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12篇)
1.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一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水果》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水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水果的外形和特征。
2、重点认识柚子的外形及特征。
3、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新奇。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1个橘子、2个苹果、2个柿子、2个猕猴桃、2个石榴、3个香蕉、柚子若干
2、音乐磁带、录音机、魔术屋
活动过程:
(一)送礼包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包,请小朋友猜猜里面会有什么?
(出示礼包)(1)这是什么?黄黄的,弯弯的,像月亮。(香蕉)
(2)我看到的是圆圆的,橘黄色的,里面是一瓣一般的。(橘子)
依次出示:1个橘子、2个苹果、2个柿子、2个猕猴桃、2个石榴、3个香蕉。
2、——哇!这么多的水果,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依次数出各种水果的个数,将水果放入礼包。
(二)找水果
1、这么多的水果,可喜欢你们了,他们要和小朋友玩躲猫猫的游戏。(请幼儿闭上眼睛)水果宝宝去哪了?我们一起来喊:“水果宝宝你在哪?……”
2、这是个魔术箱,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水果在不在里面?
“苹果苹果快出来,苹果苹果快出来”(从魔箱中出示苹果)
——依次类推,将所有水果出示。
(三)和水果做游戏
1、幼儿人手一个水果,老师说出一种水果,幼儿对应将该水果举起来。(游戏玩两遍)然后将水果放入篮子。
2、——哇!这么多水果都从魔箱中变了出来,魔箱真厉害,我想这个魔箱中一定还有其他水果呢!
——出示柚子,请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
闻一闻,提问:“这个柚子怎么吃?”
“里面的肉是怎么样的?”
——出示切好的柚子,请幼儿观察其特征,果肉一瓣一瓣的像月亮,<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是白颜色的,请吃过的幼儿说说:“是酸酸甜甜的”
(四)找柚子
在活动室的各个角落,找出柚子,人手一个
(五)延伸
带着孩子一起吃柚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水果作为幼儿谈话活动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说的欲望,使每位幼儿有话可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中认识了水果的外形及口味。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水果》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844字。
2.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二
(一) 探究的目的性不强, 探究兴趣易转移
小班幼儿很多时候没有把材料视为工具, 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什么样的活动, 只是出于好奇心和好动的本能进行模仿性质的游戏活动, 或者只被操作材料本身所吸引, 导致幼儿的兴趣点只集中在对工具和材料的摆弄上, 并且极易受其他刺激的干扰, 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或模仿同伴的操作, 而无意于深入探究。因此, 他们的探究兴趣通常是不稳定的, 容易转移的。
(二) 探究的视角较窄, 自我中心倾向较强
小班幼儿具有单视角叠加累积的认知特点。与中大班幼儿相比, 小班幼儿的探究视角窄, 探究内容较局限, 一般来说, 小班幼儿对自己日常喜欢、熟悉、可反复操作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关注与探究的兴趣, 如问小班幼儿会选择探究什么样的车, 会喂养哪种小动物时, 他们一般都集中倾向于选择玩具车, 选择故事、儿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白兔, 可见小班幼儿对探究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 有着浓厚的主观情感色彩。
(三) 探究的过程直接, 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小班幼儿认识事物大多依赖直接经验, 通过摸、看、闻、尝、听、抓、举等感知活动来进行探究。幼儿要依靠观察实物来发现问题, 根据已有经验、运用转导推理或初步逻辑推理, 假设可能的情况, 可能的结果和将要发生的事情, 探索过程依赖于直接经验, 看到事实结果就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大多数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 这时动作被内化为具体形象思维, 使幼儿直接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的经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
二、小班幼儿科学区活动环境的创设
根据美国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和克劳特 (Bronfenbrenner.U.&Croutou.A.C.) 对环境的定义, 环境可以分为物理环境与社会心理环境。具体而言, 影响科学区中小班幼儿探究兴趣的物理环境是指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活动区的布置等方面。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是活动区的心理氛围等, 这些环境全方位地影响着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
(一) 物质环境的创设
1.材料的选择
科学区材料选择要考虑科学性和操作性。小班幼儿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因此, 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 以引发幼儿饶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 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反复尝试的机会。另外, 科学区材料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 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 而是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分析, 找出规律, 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 包括可以自我纠错的材料。如, 在“闻一闻”的游戏中, 教师提供了四个透明的瓶子, 分别注入酱油、醋、麻油、黄酒, 并提供这些物品的图片, 在四个瓶底也贴有这些物品的图片, 让幼儿通过闻味道找到相应的物品图片。
