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2024-12-16

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共11篇)

1.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一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而且在网上购物便捷,节约时间,效率高并且成本低。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研究了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交易中安全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然而中国现在还没有很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消费不安全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致命的因素。信用卡信息的安全,数据传输的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有阻碍。当网上购物变得越来普及的今天,安全问题更亟待解决。

2.观念约束的问题。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约束,对于网上购物存在顾虑。传统的眼见为实的观念限制了人们网上购物的积极性。思想的约束包括看不到交易的实体、自己的隐私、信用卡信息、虚拟的交易环境等所带来的担忧。

3.法律规范的问题。网上交易作为一种交易手段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但是作为一种新的交易形势,还没有健全的法律体制,使得网上交易不规范,影响网上交易的发展。而且中国还没有像重视实体产业一样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开店要不要到工商局注册、要不要收税、如果收税如何制定收税标准等都是不好与实体产业相一致,衡量的标准和方式也很难确定。现在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法律的扶持。过严的约束会限制它的发展,同样法律规范的疏漏也会让其畸形发展.4.专业人才问题。21 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电子商务课程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但过程是漫长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限制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用人单位苦求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也苦恼工作难找,两方都处于尴尬窘困的地步。

5.物流限制的问题。电子商务的最终实现是依靠发达而健全的物流的配送来实现。中国物流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物流体系不健全,物流配送不合理,物流成本高等都成为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此外,还有相应的认证体系、技术不健全等问题,而且电子商务的普及教育培训也需加强。

二、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当电子商务的基本环境逐渐成熟之后,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已经不再是外部环境所造成,更多的表现在企业内部,如经营战略、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对新环境下电子商务的重新认识等方面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1.所占比例低

进入1999年之后,中国电子商务开始迅速发展,以网上零售为例,其标志是诞生了以8848为代表的一批电子商务网站,风险投资大量投向B2C网站,媒体将电子商务吹捧上了天,上市公司只要与网络发生关系,股价就会在一夜之间暴涨几倍甚至几十倍,那时普遍认为中国电子商务面临“三座大山”,即上网用户数量少、网上支付环境不成熟、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经过几年的发展,早期严重制约电子商

务发展的三大障碍尽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到2002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5910万人,是1998年底(210万人)的28倍,从数量上说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而2009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赶超美国,其市场潜在力和迅猛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可估量的,同时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也日益成熟。但中国电子商务至今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类似的新兴产业商品不够多样化,应该不断扩大网络销售公司的规模,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等,尽管目前生存下来的电子商务网站销售收入持续增长,但在整个商业零售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

2.规模化低

在电子商务领域,是“大而全”还是专业化经营,哪种模式更好一直存在不少争议。美国数据显示电子商务降低了消费者的费用尤其凸显在旅游业,书店和汽车零售业。例如由于电子商务的影响书店和汽车零售业由“大而全”向专业化模式经营,并且逐渐贴近消费者需求并建立自己的区域化管理,有关于“大而全”还是专业经营的理念,两者各有优缺点,其实无论哪一种模式,只要做到规模经营,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获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从而取得更好的收益。目前,国内销售网站规模化低,产品选择性局限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成熟

从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代表了最先进的商务模式,节省了大量手工劳动和经营费用,尤其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顾客关系管理、交通等方面,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商业流程电子化系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动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何况许多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在技术方面还不完善,尤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性化,通常正是一些不太引人关注的细节问题让交易最终无法完成。在管理方面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顾客服务、在线帮助、营销策略、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用户行为和需求的认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最终效果

。4.核心思想认识不深刻

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李琪教授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重要思想,但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至今对此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很多人认为电子商务的核心在于营销手段,营销方法,如何赚钱。当电子商务基本环境成熟之后,如果经营业绩不佳,仍然将原因归结于用户的消费习惯,营销方式不当等问题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并非消费者单方面的问题,更多的还在于电子商务经营者自身的认识。关于“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思想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说明。例如,“用户个人信息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在国内电子商务企业中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网站比例还比较低,许多网站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也没有明确说明这些信息将被如何使用,或者并没有严格执行网站上公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在电子商务活动中 ,为了研究用户的上网/购买习惯或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往往需要用户注册,根据不同的需要,要求用户提供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如果遇到一些网站要求用户登记很详细的个人信息,除非对该服务特别有兴趣,用户可能会选择放弃注册,对商家来说,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潜在顾客。个人隐私问题引起的另一种情形是用户会提供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又难以验证,这样根据用户在线填写的信息来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往往会形成信息的错误传递,造成效果不佳或者资源浪费。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的因素,用户甚至不会因此而投诉,已经下意识的拒绝了电子商务,而经

营者对此尚无感觉,所以核心是人的思想还需要经营者进一步探索。

三、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

首先,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信息技术(IT)厂商和媒体为主体的第一阶段和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后,从2001年开始已经进入以企业为主体的第三阶段。也就是说,如今的电子商务已经渐渐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和光明的阶段。但面对”新三座大山”, 在电子商务的管理上应普遍采取了登记、备案、许可的制度及同时充分重视网络安全与加强网络管理。在电子商务立法中,我国对网络安全与加强网络管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刑法、电信条例到不久前出台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都有一系列的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应加大执法力度对出台的法律法规作进一步的落实工作。相应的,安全性问题,交易主体的合法化和信用问题,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的有效性问题,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环境问题等相关法律问题,就自然成了我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应致力于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建立用户和消费者的信任,建立数字化市场的基本原则,并充分发挥企业自律和市场推动的作用等。这些原则在我国已出台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中初步得到了体现,并且,也必将成为我们在今后的电子商务立法和结合WTO相关规则修订法律时的主要参考。

其次, 企业终归是企业,它有自己的业务领域,就电子商务而言,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都是外行就象农民进城后觉得汽车、电梯、地铁、娱乐城等什么都好,就是不会玩儿。那么体现在电子商务上的弊病就是规模化低, 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成熟, 网络平台的潜在商机和利润让每个商家都想分一杯羹,但却忽视了自身的特点和销售模式,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变成了企业的附属品,而并没有作为独立的新型开发项目进行研究和实施。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做,建立自己完善的网络销售平台,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专业的管理和销售团队,相信规模化低和技术管理水平落后将不是问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新兴产业对社会就业,医疗,福利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大程度电子商务给当代生活带来了便利,当现代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旧的生活模式也同时受到了影响,但从另一方面考虑,由于生活模式的转变更大程度的失业率也会给政府社会带来影响和负担,信息产业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对专业知识匮乏的应聘者或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多年的老员工面临找不到工作或失业的困境,由于经营模式的改变使得一部分人与社会更加脱节,从而联动影响福利医疗等多个行业。电子商务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新兴产业,它与经济、政治、法律等很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各方面都发挥其作用,发挥其联动性,电子商务才能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并发挥其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智能化,电子商务是辅助的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二

关键词:智能手机,机遇,挑战,对策

全球智能手机产业正在由爆发期逐渐进入成熟期,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但增速逐渐放缓, 龙头企业产品创新步伐减慢, 产业竞争走向白热化。随着欧美成熟市场日益饱和,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越来越受到全球智能手机厂商的重视, 这对于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 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在抓住机遇实现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同时, 提前布局、积极应对挑战是我国智能手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1,2,3,4,5]。

1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分析

近年来, 我国手机产业抓住由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升级的机遇迅速崛起, 智能手机产销量均跃居全球首位, 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发展壮大, 产销量跻身全球前十,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迎来了难得的爆发性增长期[6,7,8,9,10,11,12]。

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对功能机替代趋势显著

近年来, 随着智能手机在我国迅速普及,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速度惊人, 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化增长, 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 2013年第4季度, 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售为9 763万台, 占手机销售总量的91.3%, 对功能机替代趋势显著, 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

1.2 国产品牌迅速崛起,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在国内智能手机总出货量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迅速崛起, 国产手机厂商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根据Gartner最新统计数据, 在2013年4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中, 华为、联想成功跻身全球智能手机终端销量榜五强, 分别列第3和第4位。从中国市场排名来看, 根据易观国际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3年第4季度》, 占据前5位的是三星、联想、华为、酷派和小米, 市场份额分别是15.07%、11.86%、9.57%、9.39%和6.35%。尽管三星仍占据龙头位置, 但市场份额较上一季度略有收窄, 国产品牌智能手机的份额超过80%, 详见图2。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

1.3 独霸全球三成份额, 位居Android主要增长力

Android全球份额不断增强, 中国市场成为Android布局全球的重要环节。目前, 全球1/3的Android智能手机在中国销售, 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Android手机市场。此外, 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源、免费特征吸引我国企业大规模进入智能终端领域, Android操作系统也迅速成长为我国市场主导力量。目前在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上, Android智能手机占绝对主流。根据IDC统计数据, Android设备在中国市场占据近90%的市场份额。根据ZDC发布的数据, 2014年2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Android系统机型关注度高达79.4%。

