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

2024-10-12

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精选9篇)

1.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 篇一

Xx预防接种门诊

关于疫苗、疫苗冷链管理的自查报告

针对山东疫苗事件,根据县卫计委要求,我门诊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对我门诊疫苗、疫苗冷链管理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XX预防接种门诊均按照相关规定,建立有相应的疫苗管理制度和冷链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温度监测、管理等工作。

2、XX预防接种门诊有X个疫苗冰箱,冷藏包X个,冰排X个,在疫苗储存和管理方面,均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并且每天有2次测温度记录,有冷链档案,冷链运转正常,保证了疫苗质量安全;疫苗管理出入库手续规范,苗账相符。

3、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均是疾控中心用冷藏车运送至XX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记录完成,从未从其他渠道和个人处进取过一类和二类疫苗。

4、通过自查未使用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批号问题疫苗。

5、我门诊有专人负责预检登记工作,登记资料齐全,询问详细,已做好接种前的告知询问工作,并做好告知和禁忌症的询问书面记录。电脑有专人负责,信息化软件运转正常,做到人,卡,苗核对,工作人员衣帽穿戴整齐,并持有有效的预防接种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接种时严格按照规范接种;接种二类苗时充分征求家长同意并签名,以严格遵守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

XX预防接种门诊

2016年3月24日

2.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⑴选择截至2013年4月30日止,在东莞市厚街镇居住满3个月的0~6周岁儿童的家长,包括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人口。调查对象入选471例,实际调查439例,有效应答例,有效应答率为;厚街镇个预防接种门诊及厚街镇免疫规划工作报表。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自行设计“社区预防接种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问卷”,对社区儿童家长开展入户访问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及其家长的个人基本信息及有关情况、一般预防接种的认知与行为、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及儿童家长对接种单位各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与期望心理等。

1.2.2预防接种门诊规划建设参考标准:以《东莞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为参考。

1.2.3人员培训:调查实施前调查人员需进行为期1个月的学习培训,内容包括熟悉研究流程、研究方法及调查工具,掌握厚街镇5个预防接种门诊现状、现场访问调查的询问方式及技巧,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及完整性。

1.2.4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厚街镇5家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覆盖的社区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访问调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预防接种行为及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员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经培训合格后开展调查工作。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时,现场审核问卷的完整性,发现漏项,立即补填;随后审核问卷的逻辑性并抽查10.0%复核,发现错误,及时修正。自2013年5月1日 —12月31日,通过访问调查,共收集439名儿童家长的调查问卷,其中422份问卷为完整有效,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1%。调查人员收集整理全部有效问卷资料进行录入和统计学处理。

1.3统计学分析

⑴问卷调查资料经审查合格后,使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资料双人双输入制,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⑵统计分析厚街镇免疫规划工作报表。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调查的422名儿童家长中,男性117人,占27.7%,女性305人,占72.3%;家长平均年龄为(30.82±5.65)岁;本地户籍98人,占23.2%,外地户籍324人,占76.8%;文化程度在初 中及以下 者239人 (56.6% ), 高中/中专135人 (32.0%),大专及以上48人(11.4%);在厚街镇居住时间>2年者为254人,占60.2%,1~2年者114人,占27.0%,<1年者54人,占12.8%。

2.2儿童家长预防接种服务需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3.7%的家长希望医生增强责任心; 67.8%的家长希望排队等候时间在10分钟以内;29.6%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增设午间预防接种门诊;44.8%的家长希望从专业医师的咨询、讲解中获得预防接种知识;而有29.8%的家长希望第二类疫苗收费告知应更清晰,见表。

人(%)

2.3社区预防接种门诊现状

2.3.1基本概况:厚街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连东莞市区,南邻虎门港,256省道和广深高速公路纵贯全镇,横跨107国道。厚街镇下辖23个社区, 面积126.15 km2,2013年总人口数为43.83万人。

2.3.2门诊硬件设施:厚街镇现有预防接种门诊5家,分别按照东莞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进行设计建成,并经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广东省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考核方案考核验收合格。硬件设施包括预防接种门诊的占地面积、计免门诊登记室、候诊室、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儿童活动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室、疫苗存储室及冷链设施基本完善,预防接种专用计算机数量和配置以及计划免疫工作网络系统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使用;各门诊使用面积均大于规范门诊总使用面积≥40 m2[1]和示范门诊总使用面积≥80 m2[2]的参考标准,具体见表2。

2.3.3门诊服务人口及服务半径:5家预防接种门诊中,以桥头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最多,为228 031人,服务半径也最大,为11.23 km,见表2。

2.3.4门诊预防接种人员配备:5家预防接种门诊中,预防接种相关医护人员共有37人,医生23人(高级职称1人,主管医师13人,医师8人,医士1人),护士14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6人),各门诊人员配备情况见表2。每位预防接种人员均按照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 每3年参加1次预防接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取得预防接种工作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3.5门诊预防接种服务方式及周期:5个接种点均采取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定点集中接种的方式。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为:每日接种(节假日照常开诊)1处,每周接种3天1处,每周接种3个上午或下午(共1.5天)3处;预约方式以建证时打印接种通知单和每次接种填写预约时间相结合的方式。

2.3.6门诊接种量:2013年5家预防接种门诊总接种量为273017剂次(一类疫苗为201630剂次、二类疫苗为7138剂次),接种门诊的接种量与门诊配备的专职人员数量及该辖区的服务人口数量大致成正比,见表2。

