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共19篇)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一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四)在学校上,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农大较吉大东师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表3所示: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差异显著,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在社会中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更加复杂。可能会更容易去猜忌,不轻易相信别人。
(二)是否独生子女
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此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她)们需要得到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学校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大学之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北京小学开始实施“快乐教育”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或许以后可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拓展开来。但是作为大学,应该本着为国家培育顶尖人才的目的,因此大学教育制度应该更加的严谨。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的严格,如果以后“快乐教育”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的负担变得轻了,上大学以后,还是继续轻松的话,恐怕中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只会越走越远,而不是赶超。因此大学应该严谨办学,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尽一份力。
(四)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高年级尤其是大四的学生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维度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加的显著。大四要面临择业问题、考研问题、婚姻问题等,因此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焦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相反,还处在步入大学的欢乐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困扰。在这里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到在性格上的成熟。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以免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四、结论
本研究调查了长春市3所高校的800名“90后”大学生。选择调查了有自己鲜明特点的“90后”群体;在被试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学校、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做了相应调查。
研究表明,在性别、年级等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大一大四学生、非独生子女和教学资质较低的大学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大学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要学会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人,先有了素质,才能谈学知识。而帮助大学生做到性格成熟,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需要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方面共同去努力。心理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环境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学校社会方面应该帮助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父母更是应该去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符合自身兴趣发展的目标。再者,大学生个人更是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拒绝社会中的诱惑,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大学生。最后大学生是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素质、性格稳重成熟的人才。
2.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二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校2011级三年制专科学生652人, 其中女生440人, 男生212人, 年龄17~22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统一指导语, 共发放问卷652份, 收回有效问卷533份, 有效回收率81.7%。
2结果
(见表1)
3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年龄一般为17~22岁, 他们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急剧变化的阶段。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差, 而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却复杂多样, 这使他们的挫折感比成人更加强烈, 焦虑体验范围更广[2]。此时最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矛盾心理, 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甚至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频繁发生[2]。一年级大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后, 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等发生改变,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人际关系的变化等会使其产生很多不适应, 而来自各种渠道的鱼龙混杂乃至冲突矛盾的信息观念, 使得他们无所适从, 普遍感到焦虑和紧张, 无法找到消除紧张和压力的办法, 久而久之, 便出现各种心理问题[1]。据报道, 大约有10.0%~40.0%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 其中, 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3]。本调查显示, 调适能力差的学生占16.7%, 表现为焦虑、烦躁、情绪不稳、易冲动, 不能主动学习, 49.5%的学生自信心不足, 27.0%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2.5%的学生无学习目的, 21.8%的学生常有自卑感, 69.4%的学生时有自卑感, 22.1%的学生常感到孤独, 67.2%的学生时有孤独感, 36.6%的学生有很多困扰, 50.8%的学生压力很大, 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的学生占51.6%。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突出, 是班上的尖子生, 各种赞扬强化了他们的自尊心, 使他们对自己有了较高的期望值;进入大学后, 不能继续保持原来尖子生的地位, 自尊心受到打击, 开始怀疑自己, 觉得在很多方面不如别人, 不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心理上产生了较大的落差, 感到自卑、孤独、压抑, 对所处环境及未来产生困惑。尤其是三年制专科学生, 面临升学和就业的双重压力, 对自己的未来信心不足, 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人生目标, 自信心不足,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不能及时排解来自多方面的困扰 (如就业、恋爱、学习、贫困等) 而陷入迷茫、困惑。调查显示, 9.9%的学生严重自闭, 拒绝或很少与人交往。大学时代是人生中心理和生理变化最明显的阶段, 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敏感而矛盾, 既渴望友情, 又追求孤独;既希望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 又害怕孤独;既渴望与人沟通交流, 而又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因此封闭自己。矛盾的心理使他们陷入渴望理解与友情又无法坦诚与人交往的矛盾之中, 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紧张的困境。调查显示, 3.0%的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49.9%的学生人际关系一般, 尤其是大学一年级新生, 一方面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如父母过度溺爱、袒护导致其孤僻、任性、依赖、自私, 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 以及因同学间日常琐碎小事引发的种种矛盾, 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的困境。在与父母的沟通方面, 他们既依赖于父母, 希望得到更多的关爱, 又厌烦父母的关心照顾, 调查显示, 49.2%的学生只是偶尔与父母沟通, 3.9%的学生不与父母沟通, 而实际上, 与父母沟通交流是缓解心理压力、疏导困扰的有效途径。
高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是粗放型的, 赋予大学生更多独立与自由的空间, 但是面对大学的宽松与自由, 很多人不知该怎样管理自己, 没有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 于是感到迷茫、困惑, 处于适应不良的状态, 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调查显示, 20.3%的学生自律意识不强, 不能自我约束, 自由散漫甚至违犯学校纪律。在大学生活中,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是促进同学之间了解、增进友谊、增加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平台。调查显示, 55.7%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 甚至有3.2%的学生拒绝参加。对班级荣誉不在意的学生占3.2%, 责任心不强的学生占28.1%, 这种冷漠的态度实在令人担忧。此外, 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自卑、怨恨、抑郁、自闭心理比较严重[3], 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也是高校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 正值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逐步形成的时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不完全等同于社会青年, 他们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容易产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交往与封闭等矛盾, 他们希望得到心理帮助与指导。调查显示, 17.3%的学生渴望进行心理咨询, 46.5%的学生需要心理咨询, 希望得到心理指导。但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只是处于亚健康状态, 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只是小部分[1]。因此, 学校要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促使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危机, 使亚健康心理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教育界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 开展全面、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冲突的技巧、方法, 使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和社会生活以及调控情绪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兰蕊.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调适[J].教育与管理:理论版, 2010 (3) :41-42.
[2]李齐, 薛继婷, 韩光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展与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19 (8) :75-76.
