们在思想上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 缺乏辩证法, 看问题, 非此即彼, 各执一端。文道之争, 争了几十年, 还是众说纷纭, 难以形成共识。在上世纪60年代, 哲学上“一分为二”的观点风靡一时, 这是斗争和对抗的需要。原中共中央党校校长杨献珍提出了“合二而一”的观点, 认为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统一, 也可以融合, 立即遭到了大批判。周谷城先生别出心裁地提出了“无差别境界论”, 认为各科矛盾处理得当, 在某种条件下, 可能呈现出“无差别境界”。这就是和谐社会的蓝图, 大同世界的理想。由于不合时宜, 自然也遭到了批判。其实, 语文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语文教学中的两极矛盾。例如文与道、主体与主导、讲与练、理解与运用、读与写、语文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等等, 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融通的。不是强调“文”就一定得牺牲“道”, 或强调“道”就一定得牺牲“文”;强调“学生主体”, 就一定要削弱“教师主导”;强调学生“多练”, 就一定会忽视教师“精讲”等等。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问题, 有的解决得比较好, 有的至今仍困扰着我们。此次新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 强调“综合”“联系”“整合”“统筹”, 试图引导老师们解决好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矛盾, 处理好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和联系。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 盛新凤老师不可能亲历语文教学改革的艰难历程, 但以她特有的悟性和灵性, 她在教学实践中似乎感悟到了什么, 又在传统文化中似乎发现了什么,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她首创的“和美”语文和我国半个多世纪的语文教育息息相通, 和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不谋而合。一个善于思考、勇于进取的教师, 只要他具有教师的良知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必然会成为一位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盛新凤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和美”语文, 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什么叫“和”,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和”即“适中”“适度”“适宜”, 是对立双方的联结、平衡、协调、均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 纲要 (2010-2020) 》提出“要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所谓“适合”也是对“和”的一种表达, 是“和”的一种形态。语文教学中的“和”, 是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 是各种关系和联系的联结和交融。“和”是一种生命状态, 自然得体、优雅适中的“和美”教学是一重教学新境界。当然, “和”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可以说, “和”是变化中的统一, “不和”是统一中的变化。正是这种“和”与“不和”的交替冲突, 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人格的发展, 推动了教学过程。“和美”语文中的“美”, 是因“和”而“美”, 有“圆美之美”“圆融之美”“圆转之美”, 有“平和之美”“亲和之美”“中和之美”“融和之美”, 还有“文雅之美”“淡雅之美”“闲雅之美”“典雅之美”。语文教学在语文基本技能训练落实的基础上, 当然要讲究美, 力求做到语言美、意境美、意蕴美、情致美。但是“美”从何而来?“和美”语文主张在“融通”上下功夫。无论是“两极融通”或“多极融通”, 都要给“融通”创造相宜的氛围, 提供“融通”的契机, 使师生双方都能充分发挥主动积极的作用。

进一步说, 盛新凤老师主张的“和”, 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使原本对立的事物达到统一与和谐。“和”是一个过程, 是不断交融通达的过程, “和”也是一种状态, 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运动状态, 始终处于互动与互构之中。《相似论》学者张光鉴先生说:“万事万物没有同就不能继承, 没有变异就不能发展, 这是宇宙万物铁定的自然规律。”互动即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相互吸引, 使教学中主体的自动变为群体的互动;互构即两个对立事物之间的相互呼应, 相互补充, 相互建构, 它揭示事物之间内在的关系和联系。

如何将“和美”语文变成语文教学的常态, 实现盛新凤老师所企求的“主客相生”“显隐结合”“言意相谐”“点线图合”“雅俗共赏”, 把语文课堂变成和谐、融通、审美的课堂呢?这需要在“转化”上下功夫。按照辩证法的观点, 矛盾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每次转化都会促成语文的“和美”。语文界著名学者周一贯先生在2011年《语文教学通讯》七、八期上发表的《过度讲析:语文教学应治之本》一文中, 对盛新凤老师的语文教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给我以很大的启发。周先生提出的“化教为学”“化讲为练”“化析为读”“化解为议”, 这里的“化”就是转化, 就是融通。其目的是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把融通、转化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语文的乐趣还给学生。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策略, 也是教育思想的变革。周先生以盛新凤老师执教《半截蜡烛》一课为例, 认为该课以学生的“练”为主, 辅之以教师的“导”, 体现了“化讲为练”这样一种课堂模式的转型。教师在学生读通课文 (剧本) 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一个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练习设计。即按剧本的体裁特点, 让学生先来“导演说戏”, 学生当“导演”解读课文。再让学生“演员演戏”, 讨论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感情, 并上讲台演读。接着再由学生“编剧续戏”, 让大家思考:德国鬼子走了以后, 心有余悸的一家人会说些什么?激起了学生还想过一把剧作家的瘾, 请学生任选一个角色续写台词, 在括号内写上“舞台说明” (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最后, 又在交流中展开了“观众评戏”。周先生认为“这样的化讲为练, 始终置学生于主动投入、积极参与的状态, 既避免了教师的单向过度讲析, 又调动了学生的练习实践活动, 使阅读训练落到了实处”。

如前所述, “和美”是一种教学现象, 一种教学状态。然而这种状态———融通、和谐、圆融、优雅等都是在一定时空中表现出来的, 是相对意义上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教学过程在发展变化, 教学情境在发展变化, 学生的心理、教师的心态也在发展变化, 产生了已知和未知、认知和情感、具象和抽象、预设和生成等矛盾。此时, 旧的平衡被打破, 融通、和谐的状态被消解, 事物又处于不融通、不和谐的状态, 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化解、转化, 使之逐渐融和的过程, 这就是“和美”语文的辩证法。

如盛老师所言:“教学中还应努力追求冲突之美, 不平衡之美。”当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和文本之间发生认知、情感的冲突时, 学生认知上的起起伏伏, 情感上的跌跌宕宕, 使教学产生奇崛突兀之美, 这往往是教学中的“亮点”, 也可能是最宝贵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8.我眼中的林肯 篇八

学生甲:

目光敏锐的林肯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偶然发现《智慧》杂志很有创意,就吩咐秘书订了一份。一天,林肯顺手拿起杂志翻阅起来,翻着翻着,发现杂志中间有几页没有裁开。林肯想:既然这是一份风行全国的杂志,应该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的现象,难道这里面有什么花样?他用小刀裁开了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节内容被纸糊住了。林肯又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是什么呢?林肯又用小刀一点一点地撬起糊纸,发现下面写着:“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本刊1万美元的奖金。”原来,杂志社故意印错了300本杂志,但绝大多数读者都采取了寄回杂志社调换的做法,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目光敏锐的林肯就是其中之一。

学生乙:

坚韧不拔的林肯

一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一生都在面对挫败。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拼命工作养活他们。1831年,经商失败。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1832年,工作也丢了。1833年,向朋友借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债还清。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张。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1860年,百折不挠的林肯终于当选美国总统。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度经商两度失败。正因为他坚韧不拔,永不放弃,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总统之一。

