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21

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共14篇)

1.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榆树市聋哑学校

宋秀芝

摘要:

信息技术的普及也有利于推动聋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特校教学日益关注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以传统教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占据课堂,它声形并茂、图文交互、能打破时空界限,调动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所以,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聋校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它将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普及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 聋校语文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手段在改善聋童学习方式,强化聋童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发面有很大的助益。它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地展示在聋生面前,能使倍感值得失误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使教学过程富于形象、直观性。充分调动听障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听障儿童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我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着聋校语文教学工作,下面就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形态演变,帮助聋生牢固掌握字词。

耳聋学生识字,掌握字形是关键和难点,因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模糊,不准确,对客观事物的大概轮廓的知觉占优势,分析能力还处于低水平,认识和写字时,掌握字形、辨别字形的差别上有着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分析汉字字形,加深学生第一印象的深刻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一年级学习识字教学“山”等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相应的图画和汉字对照,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从事物的“形”入手,演变到汉字的“形”。如“山”字,在大屏幕上出示一座有三个山峰的山,即中间的山峰比较高,两侧的山峰相对较低。在画面的下面打出“山”字,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图画和字形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再把图一步步逐渐演变成“山”字。学生亲眼看到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兴奋不已,这样,一个既符合实际又有趣的演变过程已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在一起,深刻记忆。因为它奇特的演变过程得到了学生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所以特别容易接受,并永久记忆。再如教学“上中下”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小动画:讲三个小朋友在游乐园玩滑梯的故事,通过小朋友爬上、滑下的动作的不断反复,让学生体会虽然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可上中下的位置不变。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了,学生能够深刻记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可以借用计算机,创设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能够立即反馈,这种全新方式的引入,能有效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使聋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聋生在这样的交互学习的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了条件。我根据低年级聋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围绕学习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意境,让聋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词学句和口语训练,使他们想学、乐学;想说、愿说。如在教学《北京 天安门》这一课看图学词学句时,我先播放北京天安门前升旗仪式录像,让聋生说说自己刚刚看过的事情,具有现场效应了,接着指导聋生模仿本校升旗过程进行表演,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升旗仪式的过程,在动作情境的促动下,聋生能较通顺地把整个过程说出来,从而理解“升国旗、敬礼”等词语;再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登上领奖台时升旗奏国歌的画面,让聋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出为国争光的自豪感,激起聋生爱国情感,从而理解句子“我们爱天安门”、“我们爱国旗”、“我们爱北京”。

三、直观感知,深入理解课文。

耳聋学生由于语言刺激少,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往往直接受外界影响(直观形象)影响而产生,在学习课文时,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根本没有见过,也很难想象出来。这时,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媒体所提供的丰富感性材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直接从屏幕上感知、识别,建立正确的概念,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百货商店》一课时,通过观看百货商店,文化用品商店等的录像,让学生了解到百货商店里有毛巾、肥皂、手帕还有„„;文化用品商店里有铅笔、文具盒、书包等等这些我们常见的还有很多我们不常见的东西。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便捷优势,任意提取学生感兴趣的、急于想了解的的某一部分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加强了知识的深刻记忆。这样学生不在对各个部门是干什么的感到陌生,反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挂图,深入理解图画意思,对仿写句式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深度。

四、陶冶聋生情趣,激发审美情感

聋校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聋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聋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健康的审美观点,引导聋生感受美、欣赏美。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设置情景再现,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语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从而使聋生为之动情,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如教学《颐和园》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相应的视频录像,把颐和园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一次展现在聋生面前,再配上课文字幕,使图像与课文相互对照,形、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意境。此刻的聋生仿佛置身于颐和园的美景之中,他们好像真的看到了长廊上的画,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昆明湖上的长堤、小岛和十七孔桥。此时,聋生的感情已和作者发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

五、化抽象为具体,减少阅读障碍。

聋生由于受听障的影响,难以用耳朵接受外界语言的刺激,加上一些阅读材料的难度高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因不能理解而不愿去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抽象程度较高,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运用,视听结合与动静结合,将抽象信息转为形象信息;将文字信息转为图像信息;将无声信息转为有声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教材的阅读难度,使聋生能很好地读通读懂课文,激起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随之提高,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过渡到课外阅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如教学《今天我喂鸡》句子“最后出来的是‘金皇帝’。它抖了抖锦衣似的羽毛,拍了怕翅膀,就昂着头,喔喔喔地叫起来。那威武的样子,确实像个皇帝。”其中“金皇帝”、“锦衣”这两个词语虽然都是写公鸡威武的样子,可以通过看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但“金皇帝”、“锦衣”都是远离聋生生活年代的画面,学生读起来还是不容易理解。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古代穿着金黄色龙袍的皇帝和跟随锦衣队的图像画面,再与文中插图和句子作比较,并让聋生上台表演,问题就一下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聋生的主体地位,又要考虑到对聋生的缺陷补偿。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能为聋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帮助聋生理解抽象知识,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的审美能力。几年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我们班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有很高热情,同学们由以前的厌学到现在的自主学习,使得同学们的语文写作水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聋校语文教学法》 季佩玉 李宏泰 主编 时间:1986年出版; [2]、《聋校语文教学200问》 季佩玉 李宏泰主编

[3]、《聋校教育学》 王效贤 王明泽 主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8年出版

2.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为了适应聋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量运用视觉情景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收到良好效果。视觉情景教学具有形象生动、逼真、规范等特点,使间接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创设视觉情景

1. 利用实物、幻灯、录像等创设视觉情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在教学中,更要想法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在讲聋校语文《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找来有关蝙蝠的生活习性,雷达在航空、航海、军事等方面应用的录像,又制作了蝙蝠发射超声波探路和雷达用无线电波探路的幻灯模像,教学一开始,我先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和雷达的作用。然后提出问题: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还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依靠什么来躲避障碍物;飞机、轮船为什么装上雷达就能在黑夜安全航行,然后导入新课。通过视觉情景的创设,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很容易理解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由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雷达是人们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而制造的。这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 利用视觉情景教学,有利于培养聋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抽象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还有学生无法感知的景象,单凭教师用语言解释,学生不易理解,不能产生直观联想,利用视觉情景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在讲《观潮》时,学生大部分没见过大海,没观看过大潮,课文中许多词语学生很难理解,我把中央台拍摄的《钱塘大潮》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整体感知,了解大潮来前的平静,来时的汹涌、威猛,去时的余波未尽,学生虽然听不到那如雷贯耳的咆哮声,但他们可以通过视觉去想象大海的浩渺与威武。这样既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利用视觉情景教学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仅凭教师生动的讲述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此,必须借助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视觉情景,在形象直观的模像中感知事物,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如讲《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加深学生对西沙群岛的了解,可把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加以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物产?这和它所处的位置、环境、温度有何关系?这样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利用视觉情景教学,可以提高聋生的形象语言表达能力。