2.材料的呈现
(1) 材料提供要具有丰富性。在科学区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种类充足的材料。一方面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 有效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间争执等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满足想模仿他人活动或想与别人共同活动的幼儿的愿望, 使自身的探索活动不断深入并能较持久地维持对该活动的兴趣。
(2) 材料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如, 在“有趣的泡泡”活动中, 教师投放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的材料有现成的泡泡水、清水、洗涤剂, 可以满足第一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 通过搅拌让幼儿感受到不同密度的液体的阻力是不同的, 区分清水和洗涤;第二层次的材料有各种粗细长短质地不同的工具, 可以满足达到第二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 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 比较泡泡的不同。可见,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 一种材料多种玩法, 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求。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层次的材料, 只考虑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 就会阻碍一部分能力较强或较弱幼儿的发展。
(3) 材料呈现要体现情境性。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 材料的呈现要直观且具有趣味性。如“玩天平”游戏中, 我们在活动区张贴了动物玩跷跷板的图片, 以幼儿熟悉的跷跷板引申至天平, 帮助幼儿体会、感知轻重。又如, 在“奶牛吃嫩草”游戏中, 教师提供了滴管、食用色素和奶牛餐巾纸, 让幼儿进行滴管滴色, 观察颜色相互碰撞后的变化, 其实就是颜色对对碰的游戏, 但是提供了滴管、奶牛纸巾这些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材料后, 他们会非常感兴趣。
(二) 心理环境的营造
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互助式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快乐探究的基础, 幼儿只有在和谐、互动的探究氛围中, 才会觉得有安全感, 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 因而也才可能真正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因此, 营造和谐、互动的科学探究氛围相当重要。要做到这点, 教师需注意:
1.呵护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里, 教师应注意给小班幼儿充分的自由活动与探索空间, 不过分干预和限制他们的探究行为, 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始终把幼儿放在探究活动的主体地位, 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同时, 应注意自己的语气是否亲切、语速是否适中。尤其是小班幼儿, 他们的向师性强, 教师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手势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探究情绪。因此, 小班幼儿更需要宽松和谐的环境, 他们觉得有安全感, 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 才可能真正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
2.增强自信心
探究活动不仅是师幼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 更有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在科学探索活动中, 教师要注意捕捉幼儿的点滴成功, 及时给予鼓励, 使其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与满足感。这样, 不仅能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幼儿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而且还能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激起他们积极尝试、大胆探究的欲望。
3.鼓励持久性
小班幼儿受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的局限, 探究中的兴趣点往往只集中在对工具和材料的摆弄上, 并且极易受其他刺激的干扰, 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或模仿同伴的操作, 而无意于深入探究。因此, 他们的探究兴趣通常是不稳定的, 容易转移。所以, 提供的材料需要引起幼儿兴趣, 并且需要给予幼儿一定的任务意识。如, 幼儿在探索物体的沉浮时对沉浮的现象非常感兴趣, 教师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 如瓶子、弹珠、木头、泡沫、回形针、海绵、棉花球、磁铁、纸片、毛巾等, 教师还设计了记录表, 将所有提供的物品拍照呈现在表格上, 提供给幼儿进行尝试性记录。记录表在整个活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它有目的地引导小班幼儿围绕着目标去探索, 不仅使操作更具目的性, 避免了幼儿受到较多活动材料的干扰, 出现随意性, 同时也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 让他们的操作更具有条理性。
三、小班幼儿科学区活动的介入与指导
适时介入是指教师对干预时机的一种把握。过早地干预会影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 太迟的干预会抑制幼儿的探究兴趣。因此, 教师适时地介入至关重要。
(一) 介入的时机
1.当幼儿认知出现瓶颈时
