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

2024-07-25

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8篇)

1.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 篇一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办中国特色大学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心得体会

在4月15日上午由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部门组织的讨论学习中,我感触颇深,体会如下:

<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未来发展目标,这其中也包括高等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全局上来看待高等教育2020年事业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求,特别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纲要》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20-50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会从现在不到10%提高到20%。应该说,这些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达到一个高位平台后稳步增长的趋势。

高校要发展,必须要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一名高校的行政人员,这和我们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我想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有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大学和政府的关系,因为现代大学制度是建立在依法确定政府和大学关系这个前提之下,所以纲要提出,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这样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处理大学和政府关系 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在这个原则下来确保大学办学自主权。这个原则的含义就是,政府和大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机构,大学不是行政机构,所以大学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它具有办学的自主性。管和办分开的话也是这个意思,政府是负责宏观管理,办学的权利是属于大学,所以我想这是确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层面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这个关系。

二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在纲要中提到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要制定大学章程,大学内部治理也要按照章程来实行治理,从这个意思来讲也可以说是依法治校,这也就意味着今后我们的大学都要制定章程,来确定内部治理结构。在内部治理中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大学的领导体制是实行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又强调了教授治学,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大学治理中有一个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那就要在学术领域要充分尊重教授在治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所以,内部治理结构在纲要中做了这样一种原则的规定。

三是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因为大学自主办学是需要有社会参与和社会监督的,因此要建立社会参与、社会合作的制度,这里提出了可以探索建立董事会或者理事会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一种社会参与的形式,同时还强调了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办学,也提出了大学要向社会公开信息,要实行年报制度,让社会对大学有知情权,也可以说,现代大学制度最终是要建立一种大学自我发展又自我约束的制度。《纲要》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改变现状,改革体制机制,把办学的自主权交给学校,让大学独立去办学。这符合国际办学的潮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育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必须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这样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纲要》很多条文都指出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就拿大学来说,每所大学必须独立自主去办学,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去办学,而不是按照政府的指令去办学,才能办出特色来,才能避免“千校一面”、“高度雷同”的现象。

可以说,《纲要》给大学松了绑,给大学带来了发展的活力。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传统、特色、理念、文化、精神和风格,只有把自己的特色办出来,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党群工作办公室

葛 晶

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2.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 篇二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第9题) 1793年初,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

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

答案:D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能力。解答时, 要注意本题所涉及的时间, 这时的法国革命并未结束, 而正处于高潮阶段, 选项B不正确。而选项A说法太绝对, 在这之后, 出现了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还有波旁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帝国。选项C也是不正确的, 法国督政府软弱腐败, 对内不能稳定政局, 对外不能抵抗反法联盟的干涉, 从而失去法国大多数人的支持, 这才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综上分析比较可知, 选项D最符合本题主旨。

变式练习1649年初,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此英国废除了君主制

B.这一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C.这一事件为英国政党形成创造了条件

D.君主制并未因此在英国消失

答案:D

解题技巧:本题是上一题的变式练习, 同样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能力。解答时, 要注意本题所涉及的时间, 这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未结束, 正处在革命的高潮时期, 选项B不正确。而选项A说法太绝对, 在这之后, 还出现了查理二世复辟、詹姆士二世继位等, 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C也是不正确的, 查理二世复辟后, 反攻倒算, 激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满, 政治斗争日益尖锐, 从而促使英国政坛发生分化, 政党开始形成。综上分析比较可知, 选项D最符合本题主旨。

示例2 (2012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20题)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对“平等”原则的落实。这种落实的一个典型表现是

A.高度认同政党政治

B.不惜牺牲部分自由以保证平等

C.定期召开三级会议

D.通过三权分立以确立制衡原则

答案:B

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能力。解答时, 要注重对“平等”原则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分析。然后确定时间范围, 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选项C发生在大革命前, 其本身就是不平等的, 有封建等级的含义, 排除C项。大革命期间, 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和热月党人先后执政, 但其不是政党政治, 可排除A项。启蒙主义者虽主张三权分立, 但在整个大革命期间没有落实, 因此也可排除D项。法国大革命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文献就是《人权宣言》, 主张天赋人权, 确立了自由与平等的原则, 以确保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保障这些权利, 之后宪法的制定都以此为目标与任务。巴黎人民三次起义, 就是为了确保自己平等、自由的权利得到落实, 反对侵犯私有财产, 否定封建专制统治, 落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由以上分析可知, 选项B是正确的。

变式练习 (2012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第20题) 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把高个儿截短, 把矮个儿拉长……”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上图所示漫画, 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A.平等B.自由

C.人权D.博爱

答案:A

解题技巧:本题是示例2的变式练习, 同样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能力。解答时, 要注意本题所涉及的材料“把高个儿截短, 把矮个儿拉长”, 这表明要实现平等。据此可知, 选项A是正确的。

示例3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5题)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 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 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 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答案:A

解题技巧: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涵。此宪法规定, 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选举人, 然后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 这表明选项D错误, 排除;其规定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 三权之间没有高低之分, 排除选项B;其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 排除选项C。最高法院执掌司法最高仲裁权, 拥有最高司法权以及解释权, 也就是拥有司法终审权。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材料充分体现了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

变式练习2006年11月16日南希·佩洛西就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后, 引用前美国总统华盛顿告别演说的名言“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 要谨慎行事, 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 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来告诫布什政府。这一名言强调的是

A.民主性原则B.司法独立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D.自由平等原则

答案:C

解题技巧:本题是示例3的变式练习, 同样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能力。解答本题同样要注意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涵, 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

示例4 (2012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21题) 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 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 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 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答案:D

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与比较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光荣革命”, 对“光荣革命”前后的一系列法律作比较。通过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与之前的法律相比较可知,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经法律程序不得拘捕任何人等, 排除选项B;不经议会同意, 国王不能征税、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 这表明国王无权筹集税款, 排除选项A;不经议会同意, 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 也就是无权招募军队, 排除选项C。通过比较可知, 相关法令对选项D所述未作明确规定。故正确答案为D项。

变式练习19世纪70年代, 英国的政治格局和政治走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

A.国王B.议会

C.代议制政府D.内阁会议

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内阁会议是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出现的, 排除选项D。19世纪70年代, 代议制政府形成, 其以首相为首, 开始拥有行政权、财政权、几乎全部的立法权, 真正掌握了国家实权, 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而在“光荣革命”之后19世纪70年代之前这一时期, 通过一系列法律条文的制定, 议会拥有了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力, 此后走下坡路, 排除B项。国王只是“虚君”, 无实权, 排除A项。

【重点突破】

1.代议制度

(1)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又称议会制, 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产生于英国。由于这种制度代表了人类在政治民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所以被欧美各国等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2)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1) 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由议员组成, 议员由普选产生, 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 (2) 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 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也就是都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 (首相) , 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府在执政期间都坚决服从本党的意志, 推行政策, 总统和总理都拥有巨大的权力。

(3)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作用: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 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在推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2.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

(1) 经济基础: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动力。

(2) 阶级基础:各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享有政治、经济权利。

(3) 思想基础: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 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上的、理论上的准备 (英国革命除外) 。

