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9篇)
1.浮力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 篇一
高考文学常识专项训练题
1.(2015·湖北六校元月联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其作品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辈出,佳作纷呈,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沈从文的《边城》,更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鲁迅的《祝福》和《阿Q正传》等等。
C.《红楼梦》里的香菱是位让人感叹唏嘘的女子。四岁时的元宵节被人拐卖,稍长后被薛蟠抢去做小妾,宝钗给她取名香菱。虽在薛蟠娶妻后饱受欺凌,但最终被扶为正室,生子得福,得以善终。
D.《九三年》是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作为故事开头的《炮兽》中场景描写是为人物塑造服务的。在这个狭小而摇晃的舞台上,人们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
【解析】香菱因难产而死。
【答案】C
2.(·襄阳五中等三校5月联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是鲁迅创作于19的作品,刻画的人物各具特色。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无知,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七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一个陈腐守旧的顽固派形象;七斤嫂精明泼辣;九斤老太固执保守:众多人物都是性格鲜明。
B.鸣凤已被安排嫁给冯老爷做小老婆,而她深爱的觉慧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天晚上,鸣凤鼓足勇气来到觉慧面前,可觉慧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最终她明白她和觉慧之间永远隔着一堵墙,她无限留恋地看了这世界最后一眼,纵身跳进了湖里。
C.初秋季节,林黛玉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他们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举掌坛”任社长,首次活动便是《咏白海棠》,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
D.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和奥菲莉娅都发疯了。但是哈姆莱特的“疯”是半真半假,一方面是家庭变化给予他太多的打击,内心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是要时时提防叔父的加害,要实现复仇的理想。奥菲莉娅的“疯”是真疯,因为父亲死了,心爱的人又远离。
【解析】是贾探春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
【答案】C
3.(2014·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被后人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B.《阿Q正传》中阿Q在刑前画押时,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这个行为细节,形象生动地揭示了阿Q的性格特点——至死都精神麻木、愚昧、不觉醒,至死都仍恪守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知道杀父仇人是新王克劳狄斯后,决定复仇。当他正和母亲谈话时,发现波洛涅斯在帷幕后偷听,他一时失去理智,将其刺死。这导致了奥菲利娅的自杀和与雷欧提斯的决斗。
D.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纯真善良,活泼天真,充满热情,但是又多愁善感,盲目执拗,易冲动,缺乏理性分析与判断能力,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
【解析】哈姆莱特发现帷幕后有人,误以为是新王克劳狄斯,便一剑刺过去,结果误杀波洛涅斯。
【答案】C
4.(2014·襄阳5月适应性考试)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
B.《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这篇小说中有三次集中写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她精神崩溃、万念俱灰以及对生活充满希望、心灵遭遇损伤的生存状态。
C.短篇小说《骑桶者》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代表作品有《变形记》《审判》《城堡》等,他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D.《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痛斥周朴园残害民工、破坏罢工的罪恶行径。周冲上前殴打大海。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解析】应是“周萍上前殴打大海”。
【答案】D
5.(2014·襄阳冲刺模拟一)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课文《边城》一文中共写了三个端午节,按照“眼前的端午——两年前的端午——上一年的端午——眼前的端午”的顺序来展开情节。时间安排忽而眼前忽而追忆,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上运用倒叙、补叙的叙述手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B.林冲的性格有其善良安分、软弱、忍受屈辱的一面,甚至在面对管营派他去看守草料场时,也未生疑虑听从了安排,而且还作了长久的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崩坏的小屋时还想待雪晴后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C.“花气袭人知昼暖,墨点无多泪点多”分别写到的是宝玉身边的两个丫鬟——袭人和晴雯,可两人性格却有很大差异:袭人温柔和顺,言谈举止非常合乎封建社会的妇道标准;而从“晴雯撕扇”、“惑谗抄捡”等细节可看出晴雯风流灵巧、任性娇嗔、自尊高洁、锋芒毕露的个性。
D.《清兵卫与葫芦》中,铺设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与大人的干涉之间的矛盾,以及清兵卫玩葫芦刚好被教员发现,教员家访时父亲恰好不在的巧合,为情节的“摇摆”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在桥边》中,“我”无趣的生活是常态,遇上那个姑娘是一种巧合和偶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出现了矛盾,因此,在上司突击检查时,我内心的“摇摆”就产生了。
【解析】面对管营派他去看守草料场时,林冲还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过,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事,正不知何意。
【答案】B
6.(2014·武昌区5月调研)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有个情景: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见满地花瓣堆积,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
B.《楚辞》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孟子,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王后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这一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解析】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冲突是悲剧的主要冲突,不包括王后。
【答案】D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郭沫若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和“爱情三部曲”《家》《春》《秋》等。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至圣”,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D.狄更斯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
【解析】A.“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说的。B.“激流”与“爱情”弄反了。D.狄更斯是英国人。
【答案】C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其散文《故都的秋》抒发了对北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颂了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D.雨果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831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创作,主人公是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他的另一部小说《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是冉·阿让。
【解析】《诗经》应为现实主义源头。
【答案】B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这一副对联巧妙地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两个典故,它们分别是“沂水舞雩”和“濠梁之辩”。
B.“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是后人用形象化的说法,分别对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散文的评价。
C.沈从文的《边城》是我国“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
D.孙犁被誉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荷塘月色》体现了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解析】《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
【答案】D
10.依据下列对联,依次判断所指的文学家正确的一项是()
①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②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④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A.孔子 李白 李煜 陆游
B.屈原 陶潜 李煜 白居易
C.孔子 陶潜 李清照 白居易
D.屈原 李白 李清照 陆游
【解析】①对联见哈尔滨文庙。“六艺”指“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绍虞夏商周”,承绍虞、夏、商、周等古代的传统。“鲁壁”,孔子故宅井后之夹壁墙。《汉书》载:鲁共王扩建宫室,拆孔子故宅时发现壁中藏有古代经传,故称鲁壁。“关闽濂洛”是指宋代儒家理学著名的关、闽、濂、洛四大派别。即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②是北大教授袁行霈为陶渊明纪念馆撰写的一副楹联。③郭沫若为山东大明湖畔的李清照纪念馆写的对联。④是写白居易。
【答案】C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哈姆莱特》中,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哈姆莱特安排了一场“戏中戏”,授意演出《捕鼠机》一剧,剧中主人公的死与克劳狄斯谋害其兄的情况十分相似,不等戏演完,克劳狄斯便惊惶离去。
B.《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描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逼无奈、走向反抗的经历,突出了“官逼着民反”的主题思想。
C.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雇农的形象,孔乙己由于经济上一无所有,社会地位极其卑下,长期受人欺压,只好自轻自贱,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
D.《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为全书的情节开展作了必要交代。比如第五回就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隐喻含蓄地将全书中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出来了。
【解析】“精神胜利法”是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
【答案】C
12.(2014·武汉市新洲区上学期期末目标检测)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查尔斯·狄更斯,英国小说家。他的“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一百多年来最受读者欢迎的外国小说之一。
B.《家》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做了许多大胆而又幼稚的“新潮行为”,包括参加学生运动,逃婚,以及最终从家中出走等。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如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罗洛的轻薄。
D.哈姆莱特是个有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是他对乔特鲁德的精炼概括。
【解析】A.半自传体;B.逃婚的是觉民;C.“弗罗洛”改为“弗比斯”。
【答案】D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解析】“骈散相间”不是前述所有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不能形容《诗经》、唐诗等作品。
【答案】C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B.鲁迅曾对章回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给予很高评价,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C.巴尔扎克和卡夫卡都是著名小说家,前者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后者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人。
D.人称“小杜”的唐代作家杜牧,工诗善文,《过华清宫》和《阿房宫赋》都是他的名作。
【解析】《儒林外史》的作者应为吴敬梓。
