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闻严肃性的认识

2024-07-28

对新闻严肃性的认识(精选7篇)

1.对新闻严肃性的认识 篇一

对新闻价值判断的认识

福建广电集团电视综合频道

强 北 林

2007.11.6

新闻价值的规范定义: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学术界曾有不同主张。素质论者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功能论者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笔者以为:无论那种主张,都不应否认“非常”或者“反常”才是新闻价值所在。

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非常现象”与“反常现象”,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在新闻工作者的视野中,哪些社会现象应该被视作是正常现象?笔者以为:普遍存在着的、常见的社会现象,均属于正常现象,不具备新闻价值。例如:在反映时代主流的积极因素中,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绝大多数积极因素,应被新闻工作者客观地视为“正常现象”。再如:多数群众还不觉悟、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其保守的言行,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应被新闻工作者客观地视为“正常现象”。

首先从概念上谈谈个人的两点思考。

一、非常,是正常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

事物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非常现象总代表着正常现象的未 来发展,它的存在价值、典型意义,都需要人们努力提高认识。

例如:一批批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其中有少数人又重新犯罪被收监,这一事实就属于正常现象。正像病人旧病复发一样,司空见惯,没有新闻价值。假如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不仅重新做人,还见义勇为,制止他人犯罪,那就是一种非常现象,它以生动、鲜活的事实向全社会证明,悔过自新的人群中,也能涌现出时代的先锋战士,极具新闻价值。

又如:新时代,全社会同情、帮助弱势群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其中捐钱、捐物者不计其数,一般说来,这些事实均属于正常现象。因为社会风气正,弱者得到四面八方的救助,是常见的事,没有多少新闻价值。而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的事实,或者变帮助“输血”为帮助“造血”的事实等,就属于一种非常现象。前者知难而进,非常难得;后者变治表为治本,非常好,都极具新闻价值。

再如:国家政策法令保护的野生动物被收养、被放归大自然等行为,本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正常的很。可人们的财产遭野生动物侵害后,仍然自觉执行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政策法令的行为,就非常值得宣扬。“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有这样一则报道:一只猫头鹰侵入了鸽子饲养房,还安了家,数十天后才被人发现。见30多只鸽子成了猫头鹰的美餐,邻里们心疼地劝鸽子主人也吃了猫头鹰。养殖户主没有听从邻里们同情的建议而计较个人经济损失。他主动放飞了猫头鹰,把个人损 失全当缴了养殖鸽子的学费,使鸽房不再接待“不速之客”。故事主人爱护国家野生动物的举止,非常值得称赞,具有明显的社会新闻价值。

二、反常,是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对立面。

1、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少量消极因素,属于“反常现象”,凸显被披露、批评的新闻价值。比如: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法制秩序,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的少数单位和人群,非但有法不依,还采取种种方式拖延贯彻执行,甚至抵触。这些落后典型、反常现象,就极具被披露、批评的新闻价值。

“央视”《朝闻天下》读报小栏目2006年7月20日上午7点,介绍了一条来自山西某城市的社会新闻——“违章不罚款令司机吃惊”。消息指出:交警纠风初见成效,虽是正常现象,可对轻度违规后被罚款了之早就习以为常的司机而言,突遇劝说教育就放行的事实,的确感到反常。司机们感觉反常的心态值得思考,它说明:“执法经济”的社会现象,在人们心中已打下了不光彩的烙印。从社会文明进步的总趋势出发,从举一反三的舆论导向出发,该消息具有鲜明的新闻价值。

“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还有一则类似报道:公共汽车上,一位朴实的农民工为抱小孩的妇女让了座。可这位妇女却对怀里的小孩说:“他是外地小傻瓜”。笔者以为:此事虽小,却极具新闻价值。第一,社会风气好转后,人们乘坐公共汽车为老弱病残让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细细想来,在恶语伤人的妇女面前,农民工的举止已被衬托成高尚的道德行为。

第二,做好事还被恶语所伤,实为反常。由于农民工被妇女称之为“小傻瓜”,旁人对道德行为的注意力,从暗自赞赏礼让者,立即转向了非但不道谢还恶语伤人的妇女身上。她成了整个事件的焦点人物。围绕这位妇女的道德素质,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一事件。善美总是伴随丑恶而存在,只不过有时丑恶来的太突然、太出乎人们的预料。及时揭露反常社会现象,引导人们以小见大,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正是这一《社区新闻》的价值所在。