(4)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

两种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 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4.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

保守、温和、妥协和继承性构成了几个世纪以来英国民主政治进程的特色, 英国革命的直接目的与后果就是权利在国王和议会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英国用渐进改革方式完成了民主改造。其工业革命后的政治发展历程,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争取民主的斗争历程。英国国王与上院都是世袭的产物, 没有多少实际权力, 但成为国家政治稳定的象征。英国是靠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一个传统的政治体系, 使传统的外壳装进全新的内容。民主政治可以在完全古老的社会产生, 而且成为整个西方民主制度的母体。其做法就是保留传统形式, 而改变其实质内容, 用调整政治关系的办法把旧议会制度改变为现代宪政制度, 表现出制度上的继承性。

英国政体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 即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 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以代议制为基础, 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实行分权原则。而内阁又为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 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内阁就要下台, 或者宣布解散议会, 重新进行选举。同时, 两党制与内阁制相结合。

5.明清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

明清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或决策机构, 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阁臣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一般无实权。明清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 它加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 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 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内阁是依法建立的中央机构, 是国家立法机关———议会组织的行政机构 (即政府) , 它只听命于议会, 而不听命于君主。君主只是国家元首的形式代表, 而行政权力在政府首脑———首相或总理的手上。

6.美、法、德体制

(1) 各自的特点:

美国民主政治:《独立宣言》表述了民主与自由权理论, 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式政治体制, 确认了联邦制度和联邦政府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原则, 形成了美国最基本的政治结构, 使美国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依法立国和分权制衡的典范, 比较有效地防范了权力膨胀和政治腐败。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是与其独立之后整个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相适应的, 是其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两党轮流执政格局的形成, 造就了美国政治稳定的局面。

法国民主政治:其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不是通过和平方式, 而是以革命、战争、政变方式进行的, 是在革命与反动的交替中完成的, 体现了一种不妥协的革命精神。其是西方多党制的典型, 特点是党派林立, 政局不稳, 倒阁频繁。在多党存在的条件下, 议会的议席由许多政党分别占有, 常常是几个政党结成联盟以构成多数, 从而组建多党联合政府, 这一直影响到现在。

德国民主政治: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但是君主是实, 立宪是虚。这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2) 异同:

相同点:政体类型: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背景: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本质:均为分权制衡的近代国家政治体制;结果:都以法律形式确立政体;影响:都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果,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国体: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不同点:政体类型不同: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类型;具体内容不同。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原创) 1.英国“君权神授”的封建君主制终于走到尽头, 取而代之的是君主立宪制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其标志是

A.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B.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通过

C.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形成

D.内阁成为议会中的“第三院”

(原创) 2.《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 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 而且视野拉得越长, 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 建立了君主制共和国

B.实现了从传统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C.第三等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D.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原创) 3.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 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 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 一边是城市代表, 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中“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的政体是

A.君主立宪制B.帝国议会制

C.总统议会制D.总统共和制

(原创) 4.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相比, 最大的不同是

A.君主与阁臣关系B.组织结构

C.社会性质D.权力分配

(原创) 5.下面左图,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后, 向人们告别。右图, 同样来自英国执政党工党的新任领袖布朗27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 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 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 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后向人们致敬。而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国家名义的象征, “统而不治”

B.内阁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 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 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 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原创) 6.使美国成为资产阶级国家依法立国的典范的是

A.中央与地方分权

B.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

C.总统共和制

D.民主、自由、平等

(原创) 7.从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轨迹来看, 不属于其民主政治特点的是

A.两党制与内阁制相结合

B.相对稳定的两党制构成

C.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

D.有一部规定政治权利运作的最后、也是最高法则

(原创) 8.美国三权分立与英国三权分立的不同之处是

A.英国的三权由内阁行使, 美国的三权则由总统行使

B.英国的三权由议会控制, 美国的三权则由总统控制

C.英国的三权受国王牵制, 美国的三权则受议会牵制

D.英国的三权统一于议会, 美国的三权则是相互独立与牵制

(原创) 9.下列内容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内容的修正。由此可获得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A.通过对宪法的修正, 解决了美国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 也解决了种族矛盾

B.表明宪法制定者表现出少有的开明姿态, 后来者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予以修正

C.体现出宪法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D.正是由于宪法的适应性, 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使得一些问题得以在体制内解决

(原创) 10.中新网2012年6月13日电综合报道, 下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为选战进行的“口水战”。罗姆尼12日抓住奥巴马就美国私营部门的言论不放, 攻击奥巴马并非一时口误, 而是脱离现实, 不识民间疾苦。对此, 以下不能说明的是

A.两党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两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C.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D.两党对垒, 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原创) 11.这是法国某一时期出现的一次辩论:“共和制存在着, 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 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 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要么是保守共和国, 要么就不要共和国”。这一辩论发生在

A.“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时期

B.“一票共和”时期

C.巴黎公社时期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原创) 12.法国1875年宪法被人称为“一票共和”, 它所规定的总统的权力与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总统的权力相同, 主要表现在

A.产生方式B.与众议院的关系

C.行政、军事权力D.与议会的关系

(改编) 13.仔细观察《拿破仑的加冕仪式》一图, 它说明了

A.恢复帝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拿破仑是值得称赞的英雄

C.法兰西共和制度的确立非常艰难

D.罗马教皇控制着当时的法国

(原创) 14.据报道, 备受关注的法国大选第一轮投票于当地时间 (2012年4月) 22日上午8时开始进行。截止到法国当地时间23日凌晨, 初步统计结果显示, 十位候选人中, 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与现任总统萨科齐分列前两位, 双双进入将于5月6日进行的第二轮投票角逐新一任法国总统。最后法国宪法委员会在10日确认并正式公布了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果, 代表左翼联盟的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获得绝对多数选票, 战胜现任总统、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 当选下一任法国总统。这一材料呈现的法国议会政治的特点有

(1) 党派众多 (2) 党派更换频繁 (3) 多党联合执政 (4) 总统由普选产生, 为国家权力中心

A. (1) (2) (3) B. (1) (2) (4)

C. (2) (3) (4) D. (1) (2) (3) (4)

(原创) 15.右图是法国社会党人奥朗德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位总统的场景。如果按1875年宪法的规定, 以下不属于他的权力范围的是

A.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

B.对外宣战、媾和

C.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

D.缔结条约, 实行特赦

(改编) 16.保罗·肯尼迪说, 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 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原创) 1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德国时说:“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 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 这些灾难的产生, 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产生的最重要因素是

A.容克贵族地主专制政权

B.首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国会负责

C.立法权属于帝国会议和联邦议会

D.内阁拥有绝对权力

(原创) 18.有史学家认为:“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度。”以下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B.议会没有实权, 议员是俯首听命的“绵羊脑袋”

C.帝国宪法没有规定议会拥有立法权

D.皇帝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 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宰相执行政府决策

(原创) 19.有人说, “德意志帝国虽然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 但又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其中体现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A.皇帝有权任命直接对自己负责的宰相和政府官员