认知“瓶颈”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并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 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瓶颈”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 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瓶颈”, 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使这些“瓶颈”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 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 幼儿园在走廊拐角处装有一面反光镜, 为的是让来来往往的人在走路的时候看到对面的情况。小班幼儿对这面镜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会问:“为什么这面镜子看上去和平时的镜子不一样?”“为什么镜子能够照到自己?”当幼儿在产生问题后需要深层次去了解问题、探索问题时发生了困难。于是, 我们尝试在科学区中提供了相关的镜子, 有的是凸透镜、有的是凹面镜等。幼儿在教师提供的材料支持下受到启发, 他们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寻找到相应的办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培养了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2.当积极尝试仍无结果时
小班幼儿的探索兴趣常常会因为身边事物而发生转变, 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但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是无法解决问题时, 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 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 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 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 在科学区中我们投放了玩色板, 试图通过幼儿的自主性探索, 了解不同色板镶嵌后变幻出的颜色是不同的。一段时间后, 我们发现他们没办法找到适合的方式进行游戏, 于是我们尝试提供了图符来提示幼儿, 但还是没法解决。之后, 教师进行了适时的介入, 通过讲评和材料层次性的丰富来拓宽幼儿的探索途径, 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 指导的策略
1.以游戏语言将真实世界同化到小班幼儿认知结构中
在生活中, 我们常用拟人的语言提问, 激发幼儿的兴趣, 例如, 春天树光秃秃的, 我们要想让孩子们看到植物明显的变化, 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让小班孩子对光秃秃的树枝感兴趣,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何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和愿望, 我们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孩子们喜欢亲切的称呼, 于是我说:“这是柳树妈妈”“这是石榴哥哥”“这是冬青姐姐”“看一看, 摸一摸, 他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 尤其当柳树妈妈、冬青姐姐都长出了绿叶子, 石榴哥哥还沉睡不起, 孩子们每天都去喊“快醒醒八大懒虫”当时石榴树钻出小红芽时, 他们高兴得喊“大懒虫醒了醒了”。
2.以游戏语言提出任务性问题激发小班幼儿的探究欲望
小班幼儿关注的范围比较有限, 眼前好玩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但不能深入。在玩沙活动开始时, 总是这个邀请老师去吃“馒头”, 那个邀请老师去吃“小豆粥”, 小班幼儿把生活经验同化进了探究活动之中, 更有幼儿会将幻想性的情节同化到探究行为中。有幼儿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 我堆的大恐龙的身子总往下跑!”我说:“它是怎么跑的?”龙龙说:“我倒上去就下来, 倒上去就下来。”我对大家说:“怎么才能让沙子呆住呢?”浩浩说:“是沙子太干了。”泽泽说:“我看见电视上做沙雕, 用水枪泚水。”龙龙立刻被点醒了, 说:“咱们加点水进去吧。”小班幼儿在提水的过程中, 感到小桶的水倒进沙子里, 嗖一下子就没了, 大桶倒到沙子里扑哧扑哧发出沙子吃水的声音, 他们纷纷换成大桶来给沙注水, 当他们用湿湿的沙堆砌成了恐龙、乌龟时, 都流露出难以抑制的喜悦。问题的提升使他们感受了不同容积的工具不同的作用, 学会了用行动来说话, 对沙的特性有了初步的认识。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幼儿亲历、尝试、探究、发现、感受的过程。发展小班幼儿探究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要求老师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让小班幼儿知道实践出真知, 只有自己动手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会获取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的初步了解, 小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才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通过“科学区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的实践研究, 使我们教师观念上、工作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从中我们懂得了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 更应该给幼儿追求真理的勇气, 注重探索过程, 形成尊重科学的态度。在小班幼儿与科学初步接触的过程中, 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并获得了有关科学的经验, 对周围环境的热爱也从此开始了, 此项研究让教师与幼儿一起获得了成长。
摘要:科学区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种, 是指教师依据简单的科学原理投放各种可以感知和操作的材料, 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操作等各种方式与材料进行相互作用, 从中萌发科学探索兴趣, 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 从而提升科学素养的一种低结构、开放性的教育活动。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探讨科学区创设和活动指导的研究尚不多见, 可见小班幼儿科学区的创设与研究难度比较大, 但是小班的科学区活动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启蒙又非常重要。因此, 以“科学区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为主题, 试图在结合研究者自身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梳理出相关具体策略。
关键词:科学区,小班,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董旭花.幼儿园科学区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02.
