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2024-09-30

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共10篇)

1.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

关于教师成长讲座的个人 心得体会

听了徐微老师,孔柳泉老师,胡雅萍老师的发言,深深为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所打动,与我启迪,受益匪浅。

徐微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她从教十年的教育心得,教育智慧。来我们学校工作,成为一名班主任,十年阅历积淀了他的教育智慧,改变了她教育心态,助推了她快速成长,树立了她全新教育理念。她说:“学生是不完美的,正是他们的不完美,我们的生活才有动力和意义。”正是学生的不完美,才体现我们教书育人的价值所在。反观我们,我们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可学生接纳宽容我们的程度远远高于我们接纳宽容他们的限度。所以我同样们不能一味的苛求,一味的指责,学会接受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不完美。同样,我们也要改变一种心态,将“我要管学生”变成“我要帮学生“,学生的成长更多的是要我们的帮扶,而不是压制,不是压迫式的帮助学生成长,而是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式的成长。

孔柳泉老师用“热恋之心”,”准备之心“,”坦然之心“,“感激之心”对待我们的教育教学,用心教学点出了教育的要害。有人说过,一位教师能不能成为名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也不在于他读了多少本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读了多少本书。用心二字,是教师成长的`关键所在。其实,我们教师从事的工作大体相同,但工作的过程存在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很主动,有的却很被动。正是因为这样的存在状态,使我们若干年之后教育成果大相径庭。既然我们付出的大体相同,为什么要被动的接受,何不迎头而上积极主动接受,开创我们自己教育的一片天。

胡雅萍老师讲述了她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生之路。从教以来,一份执着和责任感牵引着她快速成长。他珍惜手头的工作,重视每一项工作,落实好每一项常规,积极愉快乐观地面对工作的挑战与压力,从细节着手,从小事做起,铺垫好自己成长的每块基石。教育名家之所以能成为名家,就在于他们能把小事做好,做精,做巧。其实,我们从事的教育情况大体是相同的,只是我们没有像他们那样用专研的行为把小事做好,做精,做巧。成长诚可贵,小事价更高,让我们先做好身边的小事开始吧。

每个老师身上都有闪光的一面,把这些闪光点汇聚在一起,就成为照亮我们前行的聚光灯,愿我们点亮人生,点亮教育,共同在聚光灯照耀下成长,进步。

2.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篇二

听《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讲座心得体会

2015年11月17日,听李斩棘老师讲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从“为什么做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需要什么?”“做课题研究基本程序是什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讲座。

我认为做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对于课题研究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去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李斩棘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来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最需要的课题研究方法指导,让我们对以后的课题研究不再迷茫,不再为研究什么而苦恼。

确实,以前选择课题研究总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没有联系实际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立足于教学工作,平时课堂,结合自己课堂上的活动风格,孩子们养成的游戏习惯,从小处着手,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那么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从实际出发,对于研究的各种现象都能仔细观察、记录,然后整理变成有用的理论依据。

李老师的讲座既广泛又细致,广泛之处引领我们寻找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细致处让我们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如如何表述题目等都一一举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

3.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篇三

——政务学院举行团学干部经验交流会

政务学院通讯员陈世南、洪小淇报道:

旨在提高同学们对自身的认识,为同学们的成才成长指引明灯,政治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与10月20日上午在科技楼A503举行了以“成才,成长”为主题的分享交流会,韶关学院团委老师诸丽芬出席本次交流会并担任主讲人。

交流会在全体营员的热烈掌声中拉开帷幕。诸老师首先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大学历程,再通过剖析自己向同学们提出了认识自己这一话题,并与同学们互动。同学们也积极主动的站起来回应着老师的问题,整个气氛轻松自然。在简单的剖析自己和认识自己之后,老师着重围绕着“成才成长”这一话题跟大家交流。诸老师将70后、80后、90后的人们做了幽默的对比,如在工作上70后的人们基本都是工作狂,80后的人们拒绝加班,90后的人们则拒绝上班,在物质方面,70后有自己的存款,80后有了负责,90后则有老爸。另外诸老师还指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几个不良习性来警醒同学们,如“生活腐化 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她说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对他人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又如“政治的冷漠与投机”一方面,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厌恶现行政治,但同时,他们又不可避免、不顾廉耻地投靠现行政治,为了各种实际利益,他们又踊跃参加党课学习,主动申请入党。在如何走好大学路方面,诸老师指出,刚进入大学,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或者上大学的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大学生活方式。但只有在学校里慢慢跌爬滚打,才逐渐了解大学的目的。最后她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忠告,她说这些忠告或许不是真理,但值得同学们借鉴——“进入大学,你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张白纸,这是你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没什么。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或者别的,都告诉自己不必这样”,“你在大学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