2、社会客观存在中的反常现象,并非只是些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还包含着一些暂不被多数人理解、有争议、值得探讨研究的潜在的积极因素。此类积极因素往往“反常”在,它暂处于被少数人支持的地位,短期内还不能被多数人正确认识,极具正确引导的新闻价值。它的常见形态就是 —— 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中,好的动机,却暂不能收到如意效果。

例如:国家提倡节能环保产品,尤其批准诸多企业生产或进口电动自行车,此举深得广大消费者拥护。可由于各地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种种困难、矛盾,用户手中的一大批电动自行车还暂不能申办牌照,社会反响较大。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些商家与消费者,甚至因此而状告基层政府。这种反常现象,揭示 了一个“好事该如何下大气力办好”的社会问题,因此极具讨论、研究、正确引导的新闻价值。暂不能全部解决的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不了,关键在于怎样给人以正确认识问题的理念,解决问题的信念。

又如:“超市”在做好事,却没有多少好评。对于此种“反常现象”,需要新闻媒体分析客观原由、引导受众正确认识。

“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家大超市,允许收银员在无零钱可找的情况下,不收顾客一元以下的零钱。他们的口号是:“有零找零,无零让零”,并以此为风格。不过,这种以人为本,周到服务的企业现象,没被同行们理解,成为争议的问题,反常的很。

对此持“正常现象”观点,觉得无新闻价值的人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竞争形式多种多样,“有零找零,无零让零”不外乎一种让利销售的方式,不新鲜。对此持“反常现象”观点的人则认为:“有零找零,无零让零”的做法,表面上为消费者着想,却暴露出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度不严,极有可能使收银员队伍孳生经济问题。笔者以为,新闻媒体关注的价值点应在于 —— 好事只有在相应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办的更好。为消费者着想、为民办实事,是宗旨。可离开了规范管理中的科学运作程序,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其次,笔者以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新闻工作者只有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展开积极正确的分析对比,才有可能作出新闻价值 的评判。对此,我们必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非常现象对比正常现象,量少、质高,新闻价值明显。这类事实本身具有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也倍受群众关注和重视。例如:为数不多,能够反映时代进步趋势,更代表社会未来主流的典型积极因素,它们本质上虽与绝大多数社会积极因素同类,却是“领军”角色。在分辨新闻价值的方式方法中,这些典型从同类事物中被区分开来,归属为“非常现象”,凸显具有宣传导向的新闻价值。

第二:一般情况下,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无可辩驳的被人们视为“反常现象”,凸显被揭露、被批评,并告诫社会,启示防范的新闻价值。

1996年间,福建电视台播出的由笔者为主采制的专题报道《船该沉,人不该亡》,正是一部对反常现象进行述评的电视作品。它围绕渔民海上生产作业的事故隐患,尤其是人员伤亡事故,深刻揭示了“以人为本,发展农村经济”的大主题。作品揭露了船沉人亡恶性事件中,无动于衷的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一些干部群众的错误言行,指出:福建省连江县部分干部群众,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观念与当地近海连年出现的废旧生产船舶沉没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混为一谈,是一种典型的反常现象,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极不负责任的是非、原则问题。

政治路线确定后,人是第一因素。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一些干部群众把一切服从于经济发展,做为人员伤亡事故的客观原 因,每每敷衍了事的做法,必须予以揭露,坚决制止。作品特别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种反常现象的社会背景,坚持正面分析问题,寻找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海上渔业生产恶性事故的科学方法,特别强调 ——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首当其冲,从源头上严把购置船舶设备等生产工具的质量关。

第三:新闻价值判断所指的反常现象并不都属于被揭露、被批评的范畴。正如前面所述,对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的个别新事物刚刚脱颖而出,还暂不被多数人所接受时,不可避免的受排斥、有争议,成为被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一种反常。对于这类表象反常,趋向正常的新闻事件,任何简单、轻率的宣传报道,都无法揭示其内涵的新闻价值,还可能引起误解,加剧社会矛盾。笔者认为:对这类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在作出“反常现象”判断的同时,尤其应该遵循时代主流发展的规律,通过正面、深度的分析报道,揭示其新闻价值所在,引导人们客观、正确的认识目前的问题。