学生丙:

刚正不阿的林肯

林肯当律师以后,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出庭辩护有一个条件: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穷人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林肯一生就是这样的刚正不阿。

学生丁:

信守诺言的林肯

1831年的一天,美国南方的奴隶拍卖市场上,一排排黑人奴隶戴着脚镣手铐,被一根根粗壮的绳子串在一起。奴隶主们用皮鞭毒打黑奴,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这时,一个路过的年轻人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一天我有了机会,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说话的这人名叫亚伯拉罕·林肯。

29年后,他终于有机会兑现自己的诺言。这一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他们在林肯就职之前发动了叛乱。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宣布废除农奴制,解放黑奴。1863年,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然而,奴隶主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暴徒刺杀身亡。坚守诺言的林肯,为了废除黑奴制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9.我眼中的京剧 篇九

物电113班

尤明海

11223240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种类,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粹”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直以来京剧在我眼中都是一种难以理解、驾驭的艺术。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锣鼓、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伴奏。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有唱、念、做和打四项表演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非常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特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 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

京剧的板式是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通俗的讲就是——唱腔节奏。通常有四类:一眼板,三眼板,无眼板,散板。在各种声腔中,原板是变化的基础。除原板外,还有慢板,快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板,快三眼。

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 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创造舞台形象艺术的手段十分丰富,用法又十分严格。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同时也相应地减弱民间乡土气息,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其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 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10.我眼中的秋天 篇十

火辣辣的夏天过去了,秋高气爽的秋天来了。

马路上,人行道上常常会看到地上铺满了金黄的叶子,就像一张金灿灿的地毯,走在上面仿佛走在林间小道上一样松软。路边还有些菊花,有红的,有黄的,有橙的,还有白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菊花可真漂亮呀!

果园里,远处有一片柿树和苹果树真是红得耀眼,简直像汇成了一片火海。瞧,近处的香蕉可不逊色,一个个弯弯的,像飘游在绿色中的一条条小船。哦!差点忘了,还有一样东西,这东西晶莹剔透,像一个个玛瑙,对!这就是叫“水晶”的葡萄。

你只要走进庄稼地里,你就会发现一棵棵茁壮的大麦,如果远看,好像

一根根又细又长枯萎了的草。大麦是土黄的,看起来就没那么耀眼。庄稼地里还有水稻,小麦,它们三个看起来都差不多,像亲兄弟,很容易搞错。

空中,大雁飞向南方,它们不怕刮风下雨,不怕电闪雷鸣,只怕到不了温暖的南方,而我们就缺少这种精神。

这,就是我眼中的秋天。

我眼中的秋天

淘气的夏娃娃一溜烟似地跑了,秋姑娘穿着金色的外套来迎接我们了。

我到果园里去找秋天,啊!找到了!秋姑娘为穿着绿衬衫的苹果叔叔换上了红马夹,好象大大的玛瑙。秋姑娘还把葡萄抹成了紫色,晶莹剔透,远远望去,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近处,通红的柿子圆圆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我摘下一个柿子,尝了一口,甜津津的,似乎把我带到了“甜蜜蜜“世界。

我又到了花园里去找秋天,啊!又找到了!一朵朵小小的桂花正在开放,只见那漫溢着芬芳的桂花,黄如金、白如银、红如丹,一串串、一簇簇、缀满枝头,仿佛在开会,又仿佛很害羞。除了家家门前庭后栽种之外,街路两侧,叠彩山下,榕杉湖滨,到处都是桂花树,使各种地方成为一个巨大的“桂树公园”。再看那五颜六色的菊花,有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菊花的花瓣好像是妈妈的卷发,真是千姿百态,让我应接不暇。这时,我想起了元稹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天真是一个既丰收又美丽的季节呀!

我眼中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是我最喜欢的季节。因为秋天为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果实、迷人的菊花和成堆的粮食。

我最喜欢秋天的粮食,因为粮食能使我们得到营养,不致饿死,而且身体强壮。那天,我去奶奶家,一进小院,奶奶就高兴地对我说:“乖孙子,今年又是大丰收!(周记 http:///zuowen/)”说完,她笑得合不拢嘴。我兴奋地望了望那一座座用玉米堆成的小山,心里感觉到了奶奶的那份喜悦。又出了院门,望着农田,还真有点“独出门前望野田”的味道。嗅着浓郁的麦香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和几个穿着黑衣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民伯伯,我不由得的诗兴大发,写出两句打油诗:“田间麦香飘千里,亿万黄中点点黑。”这时,一阵风吹过,那些麦子不约而同的挥舞,就象是在向我招手,同时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似乎是在对我表示他们的问候:“你好吗,小客人?”

我看着那滚滚的麦浪,竟发呆了,连天下起了蒙蒙细雨都不知道。要不是奶奶把我拉进屋,我恐怕就要成为一只“落汤鸡”了……

11.我眼中的宋词 篇十一

我眼中的宋词是寂静的。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是一阕满是落魄意味的词。在黄昏的灯映亮整个黑夜的寂寞时,高楼下离别的词人,却在华丽的背景下走向寂灭。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相遇带来了生命中最温暖的韶华,离别让记忆零落天涯,留下了一份缠绵的恒久,挥一挥手,让心意缱绻,落红成阵。亦如秦少游灯火阑珊处的相思,高楼已望断,寥落行宫却再也无佳人倩影。

寂静,是秦少游笔尖流泻的诗章,温柔,一地苍凉。

我眼中的宋词是伤感的。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反被无情恼。”

如是。此般清扬婉约的小调,想来应是秦少游的手笔。但看看作者,竟是苏轼——以豪迈而著名的苏轼。

这应当又是一场黯然伤神却又美好如斯的爱恋。春暖花开,赶路的书生路过一户朱门半掩的庭院,清亮矜持的琴声破了三月云彩四月天,想那是待字闺中谁家的小姐,才貌双全温柔善良。

于是这些微妙的情愫,日渐成为京都无限繁华之下的长相思。化作流年偷换中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惆怅。

伤感,是苏轼吟唱在深巷中的一曲《蝶恋花》,委婉而又落寞。

不论是才华横溢的苏轼,还是温文尔雅的秦少游;无论是灯火阑珊处的恍然如梦,还是不见去年人的泪湿青衫,宋词从《诗经》里承袭下清丽婉转,从唐诗中汲取出精致深远。

我相信我们相遇过,只因这些时光中沉淀下的经典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足以让我们在无限的神秘与景仰中,走进千古名家,走进宋词里的悲伤与欣悦。

我知道开封城里的腊梅又盛放了一季的繁华,我知道牧童的笛声又将悠扬在春日的雨水中,我知道有人在元宵节零落的灯光下击节歌唱,我知道所有盛大而华丽的开场绽放在璀璨的星辰之下。

而我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在穿越千年的那份寂静与伤感中,逐渐成长为朝圣路上最忠诚的信仰,有不离不弃的力量。