视觉情景教学可以使聋生感到把观察到的事物用语言去表达的必要性,能唤起聋生学习语言的主动要求。聋生学习语言,总是以感性的形象作为它的来源的。只要创立了形成各种感性形象的机会,语言就能成为聋生传递知识最完善的方法。视觉情景教学是聋生用以学习语言的来源。有效地运用视觉情景可以在词语教学时帮助聋生理解词义,在句子教学时帮助聋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句群教学时帮助聋生理解一段话叙述的情节,在读课文时帮助聋生理解全文讲的什么内容。这对在生活中认识了不少事物,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没有形成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反映出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严重脱节的聋生,无疑是帮助他们将语言文字和事物形象结合起来的最佳手段。

二、用图示法增强聋生的记忆和理解

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是活生生的、立体的,五彩缤纷、形象鲜明的。而在学习知识时,我们常常要与枯燥的、呆板的文字打交道。所以,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聋生来说更是“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 以直观形象的图示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表示出来, 有助于聋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能够使聋生借助图示提高思维能力, 理清思维的脉络。

比如在讲解《故宫博物院》一课的时候,首先让聋生预习了课文,在上课一开始,介绍故宫博物院:“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概括故宫博物院有哪些特点(宏达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故宫建筑群的壮美与宏达。展示故宫布局简图,让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布局统一、结构合理的古代建筑群,从而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这其中还可通过图示让学生学习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具体而形象地感受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的方法。

三、把表演艺术渗透到语文课堂中

在多媒体教学大量应用于教学之前,聋校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表演课文情节是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老师渐渐蜕化成了多媒体派。但是,实践证明聋校的语文课可以把很多艺术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自己创设情景,在“玩儿”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意义。这比单纯运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聋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这类课堂上,老师主要通过自身、聋生以及周围的环境构建视觉情境。比如课本剧、小品、分角色表演等,教师和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表演中体会课文的情节、人物的感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聋生理解课文意义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老师对课堂的把握必须非常到位,否则一节课下来,聋生感觉像看了一出闹剧,而没有任何受益。针对聋校初中语文内容已经相对比较复杂,抽象的知识比较多,所蕴涵的情感也更为丰富,单纯通过艺术方式无法很好地表达,老师可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在课堂上穿插一段表演,调节课堂气氛。

摘要:如何根据聋生的身理、心理和认知能力的特点, 构建适合聋生学习的视觉情境, 以充分调动聋生以视觉为主的剩余感官在学习中发挥作用, 使得聋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和情感的交流, 是聋校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浅谈信息技术在聋校中的应用 篇三

浅谈信息技术在聋校中的应用

■张一

一、聋生特点

听觉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聋生失去了利用听觉获得随意信息的机会,在一定意义上其知觉范围缩小,而且聋生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利用声音识别某些物体的特性,不能利用声音进行方位定位。

听觉障碍对聋生的视觉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听觉障碍儿童视觉反应的速度高于正常儿童,他们的视觉认识发展速度较快,他们的视觉补偿能力得到发展,并能通过专门的训练具备一定的看话能力,在观察事物时,他们的视觉表象更清晰、完整和接近事物,但由于缺少语言组织,也就难于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进行综合和概括。因此,视觉在聋生认识世界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聋校教学主要建设在视觉的基础上,学生感知教材、看话、看手语都须依靠视觉,因此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对于聋校教学十分重要。

在学习方面,聋生学习能力低于健听学生,因此,在到达入学年龄时听力障碍儿童显得比健听学生的学习能力滞后,聋生识记语言材料时,一般都是边看、边读、边打手语,视觉活动和动觉活动同时进行,静态的文字符号通过手势动作变成动态形象。动态形象帮助他们记忆静态的文字符号,并在头脑中留下动作表象,当再认和回忆时,文字的动作表象又通过手势动作再现出来。这是聋生记忆活动中明显有别于普通学生的地方。还有聋生的数学学科的成绩明显的高于语文学科,但若遇到文字表达的应用题任具有明显的困难。

二、信息技术在聋校中的应用

由于聋校生主要靠视觉获取信息,因而视觉在聋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聋校教学主要是建立在视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良好的视觉环境有利于丰富聋童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完善认知结构。因此培养学生的视觉观察力,提高聋童的视觉素养,对于聋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视觉授课法

以视觉为主的授课法更多地适应了聋童的感官优势,使聋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学习更积极主动。在教学时,教师应更多地使用视觉为主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使用手语交流,强调看话等;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如:Flash和视频资料产生丰富的和逼真的画面等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利于聋童记忆和理解,促使聋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对聋童教学强调视觉的操作,但也不排除以听觉为基础的体验,这只是适应于部分残余听力的聋童。

(二)运用适当的视觉工具

教师在向聋童传授知识时,由于聋生听觉器官损伤和教师口型不准,致使聋生常常无法通过“看话”获得口语传递的信息;同时由于受手语词汇不够丰富而无法表达心声事物或抽象概念,使得大量知识无法被聋生记忆和理解,造成信息流失。如果教师掌握除手语外更多的视觉化表达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的利用这些视觉方法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常见的视觉表达形式有图像、图形、图表、视频和动画等。

(1)图像是真实度仅次于“实物”的一种视觉信息,是最容易引起聋生注意。但容易使之过于关注图像而忽略对其深层的思考;如:在教学《看月食》、地理上的地形等知识点,由于聋生信息量少,相应的生活经验亦少,学习该类内容就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就可利用网络,带领聋生上网看相应的画面,让他们入境后,再学习课文。这时,聋生探索的欲望,学习兴趣就容易被激发。

(2)图形是提供的信息与所表达的事物在内容上存在形象联系,并突出地呈现教学重点内容,略去不相关的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尽快将学生的注意集中到重点上来;如《老山羊》请客等课文,与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有关,教师用图形把一些内容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重点。