第四:同类事物的异常表现,它也具有新闻价值。笔者以为:“正常”与“反常”相对而存在,两者关系的内涵中,除了正确与错误的对立外,还包括社会自然现象中的相同、异同这两个方面,其新闻价值就存在于异同中。

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事实的审美标准也逐步提高,传统概念上的美,被填充了时代意义的内涵。

比方说:无论过去、现在,社会都提倡“讲真话”的优良品 行,对此许多人习惯成自然,这是相同的一面;异同的是 —— 当今信息时代,讲不讲真话已不仅仅是个一般道德意义上的诚实与不诚实的问题,它更成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平等交流的一种手段。

今天人们有个共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社会,公民除了法律赋予讲真话的各项义务外,在道德范畴内讲真话,有前提,看场合,论对象,不再是一概而论,因为经济贸易往来中,并不都是真言换真言。“信息均等”已成为社会人际交流中的一条重要道德原则。“信息均等原则”与传统意义上的“凡事讲真话原则”并不矛盾,它们毕竟都是人们经济活动中互信、互盈、互利的先决条件。但“信息均等原则”有个最最重要的前提,这就是“以真言换真言”,对比传统意义上的“凡事讲真话原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现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飞跃,正是异同所在,类似的社会现象,普遍具有新闻价值。

第五:为引导舆论,“第一需要”也是价值。

新闻媒体将曾经报道过的内容择机再行重播,虽已不具备时效性,但仍然具备服从政治需要的时机导向性新闻价值。

2006年3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知荣明耻]小栏目重播了这么一条消息:“2005年9月23日,东北某地,行进中的列车经过栾平站附近时,一乘客不慎将社会捐助孩子治病的两万元巨款,落失车外。当地铁路干警全体出动寻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巨款失而复得。”此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是:全国政协 十届四次全会刚闭幕,举国上下开始宣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知荣明耻”的八点要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以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铁路干警将人民群众利益置于第一位,竭尽全力排忧解难的事迹,尤其值得此时反复宣扬。

第六:新闻价值的判断,涉及道德范畴与法规范畴,既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又是个不断实践中的问题。

新闻价值的判断,以社会道德伦理、社会意识形态的准则为依据,又随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中共中央作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后,《公务员法》等近百部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各级执法机关、各团体组织的一言一行,越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全国各族百姓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这种可喜变化,使新闻媒体判断党群、干群关系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三贴近”这一社会现象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新闻价 值的变化。歪风邪气盛行时期,“三贴近”现象属于并不多见的非常现象,有大树特树之新闻价值。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风气有了根本好转,“三贴近”已成为普遍、正常的社会现象。对此,人们原先的新闻价值判断,随之变化。原先的“非常”,转变为“正常”了。然而,新的正常现象还会脱颖而出新的非常现象,它使得媒体判断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更高、更严格了。

综上所述,司空见惯的事,也是人们并不需要怎样努力发现,就能接触到的现象,它并不稀罕,很正常。反之,少有的、少见的,要么出类拔萃,非常值得人们认识、仿效;要么一反常态,尤其值得人们辨认、识别,加以警惕,汲取教训,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司空见惯的事,正常;出类拔萃的事,非常;与时代主流对立的典型消极因素和暂不被多数人理解又受排斥的好事,反常。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判断有着自身的规律,但它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其判断标准随之而变,我们必须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科学思考,遵循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切莫将正常视为非常,更不应该将正常看作反常,把反常当成正常。

2.对新闻严肃性的认识 篇二

关键词:新闻采访,细节,提问

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周密的前期准备及精心的后期撰稿, 但其核心部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 而所有的新闻采访是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 提问技巧和风格的作用至为关键。对新闻记者来说, 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 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 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泰山不拒细壤, 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所以, 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善于捕捉细节、掌握了受众心理、形成了交往气氛, 被采访人可以敞开心扉与记者交谈了, 采访才能顺利展开, 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 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笔者认为, 在采访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以下细节:

一、重视提问的“首次印象”