1.4 依托低端既有优势, 加速进军高端市场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未来几年内, 新兴市场仍将是智能手机发展重地, 其中尤以中低端机型增长势头最为强劲。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上, 中低端领域更是国产品牌的优势所在, 国产手机厂商在成本控制、本土市场、运营商渠道方面具有优势, 诸多国产品牌将竞争重点放到了低价智能手机领域, 低价政策被视为国产智能手机崛起的第一“功臣”。在运营商与国产手机厂商的联合力推下, 低价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迅速。

尽管国产品牌通过规模效应、高性价比产品等策略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却一直难以摆脱量大利微的尴尬。因此, 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厂商一方面加速对中低端手机市场的渗透, 以量取胜, 另一方面中兴、华为、联想等国产品牌厂商也纷纷推出面向高端用户的智能手机品牌, 进军之前几乎被国外品牌完全占据的高端市场, 加快品牌建设步伐。尽管目前国产高端机型在推出频率上还比较低, 但已打破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上洋品牌独享的局面, 企业品牌化建设取得一定突破。

2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面临的战略性发展机遇分析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逐步走向成熟, 产业增速放缓的同时, 我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爆发性增长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智能手机成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重要创新平台, 以及信息消费的重要载体,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战略性发展机遇。

2.1 移动智能应用和服务快速兴起, 引爆智能机应用热潮

以即时通信、音视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为代表的移动智能应用和服务快速兴起, 带动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增长, 移动互联网的热潮正在促使我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发生巨变。一方面, 先进智能手机和3G上网的普及, 使得我国移动互联市场涌现出不少的商机, 其中包括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平台以及移动应用市场。同时, 移动应用和服务的快速兴起也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上网环境、购物习惯甚至是喜爱偏好, 手机上网逐渐取代PC, 功能机向智能机换代需求持续加大。截至2013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年增长率为19.1%,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1.0%, 手机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2.2 4G牌照发放在即, 自主国际标准成产业链突破点

TD-LTE是我国自主4G技术, 国产手机厂商、芯片厂商更早参与到产品的开发和对网络的测试中, 提前抢占了市场先机。在工信部颁发的首批4G入网许可中, 华为、中兴通讯、索尼、三星各有一款手机入选, 国产品牌和洋品牌各占一半。除此以外, 宇龙酷派、天宇等多家国内手机厂商都有4G产品在进行测试。芯片方面, 华为海思、创毅视讯、联芯科技、展讯、中兴微电子等多家国内厂商积极备战多模多频LTE芯片,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链薄弱环节有望取得突破。

2.3 信息消费成为新亮点, 政策驱动力显著

当下, 信息消费已然成为最为活跃的消费热点。2013年, 我国信息消费的规模达到2.2万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28%, 信息消费正在成为市场新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为了推动信息消费大规模发展, 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将信息消费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支持信息消费的力度不断加大, 这势必将加速信息消费发展, 并带动与之相关的整个产业链大踏步前进。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载体, 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在信息消费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 也必将从政策中得到更多实惠。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 要“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鼓励整机企业与芯片、器件、软件企业协作”、“支持电信、广电运营单位和制造企业通过定制、集中采购等方式开展合作”等。这些无不为我国智能终端产业在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等方面指明方向。

3 我国智能手机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分析

当前, 全球智能手机产业正迈入成熟期, 其背后孕育着影响更大的创新与变革, 这对于亟待实现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与转型升级双重目标的我国而言, 既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性发展机遇, 又蕴藏着巨大的挑战。

3.1 生存空间狭窄, 海外突破步履艰难

目前我国智能手机企业大多以国内市场为主, 国产智能手机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这虽然有利于国产智能手机未来迅速占领农村和三四线城市, 但与国外大牌企业相比, 利润水平较低, 品牌影响力和品牌溢价有待提升。随着全球智能手机产业趋于成熟, 欧美市场趋于饱和, 国外智能手机厂商必将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进行争夺,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国产智能手机企业生存空间将遭到进一步的挤压。此外, 由于国内市场发展有限, 利润率低, 我国部分智能手机品牌企业也逐步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尽管目前中兴、华为等国产厂商的手机出货量已经相继进入全球前五, 海外市场销售规模更是占据近半份额, 但与国外巨头相比, 我国智能手机企业研发投入有限, 创新能力不足, 大多仍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海外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开拓步履维艰。此外, 一旦国产企业在高端手机市场取得有效进展, 威胁到国外品牌厂商的利益, 还面临国际巨头专利大棒狙击的可能。

3.2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产业发展面临致命风险

由于在核心技术上投入不够, 国产手机创新大多只能通过机身、外观不断革新来实现, 内部处理芯片以及显示屏等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 缺乏核心竞争力, 自身品牌效应难以与国际巨头匹敌。此外, 由于智能手机的芯片、操作系统、屏幕等核心配件技术都依赖国外进口, 国内厂商没有任何定价权, 只能听从国外厂商的价格政策, 因此利润大多被国外厂商拿走。一旦三星等国际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动全线产品价格战、渠道战和供应链战争, 很多国内品牌手机厂商将不可避免地迅速走向衰亡。

更为严重的是,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整体专利水平与国外巨头相比有较大差距, 缺乏核心专利的技术积累, 不具有与国外企业谈判的筹码, 同时也缺乏批量购买专利的资本, 一旦国外巨头针对我国企业发展专利战,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命脉将面临致命威胁。目前, 在中低端智能终端领域, 我国手机生产企业不断遭到来自国外通信巨头的专利诉讼, 不得已向国外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专利许可费用, 让本就低廉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随着国内手机厂商开始在中高端产品上发力, 与国外巨头抢夺高利润市场空间, 国产手机厂商将面临更大的专利打压风险。

3.3 量大利薄现象严重,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依靠有力的成本控制和价格战以及跟运营商的密切合作, 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中华酷联”更是成功跻身全球十大智能手机生产企业的行列。然而, 尽管国产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但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 国产手机长期以来给人廉价、低质的感觉, 难以进入高端手机市场, 量的提升无法带来相应比例的利润提高。据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数据显示, 2013年第三季度, 包括平板电脑、笔记本和其他移动设备在内, 苹果公司的利润超过了三星、LG、诺基亚、华为、联想和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总和。而国产品牌利润空间狭窄, 只能靠抢占利润率低的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渐发展成熟, 成本不断下降, 未来将有更多的国内外品牌进入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 国产品牌的优势将难以持续, 而其品牌劣势反而会进一步凸显, 国产手机利润率还将持续下降。一旦市场发生变化, 中小品牌企业面临破产威胁, 而出货量大的国产品牌厂商将会迅速陷入两难困境, 产业发展面临洗牌。

4 推进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做大做强的对策建议

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围绕智能终端的竞争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在全球智能手机产业逐步迈入成熟期, 产业发展趋缓, 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 我国智能手机产业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性机遇期, 整个产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我国智能手机产业而言, 一方面要充分把握这一爆发性增长期, 努力利用既有优势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要针对远期可能面临的隐患, 提前布局, 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为产业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和必要保障。具体对策如下:

1) 加强政府层面的统筹规划和市场管理, 为产业发展创立良好条件。

充分发挥政府的行业指导作用, 加强产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 规范手机市场管理, 制订相关手机市场管理条例, 规范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秩序。在我国智能手机产业整体实力不强的条件下, 探索使用其他产业政策、行政审查手段和国际商贸规则实现对国外企业的制衡。合理运用规则和政策工具, 对国外企业可能造成的不正当竞争、垄断和违法违规行动进行必要调查, 为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和公平竞争环境。

2) 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不断完善产业链。

集中优势力量, 扶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 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 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的突破, 推动我国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完善。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 充分利用本土化优势推动智能手机热点技术研发, 根据自身实力选择适当的研发路线, 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前谋划。

3) 成立国家级专利运营公司, 积极推动专利收购。

联合政府和民间企业力量, 成立国家级专利运营公司, 构建囊括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专利池, 提高专利组织运作能力, 帮助企业建立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专利战略体系, 同时在遇到针对我国企业的专利诉讼时, 拿专利池中的专利统一应诉和开展专利谈判。重视利用收购解决专利问题这一有效途径, 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收购以及联合收购。

4)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加强国内智能手机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工业和服务模式, 提高自身竞争力。推动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步伐, 整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资源, 从国际法、国际经济组织、公共外交、民间组织等多种途径为我国企业海外市场开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MCDANIEL P.Bloatware comes to the smartphone[J].IEEE Security&Privacy, 2012, 10 (4) :85-87.