(3)图表是利用真实性和综合性不同的示意图、流程图、结构图等能够降低信息难度,提炼主要信息以及帮助思维,这种表示方式要求聋童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理解和掌握,更适合于高年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表把一些易混淆的知识点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比较,这样,知识点的对比性鲜明,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牢固的掌握教学内容。如:直线、射线、线段的掌握。

(4)视频是将显示发生的现象和时间记录下来,产生情景再现效果,活跃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动画有利于加深聋童身临其境的感性认识,启发他们的形象力,开拓创造力,使聋童非常喜欢并能吸引注意力的一种表达方式。如在上《精彩的马戏》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马戏表演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视觉能力,较深知识的记忆。

对于聋童,图像、图形、图表、视频动画能将一些直观的或者用语言无法表达清楚的事物、情景或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给他们,很好地满足了他们的视觉需要。但过多的形象性思维不利于聋生抽象知识的积累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考虑聋童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利用一定的视觉策略展示给学生,从而让聋童在丰富的感性知识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传递渠道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可因最大限度地补偿聋童的听力缺陷,发挥其视觉优势,增强信息传递和接受的有效性。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三维动画全部变成数字信息,融为一体,最大限度的采用直观教学,赋予教学内容以实际的意义,全方位拓宽聋童的观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为聋童封闭的知识面开辟广阔的天地。

互联网是很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讨论组、聊天室(Chat Room)、MSN、QQ等实现全球范围的互动交流,增进了解,交流思想,获取知识,求得帮助;通过网络日志可以记录自己学习和成长的经历、感悟、心得;并可以和网络上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分享,共同进步。有效克服了聋童与外界的沟通障碍,构筑了他们在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环节的无障碍通道,提高了聋童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了聋童的探究能力。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减少口语和手语交流的不便,形成网上交流的积极心理,增强学习和责任意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聋教育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帮助聋童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环境,拓宽信息传播的渠道,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四、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康复性教育

电声技术发展迅猛,促使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利用新的设备,重建和发展聋人言语会话技能,成为聋人教育的核心手段,并使相当多的聋人获得学业,同时也能参加正常人的社会活动。

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先进的助听设备及其专门的计算机室聋童的康复更加有效。聋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不仅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互联网等,还包括适用于聋童听力康复及语言训练的响应设备如:无线调频集体语训设备,有线调频语训设备、测听设备(包括唇音听力计、声场测听仪、配景仪、助听分析仪等)耳膜制作设备、助听维修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应用使得有残余听力的聋童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听觉的补偿和康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调动聋童其余的感官的积极参与。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内含听训和语训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视觉、触觉、运动觉,从而提高聋童听说能力。

[1]刘飞.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6).

[2]龚婷.浅谈外语多媒体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群文天地,2011(09).

[3]刘飞.浅谈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丝绸之路,2010(9).

[4]龚婷.浅谈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法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2011(26).

[5]胡小平.关于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科技广场,2007(04).

4.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阳泉市盲聋人学校 张娟娟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形象思维是聋生的主要思维模式,他们在接受新知识时,要通过大量直观形象演示,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如果在听讲时辅以图像,能大大提高听课效果。因此,在聋校语文目标教学中适当辅以简笔画进行讲解,对提高聋生学习和聋校的语文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呢?怎样才能用好简笔画呢?本文从教学实践中选取了一些典型的实例,论述了简笔画在聋校语文目标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字:简笔画 聋校语文 目标教学 正文:

聋生认识物体是从表象开始,由具体到抽象,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而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把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倍受儿童欢迎的教学手段。因此,合理运用简笔画,在聋校语文目标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简笔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激发兴趣有很多方式,而不用花费多少力气的简笔画则是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

1、在导入新课中激趣。

如教学《八角楼上》一课,在导入课题时,我先在黑板中画出(蜡烛),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我问:这是盏什么灯呢?对有预习或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则容易回答,不懂的同学也无关系,相反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老师板书课题后再激疑:现在,每个家庭都使用较先进的日光灯、各种美丽的吊灯,而毛主席为什么还要使用这盏清油灯呢?他利用清油灯干什么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埋下了伏笔。

2、在认定目标中激趣。

在目标教学中,采用简笔画辅助认定目标,则适合低、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既充分发挥了目标的导向作用,又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如认定《要下雨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时,可结合本课内容,在黑板板乌云画。再贴上(或写上)目标的内容,则很生动。再如《拨萝卜》分步认定目标时,可板萝卜叶图,再写上(或贴上)目标内容,也较生动。

3、在导学达标中激趣。一堂课中,学生的无意注意始终不能保持持久的,而长期的有意注意则显得很疲劳,尤其是面对字词的理解、重复的教学活动。因此,《教育学》强调在40分钟内根据具体情况于课前、课中、课后要交替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理解“五光十色,异常美丽”这两个词时,单纯用语言描述始终不够形象易懂。我便这样引导:海水的颜色怎样?学生边讲老师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平卧在黑板上画显示海水各种颜色如何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然后小结——这样形成的效果就是“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凭着直观,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再讨论海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颜色?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边看书边思考。

二、在导学达标中,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如《精彩的马戏》这课,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中快速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在初读了课文后提问:1)课文写了哪些动物?(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各动物的图像)2)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A、它们各表演了什么节目?观众有什么反映?B、重点写了哪几项?)后继续板书字及“跑道”。

这样,直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都显示出来了,从整体到部分,又回到整体。看看这板画,学生就好像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旋转的舞台、动物们的绝技表演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形象直观地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从而自然深刻地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三、在导学达标中,加强教育的形象性,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聋生对视觉艺术形象很敏感,教师把重点简炼画出来,比写一行板书更有效果,把抽象的道理化为简明的图像,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如《三只白鹤》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的结尾留下一个悬念——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并说出理由,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呢?我利用了简笔画解决。提问:1)三只白鹤埋鱼后,各用什么方法记住埋鱼的地方?2)结合填空题进行板画:A、()太阳从东边升起。()太阳在我们头顶。傍晚,太阳从()落下。B、风伯伯一吹,天上的()飘呀飘,一直飘向远方。C、那棵树种在(),天天和小河在一起。