对记者来说, 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近素不相识的采访对象, 并能与其进行深入采访, 这其中第一印象的运用格外重要。在1998年全国“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 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被朱镕基总理点名提问, 而她能引起朱镕基的注意就是因为她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由此可见, 记者的服饰有时候也能起到让被采访者眼前一亮的“首次印象”, 但这一点也需运用得当才能收效。记者采访什么和穿什么服装应当是有讲究的, 应区分不同的场合、时间、人物以及环境氛围来作适当选取。而对大多数的记者来说, “首次印象”更多的则在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素质来赢得被采访对象的好感和认同, 这里面既有礼仪、举止和语言等外在素质的得当运用, 更重要的则在于记者本身的学识、思想以及提问的技巧和深度等等。要使采访对象乐于提供信息, 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新闻, 就必须在采访一开始就尽快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 让对方把记者视为自己人, 产生认同感。而要做到这一点, 一方面是记者必须通过自身的仪态表情、行为举止等方面和采访中恰当的问题选择、语气语态向对方传达友好亲切的第一印象。比如, 同农民接触, 如果记者说话居高临下, 对方必然毫无好感。如果记者举止大方, 对农民亲切热情, 对方自然愿意回答提问;同上层人物接触, 如果记者举止粗俗, 就难免被人小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问, 最为关键的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场话题, 因为一个好的开场话题, 可以使主持人轻松顺利地展开访谈, 而一个糟糕的开场话题则会让你“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笔者曾采访过一位专门研究湿地的工程院院士, 第一个问题是:“你是怎么理解湿地是地球的肾的?”问题一下子把这位院士带进兴奋状态, 接下来的采访自然就很顺利。

二、重视提问的对等性

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 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喜欢那些信任自己、能把心里话向自己倾诉的人。社会心理学把这种活动称为“对等吸引律”。这是指人际交往中, 因为双方评价对方态度对等、相互尊重和自我暴露对等从而产生互相吸引力。根据这一规律, 如果在采访中能主动向采访对象表示好感, 就比较容易与对方作感情上的交流。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志曾说过, 采访中的“平视”就是当你面对强者的时候, 你要给他压下去, 当你面对弱者的时候要给他扶一下。对待平民百姓的采访, 记者需要把握的是消除普通人的紧张心理和在镜头、话筒前的不自觉的掩饰心理, 尽量使普通人回复自然和平静, 以一种真实的面貌对待采访。对普通人的采访, 记者有时不能开门见山地说采访, 而需要借助于聊天、喝茶甚至一起吃饭等方式迂回进行。如笔者在拍摄一部记录片时, 为了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 同时也是制作节目的需要, 在受访老人金婚纪念日这天, 特意定购了一块大蛋糕赠送给受访者, 当受访者全家团圆一块庆祝时, 现场的气氛十分活跃, 笔者也很快地融入到这一家人中, 采访自然水到渠成。

采访开始前往往要有点“跑题”的谈话。可以从采访对象的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 提出几个轻松的问题激发对方的回答兴趣, 从而通过几分钟的题外闲聊, 拉近双方的距离, 这样, 再进入正题就相当顺利了。事实上, 绝大多数被采访对象是可以接近和交往的, 情感上的冷漠、对立只是暂时的, 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是记者能否主动地接近和接近是否得法。其中, 会称赞对方可以消除对方情感上的冷漠, 他会认为你对他是友善的, 从而积极接受你的采访, 并说出你想要了解的情况。如女人喜欢被夸奖漂亮、年轻, 采访前, 就要恰如其分地在这方面下功夫。对其他人, 一见面, 可称赞对方“你气色真好”、“你的这条领带很漂亮”等等。一夸对方, 对方心里高兴, 自然愿意接受你的采访了。可以闲聊与其熟悉并感兴趣的问题, 也可以闲扯某一段相同的经历, 或拉拉同乡、校友、亲友等各种关系, 那么, 双方之间沟通的桥梁便可以架设, 采访就可以顺利进行。“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可以仔细观察室内环境, 借此找出谈话的由头, 以此拉近距离。如观察桌上墙上有无对方的家庭照片、书法作品及其它摆设等。以刚才看到的某一实物为话题, 与对方闲聊, 如“这张照片的男孩儿是你儿子吧?现在几岁了?在哪儿上学?长得真机灵!”、“这幅书法很不错, 是谁的作品?”等等。这些话题, 即使情绪再紧张的被采访对象, 也会回答得比较轻松。回答的过程就是情绪调节、气氛转和的过程, 待对方心理活动平稳后, 记者就可进入正式的采访提问。记者只有尊重采访对象, 与之平等交流, 受访者才能对你产生好感并回报你以尊重。