3.通过小班科学活动案例看幼儿记录 篇三
案例一: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各种各样的纸”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撕撕玩玩中感知绉纸、手工纸、硬纸板等各种纸张的特性,如纸板坚硬、餐巾纸轻软、手工纸薄脆等。为了进行更直观的比较,教师指导幼儿按不同牢度将撕下来的纸有序黏贴在记录表上。
分析:对于大年龄幼儿来说,他们不仅能用语言表述“坚硬”“松软”“薄脆”这些感觉,还会借助生活经验用各种替代的方法来表达(如画上芝麻饼干表示手工纸的薄脆),可是这样的表达对小班幼儿来说很困难。案例中教师采用的记录方法既方便又直观,可以让小班幼儿一目了然地认识事物的属性,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
当然,实物黏贴也不是任何活动都适用。一些容易黏贴、大小合适的探究材料(如树叶、纸张、布等)比较适合采用实物黏贴的记录方式。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提供一些实物照片或实物简笔画,这与实物黏贴有异曲同工之妙。
案例二:落下来
一次秋天外出活动时,孩子们看到在空中飘飘悠悠的树叶,便兴高采烈地张开双臂迎接树叶落下。于是,教师设计了活动“落下来”。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餐巾纸、沙包、“丫”字形纸片,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这三种物体落下的情景。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向教师报告他们的发现:“餐巾纸落得很慢的!”“餐巾纸飘来飘去的!”“沙包是快快落下来的!”“纸片转着圈落下来!”“纸片转起来像直升机(螺旋桨)!”……
孩子们兴奋地借助肢体语言与教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接着,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了经验分享。当教师问他们能不能把树叶落下来的样子记录下来时,孩子们露出了为难的神情。于是,教师当即用“直线落下”帮助幼儿记录沙包下落的过程,用“曲线落下”帮助幼儿记录餐巾纸飘落的过程,再用“螺旋线条”帮助幼儿记录“丫”字形纸片飘落的过程。
分析:在活动前教师曾自问,小班幼儿能不能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根据对小班幼儿认知及记录等方面能力的了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于是教师便预设了师幼共同记录的方式。果然,经验交流的情况坚定了教师原先的预设——利用集体记录帮助幼儿共同记录所观察到的情景。教师还自编儿歌“沙包落下来,直直快快”、“纸片落下来,转着圈儿”、“餐巾纸落下来,摇摇摆摆”来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集体记录是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幼儿交流、巩固探究中获得的科学经验,而且解决了幼儿记录的困难,为幼儿学习记录提供了榜样。
案例三:运水
小班幼儿喜欢玩水。于是,教师提供了一个装满水的水盆,一个空盆,还提供了一些工具。孩子们在游戏中很自然地运用工具去“运水”。在一次次“运水”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使用工具,认识工具。
游戏结束了,“谁的本领大”成为幼儿交流、记录的主要内容。教师为幼儿设计了这样一张记录表格(如图一),表格中的工具暗示小班幼儿要有目的地去尝试各种工具。不仅如此,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笑脸花朵图案,小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在每种工具相对应的空白处黏贴上不同数量的笑脸花朵,以表示这些工具运水本领的强弱。
分析:在大班我们也组织过类似活动,教师为大班幼儿提供的记录表格(如图二)给了孩子们很大的空间,幼儿不仅记录了自己的实验顺序,还记录了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比较小班、大班这两张记录表格,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提供给小班幼儿的记录纸浅显易懂,直观形象并具有趣味性,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使小班幼儿一目了然,并容易记录。而教师为大班幼儿提供的记录表则几乎是一张空白表,幼儿自主的空间较大。
为什么小班和大班的记录表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是小班幼儿有关科学活动记录的经验很少,记录能力也很不足,所以教师提供的记录表格必须浅显易懂,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并易于操作。而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可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记录。
4.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四
1.让幼儿初步认识马兰的特征及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幼儿初步学会拣干净马兰和拌马兰的技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马兰 调味品 一盘拌马兰 马兰馅汤团 剪刀
箩筐 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 请幼儿品尝拌马兰,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菜,请大家品尝,然后猜一猜这是什么菜?
