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散文欣赏

2024-08-29

黄昏散文欣赏(精选12篇)

1.黄昏散文欣赏 篇一

风来了 黄昏也就来了。

该来的都来过,该去的也就去了。行影间,空落落的,荒芜了一个时秋。唯在这个季节里,雨入过视线,虚掩的夜被掀开,恰似珠帘的缝隙,在滳滴之中扯开一条直线。

庆幸还能忆起去年的天空,避开不恰的妖娆,委身于檐谙下,去听远方的雷鼓,暮钟似的,声声击打着记忆中的长河。

依稀听得一些诙谐的蟾声,在一场冷酷的冬雪覆盖之后。脱去破旧的蟾衣。尔后,一盆金黄色的火苗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用自身的泯灭包容了季节哀怨。

只当一个季节来临时,炎热的火浪烤焦了整片林子。之后,这个村庄才安静了下来,冷眸之中,有一缀旁观的秋叶、半掩着一副羞愧难当的绯红。

没事的时候,总会悠闲地去看一场云与风的搏斗。撕扯在一片灰蒙的天海之外,浑然着一方擂台边缘。总有一份闲情逸致,试图轻哼一曲慢歌附合,却终难融一场锵锵的节奏。

是否会被**淘汰,幸好有一处避嫌地,还能安静地去欣花赏月。还能洗耳于啸啸之中,闻得"风翘兰花"、指指间,一曲"四面埋?"。 一些令人恼火的.往事,不恰时宜地地探出头来,风能挤能出,挤进挤出中、用一份自嘲来击碎一场败运!

早已道不出那份陈旧,终为一日逝去的远古,挂在枝头风干!待日后挖掘、收藏。日渐失忆的了的往事,已无从拷贝、很难描绘出昔日的温柔。

总以为,一滴泪就能洗涤天下悲悯。哭上一阵子,算是了却一份伤感,贴上表情。诸如一场雨来,能否洗去万物尘埃?

一场风雨过后,谁又安然,在大千世界自为一粒微尘。助于风力前行,思辩自意识的方向?

只当那份清澈的淋漓之后,与大地融合!

2.黄昏散文欣赏 篇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效的结合课文教学目标, 掌握欣赏散文的方法,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美妙的意境, 体会到诗中丰富的情感。概括地说, 欣赏散文有以下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解文中的信息 (人、事、物、景、情) 。

2.了解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及相关资料。

3.理清课文思路,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味散文语言。

4.掌握散文特点, 即形散而神不散。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们不难发现通过逐步的积累, 散文就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开拓学生的视野, 启迪学生的思想, 撞击学生的心扉。

在这里, 我们现在略谈几点欣赏散文的具体方法。

一、了解散文特点, 即“形散而神不散”

赏读散文, 要抓住散文的“神”, 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形”指的是围绕文章中心意思而选取的材料。“神”统帅“形”。在《绝版的周庄》的一文中, 我们可以看到周庄那朴素的色彩———点缀着些许红色绿色的灰色白色;妩媚的景致——清凌的流水, 像钥匙般的小桥, 空灵的窗子;朦胧的感觉———斜斜的晨阳下的半晦半明;周庄的现状;周庄的未来;作家三毛对周庄的依恋;夜间静谧的周庄等等。这些材料看似纷繁芜杂, 但都被笼罩在了“赞美周庄”的这一主题之下, 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更透彻地理解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伟大情怀。

二、掌握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好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 这种诗意是从许许多多方面表现出来的, 例如:意境深远的画面, 浓烈的感情, 神奇的想象, 有个性化的语言等, 同时还要注意散文中的事、物、人、情。任何一篇散文, 都有鉴赏的技巧。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有事、有物、有情、有志:“心里不宁静”是“事”, 月下赏荷有“物”, 对物的描写又蕴含“情与志”。朱自清于白色恐怖中不能安睡, 便到月下独步赏荷, 缘于“黑暗恐怖现实”下“不自由”, 抒发的情感自然是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对荷塘的描写又蕴含了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赞美, 表达出自己不“参加革命和反革命”的“志”。这些表达可谓是“披事入情”, “体物察情”, 就是要使学生能感悟到作者寄寓于物、寄寓于事中的思想感情。

三、赏读散文, 还要借助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他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知觉的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整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余秋雨的《废墟》中, 作者从古罗马的角斗场、庞贝古城、柬埔寨吴哥窟、玛雅文化遗址联想到中国的历史、世界的文化。巴金的《灯》中, 作者由眼前的灯、灯光, 联想到古希腊女教士为情人利安德尔点燃的火把, 联想到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 想象出人在灯光指引下的奋进。这些手法的运用, 使文章的内容充实, 主旨表现更深刻。

四、欣赏散文还应该潜心体味散文的形式美

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不同的篇目结构各具特色。如《荷塘月色》一文, 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到荷塘边散步排遣内心的苦闷, 在荷塘边作者得到暂时的“宁静”, 正在这时, 一片蛙声、蝉声又把作者从“陶醉”中唤醒, 回到现实, 朱自清不甘心, 再次回忆“江南采莲”的欢乐情景, 想要千方百计摆脱“不宁静”的心里, 正在努力, 却“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他又不得不回到“不宁静”的现实。通过“不宁静”出家门—到荷塘—回忆江南采莲—回到不宁静的现实。让人体会到作者“剪不断, 理还乱”的苦闷彷徨心情。而巴金的《灯》一文则通过眼前的灯—回忆的灯—联想的灯—“灯光是不会灭的”的思想来构思文章, 一气呵成, 具有深刻的表现力, 让人感悟到作者由苦闷、压抑到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体味散文的语言也是散文欣赏的一大重点, 散文语言是最能吸引和打动读者的。他除了一般文章具备的规范、简明、得体、连贯以及准确生动等特点外, 还要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如《绝版的周庄》一文的语言明丽、清新;《废墟》一文的语言深刻、富有哲理;《杨柳》一文语言平和、淡雅;《灯》一文的语言执着、自信。这些文章的语言特点在阅读欣赏中无不打动读者的心扉, 激发读者思想共鸣。

综上所述, 散文欣赏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高职学生欣赏散文, 置身散文, 结合生活体验, 用心体悟散文, 就会感受到散文美的意蕴, 美的意境, 还有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应当细心品味。通过散文的学习,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文化, 更提高了学生的内在涵养和整体素质, 有利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培养。

摘要:散文欣赏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作者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有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两类 (一说还有说理散文一类) 。这里说的是抒情散文。在中职教材中, 每册教材都要编排1至3单元的散文篇目, 每单元都有“单元导读”, 明确提出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关键词:散文欣赏,方法,经验,点滴

参考文献

[1]管海泉.求同辨异, 比中见长——从散文教学谈培养学生两种思维[J].语文教学之友, 2006, (12) .