三、重视提问的多向性

就人物采访而言, 被采访者和采访者大多是陌生的一对, 而被采访者又是千人千面, 各不相同。他们的人生经历、内心世界是不容易被挖掘出来的。如果采访单凭事先掌握的一些情况、单凭一连串的提问是很难让采访对象亮出自己的心底世界的。记者必须寻找多个切入点, 以工作、生活、家庭、孩子等多种话题来调动被采访者的兴致, 有时不知是哪一句话撞击出被采访者心灵的火花, 这时他会忘记面对的是记者、是陌生人, 而把你当成朋友, 一吐为快。这时, 必须不以采访者而以普通人的表情、语言、话题迅速切入, 也就是即兴切入。有一次, 笔者听说一位到宁夏支教的教师回到福建永春, 顿时兴奋不已, 深信能“挖”出很多感人的故事、找到让读者感动的细节。但那次采访的开头却出乎意料, 采访对象很拘谨, 问一句, 答一句。怎么办呢?后来, 笔者观察到一个细节, 他每答完一句话便望着课桌发呆。“你为什么老是看课桌呢?”听了这一问话, 他的眼里有些湿润。提到了课堂和学生, 他一改先前的沉闷, 打开了话匣子。谈到在宁夏支教通讯、交通、生活的艰难, 谈到学生与他建立的深厚情谊, 谈到自己甚至不愿离开那里的原因, 此时, 他的内心已经完全放松了, 满怀深情地说出了自己支教一年的真实感受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四、重视提问的灵活性

有些采访往往是当记者拉开采访的架势时, 却什么也采访不到, 当你收拾“家什”要走的时候, 被采访者却来了兴致, 你一言我一语, 争着抢着说。这时记者不要怕麻烦, 要抓住被采访者出现兴奋状态的有利时机, 边和他们谈话, 边把已收拾起来的“家什”准备好, 让他们在无意之中接受了你的采访。

一次, 笔者参与拍摄专题片《一家三代的婚事》, 这一片子要反映的是一家三代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婚时发生的趣事。当时要采访这家已经70多岁高龄的女主人时, 她就说:“不行, 我没读过书, 又是农村妇女, 一大把年纪了我可不会讲。”当时, 记者几乎放弃了采访她的念头, 只是采访了他们家的其他5位当事人。当记者收起摄像机准备走时, 又跟女主人随口聊起来。结果, 她说了一句“嫁鸡随鸡飞, 嫁狗随狗跑, 嫁乞丐背着家子兜”, 一下子就把她那个时代人们的婚姻观念表现出来, 记者赶紧架起摄像机, 开始了采访。这回她说得很好, 从表情、动作到语言形式都符合农村家庭主妇的身份, 很真实。被采访者之所以常常在记者要走时产生兴致, 一是因为精神放松了, 情绪稳定了, 把记者当成普通人了, 二是因为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 这些都是符合情理和思维规律的。

无论根据受访者的哪一种心理所采取的相应的采访技巧、提问方式都不是简单的、机械的, 记者必须灵活运用。有一句谚语说:“只要我们顺着河流走, 就能发现大海。”只要我们努力探索, 不断研究受访者的心理活动规律, 就能和他们交朋友, 写出他们“喜欢听、喜欢看、能受益”的报道来。

对记者来说, 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近素不相识的采访对象, 并能与其进行深入采访, 这其中第一印象的运用格外重要。

参考文献

[1]、赵淑萍:《怎样进行观察采访》,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赵淑萍:《怎样进行观察采访》,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宋兆宽:《新闻采写研究》,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宋兆宽:《新闻采写研究》,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3]、张仕勇:《从“连宋大陆行”报道看电视新闻细节的魅力》3、张仕勇:《从“连宋大陆行”报道看电视新闻细节的魅力》

3.对新闻严肃性的认识 篇三

问题的提出

新闻工作者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和历史重托,具有那些优秀的职业品质、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新闻行业乃至新闻团队的形象,也关系到能否凝心聚力共创佳绩。毋庸讳言,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建设一支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的新闻工作者队伍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探索新闻工作者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的课题,也正逢其时,很有必要。

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应包括职业品质、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职业素养。长期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把党和人民深情的寄托转化为无穷的巨大动力,在一次次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一次次突发事件现场采访血与火的洗礼中,凝练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品质、职业精神、职业操守,提升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他们用忠于人民,恪尽职守,服务大局,善于创新的职业品质,实践着新闻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忠于人民,恪尽职守,服务大局,善于创新,就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创立的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就是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两个根本的支点。