二 认识马兰
1.认识马兰的特征及作用。
刚才小朋友告诉我吃的是马兰,谁能说说春天的马兰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马兰的外型特征,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小结)
那马兰在什么地方有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是一种野菜,不需要种植,田野里到处都有,他的生命力很强。)
马兰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的实用性和药用性,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 学习拣马兰
马兰是一种野菜,田野中还有许多野菜。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野菜。请小朋友在这些野菜中找到马兰,把他拣干净,拣的时候注意:要先找对马兰,然后左手拿住马兰,右手拿住剪刀,把马兰的根和黄叶去掉。拣干净的放到箩筐里。(幼儿动手拣,老师指导)
3. 学做拌马兰。(事先准备好调味品和小碗)
我们挑了很多的马兰,现在我们来作一盘拌马兰吧!老师负责把马兰过水,小朋友负责拌马兰。拌好了请大家品尝,好吗!
三 结束部分
5.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点心盘、刀、抹布;课前洗净双手。
3.PPT。
活动过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师:小朋友,今天耿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它就藏在这个口袋里,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是什么?
2.集体观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看是什么呀?
师:“西瓜是什么样子的?”
⑴请幼儿说一说。
⑵老师提问:看看西瓜是什么样子的?
⑶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觉?
小结:西瓜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的。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绿色的,还有的有一条一条的花纹。西瓜摸上去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敲会响,推推会滚。
3.通过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内部特征。
师:“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捡到了一个西瓜,他们为了吃西瓜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们想知道吗?”
a.老师讲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师提问:猴王怎么吃西瓜?“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会吃西瓜吗?吃西瓜应该吃什么?
c.师: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们一起把西瓜切开看一看。
e.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内部:你们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
f.了解两种特殊的西瓜——黄瓤的瓜和无籽瓜师:小朋友看老师电脑上有两种瓜,它们跟我们平时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样呢?
4.谈论吃西瓜的好处。
a.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b.请幼儿尝一尝: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西瓜瓤水分多,吃起来又凉又甜.能解渴、消暑,我们大家都爱吃。
教学反思:
我们所追求的应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更要考虑实现这个目标是否有价值,以及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和方式是否有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不要太在意活动的结果是不是符合作品本身,而应更多关注活动是否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孩子的发言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在交流中能否擦出火花,产生共鸣。这些将在今后的实践中慢慢地积累与总结,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更大的进步。
6.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六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花生若干盘、人手空桶一只、各种积木、剪刀、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情景,介绍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捕捉信息。
师:小松鼠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
二、认识花生。
(1)直观形象了解了花生的外部特征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一颗花生)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花生的果实长在哪里吗?(地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花生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花生是白色的,有长的,有短的;摸一摸,表面是不光滑的很粗糙;捏一捏,硬硬的。(观察花生的颜色、形状,体会摸上去的感受。)
(2)探索剥花生的方法,及进行剥花生比赛,激发幼儿兴趣。
(3)直观形象了解花生米的外部特征。
师:硬硬的花生壳里面住着花生宝宝,是什么?(花生米)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宝宝有的多有的少)