四、在达标测评中,丰富想象力,帮助学生深刻地巩固课文内容

学生想象力丰富,能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理解巩固课文和创作。在达标测评中,我常常让学生有画画的机会,这不仅改变了训练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完杜甫的《绝句》这首诗时,为检测他们对诗的内容是否理解,我便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在练习本上画出草堂四周美丽的景色。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除画出诗中所描写的黄莺、翠柳、白鹭、青天、雪山、船外,还画出了房屋、道路等,非常逼真,富有童趣。这样,由文字变成图画,从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对这首诗的含义非常理解,从而深刻地掌握了这首诗。再如《蜜蜂引路》这课,课后题1要求学生说出列宁所经过的地方名称。我则让学生根据列宁跟踪蜜蜂飞回的路线画幅图画来,再通过大家评议,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体会到简笔画在聋校语文目标教学中实在起着激趣、解难、画龙点睛等重要作用。但教师能在课堂上画出精彩的简笔画,要靠课前的充分准备,如把握课文内容,设计画面形象,练习简笔画法等,这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过程。参考文献:

1、《简笔画实用教程》,涂永录著,2003年3月中国摄像出版社出版。

5.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喻德旻

有人会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在室外的身体锻炼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少之又少,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下,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突出。

在新的课程标准和对学生综合素质高要求的现状中,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科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指导者和执行者,其掌握的教学信息资源以及实施教学的方法手段都对体育教学有直接的影响,对学生体育观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和运用的情况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深化学生对动作技术概念和体育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改进以往传统教学中所未触及到的方面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体育教学也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体育教学有了崭新的一面,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模仿和练习中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由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就很难将完整的动作呈现给学生,这也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些腾空、翻转的技术动作,在教师的示范中,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而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在此过程中,过多的讲解和示范可能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不太理想的现象。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得以解决的,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把自己很难示范清楚和学生一瞬间很难看清楚的技术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将复杂的技术以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象认识,以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改进了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下,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它的出现与运用正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引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近几年来,大家都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运用,而体育这门学科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性,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应考虑它的辅助性、合理性。

其一,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根据天气的变化,在课时计划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在实践课中,如遇到雨天,可以改上室内课,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准备好的课件或通过网络下载的教学内容放给学生看,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体育课遇上雨天就成为枯燥的自习课。

其二,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还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投掷项目中,铅球的最后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挺身式跳远的展体,俯卧式跳高的转髋等动作,这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动作要求作示范的,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中难点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也比较容易抓住动作的关键,突出重点、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的目的。同时,学生练习的时间得到保证,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其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同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体育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兴趣的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兴趣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各年龄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技术,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以往的体育课都是由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引不起学生兴趣,而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就截然不同,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教学中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传统讲解示范的效果。另外,还可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学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知识。可将室内课改欣赏课,给学生播放精彩的NBA篮球联赛,激烈的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片段)等内容,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的呈现方式,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

对动作的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抽象的动作和知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跳远中的踏板及腾空动作的教学中,由于跳远的踏板及腾空的实际时间都太短,教师对技术讲解必然是在若干次示范之间逐一完成的,这使得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听讲解时因无示范可看而不能理解,在看示范时又忘了讲解中的重点。这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听觉和视觉是轮流发挥作用进行学习的,两者没有进行较好协调,使得学习的效率较低,而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这一点即可得以解决。当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的同时,可以通过音响系统进行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可以眼耳共用,在看课件中的示范同时,听到对示范中要点和技巧的讲解,使得学生更好地对跳远的各项动作进行理解,也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

五、借助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作用,促进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体育教学当中,学生除了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学习一些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和体育竞赛等方面的知识,相对于室外课而言,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适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在如今网络如此发达,知识广泛普及的信息时代,在网络中进行搜索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可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点进行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符合目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

6.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单位名称:长子县第一中学 作者姓名:牛 莉 汪燕妮 通讯地址:山西省长子县第一中学校 联系电话:*** 邮 编:046600 邮箱地址:niuli20000@sohu.com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正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当前,我校课堂教学已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这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1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 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1.2 多媒体在生物课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生物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知识的学习,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比如在现代生物技术部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高深莫测,我们用flash课件步步展示了外源基因是如何被转入DNA中,从而改变了被转入基因生物的性状的过程;对于“多莉”羊的培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核移植、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呈现,使学生对于科学家培育“多莉”羊成功的奥秘、对于克隆技术,尤其是体细胞克隆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所模拟出的事实和现象是中学生物实验或其它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有利于突破重、难点的良好教学效果。

多媒体同传统的直观教具: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相比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和制作一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这些反映着自己教学意图、思路和观点的,形象、生动、具体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应用到教学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讲授“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来演示;把拍摄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图片与教师画的示意图对照着同时呈现给学生;将受精部分内容通过播放生理卫生科普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可以辅助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另外,讲述DNA的复制一节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在这节中加入动画演示,学生就会在记忆中形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复制过程,而不是干涩的抽象的理解。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多媒体同时,还要注意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2.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关系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的特点选择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2.1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用的地方,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所以,根据每堂课的目标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关键。2、2 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研究系统中各其它要素及其组合,不能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水分代谢部分,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看到的是植物细胞正常状态和分离后的状态,而原生质层失水逐渐收缩的过程是看不到的,而且耗时太长造成与教师的讲课内容脱节,我们可以模拟此过程的Flash动画,用几秒钟的时间展现整个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动态过

程,使学生对渗透作用的过程一目了然。再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花的开放过程等,用多媒体课件在很短的时间内模拟显现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一些生物学现象是非常迅速的,学生不容易观察。这时,采用计算机动画技术,就能根据需要进行控制,可使图像化快速为慢速,甚至可以暂停下来。如青蛙捕捉害虫,整个过程只有1/20秒,肉眼是看不清楚的,但用计算机模拟,可以慢慢地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清楚。摆脱时间的限制,学生看到的是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增强了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密切配合教师讲课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部分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用课件过多展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这样反而会使学生对知识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3 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而课堂教学过程应用多媒体课件时,仍需发挥教师的这些作用。因而要求教师要会将课本中的现成的、结论性的内容变为具有探索性的资料、信息,精心设计,会合理安排信息,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能力。与此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生动有趣的导入,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例的讨论分析,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等等。而绝不能只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阅读大量信息资料,只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做题,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以及课堂小组讨论交流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2.4 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书用板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果省略板书,套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幻灯片的切换容易造成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比如在“转录和翻译”这一节中,从DNA的转录到蛋白质的合成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通过Flash动画演示,学生理解了这个过程。但至于“最终翻译的产物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

