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

2024-07-29

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13篇)

1.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 篇一

我对教育的感悟

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从所见所闻所做来看,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究竟做了哪些,做好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做好,我们以后该怎么做等等一系列问题始终萦绕脑中。

现在看,我们既然是明德学校成员,就要秉承明德教育全人教育理念,人的发展应该是健康快乐全面发展,所谓全面,我的理解应该是尊重每个人,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成长过程千差万别,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历程,需要我们教育人只要尊重他们的发展就行了,尊重我的理解就是按照自然的发展去培养人,发现人,理解人,让他们快乐健康,这是第一要务,如果违背人的不同阶段心理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那就会背道而行,适得其反。

纵观学校的教育,在升学率指挥棒的指引下,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备受煎熬,匍匐前进,他们怎么会快乐呢?

现在一些学校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多教育者会莫名惊诧,不得其解,反而起到阻碍适得其反的作用。导致一些课外活动畏手畏脚,在上面行政的压力下,不得不开展。

难道我们仅仅就把培养人的教育就归结为成绩的教育吗?当然不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就收效甚微,止步不前,反而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回归的重要性,教育的回归我的理解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发展。

在升学率指挥棒棒的指引下,我们的管理者,教育者不敢越雷池一步,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过五关斩六将,为什么在小学阶段,在狠抓成绩方面有所提高,效果明显呢?我的感悟是,孩子在童年时代,由于自己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一些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只能在教育者和老师的引导,指导,督导,辅导下被迫完成,机械的学习反而在这个阶段起到了积极有效促进作用,所以有效果。

为什么到了初中以上阶段就发生了千差万别的变化呢?因为人在发展,不同阶段人的思想逐渐成熟,在某个年龄段都会在这个思想的引领下做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情,这个阶段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在不尊重的前提下去做这些事情,反而没有效果,甚至愈做愈糟。

很多孩子在这个阶段变化很大,我们应该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尊重人的发展,每个阶段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去研究教育对象,然后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让教育继承与发展。

我们的一些教育者,不认真的学习,不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总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走老路,导致我们最终培养的学生,所谓优秀学生(成绩好的)少之又少,甚至就那么几个,应该说我们最终是牺牲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为了遵从一个模式的教育,培养就开始认为行的那么几个甚至是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要这些学生发展好了,学校的声誉就好了,老师就行了,名利双收了,各方面笑逐颜开。

我们的教育不是这样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尊重人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全面成长,快乐的教育。

对于目前,如果学校要想健康可持续的向前发展,首先应该改变的是管理者,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学校要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要用制度去引领,引导疏导督导指导辅导他们健康快乐发展,然后才是学生的发展。

用科学人文性的制度去管理人,管理学校,这是依法办学的首要任务,有这样的想法,首先要淡化功利思想,所谓的功与利,只有后人说,后人评价,这个后人当然是人民群众以及培养出来的学子,这个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们的教育者为什么会极力追求功利,这个功利其实就是人的本性所致,一些教育者不把心思放在学校,放在学生身上,归根结底就是他们的在工作中获得不了满足,自我实现价值不能很好得到体现,生活上牵扯很大精力,我的想法是,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精神的发展,在现在物质横流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攀比现象特别严重,为了攀比,就不择手段,导致我们教育不能够健康可持续向前发展。

主要应该是良好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制度的建立必须建立在尊重人,理解人,人文性较强的基础上,否则是压迫,剥削,把管理对象不当真正的人。

这样的制度下,人怎么会健康快乐?

当然任何事情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只要各层次的,有代表性的,大多数认同就可以了,因为人的思想是受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只要大的方面不差,方向正确,符合学生和教育发展规律,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就行了。

我们的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尊重教育发展规律,需要管理者,教育者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地联系群众,联系生活实践,敢于放下身段到基层去,时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刻明确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怎么干得,为谁而干的等等一系列问题。

要坚持不断反思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们对得起所从事的工作,在自己从事教育生涯阶段,不会留下遗憾。

在从事的教育生涯阶段,在人生的成长阶段,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任何问题都会克服,没有解决不了的,我们不怕问题,怕的是我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魄力,能力与胆识。

2.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 篇二

一、让环境育人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与社会都很发达的国家, 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 滨海地区天蓝草绿、空气清新, 城乡环境幽雅。与自然环境相比, 我体验更深的是这里的文化环境:澳大利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高福利国家, 人民生活安逸富裕, 居民文明有礼、乐于助人。由于政府时时处处体现和提倡以人为本、人人公平、民生为基的服务理念, 使得整个社会安定和谐, 政府还鼓励人们在工作之余更好地休息、娱乐。居民尊重自然, 讲求实效,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处处以维护自然面貌为本, 体现自然之美。基础建设以美观、实用、耐用、够用为根本, 不奢华、不浪费, 规划一步到位。澳大利亚的自然与社会文化环境, 深深地影响到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 为学生幸福成长、快乐成长、富有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显教育特色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 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民族的移民, 独特的环境与移民历史演绎了独特的教育文化,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有如下特色。

1. 课程设置丰富多彩。

澳大利亚的中小学共设置了近100种课程供学生选择, 还有40种外国语。有些州的学生每升高一个年级就会减少必修课而增加选修课, 到十二年级时只有英语课是必修课。

2. 讲求“个性”。

澳大利亚无论是对课程管理还是对教师的管理都是比较人性化、宽松的, 是粗线条的。这样, 教师就有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 可自主发挥, 充分展示个人魅力。教师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

3. 兼顾“独立”与“统一”。

澳大利亚的州政府要求每个学校要开设英语、数学和科学, 其他课程可由学校自己决定开设, 所用教科书也都由教师自己选择。这就给了教师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澳大利亚的教师要求自己讲好每一节课, 不照猫画虎, 而是费尽心思、想方设法地上出精彩课。这种既民主又宽松、既丰富又多样、既独立又统一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4. 既“动手”又“动脑”。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很注重现实性和生活性,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 社会与环境、民主与法制等辩论式教学, 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教育是如何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生存服务的。学生“动脑”多, “动手”也多。