4.素质与能力成长与成才讲座笔记 篇四

2009年11月25日,我参加了在综合楼第一报告厅举行的工程大师论坛。主讲是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王新宇先生。

王先生首先从什么是成功作为第一问开始,并从如何被认可到个人价值发挥的极致的两个层面做了观点鲜明的阐释。其后,王先生以生动、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的剖析,精彩的论述,从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在组织中的成功因素;用人单位希望的毕业生以及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成长道路等不同角度,为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建议我们以强化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为重点,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重视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努力培养和造就自身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大学四年需要培养煅练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时间规划,实现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的尽早接轨。

5.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篇五

放假之前我们观看了于丹为大学生进行得讲座,于丹教授极富人生哲理的话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涤,使我深深感到,古人的一些行为准则和至理名言在今天依旧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观看于丹的讲座,让我领略到的是对自己的得失正确对待智慧,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一种融入现在生活中的理性道德。在现实中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以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于丹告诉我们,做为个人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一味的想不开,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要尽可能地用自己高兴的事情去弥补遗憾。一个人的一生中难免有些缺憾,这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是对待他们的心态。纠缠于缺憾中的人将失去更多的东西。只有正确的对待这些缺憾才能有所得。一个人总是后悔昨天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后悔今天的事。正确面对现实中的不利方面,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不利,这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于丹教授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效果会更好一些。

6.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篇六

本月15日晚,我聆听了周军教授在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所作题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从经济学发展看经济学人素养”的学术讲座,作为一个博士研究生,作为一个立志从事经济研究的人来说,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讲座。周教授的精彩讲座,重点剖析了经济学研究创新,从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怎样创新三方面展开讲述。

首先,什么是创新。周教授给我们给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认为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就是创新。也就是说我们要十分清楚别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现在已经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向前进行研究;否则,就是重复别人的研究,也不是什么创新。因此,作为大学生应该多研究各国文献,犹其是外国杂志书籍,了解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的研究现状,因为总体来说经济学的研究国外始终走在我们前面,只有这样才能为研究打好基础。只要是前进不管大小,都是创新,都是贡献。因此,做学术研究首先要选好题目,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才能创新。

其次,为什么要创新。周教授通过举例的方式给我讲述了为什么要创新,即创新的重要性。他以农业经济学为例,认为农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正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创新重点研究关于农业方面的经济学问题,并能解释农业发展的经济现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从而获得了其在经济学中的理论地位。也就是说,只有创新才能获得理论地位。同时,创新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能够改造经济促进国富民强。当今在改革突破前夕,经济学要靠创新前进发展。

最后,怎样去创新,创新条件有哪些。周教授首先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作为大学生来讲,学好数学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学好数学有利于建模和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学好英语,有利于阅读英文经济书刊和英文文献,这是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前提,也是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基础。理所当然,要进行经济学研究创新必须要学习好经济学本身的理论知识,打好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相当功底的经济学素养。同时,他还强调做好经济学创新研究,作为一个大学生或学者需要具有一个开阔的视野,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好经济学知识,更要广泛涉猎社会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乃至政治、军事、体育等等,只有具有开阔的视野才能有全面研究创新。另外,他也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广交朋友才能更好进行研究。

在演讲结束后,周教授接受现场同学提问,对于一些同学关注的问题周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赢得场下同学阵阵掌声。在这个环节,很有幸,周教授也回答了我提出的几个问题,使我对经济学研究创新有了一些更新的认识,也增加了我进行科研的兴趣和自信。

7.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篇七

——听武琼老师的专题讲座《谈青年教师成长》有感

武琼老师的专题讲座《武琼老师谈青年教师成长》对教师成长提供的关键词是“入轨、熟练、胜任、成熟、特色”。她指出,每一阶段教师都应从工作态度的明确、教育理念的更新、文化底蕴的丰厚、教学经验的积累、专业技术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成长设计,做教师要“立志如高山,行路如流水。”脚踏实地地设立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开放进取的精神,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为善的胸怀,乐观自信的性格,精益求精的态度,综合判断的能力。尤其是她提出教学要“智慧教学,简约设计”,“简简单单教,扎扎实实做训练”。那么,对我们幼儿教师来说,如何做好成长设计呢?

