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观念及其作用(14篇)
1.学习观念及其作用 篇一
阴阳变易观念及其思维方式
阴阳观念是《周易》的核心观念.本文阐述了阴阳观念的丰富内容、阴阳变易观念的`思维方式及阴阳变易观念的生存智慧,从而展现阴阳变易观念的丰富哲学内涵.
作 者:叶莲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系,安徽,合肥,230039 刊 名: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年,卷(期): 9(4) 分类号:B221 关键词:阴阳观念 思维方式 生存智慧
2.学习观念及其作用 篇二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影响因素
进入21世纪以后,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 社会对素质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学开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因素之一。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目前, 人们对非智力因素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里克山大 (W·P·Alexander) 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他在对人的智力测验研究中发现, 在智力测验中有很大一部分变量被人们忽视了, 如被试对活动的兴趣、情绪状态等。后来, 1935年他在其论文《智力:具体与抽象》中才正式使用“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进入80年代以来, 随着对非智力因素及其与智力因素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 才倍受人们的关注。 (1) 非智力因素包括四个方面:1.动机2.兴趣3.情感4.意志。
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一般情况下,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这些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 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2) 。学习动机就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 兴趣与学习的关系: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不仅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 而且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从某种意义上说, 兴趣是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原动力。
3. 情感与学习的关系:
情感是人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所谓情感, 就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所引起的意识波动性和感染性。情感主要是后天通过教育培养形成的非智力因素, 包括热爱、憎恨、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而情操的境界更高, 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始动作用。
4. 意志与学习的关系: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 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 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3) 。意志是人心理、意识的能动性, 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实现改造客观世界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意识对客体的目的性和调控性。意志过程:决心——信心——恒心。决心就是立志, 信心就是笃信, 恒心就是锲而不舍。
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1. 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
动力,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通过动机的刺激作用。动机能够促进人的行为达到一定目的。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是靠动力来驱使的, 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动机, 发起的行动就越坚决, 持续的时间也越持久。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必然会积极思索, 这就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机还能把学习中的盲目性、随机性、忙乱性变成指向性活动。
2. 调节作用。
人的情绪、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 高兴、快乐、喜悦对学生就起促进作用, 痛苦、忧伤、愤怒对学习就起阻碍作用, 而情绪、情感则属于非智力因素。它们对智力发展调节作用是非常微妙的, 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意志甚至性格对智力因素也有调节作用, 在学习中会充满感情色彩, 使得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3. 补偿作用。
非智力因素能够对智力因素形成一定的补偿作用, 尤其是意志和性格对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更大。大量事实证明不少成才的人就是靠勤奋、刻苦补偿了智力的不足。“勤能补拙”“有志者事竟成”都是讲非智力对智力和能力的补偿作用。刻苦学习的人往往有坚定的信念在支持着他, 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也不会害怕。
四、影响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虽有先天的 (如遗传因素) 影响, 但后天影响因素起主要作用。影响其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是任何心理特质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毫无疑问, 它对非智力因素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如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体貌特征、性别等通过遗传获得的特质, 都会对非智力因素产生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社会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
2. 家庭因素。
中学生在成人前, 家庭生活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上学前更是如此。家庭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形成, 并进一步影响其成人后非智力因素自主发展的轨迹。
3. 学校教育与社会氛围因素。
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 而且也负有培养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职责。社会对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一是通过内隐学习对其产生影响的, 二是通过对非智力因素知识的传播教育家长和教师, 再间接影响中学生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24页.
[2]林崇德.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448-449页.
3.学习观念及其作用 篇三
一、中学生学习焦虑及影响其产生的重要因素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现实或预期的对自己自尊心和价值感构成威胁的特定学习结果担忧的情绪反应,对学习成就有消极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和学业压力增加,学习焦虑已经成为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为普遍的消极情绪反应,许多学生对学习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学习焦虑问题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
适度的学习焦虑可以成为中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但过度、严重的学习焦虑则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据郑希永(2000年)对北京中学生学习焦虑的研究表明,学习焦虑是造成中学生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主要“杀手”,面对中学生日趋严重的学习焦虑现象,对学习焦虑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刻不容缓。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与干预中学生中产生的严重的学习焦虑现象呢?按传统心理学的观点和做法,几乎是取事后疏导、事后治疗的非积极心理学方法。本文拟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和观点,尝试阐述以抵预和预防为主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
二、积极干预理论
1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治疗思想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主要以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人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因此,对于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强调“并非首先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目的,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各种能力和自助潜力”,同样“通过认识和塑造、关注困境中那些人自身的力量,我们将能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发生”,而不是等到疾病发生了再去治疗。
显而易见,积极心理治疗的思想核心是积极“预防”,就是说不单要修正患者的心理缺陷,而且还要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或行为模式,以便能够达到有效预防心理疾患的效果。
2积极干预
积极干预主要是对个体内在潜能的发展和提升,其目的不仅在于将消极心理状态转变为“零性心理状态”,同时还要将其提升为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干预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和人格特质方面。
(1)积极的认知干预
在现实生活中,人对外部环境刺激并不只是被动地体验,而是主动地进行分析、建构、评价及解释,然后做出最佳的情绪反应。因此,合理的思维方式带来愉悦的情绪,而不合理的思维则往往会导致无法排除的情绪困扰。
任何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些不合理的思维,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中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阶段,社会知识和经验还不丰富,认知水平仍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着不合理思维对自己、他人以及世界进行认识和评价。中学生存在的不合理思维包括:(1)绝对化思维,就是用“全或无”方式看世界,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比如:“我应该做好所有事情…‘老师总是针对我”;(2)无视长处,总是看到不足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比如:一个学生仅注意了偶尔一次考试不理想,而没有看到自己仍属于优秀学生之列;(3)无端揣测,即总是臆想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比如:“老师皱眉肯定是对我的成绩不满意”,等等。