[2]王敏.语文教学中现代散文作品的阅读与鉴赏方法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6) .

3.黄昏雨经典散文 篇三

昨天、前天、今天,晴得过份,将气温反常地升上了十几度,使这腊月里的日子,竟和炎夏可比。似乎老天要回到四五个月前去好好地暴晴一番,让我们的头皮出出油,洗头时水盆沿抹一抹腻。于是,这雨的到来,就显得比较勉强了。让人们怪它来得慌。

厚重的棉衣才脱下来,才刚刚晒得松燥呢,天就变冷了。清肃的冬也玩起了孩子脸!

你要来就来好了,大大方方地来吧。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谁也奈何不了你!何必这么偷偷摸摸地来?让我们防不胜防,无从防起便已为你所困?

真有些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冬季里的雨,不管是大还是小,甚至小得很的,总是不会受到欢迎,深深地使人们厌恶它,经常受到人们对它的责骂和反对。它也是雨,和夏雨一样的雨。

我想,大概,因为冬雨总是一下子就陡然地使气温下降,使人们一时间难以适应过来的缘故吧。这可是天气的变化,人能有什么办法呢!厌恨责骂和反对又有何用。

人往往连自身都不能奈何,又怎能奈何得了天呢?因此,人对于天的埋怨,是没有什么理由可言的,因为,它太没作用了。理由是要由作用来作为底气的,没作用的理由就没底气,这是说不响的。

反正,阴晴云雨,都是天之常事。春、夏、秋、冬,是天地之间成为常规的季节交换。这些,都是免不了的事。何必要对这些作着不必要的挂念呢?随着老天爷不就行了?反正一等天晴了,天气就会干燥;下雨了,天气潮湿;春季和秋季,天气温和;冬季和夏季,天气冷热悬殊。一年之中,总是唱着这些戏法的唱来唱去。爱晴而厌雨,也就会贪温和而恨冷热。于是,赞美太阳,歌颂春秋;因而责骂阴雨,咀咒冬夏。这些,只能说是人对天所妄加的非议,是人的多事。

当然,天也多事。好端端晴得挺爽快干脆的,偏偏转眼之间就阴沉了,不知不觉下起纤细的却不这么稀的雨。忽如其来,不速之客。

我仔细听着。窗外的天地很沉默。雨的声音它虽然轻而若无,倒还听得出。大慨:天地的沉默,是在反省前天、昨天、今天的热烈,在这黄错的时候,以雨的冷静来表达。这些细而无声似的润物,随着这方天地的已经无言,没有随风,便已潜入黄昏。窗外的空气,便悄悄地潮湿了。黄昏时的山,青而泛黑,让雨蒙上层浅薄的轻雾。我看着窗外。一条条即瞬而下的线,飞快地划动着,在灰茫茫的白茫茫中此落彼临。因无风,树很稳定。空气似在凝固。雨所长扬起局部的烟气,被迫而改变好动的习惯,象是小孩子坐在大人面前,不得不装出一副大人样,将尖底的屁股压平,强制着稳定些。

好在,这是黄昏时的雨,还可以看。半个钟头后,等到夜黑,就只能听了。所以,夜雨的滋味,大都是以从榻前的凉意中得来的。无事的夜,慵懒地躺地床上。

而黄昏雨的感受,从窗外而至室内,从眼而至内心,都能体味。共看共听,淋湿了心。

窗外的空间已经受潮,属阴。室内的空间尚干燥,属阳。看向窗外的眼所接触的是阴柔的氛围。身在室内所处的是阳刚的气氛。心通身眼,往来于阳刚和阴柔之间。于是,因之而惘然不知所从,不知道了该以阳负阴呢还是以阴负阳。是吗?

于是,敏感的心,便在惘然中怨天尤人了是吗?因为不知所从了,心被困顿而有了幽怨。于是,灰暗暗阴沉沉而又茫茫然的世界,人也多事,天也多事。

天的多事,为了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里阴晴云雨的调配,以利于天地之间各种物类自然而然地新陈代谢而加减乘除。它似乎是努力于此的。虽然,很多时候,老天未能把阴晴云雨调配和谐,使春夏秋冬有些不分明。毕竟,生长了亿万种物类,生活了亿万个春夏秋冬的老天,活得很累。它太老了,是个老的不死。

人,却不理解天。在因为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身边的一切都觉得不如意时,无可奈何地作着各种各样感慨,同时,对天非议。

天虽然不为人对它的非议而有动于衷,却沉默了。天在黄昏雨中沉默了。地,也就随之而沉默着。

于是,使人也渐渐地沉默了。话说多了没人听,只好闭嘴!黄昏雨便在沉默中因不堪忍受寂寞而发出幽幽戚戚的声音。仿佛带了几分绝望的心态。窗外的世界,有些死气沉沉。

然而,雨还是很活跃的。活跃而纷然。一眼看去,同一时间从天而下的细线又何止亿万条。每条细线缠死一片灰尘,将灰尘沉沦于随处可流的地面。灰不再飞,尘不复生。整个世界,已成为清洁的缤纷世界。缤纷着雨的心,比较薄弱。如果,它的意志是坚韧不断而耐恒的话,上挂住天,下垂于地,将难以数计的纤细的线丝儿编织成梳理世界的水帘,又有何妨。