【答案】B
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B.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清传奇的代表作。
C.“家国之思”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主题之一,唐代杜甫的《春望》和南唐后主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都抒发了国破家亡之痛。
D.诗人经营意象往往匠心独运,徐志摩用“凉风”下的“水莲花”比喻姑娘的娇羞,而舒婷则用“木棉”“红硕的花朵”象征现代女性的独立。
【解析】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而非清代。
【答案】B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B.已知杀父娶母的实情却迟迟不采取复仇行动,这一情节构成《哈姆莱特》中著名的“延宕”,体现了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
C.宋词至苏轼,让人耳目一新,苏轼拓宽了词的题材,提升了词的格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豪放词派。
D.意识流小说以心理时间作为叙述的主要时序,代表作品有《墙上的斑点》《追忆似水年华》等。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也有一点意识流的味道。
【解析】孔乙己并没有被赶出鲁镇,而是因为偷了丁举人家的书被打折了腿,后来他很长时间没有到咸亨酒店来喝酒,“我”猜测他已经死了。
【答案】A
17.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宝玉在大观园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借《西厢记》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的“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的“倾国倾城的貌”。
D.《红楼梦》中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的一席话,表达了对宝玉的无比爱怜与关心。
【解析】A.贾宝玉科举考试考中了举人,并没有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B.“黛玉”应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D.这番话是薛宝钗说的。
【答案】C
18.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受到严重的挫伤,那一夜,她“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地写出了那篇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B.凤姐知道贾琏在外面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骗入大观园,先是挑唆尤二姐的未婚夫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
C.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写着“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为马。阿房宫,三百里,珍珠如土金如铁。”并向他讲述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关系。贾雨村惧怕四大家族的实力,不思甄士隐赠银之恩,乱断了薛蟠夺走英莲并将原买主冯渊杀死一案。
D.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浇灌枯萎的绛珠草,使得绛珠草“得延岁月”,修成女形。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世为人,绛珠草感念他的恩惠,发誓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跟随他下凡历劫,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眼泪还债”。其中神瑛侍者就是宝玉,绛珠仙子就是黛玉。
【解析】拒绝开门的是晴雯,林黛玉写下的应为《葬花吟》。
【答案】A
19.下列有关《雷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的矛盾冲突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
B.周朴园给了鲁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作为补偿”,表现他急于想用金钱来解除鲁侍萍对他的名望地位造成威胁的那种紧张、恐惧心理。
C.鲁侍萍不止一次地说到命运,这说明她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D.在鲁大海被仆人打时,周朴园厉声高叫“不要打人”,是因为他认为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在矿上带领矿工闹罢工,也于心不忍,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
【解析】实际上是害怕事态闹大而揭穿其血缘关系。
【答案】D
20.下列有关《哈姆莱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赞美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B.在第三幕第三场中,哈姆莱特放过了正在独自做祷告的克劳狄斯,好好的一次刺杀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哈姆莱特有着很强的宗教观念,而另一部分也在于他性格中的迟疑和懦弱。
C.《哈姆莱特》的语言有着非凡的表现力。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是作者在剧中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诙谐而不乏诗意的双关语,使剧作充满妙趣和才智,对观众或读者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D.莎士比亚的剧作《哈姆莱特》中,美丽、年轻、纯洁的奥菲利娅深爱着哈姆莱特,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避而远之。而哈姆莱特的出走与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使得脆弱的奥菲利娅精神失常,抑郁成疾而死。
【解析】奥菲利娅是溺水而死,不是抑郁成疾而亡。
【答案】D
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作者是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江城子》,这两首词的作者是苏轼,宋朝著名文学家,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C.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著名爱国词人,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D.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解析】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定**》。C.辛弃疾是南宋词人。D.《茶馆》是老舍写的。
【答案】A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长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长”的故事尤为生动,广为后人传诵。
B.《韩非子》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书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材料,形象生动,趣味浓厚,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C.我国地理学名著《山海经》,因其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渊源。这些神话又可以看作古代小说的萌芽,故又被称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说之祖”。
D.《淮南子》为杂家著作,其中保存的上古神话传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如《女娲补天》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和理想。
【解析】“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中的《察今》。
【答案】B
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被鲁迅先生誉为“西汉鸿文”的贾谊与晁错的政论文,论事说理,切中要害,分析利弊,具体透彻。其代表作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
B.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的《汉书》,为班固受诏而作,因而强调帝王正统,缺乏《史记》那样的强烈批判精神,如书中将项羽、陈涉由《史记》中的“本纪”“世家”贬入“列传”,对历代帝王也多粉饰之词。
C.“三曹”之首的曹操,开创了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新风气。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D.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他不以文学著称,然而他的《出师表》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家喻户晓。
【解析】诸葛亮的《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是相对二次伐魏时的《后出师表》而言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后出师表》。
【答案】D
2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令的基本形式是单支曲,又称“叶儿”。每支小令只用一个曲牌,一韵到底,多用来写景抒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B.套数又名套曲,就是在同一宫调内,连接许多曲牌成一组曲,来歌咏一个内容,可写景抒情,也可叙述故事,如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
C.杂剧是古典戏曲的一种形式,产生于金末元初,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影响下,吸收历代各种表演艺术成果而形成的完整而成熟的戏剧艺术。
D.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戏可用不同的宫调演唱。
【解析】杂剧的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演唱。
【答案】D
2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在文学史上有三个概念:原指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后来把这个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后世则又把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称为“乐府”,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称为“乐府”。宋、元、明时期的词、散曲和戏剧,因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乐府”。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解析】A.表述不完整。乐府原指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在搜罗乐倡、谱制乐歌、训练歌舞人员,以供郊祀、饮宴、游乐之需。后来把音乐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答案】A
26.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
C.“三曹”指的是汉末曹操及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他们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三苏”指的是宋朝的苏洵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与苏辙,他们在诗歌和散文上各有成就。
D.“左联五烈士”是一九三一年在上海被国民政府反动政府秘密杀害的五位革命作家,他们是柔石、殷夫、冯铿、胡也频、李伟森。
【解析】“三言二拍”是我国指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
【答案】B
27.简答题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媳妇们回头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宁国府怎样处治焦大?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把握。复述原著相关情节,要求考生对原著有一定的了解。(1)孙坚找理由向袁绍告辞,但被袁绍看穿,孙坚坚决不承认,于是袁绍找来军士对质,两人几欲动手,被众人劝住。后来,孙坚将玉玺偷偷藏了起来,然后借口军队损失太大,退回江东。后来孙坚战死,其子孙策用玉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兵。(2)焦大醉后骂人是比较出名的一个情节。当时凤姐碰巧去看秦氏,听到焦大在骂人,于是叫贾蓉将他捆了拖到马圏里,用土和马粪堵他的嘴。
【答案】(1)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情节要点)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③孙袁双方欲动手,被众诸侯劝住。(意思对即可)
(2)宁国府半夜派焦大送客回家。
(情节要点)①贾蓉骂了几句,叫人将焦大捆起来。②众人将他掀翻捆倒,拖到马圈里。③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意思对即可)
2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①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这样就能远离别人的怨恨。②强调射箭者不能命中要从自身找原因。两个选段都是谈个人修养的。孔子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少抱怨别人,这样就能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强调不如别人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答案】(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意思对即可)
(2)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意思对即可)
2.浮力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 篇二
-----培训材料!