由于错误的认知导致了消极的情绪体验,认知干预正是着眼于认知评价与情绪体验之间的交互关系,消除不合理观念,并以合理的思维方式替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发展人们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因此,如果能从根本上清除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不介理观念,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走出认识的误区,那么不正常的学习焦虑情绪将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2)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即正性隋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包括希望、愉快、兴趣和爱,等等。基于积极情绪的特定功能与作用,弗雷德里克森(Fredrickson)提出了“拓延—构建”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在表面上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等功能;并且认为此理论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由积极情绪与事件所蕴含的积极意义、所产生的积极结果间的良性互动造成的:个体以积极心态发现事件的积极意义,然后给个体带来积极结果;而被发现的积极意义或产生的积极结果将继续引发个体积极情绪,随着积极情绪的积累,人们会更容易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更容易取得积极结果,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积攒自己的积极能源。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小小的生活事件都有可能引起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比如一次表扬,一次小测试的成功,等等。虽然这些小小的积极生活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可能只是低强度的积极情绪体验,但是,如果这些低强度的情绪体验频繁地出现,同样也能够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所以,中学生应该学会关注每一次积极的生活事件,学会从普通的生活事件中甚至是困境中发现积极意义,不断积累积极隋绪,然后促使个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多种新的、积极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使之迁移到个体的其他方面。
(3)人格品质的积极干预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要研究积极人格,即研究人格中包含的积极方面和积极特质,特别是研究人格中关于积极力量和美德的人格特质。彼得森和塞里格曼的研究发现有六种美德,24种人格特质普遍存在于每一个体身上,其中就包括了好学、宽容、坚持性、希望等人格品质。
当然,在个体身上既存在积极的品质,也存在消傲的品质。因此,积极心理学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一股力量是消极的——它代表压抑、恐惧、悲伤、悔恨、自卑等;另一股力量是积极的——它代表快乐、希望、负责任、谦逊、宽容等。这两股力量都有可能战胜对方,关键是看个体自身到底是在给哪一股力量不断注人新的能量,在给哪一股力量创造适宜的生存心理环境。
中学生学习焦虑的形成与他们的人格因素也不无关系,比如缺乏意志力,害怕担当责任,自信心不足等等,这些消极因素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对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过度估计困难或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导致沮丧、不安等消极情绪的出现,从而对相关的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要排除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就必须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不断为积极力量注入新的能量,“只有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消除或抑制”。
事实上,积极干预的三个方面并不是各自作用于客体,而是彼此联系、彼此促进的:即对认知的干预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人格特质的干预,也能增进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是积极人格实现的主要途径,也可以带来积极的认知;积极的人格更容易使个体表现出经常性的积极情绪以及对事物的合理的思
维方式。鉴于三者间的交互关系,对于中学生学习焦虑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三、积极干预对预防中学生学习焦虑的作用
1对中学生学习焦虑进行积极干预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认为,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意昧着一定是一个健康、幸福的人,同样祛除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也并不意味着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或行为模式。如果只注重祛除人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这样只是使人回归到“零性心理状态”,实际上个体身上的积极品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积极干预则是通过对个体自身积极力量进行开发和应用,促使个体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这不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吗?所以,对中学生学习焦虑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培养自己积极的人格特质来抑制焦虑情绪。
2对中学生学习焦虑进行积极干预的对策
(1)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
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了解,往往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然后产生了不合理思维。所以,要纠正中学生的错误思维,必须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中学生应该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格、爱好、认知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等等。比如知道自己不擅长记忆,可以有意识地掌握一些记忆的方法;了解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知识欠缺,然后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从思想上消除对学习的不必要顾虑,才能对学习中的困难做出正确的评估,才能适度调节自己对学习结果的期待,那么,他们的焦虑情绪也会相应地减少。
(2)学会汲取积极意义
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出现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坏事。所以,中学生没必要只盯着问题的消极面,而是要学会寻找问题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失败了,如果他只是过多地关注失败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无形中就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这样的负性情绪在无意识中不断积累,最后就会成为焦虑的根源;相反,如果他把这次失败看作是对自己考试时粗心大意的警告,然后及时总结失败的原因,那么,可以说,这次考试恰是他下次成功的起点。
积极与消极有时只有一念之间的差距,中学生应该学会在问题中区分它的消极因素与积极因素,然后汲取积极的意义,使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
(3)增进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中学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验积极情绪,一是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创造积极事件。学生以学业为主,最关心的应该是学习成绩,使他们体验到积极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方法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一方面,老师应该从传授学习方法开始,让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但能够对学生大脑中贮存的知识进行合理梳整,使它们更加条理化,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不但要确立自己的整体目标,而且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通过完成这一系列小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此这般,学生将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学生来说,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就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成功。
(4)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对个体的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特质就形成了。
比如,产生学习焦虑情绪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自信心,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激发和强化:首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失误。学习焦虑有可能就源于学生的一次考试失败或是一次课堂提问,如果让学生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同时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与成功,那么学生便会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由于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他们往往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过分沉溺于此会使中学生由不安、不适过渡到焦虑。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会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不必过多考虑别人的看法而产生多余的担心。第三,鼓励学生。老师应该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然后给予肯定与积极的评价,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促发他们内心深刻的心理体验。
对于中学生身上存在着的其他的积极力量(比如,勤奋、好学、顽强、坚韧,等等),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给予激发和强化,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久而久之,这些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特征就会得到巩固,最后形成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
(5)建构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老师朋友都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对中学生来说,父母的支持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所以,父母应该主动为孩子建立一个充满宽容和爱的家庭教育环境。比如,对孩子的期望以孩子的能力为标准、善于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及时给予指导、尊重孩子意愿,等等;在学校里,老师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应该只是斥责,更多的应该是给予鼓励,并积极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支持、真诚交往。只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给中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感情支持及相应的物质支持,中学生必定会树立起自己的信心,缓解学习中产生的焦虑情绪。
4.观念的学习心得:观念的力量 篇四
听史贤龙老师分享,美国的崛起逻辑是这样的:他们先有了崛起的逻辑,然后有了执行这套逻辑的精英人才,最后才成就了强大的帝国。他的逻辑不是要把对方消灭了,自己独活;而是即便对方没死,自己也能发展,甚至他们不必追求对方的消亡,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争取到自己的独立。
中国历代的王朝都不是这个逻辑。新王朝推翻旧王朝,就是全盘推翻,改朝换代。这是典型的零和博弈。
这应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的。
张维迎老师写过一本书,叫《理念的力量》,中心意思是说,社会的变革,首先是从理念变革开始的。当一种新的主张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广泛共识,这个主张就能获得支持,最终成为改革社会的力量。如果这一主张确有其先进性,它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显而易见了。
作为人也是一样的。我们的行动总是受制于我们的思想观念,人与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观念上。观念指的是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看待自己和世界的世界观,以及由此推导出来的方法论。好的观念,能量无穷。
譬如今时今日,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你分析这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对你而言,这个时代是机会多一些还是封锁多一些?