世界,是难以梳理的。因此,很需要梳理梳理。

风,只会把草木吹乱,自顾自游过平原,跨过山野,吹皱平静的水面,兴起一江沧浪,漫起无边无际激涌的海涛,海涛淹没不了海岸。它只不过是施展一下那宏大的声威。倦累以后,就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云,不经意地飘过山峰,山峰虽然欢快不少,但过去以后,一点也不剩下。飘过天边,虽然悠远,却不如天的长远。虽然在翻涌心事的时候,如堆大山,却更加不如天的高大。

雷电,忽然炸起造物主的盛气。造物主依然还是舍不得在盛气之中将自己的所有造作毁于片刻,因而很快就平静下来。只是快餐式的游戏。

霜和冰,是寒冷的产物,没有热情,不大也不广,只是把世界中的局部稍微改造了一下。很快地便从固体变为液体,还给流动的波浪以及镇静的大地。

雪,和霜和冰差不多少,因为能够一身兼具霜和冰的作用,所以,其能力比霜和冰有过之而无不及。十分清洁,掩盖大地时,将地面的肮脏全部包藏。很有将世界点化成圣母院的味道。往往不完全涂白世界,露出遮掩不了的局部,告诉世界:它总是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

比较起来,还是雨,适于梳理世界。

下一场大雨,一天、二天、三天,可不要太长久,可不要把天上所有的水库全部倾泻掉。淋遍原野以及江河湖海;将整个世界好好地清洗一番;连角落里的污秽,也给冲涮出来。不就是已把世界梳理过了吗?

却可惜,从来未听说过中国在下雨而美国也同时在下雨。甚至,连整个中国同时共淋一场大雨的记录,都没有产生!为此,我也就不为黄昏雨是梳理不了世界的而觉得可惜。

黄昏雨未为天所厚,纤弱了些,幽软了些。或者,它也会抱有梳理世界的远大志向,正在期待发展,我当然不得而知。

这雨,才刚开始,碰上的又是黄昏之时,理所当然,不好立即作势。这世上事事物物,其发展过程,总都是从小到大的。先小,而后长大。先柔,而后能克刚。

一下子就泣鬼惊神悲天恸地的大雨,只在盛夏时有,伴着雷电一起来。盛夏时,天气过于热烈。老天爷在热情中猛然省悟:不管什么样的事情,过份了,总是不好。于是,就制造清凉,使世界冷静。因为省悟于短暂之间,不免冷静得嫌它突然了些。

春雨,秋雨,冬雨,都没有夏雨的声威之大,但比夏雨的时间长,耐性好。因为,春秋两季的天气不这么过份的热和闷。在温和中产生的雨,经过不冷不热的思考,脾气自然已不暴躁,情绪平稳,耐性就好了。

冬季虽然寒冷,却在冬雨产生之前,往往会转暖。就象这黄昏雨,是在好几个晴日后而降临的。现在,它虽然是纤细的,细细的雨丝在寒空中无所聊聊地拉长着,谁知会不会长到明天、后天、大后天?

天,已暗了。逐渐在加暗。雨丝已渐渐地隐入夜幕中,只留着雨声。这场黄昏雨,已变成夜雨了!

4.故乡黄昏散文 篇四

近乡情切,游子情浓,纵千山万水走过,历尽沧桑,不改那系在心头的一缕情愫,那是每个人记忆深处的最美之一,它的名字叫——故乡。

故乡,是那算不得巍峨的丘山,是那称不得江河的溪流,是那没有尔虞我诈的淳朴范围,是那轮皎月,是那......故乡是那熟悉的一草一木,一草一木都是故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其中最难忘的,还是故乡的黄昏。落霞寒鸦,落叶窸窣,总是那么难忘,似一泓水流,久久环绕心头。

夕阳渐渐隐去,唯有晚霞还在不知疲倦的渲染着天空,西边的天幕已被大片的金黄占据。此时的落日,不像晨时红日喷薄,不像午时光芒耀眼,更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深邃睿智,在生命的尽头绽放自己的所有。明亮而不刺眼,仿佛看穿了一切,静静倾听你的诉说,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意,都会予你一笑,平静你那颗浮躁的心。

的确,故乡落日的美不仅仅是余晖的绚烂,还有给予游子心头的那份温暖。

且不说落日无限好,就是那飞燕低徊、晚风习习也值得回味。

一望无际的天,青紫色占据了大部,时隐时现的叫卖声,最易勾起儿时的回忆。虽然经历了岁月的.砥励,太多的东西已经逝去,但故时的声音却是游子最为熟悉,最深入其灵魂的声音。

没有车笛此起彼伏的轰鸣,只有伴随农人归来的牛哞羊咩,故乡的黄昏是闲适的,日落而息的农人、平静的夜,注定少了一份城市的烦躁气息。同样,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朴实的环境,让在外奔波的游子多了一份对家的念想。少了霓虹的夜未必单调,家乡的落日、家乡的星月同样美好。

来回衔食的飞燕,年年鸣声依旧,尽管燕子一年换了一年,也许已不是我见过的燕,但熟悉的模样,我宁愿将它们当做曾经的客人。千万里外,还是一般的燕子,款款深情,穿过风雨回归故乡,那是它思念的故乡,也是游子思念的故乡。

5.描写黄昏抒情散文 篇五

鸡鸣声又起了,倒不是黎明报早,这叫声很凄、很凉,撕裂着春天的衣角,让人听后心湖倏然荡起几道波纹,回忆也跟着玄鸟在不安的天际徘徊。夕阳终究不再颓圮的墙头赖着了,他想明白了这个世界的某些深藏的道理,他有他自己原有的归宿,那仅仅属于他的,是那山后的天池,洗濯他一天的尘垢。满乡的屋檐上都沾着他的颜色,他也沾沾自喜,是黄昏的浪漫又不失风度的标志。