2.4预防接种门诊设置

2.4.1服务人口与门诊人员设置分析:预防接种人员的配置是预防接种开展的必要实施者。合理的人员配置能够使预防接种更加规范化,各司其职,协作发展,更有利于工作的有序开展。预防接种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经培训合格的疫苗接种人员、系统管理人员以及冷链系统管理人员等[3]。厚街镇现有预防接种相关医护人员共37人,按照2013年全镇总人口43.83万人计算,预防接种专业人员与总服务人口比例为1∶11 846,略低于1/10 000的配备[2]标准 , 但差异无 统计学意 义(Ζ =1.055, P>0.05)。各门诊专业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分别为:桥头1∶12 668, 双岗1∶10 929, 三屯1∶11 283, 环冈1∶10936,赤岭1∶11 024。服务人口数以桥头接种门诊为最高,其专业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低于标准的情形较为明显 , 但与标准 的差异亦 无统计学 意义(Ζ=1.042, P>0.05),见表2。桥头接种门诊服务人口数量较大,主要是由于该门诊建立时间较长,人们对其较为熟悉,而且门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较为便利以及服务时间是5家门诊中惟一在每日上午和下午均开诊等缘故,以致一半以上的人口选择桥头接种门诊作为接种点。应适当增加专业人员以确保计划免疫各项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2.4.2接种量与门诊设置分析:各预防接种门诊配备专职人员的数量,与该辖区的服务人口数及接种量成正比。以现有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数量,按照各门诊工作量配备人员,并通过固定上午或固定下午的半日开诊形式(除桥头全日开诊外,其余4家门诊中三屯为周一至周六上午开诊,赤岭为周一、三、五上午开诊,双岗为周一、三、五下午开诊,环冈为周二、四、六下午开诊),在某个接种门诊非接种日和非接种时段灵活调派人员至其他接种点分担部分工作量的方式,使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各接种门诊人均日接种量分别保持在27.3~36.1剂次、26.7~37.3剂次及31.4~41.3剂次之间。3年各门诊之间的人均日接种量总体平均水平一致(F=1.357,P>0.05)。分析认为各门诊人员设置和工作量分配较均匀,各门诊预防接种人员的分配设置大致合理。

2.4.3预防接种项目补助经费与门诊设置分析:按照广东省卫生厅、财政厅联合制定的《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目录》的相关标准,预防接种项目补助经费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的范围为5.3%~6.4%[4]。2013年财政补助预防接种项目经费为84.15万元,全镇一类疫苗接种量为201 630剂次。预防接种项目补助经费折算成疫苗接种每剂次劳务费用为4.17元,基本保持在2010年接种一类疫苗每针补助4元[5]的水平。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目前补助经费偏低。项目补助经费是保障预防接种工作良好运作的重要基础,关系到门诊人员配备和硬件设施能否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逐步提高预防接种项目的补助经费,确保免疫规划工作可持续发展。

2.4.4门诊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与门诊设置分析:目前,5个接种点除双岗接种门诊没有公交车到达外,其余4个接种点均在交通主干道附近,有较便利的公共交通工具到达, 其中以桥头接种点地理位置最为优越,交通最为便利。从各门诊地理位置设置和结合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分析:服务人口和接种量较大的3个门诊(桥头、三屯和赤岭)设置分布于交通相对方便的256省道旁;而环冈接种门诊设置于3个距离镇中心和主干道较远的社区的中心位置;双岗门诊则位于该社区居民住宅中心位置,后两者是前三者预防接种服务未能完全覆盖的有力补充。笔者认为目前各接种点地理位置设置合理。

2.4.5门诊信息化、人性化服务环境设置:预防接种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56.6%的家长希望改善接种门诊环境。说明群众对候诊、接种的服务环境及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改善接种门诊环境、优化服务设施,提高人性化服务和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门诊应建立排队叫号系统, 增设候诊座椅,按先来先服务原则,避免排队拥挤和接种次序的混乱,化解医护人员和接种对象之间不必要的纠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营造和谐的接种氛围。有条件的门诊可增设丰富多彩的儿童娱乐设施,为儿童提供温馨、人性化的接种环境和规范的预防接种服务。67.8%的家长希望缩短候诊及接种时间(10分钟内),预防接种登记及排队等候时间长主要与门诊服务人口数量较大有关,亦与信息化系统配备情况、预防接种服务模式和接种服务流程有关。应提升计免专用计算机的配置,并完善正在运行的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改变预防接种登记专用计算机及计免网络系统运转速度慢的现状,提高工作效率, 更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预防接种的服务需求。

3讨论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预防接种服务内容与范围增加,居民对预防接种需求与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不断加大,预防接种门诊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已得到明显的改善,但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让儿童及其家长享受人性化的服务是今后预防接种服务的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预防接种服务需求制定决策和计划,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6]。

调查显示,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获取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有专职咨询医生为他们提供预防接种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一些疫苗的选择上存在的困惑以及提高他们对疫苗接种禁忌症和不良反应方面的认知。由于受种者的信息缺乏,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受种者无足够的信息来做出自己的消费选择,大多数受种者对于预防接种服务的消费是由接种门诊医生来决定的[6]。本调查结果显示,44.8%的家长更倾向于专业咨询的方式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预防接种知识,支持高洁等[7]的观点。家长们希望从专业医师的咨询、讲解中获得预防接种知识。因此, 建议在接种登记窗口人员充足的情况下,指派一名医师专职负责预防接种知识咨询服务工作。实际工作中,除了在门诊尽可能地为家长讲解交流外,还需在社区以多种形式 (如在社区开展由专业医师主讲的专题讲座、互动问答、小组讨论、例子讲解及服务咨询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的普及,同时也要求免疫规划宣传工作应避免简单重复,务必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高[7],才能满足群众对预防接种知识不断增加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56.6%的家长希望改善预防接种门诊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服务的质量和人性化服务的体现。在规范化门诊建设标准中,没有涉及 “儿童娱乐设施”的内容,但从儿童家长的观点看,儿童娱乐设施的配备有利于减少儿童的恐惧心理,是一项人性化举措[8]。但在门诊中增加儿童娱乐设施,门诊管理者往往存在一定的顾虑。一方面考虑门诊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才能容纳这些设施;另一方面需要考虑设施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门诊增设儿童娱乐设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调查显示,41.7%的家长希望接种前有短信或电话预约提醒,应加强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传递儿童的个案信息,保证并利用儿童预防接种的连续性[9],建立门诊-家长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推广使用短信预约、电话预约等通知形式,提高工作效率;67.8%的家长希望缩短候诊及接种时间,为使门诊免疫接种工作和秩序更加规范,应积极推进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优化接种服务环境、提升接种服务能力,使预防接种更趋于服务化、人性化和公益化[3]。建议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加快完善信息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使门诊接种流程规范化,保证各步骤如:取号→儿童预检→叫号系统的叫号→预防接种网络系统及接种证登记→下次接种预约→叫号系统二次叫号→疫苗接种→接种后留观等一系列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既可节省医生工作时间和儿童家长等候时间,又可减少因接种先后顺序的争吵而影响工作和候诊的现象出现。