12.我眼中的“吟诵”教学 篇十二

吟诵和朗诵必然是不同的,吟诵传承三千年的读书方式,是中国特有的读书方法。吟诵的必要性何在呢?为何在朗读、朗诵大行其道的今天我还要进行吟诵教学,恢复吟诵的传统呢?首先要从吟诵的价值说起,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吟诵恢复了古诗文本来的美丽的声音形式,使得学生们重新喜爱上了古诗文。

中华文化复兴,必从读古书开始。每个人都读读古书原文,而不是从课本上听说古代,这样传承文化才有了一个根基。可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读古书,为什么呢?太隔阂,太陌生。去年有研究调查了北京市小学生最喜爱的课程,结果语文排最后。又调查了语文的什么内容最令小学生讨厌,结果就是语法和古诗文。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声音是其中最重要的障碍之一。试想,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流行歌曲,如果把那些歌曲的旋律都去掉,不能唱,只剩歌词,还一字一拍地念,再加上数学分析式的讲解,谁还会喜欢呢?道理就是如此地简单:入情入心的东西,变成了枯燥的文字数学。

第二,吟诵是正确理解古诗文含义的基础之一。吟诵是古诗文的传统读法,而读法对含义的理解是有影响的。

吟诵不仅是读者的读法,也是作者的做法。“先吟后录”一直是古诗文的主要创作方法———下笔前总是先在心里有声音的,而这声音也是基本遵守吟诵规则的,何况,大量的诗文是在吟诵的状态下创作完成之后才用笔记录下来的。

既然古诗文的创作主要是口头创作,那么声音的意义就不可否认。创作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每个人都会选择合适的声音去表达,包括长短高低、轻重缓急、清浊开闭,等等,这是从小就会的本领。如果声音不合适,即会改掉,所以“新诗改罢自长吟”,吟诵一直也是修改诗文的方法。

只知道读音,不知道读法,又怎么可能完全了解诗文的含义呢?

“因声求义”,这也是古诗文一直以来的传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声”,正是“书”和“意”之间的桥梁。所以,理解得好自然吟诵得好,而吟诵得好也才能理解得好。古人读书的时候,因声求义,因义发声,这是一直并存互生的两个方面。

如古诗《咏柳》的美感,不易被我们捕捉,这首诗的美不在于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也不在于用上了形象的比喻手法。正如孙绍振教授的观点,贺知章是以一个男性的视角来观察柳树,眼前的柳树如同一个婀娜的少女,柳树的柔嫩与娇媚才是这首诗的最大亮点,这是从文字解析的角度来理解的。比如“碧玉”一词让人联想到小家碧玉,“妆”字让人联想到少女梳妆的迷人,“丝绦”是丝织品,“裁剪”在古代属于女红,所以贺知章笔下用了大量的和少女有关的词语,可见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贺知章写出了柳树的娇柔、细嫩,如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一般迷人。但这样通过文字来理解整首诗的特点,来感受诗歌的美,却是我们的普通教师不容易做到的,也更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去感悟了。

但是,如果我们采用吟诵的方式则不难感受到整首诗的基调和特点。通过反复诵读,特别是在标出了开口音和闭口音之后,我豁然开朗,整首诗28个字,19个字都是闭口音,9个字是开口音,特别是我们公认的千古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两句中只有“裁”“剪”“刀”三个字是开口音,其余的字都是闭口音。闭口音的发音低沉,多用来表达细腻、悠长的情绪。想想贺知章笔下的柳树不正是如此吗?这不是苍劲有力的柳树,而是如同少女般婀娜迷人。吟诵时,多是闭口音的字,自然我们的声音就会变得细腻、悠长,所以,我们不需要把古诗中的一个个字进行剖析,仅靠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整首诗的基调,用诵读的方法也能体会出作者的情感,而且是在潜心涵泳之间慢慢体会,慢慢感悟,将诗歌中的情感通过声音这个媒介慢慢融入自己的情感。

例如《题西林壁》教学片段:

师:这是一首平起式的诗,第一句中的“看”字需要文读,读一声。同学们刚才诵读的时候把这个平声字拖得很长,既然拖长,就一定有道理,咱们想一想,为什么要把这个字拖长音来读?

生:因为诗人看得仔细,他看到的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把“看”字拖长读能够表现出诗人观察的仔细。

生:因为诗人看的时间很长,所以要拖长来读。

生:因为庐山的雄伟壮观让诗人陶醉,所以他一定看了很久,要拖长来读。

这首诗中 的平声字 还有“山”“缘”等字,学生都可以通过诵读时的声音来引发想象,从中感受音韵中所传达的意思。例如拖长“山”字,才能表现出庐山的雄伟壮观,因此诗人才会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

第三,吟诵是语文的基本教学法之一。

吟诵教学法是一套以声音为核心的偏重感性的教学法。老师先以声音教学生,其长短高低、轻重缓急,皆有含义而不宣,只是这么一种声音,有旋律或者有节奏,直接传达给学生。学生可能理解也可能不理解,但是其中的喜怒哀乐、细微曲折,学生是一定有所体会的。然后再加以讲解,这就是理性的教学了。讲完后,学生回去自学复习,掌握后再讲给老师听。此时也是首先以声音传达,老师听了他的声音,就知道他理解了多少,偏差在哪里。当然这里学生也可以辅以讲解。然后,老师再用声音去指点,哪里要大,哪里要高,如此等等,当然还是辅以讲解,然后学生再去自学,如此循环。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有声音,还包括表情、动作、神态,甚至气味、天气、环境……当然,声音、表情和动作是最主要的。

这样的教学偏重感性。现在的教学偏重理性,甚至完全就是理性。教语文跟教数学一样,都是分解、分析、做题。但古代不是这样的,感性理性虽然都有,但是仍以感性为主。越小的孩子,感性的成分越多,所以讲解得越少。

这样的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理解之前先喜欢上;这样的教学法,还可让学生浸润在其中,不是有距离地理解,而是全身心地投入。那些古诗文不是用来理解的,是用来进入生命进入生活的,并成为生命的养分,随时在那里发酵。

吟诵教学的最终体现,并不是吟诵古诗文,也不是吟诵现有的某些白话诗文,而是创作古诗文和白话诗文,并落实到学生的生命中,成为他未来生命的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完成吟诵的文化传承目标。

能吟诵什么就能创作什么。会吟诵五绝,应该就可以创作五绝。教学中可以先从对对子开始,对对子是很多孩子都喜欢的语言游戏,对到五个字就可以作诗了,而且是用吟诵创作,用吟诵修改,用吟诵表达。

孩子们学习了一段时间吟诵后,便可以尝试进行诗文的创作,五绝、七绝、词、文言都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的方式。如孩子们写道:

闹钟

虽未惊天震耳聋,缓睁睡眼蒙眬中。

难平心恨搅美梦,无奈起床做学童。

捣练子·有怀

思绪断,杜鹃啼,寂寞海鸥两岸栖。

一夜雨声撩不止,浪催花落碾成泥。

醉花阴

溪水江边留许久,岁月同谁守。野菊顾凋零,饰空闺房,独自尝薄酒。

冷风傍晚吹杨柳,自种相思豆。离散数十年,思绪起伏,孤泪沾湿首。

孩子们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谈作诗:

“每每写完一首, 无形的成就感使得自己睡不着,身体,头脑,乃至灵魂,像有了魔法似的轻飘如云。但当我静下心来看看自己的诗歌与名家的差距时,臊得脸都不知往哪里放。但自己又酷爱这一口,怎么办?只有潜心研究一下其精华。令人振奋的是,这真使我的水平有所提升。直到现在,我仍然写诗,追其原因,就是因为它独到的内涵和优美的文字积淀。诗大到海纳森罗,小到一棵小草。短短几行文字,竟把悲欢离合,凝练得如此淋漓尽致,更是给人内心一种伏案的冲动。”

“我常把自己幻想成诗中的角色,好似也在狂歌、悲愁,让笔尖下的文字跟随自己的思绪游走。不管所作的诗有多么幼稚,我也算是可以作诗了。”

“朗朗上口的声韵,温润的词语,美妙的语言,整齐的结构,蕴含的哲理。哦!我所喜爱的,我生命中的诗!每当望见身旁的事物,发起呆来,随后,像是被拨动了心中的那根弦,灵感就像泉水般迸发而出,就抓起笔,把所有感情都注入笔尖,流淌在字里行间。这种感觉,就像是掉进了无底的黑洞,永远都不会出来。”

“在阳光下,在小径上,在草丛边。灵感总是想来就来,那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总能使我有一种欲望———把它们变成文字,印在纸上!当拿起笔,一幕幕又出现在脑海中。那是一种美———蜜蜂的忙碌、花朵的绽放、大树的茂密、小草的坚强……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成为一首小诗,去欣赏。俗话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而写诗,更是在乎过程———过程,本就是享受。当那些鲜活的景象映入心头,再用笔写在纸上,那就变了。不光是景,还有情。景是架子,情是长在上面的牵牛花,郁郁苍苍。隐隐约约看见景,可是情,才是最重要的。诗中的情,像一杯茶,越品越浓郁、越香醇。几个简单的字里,藏的那份情,那份意……每首诗都不同。一首诗一种性格,千百首诗千百种性格。从我认识它开始,我体会到,或是忧愁,或是豪放,或是喜悦。但是,诗的情,却往往不能用几个字概括,只能用心体会。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有一种性格,那种性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又如,孩子们学习了苏轼的诗词之后,对苏轼有了一番了解,提笔写下的白话诗歌也让人不禁赞叹:

我眼中的苏轼

可憎他,

耗尽心血只为成就,

一页墨香 。

可怜他,

半生无成,

痴痴悲愁,如漫天风雪,

纠纠缠缠,苦了眼前这半杯酒,

笑对一架古琴,空奏星月凄凉。

映出雪发几丝?

夜是深了,寒了,

蝉是倦了,厌了 。

那烛光如霞彩红艳,

芬芳中微透他面容沉黑 。

试问江涛可是英雄魁梧?

向东怒吼,只留一片哗然 。

迷蒙泪眼有多少哀怨惆怅 。

一卷诗书,

倾倒了半生豪情 。

笔墨浓浓,悠悠,飘飘,

他笑笑,谈谈,奏奏,

转眼间,已湿了半边枕,一片衫。

多情应笑我,

怎能写出他,

沾满仙气的半角衣衫?

三年时光,孩子们创作的诗文上千首,姑且不论是否有文采,是否有境界,但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孩子对诗文燃起的热爱,对创作充满的激情。

当然,创作不是仅会吟诵就能开展的,还需要很多的条件。人生阅历、思想境界都很重要,多读诗文也很重要,这样才能熟悉写法的传统,肚子里装满创作的素材。

为了让学生写好诗,我开始时是布置题目,检查作业,表扬佳作。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我逐渐注重让学生养成作诗的习惯,作为个人修身养性、自我调节的手段,每天至少作几首诗,像发短信一样轻松,像记日记一样自然,让诗歌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才是教学最终的成功。

有人会有疑问,考试又不考作诗,为什么不考的东西也要教呢?因为有用,对人生有用,对社会和国家也有用。今天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认为,分数是最有用的,甚至是唯一有用的东西。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让人放心的教育?就是这个孩子会自我教育了。学校里教的知识,怎么可能比得上社会知识的更新?如果我们问问家长: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呢?家长会说,为了将来有用啊,写个总结,写个广告,总得会写啊。那为什么要写诗呢?这里恐怕要有一半的家长说没必要了。另一半会说:为了锻炼写作能力啊。也就是说为了将来总结、广告写得好,所以要通过写诗练练手,还是落实在应用文上。有一些家长可能另有想法,他们会说:这是心灵的抒发,是自由的追求,人总要有这些审美的情趣,人生才有光彩。

他们说的话全都有道理。但是,世上还有别的道理。

因为他们所说的诗歌,是poetry,不是我们古代所谓的“诗”。

“诗”,有两个最大的特征。一是“诗言志”,“诗”是内心情感的表达,这一点与poetry接近,但也有不同,“诗”不是“抒发”,“抒发”有“发泄”之意,“诗”更多是自我体味。第二个特征,是“发乎情,止乎礼”。“止”不是“停止”的意思,而是“走向”的意思。“诗”是从真情出发,指向“礼”的,poetry则是指向“自由”的。

所以作“诗”的目的,是修身,是自我教育、自我感慨、自我排遣、自我净化。除了应用文之外,诗词文赋的目的差不多都是这样。

今天,我们用什么来言志抒情?用什么来表达自我,沟通他人?好像只有说话,而很多人已经不太会说话。

今天,我们既缺少自由的抒情,也缺少诗教乐教。吟诵,是诗教乐教的基础,所以我们从吟诵开始做。吟诵,又要指向诗教乐教,所以又要落实在创作上。

13.我眼中的色彩 篇十三

在博物馆中,一件件物品在打出的灯光下更有古韵之美,正如古时烛影绰绰时那样安详,令人陶醉;我最钟爱的青铜仍在这里,独占一角的王者。它的宏伟,它的高贵,它的神秘,还是它的——塑形于火。

我触不到真正古时青铜,但我感受到它所给我带来的视觉美。冷峻却不是热烈。它并不纯粹,上面还有岁月的划痕,烈火的燃烧之影。它是涅磐而生的青凤凰。

它经历了时间的历练,才有了这般冷静睿智的颜色。它是否是楚庄王问鼎中原时的一抹,载了那人雄心壮志,载了那人豪情万丈?所以它那青色中多一些野犷,张扬。

它通过了爱恨情仇的考验。它是否又是战国七雄的佩剑,浴血后更绚烂。它的颜色更加稳重,已明白世间是非,所以它的颜色里又多了一些淡泊,高贵。

无论是时间之火的历练,是非之火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它浴火而生,塑形于火。

我不知它在进行铸造之前是什么颜色,但那一定是金属特有的冰冷。在与火共舞后,那种冰冷得到内敛,在原有的基础上仿佛加入了火的跳跃,火的热烈,火的奔放。与火相融纵是痛苦的,但这确是一次脱胎换骨的经历,为了自己的完美,更为给它带来美的享受而去坚持。