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三
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一方面要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必须适应社会生活变化、激烈的社会竞争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因此产生心理失衡的问题比较普遍。为此,笔者对河北省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的14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356。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及前途充满困惑、惶恐和茫然,心理压力较大,并因此容易产生抑郁、偏执、敌对等情绪,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环境和评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来的多元价值观冲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调查显示:经常感到社会复杂多变的有690人,有时感到的有502人,很少感到的有164人;受到多元价值观冲击的有1228人,没有受到的有128人。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问题,使得一些企业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进行制假售假、坑蒙拐骗等不良行为,以及社会上不断涌现的“假文凭”“假证件”等现象,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不利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受到与普通大学生不同的待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经常感受到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不同待遇的有952人,有时感到的有98人,很少感到的有306人;总是感到与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不同的有76人,经常感到的有490人,有时感到的有694人,很少感到的有96人。
近些年来,现实社会重文凭、重学历、重学校牌子的客观事实,使一些单位和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看待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戴着有色眼镜,不能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平等对待。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是高考中的“后进生”,是被挡在重点高中门外的一群人,是普遍不被重视的“三等公民”。这种认识偏差,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程度地自卑、焦虑、忧郁、偏执等不良性格的不时显现。
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专业设置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72名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占调查人数的5%,606名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为一般,占调查人数的45%。该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专业满意度是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专业兴趣有紧密的关系,随着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的逐步降低,新生在各项因子上得分越高,发生相应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
考证压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1028名大学生经常或总是听不懂课,占调查人数的76%;716人感到学习困难,占调查人数的53%;只有174人学习负担不重,占调查人数的13%;232名学生曾经补考或重修过,占调查人数的17%。由于这些无形的压力,大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包括厌学、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考试焦虑、学习竞争带来的压力、学习动机问题、学习定位迷惑、学习无能感的体验、自卑、书呆子现象、失眠症、学习强迫症等。
就业压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显示:为找工作而担忧或苦恼的学生有958人,占调查人数的71%。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过度焦虑和急躁、消极等待与“怀才不遇”心理、盲目自信心理、患得患失、攀比与嫉妒、不满心理与行为、生理反应失常等方面。在各种不满与不良就业心态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不良行为和反应,如故意旷课、酗酒、闹事、打架、不良交往、过渡消费等,严重时还导致违法与违纪行为。
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调查看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学生有104名,占学生总人数的7.67%;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为194人,占总人数的14.31%。
高职院校是否举行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障碍检出率。学校经常开展心理讲座的人数是220,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为6人,占总人数的2.7%;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为0人;学校经常有时开展心理讲座的人数是664,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为74人,占总人数的11.14%;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为72人,占总人数的10.84%;学校经常很少开展心理讲座的人数是236,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4.26%;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为94人,占总人数的47%;学校没有开展心理讲座的人数是96,其中有中度或中度以上心理障碍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8.33%;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数为28人,占总人数的29.17%。
由此看出,学校是否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讲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情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大城市、城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家庭经济,本次调查表明,家庭年收入低于1万元的学生有182名,占调查人数的13.42%,年收入在1万~2万元的学生有338人,占调查人数的24.93%。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他们表现出更多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行为。
独生子女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调查的1002名高职院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这一结论打破了以往认为独生子女由于受到父母的溺爱,变得自私、适应性差、社会交往能力弱、依赖性强等传统观念。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成长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良好的教养方式、和睦的家庭关系以及宽松的家庭经济状况更容易使孩子具备活泼开朗、乐观大方、通情达理的性格。
家庭结构、关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有学者研究认为: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严重,家庭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关系是否融洽,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家庭经济条件是否宽裕等方面。
本次调查显示:家庭关系冷淡的有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8%,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与家庭关系和睦的大学生。虽然单亲家庭子女一般只占学生总数的l%~3%,但表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占到了60%以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人冷淡,性情孤僻,不愿交际;二是悲观自卑,缺乏进取精神;三是性格怪僻,易标新立异,逆反心理强。
由此可见,有特殊家庭结构的大学生90.91%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咨询和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远比正常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有特殊家庭结构背景的学生,易形成孤僻、自卑、多疑、偏激等灰暗心理,是大学生中具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
学生个体差异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年龄、性别、应历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龄跨度为17~24岁之间,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负相关,这可能与毕业、就业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调查可知,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男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怖(p<0.001);其他(P<0.01)和强迫、焦虑、敌对、精神病性(p<0.05)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男生在偏执症状因子得分低于女生,但比较接近,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本次调查显示:1182名应届生大学生各项因子分均低于174名历届生大学生,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历届大学生。
大学生活事件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活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变量是大学适应状况,是否融洽相处,平均月消费,丢面子、名誉受损,惊吓,体育锻炼。
本次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活适应很好的有39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9.35%,且对大学生活适应很好的大学生各项因子分均低于适应差和较差的大学生,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适应差和较差的大学生。与人能融洽相处的有118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7.61%,且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与人相处不融洽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有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16%,且各项因子分均高于月平均消费在500元以上的大学生。
4.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篇四
同学要如实填写哦,谢谢合作~~~
1、刚开学时,面对陌生的同学,你会
A主动找话题与同学讨论B不会主动,但参与同学的讨论C羞涩不愿开口D无所谓,看心情
2、某同学的某些言行你不喜欢,你会
A找好朋友发牢骚B尽量减少与他(她)交往C处处与他(她)作对D表示理解,并调整适应
3、学校举行活动你很想参加,但周围朋友没有兴趣,你会
A自己去B放弃C说服朋友和你一起去D犹豫不决
4、与朋友发生矛盾你会
A找到自己的不足与朋友解释B认为错全在对方等待对方道歉
C大吵一架再也不理他(她)D看心情而定
5、锁门时你有什么习惯
A总觉得门没锁好反复检查
B锁好门直接离开
C离开后又总觉得门没锁再跑回来检查
D没注意
6、你决定要做好某件事后
A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B三分钟热血不会坚持
C能坚持一段时间后来慢慢放弃D不知道
7、每个月向父母要生活费时你会
A尽可能多要,因为周围同学都比自己多
B按实际需要
C平时节俭,要很少
D父母给多少是多少
8、与很爱的男(女)朋友分手后你会
A从此萎靡不振B马上重新找一个C调整一段时间后恢复D抱怨自己被骗痛恨对方
9、你认为交友中最注重哪几个因素?(多选)
A性格B兴趣爱好
C道德品质D处事作风
E个人能力F学习成绩
G长相H家庭状况
10、你认为压力在你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会为学习带来动力B没感觉
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 篇五
大家好!这份问卷是为调查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制定的,通过此次调查希望大家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恳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几分钟帮我们完成这份问卷。非常感谢您的参与和帮助!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 二
C.大三D.大四
3.您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A.很满意B.一般
C.有点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4.你的业余爱好是()(可多选)
A.看书B.做运动C.上网D.睡觉
E.找朋友聊天F.参加社团活动G.其他
5.现在网络如此普遍,您是怎样利用网络的?()
A 玩游戏、看电影、聊天B学习、娱乐
C查资料、学习
6.在你现在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下列哪种情绪()(可多选)
A.郁闷B.茫然C.焦虑
D.敌对情绪E.愉快F.充满希望G.其他
7.下面哪些曾对你造成压力及负面心理情绪?()
A学习成绩不理想B恋爱不成功C不适应大学生活D经济困难E就业竞争太激烈F父母及老师过高的期望
8.您与班上及宿舍同学相处如何?()
A很好B还可以C不太好D很不好
9.您遇到问题时心情如何?()
A.积极暗示自己B.非常焦虑不安
C.做什么也没兴趣,想逃避D.其他
10.遇到压力和心理问题您会最先向谁救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老师
D专业人士E不找任何人
11.若碰到心理问题您会去找心理咨询师吗?()
A.会B.不会
C.想去,但不习惯
12.你认为轻生的大学生存在以下哪种问题?()(可多选)
A 缺乏社会责任感B 不能真正理解“死”究竟意味着什么
C 心理受挫能力差D 适应能力差
13.你对生命的理解是()(可多选)
A 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B 生无可恋,不如死了干
净
C 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他人的承认D 人应该为自己而活
14.对于频繁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自杀的案例,你认为高校自身是否负有一定的责任?()
A.这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大学生因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学校不应被问责。
B.学校因该也担负起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责任,避免悲剧发生。
C.不好说。
15.您心目中是怎样认识影响自己性格形成因素的()
A.性格受社会因素影响更大
B.性格与遗传有很大关系
C.性格受教育程度因素影响更大
D.性格受家庭环境影响更大
16.为了得到和睦相处,您是不是经常放弃自己的意见,附和大家?()
A.是B.有时是
C.很少是D.不是
17.您是否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A.是B.偶尔是C.不是
18.您是否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A.是B.偶尔是C.不是
19.您是否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A.是B.偶尔是C.不是
20.您有没有学习过关于心理学方面的课程或书籍?()
A.上过心理学课B.自己课外看过一些
C.不是很了解D.完全不了解
21.你认为大学有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必要?()
A.有必要B.无所谓C.完全没有必要
22.您认为在别人眼里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多选)
A.不拘小节B.优柔寡断
C.小事不计较 大事有原则D.好挑剔的人
E.外向开朗F.交友广泛
6.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六
[导语]
1.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问题,并提出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现场采访等
3.调查时间:
4.调查地点:新校区,老校区,网络平台
5.调查对象:本科生
6.调查范围:
历史文化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数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土建与水利
学院、交流中心等
7.样本情况:
调查数量为150份,其中调查问卷100份,网络调查问卷35份,现场采
访15份。实际回收有效的样本为121份,另外29份属无效样本或废卷。
8.调查小组成员名单:
[正文]
在综合考虑实际情况,经过我们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之后,我们制定了工作
计划,并作出了如下的调查问卷内容 :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1、你不开心,感到郁闷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发泄?()
A吃东西B听音乐C写日记D找朋友聊天E睡觉
F其他
2、进入大学,哪种感觉最符合你目前的心态?()
A终于解脱了,可以好好玩了B平时多玩点,到期末再用功学习
C学习和玩两者都要D一心一意搞好学习
E多投身于社团或其他活动F其他:
3、你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目标()
A经常B偶尔C较少D无
4、对异性交往的现状()
A一般交往B有玩的很好的异性朋友C有过约会D恋爱
E单相思F失恋G无交往H其他
5、当你不被理解、信任时,你会()
A产生对抗心理B心情会压抑C怨恨
D与之产生冲突
E向朋友倾诉心里的委屈
6、你对你的大学校园生活怎样评价()
A很一般B三点一线,很枯燥C有滋有味
D非常精彩
7、你是否经常反复检查自己已经做好的事情?(如锁门后反复确定)()
A是B否
8、遇到不愉快,觉得郁闷的时候,你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A自己一个人闷气B和同学或朋友聊聊C出去发泄一下
D去心理咨询
9、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你会去寻求帮助吗?()
A一定会B可能会C应该不会
D绝对不会
10、你是否害怕在大众面前讲话()
A是B否
11、看到别人穿戴比自己优越,你会()
A嫉妒B自卑C有点怨恨D无所谓
12、大学里的排名对你有影响吗?()
A很大B比较大C一般D基本没有?