(一)了解自己、正确定位:了解自己的学习背景和工作背景;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能得到的支持。

(二)了解规律、把握规律 阶段一:适应期(工作前三年)

目标:做一个称职的老师,能基本找到自我 对策:关注心态、虚心学习、重视机会 阶段二:成长期(工作四到十年)

目标:做一个骨干教师,逐步形成自我的风格

对策:勤练内功——勤写反思,连续写五年反思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反复备课:第一次没有参考书备课(自已的经验);第二次看参考备课(找不同,在我的备课中有哪些是人家想到的我没有想到的,有哪些是我想到人家没有想到的);第三次则在活动后备课(特别关注第二次备课的不同,人家想的到我在实施后发现什么,我想到的在实践中又是怎么样的?)

第三阶段:成熟期(工作十年之后)目标:做个专家型教师,学会超越自我

对策:形成一个以你为核心的专业团队,认真做研究。一研“生”(幼儿):研究幼儿的个体差异、原有经验和发展需要、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进程。二研“学”(学科):深入研究和把握学科领域的核心价值、基本特点和关键经验。三研“教”(教育):研究和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策略,让有效地教学为幼儿主动的学服务。

(三)了解方向和方法、明确目标和途径

8.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篇八

有一种品质叫“坚毅”什么是成功的人?近年来,心理学家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对那些能在西点军校严苛残酷的训练、筛选中坚持到最后的毕业生、医学院预科生(因为入学考核难度很大)、拼字大赛获胜者等等人群进行研究。他们想要发现,究竟是哪些特质,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成功,另一些人却不能。结果,专家们发现有一种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坚毅!

坚毅是什么?坚毅是对长期目标的持续激情及持久耐力。也就是说,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最终成功的人,是那些面对困难、挑战和逆境,拥有激情并努力、坚持去战胜的人!

成功的重要的三个素质:努力、坚持、坚毅。

培养坚毅品质的有效方法:成长型思维,那么,究竟如何可以培养出坚毅品质呢?目前专家们对此所知不多,唯一有确切的结论,那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在斯坦福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叫“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它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她的关于“心智模式”的研究,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成长性思维是相对于固定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智商和聪明程度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属性,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经验的积累而改变。

(2)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帮助我们去学习和去成长的有趣的挑战,他们往往能在面临挑战时充满激情,充分享受解决困难的过程,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习一项新的技能。

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他们会更在意自己从一件事中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能够通过考试。

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九个改变” 成长型思维对孩子非常重要,所以这个概念近几年风靡了整个美国教育界,几乎每个学校都用各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这一思想。非常有趣的是,大多数学校都不约而同地在最显眼的地方张贴着一幅anchorchart(要点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海报虽然样式各异,但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Change Yourwords, change your mindset”(换个说法,换个思维),也就是培养成长型思维里最经典的“九个改变”。

(1)关于理解,换个说法:我就是不懂。➙我忽略了什么吗?换种思维: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根本没法理解。➙只要把我漏掉的、忽略的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

(2)关于放弃,换个说法:我放弃了。➙我得试试我学过的(别的)方法。换种思维:我的能力达不到,只有放弃了。➙问题没有方法多,此路不通,换个方法就好了。

(3)关于错误,换个说法:我犯错误了。➙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换种思维:我做错了,我很沮丧。➙虽然这次错了,但以后我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又学到一招,yeah!(4)关于困难,换个说法:这太难了。➙我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搞定)。换种思维:这太复杂了,我不可能完成。➙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5)关于足够,换个说法:已经挺好的了。➙这真的是我的最好成绩吗?换种思维:我做得足够好了,已经达到我的上限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许再努力一些,我就能再提高一点儿。

(6)关于聪明,换个说法:我不可能像她一样聪明。➙她是怎么做的,我也要试试看。换种思维:别人比我聪明,没办法了,我就是不如她。➙只要学**她的方法,然后认真去做,我也有戏!

(7)关于完美,换个说法:我不能做得更好了。➙我还能做得更好,我要继续试试!换种思维:我的能力只能做这么多,这件事这样就足够完美了。➙我还要看看这件事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只要不断尝试和努力,肯定还能再提高!

(8)关于否定,换个说法:我阅读不太好。➙我要训练我的阅读能力。换种思维:我没有“阅读”这根筋儿,我就是个书盲。➙呵呵,只是训练不够而已,不如坚持练习一段时间看看!