我觉得这是个好时代。另外我也认为任何时代都是好时代。这就是我的观念。我相信由这个观念带来的,是乐观的态度和积极乐观的行动,最后得出的结果,大概率是积极正向的。
公众号:日白匠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篇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丹赵路中学继续教育工作总结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和推进的今天,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而作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重要途径的继续教育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基于这一认识,我校以高度的热情和严谨认真的态度系统科学完善地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明确职责,科学管理
学校始终本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校长的办学思想、把培训内容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把培训形式和方法与我校师资队伍的实际相结合、把教师培训始终融入学校各项工作之中的指导思想,确立了“通过培训,使教师人人有提高,人人有发展,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优秀教师群体”的培训目标。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主管、教科室主任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各位成员的工作职责:校长负责统一规划、制定学校继教工作和校本培训工作的整体方案,主持领导小组研讨全校继教工作;副校长负责每学期初制定培训方案,主持开展教育教学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教科室主任负责进行全校继教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操作,并根据培训情况作好考勤、考查,统计继教学分及全校与教师个人档案的管理工作;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要协助督促和协调本组教师完成各阶段的培训工作,并做好本组考勤的统计和档案的核查工作。
二、制度完善,科学管理
1、统一领导,定期汇报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集体研究和汇总全校继教与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每学期召开两次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汇报工作会,及时了解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推进下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及时总结,巩固提高
教科室主任于每学期末针对全校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写出全面总结,重点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对下阶段工作提出建议。教师各人于每项培训活动结束后认真写出总结,达到提升认识、自我提高的目的。
3、建立档案,及时登记
教科室主任负责为每位教师分别建立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个人档案,系统完整地记录教师个人各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4、考勤,考核制度完善,奖励制度督促激励
培训过程中教研组长与年级组长积极协助督促和协调本组教师完成各阶段的培训工作,并做好本组考勤的统计和档案的核查工作。
为调动教师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主动发展、自我提高,学校先后制订了《教科研工作奖励办法》、《名师奖励制度》、《各级教学大奖赛奖励方案》、《先进科组,级组奖励制度》等激励制度,起到了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
三、大力投入,提供保障
作为继续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师个人继教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开展教科研活动、支持教师外出考察、购买培训资料、师徒结对活动、教科研奖励、完善培训设施等,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为我校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切实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系统培训,注重落实
针对我校教师结构及师资素质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继教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安排每位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努力做到层次清晰、系统培训、规范管理,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
(一)高质量完成必修课的培训
1、全体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工作
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师德启思录》,要求每位教师撰写学习体会,同时为巩固教育效果,作为师德教育活动的延伸,学校完善了《师德建设工程》,制定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决定》,进行“师德月”教育活动;进行“我看师德”演讲;并表彰一批学校“师德师风标兵”,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师德修养的整体提高。
2、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
在学校综合网上设立校本培训、精彩视频等栏目,提供全国各地现代教育著名学者,专家,名师等教育专题资源,给老师创造了全方位立体的学习空间。经过三年的培训我校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学技能方面均有较大收获。信息技术教育则为教师个人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改进课堂教学以及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校教师现已经成为全区,全市乃至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令军学校。
(二)按计划实施新课程培训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新课程培训,使任课教师自觉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
(三)分层落实岗位培训
1、每学年组织新任教师参加“新教师培训”,重点培训教学基本功,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2、积极推荐教学骨干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他们在教育教学一线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创造条件。目前这些老师均已成为学校学科教学带头人或管理骨干。
3、每学期定期进行两次“班主任工作培训”
通过培训使班主任在日常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质,在工作中与学生建立“妈妈”般亲密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朋友式的合作关系。(四)大力实施“青年教师成才计划” 培养青年教师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学校通过对青年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个人特质及年龄构成等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建立“导师制”倡导“双向成材”,即为“出处茅庐”的教学新兵拜“教学指导之师”,同时也调动青年教师自身的成材欲望,形成“要我成才”和“我要成才”的双动力。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
1.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更具科学性。
2.适时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理论培训,3.为三年以下教龄的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4.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锻炼的舞台。
每学期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上一节汇报课。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赛”、“创新教学设计赛”、“现场说课比赛”。学校将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博客。坚持记录自己教育中的点滴感受,困惑、烦恼和欣喜、感动。在布心小学校园网上创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硅谷”。7。对青年教师进行撰写论文、专题心得的培训。聘请在论文撰写方面有特长的名师指导青年教师学习撰写的技巧。如何取材,立意,论证,如何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提高青年教师论文撰写水平。学校每学期将挑选出优秀论文,向国家、省、市、区各级刊物推荐。
(五)回归课堂,实践探索
先进的教育理念应服务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最终落实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上。每位教师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长、成功的平台,引领教师在自我实现中发展。
我校旨在夯实内功、落实主体参与及新课改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已基本形成制定方案、实施操作、听课评课、评比总结、激励表彰等一整套操作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在经历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型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都在自觉地进行着自我更新和自我提高。使老师们不断更新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累了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校创立了教师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主动发展的培训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发展为本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六)开创机会,开拓视野
我校充分利用校外培训资源,每学期均选派教师赴外地学习考察,还利用举办示范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全区教学骨干到校听课并指导教学工作。近年来我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开拓了教师的教学视野,更新了教学观念,教育思想得到碰撞并切身地感悟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经过几年的培训,现在集聚了一批有思想、有作为的优秀管理者和教师,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散发的教育魅力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他们在学校各项工作起着积极的引领和帮带作用。全校教师不仅业务水平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人格内涵,激发了他们积极进取、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共同研讨、同伴互助的过程中,教师们形成了强烈的凝聚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享受教育”,“厚得敏行”,“夯实健康人生基础”学校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五、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
1、依托继续教育建立全员学习制度,树立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需要的观念。
在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到学科最前沿的动态,他们遵循教育规律,把所学内容自觉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领悟,在提升中升华,这种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学习模式的建立,促进了教师自主成长。
2、坚持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密切结合。
教师将培训所得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
3、突出校本教研的重要地位。校内的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常用、最普遍的措施和手段,也是培训、提高教师最常见、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
6.更新观念学习总结个人 篇六
大自然启示我们,要想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生命的常青不衰,就不能固守原来的东西。同样的道理,要想为我镇注入永远年轻的活力,就必须经常地更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就是现代文化的现代化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现代文化,是以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为己任的文化,应当是建设型、进步型、文明型、与国际接轨型,不是封闭、落后、保守,而是包容、开拓、创新,这样的文化引领的社会才能进步。人类发展历史表明,没有繁荣的现代文化,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文化,究其根本,就是中华文化的现代化。现代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根本取向是现代化,它源于传统,又超越传统。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既非迷失自我的妄自菲薄,亦非自我迷恋的妄自尊大。现代文化的本质应该是它的先进性、引领性,现代文化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文化的品格应该是创新和发展,现代文化的精神应该是和谐包容、奋发有为,现代文化的特征应该是尊重科学、努力创造。简言之,现代文化就是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契合的文化形态,是现代化实践的精神内核。