13、你经常和周围的人发生矛盾吗?()
A经常B一般C偶尔D很少
14、在过去,你是否想过自杀?()
A是B否
15、面对学习,就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你()
A自信乐观B迷茫彷徨C逃避D其他
通过全体调查人员的辛劳努力,我们如期按计划完成了调查取样工作,并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分析总结
在综合分析调查样本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继续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处理;
2、人生价值观;
3、对待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一)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大学中的师生关系明显不同于中学时代,这从我们的调查统计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有73%被采访的同学坦言师生关系远比中学时代的疏远,大部分的同学较少与老师进行沟通。究其原因,从主观上讲,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依赖他人的程度大幅下降;客观上讲,大学生活中师生的学业关系密切程度低,再加上大学老师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工作失误繁忙,也无暇主动找单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大多数学生与老师的交往明显显得不够主动。因此,师生关系变得更疏远,冷淡。
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经过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与异性交往中比高年级的学生存在更加多的问题,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人际交往中,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3/4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像类似情况容易引起心理问题,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甚至困扰着少数同学,另外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也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得到重视,同学自身不能很好地解决,长期地压抑和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可喜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面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地正视并努力寻求方法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虽然大学生涯有4年,但今天的大学生踏进校园之后已经面临着就业,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已经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理性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未来人生目标等现实问题。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九成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人生计划和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认为人生是充满价值和意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向上。但是也不能忽视少数的同学人生价值观有所偏差,对人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毫无人生规划,在生活中得过且过,消极颓废地虚度大学的宝贵光阴。这其实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缺乏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其培养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奋斗。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陌生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来自祖国的各个角落。或来自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来自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来自繁华的大都市,或来自僻静的小村庄,当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时,并没有自卑感,不存在攀比心理,自我认同感强。这正是大学生日渐成熟的理性之所在,同时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不可避免。同样,幻想没有坎坷与挫折的人生、生活也是不现实的。相反,在物质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代社会,人们似乎更加重视挫折教育。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在中日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中,中国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远不如日本青少年,这与日本教育重视独立生活能力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关系。在调查的对象中,大一新生的抗挫折能力比高年级学生要低,这与大一新生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缺少挫折经验有较大关系。另外,女生的抗挫折能力相对比男生要弱些,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女生心灵、感情更脆弱些,而男生性格方面更加阳刚、坚强,古语也早已有之:“男儿有泪不轻弹。”但尽管如此,抗挫折教育也是必需的,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大学生综合发展、人格健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精彩充实,然而,50%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平淡,感觉很一般,甚至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懂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对于在大学生涯中如何发展自我的问题,63%左右的学生侧重于综合发展,兼顾学业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过分地看重成绩,而另外37%的人侧重学习方面,大学仍一学习为主,这与个人大学学习目标的确立有关,有些人计划大学毕业后便踏入社会谋生存求发展,而有些人则偏向于做学问,这也正是大学生学习目标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人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态度。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才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感到自信乐观,认为自己有能力应对处理,但是,仍有将近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感到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还有小部分人选择逃避。其中,大一新生面对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比高年级学生显得似乎更加自信乐观,更加从容,也许大一新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更小,感受到来自就业的压力远比那些即将踏入生活面临就业问题的高年级学生小,对他们来说,就业也许还有一段较遥远的距离,因此大一新生表现得更为从容、乐观。
二.建议与意见
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应当更加积极主动,而不应该等待他人的主动。而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显得更加重要。大学中老师不再是中学时代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结合的老师了,大学中的老师自身也有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任课老师也一般在课堂上才能见到。因此,在师生交往中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当遇到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的方法,有可能的话尽量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对学生非常有利的。
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 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这是属于
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不仅发现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并试着提出了我们对于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建议及解决方法,以期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裨益。
7.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 调查对象
中国政法大学大一到大四年级的各个专业的本科生。
(二) 研究方法
通过概率比例抽样法, 根据各个专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年级、性别抽出样本500份, 发放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429份, 回收率为85.8%, 性别分配为男生246名, 女生181名;年级分配为大一115人, 大二126人, 大三114人, 大四72人。为保证问卷的客观性, 我们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填写。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初步分析
(一) 心理咨询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过心理咨询”时, 通过面对面咨询和网络咨询的学生达到了19.4%, 说明我校学生已经逐步接受了心理咨询, 遇到心理问题时能主动地寻求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但是没有一个同学进行过电话咨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校面对面咨询和网络咨询不收费, 打电话需要花费电话费, 而且每个咨询持续的时间都在1个小时左右, 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不小的费用。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接线员是我校心理协会的学生, 咨询的学生对接线员的业务水平可能存在怀疑。
从咨询效果来看, 63%的学生对咨询感到满意, 说明我们的咨询确实起到了作用。
(二)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是否参加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时, 只有10.3%的学生表示参加过, 其余学生都没有参加过。参加过的学生中66%对团体效果感到满意, 说明我们的团体辅导活动得到了大部分参加过的学生的承认。
(三) 心理健康课程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是否选修过心理咨询中心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时, 只有5.6%的学生参加过, 因为心理健康课程每个学期规定的选修人数是有限的, 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学生都是通过心理类课程来获得心理知识的, 而且56%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这门课程设为必修课。所以, 我们应该利用好心理类课程, 扩大上课的学生数量。
(四) 心理健康委员工作分析
在被问到“如果遇到心理问题时, 是否会主动向心理委员求助”时, 35%的学生选择了会。对于“心理委员主要开展的活动”, 目前心理委员的主要工作还是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为主 (67.8%) , 心理健康委员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从以上数据来看,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及面不够, 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应该面对广大的学生。为了克服以上问题, 我们一定要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表面化和热闹化, 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着手, 把工作做细, 提高工作质量, 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 个别心理咨询工作
从调查数据来看, 高校学生正在逐步接受心理咨询, 遇到心理问题时能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而且63%的学生对心理咨询效果感到满意, 但是我们看到还有30%多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因此, 高校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使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 更好地提高咨询效果。
1. 加大宣传力度, 改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