(9)关于能力,换个说法:我不擅长这个。➙我正在提高。换种思维:我做不了这些。➙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慢慢往这个方向努力,我就会越来越擅长啦。常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习惯,这就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美国学校把这9句话非常有“仪式感”地张贴出来,为的就是时刻提醒所有老师和同学们,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把要到嘴边的话换个说法,其实就在悄悄地培养你的成长型思维,让你拥有坚毅。

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的表现(1)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他们有“掌握目标”(目标明确),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所关心的是——进步!他们相信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他们关注发展自己,在意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是一种发展的、进取的状态。

他们做事的特点是——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他们不怕错误和失败,因为反正哪里也不是终点,也没有盖棺定论,我的能力还在随时提高呢,继续努力就好了,发现错误,能改进了,就能进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事实上,他们越是感觉糟糕时,就越是加速行动,去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说,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他们比较在乎自己是否学到了东西,而不仅仅是考试能够通过。老师很容易就会辨别出这些人来——他们是那些下课会问感兴趣、但不会考的问题的学生!

(2)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

他们有“表现目标”,而不是“掌握目标”。就是说,他们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怎样,是否显得聪明,而不关心是否真的掌握了。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只有固定量的智力或其他能力,那么,具体拥有多少、特别是能向外界证明自己到底拥有多少,这就变成了头等重要的事!所以,相比进步,他们更在乎的是——外界的标准,以及如何证明自己。

这种想法的结果就是,他们会避免挑战和冒险,免得显得自己不聪明;他们常说自己其实没怎么费劲,这样也可以显得自己聪明;他们不肯付出太多努力,因为那样也说明自己很笨;急于为错误辩解找借口;不愿寻求帮助,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能力不足;对待挫败,很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认为反正能力是固定的有限的,所以不必努力……

实验表明,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实体论者,他们在奖惩激励下,可能表现更好。但是,当有难度、有障碍和干扰时,他们轻易会放弃。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时受到的影响则更少,他们更能继续努力,更能保持乐观。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抗挫力、韧性。并且他们也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能从克服困难中享受到更多乐趣。

在那些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证明你自己有多棒。努力是一个不好的预兆——假如你需要努力尝试,还要不断地问问题,那显然说明你不够优秀。而当这些人找到了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想着重复它,以显示自己对这东西有多么在行。

而在那些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看来,成功来源于成长,而这当中的精髓就是努力——因为只有努力你才会成长。当你对某件事情已经非常擅长的时候,你就会把它放在一边,并继续找那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这样你才能持续成长。

9.讲座心得体会 篇九

7月16日上午,在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讲座上,06级的学长陈勃讲了很多关于他大学生活的经历和整个创业的心路历程。

他说,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面有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要最好的朋友创业。合伙创业往往会让朋友因为利益不均而反目。创业初期,不管做什么事情,在没赚到什么钱或者没做大的之前,除了付出汗水就是不断努力,朋友之间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内部矛盾。但是如果开始做大了,每个人都会开始有不同的想法,很容易产生矛盾。朋友之间一旦和利益扯上关系,就会变得复杂。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创业更不容易。但是他本人并不建议我们这么早就开始想这些东西,创业的事情大可放到大三大四再去考虑。他认为在什么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不初恋怎么叫初中,不玩游戏怎么叫童年,不逃课怎么叫大学。如果你不早恋,不玩游戏,不逃课,那你的人生虽然是完美无误的人生,但是你也会因此失去很多。你无法了解早恋的美好,没法体会玩游戏的快感,更无法拥有逃课的勇气。

在他看来,大学就像个腌菜缸,进了大学,我们就像是那些个新鲜的萝卜白菜。无论你是谁,不管你来自何方,走进去再走出来就会截然不同了。其实好的大学只是配方比较独特而已,但是能不能成为好的腌萝卜腌泡菜,关键还是个人,不要让自己成为一颗烂白菜烂萝卜。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要把美好的大学时光荒废在宿舍里。找到自己的坚持的信仰或某一种精神,努力追求并不停的战斗,这样会在大学积累下不少人生财富。

大学,带给我们的仅仅是自由,而自由这个东西,掌控不好,会失去很多。大学的时候,或许有很多人会都这样,上数学课看英语,上英语课做数学。在被周围的人看到的时候也许还会笑笑,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反而隐约中有一丝的得意。但是,这样做其实从一开始就错了。在错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跟对的时间做错的事情,其本质的一样的,永远都不可能有在对的时间做对事情的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影响。

一件事情占了其他事情的时间,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同时也使得被占用的“其他事情”也没有了当初想要的效果。这个关系一旦延续,就会导致之后的几件事情都会因此受到大小不一的影响。而这到最后的影响就是几乎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