5. 崇尚“干事业”。

澳大利亚教师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他们都是在“干事业”, 而不仅仅是“干工作”。教师认真备课, 认真准备上课用的资料、教具、讲义等, 教学用品多种多样。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教师个个胸有成竹, 课讲得轻松自如。学生学习也比较轻松, 没有太多课业或分数的压力。教师会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上课就是在享受学习、自由成长。

6. 追求“唤醒”。

澳大利亚的教师十分注重唤醒学生的自觉与悟性, 而没有填鸭式的“灌输”。学生行为规范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生言行大方、自然纯真。教学中, 教师用心地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耐心地辅助学生坚持做好每一件事。

三、供吸收借鉴

1. 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 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 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大家应携手创造一个更适于基础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让教育真正按规律行事, 而不是随波逐流。不要仅停留在教育内部层次上去考虑教育问题, 要推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向一体化。

2. 从学生本性出发。

澳大利亚教育成功的根基是教学过程顺应了学生的天性, 让学生在快乐、幸福中学习。反思我们, 对学生的研究还不够, 没有真正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办事, 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灵感受, 没有唤醒学生内心自我成长的欲望。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快乐地去做, 教师也持续地、热心地引导, 天长日久, 我们校园的景象也会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和谐、文明、奋发向上。

3. 调整教学侧重点。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并不侧重知识的传授, 而更注重兴趣的培养、能力与潜力的开发。根据学生心理发育特点, 顺应他们爱玩、好动、好奇的天性,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玩耍中锻炼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充分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澳大利亚的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获得成功, 总是抓住学生的优点, 予以表扬。学生练字, 100个字当中哪怕只有2个字写得好, 就抓住这2个字给予表扬。我们太重视知识传授了, 知识增多了, 智慧减少了。我们要从知识教育转向智慧教育, 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

4. 建立选择性教育体制。

澳大利亚建立了面向世界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 为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与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实现了人尽其才。我们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 应激励教师编制、实施综合性的校本课程, 针对学生爱玩的天性, 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旅游, 使他们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了解社会, 让学生在活动和娱乐中成长。对高年级的学生应该逐步推进“选择性”的教与学, 鼓励学生主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能够达到的水平, 选择升级或升学。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要通过制度建设、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方式服务可选择性的教育体制的构建。

当然, 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也存在诸多弊端, 他们的教育虽然顺应了学生的情感,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但忽略了人的集体属性和知识完整性的掌握, 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对“自主管理教育”的探索与感悟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A-00057-02

当前,如何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素质教育要义有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而“主动发展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作为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主动发展。以下是笔者开展“自主管理教育”的一些探索与感悟。

一、组建班集体阶段,做好推选班干部的工作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教师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因此,在组建班集体阶段,做好推选班干部的工作尤为重要。

由于一年级新生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幼儿园,他们的情况各异,再加上学习环境的变化,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是陌生的,因而需要彼此了解,建立情感联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关系常常是由一些偶然的因素决定的(如同桌、同住的小区等),这种关系还不是集体的关系,因此,每次接一年级新班的工作时,笔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将一群天真幼稚的儿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集体。在课堂上低年级学生普遍都存在不能约束自己行为的问题,如讲小话、开小差、玩笔头、掰手指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先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之后还要经常提醒他们,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律、自觉意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后,班主任再从中发现哪些是执行力较好的学生,并从中选取那些比较热心的学生作为“积极分子”,让这些学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成为班里其他同学遵守纪律的表率。笔者还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增强学生交往的频率,让学生在交往中慢慢互相熟悉,同时也使崭露头角的“积极分子”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树立威信。随着活动的丰富和深入开展,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增强,班级骨干力量也已基本显露出来,这时,班主任就可以指导全体学生民主选举班干部了。这样一来,那些有号召力而又热心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很容易就成为班委会成员。

二、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侧重于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当班集体初步形成时,班主任的工作重心就应侧重于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那么,如何使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得力干将呢?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严格要求,强化班干部的职责意识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者和“火车头”作用。班干部要想管理好班级,首先自身素质要高,也就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基于此,班主任要让班干部自发地产生搞好工作的愿望,使他们认识到班级的好坏与自己担任的工作密切相关,从而树立领导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意识。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还应组织班干部主动接受各类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成为同学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在同学当中长久地树立威信。

(二)扶放结合,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即使已经培养出“得力干将”,班主任仍应该是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千万不能做旁观者。由于班干部的管理能力仍有待于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因而在他们管理工作中出现经验欠缺的问题时,需要班主任及时引导他们、扶他们一把。可以说,这时候班主任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告诉他们做什么,还要具体教他们怎么做。为此,笔者会不定期地召开班干部会议,及时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技巧和方法,比如,如何做好每天的工作安排与考勤记录,劳动委员如何组织本班同学做好值日、如何进行大扫除,纪律委员如何管理课前纪律……让班干部尽量采用与同学协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必须公正客观地处理事情,使他们掌握灵活有效的管理方法,增强管理能力。当班干部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时,就给他们提供锻炼的舞台,放手让他们自主商讨和处理班级事务,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当然,扶放结合中需要注意把握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给班干部布置一些简单的工作,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再放手让他们管理一些较难的工作。

(三)鼓励肯定,激发班干部的管理热情

随着班干部班级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班级各项工作基本上能按部就班,正常开展。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时常关注班干部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必要时还应让学生们列举班干部的工作内容并感谢班干部为集体付出的辛劳,让班干部体会到管理班级带来的荣耀,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增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经过反复实践,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班委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更有威信了。