一、单选题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
A.《教育论》B.《孟子》C.《论语》D.《学记》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是出自()
A.《教育论》B.《孟子》C.《论语》D.《学记》
3.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了()。
A.自然后果法B.绅士教育C.小先生制D.教学相长
4.“实验教育学”是()首次提出。
A.斯宾塞B.梅伊曼C.拉伊D.杜威
5.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的作者是()
A.廖世承B.杨贤江C.凯洛夫D.潘淑
6.()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
A.赫尔巴特B.赞可夫C.巴班斯基D.夸美纽斯
7.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B.勒图尔诺C.沛西•能D.桑代克
8.封建社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个别教育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
9.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因素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10.学科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B.罗杰斯C.布鲁纳D.赫尔巴特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
12.社会本位论的代表是()
A.卢梭B.涂尔干C.杜威D.孟轲
13.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了教育目的的是()
A.《教育法》B.《教师法》C.《宪法》D.《义务教育法》
14.我国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
15.教师的社会价值需要在学生对社会作出贡献后才能体现出来,这说明教师的社会价值具有()
A.广延性B.连续性C.隐含性D.滞后性
1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B.《论语》C.《尚书》D.《孟子》
17.小林的成绩一直很让老师担心,为了查找原因,老师翻看了小林抽屉里的日记,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老师的这个行为侵犯了小林的()
A.受教育权B.身心健康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
18.“教师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爱岗敬业B.热爱学生C.终身学习D.为人师表
20.“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谁的观点?()
A.斯腾B.霍尔C.维果斯基D.洛克
21.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关系 C.师道尊严关系 D.相互促进关系
2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
24.“从做中学”是()的重要主张。
A.杜威B.陶行知C.克伯屈D.赫尔巴特
25.一年级一班的新来班主任采取和学生讨论的方式,共同制定一些班规或者制度。这位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属于()。
A.权威型B.明主型C.放任型D.平等型
26.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A.苏霍姆林斯基B.杨贤江C.凯洛夫D.赞可夫
27.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A.巴班斯基B.赞可夫C.加里宁D.凯洛夫
28.“凡是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这体现的教育的目的是()。
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29.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属于()
A.直观性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30.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制B.特朗普制C.道尔顿制D.复合教学
31.在学期教学开始时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叫做()。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3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
A.智育B.体育C.道德教育D.劳动技术教育
33.直观性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B.练习法C.读书指导法D.讨论法
C.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3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自德国哲学家()。
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康德D.梅依曼
35.王欣在上次语文考试中没及格,而这次考试考了70分,这属于()。
A.相对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36.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的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杨贤江D.徐特立
37.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或处罚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这是()提倡的教育。
A.卢梭B.洛克C.杜威D.陶行知
38.提出“范例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根舍因B.布鲁纳C.巴班斯基D.赞科夫
3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种德育原则属于()。
A.因材施教原则B.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40.学生的“向师性”以及经常对老师进行评价,包括长相、衣着、行为举止。这说明教师职业具有()。
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示范性
41.班主任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与班集体组织的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是()。
A.锻炼法B.榜样法C.修养法D.陶冶法
4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43.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互补性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44.()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夸美纽斯B.苏霍姆林斯基C.加里宁D.马卡连柯
4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
称为()
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46.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家是()
A.皮亚杰B.赞可夫C.维果茨基D.苏霍姆林斯基
47.学科课程又称()
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48.乌申斯基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根据这一观点,在教学中应贯彻()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49.非指导性教学是()提出的?
A.夸美纽斯B.杜威C.罗杰斯D.马斯洛
50.“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体现的是一种()
A.相对评价B.个体差异评价C.绝对评价D.总结性评价
51.《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52.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的实践活动
5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55.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
56.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的()。
A.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D.循循善诱原则
5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的内容B.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德育水平
C.教育者与教育方法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58.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B.情C.意D.行
59.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
A.民主管理B.目标管理C.常规管理D.平行管理
60.下列不属于班主任了解学习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调查访问D.个案研究法
61.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体现出课外活动形式的()
A.群体性B.小组性C.个人性D.团体性
6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63.教师的教育机智充分表现了教师劳动的()
A.示范性B.创造性C.连续性D.广泛性
64.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
A.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二、填空题
1.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_______和_________。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主要内容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_______、教书育人、_________、终身学习。
3.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教育研究方法属于调查法。
4.新型的师生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______
6.“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
7.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由著名的心理学家_________提出的。
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__________
9._________是把班级教学、小组探讨和个人独立研究相结合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
10.1982年,________第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三、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
2.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四、分析论述题
1.刘某是一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特喜欢罗纳尔多,把头发剃成足球样式形状,第二天便来学校上课,刚走进教室,被老师看见,老师便对他说:“你的发式太怪了,把头发再去剪剪,恢复正常了再来上课,顺便让你爸爸妈妈来学校一趟。”刘某回家后,将这件事告知家人,第二天他的外婆便一起来学校,学校老师要求刘某剪掉头发,并不准许他上课。外婆带他去将头发剪成光头,第三天又来学校,没想到学校老师却说哪有学生光头来上课的,依然不允许其上课,外婆只好找校方领导,校方说不准许其上课。家长说:“可否戴帽子上课?”校方说:“不行,等头发长长了再来上课。”家长为让刘某学习,找到教育局领导反映情况,教育局要求准许刘某上课,并且在校期间(要遵守)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学校收到教育局通知后,(对刘某家长说)以刘某光头损坏学校形象为由不允许刘某上课。
学校这样做是否合理,为什么?
