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共16篇)
1.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篇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调查问卷
你好!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客观地填写这份问卷。谢谢您的合作!性别:A、男B、女
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1、你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
A.参加过B.没有
2、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
A.经常参加B.偶尔参加C.没有参加过
3、你没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
A.没有及时获得相关信息B.没有时间C.不清楚参加的途径D.对活动不感兴趣E.认为对自己没什么帮助F.其它
4、你对学校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
A.积极参加B,想做但没有时间或机会C.无所谓D.厌倦
5、你关注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吗?
A.非常关注B.比较关注C.偶尔关注D.不关注
6、你一般利用什么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A.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B.课余时间C.节假日(包括寒暑假)
D.双休日E.其它
7、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个人兴趣爱好B.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C.帮助需要帮助的人D.消磨空余时间 E.增加社会阅历F.想多结识些朋友G.寻找成就感和满足感H.受朋友、同学影响
8、你更愿意参加那一类的志愿服务活动?(可多选)
A.义务支教B.社区服务C.为大型活动或赛事提供服务D.助老扶幼E.校园环境保护F.义务卖报G.秩序维持H.其它
9、你觉得参加志愿服务的经历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A.正面影响B.负面影响C.没什么影响D.不清楚
10、你觉得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自己的心理感受是?
A.总是非常快乐B.大多数时候很快乐C.总是不快乐D.感觉复杂,说不清楚
11、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否有阻力?
A.有B.没有
如果有,主要的阻碍因素是哪些?(可多选)
A.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学习相冲突B.经济因素,参加支援服务活动还要花钱 C家庭因素,家人或朋友不理解D.社会因素,很多人对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偏见 E.法律因素,对活动中涉及的法律责任不明确F.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比较欠缺 G.其他
12、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你会怎样做?
A.当作一次锻炼,以后更加振奋B.接受教训,继续工作
C.感到委屈,退出活动D.受到打击,永不参加活动
1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最能评价你所做过的志愿服务活动?(可多选)
A.服务社会,回馈社会B.实现自我价值C.发觉了个人潜力,锻炼了自身能力
D.结交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E.很有成就感和归属感F.对个人影响不大 G.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意义H.占用时间太多,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篇二
本次调查内容重点是针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学的活动”所包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学的活动”教学现状,认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11个问题,其中选择题10个,自主问题1个,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6份。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重点是针对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学的活动”所包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一) 对学生学习过程调查与分析
如下表所示:
从表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60% 的学生会主动预习课文,30% 的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感兴趣程度偶尔会主动预习,然而也有10% 的学生认为语文课预习作用不大,基本不预习。
在预习中,遇到了问题有一半的学生会先与同学讨论然后再请教老师,15% 的学生会直接向老师提问,而35% 的学生会将问题放在一边,不去深究。
在上课过程中,只有22% 的学生基本明确学习目标与内容,有50% 的学生对学习目标这块感到很模糊,知道一些但是很零散,而有28% 的学生不了解学习目标,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 对于上课时老师是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看法,只有15% 的学生认为上课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35% 的学生则认为要看具体课文的难易程度,而50% 的学生仍然认为上课依然以老师讲为主; 在老师在要求自主讨论时,有36% 的学生表示乐于参与,47% 的学生表示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有17% 的学生经常在沉默应对,基本不参与; 在老师提问或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时,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因学习配合度、学生基础以及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35% 的学生认为基本充足,55% 认为比较紧张,而10% 的学生认为很紧张,基本不能完成。
( 二) 对学生学习方法调查与分析
在学的活动中,只有21% 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指导学习方法,62% 的学生认为老师会指导但是不会经常强调,17% 的学生认为老师不注重指导学习方法。38% 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高,经常会带着问题听课,57% 的人偶尔会,而5% 的几乎没人带着问题听,上课比较随意; 在自学课上,只有8% 的学生基本能回顾老师所教的方法,完成自学任务,9%的人几乎不能完成,而83% 的人则表示要看文章及问题的难易程度。
( 三) 对学生学习效果调查与分析
就学习效果而言,我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课后能否总结出课上所学习的知识,基本能总结出的只占12% ,会总结,但是总结内容比较零散,不清晰的占67% ,而21% 的学生几乎不会主动总结; 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能否归纳出学习初中出现的不同文体的一般方法,基本能归纳出的有6% ,能归纳某些文体的有79% ,表示自己不能归纳的有15% 。
三、调查结论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篇三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
参加志愿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服务能力,同时也能传承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为了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号召更多大学生步入志愿者的行列,故选择HY大学为例做此调查。
调查显示,我国志愿者人数超一亿,青年志愿者占其中百分之三十以上。HY大学现有共青团委员会和青翼子等志愿者组织,青翼子“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志愿支教活动已开展了三季,每年的迎新生志愿活动也是由青翼子组织包揽,据不完全统计,HY大学每个班级由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也参加过为数不多的几次志愿活动,比如:去敬老院关爱老人、为留守儿童送爱心、迎新生志愿活动,等等。在这些志愿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志愿者的魅力与骄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一件多么令人满足令人骄傲的事。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这个队伍,我们一点小小的帮助也许会为自已、为他人、为社会带来料想不到的成就。我们选择了走访、查阅网站、短信和问卷等调查方式。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情况
1.志愿服务和队伍发展前景良好。自HY大学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就重视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着良好的志愿服务传统,仅最近这两年,据不完全统计,开展的有一定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就达十次以上,比如: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留守儿童送爱心活动、已经开办了三季的“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自愿支教活动、在如皋的“春运温暖行动”、一年一次的迎新生志愿活动、运动会志愿服务活动,等等。HY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荣获了“第一批淮安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有过半的学生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未参与过的同学也有这方面的意向。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丰富,但活动领域过于狭窄。大学生一般都是在社区、敬老院、疗养院、留守学校等地方为孤、老、寡、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志愿服务,而支教、大型会展、市运动会等需要专业知识的志愿服务活动较少。
3.大学生对于参加志愿活动缺乏较强的主动性。调查结果显示:83%的同学参加志愿活动是经由同学、朋友、老师、学校介绍或组织的,只有17%的人是自主了解并积极参与的人。
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校组织的志愿活动中有些活动太过于表面化,调查问卷中有20%左右的人这么认为。比如,去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大概有50多人,学校承包了大巴,社区承担了老年人营养品以及这次活动主题之一的包饺子的材料费用。到了敬老院分配了任务,有人打扫卫生,有人包饺子,还有人协助师傅给老人理发。敬老院卫生每天有工作人员负责,根本不需要我们动手。包饺子没有几个会,还是靠煮饭阿姨。在给老人洗头过程中语言不通无法表达意思,有些老人会抗拒,陪老人聊天也是。这样的活动太过程序化。
2.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个人学习安排与活动有冲突。有很多大一的同学还没有从高中的学习安排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大学自主时间较多,他们不懂得合理安排,空余时间大多都是在学习,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志愿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利用自主时间学习,是好事,但认为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是浪费时间,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学习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社会也是一种学习,两者并不矛盾。
3.对于需要志愿者花钱的志愿服务活动比较抗拒。一般小型志愿活动都是有组织单位承担一些相关费用,但有些非组织的志愿活动可能需要志愿者个人花费一些钱,比如Y大学的“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自愿支教活动,去云南的来回路费以及住宿伙食都需要个人解决,不是所有家庭都可以承担的,就算有这方面的意愿也实在是无能为力。
4.有很多人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自己花费了不少的时间没有任何的回报。这种认识与志愿服务的宗旨是相违背的,没有理解志愿服务的精神。
5.学校宣传不给力,一般学校有什么活动都是公布在学校教务网上面的,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是不会关注教务网上面的信息的。
三、解决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1.提高对志愿服务意义的认识。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让社会对大学生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帮助别人也可以让大学生体会自身的价值。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阅历,增加大学生的见识,大学生活中不只有学习,适当参加活动对大学生身心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大学生需要学习合理安排业余时间。
2.提高志愿服务的自觉意识。大学生对于学校官方、教师个人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志愿服务信息要自觉关注。有这方面意愿的时候要主动联系任课老师或者辅导员进行咨询。
3.学校要重视志愿服务,强化管理意识。学校在宣传方便可以深入一点,可以像四六级考试通知那样通知到各班班长,也可以选择像QQ、微信等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对志愿服务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在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有餐饮津贴、证书等方面的鼓励,以肯定大学生的活动。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对志愿服务者提出一些要求,并就一些相关技能和知识开展培训。
四、余论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不应该是一个评论者、一个旁观者,而应该是一个参与者。参与志愿活动是出于对服务对象及其群体的关心,可以帮助不幸或有困难的人,可以了解更多社会上的人和事,增加社会经历,体现自身价值。
4.关于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调查问卷 篇四
亲爱的同学:
您好!本次问卷的目的为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可持续发展的心理环境因素及对策,以达到为推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的目的。设计本次问卷调查均系匿名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回答问题。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
1.性别(B)
(A)男(B)女
2.你的专业是(A)
(A)理工类(B)医学类(C)社会人文类
3.你正在攻读或已获得的最高学位(B)
(A)专科(B)本科(C)硕士(D)博士
4.你正在读的年级(D)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
5.你的政治面貌(B)
(A)党员(B)团员(C)群众(D)民主党派 6你所在的院校类型是(C)
(A)高职专科院校(B)普通本科院校(C)重点大学
7.你的家乡是(C)
(A)农村(B)乡镇(C)中小城市(D)省会城市或直辖市
8.你的志愿者经历(D)
(A)无(B)一次(C)两次(D)三次以上
9.你在做志愿者活动的时间、频率上(C)
(A)一周一次(B)一月一次(C)一学期一次(D)一年一次(E)其他[请注明]
10.你希望每次参与志愿服务的服务时间是(E)
(A)2小时及以下(B)2—4小时(C)4—8小时(D)8小时以上(E)不固定
11.希望做什么类型的志愿者(多选)(ABC)
(A)爱心捐助类(B)各类大型运动会与会议(C)支教类(D)免费专业服务
类(E)紧急救助类(F)国际合作类(G)其他[请注明]
12..你认为本校志愿者在做志愿者服务时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多选)(C)