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柳树,另一颗也是柳树。她们垂着长长的辫子,缀着无数嫩绿的淡黄的发卡,像刚从池子里梳妆打扮完。她们在默默啜泣,是刚才邻家顽皮的孩子又揪了她们的辫子编成他们的王冠,然后挥着鞭子,骑着风的战马远去了。她们用她们难以言表的苦楚,换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年,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快乐的,固然不是哭的原因。也许是因为饭时到了,不再有人坐在她们下面谈笑了,他们太无聊、太孤单了吧。她们的笑是无声的,她们的泪却流淌在我沸腾的血液里翻滚,我记忆深处那毒辣的太阳蒸干了它们。她们是姐妹,但却永远无法相互依偎,只能每天以湿润的眼神望着。那年母亲埋种子时,特地将她们分在院门左右,这是她们啜泣最可能的原因了。如果这时能有阵风多好,轻轻地,慢慢地,暖暖地,拭干她们眼角的冰冷的泪水,再撩抚起她们的头发,给她们那种亲切地安慰。

我点了蜡烛,效仿古人。看烛心的火,他不能像等待天上眨眼的精灵般的星与娇人的公主般的月,可以照亮整片黑夜,但足够照亮我案台生满青苔的笔,上了年纪的牛皮纸,以及父亲已永丢弃的缺了一角的烟灰缸。那流下的灯油,落在碗里,倏地凝结了,即使凝成大爱的心状,也不如深冬的冰,抚摸还生暖。我呆呆地坐在伤痕满面的木椅上,心里很安静,安静的连梦发芽的声音都能听到。我去听远处山涧的鸟鸣,听夕阳的笑,听春风的呼啸,听柳树的.沙哑,听农人的呐喊,听岁月沙沙作响。终于我提起了笔,手打着颤,灵感是空的,空的太杂乱,杂乱地切断我一切飘零的思绪。我眺望院里的那曾窈窕婀娜的柳树,他们还沾着夕阳的祝福,金黄色,金黄色。不知她们仍在啜泣或已经睡了,总之她们很孤独、很寂寞,孤独地静静地。夕阳在山后与日月星辰对接,我想接下来夜空会有一幅美丽的画,不需过分装饰,只有金黄色与深黑色,有时还混些皎白。这将会迷倒多少观赏者,我猜,诗意涌上心头。我真想把砚台刚磨的墨泼洒到夜空,再描上两棵柳树,正是我院子里的那两棵,那两个只能相望的姐妹。可是日月星辰是不留污渍的,夜的颜色也与墨色相仿,何况我瘦弱的身体也没那么大的力气。

我实在不能生文了,便放下手中的笔,径直地走出了屋门。我从这两个柳树边轻轻地走过,生怕惊扰了她们。她们的辫子竟轻轻地甩了甩,可惜我没有了孩子的那份天真,我不需要王冠,我更没有我的公主。我固执地朝院门外去了,不搭理他们,似乎我就是这么狠心,这么无情。她们上辈子究竟欠了人们多少眼泪啊。院外有条蜿蜒的溪,青得见底,很柔,那如丝的波印是纱衣,遮了人世的喧嚣。常年不见溪水里嬉戏的鱼虾了,却见了那即将要隐入山脚的夕阳。天仍亮着,也算暗的。就这么一瞬间,黄昏成了一座无人登临却家喻户晓的桥。我回头望向院子门口那沮丧的姐妹,他们的头发浮起的紫烟是柴房的烟囱里冒出的。那飘向天际,天是金黄色的,天是不安的。紫烟散入天际就无影踪了,她应该去寻找她所日夜思念的人了吧。我的灵感突然再次从脑海深处迸了出来,这次是很有次序的,感觉脑袋里很充实。我立即奔回那唏嘘的屋子,再次拿起长满了青苔的笔,笔杆上印着百合花的花纹。这时夕阳已完全隐入山后面了。我的蜡烛越来越亮,越来越矮。是之前我点燃得过早了。鸡又鸣叫三声,只为送走黄昏。黑夜要来了,光明也要来了,是那星,是那月亮,是黎明,是你。

我宣纸上斜躺着几句话:

6.黄昏散文欣赏 篇六

一、主题整合模式

这里所说的“主题整合”,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对教材所选篇目按照一定的主题重新调整编排, 然后采用合理的操作模式组织教学, 依序完成各个主题的教学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 这个整合模式可大致分成“主题整合———教师精讲———学生自读———拓展阅读———问题探究”五个步骤。一是主题整合, 教师可以从题材、体裁、作者、文学理论等不同维度确立整合主题, 收纳篇目, 所选篇目不必拘泥于某一单元或某本教材, 可课内, 可课外, 可选修, 可必修, 可诗, 可文, 只要契合主题, 都可以根据需要编排组合在一起;二是教师精讲, 教师在主题篇目中选择1 至2 篇作品进行精讲;三是学生自读, 由学生对同一主题下的其他篇目展开自主研读, 提出问题, 教师点拨明确;四是拓展阅读, 教师根据需要推荐相应主题的课外文章, 作为阅读积累;五是问题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主题设计下的核心问题探究, 形成学习成果, 分享学习心得。在课时安排方面, 可设定2到5个课时完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教学。这样, 在一个学段内, 我们就至少可以完成10个这样的主题教学任务, 能在限定教学时间内, 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 利用好教材。

二、主题整合例说

下面我从三个主题角度, 举例谈谈我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教材的整合设想和教学建议, 以供参考。

1.以名家巨匠为主题

文学作品, 首先是人的作品, 既是人写的, 也是写人的。作家借助滚烫的文字, 描摹自然万物, 捕捉世风人情, 读者经由曼妙的文字, 窥见理想情怀, 旨趣抱负。简单的作者生平简介, 显然很难在作家与作品之间建立起真正有机的联系。学生也很难从枯燥的介绍中明了作家于作品中寄寓的丰富内涵。以李白为例,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李白作品不可谓不多, 留下的印象大多粗浅。读其作, 通常只有豪迈奔放, 识其人, 无外乎乐观豁达。然而, 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旨趣, 甚至是文字风格是有很大差异的。《蜀道难》《将进酒》《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三篇作品, 若以奔放豪迈、浪漫奇幻之言简而蔽之, 是粗浅的, 也很难让学生了解一个更为鲜活立体的李白形象, 学生所获得的阅读体验也是贫乏的。

以名家巨匠为主题整合教材, 则要求在基本了解作家生平经历的基础上, 厘清其思想发展的脉络, 把握其风格流变的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赏析, 形成对其人其作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从而获得更加鲜活的阅读体验。

整合示例一:

2.以文学史序为主题

文学的发展有其清晰的脉络, 尤其中国古代诗文的发展, 更强调传承。我们传统的文本教学, 大多将单篇作品置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 讲究单一文章的挖深讲透。这种看起来精耕细作的讲读方式, 由于忽略了作品的时代性和历史性, 很难引发学生共鸣。比如秦汉文学, 其所处时代的久远, 必然使学生与作品间存在隔阂。如何弥补这样的隔阂, 让学生透过艰涩的文字, 把握作品的“古拙之美” (李泽厚语) , 是教师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其实, 只要我们把这些作品放置在文学史的语境中, 便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

整合示例二:

3.以情感体验为主题

古人所谓“诗言志”, 道出了为诗为文的根本目的, 即抒发内心的情感志向。穿越了历史时空的古代诗文, 因为有着充沛的情感表达, 打下了作者深刻的情感烙印, 而变得贴近, 变得有温度。教师在处理教材时, 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其实是在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古人的爱恨情仇、喜乐悲苦, 透过文字, 与学生鲜活的生活体验相遇, 定会融汇成更加多姿的情感色彩, 使学生获得高于生活的情感体悟和思想内化。此外, 中国传统诗文重视师古与传承, 许多情感表达以固定的行文套路被固定下来, 呈现典型化的特点。以情感体验为线索整合诗文, 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题材诗文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获得层次更为丰富的阅读感受。

拿“宦游”一类诗文来说, 作品或记录羁旅所见, 或抒发贬谪愁苦, 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十分常见, 也非常重要的题材。在必修阶段, 学生对这类作品比较熟悉。如果在选修阶段, 教师能将此类作品集合起来, 由一篇到多篇, 由多篇到一类,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让学生把握此类作品的基本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 这对学生掌握鉴赏此类作品的一般方法是大有好处的。

整合示例三:

以上所提及的三个主题, 打破选修教材本身的单元设置, 突破了选修与必修、课内与课外、诗歌与散文之间的界限, 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将教材重新整合。突破了文选形式在讲授时的单一性和封闭性特点, 使作品本身、教材本身处在一个开放互动的语境中。

选修教材“主题整合”的意义显而易见, 从“三维目标”的层面来看, 能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于每一个主题的设计与实施中。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 依据教师的个人特点、气质禀赋、知识涵养, 选择不同的主题组织教学, 是彰显教师文学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更能培养教师的大课程观, 开拓教师视野, 真正做到教师与课程的同步发展。从学生的层面来看, 在这些主题的实施和体验过程中, 他们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 既从全局上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几个重要方向, 又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的积累、方法的领会、情感的体验和素养的提高。

当然, 这些主题不是固定的, 各个主题既各有侧重, 又相互渗透融合, 甚至主题本身也是开放的。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条件, 制定个性化的整合主题, 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富于个性色彩的课程规划。这将是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最大的成长和收获。

摘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例子, 探讨选修教材优化整合的方式。提出“主题整合”的教材处理设想, 通过“主题整合——教师精讲——学生自读——拓展阅读——问题探究”的操作模式, 达到优化选修教材使用方式的目的, 为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7.黄昏的牡丹散文 篇七

夕阳普照在山岗上,牡丹园的牡丹也已到了黄昏时节。

人们还是不断地行走在园子里。牡丹、芍药各种花卉业慢慢消退了。晚来的花蕾依旧开放着、争艳着,大片花田山丘依旧泄芳最后的光彩。人们还是恋恋不舍地追索着。

花朵带来的美的享受,牡丹依旧追说着自己的华丽和风采的时刻,牡丹园的牡丹依旧吸人关注,人们还是那样源源不绝地追索牡丹最后的风骚。

牡丹花凋谢了,晚开的依旧争艳,花瓣坠落而大部分花心结成孢子,可她的使命依旧继续,依旧勤奋地努力。

五角形的孢子更显出牡丹美丽含蓄,牡丹花好,可孢子也不逊色,个个像似放大了牛角,精灵的.羚角,个个神奇无比,个个傲气凌人,视角是那么傲骨,是那么执意高尚,伴随着她的是红色温床,温床内撒逸粒粒黄色花粉,黄的、绛红的,绿色的。丝丝,粉粉,粒粒,珠珠都充满着深意,遗留下来的依久芬香牡丹气息,香味依久四周飘逸。好个牡丹,连自己胞廊都给人们喜悦和深意。

久久站在牡丹株株行间,还是那样清香浸染人们的鼻觉,肺腑清香,空气清凉,忘呼烦热世俗,山岗清雅,静静潇潇。缓步踏香,悠悠飘哉,似过把仙人游山岗的瘾意,我缓缓吸充,脑海晶晶,似新的明灯,顿时豁亮。人们还是慢点步伐,慢点思迁,也让自己缓冲思界,清冲格化过时的数据,也让新的,深的,神的再次次刻画。

夕霞染红了半个天空,牡丹花更显得红气透淡,微风轻轻飘摇着牡丹躯干,个个花朵微微摇头得意,她是在点谢阳光的恩惠,点谢人们多日的赞美,她是点谢人们的留念。

没有遗憾,没有留念。来年牡丹再开盛宴,绚丽开屏再轰花界繁闹。牡丹在暗暗储藏,暗暗用绿叶回报自己的誓言。盛夏的牡丹凿凿阳神的精华,楚楚大宇的灵通,充充自己的骨干、根基,自己的阔叶在奋力绿化阳钢之神,自己根基、根系发达旺盛。来年更美丽、更壮观。也把自己的种子深深地埋在脚下,洒落的细小种子,颗颗、粒粒粘恋着大地母亲的怀抱,紧紧贴恋在大地肥沃的温床,身深凌乱的黄叶下,躲过严冬风雪的考验,来年新春,就在母亲里土地下,深深扎根、发芽,细嫩的单株,一株株、一根根,茁壮生长。美丽的牡丹花秒又开始自己的生涯,绚丽的牡丹又开始奉献终生的风采。