[2]DEDRICK J, KRAEMER K L, LINDEN G.The distribution of value in the mobile phone supply chain[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11, 35 (6) :505-521.

[3]TODOR V.The gamification of the study of electronics in dedicated e-learning platforms[C]//Proc.36th International Spring Seminar on Electronics Technology.Alba Iulia:IEEE Press, 2013:428-431.

[4]RAGBIR D.Using social networking and virtual reality to harness creativity in students in e-learning situations[C]//Proc.IEE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Rome, Italy:IEEE Press, 2012:225-230.

[5]CHANG C Y, WANG F H.Analysis of strategies for the mainland China mobile phone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 Management, 2008, 6 (2) :93-98.

[6]MICHAELE P.竞争优势[M].陈小悦,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7]ANDREW C, KATHLEEN S L.战略协同[M].任通海, 龙大伟,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8]张利飞, 张运生.智能手机产业操作系统平台竞争战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3 (4) :148-158.

[9]廖祺.中国手机产业现状的SCP分析[J].当代经济, 2012 (23) :48-50.

[10]刘磊.基于SWOT分析下的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发展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1 (11) :107.

[11]遆云凤.国产手机企业竞争力分析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2.

3.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字:电子支付,电子商务,解决对策

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主要指进行网络化商务交易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快捷安全的支付手段实施的货币支付行为。基于电子支付具有节省时间、操作方便以及成本低等基本优点,是目前电子商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随着我国电子支付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支付市场出现的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电子支付市场发展现状

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电子支付元年,这一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高速增长,中国的电子支付实现了飞跃式增长。截止到2011年,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到22038亿元。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到9764亿元。

二、电子支付市场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

据社会调查显示,约为23.5% 的企业和26. 34% 的个人一致认为诚信问题是电子支付最让人担忧的问题,诚信已成为发展电子支付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网络交易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交易双方不需见面,交易真实性缺乏实际的验证,因而对于社会信用具有更高的要求。消费者对电子支付缺乏信任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消费者缺乏安全意识。目前很多消费者在使用电子支付业务时会出现一些基本的操作错误,如消费者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消费者缺乏基本的常识,导致了目前很多盗窃诈骗案件的发生。

(2)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电子支付的交易真实性不易考察和验证,活动最后是否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买卖双方,取决于金融机构和电子支付平台的诚信程度。我国信用体制起步较晚,建设不够健全,市场环境不是很完善,是制约电子支付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银行发行贷记卡将要承担持卡人恶意透支的信用风险,偏好发行风险较小的借记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

2.缺乏技术规范和标准

对于身份认证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数据加密强度、商用密码产品、通讯安全控制措施等电子支付业务的核心技术等关系行际互联的技术参数,都没有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目前每家银行都是各行其是,互相不兼容。首先,各行网上银行业务标准统一,技术各异,这不利于银行之间以后的互相合作;其次,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3.缺乏相关法律支持

迄今为止,电子支付业务在我国已经开展8年之久,然而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还不完备,甚至可以说是很缺乏。虽然,《电子签名法》的实施为我国电子商务法制环境的完善奠定了基础。但电子支付的立法问题和法律环境还远远没有解决。与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同时进行的《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等法律的修订,也未能体现与电子签名法的衔接。

三、解决对策

1.加大安全保护,提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1)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安全防御能力进行加强。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高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能力和不断完善安全机制以加强网上银行的安全性,如果发现有对网上银行安全构成威胁的情况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2)要对应用软件的科技含量进行大力提高,要勇于使用创新技术,尤其是在安全策略方面,更要注重采用新技术,提高系统安全管理自动化程度,进而减少人为因素对系统安全所造成的影响。

2.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所以必须要运用法律、经济、道德等各种手段来对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进行提升,进而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体系。建立的网络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在每一笔电子字符的交易上,特别是通过第三方面的支付平台支付的相关违约事例纳入网络信用评价体系。

3.完善法律建设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业务发展的基石,对于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规范电子支付的法规制度应包括《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应进一步加快电子支付法律体系的建立。

4.改革经营体制,鼓励私营企业加入,多样化发展

尽管银行卡业务在经营体制方面较以往有了明显改进,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银行卡产业运作模式需要深化改革。银行卡业务部门的独立经营、自主核算,利润考核,内控机制等各方面需要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对于信用卡公司而言,由于其业务运作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借记卡业务,更需要有独立的经营体制以促进其产业快速发展。

5.加强与国际接轨

电子支付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发展势头不可阻挡。我们应该从提高我国电子支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出发,尽早做好技术和立法方面的工作,利用国内已有的优势与国际接轨,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注重电子支付的普及率。

四、总结

中国的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必须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规范参与各方的交易行为,来加以解决。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IT技术,完善交易系统和电子支付平台建设,为电子支付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电子支付[EB/OL]. http://baike.baidu.com/ view/131211.htm.

[2]艾瑞咨询报告.[EB/OL]. 艾瑞咨询.

4.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四

电子商务是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全球性、动态关联性、层次性和实时性。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电子资金转移(EFT)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出现便是最初电子商务的雏形。后期,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Internet环境的最优化,另一方面近十年来其“井喷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和文化更迭的交互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的脚步,商品的各大生产要素供需速度日益加快,尤以资金的流速最甚,贸易市场瞬息万变。在这样的贸易大环境下,以国家为单位的经济体之间的依存关系愈加密切,以往传统的商务活动经营模式囿于其交易过程繁琐、交易速度缓慢等原因已不能满足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而与之相对的新兴电子商务则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交易活动已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是21世纪世界经济活动的中心。1998年11月18日,江泽民同志在吉隆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经济模式的发展方向,电子商务将把世界推向一个整合经济模式的新时代。”在这个崭新的时代,要首先实现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共融,从而将电子商务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继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6号年《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发布后,我国在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要求、注册及备案管理、进出境货物通关管理、物流监控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进一步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覆盖面的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在梳理以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模式变更、发展趋势等相关研究的文献后,根据最新统计反馈的数据对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发展前景和所囿困境做出简要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2 我国国贸电商经营模式现状

在电子商务中,电子仅是媒介,商务才是主体。因而我国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在保留有传统商务活动的基本特征的同时,又逐渐融入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力量,因为其发展与壮大的过程中对传统商务经营模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对我国的商业主体运营模式引发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21世纪初,利用电商经营模式来开展商业活动的先驱者是我国国际贸易行业。通过李家在2000年发表的《论我国外贸公司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持续发展》中对200家外贸公司的调查,其中有73家,即36.5%的外贸公司建立公司网站,并最先利用互联网开展贸易活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内外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直营、代营等多样化的模式涌现,电子商务这块膏腴之地不再仅供于大、中型企业,近年来有大批小、微型企业,甚至个体户都纷纷投身电子商务之海,从而使得电子商务领域的新生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以出口为主,进口仍处发展中状态,其中2013年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占比为88.2%,跨境进口以个人零散“海淘”商品为主,从交易模式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以B2B交易模式占比达90%,其余10%为B2C交易模式,但随着贸易的碎片化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纷纷涌现,B2C交易份额将会有大幅的提升。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6万亿元,2012年约为2万亿元,2013年突破3.1万亿元,到2016年将增至6.5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

此外,跨境电子商务的高热也助燃了外贸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成为外贸市场新的驱动力。国家决策部门也关注到这一领域,并颁布相关意见政策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保驾护航。2013年7月,商务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先后发布外贸“国六条”;8月,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正式提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据统计,我国已有80%以上的外贸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这一比例相较于2000年时的36.5%来说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3 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优势

3.1 交易成本优势

跨境电子商务通过直接搭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桥梁,从而打破渠道垄断,缩短供应链,减少中间商利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如图2显示,传统跨境交易过程相对繁琐,而跨境电子商务则最大化的精简了交易环节。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将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的交易成本降低,且提高了生产商所获利润,降低了消费者支付费用,进而促进了双方交易愿望,激发了各类型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动力。

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不仅简化了交易过程,降低了中间额外费用,也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表1的例子不难看出,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在人力资源、宣传营销等方面的成本都显著低于传统商务模式。

据美国《福布斯》的统计表明,利用电子商务经营可以节省企业交易成本的5%—10%但是,然而电子商务较传统的交易成本之外又在信息技术、网络安全、计税、法律等方面新增了交易成本,但就整体而言,交易成本仍是大幅下降了。