我想人就要如这古青铜的色彩一样。要冷静睿智,淡泊,高贵,要经得起时间的历练,人间是非的考验。更要热爱生活,追求完美,就如青铜不惜锤、烧,而去锻炼自己,为了脱胎换骨后给人心旷神怡的美,更为自己的成长。

这一种复杂但独特的色彩。

我们的青春就如铸炉中火焰的红,是热烈,跳跃,奔放的,但头脑却会是冲动的,如果能有青铜的加入,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冷静,更会思考。我们又是如此的怕困难,但我们只有经过了时间、是非的历练,才会多一份睿智。

让我们来做一抹青铜色,不是常色的古青铜色,它固不是色彩中的主角,但它却能使你在生活中成为独占一角的王者。

(二)我眼中的色彩

清晨,天灰蒙蒙的,我躺在了床上,眯着眼睛。“哦!原来是下雨了,又是这鬼天气,又是这令人讨厌的灰色,害的我出不了门。”从那时起,灰色成为我最恨的颜色,它肮脏得令人想吐。

闭上眼睛,我又回到了梦里,回到了那个自由自在的空间。看,那不是我吗?才四岁呢!只见我的小手总伸向那个装满白糖的罐子。哦!想起来了,我小时候一直很喜欢白色,认为白色是糖,甜甜的,很好吃。总幻想着我能住进用白糖做的房子里,穿着白纱裙,带着白发卡,整天待在那纯洁的世界。后来,妈妈带我去参加过别人的婚礼,我又梦想着当新娘,穿拖地的白色婚纱,接受许多人的祝福,一切都那么单纯,美好。

又切换到另一个画面。那是我刚上初中时的情景。军训时,天天站军姿,在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每天六点就要起床,自己整理床铺与卫生。晚饭过后,还要上两节晚自习,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这让我想到了不平凡的颜色——红色,虽然是很亮很刺眼的一种颜色,但正是红色,让我在困难中咬紧牙,坚持到底,同时也让我牢记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喜欢上了这种催人奋进的红色。

回到现实中,我被冻醒,雨已经停了,我索性出门散心。来到广场上,我清楚的看到一条美丽的彩虹。那里,有一对母女也在看彩虹,我便走过去和她们一起看。这时,我听见那个母亲对小女孩说:“孩子,看见那彩虹了吗?它美丽吗?”小女孩痴痴地望着彩虹说:“嗯,它真美丽。”母亲又说:“孩子,一定要记住,彩虹是通过阳光的折射才变得那么美丽,人生也一样,经过无数的挫折,才会变得美丽,精彩。”我又望望彩虹,天空的灰暗把彩虹映得更加明亮,美丽。原来,灰色也有灰色的作用,每个颜色都有自己不同的美丽。这时,太阳出来了,照在那位伟大的母亲身上,也照在那个小女孩身上,还照在小女孩身下的轮椅上„„

从那以后,我眼中所有的颜色没有了好坏之分,没有了喜欢与不喜欢之分,在我看来,色彩总是那么鲜艳美好。

(三)我眼中的色彩

大千世界,如彩虹般绚烂,如阳光般闪耀。色彩,绝不仅仅只由一两种颜色组成,而是宛若调色盘一般,在生活的幕布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荷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白色的代表非荷花莫属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谁规定白色一定要质本洁来还洁去?真正的纯洁,即便身处沼泽污泥一样的环境,也能保持一颗始终如一,洁身自好的心,不因世俗的平庸琐事而烦闷,甚至为而渐渐迷失原本的自我。

红——梅花

迎霜而立,傲雪而来,这便是她的品格。红色,会使人联想到牡丹。不,虽富贵但碌碌无为的牡丹无法展现红的魅力,它虽耀眼却不足以让人刻骨铭心。只有她,那在寒风中摇曳的梅花,才担得起如此美名。红色,不仅代表着喜庆,也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就如同梅花一样。她生于寒冬,却从不因此自怨自艾,而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在风雪中展现她无畏艰难的精神。

紫——牵牛花

牵牛花,又称夕颜。名字虽美,却因为其寓意——只要开一夜的花,而被视为不祥之物。有人会说,这样一种不祥的花,怎么担得起紫色的高贵与典雅?其实不然。高贵与典雅,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我们在后天不断的拼搏,不停的磨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正如同牵牛花那样,先开始不为人所知,可经过一个白昼的积淀,在夜晚绽放出自己的光芒,而且必将是整个夜空下,最耀眼的光芒。

绿——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绿色,代表着无尽的生命力与希望,用顽强的小草来代言最合适不过了。每当春回大地,小草必定争先恐后的探出头来,迎接春天。放眼望去,满眼的春色,使人如春风拂面,精神焕发。生活的调色盘,颜色丰富多彩,每一种颜色都蕴含哲理,使人迸发出向上的力量。

(四)我眼中的色彩

当晨光折射到房间里时一切都充满活力,出现在我眼前的是青春与梦想。

当我们从烂漫天真的孩子慢慢长大时我们便有了青春,有了梦想。它需要我们用尽全身的力量去追去拼去斗。犹如那句:顽强拼搏,超越极限,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我们会从牙牙学语变为有追逐有青春有梦想的少年。青春,有活力,有冲劲儿。它使我们成长,使我们成熟,使我们坚强。因为青春只有一次,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全力去拼搏。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叛逆会肆无忌惮得聊着未来,我们不在乎结果怎么样,但我们一定要去享受青春带给我们快乐的过程。因为青春充满着活力,正如春天的颜色——绿。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我眼中青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绿。

说起梦想,我想连上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说:“我想当飞行员,我想当老师,我想当消防员„„”生命因梦想而精彩。仰望天空看着白云深深吸气似乎看到了什么但似乎又看不到。我也有梦想那就是考上大学。哈哈,这个梦想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只有敢于挑战,梦想也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变为现实。有人说:“你相信奇迹吗?”我会说:“你去努力了付出了自然会有奇迹。但你天天做白日梦怎么会出现奇迹。”理想与现实都在考验着我们,因为我们敢去挑战,那理想会被现实打败。因为我们有了梦想,我们就会去追,直到成功,也正如天空的颜色——蓝。因为梦想象天空一样的让人想去得到,带来了无限的冲劲儿。在我的眼中梦想的颜色是蓝色的,因为梦想让我的生命,青春都充满了天空的辽阔。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也许这就是青春,也许这就是梦想。

绿色点缀青春,蓝色点缀梦想。青春因梦想而不曾后悔,梦想而又因青春去追逐。但在青春与梦想两者中都需要我们去努力。因为这就是现实。

青春的绿,梦想的蓝在我的眼中永远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它们象征着我们的时代。

(五)我眼中的色彩

校园中的花争奇斗艳的怒放着。漫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绚烂且耀眼的玫瑰。

是的,红色。偏爱玫瑰之风姿,万花丛中耀眼红。我记得,我曾经深深的爱过红色。

小时候的我,是那么的不起眼,渴望被关注,被释放个性的我却总是被人遗忘在角落。我知道,我不够优秀。可小孩子的心总是天真且倔强的,只匆匆在花园中略瞥了一眼,就被那绚丽的红吸引住,不仅艳羡起它来:真好,哪怕是在角落里,也可轻易的掠走所有人的目光。于是,我发誓,无论多么努力,我都要做那艳丽且高贵的红!