2.家长会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集体工作的一种基本形式,召开家长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你已经成为一名班主任,在开学之初要召开第一次家长会,请你就本次家长会制订一份简要的方案。
3.学生小军考试睡着了,期末成绩很差,你找他谈话,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在检讨书里面描述到自己以前刚进学校时候学习兴趣很高,成绩很好,后来时间长了就感觉学习很枯燥,越学越没有意思,成绩直线下降。他最后在检讨书中问老师如果现在认真学习能不能赶上,如果赶不上就准备放弃学习了。
问题:请你就他的心里话(检讨)写一封信给他。
教育学答案
一、选择题
1-5 C D A B C6-10 D A B A D11-15 A B C B D16-20 A D D B B21-25 D C C A B26-30 C B B D B31-35 A C A C D36-40 B A A C D41-45 AC A C C 46-50 C B C CA51-55 C D A C C56-60 A B A D D61-64 A D B A
二、填空题
1.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3.问卷、访谈
4.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5.布鲁纳
6.顺序性
7.维果斯基
8.启发式教学
9.特朗普制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简答题
1.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互补性
2.备《课标》和三维目标;备教材—知识、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备学生—身心方面和学习状况
四、分析题
1.不合理;结合案例分析
3.浮力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 篇三
(口算能力竞赛题)
口算下面各题:
0.22×102=9.6÷0.8=5×0.24=4.5-0.05=
3.9÷0.13=16.5÷0.5=5×0.12=24×0.5=
4.8×0.5=2.8+4.2=0.84÷2.1=5÷0.25=
7.8÷0.01=5.4÷0.6=3.2÷5=7×0.62=0.56÷0.8=7.4-2.8=0.18÷0.2=0.164.5×0.02=8+7.2=1.2×30=0.0127.3×0.3=9÷6=3.6÷2÷5=4.5+5=0.3÷÷0.2=10.5×0.4=7.3+0.27=8×÷0.6=0.61+0.39=0.56÷28=10÷÷0.4=11-9.4=0.8×÷0.01=
2.3×100=0.75×÷9=0.7÷×6=12÷0.5=5.2×0.4=12.2÷0.2=5.6÷100=0.41+3.7=0.02××0.5=84÷0.21=0.75÷×16=0.108÷2=
÷13=1.64÷41=1.02×0.3=8.4×0.02=1.29×6=0.8×0.03=8.71÷0.1=21÷0.21=0.8÷17=8.08÷0.4=0.5×2.2=
×0.3=0.3×0.5=
÷4=7.2÷1.8=0.7÷0.35=0.72÷1.44=0.04=1.25÷2.5=5.5+55=16.8÷8=0.54+2.2=3.5-0.05=2÷0.02=0.25×40=
1.5×0.6=0.32÷0.8=12.25÷0.5=73.5×0.1=46.5+52.5=0.45×102=1.25×88=2.64+3.85+1.54=8×1.25=5.6÷3.5=4.2÷0.7÷6=0.4×8.6×25=0.27÷0.3=2.5×101=0.65×101-0.65=2.6×7÷2.6×7=
4.八年级物理浮力计算题 篇四
个性化教案
浮力计算专题
1、如图15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水重200N,水深为0.5m,木块的体积为4dm,木块的密度为0.6×10kg/m,试求:
(1)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是多少?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 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第(1)问中的大还是小? 3332、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3)圆柱体的密度。
3、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
(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东凯教育
个性化教案
4、(9分)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0.2m,漂浮在水面上,g取10N/kg.求:(1)木头的质量;(2)木头的密度;
(3)木头受到的浮力.
5、密度是0.6×10 kg/ m的木块,体积是4 m当它浮在水面上时,取g=10 N/kg,求: 3
333(1)木块重力;
(2)木块受到的浮力;(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6、如图所示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1N向下的压力时,木块有20cm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g取10N/kg)
37、如图所示,水面上漂有一块体积为2米的浮冰,露出水面的体积为0.2米。求:该冰块受到的浮力。
33,东凯教育
个性化教案
9、有一体积为1×10千克/米3,求:(1).铁块的重力。-4米3的实心铁块,挂在弹簧秤上后浸没在水中(铁块没有接触容器底部),铁的密度为7.8×103(2).铁块所受到的浮力。(3).弹簧秤的示数。
10、有一密度为,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浸在水中,如图5所示,若用对木块的拉力是
N,求木块此时受到的浮力?(用三种方法)
11、如图5中,容器内分别装有水和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1)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
(a)
(b)东凯教育
个性化教案
12、一块冰内含有一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正好悬浮于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升高了4.6cm.当冰熔化后,水面又下降了0.44cm.设量筒内横截面积为50cm,求石块的密度是多少?(2水
=0.9×10kg/m)
3313、一个物块浮在水面上,它没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是50cm,露在水面上的部分体积是25cm。
33(1)物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物块的质量是多大?(3)物块的密度是多大?