(A)服务积极性不高(B)服务责任心不强(C)服务不够专业
(D)服务的内容不符合现实的需要(E)服务次数少(F)服务时间短(G)
服务安排不合理(H)其他[请注明]
13.你认为你参加过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组织管理(多选)(D)
(A)服务内容贴近社会现实且有长远性(B)行政化管理色彩浓
(C)活动脱离社会现实,没有什么意义(D)团队人员间沟通配合良好
(E)培训机制健全(H)其他[请注明]
14.你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多选)(E)
(A)时间与学习工作冲突(B)工作强度大(C)团队配合不协调
(D)不被他人理解(E)专业知识要求高(F)培训对服务起的作用不大
(G)其他[请注明]
15.促使你想去参与志愿者活动在于(多选)(ACD)
(A)实现自我价值,令人生更有意义(B)社会责任感(C)想多结识些
朋友(D)锻炼自己,帮助以后找工作(E)想帮助有需要的人(F)自己的同学、朋友、亲戚都参加了(G)消磨空闲时间(H)其他[请注明]
16.提供志愿者服务活动时,你看重的方面是(多选)(A)
(A)服务内容(B)服务环境(C)服务地点(D)服务次数(E)服务质
量(F)其他[请注明]
17.影响你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因素有(多选)(A)
(A)与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相冲突(B)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
(C)家人不支持(D)朋友们不理解(E)多数人对大学生志愿者有偏见
(F)对大学生志愿者权益的保障比较缺乏(G)志愿服务中涉及的法律
责任不清楚(H)其他[请注明]
18.影响你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团队因素有(多选)(A)
(A)团队的奋斗目标(B)归属感(C)人际交往(D)共同协作
19.影响你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校园因素有(多选)(CD)
(A)学校是否提供活动物资(B)教师的态度(C)同学与朋友的反应(D)校
园宣传倡导情况
20.影响你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因素有(多选)(AB)
(A)社会大众对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态度(B)社会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志愿者经历的重视程度(C)社会媒体舆论导向(D)社会保障机制
21.影响你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服务对象因素有(多选)(AB)
(A)服务对象的进步与成长(B)服务对象对志愿者的尊重与支持
(C)不能满足服务对象多样性的需求(D)彼此间的人际交往关系
22.你认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长期坚持下去需要获得的支持有(多选)
(BCB)
(A)资金上的支持(B)宣传上的支持(C)保障制度上的支持(D)组织管
理培训方面的支持(E)精神激励方面的支持(F)其他[请注明]
23.你认为促进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长期坚持下去的对策有(多选)(B)
(A)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基本需求(B)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服务对
象的需求(C)整合社会资源,赢得各界支持(D)增强长远与实效意识,创
新管理
24.你认为推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长期坚持下去的对策还有哪些?
5.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调研问卷 篇五
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具体状况,把握被服务对象的思想动态,促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对和谐社会的构建,XXX特此展开本次调查。本项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答案无所谓对错,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认真如实地填写这份问卷,衷心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
学校年级专业性别
1.请问你是否参加过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回答“否”的同学请跳答第4题)
A.是B.否
2.请问你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频率是多少?
A.每星期一次B.每一个月一次C.每半年一次D.从不
3.你觉得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对社区居民的帮助有多大?
A.很大B.一般C.很少D.没有
4、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多选)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安定有序E.人与自然和谐相处F.经济发达G.文化多元H.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I.其他(请注明)
5.你认为大学生提供哪些社区志愿者服务,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多选)
A.医疗保健服务B.法律常识,法律咨询服务C.文体娱乐服务
D.绿色环保服务E.儿童看管辅导服务F.其他(请注明)
6.你认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影响?(多选)
A.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B.为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感染力
C.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共福利D.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E.容易造成群众的惰性F.在一定程度上浪费属于资源,无实际效果 G其他(请注明)
7.您认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发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有何影响?
A.更广泛的动员大学生资源,锻炼大学生能力B.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制定了目标,提供前进动力
C.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创造了良好的氛围D.促进其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创新,促进活动开展 E..增加社会压力,削弱其积极性F.活动频率增加,增加大学生的压力
G.没有任何影响H..其他(请注明)
8.你认为在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上还有哪些不足?(多选)
A.志愿者人数不够多,缺乏数量的保障B.志愿者缺乏培训,专业技能不扎实,不够专业
C.缺乏完善的志愿服务机制,组织性不强D.对志愿者缺乏人身保障
E.对社区状况不了解,服务效率低F.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形式、途径单一 G.宣传力度不够大,被服务群众少H.其他(请注明)
9.你认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前景如何?
A.具有很宽广的前景,会不断提高B.前景较好,会一直持续下去
C.前景不明,发展较为曲折D.没有实际意义,前景不理想
6.文明志愿者调查问卷总结 篇六
我校青年志愿者加入整治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活动中。此次文明交通引导活动中,我们志愿者不仅担任协管来协助民警管理交通,我们的小记者还对行人做了关于呼市交通的调查(共做两次调查)
2013年5月文明志愿者调查问卷
(一)总结(调查人数共50人)
问题1您认为我们志愿者的引导有意义么?
A没有太大的意义,市民仅仅是在有志愿者的路口遵守交通规则
(共2人选择该项,调查中有市民说,学生志愿者的活动仅仅是形式主义)B有一定的意义,既缓解了交通压力,又保证了行人的安全(共25人选择该项,行人表示,志愿者的引导有一定的意义)
C很有意义,通过志愿者的服务,对深化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积极地作用(共20人选择该项)
问题2您认为我们志愿者的表现怎么样? A态度懒散,没有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共有0人选择该项,表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市民的认可)B态度良好,对于交通引导工作做的很好(共有18人选择该项)
C工作积极热情,很好的展现了当代首府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共有31人选择该项,调查显示这些天志愿者的工作很到位,得到市民的好评和赞扬)问题3您对志愿者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更好的建议么? 1)第一次碰到志愿者,虽然还不了解你们的活动,但是很高兴你们能主动为大家做贡献,支持你们
2)3)4)5)志愿者的工作确实给大家的出行带来了方便,真希望你们能够坚持下去 志愿者的工作很辛苦,注意安全,做好防晒
志愿者引导交通时对某些年龄大的人以及有急事的人体谅一下
希望更多的学校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让文明出行的安全理念深入民众心中
6)志愿者的工作现在来看确实是好的,但是坚持不了,就是纯粹的形式主义,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要没有人管理,行人该乱的还是乱
整个调查过程中,有将近1/2的人很支持我们的工作,他们也在努力的为建设和谐首府做出他们的贡献,有1/4的人对我们的工作持应付态度,剩余1/4的行人不理解不支持我们的工作,他们也不配合我们的调查。2013年5月 文明志愿者调查问卷
(二)总结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明确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问题1在您看来“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的行为是违法的么,民警应该如何处理呢? A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民警应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罚款
(有20人选择该项,其中6人自主选择,另外14人是在小记者提醒下明确《道路交通安全法》之后做出的选择)
B是违法行为,民警可以教育,但是不可以罚款
(共5人选择该项,并有人表明罚款很容易让市民对民警产生反感,阻碍了民警关系)C不是违法行为,违纪现象而已
(共15人选择该项,调查显示《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市民中并不普及)D我认为 1)民警可以先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规劝,若无效果或出现顶撞,可以对行人进行罚款;
2)民警可以罚款以此来起警示作用,但是在多数人可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后,就取消罚款。
2您认为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原因是什么? A交通管理问题,如红灯时间太长
(共8人选择该项,调查中有人告诉小记者,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信号灯不能根据当时的车流量、人流量变换舒缓引导交通,造成系列交通问题)B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共11人选择该项)
C清楚横穿马路违规,但是贪图便捷,养成了“中国式过马路”习惯
(共10人选择该项,有行人告诉小记者:“中国人好像根本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D我认为
1)中国国民素质普遍降低,本就无意识去遵守法律法规,有的人根本就不把这些放在眼里;
2)市民缺乏安全理论知识,交通观念低; 3)交通管理不严格;
4)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也无视他人生命的可贵
问题3您认为如何才能避免“行人闯红灯,不走斑马线”行为的发生呢? A因为闯红灯发生事故的行人,要对事故全权负责
(共8人选择该项,表明有部分市民对现在的交通状况很不满意,希望得到改善,方便市民的出行,并保证市民出行的安全)B高额罚款或者是采取其他严重的管理措施(共15人选择该项,调查表明,以中国人现在的心态,必须给以血的教训,违反交通安全法的人才会遵守应该遵守的交通以及道德规范)C我认为
1)让闯红灯的行人留下来站岗,知道找到下一个闯红灯的行人才可以离开 2)对于闯红灯的行人要做记录,一周内闯红灯三次者,罚款并站岗
3)相关部门给市民多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每个人懂得怎么过马路,通过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来带动孩子
4)家长和老师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5)尽快解决信号灯的问题
6)有时候有的人确实有急事,特殊情况下民警应该谅解 附:行人闯红灯处罚标准
(一)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罚款100元:
1、引发交通事故的;
2、不服从管理、劝阻的;
3、曾因闯红灯被处罚过2次(含)以上的。
(二)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罚款50元:
1、带头闯红灯的;
2、曾因闯红灯被处罚过1次的;
3、交通高峰期间(工作日上午7-9时、下午17-19时)闯红灯的。
(三)除上述
(一)、(二)情形外,处罚款20元。
(四)违法行为人自愿协助维护交通秩序的,执勤交警可以免除其罚款处罚;对上述
(一)、(二)、(三)项分别对应协助执勤60分钟、40分钟、20分钟。
调查问卷
(一)汇总
问卷
(一)的主要调查内容是行人对此次文明交通志愿者的看法及志愿者活动的建议,经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市民对我们志愿者的活动有积极地回应,市民认为志愿者的工作做的很到位,展现了新一代首府大学生的良好风貌,志愿者的工作也很有意义,既舒缓了呼市的交通,保证行人出行的安全,也对深化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积极地作用
2市民认为我们志愿者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应该长久的坚持下去,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这个行列中,让更多的人关注交通安全,让所有市民为创建和谐首府,共创文明青城做出自己的贡献 调查问卷
(二)汇总
问卷
(二)的主要调查内容是行人对于呼市某些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的看法以及对呼市交通管理的意见
1市民认为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一大原因是行人本身安全意识不够强,另一原因是交通信号灯的问题(不管是从市民提出的意见还是根据我们志愿者的实际调查结果分析,呼市的交通信号灯确实存在问题,没有根据车流量、人流量的实际情况来设置信号灯的转换频率)如万达广场的交通信号灯:红灯时间为90秒,绿灯时间仅仅20秒 2国家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在社会人群中并不普及,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了解国家出台这样的法律,因此必须加大文明交通的宣传力度。、3相关部门给市民多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每个人懂得怎么过马路,通过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来带动孩子,家长和老师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7.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篇七
一、初步尝试:关于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活动
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观察问卷范例《小学生音乐学科调查问卷》, 讨论和交流一份完整的问卷应由哪些项目组成, 认识调查问卷的几个基本部分有什么, 体会每个部分的作用和特点, 以及写的要求。
大多数小组当堂完成问卷设计, 设计的问题还是不错的、有效的。后期又将问卷做成电子稿,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发放, 在教师的指导下, 合理安排小组分工, 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地点及方式等;在调查活动中注意礼仪, 遇到问题或困难能尝试解决, 以达成发放调查问卷的活动目标。