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与进行转录的基因序列有什么关系”这一点,涉及到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学生有可能就想不起来了。所以随着Flash动画演示的进行,我在黑板上又画了一个简图,把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前后联系起来。告诉学生,基因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与转录成的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而mRNA的密码子碱基序列又与相对应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反密码子碱基序列互补,所以mRNA上的密码子就决定了哪个位置上应该是哪个氨基酸。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整个动态过程,而且对这个知识点也能作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概括。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7.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以有无进步和发展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 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情况评价教学。教师的行为应表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生学习,并使学生高效学习等。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

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改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结果获得的过程。

由于聋生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 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聋校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教师主导讲授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这一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及学生个性的舒展和张扬, 创造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这些弊端,大多数学生在考试时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一些学生一遇到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的题目时,就空在那里,根本不分析思考。学生对于灵活运用的题目类型得分较少,不会分析文章和正确表达需要复述的思维内容,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独立写作,一般基础知识通过记忆,学生掌握程度要好于灵活题目。这些都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说、做。课堂上的语文学习,默读思考,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潜心研究并讨论。

以前我在上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有一次考试题目类型比较灵活,学生一拿到试卷就傻眼,考完跟我说和以前教的不一样,和书上的原题目不一样,不会做。那一次,学生都考得很差。以前我总是认为,学生不会分析,老师帮助分析,是一种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初次尝试让学生发挥思考想象能力,由学生自己分析,学生不会分析也就没有做太严格的要求,就放弃发展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即使学生刚开始不适应,也要坚持,逐渐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调动思维。以前考试时出现的题目学生根本没见过,学生就不分析,因为平时老师没有教他们如何分析,他们习惯老师的灌输教育,不动脑筋思考,只等着老师讲给正确的答案结果,不考虑这些答案是怎么分析得来的。一般聋生考试时写出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都是死记硬背的,很少有学生会写出不同的答案。日常教学形式很固定单一,学生没有动脑筋思考,做到举一反三。有些学生也许在课堂上根本不注意听讲,因为课堂上不太需要他们积极思考,只是老师在那里苦口婆心地讲解,无形中助长他们的惰性。后来总结教训,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开始并不能适应,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学生还没有从原来的教学模式里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逐渐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自己主动思考,虽然效果有时不是很显著,但毕竟学生改变了原有的思想,开始独立思考,自己写作,尽管有时写出的句子并不是很好,但至少有时学生会写出意想不到的句子,这就是老师放手的结果,也许学生并不能做得很好,但一定要求他们这样去想、去做,要懂得“放手”。教学中我经常找点短文让学生自己分析 ,或者是自读短文,慢慢地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不放手永远不会得到这些“意外”。

为了更好地适应考试的变换,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让学生尝试分析、思考和写作,老师不要一切包办,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是点燃火把,让他燃烧。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写句写话能力的锻炼

新的课改思想是要求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并与社会人正常地交往和沟通。聋生的语言发展历来都受到老师的关注,虽然经过老师的教学,但学生写出的句子让我们有时啼笑皆非,语句颠三倒四是常见的事情,甚至写出的一段话并不知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学生由于没有说话的语境,不懂的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才是正确的,对于这一点,我们怎样解决? 传统教学模式只考虑向学生讲解课文,是一种老师灌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独特性思维无法得到真正发展,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一定非要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新授、总结和布置作业,只要在课堂中学生的接受效果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就行。

三、低年级采取书面语问答的交流方式

聋生的词汇量有时虽然很多,但是不会运用,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通顺的话表达正确连贯的意思呢? 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书面语问答的交流方式,所谓书面语问答,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进行笔谈的一种交流方式。老师可以问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用笔写出答案。久而久之进行问答锻炼,聋生就能写出固定格式的正确语句,改变聋生语句错乱的现象,训练学生的书写和正确表达语句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达到促进学生与社会交往的目的。

四、中高年级,教师为学生发展语言创设一定的场景

8.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聋校中的应用 篇八

目前聋校CAI所用的教学软件主要是课件。课件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它的优点表现为:

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促进大脑思维的展开,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2、提高学习效率。视觉与听觉相加,给大脑留下的印象远远不是1+1=2。

3、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例如利用Power Point制作幻灯,不仅可以将所讲的章节标题、重点、要点、难点、习题、答案等等都在大屏幕上一一展现出来,还可以将用于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

4、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在多媒体课件编辑合成过程中,要通过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比如中学生物《血液的循环》的教学,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其重点,学生理解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是难点,为此,一位教师采用3D MAX设计了一个三维动画效果的课件,真实地反映其变化过程:血液从左心室出发,通过血管再流回心脏,整个血液循环的过程十分清楚,血液成分的变化也一目了然。这样,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模拟,使学生通过“引其观、诱其思、导其问”,到“探其源、究其理”,最后帮助学生“排其难、解其疑”。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使我们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习方式,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和空间。但目前许多课件虽可以适用于个别化学习,但却很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难以发挥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究其原因,一是某些课件没有摆脱课堂搬家、书本搬家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课件其自身的局限性。根据课件的指导思想和制作过程可以知道,课件是开发者按某一思路设计制成的前后连贯并具有系统性的教学软件,其功能是按照特定的教学策略教授某一学科知识,因此其局限性表现为:

1)与教学目标、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开发者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2)具有不可修改性,不便于重组改造以适应某些教学实际。

3)常与教科书配套,并按其章节安排内容。

4)具有完整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

鉴于多媒体课件的上述特点,多媒体课件只能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教学情境,而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从而在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由于地域不同,学校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素质也不同,课件对各种环境的兼容性尚存不足,难以做到“一把钥匙能开千把锁”。

因此聋校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一些问题。

二、聋校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课件的选题

选题应着眼于那些过程复杂或概念抽象,教师难教,学生费解,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表达,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奏效但适合于课件形式并预计效果明显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目标,以实用性和系列化为特色,避免为单纯追求系统性而落入俗套,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2. 课件具备的特性