8.街头的黄昏-散文 篇八

一路走,一路留

不知从何始,也不知从何止

一个又一个的街口

于陌生必是茫然

匆匆的,还来不及挥手就黯自离开了

悠悠的,并不是每个你都有诗与远方

不明往昔春去秋来花谢花开

有时大雨滂沱

有时又清风徐来

我就在大人国与小人国中徘徊

只是幻想形成的记忆,还不足以疯狂

亲切之间,善意犹存而风韵不减

云崖之巅,不过缥缈孤鸿影

怕就怕,游动的鱼儿、划动的.船

城还是千年的城

傍墙胭脂不过成了残情的附庸

飘扬的城旗与那摇曳的灯火

还在极力据争楼与门的必要

山依旧,水依旧

黄昏落日的街头

青丝染成霜华也实属无奈

同在世间行走

总会有相似的影子

穿越了生死时空

也要来到现世

一睹芳华容颜

忘记自己的时候

就悄悄的看看水

忘记别人的时候

就定要去街上走走

窗里窗外

不到一墙之隔

却俨然两个世界

半夜扫过的地,依旧车马喧鸣

有时树的荫蔽

却要在盛夏散落叶子,在秋季栽满花

应该畏惧的,还是自己那颗心

俯首帖耳的,踉跄前行的

嬉笑怒骂的,不过眼耳口鼻身

自在阴暗里,也有对阳光的向往

自然在街头,我不过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虽已不想,却没有忘

没有时间的时候

人还是人,街还是街

★ 走在拜县街头散文

★ 街头见闻_作文

★ 街头风景作文

★ 街头篮球英文名字

★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

★ 温哥华街头作文

★ 街头转角处作文

★ 爱在街头作文

★ QQ网络骗术系列七

9.沉落的黄昏散文 篇九

当傍晚的阳光转过屋角,斜斜地照在晒得干裂的场地上,我收敛起平日的顽劣,站在墙角的阴影里,敬畏地仰望着站在场地上的阿爹。阿爹侧着身子,让阳光直射在病者患处,嘴里念念有词,往患者身上涂抹着什么,一脸庄严及虔诚,患者也是一脸虔诚,像在举行某种仪式。阳光在阿爹身上幻成光环,眩惑了我的眼。

我知道阿爹是在给人治疗一种叫“蛇丹”的病。蛇,盘旋蜿蜒;这种皮肤上的丘疹像蛇一样爬行的病,一旦在人身上合拢,这个人命就休矣。这是阿爹经常说的。我恐惧地看着病者腰部即将合拢的“蛇丹”,似乎看到死神的利剑已经出鞘,泛着森寒的光。阿爹像祭坛前的圣者,庄严地作着法事,天地乾坤,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一时完毕,阿爹嘱咐来人明天一定要在日头落下之前再来;同一句话一再重复,似乎那是个生死攸关的时刻。青天白日,朗朗乾坤,日头落下之前是个清明世界;一旦日落,邪祟出入,妖魔当道。阿爹那郑重的嘱咐给我小小的记忆烙下了这个清晰的分界线。

太阳很快落到了山的那头,天并没完全暗下来,西边的云彩依然瑰丽,阿爹在原地伫立了好久,黄昏的风吹瘦了余晖下阿爹的影子。

给人看“蛇丹”只是阿爹偶尔的善举,更多的时候阿爹坐在书桌前,做着他的日常工作。

书桌,在这个偏远乡村属于奢侈的名词。

我的视线刚及桌面,桌上厚厚的一叠叠被岁月熏黄的书籍,从时间的彼岸来到此间,沧桑沉郁。阿爹伏身坐在书案前,戴着瘦骨伶仃的眼镜,白发白须,手握毛笔,一张张泛黄的纸上留下蝌蚪般的符号。这个印象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之墙,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淋,依旧鲜明。当我第一次接触“鸿学大儒”这个词时,第一个进入我脑中的印象就是阿爹。

我并不识得那些“蝌蚪”,我自以为不讨嫌地在阿爹身边打转,好奇地看这些“蝌蚪”游弋在阿爹的岁月里,怡然自得。阿爹抬起头慈祥地说:“阿媛,出去玩。”

阿媛是我的小名,只属于阿爹一个人的小名。在一把小木椅子的靠背后阿爹用毛笔写下我的小名,我以笔画的繁复来区分姐姐的椅子。没人呼唤我的小名,除了阿爹。这个椅背后笔画繁复的“蝌蚪”是阿爹敲在我童年岁月的印戳,包括阿爹教我背的那些书。

我带着敬畏翻着阿爹的书,“哗哗”的书页搅动了静止的空气,屋中浮漾着腐朽的气息。就像所有年高的祖父宠爱自己年幼的孙女一样,阿爹疼爱地看看我,拿起一本书,让我跟着念。我尖脆的童音把阿爹暗哑的方言一字一顿推到屋顶,“赵、钱、孙、李,周、吴、陈、王……”

我也跟着念“人之初,性本善……”从阿爹赞赏的眼光传递到我舌尖上的这些毫无意义的方言字音,增加了我在小伙伴中的威信。

不论年幼,村人一例尊敬而谦卑地称阿爹“王家爹爹”。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正确的称呼应该是“王老”。而在乡村僻野,这个称呼亲热又尊崇。

过年时,那些“蝌蚪”由阿爹的笔下游向各家各户的大门、院墙,阿爹伏在书桌前的身影越发佝偻。我想问问阿爹,那些“蝌蚪”有一天会不会变成青蛙。然而我的声音落进村人稠密的道谢声中瞬间淹没了,红红的纸片映红了阿爹的脸。我踮起脚尖,努力为阿爹磨着墨,努力够近那神秘的殿堂。阿爹偶尔把笔尖放进嘴里抿一下,唇间留下一道黑黑的墨迹。原来村人说的“肚里墨水多”就是这样子啊。我避开他人的眼,偷偷蘸了一点墨放进嘴里。有点苦,有点涩,看来不是谁都能喝墨的。我仰着头看着忙碌的阿爹。透过窗口栅栏的阳光把阿爹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放得很大。