我镇的现代文化的现代化与前面所讲的中国的现代化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惯性、甩掉包袱,形成开放、包容、向上、感恩、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
其次,推动改革创新、增强经济活力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我们都明白面对后发的现实,跟在别人身后亦步亦趋是没有出路的,必须在改革、变革、创新、突破上作文章,必须在发展思路上出新、出奇,必须拿出突破常规的办法和手段,拼出一片自我的“生存空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就要革故鼎新。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时,不要轻易地说不行,而要思考怎么才行。站在新起点,破解发展难题,必须革故鼎新,在解放思想中拓宽出路,在不断创新中谋求发展。反思过去,我们总习惯于用单一的办法处理问题,办事死抠条条框框,用老办法对待新问题,最终阻碍了发展。在改革发展的今天,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做文件没有禁止的事情,支持走别人没有涉及的领域,鼓励创外地没有尝试的模式,只要是有利于事物发展和问题解决的办法,都要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试。
最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长治久安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和谐稳定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当前,影响我镇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群体访事件日益增多,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更加努力地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一种办法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传统的做法解决不了新发生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推动长治久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切实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7.中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篇七
关键词:中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1 中学生消费心理介绍
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 目前中学生中存在很多正确的消费观念, 这部分学生在消费心理上普遍呈现出对于知识、文化以及科学的热爱, 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在进行消费时往往会从正确的角度进行,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存在一部分不良的消费信息,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1.1 盲目追星心理
调查中发现一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盲目的追求崇拜明星偶像, 产生了一定的狂热心理, 在进行消费时不理智消费, 只要和明星偶像相关的商品在进行消费时不考虑自身以及家庭的经济因素, 盲目的追星消费。
1.2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良消费心理, 因为一部分中学生过分的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 因此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片面的追求物质上的享受, 在学习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要使用最好的, 喜欢与他人进行比较, 一旦发现他人使用的物品超过了自己就会产生巨大的不平衡感, 希望超过对方, 这样的心理就是攀比心理, 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进行的消费是极不理智的。
1.3 个性心理
中学生处于一个易于叛逆的阶段, 在个性上、外表上都希望和别人显示出与众不同。因此会对一些夸张、特别的东西产生浓厚的猎奇心理, 希望借此来显示自己的特殊性。
2 中学生消费行为
如果消费行为是建立在不良的消费心理的动机上, 那么这种消费行为也是不健康的。具体来说有下列几种:
2.1 模仿行为
这种消费行为与其追星心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2005年超女李宇春在受到追捧之后, 许多女中学生都将发型改为李宇春式的短发。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崇拜而对自己的形象进行改变, 最终会从简单的追星演变为盲目的追从。
2.2 奢侈行为
攀比心理的存在, 使得他们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 他们往往做出相对奢侈的消费行为。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成人走。”他大部分的中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出了对名牌的肯定和追求, 他们对品牌的注重反映出了超前消费的存在。
2.3 时尚消费行为
中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对个性塑造极为注重, 他们渴望引起他人尤其是异性的关注, 他们追逐时尚, 更有甚者违反学校的规定, 上网、玩电子游戏、出入营业性舞厅, 做出一些不适合中学生的娱乐消费。
3 中学生消费观念影响因素分析
3.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腰包鼓了, 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 人的欲望在无限的被膨胀, 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呢?
3.2 长辈对孩子的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一大家子人守着一个宝贝, 十分疼爱。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们那时没条件, 现在有条件了, 就应该不让孩子在钱上受苦, 只要不是太过分, 就尽量满足。”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 又向父母要, 不给就发脾气……如此下去, 轻则助长乱消费的习气, 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 重则就会犯下上面事例二中所提到的大错。
3.3 高中学生的自尊心强
注重仪表, 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穿的、用的、吃的、喝的都要卖好的。原因就是名牌更漂亮, 更显得有档次, 可以在同学们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 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
4 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一心一意学习, 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一心不能二用, 不健康, 不合理的消费, 势必导致高中生追求物质, 丧失志向, 进而毁掉自己美好的未来。针对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 应当从以下角度入手, 引导中心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4.1 中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 不应为了追时髦、赶潮流而超前消费。中学生应在修身、学习、健体上下工夫, 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 培养正常的消费心理, 合理规划个人可支配收入, 以适应现实中的经济活动的需要。作为中学生本身也应该有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 不攀比, 不追求名牌, 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习惯, 从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钱, 不大手大脚, 应用则用, 不要用在即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 应选择物美价廉的, 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如别人的好时, 不必理会别人的想法, 只要坚信自己是对的。更加应该从父母的角度出发, 懂得钱来的不易。应该学会节俭, 用的合理。
4.2 中学生家长引导合理的理财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合理需求提供消费, 同时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理性消费观念和习惯。同时, 家长不能过度溺爱, 不要相互攀比, 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因素对孩子的消费观的影响尤其重要。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也可以适当的减少他们的零花钱, 切实控制学生的消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笔者曾经接触到一位家长, 他的做法很好, 可以借鉴。这位家长做了一份家务活清单表, 并且根据工作的量和难易程度在每一种家务活后面都写上相应的价格。比方说:刷碗10块、扫地5块、拖地20块。收拾房间30块。孩子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后。根据孩子做的工作来给付相应的酬劳。如果孩子表现好的话, 每个周末带他出去玩作为对他的奖励。这样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应该对他好, 给他钱。要让他知道只有付出, 才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所以, 家长要先行动起来。
4.3 学校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
学校可以根据孩子年龄大小, 按不同的阶段, 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进行理财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 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 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 引导学生健康的消费, 合理的消费。现在主要靠政治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解有关消费知识的内容, 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有关正确合理消费的知识。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需要学校和所有任课老师共同努力。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引导学生, 例如讲座、报告会、班会、学校社团的宣传等等形式。在开班会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自己不合理消费的例子, 进行讨论, 然后将一些正面的例子, 比如买东西时讨价还价、旧的能用的就不卖新的等等来正确引导。一方面, 学生可以看到别的同学合理消费的好处, 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冲动的、盲目地消费行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想明白, 他才会心甘情愿的改变。
4.4 社会和媒体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应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 让中学生合理消费, 积极倡导朴素的外表消费风气。媒体则要注意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多树立勤俭节约的典型, 弘扬社会正能量。
4.5 政府各部门宣传勤俭的文化传统
政府应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电视, 报纸、网络、宣传册等手段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观。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 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 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为此, 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 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作为重要内容, 经常抓, 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经济氛围中成长着的青少年也很关注商品表达的一种潜在的概念。他们希望拥有名牌的服饰、名牌的生活学习用品, 他们会跟随时尚的脚步装扮自己以表现与众不同的一面。考察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一方面能够了解青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 另一方面也能够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做这样的调查研究, 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而言, 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以便调控自己的行为;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可以也应该引导他们适度消费, 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大兴.中学生消费观念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教育, 2001 (15) :46.