1)通用性:既可用于单机运行又适用于局域网运行环境。

2)可控性:以超文本结构作为课件中各学习单元之间的链接结构,用“热键”作为控制链的出入口,用“菜单”选择形式和各种图形界面让用户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并允许用户随时结束和退出,整个软件控制性能良好,对于大型课件,为避免迷航现象出现,可设计导航图。

3)科学性:教学目标明确(解决重点、难点),课件定位恰当(符合教学对象特征),媒体选用合理(根据文本、图形、动画、视频、音频各媒体特点描述相应的内容),设计表述规范(层次分明、清新高雅)。

4)容错性:允许误操作并有明确的信息提示。

5)交互性:操作方便,界面友好,在线帮助简单明了,功能键定义符合习惯,便于记忆。

3.内容、形式不可牵强附会,以免偏离教学的主要目标

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虽然丰富多样,但其应用的目的是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所以不能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以免冲淡教学主题。比如物理教材中有关内燃机运行过程的教学,只要用计算机的平面动画演示,就可让学生弄清楚来龙去脉,没有必要再去制作三维动画,否则,将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计算机多媒体的神奇上,而忽视教学内容本身。

4.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

多媒体课件的表现形式要简洁明了,不能繁琐,更不能花哨,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否则,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一方面是对重要信息的选择困难;另一方面会使容量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超载。

为此,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从教学规律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讨论CAI和CAI教学软件。

三、对聋校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科教师必须学会使用多媒体

这是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入课堂的核心。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该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够随时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用于上课。这样才能把握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的方向,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而不能因为自己操作不熟练,而要求软件制作者把课件制作成操作最简单的直流程式,这不利于课件的推广与发展。

2、学科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作为学科教学中的一种工具,其中一方面就是要让学生把知识学得更加透彻。目前,成功的例子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最迫切要做的就是让学科教师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用其他教学媒体难以表现的情节,或无法向学生演示的情景写成脚本,让计算机软件制作人员捕捉或模拟这些情景,做到积少成多,汇集成册。这个过程必须由学科教师参与,因为他们最清楚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后,一旦学科教师教学教到这些知识时,就可拿出来用了,既节省口舌,减轻教师负担,又能使学生理解快捷透彻。

3、学科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操作多媒体的机会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自己操作多媒体,这样,他们才觉得学到的是自己迫切知道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积极,记得也更牢固。同时,这样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

9.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步入人们的生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广大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些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更新的知识结构,甚至制约着课改的推进。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辅助教学的发展,这种模式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小学教学手段的革命,它正迅速的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并且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学校的教育面貌。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增大信息密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提高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好处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追逐事物的新奇,自控能力差。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计算机具有声、光、色、形,综合表现能力强的特点,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能给学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去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如:在教学减法的概念时,可以把课件设计成这样几个情景:

小明过9岁生日,在蛋糕上面插了9支蜡烛,现在小明吹灭了1支蜡烛,还剩下几支蜡烛?;小红的手上拿着5只气球,手一松,一不小心飞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汽车上有10位乘客,到站后,下去了6个人,车上还剩下几位乘客?

通过这样创设的生动形象动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学习起来非常主动积极。有时同学们可以一边做作业,一边享受多媒体播放的轻音乐,感觉非常棒。

二、能化繁难为容易。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概括思维过渡。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直观的实物比较感兴趣,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制作课件来揭示数学中繁难、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思维发展。

例如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可把情景图制作成课件“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接着跑来了2只小鸡,最后又跑来1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在吃食?” ;“8只小鸡在吃食,2只吃饱了离开了,又有2只小鸡吃饱后走了,还剩下几只小鸡?” 动态的演示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的理解了5+2+1和8-2-2的意义和计算顺序,从而达到由深变浅,化难为易的目的,在结合教师必要的讲解,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能化被动为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忽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传授,学生单纯的学会模仿,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学生没有经过“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就不可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借助信息技术这一高效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位置》时,课件出示小明凌乱的房间,“你能帮助小明把房间整理好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要求帮助小明,并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整理过的房间各不相同,充分体现的个性化。再如: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课时,利用课件让学生们最喜欢的麦当劳叔叔引领学生走进麦当劳,让学生先看清楚每一种食物的价格,然后模仿购买,一是让学生购买自己最喜欢的两种食物,需要花多少钱;二是给学生19元钱买一种食品,应找回多少钱。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积极的讨论、充分的表达,从而也使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自主探究学习。

四、能突破教学难点和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

例如:在教学将两个一步计算式题2+4=6,3×6=18组合成为一道综合式题时。就可以先将两个算式中相同的数字6用相同颜色显现出来,然后再用另一种颜色将表示这个数字的算式找出来2+4,并且将这个表示数字的算式动画移动到3×6=18的数字6的下面,在外面添加小括号。最后再将3×(2+4)=18抄下来,就这样组成了一道综合算式。整个过程层次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例:在教学 “相遇问题“时:

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于是用微机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5分钟,有5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五、能缓解老师的劳动力

传统的教学,老师书写黑板不但费时而且费力,对身体也没有好处。粉笔是用石灰制做的,书写时会伤害老师的皮肤,不少老师粉笔字写多了连手指的皮肤都裂来了。粉笔引发的灰尘还会刺激学生和老师的呼吸道,引起咳嗽。以前老师黑板上写的内容保留不了很长时间,就要被擦掉,换写下一个内容。等到要复习的时候,老师又要书写大量以前书写过的习题,重复的劳动耗费了老师本来就不宽余的时间。而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上课的习题和资料很好地保存下来。需要时,可以随时调取,复制、粘贴,重新组合。老师还可以利用PPT等软件制作漂亮的电子黑板,不但方便、快捷,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健康。例如:在教学“平移”时,老师需要在黑板上画出很多横线、竖线组成的网格,还要画出物体原先的位置和移动后的位置。这不仅在画图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平移”其中的含义。如果老师把网格制作成课件,上课时只需点击一下鼠标,物体就会在网格上平移一格,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用在画图上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物体是如何“平移”的。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是老师的好帮手,还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时,有的同学可能计算没有过关,错误率也居高不下。但每天出习题给这些同学去做,再批改,那可要花费老师大量的时间,怎么办?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向现代信息科技要生产力了。可以利用课件软件制作随机出题的程序,并且设计有判断对错的功能。这样,课外时间让同学们到多媒体教室里做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习题,当看见屏幕上的“你做对了”时,他们会非常的高兴,在他们的脸上再也不会出现 “补习功课”带来的烦恼表情了。