三、班集体形成发展阶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班集体是由众多学生组成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无论是班主任的辛劳还是班干部的努力,最终都是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质,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因此,在班集体形成发展阶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自主管理就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

(一)实行“班干轮换制”

为了充分体现教育活动“面向全体”的理念,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在学生升入高年级学段时,笔者实行了“班干轮换制”。具体做法是:新任班长在工作日的前一天要委任其他各个机构主管成员,并布置分管工作,要求值日班干做好当天工作安排和记录。班长在放晚学前5分钟要主持工作总结会,晚上根据各个班干的记录写班级日记。这样一来,每位班干部都非常珍惜自己的“从政”机会,工作认真负责,早晨打扫清洁区、早读领读、早餐分发、餐具洁洗、作业收交、卫生监督等全不用班主任操心,工作井然有序。实行“班干轮换制”之后,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成为班级的主人”的教育目标,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班里涌现了一批思维活跃、责任感强、有独到见解和组织才能的优秀干部。

(二)实施自我管理,培养自理能力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实行班干轮换制虽然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参政”的机会,但是参与管理的时间不是很多,所以学生的才干、能力没有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这两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借鉴了合作课堂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能动作用,收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如把全班60多名学生按德、智、体、美、劳均衡分成六个中组,让各组根据组员特长选定各课代表和负责各个职能的组长,每人都有头衔,由各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进行劳动、晨读、早操、眼保健操、放学路队、卫生保洁、教室电灯开关、门窗关闭和打开等日常工作,并做好相关量化表的填写工作(见表一、表二)。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能各司其职,每天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既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展现;既能从班级管理工作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能亲身体验到当班干部的辛苦。在这样的前景下,班风、学风变得越来越好了。

注明:此表使用“正”字记录法,每一笔画算一分;周五组长合计量化分。

综上所述,班主任根据不同的阶段来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能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逐步实现由班主任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

4.教师对教育扶贫的思考和感悟 篇四

不知是何事,也不管是什么事情,既然是紧急会议,我想没有会无辜请假的。我今天一早吃饭,按时赶到乡会议室开会。进去时看到已经没有座位,还有后面站着的许多教师。不过前几排还有座位,我不怕领导看到我,就坐前边了。

看看主席台,上边领导有乡吴书记和抓教育的乡长,当然缺不了我们的中心校张校长。看来是让我们做一些紧急的事情,开会就知道了,我不再多想,耐心等待就好了。原来是贫困户的教育扶贫工作的清查,要求应补必补。这次工作就是查以前工作是否落实,还有不管在什么样的学校和幼儿园,都要清查到位,应补必补。

看来国家对于贫困户的帮扶真的是动了真情,也从更长远考虑了。输血不如造血。我们全乡教师今天,就是这样任务。下午两点前把贫困户有无学生情况摸清,询问是否进行了教育补助金。若没有补助,这次一定要做到信息不漏,要登记监护人银行卡账号,落实政策。

我们一户一户的落实,家家到,家家询问。尽管了解一些家里没有学生,我们也要到家去。实际询问本人,做到情况千真万确。

方便群众,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尽管村委有贫困户的信息,我们没有打电话,让他们到村委落实情况。我们确实跑了不少路,因为不熟悉情况,还找了亲戚帮忙带我们去。我们到了贫困户家里,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因为我们讲明了来意。对于我们询问,都是积极配合。端茶倒水,感觉就是不一样。这恐怕是电话招来,享受不到的!这让我想到了焦裕禄,为什么深得人民爱戴?就是和人民一条心,方便于民。

是的,咱做咱自己,有领导带队看着,如何去做不是我管的事情。否则会有狗抓耗子多管闲事之闲。

5.孝心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篇五

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明珠双语学校

李林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正是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文化发展与国家的强盛。实现中国梦必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文化的复兴。在回望中华民族强盛期的历史足迹中,我们不难发现支撑国家和民族强盛的一块重要基石—孝道。要实现美好的中国梦,必须从小学生开始在中华民族重视汲取和崇尚先祖们所创立的孝道。

【关键词】 孝心教育 落实践行 立志报国

现在提倡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孩子便成了家中的宝贝、家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一些家长的爱导致孩子养成了自私的习惯,只要求父母长辈给予,不懂得感恩报恩,孝心教育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淡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中国梦。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源在孝,孝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孝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权衡的标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传统道德教育正好能让他们找到权衡自己言行的标准,让他们变成尊敬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人。高尚道德的形成,需要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只有培养了良好的道德习惯才能提高个人修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他人、爱祖国呢?”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希望从我国传统美德“孝”字入手,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通过 “百善孝为先”这个中华民族古训的教育,使学生体验父母对工作的劳心,对自己的关心,对生活的艰辛,让孩子知道家长们为孩子付出的点点滴滴,从而激发学生由心灵深处产生的对父母的体贴、孝敬,从养父母之心开始,自觉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教育学生把对家庭的孝和对同学的关爱、对社会的关

爱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能爱父母、爱同学,然后知道爱家乡、爱祖国。通过孝心教育让学生产生道德认识,进而演变为道德情感,最后变成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当今社会,孝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它赋予“孝”字更深刻的内涵,不仅要求我们对父母尽儿女之孝——孝敬和孝顺,还提倡我们尊老爱幼、扶弱济贫,要求我们对祖国尽忠心和对社会有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让新时代的孩子们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落实孝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践行,因为播种行为才能收获习惯。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细节人手,从小引导学习“孝言孝举”。“孝言”有:起床问声早、进门忙报到、出门打招呼、睡前道晚安、分别说再见、感激表谢意等等。“孝举”有:就餐让座位、吃菜让佳肴、看电视让频道、父母生病懂得端水递药等等。道德情感需要积累,规范行为需要培养。孝心教育就是要从这些细节人手,教育他们怎样孝敬父母长辈。只要我们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引导,很多学生都是愿意按照家长和教师的指点去做的。久而久之,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就会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我校每月假给学生布置的孝心作业,从日常的小事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如:给爷爷奶奶说句祝福的话,温暖他们的心;为爷爷奶奶一起做一件家务事,如倒垃圾、洗菜等,让他们开心;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捏捏肩;为奶奶梳一次头,给爷爷洗一次脚等等。通过电话回访或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月假期间对孝心作业的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在班级评出“孝星少年”,由学校统一表彰颁奖。