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不可盲目地增加,应合理地设置[10]。 通过对服务人口、接种量、门诊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及政府的经费投入与预防接种门诊设置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厚街镇预防接种门诊设置现状基本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和《东莞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基本适应社区群众的预防接种需求。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其中,预防接种人员与总服务人口比例为1∶11 842, 专职人员配备略低于1/万的要求,并以桥头社区接种门诊较为明显(1∶12 668),所以门诊时有接种量较大并略显工作超负荷的情形,目前尚可通过灵活调配的方法解决人手紧缺的问题;但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应考虑增加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和增设1个接种门诊以减轻较繁忙接种点的压力, 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计划免疫是公益性卫生服务,依赖政府的经费投入[10],当前正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模式转型期,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投入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逐步倾向以预防为主的意识,但就目前全市预防接种项目补助经费偏低的情况,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探讨解决。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普遍一人多职,既要参与计划免疫工作,也要开展传染病控制、儿童保健、慢性病防治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等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流动儿童及新生儿主动搜索,易留下免疫空白点,流动儿童的聚集使相关传染病流行成为可能[11]。所以,加大政府投入显得十分重要。

3.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 篇三

近年来,由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或接种差错所致的预防接种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不仅给接种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经济损失,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阻碍了计划免疫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就接种门诊护理投诉原因及防范措施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1 投诉原因

1.1 医疗机构宣传不到位。

1.1.1 计划免疫知识宣传不到位,家长认识不足。实施预防接种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使疫苗针对的传染病能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机体对疫苗的反应存在差异,个别儿童接种后可能未产生免疫应答或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极易引起医疗纠纷[3]。如果事先没有详细告知,家长会怀疑疫苗质量有问题或针打错了,导致纠纷。还有过度宣传,强迫接种,违背了“自愿自费”的原则,家长产生反感心理,或拒绝或勉强接受。

1.1.2 国产疫苗与进口疫苗的选择,进口疫苗价格相对要高出50%~600%,品质上有更多保证。但如果我们只宣传进口疫苗的好处,也会事与愿违。

1.2 医务人员服务态度问题或业务水平有限。

1.2.1 少数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解释过少或不到位,不细致。不恰当的语言沟通:如对接种对象讽刺、嘲笑、吓唬、开玩笑,并用不恰当的身体语言交流,这样会伤害接种对象和陪护者的感情,引起不必要的投诉[2]。

1.2.2 接种人员不按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引发纠纷。接种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接种技术不熟练,接种对象或部位选择不当、接种剂量过大、吸附性疫苗用前未摇匀、消毒不严、使用过期疫苗等违规操作,造成接种致残或接种事故而导致接种纠纷。

1.3 候诊时间较长。一些接种门诊的接种日期安排不合理,接种高峰时人群拥挤,秩序混乱,易引起差错事故发生[1]。

季节性影响。夏季天热,家长赶早,往往集中在上午八九点钟;而冬季十点左右才是高峰。

登记时间较长。以往登记只需在接种证和接种卡上记录,现在还要将疫苗种类、产家、批号录入电脑,并填写家长知情同意签字,加上健康咨询,平均每个受种者要花费二分钟以上。

1.4 免疫失败及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保护率并不能达到100%,一旦免疫失败,家长就会质疑疫苗的质量,研究表明在对于AEFI的发生原因,71.0%的家长认为与疫苗质量有关,说明目前家长对AEFI的认识存在偏差[3]。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又忽视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不良反应加重,或出现不良反应未能得到及时处理,既对儿童造成了身心痛苦,又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4]。

2 防范措施

2.1 预防接种单位加强计划疫苗宣传力度,将疫苗接种常识教给群众。

2.1.1 对于接种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是促进计划免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提高预防接种的质量,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保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5]。

公示各类疫苗的品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适用对象、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接种服务价格,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宣传资料和咨询服务[1]。发放疫苗知情同意书及预防接种时应向接种对象或其监护人说明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在门诊候诊室及留观室,采用黑板报、宣传栏、多媒体电视等形式宣传预防接种知识。

2.1.2 同种疫苗有两个以上产家或有国产、进口之分时,向家长宣传要因人而异。如果家长信赖国产疫苗,就不要过分宣传进口疫苗的优点,要考虑到家长的意愿及经济条件。尊重家长自主选择受种疫苗的权利,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6]。

2.2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2.2.1 要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学习和掌握国家预防接种的相关政策和信息,认真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热爱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平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经常换位思考,尽量满足病人或家属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切实解决病人及家属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优質服务[6]。

2.2.2 强化业务素质培训。凡参加接种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预防接种上岗证》。熟练掌握接种对象、疫苗性质、接种部位、剂量、方法和禁忌症以及反应观察处理方法。接种人员应定期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正规的培训、技术指导,考核要严格,监督有力,以达到接种质量的持续改进[7]。

2.3 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预约下次接种日期,既要书写在接种证上,还要口头交代清楚相关事项,特殊情况要在接种证上注明具体的接种时间。增加门诊接种日,除常规接种外,再安排一个休息日接种,以方便“上班族”家长,还可减少排队观察。

2.4 确保生物制品的质量,有效处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

2.4.1 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要求运输和贮存疫苗,确保疫苗质量,消除不安全隐患。

2.4.2 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其家长所接种疫苗的品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既往过敏史及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史,必要时测量体温,对不宜接种或暂缓接种的儿童,应向其家长解释清楚。减少因禁忌症或其它传染病潜伏期、前驱期接种疫苗所引起的接种反应和接种事故。

2.4.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疫苗接种程操作规范。接种者熟练掌握接种技术,包括疫苗稀释得当、剂量准确,疫苗接种间隔时间正确等。常规配备急救药品和物品,注射完毕后让儿童静坐休息,观察15min~30min,出现反应及时处理,观察无反应后再让其离开。[4]

3 小结

预防接种工作是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根据预防接种工作性质及服务对象特殊性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更强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热忱。能热情、简洁、准确地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做好宣传教育及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说明等工作,正确观察与判断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投诉一旦发生,服务补救在现场就应立即开始,从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的发生,将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彭夏娥.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07,1:109~110