夏季的昼日特别的长,吃过晚饭,天光仍旧不肯灰去。阿爹微闭着眼,坐在檐下的藤椅里,一手捋着长及胸部的白须,一手在记忆里摸索,半明半暗的光线在阿爹多摺的脸上起伏。我叫:“阿爹!”阿爹似从梦中醒来,有些茫然。我再叫:“阿爹。”阿爹把我抱到膝头,看着消黯下去的天空,说些天干、地支类我听不懂的话。我曲起稚嫩的手指,接过阿爹手上的游戏;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数过去,软糯的方言是手指上弹奏出的音符:大安,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很多次目睹村人微躬着身子一脸虔敬看阿爹数手指头,我在旁噤声屏气,生怕气息大了,冒犯了不该冒犯的`。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唯有不知才更加触碰不得。而我坐在阿爹膝头,稚拙的童音把这个游戏“不可说”的神秘与畏敬破坏殆尽,阿爹宽容地对我笑笑,说声:“去玩吧,阿爹累了。”阿爹总是以这句话结束跟我的游戏。

我慢慢退出阿爹的世界,天光已黯然,回过头,看到阿爹又微闭起眼,手捋长须,长须里潜藏的智慧随天色灰去。夜幕完全降落下来,阿爹的身影在苍茫的夜色中逐渐凝成了一点孤寂。

冬天的夜很长,也很冷,风张狂地从屋门前走过,我全然无视,敏捷地爬上阿爹的床铺。与阿爹紧邻的奶奶的床铺是火线区,我不敢触碰。只因老天造人时过于匆忙,少给了我那么一点要紧物事,奶奶的怒火殃及我这无辜的池鱼很多很多年。而我是阿爹的“阿媛”。

阿爹床铺的角角落落都藏着新奇的故事,我总是翻了又翻。“阿爹,再讲一个,再讲一个啦。”阿爹捋着长须,身躯随着我的摇动而晃动,皱纹里流淌的笑意鼓动着我的痴缠。白娘子偷盗仙草,沉香劈山救母,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了蝴蝶……这些美丽的传说像冬夜的火,温暖了一季的风;还有那些穿白衣的善良的女鬼,那些精灵一般的狐狸出没于我小小的世界;更有关东马贼,劫富济贫的“梁上君子”澎湃着我幼嫩血管里的豪情。阿爹雪白长须里抖落的故事点亮了无数个阴雨的黄昏。直到邻床的奶奶不耐烦地驱赶我,那些在屋子里叱咤的人物才逐渐退守到我的记忆深处。安歇了——我要回到父母的房间。

父母的卧房与祖父母的卧房之间隔着一间大大的厨房,这个房间与那个房间门缝里透出的一线灯光像茫茫宇宙里的随时可湮灭的两点星光;我快速穿行在茫茫荒野,盯着前方的一点光亮,不敢转动视线,悄无声息,生怕脚步重了,惊动了蛰伏在黑暗中的什么。跨过门槛,迅速把门在身后合拢,似乎要把什么关在门外。很多年后,我独自穿行在人生路上,远方的亮光明明灭灭,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光亮,恍惚穿行在儿时冬夜的厨房,黑暗处随时可能蹦出什么来把我吞噬了。阿爹的故事是身后的一星灯火,孱弱却温暖。

冬天渐往岁月深处走去,阿爹离开床铺的时间越来越少,而散落在床铺角角落落的故事羸弱得没有了生气。

在某个放学后的傍晚,大雨滂沱,我远远站在廊檐下,手里的伞跌落在地,檐瓦上滴落的雨滴很快打湿了我。场地上一堆燃烧过的物体还在冒着烟,家人进进出出忙碌着,没人理会我,没人告诉我出了什么事,我幼小敏感的神经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阿爹走了。这个世上唯一叫我“阿媛”的人走了,只剩下了椅背后失声的两个汉字。我已识得,那是一个祖父对一个不待人见的孙女的全部厚爱。

大雨滂沱着,似乎没有停歇的时候,雨幕延伸至遥远的远方,黄昏陷落在这片茫茫雨海中,无力挣扎。那堆冒烟的物体上滚落下阿爹的手抄书,弱火蚕食着泛黄的纸张,那些“蝌蚪”永远地游去了。

10.偏爱黄昏的优美散文 篇十

如同我,如此偏爱黄昏,亦是源于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那个地方叫高州。那是一片灿烂的天地,有着分明的四季。春天到来的时候,桃花梨花映山红会在一夜之间全部盛开,漫山遍野,沸沸扬扬,发了疯似的美。外婆的村子就在一座山脚下,每天早上起床都可以听到清脆的鸟叫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它的黄昏,因为黄昏时我就会和舅舅一起去放牛。我们把牛牵到山上就让它撒野去,而我和舅舅摘一大袋的野果,躺在山坡的草地上,嘴里叼着果子,看天上的悠悠白云和气势雄伟的青山。这幅画面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小学老师给我们讲青山如黛时,我的感受特别深。我还记得那山坡上有一大片的狗尾草混蒲公英,风来时,狗尾草就沙沙地摇晃,而蒲公英则在灿烂的晚霞中,离开自己的母亲,飘向远方……我童年的黄昏就是如此的朴素,却朴素得如此眩目,令我不可救药地迷上了黄昏,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读小学时,家距学校较远,妈妈给我买了辆“凤凰”自行车骑去上学。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骑自行车的感觉。每当下课铃一响,我抓起书包冲出教室,飞快地坐上我的自行车,我太喜欢在公路上边骑车边享受黄昏的美妙感觉了。那时太阳正斜斜地落下去,头顶上有满天灿烂的晚霞在燃烧,还有微微的晚风轻柔地抚摩着我的脸颊。道路两旁是广袤无边的稻田,发出阵阵醉人的稻香,田间的电线干上停了一排燕子,披着黑色的小绅士服沐浴金光。田里还会有一两个用来吓唬老鼠的稻草人在迎风飘舞,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美好啊!我完全沉浸在这美丽而纯朴的乡村黄昏之中!虽然我那时人小,可我已经开始懂得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了。但大人们往往是太忙于他们的工作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如果你跟他们说起黄昏,他们会惊讶地问:“黄昏?这有什么好看的?”