孝心教育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教育目的,使学生的孝心、善心、爱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思想逐步得到升华,并得到了社会、家长的极力支持和好评,家长们普遍反映,学生们在家更懂事了,会懂得体谅父母了。“孝心”活动远没有结束,仍在继续深入开展。过不了多久,人人都将是班级“孝星少年”,孩子们会将“孝心”化为“孝行”,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6.浅谈网络教育对学生教育的意义 篇六

关键词:网络教育,学生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

毋庸置疑, 网络以其海量的信息量和广阔的知识面, 满足了教学对知识的需求。很多学校意识到了网络教育的优势所在, 并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网络教育。但是仍有很多学校依旧保持着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 并没有很好地了解和重视网络教育。对此, 笔者对网络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 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网络教育的重视。

一、有利于教学观念的改变, 深入素质教育

传统应试教育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机械地掌握了很多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呆板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并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解除这一弊端, 国家开始推行素质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仍有很多学校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应试教育体制, 它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网络教育是素质教育下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自主操作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重点, 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不利局面。计算机网络拥有强大的搜索功能, 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查找到教师和教材没有涉及的许多知识, 这些知识能够有效地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由此可见, 网络教学既能有效地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又能很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换言之, 网络教育有利于教学观念的改变, 让学生能在素质教育体制下顺利地开展学习。

二、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提高上课效率

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主要以研究矿产资源为主, 因此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量学、岩石学和物理勘探等知识。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这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网络却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弊端,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计算机网络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 教师通过网络可以不断地完善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因此, 网络教学为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保障。②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够有效地推动多媒体教学, 能为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提供较大的便利,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率。③计算机网络教育为教师教学信息反馈活动添加了一个通道, 这种反馈活动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 教师能够及时地替学生解除疑问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网络教学会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但是却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利于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三、有利于教学手段的更新, 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教师是课堂的核心, 这种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较大的局限。在矿业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 如果光靠教师的讲解, 会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十分尴尬和沉闷, 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网络教育能够将知识很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教师即将讲解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 能够及时补充教材中的不足。另外, 网络教育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 网络教育能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并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最后, 网络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气氛逐渐轻松和愉快的情况下, 学生更乐于投身学习。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提高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共同进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网络教育逐渐成为顺应素质教育体制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学校为了能够有效地推动网络教育, 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进, 例如加大对网络教育的资金投资、深入素质教育体制等。相信只有先了解网络教育的意义, 才能有效地引起高校对网络教育的重视,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建青.影响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及其协整关系——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 .

7.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 篇七

[关键词]阳光语言 温暖 教育意义

曾经有这样一份问卷调查,“如果家长和老师给你一个新世纪的承诺,你最希望得到什么?”56.82%的孩子希望家长和老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肯定自己;54.67%的孩子希望家长和老师别老说别的孩子比自己强。而“玩的时间多一些”和“多给零花钱”这两项承诺受到孩子的青睐最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哪怕他仅仅是一个孩子,被认可、求得正确评价的心理需求会胜过对金钱和娱乐的渴望。可见语言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容忽视。

一、师生之间的“阳光语言”

大家一定都知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这虽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却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具有常新的意义。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训斥,没有疾言厉色,更没有打骂,却用四块糖、四句孩子爱听的话语,就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同时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人、正义和勇于认错。我们不得不感叹陶先生高超的语言教育艺术。马克·吐温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好好地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孩子。

语言的运用,还需要建立在倾听孩子的心灵之上。孩子们究竟喜欢听什么?他们究竟易于接受怎样的交流?孩子的心灵需要倾听,我曾本着这样的初衷,对很多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让孩子们选出自己最喜欢听到的老师的话,其中“老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错了不要紧,只要你能改”等等这些朴实而又温暖的阳光话语得票率最高。

这些语言被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阳光语言。生命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和雨露,凭借着灿烂的阳光和雨露,生命才能够得以蓬勃的繁衍,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孩子心灵的成长也离不开“阳光雨露”。

1.你回答得真好!

2.你已经进步了,恭喜你!

3.再加把劲,你一定能追上某某某!

4.你很聪明!

5.做的不错,你真了不起!

6.大胆去做,做错了可以改!

7.你能行!老师相信你!

——《阳光语录一》

孩子们从这些语言中感受到的是:爱心、理解、关怀、赞美、帮助、欣赏、宽容……在这些语言里,老师们把点滴的鼓励,炽热的爱心,放在孩子的小手心里,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鼓励、信任和关爱的集体,孩子喜欢听的,老师说给他们听;孩子想说的话,老师静静地听,让孩子们的心灵天天充满阳光。

二、亲子间的“阳光语言”

曾有一份“知心调查”在给爸爸妈妈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跟孩子交谈时,您最爱说的三句话是什么?”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一大批来自不同地区、从事着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经济条件的爸爸妈妈,竟然不约而同地在调查问卷上写下了这样三句话:“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其中“没出息”这三个字是孩子们最不爱听的,但它出自父母口中的频率不比前两句低多少。这句带着强烈贬损意味的话不知刺伤了多少孩子的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或是成绩不理想时,孩子是非常脆弱的,他们极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安慰。作为家长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要给自己也给孩子增添一份自信。

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和孩子之间的阳光语言,以及用自己的阳光语言进行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无不记录着家庭教育的智慧。在一个个家庭中他们用自己真实优美的语言,在岁月中留下了他们的阳光语言小故事。

1. 宝贝,再坚持一下!