3.2 交易主体多元化,产品资源丰富,贸易机会增加

传统的跨境商务的参与主体为大、中型生产制造商、外贸企业、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和国外消费者,而跨境电子商务的主体则在上述主体之外还包括小、微型企业、个体商户、网络公司等,其组成更为多元化。网络交易平台的打开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交易过程的网状化,从传统的A到B国的双方交易衍生成了A国生产,B国运输,C国宣传,D国提供交易平台,E过承包结算方式,最后消费者遍及多国,这样使得贸易形成网状综合系统,大大增加了贸易机会,更使其本身更具备商业价值,有利于促进各个交易主体致力于发展其具备相对优势的产品,丰富产品资源供给,将共同利益最大化。

3.3 打破地域限制,刺激商业竞争

我国传统外贸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据统计,我国对外贸易80%集中于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山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天然的地域优势以及经济环境优势使得对外贸易发展快于内陆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出现打开了无数“快、直、多”的交易渠道,从而减弱了地域差异所带来的限制,为内陆地区的商品打开了销售渠道,刺激了内陆地区的外贸经济发展,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产品更加多样化,为诸多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夯实了前行之路。另一方面,原本独享外贸资源的沿海商家不得不面临内陆商家“分一杯羹”的问题,因此不得不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提高售前售后服务质量和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多方对外贸资源的竞争过程中将总体收益最大化。

4 跨境电子商务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虽然我国目前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蓬勃的良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之所以能短期内迅速崛起不是凭空所成,较传统商务经营模式来看其优势非常显著。但就我国的历史渊源较浅、普及时间较晚的网络和电子商务基础而言,由传统跨境商务模式转型而生的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

4.1 通关商检的监管问题

就我国传统的跨境商务模式来看,一次交易需经历报关、报检、结汇、退税、监管等环节,整个过程都在监管部门的把控之中,商品信息核对、交易数额核算以及关税扣报等都有记录可循,从而保障了交易的安全、顺利进行。而跨境电子商务作为近十余年来新兴的交易模式,相关部门在对交易的监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纰漏,诸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往往存在数量少、金额小、频次多的特征,因此交易平台每日所录入的交易数据相当庞大,一一监管审查较为不易。

加强我国海关网络技术力量并明确网络交易的监管标准是缓解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另外,当前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是高度重视的,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支持国内企业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优化配套的海关监管措施;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明确规范进出口税收政策;完善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管理;提供积极财政金融支持等。同年7月23日海关总署公告2014年第56号(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也明确提出了对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的监管要求。

4.2 物流保障问题

不论是传统的国际贸易,还是电子商务,整个交易过程可以归纳为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种流动的组合。而两者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流动的方式和速度不同。电子商务相较于传统的跨境商务模式而言,其三种流态的速度更快且均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处理,无需像传统商务模式中利用电话、传真来交换信息,利用汇款来支付费用,从而大幅提高了交易效率。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传统的物流已难以保障交易的顺利完成。尤其是在跨境交易中,消费者在支付商品费用后,往往需等待1周-1月的时间才能收到商品,先不论时间周期太长,商品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还易受损,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另一方面,现有的物流监管制度也存在问题,物流公司在送货时往往只利用电话通知消费者,或直接将商品寄存在物业处或保安处,在这一过程中,极易出现商品的遗失和错拿,而物业和保安处并不能承担全部责任,物流公司也常常被消费者投诉所困扰。

因此,提高跨境物流的安全保障,加强送货渠道的监管力度,将送货过程规范化、安全化是保证消费者利益的首要工作。我国较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已经逐渐意识到物流安全的重要性,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致力于操作大型跨境网购项目,随着邮政和阿里巴巴开启合作,这一领域前景更加明朗。据了解,目前,中国邮政已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通邮关系,其国际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可帮助消费者和商家更快地实现包裹通关。

4.3 消费者缺乏网购安全知识

网络交易的大环境是建立在诚信和安全的基础上的,但是仍有许多不法分子在利用网络法律和网络技术的漏洞从事着欺骗消费者的网络交易。且跨境电子商务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为低端无品牌类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低廉,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这使得企业在价格战中花费大量资源,而在产品质量的控制上埋下了隐患,这既导致了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又使得企业始终处于无品牌、无信誉的低价竞争阶段,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者由于缺乏对网络购物的安全知识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事可避免的,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对网络诈骗、虚假交易等不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并扼制企业间的低价竞争,鼓励并促进企业通过加强自身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水平来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多媒体平台进行网购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消费者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会从多方面来判断并选择所需商品,从而将网购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4.4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

跨境电子商务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后继无力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缺乏综合型外贸人才缺乏。第一缺乏语言人才,既有国际贸易经验又能熟练掌握英语的人才本就较为稀缺,且当今多主体参与的国际贸易活动中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要掌握英语,更需要能够开拓新市场,掌握诸如巴西语、阿拉伯语、印度语等小语种的人才,而现阶段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主要来自于外贸行业,其中英语专业居多。第二缺乏综合素质人才,除开语言限制,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还需要具备洞悉国际市场发展,了解国外交易方式、民众喜好、消费习惯等,并熟悉目标市场交易规则甚至交易纠纷处理。能够具备上述能力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势必会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

面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稀缺的问题,开展职前及职中培训、提高职位待遇、谨慎选拔人才都是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途径。一方面依托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围绕跨境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交易技巧等内容进行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以迅速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弥补人才缺口。另一方面,从新生力量抓起,鼓励高校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或开设相关专业。学校需从社会需求出发尽快调整并完善培养计划和模式,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缩短其在岗时的适应期,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效率。

得益于时代的进步,跨境电子商务的衍生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高了更广阔的平台,但在这块广袤的新土地上,我们仍旧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机遇,把握机遇战胜挑战,我们需要政府不断完善制度以及政策措施,需要各级企业、商家的同心协力,以确保跨境电子商务的平稳顺利发展,使得中国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获得优势。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以往传统的商务活动经营模式囿于其交易过程繁琐、交易速度缓慢等原因已不能满足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而与之相对的新兴电子商务则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此,在梳理以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历史、模式变更、发展趋势等相关研究的文献后,根据最新统计反馈的数据对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发展前景和所囿困境做出简要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后续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发展与困境

参考文献

[1]李家.论我国外贸公司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可持续发展[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11).

[2]张燕平,覃聪.中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对策-基于和传统国际贸易的比较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3]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2,(2).

[4]陈旭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格月刊,2014,(3).

5.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五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在国外,平均每辆车上的电子装置占整车成本的20—25%,一些豪华轿车可以装有48个微处理器,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由于欧、美、日、德汽车整车产业非常发达,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最旺盛,是全球主要汽车电子市场。2004年和2005年的世界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240和1340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增速保持在整车市场增速的2.5倍左右。2006年,我国汽车需求达到600万辆(其中轿车400万辆),汽车电子产品价值按25—30%折算,市场规模大约达到2500—3000亿元,并将保持持续的增长趋势。

随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的价值含量迅速提高,未来的汽车电子产品中,围绕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和娱乐等方面的元器件及其安全与防盗需求的增加、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之间的转换以及动力方面性能的提高,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同时,跨国汽车电子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维持并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也为开辟和占领新兴的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运用全球择优配套体系实现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的区域转移。由于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此次转移的重点区域,我国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已刻不容缓。

一、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持续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是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的直接保障,随着国产汽车产品升级步伐加快,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和普及已成为汽车产品升级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基本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预计2008—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将达到1434.1亿元人民币。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正在积蓄力量,以区域为单位形成产业集聚, 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和整合来降低综合成本,形成一批汽车电子骨干企业。吉林省计划到2010年,把长春建成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汽车电子生产、出口、交易基地;湖北省计划以“一个产业带、两个产业园区、一个信息平台”为基础,做大汽车电子产业;天津市计划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重要影响的汽车电子产业园。

(一)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是国内轿车厂大多是合资企业,其所生产的轿车多是外方设计的,外方掌握技术决策权,使用的电子产品都是外方的配套厂商提供的产品,国内自主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很难进入其配套体系。由于汽车电子产品与整车的配套相关性很高,新兴的中国电子企业要上规模,很难走出合资经营模式,且容易被整车厂控制,这严重影响了国内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二是电子产品更新周期比汽车短得多,两者发展的不同步使得汽车制造商难以及时采用新型汽车电子产品。

三是国内汽车电子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应,在市场开拓、产品销售、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使我国汽车电子产品成本高、可靠性差,致使国内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相抗衡。

四是各地汽车电子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汽车电子行业缺乏配套能力。由于缺乏整车的需求牵引,汽车电子制造商不得不自行研发产品的功能性样机,才到整车厂接受测试,通过测试之后才寻求配套厂家。

五是汽车电子企业在开展研发和产品产业化方面比较少而且力量单薄,数量和资源投入还达不到一定规模。对国际标准体系的要求了解不够,由于测试次数少和费用高的原因,产品经受的测试时间比较短,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难以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