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多年来,党对新闻事业高度重视,对新闻工作者寄予厚望,倍加关怀。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用”理念地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工作者的历史重任,确立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品质、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形成了新闻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动力之源。为此,广大新闻工作者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方向明;路子正,才能植根于党和人民宏伟的事业中。

核心价值观的体系

核心价值观体系应包括社会价值观、人格价值观、人才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四个主要方面。用真诚奉献创造社会价值,用诚实守信创造人格价值,用优良素养创造人才价值,用卓越的业绩创造人生价值。

——社会价值观。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这是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应有之义。唯其如此,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因此,在新闻工作者队伍中,必须大力倡导默默耕耘,乐于奉献的精神,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良好的口碑。

——人格价值观。人格价值观即道德价值观,主要体现在职业品质及人格魅力。诚实守信是市场不变的法则,也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人格品质。虚假新闻既经不起历史的检验,也经不起人心的检验。即便一时获得了眼前的既得利益,可一旦东窗事发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名利俱损,而且还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人才价值观。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新闻事业的第一资源和第一财富,是新闻事业从成功走向更大成功的智力支撑和素质保证。爱才、聚才、用才,新闻事业便会无往而不胜。建立健全人才的选拔机制和考评机制,使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并不断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佳绩。

——人生价值观。通常而言,人生价值是指人生的业绩或成就。就其新闻工作者的人生价值而言,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新闻工作者作品获奖的等级和数量。多年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作品无数次获得各级政府奖,同时也有无数名新闻工作者走上领奖台,受到各级政府和新闻主管单位的表彰。获奖作品的多与少,奖励级别的高与低,是新闻工作者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志。换言之,也是与人民同命运,与时代共发展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新闻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的旗帜,催人奋进的动力,规范人行的座佑铭。它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长期实践的结晶。

4.对新闻学概论的认识和看法 篇四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现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期对新闻学概论的学习,在我的知识库中架构起新闻学理论的框架:从新闻的简单概念入手,在罗列对比不同观点之后给予我们较深刻的理解:把握新闻价值的含义和中西方的观点,培养新闻敏感,进而能够在实践中发现新闻线索;研究传播者与接收者,特别是传播者的职业定位和接受者的受众市场细分,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选择和媒体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介绍新闻事业的相关情况包括发展状况,性质,功能以及效果,还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新闻自由,新闻事业的管制:新闻法制,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