14、弹簧秤下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读数是1.65 N,当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示数是0.9 N.求:(1)物体受到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
(3)物体的密度.(g =10 N/kg)
15、把一个外观体积为17.8cm的空心铜球放入水中,它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kg/m,g取
33310N/kg。求:
(1)空心铜球的重力;(2)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16、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其重为9.8N,若把石块的一半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84N,(ρ10kg/m)则: 3
3煤油
=0.8×⑴.此石块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⑵.这种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⑶.若把石块全部浸入煤油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为多大? 东凯教育
个性化教案
17,一艘潜水艇的体积为,其内部水箱的容积是,当它在水下匀速航行时,水箱正好灌满水,此时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当潜水艇排完水箱中水时,潜水艇匀速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海水密度为,18、在抗震救灾中,某舟桥部队利用冲锋舟为灾区开辟了水上生命线(如图所示),人们乘坐的冲锋舟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5m,冲锋舟自重为0.6×10N,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求:(1)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为保证安全,这条冲锋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3)冲锋舟底部0.5m深处所受水的压强多大?(水的密度为1×103Kg/m,g=19N/Kg)
34)
19、小明将一块冰放到一杯冷水中,他测出某时刻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1.0×10m,占整个冰块体积的十分之一,-6
3同时测出了杯中水的深度为0.15m。求:(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2)此时冰块受到的浮力;
(3)冰块的密度。(g取10N/kg、ρ水=1.0×10kg/m)
3320、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重为1.47N的石块,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8N。求:(1)石块受到的浮力;(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东凯教育
个性化教案
21、如图示,在托盘台秤上放有一个装水的烧杯,一个质量m=900g、体积V=200cm的实心物体被用细线吊着浸在水中。(g=10N/kg)(1)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写出计算过程。(2)此时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哪几个力的大小之和?。
22、将边长是10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水槽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水槽中溢出了600g水,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5.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 篇五
第一种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第二种评分标准
第一层次:观点较明确,表述基本清晰,1-3分;(提出多种观点但不加论述的最高得3分,仅提出1个观点,但明确且深刻的,最高可得3分。)
第二层次:观点明确,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阐述,表述清晰,4-6分; 第三层次:观点明确且深刻,能做到史论结合,并联系实际,行文流畅,7-8分。
中古史部分
1、材料论述题:(8分)
司马炎(晋武帝)代魏后,认为曹魏失权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宗室拱卫中央皇室。鉴于宗族无力勤王的史实,在尚未统一全国时,就进行分封诸王,封27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分封诸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混战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中“分封诸王”的制度名称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从“分封诸王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分封制。(2分)
(2)[答案示例1]观点:分封制巩固了统治。(2分)
论述: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4分)
[答案示例2] 观点:分封制威胁中央集权统治。(2分)
论述:西周分封诸侯,造成日后周天子面临诸侯割据混战局面束手无策,严重威胁中央集权统治;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到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严重削弱了西晋中央政权的势力,西晋从此衰落。(4分)
2.材料论述题:(8分)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的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问题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自《中华文明》解说词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1)秦始皇。(2分)
(2)观点:由秦汉帝国开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2分)
论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各民族团结一致。汉武帝在位时,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局面。此后,中国历史虽然经历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割据时期,但最终会重新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例如:隋朝重新统一南北,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隋唐300多年大一统的局面;元朝于1279年重新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元、明、清600多年大一统局面;民国时期,我国虽然经历过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但最终还是实现了国家统一。(4分)
3.材料论述题:(8分)
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由玄奘口授而成,记录他亲历的书籍名称是什么?(2分)
(2)从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楚)(6分)
参考答案:(1)《大唐西域记》。(2分)
(2)观点: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成功的基础。(2分)
论述:材料中的玄奘和鉴真都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是他们能够成功到达目的地,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西汉的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途中遭遇匈奴的扣押,但他同样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因此,他历经十年,终于不辱使命,到达西域,最后回到长安,从而,开通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
4.材料论述题(8分):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
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中国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谈其中一方面即可,6分)
参考答案:(1)605年,隋炀帝设进士科。(2分)(2)[答案示例1] 观点:隋唐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2分)
论述: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高低,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科举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做官,以致唐朝初年出现了许多科举出身的名相房玄龄、孔颖达等,因此,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4分)
[答案示例2] 观点: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2分)
隋唐统治者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是录用更多有才学的读书人为中央所用,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从而笼络了许多有才学的读书人。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考试范围仅限于四书五经,规定考生只能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造成读书人为中试,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说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4分)
[答案示例3] 观点:明清科举制僵化了。(2分)
论述: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即考生必须按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从而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4分)
[答案示例4] 观点:制度必须与时俱进。(2分)
论述:科举制创立初,考试内容较多,而且形式多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确实使中央政府笼络了许多人才,造就了许多科举出身的贤相。但到了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其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观点由朝廷指定,并且文体统一,考生不能自由作答,造成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因为其不能适应对近代人才的需求而被废除,因此说,制度必须与时俱进,才会具有活力,不断完善和发展。(4分)
中国近代史部分
1、材料论述题:
材料:17世纪中叶,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际,大清王朝最终战胜腐朽的明王朝及农民起义军;但清朝不是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因而建立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发展趋势。标志着封建社会发展鼎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绝非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代表。于是,它拒绝了传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国远隔于世界潮流之外。中国与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摘编自李治亭《康乾盛世与西方文明》
(1)材料中,当英国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取代明朝的清朝统治者却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参考答案(1)闭关锁国。(2分)
(2)主题观点:清朝不是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而是代表封建势力的利益,其统治者虚骄自大,拒绝传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国远隔于世界潮流之外,从而与西方产生了巨大差异。
分论点:①清朝统治者空前强化皇权,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健康发展;
②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因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材料论述题:
材料: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武百官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魏源编撰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历史的悲剧在第一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
(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1)鸦片战争。(2分)
(2)观点:固步自封是清朝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因素。(2分)
论述: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统治者不能吸取失败教训,不能虚心向西方学习,妄自尊大,盲目排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与变革,沉溺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仍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导致中国社会远远落后于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军又是一败涂地。(4分)3.材料论述题(8分):
用一生来谢罪的“日本鬼子”
——山崎宏
2010年12月1日,滞留 滞留的侵华日军老兵山崎宏在济南家中辞世,享年103岁。据说,这是可以查证到的最后一名“日本鬼子”。为了赎罪和感恩,他在中国度过了70个春秋,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也重建了自己的尊严。
1937年,日本当局在国内大肆征兵,……山崎宏也不得不穿上军装来到中国。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中国开诊所。他的办公桌玻璃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美德。”……1976年,中日开始尝试重建友好关系。这一年,离开故乡近40年的山崎宏,第一次回到了日本。年近70的他拒绝了亲人的挽留,再次回来中国。他给自己家带回来的,是一台别人不要了的小彩电;却自掏腰包购置了科技图书和心电图仪,捐给济南图书馆和医院。随着年事渐高,……他还是用含混的声音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太多的灾难,我要尽一点力来赎罪。”97岁那年,山崎宏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着重填上自己的名字。
——综合摘编自方军著《我所认识的鬼子兵》2009年11月
请回答:
(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6分,要求围绕一个观点,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参考答案:(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2分)
(2)观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其犯下的反人类罪行遭到了世人谴责。
论述:1931年,日本为转嫁国内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在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以及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警察,例如,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此外,日军还把国际法禁用的细菌武器应用于中国战场,给中国士兵带来了生命威胁,日军的这些行为是反人类罪行,遭到了世人谴责。日本老兵山崎宏用一生来谢罪,足以证明了当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其犯下的反人类罪行遭到了世人谴责。(4分)
4.材料论述题
材料: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 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深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摘编自梁凤仪的小说《日落紫禁城》
(1)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是指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19世纪末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戊戌变法。(2分)
(2)观点:封建顽固势力的压制。(2分)
论述:《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由于变法内容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百般阻挠,大部分地方督抚千方百计抵制新法,慈禧太后则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杀害于菜市口,变法持续了103天,宣告失败。(4分)
5.一个外国侵略者对焚毁圆明园的述评
……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屋顶在火焰中已燃烧了一些时候,不久就要倒塌,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于是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一间不留,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绝不存留下一点痕迹。至是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我重复声说一遍,这是一件好工作,虽然我纪述此事的时候,不免惋惜和忧伤;然给中国政府一个利害的打击,使它痛定思痛,乃是很必需的,现在已经完成此举了。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但是用来供献诚实英勇的亡灵们,他(它)的损失也不算大。呵!不,一条生命就足以值得所有这些东西了。
──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册