师: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呀?(穿着一件红衣服)
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白白的肉)
总结:一颗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壳,里面的多花生米有的多有的少,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红衣服。
三、了解花生的吃法。
启发幼儿说出花生可以怎么吃:炒、煮、炸,做成各种花生制品,如:花生酥、花生饼干、花生酱等,边说边一一展示。
7.好吃的西瓜小班绘画活动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感受西瓜丰收的喜悦之情。
2.感知西瓜的基本特征,发展观察力。
3.在观察的基础上用红、绿色为西瓜涂色,尝试用黑色进行添画。
活动重点:
在观察的基础上为西瓜涂色,并添画。
活动难点:
能掌握一个画面中用三种颜色搭配绘画的技能。
活动准备:
教具:实物西瓜一个。
学具:油画棒、白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游戏:神奇的口袋。
二、展开
1. 观察西瓜的`外形特征。
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西瓜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需要添画的图片,说一说涂色方法。
3.示范讲解涂色方法,请幼儿观察。
4. 幼儿动手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
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并说一说谁的西瓜最好吃。
《小班绘画活动教案 好吃的西瓜》摘要:特征。 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的,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西瓜的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需要添画的图片,说一说涂色方法。 3.示范讲解涂色方法,请幼儿观察。 4. 幼儿动手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 展示作品,...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52523356
8.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八
1、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及“拔、钩、浮、有深又窄等”词义。
2、知道遇到事情要动脑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取皮球》。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画一:
——“草地上,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发生了什么事情?”
2、出示图画二:
——“哎呀呀,不好啦,皮球滚到哪里去了?”“可以用什么办法取皮球?”“看看他们用什么办法取皮球?”“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的取出皮球?”
3、幼儿说说每张图画的主要内容。
4、教师在讲解图片的过程中,让幼儿通过动作理解拔、钩、浮、有深又窄等”词义。
(二)理解体验:
1、教师完整的讲述图片内容,并为图片取名:“你们喜欢故事里的小朋友吗?还记的故事的名称吗?
儿歌:
大皮球
大皮球,圆又圆,
拍的轻,跳的低,
拍的重,跳的高。
嵫......皮球漏气了,
哎哟哟,皮球爆掉啦,
9.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九
1、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通过游戏,初步感知相邻数的概念及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
3、理解并准确能说出2相邻数,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初步感知相邻数的概念及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准确能说出2相邻数,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活动音乐、数字图片1―3、记录纸人手一份,小动物图片若干、数字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互动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我们快快出发吧!
基本部分
2、幼儿找好朋友,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好朋友吗?你两边和你挨着坐的两个朋友就是你的好朋友,哪位小朋友来说现在你的好朋友是谁?(指名说)
师:小朋友们有好朋友,数字宝宝也有好朋友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是谁?(出示数字卡片2)
二、基本部分
1、师幼操作记录,探究对2的相邻数。
(1)幼儿操作探究2的相邻数操作卡并记录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张操作卡上有几只小兔?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用几个点表示?小兔的大好朋友是老虎,那老虎是几只?用数字几表示?用几个点表示?小兔的小好朋友是奶牛,奶牛应该是几只?用数字几表示?用几个点表示?
师:结束后不要忘了将我们的操作结果记录下来?看看我们操作卡上的小动物谁多?(老虎多)谁少?(奶牛少),老虎比小兔?(多),奶牛比小兔?
(少),老虎比小兔多几,奶牛比小兔少几?
(2)幼儿自主操作并记录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的回到座位上操作并记录。
(3)师幼共同验证并总结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记录的?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
2、给数字宝宝2找到了好朋友,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们,数字宝宝2今天有点不开心,因为他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们愿意帮他找到好朋友吗?