5.对新闻严肃性的认识 篇五

为了对某同学的严肃批评而忏悔的汇报思想工作

突然意识到很久不上MSN了,打开MSN看到几个同学都问我藏哪儿去了,在做什么?有什么新动向。石爸爸也很久不关注我的博客了,导致我懒惰记录生活。整日过着没心没肺的生活,忽略了朋友,忽略了家人,忽略了爱人。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中,11月的生活像一杯开水,看似平淡,触摸时却会在心凉的时候被温暖,再回头时被烫到。10月的生活像一杯烈酒,看似热烈,却喝下隐隐作痛,痛到不忍心回忆。   陪爸妈还有XJ亲友团旅行的日子居然就这样一去不返了,现在才觉得当时应该好好的拍照。和JUN总是标榜我们不爱拍照为台词,拒绝在风景区的字下拍照。那是我最难过也最幸福的日子,难过失去了本该珍贵的感情,幸福至少还有你们在。拍出的照片没有一张是开心的,最后便不拍照了,后悔没和爸妈多拍几张照片。后悔没和叔叔多拍几张照片,更后悔家人走我没去送他们。有时候拒绝煽情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害怕离别也害怕相聚。渐渐地我们都适合相望于江湖。  近期的生活都像老年人似的,养养花,种种草,还养了可爱的宠物小蜗,叫小疼疼,实在是太心疼了,从小就喜欢蜗牛,小疼疼蜗牛是来自彩虹尽头的,每天早晨急着碰碰他的触角,看看他还健在不,那是一种小兴奋。回家看到了屋子成动物园了,有鸭,有乌龟,多想有一只狗狗啊,可惜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失去狗狗比失去恋人还痛心,受不了这样的痛心了。好想杰尼啊……虽然我总是骂他破狗,虽然我总是嫌他不够高贵,虽然我总是蹂躏他,但是真的特想他能回来。都是杰字辈的,以前还说杰尼是他的亲弟弟。可惜,都回不来的。 最近看了很多好看的电影,还读了一本很好的书,记录了好几个新的构思。那天和摇摇乐同学去参加剧本朗诵会,我们俩说我们已经不是搞艺术的,就是一商人。看着大家在讨论戏剧,而我们俩的眼里都是那金灿灿的金子……能赚多少钱,能有多少市场价值,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些。这些天按照计划一步步的进行,该靠谱的时候必须得靠谱到位。希望圣诞节的时候,雏形可以出来。  当佳姐的小宇宙燃烧的时候,一般人阻挡不了了。公司里最近在做图书,工作很可爱很轻松,写了很多绘本。制作部的小朋友一定要画的到位啊!我发现编绘本比写剧本头痛,短短几个字既要写的.可爱又要有点哲理。11月是奋斗的月份,快到年底要收获多多才给力。很开心,舞台剧在上海演出六场,演出成功。期待快点来杭州演出,可是那是代表上半年的事情,下半年的一切都在酝酿中。和摇摇乐同学像开垦农一师的有为青年似的,天天激动地一步步前行。希望这是自我小时候到现在即将要做的最靠谱的事情。   每天每天安排的满满的,总是说,有空我们聚,可是有时候我们却真的没空了。本说和寒露露,宋文文聚会,可是,我又说再说吧。还有WZ哥,旅行者酒吧的N次爽约都是我的一句“再说吧”。。我现在极度讨厌“再说吧”这三个字。城市里有两种人,一种每天用各种事情搪塞寂寞,一种是绝对的居里夫人,宅到发毛。有时候离得这么近,却不能相见。就比如我和培培子,还有寒露露宋文文。我决定,不说“再说吧”。说现在见面,我就去。放下电脑,就对老哈说“我等你。”就对你说,我现在过来。 下午杭州市ZF又组织各单位文艺工作者去看电影,IMAX电影观看&讨论会。我现在就是一开会姐,装模作样的座谈会,讨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软实力的进行。有时候觉得杭州是休闲之城,缺少文艺文化的气息。但是看杭州市ZF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又觉得杭州其实是文化创意产业休闲之城。我对组织老师说,能不能多扶持扶持,其实就是多整些活动。吃吃喝喝的FB啊,最好别只顾扶持动漫产业,扶持一下在杭州频临灭绝的小剧场戏剧吧!幻熙同学批斗的对,我忏悔了很久,不能没心没肺了。特此汇报思想,汇报生活。我为我所忽略的人表示真切的慰问与诚挚的关怀。 最后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过去中,人们会用一分钟的时间去认识一个人,用一小时的时间去喜欢一个人,再用一天的时间去爱上一个人,然后呢,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忘记一个人。 ----廊桥遗梦            

6.坚决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篇六

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强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庄严责任。”党章,就是党的章程,是中国共产党根本性的规章制度,是我们党为了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高度统一和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所制定的规章。党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党的性质、地位、目标、宗旨、指导思想、组织机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和党的纪律等,是全体党员的思想指南和行为规范。

认可和遵守组织的章程,是任何一个组织接纳其成员的先决条件,也是成为组织成员后,要一直坚守和必须做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成为一名党员后,最基本的就是在思想上要坚决恪守党的章程,在行为上要严格遵守党的章程。

在新形势下,受到不良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扰,少数党员迷失了理想信念,信仰缺失,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发生了扭曲,把党的章程抛在脑后,忘记了党的宗旨,忘记了党员的八项义务,不思进取,疏于学习,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当群众的“尾巴”。个别干部忘记了党章规定的六条基本条件,不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理想信念动摇;在工作中不能够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习气,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利益;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甚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违反党纪国法。

在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这些现象,是与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的,是与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也是与我们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党必须要下真功夫肃风整纪。要肃风整纪,首先就要从最根本的、最基础性的工作抓起,要从遵守党章、维护党章抓起。全体党员干部都应重温入党誓词,认真学习十八大新党章,对照党章规定,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党章的规定和要求,要认真自检、自查、自警、自纠,使党章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从而严格遵守党章各项规定。

7.对新闻严肃性的认识 篇七

8月10日,美国科技专栏作家Christopher Mims在Twitter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当天,BuzzFeed宣布他们获得了硅谷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高达5000万美元的投资,以及8.5亿美元的市场估值。一时间,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被人称为新媒体界的特斯拉、Uber,或是Netflix。