那时,我记得村子的后面有一大片的竹林,我最喜欢黄昏的时候偷偷地溜去那里看小鸟。黄昏时,鸟儿都要归巢,它们就会在林子里吱吱喳喳开会。我抬头透过竹叶,看着满天的晚霞,如此的金黄灿烂,引起我无穷的幻想。稍大点后,我卷铺盖去了县城一中。一中的校园有很美丽的人工湖,有洒满阳光的椰子树,还有姹紫嫣红的花坛草坪,教学楼前面还有十多个篮球场。黄昏时,校园里的一切都披上了金装。傍晚温和的阳光扑下来,透过树叶,洒了一地的斑驳。此时我喜欢坐在湖心的亭子里,一边听校园广播,一边欣赏落日晚霞,还有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人们。那时我最欣赏的一首歌是老狼的《上铺的兄弟》,里面有一句特令我感动的句子: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每当你有听到晚钟……我那时认为这简直就像是为了此情此景而唱的`。

自然地,我很快走进了大学殿堂,大学坐落在繁华的大都市,这里的石头森林几乎挡住了所有的阳光。在匆忙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差不多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那个美丽的黄昏梦。然而,某天的傍晚,我走在汹涌的下班人流中,忽地看见街的另一头,一轮熟悉的的夕阳,红红火火,注视着这来往的人群。我刹时震撼,而后热泪盈眶。原来黄昏并未远离,远离的是我的心……

11.黄昏雪的散文 篇十一

静美的落日依偎在安恬的黄昏,没有往日奢华的霞光做背景,落日也不再有绚丽的光彩,灰暗的天际不再是美丽的光影交织。隔着玻璃可以听到外面冬日冷风的威严,低沉而雄厚,像巨兽鼓足了肺部又从喉头低沉的嘶鸣,指尖触向玻璃,是冰冷的刺痛感。

今日的黄昏不同以往,那轮红到可以染着半边天的落日好像是用光了所有的颜料,煞白煞白的垂在西边。或许这才是北方的冬季吧。没有多余的装饰,树木丢弃了所有的繁复,只留下光秃秃的枝丫。草地上的一切也抹去,露出本来的土壤。天空是没有云朵只有一如既往单调的灰暗。可没了霞光,这样的黄昏未免太过单调了。泛白的天光下,呼啸的寒风中,远处的山木讷的耸立着,冰冷的水泥建筑静静的默立着,屋顶的红旗在寒风的拉扯下僵硬的翻卷着。沉闷的气息在压抑,天空的灰暗是它原本的颜色呢,还是大片的铅云遮蔽了瓦蓝色的天空?天际低垂,应是无法承载这浓重的云朵,夕阳那淡白色的光芒在收敛,黑色开始弥漫,夜色的帷幕好似黑甲的骑兵,从山巅向四围侵略。

突然间,一丝清凉浸过这沉闷的天地,好似浓重的墨水中突然透出一缕晶莹的光,当弱弱的雪花轻轻的开始从天缓缓坠落到地,时间也为它而减慢了速度。一阵风的过往,就可让雪花翻飞好久,乍看上去,好似在呼扇着晶莹的白色镂空的翅膀,作着自然的舞蹈,不慎跌落到窗台,便慢慢浸染到混凝土的建筑中,留下浅浅的印痕。一瞬间的`失神,那么多建筑中,究竟藏匿着多少的雪花,它们又在其中作着怎样的舞动。以窗为框,这幅巨大的照片在突然间被加上了朦胧的滤镜,涣散的雪花无规律的飘扬。整面窗前的一切便变得迷蒙,星星点点的白色微光中,天空仿佛变得亮堂起来。

应是冷风撕裂了天空的铅云,云朵中兜着的雪花便铺天盖地的洒落下来,只是一瞬,视野里满满都是大多大朵的雪花,它们不再是飘扬的舞者,而是无所畏惧的武士。此刻的风是它们的坐骑,乘着劲风,它们呼喝着从天驰骋到地,在一切可以栖身的地方筑起整齐的方阵。

12.风吹黄昏优美散文 篇十二

黄昏的风,总是给人以清新的力量,让人清醒自觉,感到生命的珍贵和美好。我喜欢黄昏,尤其喜欢在黄昏的风中思考,想象,等待,远眺,袒露心灵最隐秘的一角。

特别喜欢洗澡,在黄昏已至的暮色中。享受那种身心在高度的紧绷之后突然放松的感觉,渴望一种没有防线的沟通,在水的缓冲与轻抚下,暂时卸掉心灵的负重。风儿自窗棂吹来,思绪在蒸腾的水雾中浮动,一切如梦似幻。现实中的失落与伤痛,在水滴与地板的热吻中,渐渐得到谅解。污渍被水冲刷下来,事物还原了它们本来的面目。在只属于一个人的世界里,可以尽情地变换面部的表情,可以任意地选择沉默或狂笑,念书听曲,神游物外,全凭自己的意愿。

从未清晰地记牢一个人的面貌。然而此刻,你的笑、闹,你忧郁的神情却突兀地显现在我的眼前。一会儿是江南巷陌亘古的琴韵传来,一会儿是西北边塞凄怆的战歌响起。一会儿现出色彩瑰丽,造型奇异的印象派绘画,一会儿又化作笔力飘逸,形体俊美的赵氏书法。一会儿涌动着短促而亢奋的诗篇,一会儿又响起绵长而浩荡的故事。在没有亮灯的房间里,在逐渐朦胧的.微光中,风儿撩起了那块若有似无的帘幔,你激愤地,倔强地望着我,没有丝毫的责备,只有温暖的关怀。

窗外,高楼在暮色中隐去,远处是苍茫肃穆的群山。

风儿狂躁起来,吹动林涛阵阵,掀翻了悬空的巨石。能隐约地嗅到,在丛林湿地里生长的菌类和松针、腐叶、荒草、泥土掺杂到一起的气息,还有从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粮食的味道。意识开始萌动了。阔大的月亮底下,葱茏的树影之间,我会长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是被藤蔓缠绕却挣扎着俯仰冲天的松柏,还是已被风雨浸淫,烈日曝晒得只存下一丝气息的红掌?或者,干脆就是脚边这一盆无人照管的滴水观音?

上一篇:基建办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养老保险离职后的续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