10.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摘要:本文从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以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应用中的误区四个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兴趣 创新 误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获取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得,视觉方面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根据本人十几年的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结合学生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课堂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只至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大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初三代数“函数”,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象“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比如:图形中移动C点或E点始终有CE∥DF

4、化繁琐为简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三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九年级数学“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应用中的误区

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有独特的动画效果,能清晰地展示知识的产生、变化、发展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但是学习的主体依旧是学生,是人,机器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过程。它对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一味的借助课件,而忽略了统教学,因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着教学效果。

1、只重“高效”,忽视教师的教学

部分教师针对“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师板书费时、课堂节奏缓慢的历史,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快节奏、高效率,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板书都存储在电脑中,教学只动动鼠标、敲敲键盘,多媒体成了“电子黑板”,教师成了“机器操作者”,原先低效的“人灌”,变成高效的“机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初衷何在?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高效”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多媒体技术,较多关注学生感知、情感等方面的变化,用体态语言、面部表情及口头提示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只重“展示”,忽视学生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追求多媒体的快节奏、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忽略学生的认知规律,课件过多展示的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上,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快节奏的教学频率,使学生的学习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得益的是少数学生,荒废的却是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做到为全部的学生学习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调查、质疑、探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这才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

3、只重“形式”,忽视教学效益

现在的“多媒体风”,使教师在教学中过重的追求使用多媒体技术,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多媒体,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小黑板完全能够实现的。这种“杀鸡用牛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笔者认为教无定法,只要是教师的教学贯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新意,教学效果良好,就应当提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1.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数形结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全面运用到聋校的课堂教学中,它的运用不仅给传统的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使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课件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成效。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赞可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因此,必须有一种能激发聋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让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意识的能量释放出来。这种最有效、最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即教师在上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孩子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可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内驱力。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利用课件设计出学生喜欢的艺术人物——灵活机敏的孙悟空考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半个,半个在数学上怎么表示?这样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实践证明,多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为听障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有利条件,使之在兴趣盎然的氛围里接受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运用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根据聋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每个聋生都获得更加强有力的认知手段,有助于聋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聋生的思维能力。以“认识人民币”为例,这一课主要通过“认识元、角、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实际购物”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认识元、角、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副热闹的购物场景,由此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通过屏幕显示放大的人民币,聋生基本上已能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了人民币,并且知道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接下来就要进入模拟的网上购物了。网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有吃的(如可乐、糖果)、有玩的(如娃娃、汽车)、有用的(如铅笔、橡皮),还有一部分钱,选中你想买的东西,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如果钱付对了,东西就是你的了,当然付错了就不能购买。学生活跃的思维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像、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本课时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聋生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切难点就简单了!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四、多媒体的大容量,使师生在数学课中教与学达到高效。

在教的方面,向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的方面,多媒体可以生动逼真的展示所需要的图像,无需教师详细的板书,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自然而然的增加了课堂容量,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知识,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讲授、辅导和组织课堂讨论,增加了课堂密度。例:二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通过例2,小鸡12只、小鸭7只,小鸡比小鸭多几只?的教学,使聋生学会分析和计算这类应用题,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如按常规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板书题目,出示卡片,挂放小黑板,在小黑板上贴上12只小鸡,7只小鸭,操作过程时间长,有时粘贴不牢还需返工,占去了许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则大大节约了讲授时间。只要教师轻击键盘,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小鸡,小鸭很快按顺序排列在屏幕上,聋生通过视觉的感受迅速在大脑中建立了小鸡多、小鸭少的表象。然后计算机运用淡化、闪烁、画面和文字交互等功能使聋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只要在较大的数里去掉和较小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便是得数。当聋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后,计算机又可显示多道图文并茂的练习题,让聋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尝试解答,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把课堂无效教学时间转化为有效教学时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优化,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也获得了充分体现。

12.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一、巧妙引入, 为学习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 作为学习的动力、入门的向导, 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 教师要在上课伊始将学生带入愉悦的氛围和适宜的情境之中,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现有效导学。

比如, 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 我先出示慈禧太后的照片, 让学生说说对她的了解。因为学生通过电视或历史学习对这个人物已经比较熟悉, 所以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 表现欲望极强。有的介绍她的身份, 有的谈到她的参政情况, 一个学生还正好讲到慈禧晚年时在颐和园度过。这时我好似“顺理成章”地给学生讲了关于颐和园的小故事《长廊舞龙》。听后, 学生对颐和园尤其是对那条二百七十三间、每间都有不同彩画的长廊充满了想象与期待。就这样, 带着那份期待、那份神奇, 我与学生一同走进文本, 随作者细细游览了颐和园的长廊等几个主要景点, 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被充分激发, 他们由衷赞叹:太美了!有机会一定要去亲眼看看!

二、视频欣赏, 使理解更为轻松

现今,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逐步深入课堂, 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形式多样, 可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我根据教材特点, 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 为学生营造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 在教学《观潮》一文时, 我先请学生欣赏视频《钱塘江海宁观潮》。一开始, 伴着闷雷般轰隆隆的响声, 望着远处慢慢涌来的银白色长线, 一位全聋的学生问:“老师, 那白线是潮水吗?”还没待我肯定, 戴助听器的学生兴奋地说:“是的, 还有声音呢!”学生都全神贯注, 等待最精彩时刻。很快, 当所有的学生都仿佛听到五雷轰顶般的巨响, 看到汹涌澎湃的潮水铺天盖地飞奔而来时, 他们个个瞪大眼睛, 屏住呼吸, 内心如潮水般激动澎湃。再当潮头奔腾而去, 学生不禁站起来喊道:哇, 太壮观了!通过视频欣赏, 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了直观的认识, 并深切感受到了它的来势凶猛与气势非凡。在学生获得真实感受之后, 我再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显然, 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地理解、轻松地消化。同时,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自主实践, 用知识服务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中, 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与实践, 用知识为生活服务, 同时也运用生活来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 使抽象空泛的语文课程变得生动形象。