目前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错在错误了解, 认为只有有心理疾病的同学才去做心理咨询。为了克服这部分学生的顾虑, 高校应该发挥各种宣传途径, 尤其是报纸和网络的作用。另外, 加大其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材料的发放也有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2. 扩大心理咨询师的队伍, 提高咨询效果。
心理问题具有长期性、反复性、顽固性等特点, 通过一两次咨询是无法真正解决的。有些心理问题需要长期咨询[1]。但是, 目前各个高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人数有限, 无法对学生进行过多次的咨询, 导致咨询的效果下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各个高校除了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齐专职咨询师外, 还应聘请适当的兼职咨询师, 最好能在精神科医院聘请有精神医学背景的专家。
(二) 加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
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既能帮助学员个人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又能帮助提高团体的整体协作性和创造性,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 提高团队绩效[2]。因此, 团体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手段。
在调查中, 只有10.3%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团体辅导活动, 这跟学校组织的活动过少有关系。因此, 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采取一下措施来增加辅导的次数。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主要负责带领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 成长性团体辅导的团体则交给心理协会与心理委员, 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首先, 由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根据每个年级的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活动, 然后把开展这些团体辅导的具体技术传授给心理委员。这样每个心理委员就都可以在自己班级中开展活动, 并鼓励心理委员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心理需求, 设计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三) 提高心理健康课程的覆盖面
从调查数据来看, 心理类课程是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 说明了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但是, 从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的高校都把心理健康类课程设立为选修课程, 人数和规模都有一定限制, 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调查也显示, 5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把心理健康课程设立为必修课。2009年3月份在南京大学召开的教育部会议上, 教育部今年也把心理健康课程的推广设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调研了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的模式。该课程开设9周, 18个课时, 1个学分, 内容为正确认识心理健康、自我认识、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情绪调节、珍爱生命、性格八个主题。大一第二学期开设, 9周为一轮, 共两轮。每个班180人左右, 三个老师各带3三个班级。此模式值得高校借鉴。
(四) 充分调动心理健康委员的积极性
为了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每个班级、每个宿舍、每个学生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 在高校的班干部队伍中应增添一个新角色———班级心理健康委员, 具体负责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他们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危机干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心理健康委员属于新生“事物”, 我们在对其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缺陷, 没有充分发挥心理委员的作用和功能。为此, 对心理健康委员的管理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总结, 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以做到人尽其力, 力尽其责。我们可以采取举办心理委员工作经验交流会、建立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机制来充分调动心理委员工作的积极性。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政法大学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问卷调查, 从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委员工作等方面分析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缺陷, 并针对缺陷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成山.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研究及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3, 10.
[2]胡伟国, 王晓程.对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J].温州大学学报, 2006, 6.
8.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八
关键词: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均造成很大影响。师范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肩负着未来教师这一职业角色所带来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他们所应具备的心理修养和素质尤为重要。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作为师范院校学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教育者的重视,他们心理问题困扰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和掌握高等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师范大学2007、2008、2009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贫困生是由辅导员固定选取的,这些贫困生均选自学院困难生信息库。共取全体1911名师范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贫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为492名、女生为1419名;同时抽取2007、2008、2009级933名非师范专业在校本科贫困生,其中男生为354名、女生为579名。
(二)研究方法
以院系为单位,整群抽样。填表前给被调查者统一的指导语,并嘱其独立完成,为填写真实,保护隐私权,问卷采用自愿,无记名形式。
调查工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译本。该量表10组症状群组成。每组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1=无(自觉没有症状);2=轻度(自觉有点症状);3=中度(自觉有症状);4=重度(常有症状);5=极重(症状频度和强度十分严重)。总均分大于2,说明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本研究以SCL-90因子分为评定指标。因子分<2时计为第Ⅰ类无心理问题、3>因子分≥2时计为第Ⅱ类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因子≥3时计为第Ⅲ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 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在本研究中我们把因子分<2时计为第Ⅰ类无心理问题、3>因子分≥2时计为第Ⅱ类可能有轻度心理问题,因子分≥为第Ⅲ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从反映心理健康程度的9项因子中因子分≥3人数百分率,强迫症倾向居于首位,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其三是抑郁,其四是偏执,其五是敌对与焦虑,其六是恐怖与精神病性。(见表1)。
(二)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通过表2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因子分均值比较,只有敌对因子分均值略低于非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水平,经t检验我们发现在九个因子维度上,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与非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相同水平。
(三)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比较
根据往年师范专业学生基本信息显示,师范专业大学生生源结构与其他院校不同,女生越来越多。根据这一现象我们把性别作为一个维度进行研究。通过表3我们发现:9项因子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均值女大学生大于男大学生,即M女>M男,经t检验我们发现在焦虑因子P<0.05达到显著差异,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P<0.01达到极其显著差异;9项因子分均值女大学生小于男大学生即M女<M男,为敌对、偏执,经t检验我们发现在敌对因子上达到显著性差异即,P<0.05。结果说明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男生优于女生。
(四)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与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常模比较
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SCL—90九个因子分均值与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均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达到极其显著差异,P<0.01,说明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良好(见表4)。
三、讨论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SCL-90量表中的9项因子,因子分≥3人数百分率,强迫症倾向居于首位、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第三是抑郁、第四是偏执、第五是敌对与焦虑、第六是恐怖与精神病性。这与以往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结论相同[2]。我们发现在九个因子维度上,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与非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处于相同水平。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男生优于女生。
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贫困生存在“状态”[3]性抑郁和恐怖,如不能改善其心理状况,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神经症。可能的原因为:一方面,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父母家人过高的期望使贫困生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出现心理困扰。另一方面,对于“贫穷状况”的非理性认知,以及长期形成的自卑、封闭的心理使之难于积极、有效地利用高校有限的心理辅导资源,社会支持低下[4]。“心理控制源”外控倾向明显,负性情感多,正性情感少,倾向于应用消极方式及不成熟防御应对困难[5,6]。因此,“生存”和“发展”造成的矛盾心理常常使心理健康恶化。对于师范专业贫困大学生来说,除了解决他们在经济上的贫困,更应重视他们由于经济贫困打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给予经济困难学生更为积极的关注,不仅要从物质上帮助他们,健全并完善现有的助学贷款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助学岗位和机会[3],更要给与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励志教育,多树立逆境成材的榜样,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海门,等.SCL-90症状量表评价师专生心理健康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2005,(1).
[2]郑书宇.近几年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综述[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3]李心天主编.醫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4]杜松涛.贫困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06,(3).
[5]朱丽芳,谢倩.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0).
[6]仲亚琴,等.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交通医学,2007,(1).