2.为别人多做一点,快乐就会多一点!

3.如果觉得委屈,就哭出来吧!

4.在妈妈眼里,你是最棒的!

5.今天你过得开心吗?

——《亲子阳光语录二》

三、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阳光语言”

而老师和家长之间呢,同样也需要这样的阳光语言。

1.家长的烦恼,我们一起分担。孩子的成长,我们共同努力。

2.家长,请听我说。

3.您的孩子最近表现很好,如果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下,进步就更大。

4.请不要着急,孩子偶尔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共同努力,孩子会进步的。

——《阳光语录三》

语录三的诞生让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更为有效。教师和家长共同成为了一棵包容的大树,用一片片绿荫关爱着孩子们的成长。阳光语言再一次彰现着它的魅力。

8.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 篇八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8-01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对人民教育事业充满了热情,被毛泽东誉为“人民教育家”。他师从杜威,继承和发扬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结合当时中国具体的国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体现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中先生是“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而学生则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缺乏社会实践和锻炼,学习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脱离太远。针对传统教育的这些弊端,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陶行知看来,生活就是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好的生活就是接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就是接受坏的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综合这些,我们不难理解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包含了以下三种观点:(1)生活教育来源于人类生活,随人类生活变化而变化;(2)生活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目的是适应生活;(3)生活教育体现了终生教育的思想,与个体人生共始终。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命题。陶行知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从陶行知的这个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主张学校教育不在局限于书本,学生应该向大自然、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学习,开放式办学,是学校教育与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批判传统单一教学法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亦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由此可见,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

综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处处体现了改造社会的智慧,充分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不仅深刻地批判了旧体制下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笔者将做如下论述: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闪耀着素质教育的光芒。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关于这点,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即来源于生活,由生活产生,文字、书本不能喧宾夺主,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同时给出了方法论上的指导—“教学做合一”。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凸显了新课改理念。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之间的联系,同时积极倡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是学生最大的需要和兴趣,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很好地将课程内容与生活以及社会联系了起来,“社会即学校”,只要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都可以接受教育,反映了教育的普遍性,同时也反映了新课改下课程开发的创生取向。最后,他提出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与新课改背景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是不谋而合的。

当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精辟深邃,远不及笔者所论述,我想,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他的思想进行梳理和反思,一定会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陈霞.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甘肃科技,2009,25(6):156-158.

[2]翟晓云.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蕴[J].宁师专学报,2008(3).

[3]李玉胜.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理论界,2010(7):184-186.

9.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 篇九

一、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 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保持总体稳定, 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国际局势错综复杂。军事因素对国际格局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有所上升。一些人随着战争枪炮声远去而淡化了国防观念。有的人把国防只看成国家的事、军队的事, 与自己无关, 这是十分危险和可怕的认识。战争可以千日不打, 观念不可一日松懈。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深刻地指出, 要始终把国家安全和主权放在第一位。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安全利益得不到保障, 就不会有其他利益可言。我们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不断巩固国防, 才能保护我国国家安全, 维护国家统一和发展。我们要时刻强化自身的国防观念, 树立有备无患、居安思危的观念。

二、国防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 国防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国防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军训、讲授国防法兵役法等形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 可以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于理论化的模式,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性。如参观国防教育基地, 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国防知识的兴趣, 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和学生自身的参观, 从视觉、触觉和听觉全方位感受国防知识,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使大学生从实践感受到爱国主义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口号 , 而是从自己做起 , 从现在具体实践做起。爱国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就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我国的国防教育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教育, 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具有安全意识的爱国主义人才。

(二) 国防教育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要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国防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借鉴, 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方法的丰富和发展,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各种传统的方法, 更大程度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国防教育的实践性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能力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帮助大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1. 在能力培养上, 国防教育有着强化的特征。国防教育的实施方法, 承载了部队的训练与管理方法, 具有极强的示范性。通过对学生的军事训练, 规定严格的制度, 注重从细节上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要求严格的纪律和作风, 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毅力和斗志;不断的检查与评比, 提高学生的集体的荣誉感。国防教育的增强学生生活到学习方方面面的能力, 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

2. 在道德教育上, 国防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国防教育内容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 成功地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中华美德由于性善的观念占主导地位, 强调发挥自主自律的精神, 所以特别重视“诚”与“信”的品德。追求精神境界, 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当高校学生进行军训时, 与军人朝夕相处时, 自然形成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国防观念。

3. 增强国防观念, 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大学生通过接受国防和军事方面的教育训练, 增加国防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 不仅有助于强健体魄, 磨练意志, 也有助于养成讲道德、守纪律的良好风尚, 在思想、知识、技能和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从而有力地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4. 国防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国防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现代的大学生由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 缺乏的就是独立自主能力与艰苦奋斗精神。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但是局部地区仍有动荡, 当代大学生通过国防教育, 了解当今的国际形式, 树立国家安全观,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从而提高了个人素质, 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国防事业的热爱。

总之, 国防教育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成斌.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

[2].卢火.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版) , 2006年第2期.