进行调查问卷设计, 设计问题是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针对学生在开展活动中的难题和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感受问卷题目与研究问题的关系, 认识到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内容的重要性。
尽管学生在问卷的内容设计和调查的组织实施方面还不够成熟, 尽管被调查学生在问题选择方面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不实因素, 但调查总体反映的情况给予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 得出以下结论:
1.被调查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社会生活中多元的价值取向势必作用于学生群体, 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 更多是个性的体现。 (针对不同的问卷答案得出。)
2.被调查学生的自我意识、目标意识在逐步强化, 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变化、发展, 自我意识在逐步加强。 (针对不同年级的调查得出。)
最后同学们还总结设计问卷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 问题的选用。首先要将与调查有关的问题尽可能地列出来, 然后再逐个推敲筛选, 决定问卷选用的问题。其次所选的题目一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二则必须是围绕调查目的的最必要的题目, 设计的问题过于简略或过于繁琐都不行, 少用、慎用或者不用问答题。
(2) 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 一是要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来排列;二是要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排列, 要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
(3) 问题的表述。问题的表述, 第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通俗性;第二要持“中立”立场, 不能带任何倾向性或暗示;第三要做到一个问号前只问一个问题, 不要在一个问号前设多个问题。
在整个问卷设计过程中根据活动的主题和不同学生的特征我有的放矢地提供必要的方法, 进行了适合的指导, 为开展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和分析做了充分准备。
二、深度实践: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研究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 孩子们或数数、或划正字、或打钩, 完成了数据的统计, 对使用工作表、学习统计图形表示都非常感兴趣。学生相对更加容易理解柱状图, 表格式的分析也可, 饼图略显困难。
如何指导学生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区别与数学课的教学, 我给学生看了一些已经完成的小组统计、分析 (五年级范例) , 并没有过多要求, 放手的多, 学生能将数据统计整理得较好。并主要采用了陈述式调查报告, 汇报做了什么, 怎么做的, 做得怎样, 得出了本次调查活动的结论。
通过实践, 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研究活动时教师应当做到:
(一) 指导研究要适度
研究活动中, 教师应当突出学生主体, 把握分寸, 适度指导, 不包办代替。强调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考察”、“试验”、“探究”等活动中增加才干, 发展智力和创造力, 丰富情感体验。
(二) 引导研究有深度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细致的记录和深刻的反思, 每一阶段都进行适时的调控。只有这样及时总结和反思实践过程, 才能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活动受益。那种为了活动而活动, 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热热闹闹, 只能是一种低效的实践、盲目的实践。
在研究活动的每个环节, 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并指导, 可能就会影响了他们继续把实践做下去, 或者就是做得很肤浅。因此教师应当完整、具体地指导活动过程, 采取扶放结合的策略, 帮助学生把研究活动做好。
(三) 研究品质重态度
在研究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 发展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收集、处理信息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而且教孩子们学会如何面对困难, 解决问题, 学会在和他人的合作中寻找自我发展。孩子们能始终认真参与这项研究, 在活动中感悟, 在活动中增智, 在活动中成长。
总之,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 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 放任学生, 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湖南师范大学的张传燧教授语)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有效的指导, 一定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先亮.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更新[J].湖北教育 (政务宣传) .2002 (08)
[2]何志英, 沈毅, 季芳, 曹宝龙, 万庆忠, 葛锦发.走进研究性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2 (01)
[3]文可义.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 (12)
[4]丁永章.在研究性学习中实现教师自身转变与更新[J].上海教育.2004 (10)
8.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篇八
关键词:幼师生 志愿活动 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于1999年正式启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以“立足校园,服务社区”为宗旨,结合幼师生自身特点和优势,夯实基础,稳步推进。由于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采取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直接面对面,手拉手的形式,因此志愿者自身的素质是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推进志愿服务进程,探索适应幼高师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为推动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活动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统计和分析
面向注册的全校志愿者随机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1000份,其中有效卷995份。问卷涉及了影响志愿者活动的内外因素等问题的调查。
1.对影响志愿者活动内在因素的调查分析
(1)对青年志愿者参加活动的动机情况分析。从调查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中,有86%的学生选择锻炼能力、有78%的学生选择帮助他人、有64%的学生选择体验生活、有60%的学生选择学习技能、有54%的学生选择发挥特长、有45%的学生选择体现人生价值,选择这些动机的学生比例较高,绝大部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定位比较准确。
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一方面在致力帮助他人时,也在锤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种双赢的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好的德育手段。当然也应该看到,仍有少部分学生参加活动是带有功利、短期、被迫因素的。但总体说来,笔者学校志愿者队伍素质较高。
(2)对青年志愿者志愿精神内涵理解的情况分析。对志愿活动性质的理解上,有30%的学生认为类似于学雷锋的活动,有48%的学生表示是参与社会活动的新途径,由此看来学生对志愿活动的性质有初步了解,都说明学生已经在关注社会和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志愿活动中更加注重精神体验,有38%的学生认为精神奖励是最好的奖励方式,有55%的学生认为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同样在活动中是否会贴补零钱的问题上,有18%的学生表示愿意,有78%的学生认为在一定额度内会贴补,只有4%的学生表示不管多少,都不愿意。事实上学生参加活动时,经常会贴补车费、通讯费、书报费等,大部分学生从并不计较,从不向老师抱怨或要求报销费用。
(3)对青年志愿者服务能力的情况分析。学生认为志愿服务能力很重要,选择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占91%、选择专业特长和技能的学生占75%、选择创新能力的学生占61%,这三方面能力占到了前三位。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也注意到由于一些志愿者能力的欠缺,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受经验和阅历的限制,往往处理不当,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影响了服务效果。如在儿童医院服务的志愿者去护士长办公室取钥匙时,由于护士长工作较忙,没有立即答复,学生会倍感受挫,而带着委屈和失望离开。其实了解人际交往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只需稍等一会,事情就可解决。
2.影响志愿者活动外在因素的调查分析
(1)家长、班主任、同学对志愿者参加活动的支持态度的情况分析。我们高兴地看到家长、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都十分支持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这也成为学生参加活动的动力之一。但也有近20%的学生不清楚家人和班主任对志愿活动的态度,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的态度。应该说绝大部分的班主任都认同志愿活动的积极影响,但在具体操作和落实力度还不够。调查发现,有近90%的班主任从未亲临服务基地,30%的班主任从不过问此事。
(2)服务基地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对志愿者服务态度的情况分析。调查显示,服务基地工作人员对学生赞扬,感谢高达的占56%,学生的志愿服务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事实上志愿者对于志愿活动感受可分为二类,一是感到充实、有收获的占53%,二是感觉只是完成任务47%。如果对于前者我们给以支持、理解和奖励,势必会强化学生的奉献意识,对于后者我们给以指导、鼓励和关注,引导他们转变被动的状态。
三、调查综述
一是缺乏系统的统筹规划,各系部志愿服务队“各自为政”,没有服务的数量、质量的具体要求。同时缺少志愿者相关的筛选和培训环节,组织较为松散,参与人员不稳定,难以保证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部分学生敷衍了事。
二是忽视对志愿服务理念的培训和技能教育的过程管理。志愿者面对自身综合能力和条件的限制,经常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不少志愿服务一直停留在简单、反复的低层面,出现了片面强调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
三是团组织处于孤军作战地位,没有完全整合专业老师、班主任、教工党团员的资源,特别是专业教师参与不足,存在志愿服务属于班主任(辅导员)事情的认识误区。
四是缺乏必要的建章立制,活动中的反馈、协调、奖励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1.贯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者能力训练,鼓励创新
学校要引导志愿者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志愿服务理念的公益性、无偿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互助利他的意识,“知行统一”的道德实践模式推动了校园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
志愿服务的道德实践对社会而言,能传递爱心与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对志愿者本人而言,能积累丰富的人生体验,完善个体品德;对服务对象而言,能增强对社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等。
学生认为作为一名志愿者需具备责任心、耐心、爱心、奉献意识。其实服务还需要各方面的常识和相关能力,这是保证活动持续开展的重要条件。如礼仪常识、人际交往的技巧、组织协调、应变等能力。重视对志愿者的服务理念和相关技能、常识的培训,这是保证志愿者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的志愿工作的重要条件。
2.制定和规范志愿者服务制度,探索志愿服务管理新模式
高校要根据志愿活动情况制定志愿者服务机制的招募、培训、考核、激励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要重视和认真做好志愿者活动的经验总结、文字记载和组建档案工作,使管理有章可循,避免随意性,增强规范性和系统性。细化分工,规范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公正公开地对志愿服务时数进行认证,同时对优秀志愿者予以表彰鼓励。通过制定章程、拓展训练、活动指导、心理支持等方式对志愿者的行为要予以肯定和激励,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探索志愿服务管理新模式,组建校系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咨询中心或培训基地,鼓励多种形式的志愿社团,鼓励创建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
3.学校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改善志愿服务队伍结构和提高素质
团委要调研志愿活动的开展情况,根据不同服务客体的需要,科学筹划和安排志愿活动。目前笔者学校的志愿服务内容由“帮困助残”拓展到给弱势人群多元关怀;服务形式由义务劳动、捐赠延伸为与学生教育实践相结合;服务时间确保每周一次,寒、暑假也不间断。学校要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骨干志愿者,肩负起“传帮带”的重任,带动和影响其他的志愿者,以此来改善志愿服务队伍结构和提高素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要经常与服务基地工作人员沟通和保持联系。专业老师参与指导,能示范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职业道德理念及敬业奉献。
4.构建专业特长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幼高师师范特色志愿服务格局。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应该立足于所学专长,体现鲜明的实践性特点。目前笔者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内容和形式已经逐渐突破了单一化的框架,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形成了具有幼高师特色的、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格局。如在民工子弟小学开设艺术兴趣班;在市图书馆开设了亲子阅读指导点;在早教机构凭借所学的幼儿保健知识、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独立开展保育见习;在敬老院和护养院增设手工和英语班,丰富孤老的晚年生活。
对于高职院校技能学习见长的高职生,动手能力较强,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发挥学前专业特色,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运用,锻炼其综合技能的实际运用,也使志愿者增强了学以致用的信心。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实践训练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志愿服务层次和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9.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问卷 篇九
性别:年龄:学校:年级:有无兼职经历:
填写注意事项:
1,电子问卷请用颜色标注出答案,如: “你是女生吗?