[责任编辑:王建武]
9.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篇九
各位同学:你们好!下面这份问卷是为了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作个了解,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这可不是考试哦,请放心作答。
班级性别年龄
说明:下面有25道题,每道题有3个备选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每题只能选择一种结果。
A.较符合自己的情况B.难回答C.不符合自己的情况
学习方法测试题
1.喜欢用笔勾出过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A.B.C.2.经常阅读与自己学习无直接关系的书籍。A.B.C.3.在观察或思考时,重视自己的看法。而且在遇到问题时,对自己的看法很有信心。
10.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 篇十
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 B.替老师学习C.替父母学习D.读书后赚大钱 E.同学问好玩
2、课堂上老师提问()
A.马上回答
B.想一会再回答 C.等别人答 D.老师抽问才答
E.一般不回答
3、老师布置的作业()
A.认真完成 B.完成一些
C.不完成 D边做边玩
4、期末考试时
()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不紧张
5、家长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是
B.不是
6、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跟着流泪 B.没有眼泪
C.那是假的 D.非常激动
7、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A.快乐
B.一般
C.不合群观点 D.孤独 E.自卑
8、见了认识的长辈()
A.主动热情招呼
B.不好意思,躲起来
9、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喜欢
B.主动招呼
C.不理睬
D.怯生
10、与新朋友在一起()
A.主动邀请一起玩
B.不好意思接近
C.只顾自己玩
11、受到委屈时
()
A.为自己辩解
B.与人争吵
C.独自生闷气
12、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A.老师
B.家长
C.好朋友
D.谁也不说
13、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A.原谅
B.要求对方道歉
C.骂对方
D.反踩他一脚
14、对小动物,你()
A.喜欢
B.不伤害
C.捉弄
D.喜欢弄死
15、学校做清洁时()
A.认真做
B.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
C.边做边玩
D.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16、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A.是
B.不是
17、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A.不服气,再做 B.总结教训 C.请别人帮助 D.不再做
18、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A.自觉遵守
B.老师来就遵守
C.有时违犯
D.经常违犯
19、竞选干部时()
A.我能行
B.努力争取 C.当干部要多做事 D.无所谓
E.不愿当
F、我不行 2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愉快
B.一般
C.有时候
1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十一
关键词 高校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高校逐渐扩招的背景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社会以及高校都需要对这部分特殊群体予以足够的关注,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因此,要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查,发现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对于贫困生的成长也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
1.1 自卑心理突出
高校贫困大学生表现出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自卑心理,对于他们而言,很多都是来自边远而且贫穷的地区,没有较好的家境,会让他们自身觉得接受的信息和城市之中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进而产生自卑心理。①目前高校存在贫富差距较大,两极分化情况也比较严重,这样会让他们萌生攀比心理,而在经济方面的拮据更让他们的自卑心理表现得更加明显,时常出现对自己不满或是沉默寡言的状况。
1.2 自尊感过强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有自尊感必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有过强的自尊感就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心理矛盾往往存在于自卑心与自尊感之间,如果有较强的自尊感,那必然会导致过强的自卑心。高校贫困大学生往往都争强好胜,不甘于落后,在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上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情感。一句十分平常的话语,都会让他们产生较大的压力,这种表现就是自尊感过于强烈。
1.3 抑郁、孤独、自我封闭
对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出现的困难和压力,也不能直视,大多情况下,会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自我封闭,不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让自己处于极度压抑的情绪之中。在调查之中,有一位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就说,他们拿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只有混出人样,才能让他们有脸面,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压力过大。②而当同寝室或是班级的同学都出去郊游时,自己却只能想着自己明天早餐的着落,这些都是明显的心理落差,容易导致抑郁、孤独、自我封闭的情绪。
2 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方面的原因
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在初中阶段,他们不会感到有明显的差异,一旦进入大学,这种来自经济方面的差异会让他们感到天壤之别。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大学生每天都穿名牌,进饭店,但是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却要为学费而担忧,为生活费而苦恼,这样就会引起极度的自卑心理。对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他们会被家庭予以充分的希望,所有的寄托都押注在他們身上,他们身上担负着沉重的家庭使命感,这样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疾病。
2.2 大学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多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一旦来到繁华的城市,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就会让他们极其不适应。文化环境与中学校园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社团活动更加丰富,有更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但是贫困大学生很难在这些活动之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进而会感到冷落。③贫困大学生没有更多的社会生活,相对而言,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一旦来到高校,现代化的文明程度比较高,贫困大学生就会受到言谈举止以及生活习性的困扰,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在城市之中显得更加格格不入,进而出现不健康的心理。
2.3 贫困大学生自身人格素质的影响
在中学之中考量一个人的只有成绩,但是大学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强,才能有更佳的表达机会,但是贫困大学生往往都不具备,这样就会受到自身人格素质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多时候会学习用功,刻苦,能够不断进取,这些都是良好的人格素质,但是有时候,虽然他们很用功,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们就会感到羞愧难当,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成绩,进而对一些援助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些都会影响心理健康的成长。
3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研究
3.1 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而且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就会让生活方式、价值观都发生一些转变,负面情绪影响会更大,进而思维会受到限制,无法自拔。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心理以及人格发展变得扭曲,导致在之后会有消极的心理阴影。这样就需要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贫困生的补助力度和范围也需要进一步被扩大,对于捐助结果也要保证公平、公正和公开,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解决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3.2 重视良好家风、校风的宜传教育
良好的家风、校风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很多贫困生都不愿意跟别人提到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所导致的。而在学校之中如果受到教师的责备,他们更加愿意撒谎,编一些谎言来蒙混过关,这些都是社会风气所导致的。要进行良好风气的传播,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充分发挥班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是心理辅导无法解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班委、学生会以及社会的作用,让他们对学生进行指引,这样就会发挥“桥梁”作用,负责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任务。这样不仅仅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让贫困大学生建立更加广阔的人际关系,从而树立信心,解除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大学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只有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才能更好地处理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践之中不断探索,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家庭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可以进一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注释
① 金玲玲.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② 沈娟,谭根稳.我国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12.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篇十二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西安地区大学生508名, 其中独生子女213名, 非独生子女295名。
1.2 评定工具
1.2.1 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 (CCSPSS) , 量表分为5个分量表:学习分量表、生活分量表、社交分量表、发展分量表和家庭分量表, 为7级记分, 由85个项目组成。分数越高, 代表在一段时期内, 受测者所承受的压力越大。
1.2.2 缺陷感量表 (FIS) , 该量表分为:社交自信、学习能力、自敬 (指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肯定和相信别人也肯定自己) 、外貌和体能五方面, 由36个项目组成, 采用5级评分, 得分越高, 自我体验越好。
1.2.3 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 , 量表由人际关系适应, 学习适应, 校园生活适应, 择业适应, 情绪适应, 自我适应, 满意度七个分量表组成, 为5点记分, 1“不同意”—5“同意”, 共60个条目, 分数越高说明适应状况越好。
1.3 评定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 主要统计方法为方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应激差异比较
由表可知, 在总量表上,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应激感知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即独生子女的心理应激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分量表上只有在学习应激和家庭应激上有显著的差异, 即独生子女的学习应激和家庭应激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自我体验水平差异比较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体验、社会自信、学习能力和体能上均有显著差异, 即独生子女的显著差于非独生子女。
2.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适应量表上的差异比较
t检验结果显示, 在学习适应方面, 非独生子女的适应情况要显著好于独生子女。
3. 结语
在心理应激总量表上,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应激感知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即独生子女的心理应激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在分量表上只有在学习应激和家庭应激上有显著的差异, 即独生子女的学习应激和家庭应激均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国内外有关独生子女心理优势的研究不一致。我们认为, 虽然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和家庭资源方面的优势大于非独生子女, 但一些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得独生子女的优势降低, 使得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抵抗挫折的能力, 从而应激事件一旦出现, 便会给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应激。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体验、社交自信、学习能力和体能上均有显著差异, 即独生子女的显著差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 又大多以自我为中心, 常常无意识的话语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所以他们的社交自信较差。还有独生子女心高气傲, 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所以在学习能力上的自我体验也比较差。