[2] 贾园.正确对待护理投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3):216~217

[3] 朱渭萍,徐飚,张红叶.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36(2):24~27

[4] 陈月香.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829~831

[5] 隋凤湖,张艳玲,李振玲,等.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98~2100

[6] 王金兰.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各类护理人员的应对技巧[J].当代医学,2010, 16(1):103~104

4.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总结 篇四

踏进2012年12月里,回顾一年来接种门诊工作,虽然任务繁重,检查频多,但接种门诊人员依然勇敢而坚毅地接受这一挑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蓦然回首,昔日点点滴滴,浮现眼前。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刚迈进201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攻坚战就已经打响,我镇接种率全县排名一般,领导压力巨大,安排我们在短时间内再次将八个月龄至六岁的儿童普种一遍。我接种门诊面对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虑省检查工作的标准是儿童系统里数据分析的接种率,特制定了本镇的工作方案。我镇的麻疹预防强化免疫工作其实做得相当扎实,每次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工作都切实执行。只是儿童免疫系统起步较晚,以前工作的数据没有录入,造成了实际工作与统计数据不协调,不同步。于是我们找出以前的接种资料,将原资料逐项录入,把一些确实漏种的儿童统计出来,通知到个人,前来接种。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达标

为了使本接种门诊规范化,标准化,我们积极筹备迎接“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达标验收工作。此次准备工作量浩大,要将以前所有工作纸质化,归档,以供查阅。此次工作最困难的是电脑资料与登记簿资料和儿童接种证地校对,我镇0至6岁登记在册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共计5065人,且每位儿童接种记录有几十条,我们科室人员每天端坐于电脑前,逐一校对,谨防差错。每天累得头昏眼花,但时间紧凑,又不得不不计报酬挑灯夜战昼夜加班。由于准备充分,检查时沉着应对,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此次准备检查,也让我们收获良多,知道了如何在平时工作中做到“痕迹化”管理,每条工作制度都认真学习梳理了一遍,无形中促进了我们服务水平。

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2012年1月至11月份,本预防接种门诊共计接种16199人次,其中免费疫苗卡介苗193人次,乙肝疫苗1340人次,脊灰3379人次,百白破2684 人次,A群流脑1174人次,麻疹465人次,麻风286人次,麻腮78人次,麻腮风 594人次,乙脑 1787人次,甲肝1161人次,白破435人次,流脑A+C 1254 人次,平时工作当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均衡科学地发展,考验着我们接种人员的服务水平。我们严格地坚守国家“禁用自费疫苗取代免费疫苗”的原则,将国家的利民措施全面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及时地沐浴党的恩泽,提升幸福指数。新增加一种自费疫苗,必须得相应地让儿童计划免疫外新增加一种传染病的抵御能力。日常工作时,我们多加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儿童健康投资的意识,传授“防优于治”的观念,积极地解答人民群众的疑惑,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自费疫苗接种。

工作中,也有些纰漏之处,比如我们安全接种工作做得不到位,接种后观察30分钟没有很好地执行,接种前自愿接种通知单没有落实到位。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没有做到位。

5.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评审自查报告 篇五

根据天津市卫生局《关于开展预防接种门诊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现将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评审工作自查报告做如下汇报。

一、总体工作现状及房屋规划:

1、日接种量平均60人次/日,周一至周五上午为本院接种时间。

2、预防接种门诊总面积为179㎡。

分别为:接种观察室17㎡,办公室17㎡,儿保门诊(预检)27㎡,登记室16㎡,接种室47㎡,候诊区45㎡。且各区域划分合理,流程顺畅。

3、实行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

4、使用客流智能化管理系统(叫号机)。

5、基础知识考核达到区卫生局要求。

二、实施条件部分:

1、房屋配置:卫生状况良好,且预防接种门诊独立楼层,电梯直达,醒目地点设立接种引导牌。缺陷:地面未做防滑处理,台面未做防撞处理。

2、功能区设置:房屋设置规划合理,流程顺畅,疫苗相关公示内容完善,相关区域座椅充足。

3、冷链设备:现有疫苗专用冰箱1台,专用低温冷藏柜1台,小容量日接种冰箱3台,能满足工作需要。冷藏包充足,冰排充足,且冷链设备有专档,温度计充足。

4、接种设备与器材: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设备配置。

5、消毒设备: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配置,且日常记录完整。

6、信息化管理设备: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设备配置,且运行良好。

二、服务能力部分:

1、人员资质与素质:现有免疫规划人员7人,本科4人,专科3人,相对稳定,分工明确,均接受上级部门定期培训。缺陷:2人未取得《预防接种上岗资格证》。

2、接种实践技能: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日常工作,无接种差错事故发生,人员操作技能熟练。

3、接种服务质量: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相关工作,儿童管理完善,建卡、建册及时,及时记录儿童变更情况,每月进行辖区流动儿童主动搜索,疫苗各种接种率达到上级要求。在2008年与2010年津南区麻疹疫苗强化工作上取得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4、冷链管理:专人负责冷链管理,制度完善,定期除霜,所有冷链设备运行正常。

5、生物制品管理: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工作,制度完善,使用合理。

6、安全注射:完全按照上级单位要求进行日常工作,制度完善,监测及时,未出现预防接种差错事故。

7、流动儿童管理:每月进行主动搜索,保证辖区流动儿童接种及时,接种率达标,定期核对大册,及时发现迁出儿童。

8、报表:按时上报各种免疫规划报表,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100%。

9、档案管理:完全按照区CDC要求进行整理与装订、保存,统一整洁,查找方便。

结合以上我院预防接种门诊自查工作内容,达到“规范预防接种门诊”考核指标,故我院向局申请“规范预防接种门诊”资格。

望局领导给予批示。

八里台镇卫生院

6.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 篇六

古书有云:“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我们预防接种工作就属于上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接种门诊,是一所具有专业水平的省级示范门诊,主要负责辖区内本地和流动儿童的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负责有关预防接种知识宣传、资料整理和上报工作,现有8名工作人员,均有合格的资质和专业的知识。多年来,接种门诊全体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团结拼搏、勤奋工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心服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作为洛阳市“巾帼文明岗”的一份子,在这次“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的活动中,我们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