B.皇帝有创立法律之权

C.皇帝有权否决帝国议会通过的议案

D.立法权属于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改编) 20.美国债务僵局被打破前, 奥巴马政府坚持提高债务上限并在时限上跨过2012年11月, 以免大选前同国会继续讨价还价, 而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仅愿就短期提高债务上限的方案达成一致, 以图再次利用债务问题打击民主党的选情。双方互不相让, 长时间“死磕”。这表明

A.美国政府和国会没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B.美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内耗

C.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关系本质上是对抗性的

D.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

(原创) 21.下面关于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政体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英国是议会制君主制, 君主是虚, 议会是实

B.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是实, 议会是虚, 宰相也是虚

C.美国是总统共和制, 总统权力很大

D.法国是议会共和制, 议会掌握实际权力

(原创) 22.近代欧美国家在承接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 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 (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 。其基本原则是

A.自由,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平等, 天赋人权

C.民主, 人民拥有普选权

D.分权制衡

(原创) 23.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否定并取代了封建君主专制, 从此资产阶级控制了政权

B.人民群众享受了一定的权利与自由, 并在选举中逐渐成熟起来

C.它成为自由、民主与平等的化身

D.资产阶级通过立法权和议会将其意志上升为国民的普遍意志

(原创) 24.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多种形式。对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国家元首直接控制议会, 不对议会负责

B.总统是国家元首, 政府由议会产生, 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总理都由人民间接选举产生, 都对人民负责

D.国家元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直接组织和领导政府

(原创) 25.近现代欧美国家的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国家权力、维护统治的工具。不能正确反映其政党制度本质的是

A.欧美国家的政党都是不同集团利益的代表者

B.欧美国家的政党都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 直接对人民负责

C.欧美国家的政党都以取得政权, 保持和行使权力为主要目的

D.欧美国家政党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参加选举, 争夺议会议席和行政首脑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其中第26题15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7分, 共50分)

(原创) 26.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同意, 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 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 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 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皆属违法。”

———引自英国《权利法案》

(1) 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 (2分) 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1分)

材料二1773年, 北美殖民地人民说, 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富兰克林认为, 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 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 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2) 1773年, 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 (2分)

材料三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 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 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 因为愈是远离被统治者的政府愈有可能滥用职权, 耍阴谋诡计, 陷入腐化堕落的地步。

———[美]詹姆斯·罗伯逊

(3) 1787年宪法规定构建了什么样的权力结构? (2分) 请指出它的作用。 (1分)

材料四右图是1792年法国马赛义勇军开始传唱的歌曲, 后被定为国歌。

(4) 你认为《马赛曲》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1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法国大革命期间集中体现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文献是什么。 (1分) 这一文献对法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材料五从《权利法案》到《人权宣言》, 再到美国1787年宪法,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历了数百年历史。而中国经历了数千年封建专制社会, 到辛亥革命才结束君主专制, 开始向政治民主化迈进。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才得到发展,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 中国民主与法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而这一过程, 才经历了不到百年的历史。

(5) 从世界政治文明史的发展历程来看, 它的发展体现了哪些特点? (2分)

(6) 你认为认识和评价政治文明进程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1分)

(原创) 27.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 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引自《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为国之元首, 总揽统治权, 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天皇裁可法律, 命公布执行。”“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天皇统率陆海军。”“天皇宣战、媾和及缔结各种条约。”

———引自《日本帝国宪法》

(1) 结合材料一、二, 试比较当时德国和日本政治体制的相同点。 (2分)

材料三根据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 众议院议员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 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 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2) 有的同学认为材料一、二所涉及的政体有效, 而有的同学认为材料三法国的政体更加有效。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1分) 请说明理由。 (1分)

材料四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 清王朝公布《钦定宪法大纲》。它强调君上大权, 首先肯定了君主的神圣不可侵犯, 进而规定了君权的至高无上———从内政到外交, 从军事、政治、经济到司法、立法等。皇帝有颁行法律、召集解散议院、统率军队、总揽司法等大权;对“臣民”则规定必须负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等义务, 给予一些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 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方可享受。章太炎说这个《钦定宪法大纲》大部分抄袭于日本, 其目的一不为民, 二不为国, 只是尊崇皇室而已, 不过是清王朝垂死挣扎的表现。

(3) 材料四中章太炎的观点是否正确? (1分) 请说明理由。 (2分)

材料五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 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 而是一代人。

———引自N·佩弗《远东》

(4) 这种政体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 (1分) 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 而是一代人”, 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

(5) 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分)

(6) 辛亥革命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的政治体制各有什么变化? (2分) 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2分)

(7) 与西方国家相比,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分)

(原创) 28. (17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民主制全盛时期国家的政权组织图

(1) 标志着真正开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化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 雅典民主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2分)

材料二罗马法的发展与演变示意图

自然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2) 成为罗马成文法起点的是哪部法律的颁布? (1分) 罗马法有何作用与影响? (2分)

材料三1688年“光荣革命”中, 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 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借当时的有利形势, 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 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18世纪之后, 英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 实权又逐步转至内阁。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在英国逐渐确立起来。经过19世纪的三次议会改革和政党制度的发展, 使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化。……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变革制度的基本原则全部确立起来。内阁制度的形成, 剥夺了英王手中唯一拥有的行政权, 它标志着英国议会君主制度臻于完善。

———引自《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3) 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 (3分)

材料四1777年11月, 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 开始确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 各个州共同组成美利坚合众国, 各州“为共同防御, 保障自由和相互的公共福利”而加入这个“彼此友好的巩固同盟”, 中央权力来源于州权力。

2. 邦联政府负责:宣战、媾和、派遣使节和订立条约等外交事务……处理各州之间的纠纷……

3. 各个州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 邦联政府不得干涉。

材料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而各州的权力是保留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 并采用“列举权力”的形式规定了联邦的一系列权力。……同时宪法又以“保留权力”的形式, 规定一切未经列举的权力均属于州, 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指处理本州范围内部事务的权力……州与州的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 联邦宪法是全国最高的法律, 任何州的宪法和法律都必须服从联邦宪法, 不得与联邦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4) 依据材料四、五, 指出“州”的地位是怎样演变的? (1分) 这体现了美国议会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分)

(5) 从材料四到材料五, 美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1分)

材料六1789年开始的法国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权,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更深入的革命则宣布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 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并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过拿破仑帝国、波旁王朝的复辟, 直到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 法国共产生了十二部宪法、两个帝国、一个工人政权和五个共和国。

———引自《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6) 依据材料六,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法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2分)

(7)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上述材料, 你从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D 6.B 7.A8.D 9.A 10.B 11.A 12.C 13.C 14.D15.B 16.B 17.A 18.C 19.D 20.B 21.B22.D 23.C 24.C 25.B

二、非选择题

26. (15分) (1) 规定:国王无权废法律, 无权征税, 无权征募军队。 (2分,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区别:议会和法律的地位高于王权。 (1分)

(2) 原因: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 (2分,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 结构:中央政府的三权分立和互相制约, 中央集中财政、外交和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 同时各州保持一定的自治地位, 美国的联邦制是地方也有一定权力的中央集权制度, 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2分,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作用:美国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 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应对外来威胁。 (1分, 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