是。
不是。”
2,无兼职经验者只需填写第一部分,有兼职经验者只需填写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无兼职经验者:
1.不做兼职的主要原因:
从未考虑过兼职
担心影响学业
想等到高年级再做兼职
找不到合适的兼职工作
担心上当被骗
家长不同意
其他:▁▁▁▁▁▁
2.如果克服上述困难,倾向于从事哪类兼职工作:
家教或教育机构
餐饮服务
宣传促销
校园代理
文职类
演艺类
与自身专业相关的:▁▁▁▁▁
其他:▁▁▁▁▁
3.将来选择兼职工作时会更注重哪方面的要求?
薪酬
工作时间
工作内容感兴趣
工作内容对将来求职有帮助
其他:▁▁▁▁▁
4.你希望从以下哪种途径获得兼职信息?
报纸、杂志
网络
校园招贴、传单
熟人介绍 中介机构 公司直招 校园机构或社团 自己主动联系感兴趣的单位 其他:▁▁▁▁▁
5.你认为大学生兼职有无必要:
有必要
无必要
看个人选择,无所谓
6.如何看待身边正在兼职或有过兼职经验的同学?
羡慕,也想和他们一样做兼职
是否做兼职都是个人选择,两者没有区别
他们做兼职并非明智选择
7.对大学生兼职的看法:(请圈出主要理由)
利大于弊:1,提高自身能力。2,对未来就业有利。3,拓宽人际圈。4,充实大学
生活。5,丰富经历。6,赚钱补贴家用或增加零用钱。7,其他:▁▁▁▁▁
弊大于利:1,影响学业,不务正业。2,过于劳累。3,时间安排不当,难以兼顾。
4,容易上当受骗。5,让父母担心。6,其他:▁▁▁▁▁
8.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方便学生兼职、确保兼职安全?
有必要
无必要
无所谓
第二部分
有兼职经验者:
1、你认为大学生有无必要兼职:
有必要
无必要
看个人选择,无所谓
2、你为什么选择从事兼职?
获得金钱
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
提高自身能力
拓宽交际面
充实大学生活,丰富自身经历
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受周围朋友的影响
父母的要求
其他:▁▁▁▁▁
3、你从事的是哪类兼职工作?
家教或教育机构
餐饮服务
宣传促销
校园代理
文职类
演艺类
与自身专业相关的:▁▁▁▁▁
其他:▁▁▁▁▁
4、你从什么渠道寻找兼职信息?
报纸、杂志
网络
校园招贴、传单
熟人介绍
中介机构
公司直招
校园机构或社团
自己主动联系感兴趣的单位
其他:▁▁▁▁▁
5、你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方便学生兼职、确保兼职安全?
有必要
无必要
无所谓
6、你认为兼职是否会影响学习?
有很大影响
有一定影响
没有影响
7、你是否曾利用上课时间去做兼职?
是
否
8、你认为兼职给了你哪些收益?
获得金钱
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
提高自身能力
拓宽交际面
充实大学生活,丰富自身经历
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其他:▁▁▁▁▁
9、你认为兼职对你有哪些不利影响?
影响学业,不务正业
过于劳累,压力过大,影响健康
时间安排紧凑,难以兼顾,打乱正常生活秩序 容易上当受骗
让父母担心
其他:▁▁▁▁▁
10、你的父母是否知道你从事兼职?
知道
不知道
11、父母是否支持你从事兼职?
十分鼓励
持中立态度
反对
12、你在兼职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
经常遇到困难
偶尔遇到困难
从未遇到困难
13、你认为你在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自身能力不佳,知识不够
社会经验不足
初来乍到,业务不熟练
交际能力不足
用人单位过于刁钻
性别歧视
其他:▁▁▁▁▁
14、兼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应对?
自己想方设法积极解决
向同事、前辈寻求帮助
向父母诉苦、寻求帮助
不知所措
放弃兼职
15、你曾经兼职的工资待遇是否符合你的期望待遇?
达不到期望待遇
基本符合期望待遇
超出期望待遇
16、你采取的兼职形式是:
固定做一种兼职,有间断的 职业多样,有合适的就做,有间断的 固定做一种兼职,持续的 职业多样,有合适的就做,持续的 其他:▁▁▁▁▁
17、你会在哪些时间段做兼职?
周末
每天
寒暑假
任何长假
其他:▁▁▁▁▁
18、你在大学的哪个阶段从事兼职?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19、你认为在兼职中你的优势是:
专业知识丰富,学识广博 吃苦耐劳,扎实肯干
大胆自信,活泼开朗
口才出众,善于表达
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锐意进取,有冲劲
奇思妙想,富有创新精神 出众的仪表和气质
其他:▁▁▁▁▁
20、你认为在兼职中你的劣势是:
社会经验不足
韧性不足,不能吃苦
不善于交际
专业知识不足
10.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问卷 篇十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问卷
1.你所在的年级阶段 :2.性别 :
3.你的课余时间多吗A多B中C少D说不好
4.你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干些什么(多选)*
A参加体育运动B参加社团活动C做兼职D聊天E看小说F看电视 G看电视H上网I谈恋爱J旅游K发呆闲逛L学习M其它:
5.对课余活动你平均每天投入的时间是 *
A一小时以内B二至四小时C五至八小时D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
6.你认为大学生活中的时间对你来讲是否充裕?
*A.时间很紧,总是觉得不够用B.时间刚刚够用,很少有空余时间
C.时间比较充裕,经常会有空余的时间D.时间很充裕,有很多空余的时间
7.你安排课余时间有计划吗 *A有B无
8.你认为大学期间是学习重要,还是通过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得到某方面的锻炼(比如增加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A前者重要B后者重要C同样重要
9.如果让你在课余时间从以下三项选择一项,A课余自习B上网.玩游戏C社团活动
10.你是否经常去上自习*A经常自习B偶尔自习C从不自习
11.你对自己课余时间的安排感到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不知道为学校有无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学生业余生活(例如做兼职,组织活动)* A有必要B没必要C可有可无
13.您周末主要活动是? *A上网B运动C图书馆借阅D其他
大学生课余活动调查问卷
1.你所在的年级阶段 :2.性别 :
3.你的课余时间多吗A多B中C少D说不好
4.你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干些什么(多选)*
A参加体育运动B参加社团活动C做兼职D聊天E看小说F看电视 G看电视H上网I谈恋爱J旅游K发呆闲逛L学习M其它:
5.对课余活动你平均每天投入的时间是 *
A一小时以内B二至四小时C五至八小时D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
6.你认为大学生活中的时间对你来讲是否充裕?