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相比, 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体现在学习动机上。独生子女重视对个人和社会利益的追求, 更注重成功, 较少害怕失败;非独生子女则相反, 更加害怕失败, 较少追求成功, 成就动机要明显低于独生子女。这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 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要关注这些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针对不同心理缺陷开设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开展有效而扎实的心理咨询工作, 帮助大学生用积极的方法疏导消极情绪, 建立稳定、乐观、积极的健康心理, 这对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启先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2]汪向东等.中国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
13.大学生消费心理问卷调查报告 篇十三
大学生消费心理是怎么样的呢?很多人认真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就是攀比,你觉得呢?引仙水榭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系做了本次题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分工到个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本次调查中,我们在电信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调查重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平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习,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9、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否购买没用的东西以求发泄: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快感: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快感。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13、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14.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篇十四
(一)背景材料:
1、性别()A男B女
2、请问你来自哪()
A 本省农村B 本省城市C 外省农村D、外省城市
3、你现在所处的年级()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大四
4、请问您所学专业属哪一类()
A 文法类B 经济类C 理工类D、艺术类E、医学类F、其 它
(二)就业心理调查: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问卷。(注没有特别注明的只能选择一项)
1、您对您所学的专业满意吗?()
A 很满意B 满意C 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2、您期望选择的就业公司是?()
A 民营企业B 国营企业C 外资企业D、自主创业E、政府部门F、其它
3、您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 薪水B 地理因素C 行业前景D、个人喜好E、办公环境F、其它
4、如何看待专业是否对口问题?()
A 专业一定要对口B 既来之则安之C 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行业D、其它
5、您对您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A 1500以下B 1500—2000C 2000—3500D、3500以上
6、您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多选题)
A 专业水平B 心理素质C 公关能力D、道德素质E、其它
7、您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B 就业期望过高C 就业人数过多D、其他
8、面对就业难,您的态度是?()
A 先就业再择业B 先择业再就业C 考研D、待业
9、如果您选择先工作的原因是()
A 家庭贫困B 对考研没把握C 实现自我价值D、其它
10、在求职的过程在您会选择哪个途径求职?(最多可选择三项)()
A 现场招聘会B 上网C 亲友介绍D、报刊E、上门推销F、其它
1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就业信息?()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大四
12、您觉得学校提供就业指导课程及专业课程外,还应提供哪方面的指导呢?()
A 职业生涯规划B 素质拓展C 就业体验D、其它
13、哪种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最多可选择三项)()
A 经验分享B 案例分析C 集体活动D、专题讲座E、角色扮演F、面对面咨询G、其它
14、您认为找工作哪个途径最有效?()
A 现场招聘会B 上网C 亲友介绍D、报刊E、上门推销F、其它
15、在求职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三项)()
1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十五
一、学生状况
调查工具及对象:周步成教授修订的、适用于我国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在本次调查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哈尔滨某重点中学选取高一学生620人, 收取有效问卷607份, 其中男生272人, 女生335人;一批次学生290人, 三批次学生317人。重点对该量表中学习焦虑一项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注:*p<0.05, **p<0.01, ***p<0.001, 下同
研究发现, 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占了总调查对象人数的42.7%, 即学习焦虑高分的学生有259人, 学生表现出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 无法安心学习, 非常关心考试分数, 继而影响正常学习。因心理焦虑水平过高而导致身体症状高分的学生则有71人, 即自身焦虑水平较高时, 学生会出现一些如失眠、呕吐等症状, 这说明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一个普遍现象。虽然普遍, 但并不代表正常, 说明目前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子们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和身体的煎熬付出, 而这一焦虑水平在男女生和不同批次方面差异表现并不显著, 也就是说性别和不同学习程度两因素不是影响焦虑水平的主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高中生学习焦虑水平较高, 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生自身因素。
调查对象为省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 其对自身的期望值高, 加之个人目标没有及时得到调整与修正, 使得他们承受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压力较大。同时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其心理承受能力表现不如人意, 因而心理上容易失衡。此外, 处于“暴风骤雨”期的高中生, 总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为了拥有这种独立感和成人感, 他们会不惜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举措。这几点在学习焦虑水平上体现的尤为突出。
2. 家庭教育方式与家长期望水平易影响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
现在的高中生基本上是一个家庭的核心, 家长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给了孩子, 因此内心特别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 各方面都优秀。然而孩子间是有差异的, 家长这种高期望很容易成为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巨大压力, 加之部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还会有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或理念, 导致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压力释放的途径。学生在达不到家长的目标, 或是满足不了家长过高的期望时, 就会对学习产生恐惧、焦虑、挫折感等不良的心理。
3. 学校与社会环境因素。
高考体制与导向使家长、社会仅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重点率, 学校则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以学生知识学习的情况和考试的成绩作为学校工作重点, 而老师则在学校的评价下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指标, 这一链接反应直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心态, 使羽翼还不丰满的孩子过多地承受与体验这种高压下的生活。同时重点中学对学生成绩的重视, 学生平时的课业量多, 定期频繁的考试和成绩排名等, 使得学生面临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竞争压力, 学生在这样的压力下产生焦虑, 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三、辅导案例
◆案例陈述
求助者是一位高一女生。她目前的成绩不理想, 进入高中后的所有考试, 每次成绩与其意愿相差甚远 (她认为自己应该是班级的前三名) , 特别是与初中相比, 成绩滑落的更是让她难以接受。数学原本是她的长项, 不过最近这次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不到90分, 结果导致她不愿意上数学课, 现发展到不敢上数学课, 目前状态无论上哪科的课, 听不懂也坐不住。自习课上看到其他同学积极认真学习的样子, 对她来说是莫大的痛苦, 她害怕考试, 害怕上课, 最后, 她不想上学了。就这样, 一次期末考试, 让这位学生彻底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案例分析
对于这个学生来说, 树立积极心态和信心是今后应解决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帮助她理顺事情的前因后果, 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才能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事件背后心理上的变化:一是一贯的“优生”心理, 导致心理承受力较差;二是进入高中后较大的心理落差, 不再是“优生”;三是以点带面的消极心态;四是来自家长的高期望、来自学校及老师的排名、来自自己的心理设障以及周围大环境等;五是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强, 患得患失;六是完美心理, 自我要求过于苛刻, 希望自己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
四、具体措施
基于调查与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我认为要想实现我们理想中适度的焦虑水平, 应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努力实践:
◆外因方面
1. 在学校与社会环境方面:
学校发展已经进入多元发展阶段, 仅重视高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需求, 因此学校发展应开拓视野, 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层面, 在学校发展的同时学生才能得到更优更好的发展。同时应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老师师资力量和硬件配套建设, 树立积极心理教育理念,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开展好团体与个别心理咨询, 给需要帮助的学生最好的帮助, 也应适当考虑个别学生需求, 给予其特殊政策, 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减少一些考试, 缓解学习压力。
2. 在家庭及家长方面, 建议学校开展家长心理讲堂。
普及心理知识, 使家长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特点, 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 做孩子合格的听众。从过来人、长者的角度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 教授孩子必要的成长阶段知识, 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摆“家长”的谱, 高高在上, “一言堂”, 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 给予精神与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
◆内因方面
1.改变认知。
考试焦虑的主要原因是对考试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是认为考试越重要, 焦虑水平会越高。心理学中提出了焦虑与成绩的关系是倒“U”型的, 也就是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个人的最佳状态得到调动, 只有适度才能最佳。因此适当调整考试期望水平, 方能正确对待考试和发挥正常水平。
2.具体行为。
“视练为考, 考似练”, 即把平时的练习当作考试, 那在真正大的考试面前时就能够像平时一样参加了。也就是说,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说一说就能解决的, 而应是在实践中不断累积实现的, 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平时的小考或练习中能够严阵以待,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在真正考试时其认真与紧张程度不过如此。
3. 给自己留有余地。
目标的制定应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 也就是每个人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应有一定的余地, 这样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 不会出现“瓦伦达心态”, 即因压力过大关注结果而无法专心做当下应做之事, 从而适得其反。
4. 调整心理落差。
心理落差大, 源于自身的一种主宰心理。何不把这次当成成长路上的磨炼, 因为这事发生在高一而不是高考中。要学会积极对待生活中的事, 换个角度看世界, 这样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收获与成长。
5. 懂得不完美才是真正的人生。
完美是人人追求的, 但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 能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地扬长避短就是最棒的。人与人是有差距的, 而缩小差距的方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做到的, 所以还应客观地为自己的发展定位。正如前面所说, 关键不是别人对你说了什么, 而是你对自己说了什么!你觉得你行你就行, 你觉得你不行你就不行, 别人说你行你也不行。
6. 了解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能力侧面, 各有所长与所短, 正确对待自己的薄弱环节, 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
7. 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建议对惧考、惧学进行自信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 逐步树立信心并解除过敏症状, 慢慢恢复正常学生生活。
(1) 何为自信训练?