(4) 时代精神:体现了法国人民为反对专制暴政、争取民主权利、争取自由而勇于斗争、勇于献身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 (1分) 文献:《人权宣言》。 (1分) 影响:宣言确立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王权;为法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分,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5) 特点: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民主取代专制, 法治取代人治;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 (2分,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6) 依据: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分)

27. (18分) (1) 相同点: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皇帝 (或天皇) 握有实权, 控制议会, 且为世袭。 (2分)

(2) 观点及理由:第一种:德日君主立宪制有效, 有利于国家发展、强大。 (2分) 第二种:法国的议会共和制更加有效, 有利于促进法国民主化进程。 (2分) (任选一种作答)

(3) 第一种:正确。 (1分) 理由:《钦定宪法大纲》强调君权至上, 皇权专制严重;人民权利少义务多, 说明《钦定宪法大纲》只为君不为民。 (2分) 第二种:不正确。 (1分) 理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皇权, 本身就体现法律至上的精神;也规定了人民有一定的权利。 (2分) (任选一种作答)

(4) 痕迹:辛亥革命后, 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 (1分) 理解: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 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 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2分)

(5) 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封建王朝和军阀的专制统治,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 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

(6) 辛亥革命后, 中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1分) 原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分) 原因: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义统治,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分)

(7) 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2分)

28. (17分) (1) 梭伦改革。 (1分) 特征:主权在民;定期选举官吏, 轮番执政;权力制约, 公民对官吏的监督与制约;法律至上。 (2分,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2) 《十二铜表法》。 (1分) 作用:较好地调节了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巩固了罗马政权, 有利于罗马社会发展、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与民族融合。 (1分) 影响: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具有永恒的价值。 (1分)

(3) 特点:通过革命, 使权力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得到重新分配;通过一点一点的改革改造了英国传统的政治体系, 使传统的政治体系装进了全新的内容, 使其民主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的同时又具有发展性, 保留了传统形式而又改变了其实质内容。 (3分)

(4) 演变:“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 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 但始终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1分) 特点: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又给各州保留了很大的自主权;实行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 (2分)

(5) 变化:从《邦联条例》下的一个松散的、众多主权州之间的联盟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1分)

(6) 特点:法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不是通过和平方式, 而是以革命、战争、政变方式不断推进的, 是在革命与反动的交替中完成的。 (2分)

(7) 特点及启示: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是在继承与发展、创新中向前推进的;西方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不断改进、发展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其民主政治的建立及不同的发展模式, 是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相适应的。 (2分, 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 篇三

当前我国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方兴未艾,人们从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性、特质、制度模式,以及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应该处理好的内外部关系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深入到了一些具体的实践方式的探索,如高校股份制的实践构想等等,但总的看来现有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大学与政府关系的处理上。在我国经济转型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如世界高等教育一样正面临着规模扩张与提高质量的矛盾,大学体制的转型已势所难免,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应随经济发展走向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更应集中在实质性、操作性、建设性的内容上。民办大学作为我国大学的一个组织类型,在未来实现现代大学制度上将比我国公立大学的转型来得更容易,因而,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架构下促进民办大学的发展将是实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最有效的两条途径之一。

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特质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对如何定义现代大学制度还有一定的争议,国外也没有这一词的确切定义,但都认为现代大学制度产生于19世纪德国的洪堡改革。洪堡大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奠定了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基础。在随后的西欧各国,特别是美国的学习过程当中,更加丰富了这一制度的特质。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已从“象牙塔”里走了出来,从社会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站”,它的存在不仅是探索高深知识,保存、传承和延续这些知识,直接服务社会已成为它的另一个主要使命。正如布鲁贝克所说,现代大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有两个,一是认识论的,一是政治论的,但主要的还是政治论的。即现代大学不仅是人们出于闲逸的爱好而探求知识的地方,更是为社会进步在经济、政治上做出贡献的地方。纵观大学使命的这一变迁,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学的发展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当现在我们反思大学的理想时,我们看到了大学的本质是无功利性的探求、创造知识,这是大学的一贯传统;放眼当今世界一流的大学及那些研究型的大学,这也是很好的佐证;但我们同时也认识到了大学的理想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概念,它的内涵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变迁的,大学到了今天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必定处于社会大组织之中而不是之外,因而服务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也就必然成为现代大学理想的新内涵。这正是现代大学时代性的体现。

回顾到世界范围内,从19世纪的德国到20世纪初的美国,从传统大学到现代大学的转变,及现代大学的蓬勃发展,似乎是顺理成章、极其顺利,它们并没有像我国现在一样讨论过现代大学制度建立问题。如果要深究其中缘由,历史是最有说服力的。在我国百余年的大学历程之中,我们也曾建立起过现代大学制度。蔡元培先生当之无愧是这一制度建立的功臣。经蔡先生改革后的北大成为了我国现代大学的样板,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秉承了德国现代大学的传统,大学内部管理机构的重构吸取了法国、美国现代大学管理的精华。但时代的变迁使得这一传统发生断裂,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这段时间,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大学成为了政府的下属单位,大学事务成为了政府事务,在我国政府高度统一的集中管理下现代社会的大学却失去了它的现代性。时代的发展暴露了它的弱点,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凸现了它重要性、紧迫性。和世界大学相比,我国大学的问题和处境仍然是十分独特的,现实的大学里运行着官、学、商三种不同的机制。历史和现实造就了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独特性,它既不是19世纪的德国现代大学制度,也不是20世纪初美国和20、30年代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具有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特质的现代大学制度。

二、现代大学制度实践途径的选择

现代大学制度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大学制度,它要求现代大学与当今时代发展相适应,至少需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大学的社会功能是否与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程相适应;第二,大学的管理制度是否与当今社会的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管理体制相适应。基于这两点来关照我国的大学,可以看到,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我国的大学已取得了巨大发展,初步建立起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大学体制。从由国家行政权力单独干预、管理大学事务,到现在引入市场、重视学者权威两个因素,我国的大学已基本上脱离了早期由国家单一的、集中控制的局面。我国已建立起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大学体制,大学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人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是不同层次的需求,更多的是同一层次人才的多种适应性的需要。这反映在大学教育里就是要求培养跨学科、多学科的人才,要求不断拓宽学生的培养口径。但在我国以前的大学管理体制下是不可能适应的,高等教育改革后国家开始放开大学的资助管理,并注意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教育,一改以往唯一的行政管理方法,这种适应能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前几年大学的合并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证。大学通过强强联合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生存、竞争能力,提高了自身跻身世界名牌大学的实力,更重要的一点是其通过综合不同学校的资源,增强了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为跨学科、多学科、宽口径的培养人才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些都说明我国大学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已经作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我国大学现在多类型、多层次的培养人才和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是基本相适应的。