于是,我开始努力——书中有我埋头伏笔时流下的汗水,舞蹈鞋上有我用功练习时涌出的眼泪。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师的夸奖,长辈的赞美终于也有了我的一份。可为什么我却完全高兴不起来?也许是同学的疏离,朋友的漠远使我完全感受不到红色的喜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也就看的远了。开始苦恼,向往巅峰,向往高度,结果巅峰越来越远,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在苦恼之余,不禁又有些厌恶起红色了。也许,君临万物的瞩目也并没有带给它多少快乐吧,反而好要被人唾弃为世俗。它的艳丽或许只为掩饰它的空茫,于是,又开始为红色感到悲哀了。

又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再一次去了那个花园,红色的玫瑰依旧夺目,可我却再不向往。看够了鲜艳,远处几抹羞涩的白却蓦地映入眼帘,心中猛然一动。疾步向前走去,可还未走近,一股浓烈的幽香却扑鼻而来,“鬼子花开,十里飘香”,不知不觉中,我又喜欢上了白色。它却是不怎么起眼的,可那么纯粹的白却让你无法忽视它;它可以再艳一些的,可那么纯净的白却让你想到无论是为它衬上什么颜色反而玷污了它。她干净的不容许有一丝杂尘,在烟花柳绿中依然坚守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清新。是的,纯真的白色。

如今,白色成为我所追求钟爱的颜色。我明白,无论是红色还是白色,它们都是我成长的里程碑,在我的青春中划上绚丽的一笔。也许,当以后我不再回忆起过去,我会笑着说:看,这就是我的青春,热烈的青春,淡雅的青春。

(六)我眼中的色彩

平静的水面,反射着一片明亮的色彩,或明或暗,走进一看,那是一片美好的湖泊蓝,岸上翠绿的树木倒映在一湖水蓝中,一幅奇妙的水墨画诞生了。

从小就喜欢淡淡的蓝色,妈妈说:“那是冷静内敛的象征。”于是就从心底默默地想象自己,总觉得很过瘾。小小的我常常拉着妈妈的手问这问那的:“咦,妈妈,你看天为什么是蓝的呀,小池塘怎么也是蓝的?哇,这个颜色最美了。”每到这个时候,妈妈总会拉着我附和:“是啊是啊。”妈妈的声音真好听,就像清脆的流水声,从那时起,我就对蓝色有着近乎疯狂的偏爱。

上小学后,老师对大家最喜欢的颜色作调查时,几乎所有的女孩子都给出了粉色的答案,而男孩子中喜欢蓝色的却是一大堆,她们无非是喜欢那种酷酷的色彩,而我却是喜欢像妈妈一样的颜色,正是那时,我才知道,拥有一个粉红的梦是多少女孩心中的事。

我的梦是蓝蓝的,那种被称为月白色的颜色。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撒下淡淡的清辉,月的周围是一层淡蓝色的云雾,仿佛是月的沙衣,轻轻拢住它,我想这就是淡蓝色也叫月白色的原因吧。空旷的大地上,独自一人仰望这星空,能自由的歌唱,没有一丝束缚,就对着这些蓝色和美丽的星空。当天亮起来的时候,能够轻轻的坐在小溪旁,望望水中自由游动着的可爱的小鱼,悠悠闲闲的晒太阳。万里晴空中浮出一朵朵白花花的大云朵,这种

淡蓝色,和着这种纯白色,是那么的舒适安逸,远处偶尔传来妈妈的呼喊,那样的美好,那样的自由。

蓝色是一种宽阔温柔的颜色,也是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颜色。像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但无论是哪一种状态,都是美丽的,都是和谐的;像天空,时而万里无云,时而云雾弥漫,但无论怎样都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蓝色,宽阔无私,像母爱一般温柔;蓝色,变幻莫测,像大海天空般美丽。

(七)我眼中的色彩

潇潇雨季,倾点人间。不知是性格使然还是此番景致太动人,望着窗外的雨滴,竟引起了我感慨的闲思。白色。雨天玻璃上的雾气,白蒙蒙的一片。对于白色的认知大抵都是纯洁、天真。如天使一般。但天真过了头,不就是傻吗?傻说好听点,便是天真。太过纯洁、无暇的白色,总有一种虚伪的色彩。不多,淡淡的,但足以让我不喜欢。白色里,不只纯洁的代表„„

我轻轻皱眉,摇摇头,伸手向窗户抹去。

透明色。很多东西是透明的,玻璃、雨水。没有杂质,单纯的透明色,却反映出其他的颜色。透,可以看清大千世界的角落,人和一切。明,亮堂的别意,任何事与人都能够明了。从透明的物体看世界,你看到的都是所能看到的,同样的,你看不透的,也是你所能看到的。透明,看得明白,却也看不透。

雨渐渐小了,我推开窗,清新扑鼻而来。

蓝色。天,经过雨水的洗礼,变得更加通透明亮。心情一阵舒畅,抑郁一扫而光。明亮的蓝色让我想起两个词:梦想、未来。如同天空中挂着的蓝,像一条通往未来的路。那条路承载着痛苦和荆棘,但最终点却埋藏着梦想的宝藏。这条路不仅是通往梦想的阶梯,也是埋葬梦想的坟墓。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谨慎,不要因为失误而断送这条蓝色梦想之路。

雨停了。太阳重新散发出光芒,很耀眼。

金色。什么是阳光?就是太阳散发的金色光芒。它带来的是光明,是永恒,还有的就是现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不会因人的原因而停留,将每一分每一秒都当作最哈欧的分分秒秒,你会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还有如阳光般耀眼的未来。时间就如同金子一般,珍贵,而不懂得珍惜;失去,才懂得珍贵。

七色彩虹挂在空中,如七条彩带,如同七彩的人生,每一种色彩都不一样。

人生,是自己要走的路,一路上,会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不同的色彩。也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成长。

(八)我眼中的色彩

生活的色彩,是上帝用神笔点缀上的,让我看到了许多„„

——题记

春天——绿色

站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春风伴着青草香吹过,掀起我的发丝。也许草堆中夹杂着五颜六色,远方骑着马的汉子们飞奔而去颇有一番“踏草归去马蹄香”的韵味了。这个时节,草会不顾一切而疯狂的向上钻,丝丝缕缕间会有惬意的宫殿:小草作墙壁,小虫则是“宫殿”的主人了。绿,总是给人清新的感觉,它象征着希望与活力。看啊,那草正在你的脚下生长着,他努力、向上,只有它自己知道:等待了一年,经历了无数、克服了许多才成功来到人世间。