*A.时间很紧,总是觉得不够用B.时间刚刚够用,很少有空余时间
C.时间比较充裕,经常会有空余的时间D.时间很充裕,有很多空余的时间
7.你安排课余时间有计划吗 *A有B无
8.你认为大学期间是学习重要,还是通过参加课外活动从而得到某方面的锻炼(比如增加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A前者重要B后者重要C同样重要
9.如果让你在课余时间从以下三项选择一项,A课余自习B上网.玩游戏C社团活动
10.你是否经常去上自习*A经常自习B偶尔自习C从不自习
11.你对自己课余时间的安排感到满意吗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D不知道为学校有无必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指导学生业余生活(例如做兼职,组织活动)* A有必要B没必要C可有可无
13.您周末主要活动是? *A上网B运动C图书馆借阅D其他
11.对学生质疑能力的问卷调查分析 篇十一
一、调查现状与分析
1.调查质疑能力的现状结果分析(表一,见附录)
65.2%的学生有过质疑经历,64.5%的学生都要经过深入思考后不懂才问别人,同时55.8%的学生当问别人问题时,都希望别人给自己讲清楚,这说明正处于思维活跃年龄的学生,本身有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也能够尽量做到质疑。但是61.7%的学生并不能经常对老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还有41.7的学生没有想过自己的质疑能力问题,只有24.1%的学生有重视自己质疑能力的意识,这说明:由于自身对质疑能力的认识有限,加之老师的权威所在,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在主动、有效的质疑的层面的能力不强。
2.影响学生质疑的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表二,见附录)
影响学生质疑的主要因素,69.2%的学生认为主要来源于自己。而且不经常质疑的因素,36.7%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缺乏主动质疑的习惯,32.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这看似说明问题主要在学生,但事实上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我们教师在引领学生质疑能力这一领域做得非常有限。虽然48.3%的学生认为老师总是会接受学生的质疑,而30%的学生认为老师总是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37.5%的学生认为老师设置的问题有时能激起好奇心,但只有20%的学生认为老师设置的问题总是能激发起我的好奇心和思考,这说明老师在引领学生质疑能力形成的质量上确实有待提高。
3.学生对质疑能力认识调查结果分析(表三,见附录)
49.2%的学生认为质疑能力能帮助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72.5%的学生认为质疑能力的提高依靠自己,这说明学生认识到质疑的重要性,也觉得自己对自己的质疑能力负有主要责任,但49.2%的学生认为质疑存在的问题有自己和周围学生的质疑很少,这表明虽然学生对自己的质疑能力提高很有信心,但具体的行为能力还是比较欠缺,所以,在课堂上非常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
二、提高高中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对策
(一)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要充分重视并着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虽然很多教师都有了尊重学生的意识,课堂授课方式也都努力从讲授式转向启发式,但很多课堂也仅限于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看起来是“启发”,最终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说到底这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彻底转变,还停留在教知识的传统认知层面。而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动态生成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这就需要具有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只有敢于挑战知识,具有质疑的勇气和能力,才能不断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完善。为此,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入时事评论环节,在课前的5分钟演讲中,演讲者对当前发生的某一时事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然后全班对演讲者的观点进行评论,最后教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评。这样在日积月累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并且锻炼、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通过教学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预习环节中设计“我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最初阶段,应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学生对文本有很多的疑难点,发现、提出,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也会得到相应提升。所以,每次教学新课文之前,在预习环节,学生除了对文本的内容主旨进行概括之外,每个学生要对文本进行提问,至少提出2个以上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途径,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2.课堂讨论环节中让学生模仿质疑和利用点评环节提高质疑能力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课堂讨论则是即时的动态的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之上,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激发、引导高质量的质疑能力。
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质疑能力。比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预习阶段,学生已经读到徐志摩离别的哀愁这一情感。那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一个问题,离别一定是哀愁的吗?在这个问题的追问之下,学生就进入到对文本的另一层面的思考,离别是可以哀愁的,但是徐志摩这里还有什么呢?进而学生自己提出:“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笙箫是乐器,乐器是演奏的,演奏是有声响的,为什么徐志摩要说是“悄悄”呢?还有,“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个人沉默之时可以是忧愁的时候,也可以是什么时候呢?经过教师这样的引领之后,同学们自己深入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思索和疑问,最后终于豁然:原来这种忧愁当中是有甜蜜的,这种蜜甜的忧愁是属于徐志摩一个人的独享的。
让学生在点评的环节中提高质疑能力。比如在上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课时,学案设计了三个探究题,提前下发,课前批阅出来。针对学生在学案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中设计了一个探究提示。探究一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注意答题的条理。探究二要靠近意象解释尽量能具体一些。探究三情感答的很好,不要把意境漏掉。探究展示要求:时间:10分钟内要完成。展示人迅速到位,字迹清楚,答题有条理。点评要求:①讲清楚答题思维和方法,②评判对错,③补充答案,④要有互动。课堂上学生十分活跃。与回答问题相比,发问更能体现提问者的思维方式与认知逻辑,而质疑却能看出质疑者与提问者的思想碰撞与精神对话。
3.课后作业环节中往返式训练提高质疑能力
课后作业是课堂成果的巩固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契机。笔者在教学完《项链》这篇小说后,针对叙事节奏这个赏析点,布置了如下作业:课后观看《阿甘正传》影片,你如何解释影片中开头结尾部分出现的慢镜头的羽毛飘落以及影片中的阿甘奔跑的情节。其实这个作业会把学生带到质疑层面,为什么导演会这样安排情节和画面。进而在此基础上,学生会运用叙事节奏加以解释,这样的质疑能力会帮助学生重构、巩固已有的认知世界。
附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现状的调查
表一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质疑的因素的调查
表二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质疑能力认识的调查
表三
1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篇十二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80份, 收回160份, 调查对象正是江西省樟树市某校初一年级全体新生。也许调查的范围不够广, 调查结果的收集不够理想, 数据统计不很精准, 但调查活动或已达到调查目的, 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于是笔者愿执笔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 形成本份调查报告。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并节约作答时间, 本份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6个题, 题型大体是选择题, 或有个别题是选择加填空题, 填空的部分多为选项的补充, 为得到学生的其他想法而设。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学习态度方面
“态度决定一切”。在语文学习方面, 学生的学习态度虽不至于说是最重要的, 但其地位不可忽视。大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必将其列为学情分析的一项, 本问卷正设计了本方面的问题供学生回答, 并排列在问卷前面, 让学生一开始答题就进行自我反思。
在这个方面设置了四个选择题, 有关于语文学习兴趣方面的、学习难度方面的、学习地位方面的和学习动力方面的, 调查结果如下:
在收回的160份问卷中, 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与有些兴趣的各有49和84人, 共占比例是83.13%。看到这个结果, 语文老师该是欣慰的, 并且还有约9.38%的学生认为以前没有兴趣、现在有兴趣, 但还是有小部分学生对学语文现在或一直没有兴趣。关于把语文放在各科学习中的地位, 收集到的结果显示比例类似, 把语文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和比较重要的地位共占比为81.25%, 放在不重要的和最不重要的地位共占7.5%, 放于次要地位的占剩下的11.25%。这两个问题虽不是连续呈现, 结果却以如此接近的比例呈现, 实为惊讶, 也该引起语文老师的注意, 以及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影响了其将该学科列于总学习中的地位?由此, 该用什么办法培养兴趣呢?
在学习语文的动力问题上, 过半的学生认为是语文内容丰富精彩, 其次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和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三项共占比例是83.76%, 也有10%的学生选择的是能取得良好成绩, 剩下的几个比例的学生则认为是父母、老师逼的, 或是其他原因。而在学习难度方面, 有80.76%的学生认为在各学科中, 语文比较或最难学, 如此高的比例, 远超认为比较好学和最好学加起来的7.5%。那么对于这两个问题,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语文教材编织者和语文教师都得下一番工夫, 将语文内容设计得更精彩, 让学生得到熏陶和感染, 培育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 已有情况方面
知道了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态度, 也很有必要掌握他们以往的学习方式, 以根据他们的已有情况进行教学衔接。因此, 本问卷设计了十道明显的此类题目, 以了解学生在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状况, 从时间上划分, 有课内也有课外的;从功能上划分, 有阅读、写作学习和完成练习的。
例如, 课堂学习方面, 有44.38%的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老师讲为主, 甚至有10.63%的学生处于发呆、走神、听不懂的状态, 只有26.25%的学生常处于思考感受和11.87%的学生与老师同学产生思维碰撞, 6.87%的学生会积极参与活动。这样的学习状态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 在多选题的第9题“在六年级的学习语文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的结果里, 有32.93%的学生选“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巩固”, 和30.08%的学生选“多读、多听、多写、多问”, 也有21.14%的学生选“识记、理解、应用”。与此同时, 有超过15.8%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或是想学就学, 或是只听老师讲。
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的显性载体在于课堂的实在表现。当问起“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 你是______?”时, 竟然有大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 过半比例的是知道答案不愿举手, 也有一些是等别的同学回答, 甚至有一小部分是根本不参与, 以没思考为由, 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思考并回答, 其中还包括遇到简单问题能思考并回答。这样的结论, 也就和前两道题不谋而合, 可知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大多学生有被动学习的心理迹象, 更愿意听老师讲授, 而自己则懒于认真思考、主动回答。这样的学习状态, 着实令人担忧, 而初一语文教师就该运用一些方法, 渐渐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的习惯, 一改以往的惰性。
知晓了学生在以往课堂里的表现, 也可顺便了解他们在课外是怎样巩固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提倡“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由语文拓展到生活”, 学生的课后练习和课外阅读就不可忽视。可就课后巩固练习和课外阅读的统计结果却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课外阅读方面, 仅有13.13%的学生有经常读的阅读习惯, 偶尔读和没时间读、不想读的学生比例竟超过40%。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阅读量难以居多, 怕是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虽和阅读速度、方法等有关, 但阅读词汇和语汇估计也难以得到质的积累。所以, 这该引起接手这些刚从六年级升上初一新生的老师们注意, 适时和适量地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 增加阅读量, 并引导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 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途径;写作, 则是他们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为获得学生在习作方面的情况, 本套问卷里有几道关于写作的题, 统计数据是:作文素材来源上, 分别有69和15位学生是自己平时积累和观察生活;70位选择仿写或自己想象, 比例超过40%。由此, 在写作方法上, 已有和期待的方法选择结果如下:
这些统计数据较充分地说明, 学生无论是已获得的写作方法还是希望得到的方法, 阅读和老师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在老师指导上, 多于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老师精批细改或评讲、增加练笔指导。由现有水平到希望得到帮助, 这是反映语文教育衔接的一个角度, 而更好地体现这一观点的表现则在于由学生的主观判断到期待心理的过渡。
(三) 主观判断方面
主观判断是指对于本套问卷设计的一些题目, 适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选择, 判断结果因人而异。例如, “你认为哪个因素最能影响你学习语文的热情”、“你认为考试成绩与你语文水平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认为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等, 这几个问题有类似之处, 却散落于已有状态和期待心理部分之间, 现只做简单分析。