(二)我国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具有的内在和外在优势

1.市场优势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增速迅猛,基本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巨大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大容量和市场需求多层次的特征,对反映这个市场的所有相关信息,对这个市场的消费群体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体制政策、法律法规,我国的企业比国外的企业更容易了解,拥有本土市场优势。只要充分发挥熟悉国内市场的优势,针对市场的特色,推出符合需求的产品,我国汽车电子生产企业就能生存和发展壮大。

2.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在未来20—30年内将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全球汽车整车成本构成中,工资约占汽车价格的7—10%,且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工资增长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低成本的劳动力使得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将在海外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同时,它也会促进汽车电子产品的出口。国际汽车巨头如福特、通用增加对中国的采购,年采购额已接近10亿美元。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如美国的德尔福、日本的电装、德国的博世等一大批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巨头,已纷纷将汽车电子的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以降低成本。

3.后发优势

目前,我国已引进了多种轿车和发动机技术,在不同程度上都装有先进的电子产品,如电子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组织技术力量对这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产品;同时可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增强开发能力,缩短我国在汽车上应用电子技术的过程。

二、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模式和对策分析

根据世界汽车电子产业的总体发展模式以及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基本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类:自主开放型发展模式、共同经营型发展模式、外资主导型发展模式。传统汽车生产及汽车电子产品的发达国家基本上均是自主开放模式。作为后起之秀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则是按外资主导型、共同经营型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模式,但引进的均是国外品牌,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日本和韩国,作为汽车工业的后起国,先引进,接着推行自主开放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创造了汽车业界的神话。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已日臻成熟,在自身宏观环境优势、市场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一定程度的技术优势等条件下,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应在现有的国内主要几个汽车生产基地按外资主导型、共同经营型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模式来发展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 发挥自身优势, 培育起属于自己的专业人才、建立起专业的研发中心、自主的生产厂商等,推动全面技术和产品提升,达到自主开发、生产、销售。

(一)国家实施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把汽车电子产业规划和促进汽车电子应用政策统一纳入专项体系,培育汽车电子产业

汽车电子是一项涉及汽车、电子、计算机等诸多工业的系统工程,要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相配套,相关产业要相互协调。从总体上说,汽车电子化是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框架下,由信息产业部门联合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和行业专家,通过对我国汽车电子的市场调研,根据我国汽车需求市场情况和未来电子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融合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 调控和管理汽车电子市场,集中人力和财力进行汽车电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关键技术突破点和重点产品研究开发方向等。

(二)制定鼓励政策,用贴现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对汽车电子技术研究开发、汽车电子发展专项的项目进行详细论证。国家在财政、金融、税收、外贸和政府采购等方面,重点支持一批汽车电子产业化工程和技术改造;成立汽车电子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是进行电子控制单元软硬件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国外公司是不会技术转让的;吸引国内外中小型电子企业,从事高性能车用传感器、车用电子控制执行器的引进、开发和生产;利用国外著名IC企业,进行车用高性能CPU的OEM设计制造;组织或创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集成企业等。

(三)培育骨干汽车电子企业,推动汽车企业和电子企业的合作,加快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为国产汽车电子产品创造市场空间

汽车电子产业在走向专业化和市场秩序等方面亟待规范、实现良好的运转。应该加强各类工业应用电子产品的专业管理,加强相关标准建设,可尝试将原附属于各汽车企业的电子部门或公司剥离出来,通过联合、上市重组等方式,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汽车电子骨干企业。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以获取相应的技术介入汽车电子领域。汽车电子行业要抓住跨国公司及建立全球对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机遇,突破原有集团、部门、属地的界限,加快与国际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开拓汽车电子产业的美好未来。

(四)在产业布局上,应结合汽车工业布局、汽车电子产业状况、电子信息产业较发达地区、汽车电子研发实力较强的院校和研究所、高科技人才培养和聚集地区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是选择和依托现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和研发机构,建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研发生产体系;二是选择电子信息产业较发达地区,建立汽车基础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车载电子产品、汽车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相关软件产业;三是选择研发实力较强的高校、研究所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国家级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及企业技术中心,促进研发机构和汽车企业紧密结合,加快成果转化。

6.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六

【关键词】体育文化;问题;应对策略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产物。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肤色和信仰的数以万计的人民在生活方式和观念方面收到体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促进社会和谐及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方面,体育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文化是人们生活方式和体育价值观的深刻体现,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

一、我国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大众对体育文化普遍认识不足

我国公民现如今的体育文化观念不是很强,许多人认为体育文化是自己生活之外的事情,同自己无关,认为这种文化是职业体育工作者的工作文化或体育爱好者的文化。

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文化内容,体育文化的核心就是运动和健康。作为一种文化内容,它鼓励全民运动,鼓励人们追求健康和快乐的生活。作为一种文化追求,体育文化应被局限于体育爱好者这一个群体,而应该成为全民的文化追求,体育教学部门和文化部门是目前体育文化活动的主要倡导方,我国现在的体育文化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未能普及到大众的生活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众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2.缺乏强有力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目前我国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所缺乏的,民间体育文化活动也不够活跃和积极。总体上来看,这同我国的体育文化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就体育文化机构自身来讲,它在组织和开展优秀的体育文化时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而公众对于这些活动也缺乏积极参与的态度。我国的体育文化在我国举办奥运会之前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我国的体育文化被很好的调动和组织起来,尤其表现在全民体育文化方面。但是,奥运会之后,这段高潮并为持续下来,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3.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参与不足

目前,我国体育文化在宣传和参与方面的不足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体现如下:

一是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文化的传播是体育文化传播到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目前,体育文化传播方面地域差异较大,这于体育文化的发展在不同地地区的发展状况是相符合的。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体育文化发展较好;反之,则相对较差或处于空白状态。

二是体育活动的参与,即使一些地区的体育文化得到了较好的推广,也不能保证民间有足够的参与,因为对于大众而言,他们无法将体育文化融入到自己相关的体育活动中去,体育文化的发展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二、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1.改变体育文化观念,倡导全民体育健身文化

首先要改进全民的体育文化观念,鼓励大众接受和认可体育活动,这就需要对全民体育健身文化进行倡导。全民健身文化的倡导和培养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增强大众对于体育健身文化的参与热情,这可以保障活动方组织的体育文化活动能得到充分的参与。城市应该成为体育健身文化倡导的起点,通过社区体育和文化管理部门逐渐加以展开,最终通过全民体育健身意识的普及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

2.完善体育文化管理机构,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文化活动

体育文化要想发展,政府部门的引导和管理至关重要,政府在开展工作前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安排和管理相关工作,将各部门的关系协调好,同时对各方资源加以利用,保证体育文化的发展井然有序。

对于体育事业中体育文化所占的重要地位,体育管理部门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应尽快将各级专门的体育文化管理机构进行组建并完善。同时,根据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切实将体育文化的相关工作落到实处。鼓励各种类型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这些活动可以对城市社区和高校加以利用,如在高校组织一些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城市社区开展一些中老年人比较喜欢的体育文化活动等,推动我国体育文化活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3.强化体育文化宣传与传播,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形式表现为身心并兼、内外兼修、传统养生,和谐、正心、修身、养生等是其价值取向的主要表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相比,人们对体育强身健体的文化认同都更为强烈,这是西方体育文化所不具有而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所具备的一个独特的吸引力优势。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廉价性、平民性和草根性的特点,对于正努力向小康社会迈进的中国人民来讲,这种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满足既可以提供娱乐和健康,又可以让人民消费的起的廉价体育要求。

同时,借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体育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对传统体育的娱乐和健身价值进行大力开发,立足国内多开展一些民间体育运动,如太极拳、赛龙舟、舞狮、舞龙、扭秧歌、踢毽子等。这些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建设中体育文化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新形势下,体育文化发展必须正视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育文化营造、环境支持、管理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综合着力,提升全民的体育运动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浓郁的体育文化,这既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提升全面身体素质的有力举措。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探讨体育文化发展相关问题仍将是热点课题。

参考文献:

[1]金成全.河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5:116-117

[2]汪全先,商汝松,李乃琼.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13,03:112-116

7.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七

1 B2C电子商务物流过程

如上图所示, 企业向购物网站发布商品信息、收集商情;消费者通过购物网站浏览商品信息、咨询和下订单。购物网站是B2C电子商务中商流产生和聚集的中心。而支付和物流环节是电子商务的实现环节。B2C电子商务企业通常会提供汇款、在线支付、货到付款的支付手段, 支付环节基本满足需求。