如果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相比较,我国大学的缺陷又十分明显,我国现在的大学制度仍制约着我国大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还有一段距离。首先,在大学自主性上,我国大学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大学制度架构下的大学自主性的要求。没有大学的自主性就无从谈起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要赋予大学以法人地位,但是在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统一管理下,以往那种制度模式还在大学管理当中扎有很深的根,严重影响着大学自主性的发挥。表现在大学的外部关系上是政府仍然管得过多,政府放得不够,甚至还是不敢真正放开,怕一放就乱;大学里的官本位思想还没有得到清除;大学的等级制等等都显示出了政府统一管理模式在大学内部的延续。表现在大学内部管理上,我国大学内部的官、商、学三种模式使得我们对大学的精神、现代大学制度这样概念的理解已十分陌生了。大学内部盛行的行政管理模式,学术管理的行政化,使得大学在面对时代性的同时正不断失却大学追求纯学术和纯研究的精神本质。其次,在多样性办学上,我国大学更需要努力。多样性办学指的是学校举办者主体的多样性。现在盛行的大学举办者多是政府和个人团体。学校是公共产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因而决定了大学的主要举办者或支持者是全体利益代表的政府。但是,任何一个社会或国家在同一时期都将面临多个发展项目,它必须对什么是其优先发展项目做出选择,简单的原因是政府可调配的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中更是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所有的人都明白教育的重要作用,但在确定教育方面的资金分配时,还总是被其他支出项目所瓜分,剩下给教育的资金总是不足以供给教育的优先发展。因而,个人团体的办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为国家分担了教育资金方面的压力,更为国家提供了多样性的教育形式。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教育,私立大学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为甚者私立大学的教育质量已早遥遥领先于公立大学,世界著名大学大多是私立大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私立大学在国外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其内在的因素。但就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而言,私立大学更加适宜这一制度的运用。私立大学的经济独立保证了它的法人独立地位的实现,私立大学的董事会运作模式保证了它的现代管理模式的运用。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就是要保证大学的法人独立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谈及大学适应社会的灵活性,才能谈及实现大学的自治、学术自由,也才能谈及大学追求纯学术的传统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相结合。

国外的经验放置到我国就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我国现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有两条途径:一是改革公立大学,这是重头戏,这是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符的。另一条就是民办大学的发展,由于我国已有几年民办大学经验,相对于公立大学的改革,这一条途径将是更为便捷的。其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大学要彻底打破以政府行为为主的纵向约束的制度环境,集中控制与服从模式的制度特征需要很长时间,再者由于这一制度已深深的扎根于人的行为模式当中,延续在大学内部的组织行为之中,大学要彻底从“等、靠、要”中走出来,学会以新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自食其力求生存,同时,改革已有的制度不仅涉及到了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更涉及到大学内部各种关系的厘清,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从外部提供保证条件,还需要从大学内部帮助大学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这样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新建一个制度的运用实体来得缓慢。二是,民办大学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实体在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尤其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同时民办大学在落实大学法人地位和实现大学产权上也同样有这一优势。因而,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架构下大力发展民办大学将是我国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不可缺少的一条途径,尤其是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这条途径将更显得重要。

三、民办大学与大学法人地位的落实

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关键是大学法人地位的实现,大学法人地位的实现的关键是大学法人财产权的实现。回顾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过程,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是明晰的,企业中国有财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中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财产法人所有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明显特征。作为在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提出的现代大学制度,它的实现前提将是法人财产权的确立。

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已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确立了大学的法人地位,但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大学制度,大学实际上是政府的一个下属机构,学校的一切行为服从于主管部门,大学的运行依据是政府的文件和规定,大学的法人地位并未得到实际的实现。根据我国的《民法通则》,构成法人必须有四个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可见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的另一类民事主体,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由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从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法人资格。因而作为与私法人相对的公法人,它应该享有招生权、专业设置权、教学权、科学研究权、人事权、资产权、对外交往等一系列权利。但是,我国目前的公立大学均是由国家出资,要实现大学的法人财产权并不是像现代企业改革一样来得容易,毕竟大学是一个与企业不同的组织,大学使命的独特性使得大学组织和管理均呈现出与企业不同的独特性。与公立大学相比,民办大学更适于法人财产权的实现。一是,大学的改革必将受到大学原有传统的影响和限制,使得改革出现路径依赖现象,这正是公立大学改革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困难之一;二是,民办大学作为私法人存在,它的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取得了一致,法人财产权的享有正是民办大学的先天优势。有了法人财产所有权,民办大学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自主建设和运行大学,真正做到政校分开、自我约束、自我成长。

四、民办大学与大学产权的落实

产权的出现和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与资源的稀缺相联系的,在只有一个人或资源无限供给这两种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产权问题。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发展满足不了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特别是我国现在正面临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突出矛盾时更是如此。因此,明确界定教育产权,以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排他性使用就非常重要了。产权理论最初出自西方经济学。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产权就是经济主体对财产的权利,更严格地说是一组权利束,即经济行为主体在划分、占有、支配和使用特定财产时所形成的经济权责及利益关系”。产权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产权可以使财产主体人格化,排除财产所有和财产运营中的非主体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干扰,从而明确界定财产的归属。财产的归属确定以后,尤其是财产的收益权明确之后,能够有效地激励产权主体积极有效地从事财产的运营,从而减少短视行为的发生。对于教育这一项投资周期长的行业来说,避免短期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产权确立后的另一个好处是,在客观上可以使产权主体的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对约束和规范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现有的大学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公立学校政校不分、产权不明,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矛盾日益暴露。政府既享有办学的所有权,又享有办学的管理权,通过行政系统归属权的划分,政府直接举办各级各类学校,学校开展高等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完全由国家按计划提供。学校所有者、举办者、管理者和教职工在责、权、利等方面的关系难以理顺。这些使得学校自身的发展缺乏动力,更不用谈及学校的创新能力。这些症结的解决只要依靠学校产权的明晰化,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对所有者负责。

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更加要求确立高校独立产权,使其能独立行使权能,获取相应利益并承担相应责任。民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补充,由于它的私人所有性,能很好地将大学的财产所有权和产权进行明晰或进行有机的统一,它的运行更易于采用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能很好地运用大学董事会制度,从而避免大学非主体因素的影响,使民办大学能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有效运营体制。

正是因为民办大学具有公立大学所没有的先天因素,它更适宜从内部采用现代大学制度的管理体制。而作为政府,现在所要做的则是,从外部为民办大学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从法律的高度为民办大学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使民办大学取得与公立大学一样的国民待遇。政府更应该把精力放在支持民办大学的发展上,在宏观上把握民办大学的准入,重视中间的评价程序,将民办大学的评价放置到市场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评价。将政府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有效的市场的评价制度相结合,即减少了政府的干预,又能营造出一个好的大学竞争氛围,在有了自身财产独立的基础上,民办大学不仅可以实现自治,更有了充分培育、发挥自身创造性的环境。这样的大学才是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现代大学,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的自治和学术自由,所以说,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架构下大力促进民办大学的发展是现今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杜驰.大学理想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J].高教探索,2004(2).

[2]熊华军.洪堡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诞生[J].航海教育研究,2004(3).

[3]杨望成.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J].佛山技术学院学报,2004(1).

[4]巨有谦.教育市场化与现代大学制度[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10).

[5]李晓波.以股份制为契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J].中国高教研究,2003(8).

[6]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主题及主要内容[J].江苏高教,2004(4).