各有略超于30%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重”和“教师态度不好”易影响自己学习语文的热情;约有六成学生觉得考试成绩基本或能反映出自己的语文水平, 只有不到12%的学生选“不能相比”;而对于“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的选项则以“做练习题”、“默写背诵”、“查找资料”、“去图书馆读书”和其他方式的排列呈现, 并且前三个选项的比例都居于两成到三成之间, 相差不大;就“自己的语文薄弱环节”而言, 选“古文阅读”和“写作”的居多, 各占43.13%和36.88%, 其次是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和诗歌鉴赏。设计这样的题目供学生作答, 并以无记名方式, 对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略有欠缺, 但对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情况是有帮助的。
(四) 期待心理方面
教师从总体上通晓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 更重要的是结合课程标准, 迎合他们的期待心理, 编排符合他们年龄段心理的教学活动, 让他们踊跃地参与进来, 快乐阅读, 乐意写作, 以达到语文教学有效衔接、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分析他们的期待心理就尤显必要。摘录几道题的统计数据, 以直观的表格形式呈现:
表格里的数据表明, 学生希冀老师能在其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 并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 多讲授或是在讲授中交流, 也就是说, 希望老师发挥引导作用。这就该引发语文老师们的思考:新进来的初一新生希望老师能给予较多的帮助, 那么该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与此同时, 又不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除了这些, 还从教材和学生自己学习角度方面提出问题, 以把握他们的期待心理。如对于新教材中的栏目, 学生较喜欢的有课文阅读、古诗背诵、名著推荐阅读等可知, 相对于更需要深入思考的写作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而言, 学生更偏向于简单的基础知识部分。
而对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预期方面, 就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外学习上的统计结果如下:近半数学生愿意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并有一小部分学生会主动收集有关资料或借助教辅资料书来预习, 但仍有多于三成的学生不愿意预习或只把课文读几遍来简单预习。只有55.63%的学生会积极与他人合作, 剩下的一些学生或是自己独立思考, 或是因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讨论和不想思考、讨论, 而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以解决疑难问题或学习新知识。课后学习上, 预计自己能用一个小时以上来学习语文的只有38.75%的学生, 而大概能用半个小时或以下的人数近于三成。可见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预期度不够高, 计划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不够充足, 学习方式不够新颖灵活, 多数是希望老师给予帮助。如此, 学生或许会花一些时间自学简单部分, 老师倒是要多指导他们不懂的部分, 准确选定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
三、调查意义
本份调查报告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已有情况、主观判断、期待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大致分类, 既了解了他们以往 (多指就近一年的小学六年级) 的学习状况, 又倾听他们的本阶段的真实心声及对刚进入初中阶段的这一年的学习期待。并就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提出自己的思考, 希望对初一语文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掌握群体和个体特点, 以抛砖引玉;并在固有经验基础上尤为准确地把握学情, 确定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 2009, 4.
[2]邵燕楠, 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2.
[3]唐子江.语文“有效教学”批判[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5.
13.大学生上课情况调查问卷 篇十三
同学,您好。是一份关于大学生上课的调查情况的问卷,只用于学术研究。不做他用。请在以下选项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衷心感谢你们的合作与支持。填写说明: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括号里。您的性别男女年级大一大二您对待课堂的态度是()
A基本能认真的听讲,抱着积极的态度B有很多原因听不进课,但还是努力听讲 C无所谓的态度,看心情D很多课都不想听,有厌学情绪什么课您会认真听讲 多选()
A基本上都认真听讲B非常感兴趣的课 C专业核心课程D老师抓得比较严的课E挂科率比较高的课在什么课上,您最有可能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
A选修课B思修、毛邓三之类的两课类
C不感兴趣的专业课D上课人数过多的大类必修课 E短学期讲座等F我从不干任何与上课无关的事您做过哪些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
A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MP3等)B看其他课外书籍
C看其他课外书籍不做什么,只是发呆走神D睡觉
E背单词,学习F做作业 5 那么,课时您看其他课外书的频率是()
A偶尔看B有时看
C经常看D几乎每节课都看
6您认为在上课时间做这些无关课程内容的原因是()
A老师的授课不吸引B觉得上课内容较枯燥
C对读课外书及用电子产品等已经形成习惯D其它_______
7您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互动的情况是()
A经常,能带动课堂气氛B偶尔,对老师的提问感兴趣时参与互动 C极少,只有被老师点名才会参与D从不
8为课堂互动对于听课效率的态度是()
A能让我提起精神专注听课B过多的课堂互动,影响上课进度
C课堂互动让我紧张,反而定不下心听课D无所谓,没什么影响
9为怎样能改善现时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多选()
A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上课水平B加强学生管理,严肃课堂纪律和考勤 C学生自身的素质要加强D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E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F 其它______
10去上课的原因是什么()
A课程内容有趣B老师点名C对该课程感兴趣
14.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 篇十四
您好,谢谢您参加我们这次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本次调查只需要占用您几分钟的时间。为了研究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希望可以从中总结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动向导,从而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做好理财规划,帮助大学生养成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性别()A.男B.女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 你来自()A.城市B.农村
1.家庭人均年收入()
A.1000元以下B.1000-3000元C.3000-5000元D.5000-7000元
E.6000元以上
2.您在校期间的月平均消费)
A.300元以下 B.300-500元 C.500-700元 D.700-900元E.900-1100元F.1100元以上
3.每月用于校内正餐的费用约为()
A.300元以下B.300-500元C.500-700元D.700-900E.1000元
4.月通讯费()
A.20元以下 B.20-50元 C.50-80元 D.80-120元E.120-160元 F.160元以上
5.您的话费多用于()
A.与家人联系B.与校内同学联系C.与异地同学联系D.其它
6.每月购置衣物的费用()
A.50元以下B.50-100元 C.100-150元D..150-200元E.200-250元F.300元以上
7.每月购买日常用品的费用()
A.10元以下 B.10-30元C.30-50元D.50-70元E.70-90元 F.90元以上
8.您是否经常与同学聚餐()
A.从来不B.一两个星期左右一次C.一两个月左右一次
9.您现在拥有的电脑的价格或您打算购买什么价位的电脑()
A.3000元以下B.3000-5000元C.5000-7000元D.7000-10000元E.10000元以上
10.您除了家庭供给的生活费用外其他收入的主要来源()
A.奖学金B.助学金C.兼职D.打工
11.您每月在恋爱方面的支出为()
A.无B.50元以下C.50-100元D.100-150元E.150-200元F.200元以上
12.你购买物品的基本标准是()
A.价格B.品牌C.时尚、流行D.质量
13.你对你目前的消费感到()
A.十分满意B.较满意C.不太满意D.十分不满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请您如实回答所有问题。您的回答对于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很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和支持,谢谢!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以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自身消费情况,从而有助于大家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调查地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四、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五、问卷分析
1.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月消费最高达到12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250元左右。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
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
3.我们可以看到娱乐一项的人数虽然不如选择花费在饮食上的人数多,但在个体每月的消费上却相差无几甚至有过之,相信在一定时间的发展后,用于娱乐的金钱必将占据未来大学生消费相当重要的分量,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在调查中则显示了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5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花费高于50元的占72%,远超过一半。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
6.在最后三道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六、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15.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篇十五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会计教育无论是在教育体制、教育层次方面, 还是在办学形式、教学手段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会计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我国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简称中职学校) , 包括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1998年2月原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 对职业教育的定义性表述是“职业教育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 服务, 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职会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动态化、环境多变化、需求差异化和竞争白热化等趋势的加剧, 中职教育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的会计人员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是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检测, 也是对中职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检阅, 尤为突出的是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的严峻考验。本文基于温州市26所不同中职学校26位会计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访谈法的运用,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试图分析中职会计师资现状及原因剖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会计专业教育、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系列建议。因此,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的实证分析, 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文献回顾
利用中国知网输入“中职师资”检索到51篇期刊, 年限和数量如 (表1) 所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陈明昆 (2005) 认为, 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必须加快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以适应新型工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对职业教育新挑战。汤生玲 (2005) 通过对不同类型中等职校间的比较及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比较, 对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师来源及其流动性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徐英俊等 (2006) 对北京市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认为应建立健全中职师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提高引进人才和在职教师学历层次水平、调整职技高师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林娟玲 (2008) 认为,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 因此中职学校特别是原来普通中专的教学应从注重学科体系建设转向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学科本位必须让位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对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杨德荣 (2009) 指出, 中职学校的教师缺乏跟踪专业发展的能力, 缺乏有效深入实际的渠道, 导致知识存量变化曲线呈下降趋势, 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拖驳式”结构模式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按职能分为两部分, 专业带头人由企事业单位选任, 可以实现由社会需求决定学校发展定位与教学安排的目的, 有效解决中职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在教学与实践中得到提高。万桃仙 (2009) 提出, 中职学校的“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已成雏形, 但在其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阻碍了“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国外的文献研究较少, 其中JaseRamsey认为, 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对职业发展的远景信心不足。要防止师资流失, 加大教师岗位培训力度与深度, 将是除提高薪水以外的一个很有效的举措。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为使本文论证研究可靠, 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假设1:调查对象的非合作原则
非合作原则, 是指参与调查问卷的回答者之间没有相互商量、合作, 而是独立对问卷调查内容予以回答。