(1)文中“我们”是指谁?(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参考答案(1)英法联军。(2分)
(2)主题观点:该侵略者在为自己的侵略行为辩解和推脱责任,火烧圆明园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充分体现英法联军的野蛮性,是他们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分论点: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里富丽堂皇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珍宝让侵略者惊呆了,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由此可见,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是因为他们的贪婪本性所驱,其目的不是给中国政府一个利害的打击,使它痛定思痛,这是他们为自己的野蛮行为进行辩解;
②圆明园是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而建成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充分体现英法联军的贪婪性和野蛮性,是他们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6.材料论述题
材料一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06页
材料二
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伊藤首相接到御旨深为感动,便召集地方长官作了传达。全国华族(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和富豪也无不为之感动,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到9月底,捐款总额达103万8千日元。海军将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
──《日本海军史》第27页(1)上述两则材料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战争有关?(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参考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2分)
(2)主题观点:19世纪后期,清朝统治者生活腐化,而日本统治者励精图治,从而改变了中日两国海军实力对比,这是决定甲午中日战争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分论点:①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面临日本的威胁,清朝统治者不思进取,生活腐化,奢侈浪费,不惜挪用海军军费来满足其奢侈生活,从而注定了北洋舰队会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②日本明治天皇为了战胜中国海军,缩减皇室成员的开支,从中拨出巨款支持海军建设,起到表率作用,使日本海军由弱变强,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从此,日本取代中国挤进世界大国行列。
③上述中日两国最高统治者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反差,其造成的结局不同,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7.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摘编自新华网《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 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文中“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2分)
(2)观点: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2分)
论述: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义,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落后的社会习俗。(4分)
8.材料论述题
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了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协调,发起提出创建联合国的倡议,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必须加强和巩固保卫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战备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共同捍卫人类和平。
——摘编自周新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
(1)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2分)
(2)观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2分)
论述: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均以失败告终,直到抗日战争才取得了完全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部分的日本陆军,有力地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侵略战争;由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4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
1、材料论述题
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首先来自对“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反思。十年文革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还来自思想的解放,当时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30年来的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些教训和不足。
——摘编自许翠玲《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
(1)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有关改革开放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
参考答案(1)邓小平。(2分)(2)观点: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分)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1980年,我国首先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90年代又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目前,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例如: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在20世纪末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防现代化程度不断发展,走上了科技强军之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分)
2.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反之,每当国民党不顾国家、民族大义,发动对共产党和人民的围剿、内战,就会为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今天,台湾省的国民党应当以史为鉴,积极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才能为自己和台湾同胞带来福祉。
——摘编自汪景丽《试论国共关系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哪一次民主革命的发展?(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有关国共合作与中国革命结局之间关系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1)国民大革命。(2分)
(2)观点:国共两党合作则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顺利进展,国共关系破裂则阻碍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2分)
论述: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使北伐顺利进行,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然而,正当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给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可趁之机;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然而,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使中国重新陷入战乱,最后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裂至今。由此可见,国共合则能给人民带来福祉,分则给民族带来灾难,因此,两党应再次合作,共同反对台独,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努力奋斗。(4分)
3.材料论述题(8分):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运动,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部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的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些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摘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1)上述材料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参考答案:(1)“大跃进运动”。(2分)
(2)[答案示例1] 观点:“大跃进”对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2分)
论述: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紧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由于人为引起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6分)
[示例2]观点: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2分)
论述: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紧接着,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运动不切实际地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而且炼出了许多废铁,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这就告诉我们经济建设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4分)
4.材料论述题(8分):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2)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
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4分)
世界史部分
1.30年前(注:1865年),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厥能免于垂危”,可是最终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原因是清楚的。在危难之时,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治,认为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大清王朝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难免败亡!
——摘编自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册)
(1)材料中,日本实行的“新政”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改革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明治维新。(2分)
(2)观点: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2分)
论述:19世纪前期,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他们因时制宜,通过明治维新变法(采 取一系列近代化的措施),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富强的道路。(4分)
2.英国在近代确立世界霸权,归根到底有赖于其通过制度创新而引领了时代潮流,而当其失去制度创新能力时,霸权的衰落也就在所难免。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1)文中的“制度创新”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制度创新对一个国家发展的作用,结合材料和和英国的历史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君主立宪制。(2分)
(2)观点:制度创新可以使一个国家引领时代潮流。(2分)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引领时代潮流创造了政治前提。(4分)
3.材料:文明碰撞的另一极,是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等列强。工业革命根本扭转了中西方的力量格局,为西方注入了新的生产力,中西方经济技术对比发生根本扭转。工业革命之后,欧洲迅速崛起,取代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开始主导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当年,乾隆皇帝尚可将要求通商的马戛尔礼送出国,但半个世纪后拥有蒸汽机的西方厂商们则成为天朝无法拒之门外的不速之客。
--陶然《透过一战看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1)为西方厂商们“拥有蒸汽机”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瓦特。(2分)
(2)观点:工业革命扭转了中西方的力量格局。(2分)
论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崛起,取代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开始主导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而同时期的中国,统治者虚骄自大,固步自封,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拒绝与外界交流,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近代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4分)
4、材料: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领土、科技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美国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夏东《美国崛起因素考察及启示》(1)(1)材料中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美国崛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2分)
(2)观点: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2分)
论述: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顺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打败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废除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之后又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到20世纪初,其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4分)
5.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1)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分)
(2)观点:罗斯福新改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6.交际口语专项训练20题 篇六
1. —How did you find the talk this morning?
— ________.
A. By asking my studentsB. It was easy to findC. Very disappointingD. Just in time for it
2. — ________ ?
—I’ll have a hot dog, please.
A.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B. I’ll take your order, OKC. What do you like D. Hi, have you ordered yet
3. —I understand you are one of the largest companies in the country. May I ask more about sales figures?— ________.
A. That’s all rightB. Sure. Go right aheadC. Out of the questionD. Why, we surely are
4. —Miss Hughes, why not sit down?
— ________.
A. Thank youB. Oh, I can standC. Because it’s just a minuteD. Yes, I will
5. —It looks as if we can’t bathe here. It isn’t clean enough.
— ________
A. What a shame!B. Yes, it isn’t clean at all. C. Yes, we can’t bathe here. D. No, Let’s have a try.
6. — I’m sorry to have done that. ________ —There’s no need for that. A. I feel rather ashamedB. May I apologize?C. But please excuse me. D. I don’t mean to hurt you.
7. —Hi, Jim! Will you come to join us for a picnic this weekend?— ________ What shall I bring?A. Why? B. Why not? C. I’d rather not. D. What for?