[2]邵飞.中学生消费观问题及原因探析[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2 (9) :146~147.
[3]金木西.关于中学生消费观的探究与引导[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2 (9) :172.
[4]喻雪莉.中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3 (12) :178.
8.测量单位观念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篇八
测量单位观念的内涵
测量即计量,指把一个量与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其中作为标准的同类量即测量单位,表示测量标准的大小,是刻画图形大小的核心要素。图形测量是一种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学测量单位重心在于概念与方法的生成、经验与思想的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单位观念。本研究提出的测量单位观念,具体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以下逐一具体说明。
理解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测量单位表象,逐步建立主单位守恒。比较为测量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也提出了现实需求:统一测量单位。测量使不同位置上物体的间接比较便捷了,统一测量单位又使间接比较与交流变得通畅。国产客机C919的上百万个零部件由全球200多家企业提供,统一的测量单位至关重要。测量单位是以测量单位表象为基础的。测量单位表象也就是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标准图形在人脑中再现所形成的形状及大小。形成测量单位表象,才能准确把握数量。测量单位表象的形成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根据单位名称能联想到相近的替代物,例如由1立方厘米,能想到一节手指或一粒樱桃的样子和大小;二是根据单位名称能联想到几何模型,例如由1平方分米,能在头脑中想象出或在纸上画出1分米乘1分米的正方形;三是面对实物或图形时能联想到适当的单位图形去划分。守恒的建立与发展是儿童测量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主单位守恒是单位建立的重要方面。
儿童关于长度、面积、体积的守恒存在较大差异。皮亚杰和英海尔德研究认为儿童在7.5至12岁已具有长度守恒的观念,儿童这时能够用任意长的物体作为普通的测量工具;儿童获得了测量时被分成的各部分长度守恒的概念。也就是二、三年级学生能够使用非标准或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物体的位置变化时他们能做出长度不变的判断。并且,他们能对较长物体分段测量。(如图1)用左面的这根铁丝分别折成了右面不同的样子。二年级81.5%的学生认定它们同样长,但是能说明“同一个铁丝无论怎样折,长度不变”的学生只有30.3%;三年级91.1%的学生认定同样长,78.9%的学生能从长度守恒角度做出判断。这说明8至8.5岁儿童已基本建立起长度守恒,因此真正有意义的测量是从三年级学生开始的。
关于面积的守恒性,皮亚杰研究认为“(儿童)面积守恒性出现的时间与长度守恒性相同”,达到的水平表现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利用叠置的方法”,用“若干个较小的图形分别正好符合或覆盖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必定相等。”也就是用标准或非标准面积单位密铺被测量的图形,从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另一个层面是“利用单位进行测量”,也就是比照给定的测量单位(形状、大小),在被测图形上划分、标记,然后数出个数来。在这个层面上,学生甚至可以对给定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再分,这是学生面积守恒性的良好表现。例如:在比较下面图2中A、B两部分面积的大小时,三年级79.7%学生把A中两个三角形拼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将B中连通区域用线条划分,从而数出小正方形,完成比较。由此可见,三年级学生能依据“图中小正方形边长相等”推断出“每个小正方形面积相等”,即确定了面积单位,并能依据面积单位的空间形象对图形进行划分。
关于体积守恒,皮亚杰研究指出:儿童到12岁左右才能出现体积守恒概念。“儿童掌握了当外表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改变时,内部体积或积木中所包含的‘房间空间是不变的这一观念。”即内部体积守恒这种类型。12岁以后,“这时儿童已能够根据三个维度的长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体积了。”即对内部体积的测量由数出体积单位个数上升到依据三个维度的长度与体积单位关系的智慧水平;“体积的守恒性也扩展到被占有的或被排开的水的体积的守恒。”即外部体积守恒,也就是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是守恒的,内部体积单位数与排开的外部的水、空气的体积相等。例如:将同样的假山石放入水箱中(如图3)。虽然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但是78.3%的五年级学生能够根据假山石的体积不变推定排开的水的体积不变,他们初步理解了体积守恒。
提高学生测量水平
发展同维度下单位之间的联系,构建不同维度间测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守恒,形成测量单位系统。测量单位间的联系包括:同一维度下测量单位间的进率和不同维度测量单位间的乘法结构的关系守恒。长度单位是守恒的,一方面表现为主单位(米)的长度守恒;另一方面表现为单位之间的关系守恒。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选择十进制,使测量中的运算与数的运算一致,使测量结果的表示、单位换算十分简洁。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是长度单位在二维、三维空间量度的积,即乘法结构。因此,由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可以得到面积单位间百进制、体积单位间千进制关系。单位和进率构成测量单位系统。儿童大多是在相应守恒概念建立的初期甚至稍早时就开始学习长度、面积或体积测量。划分或复制等操作活动对不同年龄儿童、不同维度测量的影响程度如何?下面的调研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
下面三组图形中,(2)号图形是(1)号图形的几倍?先填一填,再在图上画一画。并在空白处写出你的思考或你的发现。
由下表纵向观察,同年龄儿童划分一维、二维、三维图形的水平差异显著;横向观察,随儿童年龄的增长,划分面积、体积的能力明显提高,四年级达到峰值,五年级学生部分转化为运用计算测量图形的大小,因而划分的数据减少。由此可见,通过划分(或复制)是构建单位联系、形成单位系统、保持单位守恒的有效途径,并且利于促成守恒性上升到计算水平。
合理选择测量单位,正确测量或估测。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测量单位进行测量。在明确实际测量的对象后,选择恰当的测量单位决定着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和实用价值。比如,用平方厘米去估计一片树叶的面积就够用了,用它去逼近圆的面积,却难以感悟“两边夹”的数学原理;用立方分米(升)测量儿童每天的饮水量比较适度,用它统计家庭用水就过于繁琐。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积累正确使用工具测量、估测的经验,面对实际问题才能体会测量单位的现实意义,面对实际物体才能切实感受测量单位的大小,测量单位的表象、测量单位的联系和系统才能不断修正,进而达到守恒。
培养学生测量单位观念的价值
发展量化意识,突出“单位”思想 在测量单位观念建立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经验和建立的观念,在其他量的研究中会发挥作用并使这种认识逐步发展到:任何量的量化,都必须有标准,而且标准必须统一。这使“单位”思想在量化中的核心地位得到普遍确立,从而在角度、货币、时间、重量等常见量的研究中主动寻找标准,探索创造单位,发展量化思维。建立测量单位表象的方法和经验也会促进学生借助实物或图形建立角度、时间、货币、重量单位表象或感知的实践与探索活动,逐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量的抽象性与思维形象性的融合,单位思想不断深入,量的感觉不断发展。
培养联想类比,发展数学思维 在长度单位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用某一单位沿直线方向复制或再分,产生新单位并形成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习面积单位时,依据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用面积单位向平面内两个维度扩展或再分;学习体积单位时,用体积单位向空间内三个方向堆积或再分,产生新单位,推导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这样的过程中,由长度单位系统中获得的经验联想到面积、体积单位系统的构建中,这种思维方法就是类比。类比方法在货币、时间以及重量等量的学习中还将发挥作用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用实物、模型或图形建立单位表象;用长度单位复制、面积单位密铺、体积单位堆积等活动建立单位系统并在估测、测量实践活动中,图形测量的单位观念得到不断培养和发展。同时,良好的测量单位观念可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图形测量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由实物或模型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更具相似性、图形的结构特征更清晰;三是对图形的位置、图形的运动的刻画更准确;四是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匹配性更强;五是由语言描述产生联想画出的图形更接近原型。
参考文献
[1]裘光明.数学辞海:第一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2](美)R·W·柯普兰.儿童怎样学习数学[M].李其维,康清鏕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289,283,321,328.