[3].张相琼.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

10.浅析幼儿舞蹈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篇十

关键词:舞蹈,教育,幼儿

简言之, 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幼儿生活的舞蹈, 它是以人体的动作、姿态为为表现手段, 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少儿艺术形式, 是一种具有动态的、表情的、表现性艺术。当前, 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其最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等综合素质都得到强化和提高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他们心智初开, 幼儿舞蹈这种为幼儿所热爱的教育形式在实施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幼儿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道德及性格品质培育的意义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而幼儿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有极强的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 孩子们在进行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 会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提升和性格品质的培育。如, 幼儿舞蹈《看木偶戏》中展现出来的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那种品质, 幼儿们在排练过程中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 机械地动作, 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成为他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我们都知道, 每一个舞蹈艺术家都是一个呕心沥血、锐意进取、苦练技艺、持之以恒、追求完美的人, 幼儿舞蹈虽不及如此, 但总体而言, 舞蹈毕竟是一门充满“苦”的艺术, 要吃苦, 要流汗才行。幼儿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砥砺了自己的品质, 展现出每个人刚毅的一面。另外, 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 爱清洁讲卫生,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幼儿舞蹈对幼儿创造力开发和启迪的意义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这是因为孩子们天真无邪、善于想象、喜欢新鲜事物, 具有无穷的创造力。而幼儿舞蹈恰恰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幼儿舞蹈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 幼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后, 已经基本掌握一些舞蹈动作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这时就应该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们的创造力, 给他们以无穷的想象力发挥的空间, 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曾上过一课《绽》, 音乐具体形象, 上课时我给幼儿们一个简单的提示, 先请他们欣赏音乐, 然后讲述自己对音乐中情境的感受, 说到情绪共鸣处幼儿们情绪激动, 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接着就可以让幼儿们自己去感受花开的感觉, 在大脑里充分展开他们的想象, 经过几次练习后,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启迪和开拓。其实, 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 在舞蹈过程中, 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 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 因此舞蹈能促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幼儿舞蹈对幼儿观察力、注意力及综合能力培育的意义

幼儿期是幼儿好玩好动的阶段, 而优美动人的幼儿舞蹈能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时下所提倡的“兴趣教学法”其宗旨也在于此。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这样在兴趣的驱动下激发起来的有意注意, 经老师语言指向和动作示范, 能集中注意力去感受舞蹈的内在情感、韵律、节奏, 并体验、学习。例如, 在教授中班舞蹈《学做解放军》时, 坚定有力的歌声及精神振作、铿锵有力动作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渴望, 都迫不及待地高度注意老师的举手投足、情感的流露。

另外, 幼儿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体裁和表现形式, 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 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 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 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 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

四、幼儿舞蹈对幼儿感知美、表现美, 提高审美能力的意义

舞蹈艺术使幼儿学会舞蹈艺术美是通过艺术家们创造的艺术形象美反映出来的, 因此与现实相比, 它具有理想性的色彩。舞蹈中所塑造的形象也更能以情动人, 使欣赏者获得更强烈的美感。幼儿通过欣赏那些贴近生活的舞蹈作品, 知道什么是美, 怎样用动作表现美, 这些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能使幼儿的生活更美好, 直接影响幼儿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隆萌培.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0.

11.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 篇十一

关键词:艺术,音乐教育,美育,成人教育。

一、新的时代背景

一百年前,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开始将各地联系起来:十年前,PC的普及和Internet的流行让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今天,对现实的和虚拟的交通工具的广泛利用,使得世界彻底被“碾成平地”,外包、内包、离岸经营、资本全球化等则充当了世界的“压路机”。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什么是全球化?简单说,全球化是个过程,是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冲破国界、地域、种族的束缚,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递和影响的过程。不仅它包括了产品、资本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整合,还有文化、理念、思维方式等人类精神层面的趋同,以及最为重要的,代表着最高级的智慧与最有效的资源的结合体——人才,跨国界、跨区域的流动。

一百年前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得物质资源可以在各个区域之间重新配置,十年前網络的普及使得文化、思维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而今天,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代表了新的社会发展潮流,因为人类学会了更好地使用自己发明的工具——信息高速公路。

显然,新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个人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而不再是国家或者公司。但是,社会对人才的标准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很简单,由过去的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转变,过去靠一项技能端铁饭碗的事情再也找不到了。如果你是个计算机天才,那你最好也学会如何与人打交道:如果你曾经靠卖嘴皮子为生,那今天你至少要掌握一些闭着嘴也能赚钱的技术了。总而言之,单一型的劳动者将被新的符合型的人才逐步取代,劳动者的技能将呈现多元化。

二、中国成人教育现状

据中国教育部2004年的数据,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校生(不包括研究生)已达到1750万,居世界第一。在1750万人中,有近四分之一(420万人)是接受“成人教育”的大学生。但是不论从生源质量、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还是舆论态度和社会公认程度,成人教育都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提并论。按照设想,成人学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对学习的需求更直接,对学习的认识也更深刻一些,成人教育应该是一个灵活、高效的教育模式。但是很遗憾,因为种种原因,本应是一片沃土的成人教育体系却成了一个“烂摊子”,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设置它的本意。

究其原因,成人教育的学生多是出于工作和职务的需要,才选择继续学习。可以想象,这种学习往往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即为了主攻某一方面知识而来,熟练掌握这方面课程也就意味着学习结束了。显然,这是一种培养单一型人才的模式,学生带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来学习,就很难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知识产生兴趣,这也正是问题的可怕之处,因为单一型的人才,连同单一型的教育模式都将逐渐走出历史的舞台。

好了,让我们来捋一捋思绪,首先,新的时代需要复合型的人才,然而中国的成人教育追求的专业、高效的模式显然与时代发展潮流不符,并且目前至少有420万大学生在接受这样的教育。不要惊讶,这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好消息。我们得想办法改善这样的局面,否则中国的成人教育就要有大麻烦了。

三、美育寻找答案

现在,中国成人教育急需改革“育”来改变糟糕的现状,将教育的重点从单一性的专业教育转变为复合型的全面培养,这是总体思路,也是解决目前中国成人教育面临问题的关键。笔者认为,近些年来教育界频繁出现的一个词——美育,将为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

可以断定,在中国现在的成人教育体系中,适当提高美育的重要性将能极大地改善成教的现状。

首先,美育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审美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对学生来说,不仅能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同时在欣赏美的无意识状态下,个人的艺术品位、人文素养等将会得到提升,这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是艺术修养与科学技能的结合。