8. —I intend to run a computer company after leaving college.
—That’s great! ________ !
A. CheersB. I wish you every successC. CongratulationsD. What luck
9. —Hello! May I speak to Li Ming, please?— ________
A. Of course. B. Yes, I’m Li Ming. C. Yes, what’s the matter? D. Speaking.
10. — ________.
—Yes?
—May I sit here?
A. Madam B. Please C. Sorry D. Excuse me11.
11.—Would you mind if I use your telephone?
— ________. Help yourself.
A. Not at all B. Certainly C. No, I wouldn’tTim;D. OK
12. — ________ ?
—I said, “Do you need any help?”
—That’s very nice of you. I guess I could use some help.
A. What seems to be the problem B. I beg your pardonC. RepeatD. And what
13. —Have a nice weekend!
— ________.
A. Sure, I will B. I’m afraid I won’t C. All right D. Thanks. You too!
14. — ________
—Er…I want to buy my wife a gift for Christmas, but I don’t know what she would like.
A.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sir? B. Welcome to our store, sir. C. May I help you, sir?D. What on earth do you want, sir?
15. —Do you think he will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 ________.
—That’s good. Everybody’s expecting him.
A. You can count on itB. I don’t know for sureC. You can believe himD. It depends
16. — I’m afraid I can’t finish the book within this week.
— ________.
A. Please go ahead B. That’ right C. Not at all D. Take your time.
17. — Do you have a calendar?
— Yes, I do. ________ ?
A. WhyB. How C. What’s that D. What is the matter
18. — Thanks for your help, but can you do me one more favor, please?
— ________, Sir. What’s it then?
7.六年级数学暑假专项训练题 篇七
一:基础题。(每题8分,共48分)
1、一种复读机降价销售。先降价25元,再降价20%,卖80元,这种复读机一共降了多少元?
2、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2.25%,一年后张师傅去银行取款,如果不计利息税,他可得8180元,一年前,张师傅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元?
3、夏令营举行射击比赛,有50人参加,每人3发子弹,命中105发,算算这次比赛的命中率。
4、一瓶盐水,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24,如果再放入75克的水,这时盐与水的重量的比是1:27,原来瓶内盐水的重多少千克?
5、有一个周长是62.8米的圆形草坪,准备为它自动旋转喷灌装置进行喷灌,现有射程为20米、15米、10米的三种装置,你认为应选那种比较合适?安装在什么地方?
6、一根绳子用去了它20%,正好是6.28米,剩下的.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二:延伸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一种数码相机原价4800元,现在降价10%出售,但这时这种数码相机的售价仍比成本高,求这种数码相机的成本是多少元?
2、AB两地有一条公路,小车行完全程要7小时,大车行完全程要9小时。现在大车从A地先开出全程的,小车才从B地相对开出,两车同时行驶1小时可以行全程的几分之几?两车同时行驶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3、本校有学生495人。其中女生的相当于男生的,求男生有多少人?
4、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单位cm)
5、在一个周长是30.84米半圆的池塘的外围铺一条1米宽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三:冲刺题。(每题11分,共22分)
1、四只小猴子吃桃,第一只小猴吃的是另外三只小猴吃的总数的,第二只小猴吃的是另外三只小猴吃的总数的25%,第三只小猴吃的是另外三只小猴吃的总数的20%,第四只小猴将剩下的46只桃子吃光。问四只小猴一共吃了多少个桃?
8.中考现代文阅专项训练题 篇八
[甲]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有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_______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少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乙]忽然教学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岳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那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甲文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A.落 挡 B。敲 迎 C。落 迎 D。敲 挡
2.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儿童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教师的。蔡芸芝是“我”深深敬爱的老师,她热爱学生,性格_______、_______;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所表现出的_______精神则令“我”无比崇敬。
3.对甲文中两个“笑”字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生讥笑老师的蛮横,老师因无可奈何而苦笑。
B. 体现了学生理解老师、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C. 学生面临挨打而苦笑,老师恨到极点而苦笑。
D. 渲染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生动地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
4.乙文中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胸色“惨白”。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钟声”和“号声”暗示了韩麦尔先生将失去当教师的资格。
B. 因为“钟声”和“号声”暗示了法兰西这块土地已被将普鲁士占领。
C. 因为“钟声”和“号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D. 因为“钟声”和“号声”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
5.乙文写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答:______________
6.这两段文字都着意渲染了课堂气氛,甲文是_______的气氛,乙文是_______的气氛。
9.广东省中考病句专项训练20题 篇九
1、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学校加强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有了很大提高,从而使家长们的忧虑情绪得到了极大缓解。(在“保护”后添加“意识”)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候根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的重要原因”)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将“解决”调至“分析”后)
D、展览会的门票从30元涨到100元,涨了3倍多。(将“多”改成“左右”)答案:D(将涨了改成涨到)
2、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强大脑》神秘选手林建东近日受邀来我市打造最强大脑的秘诀。(在“打造”前加“传授”)
B、著名作家麦家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解密》曾被是其次反复退稿。(将“被”移到“反复”前)
C、球员们刚下飞机,就看见无数球迷持欢迎标语和鲜活,热情洋溢地欢迎球队凯旋归来。(删掉“归来”)
D、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于11月24日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的叙利亚一侧被坠毁。(删掉“被”)答案:B(“十七次”确数与“反复”语义矛盾)
3、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好声音》这个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参与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B、由于胡适的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让胡适从小就养成了谨慎、仔细、上进的好品格。(将“从小”移到“母亲”后面)
C、虽然奶奶离开两年多了,但他慈祥的面容总是浮现在我耳边。(改“耳边”为“眼前”)D、近30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总体上存在体能水平不高、肥胖和超重继续增加。(句末加上“的情况”)
答案:B(去掉“让”否则,句子缺少主语)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没有真正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因素。(句末加“之一”)B、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环境困扰之中。(删去“不会”)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继承优良传统培养人人节约粮食。(句末加上“的良好习惯”)
D、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改进力度,而且要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改进力度”与“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互换位置)答案:A(两面对一面)
5、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春节临近,粤赣、惠河、广佛等高速公路开始出现车流缓慢。(在“车流缓慢”后面加上“的情况”)B、在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效的工作和广泛的宣传,我市中心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缺主语,删去“在„„下”或“通过”)