然而,正确和不正确都是相对的,相对于不恰当的时间而言,就算是做了不违法、不损人、有道理的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在大学期间,有不少学生都有做兼职,这样可以赚取生活费、学费,积累社会经验,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有谁敢说不对。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则是学习。学习是将来的就业之本。该读书时,忙着打工;该工作时,却为毕不了业发愁。或者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本领,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只能加入待业的行列了。

参加社团,投身实践,交友旅游,每一件都是正确的事情,但如果该上课的时间不去上课、该学习时不学习,而去做这类事情,就很难说是正确的了。如果忘记了这一点,不是本末倒置,就是因果颠倒,或者说贻误了最佳时机。

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使得原本就十分有限的生命显得更加短暂。有紧迫感,想多做点儿事情,这种想法是好的,但还应该有必要的舍弃。要明白有得必有失,不能双赢时只能选择放弃一样。两种事情都想做,就很有可能都做不好。

重要的是,明确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打工也好、兼职也好、实践也好、实习也好,都只能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进行,而不能把学习放在次要、甚至不要的地位。

如果真想多尝试、多收获,就要肯于吃苦,加倍努力。同时兼顾两件或者几件事情,就不得不比别人多付出。因为要想得到双倍的收获,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假如用8小时学习,8小时睡觉,8小时做其他事情,这样看来,做其他事情的时间还是挺多的。但是人们往往每次都会盗用睡觉的时间来做其他事情,不到半夜是不会睡觉的,天天透支第二天的时间,第二天又透支第三天的时间,若到周末也不能调整过来,那便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所以,要保持一种“在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的心态。读书的时间一心读书,读书才有效率,不虚度;娱乐的时间就不要考虑其他事情,尽情享受;休息的时间就只要静心休息,才会彻底放松,不烦躁。故此,任何事情都有其固定的时间,各居其位,井水不犯河水。若其中一项事情占用了其他事情的时间,内疚、烦躁、紧迫、不安、犹豫,种种负面情绪就会接踵而来。

人们如此不安如此焦虑,有一部分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变化太快,节奏太快,诱惑太多,人人都怕落后。有的人在大二就开始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开始过得多且过的生活;有的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经不知不觉按照父母的计划前进。于是,你开始害怕,害怕来不及做自己想做的,害怕来不及功成名就,害怕成为普通人,于是,别人考研,你跟着考研,别人考公务员,你也跟着考公务员,迷茫的路上人满为患。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内心信念总是可以轻易地被主流的或者旁人的价值观撼动得摇摇摆摆,然后去复制别人的经历,做了以后还自我膨胀得厉害。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有些人适合走自主创业道路,有些人却适合在办公室格子间里崭露头角。只要找到自己的追求,并努力付诸行动,就一定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不用去走别人的路,不用把别人的人生套用在自己身上,只要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就行了。

就跟收纳物品一样,若想把各项事情安排得条理分明,把过去的时间整理得明明白白,就要把各项事情归类整理到各个时间储物箱。每天按部就班地去做,就会形成一个好的规律。该玩乐的时候玩乐,该谈恋爱的时候谈恋爱,该认真的时候认真,该放松的时候放松。

10.成长型思维讲座心得体会 篇十

在众多的名家大师中,我对薛法根一直情有独钟。每次听他的课都让人如沐春风。朴实的课堂看似随意,却处处有预设,处处有惊喜。滴水不漏的设计,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无痕地点拨引导,无不透露着薛老师的睿智。他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就如他所说他是“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他的语文课堂“教得轻松,学得扎实”。“清简、厚实、睿智”是他的教学风格。

他主张“组块式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形成板块进行教学。如阅读教学内容的三大组块:1.语言素材的积累;2.阅读方法的学习;3.言语形式的迁移。例举人教版二年级的《小猴子种树》一文,教学时他把课堂分成四大板块。板块一,词串朗读。教学时老师列出课文中的几组关键词,这些词不仅仅是生字词,串联起这些词就抓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反复地诵读,学生自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就一清二楚。板块二,听故事,知结构。老师先示范讲小猴种树中的第一个故事,接着学生学着讲,而后又在内容的提示下进行填空式讲。反复地讲,学生不仅对故事内容了如指掌,也对故事的结构了然于胸。在这基础上,老师进行板块三教学,讲故事,用结构。学生运用讲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将课文中小猴种树的其他故事。板块四,编故事,化结构。学生能在熟悉了整个故事的结构后,结合生活经验编故事。整个教学流程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词,了解了故事内容,也得到了写话的训练。

上一篇:高线工程施工方案下一篇:给环保局长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