教学《我会煮饭了》一文时, 我将教学地点改在学校家政室。一进家政室, 学生便活跃起来, 争着告诉我, 他们会煮面条或是会烧哪几个菜。在学习课文内容时, 我请学生边学习边分组表演, 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兴致特别高, 有经验的学生动作熟练, 第一次动手的学生也不甘落后, 认真学习。当闻到阵阵香味, 尝到自己小组做的饭时, 学生又兴奋又激动, 成就感十足。就这样, 学生在熟悉的煮饭情境中学得快乐、有趣而高效。之后, 我又请经验丰富的两个学生边介绍边演示自己的煮饭方法, 他们一个选择用电饭锅煮饭, 另一个则选用煤气灶煮五谷杂粮粥, 娴熟的技艺赢得同学们的啧啧称赞。这样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加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 也使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快乐实验, 让知识得以延伸

当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或是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时, 实验能给我们以很好的帮助和指示。教学中, 我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 创设恰当的实验情境, 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指导他们用实验来验证知识或获取新知识, 并将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获得更为完整的知识。

在教学课文《瓜籽怎么放》时, 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之后, 学生对于瓜籽的嘴儿应该朝上放还是朝下放还是说法不一。全班学生自然地被分为了两组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有的介绍说课外书上读过相关的知识, 有的介绍说看过爷爷奶奶种瓜的方法, 两组都积极辩论, 振振有辞, 各有各的理。这时, 我提议用实验来证明, 学生纷纷赞同。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颗瓜籽, 带学生来到操场边上的一块空地上, 让每组分工合作按照该组所认同的方法分别种下了瓜籽。接下来的几天里, 学生时刻挂念着那两个瓜籽的出苗情况。让他们出乎意料的是, 几天之后, 地面上长出了两株小瓜苗, 学生兴奋得叫起来。实验证明, 课文中“培培”和“良德”的说法都是正确的。这个有趣的实验不仅让学生享受了成功与快乐, 也让课文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让课本知识得以延伸。

13.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将是新时期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简要阐述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后,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给教学带来的便利以及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

政治教学

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大发展,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计算机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将是新时期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计算机网络具有速度快、覆盖面广、资源丰富等特点,为课堂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化为具体,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根据我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的教学经历,下面我就运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政治课教学,浅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

1、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直观性,扩大课堂知识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有利于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如材料、原理总结、图片、视频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展示给学生。它不仅可以再现过去的真实场景,给人以直观感,还可预测未来,最大程度地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做到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拓宽了知识面。

在讲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一框题时,参透教材教参,关注时事,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补充了教材没有的一些知识,紧密连接现实生活。从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建筑看起,如美国白宫,俄罗斯的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法国的凡尔赛宫和埃菲尔铁塔,中国的天安门,纽约联合国大厦等,直观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实时穿插北非利比亚内战引发的外国干涉,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案例,说明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国际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从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思考探讨其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求知欲。我们知道,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好奇感。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求知欲越强,学到的东西便越多。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科学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往往容易陷入抽象、空洞、说教的境地,使学生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其声音、图形,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爱学、乐学,会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必修一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题时,首先收集整理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的资料,创设情景,以图片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材料新颖、形象直观、动态感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紧接着提出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者应该怎么办呢?毕业踏入社会大家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呢?这样一来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课堂上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们也踊跃发言,再通过展示相关劳动者维权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解决办法,教师予以点评,达到了理想的教学目的。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

在进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矛盾是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 一框题的教学时,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如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4、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理论更好的联系实际,能更好地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高中政治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德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政治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对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这一方法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觉悟。

在讲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价值与价值观》这一框题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一些事例,如孙水林和孙东林等事例,问:这此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例感动我们呢?我们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呢?等等一些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大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实际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更重 要的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了对中华民族的认识,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从而使他们更加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帮助同学们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气息。

思想政治要有较强的时事性,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

在进行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框题的的教学时,播放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大海啸,核泄漏等事实,间接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如中国市场上出现抢购食盐的风潮,这体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课堂上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播放相应的片断,引导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经过层层启发,使学生接受了最新的信息,也使学生从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并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时事的敏感度。

鉴于现代信息技术有诸多优势,各学校纷纷采取措施推进电化教学,普及多媒体运用。但是,理想的教学媒体并不等于最佳教学效果,教学中媒体的组合是否恰当,媒体与教师的关系处理得是否妥当,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必须遵循教学媒体的应用原则。

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注意问题 首先,注意思想性和科学性。多媒体的演示程序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认真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媒体之前,要帮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即演示之前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观察的心理状态。教学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明显。

其次,适时适度原则。教学媒体的最佳展示时机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淡化之时、思维抑制之时等,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如突破难点时切入,阐释重点时切入,创设情境时切入,归纳总结前面内容时切入等,效果较为理想。内容容量过大,加重学生思维负担。切不可让媒体演示来代替老师的讲解和引导。

第三,提示要点,总结归纳。无论是老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观察,都是对现象过程的具体了解。在这些现象、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重点的或本质的,在教师讲解或学生观察之后,教师一定要画龙点睛地指出,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系统地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它只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切忌滥用,传统课堂的优势不可抛弃,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内容容量,幻灯片不可过多,否则一节课就看教师点幻灯片了,给学生造成一种“走马观花”甚至是“跑马观花”的感觉,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板书,提纲挈领的板书,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点体会。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了整个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但在运用过程中注意它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切忌无原则的盲目使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发挥它的最大功效,不能沦为我们为它服务的工具。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黄映玲等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版

2.《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焦中明等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8月版

14.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一节中有关“电子云”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了能让核外电子动起来,我们制作了《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的小课件。首先简介“视觉暂留”现象及其在电影及动画制作中的运用;然后制作一些宏观物体的运动及模拟电子绕核运动的各种gif动画,从而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物质各种不同速率下的视觉印象,认识并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其描述的方法。

此外,用3Dmax等制作的多视角动画或三维立体图像还可以广泛地展示各种晶体的结构、分子模型等。这些立体结构课件的使用,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物质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量的角度来分析物质的微观组成。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的转化影响并不显著,运用课本实验,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加压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而往往不能发现其后的颜色略变浅。因为根据人的视觉特点由浅变深的现象易于识别,而由深到浅的现象则不易感知。

为此,我们采用3Dmax制作了课本实验的原形模拟和简化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地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的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gif动画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勒沙特列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化学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上一篇:新年祝辞下一篇:有关胡适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