自信训练主要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 通过考试焦虑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 使得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 借以削弱或消除其考试焦虑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自信训练的设计直接针对考试焦虑的担忧成分。如“离考试时间越近, 我越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这次考试”;“我担心其他同学在这次考试中都比我强”等。研究表明, 当一位应试者出现充满担忧的情感时, 便会在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 妨碍正常的认知活动。自信训练的两大步骤:
第一步学会察觉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
如当得知即将参加一场十分重要的考试以后, 就会产生朦朦胧胧的担忧念头。针对这些朦胧的念头, 把它清晰地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也就是在一张白纸上把这些担忧的想法逐条记下。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体朦胧的潜意识提高到意识的水平, 从而可使个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究竟有哪些。这是自信训练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二是养成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的习惯。
当你逐条记述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以后, 下一步就是要训练自己向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 这是自信训练的决定性步骤。所谓挑战, 是指向消极的自我意识中不合理成份进行自我质辩, 其中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 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 并明确今后应取的态度。 (主要是三个问题:这种担心有必要吗?此种担忧对自己有危害吗?个人应取怎样的态度?)
(2) 何为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将放松训练和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基本方法是, 在产生考试焦虑反应时, 同时引起一个与之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 (放松训练) , 以使考试焦虑者原来的不良反应强度减弱, 这种做法又称交互抑制。将交互抑制按等级排列, 从弱到强, 渐次实施, 直到最终消除患者的不良反应, 此即系统脱敏。
下面, 我们对考试焦虑进行系统脱敏所用的假定等级程序, 并让考试焦虑者大声朗读这段假定程序 (进入情景) 。
(1) 班主任宣布, 三天内将进行一次小测验。
(2) 明天就要考试了, 今晚我觉得准备得还不充分。
(3) 我走在去考场的路上。
(4) 我看见其他应试者陆续来到。
(5) 监考的教师到了, 我等得得急, 脑子也好像失去了知觉。
(6) 我收到了考卷。开始做题之前, 我把卷子仔细看了一遍。
(7) 我中断考试, 考虑自己怎么才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8) 我被一道试题难住了。
(9) 我看见有人在我之前答完题, 交上了卷子。
(10) 时间快到了, 我根本做不完了。
进行系统脱敏时, 要求考试焦虑者先进行放松训练, 待全部放松程序完成后, 要考试焦虑者按假定焦虑等级的第一种情景进行想象, 看自己是否会出现紧张。如果感到不紧张, 肌群继续呈松弛状态, 便可转入下一个情景。假如在某一个情景的想象中感到存在紧张状态, 即应在自觉紧张的肌肉部位做一遍放松练习。以此类推, 直到每一个情景均不感到紧张为止。
16.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十六
关键词:弱势群体,家庭,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44-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分配政策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打破平均主义,打破铁饭碗,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个人收入差距逐渐拉开,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个人收入悬殊的不同阶层。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状况如何呢?他们是不是和其他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有共同特征呢?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1.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子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与幻想,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同样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享有和其他青年一样的权力,应该和其他青年一样健康地成长。然而,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资料显示,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具有如下的共同心理特征:焦虑、自卑、孤僻、胆怯、自我封闭等。因此,对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现状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都活泼好动,相互交友,结伴学习、玩耍。在学习的过程中,体育专业需要学生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帮助,有些项目还需要极大的热情,尤其是篮球、足球、排球等。常年的学习体育技术与训练改变了学生的性格,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直面人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育学院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但他们对考试不再象小学生和初中、高中生那样普遍感到恐惧和害怕,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与体育专业学业难度相对不是很大有关,但也不能完全说明他们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好。有些弱势群体子女往往对人很冷淡,个别人在行为上常表现为办事独来独往,即便是与教师交往也显得生疏,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体育学院的同学有相当一部分不愿主动地邀请同学到自己家里玩,天真活泼的天性被自卑取代,自己家庭和别人家庭的巨大差别阻隔了与人交往的渠道,贫富的巨大差距使他们回家后很少邀请同学一起玩耍,这似乎和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有些矛盾。体育学院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相当多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过逃学、逃课的行为发生”,“上课玩手机、发短信”,有的认为“读书没有意思”, “不想吃苦,害怕艰苦的体育训练”,厌学的心理状态使部分同学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缺乏上进心,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更有甚者影响其他学生学习或与教师作对。有些学生看到班上一些学习好、家庭条件又好的同学学习很努力,不是向他们学习,而是自暴自弃,对未来的期望值很低。当问到为什么不报考研究生时,许多同学这样写道:“学费太高,负担不起”,“考上研究生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时间太长,还要挣钱养家”。造成他们性格孤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经济条件差,缺少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是很重要的原因。弱势群体家庭的青年人,由于自卑心理,害怕别人嘲笑,很多事情谁也不告诉。体育学院弱势群体家庭学生把内心想法告诉老师的人最少,绝大部分人有了心事还是选择告诉自己的好朋友,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17.28%的同学选择了“谁也不告诉”。在学校及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选择责骂和还击的学生的比例也是比较高的。
3.共同心理特征
经调查研究发现,体育学院弱势群体家庭学生身上存在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
2.1体育学院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学习压力较小。
体育教育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在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在考研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在面临考试时还是处于较为适应的状态,和初中、高中的学生心态有着明显的不同。
3.2部分弱势群体家庭的同学存在冷漠、孤僻、自卑心理。
他们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矛盾心理,具体表现为虽然在学校和同学在一起时有快乐感,但很少主动邀请同学到家里作客,看到同学高消费时,还是感到心理失衡,在回家后家庭和别人的家庭出现巨大差别时,自惭形秽,觉得抬不起头,处处不如别人。
3.3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存在胆怯、羞怯的性格特点,封闭自己。
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些需要他人帮助、支持、甚至是救助的群体。外力的帮助和支持是改善、改变他们的状况的主要力量。当然,现代意义的社会支持不是一种被动的帮助或施予;它强调借助外力的支持,同时以通过与弱势群体成员自身的力量的结合,提升社会弱者的能力,增加他们社会参与的机会,从而达到改变他们弱势处境的目的。这便是现代社会工作所强调的“助人自助”的理念的具体体现。
4对策及建议
4.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能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周围人群的关爱,他们迫切需要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对待他们,作为教师对待学生要亲切、和蔼,让学生有安全感和信赖感,争取做他们的朋友。
4.2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心理教育更不例外。在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提出个体原则是基于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发挥对教育效果的积极作用而言,也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中必须以适应学生为前提,没有他们的主体选择,没有他们内在的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积极性,就谈不上教育活动,更变不上教育效果。大学时期的大学生,其内心世界的自我评价的意识迅速增强,独立意识强烈,这种现象本身是一种进步,应给予肯定。因此,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善于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我,从内心深处知晓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从而有效地扬长避短。