物流环节通常的流程是:客户在网上下订单后, 经过订单处理中心, 集中汇总到库房, 然后进行拣货、配货后, 进入运输环节。在运输环节, 同城配送直接由配送人员用摩托车、自行车甚至公交等便利的交通工具交付客户;城际间配送则由配送公司或企业内部物流部门把商品集中, 通过飞机、火车、汽车甚至海运或内陆水运运送到客户所在区域, 再由当地负责配送的人员交付客户。网络购物消费者可接受的配送时间是四天左右。为了缩短城际间配送周期, 一些B2C电子商务企业在订单集中、交通方便的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建立仓库。本地仓库没有的商品才通过空运、陆运或水运进行转运配送。

2 典型的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典型的B2C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有三种:第三方物流模式;自营物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

2.1 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指企业或厂商网站根据消费者网上购物清单和消费者家庭地址信息, 委托非交易两方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商品送达消费者的物流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不需B2C企业进行物流相关设施的投资, 可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先进物流设施和专业经验进行规模化物流操作,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但第三方物流公司有自己的制度和文化, 不能体现B2C商家的经营理念, 配送异常时, 易出现冲突和相互推卸责任, 增加交易成本。第三方物流是目前B2C电子商务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

2.2 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本质上是传统企业物流部门的网络化运营。企业自建仓储中心和配送点, 根据客户需求, 由配送中心或配送点配货并送货上门。这种模式系统化程度高、物流配送效率高, 商流与物流易于统一协调。由于配送人员同时也是企业员工, 可以实时收集客户信息, 提高企业的适应性。但企业自营物流需要大量前期投资, 并要在运营中对物流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跨区域管理。由于B2C电子商务消费者地域分散、单笔交易规模小, 因而企业自营物流存在物流规模不经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凡客诚品是比较典型的自营物流电子商务企业。

2.3 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模式指为提高物流效率, 多个物流企业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配送。这种模式能够体现配送的规模效益,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物流成本。但缺点是不同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规定、企业文化等有差异, 会带来矛盾和冲突。苏宁电器网上商城南京以外的配送与苏宁实体店共用配送系统。但由于苏宁网上商城与区域销售构成竞争关系, 因而实体店在配送中缺乏积极性, 配送服务差, 甚至出现实体店销售人员诋毁网上商城商品质量的情况。

2.4 三种配送模式的比较

笔者针对艾瑞发布的2010年B2C在线零售商交易额前5名的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当当网和凡客诚品进行了实践调研和访谈。从购物实践和访谈情况来看, 自营物流的用户满意度高于其他物流模式。

3 B2C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现状

在物流市场中上, 中国邮政分布广泛的邮政网点、物流设施及员工资源使其在物流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被网民认为是最安全的快递, 但其不足之处是整体服务水平低, 一般邮寄周期长, EMS收费高。除中国邮政外, 提供快递的有国外的快递公司和国内的民营企业。国外的快递公司数量少, 但市场定位明确, 服务规范, 物流费用虽高于国内民营快递公司, 但能提供较高品质的物流配送服务, 因而在国内物流市场颇具竞争力。民营快递公司约有10万家, 占据了电子商务物流市场70%的市场份额, 并在竞争中形成“北有宅急送, 东有申通快递, 南有顺丰速运”的“三足鼎立”格局。申通、圆通、韵达等快递公司的网点全都覆盖北京、上海、西藏等34个省市自治区, 但是对于相对偏远的西部、北部城市, 如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 多数的快递公司只到省会城市, 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 且配送价格更高、配送周期更长。

从市场细分来看, 提供高端服务的有:中国邮政的EMS服务、顺丰速运、联邦快递等, 它们在网购快递市场份额为5%左右。提供中端服务的有邮政E邮宝、宅急送、全一快递, 占网络购物市场份额的10%左右。高中端快递服务大多采用空运或陆运的方式, 配送安全、快捷, 客户可实时跟踪物流过程, 配送费用多由B2C企业承担。提供经济型服务的有申通快递、韵达快运、圆通速递、天天快递、汇通快运等, 其业务占网购市场份额的85%左右。这些快递公司城际间多采用陆路甚至是海运或内陆河运的方式进行城际间运输。因而, 配送周期长、运输安全性较低。配送费用多由消费者承担。如当当网新增当当商家, 一般单件配送费用为20元左右, 承诺交付周期为7~15天。

4 B2C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4.1 物流发展滞后于B2C电子商务的发展

2010年我国B2C交易规模达630.0亿元, 占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为12.7%。艾瑞预测, 到2014年, 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将达到19337.5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 B2C电子商务占比将达到30.6%。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众多, 但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 都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所需的物流服务。物流的“短腿”严重制约了B2C电子商务的“长腿”。

4.2 物流企业服务定位不明确

B2C电子商务中由于产品的差异, 带来物流需求的巨大差异。目前我国物流公司在经营上是“大而全”, 基本承接所有的物流业务, 缺乏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在区域定位上, 除中国邮政外, 大多把物流配送集中于一线和二线城市, 忽视县乡级物流需求。物流企业定位不明, 必然导致聚焦的物流市场竞争加剧, 而其他市场物流服务不足。

4.3 缺乏行业规范约束, 恶性竞争加剧

我国的B2C电子商务物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各物流企业追逐利润, 而缺乏行业规范和约束。物流企业在分布上区域条块分割严重, 地方保护带来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不规范的恶性竞争, 既降低了物流效率, 增加物流成本, 也与B2C电子商务跨区域物流需求相悖。

4.4 物流增值服务意识缺乏,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公司转型而来, 运输、仓储能力强, 服务能力低, 缺乏客户增值服务意识, 与电子商务企业协同意识淡薄、客户服务缺位。另外, 我国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滞后于物流的发展, 导致物流人才缺乏。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吸纳了大批员工, 往往稍加培训甚至不加培训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带来物流服务的不稳定。

4.5 物流公司与B2C企业缺乏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终端市场的竞争, 本质是供应链上的竞争。作为供应链的两个环节, 企业与物流公司是利益共同体。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有利于双方共同成长。但目前我国B2C商家与快递公司的协作关系往往不稳定, 频繁更换快递公司既是B2C商家的无奈之选, 也反映了物流公司缺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意识。

4.6 物流效率低, 物流成本高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2004年21.3%的基础上下降2~3个百分点, 这表明我国物流的质量有所提高, 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仍在18%左右, 接近发达国家的两倍。全社会物流运转效率偏低、物流成本过高, 制约了B2C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购物的最大优势就是价格低, 但物流效率低、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种优势。

5 对策与建议

5.1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既降低B2C企业经营的复杂性, 又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促进B2C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化分工, 是解决B2C电子商务物流问题的重要途径。

5.2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建立物流一体化

物流企业在区域物流中各有优劣势, 但B2C电子商务物流要求跨区域配送。各物流企业应以服务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扩大企业间的物流合作, 建立仓储、运输、配送及信息服务一体化物流体系。2010年推出的淘宝大物流计划是整合B2C企业和多家快递公司的仓配一体化商务支持体系。

5.3 物流企业明确市场定位, 提供差异化物流服务

B2C商务中客户对物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特别是中小型客户, 自身功能有限, 需求更具有特殊性。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设施及资源特色、区域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技能, 针对B2C商务物流需求的差异, 提供有针对性的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功能要素和资源, 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物流服务。

5.4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物流成本是商品价格之外必须考虑的成本因素。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条码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对物流进行统筹规划, 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 降低物流成本。此外, 加大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是提高物流增值服务的必要途径。

5.5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促进信息共享

为了B2C电子商务各方能够实时追踪查询物流进程, 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促进信息共享。信息系统网络包括与B2C电子商务主客体沟通的、基于Internet网的外部网和企业各部门间信息传输的内部网, 要保证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配送活动保持一致性, 体现物流支持的方便与快捷。

5.6 物流企业延伸服务, 与B2C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与B2C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是物流企业获得稳定发展的保证。把握消费者市场, 融入客户的供应系统, 才能更多了解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实现互利双赢。延伸物流服务, 包括面向消费者市场的信息收集、市场调查与反馈、订单处理服务等, 也包括向B2C企业提供物流咨询、物流规划、库存决策、员工仓储及配货培训等。

参考文献

[1]世界工厂.AresearchreportonChinesenetizens'behaviorinE-commerce[R/OL].www.gongchang.com, 2010-4.

[2]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B2C在线零售商Top30榜单[OL].http://b2b.toocle.com/detail--5732834.html.

[3]艾瑞咨询.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报告简版2010—2011[R/OL].www.iresearch.com.cn.

[4]刘增辉.中国物流实现新跨越——全国物流工作会议综述[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20) .

[5]王慧敏.物流业2010年运行回顾与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 (3) .

[6]蒙玉玲, 闫兰香.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个性化物流服务策略[J].管理, 2011 (3) .