一、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在2017年,为了给家长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单位对接种门诊进行了整改,严格按照省级示范接种门诊要求,建设了标识醒目、设施完善、环境一流的接种门诊服务大厅,增加了LED电子显示屏,不断更新预防接种的宣传知识,增设了志愿者服务台、咨询台、饮用水,制作了儿童喜爱的卡通画,为群众营造更干净整洁的环境。

在工作中,接种门诊本着“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视服务对象如亲人”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使儿童和家长更方便、快捷、舒畅。例如,每个宝宝从出生开始就要接种疫苗,在办理接种证时,门诊工作人员会交代需要带哪些材料前来办理,有些家长记不清要跑好几趟。有一次,有个宝宝要办理接种证,宝宝爸来咨询需要带哪些东西,回家了发现记的不太清楚,宝宝妈又来询问了一次。所以门诊工作人员专门印制了小纸条,列出了需要的办理材料和办理时间,然后再详细的和家长讲解清楚,这样方便了家长,也提高了接种门诊的服务满意度。

随着近几年媒体的高速发展,人们也更关心接种疫苗的作用和安全性。对此,接种门诊专门开设了“预防接种 家长课堂”,给家长们普及了预防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讲解了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疫苗的简单分类等内容,让每个家长对预防接种有了新的了解和认知;还利用每年的“4·25”预防接种宣传日,对疫苗的相关知识和常识性问题做了讲解。到目前为止,“家长课堂”每年开展20余期,培训约800余人。从开展“家长课堂”开始,接种门诊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家长们从被通知来给宝宝接种到主动来给宝宝接种。去年,为了方便和家长沟通,门诊工作人员又建立了家长微信群,这样有些接种的小问题都可以及时沟通到。以前,当家长们遇见疫苗接种反映的时候会恐慌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和处理,现在,当家长们遇见这些问题的时候会及时在家长群里进行询问,门诊工作人员也及时对每个家长进行耐心的解答和沟通,并且建立家长群也方便了每个家长对育儿知识的分享,这对家长们来说也是一个更好交流的平台,现在当宝宝出现的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家长们也知道该怎么处理,也能以平常心对待了。

熟练业务技能,规范开展工作

近几年来,接种门诊加强科室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纪律严明、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热情、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誉。接种门诊每年接种乙肝、脊灰疫苗等免费疫苗18000余剂次,各项疫苗的接种率达95%以上,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大力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及狂犬病暴露规范处置工作,门诊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科室人员轮流值班,白天正常上班,下班后手机24小时开通,如果有人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是抓伤,打电话需要接种第一剂狂犬疫苗时,根据狂犬病疫苗的接种规范,门诊工作人员会先告知其伤口的处理方法,并及时赶到单位进行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接种,因此有效遏制了狂犬病的发生。

作为一个服务窗口,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专业的服务技能、良好的服务环境,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种率,保障了儿童身体健康。预防接种门诊在树立行业新风、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门诊全体工作人员时时刻刻都将把为群众、为儿童家长提供优质服务,为创建和谐社会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和永不停止的追求。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一门诊

7.预防接种门诊公示材料 篇七

疫苗冷链是指为了保证疫苗从生产、批发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的设施、设备[1]。在冷链运转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达不到要求都可能使疫苗效价下降甚至失活, 直接影响免疫效果[2]。疫苗冷链温度的全程监管对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冷链末梢 (预防接种门诊) 的数据管理难度尤其大, 它的特点是位点分散、时间和温度的不确定性大、数据获取困难[3]。针对这些问题, 本研究进行了尝试性地开发与应用, 利用移动通信GPRS业务结合互联网技术, 建立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设备监测系统, 对门诊储苗冰箱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为全市疫苗冷链管理提供基本保障。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构架基础

天津市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设备监测系统基于如图1所示的表示层、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层的3层基础构架并结合B/S、C/S复合架构的分布式应用, 构筑了高安全、高性能、高可靠的应用环境。

1.1.1 表示层

表示层是与最终客户交互的一层, 即客户端。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用户的指令或者数据输入, 提交给业务逻辑层做处理, 同时负责将业务逻辑层的处理结果显示给用户。由于客户端并不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等操作, 因此相比传统的应用方式对客户端的资源要求要低一些。

1.1.2 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 (中间件) 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接收表示层的数据请求, 并将这些请求进行必要的业务逻辑检查 (包括权限检查) , 最后将请求分解成不同的数据层操作, 由数据层进行处理, 然后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是冷链系统最重要的一个层次, 核心的业务处理都是通过这一层来实现的。冷链监测系统提供了非常好的可扩张性, 可以将逻辑服务分布到多台服务器来处理, 从而提供了良好的伸缩方案。

1.1.3 数据层

数据层包括存储数据的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数据、缓存数据的组件。组件将大量使用的数据放入系统的缓存库, 以提高数据访问和处理的效率。目前冷链监测系统支持MS SQL Server 2000以及以上版本。

1.1.4 复合B/S、C/S架构

监测系统在具备3层架构的同时, 为平台用户提供了复合B/S与C/S模式的系统应用。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市级冷链监测管理平台网址, 即可在本地计算机自动安装或更新冷链系统, 并登录到冷链平台进行相关操作和查询。这种结构在保证平台界面更加友好、功能可扩展性更强的基础上, 使系统的安装、维护、更新也变得非常方便, 更便于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1.2 运行架构

冷链设备监测系统通过部署于各接种门诊的GPRS监测终端, 利用GPRS网络将温度、电源数据提交到市冷链设备监测管理平台, 各级疾控中心和接种门诊通过互联网访问管理平台进行日常查询与管理。

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设备监测系统运行架构如图2所示, 它将分布于各地的GPRS监测终端、各平台用户通过互联网联系到一起, 实现了数据平台的共享。另外, GPRS监测终端还具备数据存储和离线上传数据的模式, 在网络异常解决后, 由设备对暂存的温度数据进行补提交, 最大限度保证冷链数据的完整性。