不过,BuzzFeed的发家秘笈看起来要比特斯拉们低端很多。简单来说,就是聚合和编辑能够在社交网络上进行病毒式传播的内容——这些内容的特点大致有三:其一,绝大部分都是以列表的形式出现,诸如“10件史上最搞笑的事”、“14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冰淇淋店”等等,英语中专门有一个词“listicle”用来指代这种内容。其二,大量测试题帮读者找自己的定位,诸如“最适合你居住的城市”、“你是超级英雄电影里的哪个角色”等等。其三,各类萌宠在内容中也占据了很大比例,因此有人将之称为阿猫阿狗图片站。

阿猫阿狗的魅力是无穷的。现在,BuzzFeed每月访客达1.5亿人次,2014年的营收有望突破一亿美元。

BuzzFeed为什么这样成功?有人说是因为它的创始人乔纳·佩雷蒂(他同时也是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之一)情商爆表,洞悉了人类的种种软肋,炮制出一篇又一篇让人深感“不转不是人”的文章。然而,这样的说法忽略了BuzzFeed的技术基因。实际上,BuzzFeed生产何种内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受众的数据分析——看看社交媒体上人们都在赞些什么、分享些什么、评论些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至于生产之后的呈现和传播,同样依赖于技术——优先适配移动设备,便于读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还可以容纳包括信息图、动态GIF图、推特原文在内的各类新鲜内容形式。

从创始之初,BuzzFeed的本质就是一家技术公司。用董事会成员克里斯·迪克森的话说,“BuzzFeed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超过100人的世界级分析、广告和内容编辑团队。在公司内部,工程师是一等公民。”

有意思的是,这家技术公司正在逐渐增加媒体基因,甚至可以说正在朝着媒体公司转型。

就在巨额估值消息传出的几乎同一时间,一则在媒体圈引发争议的消息也开始流传:BuzzFeed悄悄删除了网站上的几千篇旧文章。

对此,BuzzFeed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公司创始时并非定位为媒体,而是更加近似于一个技术实验室,尝试用新的技术方法做病毒式传播,因此早期生产的内容有不少都不符合媒体的标准。现在,公司已经转型,强调严肃对待内容和编辑方针,因此要将之前那些不符合编辑方针的文章撤下。

这一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2011年。当时,出乎科技界和媒体界所有人的预料,佩雷蒂请了著名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的资深记者Ben Smith出任BuzzFeed的首任主编。硅谷的人都觉得佩雷蒂疯了,因为投资者们总是更喜欢纯粹的科技产品,“媒体属性”几乎是减分项。但佩雷蒂却执意要做原创——既然BuzzFeed懂得如何聚合内容进行病毒式传播,为什么不自己生产原创的病毒式内容呢?为什么不做一家伟大的媒体公司呢?

现在看来,这样的决定并不算糟糕——BuzzFeed的编辑部已经越来越大,其中包括来自纽约时报、卫报、滚石杂志的资深新闻人。它的原创新闻已经初具规模,在2013年的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它是第一家追踪确定犯罪嫌疑人Twitter帐户的媒体。

当然,阿猫阿狗和列表、测试类文章仍然是BuzzFeed的主要内容。但严肃新闻的加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BuzzFeed的刻板印象,对提高广告营收、品牌赞助有积极作用。

佩雷蒂曾在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邮件中说:“有的公司只关心新闻,结果把‘轻内容’和广告居于次等位置;有的公司只关注流量,导致优秀记者也不会花时间去联系资源做深度报道;还有的公司只关心广告收入,让编辑们弄出新的板块和内容,只是为了品牌赞助。幸运的是,我们避免了这些问题。我们喜欢轻松的资讯,也喜欢深度的内容,也制作了真正吸引人的广告。当我们对这三样都非常在行时,就能造福很多人。”

这段话是对BuzzFeed发展方向的最好概括——阿猫阿狗、严肃新闻、广告营收,三手都要抓。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三方面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阿猫阿狗是它的看家本领,广告营收也正在飞速上升,而严肃新闻的发力则可能需要蓄势更久,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倘若BuzzFeed与生俱来的技术基因能够用于严肃新闻报道方式的开拓,或许在不久后会有革命性的作品出现;但倘若BuzzFeed不能为深度新闻量身定制一套技术支持,则或许只是一次异想天开的失败尝试。

上一篇:销售部分面试题下一篇:皇帝的新装课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