8.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八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 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办公自动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 政府部门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一些基础的政务活动, 实现文字的电子化处理和存储;第二阶段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金卡”、“金桥”、“金关”等重大的信息化工程, 即我们通常所指的“三金工程”, “三金工程”可谓是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雏形;第三阶段是我国的政府上网阶段, 1998年4月, 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标志着中国政府上网的正式启动, “政府上网工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活动在我国正式启动。第四阶段是指从2000年3月至今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全面应用阶段,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这个阶段。

2000年3月开始至今, 是我国电子政务实质性的发展阶段, 在此阶段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有效促进了我国电子政务的飞速发展。2000年3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张, 取代了“九五”计划中“以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提法, 从此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了全面应用的发展阶段;2002年8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出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改进管理方式, 推进电子政务, 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管理服务型政府”的转变;2004年10月,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扎实推进电子政务, 把行政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结合起来, 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2006年5月, 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电子政务是我国信息化的重要方面;2007年,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中对政务网络平台、政府网站、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部署;2007年4月5日,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国务院令第492号) , 并决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实际上成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行政法规;2007年8月13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签发委第55号令《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针对信息化工程提出的系统性管理规范, 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从事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和机构必须严格遵守的法规性文件;2007年9月30日,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中央级传输骨干网网络正式开通, 这标志着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2007年, 十七大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并举的发展, 说明我们的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2011年,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指出, 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 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建设和完善网络行政审批、信息公开、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和审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地理、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 强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规范采集和发布, 加强社会化综合开发利用。由此可见“十二五”规划又一次把发展电子政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从这些政策法规我们可以看到, 中央政府对发展电子政务非常的重视, 近十几年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 信息化发展较为落后, 地域发展不均衡等原因, 导致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观念滞后, 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

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有关“企业上网”、“政府上网”、“电子政务”等概念在我国得到了大量的宣传, 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 过分的重视技术, 忽略了政务, 把电子政务简单地等同为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上网, 认为建设政府网站以及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就是在进行电子政务。

(2) 传统的政治文化, 政府管理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公务员, 导致很多公务员身上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 由此对电子政务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2、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 各地政府盲目建设, 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

3、政府网站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电子政务的立法滞后, 应用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 我国提到“电子政务”概念的法律文件只有一部, 即《行政许可法》, 但该法对于电子政务的规定过于原则, 并不是一部专门规范电子政务的法律。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现行电子政务的规定大多属于部委规章或者地方立法, 效力层级较低, 不利于树立电子政务的法律权威。

5、电子政务平台的开放性和政务活动的安全性之间关系的处理和解决束缚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事关一个地区, 一个部门, 甚至一个国家的利益, 如果得不到充分的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的效能就等于零。目前,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是缺乏自主的核心技术, 我们用的是外国制造的芯片, 外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外国的网管软件。二是我们缺乏掌握高精尖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人才。

三、我国发展电子政务的对策研究

1、电子政务的建设要越来越重视公共服务的建设

公共服务将是电子政务的价值取向, 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将是提供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三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方面, 积极推动政务公开, 提高在线办事能力, 打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

2、电子政务建设应注重资源共享和应用整合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各地电子政务建设将会重点确保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发布, 各地方将利用国家标准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的部署, 促进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电子政务建设要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

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模式从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电子政务将成为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地将逐步形成电子政务发展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机制。

4、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其立法要趋于健全

要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必须制定专门的电子政务法,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通过分散立法的方式进行, 也就是说分别在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电子通信、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利用方面制定单行法律。

5、电子政务应该有一个安全的运作平台

(1) 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因为所有电子政务的应用和安全措施, 比如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都依赖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底层支持。操作系统固有的漏洞或配置不当将有可能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崩溃。值得我们忧虑的是, 目前我们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国外厂家的产品, 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生产商手中。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点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源代码对政府公开的产品;二是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定期检查系统漏洞和配置更改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2)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主要有两方面。第一, 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数据加密。电子政务应用涵盖政府内部办公和面对公众的信息服务两大方面。就政府内部办公而言, 电子政务系统涉及到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地区与地区间的公文流转, 这些公文的信息往往涉及到机密等级的问题, 应予以严格保密。因此,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密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密。第二方面, 数据备份。任何的安全措施都无法保证数据万无一失, 硬件故障、自然灾害以及未知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导致政府重要数据的丢失。因此, 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中必须包括数据的备份, 并且最好是异地备份。

6、电子政务建设中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第一, 应该挖掘一些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方面有潜力的研发人员。在信息化逐步深入的社会谁掌握了核心技术, 谁就有发言权, 不会受制于人。而研究核心技术最终还是依靠人, 国家应该制定吸引这批人才的战略。第二, 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政府公务人员是电子政务的执行者, 因此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务人员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是道德要求。信息公开化程度提高, 黑箱操作难度加大或难以为继, 对政府公务人员的道德自律无疑是一大考验。其次是技术知识要求。随着IT业飞速发展, 知识爆炸、信息爆炸使得知识更新加快, 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与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电子化政府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实现政府办公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电子化。因此, 政府公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 特别是应具有一定的信息化能力。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其次就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就未来我国如何发展电子政务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互联网

参考文献

9.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篇九

关键词:电子商务;立法;社会征信体系

2007年1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中国域名总数达到4109020个,中国网站数达到84.3亿个。

与此同时,网上购物人数大幅度增长,有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9月底,中国消费者网上购物人数已达3000万,年度交易额在500亿元左右。

面对发展迅猛、潜力巨大的市场,我国企业必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关系到企业在未来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能力、生死存亡。

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lncrce),是指实现整个经营过程中各阶段的经营管理活动的电子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增强与顾客、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对企业运作流程重新组合,提升参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电子商务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所表现出的巨大能量,已经使其成为评价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实现加速、健康、稳定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发展电子商务对我国企业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加快信息交流 树立企业形象

通过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可以及时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关于公司经营范围、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服务承诺、产品推广、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使用等信息,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外界对企业有一个直观的第一印象;并且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外界反馈回来信息,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加强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信息沟通,使企业能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

2、加强内部管理 降低运作成本

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从根本上说,就是缩小中间路径——缩小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路径、空间路径和人际路径。所以它可以降低企业的促销成本、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的库存、缩短企业的生产周期、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3、参与国际竞争 改变竞争格局

信息网络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它改变了过去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网络上的竞争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本的多少与规模的大小。借助因特网的电子商务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市场,那些能够迅速捕捉市场信息、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无需庞大的商业体系,无需广泛的营销网络,就可以加入到国际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接触这个市场中的广大客户。这就给很多实力相对较弱、但创新意识较强的中小企业打造了一个同大跨国企业竞争的平等环境。

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1、对电子商务作用认识不足

很多企业电子商务化观念落后,认识存在误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他们还不能够正确认识电子商务这一创新的工具,对电子商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在他们看来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买几台机器、买几个软件、打打字、发送邮件,甚至有的中小企业领导还认为,电子商务应该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才能引进,否则作用不大。即使有的企业建设了自己的网站,借助于网络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但却很少进行更新与维护,不能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信息沟通。这种想法、做法,显然与当前的信息时代的经济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2、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借助于互联网这一虚拟环境进行的商务活动,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网络、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非常的快,但相关的立法却相对滞后。如对可能涉及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只能从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产品质量保护法》等来寻求帮助。专门用于保障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特别是电子商务市场准入、电子支付安全、隐私权保护、电子签名安全、税收、电子商务合同纠纷调解、网上打假、网上诈骗等问题的解决还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3、电子商务缺失诚信

由于我国征信体系的不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缺失和恶化严重。信用缺失给物流与资金流分离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

4、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个行业和领域正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据专家预计,中国未来10年将有1万亿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由此将会引发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政务方向的软件开发人才缺口。

从目前的供需比例来看,市场上从事电子商务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规模化发展的软肋之一。

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认识计算机、认识网络和电子商务,应尽快普及电子商务有关知识,不能仅停留在对电子商务前景的描绘上,要结合电子商务技术的介绍,让企业管理者明白网络、电子商务虽然设计制造复杂,但是使用却很简便。要让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给企业真正带来的方便、实惠,带来的成本上的节约、价格和服务上的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管理者进行电子商务的建设,为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创造良好的需求环境。

2、加快电子商务立法

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借鉴电子商务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电子商务现有国内外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学习,积极探讨和研究电子商务立法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早日出台可具体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法律体系,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寻求法规的保障。

3、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要改善目前诚信缺失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信誉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传递速度、范围的加快,使得诚信的缺失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无论从深度、广度都是非常巨大的。其次,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尽快建立起以政府为背景跨部门的,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部门协同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最后,需要加快信用立法。包括银行信用、非银行信用的立法,商业信用与消费者信用行为的立法,以及商业授信的立法等,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4、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力度