2 系统实现

2.1 硬件组成

本系统采用的接种门诊GPRS监测终端包含温度传感、数据处理和GPRS通讯模块, 如图3所示。内置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外接感温探头布置于冰箱内部不同温区, 实时采集温度数据, 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进行记录和判断, 并根据预先设定条件通过通讯模块将温度记录和报警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管理平台和管理人员手机上。设备自带的液晶屏幕显示实时温度和移动信号质量, 自带存储功能, 可通过连接计算机进行历史记录查询。温度超标时还可通过红绿灯光及蜂鸣进行现场报警。

2.2 软件实现

2.2.1 权限的设置

本系统是基于用户权限进行管理的, 在超级管理员为其他用户分配所属区县、单位后, 这些用户即拥有相应的访问权限。所有的授权用户在登录系统通过验证之后, 即进入拥有不同管理功能的Web页面。

2.2.2 数据记录与管理

管理平台的演示界面如图4所示, 包含了登录用户权限管理范围内所有被监测设备的实时温度数据及各设备当前的电源状态。对于温度或电源状态不合格的数据, 系统将对其进行色标处理, 并即时提醒平台用户发生了何种异常情况。另外, 平台还提供对既往的历史温度记录以数字或曲线的形式进行查询、导出和打印的功能。

2.2.3 冰箱超温和断电短信报警

监测终端在冷链设备持续1 h超出正常温度范围后, 会将温度超标的冰箱、当前温度值发送到指定手机。现场的监测设备在安装时与冷链设备使用同一电源, 若外部电源断电, 系统将会在断电后的1 min内将断电情况发送至指定手机。

2.2.4 监测终端异常短信报警

若监测终端自身发生故障、设备内SIM卡因欠费无法通过GPRS提交温度和电源状态数据、设备内SIM卡因欠费无法发送手机短信进行报警等情况发生时, 冷链平台会将多次未提交数据的设备判断为离线异常, 并通过冷链平台的触发报警短信、邮件向指定工作人员发送设备离线报警信息。

2.2.5 设备自身的数据存储和数据补提交

当监测终端因GPRS网络故障无法提交温度和电源状态数据或服务器端网络或硬件暂时性故障导致数据无法接收时, 设备自身将对数据进行存储, 当网络条件恢复后, 设备将会对数据进行补上传, 最大限度保证冷链数据的完整性。

2.2.6 服务器和端口运行状态监测

使用第三方监测系统, 对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网络、IIS服务、相关应用端口、内存和CPU占用情况等关键技术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由监测系统将报警短信发送到系统维护人员手机上, 及时进行排查解决。

3 结语

近年来, 发生的疫苗事件几乎每例都与疫苗的冷链环节失控有关, 集中暴露了传统冷链系统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风险, 这种风险很大程度是由于冷链系统缺乏监控所致[4,5,6]。目前, 少数地区已经尝试在县级以上疫苗经销管理单位冷库中建立自动监测系统, 但覆盖到冷链末梢预防接种门诊的监测系统, 由于经费限制、施工要求以及后期维护等条件的制约, 很难照搬以往大型冷库监测系统的构架模式。因此, 我们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将系统的设计思路定位在及时、准确、稳定的基础上侧重实现以下特性。

3.1 成本经济

实施监测系统的预防接种门诊只需要采购1台GPRS监测终端, 费用较低, 可以承受。

3.2 稳定便捷

采用的移动GPRS传输通道具备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数据传输速度快、永远在线等优点, 可直接与Internet互通, 不受高频因素干扰等优点[7,8]。根据门诊的具体情况布点, 没有追加2次综合布线的顾虑, 终端安放位置根据需要可随时改变。

3.3 易于维护

监测终端一次安装完成后自动运行, 无需值守。每月仅需5元左右的通信费用于数据传输和短信报警。

4 结语

经过全市50余家预防接种门诊半年多的实际使用, 本系统完全可以胜任基层门诊疫苗冷链的温度数据采集和监测任务, 同时其完善的报警机制 (短信、现场报警等) 不但完成了实时报警, 而且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服务器温度记录和查阅功能使得授权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 只要连接网络, 即可获得实时准确的报警信息, 免除了现场检查、抽查、翻阅纸质资料等工作, 实现了冷链数据的信息化。

本系统投入小、安装便捷、维护简单等特点也为其他基层医疗单位的药品、试剂以及生物制品的冷链设备监测提供了借鉴经验。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适合基层预防接种门诊使用的冷链设备监测系统。方法:通过部署于各预防接种门诊的监测终端, 利用GPRS移动网络将监测数据提交到市冷链设备监测管理平台, 各级主管部门和预防接种门诊通过互联网访问该平台进行日常查询与管理。结果:通过监测终端结合管理平台的方式对冷链设备的温度、电源以及终端自身状态进行监测, 对异常情况进行现场、短信、色标、邮件等多重报警, 为预防接种门诊的冷链设备建立了一个多层级监测保障体系。结论:本系统性能稳定、监测全面, 实现了预防接种门诊冷链设备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且系统具有投入小、安装便捷、不受空间距离限制、维护简单等特点, 十分适合类似预防接种门诊的基层医疗机构。

关键词:移动互联,预防接种门诊,冷链,监测系统,GPRS

参考文献

[1]王陇德, 齐晓秋, 于竞进.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5.

[2]朱小芳, 唐安, 王松治.普陀区疫苗质量和免疫成功率监测[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5) :500-501.

[3]周浩.疫苗冷链全程数据及其获得方法[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20) :418-419.

[4]李丹荣, 李伟松, 硕楠.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疫苗冷链监测系统[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8, 14 (9) :38-40.

[5]张景涛.疫苗事件给冷链运输行业带来的思考[J].物流技术:装备版, 2010 (6) :38-41.

[6]李华, 曹莉.陕西省疫苗经营企业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西北药学杂志, 2011, 26 (1) :61-62.

[7]向逾, 种银保, 朱彬.基于GPRS的医院中心供氧监测系统的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2, 33 (6) :15-17.