C、部分学者认为,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信号灯设置较多而造成的。(句式杂糅,“主要原因”和“造成的”删去其中之一)
D、为了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广东省新近出台了不少举措,旨在通过严格管理来促进校车制度的规范与安全。(搭配不当,“制度”和“安全”不能搭配,删去“与安全”)答案:B(先宣传再工作)
6、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梳理案例发现,虽然官员“造假”的内容和手段五花八门,但目的都是千方百计地捞取利益,保全自己。(在“通过”前面加上主语“我们”或“调查组”之类)
B、展望未来,亚洲再次站到了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我们长于斯,生于斯,前途命运维系于斯。(把“长于斯”和“生于斯”调换位置)
C、学校对面的小商店有卖文具、矿泉水、凉茶、果汁等饮料出售,一下课那里就会聚集很多同学。(“卖”和出售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D、在星期四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环境保护专家给我们讲了有关许多环境保护的知识。(把“许多”移到“知识”前)答案:C(文具不属于饮料一类)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东一位年轻的父亲为捐肝救重病的小女儿,一个月天天扛馒头奔跑瘦15斤。(“1个月”换到“瘦”前)
B、就在2015年即将告别的12月30日,中国南海战略出现了重大转机,菲律宾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投资银行。(改“告别”为“结束”)C、《芈月传》之所以收视率居高不下,其原因是因为故事情节曲折、演员阵容强大、画面精美华丽。(删掉“不下”)
D、由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撰写的《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是第一部系统阐述青蒿素的发展和发现历程的专注。(“发展”和“发现”位置互换)答案:C(“其原因”和“是因为”语义重复)
8、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务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预计3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预计”与“达到”互换位置)
B、印度首都新德里1日起开始试行为期15天的汽车单双号限行,民众反响积极。(“限行”后面加上“措施”)
C、根据新条例,广东于2016年1月1日起依法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的规定。(删去“的规定”)
D、暑假前,校长要求各班班主任教育同学们切忌不要私自到江河中游泳。(改“教育”为“告诫”)
答案:D(切忌不要)
9、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播出已经历时三月,魔幻巨制《花千骨》于2015年9月8日迎来了大结局。(在“历时”后加“共”)B、通过美国苹果公司2015年9月9日推出iphone6S等新产品,引发外国媒体广泛关注。(删去“引发”)
C、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造成的。(删去“原因”)
D、伴随高校自主招生的扩大,经市教委批准,北京有五所高中今年首设特色班。(在“自主招生”后加“规模”)
答案:A(已经和历时语义重复)
10、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几率有效降低。(删除“通过”)
B、互联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C、2013年11月3日至11月17日,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德国公开赛即将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的年轻选手们忍辱负重,摘取3项桂冠,中国成为最大赢家。(在“成为”前加“将”)D、央视举办的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2013年8月开播以来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与支持,这个节目的成功在于是否抓住了民族的要素,抓住了现代人在网络活动基础上对现代文化的认知。(删去“是否”)
答案:C(2013年11月3日至11月17日与“即将”冲突)
11、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语序不当,应该为“非常受学生欢迎”)
C、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避B、在“4-20”芦山地震灾后过渡安置工作中,雅安市各级工会采取多种措施引导职工充分发扬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否定词用错,应该去掉“不”)
D、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删去“现在”)答案:D
12、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3年12月,西安蔡伦造纸厂拆除,有利于城市的治污减霾。(“有利于”之前加上“这”)B、专家提醒,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是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到过活禽市场。(在“专家”前加上“有关”)
C、日本只有正确认识和反省侵略历史,中国就会敞开对话窗口。(“就”改为“才”)
D、据了解,各地限制或禁止烟花爆竹不能燃放,多是处于对防控雾霾和环境污染的考虑。(去掉“不能”)答案:B(“到过活禽市场”后面加的人)
1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已于12月20日同日同时生效。(删去“同日”)B、我市几座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将“问题”改成“现象”)C、老师要求我们不但要能默写《木兰诗》,还要读熟这首诗。(把“能默写”与“读熟”互换位置)D、由于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运用,为各中学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删去“良好的”)
答案:D(去掉“由于”)
1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庸置疑,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删除“其根本原因”或“在作怪”)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倡议下的亚洲区域合作又迈出了坚决的一步。(把“坚决”改为“坚实”)
C、广州下一步的治污重点包括治理大气污染,加大PM2.5治理力度,做好压煤、换车、降尘等工作,确保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左右。(删除“主要”)
D、受人尊重的需求虽然困难一些,但是也并不是难以企及的,人们得到尊重的程度高低与成就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去掉“高低”)答案:C(平均和左右语义重复)
15、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B、单纯以“学以致用”的多寡来定义教育的成功,未免有失偏颇。(在“成功”后加“与否”)
C、当下文化发展呈现出庸俗化的格局,看起来热闹,但是什么也没留下。(把“格局”改为“形态”)
D、北京市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以解决出行时打车难。(“打车难”后加“的问题”)答案:C(格局改为趋势)
16、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纤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加上“的服务”)
B、为了发挥自己的充分的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C、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并以其特有的历史韵味和时代风貌,像一颗璀璨的名著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屹立”改为“闪耀”)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将“增强”改为“提高”)答案:D(“保护”后加意识)
17、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考生考前吃的太饱或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的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改为“降低复习效率”和“影响考试状态”)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家真迹的集中场所。(把“上的刻文”去掉)
C、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把“广泛”放到“听取”的前面)D、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的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只有„„才”改为“只要„„就”)答案:D(在句末加“的意境”)
18、A、当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消息传来时,让同学们激动万分:我们又获诺贝尔奖了!(删去“让”)
B、对初中学生究竟应该见义勇为或见义智为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热闹万分。(把“热烈”改为“激烈”)
C、昨天上午,第二节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并出席开幕式。(应将“发表主旨演讲”和“出席开幕式”互换)
D、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方决定采取必要措施,包括对参与此次美方向台湾出售武器的企业实施制裁的措施。(删去句末“的措施”)答案:B(将“或”改成“还是”)
19、下列病句修改不胜却的一项是()(3分)
A、十五年来,父母为了我辛苦付出,我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谢他们。(删去“发自内心地”)B、通过开展“节能环保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的低碳意识进一步增加。(将“增加”改为“增强”)
C、食物总有互相抵触反应的时候,所以牛奶中切忌不要添加果汁等酸性饮料。(在“食物”前加“因为”)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互换位置)答案:C(切忌与不冲突)
20、下列病句修改不胜却的一项是()(3分)A、5月14日,妇联评选出广州市十个“最美家庭”,这些家庭不仅是反映人民公仆本色的“劳模”城管家庭,而且是医术精湛、造福街坊的百年中医世家。(把“不仅是”“而且是”改为“既有”、“也有”)
B、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删去)
C、通过对变异和正常老鼠大脑及行为的比较,使科学家就可以确定哪些被破坏的基因所具有的作用。(删去“使”)
【浮力计算题专项训练答案】推荐阅读:
沪教版初三物理浮力专项练习习题07-31
四年级上册计算题训练11-02
注册会计师《税法》计算题专项习题06-11
四年级下册计算题答案09-19
物理电学计算题带答案06-24
计算机操作系统题答案08-31
八年级上册物理计算题及答案08-08
浮力溶液练习题06-11
认识浮力的教学方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