[3]孙昌识,姚平子.儿童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9.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篇九
1、培养高素质人才,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做出积极的准备。
2、育人为本,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3、自古行行出状元,相信人人能成才。
4、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5、学校应当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6、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7、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是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8、全面发展,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和谐发展。
9、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0、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11、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12、关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13、研究教法首先要研究学法,这样才能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14、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15、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
16、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17、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18、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
19、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
20、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21、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22、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3、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24、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25、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
26、有了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27、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向往的地方。
28、让中国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需要良好的政策空间。
29、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10.学习观念及其作用 篇十
多神教观念在现代俄语中的映射及其研究价值
俄语与其他所有民族语言一样,都无一例外地、完整地保存着许多关于古代崇拜多神教偶像的神话.不管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记载它的.语言中都始终会保留这些朴素的多神教观念.现代语言不会与之分离,而是对其进行新的理解,使其获得新的语义和修辞面貌.多神教观念在现代俄语使用的各个领域无不体现出其科学性、思想性和现实性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作 者:张廷选 童丹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刊 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4(4) 分类号:B921 H35 关键词:多神教观念 现代俄语 研究价值11.学习观念及其作用 篇十一
1.中国观念摄影的特点
1.1内在特点
1.1.1 主观性 这一点可以从“观念”一词本身的意义所指中看出,因为观念本身就是主观的。这种主观性首先表现为画面中的主体并非主体本身,而是一种表意符号或象征符号;其次,还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摄影师可以将不同的拍摄对象作为自己的表意符号表达相似的观念,但更多地表现为千人千意,即每个摄影师可以用完全个人化的、主观的表意符号和手段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或主观意念。也可以说,观念摄影的主观性允许摄影师可以最大限度的运用自己个性化表达方式和个性化的观念。
1.1.2 思想性 观念,就是一种经过仔细的思考而形成的观点或者意念,因此,假如没有思考,也就不可能有观念的诞生,所以,观念摄影最本质的特点是一种思想表达。观念摄影作品通常都表达着拍摄者对于人性、生命与死亡、人的存在与归宿等重大哲学命题的思考,或是拍摄者对当下种种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1.1.3 内向性 以客观再现为“目的”的摄影,如写实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纪实摄影等,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外在世界,通过这些作品,能激发观者去关注这些外部世界,是外向性的。而观念摄影关注和表达的都是个人内心世界的感受、想象、意识或意念等,观者可借助拍摄者的表意符号进入其内心世界,或引起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反思。
1.2外在特点
1.2.1 人为性 观念摄影最容易识别的外在特点主要是其人为性,它与客观记录性摄影最大的不同就是画面上处处都有人为操控的痕迹,比如人为的摆拍、借助道具、装置、行为艺术表演、想象性的拼接、在照片上涂抹、绘画等等。
1.2.2 包容性 观念摄影的内容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在观念摄影家心目中,一切与人性、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人的精神、人类社会等有关的内容,不论是美的、还是丑陋的,是平实的、还是夸张的,都可以摄入镜头,其内容没有什么“禁区”和“忌区”,格调不分高雅和低俗。有些作品虽然直接取自生活,但其反映意义却是摄影家个人人生哲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直接表现。由此可知,观念摄影的创作题材和内容有相当的随意性、自由性。
2.当代中国观念摄影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是观念摄影在中国发展成型的重要时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观念摄影已经逐步融入西方当代艺术和当代摄影的潮流之中,被国际大型当代艺术展和摄影展所接受。但是,观念摄影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研究当代中国观念摄影时所不能忽视的。
2.1作品形式语言过于符号化
中国的观念摄影是在后现代语境下形成何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学中寻找灵感,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号广泛运用于观念摄影之中,试图在艺术全球化的今天寻找一种中国特色,这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与模仿,是中国观念摄影的的一个显著特点。如王庆松模拟韩熙载的绘画。在这种特点里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和符号在观念摄影中被大量运用,这是一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是一种对传统的反思,但有很大一部分艺术家的创作仍停留在形式上,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模仿和挪用,作品形式过于符号化,还没有上升到真正探究反思中国深层次文化与现实状况的层面。
2.2观念和形式过于模仿西方
观念摄影源自西方,中国的观念摄影更是受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而产生的,自其诞生之日起,在观念和形式上就存在对西方观念摄影的模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艺术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艺术展览和书籍被不断地引入中国,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西方观念摄影的观念和作品,这些都对中国观念摄影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出现了类似辛迪•舍曼式的反讽模仿,杰夫•沃尔式的模拟摆拍等等。几乎是一夜之间,中国的观念摄影似乎终于找到了信仰,这些模仿西方的方式成为中国大量艺术家的主要创作方式,并由此逐渐延展出很多不同类型的创作方式。但这些也仅仅是形式相似而已,其本质上却大相径庭。艺术在于创新,强调原创性,一味的模仿最终只能得到形式上无限接近,本质上却越来越远的结果。艺术要向前发展,就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已往的观念和形式。这是当今中国的观念摄影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2.3商业色彩日渐浓厚
中国的观念摄影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目前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当下的中国观念摄影创作,有很大一部分艺术家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为了“好卖”而创作,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创作严重削弱了中国观念摄影的本质价值。如今的观念摄影作品更倾向于建立在雄厚的财力与科技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与摄影相结合的大制作创作方式,是当下中国观念摄影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如今的观念摄影作品已经不全是艺术家亲力亲为的艺术实践,有些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艺术家,通过雇佣助手来完成整个观念摄影作品的创作,艺术家在这里是导演的角色,只负责给出一个观念或者创意。
艺术全球化使中国的观念摄影逐步走向商业化,但同时也面临着被商业化产生的牢笼所限制的危险,部分创作观念摄影的艺术家在市场的大潮下没有了以前的创新和突破,而着力打造自己的作品符号,不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这样对中国观念摄影的发展是毫无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孙宇龙. 观念摄影的前世今生.《艺术与投资》,2008(1).