其次,美育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感情的桥梁。感情是人类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而美誉恰恰以感情为核心,通过各种方式将感情融入教育,这无疑是成人教育最需要的。而教师和学员之间本来就不存在普通高校师生之间的代沟(成人教育学员多数为在职或者有工作经历的成年人),所以这种感情的沟通将会更有意义,它不仅能带来信任、理解、支持,还有合作、探索、互补等在普通高校难以想象的效果。

最后,对美育的重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人类永远都无法获得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一直在探索,不畏艰辛和困苦。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从古希腊城邦对教育的重视直至今日,教育的理念不断在变,不断在进步与超越,但是,不管什么时代,不管什么样的理念,人类这种对真理、对完美的追求都不曾懈怠,也正是这种力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正是这种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命力的象征。

四、音乐——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然而,美育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应该怎样将美育结合到成人教育中去呢?答案就是音乐。

也许没有人会怀疑音乐对人类的意义,因为音乐确实太伟大了。毫不夸张地说,有人可以没有手机,有人可以不用电脑,但每个人都需要音乐。总结起来一句话,音乐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本、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音乐引入教育自古便有之,众所周知,孔子教育的核心思想有两个,一个是“礼”,另一个就是“乐”,可见音乐教育历来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孔子的“乐”不等同干今天的“乐器”、“乐理”,他主要通过“乐”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美感,从而提高整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最终实现学生文化层面以至精神层面的升华。这种理念,也正是我

们想要融入成人教育的,音乐教育不是目的,只是方式,通过学习音乐来提高综合素质。正如哲学并不研究具体学问,但它却是“科学的科学”。

为什么音乐教育是最能彰显美育的方式?

人格的力量

人格的提升需要精神的升华,精神的升华则需要不断的参悟,而音乐,恰恰是最能让人产生联想、反省自己的方式,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在一部《命运交响曲》中“听”到你的全部人生。洛杉矶地铁站曾借助扬声器播放世界名曲将地铁站附近的犯罪率降低了几乎一半。毋庸置疑,一个人立足于这个世界的第一前提就是自己的人格,而音乐帮助人们实现精神的升华,这也是音乐对成人教育最积极的作用。

创新的灵感

从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到唐明皇的梨园,再到江泽民的吹拉弹唱,历史上的伟人或多或少都与音乐有过故事。尽管人体科学还没有理论性的证明,但是音乐对于创造的作用从这些伟人身上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毋需多言,欣赏音乐,享受音符碰撞出的智慧和火花。

前文全面分析了美育对成人教育的积极作用,又分析了为什么音乐教育是最具代表性的美育,接下来就应该思考音乐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实施问题了。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将音乐与娱乐相结合

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娱乐活动,如卡拉0K演唱比赛、合唱比赛、专题演唱会、音乐剧表演等,以娱乐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借各项活动的契機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从而达到普及音乐文化的效果。

感悟大家风范

在专业课余,组织学生去歌剧院欣赏专业的演出、去音乐厅感受艺术家的风范。通过这种亲身的体验,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归属感,这也非常有利于配合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往往具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对音乐的反思

如果说前两方面都是实践的话,那么最后一方面就应该是理论的总结与反思了。学生在亲身经历音乐的洗礼后,心中一定激情荡漾,这正是组织讨论的好机会,不仅能将整个音乐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对音乐产生思考和情感,这不仅是对教育、对知识,甚至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难以置信的影响。让音乐在反思中回味,在反思中升华。

总之,新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单一型的人才和教育模式都将被复合型的所取代。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也为了解决中国成人教育所面临的难题,我们认为在成人教育中提倡美育是个不错的办法,而音乐教育又是最具表现力的美育形式,所以,以合适的方式开展音乐教育对改善中国成人教育的现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2.对教育的意义的感悟 篇十二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起,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对生命教育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学界普遍认为,美国的华特士是最早(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他认为:“孩子们所学习的是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只是如何找到一份工作、一种职业;他们必须懂得如何明智快乐而且成功地生活,而不违背自己内在深层的需求;当然,更不会执着于金钱和权利。”史怀哲在《敬畏生命》一书中说:“……伦理学所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却是人对世界,以及他们所遇到的所有生命的态度问题。”所谓伦理,“就是敬畏我自身和我以外的生命意志。”冯建军提出:“人是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生命教育在于遵循天性、身心养护,注重体育;包括生命智育、德育和美育;以及社会化、共同生活、生存的教育。”

综合分析,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唯一性,敬畏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并在生活中以阳光、幸福的心态创造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生命教育的特征

1. 长期性、反复性。

学生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注定了生命教育的长期性。同时由于学生历经青春期,思想并不稳定,所以情绪极易波动,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健康的品格,生命教育要反复、长期地进行。

2.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生命教育不能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传授,空谈理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很难有效接受,为巩固他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对自身能够形成有效的影响和制约,必须能够与一些实践活动相联系,生动活泼地接受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

3. 互动性。

首先,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生活和学习上能及时沟通,教师能及时接收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效果反馈。其次,学生自身的升华,能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相结合,将生命教育知识内化为情感和态度,再以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

4. 系统性和完整性。

生命教育是涉及到学生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为使学生在整个学段能够系统地接受生命教育,必须要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反复性,生命教育在设置上应该具有完整的应对体系,能够足以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及紧迫性

(一)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1. 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保证生命的安全是获得生命意义的前提。它主要包括身体安全、性安全、环境安全等内容,主要是获得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2. 生命健康。

生命健康主要是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精神层面的健康。主要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并解决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和烦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 生命态度。

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人生命发展历程的内在动力。生命的活力离不开对生命的热情,只有学生热爱生命,才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对生命建立起敬畏感。