师:我们来看看数字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那么1和3就是2的好朋友,数字宝宝的好朋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相邻数,那么也就是说数字2的相邻数是1和3。
师:我们再来看看点,数字2的点和它的相邻数1的点有什么不一样?数字2和它的相邻数3呢?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2找到了好朋友,真棒!其实数字宝宝2有一个秘密,就是1比2少1是它的好朋友,3比2多1,也是是他的好朋友,1和3两个数就是2的相邻数。
3、给数字宝宝排队
师:小朋友平时排队的时候是从小个到大个排队的,我们的数字宝宝也想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谁能来帮帮它们?(一位幼儿操作)
师:他排的对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数字1,可以用几个点表示?数字2呢?数字3呢?他们三个谁的点最少?
(1)那就说明数字1是最小的数字,那谁排第二呢?为什么?谁的点最多呢?
(2)那就说明数字3是这里面最大的数字。3比2多1,1比2少1。
4、游戏:找朋友
师:在每个小朋友的座位底下老师都放了一张数字卡片,请你们拿出来并把它粘在衣服上。你们现在也变成了数字宝宝。
师:请数字宝宝2到我这里来,刚刚我们说数字宝宝2有几个相邻数啊,现在请数字宝宝2去找它的相邻数宝宝,要求音乐停止后每个数字宝宝2只能有两个不同的相邻数宝宝,和数字宝宝2手拉手,看谁找的又快又准,听明白了吗?
三、结束部分
跟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师:小朋友们今天在数字王国玩的开心吗,玩了这么长时间也该回家了,我们下次再来找数字宝宝玩吧。
活动总结
在幼儿园的计算教育中,数概念是一项重要的,基本的教育内容。因为数概念的形成可促使幼儿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
10.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观察、分析、比较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知道水果是各种各样的。了解秋天的水果,知道其名称和主要特征。
2、知道要注意卫生,瓜果要洗干净再吃。
3、了解休止符,符强音的唱法,要唱的活跃,有趣。
4、教育幼儿要自觉地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
5、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用自己喜欢的造型表现各种水果。
6、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7、加深对秋天瓜果的认识,能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水果拼盘。
8、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9、通过了解水果的各种吃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10、知道吃水果有利健康,吃时要适量,培养幼儿不独食,愿意与他人分享。
主题环境创设:
1、布置“水果园”墙饰或立体大树,供幼儿挂、粘“水果”。
2、带幼儿参观校园内的树木,给果树浇水,在果子成熟时进行采撷活动。
3、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多给幼儿鼓励和帮助,增强幼儿自信心。
活动区域布置:
1、娃娃家:提供各种水果玩具,引导
幼儿用各种“水果”招待客人。
用各种水果玩具制作水果拼盘。
2、美工区:提供一些水果的横切面(苹果、梨、杨桃等),让幼儿蘸上颜色印画。
用报纸揉捏成各种水果形象,并涂上水粉颜色。
用橡皮泥捏水果娃娃。
在网状水果外包装中塞入报纸或彩色皱纹纸,两端扎紧,<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做作成水果,也可做成玩具,悬挂起来装饰环境。
3、科学区:提供果珍、杯子、勺子、彩色笔等,幼儿可自由调制饮料。
提供果酱、水果糖等,供幼儿感知品尝。
收集各种水果核,装在小盒里,供幼儿观察、摆弄。
4、益智区:提供各种水果玩具,引导幼儿按物点数。
提供各种水果图片,学习按大小、颜色、名称进行分类,比较大小,进行间隔排列等。
将水果图片与实物(或玩具)一一对应。
5、表演区:用各种辅助用具把自己打扮成各种水果娃娃,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水果是幼儿熟悉、喜欢的,同时水果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引导幼儿通过充分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到了水果的品种很多,对颜色有了更多的认识。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并总结出了不小新颜色,比如黑紫色、红紫色等。丰富了他们认知。在活动中我们注意渗透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幼儿充分感受并表达分享快乐。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好吃的水果》这篇文章共2828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摘桃子》含反思》:小班教案《摘桃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快速反应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摘桃子》含反思教案吧。
11.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十一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蛋
11月15日,我们新闵托、小班教研组,结合我们组内本学期的教研工作重点,开展了以科技为主线的,连环跟进式教学活动——有趣的蛋。幼儿在自由探索、动手操作、比较中,区分生鸡蛋与熟鸡蛋之间的不同。
活动名称:有趣的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了解蛋的形状、结构,区分生蛋与熟蛋。
2、初步培养幼儿比较、判断能力。重难点:判断、了解生蛋熟蛋及结构。材料与环境创设:
1、一只不透明的大布袋内装生鸡蛋、熟鸡蛋。
2、人手一只鸡蛋。
活动流程:
说一说→试一试→尝一尝→延伸
(一)说一说
1、看看摸摸说说猜口袋
教师:你们猜猜看口袋里装了什么?(启发幼儿运用视觉、触觉来猜)
2、教师逐一出示口袋中的蛋宝宝,让幼儿数数有几只并说出蛋的名称
3、说说蛋的形状及猜猜生蛋与熟蛋。
教师:两个蛋宝宝长的一模一样我们怎么来区分它们呢?