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培训材料 篇八

诊断、调查、处理

主讲人:XXX 第一节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

一、AEFI定义与分类

1、AEFI定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中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同种疫苗受种者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疑是预防接种反应明显增多。

2、分类

(1).不良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A.一般反应:在疫苗接种后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反应,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表现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B.异常反应: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的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2)、疫苗接种事故: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造成接种后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3)接种事故: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4)耦合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好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心因性反应: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的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性的反应。

二、报告

(一)、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二)、报告程序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发现属于报告范围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包括接到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报告)后应当及时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反应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以电话等形式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第二节 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理原则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一、全身反应

(一)临床表现

接种灭活疫苗后少数受种者24小时内可能出现发热,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发热,6~12小时达到高峰。

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的时间比接种灭活疫苗稍晚,如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可能会出现发热,个别受种者可伴有轻型麻疹样症状。

接种疫苗后,少数受种者除了出现发热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全身不适等情况,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超过2~3天。

(二)处置原则

1、受种者发热在37.5℃以下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2、受种者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当及时到医院诊治。

二、局部反应

(一)临床表现

1、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少数受种者出现局部红肿,伴有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红肿直径大于30mm,一般在24~48小时内逐步消退。

2、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形成疤痕(卡痕)。

3、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因注射部位吸附剂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进而形成硬结。

(二)处置原则

1、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要任何处理。

2、红肿直径和硬结在15mm~30mm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3、红肿和硬结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一般反应

1.1.1 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乏力、昏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晕厥等。

1.1.2 次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昏、胸闷、心慌、发冷、出汗、腹泻、全身瘙痒等。

1.2 过敏性反应

1.2.1 轻度

局部红肿、红斑、皮疹、紫癜、急性荨麻疹、咽喉红肿。

1.2.2 重度

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接种后数小时局部红肿迅速加重并扩大,皮肤发亮,甚至发紫,伴烦躁、呼吸困难等。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4组症状:①呼吸道阻塞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面色潮红、发绀甚至窒息;②循环衰竭症状: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弱、表情淡漠、血压下降、四肢湿冷;③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为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④皮肤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小儿过敏性休克是儿科临床抢救的重要急病之一,它往往发病急,病情发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死亡。小婴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表现为精神差,面色苍白,肌张力减低,哭声弱,皮肤发花、肢体湿冷,应特别注意。

1.3 罕见不良反应

婴儿猝死、接种后脑炎、癔病、诱发癫痫、剥脱性皮炎、高热惊厥、血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理

2.1 局部反应

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对接种局部出现硬结或无菌性化脓,可采用热敷或理疗促进吸收,但切忌切开排脓,以免引起细菌感染。如果发生细菌感染且破溃化脓,则需清创,并涂以消炎粉或膏,促进创面愈合。可用清洁的毛巾热敷,每日4或5次,每次10分钟,但接种卡介苗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过敏性皮疹,有丘疹和荨麻疹等,可用扑尔敏片0.35mg/kg/d,分2或3次口服。必要时静注10%葡萄糖酸钙针0.5ml/kg,最大量小于10ml/次。

2.2 发热反应

①弱反应:体温<37.5℃,应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反应即可消失。②中等反应:体温37.5℃~38.5℃,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处理方法:多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必要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柴胡口服液等对症处理。③强反应:体温>38.5℃,发热伴随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处理方法:多休息,多饮开水,保暖,注意继发其他疾病;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药以退热;腹泻可给予思密达和小儿口服补液盐,分次口服。如第2天仍有高热,仍可按上述方法处理,一般1.5~3d恢复正常;合并感染时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利巴韦林等治疗,必要时到儿科诊治。

2.3 接种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要对患儿进行镇静、抗炎、抗过敏等治疗,并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严重及时送往儿科诊治。

2.4 群体性癔病

主要采用暗示疗法和对症处理,迅速分散发病人群,并对症状较重者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救治。

2.5 过敏性休克

很少见但后果严重,必须及时抢救,否则有生命危险。接种时要备有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注射液等药品。

抢救原则

①立即停用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②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1%肾上腺素0.3~0.5ml);③就地抢救,取平卧位,注意保暖、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④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通知医师;⑤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就地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首选而有效的药物。

过敏性休克与晕厥的鉴别

9.接种门诊制度(推荐) 篇九

1.根据辖区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2.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3.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4.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5.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6.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宣传培训制度

1.接种门诊工作人员每年参加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次专业培训,在培训基础上进行业务考核,以不断强化预防接种基础知识、工作目标及管理要求,了解预防接种的最新进展情况。

2.每次运转前要开展培训,执行例会制度,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开展卡介苗接种的单位,要固定专人,严格培训操作技能;接种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各接种门诊应充分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时机在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咨询活动;基层接种人员在从事预防接种业务活动时,要主动向群众宣讲免疫规划知识,接种门诊应张贴免疫规划宣传资料,努力使免疫规划工作得到社会公众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安全注射制度

1.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资格,持证上岗。2.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3.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规范化接种门诊的要求。

4.保持接种门诊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做好消毒记录。

5.接种疫苗必须做到“三核对(姓名、年龄、接种疫苗的名称)、三询问(既往病史、既往不良反应史、禁忌症)、三检查(疫苗名称、效期、性状)、一告知(向儿童家长告知预防接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6.在有效期内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及自毁型注射器,使用后放入安全盒等防刺容器中。

7.每日接种完毕后,应及时清点疫苗、一次性注射器、消毒用品和应急器械等。对医疗垃圾应集中焚毁或交正规的医疗废物收集机构统一处理。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接种证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的制度。

2.适龄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接种门诊负责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儿童家长应携带儿童出生时医院提供的《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到其居住地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七岁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应由寄居地的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按长住儿童管理。

3.预防接种证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由所属接种门诊保管。

4.儿童迁移时,由寄居地的接种门诊将填写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地的接种门诊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接种证或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并据此建立该儿童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卡要及时补建。

5.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6~9月开展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活动,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及时上卡、上证。6.接种门诊建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专册,每月定期收集7岁以下非本地儿童资料。每季度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和预防接种工作。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7.接种门诊每季度要对辖区内所有卡、证核查和整理一次,及时补卡和消卡,删除的卡片由接种门诊另行妥善保管,每月3日前逐级上报上月辖区内儿童出生数、建证、建卡数。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制度

1.接种单位于接种任务完成后次月3日内将接种情况统计表上报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次月6日前以乡镇为单位汇总本月接种情况,填表上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次月10日前以区(市)为单位汇总本月的接种情况,填表上报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强化免疫实施情况统计报告按方案要求进行。