4.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 篇四

大学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大学自身发展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需要建立新的现代大学制度.本文立足我国现代大学翻度建设的实际,通过分析现行大学制度建设的.成效、存在的主要不足及成因,以期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作 者:汪红梅 胡宇玲 作者单位:汪红梅(重庆大学教务处)

胡宇玲(重庆大学校长办公室,重庆,400044)

5.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 篇五

湖南农业大学依法治校特色工作汇报(二O一三年三月十四日)

湖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依法治校,以承担湖南省首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名称为:完善治理结构,建立适应地方院校发展需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试点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学校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相继在全国“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研讨培训班”、全国农林院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会、湖南省试点高校章程制定研讨会等各类会议作专题经验介绍,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教育部举办的《高教领导参考》、湖南省委举办的《决策参考》、长沙晚报、湖南教育政务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中央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等几十多所高校到校考察交流。

一、以制订学校章程为抓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学校以大学章程建设为抓手,遵循民主、公开的程序,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逐步构建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夯实了学校依法治校的制度基础。

一是抓好章程的制订工作。我校从二〇一〇年二月开始,就启动了《章程》的制定工作,历经考察调研、文献研究、文本起草、专家咨询、征求意见、教代会审议、党委审定、教育厅核准、发布施行等九个阶段,于二〇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施行,成为湖南省第一部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大学章程,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好评。《章程》追求学术本位和学术自由,彰显大学精神,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总

结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界定了学校与举办者以及学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规定了学校功能与组织结构,确立了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分级负责、权责对等”为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明确了师生的基本权利及其保障办法。同时,规定了学校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应当征求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最终由集体讨论决定。设计了“章程委员会”,负责学校章程实施、解释、修订的具体工作。

二是抓好章程的学习宣传。为抓好学校章程的宣传贯彻工作,学校党委召开专门会议,认真研究了如何贯彻实施学校章程的问题,下发了《关于做好<湖南农业大学章程〉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多次以学校章程为专题,组织中心组学习。党委委员和学校领导带头参加辅导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发表署名文章、接受电视访谈、参加专家座谈。通过学习宣传,使全校师生员工对《章程》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对实施章程的重要性有了较深的认识,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依法办学、依章治校的意识,从而为推动章程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学校将2012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以现行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为依据,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通过制度的“废、改、立”,逐步构建根本制度功能稳定、基本制度体系完备、具体制度成龙配套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目前,我校已有22个基本制度和76个具体制度的“废、改、立”已经初步完成。

四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学校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在制度设计中都应该有执行学校章程及其配套制度的内容,明确执行权及其行使的主体、范围、程序和规则,明确监督权及其行使的主体和方式,并对违反制度如何处理制订专门的条文。对于涉及师生员工权益的制度,要求以人为本,设计申诉、救济、仲裁等内容。在制度执行中,学校特别

强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严于律己,带头遵守,若有违反,不论其职务高低,都应当一视同仁,严肃处理,以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经过一年的努力,学校依法、依规、依程序办学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章程》的制定和施行,提升了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水平。

二、以推进教学治学为核心,完善大学治理结构

明确校、院以及教师、学生与行政人员的相互关系,合理分配高校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责任,规范各类权力的运行方式,是推进依法治校的关键,而其中,以学术为主导,推进教授治学,发挥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专业人员在学术决策、学术活动的组织实施、学术活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彰显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本质特征是核心。学校以建立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良性互动、有机协调、有效制衡、和谐高效的运行机制为目标,依据学校章程,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规定了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的议事范围和规则,决策程序、决议贯彻实施办法等,规定了党委书记、校长的权责,厘清了学校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等四大权力边界,特别是在如何推进教授治学这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构建了教授治学的四大保障。

一是构建教授治学的制度保障。已经出台的《湖南农业大学章程》、《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委员会章程》、《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和即将出台的《湖南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章程》都从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职责、产生办法、成员的权力与义务、议事规则、运行机制、违章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推进教授治学提供了制度保障。《湖南农业大学章程》中规定“处理学术性事务的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实行选举制,保证以学术人员为主体,党政领导干部不超过三分之一。《教授委员会章程》规定,学校教授委员会由21至

27人组成,其中在职副处级及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学院教授委员会由7至11人组成,其中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院,学院院长不兼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或者副院长可以兼任副主任委员。院长兼任主任委员的学院教授委员会,其副主任委员必须由未担任副处级及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学术委员会中担任副处级及以上领导职务的委员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还规定以非领导干部身份当选的委员,因工作变动担任学校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的,其委员身份自动终止。

二是构建了教授治学的组织保障。为实施教授治学,我校主要从学校和学院两级层面建立了三种类别的学术组织,分别是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其中,学校教授委员会是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重大事项的咨询机构。学校学术委员会是由教授组成的学术审议和学术决策机构。学校学位委员会是评议和审定学校学位工作的决策机构。学院教授委员会是学院学术决策机构和学院改革、建设、发展重大事项的咨询机构,同时与学校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三个类别的机构相对应。对重大事项决策,学校坚持充分听取学校教授委员会的意见。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都能充分尊重和支持教授委员会就本学院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力和决策结果,并认真及时组织实施。

三是构建了教授治学的机制保障。实施联系校领导负责制。学校要求联系学院的学校领导,应当关注和督促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实施考核制。学校将学院完善治理结构、推行教授治学、贯彻执行《教授委员会章程》的情况,纳入工作评估和考核的内容。实施质询制。对于学院院长严重违反本章程,有意规避或者干预学院教授委员会学术决策的行为,学院教授委员会3名及以上委员联名,并经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或者副主任委员同意,可以向院长书面提出质

询。院长对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联名提出的质询,应当在学院教授委员会会议上负责地作出回答。学院教授委员会会议听取院长回答质询,应当邀请联系本学院的学校领导和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实施查处制。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对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严重违反《教授委员会章程》,有意规避或者干预学院教授委员会学术决策的行为,可以向学校纪委、监察处投诉或举报。学校纪委、监察处应当及时予以查处,并向投诉或举报人书面反馈查处情况。

四是构建教授治学的条件保障。学校要求学校和学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为教授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在时间安排、工作经费上给予支持。学校和学院教授委员会设立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学校教授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改革发展处,办公室主任由改革发展处处长兼任。学院教授委员会设办公室主任由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党政主要负责人协商确定一名科级干部担任。教授委员会所需工作经费由教授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编报,纳入学校或学院的财务预算。

三、以构建体制机制为依托,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切实落实师生的主体地位,健全师生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依法落实和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力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学校章程明确规定,师生员工除了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外,教职工还享有合理使用学校公共资源、公平获得发展机会和奖励、获得公正评价、知悉重大事项、民主参与管理、申请救济以及聘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学生还享有合理使用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参加社团活动、获得公正评价、获得学历学位证书、获得奖助学金、申诉和诉讼等权利。为落实学校章程的有关规定,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学校各部门依法、依规行使管理职权,学校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学生校内申诉处理规定》、制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教职工申诉规