[2] 胡中节. 图像的观看与观念的显现——对中国当代观念摄影的思考.《装饰》,2006(11).
[3] 蔡萌. 观念摄影在中国.《中国摄影家》,2007(6).
12.学习观念及其作用 篇十二
一、儒家文化是中国儒商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儒家文化, 对中国人的思想、言行、处世方式的影响是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比拟的。五行百业, 仕农工商、长期以来都把儒家学说作为修身养性的根本, 从骨子里自觉信仰、身体力行。关于什么是儒商, 没有准确的定义, 有人认为, 儒商是指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 他们从事商业活动, 因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大大高于传统商人, 有经济头脑和思辨能力, 是经营有方、取财有道、遵旧守法、走正道的商人;还有人认为儒商的内涵应该包括守信和重义、仁爱和竞争、修身和报国这样一些内涵。综合起来看, 儒商应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1) 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思想影响较深, 形成一套经商道德观念; (2) 以儒家教义为指导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经营之道, 经营活动中的货物买卖生意洽谈, 无不浸透着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谈判活动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谈判者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方面。那些擅长谈判的高手,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树立正确的谈判思想, 掌握科学的谈判方法, 形成严谨的谈判逻辑思维和推导能力, 可见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的谈判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具体体现在儒家教义对谈判者思想行为的规范方面。
二、儒家教义对谈判者思想行为的规范
从孔夫子到汉儒, 所提出的儒家教义虽然说法不同, 但主要的内容基本是一脉相承的。汉代大儒董仲舒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把儒家的教义归纳为“五常”, 即五项永恒不变的普遍法则:仁、义、礼、智、信, 这五项普遍法则实际上就是儒商经营之道的基本准则。
1. 仁。
在儒学中是指与人为善, 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中国人所说的“和气生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体现了仁的处世价值。中国的儒商非常推崇经商活动中的“仁术”, 如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大儒商白圭就明确地提出“仁术”, 总结出一套治生 (即做生意) 的经验, 而且还研究和形成一套经商理论。后人称之为白圭的“治生之学”。“仁术”的经营之道体现为“薄利多销”的原则, 取争适时, 不一味与人争利。白圭也在春秋诸子百家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商家”。
2. 义。
儒学的一句名言是“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体现儒商的基本义利观。在义和利的问题上, 首先要讲义, 符合义的就去做, 不符合的, 即使一本万利也不能去做。损人利己的更不可以做。但并不是说凡是利都不能取。孔子就说过:“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管子·禁藏》称:“其商人通贾, 倍道夜行, 夜以继日, 千里不远, 利在前也”。汉代大儒董仲舒更是明确地把儒学的义利观表述为“天之生人也, 使人生义与利。利以养成其体, 义以养其心。心不得义不能乐, 体不得利不能安。体莫贵于心, 义于人大于利”。在经营中把义看得比利重, 是中国儒商的基本准则。在生意的洽谈和买卖中, 他们当然会遵循这一基本准则。
3. 礼。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 崇尚礼尚往来。礼的原义指等级宗法制度, 后被引申为待人接物的一种友善态度。对人尊重, 相处时相互爱护面子。人们为人处世时尚且如此, 在商务往来、业务洽谈中这种行为准则自然更为重要了。
孔子自己也说道:“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同时君子还要努力约束修炼, 使自己的言行完全合乎“礼”, 修成“君子相”。从日常饮食起居, 到丧葬社交等, 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可见儒商在谈判中, 讲究以礼相待是相当重要的。
4. 智。
董仲舒认为, 仁重于智, 智重于勇。中国历史上的大儒商管仲, 就是以智经商的典范。管仲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经济思想理论, 先秦的经济名著《管子》中对此有详细记载。其经济思想不仅涉及一般的微观商业经营问题, 还有许多宏观经济思想。这些思想竟然可以与两千多年以后的西方宏观经济学创始人凯恩斯媲美。故有人称管子为东方凯恩斯。在《管子》一书中, 更有许多管仲经营谋略的记载, 体现儒商以智经商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描述管子经商的“货如轮转, 候时转物;取什一之利, 十年三聚千金”。这些都是儒商以智经商的体现。
5. 信。
也就是指诚信。孔子说:“人无信, 不知其可也”、“君子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轻诺必害信”。管子十分讲究以诚经商, 他认为“不行不可复”, 欺骗别人只能是一次, 第二次人家就不相信你了。所以对于治生商品的质量、价格、交货期, 以及借贷往来, 都要讲求一个“信”字。我国传统上历来提倡“诚工”、“诚贾”, 商人不诚, 尚取一时, 终至瓦解。成功的商人, 多是商业信誉高的人, 在经商谈判中, 商人们讲求承诺的信用。
中国的传统观念产生于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条件, 几千年来延绵不绝。但这种观念不应仅是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准则, 它的许多“精华”具有普世价值。直到今日, 在商品经济在大潮中, 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成熟, 国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商业活动中相当普遍, 难以建立有效的社会经济秩序。我们面临一个经济转型的时代, 传统美德不应被抛弃, 诚信缺失不应当被接受。人们呼唤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归, 它们应融入现代文明商人的灵魂, 指导他们经商活动, 在谈判中处理好与合作对方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林可济:中西哲学源流[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2]贺飞雄:儒商时代[M].远方出版社, 1996年出版
13.学习观念及其作用 篇十三
按照联社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转变思想观念整顿工作作风学习读本》及其他学习资料。本次学习活动内容主要涉及思想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理论,服务礼仪,信用社工作规章制度,信用社各级领导讲话等方面内容。其主要目的是
通过认真学习,查找不足,改进提高,使我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对自己的要求和实际行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理论素养
一名优秀的一线金融工作者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不断地创新及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形成的。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不断地强化学习政策规章,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才能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具备热情为客户服务的素质。要做到这些,不学习、不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是不行的。要转变思想,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就不能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不可能有高度自觉的律己意识,团体意识和发展意识。要创新发展,首先要有科学的发展观,没有扎实的业务理论基础,就没有对所从事业务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更谈不上发展。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在学习中要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分清是非,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自己在思想上保持最高尚的境界,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业务上积累下丰富的业务知识,为拓展业务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严格纪律,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在工作中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坚强的队伍,更没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我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认识到联社开展本次“转变思想观念、整顿工作作风”活动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学习整改,迅速地把自己的思想认识统一到联社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与“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工作观念。首先要严明工作纪律,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要严以律己,从我做起。其次是要严格日常操作规范,文明热情服务。再次是强化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和计划。
三、规范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
通过联社组织的礼仪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金融服务,不仅要具有先进的设施,舒适的装潢,优雅的环境,更要拥有优质良好的服务,我个人认为,良好的服务是从初见客人的礼仪开始的。应该说,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懂得最基本的礼仪礼节,但在具体的接待服务工作中,不是我们淡忘了礼仪礼节,就是礼仪礼节做不到位,或者无法明显地表达出来。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去学会尊重、赞美和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如何去倾听和微笑,学会了如何做到着装庄重,举止得体,彰显职业品味。掌握了解交际要点,提高了交际能力,为今后在工作中提升职业形象,赢得客户的信赖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认真剖析,挖掘错误缺点,提升完善自己