(二)试一试
1、引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愿望。
教师:用小手摇一摇。
2、用手摇一摇及用旋转的方式知道蛋的生熟。
教师:你们的蛋都可以吃吗?为什么?生的蛋里面是什么样的?熟的蛋里面又是什么样的?
3、幼儿讨论交流尝试。
www.hoing.net
4、归纳小结。(请幼儿回答,教师验证鸡蛋的生熟)
(三)尝一尝
1、让幼儿尝尝熟蛋。
2、启发幼儿将熟蛋与别人分享。
(四)延伸
12.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 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形状、味道等特点。
2、乐意参与活动,学习在教师的鼓励下尝试剥橘子。
3、初步了解橘子皮和肉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桔子(总数与幼儿人数相同)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区角的“桔子树”,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树上有什么?
小结:这棵是橘子树,上面结满了黄黄的果子呢。
教师:我们一起把树上的桔子摘下来,看看是什么水果?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摘桔子。
小结:原来是黄黄的橘子呀。
二、引导幼儿用闻、摸等方法观察桔子的外表形状特征。
教师出示桔子:我们摘下来的是什么水果?
教师:它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上面有什么?
教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教师:闻一闻,什么味?
三、引导幼儿学习剥桔子,观察、品尝桔肉。
1、引导幼儿自己剥桔子。
教师:想吃桔子怎么办?怎么办?
2、教师示范从上往下一片片地剥开桔皮,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教师:我们要从中间用我们的手指先剥开一点点,然后一片片的剥到底部。
3、引导幼儿观察、品尝桔肉。
教师:哇!桔肉露出来了。
教师:它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白白的须须能吃吗?
教师:橘子肉软软的、一片一片的。
鼓励幼儿连桔肉上的桔络一起吃,并说说桔肉的味道。
教师:我们吃橘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上面的梗若一起吃哦,那个是可以吃的。
四、幼儿品尝橘子。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这些好吃的橘子送给小朋友们吃了。
教师给小朋友人手一个橘子。
教师:现在小朋友可以品尝我们的橘子啦,小朋友要自己用手慢慢的剥哦。
幼儿吃了橘子后请幼儿说说橘子的味道。
教师:小朋友们橘子好吃吗,是什么味道呀。
引导幼儿回答
五、引导幼儿了解桔皮、桔肉的作用。
1、教师介绍桔皮和桔肉的作用。
教师:桔皮可以用来做陈皮、泡桔皮茶,桔肉可以榨桔子汁、做桔子酱。
2、迁移幼儿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吃的含桔子成份的东西。
教师:你还吃过什么食物带有桔子味道? 效果分析
1.科学课件教学设计
2.初中科学教学设计反思
3.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4.小班安全活动课教案
5.《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6.幼儿园小班父亲节教学设计
7.小班教案冰块变变变教学设计
8.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
9.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吃的粽子】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溶解》08-05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秋天的水果08-21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传声筒12-25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动物的活动方式》及教学反思07-14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穿新衣教案12-07
幼儿园小班科学常识教案好听的声音教案09-15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夏天的声音》含反思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