定》等配套文件,明确了教职工申诉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是受理教职工和学生申诉的专门机构,对申诉的范围和遵循的原则、程序,受理申诉机构及其人员组成、职责、议事规则,申诉的处理等问题作了详尽的规定,健全了师生员工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校内救济制度,为师生维权开辟了合法渠道。2012年,学校依照申诉程序妥善处理了岗位设臵与人员聘用工作中部分职工待遇、个别学生助学贷款、双学位学费结算等问题,维护了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是推行校领导接待日。学校每月设立了“校领导接待日”。“校领导接待日”由学校领导亲自主持,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积极参与,坚持落实师生员工知情权与尊重师生员工话语权相结合、坚持解决师生员工思想问题与解决师生员工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服务师生员工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相结合、坚持倡导师生平等对话与构建民主和谐校园相结合,至今已经连续坚持了10年,举办了129期,十年来,师生员工围绕学习、工作、生活、成长成才、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等领域提出意见或建议38345条,为师生员工解决实际问题1000多个。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教育部工作简报等对此作了专题介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认为是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要求总结推广。

三是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学校高度重视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早在2001年,学校就出台了《关于湖南农业大学校务公开的实施意见》,2002年又对这一意见进行了完善。学校2009年出台了《湖南农业大学校务公开工作规范(试行)》,2010年出台了《中共湖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党务公开暂行办法》。学校章程作为学校根本制度,从更高层面明确规定,学校实行信息公开制度。校长定期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学校利用校内各种媒介公布学校重大事项,接受教职工、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决策事项、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必须公开。根据学校章程,学校建立了专门的校务公开网页,进一步完善了校务公开的实施办法,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校务公开工作规范》,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小组的组成及其职责、实施主体、公开内容及形式、公开程序、监督实施、责任追究等问题作了详细规定。基建工程发包、项目投资、设备采购、费用收缴乃至各种考核奖励、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干部任用、人事调配、基建维修等重大事项,只要不涉及国家和学校机密的事项,从政策到决策,从程序到结果都向师生公开,全面接受监督。决策过程公开化、公开内容细致化、公开时间及时化、公开途径多样化,公开责任明确化,增强了全校师生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水平,学校2009年获得了湖南省“厂务校务公开先进单位”。

6.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 篇六

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在汉代形成的,汉以前,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往往是临时的和随意的,未形成明确的制度。两汉时期实行的是察举制度,又称选举制度。这是一种“乡举里选”产生,经地方长官确认并定期向朝庭荐举人才的制度。所荐举的人才分为三科(三类):贤良方正、孝廉秀才、博士弟子。这些人才被荐举到朝庭后。前两科或经皇帝策问后择优录用、或竟不问而即任用;后一科则要进入太学继续深造。

汉代的察举制度在开始时比较注重被荐举者在当地公众中的形象和口碑,还比较合理和公正,但到东汉以后,由于地方上豪强势力的发展,各地人物的品评臧否渐由这些豪强垄断,乡举里选也被他们所把持。虽然从手续上说“乡举里选”的所谓人才还需地方官的确认,但由于豪强势力与官府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因此这一手续基本成了虚设,到东汉末年,随着政治的全面腐败,情况自然更糟。从总体来说,由于这种制度太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没有客观标准,因此它难以保证所察举的人才的质量。

魏晋以后,由于地方豪强势力的进一步扩张,皇帝承认了他们对人才选拔的垄断,于是就产生了“九品中正制”。它完全是一种埋没人才的黑暗制度。由于地方豪强世族在战乱中势力受到了削弱,由于“九品中正制”由豪门垄断取士与中央集权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到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目总称诸科。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清朝末年,科举制度文极而衰,面临全面危机,1905年被宣布废除。在它沿袭了一千三百年后,终于走向了自己的末路,遭到了历史的淘汰。

7.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 篇七

大学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协调相关利益关系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笔者围绕国外大学治理结构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在分析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治理模式的现状,给出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与探索的方向,展望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的未来走向。

一、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大学制度具有时代刻线,现代的大学制度是从古典大学制度演变而来,是现代大学依法治校的内部依据。是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办学“软法”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以规范和行为基础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是协调政府、社会与高校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管理制度。实现政府、社会与高校高效率的耦合联动效应。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是大学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面向社会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学校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协调政府、社会与高校等三方的权责的一系列治理体系。

(二)大学治理结构的内涵

大学治理结构分为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大学的治理结构是指大学协调外部、内部相关利益关系的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政府方面的权责体系,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协调政府、社会、市场等外部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体系构建。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大学内部的权责体系。学术和行政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要素,在大学制度的依托下,赋予行政管理者的法定权利,学术是大学为了确保大学教师的学术地位,赋予的自然权利。学术是大学的根本,是大学发展水平的象征与标致。大学治理结构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外部的政府、社会、市场与内部治理结构的行政、 学术实现耦合联动效应,形成大学发展的驱动力。

二、大学治理结构的研究现状

1960年,美国的约翰·柯森,从现代化、环境以及系统的角度,出版了《学院与大学治理———结构与过程的现代化》一书,系统阐述了大学治理结构的要素。同时,美国的费雷德里克·博德斯顿基于治理权利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治理权利。美国的大学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共享性、制衡性和松散性。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的特点:一是治理的主体、角色多样性;二是权力约束关系的系统性;三是治理机制的丰富性。

英国学者特瑞·科姆,探讨了新自由主义和职能部门改革的背景下,英国大学的治理结构和模式。认为英国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压力,来源于新形势下政府与大学的耦合模式。主要表现在政府监管与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机制上。同时,指出了大学治理的法律和管理框架的变化特点。

加拿大的格兰·琼斯对大学治理结构有深入的研究,既有实证研究也有理论探讨。实证研究有格兰·琼斯领导下展开的对加拿大省立大学领导者、大学和社区学院学生联合会进行调查研究。1994年,巴巴若·安德森与格兰·琼斯于对教师联合会进行了问卷调查。1995年,格兰·琼斯和米歇尔·斯寇尼克对加拿大大学董事会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由德若萨·莎拉汗、保罗·高洋和格兰·琼斯发起的有关加拿大大学学术评议会的研究。在《国家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治理》一书中,格兰·琼斯以政策网络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加拿大大学的治理结构。

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起步较晚,直到21世纪初期,从管理的视角走向治理的视角的大学治理结构研究,国内学者如高婞(2013) 阐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下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甘永涛(7007)给出了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三种国际模式。丁笑梅(2014)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在解决制度悖论的角度提出了我国大学治理模式与现代大学制度,并对中国大学治理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研究。程北南(2011)对美国大学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给出美国大学的经验借鉴与启示。樊俊飞(2013)从大学章程角度,研究了大学自主权问题,并给出了治理结构构建若干建议。

三、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治理结构改革与探索

(一)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治理结构发展趋势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经历了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发展历程,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国家建立了48个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试点,通过颁发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并召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试点工作中期总结暨研讨会,公布了“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以及一系列的调研工作。充分论证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的可行性,针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 教育观念、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在充分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治理结构基础上,不照抄照搬,建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有助于学术创新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制度,完善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

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治理模式,要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体系下,基于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国情,在政府、社会等外部治理环境与大学内部党委、行政建立耦合联动的治理体系,在依法治校的法律框架下,重点完善大学的章程、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 学生代表委员会等章程,以及外部政府、社会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赋予大学行政、学术等事务上的自主权,发扬大学精神,积淀大学传统,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其基本的理念与价值蕴含相对具有融合统一和高度的一致性。国外大学通过教授治校,来实现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凸显学术本位,所有的规章制度、规则都围绕学术活动而量身订制。开放、自治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耦合联动,树立大学精神独立与自主管理。