夏天——蓝色

烈日当空。汗流浃背是夏的象征。斗不过那似火骄阳,我便来到海边。这时节,海水开始变蓝,靠近岸的地方可以看到沙粒与贝壳交错着。感受一下海的蓝,心情开始变得舒畅。有时,蓝色并不代表着郁和伤,它可以代表清凉与舒畅。海水正是蓝色的最佳典范,它不真像深邃的眼眸,在向你诉说着什么。

秋天——红色

深秋的时候,在家里不知为何,心事多了。我走出房屋,呼吸到了伴着枫叶的新鲜空气。我想一直向前走,不回头„„就像童话里我走进了一片枫树林,一片红映入眼帘,树上不时落下红得发紫的枫叶。从地上捡起一片,嗅嗅,虽然一带着些腐味,但却能体会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是的,红色代表了奉献与热烈。

冬天——白色

冬天悄然而至,世界一片雪白。白的无瑕,使我不敢打破冬天的宁静。鹅毛一样的大雪飘荡着落下,映入我的眼帘,又好像樱花满天飞。捧一朵洁白的雪花在手心,化了,留下的依然是纯洁的白,只是不在手心而是在心里。无瑕的雪花向我诠释了——白色的纯洁与宁静。

14.我眼中的老师 篇十四

采访由来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针对高校教师的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的“红七条”。这在老师及学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纵观近年来频现的师德败坏问题,让人们在心里打起了鼓,不禁问道“什么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有效的约束这些不好的现象“。对此来说,老师和学生的想法就显得很重要。所以,我们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一些老师和同学,听取和收集了来自他们的看法。

来自学生的采访

在有的同学眼中看来,老师就是我们的朋友。作为老师,自然是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并且更应该像个朋友一样亲切可爱。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把敢于质疑和勇于积极思考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更希望老师能尽量给学生多的自由,而不是一味的严厉古板。还有同学认为一位好老师是富有学识和对教学事业的热情的,他不一定是最有学问的人,但他一定是有智慧和能力的人。而对于师德败坏问题,这位同学说到:“现今频繁出现的师德败坏现象让作为学生的我们很震惊和伤心。现各阶段学校的扩招也使得教师资源良莠不齐,老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形象也因为某些负面消息而遭受质疑。这个现象让人伤心”。对于什么能算一位好老师时,这位同学说道:“作为给孩子指路的老师,应该具有爱心 耐心 责任心。深知自己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带领他的学生走向品格优良,全面发展的学习之路”。

来自老师的采访

在这次的采访中,我们采访到的一位老师表露了他的心声,他说:“首先提起大学的老师,学生们要明白大学与高中有很多的不同,也就要求学生们要适应并过渡到大学中来,需要更加的独立和自律。要认识到老师在你心中的角色转换,由此,快速的融入大学中。但作为老师,基本的道德品行是不会随时间发生改变的,作为我们老师应该忠诚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面向所有同学,平等 尊重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方面,要刻苦钻研业务,达到教学方法多样,讲练结合,勇于创新。不仅教学生们知识,也要教他们学会做人。而对于师德问题,老师们应该时刻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决不让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我眼中成为一位好老师所应该做的”。

来自外界的声音 我们也采访了一些社会人士,听取了他们看法。一位姓李的女士对于这个热议的话题说道:“俗话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明老师在人类社会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频现的教师不雅事件让人们对教师开始质疑。我认为,虽然有很多老师做出了难以忍受的事情,但大多数老师还是很好的。因为老师淳朴善良,才会有“最美乡村女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教老师。也许老师在周末给学生补课,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好,而不是所谓的赚钱”。另外一位姓付的先生直截了当的说道“老师有时候就是学生的父母,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标杆。在学校因为人情 利益而区别对待学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阴影。虽然中国是人情社会,但老师要留有自己的底线,一定要有底气面对所有人而问心无愧”。

采访总结

15.我眼中的王老师 篇十五

她戴着一副紫色边框眼镜, 看去好象很有学问的样子。她每天总是带着笑容。

从古至今, 老师在学生的心里都是很严厉的, 但我们的老师非但不严厉, 而且很和蔼, 班里的学生都喜欢她。她上的课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反正在我们学校, 我可没有遇到其他老师和王老师上课一样的了。通常她在课上总是边讲边笑, 我想这并不是她不在乎这堂课, 而是想把那老套的教学理念重新换一个方法来让我们听进去。

王老师不但幽默而且还会讲鬼故事给我们听。我们可喜欢她讲的鬼故事了。不过她总是在我们表现好的时候才讲给我们听。平常, 老师在批改完作业后也会跟我们走走跳棋、军旗、飞行棋、五子棋, 来汲取更多的棋盘知识。

我的老师不仅幽默可爱, 而且还有那充满智慧的、无人匹敌的大脑。我们班的学生碰到问题总喜欢下课围着她和她一起交流分享。

我爱我的老师!

我要把下面这段话送给我的老师:

16.我眼中的中国 篇十六

在中国,长城、兵马俑、龙、筷子、太极拳、书法、风水等等,都代表着一种文化。我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我们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在不断加强,汉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在大幅度增加,我在心里默默许下了一个愿望一定要把汉语学好。

2006年上大学时,我选择了中文系,并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白洁。

2010年8月27日,经过14个小时的飞行,我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然后又坐上了开往沈阳的火车。我选择的是东北大学,听说这里没有别的土耳其学生,我想这样更利于我学习中文。

在沈阳,我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是宿舍楼的门卫师傅。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下楼和他聊天,他很热情友好,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腔给我讲中国。在中国,作为一个外国人生活会很有意思,因为中国人对外国人特别热情。比如说,你问路,中国人一定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2011年明,我参加了为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举办的汉语之星沈阳赛区的比赛,那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我和男友在台上一起唱歌,来自东北大学的中国朋友、外国朋友都来支持我,用老师的话说就是“很有气势”,我还拿到了去北京参加决赛序,走路或者过马路很辛苦;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人们大声地说话,让人头疼。但这些并不妨碍我对中国的感情。虽然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他们把文化变成了信仰。他们能保留自己的文化上千年,这让人羡慕。

17.我眼中的法治 篇十七

英语1104 邵嘉琪 2011017194

作为主修语言学的学生,在选修法学导论这一课程时并未考虑太多,只是单纯出于对法学的好奇和兴趣。而经过这将近一学期的学习,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法治也有了一些了解和自己浅显的见解。

首先,法律的保护比个人的保护更有力。法治及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构成必不可少,或者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国家的建立和建设不能独独依靠社会准则和固有的规律。无论是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都应当有严密及严格的法律制度作为社会发展的保障。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如何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法治道路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探求的。

然而,造法易,执行难。法律不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纸空文,在其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执法和司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指令的上传下行,如何提高法律的执行效率和公正性,20、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豁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在权力的执行中,既要顺应民意,又要保证法律的执行效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安定。