10.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十

1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目前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例如,我国相关政府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比较低,投入的资金比较少,使得推广不能有效开展。另外,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许多农业技术部门对于推广不够重视,而将推广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上。最后,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推广的范围比较小,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业技术完全得不到推广。

2 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对策

2.1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我国相关政府必须不断加大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力度。例如,在推广过程中,相关政府应根据推广的范围适当地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必须尽可能地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另外,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政府应加大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鼓励社会上的一些企业积极地为农业技术推广进行资金补助。

2.2 加大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

为了使得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被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我国相关政府必须尽可能地加大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例如,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现代新型的信息技术进行推广,如电视广告和多媒体等,定期向多媒体平台上上传最新的农业技术,然后利用多媒体使得这些农业技术可以得到快速的传播[1]。或者相关政府也可以定期地邀请一些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到各个地区开展农业技术宣传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应积极邀请当地的人们参加这一活动,鼓励他们积极与专家进行交流和探讨,鼓励他们积极地将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中。

2.3 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小组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推广人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应尽快在各个地区成立一定的农业技术推广小组,然后鼓励这些小组定期在该地区宣传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例如,农业宣传小组应定期组织当地的农民开展农业技术交流探讨活动;或者相关政府可以要求这些小组定期到当地的各个地区进行大幅度的农业技术推广,并且鼓励农民积极将这些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此外,还应鼓励这些小组定期对农业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2]。

3 结语

为了使得农业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推广,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相关政府必须提高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力度。另外,我国相关政府也可以针对农业技术推广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积极将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进而大大增加我国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方面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收入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比较低,严重影响了整个农业的发展。基于此,就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邹岳威,刁建华,张海波,等.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61-61.

11.当前我国BtoB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法律英语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前言:法律英语教学在近年来备受教育界的关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法律英语教学也显露出很多不足之处。学界对法律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教学中也缺乏统一的规范,使各高校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选择、课程设置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这都是现阶段法律英语教学发展的制约条件,需要学界分析研究,及时解决。

一、我国法律英语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我國法律专业的学生自高考恢复之后才开始招收,并开设法律英语教学。最先开设这门课程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山大学,当时各大院校对法律英语教学并未完全了解,概念相对模糊,学生的英语知识也比较薄弱,这也使法律英语教学的发展十分艰辛缓慢。

随着我国高校法律专业的扩大招生和国家对英语教育的逐渐重视,法律英语教学渐渐发展起来。直到2004年,我国司法部提出重点培养外向型法律人才,使我国法律英语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大院校在法律专业 开设法律英语必修课,并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开展法律英语选修课,促使我国的法律英语教学走向了黄金时期。

二、我国法律英语教学现状

1.重视普通英语教学,忽视法律英语教学。现阶段英语课程受到国家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是高校中的必修课。大纲规定,英语教学不少于100学时,每周2学时,课内外学时比例应不低于1:2。而法律英语教学在高校中的重视成对相对较低,很多高校并未开设法律英语课程,一些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的学校也将法律英语规定为选修课,学生在百人的大课中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法律英语与一般的英语课程不同,其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的法律专业词汇,并要求学生对相关法律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高校学生在学校需要进行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用在基础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相对较多,对法律英语方面的学习是少之又少,这使学生再进行法律英语学习时会倍感吃力。而且高校的法律英语课程教学中没有实行因材施教,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无法得到提升。考核模式也没有统一的大纲指导,考试方式由各个高校自行制定,考试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被降低,同时也使学生降低了对法律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2.师资力量薄弱。法律英语课程是一门复合型的课程,高校中对法律英语课程的教师配备标准十分模糊,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教师十分缺乏。现阶段法律英语课程的教师配备情况不外乎三种:专业英语教师,法律教师中的英语爱好者,外籍教师。

专业的英语教师具有熟练的英语运用技巧,并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法律教师中的英语爱好者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但是在英语语言方面的教学略有不足,容易使法律英语课变成专门的法律知识课。而外籍教师对英语知识的熟练程度方面完全不必担心,并不乏有一些对欧美法律十分熟悉的人存在,但是外籍教师对我国的法律并不熟悉,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我国法律中的专业术语用英语正确的表达出来,因此无法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国对专业法律课程教师的培养投入不多,这也是我国现阶段法律英语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的重要原因。

3.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我国的法律英语教学一直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这使法律英语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专业阅读”于2001年修改为“专业英语”,教育部也在文件中要求加强法律英语教学。虽然教育界对法律英语教学给予了肯定,但是却没有为法律英语的教学作出具体规范要求,各高校再进行法律英语教学时,只能自行制定教学大纲,使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无法得到统一,影响了法律英语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

4.缺乏统一的教材。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我国法律英语的教材也无法得到统一,市场上的教材种类繁多,一些学校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教材选编,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教学大纲没有得到统一,因此,教材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制定标准也十分模糊。大部分教材缺乏深度和广度,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材设计,也没有突出教材中法律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的交叉特点,只能当做泛读材料。很多教材中都重点介绍了英美的法律体系,而忽略了中国法律知识的融入,对于专门学习中国法律的学生来说,很难正确理解英美法系的词汇,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相对于种类繁多的法律英语教材,相关的辅导资料倒是寥寥无几,学生缺少巩固法律英语知识的途径,很容易将学过的知识遗忘,给法律英语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5.教学手段单一。现阶段的法律英语教学依然采用教师单相传输知识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内容,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目前的教学方法要么与普通英语教学完全一致的词汇、语篇等语言点的学习,要么是与法学学科一样的法律知识传授。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并没有找到能够平衡两者的教学手段。

三、法律英语教学对策

1.合理设置法律英语课程。高校的法律英语课程安排的并不合理,学校应该制定系统性、科学性的课程安排计划,法律英语的词汇生涩难懂,对于以英语为母的人来说,理解时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开设法律英语课程之前,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基础法律、英美法律制度等知识的渗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强高年级学生对法律英语的实际运用,为学生增加法律英语阅读、翻译、写作等的相关练习,培养学生在法律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

以“学科本位”为基础进行法律英语课程的设置。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构建科学合理教学体系。法律英语是一门具有复合性特点的课程,在课程设置时需要重点掌握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之间的平衡,一般的课程设计应该将法律英语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语言基础模块、法律基础模块、法律应用模块和法律实践模块。向学生讲解法律英语的语言特征、词汇及相关术语等内容和法律中的法学理论、英美法律制度等知识,要求学生根据所讲知识进行法务写作和翻译训练,经过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和认知度,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律英语运用能力。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法律英语教师需要激动的法律知识,又能熟练的运用英语,现今的法律英语教师很难两者兼顾,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法律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法律知识略有不足的教师大量阅读国内外的法律文献,并积极参加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处理涉外的法律业务来达到熟练技能的目的。而对于英语运用方面不足的教师,学校则需要对其进行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并加强培训教师的听说能力。相关部门也要对法律教师培养予以支持。将现有的法学专业教师派送出国进修,或是直接聘请外籍教师参与法律英语教学工作。不断培养合格的复合型法律英语教师,加强我国法律英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

3.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校应该改变法律英语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现代科技手段发达,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将法律英语的知识通过图像、声音等展现给学生,实现了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所学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以免失去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格根据上诉法院裁决编写的案例教科书来学习法律。使学生对案例资料进行深入了解,并安排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适当安排模拟法庭训练,要求学生模拟涉外案件的审理,从而提高法律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

教师在进行法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针对法律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其英语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多看英文案例资料和法律著作,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并穿插案例,以增强教學效果。

4.提高教材质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面对我国法律英语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内容无法统一的情况,需要相关部门认真重视起来。组织国内具有权威性的法律背景英语专家和英语背景的法律专家,共同研究编写出一套系统化的标准法律英语教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设计,使教材内容更符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中要多引入国内外的法律案例帮助学生学习,并添加英语语言方面的听、说、读、写练习,使学生能够在我国的法律背景下,提高对涉外法律事务的操作。教材编写完毕后,还要经过国内外法律专家和英语专家的审核,以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5.明确教学目的。我国法律英语教学并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因此对于法律英语这门课程,教师的教学目的并不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很模糊。市场上对于既了解法律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语言的人才十分需要,法律英语教学就是针对这一市场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将培养了解法律知识并熟悉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法律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使法律英语教学的发展有明确的可遵循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自伟.法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5(5).

[2]李佳.我国法律英语发展及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4.

[3]曲艳红.法律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探讨[J].剑南文学, 2013,8(8).

[4]郑勇.法律英语教学的困难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0,2(4).

上一篇:对爸爸说的父亲节祝福语下一篇:用酷爱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