今年,我结合联社的培训,通过对前半年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认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前半年的各项任务没有全面完成,除了客观因素外,根本还在主观。
2、工作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使西环路分社的工作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我的对外协调能力比较欠缺,还需进一步加强。
14.学习观念及其作用 篇十四
事实上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发展进步环境是不现实、不存在的。接受监督和批评,对党组织的发展有好处,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于公,有利工作,避免失误;于己,可明得失,少犯错误。很多人出问题,就是出在放松对权力的约束,逃避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上。党员干部既要自觉接受监督,还要自觉履行监督职责,切实形成积极倡导监督、大胆实施监督、支持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要牢固树立“监督就是关心、就是爱护”的观念,把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当做一种警戒、一种保护,自觉打扫身上的灰尘,诚恳接受、主动配合、积极支持监察部门的监督,热情欢迎内外、上下和各方面的监督,真正为人民用好权、执好法、谋好利。
第五,要培育清正廉洁、严格自律的意识。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堕落、走上犯罪道路的事实警示我们,树立清正廉洁、严格自律的意识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首要问题,增强党性观念,加强道德修养,热爱事业、淡泊名利、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在思想上高筑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长城,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清醒、清正、清廉、清静。
一是要经得住诱惑。作为监狱党员警察,担负了职责就是准确执行刑罚工作制度,在坚持日常管理的前提下,对服刑人员进行以劳动和教育为主要手段的改造。但是,我们基层警察,面临着改造与反改造的关系。服刑人员反改造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他们为了不付出“改造”的代价,往往采取攀老乡、托关系、拉人情,甚至给好处等手段对我们进行行贿、腐蚀、拉拢。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往往“吃了嘴软,拿了手软”,以至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最终酿成大错。我们监狱系统近两年来发生的案件不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吗!因此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怀律己之心贵在经常,也难在经常,关键还在于“心”上。
心正,才能高度自觉地律己。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切实增强自律意识,把“常怀律己之心”作为思想道德和党性修养的座右铭,自觉克服两种不健康的心理:一是不平衡心理。许多党员干部之所以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思想上认为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感到吃亏,心理不平衡。为了寻求平衡,便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二是侥幸心理。笼中的鸟儿就是为了几粒小米失去了整个天空的。不要为一念之差造成千古遗恨。有的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收取红包礼金是私下进行的,认为手法隐蔽,别人不会发现。这种心理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到头来总要暴露,自食其果,毁掉自己的前途。
二是要管得住手脚。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开始的。要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增强党性观念,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摆脱低级趣味。坚持在思想上自省、执法上自重、纪律上自警、生活上自节,努力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做、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要切实做到“五个管住”的自律要求:一要管住脑,要想正事,想大事,少想私事;二要管住脚,不走邪路走正路,不跑个人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三要管住嘴,不要不负责任地乱发议论,不要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四要管住手,不要捞好处,不要到处乱伸手;五要管住身边人,包括配偶子女,不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利谋取私利。 三是要常记亲人叮嘱。
父母妻小,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希望家人事业有成,合家平安,没人愿意看到他们因违法犯罪而锒铛入狱。家庭某一成员做了亏心事,全家人都跟着提心吊胆,一旦犯事,老小惊恐不安。有的人因为自身贪污收受贿赂而被拘留、逮捕、判刑,搞得臭名远扬、身败名裂,全家人则哭叫连天,痛不欲生。什么名利金钱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万顷良田,每日也不过三餐;千间大厦,一宵只睡一张床。”忘记亲人们的嘱托,冒着坐牢、家破人亡的风险,去贪污贿赂,聚财敛财,不仅是对党的背叛,对人民的犯罪,也是对自己家庭极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那些贪官沦为“阶下囚”忏悔时不少人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哀鸣——对不起组织的培养,也对不起父母、妻子和孩子。因为这时他们才明白,自己的一失足给亲人和家庭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带来多大的痛苦。因此,一个人腐化堕落,不仅会葬送自己,还会给亲人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生命伤害。
以上就是我对“增强党性观念、加强道德修养”这个主题的一点肤浅体会,仅供同志们交流学习,有不对之处,还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学习心得三
为转变工作作风、落实责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根据作风建设要求,我们学区在全学区范围内开展转变教师作风、加强教师建设活动。学区召开了动员会,使我明确了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要努力树立教师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新形象;纠正学风不正、消除被动应付、克服享乐主义,从而建设创新型、学习型、高效型、廉洁型、服务型“五型”教师。通过第一阶段的动员学习,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作风,增强党性观念活动,是新时期党对干部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师的期望,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需要。
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时间,真正能够为党和人民干点事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岗位,教书育人。通过转变作风,可以树立团结协作的教师形象。团结是大局,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查教师素质高低、师德的重要标志。通过作风整顿,可以树立务实高效的教师形象。
二、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工作作风,增强党性观念活动,有利于全体教师找准各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锐意改革,创新思维,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带头人,要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三、当前开展的转变教师作风,增强党性观念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风师德,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不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即要学政治、学理论,又要学业务、学法律、学科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这次师风师德建设为契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做一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模范。
现阶段进行的动员学习活动,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通过学习,能够强化我们的四种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使我在工作中做到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做最好的工作,用最好的服务为学生排忧解难,培养学生“四个能力”,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能促使我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教育真正做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看了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学习心得还看了:
1.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心得体会
2.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党课心得体会
3.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思想汇报
4.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觉悟党课讲稿
【学习观念及其作用】推荐阅读:
更新观念个人学习总结10-21
学习教育新思想与新观念心得体会07-08
养老观念06-17
观念决定财富10-21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09-28
纪律观念演讲稿06-18
创新教育需要创新观念06-25
生活随笔:偏见与观念08-13
传统婚姻观念有哪些08-31
王晓艳-转变教师观念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