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在中美谈判交涉过程中,美方常以人权问题攻击我国政治体系。然而,人权必以国家主权的建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得以实现。国家主权至上,是我们必须坚持和追求的原则。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不称霸,永不侵占别国。但是,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不畏强暴,不容他人侵略的民族。我们秉承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的目的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各国发展的途径并不相同,实践和理念也不相同。我们的法律制度从根本上讲并不完善,如何从国家自身角度出发,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所长,再将其与自身国情相结合,不断改善立法和执法的角度与方法。是新时代的中国法治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司法的公信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单单依靠严厉的刑罚来堵住众人之口,而要靠建立平等的司法体制,建立起民主权利能够得到极大实现的司法体系。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司法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让每一个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让每一个公民都得到其应有的保障。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甚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这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而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有效与公正并存,是提高法律效力的有效方法。法制不是法学家的产物,而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立法者、执法者,在这过程中都起作用,但是司法活动说到底主要不是一个理论论证过程,而是一种职业判断。从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社会创造了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

法律在本质上属于人民,是人民根据长时间的劳作和生活总结出的智慧的结

晶。总结和完善的过程是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无数前辈经过自己奋斗的历程总结出了一条适合我国自己国情的法治道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在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便是完美的。而改善的过程需要社会大部分人的参与。然而,前人行过的路,必是安全的路。遵循先例和前人的经验,不失为解决司法问题的有效途径。

法律应当与道德保持一致;法律应当与权利保持一致;法律应当与正义保持一致。道德、权利与正义是法治的必备因素。

法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法学与哲学在理论上保持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法学与政治学密切相关,内在联系更为密切,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法与经济具有深刻的联系,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归根结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对经济起着能动的作用。法和经济的关系是法学和经济学共同的研究课题;社会学和法学有广泛的公共论题,因而他们这两门学科有相互结合的需要。于是,横跨法学与社会学两个领域的学科——法律社会学应运而生;无论何时,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都是法学和伦理学极为关注的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法学和心理学也必然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学在研究法律的作用是应当重视人的心理活动,注意吸收和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逻辑学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和规则的科学,逻辑问题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法学与逻辑学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法律推理问题。

18.我眼中的我作文500字 篇十八

这几天,估计是天气开始变凉的原因,我的食量开始巨增,吃了一大盘牛排仍心有余而肚不足,吃得太多,直接导致的结局就是长膘肉,体重噌噌不停地加码,最让我不爽的就是肥肉不往其它部位长,偏偏往我肚子上堆积,使我在众人面前尊严散失大半,同学们起我个绰号叫“大胃王”。我经常扪心自问,都这么胖了,为什么还不由自主地吃那么多呢?

如今,我竟成了一个在班中比较弱的人,时常被人欺负,而且我的数学成绩也让人笑话,顶多考八十来分。为此,别人就更加取笑我,我也觉得自己好差劲,几乎和“学渣”同类了。

我自认为我与绩优生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十分爱看漫画,偏偏不爱看经典书籍,这一切是从我喜欢上《爆笑校园》开始,一看到主人公“呆头”那搞笑样,我总是笑得前翻后仰,有时我还会模仿呆头的声音来搞怪,结果自我感觉都恶心。

我对自己的外表就更没什么自信了,因为我长得实在不好看,脸扁得像大饼,笑起来眼睛连一丝缝都找不到,嘴巴呢,实在太大了,大到足以塞下一个大鹅蛋,鼻子红得像萝卜,人又长得矮,现在身高才150cm,都五年级了,还那么矮,经常被同学笑话,哎,这该找谁说去呢。

19.我眼中的突尼斯 篇十九

突尼斯是个北非阿拉伯小国, 面积16万平方公里, 北面、东面濒临地中海, 首都突尼斯市。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突尼斯经济陷入困境。1987年本·阿里总统执政, 他奉行“以稳定求发展, 以发展促稳定”的基本国策, 实施振兴经济计划, 通过实行金融和税收制度改革, 扩大吸引外资, 改造国营企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措施, 形成了一套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使突尼斯政局稳定, 社会安宁, 经济持续发展, 一举成为非洲国家中的佼佼者, 享有“北非的和平绿洲”之美誉。

这片富饶的土地曾是非洲的政治文化中心, 三千年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印记。从腓尼基文化到罗马文化, 历经西班牙文化、土耳其文化、法国文化的影响, 一直到突尼斯共和国独立, 造就了这个国度极富特色的“混血文化”。

突尼斯环境优美, 天空蓝得很纯粹, 路边都是大棵的棕榈树, 人的肤色比较白。由于是旅游国家, 突尼斯相对开放, 年轻的女孩打扮得很时尚, 日常生活中可以不用头巾包住脸颊, 而在海边也常常能看到包裹很严实的传统女性和身穿比基尼的现代女性。不同于其他穆斯林国家, 这里的家乐福超市可以随意买到猪肉。突尼斯民风淳朴, 人们非常亲切和蔼, 我们无论是去办事、去市场采购, 还是去游玩, 总能得到友善而细致的帮助。突尼斯社会治安良好, 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 即使是一个人开车去银行取大量现金, 也不用担心有人来抢。我们项目经理部的人有时候会集体出门, 甚至会演一演“空城计”, 也非常放心。

我所在的中水电公司于1979年进入突尼斯市场, 1983年正式组建突尼斯经理部。历时37载, 公司在突尼斯先后承建了多个工程项目, 其中麦崩水渠项目的建成实现了突尼斯的西水东调, 被誉为“中突友谊渠”。

记得我第一次到突尼斯时, 为了尽快掌握更多的工程法语、熟悉工程项目操作流程, 我被派到项目工地担任翻译。工地上除了二十几位中国人之外, 施工人员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当地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很高, 村民迫切需要找份工作来赚钱养家, 而中国公司恪守信誉, 不会克扣工资, 在突尼斯有着良好的口碑, 因此邻近村里的青壮年源源不断地来应聘。刚开始, 我以为他们只是出于好奇才过来试试, 而我们也不需要更多的员工。于是, 我经常用法语比划着让他们回家 (突尼斯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只有受过教育的城镇居民能用法语交流) , 但他们就是不肯离开, 每天照常在我办公室外等候, 看到我出来就围住我要工作。后来, 他们派一位能听懂法语的代表来跟我交流, 我才知道他们实在是受生活困窘所迫, 当地的农业生产已经陷入危机, 而物价水平之高更让这些穷苦农民难以承受。之后, 我们聘用了大量当地村民, 并在工作中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义。

世间的变故总是不期而至。2011年1月, 这里发生了轰动世界的“阿拉伯之春”浪潮, 执政23年之久的本· 阿里总统逃亡沙特。这场浪潮后来蔓延到埃及、利比亚和叙利亚, 造成中东和北非的巨大动荡, 直到现在还未平息。在2015年我第二次到达突尼斯之后的11月24日, 总统卫队的一辆车遭炸弹袭击, 造成14人死亡, 多人受伤。而爆炸地点就在我们经常去办事的街道。不仅如此, 时不时的会有恐怖分子袭击游客的新闻见诸报端。

上一篇:优秀贫困大学生事迹材料下一篇:银行汇票的背书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