4. 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发现人生的真善美,鼓舞学生走向光明的人生。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部分学生沉迷于物质享受、社会道德衰落、理想信念缺失,对未来充满着迷茫和无知,心理承受能力弱化,自杀事件频繁发生,打开电视,点开网页,以及身边发生的一起起学生自杀的事件,依旧历历在目,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自己放弃了,每每发生这样的事,总让人痛心疾首。这些案例都向我们发出警示,要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每10万人就有23人死于自杀,中国自杀率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10人/10万),每年世界1/3的自杀死亡人数都来自中国,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最主要的死因。国内的有关报道也指出,近几年来,自杀的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发人群之一。

三、加强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意义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明确指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生命教育正式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

(一)从宏观角度看生命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意义

1. 生命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认识和应对社会的变化和即将迎来的挑战。据调查显示,当下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学生极其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发展不平衡,出现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未来激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确立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不断地努力。

2. 生命教育能够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各种观念和文化的冲击下,学生思想极易产生波动。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发现人生的真善美。

3. 通过家校沟通机制,学校对家长开展一系列的生命教育培训能够进一步发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的作用。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学生生理或心理上的困扰,在家庭生活中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但是,一部分家长缺少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知,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做指导,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加剧了一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可能会产生抑郁等心理疾病,部分学生会做出如离家出走、自杀等举动。通过对家长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强化生命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 通过学校的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学习,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从微观角度看生命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意义

1. 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应对突发的危机,例如交通事故、两性伤害等。同时,学生通过生命教育学习能够发现生命发展规律,避免出现伤害事情发生。

2. 生命教育可以通过体育课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并应用基本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培养运动兴趣,保证身体的强壮。并且让学生能够坚持锻炼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

3.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适应社会规范,对未来人生充满信心和好奇,积极乐观地投身于社会生活之中。在生命教育过程之中,让学生深化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个人得到满足,我们还有社会责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4. 通过生命教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生活追求。现在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学业压力大、个人信仰偏失,种种的情况导致他们心理素质越发脆弱。通过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缓解压力,重新树立人生理想,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人生充满信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实现人生理想的激情。

我们期待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成长,让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正直、强壮,让阳光和幸福伴随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之路。

摘要:长期以来,在人们看来学生是充满活力、积极上进的,他们是一群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但是近年来,学生自杀的事件频发,让人们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而生命教育最先是为预防学生自杀而提出来的。人的生命不仅是肉体,肉体作为自然生命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有意义的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能够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价值。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生,生命的意义,身体健康,精神健康

参考文献

[1]史怀哲.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9.

[2]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3]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们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林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5.

[4]冯建军,武秀霞.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J].中国德育,2008,(8).

[5]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6]肖川,陈黎明.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4).

13.音乐欣赏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 篇十三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素质教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26-02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核心教育内容。尤其是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它对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同时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提高国家综合势力,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素质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就要求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在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同时,素质教育还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主动探索、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潜能。

2、小学素质教育事关国家发展的前途。国家在代际之间延续,国家明天的发展要靠今天良好的素质教育来支撑。因此小学的素质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有人曾说过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就看今天的孩子,可见小学素质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3、小学素质教育高低影响社会发展方向。一个现代、民主、有序、公平的社会不光要靠民主法律体系,高尚的道德标准,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健全的法律体系、高尚的道德标准需要普通大众的认同,需要他们对现有民主制度、公序良俗的维护和遵守。一个守法的公民、道德高尚的公民需要良好的教育。

因此小学素质教育承担者培养善良公民的义务。小学素质教育是我们素质社会的基础工程,素质教育的指向,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音乐欣赏的意义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美国音乐学家默塞尔认为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音乐欣赏能提高听者的音乐修养。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必然会使听众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不同的音乐节奏及演奏模式及唱法唱腔对听众的音乐欣赏水平是一个考验,也是促进听众提高欣赏水平与音乐修养的重要方面。一个人总是从无知开始,通过提问求索提高知识面。因此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困惑的地方总是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掌握音乐的相关知识。所以说音乐欣赏能提高音乐修养。

2、音乐欣赏能拓展听者的思维能力。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分左右脑,而这二个部分是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左脑主音乐和教学等抽象能力,右脑主语言、文字等形象思维。在欣赏音乐时,人们的大脑是完全放松的,但是我们的大脑却不是空白的,多变优美的音乐节奏反应到脑海里,会促使听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更加活跃,思维的反应也更加的灵敏。就如爱因斯坦说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三、音乐欣赏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

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它对小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欣赏对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具重大的意义。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加登纳提出了人类的七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交往智能、人格智能等。加登纳指出,没有音乐教育,这些智能将会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体因而会变成一个智能不健全的人,由此证明,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人类智能的发展。美国学者罗斯彻研究发现通过音乐欣赏和音乐教育小学生的智力提高了46%,而不上的只有6% 的改善。

2、音乐欣赏对小学生道德影响。任何道德素质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做基础,只靠空洞的说教或生硬灌输,都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我们的祖先认为音乐教育可以移风易俗,可以教化民心 。音乐是具有浓重情感和鲜明意向的艺术,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通过音乐欣赏,是小学生在旋律中感悟真善美,并将这种感悟的真善美内化于心中成为他们的道德准则。这就是音乐欣赏对小学生道德的影响。

3、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4、音乐欣赏能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充分的发挥想象,通过经常的想象,使想象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习惯。我们知道创造力是从丰富的想象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因此音乐欣赏对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具有极大的提高。

总之,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语言具体地表达出来”的东西,音乐的内在感染力,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心体验、一种艺术审美愉悦的体验。音乐欣赏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远不止于笔者上述论述,由于篇幅原因未能深入展开是笔者的一大憾事。问题不清,笔根不辍,笔者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昊:《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大舞台》,2010(7)。

[2] [ 奥] 爱德华·汉斯立克、杨业冶译:《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年版。

[3] 徐枫、白冬林:《音乐欣赏之初探》,《许昌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7 年。

上一篇:市场发言稿下一篇:磨难成就人生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