5.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每年2月1日前填写上年终报表,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3月1日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各区(市)上年终报表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规划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1.免疫规划资料的收集要真实、完整、及时。2.免疫规划基础资料的内容包括:

(1)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性别、职业别和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建卡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流动人口情况。

(2)组织机构:辖区内的接种门诊、乡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街道办事处及联系人基本情况;接种的组织形式、开诊时间;预防接种专业人员基本资料。(3)疫情资料: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病死人数、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相关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暴发疫情调查,漏报调查,发病与接种的关系等资料

(4)免疫接种资料: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人数,接种率,接种质量分析,未种原因分析,接种率调查、检查考核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等资料。

(5)疫苗计划、分配,使用情况统计等资料。(6)冷链设备档案及接种器材资料。

(7)监测资料:疫苗质量监测、免疫成功率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冷链系统温度监测资料。

(8)其它资料:上级来文,业务会议、培训,工作计划、总结,专题调查等资料。

3.免疫规划业务资料采用分类归档的方法保存,应于每年二月底前将上免疫规划有关资料搜集整理齐全、分类装订归档;并长期保存。同时注意有关原始资料的保存,以形成完整的免疫规划档案化管理体系。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1.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领发台帐,疫苗的出入帐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2.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制定疫苗计划,每年三月前将下一的免疫规划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疫苗过期应及时按规定程序报损。

4.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台帐,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建立维修、温度记录。每日2次(上午上班后与下午下班前)观察记录冰箱、冰柜内运转温度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5.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6.所有免疫规划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运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它物品、过期疫苗。

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处理制度

1.建立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登记簿,专人负责。工作人员要详细登记接种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差错事故,接种门诊和个人必须在6小时(农村12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配合调查。经调查认为属于接种范畴的,提请区(市)级预防接种反应诊断小组鉴定,填写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登记表、报告卡及个案调查表。

2.为及时快速抢救个别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接种门诊应配备应急治疗床和应急处理药品橱柜,备有相应急救药品,有条件的接种门诊应备置氧气瓶(袋)和吸氧设备。

3.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在接种时务必注意态度和蔼、动作轻柔,避免发生接种对象的心因性反应。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时,应主动配合临床医生快速救治。4.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诊断必须由区(市)级或区(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确定。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随意诊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所出的诊断证明一律无效。

家长(监护人)在儿童免疫接种中的责任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受种;受种者为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应当配合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保证受种者及时受种”。第二十六条规定“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第二十七条规定:“儿童入托、入学,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这从法律上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要求儿童家长(监护人)努力提高法制观念,积极配合各级计划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家长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中的主要义务和责任为: 1.有使自己的孩子获得免疫接种的义务。

2.应依法服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预防传染病对自己孩子进行的各种免疫接种安排。

3.孩子出生后,在1个月内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孩子办理预防接种证。

4.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托幼机构或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要查验接种证。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时,请主动出示接种证。接种证应妥善保存,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补办。

5.应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免疫接种情况,特别是接种的时间安排,以保证得到及时免疫。

孩子每次预防接种时应携带接种证,在接种前,应主动、真实地向实施接种人员反映自己孩子近期健康状况、既往过敏史和接种副反应史等情况。在预防接种后,应遵照实施接种人员的安排,在接种现场或其附近对自己的孩子留查30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个别孩子在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发热、乏力、不适等一般反应,极个别人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等,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即可恢复。如果发现孩子不适,应咨询医生,必要时及时就诊。

6.应自觉接受有关儿童免疫规划知识的健康教育,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新生儿基础免疫分别在0、1、6月龄接种。

五、使用方法:无菌开启安瓿,充分摇匀,准确吸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新生儿及1周岁内儿童。

五、无菌开启安瓿,注入注射用水,摇匀,准确吸取0.1ml。于接种儿童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皮内,注入疫苗药液,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头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拔出,勿按摩接种部位。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基础免疫2、3、4月龄儿童,加强免疫4岁儿童。

五、使用方法:

1.用一次性小勺将脊髓灰质炎疫苗送入儿童口中,用凉开水送服咽下。2.月龄小的儿童,喂服糖丸疫苗时可将糖丸放入口杯内,加少许凉开水碾碎,溶解成糊状服用。

3.口服疫苗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3月龄、4月龄、5月龄初免注射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18~24月龄加强免疫注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五、使用方法:臀部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6岁儿童

五、使用方法: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减毒活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8月龄儿童接种麻风或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腮风或麻腮疫苗;6岁接种麻疹(自愿选择麻腮风)疫苗。

五、使用方法: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待疫苗完全溶解并摇匀,于上臂三角肌外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6~18个月初免2针,间隔3个月(A群);三周岁,6周岁加强(A+C群)。

五、使用方法:

1.按标示量加入所附稀释剂复溶,摇匀立即使用。

2.初免儿童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加强免疫儿童于同样部位注射0.5ml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3.多糖抗原遇高温易降解,免疫效果明显下降,故注射现场必须严格避开热源。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8月龄儿童初免,2周岁加强。

五、使用方法:加入疫苗所附带的稀释液(灭菌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待完全溶解后使用,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儿童家长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九、接种后用截针器处理针头,针管、针头分装,统一回收处理。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一、接种人员要持证上岗,工作衣帽穿戴整齐。

二、接种前要进一步核实接种对象和接种牌。同时要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详细询问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及接种疫苗的反应史,凡有禁忌症的对象应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并在接种证、卡上作好记录。

三、疫苗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检查,以确定有无过期、变色、变质或有摇不散的凝块,有无标签,安瓿有无裂纹或是否冻结、潮解等。疫苗必须存放在冷藏包内,做到“苗不离冰”。临用时方可取出并避免阳光照射。

四、接种对象:18月龄儿童。

五、使用方法:按标示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待完全溶解摇匀后,准确吸取药液,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0ml。

六、在接种证上完整记录接种日期、疫苗批号及接种者签名。

七、向接种者交代可能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八、嘱接种对象在观察室内留30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开接种门诊。

上一篇:经不住诱惑的小姑娘作文500字下一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