假设2:调查对象对所在学校、专业情况比较熟悉
参与调查的对象对所在学校、专业情况比较熟悉, 并且从事会计教学一线岗位的专业教师, 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判断能力。
假设3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的全面性
假设调查问卷中对中职学校师资基本情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包含的信息具有全面性。
(二) 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
由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 除了教育管理部门以外, 外界很难直接观察到各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
为了研究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的情况, 调查问卷法是了解现状及其原因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今年暑期在温州市教育局教师教育院举办的“中职会计骨干教师培训”担任培训教师契机, 设计一套调查问卷来研究中职师资情况, 内容涉及被调查者学校基本情况、教师科研情况、培训评价、教学有关信息、被调查者信息五个方面三十个问题。调查对象来自温州市26所中职学校26位中职会计骨干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26份, 回收有效问卷26份, 问卷有效率100%。
四、调研数据分析
(一) 中职学校基本情况
中职学校基本情况调研数据, 如 (表2) 所示。 (1) 从学校性质来看, 在26所中职学校中公办22所, 占84.62%;民办4所, 占15.38%。会计教育体制已由原来单一的国家公办为主导, 转变为国家、民办、中外联合等多种形式。这种转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对会计教育投入的资金不足, 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会计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办学机制, 促进了我国会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但民办等方式在整个中职学校所占份额还是比较小的。 (2) 26所学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 开设专业三年以下的有3所学校, 占总数的11.54%;6年以上 (含6年) 的20所学校, 占到76.92%。这是由于会计专业是传统专业, 发展时间长, 学生家长、社会对专业的认可度较高, 并且与会计专业投入的小、见效快有一定关系。 (3) 学校年招会计学生规模来看, 50人以下2所学校, 仅占7.69%;51至100人的学校有10所, 占38.47%;101至200人和200人以上的各7所, 占26.92%。从这一点来看, 年招会计生规模各学校不平衡, 这与学校硬件设施、专业师资、区域经济、招生指标存在着密切联系。 (4) 学校教师总人数和会计专业教师总人数来看, 61.53%的学校教师总人数在80以上, 仅2所学校教师总人数50以下, 占调查样本的7.7%。会计专业教师来看, 10人以下的22所, 占调查样本的84.62%, 仅4所超过11人, 占样本的15.38%。为进一步观测采用访谈法进行, 调查对象提供在部分学校会计专业师生比达到1:30, 有的学校会计专业教师课时不足, 只好改教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 说明专业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二) 教师科研情况
对中职教师科研调研情况数据进行整理汇总, 如 (表3) 所示。 (1) 在26所调查样本学校中, 有21所设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 5所没有设立专门科研管理机构, 所占比例分别为80.77%、19.23%。从形式上来看, 大部分学校对科研还是比较重视的, 但也有20%的学校不重视科研, 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科研申报、结题等事项。 (2) 从参加课题研究来看, 在26个调查样本中, 仅1人参加市级课题研究, 5人参加过校级课题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的占23.08%, 20人未参加课题研究。通过访谈得知, 参加市级课题研究的1人, 是作为第三参加人参加了温州市劳动保障部门的科研项目。从这一点来看,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课题研究这一方面非常薄弱, 这与学校对科研的激励措施和学术氛围不足存在很大的关系。 (3) 从撰写论文方面来看, 撰写专业相关论文仅7人, 占样本的26.92%;撰写教育类相关论文的6人, 占样本的23.08%。通过访谈进一步得知, 在撰写论文的调查群体中都是为了晋升职称而被动撰写, 发表文章级别仅为省级及省级以下期刊。仅一位已经获得副高职称的教师撰写了三篇教学相关论文, 多数教师对于论文撰写不知从何处入手, 并且调查对象中很少有人阅读专业期刊杂志, 更谈及不到专业期刊的规范、行文方法等。 (4) 从获得科研奖项来看, 26个样本中仅2人获得校级奖项, 24人未获得任何奖项。通过访谈得知, 大多数学校没有制定科研奖励制度和办法, 没有将科研和教研工作量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因而, 这些因素制约了科研和教研的发展。
(三) 培训现状评价
本次培训对象为温州市教育局管辖开设会计专业的中职学校会计骨干教师, 每所学校选派一名参加, 共有26所学校的26名骨干教师参加。为观测调查样本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知识更新情况, 通过对本次培训的有关情况, 运用李克特式量表 (Likertscale) 方法, 以等距的明确数值表示, 以5点量表为例, 受访者只能从5个语言措词“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稍微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中, 勾选一个适合其心理感受的选项作为答案, 调查结果及描述性统计, 如 (表4) 和 (表5) 所示。 (1) 本次培训课程分为会计专题、审计专题、税法专题、绩效评价专题、税收与中国经济专题五个模块, (表4) 是对暑期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由量表统计描述可知:有1人“不满意”, 占样本总量的3.85%;“非常满意”的7人, 占样本总量的26.92%;“满意”这一级距人数最多, 达13人, 占样本总量的50%, 说明这次课程设置和安排比较符合调查对象的期望, 调查对象希望通过这次暑期培训学习这五方面的知识。同时从基本统计变量中Mean、Median、Plural、Standarddeviation等指标中也印证了这一点。 (2) 在五个专题培训中, 会计专题主要讲解了新条例下的固定资产增值税账务处理、非公司制会计问题研究、企业合并、投资与合并报表准则、科研专题;审计专题重点讲解了审计史和会计史;税法专题讲解了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绩效评价专题讲解了BSC等绩效评价方法;税收与中国经济专题讲解了税收与中国经济的关系、税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宏观层面上问题。 (表5) 是对暑期培训授课内容满意度调查, 由此可知, “非常满意”、“满意”、“稍微满意”的频数分别为5、17、4, 占样本总量比重依次为19.23%、65.38%、15.39%, 说明这次培训内容与参加培训人员预期比较吻合, 从Mean、Median、Plural、Standarddeviation等指标中可以看出这一点。 (3) 为了有针对性研究师资知识结构体系和专业知识更新情况, 采用访谈法对调查样本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记录整理, 调查样本认为在培训中课程安排按出现频率次数排列为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审计等内容。从这一点看出, 中职师资希望得到五个主要方面的培训, 从课程名称来看与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基本一致。另外, 大多数中职教师认为在培训中最想获得会计准则知识、税务会计知识、实务案例、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等。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 至今已有三年多了, 但中职会计教师对新准则的渴求比较强烈。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会计和税法都在同步发生变化, 对税务会计的一些处理也是中职会计教师渴求的, 由于会计教材更新周期慢, 无法从教科书中找到相关的变化点, 所以希望借助培训来掌握。大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Á方法较多, 中职教育运用较少, 因而希望培训能传递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4) 通过对参加培训教师的访谈, 中职会计教师的求知欲比较强, 但由于所处学校环境、氛围、家庭等因素制约, 有打算进一步深造的教师并不多。调查结果显示, 有或正在实施深造 (或进修) 计划的仅3人, 占总样本的11.54%, 23人表示暂时无深造计划。
(四) 教学有关情况
(1) 对26位中职教师讲授的课程进行了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 (图1) 所示。由 (图1) 可以看到, 所有参入调查的中职会计教师都讲授了《基础会计》课程, 《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讲授的教师也比较多, 《审计》和《管理会计》因大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没有开设, 所以相对较少;《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微积分》等这一现象也有出现, 一方面是部分学校会计教师课程量难以饱和, 不得不讲授管理类其他课程, 还有的以前是讲授其他课程现转行讲授会计, 其中以前讲授《微积分》课程数学教师现改行讲授会计课程。 (2) 在对会计专业开设实训课程调查中, 有15所学校开设有会计电算化实训, 12所学校开设基础会计实训, 有9所学校开设工商会计实训 (手工) , 有7所学校没有开设任何实训课程。此外, 在26所学校中仅有17所学校有校外实习, 时间分别为1个月、2个月、6个月、8个月、1年不等, 有9所学校无校外实习。中职学校应培养出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环节应突出实训环节, 通过上述调研数据, 部分中职学校缺少必要的实训教学环节和校外实习。 (3)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 其调查结果如 (图2) 所示。调查结果显示, 企业财务人员、升学、创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改行、不能一次就业的比例依次为40%、28%、12%、9%、9%和2%。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直接到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仅占40%, 与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8%的学生选择升入高职院校, 这个比重、是比较高的, 这部分学生代表中职会计专业中学习较好的学生, 同时也可以缓解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创业的学生占到9%, 相比其他地区来说是比较高的, 这与温州人具有创业精神、开拓精神有关;9%的毕业生改行, 大部分改行的学生是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 或对专业兴趣不浓或自身原因等造成的;另外1%的毕业生不能一次就业。
(五) 个人基本信息
个人基本信息从八个方面调查, 调查结果详见 (表6) 。在26个调查样本中, 女性和男性比例为73.08%和26.92%,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性别情况, 女性多于男性。从年龄调查来看, 96.16%的教师是39岁以下, 30岁以下的占到61.51%, 说明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从工作年限来看, 2年至5年的教师居多, 占41.15%;2年以下工作年限的教师仅占11.54%;10年以上占样本总数的19.23%, 说明中职骨干会计教师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工作年限结构比较合理, 容易形成一个以老带新的梯队。在学历方面, 23人为本科学历, 占总样本的88.46%;大专3人占样本11.54%。在调查对象职位方面, 只有2人担任教学组组长职务, 24人为普通教师, 没有担任学校任何行政职务。从调查对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来看, 初级资格为69.23%, 中级资格30.77%, 无高级职称教师。从学校职称来看, 初级8人, 占30.77%;中级17人, 占65.38%;副高级仅1人, 无高级。从职业技术资格来看, 26人中仅有1人有职业资格 (注册会计师) , 25人无任何职业资格。从上述几点来看, 中职会计教师师资结构不尽合理, 副高以上职称偏少, 缺少专业和学科带头人, 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并且从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来看, 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资格的教师比较少, 说明中职学校缺少“双师型”教师, 这也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中职学校应培养出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 而这离不开企业的挂职锻炼, 在对26个样本调查中, 仅有3人在企业兼职经历, 占总样本的11.54%, 23人无企业兼职经历。
五、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中职学校应进一步转变体制。建立以国家公办为主体, 民办、联办等多种体制并存的形式, 从宏观角度可以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 从微观上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树立学校、教师竞争的意识, 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2) 整体发展不均衡, 师资配置不合理。会计专业投入小、见效快, 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会计专业, 通过年招生规模、教师总人数、会计专业教师人数来看, 整体发展不均衡, 专业师资配置不合理, 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3) 科研是中职会计教师的薄弱环节。大部分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科研管理机构, 但流于形式, 并没有对教师进行引导, 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另外, 教师缺乏对科研的认识和重视, 仅在晋升职称时被迫撰写相关论文或课题项目, 不良的心态导致难以在科研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4) 会计专业教师知识体系结构陈旧, 更新速度慢。自身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导致无法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专业知识, 降低了教育质量。并且因家庭、学校、所处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中职会计教师再学习的欲望受到抑止。 (5) 会计专业师资质量有待提高。通过教学有关调研和访谈可知, 会计专业师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应注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加大实训和试验环节的教学, 加大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比重。 (6) 中职会计教师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比例, 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 工作年限结构比较合理。但是师资结构不合理, 缺少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并且副高以上职称偏少, 缺少专业和学科带头人, 缺少“双师型”教师, 缺少企业挂职经历。
(二) 建议
综上总结,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大改革机制, 引入人才竞争。从学校角度来看, 应引入人才竞争机制, 引进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高职称的教师, 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来学校任教,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骨干教师进修深造。同时苦练内功, 加大改革机制, 将科研纳入考核和考评制度, 制定相应的科研奖励政策,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以研促教, 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 重视中职学校及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管理部门来看, 应高度重视中职学校, 提供给中职教师更多学习机会和更大的平台, 将师资队伍的建设纳入校长考核指标, 让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3) 重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从会计专业教育方面来看, 应重视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做到理论够用, 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强、有个性、有特色应用型人才。 (4)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从会计教师方面来看, 教师应积极参加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更新原有知识结构体系。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做好科研和教研工作, 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并且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双师型”资格, 同时积极前往企业挂职锻炼,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