(二)我国大学治理结构的探索

1.大学治理结构目标。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在现代大学制度下,遵循《高等教育法》颁布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制度。大学要保证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政府、社会等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依法治校,科技兴校。完善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生代表委员会章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构建大学治理结构的科学民主的保障机制,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一是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二是顶层设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三是先行先试,不断探索积累经验。

2.大学治理结构改革的内容。全面推进大学章程建设:通过章程明确学校与政府之间的权责,构建内部行政、学术、教师、学生的治理体系。构建外部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模式。实现外部内部耦合联动,共同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术方面,完善不同层级的学术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发挥教授、专家治学的作用。行政方面,完善管理体制、制度、办法,建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系,为教学科研做好管理与服务。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管理、学术的权责。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聘、经费管理等方面的主导权,激发系办学活力。

3.大学治理结构模式。完善章程建设:大学章程是大学“软法”,是赋予大学内部管理的依据。大学的章程,明确了大学的定位、办学性质、发展方向以及治学理念,是大学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主要依据。逐步探索学术自治、教授治学,推行简政放权的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38条也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学术管理方面:实行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学术委员会,是现代大学学术管理不可或缺的核心机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大学的吸引力,现在学生成才的道路已经很宽阔;二是如何创新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特别是为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校务管理方面:建立外部内部耦合联动的监督机制。校务委员会,是现代大学治理机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要探索建立由法人代表、党委负责人、教师代表、企业、行业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提升大学决策的科学性。多元参与,才能实现民主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总之,我国的大学治理结构要参考吸收国外大学治理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结构,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与改进,一是积极稳妥的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二是依法治理,推进大学章程建设;三是完善大学领导体制,着重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四是以制度形式明确行政与学术权责及职责范围;五是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教代会、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六是构建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通过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竞争机制,使大学的技术逻辑要与市场逻辑紧密结合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钟秉林,赵应生,洪煜.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目标、特征、内容及推进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赵博颉.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

[3]马陆亭,范文曜.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框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

[4]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结构特征[J].复旦教育论坛,2006(1)

[5]唐世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意蕴[J].高校教育管理,2015(2)

[6]杨克瑞.“去行政化”背景下的学术权力与现代大学制度[J].大学教育科学,2014(1)

[7]郭飞.我国高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内部治理结构优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5)

[8]刘向东,陈英霞.大学治理结构剖析[J].中国软科学,2007(7)

[9]丁笑梅.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0]朱孟飞.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中的我国大学治理结构改革[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9)

[11]牛春明.国外大学治理结构及其特点对我国大学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27)

8.现代大学制度的演变 篇八

【关键词】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启示

1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世界级大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近年来中国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也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确定为重大任务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日益成为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热点、焦点和重点问题。与此同时,高擎“去行政化”改革大旗的南方科技大学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推到了风口浪尖,掀起了人们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批判,更激起了人们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期盼。而“钱学森之问”、“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直指教育乃至社会的心腹,激起人们对教育和社会的反思、批判与革新。

理论与实践界围绕现代大学制度的含义、理论基础、价值、建设以及大学去行政化、教授治学、大学内部治理机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从文化、法治、第三部门理论、公共治理理论、认知和组织理论等不同维度与视角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知之非难,行之不易。理论与观念层面的形构只是一种“应然”状态的诉求,具体到实践领域,“实然”状态的突破却是一道鸿沟,需要理论与实践者的攻坚与逾越。因此,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和系统探讨,而对其实质和本质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思考与反思具有本体论的价值。

2 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的外部关系架构

大学自治是中世纪大学的核心理念与精神特质之一,而其享有的一系列特权更是中世纪大学留给后世最值得称道和艳羡的遗产。无论是大学自治,抑或是权力与特权的享有,都从根本上保证了大学在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周旋中享有自治、自主的地位和不容侵犯的权力。而这些正是当前学界关于现代大学制度核心与实质的共识性理解,更是当前我国大学制度建设所急需突破的瓶颈。从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发展看,其自产生形成之日起就具有诸多特权,如司法自治权、罢课权和迁徙权、大学教师具有参政的权利和颁发教学许可证的特权、免税和免役权、管理自主权等。这些权利与特权的享有正是其大学自治理念的具体表现与前提保障,其根本目的是反对外界干涉学校的生活,极力维护自己管理自身事务的权力,一旦遭到某种干涉和控制,学生行会以举校迁移捍卫自己的权力,教师行会则以停止工作来表示反抗。由此观之,在当今的高等教育管理中,我们的大学似乎缺失了些什么。特权权利?自由自治?制度法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能否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能否尊重、遵循学术的思维和逻辑来管理现代大学?事关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与实质,更是架构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的外部关系中保障大学自主、自治权利与地位的前提、基础与保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去行政化”,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解除管制”和“简政放权”,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中外合作大学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无不体现中世纪大学确立的大学自治的理念和精神,更是我国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改革与突破创新。只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大学理念与精神的形塑与共识,而应学习中世纪大学,从法律法制的层面切实给予现代大学诸多权利和特权,以保障其理念与精神的贯彻与落实。

3 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建立

除却大学自治与诸多特权,中世纪大学确立的学术自由、民主管理亦是其核心理念与精神特征。而这些则直指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另一个核心和实质问题:现代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即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博弈。中世纪大学的理念与特权对现代大学建立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三方面启示意义。首先,中世纪大学,无论是“教师型”大学,还是“学生型”大学,其自治和自由程度非常之高的,教师团体或学生团体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学术自身的逻辑来处理大学的内部事务。尤其是“教师型”大学更是奠定了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教授治校”理念与精神的思想渊源。其次,中世纪大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演讲、辩论、游历等,亦是对学术自由、师生民主关系的尊重。而这些正是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教学中欠缺的东西。曾几何时,大学可是演讲、辩论的主战场。曾几何时,人们以演讲、辩论为知识、才能的代名词。曾几何时,大学是何等的兼容并包与来去自由。为何时至今日,我们却要重头再来呢?为何在那个“黑暗时代”,却拥有我们今天所不能企及的东西呢?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反省与深思。最后,中世纪大学生师生之间超越地区、种族、国家、出身、语言、社会等限制的自由流动与交流亦是其学术自由和民主管理思想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正是当前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内涵之一。

中世纪大学与大教堂、议会一道被看作是中世纪留给后世的三个最有价值的遗产,并对近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确立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理念、其享有的一系列特权、其建立的民主管理制度以及其具有的民主性和国际性,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从此意义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于中世纪后期的欧洲,现代大学是中世纪大学的直系后代。中世纪大学的理念、精神、权力、特权与民主管理制度直指现代大学制度精神的核心和实质,即如何处理大学与政府、市场、社会的外部关系,以及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内部治理结构。而对其遗产的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对当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

程耀忠(1981-),男,安徽省六安市人。现为长春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

上一篇:党群共建工作计划下一篇:微机继电保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