4.3要充分改变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孤僻、压抑、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状态,教师还应当注意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要想法让他们与同学们交朋友、做知己,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同学的友情。如建立互助小组,开展一帮一等,可以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来;其次,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能力弱的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为同学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增强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亲和感。
参考文献:
[1] 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 李意如.德育改革的思路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 李子勋.心灵飞舞[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17.大学生心理调查问卷答案 篇十七
1、您是大几的(B)
A大一B 大二C大三D其他
2、您的性别是(A)
A女B男
3、您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B)
A500以下B500~700C800~1000D1000以上
4、您是否有过打过工的经历(A)
A有B没有
5、您曾经在哪里打过工(可多选)(E)
A 餐厅B 服装店C 饰品店D收银员E 学校勤工俭学 发传单 F 其他
6、您外出兼职目的是什么(A)
A体验社会,学习经验B 生活费紧张,减轻家里负担C 其他
7、打工期间有无遇到过问题(B)
A有B没有
8、如果有,有哪些(A)
A自身原因B单位刁蛮C顾客刁蛮D其他
9兼职过程中遇到过他人的刁蛮与歧视时的态度(A)
A 坚持自己的立场B 辞职C转为地下工作D其他
10、您都利用什么时间去打工(D)
A双休日B 寒暑假C 在校期间请假打工D平常每课时
11、当兼职时间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是的抉择(A)
A放弃兼职B 选择逃课
12、您认为兼职会影响学业吗(D)
A一定不会B可能会,因人而异C一定会D说不清
13、您家长是否同意您做兼职(A)
A同意B 不同意C无所谓
14、遇到困难时如何面对解决(A)
A积极寻找解决方法B向朋友求救C无所谓D哭泣
15、赚钱后怎么花(D)
18.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问卷 篇十八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为了同学们能正确看待性心理健康问题,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
本次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所有个人资料均以统计方式出现,我们将对统计资料严格保密。希望您在填写问卷时不要有任何顾虑,如实地填写。同时希望您按照说明在所选项上打“√”或在“”填写(如无特殊说明,选择题为单选题)
1.您的性别是: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您来自: A.农村 B.城市
4.您认为爱情与性的关系是:
A.先有性,后有爱 B.先有爱,后有性 C.有性,无爱
D.有爱,无性E.二者并重
5.您有过性幻想吗?A.偶尔 B.经常 C.从未有过
6.您是否正承受着性压抑或性苦闷?A.是 B.不是
7.您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是:
A.完全是道德败坏,应当批判B.不太反对,但自己不会去做
C.认为不对,但控制不了D.情到浓时就是很自然的事
E.关键要看是否对结果负责
8.您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是:
A.完全不了解 B.较少 C.一般 D.较多 E.完全了解
9.您认为性教育会导致更多的性行为吗?A.不会 B.会 C.不知道
10.您获得性知识的途径是:(多选题)
A.电脑网络 B.报刊杂志文学作品 C.同学朋友亲人
D.课堂课本 E.电影电视 F.其他
11.您认为自己的性观念是:
A.很传统 B.较传统 C.一般 D.较开放 E.很开放
12.您对华大性教育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D.说不清
13.您希望学校以什么方式开展性教育:
A.开设必修课 B.开设选修课 C.讲座 D.其他
14.您认为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多选题)
A.性心理 B.恋爱心理 C.异性交往 D.性价值观教育 E其他
15.如果您的好友出现了性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您会提出哪些建议帮助其解决?
16.您认为学校应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做哪些事?
19.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篇十九
1 资料与方法
1.1 心理普查对象
此次心理普查对象是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14级新生, 普查有效资料为861人。
1.2 心理普查方法
(1) 检测方法。本次主要以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作为心理评估工具, 普查检测学生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多项心理健康指标。
(2) 预警方法。本次心理普查主要是预警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抑郁症状和精神病性以及由此潜在的心理危机。预警程序主要是检测和筛查严重心理问题、抑郁发作特别是重度抑郁、高精神病性及强烈生理反应、一学期来心理困扰所致“想轻生”、3个月来生活压力所致“企图自杀”、一个月来抑郁发作所致“反复想死”、存在消极的危机应对和防御机制、缺少积极的社会支持和人际调节、显示缺陷的人格特质等。
(3) 统计方法。本次心理普查主要采用Excel转换录入数据和学生信息对接, 采用美国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3.0对心理普查资料做统计处理, 分析方法有频数率分析、常模对比。
2 结果
2.1 有效资料统计结果
首先, 为保证心理普查资料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人工分拣筛查并剔除无效问卷16份。其次, 在剔除无效资料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补填, 补填完成后录入有效问卷。我院2014级学生心理普查有效问卷共861份。共调查男生66人 (7.67%) , 女生795人 (92.33%) ;城市学生98人 (11.38%) , 乡镇学生60人 (6.97%) , 农村学生703人 (81.65%) ;独生子女68人 (7.90%) , 非独生子女793人 (92.10%) ;来自单亲家庭学生33人 (3.83%) , 双亲家庭学生828人 (96.17%) 。年龄16~23岁, 平均年龄 (18.94±1.12) 岁。
2.2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均值比较
各班SCL-90量表心理健康指数T分与心理症状指数T分的配对分析结果显示:学生SCL-90量表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水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图1) 。
2.3 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筛查结果
心理健康状态筛查依据:符合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指标 (本次筛查限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统计结果:心理健康820人, 有一般心理问题40人, 有严重心理问题1人, 有心理障碍0人。
2.4 有抑郁问题的学生筛查
根据SCL-90统计结果, 有1名学生在13项抑郁测试中, 总分高达53分, 远大于标准分33分, 平均分达到4分以上, 阳性项目11项, 其中5分项目高达7项, 体现出较为严重的抑郁问题。
2.5 有精神病性问题的学生筛查
根据SCL-90统计结果, 有1名学生在10项精神病性测试中, 总分高达39分, 远大于标准分25分, 阳性项目9项, 其中5分项目高达6项, 体现出较为严重的精神病性问题。
2.6 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筛查
心理危机的诊断依据:在SCL-90量表10项筛查中分数均较高, 阳性项目较多, 尤其在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项目中较为突出, 本次筛查有两名学生体现出心理危机。
3 讨论
3.1 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测试结果表明, 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良好, 除少数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外, 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都处于正常水平。在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中, 绝大部分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也就是情绪问题、认知问题、学习问题或者行为问题等, 大都为现实性问题。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 (1)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阶段, 一般学生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不容易长期积压形成心理问题; (2) 大学生活相对单纯, 学生没有太多负担和刺激性事件, 缺少形成心理问题的条件; (3)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不容易形成心理问题。
但是仍有少数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潜在心理问题。这是由于大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 其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但心理仍然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期, 身心发展不平衡导致许多心理问题产生。
3.2 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测试结果表明, 极少数学生在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项目筛查中呈现阳性, 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 及时干预。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自我认识与人际关系问题以及一些童年经历导致的, 加之学生离开家来到大学, 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很大改变, 更会诱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3.3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饮食健康调查问卷12-21
大学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表09-28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11-05
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12-27
关于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08-0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10-22
大学生网购心理及行为调查问卷09-14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08-03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08-14
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