摘要:会计专业教育分为中职、高职、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层次, 中职学历会计教育作为学历教育的最低层, 是我国多层次会计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而应当加以重视和关注。教师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本文基于温州市26所中职学校会计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 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师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会计专业教育、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师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明昆:《浙江省中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第4期。
[2]徐英俊、齐爱平、李抗美:《北京市中职师资队伍现状、问题与对策》, 《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
[3]林娟玲:《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4]万桃仙:《中职学校“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 《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6期。
16.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 篇十六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科研方法创新;科研平台建设;导师负责制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37813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37-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發展,综合教育的理念也被大众所推崇,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受经济下行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毕业生人数逐年上涨,2015年更是达到了749万的历史最高点,因此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了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手段。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目前,国家相当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于2015年5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国务院这一《意见》的印发,无疑是给广大有创业梦想的在校大学生吹来了一阵春风。现阶段,我国在校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科研能力是衡量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国家所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中,科研的创新则也是国家尤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各所高校也积极开展各类有关科研的项目及活动,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水平。本文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在校大学生对科研的看法,初步了解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以此为基础对提高本科生科研方法创新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解在校大学本科生对科研方法及其创新的看法和实践情况,在充分查阅相关材料和确定调研对象的基础之上,我们设计了《大学生科研方法调查问卷》。问卷共设置了29个基本问题,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对科研的理解,高校科研活动的开展,科研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路径的选择等方面的内容。为了获得全面真实的调查结果,采取了随机调查的方式,即在学校内各学生比较集中的地点发放问卷,尽量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安徽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考虑到大二和大三学生最有可能参与过科学研究,因此问卷发放以大二和大三学生为主。调研期间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563份,其中有效问卷525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接受本次调查的有158名男生和367名女生,占比分别为30.1%和69.9%。
三、调研的主要结论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高校本科生对科研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科研方法的运用和创新情况,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525名本科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经统计,72.76%的被调研对象认为参加科研活动可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知识应用水平;63.43%的同学认为做科研就是发表文章,对保研更有优势,而且可以加学分,有利于奖学金的评选;51.05%的同学认为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更有利于找工作;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完全没必要做科研,他们认为科研训练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科研需要一定的基础,而且很难出成果,大学期间还是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主。以上数据显示,同学们对于科学研究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高校做科研就是为了评选奖学金、保研,为了毕业能找到好工作,更有部分同学认为完全没必要做科研。这也反映出当前高校本科生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积极性不高。
(二)从事科研活动学生较少且形式单一
如右图所示,在此次参加调查问卷的同学中,只有13.9%的人表示身边参加科研的人很多,56.57%认为身边有,但是很少,18.29%和11.24%的同学表示几乎没有和不了解,说明目前在学校中不参加科研的人数还是占了相当大的一个比重。结合大学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的课程虽然较高中来说少了很多,但是课程的难度较大,而且集中在大二和大三这两年中,课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而且比较难理解的,恰恰也是在这两年,也是大学生们做科研的黄金时间段,由此可能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去对科研进行一个很好的了解,深入学习;同时,大学又是一个开放型的小社会,许多人因为在高中时的学习环境过于压抑,导致其进入大学之后没有心思去学习,没有学习的动力,就更不要说做科研了。这也就是目前大学生做科研的人数很少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对科研方法了解甚少
科研方法是做科研时的基础,只有对科研方法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做科研的时候有一个较好的分析方法。在统计调查问卷时,我们也对同学们对科研方法的了解程度进行了统计,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学生中,了解程度最高的是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知晓,但是对于其他的一些科研方法了解的人相对来说就比较少甚至是没有。在获取第一手资料之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对于后续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了解这些方法的同学微乎其微。了解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的都将近占了总调查人数的80%,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而对于像跨学科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这些需要一定的科研基础以及分析能力的分析方法,大家了解程度并不高。
(四)学校缺乏鼓励学生科研方法创新的途径
在“如何推动科研方法创新”这一问题上,同学们反映最多的是主要依靠“国家和学校的相关鼓励科研创新的政策支持”以及“学校组建科研团队和平台”这两个选项上,占比达到了63.17%。这从侧面反映安徽财经大学鼓励科学研究以及方法创新方面缺乏政策支持,或是有相关鼓励政策学生了解甚少,这将导致有科研创新兴趣的同学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去展现自己。
四、调查问卷的总体判断及分析
(一)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乏力
当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各类竞赛关注度较低,对科研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乏力。分析问卷可知,影响大学生从事科研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政策和自身发展。学校是否将科研成果纳入评奖、评优、推免研究生等政策直接影响到学生做科研的积极性,从事科研是否有利于出国、考研和就业等自身发展因素也制约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认为只有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目标的同学才有参与科研的必要,而那些以到企业就职为职业目标的同学则明显缺乏参与科研的动力。这些因素造成大学生在科研活动方面的“不为”,导致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乏力。
(二)高校科研平台搭建不足
大学生做科研需要有一套与之适应的制度体系,从科研项目的建立到最终科研成果的形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合适的制度体系,目前高校在支持学生科研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科研资金的投入不足,科研活动比较单一,缺乏科研场所等问题一直存在。高校科研平台的建设不足,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已有的科研成果大部分是建立在模仿别人的基础之上,缺乏深入基层调研的机会,知识仅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基于现实来融会贯通,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很低。
五、提高大学生科研方法创新相关建议
(一)落实导师负责制,把科研融入教学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体制的一种创新,对大学生科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进行科研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不断地积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科学研究。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应该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作为保证,这种有效机制就是导师制。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导师制度已经落实到很多高校,但是本科生导师对于学生科研方面的带动起到的作用却十分有限。高校应落实导师负责制,对导师所带学生的科研项目纳入导师综合考评的范畴,促进导师与学生的互动。
(二)把科研任务纳入教学计划,让科研融入课堂
高校培养方案应把科研任务纳入,專门开设科研知识以及科研方法的课程,引导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进行初级的科研尝试,了解科研的内容,学习科研中用到的基本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应积极组织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对学生参与科研讲座、创新创业项目、暑期社会实践等科研活动设立学分要求,规定每学年的完成总量,对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进行强化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摒弃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真正做到科研融入课堂。
(三)完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科研方法创新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知识的积累中寻求创新。因此,高校应完善奖励机制,并把这些奖励政策宣传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例如,对科研成果有一定价值的学生可以冲抵课程学分,有重大科研价值的给予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等。总之,高校可以通过奖励机制的设立,鼓励学生做科研,激发学生科研方法创新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06:71-75
[2]黄锁义,李容,潘乔丹,黄世稳.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02:22-24
[3]李建建,陈文,郑元凯.高校搭建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106-109
[4]李洪波,杨道建,杜明拴.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06:97-99
[5]孟昭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2:27-28
[6]郭卉,韩婷,余秀平,牛慧娟,田芷淇.理工科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收获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的个案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59-66
[7]戴振翔,郑赣鸿.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49-50
[8]樊世清,于泽,朱学义,胡琼,董靖.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煤炭经济研究,2007,01:75-76
作者简介: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调查问卷】推荐阅读:
大学生支教调查问卷(志愿者卷修改版)07-10
问卷-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情况09-19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10-12
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问卷10-26
关于大学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07-10
大学生旅游出行活动调查问卷06-15
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调查问卷08-12
大学生旅游市场消费情况调查问卷11-07
大学生手机话费情况调查问卷策划书07-29
关于在校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问卷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